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工作小结和建议

2024-10-19

本月工作小结和建议(6篇)

1.本月工作小结和建议 篇一

到基层去

——2010年10月月度小结

毛主席说过,要让年轻人到基层去,到人民里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作为一名新进的公务员,在组织的安排下,没有工作经验的我来到了滨湖街道明园社区。虽然只有短短月余时间,我也深深体会到基层工作的不易和艰辛,当然有苦也有甜,下面就向组织汇报一下我这个月以来的工作生活情况:

首先,刚到社区熟悉了约一周的环境,和周围的领导、社工等处好关系。作为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能在这样和平融洽的环境里慢慢成长,我非常感谢组织上的安排。基层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因为地方小,人与人的距离反而更接近。偶然有社区居民来闹事也都能在大家的集体努力下化于无形,我想这是一种合力,也是保障和谐社会的基本动力。第二周即开始了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领导分派给我电话调查的任务。起先我觉得应该是一项比较轻松,没有挑战性的工作,真正开始做起来才发现不是。“一种米养百样人”,这个社会上很多性格的人我是没有接触过的,在电话调查的过程中遇到过不愿意配合的人、破口大骂我的人、愤世嫉俗的人、阴阳怪气的人等等不一而足,当然配合调查的依然是主旋律。在不断的拨打电话中,一周就这样过去了。

接下来是入户初步调查,到这个时候我真正感觉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苦。上级机关的一个指令,也许看起来实施轻松,没有难度,其实不然。套用温总理的一句话:“什么小事乘以13亿就不是小事”,现在觉得真是如此。简单的上门调查却阻力重重,总是有些群众对我们的调查抱持怀疑和不配合的态度,幸好是社区主任带着我跑,她工作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特别善于协调。很多困难在她面前都迎刃而解,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很多。这一阶段加班开始频繁,我还没有家庭负担就觉得有心疲劳,想想比我年长的这些领导们,觉得大家真是太不容易了,既要顾家庭,工作又这么繁忙。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快的成长,也许这也是组织上对我们这么安排的良苦用心吧。

2.本月工作小结和建议 篇二

一、当前妇女工作的现状分析

妇女工作主要由妇联(妇委会)承担,但由于基层妇联干部工作业务繁忙,妇女工作投入少,导致妇女工作开展不畅。妇女工作受经费制约,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不仅导致了各级妇联组织正常工作难以开展,而且参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也不高,意识不强,不能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在社会中,大部分单位对妇女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基层女性参政议政意识较低。妇女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整体素质不强。妇女工作不被人理解,甚至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妇女干部本身素质不高,对新时期妇女工作出现的特点和规律不了解,不能有效的探索新时期妇女工作出现的新课题,抓妇女工作较盲目。而且妇女组织的工作与活动主体相游离,妇女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都打了折扣,从而造成妇女对组织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形成新时期妇女工作的新机制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妇女工作,是对妇女组织和妇女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妇女组织要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就必须切实加强妇女组织的能力建设,进一步改变工作方式,完善工作作风,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妇女工作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首先,要力争建立起妇女组织自身建设新机制。一是要推动形成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推进妇女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机制,坚持“党建带妇建”原则。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妇女工作的领导,把妇女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中,与党建工作一同安排,共同推进。当前,在单位妇女组织建设中,各级党组织要负起责任,以党委、党总支牵头,积极组建各级妇女组织,为妇女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更好地发挥妇联组织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要推动形成妇联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单位妇女干部专兼职结合,各单位应给予必要的时间保证,其工作任务、业绩要列入单位干部岗位职责和年度考核的内容。各级妇女组织负责人必须由政治素质好、在群众中有威信、文化水平较高、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女干部担任。各单位要因地制宜地搞好妇女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妇女干部业务素质;三是要推动形成妇女组织作风建设的新机制。强化妇女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办事认真、处事果断、态度端正,工作上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

其次,力争建立起合作共赢的社会化妇女工作新机制。要加强社会协同,把“合作”作为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新的增长点,要找准与劳动、民政、教育、司法等职能部门工作的契合点,搭架起多种形式的合作平台,实行一体化运作,在合作中满足各方利益需求,形成妇女工作的社会合力。同时要加强与各地妇女组织间的联系与合作,探索区域妇女组织合作发展工作模式,搭建合作框架,实现平台互通、载体互融、资源共享的新机制。

三、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的新理念与新思路

1. 新理念

首先,树立起让妇女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工作理念。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人民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所以在工作中,必须树立起以妇女为本,切实维护妇女应该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利,使妇女能够和男性社会成员一样,特别是弱势妇女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平等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

其次,要树立起和谐共进的工作理念。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因此,妇联组织要在工作中树立起和谐共进的理念,努力将性别和谐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规划中,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促进男女两性平等、协调发展。

再次,要树立起履行新职责的工作理念。十七大赋予了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新职责。单位妇联组织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维权的工作方针。单位妇联组织必须积极争取党委(机关党委)的重视与支持,使妇联组织能够真正拥有参与单位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能力与实力。

2. 新思路

首先,妇女工作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广大妇联干部要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与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保持高度一致,使全国妇联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大局、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广大妇女群众,这是保持妇联工作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根本所在。

其次,以优质服务,作为开展妇女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妇女工作应当更加深刻地领会和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妇女干部应当更加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3. 发扬优良传统,深入调查研究

只有扎扎实实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够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才能够发现来自于基层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够调动和引导基层妇女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总之,在新时期要做好妇女工作,就必须建立新机制,开创新思路,运用新理念。面对大量涌现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妇联干部必须大力加强理论学习,在工作中要善于研究,用理性的思维去发现和总结优秀的经验,研究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发展理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发展道路。把妇女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李茜.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妇女工作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6,(09).

3.区县财政监督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篇三

加强和完善财政监督, 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对于实现依法理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周至县为例, 结合财政监督工作实践, 就如何加强区县财政监督工作做了一些思考, 以期与同行交流。

近年来, 财政监督围绕“三公”经费、涉农惠农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等财政投入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重点领域展开。2015年, 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财政政策、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等各类财政监督检查147个 (次) 单位、51项, 涉及各类财政专项资金56 558.6万元。财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特点

(一) 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会计制度执行不力。财政部颁布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从2013年1月1日起试行,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从2014年1月1日起实行。但是该县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2014年度仍使用旧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二是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该县有13个预算单位自己不记账, 找记账公司代理记账, 每年花费一笔财政资金支付代理费用。这样既使本单位的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得不到提高, 单位自己的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不起来, 又增加了财政支出负担。三是会计基础工作较差。该县大多数单位在会计核算中科目使用不准确, 凭证附件不齐全, 凭证要素填写不完整, 审核审批程序执行不到位, 支出理由不充分。四是专项资金管理不严格。相当一部分专项资金收支没有建立专账户 (或专科目) 核算, 与其他项目资金或单位日常经费收支混合在一起进行核算, 难以保证专款专用。五是项目建设资料、后续管理不规范。有的以本部门或者本单位自己牵头, 施工方、监理方参与的初步验收代替项目正式验收。有的本部门 (或本单位) 自己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核, 出具工程决算报告, 工程决算审计报告没有经过审计部门的审核确认, 项目工程预决算资料法定效力不足。有的项目建成达到可使用状态时没有及时交付使用, 也没有及时结转固定资产纳入本单位资产账目进行管理, 使财政资金没有发挥其应有效益。六是财政改革政策执行不到位。一些单位在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公务卡、公务接待、公务车辆管理等财经政策上做选择、搞变通。个别单位存在乱收费行为, 损伤群众利益。

(二) 存在问题的主要特点

一是违规行为的长期性。一些财政违规现象屡禁不止。有些问题今年整改了, 来年又犯, 旧问题纠正了, 新问题又出现, 财政监督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违纪行为的隐蔽性。财政监督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 某些单位和个人, 为应对财政检查积累了一些隐蔽的方式和手段。如利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漏洞打擦边球;采取账外设账、将资金使用在账外进行;采取有多头开户的方法, 逃避监管。三是违规行为的广泛性。违规行为在经济领域内广泛存在, 既有行政机关, 也有事业单位, 还有社会团体、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村组社区、专业合作社等组织, 违规范围涉及到经济领域各个方面。这些现象的存在, 影响着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也带坏了社会风气, 给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和土壤。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制度不健全, 法律约束力不够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 但是相应的实施细则、配套的制度办法尚不健全, 在具体操作中对一些财政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处罚时难以下线、难以定性、难以到位, 从而使一些违规违纪者产生了侥幸心理, 也挫伤了财政监督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影响了财政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 预算单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知识欠缺

由于财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 对新《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财政财务法规制度理解不到位, 在财务实际工作中走样变相。甚或个别单位领导在配备财务人员时要么任人唯亲、要么选择言听计从的, 把没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安排到财务管理岗位上, 这样就给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 财政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虽然国家三令五申要加大财政监督的处理处罚力度, 但在实际工作中, 基本上都采取对单位不对个人, 在单位整体承担责任的基调下, 处罚了单位掩盖了个人, 使一些违规违纪者逃避了应有的惩处。个别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专业经验欠缺, 难以发现隐蔽性的违纪问题。有的单位领导对监督检查工作不重视, 态度上摇摆不定, 使监督检查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威慑。

(四) 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尚未理顺

我国现行经济监督体系由人大监督、监察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主管部门监督、税务监督和社会监督等机构共同构成, 负责对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监督。从理论上讲, 这些监督主体之间职责分工明确, 监督内容各有侧重, 并相互交叉, 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但实际上目前这些监督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并不明确, 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检查计划不能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监督的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三、加强区县财政监督工作的建议

(一) 建立大监督工作格局

一是建立经济监督体系。厘清人大、监察、财政、审计、主管部门、税务和社会等监督主体的监督责任, 对各项经济运行过程实施有效监督。财政系统上下要牢固树立预算、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财政大监督理念, 确立“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覆盖、全部关联”的财政大监督工作格局。政府主管部门承担起对其下属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监督责任, 理顺财政监督机构与财政业务管理机构的关系, 建立起财政内部监督与再监督工作机制, 确保专门监督机构真正起到牵头组织作用, 业务管理机构积极组织监督、参与监督、理解监督、配合监督。二是加大对“小金库”的治理力度。建立健全区县“小金库”网上举报受理电子系统, 畅通群众投诉渠道, 建立完善群众举报“小金库”的奖励制度, 切实维护举报人权益。三是转变监督方式。从对外监督为主向内外监督并重转变。对财政部门预算资金、专项资金、以及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规范财政资金分配活动。由注重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转变。以财政资金走向为主线, 实行全程跟踪监督。由突击性检查向日常性监督转变, 立足于财政管理, 着眼于财政活动全过程, 形成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督相结合, 监管并重的财政大监督工作格局。镇财政所要积极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筑牢财政监督的第一道防线。四是加强财政监督教育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财政监督宣传活动, 使干部群众充分了解财政监督工作, 熟悉掌握财政财务管理法规政策。

(二) 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公共支出标准体系, 健全部门预算管理体系;完善预算分配的决策机制,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向社会公开预算内容和转移支付内容,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接受社会监督。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健全非税收入体系, 具有稳定、数额巨大的收入全部纳入基金预算管理。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严格实行“采管分离”, 强化政府采购监管措施, 建立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 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推行公务卡制度, 加强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管理。建立健全现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制度, 严格执行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和配置标准。按照国家、省、市财政部门部署, 建立推行区县财政预算部门、单位内部监督控制工作机制。

(三) 加大问责力度

一是规范财政监督程序。建立规范的财政检查通知书、被检查单位承诺书、财政检查工作底稿、财政检查查询笔录、银行账户查询情况登记表、财政检查征询意见函、涉嫌案件移送书等制式法律文书、送达文书以及行政复议、听证等系列规章制度, 对检查程序、检查纪律和处理过程进行严格规范。在监督机构内部, 实行相关职能的适当分离, 形成有效的内部分工制约机制。严格按法律法规对违规违纪案件进行审核, 定准违规违纪的性质, 找准处理处罚的依据, 确保依据充分、程序到位、定性准确。制定严格的监督检查工作纪律, 实行集中调账检查制度、监督回避制度和检查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确保监督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注重监督效果。把处理事与处理人、行政处罚与违纪处理、内部处理与公开曝光结合起来;对问题严重的单位和个人, 依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 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 提高违规违纪风险成本。同时依照财政检查决定书 (或结论书) 的要求, 对被检查单位在违反财政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 并对整改结果及时核查。及时查处信访举报案件,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四) 加强监督队伍建设

一是调整充实专职监督机构人员。将熟悉政策、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优秀干部充实到财政监督队伍中来, 选优配强监督干部, 建立起高素质的财政监督队伍。二是提升业务能力。强化培训, 提高干部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降低执法风险。三是组建财政监督评审专家库。检查结束后可邀请专家参与审理, 听取第三方意见, 做到查审分离, 确保处理处罚得当。四是实施人文关怀。一方面建立职业岗位上升通道, 荣誉激励机制, 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奖励, 打消监督人员得罪人的顾虑, 创造财政监督队伍出人才的氛围。另一方面要通过组织活动、加强宣传、树立榜样等方式使监督干部和谐相处, 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增加财政监督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摘要:财政监督是财政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县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加强区县财政监督工作, 应建立大监督工作格局, 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加大问责力度。

4.本月工作小结和建议 篇四

一、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村主要干部经手财务收支,监督机制缺失

部分村主要干部仍存在着自收、自支、自批财务现象,有的村干部还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直接经手现金收支,使会计成了“记账员”,出纳成了“票据员”,甚至长时间不向财务人员移交收支票据,会计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账务记录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存在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大权独揽,视集体财产如自家财产,带头违反制度或不按制度办事,是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的首要因素。

(二)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账务记录不规范

会计核算未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其中白条入库”仍是村级财务的一大顽症,几乎每个村都有存在。部分有正规发票的原始凭证上,也存在无经办事由、无经办人、审批人签字等。记账凭证有自设一级科目和不按会计科目规定内容进行核算的现象。部分村只设有总账,未建明细账,不能详细反映集体的财务收支和债权、债务、资产状况。特别是固定资产账簿登记不完整,造成账面不能真实反映村组的集体资产,使固定资产缺乏账务监督,容易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村财务人员更换随意性较大,财会队伍缺乏稳定性。财会人员一般由村干部指定,在村两委会换届后,财务人员也容易跟着换人,这种现象导致会计人员刚熟悉会计知识、适应会计工作后又被更换,使会计业务技能的提高缺乏重要的实践保证。二是农村财会无准入门槛,财会人员素质偏低。经统计,全区共有村级财会人员324人,其中持有会计从业资格的只有28人。而且部分财会人员年龄老化,文化偏低,难以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三是会计工作缺乏积极性。村会计大部分由村文书兼职,由于工作较多,待遇较低,因而从主观上不愿意提高和更新自己的会计知识结构,仍然停留在原先业务管理水平上。

(三)财务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虚设,执行不力

汉台区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制订出台了《汉台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该办法从集体资产管理、票据管理、财务审批、财务公开、民主理财、财务审计等十五个方面对村级财务管理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规定,为全区的农村财务管理提供了规范化的操作标准,但仍有部分村未按要求对财务制度进行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民主监督不力。虽然各村都建立了民主理财制度,成立了监督委员会,但由于部分理财小组和监委会业务不熟,觉悟不高,导致其并没真正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同时还有部分村民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集体观念差,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使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二是财务管理不透明。由于部分村账务处理不规范、不及时,导致了财务公开也不能及时进行,有的村虽然定期公开财务收支情况,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够明细,使群众无法详细了解资金的用途和去向。三是财务工作交接不规范。有的村在更换财务人员时,新老财务人员交接手续不完备,存在一任会计一本账的现象,造成了票据遗失和会计资料不全,严重影响了会计记录的连续性和真实性。

(四)农村财务管理检查指导力度不够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技术含量较高,村级财务的规范化管理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日常检查和业务指导。汉台区作为汉中市的中心城区,现有行政村176个,财务管理指导工作量相当大,而财务检查指导人员相对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农村财务的规范化管理。

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抓好村级财务管理,村主任是第一责任主体,财务人员是关键。其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村级财务工作的好坏,因此要大力加强对村主要干部农村财务管理和会计法律法规,尤其是《会计法》的培训,切实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同时结合近年来村干部在财务管理方面违纪违法案例的特点,通过以案说法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增强村主要干部的法制观念。

(二)严把准入制度,提升会计整体水平

由于历史原因,村级财务很多未能持证上岗。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财务法规的普及,新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条件的人员,坚决不准其从事财会工作,严把财会人员上岗关。同时还应加强财会人员后续教育,使其具备较高的会计业务水平和会计职业道德,尽快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财会工作。

(三)多种培训方式,夯实财会人员素质

近几年,汉台区财会干教中心与区农工部、区农经站配合,建立了汉台区农村会计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对村财务人员进行培训。首先通过大规模轮训,普及财务人员的基础会计专业知识、会计法律法规,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规范其账务处理;其次对已轮训过的村级账务实地指导,通过查检指导找出各村在财务管理及账务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予以解决;最后针对部分文化水平低、年纪大、资格老、观念旧的财务人员,因人施教,结合实际,手把手实地模拟讲授会计实务操作。

(四)规范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各村实际,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以制度来约束规范村干部的管理行为。同时还应做到制度上墙并按制度来管理,切实做到有章必行、违章必究。

1、建立现金管理制度。

现金收支必须由财务人员经办,非出纳人员不得保管收取现金。村民小组在非经财务人员委托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私自收取所属财产的经营租赁、承包等各项收入,违者视情节轻重移交有关部门处理。严禁在未与出纳交清手续前开支,严禁以支出票据顶交收入,防止发生出纳见票不见钱的行为。严禁私设小金库、保留账外账、收款不入账。

2、建立票据管理制度。

各村收款收据应由村会计一人管理,严格实行领用核销制度,非财会人员不得领用收款票据。若因工作需要领用时,应及时向会计人员交清手续。支出票据要取得合法、规范的原始凭证,严格履行财务审批程序,每张票据上要详细注明经办事由并由经办人签字盖章。

3、建立民主理财制度。

对村民主理财小组进行充实完善,选取有责任心、思想觉悟高的村民代表参与。民主理财小组应切实履行岗位职责,认真对村组报账的票据、凭证进行审核,对审核合格的签字盖章,同意入账。对不规范的退还补办,违反制度的不予入账。

4、建立财务公开制度。

各村应严格按照财务公开的要求,对公开内容、程序、形式、时间进行规范。公开的内容要做到全面,不仅要对财务收支进行公开,还要对农户尾欠款情况、财务计划、收益分配、债权债务、征地补偿费分配、上级拨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使用、固定资产购建情况等内容进行公开。公开程序要逐步规范,按规定填制财务公开清单,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群众代表会议公布,公开栏公布,接待群众来访,解答群众疑问。公益事业项目,要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真正做到财务公开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五)推行政府监管,增强审计工作力度

针对一些村存在的财务不民主、账目不规范等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约束和外部监控制度。因此,各镇办事处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财务审计组织,配备一定数量的审计人员,按照“三年一轮审”的原则,在每年年初对部分村上年度的财务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对离任村干部开展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重点项目开展专项审计。并采取账内审查和账外调查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对审出的问题,如:征地手续不齐、资料保管不完整,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出租行为不公开,会计人员账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通过审计加大对村级财务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从而化解基层矛盾,维护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摘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抓好农村财务管理是解决当前农村突出问题的基础,也是维护农村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党群干群关系。通过调研,深入分析导致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5.本月工作小结和建议 篇五

新干县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大县。全县共有耕地面积44.7万亩, 其中稳产高产农田30余万亩。2003年, 该县农机保有量仅5300台, 自2004年国家开始对农民购买农机和对农机手培训相继出台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后, 大大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 全县农机数量以平均每年18.8%的幅度递增, 至2011年止, 全县拥有各类农机8.25万台。全县水稻生产农机化综合水平占水稻总面积的65.45%。其中:机耕面积72.68万亩, 机耕率达93.2%;机插面积15.09万亩, 机插率达15.3%;机收面积53.8万亩, 机收率达78.6%, 该县先后荣获全国农机化示范县、全省农机化促进先进县等称号。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 促进了全县稻田面积和粮食总产连续8年“双增长”。2003年, 全县水稻种植面积为646950亩, 2011年增至849585亩, 增长率为31.3%;2003年, 全县粮食总产为217401吨, 2011年增至340328吨, 增长率为56.54%。以上成绩的取得, 虽然是多种有利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但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推进和有效利用, 为全县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先决条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农业机械化在该县水稻“扩面”、“增量”中功不可没。

二、农机培训的现状

近年来, 为了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农机手队伍, 强化农机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撑, 该县高度重视农机手教育培训工作, 严把培训基地认可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并结合新干特色, 制定培训方案, 创新工作模式, 优化运行机制, 实行“流动办班、下乡培训“的模式, 把技能送到农机手家门口。但由于我们在农机手的培训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致使整个农机队伍的技术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农机手特别是农机新手, 对有关农机的基础性能不甚了解, 操作技能不够熟练, 经常出现各种因技术原因引起的机械故障或零部件提前损坏的现象, 从而影响了农机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农机作用的有效发挥。

据笔者了解, 目前该县对农机手的培训, 主要以“阳光工程培训”为平台, 开展农机技术送教下乡活动。活动以农机相对较多的村 (行政村) 、社 (合作社) 为教学点, 组织周边拥有各类农机的人员集中一起上大课。由于听课人员范围广 (拖拉机手、耕整机手、收割机手、插秧机手、农用运输车驾驶员等) 、成分杂 (既有老农机手又有新农机手) , 所以在培训内容上, 只能侧重一些带有共性的基础理论知识, 不能针对各类机型逐一展开教学;在培训方法上, 采用口头讲述为主, 不可能将所有农机实物搬到课堂上对照讲解, 加上受课堂秩序、参加培训时间 (忙于干农活或利用农闲打工) 等因素影响, 很多知识尤其是一些关键技术问题难于讲深讲透。培训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实际效果也受到了一些制约。

三、农机培训的几点建议

为切实加强该县农机手培训工作, 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 特对今后的农机培训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按机分类办班。

按机分类办班的优点是能针对拥有同一类机型的农机手安排教学内容, 突出教学重点, 利于讲深讲透, 既能激发学员听课热情, 保证课堂纪律, 又能增强教学效果。但是, 各类农机手分开办班以后, 可能因农机手单一而引起生源减少, 这就需要改变过去的以行政村办班的模式, 采取以乡镇办班, 机手特少的还可以几个乡镇联合办班的办法。

2、优化教学方法。

应结合先进的电视教学方法, 即把教学内容制成图文并茂的光盘, 然后通过电教设施到各教学点上边讲解边播放。让教员在口头授课的同时, 还能将不便搬到课堂的农机实物零部件以及它们的安装、检查、调整方法全面直观地展现在学员眼前, 教员只需在课程结束后解答机手没有完全弄懂的问题。此外, 有了教学光盘, 农闲季节还可以在多个教学点开展教学活动, 也可以借给有条件的学员业余自学, 有利于提高培训效率和效果。

3、重视实践教学。

课堂理论教学固然重要, 但对农机手来说他们更喜欢现场实践教学。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农机手们, 特别是新农机手, 觉得有些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往往复杂难懂, 但在现场教学中见到具体实物与教员的操作示范, 加上自己动手摸索以后, 立即变得简单明了, 而且印象深刻, 经久不忘。

4、加强师资力量。

办班性质的细化、实践教学的增加, 势必对师资队伍提出更高要求。一是教员要对所教类型的农机非常熟悉, 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并能及时正确地解答农机手提出的各种问题。二是教员要尽量备齐备全, 以满足各类农机手对各类农机的教学需求。三是教员兼课不宜太多, 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在目前农机教学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可从在职或退休的农机技术人员以及农机销售“三包”服务人员中选聘充实。

5、广开培训渠道。

6.本月工作小结和建议 篇六

一、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档案收集缺乏完整性。

由于民政档案管理中的资料收集环节是几个科室共同完成的,因此在工作步调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步调不一致,导致信息收集不全。另外,更为严重的现象是部分工作人员考虑到自身今后的发展,将重要的资料私自保存,造成档案缺失,给民政档案的完整性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此外也不利于档案信息的挖掘与使用,降低了档案的价值。

(二)工作人员对档案的重视度不高。

民政档案管理工作未得到民政部门较高的重视。虽然在民政档案管理工作上,上级单位已经就民政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达成了共识,但个别基层单位尚有工作人员轻视民政档案管理工作。部分工作人员较缺乏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与管理知识,仍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对工作抱有轻视的态度,仅重视业务工作,这会对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三)档案的利用率较低。

民政档案涉及较大的管理数量,且档案的种类繁杂,因此档案在收集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由于档案信息存在缺漏,进而影响档案的利用效率。例如由于档案信息收集不全面,阻碍了婚姻登记、优待抚恤、复转军人安置等工作的进行,给民政部门的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四)民政档案缺乏信息化。

现阶段,在修改、删减、传阅、整理民政档案等方面,仍以人工抄写为主,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综合型的信息技术人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另外仍存在部分档案管理部门管理知识匮乏,缺乏现代设备操作技能等问题,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完善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档案收集规范化。

为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档案的收集形式应丰富化。民政部门应合理运用权利,借助合同、法律、监理等方法保证档案资料收集完整,同时能够有效地进行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收集工作的系统、准确、全面、有效。除此之外,还应使档案资料的收集方法多样化,除进行文字档案的收集与保存外,还应采用其他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从而使档案资料的形式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增强对基层民政档案的重视与管理。

民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应提高对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赋予档案管理部门一定的职能权限,以表明其重要性。运用科学的宣传手段增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尽量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步调一致,减少档案收集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全面等问题。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是解决各类档案管理问题的基础,此外相关工作人员也要提升工作的积极性,管理层领导也应积极地为档案管理工作制定计划,并给予一定的支持,以加快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

(三)加强对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档案资源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必须进一步提升档案资源的利用效果。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为了更好地向社会提供更为全面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档案资源的主次来梳理档案资源,并进行合理分类,优化档案资源的社会价值。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注重提升服务质量,采用多样化的服务来充分挖掘与利用基层民政档案的价值。

(四)实现档案现代化应与基层民政事业信息化的同步。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民政档案工作者也应将信息化运用到档案管理当中。针对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信息化操作技术与科学知识(如ERP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问题,基层民政档案部门应克服困难,踊跃加入到信息化建设当中,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相结合,运用电子档案将档案资料进行保存,借助信息技术改进并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发展。

三、结语

现阶段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工作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与不足,对此相关部门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为民谋福利的目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应重视标准化与规范化,同时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创新管理方式,紧紧围绕促进民生发展的主题开展各项活动,真正做到为民办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真.民政档案的重要性及科学管理方法[J].商,2015(15).

[2]王丽敏.民政档案管理问题以及优化途径[J].科技资讯,2015(10).

上一篇:痛的领悟的作文下一篇:婚庆音乐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