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应聘企业的角度写简历

2024-07-07

站在应聘企业的角度写简历

1.站在应聘企业的角度写简历 篇一

1 人性是小说的永恒主题

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 莫言“其实不是讲故事, 而是透视人性, 他的故事都是一个中国化故事, 用中国故事讲一个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人性主题是他的特点。”小说发展至今, 其形态一变再变, 其题材一再突破, 却没有人敢说小说就此走到了头。小说作为一种艺术, 关注的根本话题是人性——没有一本小说与人性无关。就算是所谓的动物小说, 其实也是在隐喻人类。 (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 只要人性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我们便可以对根本上关注人性的小说艺术建立一种稳定的分析理论。佛斯特的《小说面面观》, 便是以人性不变作为立论点的。

既然承认人性不变, 那么, 几乎所有小说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抽离其写作的历史背景, 将其放置在同一人性的水平线上观照。即佛斯特所说的“将所有的小说家看成是同时在写他们的作品”。此种看法, 最大限度地摒除一切与小说内容无关的因素, 甚至连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也无视, 仅仅关注小说本身。我们习惯了许多评论家以作者的生平经历按图索骥, 将其小说看作是其人生的某种反映或象征, 而此种论调正是佛斯特最为反对的。诚然, 无法否认作者的个人经验是小说创作的重要素材, 但评论家舍弃小说本身, 反而以作者生平为主对号入座, 是否是一种本末倒置呢?

2 小说最突出的功能是刻画人的内心情感

“一本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感性明锐, 而不是在于它的题材优越。”佛斯特如是说。小说要完成其对人性的观照, 不能不运用作者的感性。换句话说, 小说之所以能够打动人, 是因为其情感足够真挚, 感动了读者, 使读者信服了故事中人物的所知所感, 进而与其同喜同悲。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蜡烛》。作者对老妇人动作描写中的三次“爬”、三次“跪”, 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讴歌了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跨越国界, 超载血缘, 情同母子, 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小说之所以能达成表现人内心深处情感的成就, 在于其虚构, 虚构其能完全洞见人的内心所想, 即其将思想观念发展成外在活动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绝不能看见别人的内心所想, 但小说提供了这种可能性。佛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引用署名阿伦的法国批评家的话说, 每个人都有两面, 一个人的外在活动及可从其外在活动推论而出的内在精神状态, 属于历史范畴;另一方面则包括“一些纯粹之热情, 如梦想、喜乐、悲伤和一些不便出口或羞于出口的内省活动”, 则属于小说的范畴。

3 通过评价小说人物达到塑造人格的目的

“事实上在民间的历史上, 在个人情感的历史上, 阶级的观念一直是比较模糊的。历史教材可以从政治、阶级的角度出发, 但是在文学作品里面, 如果我们仅仅从阶级的角度去表现这么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的话, 我觉得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在莫言看来, 文学作品恰恰应该在人的情感上大做文章。在教学《杨修之死》这篇小说的最后一个环节时, 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 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用“我从_______事件 (或句子) 中, 看出杨修 (或曹操) 是一个_______的人, 因为________”。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评价人物形象, 学习人物人性光明的一面, 摒弃阴暗的一面。通过多篇小说的学习, 可以“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 达到语文真正的育人目的。

上一篇:天津职业技木师范大学下一篇:观光农业生态园——让“生态农业”先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