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控制测量总结

2024-07-23

gps控制测量总结(精选12篇)

1.gps控制测量总结 篇一

浅谈GPS静态控制测量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作为测绘3S(GPS、GIS、RS)技术之一,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应用领域广泛等诸多特点而受到青睐.GPS克服了传统测量的许多缺点,尤其在控制测量方面,有很大的改进与改善.

作 者:郭志良 郭庆云 杨玉刚 作者单位:郭志良(北京华星勘查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35)

郭庆云(沂水县建设局规划处,山东,临沂,276400)

杨玉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山东总队,山东,济南,250100)

刊 名: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ISTIC英文刊名:CHINA NON-METALLIC MINING INDUSTRY HERALD年,卷(期):2008“”(3)分类号:P228.4关键词:

2.gps控制测量总结 篇二

1. GPS测量的误差源

GPS测量误差按其生产源可分3大部分:GPS信号的自身误差,包括轨道误差(星历误差)和SA,AS影响;GPS信号的传输误差,包括太阳光压,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多路径传播和由它们影响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周跳;GPS接收机的误差,主要包括钟误差,通道间的偏差,锁相环延迟,码跟踪环偏差,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等。

2. GPS定位网的设计

由GPS测量的误差源可以看出,GPS网的设计已免除了测角、边角同测和测边网等的传统要求。它不需要点间通视,也不需要考虑布设什么样的图形,也就更不需要考虑图形强度,不需要设置在制高点上(哪里需要就可以设置在哪里)。所以GPS网的设计是非常灵活的。但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除了特殊需要,一般GPS基线长度相差不要过大,这样可以使GPS测量的精度分布均匀;②GPS网不要有开放式的网型结构,应构成封闭式闭合环和子环路;③应尽量消除多路径影响,防止GPS信号通过其他物体反射到GPS天线上,因此应避开强反射的地面,避开强反射环境,如山谷、山坡、建筑物等;④避开强电磁波干扰,设站应远离雷达站、电台、微波中继站等。

二、轨道误差(星历误差)和SA,AS影响

1. 轨道误差

有关部门提供一定精度的卫星轨道,以广播星历形式发播给用户使用,从而已知观测瞬间所观测卫星的位置,因而卫星轨道误差与星历误差是一个含义。卫星星历误差又等效为伪距误差。由于卫星轨道受地球和日、月引力场、太阳光压、潮汐等摄动力及大气阻力的影响,而其中有的是随机影响,而不能精密确定,使卫星轨道产生误差。目前,GPS卫星轨道误差的等效伪距误差(使用的卫星广播星历)为4.2m。美国的SA政策和AS政策人为地使导航定位的精度降低,点位误差有时达到100m。

控制网的静态GPS测量是利用载波相位测量,一般是由一个点设为已知点与一个待定点位同步观测GPS卫星,取得载波相位观测值,从而得出待定点位的坐标或两点间的坐标值,称为基线测量,短基线测量可以消除SA影响。动态测量解决SA影响的途径是实时差分定位(称Real-time DGPS),即在已知坐标点上布设基准点,通过基准站取得误差校正值,通过数据链实时传给导航定位的移动站,从而消除SA影响及两站的各种共同的误差,提高了移动站的导航定位精度。加滤波等处理的导航软件以及组合导航系统,已使导航定位精度差分距离在100km左右时达到亚米级,差分距离远于1500km时达到米级。

2. 美国的SA技术与AS影响

SA技术是选择可用性(Selective Availability)的简称,它是由两种技术使用户的定位精度降低,即δ(dither)技术和ε(epsilon)技术。δ技术是人为地施加周期为几分钟的呈随机特征的高频抖动信号,使GPS卫星频率10.23MHz加以改变,最后导致定位产生干扰误差,ε技术是降低卫星星历精度,呈无规则的随机变化,使得卫星的真实位置增加了人为的误差。

AS技术(Anti-Spoofing)叫反电子欺骗技术,其目的是为了在和平时期保护其P码,不让非授权用户使用;战时防止敌方对精密导航定位作用的P码进行电子干扰。AS技术使得用C/A码工作的用户无法再和P码相位测量联合解算进行双频电离层精密测距修正,实际降低了用户定位精度。

3. 确定GPS卫星轨道是减少星历误差和消除ε技术影响的根本方法

利用区域性GPS跟踪网可以确定GPS卫星轨道。跟踪站地心坐标的误差对卫星轨道的影响是10倍或更大。因此,要提供优于2m精度的卫星轨道要求跟踪站地心坐标的精度优于0.1m。据介绍,采用强约束全球站松弛轨道的加权约束基准方法,可以得出优于5cm的相对坐标值,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现阶段区域性定轨的需要。

三、太阳光压对GPS卫星产生摄动加速度

太阳光压对卫星产生摄动影响卫星的轨道,它是精密定轨的最主要误差源。太阳光压对卫星产生的摄动加速度受太阳与地球间距离的变化(地球轨道偏心距)而引起太阳辐射压力的变化,也与太阳光强度、卫星受到的照射面程和照射面积与太阳的几何关系及照射面的反射和吸收特性有关,由于卫星表面材料的老化、卫星姿态控制的误差等也使太阳光压发生变化。

四、多路径误差

多路径误差是指GPS信号射至其他的物体上又反射到GPS接收天线上,对GPS信号直接射至GPS接收天线上的直接波的干扰。多路径误差的大小,取决于反射波的强弱和用户天线抗衡反射波的能力。用户天线附设仰径板,当仰径板半径为40cnh天线高于1m至2m,可抑制多路径影响。

据大量资料的分析统计,多路径误差有以下危害:①当边长小于10km时,主要误差源是天线的对中误差和多路径误差;②多路径误差对点位坐标的影响,在一般环境下可达5~9cm,在高反射环境下可达15cm;③在高反射环境(城镇、水体旁、沙滩、飞机、舰船等)下,码信号受多径误差的影响,可导致接收机的相位失锁;④实践证明,观测值中的很多周跳都是由于多路径误差引起的。

五、单、双频接收机比较

比较单、双频接收机的优缺点,便于用户选型时参考。

单频接收机的优点是:①需要电子元件较大,对微处理器的要求较低,不需要昂贵的互相关器或Z码发生器,产品数量大,价格只有双频接收机的一半;②不易出故障,平均无故障时间(MBFT)约为8000h;③不受DODP码保密的限制;④边长短于10km时比双频结果精度高;⑤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给外业带来方便。

缺点是:①点间距离超过20~30km时,定位精度受到电离层、对流层延迟的影响。凡点位相对精度要求2×10-6时,边长不宜超过20~30km;②在快速静态和动态测量中观测时间比双频接收机长。

双频接收机的优点是:①可以基本消除电离层延迟对点位坐标的影响,点间距离可达1000km;②在快速静态和动态测量中观测时间比单频机短。

六、结束语

对于GPS控制网基线测量,基线长度较短的情况下(10km左右,最大不超过20~30km),GPS的轨道误差(星历误差),太阳光压影响及美国SA技术基本对测量精度不发生影响(它只能影响单点定位和长基线测量结果)。

在作业过程中,在GPS接收机满足作业精度要求的情况下,测量的主要误差源是多路径误差、周跳和点位的对中误差。作业中应尽量避免它们的发生并减少其误差。

参考文献

[1]许其凤.GPS卫星导航与精密定位[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3.gps控制测量总结 篇三

关键词:GPS技术;工程测量;高程精度

1 GPS技术在我国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状况

GPS技术的优势在于测量的准确性较高、定位较快、测量时间较短,尤其适用于野外勘察测量,具有较强的便携性。GPS控制测量技术的基础技术是遥感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因此在开展测量时应该对接收设施、大气层、卫星轨迹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

2 GPS测量出现高程精度误差的具体原因

一般情况下,测量人员主要是运用卫星信号来进行导航定位。此时应该设置一个GPS接收机,接收3颗以上的卫星发出的信号,然后再用一定的换算方法,对卫星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得到这些卫星与测量点在该时间段内的距离。在特定的时间段内,GPS卫星具有一定的空间坐标,经过换算之后,能够将该时间段内该测量点相对地球的三维坐标得出来。一般的测量步骤是接收卫星信号、进行参数转换、输出坐标值。然而如果遇到阴雨天等不理想的天气状况,或者大气层中具有过多的干扰物质,就可能对卫星信号的传输和接收造成干扰,导致卫星信号的接收出现失真或者偏差,这也是运用GPS控制测量技术进行工程测量时,出现精度误差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地质条件也会对测量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测量现场的地质条件具有强磁场,也会干扰卫星信号。在工程测量中,高程异常情况出现的比较频繁。就是密度分布不均匀的地下物质产生的异常重力影响了高程测量的结果。在工程测量中往往会进行GPS高程拟合,就是用GPS对大地高进行测量,再用水准对正常高进行测量,对二者差异进行拟合,得出似大地水准面,然后经过一定的结算,能够出高程异常。

图1和图2为某矿区使用不同已知点进行测量的E级GPS网,C级 GPS 点是C1-C4,属于二等水准高程,将其作为起算结果。E 级 GPS 点为E1-E4,C2、C1高程为200多米,E2和E1共点,C4的高程是572米,C3的高程是441米,矿区高程为700-900米。对比图1和图2的测量结构发现,在网形结构较差的情况下,平面位置受到的影响不大。该测量实例中平面坐标的最大较差是31米,没有超出精度允许范围。但是E2的高程较差为0.601米,E1的高程较差为0.448米,具有较大的高程误差。

3 控制工程测量中高程精度的具体途径

在工程测量中,GPS技术仍然具有较大的优势,然而如何应对GPS控制测量中的高程精度问题关系到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在运用GPS进行工程测量时,应该对其高程拟合要求和工作原理予以充分的考虑,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高程精度。

3.1 提高GPS接收仪的精度 控制测量精度的要点在于控制卫星信号的接收质量。如果GPS接收仪的精度较低,对卫星信号不敏感,容易出现测量偏差。特别是野外工程测量往往会遇到比较复杂的地质条件或气象条件,信号干扰较多。由于测量周围的地形复杂,容易构成磁场,干扰信号。因此应该进一步提高GPS接收仪的精度,选择精度更高的GPS接收仪。高精度的GPS接收仪对信号变化的参数偏差更为敏感,能够更加准确地分辨正常工作信号和干扰信号,保障计算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2 尽量避免不良天气的干扰 在野外测量中如果遇到不良天气,大气对流层中的信号干扰物质较多,对流较为强烈,很容易对GPS接收仪的信号接收工作造成影响,影响高程计算的准确性。在开展工程测量时尽量避开不良天气,选择天气状况较好的时间来开展工程测量工作,以免高程计算出现误差。

3.3 进一步修正电离层误差 卫星信号会受到大气电离层的折射、反射和干扰作用,导致GPS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出现较大的偏差,因此应该采取适当技术措施进行修正,主要的修正方式包括同步观测、电离层模型、多频观测。①同步观测。两个观测站的距离在20千米之内,进行同步观测,以二者机械两端的观测差值为依据,计算电离层测量精度,对测量数据进行纠正。②电离层模型。使用电离层模型来对参数进行修正,将得出的参数放置在电离层模型之中进行参数对比,修正参数精度。③多频观测。在一个测量点上测量多个伪距,然后对不同频率测量得到的伪距测量值的折射率差异进行计算,得出折射改正数值,对GPS测量精度进行提高。

3.4 选择测量点和测量基站 测量点测量基站的选择也会对测量的精度造成影响。在选择测量点时要尽量避开比较复杂的地质情况,避免分布不均匀的地下介质密度造成测量现场周围的较强磁场,影响和干扰卫星信号的接收。

3.5 提高对天线测量精度的重视 天线测量精度往往没有得到测量人员的足够重视,事实上如果将野外作业天线设置成斜向上的发散状,由于天线高程出现误差,测量基站在测量该点的高程时也会出现误差。因此应该提高天线测量的精度,避免较大的高程测量误差。

3.6 选择科学的高程拟合数学模型 高程拟合必须在数学曲面模拟大地水准面模型中进行数据换算,数学计算的精度也会影响高程精度,造成待测点高程和正常点高程具有较大的差值误差。因此应该选择科学的高程拟合数学模型,可以使用多面函数法、样条函数法、二次曲面拟合法、平面拟合法,特别是二次曲面拟合法能够有效地降低数据参数误差,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4 结语

4.GPS静态控制测量的成果分析 篇四

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以下称《规范》)的要求,从三大部分去的评估与分析测量成果即:基线质量检核,外业成果质量检核和平差成果分析三大部分。

1. 基线质量检核:

在基线质量检核前应该先明确外业控制测量所要求达到的等级。根据《规范》规定各等级网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用以下公式表示:

Ó=[a2+(b·D)2]1/2 其中,Ó-标准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误差系数

D-相邻点的距离,KM

《规范》中规定在进行C级以下各级GPS网解算中,15KM内的基线,须采用双差固定解。15KM以上的基线允许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一般GPS商用软件在进行基线处理前要对基线处理进行设置。GPS处理软件默认的双差固定解合格基线方差比(ratio)大于3.0,一般说来在基线10公里以内,基线方差比满足此条件,可以认为是符合《规范》中等级网的测量要求的。随着基线长度的增加,其中误差也相对会有所增加。如果仅作为加密控制,或者要求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相对方宽条件,例如方差比为2.0,这都是符合《规范》规定的。

2. 外业成果质量检核

外业质量检核是确保预期平差精度要求的重要环节:

(1)重复基线边检核。在C级以下各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小于相应级别规定精度的2√2倍。而其中任一时段的结果与各时段平均值之差不能超过相应级别的规定精度。

(2)同步环闭合差检核。《规范》中对同步闭合环的要求为

Wx≦√3/5Ó

Wy≦√3/5Ó

Wz≦√3/5Ó

各级同步环闭合差规定表如下:

等级限差类型二等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2.03.06.09.09.0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3.05.010.0 15.0 15.0

例如,静态处理软件3.0中采用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作为同步环的检核指标,当要求的控制网为四等控制网时,同步环的的限差应该在10ppm以内。

(3)异步环闭合差检核

Wx≦3√nÓ

Wy≦3√nÓ

Wz≦3√nÓ

Ws=√(Wx2 + Wy2+ Wz2)

式中:n-闭合环边数

3.平差成果分析

《规范》中各级网的基线边相对中误差要求如下:

等级平均距离(km)A(MM)B(1X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二等 9 ≦10≦21/120000

三等 5 ≦10 ≦51/80000

四等 2 ≦10 ≦101/45000

一级 1 ≦10 ≦101/20000

二级 ﹤1 ≦10 ≦201/10000

注:

(1)A为基线边的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系数(1X106)

(2)相邻点最小平均距离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3)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对于静态处理软件的平差成果分析为:

(1)在检核完同步环的基础上作自由网平差后,根据自由网平差的点位中误差、相对中误差、误差椭圆等指标参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评估自由网精度。例如,若自由网的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58756,参照上表可知,此控制网的相对精度至少能够符合城市四等控制网规范。

(2)检验自由网的基线观测量是否含有粗差;

采用T分布在置信水平接近99.7%时进行检验,要求自由网平差各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不应超过该等级基线距离中误差的3倍。

(3)把已知点带入平差后检验平差已知点的精度及其引起的GPS网变形。已知点带入平差的检核方法和自由网检核基本一至。

注:若自由网精度很高而二位约束平差的精度却很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已知点的兼容性不好或者是测量过程中三角架有挪动,也有可能控制点精度不高等原因引起的。

二位约束平差是采用强制性的约束,对于起算数据要求有很高的内符合精度,即自身是兼容性的,否则将引起整个GPS网的扭曲和变形,从而损害GPS网的精度。已知点兼容性不好可能有几个原因造成的:

(1)已知点精度不够

(2)已知点不是一个整体网

注:通常控制网不是通一个时期,采用同样的观测方法、同样的起算数据进行处理的控制网的精度也很有可能不一致,甚至不在同一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尤其采用城市独立坐标系、工程独立坐标系时常会有这样的情形。

(3)点位资料不正确

5.gps控制测量总结 篇五

RTK)实习报告

专业:测绘工程系 年级: 姓名: 学号: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习地点:

东华广场

三.实习内容:

GPS(RTK)的基准站、移动站设置,数据采集的操作。

四.实验原理:

GPS定位的原理是GPS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测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法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机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五.实验过程:(一).基准站要求

基准站的点位选择必须严格。因为基准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1.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2.基准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3.基准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4.RTK作业期间,基准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须重新校正。

根据以上要求在校园里选择合适的已知点,将天线架设是该点做为基准站,同时开机.打开主机和电台,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大约1分钟),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同时电台上的RX指示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这表明基准站差分信号开始发射,整个基准站部分开始正常工作。

(二).移动站要求

1.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同时将手簿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2.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1秒钟闪1次(必须在基准站正常发射差分信号的前提下),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3.打开手簿,启动工程之星软件。工程之星快捷方式一般在手簿的桌面上。4.启动软件后,软件一般会自动通过蓝牙和主机连通。如果没连通则首先需要进行设置蓝牙(工具→连接仪器→选中“输入端口:3”→点击“连接”)。5.软件在和主机连通后,软件首先会让移动站主机自动去匹配基准站发射时使用的通道。如果自动搜频成功,则软件主界面左上角会有信号在闪动。如果自动搜频不成功,则需要进行电台设置(工具→电台设置→在“切换通道号”后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同的通道→点击“切换”)。

6.在确保蓝牙连通和收到差分信号后,开始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依次按要求填写或选取如下工程信息:工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四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七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和高程拟合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

(三).进行校正:

利用控制点坐标库(设置→控制点坐标库)求参数.在控制点坐标库界面中点击“增加”,根据提示依次增加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和原始坐标,一般至少2个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保存”,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完成之后单击“确定”。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参数已经计算并保存完毕。方可进行测量.六.实习总结: 1.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分析,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收不到卫星信号,这种情况可能是流动站或基准站的电源没电或接收机的连线出现问题.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显示单点定位可能是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不够而无法解算.在观测过程中手薄上的解算值始终不能固定,可能是流动站的选点有问题,周围可能有高压输电线,高大建筑物或在面积水域.2.卫星信号传播误差,包括电离层和对流层时廷误差.

3.多路径误差,多路径误差是指卫星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到接收机天线.多路径效应不反与反射系数有关,也与反射物离测站的距离及卫星的信号方向有关,由于无法建立准确的误差改正模型,只能恰当的选择地点测量,避开信号反射物.

总的来说,RTK测量除了要有足够的卫星数和卫星具有良好的几何分布外,还要求基准站与流动站的数据通讯必须良好.

通过这次实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学的模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清晰的理解,同时也感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道的严重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又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强化使自己对这门学科又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这门学科应该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但实践前的理论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6.gps控制测量总结 篇六

利用GPS定位技术建立沛县地籍测量控制网

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控制测量、地形测图,到施工放样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叙述了利用GPS定位技术建立沛县地籍控制网的情况.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全球定位系统英文刊名:GNSS WORLD OF CHINA年,卷(期):200934(4)分类号:P224关键词:GPS定位技术 地籍测量控制网 基线向量 复测基线 同步环 异步环 网平差

7.GPS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篇七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 的简称, 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起初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 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 耗资数百亿美元, 到1994年3月, 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GPS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它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 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因此, 作为较早采用GPS技术的领域, 在测量中它最初主要用于高精度大地测量和控制测量建立。现在它除了继续在这些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外, 还在测量领域的其它方面得到充分的应用, 如用于各种类型的施工放样、测图、变形观测、航空摄影测量、海测和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数据的采集等, 尤其是在各种类型的测量控制网的建立这一方面, GPS定位技术已基本上取代了常规测量手段成为了主要的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介绍GPS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并提出几点体会。

1 GPS简介

1.1 GPS构成

GPS主要由空间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站及用户设备三部分构成:

1.1.1 GPS空间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

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 轨道平面的倾角为55°, 绕地球运行卫星的运行周期约为12恒星时, 每颗GPS工作卫星都用L波段的两个无线电载波向广大用户连续不断地发送导航定位信号, 导航定位信号中含有卫星的位置信息, 使卫星成为一个动态的已知点。每颗卫星每天约有5h在地平线以上, 同时位于地平线以上的卫星至少为4颗, 最多可达11颗。

1.1.2 GPS地面监控站主要由分布在全球的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组成。

主控站根据各监测站对GPS卫星的观测数据, 计算各卫星的轨道参数、钟差参数等, 并将这些数据编制成导航电文, 传送到注入站, 再由注入站将主控站发来的导航电文注入到相应卫星的存储器中。

1.1.3 GPS用户设备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其终端设备 (如计算机) 等组成。

GPS接收机可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 跟踪卫星的运行, 并对信号进行交换、放大和处理, 再通过计算机和相应软件, 经基线解算、网平差, 求出GPS接收机中心 (测站点) 的三维坐标。

1.2 GPS定位原理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 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 确定待测点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假设t时刻在地面待测点上安置GPS接收机, 可以测定GPS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t, 再加上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星历等其它数据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方程式, 从而得到该点在WGS-84坐标系的精确的三维坐标。

1.3 GPS测量的特点

相对于常规测量来说, GPS测量主要有以下特点:

1.3.1 测量精度高。

GPS观测的精度明显高于一般常规测量, 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 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10-6, 在大于1000km的基线上可达1×10-8。

1.3.2 测站间无需通视。

GPS测量不需要测站间相互通视, 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点位, 使得选点工作更加灵活方便。

1.3.3 观测时间短。

随着GPS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 软件的不断更新, 在进行GPS测量时, 静态相对定位每站仅需20 min左右, 动态相对定位仅需几秒钟。

1.3.4 仪器操作简便。

目前GPS接收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操作智能化, 观测人员只需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及开机后设定参数, 接收机即可进行自动观测和记录。

1.3.5 全天候作业。

GPS卫星数目多, 且分布均匀, 可保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续进行观测, 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1.3.6 提供三维坐标。

GPS测量可同时精确测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其高程精度已可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2 应用实例

2.1 工程概况

本文涉及的工程是由某集团公司投资建造的一个钢铁基地项目。该项目位于新疆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重化工工业园区内, 用地范围南北宽约1.7~2.1公里, 东西长约2.3~3.9公里, 总占地面积为6.13平方公里。为了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需建立首级控制网。鉴于该区域基本没有测量控制点, 且范围较大, 平面控制拟分级布设, 首级控制拟布设三等GPS网, 前期加密布设施工控制网, 以满足前期场平施工的需要。

2.2 GPS测量的技术设计

2.2.1 设计依据GPS测量的技术设计主要依据是2007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1999年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及甲方的有关要求。

2.2.2 设计精度根据工程需要和测区情况, 选择工程三等GPS网作为测区首级控制网。要求平均边长小于4.5 km,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70000, GPS接收机标称精度的固定误差a≤10mm, 比例误差系数b≤5×10-6。

2.2.3 设计基准和网形如图2所示, 控制网共13个点, 其中联测已知平面控制点5个 (GD01、GD02、GD03、GD06和GD07) , 采用4台GPS接收机观测, 共观测8个时段, 重复上站率为2.4 (规范要求2.0) 。网形布设采用边连式和点连式相结合的方法, 要求独立观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小于必要观测基线数的2倍。

2.2.4 观测计划根据GPS卫星的可见预报图和几何图形强度 (空间位置因子PDOP) , 选择最佳观测时段 (卫星多于5颗, 且分布均匀, PDOP值小于6) , 并编排时段安排表。

2.3 GPS测量的外业实施

2.3.1 选点埋标GPS测量测站点之间不要求一定通视, 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 因此, 点位选择比较方便。但考虑GPS测量的特殊性, 并顾及后续测量, 选点时应着重考虑: (1) 每点最好与某一点通视, 以便后续测量工作的使用; (2) 点周围高度角15°以上不要有障碍物, 以免信号被遮挡或吸收; (3) 点位要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电线等, 以免电磁场对信号的干扰; (4) 区域周边的三等GPS点尽量布设在红线外100m左右, 便于保存, 保证今后控制网的恢复有可靠的依据;厂区内的控制点主要布设在设计道路的边缘, 以便观测和日后使用; (5) 选点结束后, 按要求埋设标石, 并填写点之记。

2.3.2 外业观测根据GPS作业调度表的安排进行观测, 采用4台瑞士Leica GPS双频接收机 (标称精度5mm+1ppm) , 按静态方式进行观测。卫星截止高度角15°, 有效观测卫星≥5, 时段长度60分钟, 采样间隔10秒, PDOP≤6。在4个点上同时安置4台接收机天线 (对中、整平) , 量取天线高, 测量气象数据, 开机观察, 当各项指标达到要求时, 按接收机的提示输入点名、仪器高等相关数据, 则接收机自动记录, 观测者填写测量手簿。

2.4 GPS测量的数据处理

GPS网数据处理分为基线解算、三维无约束平差和二维约束平差三个阶段, 均采用随机软件Leica Geo Office v7.0进行解算。GPS基线向量解算采用双差固定解, 基线解算完成后对同步环、异步环和复测基线进行检验, 满足要求后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 经三维无约束平差后, 得到各GPS控制点的WGS-84坐标系成果。取用经三维无约束平差检验通过后的三维坐标成果, 以甲方提供的控制点“GD01”、“GD02”、“GD03”、“GD06”、“GD07”的成果作起算依据, 对三等GPS网在1980西安坐标系 (厂区平均高程面1360m) 上进行坐标拟合, 最后得到各点的1980西安坐标系 (1360m高程面) 坐标成果。

3 结束语

通过GPS在测量中的应用, 得到如下体会:

3.1 GPS控制网选点灵活, 布网方便, 基本不受通视、网形的限制, 特别是在地形复杂、通视困难的测区, 更显其优越性。当精度要求较高时, 应避免短边, 无法避免时, 要谨慎观测。

3.2 GPS接收机观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 且观测时间在不断减少, 大大降低了作业强度, 观测质量主要受观测时卫星的空间分布和卫星信号的质量影响。因此, 应严格按有关要求选点, 择最佳时段观测, 并注意手机、对讲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

3.3 GPS测量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采用随机软件完成, 只要保证接收卫星信号的质量和已知数据的数量、精度, 即可方便地求出符合精度要求的控制点三维坐标。

3.4 当甲方提供的起算数据的等级不高, 而现场又没有其他控制点, 就需要先将GPS控制成果转化至厂区平均高程面上, 然后进行拟稳平差。

8.gps控制测量总结 篇八

关键词:GPS 机场 控制测量

中图分类号:T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070-01

GPS技术具有高度自动化和高精度定位优势,在各工程测量有着重要作用。GPS控制测量技术能够提供精准的三维坐标,并能实现自动化监测,无需进行监测站联络。GPS技术凭借不可替代优势在机场工程测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将以GPS系统原理及特点为切入点,着重分析GPS技术在机场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旨在通过本文理论分析促进GPS技术更好应用。

1 GPS系统

GPS系统即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导航定位系统。GPS系统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1)空间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24颗卫星构成的空间部分,21颗为导航卫星,3颗为备用卫星。24颗卫星分布在55 °倾角轨道上围绕地球运行。24颗卫星运行周期为11h58 min,高度在20 km到200 km之间。(2)控制部分。GPS控制部分主要是指地面监控站部分,包括1个主控站,5个监测站,3个注入站。主控站主要负责对GPS获得数据进行计算,以获得各项参数,并传给注入站,注入站再对主控站传来数据存储到存储器中。(3)用户部分。GPS用户部分通过GPS接收机对数据接收,通过计算机处理软件对数据处理,得到所需信息。

GPS系统定位原理主要是依据测量中的距离交会定点实现。如下图1所示,设置3颗(或3颗以上)卫星,设置GPS接收机天线,同时接收卫星S1、卫星S2、卫星S3发出的信号。在完成数据计算和处理后,得出GPS接收机坐标(y,z)。

2 GPS技术特征

在进行GPS测量过程中,与常规测量内容与形式相比较,其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

2.1 测量精度方面

GPS观测能够提供的精度相对更高于常规测量内容,尤其是在50 km范围内的基线位置,GPS测量形成的相对定位精度能够达到12×10-6,相对于此,GPS测量满足100~500 km条件的基线则能够达到10-6-10-7。

2.2 GPS测量站点不存在通视情况

该测量站建设并不需要形成通视,只要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定位就能够选定具体的工作点,这样能够提升工作效率。

2.3 GPS测量观测时问短

由于GPS测量相关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换代,软件开发层次不断提升,在开展具体测量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测量。不通观测站点的测量时间往往达到30~40 min之间。测量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静态定位法。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时间相对较短,动态能够达到的相对定位也只是需要短短几秒钟。

2.4 仪器操作方面

当前社会科技发展过程中,GPS接受装置自动化的程度与水平越来越高,智能化的操作方式令观测人员可以对天线高以及开机的参数设定。

2.5 全天候作业

GPS测量所提供的卫星数量越大,分布情况良好,就能够确保在任何时间与地点上进行连续的观测,且同样不会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

3 GPS控制测量在机场中的运用

以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机场工程为例,在机场测量中主要采用GPS控制技术,选择4台GPS测量接受机进行同步测量工作,并及时记录观测数据。

3.1 GPS测量控制网精度影响因素与主要办法

对GPS控制网精度产生影响的要素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广播星历误差以及精密星历误差,除此之外还包括卫星钟误差以及地球自转因素的影响,另外,还包括相对论效应以及电离层折射等情况也会对GPS测量控制网产生影响。

为了能够进一步满足机场工程建设与测量方面的精度要去,需要针对能够影响精度的相关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具体包括:增加观测时常与段数,选择多套GPS接收机完成观测同步进行,确保观测数据真实可靠,采用相对静态进行定位,保证天线以及测点的准确定位。除此之外,为能够降低路径误差观测点的选定还需要被设置在低反射特性的物体环境周围,并在此基础上还可提升天线高度。

3.2 网形选择

基于GPS网点控制系统可以避过通视且网本身精度受观测卫星以及布设影响。可形成星形链接、点链式、边链式以及网链式等。如图2。

星形网的几何图形简单,直接观测边之间不构成任何闭合图形,所以检查和发现粗差的能力较差。这种图形广泛应用于精度较低的工程测量、边界测量、地籍测量和地形测图等。点连式布网所构成的图形几何强度较弱,没有或极少有非同步图形闭合条件,一般在作业中不单独使用。边连式布网有较多的重复基线和独立环,有较强的几何强度。网连式作业需要4台以上的接收机,采用这种布网方式所测设的GPS网具有较强的图形强度和较高的可靠性,但作业效率低,花费的经费和时间较多,一般仅适用于要求精度较高的控制网测量。

4 结语

GPS系统不断发展完善,为各工程测量带来关键作用。随着GPS定位更加精准、传播速度更快,该技术在机场测量、航空测量以及海洋测量等领域中应用更加广泛。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GPS技术将更加创新和完善,在机场扩建工程中打破除传统测量束缚,有效提升测量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机场工程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工程建设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小俊,周宗华.浅析GPS控制测量在城镇土地调查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2(8):1112-1115.

[2]冯国涛,王卫勇,段方东,等.GPS快速静态测量在农村地籍调查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资讯,2014(15):28-29.

9.gps控制测量总结 篇九

GPS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概述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 nbsp Positioning & nbsp Sy stem)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在最近的两年得到了迅速推广,这主要依赖于GPS系统可以向全球任何用户全天候地连续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等技术参数.我们先了解一下GPS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在测量领域的应用特点.

作 者:张相群  作者单位: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 刊 名: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英文刊名:TRANSPO WORLD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 关键词: 

10.gps控制测量总结 篇十

GPS在隧道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与精度分析

结合铁背山隧道的工程实例,介绍采用GPS技术进行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有关经验,并对其控制测量精度进行分析.

作 者:高小六 李永泉 Gao XiaoLiu Li YongQuan 作者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012刊 名:城市勘测英文刊名:URBA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SURVEYING年,卷(期):“”(4)分类号:P228关键词:GPS 隧道 控制测量

11.gps控制测量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GPS技术;GPS控制网

中图分类号:TP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2

GPS Technology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adastral Survey Control

Yu Yanli

(Anhui Fuyang City Land Surveying and Planning Institute,Fuyang236000,China)

Abstract:GPS technology in cadastral control measurement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PS technology features in cadastral survey control

,and GPS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cadastral survey control was analyzed and studied.

Keywords:GPS technology;GPS control network

地籍控制测量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GPS定位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控制点间勿需通视等优势,平面控制网应优先以GPS网形式布设,采用GPS接收机测定控制点的坐标。地籍控制网应能长期使用,因此布设地籍控制网的范围应覆盖中长期的城市规划区域。

一、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特点

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主要有全天候作业、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观测时间短、定位精度高、作业效率高等特点:

(一)全天候作业

GPS观测可在一天24小时内的任何时间进行,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二)测站之间无需通视

这样既可节省大量的费用,也可使选点工作更为灵活,不必考虑控制点间的通视问题或控制点与放样点间的通视问题,可根据点位位置需要,可稀可密。但测站上空必须开阔,以使接收GPS卫星信号不受干扰。

(三)观测时间短

采用实时动态定位的方法,可随时定位,流动站与参考站相距在15KM以内时,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1-2分钟,每个测站上的观测时间一般仅需几秒钟;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方法,观测时间更短。利用GPS技术建立控制网,既可以缩短观测时间,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益。

(四)定位精度高

GPS定位技术能够达到毫米级静态定位和厘米级动态定位。同时不受环境和距离限制,只要是天空开阔,能接受到4颗以上的卫星,就可以定位,而且GPS集成了以往常规仪器的所有功能,一机在手,就能满足所有的测量工作的要求。不过,随着GPS定位系统发展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要求,其精度还有待提高。

(五)作业效率高

动态测量中每个放样点只需要停留1-2秒,放樣工作由流动站独立完成,仪器会引导到相应的桩号位置。若进行日常的地形图测绘,也可以大大地提高野外工作效率,这也是传统测量所无法比拟的。测量成果(包括高程)的厘米级精度可以通过实时动态显示。因此,彻底摆脱了由于粗差造成的返工,提高了GPS作业效率。由于实时GPS测量成果是在野外观测时实时提供,应在现场及时进行检核,避免外业工作返工,例如,整周求知数初始化情况和测点点位精度等信息均可在作业现场进行核对。

二、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控制测量是为地籍细部测量和是常地籍量服务的。由于GPS技术具有费用省、布点灵活、操作方便、精度高、全天候观测等优点,使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得以广泛的应用。不具有常规三角网面布设的繁琐要求,操作起来比较简便。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的控制网有两大类:一类是全球或全国性的高精度GPS网,另一类是区域性的GPS网,这类网主要有国家C、D、E级GPS网或专为工程项目布测的工程GPS网。这类网的特点是控制区域有限,观测时间短,其主要任务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GPS控制网测量与常规控制网测量作业流程相似,在实际工作中也可划分为方案设计、外业实施及内业数据处理三个阶段。

(一)GPS控制网方案设计

GPS控制网技术设计的主要依据是GPS测量规范、精度要求及测量任务书,结合规范规定并现场踏勘,具体确定各点间的连接方法,各点设站观测的次数、时段长短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布网观测方案,以确保观测数据质量和平差计算。

(二)GPS控制网测量精度标准及分类

对于GPS网的精度要求,主要取决于网的用途和定位技术所能达到的精度。用于城市或工程的GPS控制网,可根据相邻点的距离和精度,参照1998年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中的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三)GPS测量的外业实施

GPS测量外业实施包括野外作业准备、数据观测和成果整理三个阶段。

1.野外作业准备

野外作业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技术设计和选点埋石。技术设计首先应根据有关规程说明、测区范围、测量任务、控制网起算数据及精度要求,测区已有测量资料的状况以及测区所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考虑GPS技术的特点,在实地踏勘地基础上,在GPS网的精确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寻求GPS控制网设计的最佳方案。该技术设计应包括各点间的连接方法,设站次数和观测时段等;还需要根据作业日期的卫星状态图表,制订作业进程安排计划。GPS网的各点之间一般不要求通视,但应适当考虑点位处应便于设置仪器合操作,且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应远离高压电线、变电站、电视台等设施,以避免周围磁场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还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用其它测量手段联测扩展,尽量避免有大面积水域或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还应选择基础稳定的地面,便于点位保存。

2.野外观测

GPS野外观测是指用GPS接收机获取GPS卫星信号。为了保证GPS网观测的质量,在施测前应对GPS进行检测。检测无误后可以安置仪器开始观测数据,在观测过程中,观测者不得随意调动正在接收数据的仪器,并及时填写GPS测量手簿中的各项内容。观测结束后,要及时转存或备份数据,同时要检查数据是否正确,检查数据无误后,要及时记录保存正确的数据,以免不慎丢失数据。

3.成果整理

外业成果整理包括GPS基线向量解算和外业数据质量检核。基线向量解算采取双差相位观测值多站,多时段自动处理方法进行。同时计算同步观测环闭合差,非同步多边形闭合差及重复边的较差。检查它们是否在限差范围内。如果超限,应分析其原因后,进行重测或补测。外业数据观测结束后,要对外业数据质量进行检核,说明数据质量的可靠性。数据质量准确无误后,编写技术总结,将各种技术文件、观测手簿和计算资料整理上交。

(四)GPS网平差

通常采用GPS的三维无约束平差。三维无约束平差由同步观测和异步观测的基线向量相互联结构成的。GPS外业计算得到了构成基线向量的三维坐标及协方差阵。三维无约束平差作用主要是:一是提供全网平差后的三维坐标,二是考察GPS网的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及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和粗差。在国家坐标系统下进行平差,宜选用国家高等级的点坐标作为起算数据。通常来说,在GPS网平差时,应考虑GPS坐标系统与地面参考坐标系统的尺度和方位的转换关系。

由于GPS测量技术具有传统测量方法无法与之相比的优越性,不仅在降低作业的强度方面,而且在测量速度、精度方面都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同时也能节省大量的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由此可以肯定,随着GPS定位技术应用研究不断深入,硬件和软件设备的进一步完善,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加速测绘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峰,冯宝红,刘三枝.GPS定位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牛志国,于正吴.GPSRTK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5

[3]徐绍铨.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中国图斯科学,1995,9,2

[作者简介]

12.gps控制测量总结 篇十二

1 GPS-RTK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1.1原理作为GPS测量技术的一种, GPS-RTK技术本身具有精确度高及实时性强的优势, 使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具体说来, GPS-RTK测量仪器主要有三部分, 数据传输系统、GPS接收机和相应的软件系统, 在具体的应用中, 会用到两台接收机, 一台作为流动站, 另一台则作为基准站的一部分, 后者的作用提供原始的坐标, 工作时, 在收集到所在地的实际数据的基础上, 对所得的载波相位数据利用其内部的软件系统, 进行差分处理, 这样就可以得到测绘地点的详细信息, 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综合而言, 在矿山测量时, 基准站需设立在信号充足的固定位置, 进而确保对原始数据有效收集, 过后利用其进行载波相位数据的差分计算, 在此基础上通过传输系统传送至流动站的接收机, 接下来, 流动站的GPS接收机也在进行数据搜集, 将前述二者的数据统一上传至接收机构, 进行完备处理, 继而形成了不同GPS接收机之间的基线向量, 然后对其和基站内的原始坐标进行计算, 即可得到相应地区的测量结果。总体来看, GPS-RTK技术的运用, 可以简化矿山测量的难度, 可有效减少GPS接收机数量, 为使用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是未来矿山-测量工作的发展趋势。

1.2特点首先是缩短了测量时间, 相比于原始的GPS测量, 此技术的运用省略了计算数据处理环节, 使得测量的时间缩短了, 这样也有利于测量的实时性发展;其次, 测量的精度得到了提高, 此技术的应用下, 使测量达到了厘米级别, 为矿山开采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数据;再次, 缩短了数据反馈时间, 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技术, 此技术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更少, 拓展了其对测量环境的适应范围, 使得相应的测量作业效率得到了提高;最后, 基准站和流动站无需通视, 此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可进行远距离观测, 提高了测量的效率, 便于测量工作的高质量开展[1,2]。

2 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近年来, 随着我国矿山开采规模的逐渐扩大, 所在地的地形地表日趋复杂, 基于此现状, 为了更好地进行矿产开采, 很有必要进行严谨高效的矿山测量工作, 进而实现对地形的不断修正和重新规划, 这时, GPS-RTK技术适时而出, 由于其本身具有很多优势, 已经广泛应用在了矿区规划建设方面。

2.1测量矿山地面形变在矿山开采过程中, 矿区的地形是否变化是矿区人民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测量分析地面形变则可以为矿区地面形变的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及GPS-RTK技术的运用来看, 实际操作中, 先以地面某一点的水平位置和高程为基础, 进行定期观测, 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这样, 就可以得到此点的水平位移变化及相对应的下沉值。此外, 在常规的测量方法方面, 先是建立监测网, 其根据矿区地面所设置的观测点和基准点建立, 然后对各个测点的高度差用水准仪进行测定, 并根据测量数据, 对检测网各个点的水平位置和高程进行计算, 最后的步骤则是求取矿区转换的参数。

2.2测量矿区的工程建设基于其实际运用方面来看, RTK技术在工程放样和定位过程中的应用极为方便, 此外, 其可以利用自身的监测优势, 提供测站点在制定坐标中的三维定位情况, 正是由于此方面的优势, 使得GPS-RTK技术在矿区建设项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正在土地勘测定界、开采灾害防护与检测以及矿区地面建设工程测量、开采沉陷地表岩移动观测等等多个方面。以在矿区设立多个地表岩移观测站为例, 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先测量各个观测点的二维坐标, 根据此过程收集的数据的对比分析, 即可得出相应的到测点的水平移动变形数据及其他信息等, 可为设立多个地表岩移观测站提供据测依据。

2.3矿区控制网的建立和使用在矿区建设工作中的测量环节, 常规测量时要求控制点能相互通视, 这种需求前提下, 因为常规测量固有的精度不准确以及测量工序复杂的特点, 使得矿区开采单位不能马上知道测量结果的精度, 不利于后续开采工作的高效展开, 但是运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 可以确保矿区开采单位可马上知道实时定位精度及结果, 这无疑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此外, 此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可将实时定位的精度细化到厘米级, 使得所提供的数据更为精确和实用。GPS-RTK技术在布设矿区控制网的过程中, 其所具有的测量精度完全可以适合规范的要求, 为后续的便捷作业提供了方便, 促进了整个施工的有效进行[3]。

3 GPS-RTK技术在矿山测绘应用的注意事项

3.1操作的规范性方面在新时期的矿山测量过程中, 对于GPS-RTK技术的应用, 还应注重对操作人员的相关培训, 确保其业务水平可达到测量要求, 不会影响到测量的结果, 基于此, 应当选用有丰富操作经验的人员, 并及时采用抗干扰能力较强的设备, 使得测量的全过程严格按照相关工作标准来实施, 这样, 才能严格测量出最为精确的数据, 也才能保证GPS-RTK技术运用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2选择测量基准站方面从当前的具体实践来看, 测量中基准站的选择对于测量的精度有着决定性作用, 基于此, 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应当选择合适的地点确定测量的基准站, 具体实施中, 首选是地势较高、环境开阔的地带, 还要确保电台覆盖良好, 且所在地的四周无明显遮挡物, 另外, 为了监测中数据的不丢失和不受到破坏, 应严格保证其基准站周边200m内为没有无线电发射台及高压电线等。最后, 对于基准站具体位置的设定, 工作人员应确保其在坐标精确的已知点位上, 综合全部位置来看, 测量区域的中间地带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可有效避免其电台天线的架设位置处于卫星空洞区, 便于后续精确的测量。

3.3测量时间的选择方面即便新时期的GPS-RTK技术可以进行全天候测量, 但结合以往实践看来,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依旧会受到测量时间的影响, 基于此, 对于最恰当测量时间的推算, 应当按照卫星运行的角度和位置来进行, 进而确保GPS接收机的PDOD值小于6, 通过这种方式, 可有效减少卫星运输过程产生的误差, 也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促进测绘的高效性进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新时期的采矿事业发展中, 对矿山进行控制测量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针对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情况, 在分析其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其在矿山测量中的实际运用, 分析了其在测量矿山地面地形等使用过程, 并探讨了其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以期能为我国矿山开采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董应文.试论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23:33+37.

[2]李鹏, 李燕.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2, 09:81+83.

上一篇:员工培训方案企业下一篇:房屋租赁合同新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