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自我评价(精选10篇)
1.科研自我评价 篇一
科学研究工作是要由人来参与的,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人的因素第一,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科研能力自我评价,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科研能力自我评价
本人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自我评价如下:
本人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人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查阅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在课堂上在快乐中吸收各个知识点。
本人在研究生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三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篇二:科研能力自我评价
xx年本科毕业,留校任教,也算开始了科研工作。屈指数来已三十年矣!在这期间,先后在江西医学院攻读硕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攻读博士,还花费整整10年时间,在德国和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可谓训练有素。对科研,最初并无兴趣。大学毕业好想当外科医生,继承祖业,治病求人,为患者排忧解难。但阴差阳错混入教师队伍,迫不得已,要搞些研究,结果“误入歧途”。既来之,则安之。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对研究稍稍有点兴趣。自知无经天纬地之才,更无卧薪尝胆之志。现在,带一帮学生搞科研,从事发育神经生物学和神经毒理学科学实验。“学术带头人”只能是滥竽充数,但教书育人却是尽心尽责。有生之年,一是想打造几个有用之才,二是通过科研,解决几个小而又小的问题。基础研究注定发不了财,沽名钓誉更非己之所长。但看到自己设想通过学生得到实现,心满意足之情无法言表!
怎样评价自己业务能力?生科院宋敏老师有过高度概括,她说:“邓老师治学还算严谨,但技术和科研创意都属平平;最大特点是善于总结,写作不错!”算是对我最中肯评价,余心足矣!
篇三:科研能力自我评价
在思想政治方面,本人具有优秀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严格遵守国家宪法及其它各项法律规定。
在操行品德方面,我各方面表现也很出色。在生活上,我崇尚简单质朴的生活,不铺张不浪费,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我的时间观念也比较强,约好的时间总会提前到达。小时候的生活也锻炼了我的吃苦耐劳精神,自理自立的能力。
在科研方面,通过加强文献的阅读,尤其是外文文献的阅读,使得自己对科技论文的阅读和撰写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导师的指导,通过了大量浏览,以及与师长同学间的探讨交流,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
六年的博士研究生生活,我收获了了很多。以上就是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这几年来的一个自我评价。
篇四:科研能力自我评价
本人作为研究生在某某大学某某学院攻读设计学专业三年,这三年的成长对我来说是意义重大的,毕业之际,回顾入校以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等各方面,做自我评价如下: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能够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查阅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在课堂上在快乐中吸收各个知识点。
在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并且经常听一些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名家讲座,提高自身的修养。
我在研究生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三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篇五:科研能力自我评价
本人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学习成绩也比较理想。在外语方面,研究生阶段 着重加强了书面写作的训练,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在科研工作上,根据导师的指导,研读了大量论著,逐步明确了研究方向,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与师长同学间的探讨交流,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在这期间,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等基本素质不断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锤炼,尤其是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这些对于未来的工作也都是大有裨益的。
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根据自身爱好和能力,业余参与了一些社会活动,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毕业在即,在工作实践中,除了提升适应工作要求的具体业务能力,还提高了和同事沟通交流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素质也得以培养,为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科研能力自我评价]相关文章:
2.科研自我评价 篇二
某县域高中坚持科研兴师三十多年来, 始终把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自从“九五规划课题”实施以来, 学校就用课题的方式来规划学校的发展, 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优化学校管理机制的实验与研究”课题, 学校管理积累了一些实践性研究的工作方法, 带动了管理干部和教师反思性研究的工作方法。“十五规划课题”研究期间, 学校就开始注重对教师课堂教学问题的提炼, 并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 提高广大教师的研究的积极性。倡导教师基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实践了“问题即课题, 析因即研究, 成效即成果”的“草根式”研究工作方法。学校周期性地总结教研文化中成功的经验, 发现典型及时推广, 形成了校本特色的教育科研规划和教科研管理方式, 在实践科研兴校, 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进入“十一五”后, 学校对散乱无序的课题研究加强了管理, 突出了学校层面大课题研究对学校发展目标的服务功能, 强调了学科研究课题和教育管理课题的定位。突出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以“探究释疑”教学模式为切入点, 实施合作性教学与自主性学习, 期望通过教学模式的变革带动学习方式的变化, 并强化了已有教学模式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作用, 同时鼓励骨干教师能基于学科特点和自我研究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学校通过校刊及时宣传他们改革的经验, 提高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办学规模的扩大使学校青年教师的比例急剧提高, 在教育文化的继承上出现了断裂。教学改革的锐进, 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各种时髦的课堂教学理论面前渐失光泽, 青年教师还没有继承已有的教学方法, 面对眼花缭乱的教学口号失去了信心。学校面临着如何使先进的教育理论贴近学校发展实际的困惑, 如何使有效理论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同时学校也面临着如何提高群体参与的校本研究来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的问题。缺失任何一项都无法保障学校发展取得成效。学校在市场经济的诱惑下, 迫于眼前的既得利益, 浮躁的心态使科研的动机逐渐偏离了预设的轨道, 动辄用国家重点课题, 轻辄用省级规划课题来装点门面。学校开始用科研来粉饰外在形象宣传, 宠众媚俗的心态偏离了固有价值的追求, 一个个假而大, 不切合中小学教育实际的子课题成为虚假教育科研的景观, 这些不断诱使那些不知道教育科研本意, 但怀着科研热情教师的浮躁心理。只有开题申报而无法结题, 或者只有开题和东拼西凑, 拼盘形成结论而缺失过程研究的课题, 混淆了基础教育科研发展的认识, 这也因此使广大学校拒课题研究于门外, 科研兴校就是造假, 这已成为心知肚明的共识。
学校制定并出台了“课题研究管理方案”, 重点突出了过程性检查和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评估。随着实践的深入, 学校发现频繁的检查课题统得过死, 不仅限制了课题主持人工作的积极性, 而且课题参与者也有逐渐被边沿化的倾向。本来在研究范围之内的问题也被课题组剔除在外, 课题研究一旦丧失了自主性, 也就无所谈及前瞻性研究和成效的推广, 这虽然有利于学校管理, 但失去了课题发展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如何通过课题研究带动一群教师的发展?如何将课题研究演变成教师培训的平台?如何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同伴真实的互助?基于这些科研评价的困惑, 学校提出了“以课题研究搭建团队互助性研修平台”这一设想。该项工作开展一年来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课题研究团队加强了集体理论研修的力度, 通过对课题项目组的阶段性评估与检查, 督促阶段性工作的总结, 实施项目组成员互助性评价, 加强了课题的自我管理, 使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责任分工更加明确, 提高了对未来问题的预设能力, 初步改变了单打独斗的课题研究局面, 课题研究已不再是主持人一个人的事情了, 每个课题下若干个子课题的研究成为课题管理喜人的现象, 课题研究已成为项目组合作共进的文化组织。
“十一五”期间, 学校承担各级各类课题数量日渐增多, 学校提出以下思考:我们通过课题研究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是通过课题研究推动科研繁荣的景象?还是通过科研的方式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已经结题的课题如果对未来的工作仍具有指导作用, 我们还有必要再将此问题通过课题申报的方式进行立项研究?立项课题和校本课题哪一个更具有实际的意义?为此, 学校出台了《教科研成果阶段性评审制度》,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 表彰那些在不同时期发挥科研引领和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种方式, 促进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都能用科研的方式进行工作, 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文化的内涵。
为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 提高科研的服务意识, 扭转“务虚不务实”的虚假研究作风, 学校对原先制定的《教科研成果认定与奖励方案》在三年内进行了四次修订, 努力降低无效科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误导, 突出并加大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原创科研成果的奖励, 突出了课程资源有效整合、教学模式创新和教法改革的奖励力度。同时强化了基于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研发与实践科研成果的评审与奖励力度, 以此引导教师科研发展的方向。
为扭转教辅市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误导, 学校降低试题选编和加剧应试教育的研究成果的奖励。从数量的限制到奖励数额折算的奖励方式都进行了规定, 强调了对教科研成果的审议, 保障了该项工作的公平与合理。同时, 学校实施了“重奖冒尖, 鼓励新人, 突出团队, 淡化个人”的科研奖励方式, 从学术论文数量的累加, 到突出教育类核心期刊和重要报纸奖励数额的变化;从对个人的奖励过渡到对团队优秀成果的奖励, 改变了以往仅关注个人而忽视团队建设, 只要发表就是成果的单一做法。以上措施在推动教师群体科研的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校同时实施了三年一次的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评选工作, 把科研型教师的评比放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工作上来抓。近年来, 在市级以上“双师型”教师的评比中, 该校已有16位教师获此殊荣, 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真实生产力。
上述案例展示出一个学校对教育科研管理的发展过程, 体现出以校为本学校科研评价遵循的师本价值取向。从学校对教育科研管理的发展过程看出,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是这所学校坚持的发展方式, 学校对教育科研的定位是通过科研评价调整教师科研的目的, 使之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发展科研是为提高自我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准, 提升对未来工作的预见性, 提升学校在未来发展中实践的层次而进行的研究, 是以校为本的, 而不是外界的。随着对实践认识的提高, 科研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实现了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的管理, 教科研评价开始注重团队的建设, 更加突出精神激励和人文关照, 学校通过评价体现管理的价值倾向, 繁荣并推动着学校教育文化的发展, 这就是教育科研价值的功能定位。
学校用科研的方式从事管理, 实际上是在理论的引导与实践探索的对接中, 寻找适合自身和谐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用科研的方式从事管理, 用研究的态度致力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这就是教育科研评价的“适切性”。具体体现在学校的教育科研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激励形式上。
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的适切性是指学校为实现管理目标, 基于学校自身和学校管理的外部环境, 调整自我管理方式和管理策略, 使评价适应管理现状中个体发展的心理需求, 以尊重人、满足人、成就人的发展为目标, 不断调整管理诸要素相适应的关系, 使之协调达到最大合力, 在节约管理成本的前提下, 促进成员有序发展的校本管理行为。学校科研评价的适切性就是通过完善科研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 引导教师从事有效的科研, 解决真问题, 能够实施自主管理的行为, 并以此提高对未来工作的胜任力, 增加心理体验, 提高职业幸福指数的情感发展过程。基于此, 对学校科研的管理就必须远离功利, 基于学校长远的价值追求定位校本教育科研评价, 随学校的发展不断调整管理的形式, 这就是以校为本的适切性。
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目标的适切性
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分析问题的症结, 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用研究的方式审视自我的实践行为。通过研修提高自我认知, 要对已取得成效的实践行为不断进行反思性研究, 提炼经验中的智慧, 剥离浮躁的外形, 沉淀那些成功的经验便是智慧, 最终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实践性理论。当对已有的铺垫性理论和工作方法进行重读时, 这无疑又是在提高自我的认识, 这就是实践性研究赋予我们的智慧。我们在研究中实践, 在实践中创新并不断发展着已有的认知, 使我们的实践行为越来越趋近真和善, 距离学校本源的教育价值越来越近, 在提高学校管理层次的同时, 推动着生命主体的发展, 我们由衷感到研究赋予工作的意义, 这就是建设学习型组织, 打造研究性团队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必然结果。
当这种景象成为一所学校主流价值观时, 学校文化的张力将成为统领人发展的主导意识, 所有强制性的规约都将退隐到后面, 未来的制度呈现将更多体现在制度的伦理上。同样当人们遵循着相同的伦理基础不断审视制度的内隐文化时, 价值将成为最高的约束力, 这是以文化方式经营学校带来的必然效应。因此说以研究的方式致力于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的管理, 是推动科研兴校从管理设想走向常态实践, 实施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前提。当我们把这一问题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审视和定位的时候, 学校管理才能富有无尽的智慧, 管理才不会成为一种负担。研究提高了我们的认知和道德水准, 我们的工作才富有真实的生命意义, 这就是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目标的适切性。
以课题研究的方式破解制约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症结, 都是从问题入手, 自下而上基于校本而形成的课题研究, 它的真实性是指问题亟待解决的现实要求。有效是指成果的有效性, 即研究成果可转化为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的生产力。当这些问题解决的时候, 教师专业发展得以推动, 课堂教学效益得以提高, 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为此说, 教育科研评价是为了取得上述成效, 通过对科研成果的认定和评审, 激励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增强问题的破解意识而进行的校本管理行为, 它是自主而非外界强求的, 是基于学校的工作, 为了学校的发展而进行的研究。
学校教育科研评价内容的适切性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 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是有差异的。教学技能好的教师往往有显著的教学成效, 他们对教材有较高的驾驭能力, 但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方法的完善, 对学科的统整能力和对有效资源的开发比较感兴趣, 较少关注这些现象背后隐含的普适性规律, 很难做到实践探索和理论认知的统一。同样, 对于那些敏于现象背后规律探寻, 解构教学难题的科研型教师, 由于对普遍问题的研究而弱化了对教学技能的习得性训练, 尽管有丰富的思想, 但教学成效未必就最佳, 这是这类教师的缺憾。
一味突出某一方面的成效而舍弃对另一层面的激励, 或者压制某一方面的发展都是不科学, 有失人本。学校管理要做的既要顾及眼前的现实利益, 又要使教育教学成效最大化, 同时还要兼顾到科研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引领作用。我们要把教师的发展等同于学生的成长, 实现差异性、个性化的成长, 不能用同一把尺子丈量所有层次的教师, 更不可将评价作为筛选教师, 实施末尾淘汰制的主要依据。推动教师专业自主成长, 并不是学校发放多少数额的奖金, 也不是通过多少活动或者制定了多少规章制度就能保障教师专业良性发展。学校管理的主体意愿是否以成就人、发展人和尊重人为目的, 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 是否从伦理的角度审视制度遵循的道德尺度, 我们的价值评判是否从普遍意义和人的角度定位学校的管理, 这既是管理定位的问题, 同时也是管理追寻什么道德尺度的问题。只有持这样的态度, 学校教育科研评价才能回归到人的定位上来。
教学成绩优异科研成效显著的“双师型”教师, 在现实的学校管理环境下是稀缺资源, 这也就导致学校管理对教育科研存在着误解, 教学科研两张皮已成为学校管理者的思维定势, 这也就很难使我们的基础教育通过学校的管理就能培养出学者型教师。教育科研评价的适切性就应当致力于改变目前这种片面的人才管理模式, 通过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改革, 创建和谐人本的发展环境, 推动双师型教师稳步成长, 实现教学文化的自主发展, 这应当是教科研评价追求的价值。
基于这种认识, 在确立教育科研评价内容上我们就应当基于广大教师的发展基础, 考虑到目前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倾向, 依据学校管理的要求确定教科研评价的内容。不仅让评价与教师现有的基础发展力相对接, 能使广大的教师获得激励, 同时要通过评价指标的制定体现学校的管理意愿。要把外部的要求转化成以校为本的内容, 基于此, 学校管理中的科研评价才富有真实的意义, 这就是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每一学年都要对科研成果进行认定并实施奖励, 这是学校进行科研管理的主要方式。对科研成果进行认定和评价, 是想通过评选发现一批具有推广价值, 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改变目前单一的教与学方式, 提高育人质量。学校通过对优秀成果的表彰, 鼓励更多教师致力于微型课题的研究, 用科研方式提高工作的效能, 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之路。从目前学校管理的现状来看, 学校科研奖励只是注重对个人成果的奖励, 和对显性成效的肯定, 更多时候具体在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有无学术专著和课题研究报告上, 这种评价有用但奖励后未必有成效。因为这种评价模式只是对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的激励, 广大的教师, 尤其是那些还没有取得科研成效, 还没有涉入教育科研阵营的教师, 在这种评价方式下是被边沿化的群体。即便是学校对优秀群体奖励的数额再高, 也不会引起广大教师对这种激励的认同和向往, 起不到见贤思齐的评价效应, 对于学校管理是无效的。
因此说教育科研奖励应改变重在个人的表彰, 提倡基于团队合作性研究项目的奖励上。加大对研究项目奖励的力度, 弱化对个人奖励的数额。对团队项目的奖励重点放在项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问题解决的效益、团队成员发展的成效等方面来进行评定。在团队成员的评价上, 要注重构成项目团队成员的学科背景、基础发展力和团队研修实践的方式等内容评价上。
教育科研评价要尊重学校发展的基础, 依据学校管理的目标指向设定阶段性的评价内容。既然评价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航标, 我们就要通过改变评价的内容来服务于学校的管理。切实把评价变成多数教师能参与并以此获得激励的管理方式时, 评价才会得到教师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他们才会自觉地参与到管理中来, 也就会自觉地研修学校管理的目标, 学校的管理要求才会成为教师自主发展的目标定向, 群体才会出现有序的发展。这就是评价适切学校发展需求的做法。
学校教育科研评价方式的适切性
改变目前单一的外控性评价, 倡导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 是实现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管理形式。为此, 学校加强对评价过程的管理, 尤其是评价过程的诚信管理和评价后反馈交流的管理, 是保障民主管理的前提。为实现上述目标, 学校就要对评价主体成员的组成、评价制度形成的方式、区分性评价的适用范围和评价结果的对待等问题, 都要随学校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 这就是教育科研评价方式的适切性。
1.加强自评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把评价变成教师对管理目标研修的学习性行为
加强教师对自我科研效能的评价, 不仅是学校实施民主管理的工作形式, 更是将学校的管理目标具体为一种要求, 一种发展的引导, 让教师加强自我过程管理的行为。通过对目标的参照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不断修订自我, 缩短与学校管理要求之间的差距。
2.加强过程性管理是保证终结性评价公正的前提
学校通过必要的形式加强对教科研成果的过程性管理, 像建立“教育科研成果登记”制度, 每一学期一统计, 并通过学校的期刊或者电子信息发布栏给予公布。为加强过程管理的力度, 教育科研成果登记栏中必须注明学术成果的名称、发表在那一种学术期刊第几期上, 成果的类型是学校管理类、德育研究、学科研究, 还是其他。同时注明类别, 是中文核心期刊还是一般期刊类。对于取得的科研成果要注明获奖的时间、颁奖单位、公布的文件号。只有对过程记录有了明确的规定, 才能减小教育科研成果评审的工作负担, 这无疑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成果分类标准的认识。
3.加强对团队的区分性评价, 降低个人评价的区分度, 是激励广大教师广泛参与的重要措施
教研组是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基层组织, 它承担着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 通过案例研讨和教学常规的执行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 它还承担着课程介绍、选课指导、基于学科的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等任务。加强对教研组教育科研基础发展力的评估, 实施对教研组阶段性教育科研成效的评价就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提倡教育科研评价应当弱化对教师个体的区别性评定, 通过必要的奖励形式鼓励科研领军人物的积极发展, 但不能无限制提高奖励的数额而舍弃对广大教师的激励。教育科研评价标准要降低到大多数教师都能参与的群体性科研活动上来, 可以提高受奖的层次, 加大受奖的面积, 但必须保证让广大教师获得发展的机会, 这是评价的适切性。
像评估教研组科研基础发展力, 要从教研基础和科研能力上评价。教研能力体现在县级以上优质课、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多少人次, 每一种赋予一定的分值, 计算教研组人均占有值进行排序。同样对于科研基础发展力的评估, 要从课题承担、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科研奖励等内容上进行积分, 计算平均值。以上两项构成教研组基础发展力。
对教研组实施年度内评价, 是以指定时间段内取得的教研和科研成效进行积分, 求出人均占有值就是当年的教育科研成绩。对各教研组进行量化排序, 就能够实现教育科研先进教研组的评选。所以说, 学校管理要弱化对个人的区分性评价, 但必须突出团队评价的区分度, 以期提高团队的协作和有效互助, 用区分性评价的方式强化教研组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的意识, 这对于发展学习型的组织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3.科研自我评价 篇三
摘要:研究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多元化表现形式之一,以其对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的高度重视,而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研究型大学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表现形态和必要途径。在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准却评价各级科研单位的科研能力,以便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机制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科研能力;评价体系
引言:在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要、不断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为了促进自身发展形成了研究型大学这一类大学形态,这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为了科学的划分高校科研单位的分级分类,有效评价其科研绩效指标的评价体系,必须紧紧围绕构建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这一研究视角。研究型大学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在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研究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多元化表现形式之一,以其对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的高度重视,而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目前的研究更多的着眼于科研单位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而忽略了进行绩效评价之前应对各科研单位进行科研能力的科学合理评价。科学构建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单位能力评价体系对于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从学校自身的角度来看,通过这种评价能更好的将竞争机制引入高等教育,加强高校对科研水平的横向比较,识别自身的优势和差距扬长避短,促进学校的进步与发展。
1.科研能力的界定
在高校的科研发展建设中,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是科学技术,它反映了一个科研实体的科研能力水平,同时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中,科研能力是重中之重。它是科研主体有能力完成科技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科研主体可以创造拥有科学技术,同时还能够进行具体的操作和应用。它可是任何有能力的主体,既包括个人和单位,又可以是地区或国家,我们的研究将其限定在研究型大学的范畴。
2.影响科研能力的几个因素
2.1科学研究团队
任何科研活动都是由科研人员进行的,人的因素是科研能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而科研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又决定了单个个体很难独立完成,要由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个体成员的素质、成员之间的知识结构和团队的结构构成是三个重要的构成要素,直接决定团队协作的结果。
2.2科研硬件设施
科研硬件包括科研组织、仪器设备等等。科研组织机构能够是科研活动高速有效的开展,使科研团队成员能够在先进的设备空间开展科研活动。运用高端的科研手段,配以完善的硬件设备,使得团队的科研水平达到理想的高度,为科研活动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2.3科研预算经费
科研经费为科研活动提供宝贵的财力支持,只有具备强大的经济基础才能够为科研活动保驾护航。
2.4信息整合能力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最鲜明主题。海量的信息充斥着科技发展方方面面,这就要求研究型大学你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识别、汲取所需的各种有效信息资源,整合各种信息内容,提高相应的数据处理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准确搜寻相关信息,通过科研团队成员的二次加工处理获取科研活动的信息。
2.5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已经成为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科研活动也应把握创新的时代脉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实现技术领域的各项创新。要善于发现新方法、新理念,开拓新技术、新产品,创造出新的知识。这是科研能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6自适应调节能力
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活动不能脱离社会的实践,要把科研的成果努力的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最终服务于社会。另外,在该校的内部,各科研部门之间,科研部门与非科研部门之间也应当相互适应,协同发展。只有各相关部门之间紧密协作互相配合,充分调动所有因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使科研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高速发展。
3.科研能力评价的指标选取
大学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多个方面。它是对科研单位在某一时间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应用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基础和条件的综合度量,是反映科研水平的综合性指标。评价科研能力需要考虑科研投入、科研产出和科研环境等多个方面,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科学的科研能力评价体系。我们根据系统性与全面性、科学性与客观性、可测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进行了一级指標和二级的选取,选取结果如下:
一级指标分为投入、产出和制度环境三项,其中投入分为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立项额和硬件设施三项二级指标;产出分为论文和专利、获奖与成果转化两类二级指标;制度环境从规章制度和管理能力等方面来衡量。
4.科研能力评价的权重确定
科研能力评价的权重系数通常由以下方法确定: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等。建立评价指标必须要兼顾科学合理、客观公司正与实际的可操作性,我们在具体操作时权重系数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来确定,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5.科研能力评价的能力评分
通过各级指标及其权重系数,对科研能力进行量化计算,最终得到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用“科研能力得分”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①搜集各科研单位的相关数据,计算各科研单位相应三级指标的实际值。
②对各三级指标进行标准化,以实现指标间的可比性,标准化公式如下:
标准化指标=(指标-最小值)/极差
③根据标准化三级指标计算“科研能力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科研能力得分=∑三级权重系数*三级指标(标准化)
其中∑三级权重系数=1。
小结
有效的内部科研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发展的客观实际为依据,使学院科研、教学活动和服务社会及人的发展四位一体,全面协调,有序发展。影响研究型大学科研能力的因素繁多,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必须以学校的客观实际为依据,根据各高校的自身特点建立统一的指标体系。协调各科研部门之间的差异性,运用标准化的尺度来衡量,运用科研活动的自身运行机制来管理科研活动,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扰因素。(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安,杨庆.高校科研能力预可研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03,(12).
[2]朱文藻.高校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3,(9).
[3]张曾莲.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科研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9)
4.本科生自我评价科研 篇四
课题的选题针对当前我市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以及我校作文教学的需要,特提出[情境体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相对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注重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价值取向,一句话,它关注写作的全过程。情境体验作文教学作为一种发展__的作文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课题能紧扣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际,所以其研究内容具体、明晰,研究目标合理、可行。课题组成员均为我校有影响的负责人和骨干,他们在科研方__有一定的经验,
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加之选取了合理、科学、有效的研究路径和方法,课题组的团队精神和整体实力得以较好地发挥。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1、构建了情境体验作文的教学模式:
(1)组织活动,营造氛围,诱发学生的体验。
(2)激活原型,生成表象,唤醒学生的体验。
(3)抒发真情,张扬个__,流泻学生的体验。
2、形成了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步骤与方法:
(1)确立主题。
(2)感悟积累。
(3)交流合作。
(4)构思成文。
3、总结了情境体验作文教学的评价方法。情境体验作文教学作为一种发展__的作文教学策略,评价是多纬度的、整体__的。
(1)多样化的评价标准。
(2)多层面的评价主体。
二、三年来,我们取得的主要成果是:
1、研究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通过几年来的研究工作,在课题组的带领下,我校全体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整体提高,从20__年至今,学生有40多人次获区、市、省、国家习作竞赛奖。
2、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及时进行了总结。研究论文和相关成果成为我校宝贵的经验财富。
三、实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__与创新:
1、领导重视
2、专家引领
两年来,我们始终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相关教研专家给我校课题指明了研究的方向,把握住了课题研究的要点,明确了课题的要求。通过专家引领,我们确立了课题研究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要在实践中修改和完善方案;第三步:收集案例,进行对比,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制订了三点要求:一是以课题研究促教师自身发展,抓住契机,努力提高;二是相互交流,把课题研究作为全校老师展示教学的一个平台,让教师在这个平台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把课题研究当作教学研究的主心轴
课题研究跳出课题组成员的小圈子,形成了全员参与的研究氛围。使课题研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实践上分析因果,总结理论。突出[问题即课题“,探索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落实[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全员参与课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全体教师的课题研究按[六个一"的要求展开,即从教学实际中寻找一个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学习一组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章--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一堂课题探课--在教科研组以上一堂课题研究探索课--记录一组与课题相关的教学案例--撰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4、以案例为载体,探索教学模式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以案例为载体来进行探讨。
三、学术价值应用的自我评价:
5.科研课题的自我工作总结与评价 篇五
第一,他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是一位成功的军事领袖。诚然,他决非是一位军事天才,当然也决不能与亚历山大和凯撒一类的将军相提并论。他的成功看起来似乎是由于同他对垒的英军将领的出人意料的无能,另一半才是由于他自己的才能。尽管如此,人们也许记得,当美军将领遭遇惨败时,华盛顿虽然也小有失利,但他坚持作战,终于赢得了战争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二,华盛顿是立宪会议主席。虽然他的思想对于美国宪法本身影响不大,但是他的支持者和他的名望对各州批准这部宪法却起了重大的作用。当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反对新宪法,如果没有华盛顿的支持,新宪法就不可能被采纳。
第三,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有一位华盛顿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作为第一任总统是幸运的。翻开南美和非洲各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个以17的华盛顿总统民主宪法为伊始的新国家,堕落成为军事1国家也是易如反掌。华盛顿是一位坚定的领袖,他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却无永远把持政权的野心,既不想做国王,又不想当1者。他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一个至今美国仍然奉行的先例。
与当时的其他美国领袖如托马斯·杰弗逊、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相比,乔治·华盛顿缺乏创新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但是他比所有这些雄才大略的人物都重要得多,无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期间,他在行政领导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任何政治运动都不会达到目的。对美国的形成,麦迪逊的贡献是重大的,而华盛顿的贡献几乎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
乔治·华盛顿在本册中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怎样认识他给美国所带来的历史意义。要求一个当今的美国人对那种历史意义做出不偏不倚的评价自然是困难的。
虽然美国在二十世纪中叶具有甚至比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还要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但是其政权也许不会象罗马帝国那样行之久远。另一方面,美国所取得的技术成就有几项将来也会被其他民族视为有重大意义的,这一点看来是有目共睹的。例如飞机的发明和人类在月球上的登陆就代表了过去世世代代人们梦寐以求的成果;很难想象1的发明将来会被看成是无足轻重的成就。
6.教科研自我鉴定表 篇六
**同志进入**教科研中心,主要负责高中生物等学科的教研和全区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初中科学和高中生物教科研等工作。
初中科学教研中,做了大量的听课等调研工作,有的教师被听了三节课,做到了重点突出,在老师中引起了较好的反响,进行了一次课例比赛和命题比赛。
高中生物进行了多次听课与指导,听了所有老师的课,有的听了二次,先后对老师的命题、论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指导。
本学期还对**高中、**中学等学校的教师论文撰写进行了二次专题辅导讲座,就教师们如何撰写论文进行了有效的辅导。
名师和名校(园)长工作室,先后组织了评比,制定了名师和名校(园)长工作室工作条例和细则。
全力推进“三线”名师工作室建设。为切实加强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名师的选拔、培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名师骨干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大力促进年轻教师成长,并在全区教师队伍中,形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有序竞争的环境和氛围,带动全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推动我区中小学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育“四优”工程,发掘各学科骨干人才,大力促进年轻教师成长,建立一支适应坪山新区教育快速发展的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推进坪山新区教育事业科学和谐、优质均衡发展。
7.地方大学科研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篇七
关键词:地方大学,科研,绩效
近年来,科学研究在地方大学中逐渐升温,特别是在具有地方领军地位的这一类地方大学中,科学研究已经上升到关系学校战略目标实现、学校竞争实力提升的核心地位。从地方大学内部的整体情况看,教师对科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教师自觉重视科研、提高科研水平、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的意识和能力都在不断增强,科研水平和科研实力在快速、持续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对科研绩效的校内评价非常薄弱,只注重结果的考核,不注重科研绩效的分析;二是有限的科研投入缺乏科学的分配依据,随意性较大。长久下去,不仅会影响到教师科研积极性的发挥、学校科研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会影响到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选择了一所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大学,就其25个科研单位的科研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寻求一套符合地方大学实际,能够满足地方大学科研管理需要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
一 大学科研绩效评价的涵义
综合分析关于大学科研绩效评价的多种概念界定,我们认为大学科研绩效评价应该定义为:以服务于学校战略目标与定位,提升学校科研竞争力为目的,采用科学方法对学校的科研活动进行投入产出综合绩效分析,体现学校科研导向,优化科研资源配置,促进科研发展的一种科研管理方式和活动。关于大学科研绩效评价区别于其他领域绩效评价的理解,有三点需要特别说明:一是大学科研绩效的“多投入多产出”性。大学作为一个公共的组织机构,它的目标是多维的和复杂的,很难像生产同质产品的企业或车间那样,用投入与产出做除法的办法去判断两个科研单位间的绩效的高低,而且低投入、高产出不是高校科研的典型形态。大学科研绩效必须是投入产出的综合绩效。二是大学科研绩效的复杂性。大学科研绩效评价的复杂性主要源于评价对象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既包括评价对象涵盖的学科之间的差异,也包括评价对象本身的属性差异,如学院和研究所之间的差异,学院之间、研究所之间的差异,由此带来的可比性问题成为大学科研绩效评价的核心问题与难点问题。三是科研绩效评价的协调性。科研绩效评价一要体现综合绩效与单项绩效的协调,即既要评价能突出每个单位的综合绩效,又要评价能够反映出每个单位学科特性的单位绩效。四要体现整体绩效与人均绩效的协调。无论是综合绩效还是单项绩效,既要评价一个单位的整体绩效,也要评价一个单位的人均绩效。只有综合评价,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单位的真实绩效状况。
二 地方大学科研绩效评价的测评维度
科研绩效评价的测评维度的确定是能否实现科研对大学发展战略的贡献以及指导整个学校科研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在这个问题上戴玉纯的研究具有代表性,包括科研资源的自主投入能力、科研产出能力以及科研活动在在大学战略体系中的潜能力的发挥、大学科研绩效的持续发展能力等五个方面。[1]结合地方大学的特点和科研绩效评价的可操作性,整体上,我们将地方大学科研绩效评价分为投入和产出两大部分,投入部分包括:科研经费、划拨科研资金、科研人员的构成、科研梯队建设、学科发展与基地建设(如表1所示);产出部分包括:科研项目立项数、成果获奖、公开发表论文数、公开出版论著数、科研人才培养(如表2、表3所示):
三 数据采集
科研绩效中的原始数据全部来自于该校职能部门提供的真实数据,涵盖了该校所有科研单位科研经费、划拨科研资金、科研人员的构成、科研梯队建设、学科发展与基地建设、科研项目立项数、成果获奖情况、公开发表论文数、公开出版论著数、专利数(理)和科研人才的培养11个大项,共60个小项。
在指标的选择上,我们本着年度评价的原则,尽量舍去了由于各科研单位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物资积累,例如,科研单位占地面积、科研仪器费用、科研单位藏书等。
数据处理、评价方法——改进AHP方法的运用、指标权重的赋值、综合测算参见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成果。[2]
四 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步骤,我们对XX大学的科研单位按照文理科进行了比较,并对各科研单位的人均科研绩效排名。在12个理科科研单位中,人均绩效最高的单位绩效是人均绩效最低的单位绩效的近10倍;在13个文科科研单位中,人均绩效最高的单位绩效是人均绩效最低的单位绩效的近25倍。(如图2、4所示)
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我们可以选择部分重要指标进行重点分析,科研经费、科研项目数和公开发表论文数最能体现一个单位的科研能力。在科研经费方面(图5、图6),该校仅有11家单位(文科4家,理科7家)经费超过科研经费平均值(文科12.15,理科15.17),而其他单位科研经费均达不到平均水平;在申请科研项目方面(图7、图8),也表现出相似的结果,有7家单位(文科4家,理科3家)科研项目数达到平均水平(文科4.74,理科9.21),而有18家单位科研项目数与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在公开发表论文方面(图9、图10),只有10家单位(文科6家,理科4家)发表论文绩效超过平均值(文科12.23,理科20.33)。
从整体分析和重点指标分析上来看,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①该校具有少数几个优势科研单位,而总体上科研发展水平不强,而且科研水平极不平衡。②有13个科研单位在省级经费和项目的申请上达到或接近平均值,具有较大的科研潜力,需要选择重点加以扶持。③该校应该加强对低于平均科研绩效的科研单位进行资源整合,制定相应的科研规划和奖惩制度,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
五 结 语
通过在XX大学的真实数据上进行实验,得出的结论基本符合该校的实际情况,该方法对其他地方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有借鉴意义。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地方大学要完善科研评价体系,还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1.虽然我们对科研绩效中的各指标项目的内涵提出了参考尺度,但由于各专家的理解、评价的经验和使用尺度的程度不一致,评价的指标项目的内涵、比较客观和相对一致的评价标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2.进一步研究如何确立不同指标项目的权重值,对评估指标的分类可否分为必要指标和充分指标,即评估体系中那些指标是必须应该达到的。例如我们在对XX大学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选择了科研经费、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数三个指标着重进行了分析,目的就是针对这些必要指标来体现科研单位的科研水平。
3.对评价中如何进一步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科学研究的核心在于创新,“尤其在于真正的原始创新,而不是简单规定论文和著作的数量,……对教师科研业绩考核应当着重考核其是否扎扎实实潜心学问和创新。”[3]尽管我们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打分的标准上尽可能向这一方向努力,但与科研绩效评价中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还有一定的距离。
4.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贡献评价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与学校的高度关注,然而在本评价体系中未得到充分的反映,一方面在于选择的研究对象——XX大学偏重于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评价难以量化,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戴玉纯.基于战略的大学绩效管理[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180-181.
[2]贾锁堂,吴文清,郎永杰.省部共建高校绩效评价方法探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4):124-128.
8.应建立科研人员信用评价体系 篇八
抄袭和剽窃行为,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申请科研项目时的造假,可能违反行政制度,根据情节由有关部门行使处罚权,如撤销科研奖项、解除聘用等;侵害专利权或其他著作权的行为,也多属于民事侵权行为。
目前的学术造假者,其目的多是为个人学术地位、职称评定等谋取不正当利益,其取得利益是通过本单位或主管部門的职称或奖项评定制度实现的,具有行政行为特征,因此对学术造假的处理,也多依据行政规章进行处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内部处理”。
但是,造假者骗取科研经费个人非法占有的,则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如果造假者申报下来的科研经费由其所在单位统一管理和支配,并未归造假者个人非法占有,则往往很难追究造假者的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目前的法律规定制裁不了许多类型的学术造假。事实上,制裁学术造假也不应只期待通过知识产权法实现,而是应当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科学技术行政管理方面的立法,特别是在学术地位评价、科研奖项评定、科技论文发表等方面,必须把相关法规定好定细。与此同时,要全面建立起科研人员的信用评价体系,让造假者付出失去学术名誉、信用的代价,但是在他们没有造成必须刑罚问责的社会危害后果时,还是要慎用刑罚。
9.科研自我评价 篇九
自我反省对于一个追求不断成长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试想,如果不知道自己犯的错误,谈何进步呢?很多人尝试忘却过去犯的错误,可历史总是在重复。如果一个人不能自我反省,如果一个博士不能日醒悟身,那么攻博做科研的任务就很难坚持下去。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坚持每天睡觉前用10-30分钟时间来思考下面七个问题,有所心得和领悟必及时记录下来,长此以往必有所进。
1.今天我做成的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
2.今天我做了什么事情更紧接我短中期目标?
3.今天我的课题和论文取得了什么程度的进展?
4.今天我在看论文写文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5.今天我白白浪费了哪些时间?
10.语文高段组教科研工作的自我总结 篇十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水之本,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组学习了《语文课程》、《走进语文课程》等理论书籍,为教师提供广阔的视角,以最大限度地转变教师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力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我校的语文教育改革。如:习作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们有许多的困惑,于是我组就针对习作教学开展了三次专题讲座:《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作文教学》、《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探索》、《提升小学作文教学的品质》。
二、抓好常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质量
课堂是教师的立身之地,踏实有效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份内之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扎实做好“教学五环节”,尤其是注重备课、上课、反思三环节。
1、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充实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面思考、比较、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判断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提倡老师在教学中运用绿色语言,让学生在温和、宁静的情感中学习,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2、以本为本,深入钻研教材。
每一节要精心备课,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精心构思教学。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选择恰当精要的补充练习,增加上课的非预设性,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要一缸水”的教学态度。
3、课后反思,受益无穷。
每一节课后或者每次听课后,要有一个交流反思的时间。这有时比上一堂课给教师的感受更多,在这点上我们组还欠缺。
三、互相学习,分享经验。
我组成员能按开学初制订的计划,认真、积极地投入到教研活动。本学期我组共开出了五节实践课。王小青老师执教《一夜的工作》,向我们传达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邵小平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突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要适度进行拓展,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这是上好科普文章的秘诀。
王雪飞老师执教《猴王出世》再次向我们证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读、悟”是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最好桥梁。胡艳丽老师执教《威尼斯的小艇》让我们明白“教为学服务”,课堂上学生是主人。陈新宵老师执教的《最好的老师》,正如其题目怎样的老师是最好,像陈老师一切为了学生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
【科研自我评价】推荐阅读:
应聘教师职位自我评价_自我评价10-23
大学生个人简历自我评价-简历自我评价06-25
自我评价与自我鉴定11-03
自我评价及教学评价08-02
大学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07-08
暑假自我评价06-24
自我评价应聘06-24
电信自我评价06-26
五矿自我评价06-29
工作自我评价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