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检查细则(精选5篇)
1.gmp检查细则 篇一
GMP认证现场检查方案
根据......(此处省略N句形式开头),检查方案如下:
一、概述
......(此处介绍被认证公司的申请情况和认证范围简介等)。
二、检查时间和日程
(一)检查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正常情况三天时间)
现场检查的时间以保证检查质量为前提,检查组根据现场检查实际需要,经中心同意后可延长现场检查时间,以核实查清问题为原则。
(二)日程安排 第一日:
08:00-09:00
首次会议;
双方会面;
公司简要汇报药品GMP实施情况;
检查组宣读药品认证检查工作记录、确认认证范围;
检查组介绍检查要求和注意事项。09:00-12:00
检查组根据企业情况制定/修订检查清单;
检查组查阅GMP认证申报资料;
检查组查阅本次认证剂型(品种)的下列资料:
产品质量标准
生产工艺规程
关键工艺参数及其控制范围
生产过程控制
培训计划
厂房设施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
仪器仪表校准计划
验证总计划
12:00-14:14:30-17:
17:30-18: 第二日:
08:30-10:
变更控制操作规程
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OOS处理规程
CAPA操作规程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操作规程 30
休息
厂区周围环境、总体布局;
仓贮设施、设备及物料的接收与质量控制;
生产厂房的设施、设备情况;
生产车间的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00
检查组日小结,与企业进行必要的沟通。30
厂区周围环境、总体布局;
仓贮设施、设备及物料的接收与质量控制;
生产厂房的设施、设备情况;
生产车间的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
10:30-12:00
质量控制实验室。12:00-14:30
休息
14:30-17:30
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培训情况;
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文件;
生产设备、检验仪器的管理、验证或校准;
与有关人员面谈。
17:30-18:00
检查组日小结,与企业进行必要的沟通。
第三日:
8:30-10:00
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培训情况;
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文件;
生产设备、检验仪器的管理、验证或校准;
与有关人员面谈。
10:00-12:00
对检查情况进行小结,查看基于风险和系统确定检查项
目的疏漏内容,对疏漏项目补充查阅。12:00-14:30
休息
14:30-17:30
检查组综合评定、撰写检查报告。17:30-18:00
末次会议:
检查组与企业沟通,并宣读现场检查报告,双方确认本
次检查结果。
三、检查项目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规定,并结合该公司认证检查品种的实际情况,基于风险管理的原则,以生产工艺为主线,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确定检查清单及重点检查内容。
该企业为新建企业首次GMP认证,检查重点:企业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厂房设施能否满足生产要求、文件制定是否合理、主要设备及工艺是否进行了验证,检查主要是针对未来的管理,具有前瞻性,也就是看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方式能否为将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提供可靠的保证。
(一)最近一次监管部门检查缺陷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并在检查报告中专述(必须逐项表述)。
(二)检查组应对企业产能进行评估,并在检查报告中专述。
(三)企业关键人员以及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生产、仓储等人员在职在岗情况(重点核实生产、质量负责人和生产、质量部门负责人、QA、QC在岗情况,是否有兼职)和实际履职能力(以实际操作评估其履职情况,尤其是仓储、生产操作和质量检验、质量保证人员),并在检查报告中专述。
(四)该企业为新建企业首次申请GMP认证,请注重核查其所生产产品的炮制工艺、厂房、设施、设备等的验证情况,并在检查报告中专述。
(五)按照相关要求,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应有独立的生产厂区,用于其他生产经营的物品不应放在生产厂区内,请注重核查其是否具有相对独立的厂区,厂房布局是否合理,因普通饮片、毒性饮片生产、仓储、化验室均在同一建筑内,应重点核查其人物流走向的合理性,防止交叉污染、混淆与差错的措施,并在检查报告中专述。
(六)请注重检查车间建筑内所有安全门(非玻璃可打开的防火安全门)是否制定了有效的措施防止人员随意出入以及实际执行情况,并在检查报告中专述。
(七)数据可靠性(真实、完整)是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基本要求,请注重检查纸质记录和电子记录可靠性,并在检查报告中专述。
(八)《中国药典》(2015年版)已于2015年12月1日实施,请检查组关注企业生产品种的质量标准、检验操作规程等文件是否已按规定进行检验方法学验证或确认后修订,并在检查报告中专述。
(九)请检查组准确填写生产品种(原药材和成品)检验条件(含炮制方法、质量标准收载、对照品、对照药材、检验仪器)一览表,企业不能全检的品种请在一览表中标明,同时在备注栏注明所缺少的对照品(对照药材)或仪器等,并打印纸质件,确认后全体检查员签名,随检查报告交回中心。
(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检查清单后请打印纸质件并全体检查员签名,随检查报告带回中心。
(十一)在检查中如发现企业存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隐患,应及时告知市局及企业,市局应督促企业整改,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现场检查至少包括但不局限以下内容:
1、机构与人员
组织机构及关键人员的设置;
关键岗位操作人员、产品放行人的管理及培训情况; 人员健康、卫生习惯及人员着装情况。
2、厂房与设施 竣工图纸; 生产区的布局; 生产区的清洁;
质量控制区、仓储区、辅助区的设置情况。
3、设备
仪器、仪表的校准情况; 设备的性能确认;
设备的使用情况及使用日志; 设备的清洁、维护、维修情况; 设备的生产能力与生产规模相适应情况。
4、物料与产品
物料与产品的接收、贮存、放行、使用情况及其相关记录管理情况; 直接接触药品的内包装材料是否具有合法来源。
5、确认与验证 工艺验证情况; 关键设备确认情况; 关键设备清洁验证情况。
6、生产管理
生产操作与中国药典或炮制规范的一致性情况; 生产设备与器具的清洁情况; 生产设备与器具的状态标识; 批生产记录; 称量设备的校准情况。
7、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及产品的审核、放行情况; 物料与产品的取样、检验、记录及报告情况; 主要物料供应商的审计情况; 实验室管理情况。
8、发运与召回 成品的发运管理情况; 召回情况(模拟召回)。
检查组应告知企业将存在缺陷立即改正,不能够马上改正的,需提出改正计划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局应对其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于15日内整改复查报告、市局意见和企业整改材料一并报省局药化生产监管处及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各一份,中心收到企业整改报告和计划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现场检查需要的资料目录(现场检查方案)
1、近几次检查的结论和报告; 年度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趋势分析清单(产品、原辅料、制水、环境监测、关键工艺参数)变更清 单;
偏差调查清单;
上次检查缺陷项目整改报告; 用户投诉及产品召回情况; 年度确认与验证清单; 偏差处理、变更控制管理文件。
2、现行文件目录,文件发放记录;
关键文件会审记录;(文件管理规程、变更管理、偏差管理、物料管理、供应商管理、产品召回、退回记录等)
取样管理规程;(人员培训、考核、授权,工具是否关注一般饮片和毒性 饮片使用不同的工具,人员保护、取样量、取样方法、代表性)
3、仪器清单、仪器校验清单、仪器维护保养计划及记录、仪器预防性维护 计划; 产品质量档案;
成品留样观察登记、检验记录、结果汇总表、观察总结; 留样样品帐卡,要求帐卡物一致;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管理规程;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环境、厂房设施、生产设备、检验仪器、生产工艺、产品质量)
4、首次会议人员签到复印件;(核对生产记录、检验记录、文件签收、确 认与验证、培训人员签到表的笔迹)
5、验证总计划,验证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成立文件; 生产设备验证清单、方案、记录; 检验设备验证清单、方案、记录; 生产工艺验证清单、方案、记录;
验证方案、验证台帐、验证报告、验证结论、验证数据、评价和建议; 2015年版药典执行前的人员培训、方法验证、文件变更;
6、人员培训计划(外部和内部培训),文件培训是否在相应的文件生效前 完成,培训人员考核,培训效果评估,培训老师要求,培训总结;
7、合格供应商目录;(供应商审计,仓库有无此清单,是否对照清单进行 验收,注意辅料标准和注册证,内包材注册证,进口药材要有进口注册证 且关注有效期)
8、GMP认证领导小组,自检小组,供应商审计评估小组,风险管理小组,药品召回小组,变更控制小组,偏差处理小组,验证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及公司批准证明文件。不良反应是否成立组织,专人负责。
9、风险评估报告;
环保合格证书,消防合格证书,饮用水检测报告定期监测记录; 洁净区省、市所检测报告,企业检测程序、记录; 洁净区清洁、消毒记录、验证报告、工作服清洗记录。
2.gmp检查细则 篇二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阶层不重视人员培训, 造成各种操作不当
在河南省药品生产企业中人员培训不到位频频出现, 大多都是因为领导阶层不重视人员培训, 将生产量放在首位, 导致部分岗位因人员操作不当而出现质量问题。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问题。
2.资金成本问题导致生产设备不达标
新版药品GMP对药品的生产设备要求更加精密, 设备使用标准也进一步提高, 许多企业由于资金成本的问题没有及时采购使用符合新版GMP标准的生产设备。据统计, 新版GMP改造给全行业带来的成本增加将达到30%。这将导致一部分药品生产企业,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因为通过新版GMP认证的成本过大而无法较快通过认证, 甚至面临停业的风险。
3.软件、硬件无法同时提升
在新版药品GMP实施以来, 一些企业为了迎接新版药品GMP的认证检查工作, 千方百计的把自己做“大”, 在硬件设施上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和财力, 而对企业的软件设施投入不足, 造成软件、硬件不配套, 造成在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给药品的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另外一些企业对新版药品GMP硬件的改造范围、深度缺乏把握, 过于追求高标准、高档次, 但因技术人员缺乏相应操作能力等, 同样达不到确保质量的目的。
4.资金、人员等问题导致药品生产企业之间发展差距大
中小型药品生产企业往往因资金问题无法引进新型设备, 因工资待遇低而导致人才流失。人才流失和设备陈旧直接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这在中小型生产企业中形成了恶性循环, 更拉大了与大型企业的差距, 使其竞争力逐渐降低。
二、意见和建议
1.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 强化员工理念
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GMP执行者主要是企业的每一个人, 而一线工作人员是数量最大, 并且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 员工是否有完备的药品GMP理念和知识, 是否接受过专业化培训, 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新版药品GMP执行效力有较大影响。他们不但影响着新版药品GMP的认证实施, 而且影响着企业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之后能否按照药品GMP的要求生产出安全可靠的产品。药品生产企业应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全员教育培训, 对企业各级领导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生产工长和操作工人进行教育培训。在新员工入职前进行专业知识和生产操作的培训, 并对其进行考核, 充分了解新版药品GMP的含义和指导理念, 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要求员工自觉按照新版药品GMP的要求进行生产, 为药品生产企业切实执行新版药品GMP提供保障。为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药品生产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培训部门, 以更好的保障人员、时间、课程内容、 培训效果全方位落实、确保培训质量, 将新版GMP的生产理念植入每一个员工心中。
2.合理扩建厂房和购置设备
新版GMP实施以来, 河南省部分企业受到巨大冲击。由于新版GMP对企业的设施设备、洁净度级别、精密度级别标准的规定更加的细致, 要求也更加严格。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讲, 新版GMP的认证关键是对企业生产设备的改进与配置,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避免盲目的为了迎接新版GMP的认证工作花费较大成本购置新设备, 而荒废了软件的建设, 但新型设备因为技术等各种问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合理规划设计企业的厂房与配套设施, 节约成本, 开发新产品,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并为河南省广大的劳动力提供一份机会。
3.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
在新版药品GMP的改变中不难发现, 新的要求更加强调人员职责的全体化和具体化, 更加重视各岗位人员的培训计划性及实效性, 同时对人员的资质要求也在增加。建议河南省药品生产企业多多吸取高素质人才, 为企业不断增填新鲜血液, 并坚持长久人才培养计划。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并经质量受权人批准的培训方案, 通过初始培训和继续培训, 对企业各级行政领导者、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生产工长和操作工人进行教育培训。
4.企业之间取长补短, 通力合作
优秀企业之间、落后企业与先进企业之间的交流, 取长补短, 现场示范, 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带动作用, 并能更好的保障河南省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与速度并行的发展。
5.监管部门加大对企业关键人员的培训力度
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药品生产企业关键人员的培训力度, 尤其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只有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思想上对新版药品GMP认识到位, 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企业按要求严格实施新版药品GMP。才能避免因关键人员对药品生产等各个环节的重视程度有失偏颇而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6.加快GMP检查员队伍的建设
建议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快建立专职GMP检查员队伍的步伐, 尤其对年轻的工作人员要多加培养, 使其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检查员, 保证有足够的药品GMP检查员来监管河南省药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对药品GMP检查员应进行统一培训, 保证药品GMP现场检查的尺度统一, 促进新版药品GMP的正确实施。并加强检查员之间的学习交流, 一是各省认证中心之间的互动交流, 传授经验, 吸取教训;二是在河南省及各地市的药监人员多沟通交流, 使GMP检查员掌握河南省所有药品生产企业的情况。
GMP是全球使用的生产操作控制标准和实践, 它为实现预期的质量、特性、纯度和剂量的生产条件和实践, 提供了正面主动的管理方式。药品生产企业必须贯彻和落实GMP, 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如今得以生存。
参考文献
[1]王卓铭.新版GMP“温柔一刀”[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10, (6) :65.
[2]蔡江波, 李新天.借鉴ISO9001标准完善药品GMP[J].中国药业, 2005, 14 (5) :10.
3.药品GMP检查要点 篇三
药品GMP检查要点包括化学药品注射剂GMP检查要点、中药注射剂GMP检查要点、血液制品GMP检查要点、重组产品GMP检查要点、疫苗菌苗GMP检查要点等,遵循以下原则。
一、检查要与品种相结合
根据申请认证的剂型,选择该剂型中产量大、工艺复杂、质量不稳定等高风险品种,从原料购进到成品出厂进行全过程检查。每个剂型至少选择3个品种,不足3个品种的全部检查。
二、检查要与品种的生产工艺相结合
核对并确认其是否能够按其注册申报的处方和工艺生产。
三、措施和工艺参数应有验证数据支持
要检查关键工艺参数的验证资料对激素类或抗肿瘤类化学药品与其它药品共用同一设备和空气净化系统的,要重点检查其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及验证数据。
四、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真实运作情况
检查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各种记录、台帐、凭证,从深层次查清其真实运作情况,即要从表象查到真相。
(一)化学药品注射剂GMP检查要点
根据药品GMP原则要求,结合注射剂生产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提出化学药品注射剂GMP跟踪检查要点,旨在督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变更情况和实际运行状态。检查组须对如下内容按照药品GMP要求,逐一核实,并详细陈述。
1、药品GMP认证检查提出缺陷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
2、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有变动、是否能够确保履行职责;企业负责人、质量保证负责人及其人员、质量控制负责人及其人员、药品生产、物料管理负责人员专业、学历、资历及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
3、生产厂房及其设施、生产设备、仓储条件、检测仪器等是否发生变更及其符合药品GMP情况。
4、新增生产品种的工艺验证及相关文件的补充和完善情况;生产规模及其生产品种扩增或调整与生产及检验能力是否匹配。
5、物料供应商审计,包括选择原则、审计内容、实地考核周期、认可标准、审计人员资格、批准及变更供应商的审批程序等是否能够确保物料质量;是否与物料供应商签定合同;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
6、物料及产品按规定条件秩序合理存放,有明确的状态标志;货位卡内容齐全、清晰,物卡相符;每种原料、辅料使用情况,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验证情况。
7、空气净化系统的温度、湿度、换气次数、风速、风压、自净时间、尘埃粒子和微生物等控制标准、检测周期、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处理措施;生产厂房及空气净化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认可标准;高效过滤器更换标准、更换周期及其验证情况。
8、制水系统及其验证:⑴纯化水、注射用水制备方法及系统运行方式;⑵注射用水制备、储存、分配、使用方式;⑶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验证周期及其确定依据、执行情况。
9、压缩空气、惰性气体等净化及其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更换周期确定依据及其执行情况。
10、配制药液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时间间隔、除菌过滤操作环境以及无菌药液到分装的转运方式、时间间隔;待冻干中间产品的滞留时间、待灭菌的中间产品滞留时间及其验证;无菌过滤器完整性试验;是否对待灭菌的中间产品污染菌总数(包括需氧菌和耐热孢子)规定限度并遵照执行。
11、无菌分装环境、设备(单机、联动线及其生产厂家)、过程监控等及其再验证。更换品种或批次的清洁方法、清洁剂或消毒剂选用标准、配制是否经过除菌过滤;清洁剂或消毒剂所用容器及存放时间等是否能够防止污染;同一操作区有两台或数台分装机同时生产,产品批号划分及防止混淆的措施。
12、直接接触中间产品、激素类产品、抗肿瘤类产品与普通化学药品,以及非最终灭菌注射剂与最终灭菌注射剂共用生产设备与设施,更换品种时清洁方法及其有效的验证,如清洁指标成分确定依据、取样位置、取样方法、挑战性试验、检测方法、判断标准等。
13、灭菌设备容量与生产规模匹配程度;灭菌设备热穿透试验、热分布试验、最大量、最小量及生物指示剂验证数据;灭菌温度监测方式、灭菌时间、Fo值、压力控制及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灭菌设备产品批号划分及灭菌前后防止混淆的措施。
14、质量控制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职责;对物料、中间产品、产品实行全项检验,如部分检验,其确定原则;采用的检验标准符合法规要求;按程序如实出具检验报告;按规定留样及观察;如有委托检验,其被委托方资质、协议及其执行情况;
15、批记录(生产、包装、检验)检查要覆盖企业常年生产所有品种,每类品种至少抽查3批记录,不足3批的全部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照注册处方、工艺规程及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及检验,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批记录内容是否真实、数据完整,字迹清晰、具有可追溯性。
16、质量保证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物料抽样及不合格的物料不准投入生产、合格产品方可放行、不合格物料及成品处理等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物料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计及评估,并严格履行质量否决权。
17、销售记录能够全面、准确反映每批药品的去向,必要时能够追查并及时全部收回。
18、委托生产或接受委托生产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19、企业是否发生过违反《药品管理法》及其它法律法规行为,省级药监部门的处理意见或结果;本次检查发现违法的具体行为。
(二)中药注射剂GMP检查要点
根据药品GMP原则要求,结合中药注射剂生产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提出中药注射剂GMP跟踪检查要点,旨在督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变更情况和实际运行状态。检查组须对如下内容按照药品GMP要求,逐一核实,并详细陈述。
1、药品GMP认证检查提出缺陷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
2、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有变动、是否能够确保履行职责;企业负责人、药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物料管理负责人员是否保持相对稳定,如变更是否具备相应的资历和能力。
3、生产厂房及其设施、生产设备、仓储条件、检测仪器等是否发生变更及其符合药品GMP情况。
4、新增生产品种的工艺验证及相关文件的补充和完善情况;生产规模及其生产品种扩增或调整与生产及检验能力是否匹配。
5、物料供应商审计,包括选择原则、审计内容、实地考核周期、认可标准、审计人员资格、批准及变更供应商的审批程序等是否能够确保物料质量;如购用中药饮片,其中药材来源、产地是否有明确;是否与物料供应商签订合同;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
6、中药材产地保持相对稳定;药材、中药饮片验收、抽样、检验、发放的原则及执行情况;中药提取采用的工艺用水标准;盛放中药提取物的容器、转运方式、贮存场所及条件等控制污染的措施。
7、物料及产品按规定条件秩序合理存放,有明确的状态标志;货位卡内容齐全、清晰,物卡相符;每种原料、辅料使用情况,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验证情况。
8、空气净化系统的温度、湿度、换气次数、风速、风压、自净时间、尘埃粒子和微生物等控制标准、检测周期、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处理措施;生产厂房及空气净化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认可标准;高效过滤器更换标准、更换周期及其验证情况。
9、制水系统及其验证:⑴纯化水、注射用水制备方法及系统运行方式;⑵注射用水制备、储存、分配、使用方式;⑶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验证周期及其确定依据、执行情况。
10、压缩空气、惰性气体等净化及其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更换周期确定依据及其执行情况。
11、配制药液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时间间隔、除菌过滤操作环境以及无菌药液到分装的转运方式、时间间隔;待冻干中间产品的滞留时间、待灭菌的中间产品滞留时间及其验证;无菌过滤器完整性试验;是否对待灭菌的中间产品污染菌总数(包括需氧菌和耐热孢子)规定限度并遵照执行。
12、无菌分装环境、设备(单机、联动线及其生产厂家)、过程监控等及其再验证。更换品种或批次的清洁方法、清洁剂或消毒剂选用标准、配制是否经过除菌过滤;清洁剂或消毒剂所用容器及存放时间等是否能够防止污染;同一操作区有两台或数台分装机同时生产,产品批号划分及防止混淆的措施。
13、非最终灭菌注射剂与最终灭菌注射剂共用生产设备与设施,更换品种时清洁方法及其有效的验证,如清洁指标成分确定依据、取样位置、取样方法、挑战性试验、检测方法、判断标准等。
14、灭菌设备容量与生产规模匹配程度;灭菌设备热穿透试验、热分布试验、最大量、最小量及生物指示剂验证数据;灭菌温度监测方式、灭菌时间、Fo值、压力控制及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灭菌设备产品批号划分及灭菌前后防止混淆的措施。
15、质量控制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职责;对物料、中间产品、产品实行全项检验,如部分检验,其确定原则;采用的检验标准符合法规要求;按程序如实出具检验报告;按规定留样及观察;如有委托检验,其被委托方资质、协议及其执行情况;
16、批记录(生产、包装、检验)检查要覆盖企业常年生产所有品种,每类品种至少抽查3批记录,不足3批的,全部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照注册处方、工艺规程及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及检验,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批记录内容是否真实、数据完整,字迹清晰、具有可追溯性。
17、质量保证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物料抽样及不合格的物料不准投入生产、合格产品方可放行、不合格物料及成品处理等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物料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计及评估,并严格履行质量否决权。
18、销售记录能够全面、准确反映每批药品的去向,必要时能够追查并及时全部收回。
19、委托生产或接受委托生产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20、企业是否发生过违反《药品管理法》及其它法律法规行为,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处理意见或结果;本次检查发现违法的具体行为。
(三)血液制品GMP检查要点
根据药品GMP原则要求,结合血液制品生产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提出血液制品GMP跟踪检查要点,旨在督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变更情况和实际运行状态。检查组须对如下内容按照药品GMP要求,逐一核实,并详细陈述。
1、药品GMP认证检查提出缺陷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
2、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有变动、是否能够确保履行职责;企业负责人、药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物料管理负责人员是否保持相对稳定,如变更是否具备相应的资历和能力。
3、生产厂房及其设施、生产设备、仓储条件、检测仪器等是否发生变更及其符合药品GMP情况。
4、新增生产品种的工艺验证及相关文件的补充和完善情况;生产规模及其生产品种扩增或调整与生产及检验能力是否匹配。
5、原料血浆来源;是否与血浆站签订质量保证合同;质量考核频次一次性套材使用情况;使用临床用血浆的许可证明;发放套材数量与血浆数量对比情况。
6、原料血浆的运输、温度监控及其记录方式;是否使用国家批签发的检测试剂对每人份血浆复检;原料血浆自采集至使用的时间;不合格原料血浆的处理方式;废弃的原料血浆袋的处理方式。
7、物料供应商审计,包括选择原则、审计内容、实地考核周期、认可标准、审计人员资格、批准及变更供应商的审批程序等是否能够确保物料质量;是否与物料供应商签定合同;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
8、物料及产品按规定条件秩序合理存放,有明确的状态标志;货位卡内容齐全、清晰,物卡相符;每种原料、辅料使用情况,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验证情况;原液的储存条件、储存期限及其确定依据。
9、空气净化系统的温度、湿度、换气次数、风速、风压、自净时间、尘埃粒子和微生物等控制标准、检测周期、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处理措施;生产厂房及空气净化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认可标准;高效过滤器更换标准、更换周期及其验证情况。
10、制水系统及其验证:⑴纯化水、注射用水制备方法及系统运行方式;⑵注射用水制备、储存、分配、使用方式;⑶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验证周期及其确定依据、执行情况。
11、压缩空气、惰性气体等净化及其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更换周期确定依据及其执行情况。
12、配制药液到除菌过滤的时间间隔、除菌过滤操作环境以及无菌药液到分装的转运方式、时间间隔;待冻干中间产品的滞留时间;无菌过滤器完整性试验。
13、无菌分装环境、设备(单机、联动线及其生产厂家)、过程监控等及其再验证。更换品种或批次的清洁方法、清洁剂或消毒剂选用标准、配制是否经过除菌过滤;清洁剂或消毒剂所用容器及存放时间等是否能够防止污染;同一操作区有两台或数台分装机同时生产,产品批号划分及防止混淆的措施。
14、病毒灭活设备及设施验证,包括热穿透试验、热分布试验、最大量、最小量及其装载量方式;温度监测方式及记录方式;灭活前后或灭菌前后防止混淆的措施;实际运行的监控及其方式。
15、质量控制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职责;对物料(包括原料血浆)、原液、半成品、成品检验采用的标准符合法规要求;按程序如实出具检验报告;按规定留样及观察;如有委托检验,其被委托方资质、协议及其执行情况;
16、批记录(生产、包装、检验)检查要覆盖企业常年生产所有品种,每个品种至少抽查3批记录,不足3批的,全部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照注册处方、工艺规程及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及检验,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批记录内容是否真实、数据完整,字迹清晰、具有可追溯性。
17、质量保证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物料抽样及不合格的物料不准投入生产、合格产品方可放行、不合格物料及成品处理等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物料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计及评估,并严格履行质量否决权。
18、销售记录能够全面、准确反映每批药品的去向,必要时能够追查并及时全部收回。
19、企业是否发生过违反《药品管理法》及其它法律法规行为,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处理意见或结果;本次检查发现违法的具体行为。
(四)重组产品GMP检查要点
根据药品GMP原则要求,结合重组产品生产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提出重组产品GMP跟踪检查要点,旨在督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变更情况和实际运行状态。检查组须对如下内容按照药品GMP要求,逐一核实,并详细陈述。
1、药品GMP认证检查提出缺陷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
2、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有变动、是否能够确保履行职责;企业负责人、质量保证负责人及其人员、质量控制负责人及其人员、药品生产、物料管理负责人员专业、学历、资历及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
3、生产厂房及其设施、生产设备、仓储条件、检测仪器等是否发生变更及其符合药品GMP情况。
4、新增生产品种的工艺验证及相关文件的补充和完善情况;生产规模及其生产品种扩增或调整与生产及检验能力是否匹配。
5、物料供应商审计,包括选择原则、审计内容、实地考核周期、认可标准、审计人员资格、批准及变更供应商的审批程序等是否能够确保物料质量;是否与物料供应商签定合同;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
6、物料及产品按规定条件秩序合理存放,有明确的状态标志;货位卡内容齐全、清晰,物卡相符;每种原料、辅料使用情况,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验证情况。
7、工程菌是否按三级种子库管理,如使用质粒重新转化获得的新工程菌株,是否按规定检定、评价及报批。
8、空气净化系统的温度、湿度、换气次数、风速、风压、自净时间、尘埃粒子和微生物等控制标准、检测周期、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处理措施;生产厂房及空气净化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认可标准;高效过滤器更换标准、更换周期及其验证情况。
9、制水系统及其验证:⑴纯化水、注射用水制备方法及系统运行方式;⑵注射用水制备、储存、分配、使用方式;⑶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验证周期及其确定依据、执行情况。
10、原液是否按照注册标准生产、检定(其中,肽图每半年至少测定1次,N-末端氨基酸序列至少每年测定1次);原液储存条件、储存期限及其确定依据。
11、压缩空气、惰性气体等净化及其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更换周期确定依据及其执行情况。
12、配制药液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时间间隔、除菌过滤操作环境以及无菌药液到分装的转运方式、时间间隔;待冻干中间产品的滞留时间;无菌过滤器完整性试验。
13、无菌分装环境、设备(单机、联动线及其生产厂家)、过程监控等及其再验证;更换品种或批次的清洁方法、清洁剂或消毒剂选用标准、配制是否经过除菌过滤;清洁剂或消毒剂所用容器及存放时间等是否能够防止污染;同一操作区有两台或数台分装机同时生产,产品批号划分及防止混淆的措施。
14、灭菌设备热穿透试验、热分布试验、最大量、最小量及生物指示剂验证数据;灭菌温度监测方式、灭菌时间、Fo值、压力控制及记录;灭菌前后防止混淆的措施。
15、质量控制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职责;对物料、中间产品、产品实行全项检验,如部分检验,其确定原则;采用的检验标准符合法规要求;按程序如实出具检验报告;按规定留样及观察;如有委托检验,其被委托方资质、协议及其执行情况;
16、批记录(生产、包装、检验)检查要覆盖企业常年生产所有品种,每个品种至少抽查3批记录,不足3批的,全部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照注册处方、工艺规程及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及检验,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批记录内容是否真实、数据完整,字迹清晰、具有可追溯性。
17、质量保证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物料抽样及不合格的物料不准投入生产、合格产品方可放行、不合格物料及成品处理等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物料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计及评估,并严格履行质量否决权。
18、销售记录能够全面、准确反映每批药品的去向,必要时能够追查并及时全部收回。
19、企业是否发生过违反《药品管理法》及其它法律法规行为,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处理意见或结果;本次检查发现违法的具体行为。
(五)疫苗菌苗GMP检查要点
根据药品GMP原则要求,结合疫苗菌苗生产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提出疫苗菌苗GMP跟踪检查要点,旨在督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变更情况和实际运行状态。检查组须对如下内容按照药品GMP要求,逐一核实,并详细陈述。
1、药品GMP认证检查提出缺陷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
2、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有变动、是否能够确保履行职责;企业负责人、质量保证负责人及其人员、质量控制负责人及其人员、药品生产、物料管理负责人员专业、学历、资历及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
3、新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规定接种与之工作相关的疫苗,全体工作人员是否进行生物安全培训。
4、生产厂房及其设施、生产设备、仓储条件、检测仪器等是否发生变更及其符合药品GMP情况。
5、新增生产品种的工艺验证及相关文件的补充和完善情况;生产规模及其生产品种扩增或调整与生产及检验能力(包括动物房)是否匹配。
6、物料供应商审计,包括选择原则、审计内容、实地考核周期、认可标准、审计人员资格、批准及变更供应商的审批程序等是否能够确保物料质量;是否与物料供应商签定合同;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
7、物料及产品按规定条件秩序合理存放,有明确的状态标志;货位卡内容齐全、清晰,物卡相符;每种原料、辅料使用情况,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验证情况。
8、菌毒种三级种子库管理、鉴别实验、领用记录与生产工艺、生产指令相对应;动物源性原材料可溯源。
9、疫苗生产用辅料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尚无国家标准的,使用药用级别的;使用无药用级别的辅料应与申报注册标准相一致,如变更应备案。
10、空气净化系统的温度、湿度、换气次数、风速、风压、自净时间、尘埃粒子和微生物等控制标准、检测周期、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处理措施;生产厂房及空气净化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认可标准;高效过滤器更换标准、更换周期及其验证情况。
11、制水系统及其验证:⑴纯化水、注射用水制备方法及系统运行方式;⑵注射用水制备、储存、分配、使用方式;⑶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验证周期及其确定依据、执行情况。
12、压缩空气、惰性气体等净化及其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更换周期确定依据及其执行情况。
13、配制药液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时间间隔、除菌过滤操作环境以及无菌药液到分装的转运方式、时间间隔;待冻干中间产品的滞留时间、无菌过滤器完整性试验;是否对待灭菌的中间产品污染菌总数(包括需氧菌和耐热孢子)规定限度并遵照执行。
14、无菌分装环境、设备(单机、联动线及其生产厂家)、过程监控等及其再验证。更换品种或批次的清洁方法、清洁剂或消毒剂选用标准、配制是否经过除菌过滤;清洁剂或消毒剂所用容器及存放时间等是否能够防止污染;同一操作区有两台或数台分装机同时生产,产品批号划分及防止混淆的措施。
15、病毒灭活设备及设施验证:包括热穿透试验、热分布试验、最大量、最小量及其装载方式;温度监测方式及记录方式;灭活前后防止混淆的措施;实际运行的监控方式及记录方式。灭菌设备验证:包括灭菌时间、Fo值、压力控制及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灭菌设备产品批号划分;灭菌前后防止混淆的措施。
16、质量控制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职责;对物料、中间产品、产品实行全项检验,如部分检验,其确定原则;采用的检验标准符合法规要求;按程序如实出具检验报告;按规定留样及观察;如有委托检验,其被委托方资质、协议及其执行情况;
17、批记录(生产、包装、检验)检查要覆盖企业常年生产所有品种,每个品种至少抽查3批记录,不足3批的,全部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照注册处方、工艺规程及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及检验,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包括菌毒种扩增量、单批收获量、合并量、纯化收率、原液、半成品、成品,原液、半成品、成品与批签发量是否相匹配,以及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批记录内容是否真实、数据完整,字迹清晰、具有可追溯性。
18、质量保证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物料抽样及不合格的物料不准投入生产、合格产品方可放行、不合格物料及成品处理等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物料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计及评估,并严格履行质量否决权。
19、销售记录能够全面、准确反映每批药品的去向,必要时能够追查并及时全部收回。
20、疫苗菌苗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生问题,其处理决定以及如何实施。
4.GMP检查缺陷项整改思路 篇四
GMP检查每次总是在紧张中开始,又在紧张中结束。这次写GMP整改报告也不知道是第几次了,但每次都是不一样的感觉,好像质量部就是清理战场的一样。别的不扯了,说说我们写整改报告的一些程序和注意事项吧!
一、GMP整改报告的撰写
1.一般情况下整改报告要像申报资料一样,装订成册,美观,这也是最基本要求了。2.整改报告的基本要求
2.1
企业通常应在现场结束后10-20个工作日(虽然有的文件或省里要求的时间还长一些或者也没有规定,但还是不要太长时间啊),将改正方案上报当地省级药品认证中心,同时抄报企业所在地市局,当然装订资料最好准备上4-5份,这样除了上报的资料外,自己也可以留一份,备查。
2.2
整改方案可以参考对应省份的《整改报告编写指南》,通常是由正文和附件两部分组成。正文部分可以按条款顺序逐一进行撰写,通常至少应包括:缺陷的描述、产生缺陷的原因分析、相关的风险分析评估、(拟)采取的整改措施及完成时间或完成计划、预防纠正措施、本次整改的结果等。正文部分可以是文字描述,也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说明。附件部分应是对正文部分进一步解释说明的证明性材料,大部分是一些图片、文件的扫描件、记录等。
2.3
整改方案应内容完整、表达清楚,文字通顺、用语准确,充分如实反映企业的整改情况,并加盖企业公章。通常要在封面和承诺函的地方还有就是整本材料的骑缝章。
2.4
有的地方还要有公司批准整改报告的文件和市局对整改情况核查的一份文件,也是对整改完成情况的一个确认。
3.整改方案的技术要求 3.1
缺陷的描述
3.1.1 首先将检查过程中提出缺陷的背景与实际情况进行描述,使审核整改方案的专家老师清楚当时是什么情况,所以这里有技巧但也要尊重事实。同时公司还应将现场检查时提出的类似问题或其他部分涉及的缺陷内容,如综合评定、需要说明的问题等。
3.1.2 应对检查报告中涉及的每项缺陷进行详细的文字表达,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情节及相关人员等。
【例:缺陷描述:仓库员工(xxx)在2015年03月11日接受一批XX胶囊(批号:20150101)的退货时,未严格按文件执行企业退货和收回程序,退货产品接受处理记录内容不全,退货来源、数量均未记录。】
3.2
原因分析
3.2.1 应对涉及的缺陷逐条进行原因分析。原因分析不应停留在引发缺陷的表面现象,应找到缺陷发生的根本原因。
3.2.2 对发生的缺陷至少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3.2.2.1 涉及软件的,应分析是否制订了相应的文件;相应的文件的内容是否完善、合理;相应的文件是否已经过了培训;员工是否按照相应的文件进行了操作;质量管理部门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监督。3.2.2.2 涉及硬件的,应主要从设计选型、施工安装、日常维护等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审阅支持该硬件的文件系统。
3.2.2.3 涉及人员的,应分析是否配备了足够的人员;相关人员的能力是否胜任该岗位的需要;相关人员是否受到了应有培训;培训的内容是否已被掌握。
3.2.2.4 就是要从人、机、料、法、环进行全面的分析,当然实际过程中最好是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一并进行分析。
3.2.3 根据原因分析的结果进而确定该缺陷是由于系统原因造成还是偶然发生的个例,原因分析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结论。
【例:缺陷描述:口服固体车间部分计量器具(温湿度计、压差计等)计量合格证上无编号,不能追溯;原辅料仓库相邻房间温湿度计的相对湿度差15%以上。
原因分析:现场检查时发现口服固体车间部分温湿度计、压差计计量合格证上无编号,主要是质量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造成。负责计量器具的为新招聘人员,由于培训不到位,平时工作疏忽,未对该车间的计量器具进行校验登记,主管也未对此项工作及时监督检查,造成该缺陷。该缺陷产生为系统原因,涉及培训、员工对该岗位工作的胜任程度和质量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督。
原辅料仓库相邻房间温湿度计的相对湿度差15%以上,该仓库温湿度计均经过校验,并在有效期内。经了解,可能是由于仓库人员在某次搬运时碰到温湿度计,掉落损坏,未及时发现。质量部门将仓库所有的温湿度计都进行了检查,其余均正常。该缺陷为偶然发生个例。】
3.3
风险分析与评估
3.3.1 风险分析是对每条缺陷发生后会产生什么后果进行的分析,可以运用失效模式进行评估,应对涉及的缺陷逐条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评估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3.3.1.1 该缺陷带来的直接后果; 3.3.1.2 该缺陷可能发生频率的高低;
3.3.1.3 该缺陷涉及的范围,是否涉及本次检查范围外的产品; 3.3.1.4 该缺陷是否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 3.3.1.5 该缺陷是否对产品质量存在潜在的风险; 3.3.1.6 风险的高低程度。
3.3.2 风险评估结果认为存在的缺陷对已经生产或上市的产品产生质量风险的,企业应明确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产品控制措施,包括拒绝放行、停止销售、召回、销毁等。
3.3.3 通常情况下,现场检查发现的风险均为中低风险,如果有重大风险那通过GMP的可能性也会下降,所以我们在写报告进行风险分析也要客观真实,至少不要让检查老师一看就是在应付,那么这样的整改报告是通不过的,一般都会再重新进行整改,材料会反复的进行修改,浪费时间和精力。3.4
纠正预防措施
纠正预防措施是两方面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很容易只写了预防措施,在纠正措施上没有具体写。3.4.1 纠正措施
在写纠正措施时应根据原因分析及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企业内部进行全面排查,要举一反三,分析关联性环节是否存在同样问题,如考虑相邻批次、其他车间相同工序等,提出对缺陷采取的纠正行动或拟采取的纠正行动,以便审核人员很清楚你要做什么,这样别人也就很容易对你给予支持,也就会放心了。3.4.2 预防措施
对有可能再次发生的缺陷应提出明确的预防措施,以防止此类缺陷的再次发生,这个就不多说了。3.5
整改结果
这个就是要针对每条缺陷进行整改的情况,结果,如在上报资料前不能完成整改,则应制订详细的整改计划,最好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完成时间等。3.6
附件
3.6.1 就是要将所有整改的证明材料作为附件,可以附在每条缺陷整改结果之后,也可以编号进行统一整理。3.6.2 附件主要就是提供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整改措施的证明性材料,材料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3.6.2.1 风险评估认为存在的缺陷对已经生产或上市的产品有质量风险,采取拒绝放行、停止销售、召回、销毁等措施的,应提供产品的名称、规格、批次、数量、销售情况、流向及对产品的处理情况。3.6.2.2 涉及关键岗位人员调整的,应提供相应的文件及相关人员的资质证明复印件。
3.6.2.3 涉及人员培训的,应提供相应的培训计划或培训记录,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参加人员、考核方式、考核结果等。
3.6.2.4 涉及文件系统的,应提供新起草或修订的文件文本,修订的文件应提供新老文件的对照,并标注修订的内容。新起草或修订的文件应有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的证明性材料。
3.6.2.5 涉及厂房设施设备变更的,应在文字说明的同时,附变更后图纸或照片等证明性材料。在10个工作日内,确实无法完成的,应提供相应的方案或计划。
3.6.2.6 涉及关键设施设备、供应商、工艺、检验方法等重要变更的,应提供相应的研究验证资料。在10个工作日内,确实无法完成的,应提供相应的研究验证方案。
3.6.2.7 涉及计量校验的还应提供相应的计量校验合格证书。在10个工作日内,确实无法完成的,应提供相应的说明材料。
3.6.2.8 涉及标识的,应提供改正后反映标识状况的照片或其他证明性材料。
3.6.2.9 涉及验证的,应提供相应的验证报告。在10个工作日内,确实无法完成的,应提供相应的验证方案。3.6.2.10 涉及稳定性试验的,应提供稳定性试验方案或稳定性试验结果。
3.6.2.11 涉及有关许可证明的,应提供相应的许可证明文件、批准证明文件、备案材料等。
二、整改报告的审核、批准与装订
完成撰写后,要让公司的主管领导进行审核,这个过程最好采用会议的形式大家一起会审,是比较节约时间的。批准就是要公司出一个文件,有的省份要求是公司正式的红头文件,有的也没有具体要求,但是无论怎么这个批准还是要有的。装订就是比较简单的事情了,如果是外出装订就要照顾好自己的东西,所有打印出来的和电脑里的一定不要留给别人,别的也没什么了,最后装订好以后就要盖上公司的公章,准备上报资料吧!
三、注意事项
1.一定要先了解当地关于整改的具体要求,不同的地方还是有一些差异的。2.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否则会延误GMP证书的发放时间。
5.最新的GMP工艺用水检查指南 篇五
工艺用水是许多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而其制备、检测、储存等影响工艺用水质量的过程,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医疗器械行业中所使用的工艺用水更由于医疗器械产品本身及其生产工艺的特性而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本检查要点指南旨在帮助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增强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水相关过程的认知和把握,指导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工艺用水控制水平的监督检查工作。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工艺用水环节的管理要求提供参考。
当国家相关法规、标准、检查要求、制备方法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讨 论以确保本指南持续符合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可作为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医疗器械生产企 业许可证》核发、变更、换证等现场检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等各项涉及工艺
用水检查的参考资料。
二、检查要点及流程
以下检查要点的表述主要分为对现场情况和文件资料的检查两部分,但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现场查看、询问、记录的情况与企业 的规
定、文件、记录的符合性。
(一)现场观察企业工艺用水制水设备及制备环境 对于以下的检查内容,检查人员应进行适当的记录。1.询问制水设备的生产厂家名称;
2.询问制水人员制备的工艺用水种类(纯化水或/和注射用水或/和实
验室分析用水等);
3.询问制水人员工艺用水的制备方法和流程; 4.现场查看制水设备的材质和结构组成;
5.现场查看制水设备设置的采水监测点,出水点至少应设置在进入纯 化水储罐前、在线消毒设备前后、进入注射用水储罐前(如涉及)、各个涉
及使用工艺用水的功能间使用点以及总进水点、总回水点; 6.现场查看制水设备的状态标识(正常、维护、停用);
7.现场查看洁净区(室)内工艺用水输送管道的布局情况,使用工艺 用水的功能间是否均设置了出水点;
8.现场查看制水设备的输送管道的水种和流向标识,分别使用多种工 艺用水时,输水管道上应明示工艺用水种类以及流向;
9.询问制水人员制水设备管道的清洗消毒要求(频次、消毒方法、操 作流程);
10.询问制水人员工艺用水的使用环节和储存要求;
11.现场查看生化实验室用于工艺用水检验的有关设备、器具、试剂及
储存环境,试剂如为自行制备,应至少标识试剂名称、制备人、制备日期
以及有效期等信息;
12.询问检验人员检验工艺用水指标的试液所用工艺用水的种类(纯化
水或/和实验室分析用水);
13.询问检验人员制水设备管道清洗消毒后的检验、验证要求; 14.询问检验人员工艺用水的监测和检测要求。必要时,要求检验人员
现场操作检验流程;
15.现场查看微生物实验室,应能够满足进行微生物限度或/和细菌内 毒素检测的环境要求,并具有相关器具、试剂。
(二)查阅企业工艺用水有关的管理文件、记录
对于以下的检查内容,检查人员应进行适当的记录。
1.查阅制水设备生产厂家的资质(《工商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 2.查阅制水设备的有关说明书及技术文件; 3.查阅工艺用水的制备流程图或监控系统; 4.查阅制水设备输送管道的设计图纸;
5.查阅制水人员、检验人员的任命书、上岗证以及培训记录;
6.查企业工艺用水分析报告,应对制水设备的产水质量和产水数量进 行验证,以证明能够满足产品和产量的需要,并保存相关验证记录; 7.查阅工艺用水管理规定中有关工艺用水的种类、使用环节、制备方 法、使用过程以及储存的规定;
8.查阅制水设备管理规定中有关设备操作规程、管道清洗消毒规定以 及设备日常维护规定等,并抽查记录;
9.工艺用水制水设备管道清洗消毒频次、消毒方法应经过验证并予以 确认,查阅验证确认报告、记录;
10.查阅制备工艺用水检验试剂配制规定、记录; 11.查阅工艺用水检测用计量器具的检定证书; 12.查阅细菌内毒素项目的检测用试剂的管理要求; 13.查阅制水设备的档案资料;
14.查阅工艺用水有关的法规文件、技术标准,应有明确的工艺用水的
标准,包括水的种类、质量要求;
15.查阅工艺用水的检测作业指导书,工艺用水监测项目和检测要求应
符合《药典》或《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的要求。抽查工艺用
水的日常监测记录、检验报告、以及监测频次经过验证并确认的报告、记 录;
16.如企业委托第三方进行工艺用水检测、制水设备维护,查委托协议
或合同、记录。
(三)特殊情况的检查
1.对于集中制备工艺用水共同使用的情况(即由某一具备制水设备的 企业集中制水,通过管道统一输送到使用工艺用水的其他企业),除了针对
工艺用水制备过程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检查外,应重点关注制水企业和用水
企业之间的供水协议或合同中有关职责分工、质量要求、设备维护、日常
监测、记录保存等内容。
2.对于采购工艺用水的情况(即企业无制水设备而通过采购的方式获 得),应重点检查供方的资质、工艺用水资质(如有)、水质检测报告和/ 或验证报告、运送材料的材质、工艺用水的保存时间等内容。生产企业应
对采购用水是否能够满足产品本身、生产模式和生产规模的要求进行评价。
3.生产企业工艺用水用量较大时应通过管道输送至洁净区(室),用量
不大时,企业通过载体传递工艺用水,应关注工艺用水传递的过程是否能
够有效保证工艺用水的质量,工艺用水的输送或传递是否能防止污染。
参考资料: 目 录
第一部分 工艺用水基础知识
一、工艺用水定义
二、工艺用水制备方法
三、工艺用水制备流程
四、工艺用水的使用要求和储存要求
五、工艺用水检验所需器具、试剂和环境
六、工艺用水的监测项目和监测周期
七、工艺用水的指标作用和检测目的
八、工艺用水检验用化学试剂的配制要求
九、工艺用水的检测方法和判定依据
十、工艺用水的用途 第二部分 制水设备管理要求
一、制水设备的材质要求
二、制水设备的结构组成
三、制水设备组件的作用
四、制水设备管道的清洗消毒方法
五、制水设备的日常维护要求
六、制水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要求
七、制水设备的验证和确认规定
第一部分 工艺用水基础知识
一、工艺用水定义
在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工序及质量要求,所用的不同要 求的水的总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工艺用水包括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其中:
(一)饮用水是指供人生活的饮水和生活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 卫生标准》(GB5749-2006)。
(二)纯化水(PW)是指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它适 宜方法制备的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纯化水是以饮用水(或自来
水)为原水,经过一定方法去除水中杂质、离子、悬浮物等后得到的符合
标准要求的水。
理想的纯化水(不含杂质)在25oC 下的电阻率为0.2M_.cm(电导率 为5.1μs/cm),电导率随温度变化,温度越高,电导率越大。
(三)注射用水(WFI)是指纯化水经蒸馏法或超滤法制备的同等要求 的水。
(四)灭菌注射用水主要用于药品生产企业,医疗器械行业不涉及。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主要区别见表1。
表1 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主要区别 项目 纯化水 注射用水
微生物 <100CFU/mL <10CFU/100mL 热原 - <0.25EU/mL 生产方法
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 其它适当的方法 纯化水经蒸馏或超滤 其它适当的方法
使用保存 一般应临用前制备 >80℃保温 65℃循环保温 <4℃无菌状态存放 制备后12 小时内使用
另外,医疗器械行业使用分析实验室用水时,其管理依据为《分析实 验室用水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2008)。
体外诊断试剂的配制可使用I 级、II 级、III 级实验室用水。中国国
家实验室用水标准见表2。
表2 中国国家实验室用水标准 指标名称 一级水 二级水 三级水 PH 值范围(25℃)≤0.08 ≤0.40 吸光度(254nm,1cm 光程)≤ ≤0.001 ≤0.01蒸发残渣(mg/L)PH不挥发物 1mg/100ml 同纯化水 重金属 <0.00001% 同纯化水 细菌内毒素-<0.25EU/ml 微生物限度 100 个/1ml 10 个/100ml — 33 —
附件3:
制水设备组件的作用
制水设备主要组件 作用 适用的制备方法
原水储罐 缓冲市政供水水量波动。通用
多介质过滤器 截留水中细小颗粒杂质下来,降低浊度。通用 活性炭过滤器 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余氯。通用 树脂软化器 去除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通用
加药阻垢装置 防止钙镁铁锰等离子在反渗透膜上结垢。反渗透法 5μm 过滤器 保证反渗透膜不被大颗粒的固体物划伤。反渗透法 电渗析装置 脱除水中阴、阳离子。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器 脱除水中阴、阳离子。离子交换法 反渗透装置 脱除水中阴、阳离子。反渗透法 EDI 装置 脱除水中阴、阳离子。反渗透法
蒸馏水机 脱除水中阴、阳离子和细菌内毒素等。离子交换法 超过滤装置 脱除水细菌、内毒素等。通用 紫外杀菌器 在线杀灭水中微生物。通用
臭氧发生器 定期杀灭供水系统中滋生的微生物。通用
纯蒸汽发生器 定期杀灭制备、供水系统中滋生的微生物。通用 CIP 消毒装置 定期杀灭制备、供水系统中滋生的微生物。通用 工艺用水储罐 缓冲用户工艺用水水量波动。通用 纯水增压泵 为工艺用水设备提供必要的压力。通用 换热装置 工艺用水的升温或降温。通用
参考和引用的法规文件和标准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09 年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注、输
器具)生产实施细则》,2001 年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实施细则》,2003 年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外科植入物生产实施细则》,2003 年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2007 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 年、2010 年
7.《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2000 年 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2006 年
【gmp检查细则】推荐阅读:
学校期中检查评分细则09-03
常规纪律检查细则09-17
小学教学常规检查细则09-28
UL认证检查细则10-09
小学作业教案检查细则11-01
小学纪律检查评比细则07-08
内务检查标准及评分细则08-13
学生宿舍卫生检查评分细则10-03
基层统战工作检查细则10-08
珊瑚小学纪律卫生检查评比细则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