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简谈

2024-08-29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简谈(共10篇)

1.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简谈 篇一

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长顺县代化中学:刘星刚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古代学者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体现,这些知识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精神面貌、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更是我们进行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教育和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古诗词教学都被放在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本文笔者就数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表达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见解。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文

教学

经验

一、重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与当前的阅读、写作教研相比较,古诗词教研则显得相对比较滞后。在我看来,当前的古涛同语教学基本存在三种不良倾向:

首先就是“语言化”倾向,大多数教师都把古涛同观赏课当做文言串授课来上,甚至和文言文课一起来上,这是因为他们只看重诗文的句义和诗文的静态解释,却轻忽了学生本身对古诗文所表达的意境有着不同的理解。

其次就是“看法化”倾向,许多人还会把古诗间简单地赏析为“诗物”与“诗情”的简略比,告诉学生说本文就是“寓情于景”,“景中抒情”,但却轻忽了此阶段学生审美观、世界观以及心理素质的教育。

还有就是“支解化”倾向,许多人把一首诗词的整体赏析分成了单调的诗词文句的局部解释,忽略了诗词鉴赏的有机性和整体效果。

这些问题也仅仅是我个人认识到的一部分,可见当前古诗词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做好它呢?

笔者以为,古诗词教学过程应当是教会学生艺术审美的过程。要教会学生发现其中的美,体验其中的美,并运用其中的美。

二、重视学生审美心理的教育

我们都知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教会学生一种认知态度、一种审美态度、一种学习态度,让学生了解一种规律、一种方法,就会让教学变得顺畅的多。学生以适当的情感状态进入诗词意境赏析,他们的能动性必然会很强,教学效果必然会有所提升;以不妥的感情状态进入诗词意境赏析则很难达到这种效果。比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平常人是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境的,如果我们对作者的身世、观念、志向进行解释,再告诉作者当时所处的大背景,同时对学生进行见解、视 野方面的扩充认识,相信教学就会容易的多。

审美心理的教育是个庞大的生理工程。一般说来,好的教学导人是其中的第一步工序。导语的情绪色彩应该和诗词的情绪色彩息息相通。我们用可 以适合的导语去涤荡学生的心灵,以求获得先声夺人之妙。其次,要特别注意吟诵对培养审美心理的特别效果。古诗词毕竟是一种语言艺术,古诗词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又具有极强的音乐性。我们吟诵就要吟出诗词的情绪味、音乐味,让学生在听吟或自吟中孕发特定的审美心境。再次,要注意教 学辅助手段的适当运用。如在教学历程中随机使用挂图教学、乐曲欣赏或幻灯片等教学于段,去扩展表达诗境诗情。

三、重视教学步骤的实施

其一为“传播阶段”,即老师精讲。老师在认真研讨课本,归类好本文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的条件下,对将要温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剖解,拟成具有开导性的综合思考题,板书给学生,以形成知识的大概和全部内容的阶梯,发挥“导”的作用这一步,要求老师必须把知识进行重复讲解,抓住要害,理出规律,让学生进行思考、理解。只有这样老师才气发挥启示和引导作用。

其二为“反刍阶段”,即让学生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师的启示、引导,是为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服务的。那么这里的读书,就不是一般平常意义上的读书,而是要求学生带着疑问、带着问题,在老师引导下读书,边读边思考,把书读懂.唤起自身的理解。把知识重复品味。知识梳理、唤起影象的这个开端目的就到达了。读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读的要领举行具体引导,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四管齐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做到真正的念书。

其三为“消化阶段”,即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理解,当然这远远不够,还必须牢固消化,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牢同踏实,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要真正到达目的,就必须举行一定量的学习练习。但练习到底是要求精讲多练,还是精讲少练呢?笔者以为既不能多练,也不能少练+而要精讲巧练。

其四为“反馈阶段”。学生学习后,不能一了百了,老师一定要进行一定的考试、调研,实时进行查缺补漏,或单个批改,或全班批改,或老师抽样批改等,批改后的试卷,要迅速总结,对实习中出现的倾向性题目必须实时“回炉”,举行个体指导或是全班补习。

四、重视全面教育的实施

一般说来,艺术审美具有相互关联、循序渐进、逐渐深化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光要学生读出“诗言”的表义,而且还要门生读出“诗言”的韵律、节奏、色彩美等。如《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在“行”“游”两个动词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两个重叠的形容词。“施施” “慢慢”,是漫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两个“而”字是连同,用在状语和动词谓语之间,表示前后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间的“地”。“日与其徒上高山,人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日”,天天,每天。“其徒”,泛指同游的人,不一定专指他的仆从。“人”,走过,穿过。“穷”,本义终极、尽头,这里用作动词,是寻根追源的意思。“回”,弯曲。“穷回溪”.意思是沿着曲折的溪流往前走,一直走到源头。“幽泉怪石”,这就是作者所要寻访的自然山水。为了表示他追求的心之切,游兴之浓。这里连用了三个短句,“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每个句子里边都用一个动词,与“高山”“深林”“回溪”相搭配。读起来有一种运动节奏感。这三个短句又简洁地概述了游览过程。本文构思精巧,结构非常严谨。本文全文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例如,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现:写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实际上,柳宗元所描写的西山一带,只是一般的丘陵,并非崇山峻岭。他不过是借景抒怀,在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如在教学《行路难》的时候,先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在开元盛世的大社会背景下,诗人李白空有满腹才华、满腔抱负,却只是皇帝的弄臣。诗人恃才傲物之际,得罪权贵,被赐金还山。然后教师让学生来扮演诗人的角色,根据诗的内容设计符合人物性格和具体环境的对话,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那“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的苦闷,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呐喊,那“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在学生的表演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一刻,学生即诗人,李白强烈的感情变化被学生准确地把握住了。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诗词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有很多,语文教师可在不断的实验和总结中寻找适当的方法,既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调动自身经验感受,体会诗词的内蕴美,同时要能体现教师的独特个性,那就一定能开创古诗词教学的心天地。参考文献:

[1]谢福成,中学语文的创新教育,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02期 [2]刘秀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年第03期

2.初中化学教学经验简谈 篇二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经验

一、提高教师自身魅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行业有句老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说的是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要对自己教授的科目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教师在课堂上对化学知识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学生爱屋及乌,自然也就会喜欢这门科目,有了兴趣,自然在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讲,在课下也会多花些心思去学习、去探索,进而也会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比较透彻。对学生而言,他们掌握了知识,对教师而言,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的效果,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很多副科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单单是一节课的40分钟,在我看来,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课堂教学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化学这样的学科,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意见等,都是教师教学中必须明确的问题,这些对教师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以后的教学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在我看来,教师在课下也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充当他们的知心朋友、“忘年交”,日常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为他们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上的难题,这对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对这个学科也会“刮目相看”,有了学习兴趣,一切难题都不再是难题了。

二、重视课堂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基本来源,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重视课堂教学其实就是重视学生学习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掌握好的教学方法,有了好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1.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每个学科都有其不同的思维方法,比如语文需要发散思维,数学需要逻辑思维,同样,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化学课中的思维模式、思维习惯。比如,对于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就要先描述其物理变化,再描述其化学变化;对于化学题目计算格式的写作,就要遵循其相关的方程式的写作规则;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就要“先左后右”、从上到下;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总是要先讨论,再设计方案,再进行实验验证等等。这些思维模式都需要学生掌握,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以便学生正确学习。

2.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这既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符合现代教学设计的一项基本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谓意义重大。

比如,往石灰水中吹空气就可以使石灰水变成“牛奶”,而通过制氧设备制出的氧气通过石灰水,石灰水就不会改变颜色,让学生探究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氧气与石灰水不会产生反应,而会与用口吹入的空气产生反应,这是因为口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产生反应,就使石灰水变了颜色。接着教师再讲解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原理,就会使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易懂。

3.课堂教学要重视分层教学

虽然说“众生平等”,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承认学生之间因为知识结构、性情差异、家庭原因等多方面造成的一定的学习差距。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去了解班上同学的情况,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提问的时候,对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就可以提问比较有深度的问题,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好的学生,就提问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不让他们“出洋相”,同时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也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对于教学有百利而无一害。

教育界有句老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化学科目的教学是一个弹性很大的教学过程,只要我们教师的业务素质够硬、对知识的掌握够全面,我们就完全可以把科目的教学变为一个教学生玩的过程,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学习氛围轻松、活泼,符合初中学生的口味,也便于教学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

3.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论文 篇三

1.培养高素质的数学教研队伍

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研队伍的建设,高素质的教研队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数学教研队伍,首先需要培养教研队伍成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明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研目的,并做好充足的教研前期准备工作,使教研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教研队伍要结合新课改的内容和思想,把握课改的内容和方向,积极接受再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培养数学人才奠定基础。

2.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教研队伍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定期开举行教研会议,交流教学的心得。由于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都会有所差异,因此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结合新课改的内容,积极探讨合理安排教研工作的计划,促进教研工作的顺利展开。

3.将教研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师课堂的教学时间远超过教研工作的实践,课堂中的经验总结对于开展教研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需要教研活动进行研究。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适当地设置教学情境,借助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将教研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应用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创新初中数学教研路径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教师的教研目的不明确

教研活动所选择的讨论主题过于盲目空泛,没有针对性,很难落实到实处,导致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参与的热情不高,对于研讨内容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和方法,甚至绝大部分的教师根本无话可谈,严重影响了教研活动开展的效率。教师的成长源自于“经验”和“反思”的结合,因此教研活动的顺利展开离不开教师之间的经验总结和问题反馈。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增进教师之间的感情,还能帮助教师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不高

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性不强,仅仅将教研活动当作“选修课”,态度不够端正,一提起要开展教研活动就会抱怨“又搞教研活动啊,我批改作业的时间都不够用了”。从这些抱怨声中能够看出来,教师对于教研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误区。其实教师对教研活动缺乏兴趣的实质性原因,在于传统教研活动的内容没有实用性。因此想要提高教师对教研活动的积极性,首先需要明确教研活动的目的性,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并且能够解决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质性问题。教师不会拒绝有助于自身成长的活动,这才是从根本上促进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积极性的方法。

3.对教研的主题研究不够深入

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当讨论某一个问题时,个别教师为了体现自身的存在感,插入一句题外话或者用诙谐幽默的话语使讨论的主题有所偏离,或者上一个主题还没讨论完毕就跳转到下一主题,严重影响了教研活动主题的深入性研究。而且没有严格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教研活动,导致学术讨论不具备专业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讨论的主题,并且围绕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研”与“教”严重脱节

4.探讨如何创新初中数学教学 篇四

吴学勇

(湖北荆门市钟祥市九里回民中学)

在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来讲,初中数学的作用不可代替,因此往往被看做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然而正是因为太过注重,导致初中数学教学变得日益单调、乏味,这不但不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而且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新型的教育背景与环境之下,务必创新初中数学教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一、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需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异样的教学模式,立足于所有学生的发展现状,制订与实际相符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为教而学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效率受到教学方法的影响,务必指导学生积极地转变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有效地发挥学生自身的感官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进而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平行四边形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能够辅导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概念等,而要求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做深入提高的练习题,而要求学习基础非常好的学生做一些难度大、具备挑战性的练习题,从而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事实表明,强迫学生学习是不可取的,这不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激发。鉴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黄金分割点问题的时候,能够为学生讲解现实生活当中建筑物窗口的宽与高的比例通常都是0.618,而且不少世界名画通常都是在0.618这个点确定主题。教师这样举例,生动、形象,进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充满兴趣。教师在灵活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需要积极地探究学生平时生活当中看到的事物,进而让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和快速地融入相应的教学情境当中去,最终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当今积极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应当持续地创新数学教学,这就要求优化和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如此,才能够大大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5.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创新3 篇五

 1.对教师发展的实质性要素的认识

 2.教师发展因素的研究(P1-3)

 3.教学行为的特征与涵义(P4-6)

 4.结合案例片段分析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行为的反思?(P8)

 5.试述数学的文化价值(补充材料)

 6.谈谈对数学观的基本认识(补充材料)

 7.结合自己的认识谈数学的特点

 8.中学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P)

 9.试述数学美的基本特征及在教学中的渗透(P) 10.大众数学的思想(P24-31)

 11.结合课例分析数学教学改革的实施(P)

 12.结合案例谈谈你对数学学习的认识(P)

 13.让学生为自己的数学学习做主(P32-34)

 14.数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呈现和探究(P36-40)

 15.如何建立重在促进发展的评价(P41-45)

 16.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树立合理的数学教材观(P47和补充的PPT) 17.如何利用学生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P49)

 18.教师的实践性知识(P57)

 19.结合课例分析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PPT)

 20.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多媒体及CAI课件运用的度(书上和PPT上,并结合自己的认识)

 21.如何关注数学教学过程中资源的创生(P68)

22.结合案例试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穿启发式教学思想?(PPT)

 23.对讲授教学行为的认识、设计与实施(P79) 24.对话教学的认识及实施策略(P90)

 25.数学活动教学的涵义、特点设计与实施(P102)

 26.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计与实施(P118)

 27.结合一堂新授课分析课堂教学目标和过程的设计(P126) 28.课堂教学中激励与强化的方法(P 136)

 29.如何搞好数学课堂行为评价(P142)

 30.结合《位置的确定》、《分类讨论思想》的课例及数学评课的几个视角,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PPT)

Email:tysyhls@163.com

6.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教案2 篇六

太原师范学院

韩龙淑制作

 导言——教学行为、特征与内涵、反思与实践

 走进数学新课堂—新在哪?数学学科性质

 创新的课堂教学行为—发展策略、学会学习

 教学准备行为的创新—教材观、课程资源

 师生交往行为的创新—讲授、对话、活动教学

 数学课堂管理行为的创新—目标、过程、评价

导言

随着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验,基础数学教育无论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及评价等方面均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

数学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数学教师。数学教师不仅是数学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研究者、建设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制约着教育行为,教师教育观念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风格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 作为一个优秀数学教师,需要确立正确的科学数学教学观念,有了合理的教学观念,就能指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遵从教学规律,使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与日俱增(书中新理念提法的不妥)

 从理念到行为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需要教

师在理念的指导下重构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

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有效教学。

一、教学行为研究

(一)教师发展的实质性要素  1.实证理性模式

 认为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就能做好教学工作。追求建立普遍适用的原理与原则。

 教学是人—人的复杂的双向系统,教育规律不向在自然界中那样具有绝对客观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 2.熟练技术模式

 认为不是某种抽象的教学理论,而是教学的技能水平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否。

 微格教学:导入、讲解、板书、语言、演示、反馈、小结、结尾技能。

 把复杂的教学等同于技能性的工作(反复操作、练习形成)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反思性的实践。

 教师职业和医生职业可比性的大小

 教师永远不可能像医生那样具有极强的专业化的技术高度。教师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教师的职业能力在于内涵的发展、道德人格和知识的整体魅力。

 医生: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术准备。

 教师也需技术,但教师的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内涵的成分很多。学生是来求知的,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的是心灵的提升、个性的发展,这些本身不具有技术性。(体育课)

 教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学相连,教学相长。

 教师要有自己的专业能力,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技术集中,教师的专业技能更多的是在软性要求上。精神风貌、人格魅力、师德、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如何转化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需要技术性的准备和要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 要发展教师专业,但不是要高度技术化。

 3.心理学模式

 基本思路是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求得教学实践的成功. 能力是一个内在的心理素质的概念,教师的 内在心理素质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全部的因素,还需要实践的知识与智慧. 研究教学行为对教师来说更为直接和具体,教学行为除内在的心理的能力因素外,还包括教师个性的、情境性的、经验型的、隐性的实践智慧。

(二)教师发展因素的研究

 1.教师发展需要教学理论的指导,需要具备教学的技能与能力。

 2.教师的实践知识与智慧的发展与教学行为密切联系。 3.教师的发展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智慧。

二、教学行为的特征与内涵 

(一)教学行为的特征

 1.教学行为具有实践性特征

 教学行为的表现与教学实践密不可分,教学行为 的实质就是研究教学实践。

 2.教学行为具有个人性特征

 教学风格、教学思想、教学策略的差异性  3.教学行为具有情境性特征 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 4.教学行为具有生成性特征 (弹性预设——动态生成)

 数学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需要在备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进行预设。

 而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充满变数的,不可能完全按照预设的轨道行进。教学过程中学生生成的非预期思路是无法设计的,而此又常常是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所在。 已知

(二)教学行为的内涵

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教学技能与能力、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应对具体教学情境与问题的诸多因素所采取的教学操作方式的总和。

(三)教学行为的结构  1.教学行为的性质结构 (1)程序性教学行为 (来自教学技能与能力)(2)生成性教学行为

(来自教学实践经验与智慧)(3)策略性教学行为

(既受教学规律的制约又来源于教学实践的智慧)

 2.教学行为的历时结构

 教学前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行为

 教学中的教学行为—技能、实践智慧与策略  教学后的教学行为—教师反思活动

 3.教学行为的功能结构

(1)“基础—技术—组织”三模块分类  教学基础行为  教学技术行为  教学组织行为

(2)“主要—辅助—组织”三模块分类  主要教学行为

 辅助教学行为:动机、期望、交流、强化  教学管理行为:组织、问题、时间管理

三、反思与实践

 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行为的反思? 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保持积极探究的心态 

(二)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反思 

(三)围绕教学行为的问题反思 

(四)以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反思

 教学行为研究

 教学行为的特征与内涵

7.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简谈 篇七

二、营造创新思维环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着“独角戏”。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角,传道、授业、解惑,偶尔提出个问题,点明学生回答,而后教师再进行点评。整个课堂的节奏和推进完全有教师一个人把控,学生只需要听讲,按教师的要求做即可。这样的被动听课模式,课堂容易死气沉沉,学生容易丧失兴趣,课堂教学也不容易出效率。在数学交流研讨中,笔者和几个数学教师一致认为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创新思维的数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发散思维。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就某一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突出自己的课堂参与者地位。再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在某个小节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讲台让给学生,由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授课,其他学生向其提问题。在这一交互过程中,扮演教师的学生能发现自己对知识点掌握的不足,双方学生也能在观点碰撞中擦出火花,迸出灵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权威

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定式思维、思维僵化、守成不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如质疑同桌提出的解题思路、某问题的答案、质疑教师的讲课内容,甚至质疑数学教材这一“权威”。在质疑之后,便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观点交流和碰撞。通过质疑,逐渐打破常规,打破学生的定式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检验自己的想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创新思维。为了让学生敢于质疑,笔者和其他数学教师研究决定,在课堂教学或者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质疑。只要学生迈出了质疑的第一步,以后的路就“顺”了。

四、培养创新兴趣,为思维形成提供动力

如果说质疑是打开创新思维的阀门的话,那创新兴趣的培养就是动力支撑。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好奇的阶段,对任何事情都容易产生兴趣;与此同时,他们也有些“三分钟热度”,喜欢的事情过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趣。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还要保持住这个兴趣。在研讨中,笔者总结出几个数学教师常用的“小妙招”。

首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先让学生在学习中尝到失败的滋味,而后再创造条件,让学生享受成功,这时的成功无疑更有意义,更能让学生激动和珍视。如针对不同基础和水平的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图形设计大赛、数字福尔摩斯等,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在发扬个性和创新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又或者,利用初中几何知识的各种变换和奥妙,让学生创新联想,将不同的图形和线条组成各种新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几何的创造之美。当然,在创造中,数学教师更可以结合生活,融入生活中的图形元素,将学生自由发挥聪明才智,体会生活中的成功和快乐,培养生活中的创新兴趣和精神。当然,笔者认为,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也不能一下将目标定得太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原地站着够不到;踮踮脚,跳一跳,努努力就能够得到”。这样,学生不至于因为过于简单而失去创新的兴趣,也不会因为难度过高而没有信息。经过自己努力达成的创新,极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大兴趣和积极性。

8.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简谈 篇八

一、激发学生想象力

正如罗斯坦所说“思想像爱和死一样,别人不能代替。”思想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所以要想有独特的创造想法就要有区别于他人的思想。因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提高学生的创早能力方面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课堂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学生想象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减少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使学生取得数学发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问题。应注意的是,想象并不是天马行空的乱想,而是基于自己本身所具有的经验和知识。数学想象中,要摆脱表面想象对自己的影响,不要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另外学生还要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因此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时候,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除此以外,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前学习的知识和新学的有什么共通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

二、鼓励求异

在日常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多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不要将学生局限于一隅。在数学中,求异思维主要是要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解法,尽量使自己的想法独特,要想到别人无法想到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不要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和他们的奇思妙想。并要通过具体而有效地例子,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锻炼,从而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以提高。例如在教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给学生出这样的一道题:某蔬菜销售商场经销一种蔬菜,如果每公斤盈利2元,则一天可卖出400公斤。通过试销售发现,提价会使销量减少,每提价一元,会使销量减少10公斤,试问如何提价可以使每天的盈利为5000元?根据题目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等量关系:销售量乘以单件盈利等于日盈利。由题可以看出,日销量和单件盈利与每公斤的涨价有关。故只要设应涨价为x元,就可以解决该问题。解:设每公斤涨价x元,则日盈利为(2+x),日销量为(400-10x),可列方程为:(2+x)(400-10x)=5000解之得:x=8.9,x=-46.9(舍去)12所以每公斤应涨8.9元。在解答本题时,可以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扩展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提出其他的解决方案。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可以发现很多简便快捷的解决方案,可以使各个城极端的同学都参与讨论,调动学生的课题积极性,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诱发灵感

灵感是创造的基础,没有灵感是无法创造出新事物的,而灵感的产生来自于平时生活与学习的经验,是由一点一滴不断积聚而成的。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及时的发现学生所产生的任何有创造力的、新颖的东西,即使这种想法是不符合常理,是与常规解答相悖的,也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因为鼓励可以诱导学生产生更过的灵感。如果发现学生的灵感中含有错误的地方,也不要对学生进行批评,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可能与另一想法产生碰撞,从而形成新的、正确的、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教师的鼓励是引导学生成功的最好的催化剂,它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强的自信心,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创造,继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9.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简谈 篇九

长官镇田庄中学肖松菊

一、创设情境,点燃兴趣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备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我在课堂上会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心理关注,使他们意识到经过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我会让课堂不缺乏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例如,在讲解无理数时引用希伯斯因发现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的故事;用“道旁李苦”的推理故事引出“反证法”。充分利用故事所具有的非凡吸引力来增强课堂情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法宝。

二、物为我用,具象演示

数学世界逻辑严密,不易想象。借助模型、实物或多媒体工具,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的思维“搭桥铺路”,可以让他们的有限数学领地彼此贯通。例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木条钉成四边形、三角形教具,让学生随意推拉四边形、三角形教具,然后说说有什么发现。四边定长时,四边形的形状可以改变;三边定长时,三角形的形状无法改变。这可以说明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如此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易于理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了空间想象力。

恰当运用教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也有着奇妙效果。一个严冬的早晨,学生们不解地望着笔者摇着纸扇走进了教室,当大家明白这节课要学习扇形的有关计算时,他们都露出了欣喜的微笑。

三、开展竞赛,寓教于乐

初中生好胜心强。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比赛性、娱乐性的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引导学生从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增强学习的信心。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开展速算比赛、解方程竞赛„„这样,整节课就会在轻松与激动中度过,学生还会期盼下一节数学课。在每一章节学完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每人出一套试题,交叉考试,设立“优秀奖”“进步奖”,把单一的考试变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交流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奖机会。在教学“合并同类项”这节内容时,我们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课的结尾安排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式练习:每个学生都写出一个单项式,并找到自己的朋友,再试着与之交上好朋友。这节课以游戏的形式结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课堂掀起了小高潮。

数学竞赛游戏将数学问题置于游戏中,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获取成功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和鼓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不断兴趣。

四、创设疑问,鼓励探索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必须周密设计系列性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切入点,创设出一个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使认识过程变为再创造的过程。

例如,在“梯形中位线定理”教学时,笔者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方法,推导出梯形的中位线,将梯形的中位线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中位线问题。接着,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方法,推导出梯形中位线性质定理。由于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学生已熟练掌握的旧

知识,在推导出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始终很高。

五、借助实验,培养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借助操作性实验,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获取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边角边公理、角边角公理、边边边公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叠合的操作性实验,探索出公理的结论。又如,在进行“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时,教材给出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得到的一个“静态”的基本图形。笔者在课堂上并没有直接采用这个素材,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说说你的折法。学生在独立思考未果的情况下,笔者给予了恰到好处的点拨,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这一问题得以圆满解决。接着,我又让学生折出一条直线截这两条平行线。此时,课本上的三线八角基本图形就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根据制作的图形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组进行了测量,还有的学生剪下了一个角,把它贴在和它同名的角上,以观察比较它们是否重合,用来验证这两个角的相等关系。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轻松地学到了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入数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方法以及思想。

六、变式训练,维持兴奋

变式训练,就是通过将原命题中的条件、结论、形式、内容、图形等作适当变换,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组题,采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多图一题、一题多变等辨析或逆向运用等方法,对初始题目加以发展变化,从逻辑推理上演绎出几个或一类问题的解法。通过对一类问题的研究,探索相关数学问题间的内涵联系以及外延关系,迅速将相关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和网络化,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整式的运算》的教学中,我在讲解平方差公式时不断进行变式,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应变能力不断提高。

学生学习了(a+b)(a-b)=a2-b2后,基本都能掌握。这是学生的实际水平。

学习变式:(2x+y)(2x-y)=(2x)2-(y)2=4x2-y2。通过变式让学生掌握较为复杂情况的处理方法。

学生掌握后,这时已达到潜在水平,也就是新的实际水平。这时,我继续进行变式:(a+b+c)(a+b-c)=[(a +b)+c][(a+b)-c]=(a+b)2-c2=a2+b2+2ab-c

2掌握上述形式后,学生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此时,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帮助他们发展自我的能力。因此,笔者继续进行变式:(a-b-c)(a+b-c)=____。

通过变式,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并达到了新的水平。

因此,教师应立足于课本,精选课本中的典型例题、习题,充分运用各种变式进行挖掘、延伸和改造,用问题编成变式题进行教学,注重剖析破题思路,优化课堂结构,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充分暴露思维障碍,展示知识的形成、演变过程,提高思维品质和应变能力。变式教学能摆脱“题海”变被动思维为主动自觉的思维,形成“趣学”“乐学”的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课堂教学的践行者,我们应不断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并不断丰富和转换教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点燃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课。

初中学生厌学数学情绪的对策的创新分析

长官镇田庄中学肖松菊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成了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使数学课堂教学一直在狭小的圈子里恶性循环,导致教师难教,学生厌学,学习效果欠佳.,学习效率降低,身心甚为疲惫;深感学习数学枯燥乏味,毫无兴趣,进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厌烦情绪.因此,针对学生厌学数学的现象,我们应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厌学情绪严重的学生,数学学习压力大,往往表现出对数学缺乏信心,学得好坏毫不在乎.因此,数学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放眼未来,明确学习数学目的,增强克服数学学习中各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产生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愿望,激励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数学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努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富有新意且生动活泼.教师可以把一些难于理解数学知识集点成线,连线成面,系统化、条理化,编成顺口溜或口诀,帮助学生理解,便于掌握、记忆和运用;借助投影仪、电视录像和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重点数学知识.如,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两个大小不等的圆的相对运动,从中发现两个圆位置关系的不断变化,仔细观察、发现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进一步调动学生研究发现两圆位置关系的变化与两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自然会学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由此,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从心理上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欲望.。

三、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课业负担过重,不仅使学生身心受到损害,也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受到压抑,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只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学生个性才会免受扼杀,其特长、爱好、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数学的兴趣、天赋、能力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创新思维勃发,学习数学才会学有所得.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在作业的质和量上做文章,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废止那些重复机械的识记练习,对学习基础不一,厌学程度有别的学生要因人而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要视学生数学基础的高低,能力的差异,对作业的质和量作出合理的分层次要求,使之有利于辅后拔尖,促进平衡,发展全体.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质量的评估上,要变“比考分”为“比素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成学生自我调控厌学心理。

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参与度

10.探究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创新点 篇十

摘要: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每个初中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目前,全国各地早已实行新课标,若想有效快速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加之当前尚存在老师“厌教”、学生“厌学”问题,更有必要从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以寻求若干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略,既能够激发老师的教学激情,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文章就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中的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旨在为同行老师提供一定借鉴。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理念

引言

如今,大部分数学教学的重心都放在理论层面,片面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却没有凸显出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枯燥抽象、晦涩难懂,学生难以接受。新课标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实施方法都做出了重大调整,这本身就是一个良好信号,鼓励广大教研工作者寻求新方法、新思路,进而不断跟上课改的步伐,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当今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谈方法创新之前,我们应该首先明确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1.1教学理念定位不准

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不利于目标的达成。同时,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少,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交流学习的空间也较狭隘,学生的思路被禁锢在老师预先设定好的框架内,对学生的思路产生极大的限制作用,这是教学创新的一大障碍。

1.2教学目标模糊,往往临时抱佛脚

一部分教师没有吃透课标的深层含义,不清除究竟要达到何种教学目的。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呈现三足鼎立的形式:丰富学科知识、训练数学素养、同时对数学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现如今,绝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第一点,只针对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做文章,简化了教学过程,使之模块化。这其实不能谓之培养,而只是一种培训。

1.3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中学里多进行集体备课,有些老师为了应付差事,仅仅简单的分割教学内容,缺乏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教案千篇一律,鲜有亮点。当然,探索发现、推陈出新的理念值得倡导,但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任务都非要“独辟蹊径”。高低年级的授课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调整。课改并不是全盘推倒传统教学方式,某些较为抽象难懂的问题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跟从的方法反而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1.4教学内容适应性较差

教材本身不是一本法律文集,没必要完全照搬里面的理论,教师应该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找准切入点,既不让普通学生跟不上,也不让优秀学生“吃不饱”。再有,板书设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随写随擦,临场发挥的比例太大,便会让学生产生雾里看花之感,抓不住重点和要害,自然谈不上良好的教学效果。

1.5课堂评价单一化

课堂评价是反映教师涵养和内力的镜子,某些教师的评价语言琐碎、浅薄、偏激,对学生无法形成机理和启发的作用,只代以简单的鼓掌。更有甚者,一些老师的评价语言具有讽刺和辱骂成分,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课堂评价的目的是加深师生感情,产生思维的火花,以形成有效反馈,对教学改进形成正面影响,如果仅仅流于形式,而忽视课堂评价的积极作用,那便失去了评价的意义,甚至会起到副作用。

2.浅析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创新策略

2.1变“以书为本”为“以人为本”

传统数学教学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以往的数学教学以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习题难度、作业量都是一个模子,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数学本身是要求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在人群中的分布式参差不齐的,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人特点,明确每个人的兴趣、思维方法,结合学生自身的能力,安排适当的作业和练习,同时也要采取因人制宜的评价方式,切忌对所有学生采取单一标准,以偏概全。

2.2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从小学生到初中生往往存在一个较大的飞跃,尤其是在如今信息爆炸、科技进步的大环境下,学生们沐浴在信息的浪潮下,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施展空间,心理成熟度也日益完善。初中数学教学要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尽力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适当的给学生灌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理念,旨在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空间,给他们充分表达个人观点的平台。这样一个过程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大胆假设、合理推演、即兴发挥,给学生以最大的包容度,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懂得数学就是思维的体操。

2.3找准切入点,以兴趣引导课堂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某些内容难于理解接受,本身相对枯燥。为了能让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上打起精神、提起兴趣,合理的切入点是关键所在,否则后续的一系列工作都是空中楼阁。新颖的切入点能够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使学生迅速兴奋起来,让学生把学习数学由一项任务变为一种兴趣和习惯。所以,精准的切入点对于引领课堂走向、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格外重要。举个例子,在学习圆的基本知识时,可以用剪纸代替板书,教学生运用不同的手法得出五边形、矩形、长方形等图形,使教学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为了选准切入点,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很熟悉教学内容,要根据内容衍生出生动的情景,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肆意发挥。而且,这一情景必须是学生熟悉的,便于调动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情景本身是问题的具象化,是摒弃了传统的你问我答形式后的一种改良形式。其次,设立合适的问题猜想环节,让学生针对问题本身展开数学活动,譬如剪纸、制作模型、课堂游戏等。藉由一系列活动和游戏,再对深层次的抽象问题进行猜想和探讨。最后,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尽量寻求新方法解决问题,进而触类旁通、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以一个小的切入点辐射出一系列问题。不仅让学生明白一个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帮助其建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2.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倡导多媒体教学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教师依据知识的脉络关联,将讲稿、练习题、解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在一起,以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能够提升教学效率,也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但是,教师不能局限在课件本身,若只通过敲键盘、点鼠标顺序播放幻灯片,便会使教学陷入一个固定的桎梏中,缺乏活力,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无异。为此,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充分利用图像简化、具体化抽象化概念,如果能引入一些动画,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使得立体感、直观感、动态感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二是,引导学生自己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解决身边的问题。新课标要求学生要主动学习,寻求有效手段解决数学问题,而这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利用网络搜集整理有价值信息,从而激发灵感、引发思路,找到解决难题的突破口。

2.5课堂评价方式多样化

以前的应试教育中,考试分数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也扼杀了学习的本质作用,让学生建立起分数就是王道这一错误的学习理念。评价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分数,也要注重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能否进行合理衍生,能否活学活用,这都是评价指标。再者,要辅以必要的奖励手段,对成绩优秀的个人或团队进行嘉奖,既可以促使优等生再接再厉,也可以激发普通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创新型教学方法对于数学教学的贡献

应该说,相比传统的被动接受型教学方法,优点是突出的,既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初中数学教育对于一个学生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对培养其科学精神和科技探索能力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创新型教学方法为学生打开了通往知识宝库的一扇门,对于他们以后接触高中数学、高等数学大有裨益。

结语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是基本要求,更要让学生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定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引导学生积极找寻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其主动学习、主动求知,成为书本的主人,而不是被书本、考试牵着鼻子走。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宗旨便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从内心深处热爱数学这门学科。广大数学教研工作者应该共同努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互相借鉴学习,不断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兆和.浅谈评价性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学习,2011(6).

[2]

上一篇:青春不承认沙漠下一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