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论文

2024-07-31

浅谈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论文(共12篇)

1.浅谈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论文 篇一

浅谈移民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瓜州县七墩回族东乡族乡学校杨玉明

移民学校学生养成习惯普遍较差,上学迟到、不交作业、书写较乱、打架骂人、不注意卫生等,特别是个别家庭不重视孩子教育及习惯培养,动辄就让学生请假回家帮忙干活或是回家带小孩,此类问题在少数民族同学中更是突出,每年四五月就有学生跟着家长去挖虫草,九月去摘棉花,为此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很是下了功夫,反复强调、批评教育,学校及班级定期组织各类养成教育活动来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刚开始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但在学校及班主任长时间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劝导、教育和引导下终于有了欣慰的变化。书写工整了、衣服整洁了、头脸干净了,迟到旷课现象减少了。那么,怎样才能抓好移民学校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看法。

一、制定班规,自我教育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的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班主任引导学生自行制定班规,如: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自己说班规,用他们可以接受的语言来表述,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

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多重合作,合力教育

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长是儿童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存在家长顾不上管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天资聪明,学习成绩却属于后进者,我们大部分教师颇感头疼,对他们产生厌恶或放宽尺度的方法来对待他们,这样下去将会更严重地挫伤这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各学科要渗透养成教育,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要求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加强横向联系,彻底改变班主任唱独角戏的局面,形成教育的合力。教师要经常性家访,掌握家庭情况、学生思想及需求,了解家长平时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三、以身作则,示范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教师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

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比如随手捡垃圾、集会不讲话等。

四、时时培训,强化教育。

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每周三的红领巾广播站、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法律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以长补短,以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学生去带动那些具有不良习惯的学生。

五、及时评价,荣誉教育。

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我们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开展“争当升旗手”、“争当护旗手”、“争当校长小助手”等活动,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辛勤的耕耘结出了硕果,现在我校良好的校风、学风已然形成。养成教育的成功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人格,带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

2.浅谈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论文 篇二

关键词:学校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生活

教育最崇高的目标就是最大可能地把所有人导向真善美。任何人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适应社会, 在社会中寻找到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学校的教育内容唯有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 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才能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我们国家的教育, 始终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方向, 始终强调教育与生活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而“生活”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 是教育的中心。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要改造学校的教育, 使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使每个学生享受文化的精华。”教育内容必须走生活之路, 才能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方寸绿地, 滋润人心。

一、优化学校环境建设,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环境是审美的客观因素, 它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 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 作为人类文化精神继承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心理学家说过, 好的工作环境, 可以唤起教师、学生对美的渴望。在一个有情调的环境中工作, 工作效率肯定不一样, 在美丽的乐园里学习、生活, 自然可以快乐地成长, 形成民主、自由的人文环境。

1. 校园环境, 进入美的享受。

对于任何学校来说, 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 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因此, 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营建。我校大力倡导平等教育理念, 注重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尊重生命尊严, 创造生命价值”、“封闭管理, 开放办学”已成为我们的共识。

走进学校的广场, 首先看到的是一排大树, 树下是两座中外残疾名人的浮雕, 希望学生们以典范为楷模, 从小立志。底座是“三字经”里的“学”与“教”, 寓意学生向大树一样根扎实地, 茁壮成长, 我们老师像桂花树一样芬芳满天下。篆刻的“自强不息”是教师对学生们的期望, 也希望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像印章一样永远铭刻心里。“爱心”门, 它时时提醒学校的教职工给特殊孩子以特殊的关爱。带上脚下串串的足印, 寓意学生们在“五心”的哺育下健康成长, 走向自己的人生道路。

校园环境教育化, 处处皆教育, 生活无小事, 留心皆学问。休闲区, 既提供学生们玩耍的地方, 也注重文化的熏陶。这里有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一天中十二个时辰, 也有十二生肖, 整个设计注重我国传统文化的再现, 也让学生们在每天的耳熏目染中感受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魅力。

2. 教室环境, 学习的文化摇篮。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就是要让教室的墙壁也能说话。教室是一部立体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材, 对受教育者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应重视教室墙的建设。无论是黑板报的设计, 还是墙壁的装饰、桌椅的摆放, 都尽可能地具有审美的教育性。各种设置都应井然有序, 方便妥当。每个班级都有一台电脑, 视频、音频进入教室。自闭症学生的班级, 布置得更有特色, 力求学习有一种家的归属感, 在这种温馨的氛围中学习生活, 根据结构化教学的特点, 我们把教室分成了三个功能区:学习区、娱乐区、工作区。教室的屋顶是蓝色的天空, 挂满果实的林荫下, 看着有趣的照片组成的课程表。希望他们在这种轻松的生活式的学习氛围中慢慢成长, 回归主流社会。

3. 课堂环境, 求知的海洋。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课堂氛围, 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与他们交流, 同时要把握好自己的激情度, 用耐心、真心、童心感动他们。在课堂上多鼓励, 少埋怨, 多点拨, 少代替, 使学生保持充分的自信, 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维持创新的热情。

二、创造学问之气候,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

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 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对于特殊孩子来说, 感知觉在生活、学习、活动中更具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 主动地参与生活教育, 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满足学生终生学习的需要, 全面提高其素质。

1. 演一演, 在表演中学习。

表演是学生善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及情感的特殊技能。鼓励学生自发地应用肢体语言表情的变化表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使每一个学生在创新表演过程中, 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可享受合作的乐趣,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能调动其主动性, 提高协作能力的表达, 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说一说, 在参观中学习。

视觉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我们凭借视觉感知物体, 辨别其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有数据表明, 我们所接受的外界刺激90%以上来自视觉。

3. 动一动, 在活动中学习。

心理学家表明, 在听说读写各项活动中, 动手实践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而且在大脑中留下的记忆最深刻。教师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创设活动情景, 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 培养创新意识。

4. 玩一玩, 在游戏中学习。

玩, 是孩子的天性。“玩”是一种休息、补充、恢复, 对工作和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生理和心理意义。玩, 也是需要教育的, 教育需要引导。老师、家长和社会要以生活为中心, 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感觉统合课上, 自闭症班级的同学掌握了平衡的控制能力, 学会了溜冰, 多次登台表演, 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三、创造健康之堡垒, 在教学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

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适应社会生活。在学习活动中, 应让他们接触更多的社会, 学会在人与人之间交往, 在模拟的生活空间学习, 用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 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 使教师教有其所, 使学生学有其所, 使师生乐有其所, 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1. 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语文教学应走求真之路, 当前一大部分人把语文学习的过程限定于书本上, 忽视了人的社会经验, 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是一本无字的书,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 用心思考, 处处有语文, 时时学语文。

2. 求善。

人文精神好比土壤, 德育是种在里面的一棵庄稼。要把德育教育建立在人文精神的沃土上, 是一种历史的积淀, 是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仁”为本, 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源, 墨子提倡“兼爱”。教学中要关注人文教育、人文素养, 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为人处世之道。

3. 求美。

陶行知说:“教育乃是最有效力之事业, 乃是一种快乐之事业。”真善美的熏陶, 求真善美是我们民族创造的伟大的新生命, 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重视品德修养, 审美情趣, 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中国的国画中, 我们会体会到美的所在。平时, 要求学生把字写得横平竖直, 认识到字的结构也是一种美的体现。

四、创造技术之环境, 大力发展特校的职业教育, 实现人身价值

职业技术教育是当前特殊教育的热门话题。从时间维度上来说,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受教育过程的始终。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实习实训等环节上都要做大量调研, 深入分析, 要注意将社会的需要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从空间维度上来说, 职业技术学校的各部门都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本着“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精神, 提高教学水平、管理质量和改善服务态度,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整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 在改造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作为教师, 要把激情投入到工作中, 时刻保有一颗纯洁的心灵, 与学生们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福建出版社.1995年版

[2]勒玉乐.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0

[4]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

3.浅谈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 篇三

一、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意志力差。大部分学生表现为优柔寡断、自制力差,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意志薄弱,容易动摇;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或者垂头丧气,或者一蹶不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不是走神,就是搞小动作或睡大觉;不能很好地利用时间,做事虎头蛇尾;经常立志、下决心,但是当情绪不好或遇到挫折时,就灰心失望,什么也不愿意学了。

2.情绪低落。一般表现为:(1)沮丧。心情沮丧的学生整天长吁短叹、灰心丧气,慨叹命运的不公和时运的不济;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无精打采;封闭自己,悲观孤寂;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总想逃避现实,看不到未来的希望。(2)消沉。情绪明显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心里烦躁、悲观、忧郁;刻意压抑情绪,精神萎靡不振,身心疲惫,学习效率低。(3)急躁。无论干什么事情,兴头来了马上动手,既没认真准备,也无周密计划,而且一开始就急于见成效,遇到困难时更是烦躁不安;处理矛盾和问题时,易鲁莽和冲动;盲目行动,往往事与愿违;学习时常常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3.人际交往能力弱。主要表现为:(1)与教师关系紧张。不轻易向教师袒露内心世界,自我封闭;不主动接触教师,对教师的话置若罔闻,不予理睬;躲避教师,感情淡漠,对教师产生失望心理,有对抗情绪;对教师百般挑剔,拿教师的缺点做笑谈;惧怕教师,不敢与教师交换意见。(2)与父母沟通困难。认为父母不了解、不关心、不理解自己,有什么话宁可与同学谈,也不与父母说,不愿接受父母的建议、教导和帮助,甚至以不满、顶撞、反抗、违法等方式试图摆脱父母或社会的监护,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固执己见。(3)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或根本不关心他人、他事;总是从自我角度去思考问题,惯用的逻辑是“我认为……所以他应该……不应该……”;与他人相处,总是考虑自己的需求。

4.人格不健全。主要表现为:(1)自负。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看不起别人;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喜欢抬高自己贬低他人,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而当别人取得成绩时,又极力打击、排斥,表现出强烈的嫉妒心理。(2)自卑。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做什么事都缺乏信心,担心做不好,怕被人耻笑;学习成绩一旦下降,就处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总感觉别人瞧不起自己,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忧郁,还伴有焦虑、失眠等。(3)猜疑。极度的神经过敏,遇事好疑神疑鬼。如觉得别人的眼睛有特异功能,能看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己可能是别人注意的中心人物,所以别人总在背后议论自己;别人会不会做不利于自己的事,会不会做有损于自己名誉的事等等。

二、开展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1.培养意志力。意志薄弱是学生学习的大敌,因此在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首先,制定目标和计划。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然后制定实现该目标的学习计划,用学习目标和计划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其次,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坚持下来,顽强的意志力也就培养出来了。再次,坚持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人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还能培养人的意志力。最后,时刻不忘给自己敲警钟。只有警钟长鸣,才能使人不断进步。

2.养成积极的情绪。情绪不稳定是职业学校學生的通病,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其获得全面的发展。对每一名同学,教师都要从心理入手,耐心开导、正确引导、细心辅导,使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全面看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逐渐强化学生的优点,弱化和消除其缺点。

3.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有的行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敞开心扉,诚恳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通过交流和他们建立信任、平等、和谐的关系,继而有针对性地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

4.塑造健全人格。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创设良好环境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可以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议、家访等方法优化学生的家庭环境,建立良好的家教“行为场”,唤起家长培养子女的意识;建设美丽整洁的花园式学校,精心设置健康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努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弘扬正气,倡导文明,营造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职业学校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学习理论与专业技能,如果教师能针对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使他们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试方法,将会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去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浅谈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论文 篇四

李龙功

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学前儿童入园难,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各项政策和指导性措施陆续推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在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第三章里,明确提出了“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学前教育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一个热门专业。所以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大有发展前途,但关键是如何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成就一批高质量适应学前教育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则是摆在我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们各地各校都在加大数量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但是由于生源短缺,招生质量下降,加强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

我们要根据社会用人的需求,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紧紧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把实践性教学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使计划中的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达到1:1,突出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合理地进行课程的设置,真正做到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克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相分离,以及专业课与实习课想脱节的现象。

1、我们要认真地分析目前的生源素质,因材施教。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初中学历,但是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多数达不到初中文化程度,对学习理论知识没兴趣。所以我们应结合专业特点,尽量克服文化基础课学时过多,内容过全的弊端,要根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需要删减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甚至可以把个别文化基础课内容穿插到相关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中讲授,真正做到文化课的“学以致用”。

2、要压缩专业基础课和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数,专业基础课要按本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要求进行设置,专业课要围绕本专业应知应会的要求开设。

3、克服专业课与实习课相脱节的现象。专业课教学要与见习、实习有机的结合,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做到“一讲一练”或“一讲多练”,强调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加强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

1、我们要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教学计划确立各门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各专业教研室要加强教研教改工作力度。同时文化基础课教研室以及专业基础课教师与各专业教研室紧密协作,进行跨科室共同研究编制文化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大纲。对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改革,该删减的内容要大胆地删减,该增加的知识就必须加上,在师资力量和经费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编写补充教材。

2、从事见习、实习教学教师的手中必须要有教学大纲,学生手中有教材,这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可是我们目前还没做到这一点。编写实习教材要依据实习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突出操作性特点,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材中要制定详细的实习课题训练计划,每个课题要规定出适宜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包括操作方法、步骤和训练时间等。

三、加强实训、实习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1、要加强实训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校内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同时也可采取校园联合办学机制,创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供一个良好教学环境。

2、实训或实习实行模块教学。根据培养目标中制定的学生技能应知应会的部分,按其内容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模块,教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次序地组织实施,逐块达标,对各层次模块分别制定出详细的训练课题,根据各课题的内容特点,制定出具体的要求与标准,对各层次的模块合理分配学时,强化训练,逐一完成所有课题的任务,达到模块实训的教学目的,并实施严格的考核。

四、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

培养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操作的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组织文化课教师听专业课,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安排教师到幼儿园跟班学习,边干边学,做到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坚持现场备课制度,坚持以老带新的制度,定期举行教师优质课,教师技能课竞赛等教学竞赛活动,让年青教师到专业对口院校进行系统深造等。

5.浅谈中学生军训与学校素质教育 篇五

镇原县平泉初中唐治虎

【内容摘要】

中学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搞好军训能加强实施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防安全意识,同时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吃苦精神,塑造他们乐观向上的性格,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为中学生走向成功奠基。

一、中学生军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现阶段中学生亚健康状况普遍存在。如有孤独感、严重恐惧感、严重不安全感、羞怯感 的学生超过两成,在这两成中又以女生占了较大比例,超过40%的学生缺乏自信,羞怯心重,容易自卑。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中学生逐步产生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无心上学、不思上进、自暴自弃,动不动就有离家出走的念头。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处于未成熟期,以及失去家庭的依赖和独立生活的矛盾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得中学生尚未成熟的心态要去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其心理问题会显得更复杂、多变和具有独特性。军训则是磨砺他们的好机会。国家亦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了学生在上学期间,有接受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参加学生军训是青少年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也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责任。学生作为国家未

来的栋梁,只有在懂的国防知识和了解国际形势才可以做好公民的责任。军训有助于学生向军人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军训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官的接触,就能形象而直观地感受到人民解放军长期保持的优良作风,如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敢顽强等。这些优良的传统,对于学生的优秀品质的形成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军事训练将深深地教育了中学生,使他们懂得了什么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什么是令行禁止,什么叫团队精神。这些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军训过程中可以更为自然地、更为密集地使学生接触到,感受到,从而使其思想品质受到良好的影响。

二、充分发挥中学生军训的素质教育功能

(一)加强中学生军训,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当代青年学生,大多数没有吃过苦,更没有经受战争年代的考验,通过军训锻炼和军训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反思和平安定环境的获得来之不易,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对高科技战争的讲解,使他们了解高科技战争的特点,激发其立志成才,保卫国家的热情;在军训技能课中教官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短暂的军训中感受到军人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怀,引发他们对自身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奉献、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高尚道德情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加强中学生军训,提升学生团队意识和组织纪律性

学生进入中学没有规律的生活,客观上造成学生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散。通过为期一周的军训,如在队列训练中齐步走、正步走,要求行走整齐、步伐有力、口号响亮、动作一致,通过反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令行禁止也是作为一名合格军人最基本的要求,在军训期间一日生活制度化,从训练场的各项动作到生活中,出勤请假,所有学生都要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都要做到服从命令听指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组织纪律观念,为全身心地投入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军训亦是提高学生组织纪律性的最佳课堂。军训,强调集中统一、整齐划一,强调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在集中军训期间对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要求学生按部队的有关条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切行动听指挥。高校的国防教育,不仅强调自然科学,而且要把历史地理等与国防有关的学科列入改进科目。军训在中学的普及,是学生了解相关国防知识、军事技能和军事技术的有效途径,它使学生在训练中参与思考,在思考中提高智力。

(三)加强中学生军训,有利于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

在军训的过程中,好多以前由父母包办的事情,需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比如叠被子、洗衣服、做饭、管理自己的物品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就可以得到锻炼,正如好多家长反映,孩子经过军训之后,会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会认真处理好自己能处理的一些事情,感觉孩子突然长大了。这都说明,军训对学生自立自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心理成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三、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自觉参与军训,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巩固军训成果

开展中学生军训前,需要充分做好动员工作,加强引导,首先从素质提升方面和对参训个体的有益锻炼等方面多角度教育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军训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参加军训,在军训中我们可以收获什么,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军训,由“要我军训转变为我要军训”。其次了解学生中存在消极怠训的原因,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融入集体,防止“破窗效应”的发生,即个别消极怠训影响了其他同学,消极影响不及时制止就会在整体中蔓延,可能造成更多的学生不认真参加军训;再者做好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疏导,尤其是在学生处于疲倦阶段,新鲜感消失了,面对一些简单重复的训练或体力的大量消耗,许多学生开始打退堂鼓,此时需加强鼓励,鼓励他们向军人学习,要敢于吃苦,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同时利用《阳光绿营》等媒体,挖掘军训中的感人亮点,大力宣传优秀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他们上好大学生生活的第一课,圆满完成军训任务。

军营是一个大熔炉,它可以令一个人脱胎换骨;军校也是一个小熔炉,它可以把学生思想品德上的缺陷通过军训生活“熔化”掉——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关心、耐心和爱心。经过军训后的学生,会有别于他在军训之前。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会造就出具有“军人作风”的优秀一代,为我们祖国的未来发展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

6.浅谈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论文 篇六

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发展过程,都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构成的,教育成效往往都是这三方面合力的结果,如果三方面教育步调统一,互相促进,它们的合力就大,效果就好;反之,教育影响就被削弱。如何正确处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呢?笔者粗浅地谈谈个人看法。

一要充分地重视家庭的基础教育

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婴儿落地到幼儿上学前首先接触的是家庭,家庭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的最基本、最初步教育的社会群体,特别是早期教育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都难以起到的奠基作用。

人的成长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助手和补充。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哲理性很深,它深刻地说明了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近年来家庭教育更是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那么,什么是家庭教育呢?家庭教育是指由家长按国家、社会的要求,对孩子实施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教育;在相同的家庭条件下,由于实施的家庭教育不同,其效果也不同。我国现阶段的家庭教育,是由家长和其他年长成员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培养人才的需要,按照国家的教育目的配合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对孩子实施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按照国家的教育目的,参照园、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要求进行,以配合园、校教育,使之完满实现,使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有着早期性、基础性、长期性、持久性的特点。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而家庭则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即使有再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能有所作为。

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善于模仿、意识单纯、是非能力差,行为习惯还处于养成阶段,俗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分清对错、善恶、美丑等,会使人终生受益,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要克服把家庭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协助老师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而应看成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一个工程。教育的重点应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包括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等方面,这样就提高了孩子的综合素养。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志士都是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日后才成为名家、大家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成员的态度,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校教育是主体

青少年在上学这段期间,受到教育是最集中、最系统、最牢固的,它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青少年教育中心在学校,因为学校教育有很多优势。首先,学校,是对孩子进行专门教育的机构,应该是对孩子进行知识、技能、品行等更为全面的补充教育。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一天中除了睡觉、吃饭,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学校教育范围内进行学习,全身心地接受学校的教育和各种知识的传播。学校有着积极向上的氛围,它给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优雅的校园、整齐的校舍、干净的楼道,以及各种教学设施,环境的布置,这些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它有着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学校的育人功能是按国家的德育《规程》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所以学校的教育是主体,它对一个人起着动力、导向、保证作用。

三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社会教育无处不在,它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极为广泛,社会教育既是多方面的,也是终生的。凡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人际关系等,都会对学生浸透着许许多多的影响。尤其是家庭情感危机、市场经济侵染、安全诚信、不良文化因素等等,均对学生构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危害,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社会信息进行反馈,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要深入到社会的大课堂,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范,扩大社会交往,养成现代素质。

学校面向社会,社会参与教育。只有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好,才能使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需要,也才能使人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紧密联系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设的“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

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员、一个社会人。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走进学校时,已经是在一定教育基础上的继续教育。学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引申、补充和完善,是连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枢纽。当然,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对学校教育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补充和促进。同时学校也应积极地与社会联系,使社会了解学校的状况,动员社会力量为学校的教育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消除不良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使人知古鉴今、博览群书;社会的教育让人知书达礼、和谐共处;家庭的教育让人尊师重教、尊老爱幼。

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者之间是需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虽然有一定分工,但其又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忽视了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都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要想使孩子全面健康发展,必须树立整体教育思想,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3]赵忠心著.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董泽芳编著.教育社会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余本祜.家庭素质教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

7.浅谈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论文 篇七

一、确立目标, 树立信心, 明确学生动机

职校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素质情况, 有针对性的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社会竞争还会更加激烈, 自己不能依靠父母一辈子, 今后的路要靠自己去走。没有知识, 没有文化, 今后就很难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 要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的“用人”形势, 克服自卑心理, 使学生认识到, 社会上仍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技能的中等专业人才, 职校生仍然大有用武之地, 一定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二、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职校生普遍文化课水平低, 思想不端正, 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 学生不感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改进和寻找适宜中职生的教学方法, 不断变换教学模式, 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如开展多媒体教学, 鼓励教师多做课件等。同时充分发挥专业课的特长, 开展专业知识评比活动, 开展专业技术报告会及专题讲座等, 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使学生明确专业从事某种职业的技能, 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态度,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实践教学, 多开设实践实习课, 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使教学方式内容更加丰富, 更具有吸引力, 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教师本身必须具备高素质。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函授或进修学习, 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 培养学科带头人, 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应定期选派专业课教师下基层学习, 充实他们的实践知识, 锻炼其动手能力。要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奖励创新开发, 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四、齐抓共管, 从严治校,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工作共同配合, 齐抓共管。学校领导、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要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要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和班干部的作用, 鼓励他们主动做好“厌学”同学的工作, 在思想和生活上关心他们, 在学习上辅导和帮助他们。班主任还应该及时与有“厌学”情绪的家长取得联系, 让家长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坚持从严治校, 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环境, 是纠正和克服学生“厌学”情绪的又一重要途径。首先要对那些严重扰乱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道德败坏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 进行坚决清退;其次, 积极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 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第三,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 举办特长培训班, 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等,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在良好的环境熏陶和感染下, 能逐步走上恋学、勤学的阶梯。

五、加强就业指导, 使学生对前途充满信心

8.浅谈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论文 篇八

一、全面认识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所以,要从巩固执政基础和确保社会主义建设者素质的高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全面实施青少年素质教育工程,全面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二、针对实际,制定对策,创造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艰巨性。技校学生普遍基础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方案和措施。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出台了加强德育教育的一系列文件,并建立起由校长负责、学工处和基础部具体组织实施、学生参加的思想道德教育管理体系。这样有利于加强领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利于协调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齐抓共管促进工作;有利于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从今年开始,学校的德育教育分成三个模块: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德育管理,现已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实施。

1.德育课程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近年来,学校虽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但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其原因之一是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对德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性认识不足;二是德育教学与当代学生的需要脱节,学生就会怀疑所学知识,就会感到德育课的无趣、无利和无用,极大地削弱了德育课的教育实效。因此,要加大德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中心”的德育教学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按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以及新教学大纲的规定,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探索德育课教学的新方法,工作务实求新。笔者学校从新学期开始,将德育的四门必修课、一门选修课,根据学生特点,原则上分为22个大课题66个小课题,每学期平均8个专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更为灵活的讲座式教学、板块式教学和实践教学。例如,在哲学教学中,采取的是讲座式、板块式教学,命题为“生活中的唯物主义”、“生活中的辩证法”,从职业学生的特点出发,淡化哲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论证,采取互动式和案例式教学,化抽象的理论为可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德育教学的各门课程内容不仅仅是理论性内容,同时涉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将实践融入课堂,将课堂所学活用于实践。例如,在法律基础的教育教学中引入实践环节,即在学完基本的法理后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与法官座谈交流,增长见识,明白法律的价值和作用,促使学生知法守法,能够学会运用法律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运用,突出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

(2)以就业为导向,整合德育教学内容。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所以应突出德育之职业性理念。笔者学校在德育课的改革实施方案中,把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指导、创业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贯穿于品德养成的全过程;并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例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在不脱离大纲的基础上融入“企业文化教育”;针对二年级(五年制)学生,举办“责任心教育”讲座(三年制:“创新教育”;“择业、就业、创业教育”);针对三年级学生,增加“敬业精神与职业思想教育”课程;针对四年级学生,进行“择业、就业、创业教育”和“安全教育”。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学生科学地确立自己的成长目标。

(3)完善考核机制。考核方法的改革是德育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德育课的效果,并不仅仅反映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上,更多地反映在学生思想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的综合提高上。在具体操作中,实行知识水平、实际能力、现实表现(觉悟)综合的考核评价。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的考核,改变过去闭卷考试的惟一做法。学生听完一个小课题写一篇心得体会;听完大课题写小论文;完成一次实践课写一篇调查报告。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所关心的社会问题自由拟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实表现的考核,采用学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三方测评的综合测试手段。学生自我评价能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分析,以达到自我教育。学生自测的德育表现分,与班主任打出的学期考评分及任课教师的反馈结合起来,构成该生在一学期内的现实表现分。这种德育课考核方法,扭转了学生被动应付考试的局面,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提高自身素质上来,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2.德育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校纪校风。校纪校风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标志,也是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因素。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求学生人人参与,每班每周保证两个下午的时间。活动以理想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如主题班会、辩论会、讲座、公益活动、文体活动、文明礼仪竞赛、技术比武等,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从学生实际出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关注细节。通过带领学生动手创建强烈的校园育人氛围,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3.德育管理

根据“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内涵,结合学生守则的规定,针对学生的特点,更具有可操作性地具体化为“十要,十不要”,并引导学生对照检查。每周三的“晨教会”,校领导对一周的检查结果进行点评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班级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为此,学校制定出优秀班级标准。各班要制定出争取优秀班级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举行班级大讨论。成立“班长联席会”,加强班与班之间的联系,开展班级间比赛并评出最佳班级和较差班级,使学校形成比学赶超的新局面,大大推动班级建设。

三、要有效地发挥情感因素在德育工作中的德育功能

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教好中职的学生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温家宝总理在第24个教师节时,语重心长地谈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施教者,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对学生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职业之所以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严慈相济的无私之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爱才是师魂。教育效率不是教师的效率和学生的效率之“和”,而是两者的“积”。无数事实说明,健康、融洽、充满温暖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产生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和责任感,对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浅谈学校安全教育的三个结合 篇九

浅谈学校安全教育的三个结合

作者/ 穆显斌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安全,何谈教育。它是一项长期、细致、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学校不仅要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更应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学校活动的日程安排表中,必须包括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如安全工作大讨论、安全事故疏散演练等等。学校平时要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大型集会、各类板报、墙报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逢会必讲,适时宣传。班级还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任课教师平时更要做到课前三分钟安全教育。实实在在的把安全工作落到细处、实处。做到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校的日常安全教育工作,应做到以下三个结合,效果明显。

一、安全教育与学生自保能力相结合

学生中有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多数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而引起的。因此,对于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但要让他们知其然,而且更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活动时,班主任一定要把安全常识教育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季节更替等,向学生进行各种安全常识教育。如:夏天,进行防溺水和饮食卫生的教育。不随便去河边洗澡,不随便吃生冷食品及小饮食摊点上食品等。每逢过年过节,学生喜欢放烟花爆竹,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防火防伤害等的教育。如冬春季节的森林防火,消防安全。教育学生不玩火,不乱放烟花爆竹,出现火情及时拨打“119”报警。又如课间活动,不跳楼梯,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栏杆,不滑扶手,不做有危险的活动,上下楼梯做到不奔跑靠右行;开展体育活动、课间游戏时要到篮球场或运动场;同学间开展室内活动要适当,不拿剪刀、钢笔、教棒、三角尺等坚硬物品做游戏,更不能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上厕所要避开高峰,大同学要照顾小同学。再如上学期间遇陌生人寻找,应及时向班主任汇报,中途有特殊事情需要离校,要征得班主任或相关任课教师同意方可;校外遭遇抢劫要斗智,先保证人身安全,再设法寻求帮助或报警;遇到危险要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发生事故不隐瞒,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等。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安全常识教育与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结合起来,就可能避免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教育与行为习惯相结合.

中小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打骂现象,同学之间往往为了一点小事争吵起来,互不相让,进而动手就打,造成事故。但是,如果一所学校的行为习惯教育抓得好,风气正,就可以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所以,抓好安全教育,一定要与行为习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主要以抓住思想品德课这个教育阵地,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如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讲文明、懂礼貌、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等一些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事例,生动具体的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道理。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特点,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以《中小学生德育纲要》为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及班级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教育计划,并分步落到实处,使学生在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班主任要结合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如用进门须知和来访登记等一些必要的制度来约束学生的非规范行为,防微杜渐,反复练习,特别要训练学生在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的情况下,自觉遵守纪律。班主任除了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外,还要根据周围的环境特点进行教育。如:学校靠近路边,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禁止学生搭乘无牌无照的车辆和骑摩托车上学。让学生明白学校门前来往车辆较多,每天过马路要左右看,没有车辆才安全,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使学生认识到在马路边玩耍、游戏的危害,要做一个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本人认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多花点功夫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即使遇上紧急状况,也不会出多大的问题。

三、安全教育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一般来说学校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较少,导致很多学校不把安全教育和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而且仅靠单纯的安全理论教学又过于枯燥,学生听了,没有情景体验,效果也不会太好,当真的发生事故时,他们还是不会自保,手忙脚乱。我认为应该把安全教育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并把它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当中,时机恰当时,根据教材内容找三五个或七八个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效果会更好。

首先学校要每个星期安排一节安全教育课,专门给学生贯输安全知识,针对每个地区不同的情况,开展一些有必要的安全疏散演练活动,像防地震、防火灾、防踩踏事故等的演练,每个学校都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如在地震时怎样保护头部、胸部,怎样快速撤至安全地带,怎样在火灾中逃生等,这些知识,全校师生都要准确的掌握。

其次,班主任一定要让学生彻底的明白一些事故的后果,像夏天为了图凉爽而去河湖洗澡;冬天为了图暖和在房里关上门窗烤火,因此而丧命的事故时有发生。班主任可以结合这些身边的事例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这类行为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其危害性,他们才不会犯错。而对于其他的事故,为了防范于未然,经常提上课堂,让他们时刻保持一颗警惕的心。还可以针对身边容易发生的事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其各抒己见,就会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这样,就可以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再次,科任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与地震、消防、煤气中毒等安全事故有关的内容,应该详细的讲解清楚,尽可能做情景模拟。才能让学生记在脑海深处,落实到行为当中。

总之,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心上,将安全教育与学生的自保能力、行为习惯和日常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经常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安全教育活动及疏散演练,努力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才能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

10.浅谈职业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篇十

2002-03-22 10:46:13 王丽艳 焦如芹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人的天赋条件和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使人的天赋素质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发展和成熟的同时,对先天素质上的某些缺陷或不具备的方面,通过教育和实践获得某种程度的补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人的后天素质获得充分的发展,以达到人的整体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包括身体素质教育、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技能素质教育和社会素质教育七个方面。我们应当完整地把握这七种素质教育,全面地协调发展各种素质,提高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把青少年培养成跨世纪的人才,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使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相互渗透,互相交织,呈现出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素质教育的内涵很丰富,就其所需要的环境来讲,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场所,即主体系统。就教育中的载体信息而言,是指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即信息传递系统。这两个系统构成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三结合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各种力量的有机结合,以形成目标一致的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效益,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定向制约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他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学生家庭、校外环境影响一致时,教育才有整体合力作用。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社会交往素质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其他方面的素质也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1、建立“学校、家庭”教育网络。

(1)组建学生家长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家长们协商推荐一些懂得教育,热心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的家长,组成学生家长委员会。该委员会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计划、方案,帮助学校解决有关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负责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向学生家长普及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及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等工作。

(2)举办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研究家教方法,让素质教育在家庭中得以较好地落实。

(3)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是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家长会通过座谈、答问、交流介绍、讲座等方式,起到双向交流,获取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信息的作用。进而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2、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包含人才资源,自然、人文风景资源,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社会考察基地等诸方面内容。让青少年从大自然中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从中培养爱美的情感。

(二)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这是学校的职能所决定的。职业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除开设文化课外,还开设种类繁多的专业课,如种植、电子、财会、烹饪、文秘等。学科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合格+特长”的人才,应该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

1、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通

过优化课程结构,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良好的基础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条件。课程是教育教学系统中的软件,它不单单等于课表中列出的教学活动,还应包括学生的文明行为的养成、思想品德的提高、知识技能的增长、身体素质的改善等。而且不限于课内,还有课外。课程包括必修、选修、课外实践活动三部分。

2、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侧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愉快教育。就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情景,克服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心理受压抑,把学习当成负担的现象。第二,和谐教育。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之间和谐,教与学协调一致,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第三,成功教育。是从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着手,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并积极帮助他们一步步地获得成功。另一类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主要也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学辅导法。其主要步骤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第二,异步教学法。其基本思路是学生学习的个体化与教师指导的异步化的有效统一,按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的顺序,进行独立异步自学,变教师教为主为学生自己学为主。第三,问题教学法。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种问题情景,启发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寻求答案。即提出问题--思考探索--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应用提高。

进行素质教育,就是要综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热情,磨砺创造意识,优化创造品格。职业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的不同,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参加为社会做贡献的服务活动,可使学生感受到奉献的快乐,认识到人的价值只有在为他人的奉献中才能实现。职业学校可结合专业组织青少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到周围农村进行科技服务活动。如组织种植专业学生指导农民农业生产,组织电子专业学生到农村去义务为农民修理家用电器等。

2、带领学生考察社会。职业学校可以利用假期成立科技夏令营,开展生物和环境科学探索活动;可以成立社会考察小组,如参观名胜古迹、工厂、农业生产基地、经济开发区、博物馆等。开展考察活动,可以增强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主动性,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性以及吃苦耐劳、勇敢、团结、友爱、大公无私的思想品质;还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组织能力,锻炼学生的各种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11.浅谈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学校 高二学生 德育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向我们提出了明确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德育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作用不仅仅是指导,更是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成才的重要保证。为了帮助各位同仁理解《大纲》的目标及重要性,笔者就高二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知能状况、就业心理及我校德育工作现状提出一些看法。

一、高二学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特征

对于中职学校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非常熟悉目前的校园生活与所处的环境,对教师教学手段与方式以及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很熟悉。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遵从学校的规则指导与行为规范,但是在专业学习上,学生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一种学生对学习有很大的兴趣,劲头很足,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一种学生没有坚实的基础,虽然有坚强的意志,学习还是比较吃力,稍一松劲就会退步;一种学生缺乏必要的上进心,考试只要及格就好,从不考虑以后的升学问题。同时,面临着即将到来的就业与择业,学生都会思考与关注这些问题,考虑过多,很多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怕自己难以适应社会,会想要在校期间多学习与掌握一些对以后就业与择业有用的知识。

二、德育教育管理目标

针对学生这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我校确立了针对中职二年级学生德育教育管理目标:

1.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学校、爱集体等。

2.目的教育:热爱本专业,明确学好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重要性。

3.法制教育:知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4.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择业心理、就业心理及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6.职业道德及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创业意识,学好《创业教育》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社会竞争能力。

三、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

1.开展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结合国庆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爱”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2.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技能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职业生涯设计、文明风采大赛等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学校的模拟职业场所、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和报告、实习与推荐就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熟悉社会,体验职业竞争的压力和要求,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择业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提高社会竞争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

3.学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和心理保健的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和能力特征,教育学生自尊、自重、自爱,帮助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择业、就业和创业意识。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是某些心理热点问题有针对地开展讲座。我校曾举办过“气质、性格与成功”“怎样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怎样克服不良情绪”“创业者应具备的良好心理品质”等讲座,深受学生欢迎。

4.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利用校会、班会、板报、橱窗,听报告,观看法制教育录像、光碟,参加公判大会,文艺表演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基础知识,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板报、校广播站等手段对学生倡导道德自律,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行为规范,自觉养成珍惜自己、关爱他人、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习惯。

5.继续加强知识学习重要性教育。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勤奮好学、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美国,有一本家喻户晓的《幸福》杂志,在一期的封面上,醒目地写着一行大字:“要么学习,要么死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具有世界意义的《学习生存》一书中,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讲中也说:“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假如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它将爆发出无限的良机,并改变每一个年轻人的未来。”这些都表明学习是我们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繁荣富裕、文明幸福的金钥匙,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坚持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的共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利用名人名言、社会发展对比、走访参观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明白这一道理。

6.对职业学校高二学生的理想教育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告诉学生不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使学生有所遵循。教师要勤于疏导,切忌硬堵。同时,理想教育还要同德育的其他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品德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2)理想教育要渗透到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等学校的一切领域和家庭教育中去。除了正面的、有意义的理想教育之外,还要有大量“无形”的、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有潜移默化之效的教育方式,多管齐下。如在各学科教学、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讨论、参观、访问、旅游、社会调查、知识竞赛、兴趣小组、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中,都要重视理想教育内容的渗透。(3)用格言强化意志信念。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优秀人物留下许多感人肺腑的事迹,同样,人们也在传诵着许多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只要长期坚持阅读,名言警句里蕴涵的丰富思想就会内化为人的信念,变成人的意志,外显为人的行动。这些名言警句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着我们的心灵世界。

总之,围绕职业中学德育工作总目标,合理确定不同学年的阶段性目标,使之经常化、序列化、制度化,这是必要的,也是实现总体目标的保证。

(责编 潘冰)

12.浅谈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论文 篇十二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学生的考察研究中职学生家庭主要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的不和谐性

在现实生活中,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 一些家庭的矛盾冲突也在不断加剧, 甚至导致了家庭的破裂。家庭不和所带来的紧张状态, 是引起孩子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在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 他们容易情绪紧张, 为父母关系失调而慌乱、憎恨和烦恼, 形成孤僻冷漠、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性格特征。

另外, 矛盾纠纷不断的家庭, 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要, 孩子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 缺乏安全感, 对家庭充满怨恨和敌意, 有的则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形成神经质的病态人格, 有的则感到自卑, 自甘堕落, 将对家庭的敌意指向社会, 形成反社会人格。

2、家长长期的不合理教育方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 相互配合, 全面推进。”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太适应子女身心发展的特点, 是一个较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是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即使中考失利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对孩子要求极高, 涉及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没有了自主性, 没有了生活乐趣。

二是有的家长对子女不管不问、冷漠、厌恶、打骂, 认为孩子读了职业高中就没有发展可言, 甚至觉得自己的孩子注定没出息了, 干脆放弃对孩子教育, 对孩子放任自流。

三是还有家长存在这样的想法:与其让孩子那么小到社会工作受别人欺负或者跟着社会的混混学坏了, 还不如花点钱把孩子关在学校里三年, 起码有老师管教。一旦孩子感觉到父母已经放弃了对自己的希望, 那么很容易放弃了对自己的要求。长期下去, 使子女逐渐萌生自卑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 同家长的感情越来越疏远。

3、家长的素质不高

家长的素质, 包括家长的世界观、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中职生的父母多数仅有中等学历水平, 工作岗位集中于工人、小个体户和办事员, 且有些父母是下岗失业人员, 在生活上往往有很多不良的习惯。这些都直接地造成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但此处要着重提出的是, 大多家长对心里健康知识的缺乏, 不懂的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和健康教育。

4、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在和孩子沟通这方面, 家长缺乏主动性。有的家长是需要沟通时才进行沟通;有些家长对沟通并不在意;有的家长在沟通过程中心不在焉, 敷衍了事。

父母主动和孩子沟通, 但在和孩子交流时很不适应。由于文化、生活环境、信息来源的不同, 加之家长不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 往往不能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去和孩子沟通, 从而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

二、中职生家庭教育价值

1、家庭教育影响中职生身心健康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教育儿童, 是我们家庭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正确的教育将是我们幸福的晚年;错误的教育则是我们将来的痛苦和辛酸, 更是我们对社会其他人们的罪过和对整个国家的罪过”。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被称为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 也就是“自理断乳期”。这一阶段的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既有来自生理和心理成熟的苦恼, 又有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他们的人生发展过程中, 需要得到家庭教育的帮助, 需要父母给予的指导。而父母时时刻刻地影响这孩子的人格、性格以及生活习惯等,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中职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2、家庭教育影响中职生学业成就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对人具有先入为主的影响, 家庭以血缘之爱和时空的优势, 对人产生终生的影响。H.M.列文认为家庭的教育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最重要变量之一,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

中职生一般15、16岁入学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同样是热血青年, 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渴望。但由于受传统职业观、人才观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尤其是家长的错误认识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 抵消了学校积极教育的作用。这也就造成了中职生学业技术不精, 中职质量下滑的局面。因此, 家庭教育是中职生积极投身于学习的有利保证。

3、家庭教育影响整个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受普通高中扩招的影响教育质量持续下降。长期以来, 我们形式上强调教育社会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事业, 但实质上总是将教育归之于学校和社会的事, 这进一步加重了中职学校所承受的负担。实质上在影响个体成长的三个主要因素中,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背景和基础,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进一步延续、深化, 家庭教育只有根基牢、起点正, 才能培养出好人才。因此, 家庭教育的改善与加强必将促进中职生质量的提高, 而这有利于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

1、唤醒家长的责任感

现在的中职生家长一般对自己所承担的教育孩子责任的意识薄弱, 因此学校首先要让家长认识到教育孩子不在只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了, 家庭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孩子。学校要告诉如果他们也放弃了自己正在就读中等职业教育的子女的话, 则根据马太效应的分析, 穷者越穷, 差者越差的原理, 到时候自己孩子的境况只会是越来越坏的。况且家庭的教育不会白白付出的, “家庭教育投资越积极, 则投资的边际成本递减, 边际收益递增;反之边际成本递增, 边际收益递减。”所以, 学校当务之急就是要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积极实施家庭教育的优越性。

2、指导家长正确的实施家庭教育

中职生的父母一般文化程度不高, 在家庭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式上都有所欠缺的, 因此, 学校就需要因势利导的指导家长实施家庭教育。

第一, 学校指导不仅要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要杜绝安土宿命观、功利主义对子女教育投资产生的负面影响。还需要加强对孩子的精神投资, 要引导家能够鼓励子女, 给予子女积极的动力。家长应当从子女的实际出发, 对子女寄以真诚的期望, 为子女的不断进步创造条件。

第二, 在教育内容上, 不能仅满足于对孩子学习成绩的管教还要注意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和能力培养。家长应多与孩子作沟通交流, 了解孩子的愿望、想法, 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 教育孩子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 培养孩子的专业技能。

第三, 在教育方式上, 则要抛弃以往的那种家长式作风, 要么训诫、体罚, 要么强制孩子接受自己的意志, 非打则骂, 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的教育方式。

四、改善家庭教育, 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1、营造的和谐的家庭氛围, 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家庭气氛是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联系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环境。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健康的家庭, 对于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极为重要。家庭气氛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生活, 心情愉悦, 学会了尊重、关爱、自信、自律, 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2、转变教育方式, 建立民主型的家庭关系

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发扬民主作风, 建立民主型的家庭关系。民主的家庭关系, 有利于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直爽亲切、爱社交、善与人合作等特点。

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

家长只有懂得一些心理健康知识, 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 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作为父母要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以便能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 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4、家长要以身作则, 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意志薄弱、缺乏耐心、固执己见、不懂得尊重他人、自私自利等, 这些不良的心境会感染并影响着子女的人格和人生, 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影响是任何其它形式的教育都无法代替的。因此, 家长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调整自己的心理, 用积极健康的心理去教育、影响孩子。另外, 家长要培养良好的休闲方式, 远离赌博、喝酒等生活方式, 提高自身素质, 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

5、改善亲子沟通的方式

(1) 在沟通方面, 家长应提高主动性。爱孩子, 首先要了解孩子, 经常和教师保持联系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 在集体环境中, 他们的行为表现往往与家中有着很大的差别。要客观及时地把握孩子的状态, 应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 利用电话、书信或者面对面和老师沟通, 比较详细地提供和询问孩子的方方面面;关心孩子的智商, 也要关心情商;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 也要重视心理健康, 为他们和谐全面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援助。

(2) 更新教育观念, 与时俱进。信息网络时代, 传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已受到严重冲击。老师、家长正在接受挑战。要更新观念, 重新学习。“望子成龙”是家长的良好愿望, 在一定意义上, 家庭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 这不仅取决于家长的动机、态度, 更主要的是取决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方法, 信息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必须从端正认识, 利用网络来教育孩子。

总之, 随着信息时代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家越来越重视中职教育的发展, 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家庭应和学校、社会结合起来, 根据社会对用人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确立家庭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 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职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及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指导, 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职学生,家庭教育,价值,学校教育,指导,优化

参考文献

[1]夏金和.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及其调适[J].江西教育科研, 1999 (1) .

[2]李强.中职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上海某职业学校为个案[D].华东师范大学, 2007:37.

[3]胡立平.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及对策[J].育人经纬, 2007 (1) .

上一篇:合唱教学在素质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下一篇:2011年大学生自主创业选择什么项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