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2024-10-23

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共13篇)

1.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篇一

课前

提前准备,熟悉内容。我们都知道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预习不但能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了解,知道自己什么地方不懂,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在听课的时候跟上老师的思路,但怎么预习是个问题。我预习时,会把课本上的概念、定理等用笔标注出来,并试着理解它们的含义,然后看看定理的证明和推导,之后再看课本上的例题。这样就能大致知道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否有难度,自己有没有模糊的地方。在高三复习的时候,同样要做课前准备,比如下节课老师要对某次考试的题目进行讲解,那么我就会提前把这张卷子拿出来,看看之前做错的题目和解答时有疑虑的题目,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就要重点关注这一部分,这样就能保证不会将问题带到今后的学习中。

课上

集中注意。在课堂上,首先就是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和黑板上,避免开小差,即使是自认为已经掌握的知识也要听老师的讲解。在上课的时候,我尽量让自己的目光跟着老师的手指走,首先这就保证了我的注意力一直在老师的身上和题目上,其次,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并不会将所有东西都写在黑板上,而是在讲课的时候通过语言和动作相结合这种方式进行讲解,所以看着老师的动作更能理解老师的思路。

认真记笔记。我个人写字的速度不是很快,也做不到眼睛看着黑板还能记好笔记,所以我在记笔记的时候只会记重点。通常我是将老师讲到的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记在课本相关内容的周围,这样不但不会耽误听课,而且还对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可能有同学会问,那我怎么知道什么内容是重点内容?其实认真听课就会知道,老师在讲到重点难点的时候,会提高音量或者是将内容重复一遍,又或者会直接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在讲完重点部分后也会稍稍停顿一下,留点时间给我们记笔记。

以后的复习也是如此,老师在讲解各种试卷和练习题的时候,我也只是将各种解题的关键记录在每一道题目的旁边。比如选择题、填空题就是将解题的突破口记下,计算题部分则是将我没有做出的或者是表述不规范的步骤根据老师的讲解进行修改。即使是已经答对的题目,只要在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发现自己在解题时出现了问题,比如选择的方法不对、证明不严谨等,我都会把老师的讲解记下来。

課后

及时整理。对于老师在课上讲的内容,同学们在课后要进行整理,比如上课的时候,由于时间关系只记了关键词的地方,就要赶紧把内容补充完整,否则几天之后再看到这个地方会感到一头雾水。你可以和同学互相交换笔记,看看彼此有没有遗漏重点,同时还可以看看同学记笔记的方法是不是适合自己,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笔记。对于试卷和练习题,更是要进行总结反思,看看自己在做题的时候还有什么不足,比如做题的思路不对、没有选择简单的方法、没有用上已知的定理公式等。对于其中特别典型的题目,可以在试卷上做个标记,也可以记在专门的本子上。

提高复习的效率

第一、做好课前预习

有人可能会说:“复习课还用预习吗?”其实任何课都有预习的必要,只有做好课前自学,上课时才会心中有数,听课时才有兴趣、有重点,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就集中精力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对即将到来的复习课有个初步地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那些弄不懂的知识,结合老师的讲解归纳,我们可以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课前预习一定要用心,要有质量,不要太依赖老师,要在老师讲课以前把该懂的知识弄懂。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并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解决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实在不懂的问题,可以问老师、家长,或其他人。课前预习之后,可以做一些相应的练习题对所预习的知识加以巩固。

第二、做到专心听讲

认真听课是十分重要的,做好课前预习之后,听课时就知道重点了。要专心地听讲,注意力应该高度集中,头脑里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和在课前预习中弄不懂的问题,有目的地认真听讲,当堂的学习内容当堂学会,这样就能把这堂课的所有知识都理解得很明白,原来不懂的地方也弄懂了。听课时认真做好课堂笔记,需要记的地方千万别手懒,上课时要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只有你问老师,老师才能知道你会不会。要将课堂上没有机会得到解决的问题,用笔记下来,以便课后解决。

第三、课后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同样重要,一定要及时复习,不要认为课上听明白就不用复习了。我们的记忆是有时间限制的,时间长了就会忘记或记不清楚,所以一定要及时复习或者感觉快忘了就抓紧复习。数学知识是紧密联系的,一环扣一环(这是老师说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数学与其他科目不同,它的知识连接性很紧密,很有条理很系统,比如: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有计划地进行,通过做练习来检查对知识的掌握,在自己心中形成一个框架图,理解各章节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做到心中有数。

第四、学会调整心态

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我们毕业班的同学,连续长时间的学习有时会产生厌烦情绪,很多同学感觉自己已经很用功了,可成绩总是不理想。越想越着急,本来会的知识也记不清了,学习效率越来越低。怎么办?这时可以把当天的数学学习任务分成几个部分,然后限定时间,例如几分钟完成这份练习,几点钟完成那份试卷等,这样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不会产生疲劳感。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1个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40分钟就完成了。学习效率提高了,也不会产生厌烦心理。

2.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篇二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小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 他们也有生活经验, 而且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对周围的一切新事物都充满好奇, 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 抓住他们的这份好奇心, 使传授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更易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例如教学第七册“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后, 为达巩固练习的目的, 我联系本班情况随机出题:如生活实践题:钢笔每盒5支, 每支零售8元, 如整盒购买则6元一支, 班上有8个同学要购这种钢笔, 问怎样购买最划算?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总是让学生激情高涨, 很快得出了答案。

就这样, 我们若能将教材的教学内容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经验做实例, 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知识, 长此以往, 学生对数学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的教学也就事半功倍了。

二、创设适度的操作活动

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 就在于是口头讲解, 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小学生很好动, 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 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 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深知识理解。我在教学中, 常常让学生动手摆、剪、画、尝等, 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做数学。”

例如, 教学“按不同标准分类”, 我分两步进行。一是让学生摆出自己的书包, 让学生迅速从中取出老师规定的书或本子, 学生很快便会明白分类的好处, 再引导学生将书与作业本分开, 教材与教辅分开等, 学生便能渐渐地明白如何去分类;二是随意请出几名同学上讲台当“模特”, 再陆续请其他同学上台来将他们分类站好, 有的学生按男女分, 有的学生按衣服颜色分, 还有的学生按高矮分……学生创造性地作出了多种分类, 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又如, 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 为了给学生创造人人动手实践的机会, 我让学生把在家里玩的计数器带来摆在课桌上。老师在大计数器上原来有几个珠子?又添上几个珠子?一共有几个珠子?几添上几是几?通过实际操作, 使他们知道了1添上1是2、2添上1是3……9添上1是10, 明确了各数的来源。为了讲1—10各数的顺序, 我让同桌两个同学一人摆小棒, 一人摆数字卡片。横着摆一根小棒, 小棒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1的卡片;摆两根, 小棒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2的卡片……学生边摆教师边板书:“1的前面摆数字几?为什么?”使学生明确0是起点, 在第一根小棒的左边摆数字0。在此基础上, 我把板书的小棒图变成了直尺图,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的排列顺序, 2在1的后面, 3在2的后面……学习了数序的知识。

确如俗话所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教学中, 我创设适度的操作活动, 把他们的口、眼、手等各种器官都调动起来, 促进了脑的思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 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

三、引导积极的质疑问难

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提问, 有问可提, 首先应该让学生认真审题, 把不懂的都说出来。对于他们所提的问题, 不必立刻解决, 我们可以先表扬其能动脑筋、敢于提问, 再告诉学生:凡是提出的问题, 你都可以反过来问一问;找不到答案, 你就提出来。如“王师傅1.5小时加工450个零件, 照这样计算, 要加工900个零件, 需要几小时?”便可以问:“王师傅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900是450的几倍?”经过耐心引导和鼓励, 学生便能初步学会质疑、问难。

然而, 有时学生为完成任务而提问, 明知故问, 此时我们就应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表扬其敢于提问, 然后讲:遇到问题, 都要先问问自己, 想不出来再请大家帮忙。这样, 明知故问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学生提出的问题便越来越精。自然, 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引入有趣的游戏活动

据心理学研究, 儿童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注意力不稳定, 不持久, 但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刺激对学生来说正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因此, 我们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游戏形式, 消除学生对数学枯燥的感觉, 让他们在玩中学, 学中乐, 乐中创新。如教学“概率”时, 我曾设计了一个课堂“摸奖”活动:首先在黑布袋中放9个黄乒乓和1个白乒乓,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挨个摸 (先摸的同学要把摸出的乒乓放入袋中后才能让后一个人摸) 摸中黄乒乓的奖一块橡皮擦;然后在黑布袋中放1个黄乒乓和9个白乒乓, 另请一个小组的同学照前面一样摸, 摸中黄乒

乓也奖一块橡皮擦。很显然, 第一组的同学绝大多数都乐滋滋地得了一块橡皮擦, 而第二组却是大多数人叹气自己“运气不好”。这时, 我再揭示中不中奖的根本原因不在运气好坏, 而是概率的问题, 这样, 便轻松达到教学目的。

五、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 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引导、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如学习统计, 不妨让学生在课堂上数数男女同学各多少人?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各多少人?姓张、姓王、姓李的各多少人等;学习浓度, 可在课堂导入时, 抽学生上台品尝老师课前准备的放了少许糖的水和放了很多糖的水 (或放了少许盐和放了较多盐的水) , 让品尝的学生告诉大家两杯水的味道, “有点甜”、“太甜了” (或“有点咸味”、“太咸了”) 。有趣的开头会使学生迅速产生对“浓度”的兴趣, 并想亲自试试调制糖、盐、酒、醋等在水中的不同浓度。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数学教学, 固然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 但同时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儿童情感体验十分丰富。老师是爱他还是恨他, 是接近他还是疏远他, 是真心教他还是应付了事, 儿童十分敏感。比如, 老师批改作业, 应先肯定书写和计算的正确部分, 然后再指出错误及其原因, 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否则, 学生将把作业当作“强迫劳动”, 数学学习也就事倍功半了。

从心理角度看, 欢乐的情绪会使大脑细胞处于兴奋和活跃状态。小学生特别喜欢老师对他的关心和鼓励。这就需要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让儿童欢欢喜喜地学习。

师生情感不是天生的, 它只能是师生长期交往、接触的结果, 并主要应由教师逐步培养, 是爱抚和严格要求的统一。处理好这个关系, 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利用小组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篇三

一、创设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教师对于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必须加以肯定,至于对与错,那是第二位的。在这样一种民主、和谐、进取、开放的氛围中,学生就会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进行合作交流的欲望。

二、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为了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展开,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的互补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教师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力求使小组成员在学业成绩、能力、个性、性格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教师要首先调查每个学生的特点、组织能力、学业成绩等;其次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排列;最后,再进行适当调整,这样,分组的初步工作就完成了。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组间同质会使学生在小组竞争中有“旗鼓相当”的感觉,能够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合作的信心,为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另外,合理搭配成员是重点,合理分工是关键,要使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的分工,既避免了优等生的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也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

三、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教育价值,就应设计有教育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既要针对教学目标,又要突出讨论特点,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处于最佳状态。同时这些问题不要太难,如果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达不到目标,便会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热情。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到”的层次。

四、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具体要求

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效率,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清楚讨论的问题是什么、讨论中有哪些要求。

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方法、技能,这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但学生的合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平时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所以每次在合作学习前,教师都可进行这样的指导:敢说、勤说,要求每一位学生能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专心倾听别人说话,要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当对别人的回答有异议时,应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五、科学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经常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一出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所以在讨论过程中,优等生是主角,其他学生都只是旁听者,或者是附和者。这样的合作学习,一方面会使学生无法交流,一方面会造成好学生“垄断”的现象,这样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对小组合作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没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等于无源之水,这样的合作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一个问题呈现后,教师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学生才会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学生才不会仅看到问题的表面;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学生才会有话可说,并且有条件对问题进行深刻讨论,形成良好的模式,提高讨论的效率;只有通过深思熟虑,学生才有交流的厚实的“物质”,才会在不同意见或见解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创意的做法和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

六、适时引导与点拨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已不是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从“至高无上”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习合作的伙伴,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了解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指导,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做好数学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篇四

记笔记是学习过程中的重是环节,它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方面,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录,可以给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由于数学学科的难度及思维的量都比较大,需要进行再学习,记好笔记优势更为明显。再一方面,记好笔记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段内容学过来或一节课听下来,一般的同学都只能回忆大概,对数学方面的知识更易容遗忘,作好笔记非常必要。第三,记好笔记,可以充分协同各个感官的工作,使得各感官的功能得以和谐发挥。对数学学科,由于动脑的多,详细记录不太现实,就需要有科学的记录方法,记该记的,听该听的,看该看的,各方兼顾,相得益彰。

那么怎记好数学笔记呢?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一、记提纲,一目了然

有的同学反映,课堂上记数学笔记,常感到听了来不及记,记了来不及听的现象。其实,没必要记下所有的东西,应详略得当,提纲挈领。记好提纲,使得一部内容学下来后,觉得脉络清楚,然后可根据提纲进行回忆,补充。

记提纲也有个度的问题,如果一部内容先前进行了预习或在适当场合下接触过,在记录时可以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如果是新学内容或较难理解的内容就应适当详细些,特别是一些经典的解释,更应不失时机在提纲下注解。有了恰当的提纲,我们在整理笔记时,就可以进行补充和完善,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二、记思维,按图索骥

曾经有人说,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解题的教学。虽然有些偏颇,但也能从某个侧面反映数学学习的内在规律。数学学习中,一些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解题的训练。一般来说,解一道题,从题意分析,方法探讨,策略构建,过程表达、数学检验等,是个复杂的过程,滴水不漏地作好记录,时间上不允许,也容易造成记了来不及思考的顾此失彼的局面。所以,记思路是切实有效的,有了思路,就像航海时有了航标灯,自然就有了前进的路线和方向。

记思路也要因地制宜,如果对于一个困难题,听了或看了仍头绪不清,难以理解,比较茫然,这时,记思路就应该详细些,并记好结论,方便复习和思考。

三、记重点,有的放矢

对一个学生来说,怎样把握学习中的重点。的确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要想记笔记时突出重点,需要有个积累经验和体验方法的过程。

首先要关注开头和结尾。有的同学误认为,开头不是正文,结尾则是正文的重复,听不听无关紧要。其实,老师讲课的开头,有的虽寥寥数语,却是言简意赅,全盘托出重点,有的循循善诱,引经据典,润物无声的引出重点。所以在开头时就能明确提纲、把握重点,记录时就有的放矢。结尾虽话语不多,却是这节内容的精彩提炼和复习巩固的提示。总之开头与结尾有前呼后应、互相启迪的作用,密切关注,必有收益。

还要高度关注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重点内容在课堂必会得到反复的强调,有时老师会把有关内容框出、划出,或者用彩色笔写出以求,引人注目,突出重点。明确了重点,我们的记录就能详略得当,津谓分明。在记录重点时,也要不失时机记下有关解析得内容的经典范例和突破重点的巧思妙解。

四、记疑难 追根求源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是很正常的。遇到疑难表明新学的知识或方法有所超越,如果我们发现困难,并克服了困难,无疑是一次进步。否则表明我们的学习没有超越,只是在巩固,增加熟练程度而已。

记疑难是我们做笔记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在自学或所课的过程中,发现疑难要不失时机的记录,因为疑难一般是在我们学习新知识或进行问题探究过程中产生的,是我们前进中的困惑,它会一闪而过,如果不及时记录,已会莫名其妙地遗忘,导致无形的损失。

记录了疑难,就明确了困难的方向。我们应知难而上,及时各个击破解决困难,获得进步。千万不能把问题积累,因为困难积累得太多,会让人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失去学习的激情。

五、记补充 信手拈来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会妙例譬喻,即补充一个经典的例题或恰当的比喻来引入概念、突破难点、强化重点、说明方法或优化思维。有的会让我们恍然大悟,有的会让我们回味无穷。记下补充的内容,用到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使得我们在再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这些补充内容的功能,把知识理解深刻,把方法掌握牢固。

教材是纲,教材是本,教材内容高度浓缩,简明扼要,点到为止。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恰当补充些内容是必要的。我们一方面记下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另一方面,在自学其它的参考书时,也应收集并记录好的案例,多管齐下,使学习的内容丰满而精彩。

六、记总结,高屋建瓴

会学习的人总是可以把学习内容先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是学习者不断思考补充、发问的过程。而由厚到薄,就是学习者善于归纳和总结,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形成知识网络。

每节课听下来,老师都会归纳或引导同学归纳所学知识的精髓,达到高度概括,简明扼要。记录好总结的内容,使得所学的相关内容变得一目了然。如果自己能给出言简意赅的总结,说明这部分知识得到深刻理解,方法也掌握得游刃有余了。总结应有系列。每节课有归纳,每章节内容要通过复习给出总结,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也应给出阶段性知识和方法的梳理。在总结时,不仅能给出各个单元的总结,还应梳理出有关单元的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触类旁通,由此及彼。

七、记感悟,标新立异

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懂”,就是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或看懂书上的有关内容,这是学习要达到的初级层次。其次是“会”,需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模仿练习和实践。第三是“悟”,就是对所学知识悟出道理来,对所训练的方法悟出规律来,从本质上进行把握,这是学习的高层次,也是我们追求的效果。感悟也分多层次的。我们可以从学习每段内容的体会开始,有则多写,无则少写,然后对有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点评,还要对重点突破和难点获释的方法途径进行回顾。长期坚持,就能形成习惯,提升感悟的层次,把握要点,掌握精神实质,促进方法的形成,提高思维能力。

俗话说:学习有法,学无定法。上面仅是对做好笔记作了一些总结,可能挂一漏万,大家可以共同商榷,不断完善。下面摘录《道乐吉学习方法》(甘华明编)第349页的一歌谣与大家分享,结束此文。

课前要预习,听课易入脑。温故才知新,歧义见分晓。

自学新内容,要把重点找。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

听课要专心,努力排干扰。扼要做笔记,动脑多思考。

课后须复习,回忆第一条。看书要深思,消化细咀嚼。

5.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篇五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早睡早起,可以把晚上的复习时间减少1个小时增加到早晨。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一下能量,看一看绿化。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

三、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

备考资料

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很郁闷的,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七、学习分类

6.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篇六

此法一般比集中时间学习效率更高,特别是在开始学习某一章内容或其他课目的时候。有些教师估计,二小时目的明确的间断学习,可以取得三小时集中学习的效果。如果组织合理,可以充分借助间断学习的优势,用很短的一段时间来复习功课。

2.计划学习法。

每天均需制定一个学习计划,但应留有充分时间来处理意想不到的事情和进行娱乐活动。计划定得愈合理,遵守它的可能性就愈大。

3.积极学习法。

如果你经常向自己提出一些问题,你会从中得到不小收获。研究表明,自我背诵和经常的自我测验能使学习效率提高40%以上。

在你听课、看书的时候,应该试着去设想下面要说什么。经常进行探索,寻求问题答案,经常将现成的原则应用于新形式,经常提出疑问的学习,最有可能造成有创造性思想的学生。

4.和谐学习法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5.自由讨论法。

此法在教学中经常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它能给你举一反三的机会,而且让你用言语来表达你的思想。找出正确的方式表达你的看法和观点,会使你的思想富于条理。

6.兴趣记忆法。

7.拓宽学习领域 提高学习效率 篇七

一、贯穿其他学科, 改变单一知识结构

世间万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彼此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语文这门学科也是如此, 它不是孤立存在, 而是和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教学中, 把语文和其他学科贯穿、整合, 通过这种方法改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现状。借助于语文这一个学科去学习其他的学科, 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其他学科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 同时也是其他知识迁移和巩固的过程。

二、增加新的内容, 突破课堂局限

怎样才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里贯穿无穷的知识呢?为此, 我们首先通过布置学生预习, 搜集相关资料, 力求在教好课堂教材的基础上, 把触角延伸到课堂外这个更广阔的空间, 而不应只是死板的教学生学习课文, 汉字、词义。应在课上注入新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

三、运用信息技术, 加大学习空间

现在信息技术正以飞快的速度进入人们的视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和实践的机会,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获取更多的知识, 培养能力。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检索, 搜集, 并处理相关资料, 这不仅是一个利于学科学习的教学实践, 也是一个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

生活处处有语文, 也处处用语文, 我们要紧紧围绕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实践,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为核心, 以把语文学习从课堂走到课外为途径, 努力让学生生活的过程变为语文学习的过程。

摘要: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主要依靠拓宽语文学习领域的途径来实现, 在课堂教学中多样化的融入新的内容, 把学习的科目能够融会贯通起来, 改变以往单一的学习模式, 重视实践, 增加阅读途径,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为学习带来便利。

关键词:拓宽领域,提高效果,重视实践,善用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8.建立数学模型 提高学习效率 篇八

一、教学片段

出示例题1:一个足球的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黑色皮共有多少块?

师:同学们能把这个问题进行简化压缩,找出其中关键的数量吗?

生:白色皮的块数 黑色皮块数的2倍 4块。

师板书:这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

生:白色皮的块数÷2-4块。

学生的回答完全背离了这节课列方程的轨迹。怎么办?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算术思维的空间里,如何引导学生由算术思维转向代数思维,成了我在课堂上此时最棘手的问题。于是,我调整教学思路。

师:重新来读这道题,重点理解谁是黑色皮块数的2倍少4块?

生1:白色皮块数是黑色皮块数的2倍还少4块。

生2:也可以说黑色皮的块数的2倍减去4块就是白色皮的块数。

(这个学生的回答正是我想要的答案,同时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

生3:也就是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生4:白色皮的块数-4=黑色皮块数×2。

生5:白色皮的块数-黑色皮块数的×2=4。

同学们在第一个同学的启发下思路逐渐清晰了起来。

师:同学们弄清楚了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板书:2x-4=20 2x-20=4 20+4=2x

生:老师,我认为第一个方程的数量关系放到原题里比较好理解,也比较顺畅。(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赞同)

二、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面对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努力突破学生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变。先找出题目中的关键数量,分析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逐一列出方程,最后学生通过辨析筛选出最佳的方程。学生在整个分析中,产生了许多认知冲突,随着问题的解决,整个过程也是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学习效率也相应提高了。

(作者单位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9.怎么提高初中数学学习的效率 篇九

首先,深入进行教材分析。教师只有深刻理解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新课标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理解教材,要研究教材中每个活动内容及活动的内涵,研究教材中每个探究性活动之间的结构及前后联系,才能勾勒出一条清晰的符合科学研究规律的,基于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活动线索。其次,要认真做好学情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原有的基础,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倾向和认知规律,了解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数学、学生与课堂的关系,充分了解学生是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好的教学设计,对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如果不仔细研究学生,甚至脱离学生实际,教师课讲得再好,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的。

二、教要得法,学就会有所成

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我们要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同样的教材,善于表达的老师则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化深奥为浅显,化腐朽为神奇,内容讲得深入浅出。这样的课,能使学生听着不累,但却是效果百倍。有的老师腹有诗书千万,但却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鸡,事倍功半;同样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标。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做到态度和蔼、语言幽默,因为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三、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放率高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四、培养学习习惯,提升自学能力

10.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学习效率 篇十

例如:①数学在天文学上的应用,计算星系的运动轨道;我国发射神州六号时,计算好发射时间和返回时间就用到了椭圆的有关知识;②数学可以把毫不相干的问题统一到数学上来加以解决,比如可以用14C测试考古年代,原理就是只要测出含碳物质中14C减少的程度,就可以按照基本的衰变公式推算出考古事件或地质事件的年代。

核能是现代社会最环保的能源之一,而核裂变所产生的能量也是用类似的方法计算出来的`。

2、 数学在统计、人力资源分配、绘画艺术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你是一位老总,计划将50万元的资金投入到两个项目上,已知项目甲预期年收益20%,而预期亏损10%,项目乙预期年收益30%,而预期亏损20%,那么这位老总需要怎样分配这50万元年才可能获取最大的年收益?

3、 数学是思维的游戏。

学习数学可以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

看下面的问题:5个海盗抢到了100颗宝石,每一颗都一样的大小和价值连城。

他们决定这么分: 首先抽签决定自己的号码(1,2,3,4,5) ,然后由1号提出分配方案,大家5人进行表决,当且仅当超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否则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

如果1号死后,再由2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大家4人进行表决,当且仅当超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否则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

以次类推…… 。

条件是每个海盗都是很聪明的人,都能很理智的判断得失,从而做出选择。

问题:第一个海盗提出怎样的分配方案才能够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这是一道非常严密的逻辑推理问题,每一步都需要严密判断敌我关系。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区别和联系

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的基础,没有初中数学证明题做基础就不会有高中对数学问题的严密分析。

初中数学注重形象化的模仿和演练,高中数学注重字母语言的应用,因而高中数学更加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初中数学会对同一问题进行反复练习,老师也会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反复讲解知道完全掌握为止。

而高中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和知识结构的形成,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注重培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注重数和形的结合,经常用数的精密计算反映形的性质,也经常通过对形的粗略估计,找到计算的好方法。

1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篇十一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分组讨论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普遍对数学的印象就是加减乘除,再加上数学课比较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课本和练习题都是计算题和应用题,这就导致数学课堂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紧密,没有学习的动力,更加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当学生做出一道数学题的时候,他们就会获得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会不断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这样我们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谈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善于激励。鼓励学生发言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一般很少发言,都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习题的讲解,学生在底下认真做笔记。即使遇到自己有些不会、不懂的地方,学生也不会进行提问。这种情况很常见,因为学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非常深刻,这时,教师就应该多鼓励学生,让学生知道在课堂上提问并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教师不妨多问“这道题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有没有哪位同学没听懂?”通过这种反复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言。

教师在讲试卷的时候,不妨留心哪些题学生出错比较多,然后就这道问题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多叫几个学生,问问他们有哪些听不懂的地方。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多多鼓励学生,报之以微笑。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隔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开玩笑,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分组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适当分组,让学生在组内同学的帮助下解决自己的问题。比如,在每次月考过后,教师分发下去数学试卷以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让学生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由于学生之间没有代沟,可以很好地交流,学生对同学的讲解也会认真听讲,对于最后的大题,学生之间的讨论也许就会做出来。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应该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主动帮助学生,并对那些借着讨论问题而玩耍的人要加以管束。在一次次的主动帮助过程中,学生会渐渐消除对教师的害怕心理,会慢慢对老师产生好感,这种好感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比如,对于一些经典的题型,可以在讲解完以后,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并举一反三,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并给每个小组分配足够的任务,让组内学生都有事可做。在教师进行小组提问的时候,尽量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责任感,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发言。

三、加强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比如,在讲“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比较茫然,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讲桌的形状,然后再看黑板的形状,之后启发学生,让学生思考他们身边有什么平行四边形,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鼓励,时刻对学生进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这样就可以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不妨布置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作业。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里以后,在父母的帮助下,把自己家里像平行四边形的物品记录下来,并将这些记录在课堂上念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家庭作业的趣味性,还能活跃课堂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篇十二

1. 如图, △ABC中, AB=AC, 点E是BC边上一点, 点D、F分别在AB、AC上, ∠DEF=∠B, 求证:BD·CF=CE·BF.

这只是对三角形外角定理的运用, 证明∠FEC=∠BDE, 但当点E是BC边的中点时, 我们就可以证明△BDE~△CEF~△EDF.

2. 如图,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点E是BC边的中点, EF⊥AE, 交CD于点F, 那么△ABE~△AEF~△ECF仍然成立.

再看看下面一题:

只要符合基本图形, 就可以用同一种方法解决.从教学实际来看, 对综合题的要求不可能降低, 我们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源, 更要教会学生抓住问题的本源, 善于思考, 学会一种方法就能解决一类题.这样会让很多学生感到, 学习数学变得简单多了.

在平时作业中布置一定的探索题, 先由老师示范, 如上文中的几道题之间的关系, 再由学生自己探索, 这对他们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也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下面一题:如图, △ABC中, AB=AC, AD⊥BC, 点P是AD上的一点, CF∥AB与BP延长线交于点F, 求证:BP2=PE·PF.

让学生把三角形变成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看结论是否成立, 比教师单纯地布置几道题的效果要好得多.在综合题中, 经常通过图形的变换、图形的运动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 这也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还有诸如点在线段AB上, 直线AB上, 射线AB上等不同的情况, 平时学生总是记不住, 自己进行变换反而更能理解.这样的作业不一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可以想到什么就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人们认识问题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的, 只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抓住每一环节, 合理利用好各种资源, 学生才能达到对知识理解运用的程度, 这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很有帮助.

摘要:数学问题千变万化, 让很多学生感觉摸不到边, 感到学习数学没有头绪.根据认识论原理, 人们认识问题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怎样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抓住问题本源呢?本文对数学问题本源及相应的作业设计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3.学习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篇十三

因为最近工作中碰到一些困惑,想从方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于是在第一季的《硅谷来信》中,找到有一些关于提高工作效率的文章来读。并发现在《见识》这本书中已经作为一章做了很好的归纳,我于是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重点学习。以下是一些心得笔记,希望给正在看文章的你也有所帮助。

一、不要做伪工作者

首先我们要明白怎样算是高效工作。如果你打算在短期内非要开始进行很多的工作,可能你的方向就已经错了。效率的高低不取决于开始了多少工作,而在于完成了多少。因为有些事情想通了,其实并没有那么的重要,他们很可能是伪工作。吴军博士刚从谷歌总部调任到中国研发团队工作的时候,发现中国的工程师每天也非常忙碌,但是从效果上看,出产量并不高。于是他把一些工程师请到一个会议室,让他们列出最近手头上的一项项工作。他告诉他们,如果优先去完成这些工作中最重要的那一半,效果会好很多。在谷歌等美国公司里,那些每天应付事务性工作的人被称为“pseudo worker”,直译出来就是“伪工作者”,他们很忙,但是不产生什么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防止成为伪工作者呢,我们要明确以下两点:

1、要让自己站在“做什么事情能让公司最大获益”的高度去工作。

2、要明白自己的积极工作(而不是消极完成任务)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我们如果静下心来总结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常常把时间浪费在了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上了。主动地站在对公司业务帮助最大的角度,站在提升自己能力的角度,把那些最重要的工作找出来并完成它们。

二、如何看待一万小时理论

著名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在《异类》中提到一万小时理论,就是把什么东西做好需要花一万小时练习。吴军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中我认识到以下观点必须认清:

1.如果一个人的智商低于120就很难成功了,有点残酷,但是事实; 2.运气或者时代大环境对成功很重要,简单的讲就是要生逢其时; 3.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人在身体和心智上成长,能够培养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激发潜力;

4.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父母的见识就是孩子的起跑线,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缺乏见识、爱和规矩;

5.好的东西确实是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和人力来打磨的,花的功夫不够,得到的就是粗制滥造的水货。

但仅有10000小时的练习也是不够的,要避免以下四个误区: 1.简单重复 2.习惯性失败

3.林黛玉式的困境(自己越精进对外界越排斥)

4.狗熊掰棒子(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限度的复用第一次的成果,而不是从头开始)

明白了基本观点和需要避免的误区,吴军博士用很好的方法论来用好10000小时。三、三板斧破四困境

第一板斧:确立“愿景-目标-道路” 一个明确的方向,作为愿景。设立阶段性的目标作为战略。

分解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骤一点点的实现。

第二板斧: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合理之处 但凡听到不中听的话,再不中听也要思考三遍。

首先是换位思考,第二遍思考假设它是对的,自己的观点是否还站得住脚,第三遍是否是我的境界不够,不能理解他呢。最后假设他真的是胡说八道,他为什么要说呢,不管怎样,你都要从反对意见中有所收获,这样才不会陷入林黛玉的困境。第三板斧:凡事做记录,避免狗熊掰棒子

做记录这个点真的是几乎所有有效的方法论里都会提到的,很简单有效,但对于很多人就是做不到。我也有日账本,经常有些日期里面是空的,以后无论怎样都要记录下来当天的行为、收获。

四、OKR目标管理法

这个就厉害了,OKR是Objectives Key Results的首字母缩写,即目标和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结果。在谷歌,每个人在季度之初需要给自己定一个或者几个目标,OKR会放到自己的网页上,大约半页纸长,大家都可以看到。如果谁没有制定OKR,一目了然,即使没有人催你,大家看到你的网页上面是一片空白,你自己都不好意思。到了季度结束时,每一个人会给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打分。完成了,得分是1。部分完成,得分是0到1之间一个数字。目标要有挑战性,因此如果一个人完成目标的得分情况总是1,并不能说明他工作好,而是目标定得太低。在总结季度工作时,可以增加当初没有制定的目标,对于不打算完成的目标,或者已经过时、不再有意义的目标,不能删除,但是可以说明为什么没有做。

这个表格大概是这样的

OKR计划与考评表

另外,对于完成目标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项目管理方法,就是“消耗跟踪曲线”,就是假定在一件事情开始做的时候,总任务量是100%,做完了是0。假如100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1%,于是你可以画一条直线(这张图中,只显示直线这种特殊的曲线,如果进度和时间不是线性关系,那么可能画出来的是曲线),从100%一直到0(如图中的蓝线)。

消耗跟踪曲线

如果过一段时间,比如一个月后,你还剩下85%的工作量,你从起始点(100%)到一个月后85%的位置画一条直线,这就是你的消耗跟踪曲线的第一段。当然,由于你任务的完成没有达到预期的进度,因此你实际的消耗跟踪曲线在计划直线的上方。如果你所画出的实际曲线一直在计划直线的上方,说明你没有按期完成任务,你要加紧了。如果你画出的曲线在计划直线的下方,恭喜你,你领先进度了。

这种曲线的原理很简单,无非是比较你的工作进度和预想的差别。对于自觉性很高的人,其实不需要花时间画这种曲线,但是对于总是在最后一分钟才开始考虑完成任务的人来讲,定期画这种曲线其实是在提醒自己要按时完成任务。

五、做好最后的1% 吴军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骑车返程回学校,就快到的时候发现是不是回到学校已经没大有意义了,就想走。他同学跟他说了一句话让他一辈子牢记“我们已经走了99步,为什么不把最后一步走完呢?”从此他记住了一定要把事情的最后一步做好。

在工作中,把产品做到最好的那5%一定会买的价格比只做到90%的贵很多倍。在打电话、写邮件通知别人的时候,得到对方明确的“确认”的人,沟通效率不知要好多少。

在未来北京等城市相对位置好的那些房子,很可能也只是留给那些在自己领域做得最好的5%的人。

上一篇:现代备件管理下一篇:以遇见为话题的高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