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7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

2024-07-12

浙江省2007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共7篇)

1.浙江省2007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 篇一

浙江省2007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中学)试题:3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______的“教育学”思想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A.培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就是()A.教育 B.教学 C.管理 D.科研

3.“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______特点的体现。A.公益性 B.生产性 C.未来性 D.终身性 4.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学校绩效 B.办学特色 C.管理体制 D.评估标准

5.儿童身心发展中呈现出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再发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_特征。()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个人主观努力

7.我国于______年确立了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A.1980 B.1985 C.1995 D.1998 8.持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是______的观点。

A.宗教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9.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A.享用性功能 B.教育性功能 C.发展性功能 D.生存性功能

10.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具有育德、促智、健体之功能,这是美育的______功能。()A.直接性 B.间接性 C.循环性 D.超美育

11.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教育家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布卢姆 12.我国教科书长期采用的是()A.审定制 B.自由制 C.国定制 D.合作制 13.将心理咨询的临床疗法引入教学领域,创立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是()A.罗杰斯 B.布鲁纳 C.布卢姆 D.赞可夫

14.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了()A.系统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5.小班教学通常班级人数规模在()A.50人以内 B.30—40人 C.15—25人 D.10人以下

16.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A.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的初步建立阶段 C.集体的巩固阶段 D.集体发展成熟和和谐阶段 17.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18.现代学校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起源于______美国的“指导运动”。()A.17世纪末 B.18世纪中叶 C.19世纪早期 D.20世纪初期

19.咨询者通过为学习者创造适当的学习条件,设计合理的行为程序、提供强化及设立模仿的榜样等方法调节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这是咨询方法中的()A.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B.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C.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D.游戏和艺术活动的方法

20.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A.难度 B.可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建立的现代学校制度比古代社会学校体系更完备和更先进的地方体现在以下方面: A.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B.创办幼儿园并纳入到学制中

C.创办实科中学、工科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 D.产生了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

E.创办了一批现代大学,形成了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完备的学制系统 2.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若干问题,即A.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B.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C.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D.采用哪些教育方法和手段去实现教育目标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3.与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形式为最适宜,其结构包括()A.目标 B.主题 C.情景 D.任务 E.评价标准

4.学校咨询活动要取得成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个别学生,个别问题,个别对待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5.在法律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属于()A.干预与服从 B.责任与义务 C.教育与被教育 D.管理与被管理 E.监护与被监护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师——教师是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美育——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3.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4.学生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学生整体,它是青少年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5.标准化测验——由测验专家与教师共同编制的、施测过程与评分程序有着严格规范的测验。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0710 1.简述教育学创立的标志。9

⑴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的特殊关注;

⑵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⑶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⑷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⑸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2.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94 ⑴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⑵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⑶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⑷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3.学校对儿童身心发展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99 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⑵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⑶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4.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13 ⑴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⑵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⑶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5.你认为一节好课是怎样的?379 ⑴教学目的明确。

⑵教学内容正确。⑶教学方法适当。⑷教学过程紧凑。

⑸学生主动性充分发挥。

6.我国教师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哪些?402 ⑴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⑵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执行学校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任务。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⑷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品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⑸制止有害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学生成长的现象。

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175 ⑴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的教育目的。

⑵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教育目的?175

一、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必须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人才规格有清醒的认识。

二、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⑴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⑵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⑶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⑷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2.讨论法有什么特点?它与探究-研讨教学方法在运用上有什么不同?288

⑴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讨论,很容易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因此,能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⑵讨论法能够普遍而充分地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

⑶讨论法的缺点在于,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比较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者脱离主题的情况。

2.浙江省2007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 篇二

心理学(中学)试题

课程代码:3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则该颜色的()越大。A.色调

C.饱和度

B.亮度 D.强度

2.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A.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

3.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属于()。A.测量法 C.调查法

B.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4.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A.转移

C.反向

B.文饰 D.退行

5.睡眠的第三四阶段为沉睡期,以()为主,它的频率很慢而振幅极大。A.δ波

C.θ波

B.β波 D.α波

6.味觉属于()。A.内部感觉

C.近距离感觉

B.远距离感觉 D.本体感觉

7.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一种()。A.成就测验

C.个别测验

B.团体测验 D.性向测验

8.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A.整体性 C.理解性

B.选择性 D.恒常性

32# 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1 页(共 5 页)9.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以()为核心。A.潜意识

B.自我评价 D.自我意识 C.自我体验

10.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A.漂白过程

C.暗适应

B.明适应 D.感觉后效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A.6±2 C.7±1

B.6±1 D.7±2 12.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D.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13.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中的。A.情景记忆

C.语义记忆

B.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14.()是将个体的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A.心理年龄

C.离差智商

B.比率智商 D.智力年龄

15.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那么两个声音(),掩蔽作用越大。A.频率越接近

B.强度越接近D.音色相差越大 C.频率相差越大

16.在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中,“关系”属于()。A.产物维度

C.操作维度

B.内容维度 D.应用维度

17.想像、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等表现,属于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中的()。A.外向性人格特质 C.随和性人格特质

B.开放性人格特质 D.情绪稳定性人格特质

18.“酒逢知己千杯少”,反映了人际吸引中的()条件。A.互补性

B.接近性

32# 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2 页(共 5 页)C.熟悉性

D.相似性

19.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A.自我中心性 C.守恒性

B.客体永久性 D.可验证性

20.当人处在群体中时,有时会作出平时不会作的破坏性行动,这是()。A.从众现象

B.社会干扰现象 D.群体极化现象 C.去个体化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长时记忆中的主要编码形式为()。A.声音代码

C.动作代码

E.视觉代码

2.场独立性的人()。A.善于抽象思维

B.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 D.对社会定向的知识更感兴趣

B.语义代码 D.直接代码

C.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 E.依据内在标准加工信息

3.催眠状态是一种()。A.特殊的意识状态 C.睡眠状态

B.意识恍惚状态 D.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E.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4.舒茨提出的人际行为倾向中,包括以下几种()。A.期待他人的公正 C.对人宽容

E.期待他人支配

5.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包括()。A.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C.感觉通道的性质

B.调节与幅合

D.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

B.主动与他人交往 D.主动表示友好

E.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性质

6.()属于心理学的理论研究领域。

32# 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3 页(共 5 页)A.工业心理学

B.生理心理学 C.心理测量学

D.教育心理学

E.实验心理学

7.流体智力是()。A.对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的度量 B.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C.用于处理熟悉的问题

D.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 E.20岁左右达到顶峰

8.()等属于压力应对策略中的减轻不适感。A.放松

B.歪曲现实 C.攻击

D.逃避

E.幻想

9.放纵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如下特点()。A.任性

B.懦弱 C.幼稚

D.思想活跃

E.蛮横胡闹

10.有些儿童认为圆就是圆溜溜的东西,包括皮球、弹珠等,这是一种(A.明确概念

B.日常概念 C.科学概念

D.模糊概念

E.前科学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日节律 2.效度 3.从众 4.编码 5.纵向研究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要说明心理健康的标准。2.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32# 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4 页(共 5 页)。)3.简述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4.简要说明智力三元理论中智力的内部构成。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试述情绪情感功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结合实例,说明几种主要的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

3.浙江省2007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 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客观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3.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     )

A.罗杰斯                          B.布鲁纳

C.班杜拉                          D.斯金纳

4.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5.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6.梅耶学习过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

A.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B.强调模仿的作用

C.强调强化的作用                  D.强调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7.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成倒U性曲线关系

8.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9.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

A.布鲁纳                          B.苛勒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10.多伊奇认为,对于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学习动机能够产生更为积极影响的.目标奖励结构是(     )

A.竞争目标结构                    B.个人主义目标结构

C.合作目标结构                    D.友谊目标结构

1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12.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

13.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

A.需要、动机、世界观              B.理想、信念、世界观

C.兴趣、动机、世界观              D.兴趣、爱好、理想

14.“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15.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

A.复习策略                        B.群集策略

4.浙江省2007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 篇四

1.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作品分析法

2.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幼儿注意的______较差。()A.稳定性 B.广度 C.分配能力 D.范围 3.3岁儿童()A.能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 B.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C.能辨别前后 D.能辨别上下 4.新生儿爱听()A.低音调的声音 B.高音调的声音 C.强烈的声音 D.中音调的声音

5.几岁儿童能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并辨别更多的混合色?() A.4岁 B.3岁 C.5岁 D.3.5岁

6.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易辨别的是()A.长方形 B.三角形 C.梯形 D.半圆形

7.几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A.5岁前 B.3岁前 C.4岁前 D.4.5岁前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转导推理?()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C.有个孩子给石凳子浇水,盼望它快快长大。

D.有人喊孩子的妈妈,妈妈没回答,孩子就说:“妈妈没听见。” 9.电报句是()A.由2个单词组成的完整句 B.由2~3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

C.由2~3个单词组成的简单句

D.由2~3个单词组成的完整句 10.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A.第二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对话语言

11.婴儿从不会发出音节清晰的语音,到能够学会越来越多的语音,这种趋势称为()A.语音扩展 B.语音模仿

C.语音收缩 D.语音辨别

12.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等,可以称为()A.原始的情绪反应 B.基本的情绪反应 C.混合的情绪反应 D.高级的情绪反应

13.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14.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称为()

A.从笼统到专门的规律 B.大小规律 C.粗细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15.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性,初生时并不齐备,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的。这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总趋势是()A.由笼统到分化 B.由具体到抽象 C.由被动到主动 D.由不齐全到齐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6.简述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17.学前儿童常用的记忆策略有哪些? 18.简述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19.何为消极词汇与积极词汇?请举例说明。20.简述学前儿童移情能力的发展的特点。21.简述游戏活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2.联系实际谈谈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23.举例说明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及其特点。

四、案例题(本大题10分)

5.浙江省2007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 篇五

课程代码:060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有关学校心理辅导的描述中,正确的是(D)1-5 A.学校心理辅导是一种带有指示性的说服 B.学校心理辅导以消极的人的发展观为理念 C.学校心理辅导以互助—他助—自助为机制

D.学校心理辅导不是一种替代,而是一种协助与服务

2.艾里克森把人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初中生处于(D)1-39 A.自主性对羞怯、疑虑 C.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

B.主动性对退缩内疚 D.同一感对同一性混乱

3.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改进他们的学业,这属于学校心理辅导的(B)1-8 A.发展性目标 C.教育性目标

B.防治性目标 D.社会性目标

4.由于罗杰斯治疗模式的影响,学校心理辅导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以职业辅导为主的学校辅导转变成(A)2-52

A.以情绪人格为主的心理辅导 C.以生活为主的心理辅导

5.学习辅导的核心和归宿是(D)3-69 A.学习动机辅导 C.学习行为辅导

B.学习情绪辅导 D.学习能力辅导

B.以人际交往为主的心理辅导 D.以学习为主的心理辅导

6.学生的自尊、自信是其学业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而长期的自卑及由此引发的焦虑将导致神经症人格,由此可见(A)4-109 A.自我意识辅导的重要性 C.青春期辅导的重要性

B.人际交往辅导的重要性 D.情绪辅导的重要性

7.休闲辅导强调学习生活比学习工作更重要,它所重视的不是物质方面的享受,而是精神生活的内涵,使个人经由自我教育,更能懂得享受生活,这体现了休闲辅导的(C)5-139 A.非功利性 C.生活性

B.自主性 D.内隐性

8.帮助学生合理分流是职业辅导的重要内容,合理分流的依据是潜能,主体是学生,手段是

(B)6-183/184

A.心理咨询 C.团体辅导

B.心理测验 D.课程辅导 9.心理辅导课程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B)7-219 A.自述法 B.讨论法 C.情境法

D.综合法

10.课堂管理模式工作无成效,但人际关系较好的是(A)8-244 A.放任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恐吓型

11.我国鉴别弱智儿童的智商下限为(A)8-255 A.70-75 B.75-80 C.80-85

D.90-95 12.我国古代贤人曾子的“吾日三省乎吾身”是下列哪个选项的充分表现的典范?(C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自性

13.以下关于个别辅导技术的论述中错误..的是(C)9-281 A.系统脱敏技术是著名精神病学家沃尔帕创立

B.在实施聆听技术时,切忌急于下结论和急于教育,这样不利于辅导的展开 C.适当给予不愉快的体验,使不良行为因要躲避此不愉快体验而减少属于正强化 D.对学习困难,有焦虑、恐惧等症状的学生,可以教他们进行自我暗示:“我能行” 14.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是团体发展哪个阶段的工作重点?(A)10-307 A.定向阶段 B.冲突阶段 C.整合阶段

D.成效阶段

15.下列关于暗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10-322/324 A.暗示是一种刺激,任何刺激都能成为暗示 B.反暗示并非都是消极的,有时也有积极的意义 C.一般来说,直接暗示对人的影响往往大于间接暗示

D.暗示并不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提示,而是一种说服,需要讲道理

16.适合于9-18岁在校中小学生,用来测量一般智力的心理测验工具是(C)11-351 A.SCL-90

B.卡特尔16PF C.团体儿童智力测验

D.瑞文图形推测测验

17.心理辅导工作者最根本的道德原则是(C)12-387 A.精深的专业知识 B.诚实守信的作风 C.严守秘密

D.热情友善的态度

18.教师情操的陶冶应当包括理智感、美感和(B)13-399 A.价值感 B.道德感 C.自我效能感

D.主观幸福感

19.以下不属于...教师良好思维品质的是(A)13-399 A.热爱学生

B.灵机应变)9-270

C.独立思考 D.善于专研

20.家庭环境因素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不包括(D)14-411/412 ...A.家庭居住条件 C.家庭结构

B.家庭氛围 D.父母职业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心理健康是一种动态的改变,即心理健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要求。(√)1-33 2.精神卫生运动的创始人为弗洛伊德。(×)2-51

3.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可以采用奖励法。(×)3-72,74

4.人际交往辅导的直接目标是增进学生的人际互动和社会适应,改进学生的人际关系,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4-121

5.课余休闲活动属于学校休闲辅导内容。(√)5-139/141

6.课堂的心理辅导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心理辅导,从某个意义上说,每个教师都应该是心理辅导者。(√)8-222

7.考试焦虑训练小组,采用异质组辅导比较适合,而成长性的团体,则宜采用同质组辅导。

(×)10-303

8.组建心理档案过程中,应尽量选用个别测验。(×)11-339

9.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而教师的心境对学生不会产生巨大影响。

(×)13-393

10.家庭教育应当侧重于道德教育与品行培养,这也是家庭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14-414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人格辅导4-99 答:

人格辅导是教育者运用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和人格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教育活动。

2.学习3-67 答:

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范畴包含动物和人类两个方面。它的定义是: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倾向方面较为持久改变的历程或结果。狭义的学习定义是专指学生的学习,是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学生在能力或倾向方面较为持久改变的历程或结果。

3.效度11-366 答:

效度表示测验实际测量出所测特性或功能的真实性程度。是心理测验最重要的客观性指标,没有效度指标的测验是不能使用的。

4.角色法7-219 答:

角色法是心理辅导中“心理剧”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学生扮演或模仿一些角色,重演部分场景,使学生以角色的身份,充分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关系、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它是将“空椅子”疗法剧情化,能让扮演角色和进入角色的学生忘却自我,尽兴表演。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职业辅导要遵循的原则。6-153/154 答:

教师在进行职业辅导时,除了应遵循心理辅导的一艘原则,如发展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外,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独立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原则:职业辅导是一种独立的辅导途径,但不能孤立地进行,它需要与其他辅导的途径相配合,特别是要取得班主任、家长、各任课老师的合作与支持。

(2)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原则:职业辅导不只是职业知识的介绍,不能照本宣科,空洞说教,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辅导效果,使辅导内容形象、生动,具体。

(3)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职业辅导必须同解决学生的基本实际问题相联系。

2.简述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策略。8-265/268 答:

一、个案辅导:

1、提出干预方案:干预方案的内容,包括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措施两个方面。

2、制订干预方案的方法:a.多方协作共同制订方案b.要与学生达成契约

3、实施个案辅导

二、教学策略:近年来,在我国比较有影响的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是分层递进教学与成功教学。

1、分层递进教学,具体步骤包括: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矫正、调节、分层提高。

2、成功教学,具体步骤包括: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

3.简述团体辅导中团体过程的领导技巧。10-319/321 答:

特罗斯(Trotzer,1977年)把领导技巧分为三方面:反应技巧、交互作用技巧和行动技巧。

(l)反应技巧:目的是促进关系建立,鼓励成员开放、表达,以促进他们的自我探索。包括:积极倾听、同理心、澄清、提炼归纳。

(2)交互作用技巧:它能促进团体的互动更有效,更富有建设性意义。包括:支持、联结、执中、阻止。(3)行动技巧:这类技巧的主要目的是促成成员积极的行动。包括:发问、调节、示范、建议。4.简述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的职责。12-383 答:

(l)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体系参与、顾问和咨询。这可以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更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2)为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保障和服务。这是学校心理工作者最根本的任务。

(3)对家长给以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辅导,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和成长。

五、论述题(本大题15分)论述行为改变技术及其具体策略和程序。9-281/282 答:

一、行为改变技术内涵:指辅导教师与当事者商定一套有明确目标、有系统的行为改变策略,以改变或消除当事者的不良行为的过程。这项技术基于以下几个信念:

1、一切行为均是学习得来的。

2、行为本身无好坏之分,完全由情景的适当与否而定,行为是被环境因素所制约的。

二、具体策略:

1、增强(又称强化):包括正增强(适当给以物质或精神奖励)与负增强(适当给以不愉快的体验,使不良行为因要躲避此不愉快体验而减少)。

2、消退:不理会或不注意某种不良行为,使在“自讨没趣”的情况下,不再出现。

3、抑制不良行为:有可能表现不良行为的时候,要创造条件让当事者表现良好行为。

4、逐步养成:明确订出行为改变的标准,有步骤地养成所期望的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

5、隔离:以改变环境的方式使当事者改变原产生不良行为的不良环境。

6、剥夺:又称反应代价法,即在未达到某项行为标准时即剥夺某项权利。

三、程序:

1、确定终点行为

2、分析起点行为

3、设计有利情景:

(1)选择增强措施,达到某项标准即可得到相应奖励。(2)与家长联合,告之辅导方案,争取家长配合。

4、选择适当策略:(1)增强(2)逐步养成(3)剥夺

5、分析效果:每周都要进行分析评价。

六、案例题(本大题15分)

下面辅导活动的设计有哪些优点?实施该活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109/112

这是一则为小学生设计的,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自信心辅导活动。此次活动的题目是“优点轰炸”,主题是自信心训练。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让学生省察、叙述自己的优点,也通过他人对优点的评价,充分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从而提高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是借相互评价的机会,认识同伴的长处,从而欣赏同伴,增强对同伴的了解和感情。活动主要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将全班分为每组4-5人的小组,将游戏与讨论结合在一起。活动过程主要有:分组、自我评价及同伴评价(亦称之为“优点轰炸”),小组讨论,班级集体汇报,教师小结。答:

(1)这一活动设计的优点在于:

第一,它有一个新颖的、吸引小学生的标题。这一标题既概括了此次活动的中心内容和主旨,又别出新裁,带有强烈的游戏活动性质,容易抓住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第二,它巧妙地选取了恰当的活动方式,借助自我对自身优点的省察和同伴的评价,为学生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提供了社会比较、社会互动和分享的机会,其结果不仅使学生认识了自己,也使学生全面正视和认识同伴的长处,为增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谓收到了一石二鸟之功效。第三,小组活动之后的班级集体汇报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拓展了活动的影响面和影响深度。第四,教师的小结既为本次活动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反馈和巩固的机会,指出了活动的深层意义。(2)应注意的问题:

6.浙江省2007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A.自私自利?B.心胸狭窄?C.宽容大度?D.相貌出众 2.个性的()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的表现。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的差异。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 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A.会叫“妈妈”?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D.掌握代词“我” 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的成分。

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觉醒 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 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 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

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12.()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B.模仿能力?C.认识能力?D.特殊能力 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表现在活动中?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

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初期?D.学龄中期 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A.个性的调节系统?B.个性的倾向性C.个性的心理特征?D.个性的能动性 17.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A.遗传性?B.先天性?C.易变性?D.稳定性 1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A.独立性的?B.个别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从性的

19.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A.道德感?B.理智感?C.气质?D.性格

20.布鲁姆认为,()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A.13岁?B.15岁?C.17岁?D.19岁

21.下面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是A.安全(生理性需要)B交往?C游戏?D.尊重 2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A.需要?B.能力?C.气质?D.性格 2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因素是()。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24.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A.情绪不稳定型?B.多愁善感型?C.掩蔽现象型?D.起动迟缓型 25.()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稳定性较强?

二、填空题

1._个性____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2.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__自我意识____。

3.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__生理____需要和__社会性____需要两种。

4.__动机____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可能是被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有三个特点:_指向性_、_情绪性_和动力性_。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性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_强度_、平衡性______及__灵活性____、_指向性_____方面。

7.__性格____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__对现实的态度____和__惯常的行为方式____。

8.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__抑郁质____、多血质______、_胆汁质_____及_粘液质_____。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能力____、___气质___和_性格_____。

10.兴趣有三个特点:_指向性_____、_情绪性_____和__动力性____。?来_源:考试大_教

三、名词解释

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2.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3.需要:指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

4.动机: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

7.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8.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9.智力分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 年龄增长而增加。开始是一般化的智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些智力因素群。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分成一般智力(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需的),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

10.智力复合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11.智力内容变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四、简答题 8.简述个性倾向性的含义及其特征。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

个性倾向性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积极性和选择性。

(1)积极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去组织自己的行动。例如,当一个人的需要较强烈时,他的行为反应就会相应比较强;而当需要较弱时,行为反应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

(2)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例如,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

9.简述幼儿动机和需要的发展。(1)幼儿需要的发展。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①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②优势需要有所发展。(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②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③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10.简要回答能力的分类。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能力划分成两大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和注意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以抽象概括能力为核心。特殊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又称专门能力。它只在特殊领域内发挥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

(2)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平常所说的动手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社交能力即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

11.简述幼儿能力的发展。(1)幼儿智力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很多人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

(2)幼儿特殊能力的表现。在幼儿期,有些特殊才能已经开始有所表现,如音乐、绘画、体育、数学、语言等。

12.什么是“掩蔽现象”? 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

五、论述题

1.试述幼儿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幼儿的气质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气质对幼儿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气质不能影响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但可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幼儿的性格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

(2)幼儿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个性发展。幼儿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母亲对待不同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持久,则母亲的民主性表现突出。而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包括:较高的反应强度(如平时大哭大闹)、高活动水平(如爱动、淘气)、适应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见,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亲教养方式而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要避免幼儿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影响。

(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习惯能够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粘液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防止疑虑和孤独。

2.试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①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②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③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④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对自己的简单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2)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3~4岁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

3.试述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意义。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对幼儿的评价不是那种主观的评价,而是基于对幼儿客观观察的较科学的评价。这种公正、客观的评价是教师正确进行教育的前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而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才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较大发展。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教师对每个幼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性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幼儿个性的全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可以对幼儿日常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特别是要以幼儿的眼光去看他们,这对教师真正了解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作为教师要懂得,幼儿的行为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决定的,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方法。

4.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 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日常观察记录。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出孩子们行为上的差异。总的来说,记录并 4 不一定按照固定的规则。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创新。

(1)观察记录的项目。对幼儿观察记录的项目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游戏、午睡、进餐、起床等,同时,对偶然事件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

(2)观察记录的内容。观察记录应该尽可能详细些,要记录下当时的环境及幼儿行为的整个过程。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将上述项目用简单的叙述方式记录下来。

(3)评价。在完成了所有的观察记录项目以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也是观察记录的目的所在。评价可以有不同形式,但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个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等。? 型。?

六、案例分析

儿童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

2.A.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

3.B.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这说明个性的整体性。4.C.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

5.B.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6.A.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

7.D.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8.D.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10.C.需要要成为推动活动的动力,还必须有外在的诱因。11.A.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12.B.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13.D.能力不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14.B.这是针对多血质儿童的弱点。15.A.儿童智力在学龄前就成熟了。

16.C.个性心理特征最能集中反映一个的心理面貌。17.C.气质相对稳定。

18.D.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

19.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20.C.布鲁姆认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在17岁。21.A.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22.A.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内容。23.C.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24.D.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起动迟缓型三种。25.D.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来_源:

二、填空题

1.个性??? 2.自我意识?? 3.生理社会??? 4.动机??? 5.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6.强度?平衡性? 灵活性? 指向性 7.性格? 对现实稳定的态度?? 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9.能力? 气质? 性格?? 10.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

三、名词解释

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2.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3.需要:指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

4.动机: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是指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兴趣有三个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

7.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9.智力分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开始是一般化的智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些智力因素群。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分成一般智力(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需的),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

10.智力复合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11.智力内容变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同一智力因素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同是智力的一般因素,在婴儿期,其内容是感知动作性质的,以后则是认知性质的。?来_源:考

四、简答题

1.个性的基本特征是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社会性。

(1)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另外,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但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的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

(2)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

(3)个性的稳定性。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 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带来了个性的可变性。

(4)个性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人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即使比较基本的个性特征的形成,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个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影响个性形成的社会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

2.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主要包括个性的调控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的调控系统,包括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儿童个性的成熟。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了解幼儿个性倾向性发展的特点,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因此,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3.一般把3—6岁作为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标志有四方面:①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②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③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④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4.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很直接的影响,成为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学龄前期儿童个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日后的发展。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都可以在我们小的时候找到根源。这也提醒教育者,要注意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前期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及能力的发展各方面。

5.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6.在儿童性格差异日益明显的同时,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

(2)喜欢交往。儿童进入幼儿期后,在任何地方,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可以不经他人特别介绍,孩子之间会很快、自然而然地熟悉起来,并一起做游戏。?(3)好奇好问。这主要表现在探索行为和好奇好问两个方面。

(4)模仿性强。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

(5)好冲动。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就是情绪不稳定、好冲动。?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7.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

(1)分离感。分离感即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2)稳定的同一感。稳定的同一感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的持续存在的,7 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

8.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个性倾向性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积极性和选择性。

(1)积极性。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努力程度去组织自己的行动。例如,当一个人的需要较强烈时,他的行为反应就会相应比较强;而当需要较弱时,行为反应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2)选择性。个性积极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例如,不同的需要会导致人选择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
9.幼儿需要和幼儿动机的发展。

(1)幼儿需要的发展。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①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②优势需要有所发展。

(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②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③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10.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能力划分成两大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和注意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以抽象概括能力为核心。特殊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又称专门能力。它只在特殊领域内发挥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

(2)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平常所说的动手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社交能力即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11.幼儿能力的发展表现在:

(1)幼儿智力的发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很多人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2)幼儿特殊能力的表现。在幼儿期,有些特殊才能已经开始有所表现,如音乐、绘画、体育、数学、语言等。12.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

五、论述题

1.幼儿的气质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气质对幼儿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气质不能影响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但可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幼儿的性格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

(2)幼儿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个性发展。幼儿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母亲对待不同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持久,则母亲的民主性表现突出。而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包括:较高的反应强度(如平时大哭大闹)、高活动水平(如爱动、淘气)、适应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见,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亲教养方式而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要避免幼儿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影响。

(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习惯能够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粘液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防止疑虑和孤独。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①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②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③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④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对自己的简单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2)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3~4岁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

3.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对幼儿的评价不是那种主观的评价,而是基于对幼儿客观观察的较科学的评价。这种公正、客观的评价是教师正确进行教育的前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而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才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较大发展。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教师对每个幼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性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幼儿个性的全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可以对幼儿日常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特别是要以幼儿的眼光去看他们,这对教师真正了解孩子是非常必要的。总之,作为教师要懂得,幼儿的行为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决定的,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幼儿,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方法。

4.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日常观察记录。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出孩子们行为上的差异。总的来说,记录并不一定按照固定的规则。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创新。

(1)观察记录的项目。对幼儿观察记录的项目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主要环节,主要包括游戏、午睡、进餐、起床等,同时,对偶然事件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

(2)观察记录的内容。观察记录应该尽可能详细些,要记录下当时的环境及幼儿行为的整个过程。在实际观察中,可以将上述项目用简单的叙述方式记录下来。

(3)评价。在完成了所有的观察记录项目以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也是观察记录的目的所在。评价可以有不同形式,但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个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建议等。?来_源:考试大_ 教师资格证考试 _ 考试大

7.浙江省2007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 篇七

像题有两题,共分。这两道题均要求仔细观 看秘书高叶的工作情景,指出其工作环境、工 作表现及个人行为中至少处正确和错误的地 方,每处分。这里试对第一题加以分析。宏远公司总经理助理高叶。公司小会议室。

点分,身着职业装的高叶持文件夹与

秘书小田一起走进公司小型会议室,开始会议 前的准备工作。

会议室里,窗明几净;呈椭圆型的会议 桌,摆设整齐,绿色植物充满生机。高叶:“小田,把窗户打开,调好空调温 度。” 小田:“好的。”他打开窗户,调节空

调。高叶在座位上翻看文件。这时来开会的三 个部门经理一起走了进来。高叶招呼道:“你们来了?” 众经理:“高秘书,你好。”然后在高叶 的对面落座。

高叶:“昨天通知带的资料带来了吗?”

一、情景叙述

谢世洋刘丽萍朱赛赛郭金兰

——2007年5月国家秘书资格考试三级案例录像题解读 众经理:“带来了。” 高叶一边翻阅资料,一边示意小田给大家 倒水。这时杨总经理来了,高叶起身迎接: “杨总来了?” 大家齐声说:“杨总,你好。”

高叶亲自给杨总倒水。小田随手关上门。会议开始。杨总:“今天请三位来,是想了解一下各 方代表对前天结束的会展的反应。高秘书已经 通知了你们会议内容,相信你们都做了准备。一会儿呢,针对会议中出现的问题做个总结。高叶,要不你先说说你们会务组的情况,然后 他们再发言。”

高叶:“好,那我先说。对于这次会展,我在结束时做了现场调查。这是调查表,你们 传着看看。我汇总了一下,应该说对这次会议 的组织,会务组成员都比较尽心,基本取得了 预期的效果。参加展销的厂家也比较满意,感 觉收获不小。会议内容比较紧凑,也比较精 彩,对于食宿的安排也没提什么意见。” 杨总:“那会议结束后,对没有马上走的 人怎么安排的?”34 《秘书之友》2008 年第2期

RETARY`S COMPANION 高叶:“根据他们的要求,我跟饭店已说 好,延长住宿的费用照常优惠。但是有些环节 我想以后要注意:一是报名参加的人数与实际 到会人数有很大出入,会议资料准备不够,我 们已经让没有领到的单位留下详细地址,这周 内就给他们快递过去。二是我们的服务人员对 会场环境不太熟悉,给代表造成不便,代表中 有所反映。基本情况就是这样。” 部门经理一:“我在会场听到有的代表抱 怨会议室温度太高了,空气也不好。” 部门经理二:“第二天有的分会场的引导 标识挪走了,害得参会的人问来问去。” 部门经理三:“我了解的情况也差不多,基本上他们都说了。” 听完他们的表述,杨总说:“高叶,你把

刚才他们说的情况再调查一下,然后实事求是 写进会议总结中。会议总结写好后先给我看一 下。今天的会议就到这了。” 高叶:“好的。” 三个部门经理起身离开:“杨总,高秘 书,我们先走了,再见。” 杨总、高叶:“再见。” 小田秘书:“高秘书,这是会议记录。” 高叶接过会议记录,稍做整理后递给杨 总。

高叶:“杨总,您在这儿签个字。有关会 议经费的情况我统计完了,基本符合会前预 算,没有超支。详细的数字我会连同会议总结 一起给您。杨总,您先忙吧,我们收拾一下再 走。” 杨总:“好吧,再见。”杨总起身离开。高叶、小田开始收拾会议室。高叶:“小田,把窗户和空调关了。”

小田应道:“好的。”

高叶把凳子一张张摆放好,同时吩咐小 田:“出门前别忘了关灯。” 小田:“好的。”

待一切收拾妥了两人关灯离去。

二、情景分析 1.2.3.4.5.6.7.8.9.10.这道情景题的主题是会议的组织与安排。

其中涉及三方面的知识点:一是会前筹备,二 是会中服务,三是会后总结。

(一)会前筹备

会议前,秘书应做好以下工作。

制定会议方案。包括确定会议主题与议

题,确定会议时间与地点,确定会议参加人、主持人与发言人,确定会议所需设备,确定会 议文件内容与发放范围,拟定会议经费预算,确定会议人员的食宿,确定会议筹备机构等。发送会议通知。

制定会议证件与指示标识,包括代表证 和各种区域的指示牌、名签、台签等。布置会场。

检查会务筹备情况。即检查会场布置是

否符合需要、会场能否排除干扰、会场温度是 否适宜、会议设备是否良好、会议资料是否备 齐、会议保卫工作是否到位等。拟订会议议程与日程。

审核会议文件,如有关领导人的讲话稿 及会议的议程与日程安排等。

与领导沟通会议筹备情况。

拟定会议应急方案,包括人员、场地、设备、资料等方面可能出现问题的应急措施。安排与会人员的食宿。

从情景录像来看,该情景牵涉两个会议:

一是眼前的工作总结会,二是前天刚结束的新 产品展示会。前者是单位内部的小型座谈会,后者属百人左右的中型商务洽谈会。录像中未 涉及两会的会议主题、名称、时间如何确定等 问题。也就是说,可以绕开这些方面去分析。那么,考生应该从哪些方面作分析呢? 先看刚结束的“新产品展示会”。一是高秘书能在会议前印制好新产品宣传

资料是对的。但统计不实,以致有些代表没领 到,不对。

二是高秘书能事先制作好会议的指示标 识,对;但会议进行的第二天,有的会场的标

识就被挪走了,不对。这说明这方面准备工作《秘书之友》2008 年第2期 35 6 1.2.3.4.5.6.7.8.9.还是做得不够。

三是高秘书能为与会代表预定好住房是对 的,后来又为推迟离会者与饭店协商继续优惠 也是对的。

四是能给有关单位提前发出会议邀请函是 对的。没有做好参会者的信息反馈工作,以致 实际到会人数与会前报名人数有很大出入,这 是不对的。

五是会前未很好地检查会议筹备情况,以 致出现会议服务人员对会场环境不熟悉的问 题,给与会代表造成不便,不对。

六是会议前没调好会场温度,以致代表抱 怨会场温度太高,不对。

七是能在会议前拟定会议经费开支,对。再看正在召开的新产品展示会工作总结座 谈会。

一是高秘书能将会议时间、地点及要求提 前通知相关人员,对。

二是高秘书将这次仅人参加的小型座谈 会安排在本公司的小会议室进行,不仅大小适 中、方便工作,而且环境优雅、设备齐全,对。

三是高秘书能及时与领导沟通,确定会议 的参加人、主持人与发言人,对。

四是能提前与下属小田一起到会议室做好

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先打开窗户让空气 对流,再调节好室内温度等,对。

(二)会中

会议期间,秘书应做好下列工作: 接站。

会议签到和引导。

接待新闻媒体等相关人员。做好会议记录,编发会议简报。会议值班。

收集会议信息,包括与会者信息、会议 信息等。

反馈会议信息。

提示会议按计划进行。监督会议经费使用。10.11.处理突发事件。

做好与会代表的返程工作。

那么,作为总经理办公室秘书的高叶在 “两会”中工作做得如何呢? 先看新产品展示会。

录像中有关接站、会议签到和引导、会议 值班、接待新闻媒体、做好会议记录和编写会 议简报、做好与会代表的返程工作等均没有涉 及,也就是说,对这些无须也无法作分析。那 么,能分析的有哪些呢?

一是收集和反馈会议信息工作。高秘书能 在会议期间做好现场调查,了解代表们对会议 组织工作的意见,对。

二是反馈会议信息。高秘书能将会议进行 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及时反映给领导,对。三是监督会议经费的使用,确保不超支,对。

四是处理突发事件。高秘书能在文件资料 不够的情况下,让没有领到资料的单位留下地 址,本周内印制好给他们快递过去,对。但对 部分会场上的引导标识挪走了这一突发事件没 采取补救措施,不对。

再看正在召开的新产品展示会工作总结座 谈会。

这是一次公司内部的小型专题会议。接

站、值班、媒体接待等与大中型会议相关的工 作自然可免。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签到。作为会议的组织者、主持人,应该叫前来开会的人员签到,而高叶没这样 做,不对。

二是高叶没有在会议开始时作简要的开场

白,也没有在杨总讲话后(会议结束前)作简 要的归纳和总结,即没有积极引导会议按计划

进行,不对。

三是在会议开始时能安排小田秘书作会议 记录,对。会议结束时,能检查会议记录并叫 领导(杨总)签字,对。

四是在发言时能将展示会上收集到的信息 逐条反馈给与会者,对。

教育与培训RETARY`S COMPANION M 1.2.3.4.5.6.7.1.2.五是在接待与会人员方面做得欠妥——高

秘书叫小田秘书给三位部门经理倒水,而亲自 给杨总倒水,不对。这会给人一种趋炎附势之 感。

(三)会后

会议结束后,秘书应做好以下工作: 整理会场桌椅,关闭设备和门窗。收集整理会议文件。编写会议纪要。结算会议经费。落实会议精神。做好会议总结。

做好会议评估。

高叶在这些方面做得如何呢?

先看已开过的新产品展示会。

从录像来看,整理会议文件、做好会议评 估、编写会议纪要都没有涉及。能供分析判断 的有下列情景:

一是高秘书能在会后及时结算会议经费,并将收支平衡情况向领导报告,对。二是能及时召开新产品展示会工作总结会 议,对会议组织工作进行评估,对。

再看正在召开的新产品展示会工作总结座 谈会。

录像展现了这次总结会议的全过程。从会 后情景来看:

一是高叶吩咐小田秘书关好窗户,关闭空 调,关掉电灯,对。

二是高秘书亲自整理会场桌椅,以备下次 再用,对。

整理会议文件等则是回到办公室之后的事 情,录像中没有涉及,就免去分析了。从以上可知,作为总经理办公室秘书的高 叶,其工作环境、工作行为的正误点有: 能组织相关人员对刚结束的展示会进行 总结,对。

将会议工作总结座谈会安排在小会议室 进行,对。

三、结论 3.4.6 5.6.7.8.9.10.11.12.13.14.15.16.会议室有绿色植物,桌椅整洁,各种摆 设井然有序,对。

将与会者人安排在小会议室的椭圆型

会议桌前就座,让杨总居中,其余人员分坐两 边,对。

能在会议召开前将会议通知、会议主题 与会议要求提前告诉参会者,对。能提前到会场做好开会前的准备工作,对。

没有叫与会人员签到,错。

能安排属下秘书做会议记录,对。在接待中没有一视同仁地给与会者倒水,错。

没有主动引导会议开始与结束,错。能将上次会上调查得来的信息反馈到总 结会上,对。

在总结时,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肯 定成绩又指出失误,对。

在指出工作失误时,没有去找原因,更 没有提出改正措施,错。

能将会议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时向领导汇 报,对。

能把会议记录当场给会议主持人过目和 签字,对。

能在会议结束后吩咐小田秘书关好窗

户、空调及电灯,并一起整理好桌椅以备下次 再用,对。

此外,与已经结束的新产品展示会有关的 正误点前面已作过分析,这里不再赘述。这个录像情景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会中

上一篇:天才绝唱苦难的高三作文下一篇:大干一百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