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起点优美散文

2024-10-27

这不是起点优美散文(精选4篇)

1.这不是起点优美散文 篇一

这不是终点,但愿你因它而变得更好网络散文

收到一个读者发来的留言,是名高三生。

Ta说,本来“三模”应该是给自己树立信心的一次机会,但是考得不好,现在自信全无,一想到高考就受不了(大意如此)。

虽然我参加高考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但高考前后的许多事情我仍记忆犹新,因为十几岁时本来就极度敏感,更不要提这次考试有可能决定着我们的人生走向,一点点蛛丝马迹都会被无限放大。

所以,Ta的焦虑,我懂。

我回复这个小朋友说:在正式高考之前,所有的成功失败都是不作数的。你现在最要紧的是放下杂念焦虑,平稳心态,认真去面对高考就是了。

后来收到Ta的消息:对啊,高考之前这些都不算数!然后说自己去努力了。

我挺欣慰的。

有时候放下焦虑,比什么都重要,一旦大脑被情绪占据,人就很难清醒,更会影响发挥,所谓怯场。

高考尤其如此。

尽管高考总被诟病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一考定终身,比如地区差异太大,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高考有可能是改变人生的一次巨大机会。

许多人认为家庭出身才是最重要的,但投胎是个技术活儿,由不得我们选择;而高考,则有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实现飞跃。

它可以让你从农村,来到城市;让你从偏僻的角落,来到更广阔的世界;让你从熟知的环境、人际中走出来,见识到更多优秀、出色的人。

这很重要。

在高考这件事上,我跟克莱德先生意见相左,从小生活在城市厂区的他并不认为高考有那么重要;而我耿耿于怀的是,他从小接触、知道的许多东西我根本无从知晓,如果不通过高考,我又怎么可能与他站到一起?

我至今认为,高考及高中岁月,改变了我的人生。它是我成为我喜欢的自己的起点。

那三年的埋头苦读,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去触碰原本遥不可及的生活——那时候我向往着能成为一名电台主持人,用声音跟世界交流。

而这个梦想,我只能通过高考来实现。我没有人脉去县城的电台里找份主持人的工作,声音条件也没有优秀到一鸣惊人让人家发现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好好高考。

啼笑皆非的是,我所在的高中除了几个美术生参加艺考之外,我竟不知道播音主持是一个专业,更不知道要提前参加艺考——可见,信息不均衡也是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

高考结束,我能想到的跟电台能扯上关系的,也就是新闻专业了,所以,我报考了新闻专业。

虽然各种阴差阳错,我没有去到理想的学校,还因为“不服从调剂”而上了一所非重点大学,但我仍然感谢高考,它让我来到城市,见到了更大的世界,认识了更多优秀的人,这才是真正的财富。

高考从来不是终点。它只是一种途径。

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跳出与生俱来的环境,有机会去更好的地方看一看,甚至接触到更多更棒的资源。

高考当然不是唯一。

我有不少小学、初中同学没有参加高考,他们有的在家乡经商,有的到城市里做其他的工作,也都过得不错。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的路,但存在适宜自己的路。如果你觉得高考带来的许多东西是你需要的,那么你就去好好利用它,useit。

它是一级台阶,一块敲门砖,可以把我们带到新的环境,给我们许多从前没有的资源。尽管这不可能让我们一劳永逸,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的确是改变命运最省力的办法。

也因此,我很感激多年前的那次考试,感谢那个认真努力的自己。不然,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也因此,我不理解那些“高三生撕书减压”的报道,像是一种咬牙切齿,像是一种戾气弥漫。

高考是许多人选择的一条道路,这条路也许很艰难,充满了艰辛,但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因为你是在企图努力来实现自身的改变。

考前的压力是对未知的焦虑,怎么可以迁怒于课本呢?

就好像,有个人指路给你,你却翻脸斥责他一样,我始终不解。

高考前的压力当然很大,这么多年反而变本加厉,我听说过很多父母在孩子上了高三之后会单独有一个辞职照顾孩子,在这种氛围下,不可能没压力。

事到如今,距离高考也没有几天了,还能怎么办呢?

有时间就翻翻书,更要紧的是学会安抚那些焦虑翻腾的情绪,三年来的所学所思,早已经渗透进了你的骨血,临时抱佛脚大部分情况下都不怎么管用。

最管用的是,放下焦虑,不要被任何人影响,你相信你自己,就可以。

高考前一个月,我不顾老师的阻拦回家了。因为我非常反感几乎要爆炸掉的高压氛围,当时一部分学生被单独放进小教室里学习,老师们每天来发雪花一样多的卷子,做试卷,讲试卷,人人都面露菜色,神情恍惚。

我呆了没两天就受不了了,跟父母商量要回家自习(谢天谢地他们很开明,居然同意了),老师们劝我不要这么任性,同学们在一起有统一的.节奏,自己独立复习可能会毫无章法。

我执意要走。

所以,高考前的几个周,我自己安排复习时间和科目,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重点看哪些内容,没做过一张卷子,也没跟老师们联系,偶尔有同学打电话来问问我怎么样,是我跟学校之间的唯一联络。

考试前两天回学校,所有见我的人都觉得我气色很好,心态放松。

而我的自我感觉也非常好。

结果是,我的高考成绩比平时的成绩好很多,连一向的短板数学都算是超常发挥。

……

我再写次这段经历,是想告诉那些即将要参加考试的孩子们:此刻,你内心的自信是最重要的,任何人过度的关切,过度的压力,此刻都无关紧要。

只有你最了解自己哪里是短板,哪里你可以放心地应付自如。

你高考前的任何一次测试,任何一次被老师家长批评,任何一次摸底,全都不算数。

当你走进高考的考场,你就变成了一张白纸,放下沮丧和担忧,放下不快和压力,只要有条不紊细致认真地按照你三年来的学习去面对,就可以了。

高考不是终点。高考只是一条道路。

我学了四年新闻专业,最后却并没有真的进入电台工作,反而发现写字才是自己一生所爱。再通过后来的努力,机缘巧合,慢慢成了变成现在的样子。

高考可能是你人生的一次机会。但不是唯一的一次机会。

祝你们能取得好成绩,也祝你们,成为喜欢的自己。

★ 人生、因你而完整散文

★ 生命因梦想而精彩作文

★ 总有一天,我会足够优秀_励志文章

★ 成长因梦想而精彩的作文

★ 人因梦想而伟大的优秀作文

★ 梦想因你而绽放初三优秀作文

★ 因爱而暖相伴前行散文散文随笔

★ 生活因自信而丰富

★ 心灵因放弃而高尚

★ 因挫折而美丽作文

2.时光是什么优美散文 篇二

如今四月已过,五月来临,我似个幽居太久的隐客,不留意四季,便让四季倏忽而过。其实,我每时每分都在和时间赛跑着,从早上在晨光中醒来,或是晚间从阅读器的光亮中睡去,都孜孜不倦的,同时间相互的博弈。没有输赢,甚至是你都不知参加了何种比赛。

四月初的时候,天气就反常了,只升到二十多度,使得盛夏提前的降临。但是没过几日,便又回到了正常的温差轨道上。

一场接着一场的春雨,没有贵如油的喜悦,只是将路上的行人淋湿,只是将孤独的心念变得绵绸,别说绵绸,还是愁痛更加的好一点。

从小区的门口,我追着地铁的时差走着,或是留意葱郁的行道树,或是埋怨将步行道弄得油腻的早餐车,我知道,我是不愿去购买的。

零碎的车辆,或走或停,来往的行人,或疾步或缓慢。时间若一静止,心念不静止,我不知道你们的心中会想些什么?我只想,回到农村,在那个长沙发上睡着,有自然的风吹来。

世间有多少种颜色,就有多少种的情绪。我不知道是哪个哲学家说的,颜色是可以影响到情绪的。那春末夏初,是哪一种的颜色呢?我们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呢?

我喜欢在闲暇的时候,泡上一杯茶,坐在窗边,拿着阅读器看书,书中没有黄金,更没有美人,只有作者强烈的情绪,或许这样才能够影响到我们。

我喜欢独自的行走在小路上,天一定不要太热,有微风吹来,草木的清香,那时,我可以为此写下几百种的觉感。

3.月是中秋明优美散文 篇三

在萧杀的秋日最让我思念的当属于中秋的明月了。

中秋团圆夜完成了传统的祭拜之后,和家人品尝甜甜的月饼共同享受这难得的团聚是最自然不过的了。

而我却多了一份私心想独自享受这难得的静美。月儿那么轻盈,恬静,多情,就在那里静静的看着你。轻轻泻下的清辉与婆娑的树影在微风里交叠相涌,暗生潮思。虽然偶尔响起秋蛉的低吟,四下却是出奇地静,仿佛听得见月光轻泻下来的清美。“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顿觉神秘的的`音乐渺渺飘来.穿透并挑弄着我心绪,随着音乐起舞,目光游向了如诗如泣的月宫。

一切显得那么静谧似乎都在浅吟低唱,不禁想起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拢望着月,情不自禁浮想联翩:月光下的天空,月光下的山林,月光下的凤尾竹,月光下的河流,月光下的清泉,月光下的桂花香,月光下的欢声笑语,在月光下笼罩下熠熠生辉。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虽然已感怀不到儿时的月色、梧桐树下的童趣,但城里的月光也别有一番姿色。皎洁的月光映衬出宽阔的像是铺满金色的琉璃的大道,

五光十色的装饰考究的高楼,店铺,光怪陆离,霓虹艳影。月光不再是清冷,孤独的,被一片融融的亲情所打动。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不知道嫦娥仙子,会不会被凡间美好所打动,而违背天规,私自下凡来。

那远游他乡的故子,不在家乡,为事业而奔波的人们,在此月圆之夜,是否也在轻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呀?

还是在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柔情的月光总是牵动着我们,张九龄有诗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我是故乡的燕子优美散文 篇四

院落的正房是姥姥、姥爷曾经住过的地方,如今家具已换。记忆中,一进门,是一对大红色的柜子,上面摆放着一个长约一米的梳妆镜。镜面模糊,底座雕花精美。镜子的旁边是一对青花瓷瓶,不知是谁不小心,还是岁月的的纹路?其中的一只已有裂纹。镜子的上方,是姥姥的母亲的照片,黑白色。这是一位性格坚韧的女人,眼神里透露着刚毅。她死了丈夫,带着我的姥姥改嫁到此。姥姥当年12岁,姥爷6岁,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弟,最后成亲,成了相守一生的爱人。92年,姥爷去世,一年多,姥姥也随他而去。

姥姥性格温顺,个字矮小,常常把头发梳理的光鲜整齐。灰布斜襟小袄,黑色齐腰裤子。记忆中,姥姥很少下地干活,她常盘腿坐在炕头,缝补衣服。外面阳光穿过白灵灵的窗棂和红通通的窗花直射在屋里,姥姥的身影就投射在床上印花的漆布上。夜晚上灯时分,灯光慵懒,昏暗的屋子里只有灶膛的火光一闪闪,印着姥姥的脸。北方乡村的冬季是难捱的。一入夜,更是冰冷刺骨。每到天黑,姥姥就会抱回秸秆,热点温水,把炕头烧得暖烘烘的。如果外面再下点雪,那幸福就荡漾周遭、遍布全身了。

土炕简直是浓缩的生活图景。姥爷请人在土炕和墙壁的连接处画了不少的作品。有各路神仙,有飞禽走兽,有花草山水,有亭台楼阁。有时躺在炕上,看着这些绘画作品,真是浮想联翩。这些作品,还有墙上的年画,在我幼小的心里,种下了艺术的种子。土炕的南头睡着姥姥,北面睡着姥爷,两人相隔甚远,这是他们一生的习惯。

姥爷一生勤劳,走过西口,为做生意的老板当过管家,也做过生产大队队长。他能干善良,厚道质朴,待人极好。对我,更是温情备至。一到县城庙会,姥爷总要带着我吃个油条,买点零碎,然后坐在县城的人民广场看戏。戏园里人山人海,我只能站在姥爷的自行车上,远远眺望。姥爷通常是不看戏的,只是死死地扶着自行车和我。他爱戴顶蓝帽子,卡其布的,褪色不少,在阳光下,汗津津的。戏是听不懂的,只是看着戏台上花花绿绿的演员上上下下,来回穿梭。鲜艳的服饰,油彩的脸谱把单调的县城、单纯的岁月涂抹上了热烈与激情。戏台旁边是新华书店,书店门口,有人摆设书摊赚钱,看一本连环画册、儿童图书,大概需要几分钱。具体是多少,忘记了。

正房旁边曾是二舅的新房。至今,二舅已经近60岁了。二舅妈,那个一生好强朴素的女人。嫁给二舅,她是二婚,她时常和我说起以前的婆家。她是种田的好手,是远近闻名的肯吃苦的女人。几亩西瓜地,在她的打理之下,为这个小家庭带来不少的收入。记忆里,常和舅妈、表弟、表妹看瓜地。嫩绿的瓜秧,圆嘟嘟的西瓜,为我们带来一夏的清凉。舅妈待我的好,一世记得。舅妈命苦,早早死了丈夫,可惜,自己不到五十,也终归撒手人寰。记忆里,小小的县城车站,她送我回城。每次,她总会为我买一小袋苹果。长长的站台,她推着飞鸽牌的二八式自行车,伫立风里。她胖胖的身子和风里的头巾,已经消散。只剩村头的坟茔和枯草告诉世人,她曾经来过。如今,她用一生的勤苦盖起的砖瓦新房,也无福消受了。

最西边的房子当年归属三舅。三舅妈是本村人。每到农历7月15,当地要蒸“面羊”,其实就是一种面食。小小的我,在姥姥的嘱托下,提着“面羊”给未过门的媳妇(三舅妈)送去。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走过一片庄稼地,走过一个小水潭,追追蝴蝶,再逗逗小狗,路途不远,但我能走半天。那时的阳光可真毒,把整个村庄照得敞亮敞亮的。

姥姥家对门的女人是整个街道的面食高手。这个女人瘦高瘦高的,姿态也很婀娜,但好像眼睛不太好,常常是虚眯着眼睛,但她的“并蒂莲花,双头面鱼”做得最好。尤其是出锅以后,再上点颜色,白底红花绿叶,简直就是一个工艺品。她女儿的两个孩子是我童年的玩伴,现在依稀记得他们当年的影像。一到暑假,我们就必定一起,玩他个鸡飞狗跳。较小的孩子在一年“闹年”的时候,让飞来的“二踢脚”炸瞎了一只眼。而大一些的,也在前几年,因为煤气泄漏,中毒身亡。

姥爷家的东房是临时搭起的一个泥坯房。黄昏时分,风箱开始有节奏的呱嗒呱嗒,家家户户便是一片炊烟袅袅。姥姥扭着她的小脚,忙乎着生火做饭。她身体不好,姥爷特地买了一只奶羊,羊奶中再熬点小米,算是极好的补品。我闻不惯羊奶味道,常常端着饭碗,跑到隔壁的王家去。

村里人叫王家主人——“仁元老汉”。他是当地以前的“地主”。由于思想进步,把土地家产都分给了农民,所以没受到什么处分。据我的母亲回忆,当年,他捐献的元宝,满满地摆了一窗台。他家院里有棵榆树,十分茂盛高大。一到夏天,便撑起一片阴凉。我最爱端着饭碗,坐在他家的榆树下、台阶上。任凉风习习,鸟鸣啁啾。“仁元老汉”知书达理,似乎很少和村里的农民说话。过年过节,也很少和人来往。他是寂寞的,即使他把那么多的元宝都献了出去。和我这个城里人,倒是常常聊天。或问些城里的事情,或顺便讲讲仁义之理。记忆里,一到过年,他就会穿上长袍、白白的袜子、圆口的布鞋。他家有个香炉,旁边的蜡烛光焰照人。

他的太太也是个窈窕的女人,身材很好,尤其是那一双“三寸金莲”,走起路来,摇摇摆摆,随时都有摔倒的可能。但女人的婀娜,尽显其中。据说,这个老太太死后,他料理了后事。把自己的妻子安排妥当的第三天,自己也仙逝了。他的儿子也就一并给他们举行了葬礼。生死不离,相伴一生。这就是爱情吧。两年前,他的那个儿子,并非亲生的儿子,瘫痪多年,也死去了。孙子继承了产业,盖起了新房。那棵榆树,连同那个老院,早已夷为平地。只有散落在角落里的片砖片瓦和砖瓦下的蛐蛐吟唱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姥爷家的南房曾是一个牛圈,旁边是一猪圈,猪圈的房顶上搭着鸡窝。这三只动物,从从晨起到日落,一年四季,和谐地相处着。我最不喜欢的是那头母牛。早晨5点,天刚蒙蒙亮,姥爷就催我早起,要我和邻居家的伙伴一道放牛。村庄的北面,是一大片树林。我把牛放到草地上,任由它吃草、反刍、打滚。那些年轻的后生则找片空地,平躺下,吹响柳笛,聊起村里的媳妇来。柳笛,也把年轻的心撩拨的空荡荡的。

我一直觉得村里的张家媳妇好命,找到一个年轻俊美的男孩。这个男孩人长得帅气,还会拉二胡。村庄的正中央有个戏台。秋收过后,戏就开演了。他们不会邀请城里演艺界的名角,一把唢呐,一个二胡,几声锣鼓。“闹元宵”“打酸枣”,来个二人台,再来了山西梆子,不需要喇叭,只那么清亮亮的几嗓子,就唱出个柔肠百转,吼出个地动山摇。曲终人散之后,踏着月色回家。这时,乡村也安静的睡了,只剩下狗叫、蛙鸣。

30年后,当我站在老院的门口,在斑驳的墙缝间寻找我生命的印记时,只剩下一声叹息。村口的那棵穿天杨没了,小河里哗哗的流水没了,那影响我生命成长的人,也都走出了我的世界。

上一篇:感人励志名言下一篇:六年级寒假日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