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135教学流程

2024-08-11

初中语文135教学流程(9篇)

1.初中语文135教学流程 篇一

市场经理“135工作法”流程图

一、年初第一天完成的工作:

年度目标设置

二、月初第一天需要完成的工作:

1、市场分析。(1)销量分析;(2)单条值分析;(3)低焦油卷烟销量分析;

(4)零售客户服务需求分析

2、品牌分析。(1)市场经理月度目标设置;(2)市场经理月度品牌分析

3、客户分析。(1)客户经理业绩状态分析;(2)客户经理工作状态分析;

(3)客户经理需求分析;(4)重点关注客户(销量);(5)重点关注客户(低焦油卷烟);(6)重点关注客户(单条值);(7)未上柜及未再购零售户名单;(8)生成重点关注客户明细

4、计划。(1)生成服务策略;(2)市场经理走访记录安排;(2)月工作计划

三、每周第一天应做的工作:

1、市场经理周小结(周小结数据表和数事理法周小结都做)

2、周工作安排

四、每周五应做的工作:

1、周自我评估

五、月末最后一天需要完成的工作:

1、任务执行标注表。月末时,市场经理的工作标注表中的服务策略正常应该都标注为完成,市场经理确认标注表不在修改后,点击“完成”按钮,将本月工作结束,完成状态的工作表不能再进行标注。

2、市场走访记录表。检查反馈过后的拜访计划状态变为“已拜访”。

3、月度工作总结与改进

六、月中需要做的工作

1、任务执行标注表

2、市场走访记录表

2.初中语文135教学流程 篇二

一.“备”在课前, “精”在课上

按流程备好课, 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重要前提。同时, 认真备好课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 有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运用教学策略, 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找准教材中的突破口。上好一堂课, 选准突破口是关键。如同疱丁解牛一样, 切入点选得准确且恰到好处, 那么所有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如语文第四册《葡萄沟》的教学, 在备课时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呢?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优化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精神,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 确定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读, 在读中发生感悟, 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悟, 并巧用多媒体V CD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意境, 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轻松、愉快的对话, 获得审美体验。

上课前, 我用多媒体V CD播放歌曲《咱们新疆好地方》, 学生边欣赏边手舞足蹈。孩子们问:“新疆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再播放“吐鲁番简介”, 生动精彩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 他们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地方真好。”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读课文, 并让他们在喜欢的句子或不懂的地方分别作上记号, 他们以高涨的热情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 但文章是靠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 而要使小学生通过文字来体会文中的情境, 先得尽量让学生把书中描绘的画面与具体形象挂起钩来, 增强文字的形象性, 学生才会想读。我借助多媒体V CD给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环境, 再采用齐读、小组读、品读等形式, 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 忍不住发出“真美!”、“真香!”、“真想咬一口!”的赞叹。抓住孩子们的激情, 我再采用品读法, 让学生读出葡萄沟五月、七八月、九十月有哪些水果, 从而知道葡萄是最惹人喜爱的, 体会出葡萄沟好, 好在水果多而鲜。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象, 悟出葡萄沟好之所在。

我播放“走进葡萄沟”, 硕果累累、五光十色的葡萄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时, 学生欢呼了, 有的甚至拍手跳起来。我抓住这个契机说:“作者描绘得更美, 想听吗?”孩子们高呼:“想!”我播放“课文朗读”, 孩子们仔细听着, 有的还小声跟着读。我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在四人学习小组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再到班上朗读,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葡萄沟。在学生兴趣盎然时, 我播放课件, 屏幕上美丽的景色, 晶莹剔透的葡萄, 热情好客的维吾尔老乡深深感染了他们。“读出你们最喜欢的句子吧。”我一说完, 孩子们满怀激情地读了起来。他们领悟到作者感情, 也充满表达了孩子们对葡萄沟的热爱,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指导学法, 学生乐学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也是按流程上课要求之一。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于学会经营课堂, 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语文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 理念是学习方法的转变, 途径在于教会学生读书, 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1.创设快乐的学习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有利于他们在宽松和谐中提高学习兴趣。一是营造快乐的教室环境, 可以通过教室的布置整理和利用黑板报等方式。二是精心设计各种教具, 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受学习的快乐。

2.创设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案。经营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千万不可牵着学生跟着教案走, 而要实现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时时调整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走向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装的不是教案, 而应该是学生。因此, 首先是要选择贴近学生的教学提问。门槛过高的教学提问, 只能构成学生思维的障碍, 只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痛苦, 反之, 只有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提问, 才能帮助学生进入“跳起来摘桃子”的快乐境界。其次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 在学习疲劳时, 在学习精力分散开小差时, 我们应采取的不是大声训斥, 而是因势利导, 将不利的教学因素化解为快乐有效的教学动力。如有这样一个教学例子, 那是一节公开课, 正在聚精会神学习的学生被外面低空飞行的飞机轰隆声吸引, 学生们有的低声议论, 有的下位趴窗而望……性急的老师大声呵斥学生, 一个个将学生拉到座位上, 可是拉了这个又跑了那个, 整个课堂一塌糊涂。试想, 如果执教老师冷静一些, 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 调整教学设计, 趁机让学生观察飞机, 通过谈话让学生在快乐中回到课堂, 相机设计其他教学活动来化解教学危机, 岂不更好?

三.培养习惯, 提高能力

语文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 我按流程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上新课前应让学生先读课文, 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对文中生字、新词查字典, 对不懂的句子和问题做上记号。

教学时, 我让学生带着不懂的问题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文中找答案。课后习题一般侧重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做练习。讲练结合, 读写结合。如理解词语, 句子等;也可放在讲读课文之后来处理。造句, 背诵, 在讲读过程中要达到理解到位, 有意识的体现渗透, 为学生独立做练习奠定基础。如在学习《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 我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 即让学生自主读文, 在读课文过程中借助书中的文字注音或工具书 (字典) 进行自主识字, 在自主读文的过程中去认识生字, 为了检验学生生字认识的准确性, 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开展生生之间的第一步纠正字音, 认读生字的过程, 再进一步在全班展开“我把课文读正确”的展示活动, 为认识生字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因为如此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时就已经达到了认识生字的目的。为了使学生在每一遍的读文中, 都能对生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让学生把生字涂上显眼的颜色, 由此, 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心理学原理, 让学生反复在读文中感知生字的字型。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会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借助思考题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借助课后练习题, 培养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字体规范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长期坚持训练, 学生就会形成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想、眼手俱到的良好习惯。因为习惯就是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形成的, 能力也是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提升的。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心理学》 (钟为永著1998年8月第一版) .

[2]《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感悟与创新》﹙王剑制著﹚.

3.“135”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篇三

“135”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锦州市黑山县胡家镇中心小学

王晶平朱立春

一、课改的背景

胡家小学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现有一所中心校和一所基层小学,共有九百多名学生,生源来自乡镇的二十多个自然屯,十年前,我们与其他兄弟学校一样高举着课程改革的大旗,喊着“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的口号走进新课程改革,可以说课改气氛很浓厚,确实也转变了一些观念,取得了一些成果,十年来,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对课改的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很多方面仍浮于表面,虽然我们在课堂中倡导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可是我们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又有多少的体现呢?虽然我们倡导着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我们课堂中这种学习方式有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呢?我们的教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劳动,起早贪黑,在三尺讲台上挥汗如雨,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而我们的教学质量在全县中仍居于中下游,我们困惑,我们茫然,课改究竟还要怎样改?如何才能提高我们这样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呢?正在我们为此一愁莫展的时候,教育局于学期初召开了构建“兴趣、活跃、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动员大会,会上走在实验前列的兄弟学校及专家向我们介绍了自主高效课堂的经验,令我们豁然开朗,从2013年3月份起我校就正式启动了“兴趣、活跃、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

二、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我校自2013年3月启动了“兴趣、活跃、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一年来,我校围绕县教育局提出的课改精神,提出了“全员参与,人人快乐,生生合作,共同成长”的教学思想,全面开展了“自主、合作、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究活动,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模式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采名校之长——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我们胡家小学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教师思想观念比较滞后,如何进行课改,如何转变教师多年来墨守成规的陈旧教育思想?要想让老师接受改革,必须给予强烈的冲击。于是我校在制定好实施方案、选定好实验班、实验科目、开好改革动员大会的基础上,组织全体班主任和英语老师于3月22日带着自己心里的问题和困惑来到阜新市海州区铁路小学参观学习,半天的听课与参观学习令每位老师感慨万千,大家回来后谈认识、谈体会,讨论热烈,感慨颇多,一致认为教改势在必行。于是我们尝试着分组,尝试着对小组长、组员进行培训,但改革进行了一个阶段,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困惑渐渐显现出来,教师工作量的逐渐增加,使教师开始对教改有了抵触情绪,有的教师仍然以自己为主体,以讲为主;有的教师试着放手,但放得不够,稍放即收,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有的老师完全放手,结果课堂变得放任自流,课堂很热闹,收效甚微。面对面这些困难我们于是静下心来,发觉我们在课改初期虽然投注了很多的热情,但仍缺乏理论的支撑,于是我们采

锦州市高效课程改革阶段成果汇编

取了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了县局下发的文件、教改的理念、教师角色的转换、课堂操控的策略、语数导学案的开发、学习小组的创建、班级文化建设的改变、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探索等方面的理论,同时我校的宋校长也多次随局领导去杜郎口、沈阳、彰武、凤城一些课改名校学习,每一次学习回来他都及时召开班子会、教师会,将外地的优秀经验及时与大家进行交流。通过学习从理念上完成了课改的理论支撑,在汲取名校成功的经验的同时,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名校的课堂教学进行对比、总结、提炼,借他山之石以达到攻玉的目的。

(二)建章立制,硬性推进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我校的课改小组在已有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又经过仔细研究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课堂学生评价细则》、《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及具体要求》、《课堂教学评估细则》等,同时加大了检查力度,严格控制教师讲的时间,检查小组随时进课堂进行检查,随时进行指导。积极开展评价工作,及时成立了以教务主任为组长的周清月清检测小组,每一周、每一个月都对各班的学生进行检测。以制度约束、硬性地督促教师进行课改。

(三)建构课堂评价体系 以评促发展促成长 评价是引领高效课堂的法宝。为了使课堂上学生能长期的保持“善于交流,勇于展示,敢于质疑”的积极状态,就必须要做好评价工作。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自主高效预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个体潜力,发挥学习小组的最大动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个体之间、团队之间良性竞争的最大化,为此我校特建构制定了“兴趣、活跃、自主、高效”课堂学生评价标准及赋分细则的评价体系,采取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形式,从课前预习准备及板书、合作学习、站立交流、课堂展示、对抗质疑、学案完成、课堂学习的其它方面等各个方面对每一学习小组和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行之有效的评价。学校也为此投资上万元优化了各班的环境建设,前后两面黑板,每班都有评价展板,并将评价结果以展板的形式公布,每周每月都有统计,每月的月底学校对于每个班的优秀小组、优秀组长、展示名星、质疑名星、高效学习名星进行表奖。切实实现了以评促发展,以评促成长的目的。

(四)优化备课形式,自主研发语文学案——两案并举

为保证“全员参与,生生合作”这一教学理念的落实,我校在课改伊始就与八道壕小学联合网上备课,这种备课方式的改革,充分了发挥了集体教研的作用,又减轻了教师过重的劳动负担,每位教师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自己又进行二次备课,充分体现自己个性化设计。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自主高效课堂的关键是先学后教,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前能够很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呢?为此,我校又着手进行了语文学生学习学案的开发工作。我们把这项工作当成课改研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程,学案对于我们学校的每一个领导及教师都是陌生的,为了能够做好这项工作,学校统一对教师进行了有关学案方面知识的培训,要求每一位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知识底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其次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

锦州市高效课程改革阶段成果汇编

结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异教育”;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在做好了充分理论准备的基础上,我校的年轻骨干教师开始了研发学案的工作,大家都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这项工作,每天晚上最热闹的就是学校的教师群,大家在群里互相讨论如何编写,编写中遇到了困难也在群中共同研究,往往已经深夜,可是我们的老师仍坐在电脑前工作着。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自主研发了三到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学生语文学习导案。又于暑假研发了上册的语文学习导案。现在全县共有八个乡镇正在试行我们的语文学习导案。经过近一年的使用,我们越来越觉得学案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学案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先学”。这种先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学生要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取自学的方式自主学习教材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学生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知识,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学案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使用过程也彰显出来,比如学习目标确立的不够准备,个别问题设置还不够准确等等问题,虽然学案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仍然是我们胡家小学全体领导与教师心血的结晶,它不仅仅是一本薄薄的学案,更是我们胡家小学全体领导与教师课改的信心和决心的体现,也是我们课改中取得的一项显著成绩,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将继续完善这项工作,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修订,使学案越来越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五)以活动为依托,初建模式

众所周知,再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想发挥其效益都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加以落实。近一年来我们围绕着“兴趣、活跃、自主、高效”这一改革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如:从阜新回来后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兴趣、活跃、自主、高效”教学模式初探、与无梁殿小学互相听课的联谊活动、本学期开展的各种观摩课,示范课,评优课等一系列活动,每一活动结束后,或者在听每一节课之后,我们都坐下来,针对这节课进行研讨,这些高密度的听评研讨,让所有的教师真正绷紧了课改这根弦,短时高效的听评课活动,为他们教学的成长搭建了平台,让我们走出了闭门造车的困境,开阔了老师的教学思路,老师们看到自己的课堂焕发了生机,孩子的展示变得自信,参与变得活跃,悟出了课堂处理的技巧,体验到小组合作给自己带来的超脱与从容,增强了改革的信心。我们在研讨中跋涉,终于初步建构了适合我校实情的课堂的“135”教学模式。即“导、学、研、检、结”,具体分为:

(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二)自主合作,学会新知

(三)展示交流,适度拓展

(四)强化训练,反馈矫正

(五)总结评价,体验收获。

2013年10月22日,由县进修学校电教部组织开展的以“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会于我校召开,会上我校的贾立、李翔宇两位老师向全县各校领导老师展示了两节课,课上教师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课上生生间自主合作和谐,展示中学生侃侃而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更好地实现了教与学的最优化,师生互动和谐,会场上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开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与会的领导与老师的好评。

(六)认真反思,及时调整

为了全面了解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情况 ,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关于课改实验工

锦州市高效课程改革阶段成果汇编

作的心里话,为了使课改工作能够健康有序的进行,我校还在教师中开展了优秀教学随想、论文、日志、教学设计征集活动,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自己对自学校实施高效课堂以来自己的感受,这些随想、反思发表在我们学校网站上和黑山教育网上,同时我校还在11月18日,分别在教师、学生、家长中展开了问卷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高效课堂”要经过独学、对学、群学三个阶段,其中独学是很关键的一步,这一步之所以重要,就在于这一步是接下来一切活动的基础,没有这一点,别的几点展开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这就好比一座高楼大厦,没有牢靠的基础就撑不起整座楼,更甭说别的事情了。在整个独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自制力很差的话,这一环节就完不成。要推行这一模式,我们的前提就是强化学生的自制力。

同时为了让我们的改革能够得到社会、家长的认可,我校于11月18日到22日开展了教学开放周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了解课堂教学和课改动向,缩短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向家长展示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展示师生风采,创设和谐育人的氛围。让家长亲历子女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走近孩子,倾听心声,走进教室,关注教育;走进学校,参与评价,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共同关注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

至此,我校已初建了兴趣、活跃、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语数英三科中进行推广,此模式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停地改进和完善。

三、“135”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135”课堂教学模式,即“一个中心三个学段五大环节。”

“一个中心”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以教师的启发、引领、点拨为激活方式,以激励评价为手段,以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中心。

“三个学段”是指低、中、高三个学段。

一、二年学段学生年龄较小,我们仍以教师的“教”为主导,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能说一句完整的话,能用一段完整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四学段有意识地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培训学生的合作技巧、发言技巧、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小组长的组织技巧等。课堂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有组织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展示交流。

五、六学段教师逐步放开,课堂表现为学生自主有序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教师只是适时点拨评价即可。

“五大环节”即“导、学、研、检、结。”具体表现为

(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二)自主合作,学会新知;

(三)交流展示,适度拓展;

(四)强化训练,反馈矫正;

(五)总结评价,体验收获。

“导”——创设情境,呈现目标。在这一环节中要求教师要用简捷的语言直接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创设良好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充分展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这节课主要要学习什么,学生和教师适时的解读一下学习目标,然后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学”——自主合作,学会新知。这一环节是教学的主旋律,学生能根据教师要求和指导,对照学习目标和导学案主动、独立地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在这环节中生生间,师生间主动合作学习,互助学习。还可采取对学与群学的形式,组长要对全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锦州市高效课程改革阶段成果汇编

学案完成情况、学生自学、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研”——交流展示,适度拓展。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重头戏。各组对自己学习的情况在班级内进行交流,针对自主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全班进行研讨,教师要适时点拨、纠偏。组与组之间要互相评价、质疑对抗。同时教师对学生板书、评讲时的声音、语言,学生的质疑进行评价。

“检”——强化训练,反馈矫正。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这环节中,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练习要有梯度,有层次,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要适时的点拨,强调,达到堂堂清,教师对每一个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结”——总结评价,体验收获。这一环节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学生对一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体验自己在这课堂中的收获。教师对本节课每一组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四、模式的操作——两个前置。

“135”模式呈现的特点是“两个前置”,即问题前置、学习前置。学生“课前”准备主动充分,“课上”互动精彩和谐,“课后”复习及时有效。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学生学习导案做为作业布置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

对预习的要求:教师可灵活采取课外预习、课内温习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预习;一般课上安排8——10分钟来组织预习,预习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组内进行交流,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要求集中归纳出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

“135”教学模式的操作要求:前3——5分为导学部分,10分钟为自主学习部分,课堂中段15分,教师会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整理放在课上大家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下课前8分钟为检测,及时反馈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最后3——5分,为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

五、“135”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135”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要做“激励者”,教师尽可能多使用“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你真棒!”“比比看,哪一个小组办法多?”等等激励性语言。

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点拨”上,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要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的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等)。

第三,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学习能力的形成,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成长,这些体现在课堂上对学生表情、语音语调、形体动作的关注。

4.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篇四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结合我市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应用提高——反思调节”四环节教学流程。情境导入

情境是指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化学问题情境,包括化学实验、模型、图表、习题、文字材料、动画演示、化学游戏等。可以是教师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利用化学实验、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探究新知

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可采取以下两个环节。㈠自主探究

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解五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问而不究是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解是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追求和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学、思、疑、问、解有机连结,获取新知和能力。

在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探究性课题,设计教学个案,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参与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为主,实验基本步骤为:(1)发现并明确提出要探究的问题(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和猜想(3)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查阅文献等各种方法收集有价值的科学证据(4)对所有收集的证据进行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对问题做出科学的理解(5)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完整性和问题理解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做出合理评价。㈡合作交流

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过程、现象、结论、体验不尽相同,合作交流可以产生思维的碰撞,启迪学生的智慧,分享成功的喜悦。这种交流是多向的群体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究、交流、对话,获得成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交往,教学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促进合作交流策略有:(1)合理设置学习小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和个性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优化组合,组建“合作小组”。

(2)提出问题启迪思维。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且有思考价值,尤其是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这样学生对问题的钻研是一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故一般对于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可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3)培养学生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要组织学生按一定的分工、程序有效开展活动。(4)开展竞争鼓励合作。如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对同一问题设计探究方案,比一比哪组方法既多又科学,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小组竞争。

(5)及时激励促进交流。教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总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共同发展。应用提高

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本身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强化巩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强化习题设计和问题教学的意识。教师应想尽一切方法,将学生探求知识的触角引向课本外无限广阔的领域,把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作一件趣事和乐事。一是保证训练时间,一般学生独立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要注意侧重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按时、独立、紧张、有序的思维活动。二要精心组题,选题要突出应用,练习形式要多样化。要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意识。三重讲评,要多渠道收集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强化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评方法、评思路、找规律,评的方式可以是教师评,也可以是学生评。四教师要在规范做题上做学生的楷模,要亲身示范,要引导、指导,确保方法、能力和规范同步提高。反思调节 化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如果没有理性的反思,以上的方式就会流于形式。教师可采取 “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具体方法有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等。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在任一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问、追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的疑难处,其他学生补充回答,并鼓励学生自我提问、相互提问,向教师提问,创设提问的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自我反思的问题意识,学会自我调节学习,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发挥。在学生讨论和说思路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予以点拨、归纳、补充更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深化,并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语文学科课型教学流程 篇五

在“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之下,根据教学目的与任务,语文学科课型可以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五种基本课型。

新 授 课

语文新授课是指新文章阅读、新知识学习为主的课型,它是语文课型中最基本的课型之一。在高

一、高二阶段,新授课的比重可以占到70%左右。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之下,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语文新授课教学的基本流程如下: 环节一:课前自主学习

语文课前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阅读文本、学习相关材料,掌握基本知识,分析、理解文本并与文本初步对话,发现问题,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进而形成对文本内容独特理解的过程。可以说,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文本阅读基本能力(识记、理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学习活动。其基本学习流程如下:

1、教师通过平台发布“自主学习任务流程”,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自主学习的路线,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自主学习任务流程”建议使用PPT呈现,内容不宜多,一张幻灯片即可。

图1 自主学习任务流程示例

2、学生阅读“自主学习任务流程”,根据其要求,完成文本的细致阅读。在这里,特别要强调对文本的细致阅读。文本阅读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学习任务单的编制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引导学生认真、反复而深入地阅读文本。在该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在文本中“圈” “标”“画”“写”——“圈”出重点,“标”出关键语句,“画”明关系,“写”出见解与困惑。

3、课前教师通过平台发布本节课助学资源——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从语文学科的教学来看,文字材料更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选择性学习助学资源,以解决在文本阅读中产生的困惑,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问题。

4、学生上交学习任务单,完成教师事先上传的“自主学习检测试题”,反思归纳本节自主学习课所学习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平台讨论区与同学交流和向教师反馈。教师通过批阅任务单和自主学习检测,分析相关数据,为课堂点拨做好准备。

图2 语文新授课自主学习课教师教学流程示意图

图3 语文新授课学生自主学习课流程示意图

环节二:课中探究研习

语文课中探究研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师的引导之下以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活动。在本环节,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再阅读,和其他同学共同深入分析、理解文本,开展与文本深度对话,解决困惑与疑难,实现对文本阅读、鉴赏与审美能力的提升。可以说,语文课中的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基本途径,探究研习则是在其基础之上培养更高一层的阅读能力(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其基本学习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与文本学习有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新授课的内容。或者复习巩固上一课时的重点内容,导入新授内容。

2、点评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运用PPT结合自主学习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本节课合作学习的目标与任务,为课堂学习指明方向。

3、语文知识与方法指导

教师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方法性的问题进行指导与点拨,为学生再次深入学习文本奠定基础。

4、文本再读

本环节教师主要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根据文本的不同,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如听读、模读、范读、美读、齐读等;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如速读、精读,通读、片段阅读等。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文本之中,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度交流。在学生的阅读过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内容,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需要注意的是,文本的再读,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分散于课堂教学的各适合环节。

5、合作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是课堂互动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它以问题为引领,以两人或小组为组织形式,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研讨,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实现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丰富、由浅层到深层、由已知到新生成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开放性、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鉴赏文章的能力。在本环节,教师要细致观察各学习小组的学习进程,及时介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与方法等方面的支持,解决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6、学生展示点评,教师指导点拨,重点内容生成二级微课

本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结果展示,展示的形式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效果选择最适合的形式,如板演、陈述、辩论、表演、拍照上传等形式。师生要对学生的展示进行互动点评,教师的指导与点拨应突出思维的引领和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寻找文本阅读中共性的东西,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在文本学习中,使学生由“他觉”逐渐朝向“自觉”发展。4~6环节可以循环运用,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7、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对课堂学习活动的归纳与总结,以学生自主归纳与总结为主。鉴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路线图(如知识、方法、思想认识),由学生去总结具体内容。

图4 语文新授课互动的探究课流程示意图

环节三:课后巩固拓展训练

课后巩固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学生根据需要选择观看课堂探究后教师上传的二级微课,在线独立完成“巩固训练案”,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提升。教师根据数字化教与学平台获取在线练习数据,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由优秀学生录制相应的“三级微课”,供有需求的学生再学习。

复习课

语文复习课是对所学习知识与方法进行系统复习、使学生固化知识、培养语文学科素养、发展思维能力的课型。语文复习课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我校“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语文学科复习课流程如下: 环节一:课前自主复习

学生课前的自主复习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不知道复习的重点,因此,强化对学生自主复习的指导特别重要。一是通过自主复习任务单实现对学生的引导,二是通过“自主复习任务流程”加以指导。具体内容可参照图1。

在课前自主课上,学生按照自主复习任务单、自主复习任务流程和助学资源完成自主复习,完成自主复习检测试题并上交任务单。最后在平台讨论区与同学教师交流,反馈自主复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

图5 语文复习课自主复习流程示意图

环节二:课中探究研习

复习课的探究研习环节是使学生知识完整化、系统化,方法规范化,思维学科化,从而实现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目标。

1、结合学生自主复习中任务单和自主复习检测试题的完成情况(平台数据)和平时对学情的了解,分析所复习内容存在的共性问题,明确课堂探究研习目标。(多媒体展示)

2、共性问题的分析与讲解。其中知识性问题可由学生通过阅读助学资源完成,学生无法完成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加以点拨明确。本部分内容可以在课前制作成微课或者其他形式的学习资源,课前发布给学生,让学生课堂观看学习,即时识记,形成数字化的学习资源也便于学生课下继续复习巩固。

3、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教师根据自主复习情况,对共性的繁难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此处即可以是课堂探究案中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根据自主复习的具体情况课前预设的问题,也可以是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其中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常常更具有探究价值,对学生语文的学习意义较大。

4、展示与点评。在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思考、讨论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补充和点评。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问题、方法问题、思维问题与规范性问题,并对学生存在的而学生又无法意识到的不足进行重点讲解与指导,引导学生建构起相关的知识体系,掌握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和解答问题的规范。

5、归纳与小结。课堂完成某一问题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该类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总结该问题的知识点、规律与方法、思维与规范等。引导学生将对该问题的认识与掌握由具体问题的个案向规律与方法方面迁移与转化(泛化)。

6、同类运用。同类运用是对刚刚学习的知识、方法进行实践运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拓展运用,然后由学生展示与讨论,最后形成科学规范的结论。

复习课的内容常常比较多,因此以上2~6五个步骤可以循环运用,即每一类问题一个小循环,而不主张不同类别的若干问题同时进行,一起展示与点评。

图6 语文复习课探究研习流程示意图

环节三:课后探究巩固练习

课后巩固练习重要针对学生在自主复习和课堂探究阶段出现问题的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与教学效果检测。训练容量不宜过大,突出针对性,强化思维训练与方法规范的培养。

讲 评 课

语文讲评课是针对语文考试与训练(包括写作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补救式教学的一种课型。其目的在于弥补学生知识缺漏,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规范意识和规范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讲评课也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讲评课中要求学生先自查自纠,再通过合作学习解惑克难。与其它两种课型相比,语文讲评课要更关注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方法规范的建构。

环节一:自我校正

学生在完成考试与训练后,当考试与训练结果出来后,必须要求学生在讲评之前进行自我检查与错误的问题再思考、再分析。学生自我校正课的基本流程如下:

1、重新审视并再次对错误的问题进行二次分析与作答,找出错误原因。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

2、分析失分问题并进行分类归纳。通过自我分析与归纳,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方法问题和能力欠缺点

3、自查自纠结束后,观看平台上的助学资源,根据自己试卷中出现的问题选择性学习。

4、通过平台的“讨论区”与同学交流和向教师反馈疑难与困惑。

图7 讲评课自查自纠流程示意图

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不建议在自查自纠课上发课题的详细答案,详细答案与分析应该在讲评之后再发给学生,以使没有跟上讲评进度的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环节一:课堂讲评

课堂讲评是针对学生在试卷中出现共性问题和自我校正过程中学生未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与讲解的教学活动。其基本流程如下:

1、成绩分析与表扬。通过PPT分析成绩,表扬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使优秀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更加喜欢语文学习。同时激励后进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2、试卷分析,指出失误点,明确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对学生试卷数据分析和学生平台反馈的问题,分类指出失误原因,使学生明白本节课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在语文学习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共性的错误问题进行集中点拨。

3、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再阅读与再分析。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一是学生个体未能解决的问题,二是教师选择的共性问题,其中第二项内容为课堂讲评的重点。对于第一类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

4、分类展示。语文学科的展示形式以口头展示为主,一方面是语文的书写量比较大,板示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口头表达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培养能力之一。展示采用分题展示的方式,解决一个问题后再进行另一个问题的展示。

5、学生补充点评与教师指导点拨。通过组织学生补充与点评,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但是教师在本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鉴于教师的知识、能力与经验上的优势,教师应引导学生沿着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按照学科规范解答问题。学生的补充点评与教师的指导点拨应融合一体,不应截然分开。

6、分类整理与归纳。每讲评完一个类型的问题,教师都要让学生进行整理与归纳,重点归纳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与答题规范,并拍照上传或边板演,边讲解。

7、组织学生完成补救练习,并再次重点指导、讲评。

图7 语文讲评课课堂讲评流程示意图

阅读课与写作课

阅读课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阅读材料可以通过平台推送电子版材料,也可以为学生指定阅读书目。阅读课要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

图8 语文阅读课课堂流程示意图

写作课主要是由学生通过独立写作培养学生分析现象与问题、阐述观点与主张、抒发思想情感、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课型。写作活动本身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与思想,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写作课要注重写后的事情,学生写出作文只是写作课的第一步。要通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自主修改完善,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6.初中语文135教学流程 篇六

一、教学面对的现实

教学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在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长并最终学会学习的服务行为,学情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服务的逻辑基础,我们到底面对着怎样的学情呢?下面是笔者亲历的一节校内公开课。

“勾股定理”上课伊始,执教教师和颜悦色地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话音刚落,一个男生从座位上弹起,大声答道“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执教教师哑然,一节即将开始的探究课就这样被提前“揭了底”。“这位同学说得对吗?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来验证吧”。执教教师涨红了脸打着圆场,底下有几位学生露出了不屑的表情。为何有学生给老师提前 “揭了底”?为何有学生对教师的圆场面露不屑?

我国基础教育一贯倡导课前预习、自学,但在应试心理的作用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家长的强力推动下,不遗余力地利用各种假期、休息日甚至放学后十分有限的时段“抢跑”了———提前通过各种途径、渠道“急行军”式地学习了新学期的教学内容。在此, 笔者把学生在课前独立进行的预习及课前经由家长、 亲朋、同学甚至社会上的教辅机构对新知的学习归结为预学。

提前预学这种课前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且相当一批学生的预学效果是很不错的。

但是,在2010年、2013年第七、八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的39份一等奖优秀课教学设计中,居然有12份缺失“学情分析”,所占比例为30.8%;在2013年12月份市级《岗位大练兵教案集锦》所呈现的初中数学学科全部12份教案中,居然均无学情分析。且笔者进行了课前实测的17节课中, 授课教师们无一例外的都是从头讲起,表明教师们在开展新授课的教学时大多是将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定位为“对新授内容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了。通过访谈,也有的教师是明知学生们有预学行为,且在课上感受到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预学效果不错,但本着 “照顾大多数学生”的考虑,只能从头讲起,而且认为“多听一遍也没坏处”。

由此可见,学情分析长期、广泛地被忽视,导致教师们开展教学的逻辑基础严重地偏离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

二、教学现实的分析

尽管预学基本上都是大容量知识的快速传递,是非正规、不系统的学习,也缺少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指导,而且,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式的预学使原本差异巨大的学生群体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但是,预学已经在大部分学生身上发生了,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新知早已成为一部分 (甚至大部分) 学生的“旧学”,能否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助推学生学会学习呢?

1.教科书的正面作用。

尽管学生们配套使用的教科书将题目与答案联排 “泄露了天机”,但却能够保障预学的准确性。以某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法第五节平方差公式为例,教科书一开始就抛出了4个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型”整式乘法的题目让学生探究“你有什么发现”,并且答案“平方差公式” 就在其下方醒目的位置。紧随其后的是3道应用平方差公式的计算题,答案也在其下方醒目的位置。如此的编排,自学时只需适时、适当遮挡,便不会干扰独立思考,并且可以及时获得正确答案。

2.教辅书的积极作用。

“教材全解”类书籍多是经由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名师之手撰写,对教材的解析、知识的来龙去脉、典型题目的分析相当精辟准确而详尽,可以起到 “无声的老师”的作用。

3.个体差异化蕴含的教育势能。

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班级授课制下不在同一起跑线、课堂“行军”速度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教师一张“嘴”肯定是无法兼顾全体。自我实现是人们强烈的内心需求,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有着很强的展示自我获得认可的需求,正好可以用来驱动差异巨大的个体间形成“帮扶共同体”。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互助展示的平台,借助“小老师”们的传帮带提高教学针对性,“小老师”们在一展身手的同时, 促进自我实现,提升其学习的内驱力,这是“兵教兵”的心理基础。而且,学生间的交流很容易实现最近发展区内的成长,促进“已会的”实现“会教”、 “不会的”实现“学会”,极大地促进了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最佳的发展。

4.“碎片化测试”技术的运用。

基于上述课堂教学真实学情基点问题,破解的关键是教师必须重新进行学情定位,一是需要确知学生们在课前到底掌握了哪些新授课的内容,进而对学生们知之不详、知之不甚之处进行补充、梳理、点拨、 提升;二是选拔、培养“小老师”,进而开展“兵教兵”“多对多”的针对性教学。

测试是准确定位学情的有效手段,相应的教学流程始于测试,确保原本由教师进行讲解的每个环节都以测试为前导,而且测试的绝不是新知的清障,而是新知本身,笔者将此种教学行为称之为“碎片化测试的教学技术”。借助“碎片化测试”甄别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小老师”的学识基础,从而确保“兵教兵”教学策略的顺利实施。

三、教学流程的再造

“三测两研一反馈”教学模式的逻辑起点是“面对教师即将开展的新知教学,学生并非零基础”,操作基点是“凡是以往教师要讲的内容,都先从测试开始”“教师只讲学生讲不出来的且是教学必需的内容” “教师是发动者,但不是发动机,学生的学习以学生自身为主体”“以对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互助合作学习为手段”。从笔者科研团队各位成员教师的实际运行来看,“三测两研一反馈”教学模式很好地破解了学生预学、预学更加加剧了学生间个体的巨大差异因材施教难以进行的困局,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经由合作学习强化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 前测、研讨。

上课伊始,教师分发“前测”卷,利用5分钟左右对本节还未进行的一部分 (或大部分,甚至全部) 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基本题型进行纸笔闭卷测试,目的是把预学的、学优生的及没预学的、学困生甄别出来了,同时以具体的问题开启对新课学习的强力驱动。

例如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二)》一课,前测卷是一道题:

如图,在△ABC与△ADC中,∠BAC=∠DAC, 试添加一个条件,使△ABC≌△ADC,并说明理由。

本课的知识目标是“掌握三角形全等的‘ASA’ 和‘AAS’条件”,上面的前测题是以条件开放的形式呈现的,学生既可以通过添加“∠BCA=∠DCA” 的条件来满足“ASA”,也可以通过添加“∠B= ∠D” 的条件来满足“AAS”来完成本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对是否进行了课前预习的检测,而理由的叙述更有利于学优生“小老师”的甄别。

测试中,教师先将注意力投放到学优生身上,由于他们完成测试题的效率远远高于其他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在其完成答卷任务后发动他们以“导生组”的形式进行集中,相互核对答案、校准 (必要时教师介入,此时各小组在稍逊学优生的带领下进行初步的交流),这样就实现了“小老师”的当堂筛选与培训。

“小老师”回到各个小组传帮带,在组内进行答案核对、生生互帮互讲,从而促进了已经预学的学生由会做提升为会讲,充分达成自我实现;似会非会的学生经由学生间的互讲而学会,从而实现新知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畅快有利于提升其学习自信心。 此时,教师将注意力投放到各组的学困生、“学闹生”身上,将他们集中起来,从知识的源头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足。

研讨基本结束时,各组汇报全体过关率,并折合分数计入小组积分。若班级整体过关率不高 (通常是在过关率低于80%的情况下),教师要发动小组展示、 师生点评,对于中等生、学困生的发言要给予额外的鼓励及赋分奖励。借助小组展示,在完善的认知链条的同时,通过自我实现提升了学习的内驱力;在班级整体过关率很高及各组学生基本解决了前测卷问题的情形下,教师要针对普遍问题进行质疑或对前测卷相关知识点、题型进行适度的拓展,以启发式教学引领学生的思维横向、纵向发展。对于上例,教师要引导学生说明“三角形全等的‘ASA’和‘AAS’条件” 成立的原因,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会用的层面上。

2.中测、研讨。

续接前测,仍然以5分钟左右测试卷的形式对前测之后的新知或新知的巩固、提升进行纸笔闭卷测试。运行模式同“前测”,仍然是“兵教兵”,生生、 师生评价。中测根据课时基础知识点、基本题型的多少可安排多次,直至完成本课时全部的教学内容。

例如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二)》一课,中测卷是三份:

中测1: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A=∠B, AO=BO。求证:△AOD≌△BOC。

中测2:如图,点E,F在BC上,BE=CF,∠B= ∠C。

(1) 若∠A=∠D,试说明AE=DF;

(2) 若∠AEC=∠DFB,试说明。

中测3:如图,已知△ABE和△ACE中,AB=AC, ∠B=∠C,∠ADC=∠AEB。试说明△ABE≌△ACD (试用多种方法加以说明,标记“方法1”“方法2”)。

三份中测卷分别进行测试,层层递进,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与应用逐步引向深入。

3.后测、反馈。

后测是对当堂教学的质量检测,以3分钟左右测试卷的纸笔闭卷形式进行,题目均选自当堂的基础知识、基本题型。学生们独立完成,答完即交,下课铃响也不抢卷,确保不同熟练程度的学生都能答完,以便反映其新知掌握情况,通过教师读表、学生标记 “答题时间”,提醒学生熟练程度的差异。

课后教师评卷、登分、排查知识的不实之处,留待辅导或复习时重点强调。后测的成绩由教师反馈给学生,进行错因分析。对所获成绩比较满意的学生, 教师批注鼓励的话语,由学生带回家向家长反馈。

“三测两研一反馈”的教学流程在概念课、性质定理课、习题课、复习课中的操作模式相同,只是在试卷讲评课中省去了前测和中测而直接进入研讨,后测依旧进行。

“三测两研一反馈”的教学流程,始于测试却未止于测试,前测、中测均为“小老师”和教师提供了最近发展区的起点定位,后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最近发展区的终点检验,并经由反馈进一步作用于下一课时的起点,如此往复循环带动师生共进。“测” “研”“反馈”三个模块在学生群体中构建了真实的传帮带梯队,在合作与竞争中共同高效成长;紧扣学生内驱力的提升,促进各层次学生互帮互助,有效地促进了不同的学生实现不同的发展;践行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课改理念,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四、实际操作的效果

“三测两研一反馈”教学模式的验证推广已经超过半年,教师退位、学生进位,教师的语言少而精, 教学活动以分配学习任务、发动小组研讨、组织展示评价为主,课前备课量增大、课后反思积极、教师间教学研讨活跃;学生的思维多而活,学习活动以独立完成测试、组内交流研讨、班内展示互评为主,课前预习量增大、课后巩固积极、学生间学习交流活跃。 当堂后测的峰值出现在两位年轻教师所执教的班级: 九年级某班,31个学生,当堂测试22个满分、1个80分、8个50分,消灭了0分;初一某班,39个学生,24个满分。家长拿到后测试卷欣然签字,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凸显。在期末全区统测中,七年级实验班的数学学科平均成绩突飞猛进,期中的2班竟然由落后对照班1班2.46分反超领先5.46分,领先幅度达10.26% (见表1)。

而且,“三测两研一反馈”教学模式有着很好的推广性,其他学科的实验效果也很好 (见表2)。

7.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基本流程1 篇七

一、课堂操作基本流程

二、基本流程解读

(一)情境设置,启动思维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通过设置情景,建立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和新知识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的固着点;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下一步的自主学习提供内驱力。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文字、图表、图片等文本材料,或音频、视频材料,也可以是小品、学生的探究活动等。

2、情境设置要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以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共鸣。

3、情境所反映的内容要注意典型性和针对性,要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设置应有利于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

4、对情境材料的处理要灵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可以把情境材料作为单纯的新课导入来使用;也可以是教学铺垫,设置的问题是悬念,为解决悬念引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也可以采取案例教学(见实施策略7)的方式,统领本节课堂教学。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本环节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感知教材,培养其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基本知识教学,为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认知基础。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自读要求,指导学生围绕自读要求去感知教材,链接生活,找出基本的知识,写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对于内容较复杂的学习内容,应辅以导学提纲,引导思维方向,提高学习效率。导学提纲的设计要科学、实用。既有强化重要知识点的题目,也应有运用知识进行初步尝试解决的生活现象,问题具有一定思维含量,尽量避免纯知识问答式的问题。

3、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

学习个体和学习小组水平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对问题的认识不同,通过交流,可以实现共享与互补。本环节通过组内交流和组际交流,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全员互动,使学生个体对问题的理解趋于科学、完整,培养学生善于合作、认真倾听、善于反思、勇于表现、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明确组员职责,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管理、调控作用。

2、要把握好交流的顺序,先进行充分的组内交流,在小组内部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更大范围的组际交流,在更大的范围内达成对问题的共识。

3、组际交流要体现全员互动。对于别组同学的见解,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评价、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老师也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客观公正的即时性、激励性评价。

4、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一要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培养学生善于合作、认真倾听、善于反思、勇于表现、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二要注意捕捉课堂生成的问题,找准学生认识的盲点、模糊点和思维发展的障碍点。

(四)精讲点拨,知识整合

本环节是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启发诱导,精讲点拨,解决学生的困惑;同时对搜集到的零碎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实现知识的重新建构,为学生学科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在精讲点拨时,以问题解决为线索组织学习。要讲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知识的易混点和拓展延伸点。借助知识,学生思考现实生活,挖掘除教材内容以外的课程资源,实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局面。同时,依据情景事例,让学生感悟其内涵的的基本观点(道理),引导学生的道德践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2、精讲点拨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杠杆,搭建思维桥梁,做到归纳与演绎结合,以归纳为主。杜绝将问题的现成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3、知识的整合方式要灵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然后逐步完善;也可以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要注意突出教材的主干知识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4、要适当设计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进行其它课堂活动,在互动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论题设计要科学,围绕认知冲突点、模糊点、兴趣点(与重点知识相关)、重点、热点进行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在学生智能的“最近发展区”,体现讨论的价值。

5、对讨论的问题要达成共识。

(五)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本环节统揽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适当选择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典型材料,设计具有层次性、时代性、开放性的训练题,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与转化,培养学生的学科规范和学科技能,这是提高学科成绩的重要一环。可以分典型题目分析和当堂达标训练两步来走。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典型题目分析。基本思路是设置典型题目--讨论解题思路--完善答题方案--沉淀梳理反思。典型题目应是材料式或探究实践性题目,设计要围绕重点知识,体现时代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特点,体现“三贴近”原则,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和整合,强化习题设计的精品意识,问题设计要体现理解运用及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强化学以致用。对于问题的解答应体现课堂民主,指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逐步完善答题方案,做好课堂笔记,把知识落实在笔尖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要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和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科技能。

3、当堂达标训练。当堂训练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数量一般以2—3个选择题,1—2个主观题为宜,既要覆盖面广,又要突出教材的主干知识和道德践行。要避免与分析的典型题目重复,与其关系可以是互补,也可以是变式。

4、合理控制时间,当堂达标训练题要当堂完成、当堂反馈、当堂矫正,坚持做到学习目标的“堂堂清”,努力提高学习效果的达成度。

5、学生自己编制练习题。指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对知识点不同水平要求,自己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并同桌之间交换作答,教师巡视,发现题目“精品”,及时向全班同学展示,不断积累学生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六)反思总结,指导践行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教与学情况的反思,也是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回扣,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方法论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提出要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强化“三基”、深化升华之效。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还存在的疑惑;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总结、梳理,进一步落实各项学习目标。

2、指导践行。在归纳总结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方法论要求或思想觉悟、道德践行的要求,落实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的根本任务,突显课程的育人功能。

3、问题解决。利用本节所知识,解决在第一环节的情境下提出问题、设置的悬念,做到课堂首尾呼应。

4、深化问题,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5、实践性作业布置。布置实践性作业,加深对课上所学知识理解的同时,让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生活,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操作时应注意的的几个问题

1、上述六个环节仅是对课堂教学结构作出了一般性的技术性要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个环节所规定的操作技术也不是每节课都要做到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创新,也可以与其他教学模式配合使用。

2、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各个环节之间要自然过渡和衔接,学习目标象一根红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一切教学活动应围绕学习目标的达成来安排。

8.2013春语文教学工作流程 篇八

周次 1 2

时间

活动内容

负责人 王亚丽 张香娥

1、检查寒假作业,优秀作业评比,“体验在春节”活动评、展

2.25—3.012、第一次教研:学习新课标。

1、制定教研计划。

3.04—3.082、同年级组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集体备课。

1、组织听课,评课活动。

3.11—3.152、针对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实验教学。金爱阁

语文教师 金爱阁

语文教师 33.18—3.22 语文教研组优质课观摩学习(光盘)3.25—3.291、六年级教师会,进行毕业班团体辅导及毕业复习专题研讨。

2、教案及作业检查。6

4.01—4.051、研讨:课堂有效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讨,围绕课题研究经验交流。7 4.08—4.12

1.开展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

2、语文常规教学工作检查4.15—4.19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基本功大练兵”活动。9

4.22—4.26

1、期中考试。

2、教学质量分析,召开家长会。4.29—5.03“五一”放假 11 5.06—5.101、语文教学工作自查。

2、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探讨有效教学策略

1、研讨如何发挥“读”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2-13 5.13—5.242、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活动。14 5.27—5.311、组织低年级听写比赛。

2、中高年级积累运用比赛。6.03—6.07 常规教学检查,征集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16 6.10—6.14 教师成长档案展示交流;素质评价手册展示交流 17 6.17—6.211、学生作业抽查。

2、期末复习研讨。18 6.24—6.28 期末考及试卷分析19 7.01——7.05

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张香娥

语文教师 贾俊苓 亚丽 香娥

王亚丽 张香娥 张香娥

9.初中语文135教学流程 篇九

数学教学反思

半学期的教学,感触颇多,收获颇多,反思也多多。在我半年的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135教学模式的新式课堂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下面,我结合教学,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就我教学经验谈一下课改体会:

一、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节课中,给学生们呈现了由各种数学图形组合成的美丽的图案,形成地毯、挂毯、地板等各种美丽奇妙的图案。然后我让同学们自由设计由各种图形组合成的图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动手操作,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平面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二、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许多教学时运用的情境,我都精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回到生活情境中去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非常活跃,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学生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三 实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在本学期习题中有关 “年月日”的问题,我让学生将家里的年历带到学校里来全班交流,各个年份的年历中存在的规律,使学生乐而忘返,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效率。

上一篇:阿凡提骑驴教案下一篇: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