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 观后感

2024-10-10

国博 观后感(共7篇)

1.国博 观后感 篇一

观国博有感之穷则思变

1090500122 张莹莹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是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建成的,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2012年3月15日,我和小组同学参观了其中的复兴之路,感慨颇多。

复兴之路记录了17世纪后期及之后的一百多年间中华人民的奋斗历程。主要分为四个板块: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探索救亡图存道路。三,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四,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四个板块中,贯穿其始终的思想就是穷则思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是《易经》中的名句,这句话指引着无数人走出困境,也同样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指路灯。

17世纪末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兴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而与此同时,在天朝美梦中的清政府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仍然处于自给自足的生产状态下,致使社会停滞不前。无疑,拉大了和西方国家在思想和生产力上的差距。继之而来的鸦片战争无疑为中华人民敲响了第一个警钟,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掠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特权,此时的中国如同猎人面前毫无还手之力的猎物。自此,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民族的危机下,民族屈辱激起仁人志士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思考和探索。

在空前的民族危难面前,中国各阶层开始不断探索新的出路。农民阶级发起反抗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的武装斗争,即太平天国运动。封建统治阶级试图通过局部变革巩固政权,即举办洋务派。资产阶级希望通过革命实现救国的目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最终被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都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这些经验也告诉我们,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胜利。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梦想,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将目光转移到马克思主义上。中国革命也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到无产阶级革命。五四运动过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走向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共产党极力促成国共合作,形成与国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14年的艰苦奋战,中华人民取得近代史上抵抗外敌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积极斗争,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新民主主义取得伟大胜利。中国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巩固人民政权,恢复经济发展,成功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1966这十年是成就与失误并存的十年。在

这十年中,中国共产党为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八大正确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针但在工作指导方针上严重失误,左倾错误不断滋长,经过纠正后仍有趋势。1966~1976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挫折。

文化大革命年过后,我国进入到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确总结了建国以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尤其吸收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民族人民共同繁荣,祖国统一大业成就显著,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为顺利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历史性的借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执政党的建设。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认为未来的中国与世界应该当是和谐的社会,进而提出了“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口号。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历史亘古不变的定律。纵观中国的复兴之路,正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次有一次的“思变”,才有对外战争的胜利,才有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才有中华民族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如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站在一个崭新的台阶,生产力飞速发展。现在的中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相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会不断进步。

2.参观国博有感 观后感 篇二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发布时间:2011-03-28 14:25:13 点击: 1753次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3月11日下午2点,我们参观了瞩目已久的国家博物馆,这个耗资25亿元、历时近4 年改扩建的国家博物馆以焕然一新的恢弘外观,重新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 馆建筑的外立面虽经翻新,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建筑外貌和风格。里面大厅宽敞、色调明 亮、装饰庄重大气。近2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西大厅是观众进入国博的重要集散区域,进入西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艺术大师 徐悲鸿先生创作的国画《愚公移山》为原本,由著名雕塑家曾成钢先生用花岗岩创作的 大型浮雕“愚公移山”,长36米,高12米,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室内石雕作品。浮雕对面,是7扇十多米高的铜门,透过门上的青铜镂空图案,可以看见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屋顶上,设有380个藻井,是通过采用我国古代特有的建筑结构和装饰布灯、通风、安设 吊点,产生华丽的视觉效果。南北两侧,两个设计精巧的宽大楼梯,犹如两个张开的臂 膀,欢迎着八方来客,寓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博大与包容。国家博物馆共有49个展厅,最小的面积700平方米,最大的是中央大厅,2000平方米的中央大厅,是举行各种大型 活动的重要场所。中央大厅南北两侧分布着4个装饰典雅的国宾厅,分别以木、砖、铜、石为装饰材料并依此命名,这里将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政要休息和会谈的场所。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已达105万件。其中古代文物包括陶器、青铜、瓷器、玉器、石器、书画、染织、工艺等各个门类。文物库房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20万件以上 的文物收藏。

观看“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是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 主题的陈列展览,除陈列了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外,还立足于陈列 主题的需要,以雕塑、油画、国画、场景、复原、沙盘、电动图表、模型、零距离触摸 屏、电子翻书、高清全息投影等多种手段,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表现,增强内容的表现力 和视觉的冲击力。展览共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 二部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 史重任。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览生动地再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 强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奋发、执着不屈的精神信念,使我们认识到只

3.国博 观后感 篇三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我首先参观的是中国近代史的部分。这部分主要讲的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7年,贯穿着中国近代史以来每一个深刻的历史阶段、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那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从1840年领土沦丧、百年屈辱的开始,到今天的独立自主并完成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从千年局变(辛亥革命)、峥嵘岁月(革命失败、探索新道路)到中国新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从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民不聊生,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申奥成功、小康社会。百年的屈辱和半个世纪的发展繁荣既让我们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血的教训,也印证了“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从来不是静态恒定之物,从来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演进的。可以这样说,《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在百年沉沦、百年复兴、跌宕起伏历史进程中,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梦想在水深火热中探索;多少炎黄子孙为了国家复兴的追求,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作为现代中国大学生,我们是骄傲的,因为我们的国家在富强;我们是自豪的,因为我们有如此多的精神领袖和如此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矢志不渝追寻他们的梦想,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 篇章。诚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只是一种口号。复兴,靠强大的军事高科技的国防,靠全中华儿女的智慧的凝聚力,靠真正的民族素养的说服力。我们既需要完善政治体制,建立强大的经济体制亦要拥有不可磨灭的文化精神。

当21世纪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信息革命已全面来临,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提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带来的全方位的变化,这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构想,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正式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中国走上了一段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兴之路。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当不幸来临时,有些人总想有贵人来帮助,幻想着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不幸打倒。而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这是个部不可能的。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未来。中国的复兴之路该如何走下去,我们该如何使复兴之路更加平坦?这些都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只要不怕困难,积极主动地迎接和挑战困难,他最终就能取得成功。一个小品的台词说得好:有困难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当然,我不是谁我们要给自己创造困难,我只是在说,要想成功就要具备创造意识。

我们的民族是多灾多难的民族,这也造就了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性。复兴之路不是一条平坦通顺之路,在这条道路上充满了坎坷与泥泞,但是我们的民族依然走了下来,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我们伟大的民族。

4.观国博有感 篇四

今日小组成员一起去了国家博物馆参观。走之前大家都以一个放松的心态对待这件事儿,在路上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可是等我们到了国博之后大家都变得不再那么欢乐气氛不再那么放松了。

国博的《复兴之路》以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和文物为主,真实的反映了我们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深渊的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下求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奋斗历程,展示了盛世中华团结和谐的繁荣景象。

我们首次亲身踏入展览馆切身实际的感受祖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切身实际的感受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艰难的历程。心中除了缅怀祖先的英雄事迹还有的就是对祖先的感激与敬意,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自己的国家这样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当今大学生学习,但是我们毕竟不在战争时期不必要非得献出生命但是我们需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来为国家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儿。

鸦片战争之前西方各国已经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并且通过对外侵略和扩张完成可生产资料的原始积累,在政治上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大工业生产,但是中国的落后经济上依然以手工作坊为主,在那样一个弱肉强食的环境中无论从哪个方面将中国都将是牺牲品,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例像刀子一样刺痛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弱国无外交血淋淋的事实让我们这些生长在蜜罐里的孩子不寒而栗。

但是我们的祖先从未停止过抗争与奋斗。古时候有太平天国,有义和团运动,还有包括地址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内的仁人志士,他们都在为中国摆脱任人宰割的地位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5.参观国博新闻稿 篇五

2011年11月5日上午,人文经管学院全体大一学生怀着对历史的深刻缅怀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敬意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悠久历史,参观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奋斗历程,畅想未来,在心中树立对未来的远大的理想。

天空中飘着丝丝细雨,但每位同学的参观热情没有丝毫减退。雄伟的国家博物馆犹如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同学们徜徉其间,静静品读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在古代中国展厅中,商周的青铜器、秦汉的瓦当、隋唐的三彩、明清的科学巨著,一件件珍贵的展品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而复兴之路展厅则为大家展示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艰苦争斗史,从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中一步步走向复兴,同学们在品味其中的艰辛与痛苦的同时,也为新中国的伟大诞生由衷地感到自豪。

通过此次国家博物馆的参观活动,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悠久与光辉历史。与此同时,也激励着同学们把用生命与鲜血换来新中国成立的烈士们铭记在心,立志做一位优秀的大学生,挑起新中国未来发展的重任,力争加入共产党,牢记党的使命,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光荣的追求,也为我人文经管学院党员的发展与党支部的建设添砖加瓦。

6.国博 观后感 篇六

密州宋国博以诗见纪在郡杂咏次韵答之

作者:苏轼朝代: 吾观二宋文,字字照缣素。

渊源皆有考,奇险或难句。

后来邈无继,嗣子其殆庶。

胡为尚流落,用舍真有数。

当时苟悦可,慎勿笑m杜。

AA10窗谁赴救,袖手良优裕。

山城辱吾继,缺短烦遮护。

昔年谬陈诗,无人聊瓦注。

于今赓绝唱,外重中已惧。

7.参观国博有感 篇七

——高一(8)班 魏子祎 120851 在国庆,中秋双节即将来临之际,在这个稍带凉意的下午,我们进入了一个特殊的课堂——中国国家博物馆。

曾经来过的一次是许久以前的事了。那时还小,对祖国的历史并不了解,也是在那不久之后,国博开始进行扩建。截止到201年新馆的竣工,国博成为了更加完善的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世界最大博物馆之一。

尚且不说馆中展品,光是宏伟雄壮的建筑风格就足以让人震撼。建筑面向天安门广场,大门由七扇铜门组成,这当然是为特殊活动准备的,我们进出则使用旁边的旋转门。铜门选取古代青铜器物上的纹饰,古朴的国博配上精致、别具匠心的镂空花纹更显得雅致脱俗。

最吸引人眼球是正对着大门的巨大浮雕《愚公移山》,徐悲鸿用油画表现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精神。在这一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内,书写着祖国的“复兴之路”。《复兴之路》回顾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陷入半殖民地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今天,中华的复兴之路展现在在我们面前,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华民族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同样,在展览中我看到了最为震撼我的文物是后母戊鼎。后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后母戊鼎是现存的先秦时期最重的青铜铸件,使我真切体会到殷商青铜冶铸业的技术水平,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见证,古代人民智慧的象征。

上一篇:小学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下一篇:美术素描课程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