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蒗县召开干部教育大会

2024-09-30

宁蒗县召开干部教育大会(共11篇)

1.宁蒗县召开干部教育大会 篇一

县统计局召开干部职工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活动

连日来,县统计局在认真组织干部职工收听收看省、市、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的基础上,2月27日,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认真传达和学习了《清水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和县委书记刘天波同志在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在统一干部职工思想,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的同时,对本单位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做出了安排部署,一是要加强学习,明确认识,服从大局,主动投入,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紧紧抓住县委提出的“八个重点、八项工作、八大成效”的活动总要求,积极参与,抓好落实;二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市总工会提出的“两访三促”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县委提出的“六联六帮”为主要内容的“六民”活动结合起来;与本单位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确保工作成效;三是靠实责任,分工负责,在全面落实帮扶任务的基础上,成立了由局长王建新为组长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协调帮联工作的日常性工作,保证帮联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2.宁蒗县召开干部教育大会 篇二

本研究以云南宁蒗县为调查对象, 重点探讨贫困农村地区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 以期对其他相似情况的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有所启示。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及其路径

教育均衡发展是“人们相对于目前现实存在的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不均衡而提出的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 是指在平等原则的支持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实现 (包括建立和完善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 , 其最基本的要求是社会在正常的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和份额, 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 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支配和使用上”。

为了更好地把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 一些学者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分为“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两个层次。“外延式发展”是以改善学校办学的物质条件为主的外在发展, 旨在缩小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形式的条件性差距。“内涵式发展”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在发展, 旨在缩小不同地区间或同一地区不同学校间教育质量的差距, 以及同一学校不同学生间的素质差距。[2]“外延式发展”重在“量”的扩张, 主要是从数量上体现教育条件的改善, 如教学设备、办学场地、图书资料、后勤设施、师资队伍建设等。“内涵式发展”重在“质”的提升, 主要是从教育质量的变化上来体现, 如教学效果、学生素质提升等方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离不开“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的共同作用。外延式发展条件的满足是内涵式发展的前提, 内涵式发展是外延式发展的突破和深入, 是外延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因此, 考察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应同时涉及到这两个层面。

二、宁蒗县教育均衡发展的多路径探索

1. 云南宁蒗县概况

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滇西北川滇交界处, 俗称“小凉山”。1950年1月和平解放, 1956年9月20日成立自治县。宁蒗的县情特点可以概括为“山、少、偏、穷、特”五个字。“山”就是山区面积大, 占总面积的98.4%。“少”就是少数民族聚居, 境内有彝、汉、摩梭、普米、傈僳等12个世代居住的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8%。“偏”就是区位偏僻, 交通闭塞, 远离中心城市。“穷”就是贫困面大, 贫困程度深, 至今仍有17.92万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特”就是社会发展背景特殊, 是一个由上世纪50年代初的多种社会形态并存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

宁蒗县教育起步晚、起点低, 但发展较快,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颁布以来, 宁蒗县政府把教育均衡发展放到重要位置, 力求在加强外延式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内涵式发展, 通过政府、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宁蒗县教育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都有所收获, 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

2. 宁蒗县教育外延式均衡发展的路径

(1) 经费支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

宁蒗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了对教育的财政投入, 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全县教育2006年———2010年教育经费投入见下表。

从上表可见, 政府对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对于宁蒗这样的贫困县, 县政府对教育的拨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 可见县政府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和重视程度。政府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 为宁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

此外, 为加强教学设备设施建设, 2010年开始, 宁蒗县采取了“三三四”的资金投入方式 (即县财政投入30%、“两基”挂钩联系部门和单位投入30%、学校自筹40%) 为学校配置图书、实验仪器、文体器材、桌椅、床架等, 共计投入资金267.86万元。

(2) 政策保障———政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宁蒗县教育事业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除政府在经费投入上的大力支持外, 相关政策的出台也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宁蒗县委、政府高瞻远瞩的提出了“科教兴县”的战略目标, 将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全面落实好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战略地位, 把教育作为一项加快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奠基工程来狠抓落实。为建立健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 宁蒗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宁蒗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教育管理暂行规定》、《宁蒗彝族自治县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措施, 为宁蒗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3) 师资建设———“超常规模式”缩小区域差距

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缩小与外地发达地区、县内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 宁蒗县采取了一序列“超常规措施”, 努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第一, 在改革开放初期, 针对师资严重不足的实际, 县政府采取了不要户口、不要组织介绍、不要档案等“五不要”政策, 只要一张1966年以前大学毕业文凭即可来宁蒗任教, 且为任教教师家属农转非和安排工作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的特殊方式, 这一政策为宁蒗从全省范围内引进了许多优秀师资。

第二, 采取“木材换人才”的特殊措施, 从江苏省海安县群体引进教师。1988年地处西部、教育事业发展滞后的云南宁蒗县与东部发达的江苏省海安县实施教育合作。在两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教育合作不断深入, 合作由最初的初中教育起步, 到全力办好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由办好一所学校, 到带动全县教育实现跨越发展;由教育交流合作, 到实现民族文化融合交流;由启动基础教育, 到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由单向支援扶助, 到谋求两县共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实施交流合作。

第三, 实施“滇沪合作”、志愿者等方式吸纳外地优秀教师在宁蒗县任教。建立县内学校支教助教机制, 县内条件好的学校, 帮扶山区条件差的学校。通过区域教育合作, 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协调发展。

(4) 民生工程———教育扶贫初见成效

宁蒗县作为国家级扶贫重点县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难点便是贫困家庭的学生比例较大。为了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宁蒗县政府把贫困学生教育问题当做民生问题重点解决, 采取扶持贫困生的民生工程, 具体措施有:第一, 2006年—2010年县财政按规定标准分别拨付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96.3万元、551.3万元、1505.65万元、1199.74万元、2414.3万元, 用于扶助农村家庭贫困学生。第二, 宁蒗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扶学工程的决定》, 倡导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处级干部每年捐360元, 科级干部每年捐240元, 一般干部每年捐120元) , 用于资助本县的贫困中小学生。第三, 通过“慈善一日捐”活动和全县干部职工献爱心累计捐资192.84万元, 用于资助贫困生。第四, 依靠国内各界爱心人士和各单位捐款资助贫困中小学生。近几年, 宁蒗县获得的教育资助金额已达到3784.2万元, 援建小学118所, 援建校舍面积达到33431平方米, 累计资助贫困中小学生33654人次。

3. 宁蒗县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探索

(1) 政府主导营造“重教、兴教、支教”的文化氛围, 促进教育共生式发展

宁蒗县政府在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政策保障等举措的基础上, 竭力营造“党重教, 政兴教, 民支教”的良好氛围, 试图通过政府的行政努力, 在全县范围内形成“重教、兴教”的文化氛围, 创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文化生态环境。目前, 宁蒗县政府每年拨专款开展了“8月教育宣传月”活动和教师节尊师重教活动;县委每半年召开一次“教育专题”的常委会;县人大每年召开一次教育列会, 听取教育工作汇报, 审议教育工作;县委、政府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教育“三干会”, 集思广益, 共商教育大计, 共谋教育发展之良策;县四套班子领导每年都亲自参加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召开的云南省高三质量检测分析会, 并对高三年级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政府每年高考前带重金和诚意亲临学校慰问和鼓励高三师生。

(2) 学校主导强化校本教研, 提升各阶段的教育质量

宁蒗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亮点是各阶段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素质教育逐年深入推进, 中小学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 “十一五”末, 宁蒗小学、初中毕业率均为100%, 初中毕业生全科合格率为71.6%, 小学、初中毕业生体育合格率分别为98%和98.6%。值得一提的是, 宁蒗县高考成绩跻身于丽江市先进行列。2011年宁蒗县高考上线率为100% (不含“三校生”) , 本科上线人数1666人, 上线率达89%。其中, 一本上线率为12.39%;二本上线率为44.07%。这一成绩对于一个教育基础薄弱, 教育资源稀缺的贫困县来说是令人惊讶的。经过更深入的调查发现, 宁蒗县教育质量的提升是该县各中小学注重教育改革“内涵式发展”的结果, 其主要根源便是校本教研持续有效地开展, 具体经验如下。

首先, 树立科学的教师发展观。

宁蒗县各级学校领导都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宁蒗各中小学领导都意识到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他们认为, 对于边远落后的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校来说, 教育经费有限、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校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因此, 在外延式发展的同时要以校本教研与乡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内在关系为逻辑起点来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 便成为宁蒗教育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宁蒗县的教育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仍然存在着县域之间和县域内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目前, 仍然有大量的贫困乡村的教师没有机会接受各种层次的专业培训。面对这样的现状, 宁蒗各中小学的管理者在长期的教育改革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教师发展观, 他们结合现实条件, 立足本地区和本校, 积极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 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其次, 以学校朴素的教研方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宁蒗县校本教研模式是一个正在探索与发展的事物。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都立足本校的实际, 依靠教师自身的力量, 以朴素的方式扎实开展。调查发现, 许多中小学教师都积极参加学校自己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并从思想意识上肯定了教研活动对个人专业成长的作用。一些学校领导也尝试完善管理体制, 积极创造一种学校的教研文化, 引导教师自觉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去, 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生活中, 使校本教育成为教师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

虽然当前宁蒗县的校本教研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 但各学校在其探寻校本教研的道路中已总结了许多经验。如宁蒗县大兴镇红旗中学的校本教研就颇具特色, 该校采取了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的机制, 我们将这种机制的特点归结如下。

一是梯度推进发展机制。红旗中学采取了“以老带新, 梯度推进”举措, 以学科组为单位, 将教师分为新进教师和骨干教师, “以老带新”建构学习共同体。

二是丰富多彩的教研形式。学校以日常教学活动为载体, 各学科组每周举行一次“公开课评讲活动”, 每月评出一堂优秀公开课。每周教研活动教师都要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分析和评价, 写听课记录和反思记录, 提高教学组织和评价能力。

三是形成激励教师发展的制度。以“积分评价”为主要形式, 根据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活动量、公开课的质量、评课反思记录的质量, 分别给教师相应的积分, 并与年度教学科研工作考评、评优、职称评审挂钩。这些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许多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获得了实际的提高, 他们也逐渐从“被动性”的参与转变为“主动性”的发展。

第三, 依托“外引资源”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发展。

宁蒗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发展过程除了基于学校自身条件, 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开展集体研讨活动之外, 还依托“外引资源”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和良好的制度保障, “宁海模式”在宁蒗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在此基础上, 宁蒗县积极引进内地发达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 并依托外引资源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

可见, 作为教育资源相对缺乏、教师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 通过积极地采取开放式办学的模式, 大量引进教育发达地区教师, 积极参与国内外高水平的师资培训, 依托“外引资源”带动本地区教师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们拓展了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培养了教研能力, 为宁蒗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小结

综上所述, 由于经济发展总体欠发达, 教育资源匮乏, 教育基础薄弱, 目前宁蒗县教育均衡发展还是以政府主导的“成长性均衡模式”, 其目标是不断提升教育发展的底线, 追求的是基础性的成长。这种“成长性均衡模式”在西部贫困民族地区尤为常见。这类地区的学校发展, 在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照下、在数量较多的国际援助项目的推动下, 先是掀起校舍新建重建、基础性教学设备配置的浪潮, 紧接着是“参与式教学”、“参与式管理”等教育新观念通过大面积的校长、教师培训而迅速普及。总体来看, 宁蒗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属于“成长性均衡模式”, 但与其他情况类似的西部地区相比, 宁蒗县教育均衡发展又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1. 发达地区优秀教师资源的高效利用。

宁蒗县教育的发展, 特别是高中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可以说与“宁海模式”的成功运作不无关系。宁蒗县与海安县实施“宁海合作”23年来, 共有216名海安县的骨干教师到宁蒗支教, 为宁蒗县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专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调查发现, “宁海模式”的成功运作有诸多影响因素。首先是历史原因。1988年, 宁蒗县政府与海安县政府就开展了“木材换人才”的合作项目。宁蒗县为当时需要资源进行基础建设的海安县提供木材, 而海安县则为教育事业发展滞后的宁蒗县派遣了大批的优秀教师。两县政府在合作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使得这一项目持续了23年之久。其次是制度保障。调查发现, 来宁蒗支教的海安教师大多是自愿报名, 他们多数是海安县各中学的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他们之所以能积极主动的到宁蒗支教, 得益于两县政府落实了优厚的支教待遇。据了解, 来支教的骨干教师可以领取到双份工资 (一份由海安县发放, 一份由宁蒗县发放) , 还可以从宁蒗县政府领取到支教补贴。如有需要, 海安县政府还帮助支教教师解决配偶工作问题。这些政策的制定, 从教师的切身利益出发, 极大地调动了支教教师的积极性。最后是文化的交流与认同。“宁海模式”开展至今, 除了制度的保障之外, 还有两县文化的交流与认可。宁蒗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 与海安县的文化存在着一些差异。两县教育的合作, 与其说是学校教育的交流, 不如说是两县文化的交流, 是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共生与融合。许多海安县的支教教师表示, 他们中一些人已是第二次来宁蒗支教, 他们非常高兴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与少数民族教师的学生相处融洽, 在宁蒗得到了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尊重和爱戴。目前, “宁海合作模式”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两县已由原来的单项支教, 发展到从深度和广度上谋求两县教育与文化的交流合作。

2. 初步形成了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意识

宁蒗县教育均衡发展虽然起步较晚, 但发展较快, 成效显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当地政府领导和学校领导已初步形成了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意识。调查发现, 虽然当前宁蒗县还存在着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简陋、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矛盾突出、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但许多领导和校长已意识到“内涵式发展”才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宁蒗的教育发展应从“输血”式的被动发展逐渐转向到提升自身能力的主动发展上来。

在与校长和教师的座谈中感受到, 教育者想要获得自我发展的强烈意识。有些中小学已在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 他们积极利用已有的条件, 努力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如一些接受过“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教师培训”的教师和领导, 就把“参与式理念”融入教学, 一些学校领导已经开始自觉地在自己的管理实践中尝试参与式管理, 并且从中获得了进步。可见, 宁蒗县教育已从“等、靠、要”的被动发展转变到主动探索的发展上来, 这个变化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发展形式的转变, 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转变, 其实质是一种区域教育生态的重建, 是区域、学校和个人 (教师和学生) 共生式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教育研究, 2002 (2) .

[2]刘耀明, 熊川武.论义务教育内涵性均衡发展的边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1 (3) .

3.县幼儿园召开学期末教职工大会 篇三

县幼儿园召开学期末教职工大会

7月19日上午, 孟连县幼儿园组织全体教职工召开学期末教职工大会。会上,首先杨园长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安全常规、卫生保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密切家园联系,搞好家园沟通等8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教师们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并提出了今后如何提高保教水平、完善制度化以及如何打造幼儿园特色、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作了实际性计划;其次各岗位行政负责人作相关工作的口头总结及假期的相关岗位的思想政治、业务学习安排;第三,郑书记组织全体教职工民主评选出学年园级优秀教师:按岗位职责、称呼的不同分组,以3:1的比例产生优秀教师名额(行政组:2名;后勤组:3名;专任教师组:13名;临时教师组:4名,合计:22名);最后,郑书记小结,热烈祝贺被民主评选为园级优秀的教师们,并希望她们在下学年中能再接再厉、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工作争做一名优秀教师,更希望没有被评为优秀教师的不要气馁,在下学年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争做一名优秀教师。相信只要教师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负责、努力工作、关心幼儿、服务家长等,一定会有更好的收获。

孟连县幼儿园 刘静

4.宁蒗县召开干部教育大会 篇四

关于做好召开中国共产党英吉沙县第十次代表大会

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县直三工委,各党委(党组)、党总支、党支部:

经地委批准,中国共产党英吉沙县第十次代表大会将于近期召开(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为认真做好大会前期准备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各代表所在单位不得在会议期间安排代表外出或参加其他与出席党代会时间冲突的活动。如有特殊情况,需报县委审批。

2、每个乡镇带1名工作人员,负责会务工作、讨论记录和信息简报编写工作。未经批准,各乡镇一律不得增加工作人员和随员,并将名单于8月3日前报县换届办。

3、各单位要按照《中国共产党英吉沙县第十次代表大会宣传布标、宣传版面分配方案》(见附件)的要求做好相关工作,由县委宣传部负责指导检查落实。

4、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务必于8月3日前,向县换届办上报参加县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名单和乡镇住宿的党代

1表名单,对不能参加会议的人员要注明原因。

附:中国共产党英吉沙县第十次代表大会宣传布标、宣传版面分配方案。

中共英吉沙县委办公室

2011年8月1日

--------------抄 送:县纪检委、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政府办公室、政协办公室--------------中共英吉沙县委办公室2011年8月1日印发--------------

共印:汉文120份

附件:

中国共产党英吉沙县第十次代表大会宣传布标、宣传版面分配方案

一、布标悬挂位置及内容

县委、政府大楼、接待中心(各1条):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英吉沙县第十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楼雨棚)

主会场(5条)

会议中心侧门口1条: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英吉沙县第十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条幅4条(自定)

各单位条幅:

1、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英吉沙县第十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交警大队)

2、以新型工业化为带动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客运站)

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跨越发展长治久安 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县二中)

4、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气象局)

5、换届选举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和地方政权建设的一件大事(质量技术监督局)

6、继续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谋划,后发赶超,扎实推进“十二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7、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8、加强党的领导班子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城建局)

9、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谋划,后发赶超,扎实推进“十二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林业局)

10、坚定不移的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公安局)

11、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粮食局)

12、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努力开创英吉沙县各项工作新局面(人民银行)

13、严肃换届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工商银行)

14、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十二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财政局)

15、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推进英吉沙县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地税局)

16、加强党的领导班子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城镇派出所)

17、净化育人环境,培养“四有”新人(县三中)

18、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农经局)

19、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畜牧兽医局)

20、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英吉沙县第十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教育科技局)

21、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努力开创英吉沙县各项工作新局面(县医院)

22、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公路局)

23、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检察院)

2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全力推进英吉沙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农机局)

25、加强党的领导班子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水利局)

26、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国税局)

27、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工商局)

28、加强党的领导,为实施“十二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头!(疾控中心)

29、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英吉沙县第十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文体广电局)

30、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法院)

二、宣传版面分配单位、内容和规格

1、县委宣传部4块,内容分别为:全县总体发展及成就;经济建设成就;社会发展成就;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建设成就

2、县委组织部1块: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成就

3、县纪检委1块:党的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选举环境

4、县委政法委1块:民主法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成就

5、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1块: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成就

6、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各1块:党的群团组织发展成就

7、县人武部1块:基干民兵和预备役建设成就

8、县民政局1块:兵地共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成就

9、县发改委1块:项目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10、县统计局1块:用各种统计图反映我县的发展变化

11、县经贸委1块:工业经济发展成就

12、县农业局1块:农业经济发展成就

13、县水利局1块:水利事业发展成就

14、县气象局1块:气象事业发展成就

15、县畜牧兽医局1块:畜牧业发展成就

16、县林业局1块:林业发展成就

17、县城乡建设局:城乡规划、建设成就

18、县教育科技局1块:教育事业发展成就

19、县卫生局1块: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就

20、县计生委1块: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成就

21、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块:社会保障事业及就业工作成就

1.2m,支架为三角形,版面支撑宣传版面规格为2.4m×

5.宁蒗县召开干部教育大会 篇五

孟连县幼儿园刘静

2月27日上午,孟连县幼儿园召开了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开学教职工大会。

6.宁蒗县召开干部教育大会 篇六

1 现状

宁蒗县自2008年起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工程, 县人民政府将规模养殖场 (大户) 的培植和巩固纳入县域经济考评内容, 年末对全县15个乡镇该年新发展和巩固情况进行现场考核兑现奖惩。据县政府考核所示, 2013年底, 全县生猪养殖小区6个, 专业合作社8个, 养殖公司1个, 养殖大户36个, 其中存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场47个。年饲养量6.7万头, 出栏5.9万头。

2 存在问题

2.1 防疫意识淡薄

多数养殖户对《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规和国家防控动物疫病的方针、政策、技术措施等缺乏认识, 对自己在从事动物防疫活动中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不清楚, 不及时报告疫情, 不主动申报检疫, 不积极配合疫病免疫, 不自觉接受动物卫生机构监督等现象时有发生, 以致影响了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埋下了疫情隐患。2011年8月宁蒗县一生猪规模养殖场因补栏生猪引发生猪疫情, 至10月份疫情扩散至6个乡, 直接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疫情扑灭期间, 不法商贩四处蛊惑, 有的养殖户为逃避强制扑杀而低价出售染疫生猪, 加速了疫情的传播。

2.2 养殖场建设不符合要求

全县规模场大多就近选址, 随居住区而建, 没有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主要体现在选址、布局、设施和设备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一是选址紧连居民区或者公路干线, 间隔不够;二是没有把生产、生活、工作等区位分设;三是没有消毒设施, 或消毒设施不符合防疫要求;四是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五是没有隔离场所。

2.3 防疫管理制度不健全

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检疫申报等工作制度没有建立或不健全, 甚至缺乏日常记录, 防疫工作没有头绪。有的养殖场还停留在散养户的防疫水平, 仍按春秋两防实施免疫接种, 没有实施全进全出、补栏补针等措施。

2.4 没有安全用药意识

兽药采购、使用制度不健全, 安全用药意识缺乏, 不执行休药期, 滥用抗生素, 青霉素治百病较为突出, 药残现象存在, 不仅影响疫苗效价, 而且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留下隐患。在执法监管中查获在休药期或治疗期出售生猪的现象, 更有甚者将人用药用来治疗病猪, 还辩称相同药名人用药纯度和质量较兽用药好。

2.5 不执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宁蒗县为彝族自治县, 全县有12种民族都有吃乳猪的习俗, 特别是宗族活动中认为乳猪戴耳标破坏了完整性, 其“法术”不灵。因此, 多数养殖场, 甚至种猪场的生猪不佩戴耳标。同时, 也存在随意购进猪源的情况, 病源也会随之带来。在实践中, 当查获某批生猪有疑似染疫或染疫发病时, 难以追溯其源头, 不利于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2.6 疫苗管理及使用不规范

规模较小, 新建猪场较为突出地存在不注意疫苗分类管理, 随意摆放常温苗, 不按程序接种, 不执行疫苗有效期, 疫苗混注等现象直接或间接影响疫苗效价和免疫效果。

2.7 兽医技术力量薄弱

全县仅3个养殖场聘有专业技术人员, 其余自行开展防疫治病工作。由于欠缺专业知识, 很难有效防控动物疫病, 及时主动处理疫病隐患。

2.8 动物卫生监管不到位

2013年底全县生猪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场47个, 申请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有31个, 动物防疫条件达标、办证并纳入动物卫生监管的有21个。宁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有编制11人, 实际在岗8人, 且还受委托承担兽药、饲料、屠宰等监管执法工作。由于执法人员少, 养殖场分散, 难以开展日常性的到场监管。因此, 各项防疫制度的建立、落实, 引种审批, 检疫申报, 强制免疫等措施难以监管到位。

3 建议

3.1 强化培训宣传, 提高防疫意识

认真开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每年定期召集规模养殖户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疫病防治及科学养殖技术。结合科技进村入户工程, 各乡镇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对规模养殖户进行挂钩, 实施技术指导, 做到依法防疫, 及时防控动物疫病。同时, 针对特殊问题, 到场服务, 解答难题, 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范意识和技能。

3.2 合理规划, 科学建场

按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规定, 严格选址, 留足间距, 科学布局, 合理配置设备设施, 规范建设生产区、生活区、污水、污物、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兽医室等内容。

3.3 建立健全防疫管理制度

依法建立健全免疫、用药、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畜禽标识等制度和养殖档案。积极推行两针三免, 应免生猪的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同时, 因地制宜实施猪肺疫、猪丹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病种免疫。定期开展疫病监测, 抗体检测, 确保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

3.4 强化安全用药

兽药的采购、使用要有记录, 不得购买非GMP认证的企业产品, 也不得购买非GSP认证经营的兽药;做到合理用药, 科学用药, 对症用药;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和添加剂, 更不得将人用药用于动物。

3.5 推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采取广泛宣传, 认真讲解实施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 耐心说服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科学认识生猪耳标佩戴对养殖生产、疫病防控的重要性, 自觉转变观念、接受配合体系建设工作。从各规模场抓起, 特别是种猪场, 以《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审核入手, 采取强制性措施, 落实体系建设各项内容。

3.6 规范生物制品的使用和管理

各规模场必须配备相应的冷链设备设施, 按不同疫苗的保存和使用要求, 分类储存和按免疫程序使用疫苗,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防疫作用。

3.7 加强兽医技术力量建设

结合科技进村入户工程, 每年定期开展兽医业务知识培训, 确保每个猪场至少有一名兽医技术人员, 能自行开展预防接种, 常见疾病治疗等兽医基础工作。同时, 自觉将自繁自养、全进全出、消毒灭源等疫病防范措施纳入生产实践。

3.8 加大动物卫生监管执法力度

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 深入养殖环节, 全面做好防疫条件审核, 强制免疫, 标识管理, 检疫申报, 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环节的监管, 做到日常监管有记录, 专项整治有效果, 严惩不法行为。

7.宁蒗县召开干部教育大会 篇七

设动员大会

2012年1月10日,黄陂桥乡2012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在县会议文化中心召开。应邀出席会议的有县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会议的有黄陂桥乡乡村两级干部、党员、群众等共700余人次。会上,总结了2011年黄陂桥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绩,安排部署了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

2011年,黄陂桥乡党委、政府在中共邵东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乡4万干群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年初提出的“举全乡之力,奋力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暨城乡统筹发展实验区,全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乡,彻底改变黄陂桥乡落后面貌”的富民强乡思路,带领全体干部群众发扬肯干、苦干、敢干、巧干、真干、善干的“六干”精神,全乡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快速发展,成效明显:已投资5000多万、长2.1公里的创业大道已全线拉通,长1.1公里的虹桥路共完成土石方工程30余万立方米。投资5000多万元的深圳怡宝公司饮用纯净水厂,占地25亩的黄陂桥乡人民政府机关大楼即将动工建设;目前全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好、价格最优的老年公寓的报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一个占地100亩的“微型经济创业园”正在进行融资与土地审批工作;计划用地1300亩—中国500强企业长沙友阿集团和株洲大

1地公司共同投资的中国乡村奥特莱斯购物公园、株洲沪松服饰、香港喜来登灯饰、广东小榄镇锁具等精深加工企业,也已签订了意向协议。

在客观实在总结2011年黄陂桥新农村建设成效的基础上,黄陂桥乡党委、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对黄陂桥2012年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科学全面的安排和部署。2012年黄陂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可用四个字来概括:“七点,两轴”。

“七点”即乡域中心示范区三个:龙石村、黄陂桥村、杉树坪村;重点示范区三个:掌和村、田心村、肖婆村;基层示范区一个:曲丝村。“两轴”即两流线和神白线两条道路。重点建设好创业大道、虹桥路等四条大道,其中创业大道和虹桥路必须确保在“七一”前夕竣工通车,并完成乡办公大楼的顺利搬迁。

县农村工作部部长佘菊生充分肯定了黄陂桥乡2011年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他用理念新,规划好,机制新,管理好高度评价了黄陂桥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尤其是黄陂桥乡的规划,高规格,高起点,高质量,符合黄陂桥乡的实际。并就接下来该如何建设新农村提出了中肯的独到的见解。

副县级干部、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生态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黄陂桥乡党委书记龚子文要求2012年全乡干群要务实创新,攻坚克难,加快奋发赶超,紧紧围绕建设全省新

农村示范乡镇的中心,稳中求进,统筹城乡,把黄陂桥逐渐变成一个经济繁荣,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8.县党政干部大会讲话 篇八

今天,召开半年度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上半年各项重点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在第十四次中央新疆协调小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落实好下半年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全面完成今年霍城跨越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实现霍城在州直八县两市中“保二争一”的奋斗目标。

刚才,7位县领导分别就年初部署的九项重

点工作做了总结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下半年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我非常赞同。尤其是总结的特别好,下一步工作安排也非常细致、非常到位,措施很扎实。希望大家能够按照今天会议上各位分管领导的部署,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谋划落实。

下面,我再强调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霍城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上半年,我们按照县委十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的安排,尤其是结合州党委对霍城的要求,提出了“加快速度、做大总量、增加投入、壮大实力”的工作目标,安排部署了九项重点工作。1-6月份,九项重点工作推进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势头。从全县的角度来讲,有七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快。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快于全州平均水平。上半年,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6.68亿元,增长15%,高于州直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亿元,增长39.9%,超出州直平均增速26.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56亿元,增长53.9%,高于州直平均增速30.7个百分点,连续几年固定资产投资均排名州直前3名,今年上半年,在州直排第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8亿元,增长21.05%,总量在全州排第6,总量高于尼勒克1500万元,低于新源县3000万元;农业总产值6.02亿元,增长7.06%,高于州直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3亿元,增长23%,高于全州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储蓄存款超过30亿元,扣除兵团人口,全县人均存款超过1万元。从平均数来看,今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肯定超过1万元,从主要指标来看,霍城经济增长快,是历年来没有的。

二是发展后劲足。新型工业化是霍城未来发展的基础和基石,也是构建造血功能很重要的一部分,没有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产业的培育,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增长,也不可能有强有力的后劲,最多是一次性的税收和昙花一现的增长。上半年,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9%,工业总产值增长50%多,在建和续建项目超1000万元的56个、超亿元的15个、超十亿元的3个、超百亿元的1个,有17个项目是当年招商引资,当年建设,年底建成投产。这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建设将为霍城未来几年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成为发展的强心剂。我可以预见2014年我们的工业投入还要在今年的基础上有翻番的增长。从重大项目来看,中电投、振发太阳能、物流中心等项目,在历年的基础上都解决了路条、土地、审批问题等制约因素,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从今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来看,我们内定的目标是40亿元,上半年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超过了20亿元,相当于2011年全年完成的任务。刚才程政副书记讲,我们手头还有一批在谈项目、洽谈项目、意向项目,如果这些项目能够全部落实到位,完成到位资金50亿没有问题。完成50亿,我们2011年、2012年、2013年的实际到位资金就超过100亿元,这个发展后劲,不光是我们自己比,非常振奋,就是这个数字拿到伊犁河谷去比,也是走在前列的。

三是农村措施实。今年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三农”工作比以往的工作措施更加实在,措施政策效应更加明显。今年推进了1.8万亩的土地流转,进行了农产品补助和保险支持,以及对园区、基地建设加大了投入,各乡镇(中心)建基地、建园区的积极性很高。可以讲,今年年底“三农”工作有亮点可看,有东西在手,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是城乡投入大。今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绿化、市政工程、道路、供暖、排水、垃圾处理、创卫等工作快速推进。558工程加快实施,5大类50多个项目,8个月时间,投入28个亿,这是历年没有的。另外,交通建设投入近2亿,水利建设投入1亿多。这些投入,必然会带来城乡面貌的巨大改变,必然会进一步提升各族干部群众发展霍城的信心。

五是民生项目多。今年3、4、5月份开工5大类110多个民生项目,上半年用于民生的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近5亿元,占比76%。有一大批民生项目在开工、在建设、在见效,老百姓在收益。包括教育、医疗、就业、富民安居工程、农村公路、饮水工程等方面的项目都在有序推进。应该讲,受益面非常广。

9.宁蒗县召开干部教育大会 篇九

一、贫困地区县域发展及金融服务基本情况

(一) 宁蒗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 宁蒗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 全县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国民经济呈平稳较快增长, 经济总量跃上新的台阶,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末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5亿元大关,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795元, 五年实现翻一番,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624元和1938元, 2010年达到9592元和2387元, 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后实际增幅分别为10%和1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质量有效改善。

宁蒗是一个由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等多种社会形态, 经过民主改革后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 由于这一特殊的县情所决定, 加上地处边远贫困山区, 虽然通过近年来的努力, 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 但宁蒗经济总量小, 发展基础差、底子薄, 贫困程度深, 与全省其他县相比, 整体经济差距还很大,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绝对数位居全省129个县第110位。

(二) 宁蒗县金融服务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截止2010年末, 宁蒗县只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四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13个网点。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2342万元, 各项贷款余额50247万元, 存贷比例仅为22.60%, 2010年各项存贷款新增额分别为55561万元和16074万元, 当年新增存款投放当地贷款的比例为29%, 资金上存或外流现象严重, 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不足。按贷款五级分类口径计算, 2010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1570万元, 不良贷款率为3.12%, 与往年相比处于较低水平, 自2005年以来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资产质量不断得到改善。2010年末涉农贷款余额为42135万元,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3.86%, 金融机构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大, 支农服务功能不断显现。

近年来, 随着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宁蒗县金融机构结合县情, 在信贷投放过程中, 开发出多样化的信贷品种, 积极推广扶贫贴息贷款, 林业贴息贷款, “贷免扶补”小额创业贷款等多种信贷产品, 努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宁蒗县开展扶贫贴息贷款、林业贴息贷款、“贷免扶补”小额创业贷款的金融机构主要为农村信用社, 截止2010年末, 扶贫贴息贷款余额为2000万元, 林业贴息贷款余额2591万元, “贷免扶补”小额创业贷款余额372万元 (2011年3月末为677万元) , 小额创业贷款增长明显。

宁蒗作为林业大县, 林权抵押贷款的相关管理办法已经出台, 民众林权证基本到户, 交易平台已经建立, 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开展, 如评估人员不具备评估资质, 无法评估, 抵押登记手续无法完成等, 加上保险公司对林业资产不开展保险业务, 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 致使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在宁蒗县迟迟难以开展。

(三) 宁蒗县农村信用社改革情况

1. 专项票据置换不良贷款处置情况。

宁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于2005年12月1日获准认购专项中央银行票据1166万元, 开始了改革进程。按置换顺序, 置换不良贷款758万元, 占专项中央银行票据认购额的65%, 置换历年挂账亏损408万元, 占专项中央银行票据认购额的35%。对置换出的不良贷款, 宁蒗县农村信用社按照相关约定及要求, 制定清收计划, 全力处置, 尽力清收。截至2011年3月末, 专项央行票据置换资产处置金额656万元, 剩余102万元尚未处置, 专项票据置换不良资产处置比例达到86.54%;清收置换不良贷款194万元, 专项票据置换不良资产清收变现比例达25.59%, 清收已置换不良贷款均以现金形式清收, 没有以抵贷资产清收的情况。

2. 资本充足率。

2010年末宁蒗县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为10.39%, 达到了8%的监管标准, 资本充足水平和资本稳定性较好。2011年3月末农信社资本充足率为7.95%, 略低于监管标准。

3. 资产质量。

2010年末宁蒗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为39776万元, 五级不良贷款余额为1313万元, 不良贷款率为3.3%;2011年3月末贷款余额45700万元, 五级不良贷款余额1305万元, 不良贷款率为2.86%, 比上年末下降0.44个百分点。以改革前的2002年至2004年为例, 不良贷款率 (四级分类) 分别为38.95%、34.86%、35.32%, 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贷款收回风险较高。经过改革, 置换了信用社部分不良贷款, 使不良贷款得到有效控制, 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 资产质量不断提高, 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增强。

4. 贷款集中度。

2011年3月末, 宁蒗农信社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和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两项指标为27.57%和188.78%, 高于10%和100%的监管要求, 信贷资金投放不平衡、不协调, 可能带来潜在的坏账风险, 影响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发展。

5. 支农服务。

宁蒗县农村信用社结合我县实际, 适时调整信贷政策, 加大支农信贷工作。一是立足“三农”, 服务城乡,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支持;二是结合“惠农一折通”工作, 对信用好、经济条件好、惠农资金多的部分农户, 适时发放农户小额和农户联保等多种形式的小额信用贷款;三是大力支持特色农业、烤烟、林业等支柱产业及养殖业。2010年末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为35383万元,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8.96%, 比年初增加15053万元, 增长74.04%, 农户贷款余额为20660万元,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1.94%;2011年3月末涉农贷款余额为40291万元,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8.16%, 较上年末增加4908万元, 增长13.87%, 农户贷款余额为22604万元,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9.46%;支农服务功能明显。宁蒗县农村信用社改革前, 2002年至2004年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61.11%、87.40%、88.63%, 农村信用社一如既往地发挥支农主力军的作用, 支农服务强劲。

6. 盈利能力。

2002年至2010年九年间, 宁蒗县农村信用社税后净利润总额分别为-123、-142、-171、-120、-27、30、189、190、1148万元, 经过改革, 亏损不断减少, 并逐步实现盈利, 利润逐年增加, 经营状况不断改善, 但盈利水平仍有待提高。2010年末按照人行口径计算的资产利润率年度指标仅为1.79%, 低于该年度全国农村信用社平均水平0.01个百分点, 2011年3月末, 资产利润率为0.39%, 未达到监管指标要求, 但月度指标只能体现现行盈利状况, 不能说明整体盈利水平。

7. 股金结构。

2011年3月末, 宁蒗县农村信用社股本金总额2326万元, 投资股股金总额995万元, 占股本金总额的42.78%, 资格股股本金总额为1331万元, 占股本金总额的57.22%, 按照2011年末投资股与资格股占比分别达到80%、20%即为达标的考核标准, 宁蒗农信社为实现该目标尚需进一步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此外, 由于加大了资格股的清退力度, 2011年1季度农信社股本金总额减少了121万元, 股本金波动较大, 股金稳定性差。

二、做好贫困地区县域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社会信用环境差, 制约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投入

贫困地区信用环境不良, 群众信用意识淡薄, 还款意识不强, 县域企业普遍存在信用观念淡薄, 还贷意识差的现象, 企业恶意逃废和悬空银行债务, 致使大量银行信贷资金形成风险, 商业银行依法收贷效果差, 企业信用资源短缺以及地方行政干预, 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金融机构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 “慎贷”现象普遍, 贷款积极性不高, 总的资金投放数量不大。以宁蒗县为例, 很多县域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率高, 还贷意识差, 个别企业主贷到款后寻求畸形消费, 不良贷款比率呈上升趋势, 金融机构不得不加大放贷审核力度。

(二) 金融机构数量减少, 县域金融出现萎缩, 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不足

经过前几年对机构网点的撤并, 目前宁蒗县金融机构只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四家, 全县15个乡镇中的11个无常设金融机构网点, 金融服务只能采取流动服务的方式, 服务能力不足。金融机构数量的减少, 使地方企业贷款的渠道减少, 金融组织体系中机构“缺位”, 信贷资金运行主渠道“梗阻”, 向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逐年减少, 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同时, 贫困乡镇金融机构的退出, 给扶贫资金的发放和支农工作带来困难。

金融机构网点撤出后, 宁蒗县农村信用社通过设立流动服务点在11个乡镇开展定期流动服务, 人民银行创新POS机终端服务的功能, 开展了惠农支付服务业务, 缓解了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的问题, 但农村群众享受基本金融服务的需求仍难以有效满足。

(三) 贷款权限的上收,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层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

由于贷款权限上收, 目前基层银行办理贷款要经过支行、市分行以至省分行多个环节的把关和审批, 一笔贷款从申请到办妥使用, 需要时间长、程序繁琐, 贷款时效性滞后, 难以有效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此外, “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基层行的营销力度, 由于怕担风险、怕负责任, 基层信贷主管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营销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较大限制。基于这些原因, 宁蒗有限的金融资源不能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所充分利用,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 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受限, 难以有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由于CPI高居不下, 市场流动性过剩, 通胀压力加大, 人总行在年内已经6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3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随着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上调, 以及国家对开发贷款的限制要求, 银行资金面的缩紧给县域企业贷款带来更大的困难, 进一步加剧了信贷资金的供求矛盾, 对于目前正处于投资阶段的项目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特别是近期启动的重点项目可能面临融资困难, 从而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和改进贫困地区县域金融服务的建议

(一) 整治社会信用, 营造金融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一是加大开展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 增强全社会的信用观念, 积极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和“守信获益、失信失利”的社会氛围, 树立企业、个人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提升企业信用能力, 对恶意逃废和悬空银行债务或故意不履行合同的, 债权金融机构要积极收回债务;对拒不纠正的债务人, 要用法律手段维护金融债权, 依法追究逃废债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三是要打造浓厚的金融知识普及环境, 大力开展金融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加大征信知识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的金融素质。

(二) 调整金融机构布局, 适当增加营业网点或窗口, 解决金融服务缺失问题

首先, 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从县域信贷退出, 客观上为农村信用社让出了信贷市场, 提供了发展机遇, 农村信用社要通过调整网点布局, 适当增加网点, 弥补当地金融服务的“盲点”和“空缺”。其次, 要积极推进金融组织体系创新, 根据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新政策, 调整金融机构布局, 着力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位的问题。

(三) 继续完善金融机构信贷管理体制, 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完善担保体系, 建立多种类型的担保基金

首先, 要改进银行贷款授权授信管理制度, 适当扩大对基层行的授权、授信额度, 同时要改进贷款决策程序, 建立适合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审批机制, 积极进行金融业务创新, 改善贷款方式, 推出适应中小企业发展、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金融新产品和新型信贷模式, 不断满足经济发展中多样化资金需求。其次, 建立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管理机制, 提高信贷人员的信贷营销积极性, 合理确定贷款的正常损失率, 改变贷款“零风险”的过高要求, 按照责、权、利对等原则, 完善对信贷人员的激励机制, 以调动其开展贷款营销的积极性, 并以此来促进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第三, 完善政府型信用担保、中小企业、互助型担保、商业担保等三种模式,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通过政府协调设立财政担保基金、担保机构、担保中介机构等, 促进贫困地区民间企业投资, 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积极协作和配合, 采用风险共担原则开展业务, 形成政府、企业、银行、担保机构“共赢”的信用发展格局。

(四) 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支持地方经济的关系, 人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 合理引导信贷政策与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

10.县教育局召开全县财务工作会议 篇十

近年来,沈丘县教育局为使有限的教育资金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树立教育行业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预防学校在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突出“六抓”强化学校财务管理。一抓法制观念教育。加强对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教育,在财经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小学财务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的要求,教育学校严格开支手续,做到收有凭、支有据。要求学校严禁吃喝浪费,提倡勤俭节约,坚决制止“有钱乱花,没钱乱借”现象。

二抓日常财务监督。建立义教经费管理领导组,制定加强义教经费管理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日常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内部管理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对于大额资金的使用要由校领导集体研究决定,要将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校内外公开,接受师生和群众的监督。同时强化中心校对所辖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各学校支出报帐必须由学校校长签字,报中心校校长审核签字,并加盖“沈丘县教育系统财务收支审核专用章”后,方可到县财政局报帐。

三抓内部审计监督。教育局内审股、计财股、纪检组经常深入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及所辖中小学校针对义教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开展财务常规审计,建立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工作机制,督促学校及时整改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各学校财务核算程序,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教育局对初中校长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今后,教育局内审股把对全县初中帐目的审核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各乡镇中心校也要把对各小学的帐目审核作为日常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学校的财务管理情况。

四抓财务制度建设。制定《沈丘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沈丘县义务教育经费管理规定》、《沈丘县教育局关于学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对教育经费资金管理的办法、使用范围、报批程序、违规处理等作明确规定,督促各

学校建立健全《公用经费管理办法》、《实物管理制度》、《学校财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并按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增强自我约束机制,防范各类财经违纪现象的发生。五抓责任追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开支计划,实行消化债务责任制,每年的还款情况要作为对校长考核或继续任职的重要依据。凡校长、会计调离或退休,必须报教育局履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若造成学校经济亏损、出现新的外债的校长一律免职,实行严格的校长问责制度,视其情节,轻者考核定为不称职,重者给予纪律处分和组织调整,直至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六抓财会人员业务培训。制定财务人员培训计划,组织学校财务人员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培训;针对内审、财务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每年的预决算会上有针对性地对学校财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指出其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各学校的财务人员在规范财务、财产管理方面明确了方向。教育局每年年底将聘请财会专家对学校财务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学校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探索“四化”管理模式规范教育经费使用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北塘区教育局积极探索“四化”管理模式,规范教育经费使用,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思想、作风、纪律上为北塘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一、坚持教育经费管理的公开化

积极推进以经费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校务公开。在推进校务公开的过程中,通过会议、告示和公示等形式在不同范围内公开学校经济运行及经济管理、基建及基建管理、收费及收费管理等社会和教职工关注的热点、学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提高学校工作的透明度。

积极推进以经费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局务公开。教育局重大事务的公开是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教育局按照规定坚持把学校基建维修工程、学校后勤社会化服务项目等内容通过北塘教育网、张贴公告等形式进行公开。对于局统筹使用的预算外资金,教育局坚持用于教育、学校申报、集体研究、统筹安排的原则,规范经费的使用,今年,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学校申报项目、深入学校调研,最终确定了44 个涵盖学校校舍维修、设备添置、特色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学校项目,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发展和特色建设。

二、坚持教育经费管理的社会化

学校后勤是教育经费使用的重头,区教育局通过推进中小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 进一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服务师生的质量。在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中,坚持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的宗旨,按照 “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协调指导、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学校参与、学生家长支持”的原则,规范中小学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几年来,区教育局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学校安保、学生快餐、家校通、教育设施设备维修与维护等项目的后勤服务社会化。在工作推进中,我们规范运作程序,建立和完善相关操作规则和保障机制,坚决杜绝商业贿赂,让学校和广大师生成为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受益者,也确保了学校领导和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学。

坚持经费使用监督的社会化。区教育局设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聘请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等代表组成的21人的特邀监督员队伍,形成了纪检组、联系点、监督员三级网络监督体系,通过召开情况通报会、座谈会加强监督。在北塘教育网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建议和批评认真对待,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做到监督无死角。

三、坚持教育经费管理的市场化

在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推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益。今年暑假,区教育局本着学生为本、质量第一和规范操作、强化监督的原则,通过招标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学生快餐。

制定了严格的学生快餐准入要求。要求供餐企业必须证照齐全、生产场地面积必须1500平方米以上;必须有质量检验设备,且检测手段较为先进;管理规范,无食品安全事故和不良的行为规范记录。

制定了严格的招标程序。成立了由教育局相关部门、教育局纪委、卫生局等领导组成的招标领导小组。通过网上、教育局公示等方式发布《北塘区学校快餐招标书》,明确参与招标的基本条件,增加招标的透明度。对拟参与招标的快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重点查看企业资质与规模、管理与社会信誉、企业设施设备,企业卫生状况、企业周边环境等,并进行了打分。

签订合同,加强监督与管理。为了更好地做到规范管理、统筹安排,今年起直接由教育局和快餐企业签订合同,快餐外送企业就提高服务质量、保障食品卫生安全、规范经营行为等方面做出承诺。教育局会同纪委、卫生、食品安全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采用定期检查与临时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餐饮服务单位的卫生、质量、价格和管理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责令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到位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或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的餐饮服务企业,随时中止与其签订的经营服务合同,并依法追究餐饮服务企业的法律责任。

四、坚持教育经费管理的规范化

区教育局实行“集中支付、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加大对学校公用经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加强了对大宗物品采购、基本建设招标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截留、挪用、挤占、平调教育经费、学校收费收入的现象。

修订和完善了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加强了财务和财产管理、加强了汽车使用和维修管理、加强了大宗物品采购、基建维修工程及图书采购管理等工作,有效地防止了因管理上的漏洞为干部违法违纪提供便利问题的发生。建立和完善了《北塘区教育局党委议事规则》、《关于严明纪律切实做好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北塘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意见》、《关于规范学校基建维修工作的意见》、《学校基建双方廉政协约制度》、《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基建、维修大额资金审批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等文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11.县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大会内容 篇十一

田卫东指出,要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把干部作风建设推向深入。今年是关键之年、机遇之年、大干之年。我县干部作风建设总的要求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局,深入开展“优化环境从我做起、转变作风向我看齐”活动,从查找和纠正问题入手,高境界解放思想、大力度转变作风、严考核强化责任,高效率推进执行,实现服务效率明显提速、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的目标。按照以上思路和要求,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解放思想引领作风转变;二是以效能建设加快作风转变;三是以优化环境带动作风转变;四是以健全制度推动作风转变;五是以扩大群众参与促进作风转变;六是以督导问责确保作风转变。要坚持领导带头抓作风,一级带一级,按照市委要求,层层开展“对我监督,向我看齐”公开承诺。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干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县委、县政府对干部作风建设的态度十分明确,决不允许搞形式、走过场。各级各部门要把作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检查;其他领导实行“一岗三责”;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解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加强作风建设活动。要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改进工作指导方式,健全完善考核体系,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作风建设、人人关心效能提升、人人促进环境优化的浓厚氛围。务必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一项一项抓实、一环一环拧紧,确保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田卫东最后希望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迅速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以作风大转变促进发展环境大优化,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县委副书记、县长贾治阜主持会议。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全县上下迅速掀起学习落实会议精神的高潮,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上来,把行动统一到田卫东书记讲话要求上来。他说,春节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工作中去,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要加快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全力推进重点项目早日开工、快速建设。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励企业增强信心,加大技改投入,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实现增产增效奠定坚实基础。要迅速展开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按照党代会、人大会确定的今年城市建设重点工程,迅速启动实施。要抓好信访稳定和安全生产,切实抓好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始终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不麻痹、不松懈,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他说,严明的纪律是干事创业的前提,良好的作风是加快发展的保证。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大会安排的目标、任务,找差距、定措施,转作风、抓落实,在项目建设、服务环境、社会稳定、民生保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全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新高地,树立干部作风的新亮点!会议上,县委副书记李金礼同志宣读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暂行规定》和《梁山县优化发展环境“十项制度”、“十个严禁”》; 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马平同志通报了2011年干部作风建设检情况及典型案例;公安、交通、住建、工商等县直部门代表分别在大会上作表态发言;

大会还印发了《关于开展“优化环境从我做起、转变作风向我看齐”主题活动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会议管理及公务活动的意见》。

各乡镇班子成员、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各行政村支部干部,县直各部门班子成员、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在各分会场参加会议。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刘沛结合办公室工作实际,就学习贯彻全县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动员大会精神提出五点明确要求。一是要强化自身素质,树立勤奋学习、博学多思的学习型机关形象。要勤奋学习,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志学习,向领导学习。通过勤学习,善分析,长思考,多练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是提高调查研究、驾驭文字、综合协调的能力,切实担负起本职工作;要通过勤奋学习,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将学习内化为做好工作的首要信条,建立学习型办公室、学习型科室。二是要强化实干精神,树立勤奋工作、敬岗爱业的形象。要脚踏实地搞服务,勤勤恳恳干工作,在工作中做到热情、周到、文明、礼仪,对领导安排的事情要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声,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为机关搞好协调服务,为群众服好务。三是要强化责任意识,树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形象。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对工作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把工作抓紧抓好,努力做到不漏事、不误事、不坏事;四是要强化大局意识,树立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形象。要顾大局,识大体,做到多说有利于团结的话,多做有利于团结的事,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办公室形成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五是要强化公仆意识,树立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形象。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淡泊名利,踏实工作,严于律己,积极奉献。

梁山县人民政府

关于调整县政府领导同志工作分工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县直各部门,驻梁各单位:

根据人员变动和工作需要,确定对县政府领导同志分工进行调整。现通知如下:

贾治阜同志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财政、国税、地税、审计、人事工作。

秦延信同志协助县长主持县政府日常工作,分管政府办公室、研究室、政务督查、人民武装、发改、招投标监管、监察、旅游、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统计、信访稳定、机关事务、应急管理、外事侨务、对台事务、行政审批等方面工作。负责重点产业规划、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工作。协助县长分管财政、国税、地税、审计工作。

张玕同志分管城乡规划、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公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保障性住房管理、住房公积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方面工作。负责城市综合开发招商工作。

王宇帆同志分管经济和信息化、环境保护、供电、物资、煤矿建设和煤电化产业、安全生产、节能、专用汽车产业、金融、保险、投融资、企业上市、梁山工业园等方面工作。负责企业改制和企业招商引资工作。

崔加清同志分管商务、招商、外经外贸、农业、林业、水利、水产、农机、畜牧兽医、农业综合开发、移民、扶贫、气象、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防汛、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招商等方面工作。联系黄河河务管理、东平湖管理等方面工作。分管梁山经济开发区工作。

李瑞林同志分管政府法制、司法、民政、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防震减灾、人防、商业、粮食和物价、供销、烟草、石油、盐业、药材、通讯、邮政等方面工作。

孙颖同志分管教育和体育、卫生、科技、知识产权、专利、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安全、史志、档案、残联、老龄、民族宗教等方面工作。负责文化产业招商工作。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方面工作。

(梁政发〔2011〕44号文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一日公布)

梁山县疾控中心多措并举抓作风建设

1月29日节后第一天,梁山县疾控中心组织干部职工收听收看了全市全县的转变干部作风优化环境动员大会。会后梁山县疾控中心积极响应市县会议精神,迅速行动,立足实际,查找不足,确定了从制度建设、效能建设、严肃纪律、提升形象等方面全面推进2012年干部职工作风建设,优化疾控服务。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服务行为,以健全制度推动作风转变。中心对现有制度进行了认真梳理,修改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政务公开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减少工作的随意性,逐步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格局。

二是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执行力。认真履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做到快事快办,急事急办,坚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工作不实,落实不力;切实克服工作节奏缓慢,遇事推诿,服务意识不强的“中梗阻”现象,强化执行,加强效能建设。

三是严肃工作纪律,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执行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完善中心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和考核制度,严格落实指纹机考勤。中心工作人员要做到不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不擅离岗位;严格执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严禁网上聊天、游戏等娱乐活动;加强会风建设,严肃会议纪律。中心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简化办事程序,进一步完善了体检工作流程、检验报告发放流程等相关工作流程,方便群众办事。

上一篇:压路机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独资有限公司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