作风建设调研提纲

2024-08-31

作风建设调研提纲(通用8篇)

1.作风建设调研提纲 篇一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调研表

调研对象:联系人姓名:联系人电话:联系人邮箱:

2014年7月

调研表

一、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

(一)保障体系

1.编制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

2.成立专门负责智慧城市创建的领导组织体系和执行机构 3.编制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的政策法规。4.智慧城市建设的经费规划和保障措施。5.智慧城市的运营主体,是否建立运行监督体系。

(二)网络基础设施

1.无线网络的覆盖面 ?%,速度 ?MHz/s 2.包括光纤在内的固定宽带接入覆盖面 ? %,接入速度 ?MHz/s 3.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使用情况。

(三)公共平台与数据库

1.建设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筑物基础数据库等公共基础数据库。评价? 2.建设能对城市的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交换的信息平台 3.制定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是/否有效

二、智慧建设与宜居

(一)城市建设管理

1.编制完整合理的城乡规划,制定道路交通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等具体的专项规划。

2.建有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成基于国家相关标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系统,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3.制定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和落实房产管理的有效政策。4.采用遥感等技术,提升园林绿化的监测和管理。5.采用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6.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城市建筑节能的工作水平。

7.制定有效的政策,并结合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绿色建筑的水平。

(二)城市功能提升

1.采用信息技术,对从水源地监测到龙头水管理的整个供水过程实现实时监测管理,制定合理的信息公示制度,保障居民用水安全。2.生活、工业污水排放,城市雨水收集、疏导等方面的排水系统设施建设情况(?),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其整体功能的发展状况(?)。3.城市节水器具的使用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情况(?),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4.城市清洁燃气使用的普及状况(?),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其安全运行水平的发展状况(?)。

5.社区垃圾分类的普及情况及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6.冬季供暖设施的建设情况是(?),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7.城市各类照明设施的覆盖面是(?)和节能自动化应用程度(?)。8.实现城市地下管网数字化综合管理、监控,采用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三、智慧管理与服务

(一)政务服务

1.本地(是/否)建成支撑政府决策的信息化手段和制度。2.通过(?)、(?)等途径,主动、及时、准确公开财政预算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3.本地实现政务门户网站的网上办事的功能。

4.建立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的联接与融合,建立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

(二)基本公共服务 1.制定合理的教育发展规划。2.建设了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等措施。

3.建设信息服务终端,提高目标人群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服务的便捷程度。

4.建设信息服务终端,提高目标人群享受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养老服务和优抚安置等服务的便捷程度。

5.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终端服务,保障儿童、妇女、老人等各类人群获得满意的服务;建立食品药品的溯源系统等措施,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供应。

6.采用信息技术促进公益性文化服务。

7.通过信息化、个性化应用开发,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服务的水平,提供健全的文、体、卫服务设施和丰富的服务内容。8.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服务水平。

(三)专项应用

1.开展城市整体交通智慧化建设,若是,请对公共交通建设、交通事故处理、电子地图应用、城市道路传感器建设和交通诱导信息应用等方面运行情况评价(?)。

2.开展城市能源智慧化管理及利用建设,若是,请对智能表具安装、能源管理与利用、路灯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建设情况评价(?)。3.开展城市环境、生态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建设,若是,请对空气质量监测与服务、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与服务、环境噪声监测与服务、污染源监控、城市饮用水环境等方面建设情况评价(?)。4.开展城市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建设,若是,请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资源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地籍管理等方面建设情况评价(?)。

5.开展城市智慧应急建设,若是,请对应急救援物资建设、应急反应机制、应急响应体系、灾害预警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应急指挥系统等方面建设情况评价(?)。

6.开展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智慧化建设,若是,请对城市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平安城市建设等建设情况评价(?)。

7.开展物流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的建设,若是,请对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智能仓储服务、物流呼叫中心、物流溯源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情况评价(?)。

8.开展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便捷化、智慧化,若是,请对社区 服务信息推送、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社区传感器安装、社区运行保障等方面的建设情况评价(?)。

9.开展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和环保节能的建设,若是,请对家居智能控制,如智能家电控制、灯光控制、防盗控制和门禁控制等,家居数字化服务内容,家居设施安装等方面的建设情况评价(?)。

10.实现一卡通、手机支付、市民卡等智慧化支付新方式,若是,请对支付终端卡设备、顾客支付服务便捷性、安全性和商家支付便捷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建设情况评价(?)。

11.实现城市金融体系智慧化建设与服务,若是,请对诚信监管体系、投融资体系、金融安全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情况评价(?)。

四、智慧产业与经济

(一)产业规划

1.制定城市产业规划,若是,请对完成情况评价(?);编制围绕城市产业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规划,若是,请对其实施情况评价(?)。

2.城市创新产业投入,若是,请对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创新费用投入,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投入等方面评价(?)。

(二)产业升级

1.城市为产业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而实现的产业要素聚集情况(?),增长情况(?)。

2.在实现城市产业升级过程中,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情况(?)。

(三)新兴产业发展

1.支撑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环境、科研环境、金融环境及管理服务状况(?),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城市整体产业中的水平状况(?)。

2.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状况(?),发展环境状况(?),发展水平及投入等状况(?)。

3.反映城市其它新兴产业的发展及提升状况(?)。

2.作风建设调研提纲 篇二

广西是一个农业大省,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广西常住总人口为4768万人,其中乡村居住人口为304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比例的63.76%。随着广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住宅房屋建设(包括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情况如何,居住条件是否改善,农民生活是否有质的提升,都需要进行实地调研,直接收集及时、确切的信息,为后续的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搭建平台,更好地指导广西各地农村住宅建设。

2 调查信息研究分析

根据广西各地气候、经济、环境、资源等不同状况,调研小组在2009年4月~6月期间对桂南、桂中、桂西、桂东等地的10个地级市的34个村屯的村委和村里新农村建设典型户进行了现场走访,调查范围包括村屯居住房屋、禽畜房舍、能源利用、人畜饮水、生活污水排放和电气化设施等。

2.1 住宅房屋

2.1.1 住宅房屋建设规模

住宅规模归纳为四种形式(见表1):

(1)单户庭院楼房,一般房屋占地面积90m2~100m2,庭院占地面积200m2,部分村屯由于宅基地占地面积宽裕,单户占地达到1~2亩以上;

(2)联排多户楼房,每户占地面积约100m2;

(3)独户楼房,占地面积有80m2~100m2、100m2~150m2、150m2~250m2等几种规模,其中以占地面积100m2~150m2的住宅居多;

(4)围合楼房,占地面积350m2~700m2。

2.1.2 存在的问题

(1)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农民的“盖房热”势头迅猛,有些房子规模布局适度,造型美观、功能完善,既满足住户宽裕生活需求,也符合节能省地型农村住宅建设的要求,充分反映了农民的聪明才智和规划主管部门的贴心服务。但是有些地方也存在由于条件限制,规划建筑设计与农民建房的需求之间有不甚合理的断层;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房屋建设片面追求“高、大、洋”,占用大面积土地建设空心房(户主很少居住,在城镇另有房产),形成空心村(村民常年出外务工居多,旧宅基地荒置);有些村由于无统筹规划建设,或是村委会管理不到位,乱盖乱建现象较为严重,造成房屋外观参差不齐,村容村貌不容乐观。

(2)外墙材料一般采用本地砖厂生产的实心烧结红砖,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现状。有少数村因地制宜,采用当地山石加工成的空心砌块,但是质量也不能保证。实心黏土砖是一种资源消耗型产品,不仅大量破坏土地,消耗能源,而且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空心黏土砖同样消耗土地。国家墙改“禁实禁黏”政策已经在城镇住宅建设中基本落实,但是在广大农村由于诸多原因仍然未能落实。

(3)屋面未做隔热层,夏天炎热时节最上层房间由于室内温度高不适合居住,当作一层架空层,可兼做仓储室。

2.1.3 几点建议

(1)由于农村住宅最大的特点是纳生产与生活于一体,因此住宅建设不能脱离农村实际,盲目照搬城市模式,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自然条件(气候、地理环境等)、风俗习惯,修建符合农民新农村组织结构方式、符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房屋。屋面可考虑设置隔热层,根据农村不同富裕程度的农民需求设计高、中、低档住宅。

(2)政府主管部门可实行乡村“禁实”试点,选择一些村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修建节能省地农宅,由墙改办提供激励机制,补贴农户一定费用,推进农村“禁实”工作。同时,加大对砖窑厂的整顿力度,从源头上截流,关闭粘土砖瓦窑厂,利用墙材专项基金支持转产生产新型墙材的企业。

2.2 可再生能源利用

2.2.1 牲畜粪便的资源化处理

目前,农村牲畜粪便的资源化处理主要是制备沼气。调查中发现,以养殖为主的村屯或是自养禽畜的家庭一般都建有沼气池,有集中式、分散式两种。集中式沼气池规模一般在70m3以上,分散式沼气池规模有8m3和10m3。农村沼气一般用于家庭炊事、沼气灯照明,大型养猪场的沼气池可以供应村镇企业的集体食堂炊事。调查点沼气入户普及率见图1。

分散式沼气池生态模式是在农户庭院建地下水压式8m3或10m3沼气池,池顶坐落至少10m2猪舍,养猪不少于两头,侧面建1m2厕所,人、畜粪便自动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所产沼气用于家庭炊事、照明。这种以沼气池为核心,改厕、改厨、改圈的“一池三改”模式,通过养殖牲畜,沼气入户,沼渣(液)用于农田、果园施肥,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立体综合生态链,既可为村民提供能源,改变农民砍树伐林、燃烧薪柴的破坏生态习惯,又使村容整洁,有利于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农民积极使用沼气的原因有几点。

(1)由于沼气灶的热效率约是煤炉灶热效率的3倍,所以1m3沼气相当于3.3kg原煤,可使65kg水从20℃煮沸,能使一盏沼气灯(亮度相当于60瓦电灯)照明6个多小时。一个8m3的沼气池常年运行,可产沼气350m3以上,满足一家四口日常炊事、照明的需要。

(2)这种模式有利于保持村、户周围的环境卫生,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能有效地实现村镇人畜粪便等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另外,利用沼气做生活用能,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干净卫生,减少了家务劳动强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3)属于国家省地市县乡扶持资助的沼气池建设项目,农户只需要投入劳动力和500~1500元的资金,乡镇派沼气建设服务队进行指导,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投产见效。

但是在沼气后续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大部分农户缺乏有关沼气方面的科普知识,技术力量薄弱,后续管理较差。沼气池的后期管理,关键在于沼气池的日常维护。由于大部分农户缺乏有关沼气池的科普知识,导致后续管理跟不上,沼气综合利用率较低,个别农户甚至放弃沼气池的使用。

(2)农户建造沼气池缺乏配套的资金支持。对一部分农户而言,筹集建沼气池的资金有一定困难。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不仅影响沼气池的发展速度,而且也影响在建沼气池的质量。

除沼气池外,在农村还以生物质(农作物秸秆、稻壳、木薯杆、薪柴、林业加工废弃物等)为原料,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生物质在气化装置中发生热化学反应,进行能量转换,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即以低品位固体生物质能源产生高品位优质气体燃料,用于炊事、取暖、发电等。此工程系统规模通常从几十户到上千户,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在武鸣县太平镇七星屯,由生物质裂解气技术服务公司提供现场技术支持,试点开展了利用当地材料木薯杆(渣)进行生物质气化提供全屯燃气工程。

2.2.2 太阳能利用

在广西农村太阳能主要应用于制备生活热水。太阳能热水器具有节能、方便、安全、无污染等优点。相对于城市房屋,农村住宅不仅可利用光照资源更好,而且没有高楼大厦的遮挡,采光面足,应用范围广,安装也更方便。农村房屋以庭院为主,很少有高层及小高层,所以,绝大部分农村住房具备安装普通太阳能热水器的条件。

调查发现农村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家庭比例极小,一般应用在家庭富裕、生活给水管网配套完善、水压稳定的农户。

太阳能热水系统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在于:

(1)农民的购买力不足。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收入及外出务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纷纷返乡,这部分的收入在减少。农民经济收入的减少导致其购买力下降,所以太阳能农村市场将会面临很多困难。

(2)我国广大农村水质环境与城市差距很大。农村用水多为打井取水,水质硬,且未经净化处理,含泥沙、腐蚀性氟、氯离子较多,导致太阳能不锈钢内胆易腐蚀,严重的两三年会锈穿漏水,这需要企业生产出专门解决这类问题的产品。

给出的建议:

(1)可以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农户自购的方式,让农户只需花很少一部分钱就能用上太阳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

(2)将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先行试点,然后推开。同时出台具体政策,设定每个农户购买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电的补贴数额,或者把太阳能热水器等纳入家电下乡的品种,统一运作;

(3)在村镇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同时,房屋建设规划时应该考虑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问题。

2.3 生活供水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生活用水的供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地下水井取水,供应各户或几户合用,利用手压泵或电动水泵取水,各家屋顶设置不锈钢水箱;二是村里集中挖水井或是取用水库、山泉和渠道水源,通过高位水塔、水管网供应至每户用水点;三是少数条件好的农村采用市政自来水。村屯生活给水方式见图2。

存在问题:

(1)水文环境条件差,易形成苦咸水。防城港市鲤鱼江村通心坝屯地下水受海水影响,水质不稳定,酸咸化,村民饮水安全没有保障;

(2)地下水水质不达标,缺乏必要的水净化处理设施,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

(3)设施老化,缺乏维修,供水能力不足;

(4)一些村屯人畜饮水困难仍然存在。

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实现农村用水城市化,应该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

2.4 电力建设和用能情况

2.4.1 调查现状

调查中发现,除一个边远山村未通电,只能依靠小型发电机供电外,其余村屯在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中获得实惠,切实改善了农村用电环境,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农网电费同网同价,执行枯水期和丰水期分时电价。家庭电器在农村日益广泛使用,电磁炉、电冰箱、电饭锅、彩电等几乎家家齐全,部分富裕农户还安装了分体空调。村民家里照明使用白炽灯和日光灯比较普遍;部分村屯公共道路安装了节能型路灯。与乡镇较近的中心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到位,一些偏远村宽带安装仍是空白。农户用电费用情况见图3。

2.4.2 存在问题

(1)在一些村夏季用电高峰期会出现电容量不足,空调跳闸现象,这是因为原安装电气变压器容量偏小,随着村民家庭电器化使用程度的提高,已经不能满足用电负荷的要求。

(2)目前国家所推行的“农村电气化”并不涉及到农户住宅内的电气设计,农电只管户外,不管户内。而室内电气设计这一部分,划归建设系统进行管理,但是农宅基本上都是在宅基地上的自建房,从设计、施工到采购、用料,均由农户自己完成,无专业技术指导,因此农宅电气安全管理上仍存在隐患。

2.4.3 几点建议

(1)合理配置电网资源,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少的先进农网。

(2)组织人员对农村电网危险点和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安全状况较差的中低压线路进行改造,对老化严重的配电盘、电容盘进行维护更新。对存在表箱锈蚀严重、供电半径过长、配电超负荷、中低压供电设施老化和电压低状况差等问题彻底解决。

3 结语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直接收集新农村村镇建设相关基础资料信息,针对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误区,提出参考意见。为探索广西农村节能省地型住宅规划建设,统筹利用可再生能源,综合运用适宜的生态策略的后续行动提供资源平台。

参考文献

[1]广西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1-059-02

0

一、罗家坪村基本情况

罗家坪村位于株洲市攸县网岭镇东北部,由原罗家坪村、杨家洲、慈头岭村合并而来,全村共有44个村民小组,1111户人家,总人口4368人,土地总面积4422亩。近几年来,罗家坪村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先后获得“县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全国绿化小康村”、“省级卫生村”、“市五个好村党支部”、“基础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是湖南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该村以水稻制种、规模养殖为支柱产业,并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2015年,全村实现总收入500多万元,村民年创收超200万元,村民们过上了较为富裕的生活。

二、罗家坪“美丽乡村”建设举措及主要成效

网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本镇实际,正在努力建设一批“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罗家坪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本次调查中,35.80%的村民对本村“美丽乡村”建设举措及成效是基本满意的,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各占被调查村民的19.75%、16.67%。由此可见,罗家坪村大部分村民对本村“美丽乡村”建设持肯定态度。村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举措建设“美丽乡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因地制宜,注重科学规划

罗家坪村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下,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广东等省开的士)。乡村经济发展以劳务输出和农业为主,基础设施较落后,乡村经济发展受制约。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网岭镇抓住了攸县煤炭资源豐富这一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完善交通网络,提高煤炭产量和运输能力,发展了经济,罗家坪村主动融入网岭镇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第三阶段:二十一世纪初至今,罗家坪村又抓住了酒埠江风景名胜区这一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优势经济基础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特色农家乐旅游业,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经济迈上新台阶。

2.发挥党组织带头作用,提高村民发展意识

罗家坪村各党员干部紧密联系群众,狠抓工作落实,指导村民活动,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建设有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青少年爱国训练基地等项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群众每家每户都形成一个接待点,提供吃住游一条龙服务,发展农家乐经济活动。帮助村民组织腰鼓队、舞蹈队,丰富农闲生活。资扩建敬老院、卫生院,完善医疗体系,涵盖了养老、医疗等各方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3.创新发展思路、变资源为财路

在农业方面,不忘以农为本,改良农田,推广种植良种水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收创收;在工业方面,网岭镇利用资源优势和政府打造攸县副中心的政策支持发展第二产业,兴办工厂,建设了网岭镇循环经济园,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罗家坪村在网岭镇工业发展中首当其冲,获得了发展契机。同时,充分利用酒埠江风景名胜区资源,罗家坪村形成了包含住宿接待、美食游玩、农村娱乐等独具特色的农家乐。

4.着力开展宣传、树立良好形象

在村内,积极向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情况,团结一心向前发展。投举办评选活动,评选出“五好家庭”、“道德模范”代表,扩大典型影响,提高榜样效应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向优秀学习的良好氛围。在村外,利用网络、报纸宣传罗家坪村美丽风景及建设成就,吸引大众前来旅游观光。

三、罗家坪“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株洲市从2014年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罗家坪村在短短的2年建设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当然,建设时间短,问题也不少。根据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罗家坪村50%的村民认为本村的经济发展存在不足,63.03%的村民认为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不到位,61.15%的村民认为饮用水不达标。总的来说,罗家坪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基础设施等建设资金供给不足

村内的基础设施和其它项目继续建设和完善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到底由政府来埋单还是由建设村自己来承担?如果由建设村自己来承担,资金又从哪里来?等等的问题还很多。“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现在除了市、区政府给予部分引导资金外,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网岭镇、罗家坪村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

2.村民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尤其在文化活动方面,多集中在节日,不具有普遍性,次数少,且村民参与热情低。农民是村庄的主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村庄建设理所当然的主体。但从目前的工作情况来看,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少数村干部还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

3.村内政务公开和规划发展有待完善

部分村民对村内村务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同,褒贬不一。不少村民对村内事物有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与村官们互相监督。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由于承接如陶瓷、能源公司等大型工业企业,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且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利润低,污染重。旅游业,村办特色太少,没有形成对游客的吸引,只是周边游客在周末的闲暇度假,周一到周五景区基本上属于关闭状态,宣传力度弱。

4.生态文明建设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由于发展中期煤矿开采过度,水资源与土地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和部分庄稼已不可食用),罗家坪村承接第二产业转移也将加剧这一系列问题。村内垃圾露天焚烧,大气也遭到污染,主公路附近居民受灰尘影响严重。

四、罗家坪“美丽乡村”建设建议

1.因地制宜、完善规划

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大的节约。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一是要凸显村庄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就罗家坪村来说,合理利用该地的煤矿和风景资源,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并完善基础设施,发掘村内各项资源,形成了带有罗家坪特色的农家乐旅游。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如罗家坪村的农家乐),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三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改善和村庄道路等环境资源改善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稳步落实发展阶段计划。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尽快出台相关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吸引企业和个人集资融资。二是激发全村活力。可通过村民大会,全体村民参政议政,全力为联系村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三是发挥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资金,鼓励在外经商、工作或親属捐赠,支援家乡建设。

3.建章立制、长效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必须尽快建立美丽乡村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村民自主管理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三是长效实施好道德模范学习评选,树立模范形象,鼓励像榜样学习,提高道德素养。

4.深入宣传、营造氛围

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标语等途径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同时,还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对外形象。

5.重视生态,保护环境

其中43.79%的村民认为对“美丽乡村”的理解是改造村庄环境,可见一个村庄发展的首要就是当地的环境,村民对于环境也很看重。罗家坪村因为当地矿业工厂过多,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污染严重。应该要引起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重视,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企业污染排放,关停整改重污染企业。大力净化水资源,改良土壤,兴建沼气池,使用绿色能源。要建立长效的生态文明体系,不仅仅只是改善当地的外表环境,而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4.省局干部队伍建设调研发言提纲 篇四

一、“十二五”时期地税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一)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是进一步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 二是进一步规范了干部人事管理; 三是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 四是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

(二)地税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1、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受多种因素影响,地税队伍年龄结构趋于老化,虽然近年通过公务员招考,新进了一批年轻同志,但目前基层国税队伍的平均年龄一般仍在40岁以上。另外,高层次人才短缺,虽然地税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较高,但多为通过在职教育取得,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干部相对较少。在队伍纵向分布上,中高级人才向机关聚集,而基层征管一线人员严重缺乏。

2、干部发展空间狭小,队伍活动不足。由于地税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机构、编制和人事权力高度集中,编制管得紧,在现行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下,干部进步的主要途径是晋升职务,尽管上级已在不断提高基层人员政治待遇,但是,基层纵向比起点低、进步空间狭小,横向比进步途径狭窄,提升空间难度大,导致一部分干部等到进步无望的年龄后,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干部交流整体力度不大,有的干部往往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干就是很多年,导致队伍整体活力不足。

3、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干部评价考核缺少科学有效的标准和方法,在管理模式上比较传统单一,缺少分类管理,忽略了层次区别和个性差异。干部选用机制不够灵活,论资排辈现象依然存在,限制了干部的发展空间,优秀干部难以脱颖而出,影响了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4、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从外部看,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对地税队伍的思想状况产生较大的冲击,使队伍中部分人员理想信念出现滑坡,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改变,事业心、进取心趋于弱化。从系统内部看由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税收执法服务压力加大、机构改革、征管改革、工资改革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地税机关现有队伍集聚能力不足,部分干部的工作主动性、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受挫,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归属感降低。

(三)对策建议

1、改进人才引进方式,建立科学用人机制。目前地税系统引进人才主要采取录用公务员方式,其问题一是地税系统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很难通过笔试、面试得到录用,二是受公务员薪酬限制,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不能得到相应的福利待遇,使得公务员招考对其缺乏吸引力。三是纵然有高素质人才进入基层地税队伍,但经过一至二年工作后,仍想调走。对此,一是要采取特殊考试等方式录用部分专业技术人才,对高素质人才给予较高待遇,以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基层地税系统。二是对新录用人员除日常提拔、交流外,在基层工作年限不得少于5年,以保证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三是提高待遇,加强经费向基层倾斜力度,使高素质人才和自学成才的复合型人才吃苦不吃亏,真正使大家扎根基层安心工作。

2、加大轮岗交流力度,激发干部内在潜力

一是要立足于锻炼,实行“培养性”交流。将年龄在30至40岁左右有发展潜力的干部交流到基层任职,使其接受磨练,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二是要立足于改善,实行“互补性”交流。坚持从基层人才需求出发,采取上级局副职下挂任职和基层干部上派学习的方式,在干部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上下功夫,以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三是要立足于关心,实行“保护性”交流。对于长期工作在条件差、矛盾多,对工作敢抓敢管,敢于动真碰硬的干部,该提拔的要提拔,该交流的要交流,以激发干部在新的岗位建功立业的热情。

四是要立足于平衡,实行城乡交流。鉴于基层岗位比较艰苦,大家都不愿意去,而部分热点岗位大家都想留下来的实际状况,要科学制定轮岗计划,保证绝大部分基层地税干部三至五年调动一次工作岗位,形成综合与业务岗位的良性循环,达到化解矛盾、团结干部,激发斗志、挖掘潜力的目的,从而有效防止不思进取、满足现状的状况出现,促进基层地税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3、建立学习长效机制,提高干部整体素质。

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针对干部素质“两极分化”现状,要区分对象、划分层次,加大干部“双基”培训、应用公文写作、财务和专业知识培训,逐步解决业务断层问题。鼓励业务精通、知识全面的干部,报考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职称,努力培养一支复合型的地税干部队伍。

二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要给爱学习的人提供更多的成才机会,让爱学习的人拥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励更多人爱学习的习惯。

三是创造学习条件,要结合开展“争先创优”和“全员读书”等活动,指定学习内容,利用网站开辟学习园地,及时反映干部们好的学习经验。建立培训学习基地,完善相关配合设施,鼓励干部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

四是建立学习奖惩办法,对凡是在学习中取得较好名次的单位和个人,一律实行重奖,对学习较差的单位和个人,取消评先表模资格,以达到通过外力作用促使干部自觉学习的目的。

二、“十三五”时期地税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挑战以及新形势新任务

(一)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挑战

1、干部队伍思想多元化、复杂化,不易管控;

2、队伍结构总体仍然趋于老化,队伍缺乏活力;

3、创新型、专家型、复合型人才缺乏,队伍建设整体层次不高;

4、受体制改革和利益格局影响,工作动力不足。

(二)地税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1、一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地税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二是税收环境的深刻变化对税务执政能力提出了更严考验;

3、三是社会思潮的纷繁复杂对干部队伍管理带来了更大挑战。

(三)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新任务

1、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够担当跨越发展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干部去奋力开拓;

2、迫切需要一大批对工作有思路、对事业有韧劲的干部去干事创业;迫切需要一大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敢于担当、对群众感情深厚的干部去持续推动;

3、迫切需要着力建设执行力强、创新力强、感召力强的领导班子;

4、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推动发展有激情、有招数、有能力、能贡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十三五”时期地税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系列先进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大力实施人才强税战略,继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公务员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勤政廉洁的高素质地税干部队伍,为地税事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二)原则

1、坚持党管干部。

2、坚持服务大局。

3、坚持改革创新。

4、坚持以人为本。

(三)目标

1、领导班子建设的目标。①政治素质增强; ②能力水平提高; ③作风建设加强; ④队伍结构改善。

2、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目标。①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明显提高,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进一步改善;

②公务员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③作风进一步改进,队伍良好形象得到巩固和提升。专业优秀人才所占比例不断扩大;

④创新型、专家型、复合型人才比例显著增长,学历层次明显提高。

3、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①人才优先观念牢固确立;

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完善; ③人才库结构不断改善,素质能力显著提高。

4、组织体系建设的目标。

①机构设臵和职能配臵更加科学完善,与税制改革和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相适应;

②人员编制管理更加规范,人力资源配臵机制更加灵活;

③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干部队伍活力明显增强。

5、思想政治建设的目标。

①党建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 ③地税文化繁荣发展;

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

⑤评先创优工作更加规范,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完善。

四、“十三五”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1、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和水平;

2、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3、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4、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

5、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制定科学的人才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集中教育培训。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安排人才进行纵向、横向、内外三种方式岗位交流实践。探索联合办学方式提升人才学历层次,积极创造条件提高系统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

2、优化人才引进机制。积极拓展资源,引进符合中长期人才队伍发展方向和阶段性急需人才,以补充各类紧缺人才。科学制定公务员招录计划,建立健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考招聘办法,严格标准和程序、严肃工作纪律,确保新进人员质量。

3、优化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①分批次建立各类人才库,健全人才库管理办法,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②打破人才流动壁垒,以岗责管理为基础,把合适的人才配臵到合适的岗位;

③大胆使用人才,努力使各类人才用当其时、用当其所,发挥人才资源更大效用;

④建立健全人才交流、轮岗、易地任职、挂职锻炼等制度,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⑤畅通专业人才与领导人才选拔通道,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4、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①全方位对人才进行考核评价,注重在工作实践中评价和检验人才;

②坚持人才优先的用人导向,优先使用优秀人才,破格任用表现特别突出的人才;

③推进分类管理,拓展发展空间,增强人才队伍活力。

(三)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1、规范机构设臵,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运行机制。

2、进一步健全纳税服务组织机构,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

3、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加强编制管理,提升机关效能。

(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1、加强地税系统党的建设。①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水平;

②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定期分析制度;

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设臵; ④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增强工作能力。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①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勤勉尽责;

②坚持把加强理论学习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不断用共同的理想凝聚人心,用既定目标激励人心,用发展成就鼓舞人心。

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3、加强地税基层建设。加大基层干部的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实用型的基层地税干部队伍。夯实基层地税各项管理基础,实现基层地税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大力规范基层纳税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税收执法实现零过错、零侵权、零投诉。

4、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①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②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③深入开展税收志愿服务活动。

(五)加强地税文化建设

1、构建行为文化,提升地税形象和影响力;

2、构建制度文化,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3、构建精神文化,打造和谐团队;

4、丰富物质文化,共享发展成果;

5.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提纲 篇五

请按以下几方面准备调研材料,谢谢您的合作!

一、在三类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当中,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1、数量

2、质量(包括学历、年龄、职称、岗位胜任能力、创新意识与学习意识)

3、结构(包括人才状况对企业战略的支持度、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各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的互补状况、人才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

二、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安抚(淘汰)各环节中,本企业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是什么?根源在哪里?

三、是否存在人才流失现象?人才的流向?(包括流向的地域人和企业类型)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企业做了哪些努力来改变这种状况?效果如何?

四、从2011年到2015年,企业在培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效果怎样?对员工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和企业提升竞争力有帮助吗?

五、企业在用人机制上曾做过哪些改革?(比如任用制度、晋升制度、考核制度、薪酬政策、职业生涯规划等),改革的阻力大吗?改革的结果达到预定目的了吗?

六、同其它所有制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人才问题上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各是什么?

七、在省内外、国内外的同行中,哪些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八、本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中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6.公司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调研提纲 篇六

1公司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调研提纲

1、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情况

新形势下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基本定位和工作重点是什么?如何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

如何创新基层党支部活动方式和载体,体现企业特色最鲜活的活动方式有哪些?

创建“四强”党支部、“四优”共产党员的工作情况。

2、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情况

基层党支部设置的主要形式有哪些?联建党支部的比例有多少?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以适应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变化,保证党的工作全覆盖?

基层党支部中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配备与所占比例如何?

基层党支部能否按时换届?实现按期换届的比例有多少?基层党支部换届实行差额选举、试行公推直选的比例是多少?

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如何安排和保证?能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基层党支部工作规范和制度建设如何?党支部的活动场所、活动经费、活动时间如何保障?

3、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情况

党支部书记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党支部书记选任标准是什么?党支部书记与经营管理职务“一肩挑”或分设的原则是什么?

是否建立了党支部书记考核机制?对“一肩挑”或分设体制下的支部书记考核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党支部书记培训计划如何安排?采取哪些培训方式?每年累计有多少学时?

分设的党支部书记薪酬待遇如何?采取的激励措施主要有哪些?

4、基层党支部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如何做好在生产经营一线和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过去五年中,新发展党员中30岁以下的比例是多少?过去五年中,每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是多少?其中30岁以下的比例是多少?

如何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执行情况。

过去五年中,每年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数量是多少? 基层党支部是否有帮扶困难党员的工作机制?

党员教育和培养工作情况。

7.临沂农机合作社建设发展情况调研 篇七

一、临沂市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及特点

总的情况看, 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不断加大, 合作社内部管理日趋规范, 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生产、规范化运作、品牌化经营已成为农机合作社发展新常态。

———创办类型多样化。据调研统计, 全市农机合作社主要以大户联合型合作社为主。龙头企业领办型充分利用了企业化运行模式, 管理机制比较完善, 财务制度比较规范;村干部带动型充分发挥了村干部威望高、群众基础好、行政能力强的优势。后两种类型的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较高, 运行机制较为健全, 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合作方式理性化。全市目前劳动合作型农机合作社 (即松散型, 单机核算) 217家, 占全市的69.5%, 劳动资本合作型 (即紧密型, 股份制分红) 95家, 占全市的30.5%。伴随着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 优胜劣汰之势渐显, 农机合作社呈现出由劳动合作型逐步向劳动资本合作型转变的趋势。

———经营模式多元化。随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农机合作社经营模式趋向多元。为增强合作社盈利能力, 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全市78家经营模式由以前单一的农机作业服务向多元化经营转变, 主要体现在农机维修、农作物种植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等, 农机合作社经营范围向农业产业链纵向延伸的趋势愈加明显。

———服务能力差异化。全市约有30%的合作社农机具保有量大,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 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和经营能力, 对当地农业经济和农机化水平的提升有显著作用;约有50%的合作社拥有少量农机具, 仅为附近农户提供有偿作业服务, 服务能力一般;约20%的合作社服务能力不强, 农机利用率低, 收益较差。这部分农机合作社由于创新发展的拓宽能力和发展壮大的潜力不足, 只能维持目前的作业服务水平。

二、农机部门发展农机合作社的主要举措

(一) 政策驱动, 扶持发展。

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逐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力度, 市级示范社在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 同时还享受地方财政累加补贴。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秸秆还田、深松整地作业等有关农机化建设项目和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优先安排试点合作社承担, 由点到面, 扩大推广。

(二) 试点带动, 转型发展。

为激发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活力, 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 率先在全市试点合作社探索推行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即“带地入社”这一运行新模式, 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 分类促动, 科学发展。

临沂市地势多样, 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 各地农机力量、作物种类、人文情况差异较大, 农机合作社类型多样。各级农机部门按照创办形式、合作方式、服务模式、土地规模化经营情况, 将合作社科学分类, 并结合合作社自身实际情况, 实施规范化管理, 加强分类指导, 因社制宜。在经营上, 根据服务模式和土地规模化经营情况, 结合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基础等实际, 引导合作社发挥自身优势, 提高经济效益。

(四) 强化培训, 高效发展。

为切实提高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理论能力和管理水平, 开拓视野, 激发潜力, 近几年临沂市农机局举办了6期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同时积极组织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参加农业部、省农机局组织的业务培训, 不断提升其思想境界和业务水平。

三、农机合作社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带动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

农机合作社拥有大批大中型、高性能、适用型农业机械, 成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开展小麦免耕播种、玉米机械化收获、小麦秸秆切碎还田、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等先进技术示范和推广的“先头兵”。在重要生产农时季节, 农机合作社利用先进的大型机具, 有组织地进行连片作业, 为农业生产提供耕、种、收、植保等“一条龙”作业服务, 提高了机具的使用效率。

(二)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通过集约化经营增收。农机合作社通过集中散户、散机, 壮大农机群体形成优势, 扩大订单作业、跨区作业等农机化业务量, 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 帮助农户获取更多的农机化服务收入。二是通过精细化管理增收。农机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 合理安排农机, 统一作业, 强化田间管理, 积极推广“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 最大程度的节省农业生产成本。三是通过解放劳动力增收。农机合作社通过提高农机化水平, 由机械化取代人力, 促进了农业从业人员向二、三产业转移。四是通过多元化经营增收。农机合作社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积极开展规模化种植、农业运输等业务, 获取更多的农业产业附加值。

(三) 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农机合作社是开展农村土地托管、流转和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主力军”。同时, 加快实行农田托管、土地流转等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形式,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 助力大气污染防治。

目前全市多地存在小麦、玉米秸秆焚烧现象, 既破坏土质, 又加剧大气污染。全市农机合作社积极投入秸秆还田机、打捆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 2014年完成小麦秸秆综合利用290多万亩, 秋季玉米秸秆综合利用180万亩, 综合利用秸秆约354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0万吨, 为全市治理大气污染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 保障粮食安全。

一是为粮食持续增产增收提供了装备支撑。农机合作社采用科技含量高的大机械连片作业, 通过实施机械化耕地、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收获等“一条龙”作业模式, 广泛采用土地深松、免耕播种、秸秆切碎还田等先进技术, 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了耕地蓄水、保墒、增肥等效果, 促进了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 保障了粮食丰产, 全市实现了粮食产量“十一连增”。二是有效防治土壤污染。采取农机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机械植保等方式, 大幅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减轻了农田土质破坏和化学污染。三是保障粮食品质。粮食烘干机在农机合作社逐渐兴起并投入使用, 可减少粮食产量3%-8%的损耗。

(六) 加快山区丘陵地区机械化进程。

2014年, 山区丘陵县依托农机合作社优势, 大力开展土地流转、闲田承包, 购买投入小型微耕、农用植保 (小型飞机) 、花生收获、化肥深施、微滴灌、茶叶采摘等机械3万台套, 有效推动了农业机械在山区丘陵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四、制约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因素

(一) 运行体系不健全。

一是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合作社主要依托领头人的权威和凝聚力而建立, 管理、监督等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 合作社内部管理不科学, 运行不规范, 存在“一言堂”式随意性发展。二是分配机制不健全。“有活单干, 效益单算”的现象较为普遍, 非统一管理运行带来农资购置、农机维修、粮食运输等成本上升, 对合作社发展尤为不利。三是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目前能做到提取公积金、公益金、风险金的农机合作社仍占少数。四是财务管理不规范。只有内部收支流水账, 没有完整的会计资料。

(二) 基础设施薄弱。

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厂库棚建设用地短缺, 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许多机械露天存放, 加剧了机具的损坏;信息化建设落后。农机化、商业化信息管理服务系统不健全, 制约了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三) 发展资金不足。

该市农机合作社起步较晚, 创立时主要是集资联合型, 经济基础薄弱, 缺乏流动资金支撑, 经营和发展的保障能力不足。

(四) 土地集约化经营步伐缓慢。

一是农民存在“宁愿自己种, 也不给他人种”的心态。二是土地流转成本高。如兰山区、费县的蔬菜大棚种植发展较快, 亩均产出效益高, 土地流转价格达1200元/亩。

(五) 专业人才匮乏, 综合素质偏低。该市农机合作社组成人员大都是种粮大户、农机手、普通农户等, 知识水平、管理理念、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较为欠缺, 难以吸引人才也难以留住人才。

五、几点建议

(一)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党委、政府应把农机合作社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两区同建”的总体规划当中, 将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并积极争取财政、农业、工商、国土等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整合农村各项政策资源, 切实帮助解决合作社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

(二) 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结合区域实际, 制定区域性的土地托管、流转费用标准, 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适度托管和流转, 打破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传统藩篱, 实现连片整地和连片作业, 使农业机械从家庭自用型向社会服务型转变。

(三) 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加大对农机合作社机械操作、维修服务等人员的培训力度, 并将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抓好培训工作, 大力培养和引进农机合作社管理、技术人才, 加强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财务和管理人才到农机合作社就业, 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素质。

(四) 完善制度机制建设, 激发运作活力。

8.关于建设生态区的调研报告 篇八

关键词:生态;绿化;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148-01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21世纪是生态世纪,树立新的生态意识,寻求新的发展战略,走生态化之路已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世纪之交,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无不使全球视点聚焦于生态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实施的两大战略之一,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达到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1绿化现状

县林业工作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和“把县城建成具有江南特色的生态旅游县”的指导思想,依托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大造林绿化和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全县林业工作步入持续、高效、良性发展轨道。

(1)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持续增长。林业用地面积已达6.4万h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69%。

(2)完备的生态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环境明显改观。通过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全县林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林业生态效益逐步发挥。

(3)林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先后发展花卉苗木基地2 000 hm2,茶叶200 hm2,油茶3 333 hm2。

(4)依法治林得到加强,森林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规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轨道,森林公安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5)种苗建设保障有力,科技兴林富有成效。各项重点工程的实施,有力推动了芦溪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

2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森林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全县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在南部山区分布较多,人工林在北部低山分布较多,林分生态效能低,生态公益林功能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均,江河源头、水库集水区、城市饮用水源头、城镇居民生活环境、交通干线两侧等急需建公益林的地方,生态公益林建设尚不到位。

(2)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全县林业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特色林业经营没有做到集约化,加工只是初加工,林业经济效益还较低、生产力水平低。

(3)林业生态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突出。

3未来5年绿化整体规划和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基本前提,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为持续发展道路。

(2)奋斗目标:在管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加大造林绿化步伐,继续稳步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及林农的收入,力争到2013年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山川秀美。

4政策措施及建议

政策措施及建议:①强化政府行为,广泛宣传,形成共识,落实责任。②建立和完善森林经营机制和补偿制度。③健全生态建设的政策体系。④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⑤加大对林业事业经费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正常开展。⑥坚持科技兴林战略,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⑦建议对河流、省道、高速公路、铁路、腹部走廊、主要干道绿化建设一次性划拨用地红线。⑧建议引导农民“借绿发展”、“借绿转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⑨建议按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精神,将县内25°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种树种果。⑩腹部走廊裸岩复绿。

(编辑:李敏)

上一篇:党员干部阅读活动下一篇:处理客户抱怨标准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