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乡散文(精选13篇)
1.在他乡散文 篇一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屏前,遥想远方的你,仿佛看见你寂寞的身影伴着那昏黄的孤灯,无助的等待着那来自天边的问候。隔着这冷冷的荧屏,我只能以文字将祝福打包,遥寄心之牵念的你——滴墨成伤。
——枯木
归于一个缘字,于网海与你相遇相知,相怜相惜。纵是南北异地、山阻水隔,只要彼此心意相通,也不过就是一米的距离。因缘在冥冥之中的牵引,于太多的不可能之后与你相遇,因对文字有着一样的寄托,在大多的偶然里与你相知,于是我知道,在你寒冷的季节里,我唯有用这遥远的祝福为你平添一缕暖意。
初识你是因为你的文字太像我的一个故人,一个我曾深伤的朋友。看着你字字凄凉,想着你滴墨成伤,好想挽一缕春日的阳光,温暖你阴郁的脸庞,好像掬一捧天河的弱水,洗尽你幽怨的眸光。还记得我的第一句话:“我用我的第六空间感应着,你是我以为的故人,是吗?”自此以后,不知道是因为曾有过共同的经历,还是彼此在对方的身上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影子,你我以真挚在荧屏敲出熟悉的文字,开始了心与心的交流。
也曾有听闻“隔着屏,便隔着心”之类的话,我却总以为,无论是生活还是网络,真心终究可以换来实意。相信阳光才会感受到阳光的温度,哪怕是来得晚一些,但终究会来。揣着诚挚的问候,踩着细碎阳光走进你文字的家园,在你的心情日记后留下我的祝福。从此,你我在文字的天空下,演绎一场心灵的邂逅。
还记得那个阳光的午后,听你诉说一个人旅程的寂寞,沿途的风景竟是那般相似。也许是曾经伤得很深,也许是初识的拘谨,又或许是对彼此的珍惜,言语之间总是那么的谨慎,既怕撕裂了自己的伤口,又怕影响了对方的心情。接下来的日子,因彼此的挚诚而变得美丽,仿佛你就是那个一生寻求的朋友,没有甜言也没有蜜语,只有自己生活的领悟和对你那仿佛是由来已久的关爱,尽管只是文字的交谈,却感觉你就切切实实的坐在对面,不过一米的距离。静静地感受着这一种云水相依的情绪和云卷云舒的宁静、和谐。
人在旅途,总会错过许多美丽的风景,平添几多遗憾与惋惜,我只想能以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你未来的景致,只想能以挚诚的文字解开你心中徘徊的纠结。错过的,就错过吧!曾经的种种不过是镜花水月,尽管美丽,却不过是红尘一场烟花梦。此刻的我,只想紧紧地握着你的掌心,但愿能传给你一缕实实在在的温暖,让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未来的旅程不会再是你一个人寂寞风景,哪怕只是平平静静地陪你走着,我也要让沿途的景致里录下你朗朗的笑声。
如果说初见是源于文字的缘分,那么相知则是指尖流淌的情谊,没有生硬的客套,也没有飘渺的祝福。哪怕只是看着这点亮的头像,心底也会感到一缕温暖,一丝欣慰。虽然远隔千里,却灵犀在心,平素很少聊天的你我,终于在茫茫网海里找到了这一片流连之地。谈文友,论文风,然更多的却是倾诉深藏在灵魂深处的心语,我们在彼此的文字找到了某个熟悉的身影,不知不觉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你不是我此生的红颜,因为红颜都没有好的结局,我也做不了你今世的知己,因为我没办法时时伴你左右。我们只是朋友,一种隔着银屏看着头像以心交流的朋友,一种感知着你快乐我就快乐,你忧愁我就难过的朋友。当你的心灵屈服于尘世的寒冷,我就会觉查到步入了严冬,于是在冷冷的夜里,努力的划亮一支火柴,燃烧手指的牵挂,敲出键盘的温暖,你感觉到了吗?我想以暖暖的文字为你敲出一片晴空,尽可能的把风雪屏蔽在你的世界之外。
我虽不相信前世的轮回,却也相信我今生的缘分,既然在茫茫人海里邂逅,就不会再放开你冰冷的手。或许没有什么溢美之词夸赞之句,但我依旧深信那无言的祝福里,总会有一丝温暖在你心间荡漾。我多想,看见你在风雪远去的春天里,静静地享着阳光,把曾经遗忘……
2.在他乡散文 篇二
这是一个令我有一丝诧异的地方, 它是这座城市的形象和象征, 但又是如此地外在于它, 仿佛悬挂在体外的心脏, 在某处支配着这个城市的生活、经验和想象, 即使我每日行走于其间, 在某些时刻, 与某些人、某些事在此相遇, 依然只是没有奇遇的旅行, 依然只是观光客的浮光掠影般的遐想, 即便是本地人, 它也给你一种过客的感觉, 它只是明信片上的风景, 或是你的私人的照片上因暴光过度而令你目眩的背景。曾经因各种原因在此聚集的人群, 如今三三两两、若无其事地在此经过, 一丝笑意不经意地在他们的嘴角掠过, 令我不由地想起杜拉斯的片言只语, “我生命中的故事是不存在的”、“有过的也不曾有”。或者如艾略特所说的那样:“而你所在的地方也正是你所不在的地方。”
沿着堤岸, 向左右两侧望去, 在目力不可及之处, 分别是上海的老城和港区, 这是上海最为拥挤和最为空旷之处, 对我而言, 这都只是偶然的与童年的嬉戏游玩相维系着, 它们所代表的繁杂和辛劳, 在当时都仅仅是为碎片般的记忆而存在的。南市更像是庙宇的后院, 在人间含辛茹苦的烟火之上, 带有一丝天国的微光, 而港区在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略显冷清的货栈, 有些货物经年累月也不见有人挪动, 这只是一个孩子们放学后闲逛的地方, 它的郊区式的孤寂, 码头工人也许是看不见的, 一如孩子们所难以触摸的那个令人筋疲力尽的成人世界。
在未成年的时候, 我一度喜欢上了黄浦江上的渡轮, 花几分钱, 随着人流来回摆渡令我沉思我一无所知的事物并且由此获得慰藉, 江面在四季中的形态以及风雨中水面那令人窒息的味道, 是最初令我产生迷惘之感的东西。流水天然地变成了一个象征, 它的波澜和雾气绵绵不断向两岸涌去, 似乎要使潮湿的南方陷入更深的纠缠之中。
后来, 我离开江面越来越远, 更多地在街道上徘徊、流连和观望, 我所幻想的那个黄浦江畔的上海, 消失了, 因为时间的拨弄, 我杜撰的热情也消失了。我想我知道这是为什么。
如果你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几十年, 那么多少会有一点惘然若失的感觉, 你在那里度过的岁月, 就是你失去的最基本的东西。它们像沙子一样在你的指缝间流走, 悄无声息。在你叹息它的流逝的同时, 你已经忘却了曾经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消磨时间, 艰难地打发它们的。拥有和丧失, 时光硬币的两面, 享有它也就是磨损它, 直到有一天它不再流通。
追忆是永远不会碰壁的。它化解了人们面对现实时产生的诸多忧虑, 这种优雅的伤感是作为一种弥补而存在的。
上海是一个城市, 而不是什么人的故乡。或者按我引用过的话:“它只是一个存放信件的地方。”人们到来和离去, 或者在上海的街头茫然四顾, 你不能想象人们在死后把自己安置在一个信箱里。这里面当然有近一个世纪来的世事变迁所造成的影响, 但这是上海这个城市的命运, 如果我们无法聚拢在先人的墓畔, 那么我们只能四处飘零。
其实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我们一开始就谈到了影像, 物质的外观, 城市的风貌、生活场景, 当然是它的精神特质的一部分, 如果它具有相当连续性的话。在影像的背后, 是无数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回到我们前面的观点, 故事一定具有某种形式的封闭, 历时性的变化总可以从共时角度加以考察。
从文化的形态看, 上海从来就是一个保守主义的营垒, 最多是一个偶尔被激进主义利用进行激进活动的保守主义场所。它从来不是对抗性的, 它总是绕过某些东西, 或者是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妥协。它的矜持、含蓄是无可避免的。但这也使它避免了激进主义式的思想僵化。这也许是人们今日喜爱“在家里、在咖啡馆、在去咖啡馆的路上”的一个潜在的背景。
3.在他乡的日子 篇三
我们在老乡的带领下,去了几家服装厂。可老板对我们不屑一顾,硬梆梆甩出一句话:“不收人!”便把我们拒之门外。晚上,我们挤在一间狭小的出租屋里,同去的晴儿给我们每人一袋方便面,我向店主要了一点开水,大家一起凑合吃着。望着大家失望和疲惫的眼神,我说:“明天我们去招聘市场看看,说不定能找个活干。”“去应聘吗?我们一没学历,二没技术,人家能收吗?”晴儿为难地看着我。“去试试吧!总比呆在这儿强。”我安慰着晴儿。
第二天,为了省下几元钱,我们只喝了一杯开水,早饭也没吃便朝人才市场走去。由于来得太早,门还没开,远处几个学生模样的人在闲聊。我们找了个干净的台阶坐下。我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希望这次能成功。上班的时间终于到了,人群涌向大厅。许多求职者把简历和资料递给工作人员。我几次站起,试着向前走,但最终没敢上前。眼看临近中午,招聘会上的人渐渐少起来。我终于鼓起勇气,向一位工作人员走去。“把你的简历和毕业证拿上来。”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说。“我刚从农村出来,啥也没有。”我脸红了。“那你来人才市场干吗?你没看到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吗?更何况你们!”我顿时觉得很自卑,于是逃也似的跑出大厅。
回到出租屋,我一头栽在床上,痛苦地闭着眼。这时房东微笑着走进来对我们说:“我有个表妹,在一家玩具厂上班,听她说这几天厂里招工,你们愿意去吗?”一听说有活干,我不顾全身的酸痛,大声说道:“愿意去!啥时候去?”工厂离我们住处不远,房东带着我们来到玩具厂。她表妹是厂里的主管,直接把我们带到车间里上班了。工厂实行轮班制,一天干12个小时,工作是累点,可毕竟能找到口饭吃。我们拼命地干活,白天加班加点,晚上挤在一间15平方米的宿舍里,盘算着到春节能带一些钱回家,让家里人也好过一些。
终于熬到了春节,我们即将返乡时,心中百感交集。回想这半年多紧张而繁忙的日子,晴儿不禁哭了起来:“燕姐,外出打工怎么这么难呀!”“别哭,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我安慰晴儿。
回到家里,母亲看着我消瘦的身子和满是老茧的双手,不住地埋怨我,都说外面日子好过,看你咋累得没个人样啊?我心里酸酸的。后来我同老公商量,看人家邻村,家家户户搞养殖搞得有声有色,政府也放宽政策扶持农户搞种植、养殖,我们为何不利用自家的荒山一边种草一边养殖?我又找了几个姐妹商量,准备在家自己创业。看着我认真的样子,老公笑了。
4.你在他乡还好吗伤感散文 篇四
“再次握住你的手说声再见,就在那个下雨的星期天。我送你离开故乡,因为雨我们听不见彼此心里的哀怨。”在孩子进入梦乡的时刻,一个人静静地聆听着一首熟悉的老歌,任那温柔的歌声寄托着满腔的思念。此刻,远在他乡的老婆,不知你现在过得如何。
老婆,半个月前的此时,为了给女儿筹集昂贵的医疗费,我不得不狠心让你回到四川。临走时,我送你到机场,当看到你极其憔悴的面容,我内心很不是滋味,眼泪也不禁在眼眶里打转。为了不被你发觉,我便一句话也没有说,就急匆匆地走了。老婆,当时你也许会产生误会,可看了这篇文章后,你就会明白为夫的心里是多么的在乎你。
老婆,辛苦你了。为了筹到钱,你利用下午下班的时间一个一个地登门拜访去求朋友帮忙,听说从下午六点一直忙到了次日凌晨四点。回去时,天下着雨,你又没带伞,为了省钱没有打的,乘坐的是公交车,这就意味着下车后还要步行一段路程。由于地面滑,你行走又不方便,曾摔倒了好几次,手臂和膝盖都被划破了皮,全身上下被淋得湿漉漉的`。老婆,当得知此事后,我的心悲痛万分。感谢你为了挽救女儿的生命付出的艰辛,我和孩子会永远铭记你的恩情。
老婆,难为你了。为了筹够钱,你不但卖了四个月前在马来西亚表姐夫给你买的手机与电脑,还瞒着家人取走了这几年来的全部积蓄,甚至还向银行贷了一笔贷款……可谓是想尽了一切办法,你才在孩子出事后的第三天凑够十五万。老婆,你为了这个我跟前女友生的女儿而负债累累。你的深情厚意,比天高比海深,我恐怕用一生的光阴也偿还不清。
老婆,谢谢你了。为了女儿的事情,你把当月的工资全部拿了出来。二姐考虑到你的生活费没有着落,于是在自己收入微薄的处境下资助了一千,这如同是雪中送炭,解决了你的燃眉之急。可你又想到几天后是我父亲的生日,这段时间日子虽然紧,但却不能忘记为人子女应尽的自责,于是又给他老人家汇了几百。老婆,谢谢你想得如此之周到,红尘中有你做伴,那是多么的幸运。
老婆,委屈你了。为了能在手头仅有的八百块钱中省出一半给我用,你每天晚上八点后才到街上摆地摊处去买蔬菜。听说昨晚去买土豆时,那人少称了一斤,当你得知被骗后,立即回去找他理论。而那人却蛮不讲理地骂道:“跛子,老子看你造孽,退你两块就是了。”这样恶毒的话语,还是你自前年遭遇不幸以来第一次听到,当时心里的滋味肯定难受极了,要不然不会在回来的途中因泪水迷失了视线而摔了一跤,以致菜滚到满地都是。你忍着悲痛,在路人同情和可怜的目光下一个一个地捡起,然后才蹒跚地走回去,到家后饭也不做,就躺在床上伤心地哭泣。老婆,当听到此事后,我心如刀割。回想当初追求你时,我曾信誓旦旦地说要给你幸福,可是这几年来却让你吃了太多太多的苦头。一个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的男人,这跟废物还有什么区别。
老婆,这段时间,你既要忙于工作,还要担心和牵挂孩子的伤势,同时还认为女儿受伤住院全是自己的过错,终日在自责与悔恨的泪水中度过。老婆,你的身体一向都很单薄,怎么还经受得起这般折腾。你和孩子的健康,就如同是我的心和肝,无论哪一个受到伤害,我都会疼得肝肠寸断。老婆,我没在身边的时候,你一定要好好的保重自己,善待自己,珍惜自己。
5.在他乡散文 篇五
难得一个人在家,因为安静实在是一份享受。
收拾了家,喝了几口茶,坐在客厅沙发,扭头瞧见阳台光照里有灰尘浮动。
秋天的阳光懒散,轻柔地洒来进来,匍匐在瓷砖上,把淡淡的光反射在墙壁上,屋子里显得更为亮堂了。
浮尘渐渐落了下去,阳光清澈起来,十分引人。我走了过去,沐在阳光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熨贴。
院子里一排去年栽种的树,看上去叶子绿色还好,只是有风吹过的时候,也有三三两两的叶子飘飘摇摇落了下来,有的落在树根下,安然躺在花池的泥土上,有的随风落在水泥地上,一会飘移,一会翻滚,身影十分潇洒。无论在树根下,还是在风中,它们全然没有一丝悲伤。
家务活也不轻啊,又站了许久,有些腰困。斜躺在沙发上,觉得十分惬意,不由闭上了眼。人在安静中,思绪却纷飞,仿佛光照中的飞尘。过了好一会,脑子里才归于平静,我开始整理心绪,乱糟糟的好像女儿桌子凌乱摊放的书本和纸张。
外面时而会有爆竹响起,仿佛在提醒我明天就是中秋节了。
又逢中秋了!
如今节日来来去去好快,越来越不易察觉,也越来越嗅不出它的味道。
但是,每逢佳节,总还是有一些思念的,随着年龄却愈来愈浓厚。
初十,父亲过了小女儿的生日,便执意要回去,我竟无法挽留他一起过个中秋。
耄耋之年的`他,依旧那么倔强。却似乎对于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很淡,对于故土却无比留恋,嘴里总是絮絮叨叨,放不下老院子,不如躺在老家炕上安心舒坦,尽管在我看来是多么凄凉和孤寂。
近两年,通讯方式越来越多,然而同学朋友之间的问候却越来越少了。记得往年这个时候,手机祝福的铃声是已经是此起彼伏了。
或许人们越来越忙。当下人忙感情也忙,忙得就像一件件贵重礼品,都有了各自的来龙去脉。
一年中两大节里,总是会想起一个命运多舛,犯事流落江湖的朋友。年年唏嘘,感叹人生际遇,造化弄人。
与他唯一的联系方式就是一轮圆月。
人道月是故乡明,我想,有思念的地方应是一样的明亮。
6.远嫁他乡散文 篇六
“梦见了回到你身边,垂杨柳飘进我视线,月光下儿时的歌谣,萦绕在耳边!此时温暖就在我的眼前,亮起了灯火的岸边,飘过来弯弯的炊烟,在睡梦中我曾辗转,看不倦的脸,此刻向你倾诉我的思念......”——黄征《春梦》
当他再次踏上故土时,不变的是故乡那涂满斑驳岁月痕迹的模样,而变了的是他那慢慢疲惫、倦怠的心灵!他忽然觉得自己慢待了这片抚育了自己的净土......
家渐渐近了,仿佛都能闻到母亲做的饭菜的味道了,父亲抱着他的竹筒烟袋蹲在门前的青石板上,母亲在厨房的门槛上张望,张望着他慢慢的朝家走去,夕阳还挂在天边,淡红淡红的霞光照着他,他迎着霞光向前走,没有勇气低头或回头,因为他怕看到自己那细长的、消瘦的身影!那细弱的影子打在小路的青石板上,悠长悠长的,像他远去的童年和未知的未来。阳光打在门前那已经发亮的石凳上,折射的光刺痛了他的眼睛,他模糊的看见父亲在午后坐在石凳上抽水烟筒、看见母亲坐在冬天的暖阳下挑拣种子、看见伯母坐在那里纳鞋底,看见祖母坐在那石凳上摇着扇子看着鸡鸭发呆......
村头老树上拴着的老牛、臭水沟边觅食的鸡鸭、爬满青藤的墙壁、屋顶升起的袅袅炊烟......这一切都那么的熟悉,这些伴他走过十几载的画面依然在僵硬地存在着。他提着简单的行囊慢慢的走在回家的小路上,细细地看着这渐渐老去的村庄!村庄真的老了,岁月是个很会折腾的上帝,折腾老了村庄和那些世世辈辈居住在这个村庄里的老人!在村头的田埂上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泥田里那禾苗枯烂的味道冲击着他的胸腔!他一直都喜欢这种味道:这种掺杂了泥土和耕种人汗水的味道!而这一切都将要离他远去,渐渐成为他记忆中模糊的片段。
故乡一直是每个游子胸口永远的痛,带给他的也不例外!牵挂和思恋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时时敲打着他,像一个没有而且很难做完却易醒的梦!即使醒了还想接着做。
父母知道他是故意回来看他们的,回来看看这个养育了他的小山村!晚饭时父亲还是埋头吃着自己的饭,生活已经让父亲变得越来越寡言了,他觉得这次回来父亲比以前老了很多,岁月不饶人这句话在父亲身上表露无遗!父亲心里一直有个结:他3岁那年,父亲带着家族里的十多家人举家外迁去了思茅,把他留给了年迈的祖母;12岁那年祖母离开了,他被接到了舅舅家,姥姥接替了祖母的重任;15岁那年他考取了高中,也是那年姥姥也离开了!18岁那年由于难落户等的原因那些远迁的人搬回了村里!而贪玩的他考了个专科,远离了那个他充满不快童年的村庄,去了德宏。21岁他毕业了,毕业以后他连家都没有回,直接去了广东!他一直都和家人保持一种不愠不火的联系!他很少回家,每次回家都是短短的几天,每次他匆匆的离家,父亲总会无奈的和弟妹说:你哥就像一个回娘家的女儿!父亲怎么也想不到,他的话在几年后应验了!父亲一直觉得亏欠他太多,一个死结就这样系在了父亲的心里。
每次回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他栽种的葡萄树,高二那年他从城里带回了几截葡萄枝,插在了门前的桃树下,霸道的葡萄藤缠死了桃树,自私的无尽伸展!22岁那年,他和一个内江的女孩走到了一起,他看到女友家的紫红葡萄大粒饱满,就折了几枝带回家嫁接,那天他拿出工具,带上女友就去嫁接葡萄,母亲跟着去。“远来的枝很难接活,瘦水养活不了肥枝!”这是母亲对他说的话。而母亲的话是对的,女友一直适应不了家乡的生活,女友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空气太干燥了!慢慢的,很多问题一直充斥着他和女友的生活,他们慢慢变得淡了,在无尽的沉默与相对无言以后,他提出了分手!一年以后他在广东遇到了现在的爱人,半年以后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他把自己嫁到了远方!而那株他嫁接的葡萄,挂果后酸涩酸涩的,也许远来的果真的难养活吧!如今站在树下,他觉得走进就像这葡萄一样,不知他这株远嫁的葡萄能否在他乡生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
第二件事就是看祖母和族长老人,祖母的坟冢和族长伯伯在一起,长满草的坟冢上开出了一些零星的红花!两个老人对他的教育永远都铭刻在他的心里,谆谆的教诲依然荡回在他的耳边,两个老人都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半文盲,而他们教给他点滴却影响到了他的终生!“父母在不远行!”这句祖母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做不到了,他已经选择了远方就无法靠岸回头了!
听说他要去远方了,堂哥们都来看看他,父亲喝了一点酒,脸红红的。“家里也没有什么,你自己挑几株核桃树,每年都自己回来收,带一点去广东,给孩子尝尝,也许他们都能记得我这待在穷山村的糟老头,......”他心里明白,其实父亲希望他每年都能回家一趟,看看父母,看看弟妹,看看这个养育了他的小村庄!母亲在一旁眼睛红红的,她强力忍着不哭,她爱他,但她更希望他过得好,她也明白他不属于这个村庄、不属于这个小窝,迟早他都得飞往远方。所以听说他要去远方了,堂哥们都来看看他,父亲喝了一点酒,脸红红的。“家里也没有什么,你自己挑几株核桃树,每年都自己回来收,带一点去广东,给孩子尝尝,也许他们都能记得我这待在穷山村的糟老头,......”他心里明白,其实父亲希望他每年都能回家一趟,看看父母,看看弟妹,看看这个养育了他的小村庄!母亲在一旁眼睛红红的,她强力忍着不哭,她爱他,但她更希望他过得好,
7.你在他乡还好吗 篇七
偶而,我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了与我们的生活相似的细节,我就会想到你和我,我会想起你对我那么多的好,想起你对我的宽容,想起你在中午赶车之前回家特意给我做的饭菜,想起每一次你怕我不知你去哪儿给我留的那些小纸条,想起你为了跟我在一起而不辞辛苦的来回奔波。而我却是那么地疏于表达和忽略关怀,但是不说并不等于心里没有。那些往事的回忆是我在很多孤独和寂莫时候的温暖和慰藉。
可能你和我都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特别想交谈的时候,我们天各一方,而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又没有了表达的契机和氛围,好在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弥补的机会。虽然我写的这些不能很确切地表达我的感受,文字也混乱,但是我就是想把这个真实的我摆在你的面前了,让你再一次了解,让你明白,无论我做什么让你伤心和生气的事情,都是因为我很在意你,你是我的支撑和依靠,我不想因我的疏忽而使我的感情和婚姻有任何的变故和闪失,我真的不希望因此而使你没有足够的向心力。
我想爱这个字是世界上被用得最多最滥的一个字了吧,但它恰恰又是一个最不怕被重复的字,无论我们在一起生活了有多久,无论我们变得有多么衰老,它仍然是表达我们内心感受的最准确、最有力度、也是最容易让人感动的字眼,所以虽然说过了千遍万遍,我仍然要在给这封信画上最后一个句号之前再次地对你说上一句:“我真的很爱很爱你。”
阿弥乱弹琴
我爱你
是的我知道
我爱你
8.他乡的夜抒情散文 篇八
初冬苦雨,敲打深夜碎梦,睁开惺忪睡眼,倾听他乡檐滴,一声声在深夜里格外清淅,仿佛倾诉着什么。披上外套,推开门,想舒展一下压抑己久身胸,无奈黑夜夹着冬天寒雨,迎面扑来,魏魏群山早己为黑色所淹没,分不清东西南北,看不见来时故乡路。昂视天空,没有月亮与星光,只觉得寂寞与孤独象黑夜一样压迫着我,瞑瞑中,故乡的轮廊越来越清晰,象头顶上突然升起了金光四溢太阳。
挠指算来,离开故乡仅仅十多个日夜,然而习惯了门前溪水歌声,习惯了纯朴的乡音,习惯了一张张熟悉而憨厚的脸,习惯了黄昏漫步村边那片桦树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飘逸心情。望着如今展现在面前一张张陌生而充满介备的脸,一栋栋林立建筑,一条怒吼不息大河,耳边充斥着不谛语系,钢筋混泥土隔开了人与大地亲呢气息,仿佛笼中小鸟,多想冲出这牢笼,冲出这沉沉夜啊。
走进夜里,细雨在我头顶飘洒着。他乡的夜更寂寞,他乡的雨更寒冷,落寞的心与他乡的夜相碰撞,此时故乡的亲切在这深夜里更加显著出来,一种对故乡的绻恋从内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对故乡的依赖更加突出,这是处身在故乡中从未有过的.,这是有生以来最迫切与渴望,满眼都是故乡那美丽身影。
他乡的夜是孤单的,他乡的夜是无奈的。终于体会到游子心情,明白多少流浪的人,为什么随身携带故乡泥土永不放弃,原来故乡牵挂着一颗颗浪子的心啊。
9.短暂的永恒第一话客死他乡散文 篇九
狂风掀起波澜,吹走那污黑的空气。云儿转眼间化作乌有。树枝被迫摇动着,却只掉落了一片树叶,一片青绿的树叶。它轻轻地飘落,掉入天地中,瞬间变得乌黄。那或许就是我的一生: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题记
醒来后,我轻轻掀开窗户,记忆中隐约记得几年前的故事。慢慢地翻开书架中一本破旧不堪的书,睁大眼睛看了看封面,又害怕着翻开下一页,不知不觉流出了泪水。风吹动窗帘,击打我的面庞。时过境迁,你们还好吗?对于我来说,死于他乡,真是莫大的讽刺。曾今的战友,如今都离我远去,只剩我一人,站在破屋子中,孤独地翻看历史,反复咀嚼却又害怕咀嚼罢了。
轻轻迈出家门,小心踩在布满青苔的石子路上。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那应该是我的家乡吧。曾今想重返旧地,却因战火连天而迷茫在战线之后。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
我曾不择手段,加入敌军攻击故国,却被险要的地形而挡在门口,险些失去生命。于是花费一年造了一艘船,当启航那天,我还以为我再也不会回到这人迹罕至的地方。但那之后,风暴卷起大浪,我的船进了水,我害怕着,以为就这么死了,却还是活了下来,船却被风暴给弄丢了。我一想起过往,就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起码我没有这样绝望的死去。现在我真的就要这么死了吗?
死在这个人迹罕至的树林中。鸟儿站在窗台上,想叫醒病卧床上的我。白云傻傻的,呆在天空,看着我,我也看着它,渴望着它能告诉我的朋友,我死了。
不,我还没死!我挣扎着,努力地呼吸这蓝天下纯净的空气;努力地闻了闻森林中的芳香;努力地伸出手,将那本贵重的书拿在手中。如果当初我能回去,是不是会过得更快乐,有个更好的晚年。看看墙壁上挂着的两把剑,那曾经是我的.青春啊。我想像着,我在迷宫中跑着,看着远处故国的宫阙,鼓动自己,一话不说,闷声跑去。我想像着,我跑到了我的家,见到了所有人,见到了我的朋友,我的战友,我的父母,我的爱人还有我儿时的相貌。他拿着一把剑,在城中乱窜,好像自己是个侠客般。事实上,最后他真的成了侠客,却失去了一切。我仿佛已经死了,已经看见了一片白光。做梦吗?渐渐地我呼吸越来越不通畅,脸上的汗水滴落在长满苔藓的地上。
“我爱你”随着憔悴的话音落去,树中的小屋变得安静,空气变得沉重。鸟儿呆呆地望着。
狂风掀起波澜,吹走那污黑的空气。云儿转眼间化作乌有。树枝被迫摇动着,却只掉落了一片树叶,一片青绿的树叶。它轻轻地飘落,掉入天地中,瞬间变得乌黄。那或许就是我的一生: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傍晚,风寒。马蹄声是那样的响亮,国王又是那样的昏庸,躺在床上最后闭上眼睛的老人又会怎么想?哭?还是期盼未来。或许从前他有选择的权利。而如今,他连哭都哭不出来。小鸟飞到房檐上,向他看看,不时有鸟屎从房檐上掉下。他叫什么名字?鸟儿细细交流着。可是没有人回答,也没有人知道。根本没人在意这所有的一切,在鸟儿们的眼里,他就像树叶一样,飘泊不定。从东村迁到北村,从山顶迁到海边。一切的一切,鸟儿们历历在目,却并没有什么意义。他就像每个孤独死去的老人一样。
然而,这个世界并没有这么对他。
马蹄声响彻整个森林,伴着鸟鸣进入了那个鲜为人知的小屋。一进屋,两个人跪倒在地,暗暗哭泣。他们翻开书架中泛黄的书籍,才发现他刚刚逝去。哭泣着又能代表什么,时间还能回头吗,想必是不能了。翻开他的家谱,才发现他还有个年幼的孙子,只是不知身在何方。或许是跟在他善良的舅舅身边,也或许是在他那个凶残的爸爸身边。一切都晚了,身经百战的战士最后却卧倒在床上。可笑又可悲。
次日清晨,一艘艘大船从港口出发,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形势。不知为何今日是如此的风平浪静。海燕俯冲过鲸鱼,一切都显得那么得自然。唯独船上那些人,摆着悲哀的表情,就像那些被人操纵的傀儡一样,却还会有一副奇怪的表情。轻轻划过大海的波浪,越走越远。直到声音变得密集起来。归乡了,一切都回到了起点。一群身穿盔甲的长者,驾着马车,朝着港口远处的山顶走去。走得是那么的缓慢,以至于他们走过了一个晚上。
山顶上阳光明媚,每个人的脚底下却是那么得阴暗。远处村庄的儿童哭泣声伴着看门狗的狂吠,一切看似是那么得正常,却又是那么的不平凡。雷声大作,吓跑了小道上玩耍的儿童,却吓不走神经百战的老战士们。轻轻打开窗户,外边的雨是那么得大。打在盔甲上,声音如大地的轰鸣一般。”回家了,天寒。我们不得不说再见了。”说罢,人群便转过头去,向着村庄走去,再也没有回头看一眼。或许是害怕,或许是不舍,也或许是爱。
轻轻踩在湿润的泥土上,大地仿佛都停滞,看着你慢慢移动。村庄的人们露出愉快的表情,战士们露出悲伤欲绝的表情,那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每个士兵都想回头看一眼,看看他,看看那位勇敢的战士。别了。迟早有一天,远在天边的孙子,一定会为你报仇的。
雨停了,阳光从云端照耀每个人,包括每个阴暗中的人,也包括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
10.你在他乡还好吗? 篇十
大众车队打了一个翻身仗,包揽前两名。相反,称霸达喀尔10来年的三菱车队在换了新赛车后遭遇一连串故障:曾岗浩退赛、彼得汉塞尔退赛、阿尔方退赛。再到后来,就是三菱宣布因受经济危机影响,将退出包括达喀尔在内的所有拉力赛事。
2009年的南美版达喀尔将会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2010年,达喀尔必须重返非洲才能重生,撒哈拉才是达喀尔的老家。然而,三菱的退出必定使今后的达喀尔暗淡无味。
达喀尔,还是冒险者的乐园吗?
一人死亡,一个成为植物人,一个高位截瘫,20多人重伤,这是南美版达喀尔交出的另类答卷。看过这样的一组数字之后,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说起达喀尔时还能开心起来。我的确不再向往,而心怀复杂的感情,因为我不知道达喀尔究竟还能不能依然是冒险者的乐园。人们往往对达喀尔充满期待和溢美之词,但是当面对接二连三的伤亡事故时,谁要是无动于衷,谁要是幸灾乐祸,这样的人性应当受到谴责。
赛车运动充满危险和意外,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还有一个同样人所共知的事实,那就是自从1994年“F1车神”赛纳因事故身亡之后,国际汽联在汽车运动的安全问题上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严格,在安全规则方面,国际汽联一贯奉行的是“零容忍”政策,也就是人员特别是车手的人身安全是所有汽摩运动类赛事的底线,只要达不到安全要求,国际汽联没有任何可能通融的余地。也正是因为这样,近10几年来,国际汽车运动中夺人性命的重大事故才越来越少,近几年更是近乎绝迹。在这样的背景下,达喀尔拉力赛先是在去年因为受到恐怖主义的威胁被迫取消,但是在今年的比赛中却发生了这么多、这么严重的伤亡事故,人们不禁要问:达喀尔究竟是不是有足够安全保障的比赛,达喀尔就是以牺牲车手和其他人的生命来“累积”知名度的吗?
虽然我们承认所谓的“冒险精神”是达喀尔存在并且充满诱惑力的原因,但是冒险也应该有一个底线,那就是不能以生命为代价,不管组织者还是参与者,必须理性的认识到这一点。也许以生命为代价的冒险会让人觉得更刺激,但是生命绝不是用来寻求刺激的。每年达喀尔拉力赛都在不遗余力地增加难度和挑战性,以此来为世界各地的“勇士”搭建一个舞台。但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勇士们挥洒的应该是勇气,而不是自己的生命。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达喀尔在安全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大量GPS先进技术的采用,发达的求救和报警系统,庞大的直升机搜救队伍,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达喀尔拉力赛的安全系数。但是,这还不够,达喀尔号称是全球最危险、最艰苦的赛事,安全措施还远远不能够让人们放心。安全和冒险又成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要确保绝对的安全,就必须要降低赛段的难度,这样挑战性也会随之降低,诱惑力随之减弱,大家的兴趣随之减少,而这些是达喀尔组织者不愿意看到的。
随着F1,WRC等全球顶级赛事越来越安全,达喀尔拉力赛却越来越危险,在这次比赛中,随着重大安全事故越来越多,组委会前所未有的、大刀阔斧的缩减特殊赛段就是向安全妥协的举动。
本届比赛,达喀尔拉力赛组委会的很多行为向我们传递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安全因素已经越来越重。毕竟要享受一项赛事,要享受达喀尔的冒险精神带给车手、车迷以及所有观众的精神愉悦,就必须要保证安全,在这个前提下,再谈比赛的难度和挑战性等等。
无论多么喜欢达喀尔比赛,所有车手也都不会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留在赛道中,留在黄沙里。我们希望达喀尔的冒险精神不是伴随着哀悼和缅怀的冒险,而是充满激情的欢快的冒险,希望以后我们在讨论达喀尔的冒险精神时,从心中涌起的不再是一股充满苦涩味道的辛酸回忆吧。
南美不是回春药
虽然参加达喀尔比赛的车手来自全世界,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赛越来越像法国人的自娱自乐。赛事组织者ASO清一水的法国人,各项赛事公告也都是用法语,赛事服务公司也大多是法国公司。2009年的达喀尔比赛移师南美大陆,纯粹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意味着达喀尔就此走向世界了,ASO绝不希望达喀尔在南美扎根,作为取消08年达喀尔的补救措施,09年的达喀尔来到南美的阿根廷和智利,只是一剂止痛药,绝非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良药。
赛段设计是不是合理?
比赛期间,地处南半球的阿根廷此时正值盛夏时节,气温高得离谱,最高纪录达到了55.1℃,实在是让人难以想像。智利境内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车手们经受的煎熬超出人的极限,这种情况下发生人身伤亡的几率更高。幸好组委会也意识到了赛段难度远远超过预期,超出绝大部分车手的忍受力,所以就不停地缩短特殊赛段,有的缩短了一半,有的缩短了2/3,有的干脆就取消了。这只能明一个问题:这次达喀尔的赛段设计的确存在问题,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从智利进入阿根廷,组织者把营地设在了安第斯山海拔4000多米的地带,所有人都要遭受强烈的高原反应。
组织工作有纰漏
这次比赛是否算是成功的一次7达喀尔走出非洲、走向世界的尝试应该值得肯定,但“南美版”达喀尔拉力赛能否像非洲的达喀尔那样成为经典,答案是绝没有可能,南美大陆也绝不会是达喀尔拉力赛的新生地。
达喀尔拉力赛这种超长距离,需要跨越多个国家的越野拉力赛,组委会在当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必须足够大,毕竟庞杂的组织工作需要的是组委会的强势领导,而不是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浪费在和当地政府协调上面去。以往在非洲,ASO可以说一不二,在某些地区,ASO的影响力甚至高于当地政府,因此,达喀尔拉力赛在非洲可以“为所欲为”,组委会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来进行。但是到了南美,阿根廷和智利虽然也是全力给以支持,但组织工作的毕竟从ASO一家变成了ASO和两国政府三家,所以我们看到,这次比赛的组织工作只能是差强人意,纰漏不断。
南美大陆会是达喀尔的新生地吗?
2008年,达喀尔在非洲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恐怖主义的阴云让达喀尔拉力赛离开了生它养它的地方,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这项赛事未来的命运,因为一项以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命名的比赛,如果离开了非洲这片它扎根的土地,就如同无源之水,其前途令人担忧。不过当我们听说达喀尔拉力赛重新找到了一片热土——南美,准备重新踏上征途的时候,我们似乎又看到了这项赛事的希望,看到了达喀尔走出非洲、
走向世界,获得新生的希望。但跟随首次南美版达喀尔走完全程之后,我们会问:南美是达喀尔的新生地吗?
阿根廷和智利政府都非常重视达喀尔比赛,当地车迷更是热情空前的高涨,再加上这两国的经济条件远远好于非洲,这样按理说,达喀尔在南美的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但是随着比赛的进行,情况越来越不乐观,因为这项赛事带给我们的整体感觉与成功、出色这些词相去甚远。多次采访达喀尔的记者,多次参加达喀尔的车手,都会去比较南美版和非洲版达喀尔的不同之处。首次来到南美,达喀尔不成熟,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太多了。
以航拍直升机为例,几乎所有关注达喀尔的人都对央视记者乘坐的直升飞机坠落的镜头印象深刻。这样的事故在非洲通常是不会发生的,为什么?因为非洲的达喀尔,所有的航拍直升机以及飞行员全部都是ASO自己的,飞行员更是要经过ASO的严格培训才可以上岗,而且其中很多飞行员都是退役的陆军航空兵武装直升机飞行员,水平可见一斑。但是在南美,直升机和飞行员都是从当地一家直升机公司租赁的,不论是直升机的性能还是飞行员的水平和往年相比都是相差甚远。
今年播出的电视节目中,达喀尔拉力赛航拍画面的比例要远远少于往年,今年摄影师很难像以往那样航拍到大量令人震撼的镜头了,因为往年的直升机几乎都是贴着车手的头顶在飞,而今年则是飞在至少50米以上的“高空区域”。
伤亡事故为何如此严重?
一人身亡、一人重伤后成为植物人,一人高位截瘫,还有20多人因重伤被飞机运回本国接受治疗,这样惊人的数字,足以证明本届达喀尔拉力赛组织者在安全方面做得很不到位。
经验的匮乏和懈怠导致了一些悲剧的发生,其中最不该发生的是法国车手特里的死。特里是1月4日就已经失踪,直到1月7日凌晨,他的尸体才被发现,根据解剖得出的结论,他的准确死亡时间是1月6日的深夜到1月7日的凌晨,也就是说从他失踪到最终死亡,总共经历了超过两天的时间。按照搜救的原则,失踪后的24小时被称为黄金24小时,一旦超过24小时的话,失踪人员生还的几率就将大幅度下降,但特里给了搜救人员48小时的时间,却依然没有获救,这里面就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了。
组委会在报警系统设计上存在问题。以往在非洲达喀尔拉力赛中,由于非洲和法国几乎不存在时差,所以将接收报警信号的中心设在法国无可非议,可今年,南美和法国有5个小时的时差,组委会却依然将报警中心设在巴黎就有些让人费解了。虽然组委会也在比赛当地设立了接收车手GPS求救信号的中心,但是在特里遇难的个案中,就发生了让人始料未及的情况。由于特里的GPS求救系统发生了故障,所以设在赛事前方的求救中心没有收到他的求救信号,但是巴黎总部还是正常收到了他的求救信号。然而比赛期间,巴黎总部中心却没有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特里的信号发出整整6个小时后,才被刚刚上班的工作人员发现并通知前方组委会,就这样,黄金24小时里的前6个小时被白白浪费掉了。
在开始搜救之后,组委会并没有在求救信号发出的地方找到特里,原来特里为了躲避酷暑,在发出求救信号之后躲进了附近的一片小树林,这给之后的搜救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麻烦。组委会和军方很快就展开了大范围的搜索,但是组织者As0对军队的搜救密度深表怀疑,他们也曾多次隐晦地表露出对当地政府工作的不满。
赛道真的比以前难吗?
09年的达喀尔最让车手们懊恼的要算是赛道了,比赛结束后,车手们都认为比赛的难度远远超过了往届。其实在当初,ASO并没有想把赛道设计得如此之难,那为什么最后的结果会是这样呢?
根本原因是ASO对当地情况并不熟悉。比如这次赛段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抗破坏能力极差,也就是说几辆车跑过去,赛道路面的状况就惨不忍睹了,特别是被卡车辗压过的路面,就更是破烂不堪。在很多赛段中都发生了同样的状况,那就是先发车的10几,20辆车,从起点到第一个CP点可能只用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可是在后面发车的却要用上3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跑完,即便车手的水平和赛车的性能有差距,但差距也不可能有如此之大。
这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车手们面对的赛道状况是完全不同的。卢宁军就曾多次说过,排在后面发车,尤其是排在卡车后面发车,有时候你只能一米一米的挪,最艰苦的一次他曾经用了5个小时才前进了10公里。
当然,对赛道状况的不了解引发的问题还远不止前面这些,比如一路领先、夺冠在望的塞恩斯赛车翻进了一条路书上根本没有标示的断崖,领航员受伤,被迫退赛。有时候一条在路书上只有1米深,可以涉水通过的小河,到了比赛的时候却变成了2米多深,涉水过河的话,车手只能盼望自己的赛车会变成船。
11.打拼在他乡 篇十一
您好!
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我不是一个善于用言语表达的人,无数句我爱你积压在心中汇成了这一字一句。
我知道我从来不是一个好女儿,任性的挥霍着你们给予我的爱。我们家虽算不得贫穷,但终究是比不得别人的。尽管如此,但你们仍旧有求必应。我曾埋怨过,我不记得你是何时离家的,但我知道,那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甚至无法记得你离家时的模样。小时候,我常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她的回答总是“过年的时候”,我开始期待。渐渐长大,便也习以为常了,似乎那只是一个过客,过年时回来十几天,便又去另一个地方。十三岁的时候,我在想你回来我是否会不习惯,但在我看见你的那一刻,我知道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我想,也许这就是亲人。
我还记得,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我去你那里玩,本以为会看见一个大房子,但却是出乎我的意料,我犹记得惊呼过后,你那似乎有些愧疚的表情。我从未想过,这十几年来你的生活竟是如此!爸爸,谢谢您,谢谢您这样的艰辛只为这个家,谢谢您每次回家时的笑容,谢谢您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的爱。
去年的劳动节,你第一次在这时候回家,我告诉你我月考得了第一的消息,那种自豪的笑容,我曾嗤之以鼻,现在想来,却是我的不对了,那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期望,也许我这辈子也不会忘记。
他们说,父爱如山,给予我们最坚实的依靠;父爱似海,包容我们最细腻的情思;父爱似天,无论何时都伴随着我们。我说,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父爱像一本厚重的书,耐人寻味;父爱像一杯甘醇的酒,回味无穷。爸爸,我爱你。
我知道,不论你在何方,心中一直牵挂着这个家。尽管你不在我的身边,但我仍能时刻感受到那份爱。前方的路充满荆棘,但是我不怕我知道在下一个路口,你一直等待着我。
十多年的恩情化作千言万语萦绕在心头,最终化作一份坚定。这恩,比天高;这情,比海深,如此这般的恩情,我如何能辜负!
终有一日,我将回报您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您的女儿
12.观《爱在他乡》有感 篇十二
伴随着灯光黑暗的瞬间,电影剧情,拉开了帷幕。
伴随着灯光明亮的瞬间,电影剧情,接近了尾声。
在歌声中徜徉,漫步在五彩的大理石上,心情错综复杂,一件物必然能引到一个人的思潮起伏。
总是在看电影时,被剧情感动,潸然泪下,这一次看电影也不例外。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常常是以感情深为条件的。父母如若对孩子各种行为置之不理,视而不见,也就无善意的打骂。孩子正是年少轻狂之时,一味地打骂,只会使孩子厌倦,甚至厌恶之至,毛毛因父亲在同学面前打了自己,而沉溺游戏。当他成为不良学生之时,父母百感交集,母亲一味疼爱,父亲一味打骂,对于一个用游戏麻痹自己,心中却茕茕子立的.他,一定有抓狂的欲望。这样两者都不欢而散,有何趣哉?
在施行交换家庭之后,双方的父母对于远道而来的情人倍感亲切,热情招待,蒙古小孩与北京父母的相处欢多悲少,毛毛与蒙古家庭起初则不甚欢。毛毛的冷漠,无情,让蒙古家庭尴尬至深。在一场大火之后,毛毛与蒙古家庭和平相处。
往往,热衷于的事,并一味追寻,最终会成为过往的艰难,则视为过往烟云,随风消散一般美好。蒙古家庭的爱,感化了毛毛的性格,建立了两个家庭深厚感情。
两地人民最纯的那份情感是不会随岁月的消逝而褪色的。北京父亲与一群人曾来蒙古插队。为祖国作贡献,在这段经历中,人与人的感情互相交融,人最纯的思想莫过于此。
此后的毛毛与父亲,更无坚不摧了。家长与孩子,往往都相爱着对方,珍爱对方一主还觉得一生太短。但是年龄层的不同,就会有很多思想分歧。所以,这时,便需要一座桥梁去沟通。( )
亲情,属于抒情点儿,委婉动听的歌来形容一段过程。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膜源于那思想分歧。适当的包容与改变,可以融化这面坚硬的膜。努力为对方改变自己吧,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以家庭幸福为基础,更好地为生活奋斗。
至于,两地人民的情,需要蒙古那激昂的歌曲形容这段历程。
佛前的五百次凝眸,为今生的檫肩而过。偶然的相遇,相隔两地的大爱。再过一年两年……再也不会变。就算上帝将地球毁灭,也会有缕属于这段情的烟云飘散于宇宙间。
13.人在异国他乡时 篇十三
近年来,随着出国人员的大幅增加,领事保护和领事协助问题日益增多,国民(个人与法人)对驻外使、领馆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海外合资公司经济纠纷、劳务合作纠纷、家庭纠纷,以及到使、领馆避难等事件不断增加。有鉴于此,每位出国人员都有必要了解领事保护和服务的相关知识,增强相关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国家不当行为引起的领事保护
领事保护或领事保护权,又称外交保护或外交保护权,统称领事保护。国际法上的领事保护?穴狭义的领事保护?雪是指派遣国国民在接受国受到不法侵害且依该外国法律得不到救济时,派遣国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要求该国进行救济或承担责任,以保护本国公民或国家利益。
1959年~1960年及1965年先后发生了印尼排华事件,1967年缅甸排华事件和1976年~1978年越南排华事件均系国家或政府部门煽动所致。华侨受到的侵害不可能得到当地行政和司法救济。我国政府多次向侵害方政府进行交涉,采取一系列护侨措施和护侨行动,如外长写信、政府发表声明、派代表前往侨居国进行谈判、两国外长会晤、直至派船接侨,等等。这些措施和行动说明我国国民在海外受到迫害、处在危难之时,我国政府负起了保护侨民的责任。
国家大规模排华毕竟是少数,大量的是一般性领事保护案。2000年8月,我国女青年郭某自美国波特兰机场入境时,边检人员因对其护照有怀疑?穴护照照片脱开?雪,竟对她进行脱衣检查,并拘禁两天。郭某一面要求与中国领馆联系,一面向华人传媒投诉。在这一事件中,郭的人格和利益均受到侵害,这种侵害属“国家不当行为”所致。当事人运用了“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当时,中国驻当地领事起而交涉,华人传媒一致谴责。波特兰市移民局长在领馆和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致函郭某,向其赔礼道歉,此后被迫提前退休。
办理上述领事保护案并非因案件的大小,而是因为我国公民受到侵害是接受国家不当行为所致。相反,如果派遣国国民受到不法侵害案件本身尽管影响很大,但国家没有责任,接受国便无由实施领事保护。
1994年9月20日,北京建国门发生枪击事件,伊朗驻华使馆随员穆罕默迪及其子中弹身亡。由于事件系犯罪分子所为,我公安干警当场将其击毙,国家无不当行为,故对穆父子的死没有责任。只是考虑到穆的家属生活困难,从人道主义出发,由北京红十字会出面给予穆的家属一些补偿。
综上所述,国家对国民实施领事保护,追究的是接受国的国家责任,必须严肃慎重,认真考虑领事保护的三大要件:“侵害是由于接受国的国家不当行为所致”,“国籍联系原则”和“受害人用尽当地一切法律救济”。
领事保护是国家权力,要由国家提出
领事保护是国家权力,追究的是国家责任。因此,领事保护要由国家提出,国家认为必要,即使受害人不提,国家也可行使保护。相反,如果国家从全局出发,或者从当事人的长远利益考虑,认为时机不合适,即使受害人请求保护,国家也可暂缓提出领事保护。
2002年1月,福建劳务人员余某在以色列打黑工期间被以警察殴打,致使其终身残疾。我国外交部和驻以使馆分别向以方多次交涉,要求以政府对该案进行调查,依法严惩肇事者,赔偿受害者物质和精神损失。
福建劳务人员余某被以色列警察殴打致残。余担心以警察报复,不愿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没有提出领事保护要求。我国外交部认为,以色列执法部门知法犯法,情节恶劣,后果严重,仍决定对余实施领事保护,追究以色列的国家责任。
一些涉及人数多、影响大或涉及人数虽然不多,但影响恶劣的事件和案件,即使不是由于国家责任引起的,我国政府也均适时实施适当的领事保护。2000年6月,未建交国所罗门群岛发生政变、社会动乱,我国政府派船、租包机展开从所罗门的撤侨行动,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领事保护要由国家提出,外交交涉也要由国家提出。公司有关交涉的要求,须由使、领馆或使、领馆的上级决定是否受理。
国民(公司)要求国家实施领事保护或领事协助所提供的情况必须真实可靠。虚假陈述不仅达不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还会给外交造成尴尬和被动,其后果要依据国内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使、领馆没有庇护权,领事保护有限度
有些国民认为,中国使、领馆是中国领土。中国人在接受国遇到麻烦,去使、领馆寻求庇护,顺理成章。这种认识是法律误区。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穴简称“维约”?雪,使、领馆对本国国民或第三国国民都无庇护权。
使、领馆是国家代表机关,在接受国没有行政权力,没有强制手段。使、领馆对本国国民的保护,无论是探视还是交涉,实际上是依据国际法准则及本国的政治影响督促接受国执法机关依法行事。
领事保护与协助涉及国际法、接受国和派遣国法律,情况十分复杂。使、领馆的保护与协助是有限度的。“维约”第5条“领事职务”规定,领事官员实施领事保护和协助要“于国际法许可之限度内”,“在接受国法律规章所规定之限度内”;领事官员的工作“以不抵触接受国内施行之办法与程序为限”。《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穴简称“指南”?雪“注意事项”中明确指出,“领事官员对中国公民提供领事保护和服务时,不能超越其执行领事职务的权限”。
根据国际法中有关管辖的一般原则,属地管辖优于属人管辖。我国国民与接受国国民发生民事纠纷、经济纠纷或家庭纠纷要通过接受国的民、刑事法律程序解决,用尽当地法律救济。在此前提下可以请求使、领馆协助,但不能躲进使、领馆。
西方国家领事保护特点
纵观世界近代史,领事保护是强国的权力。弱国无外交,也就无领事保护。鸦片战争之后的清朝及民国时期,中国积贫积弱,列强强加给中国许多不平等条约;美国的国内法包括有排华法案;国际法不公平,中国对列强侵犯中国主权的强权领事保护无力反抗;对本国海外国民也不能进行有效保护。直到二战期间(1943年),美、英才取消了“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二战后,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961年4月18日和1963年4月24日,《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签订,才有了现代意义的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目前,西方国家的领事保护更多的是广义上的保护即执行“维约”和双边领事条约所规定的“领事职务”。
除涉及“人权”等政治敏感案件外,西方国家关注的重点是我执法机关对该国公民采取强制措施是否及时通知该国驻华使、领馆,是否及时安排领事官员探视,办案程序是否合法。其中,领事通知更是各国关注的首要问题,也是领事工作中摩擦最多的问题。1984年,德国和美国就曾因“通知”问题引起过一场外交风波。德国旅美侨民拉各昂德兄弟因抢劫杀人被美地方法院判处死刑。美国未按“维约”规定通知德国使馆。德国以“妨害了德国领事官员对他们行使领事保护为由,两次将美国告上国际法院。美国两次败诉,并向德方道歉。
領事知情权基于国际法中的属人管辖。设想抓了人家的人都不说一声,显然是对国家主权的藐视和侵犯,妨害了派遣国对当事人的保护和协助。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又是“维约”的参加国,在涉外案件的处理过程中,我国执法机关要认真履行国际义务,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为我在该国的领事保护工作争取主动权。
外交行为不能起诉
2001年9月,北京无业人员岳某状告外交部,理由是中国驻新西兰使馆“拖延”了他的求助,“没有履行应有的保护中国公民的人身和财产不受侵犯的义务”。前文提到,使、领馆在接受国没有行政权力,没有强制手段,手中的武器就是交涉和“对等”。因此使、领馆的领事保护和领事协助是国家外交行为而非行政行为。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提起的诉讼。《行政复议法》也不适用外交行为。
外交行为不能起诉。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外交交涉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只要外交官、领事官认真执行政府指令,尽职尽责交涉,就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无责任可究。有人会问,外交行为不能起诉,《行政复议法》也不适用外交行为,那么国民对驻外使、领馆的领事保护工作有意见向谁投诉?芽其实,国民可向外交部领事司、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监察局投诉。外交部各职能部门将根据各自职责和业务范围了解核实,依据“维约”、双边领事条约、“指南”和《涉外人员守则》、《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党纪、政纪等追究“玩忽职守,贻误工作”人员的责任。
综上所述,领事保护是一个国际课题,要由接受国、派遣国和国民等各方一起来探讨研究。
阅读背景
国家行使领事保护权一般应符合三个条件:
其一是派遣国国民权利受到侵害是由于接受的国家不当行为所致,也就是说,该侵害行为可以引起国家责任。如果侵害仅仅涉及接受国私人行为,接受国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则不得行使领事保护。
其二是“国籍继续原则”和“国籍实际联系原则”。前者指受害人自受害行为发生起到领事保护结束期间,必须持续拥有保护国国籍。后者是指受害人和派遣国之间具有实际的真正联系。
【在他乡散文】推荐阅读:
他乡故道优美散文08-22
《莫问他乡与故乡》读后感08-22
大约在冬季散文08-01
散文:在广州有感10-02
谢谢你一直在散文08-20
生活从不在别处散文10-01
在平凡中闪光散文10-26
母亲永远在身边散文10-30
敢问路在何方经典散文06-29
相见在红尘最深处散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