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调研总结(8篇)
1.用户体验调研总结 篇一
分类信息网站就要强调“用户体验”,严格执行实地调研
你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生活中自己可以主动去查询自己需要的招聘、旅游、租房等信息,但是却很不愿意花上一杯咖啡的时间细细浏览日常电视、报刊上的信息,甚至对于某些占用版面的广告都产生厌恶之感。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前者是主动类信息源于自身需求,后者被动类信息,其常常打上不管你愿不愿意,它都会强加给自己的意味。于是这种受亲睐的一种新一代互联网应用模式--------分类信息网站应运而生。此类分类信息网站不仅信息量大,而且信息随时随地方便可以获取,永不丢失,目前国内此类生活信息类网站主要以58同城、赶集网、酷易搜分类信息、雅虎口碑分类信息、天天分类、快点8分类信息为主。
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分类信息网站是继门户类网站、搜索引擎类网站之后,第三个增长最快速的互联网领域。分类信息网站具有更深层次的价值,与搜索引擎是一样工作原理,但要求定位精准,服务精细。它可以保证用户最直接获取信息,让生活更加便利。一个成功的生活类信息网站就像是集中了全国各个城市、各个小区中的锦囊,随时可以拿出一条妙计就可解决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事情。但是,由于分类信息网站以广告、分成、增值服务为盈利点,需要企业(商户)、用户、网站三方紧密结合,资源互补。此类网站运行过程中经过市场的冲击下不可避免遭遇推广难、收益少等特点,目前国内还在正式运营的分类信息网站不足50家。借此该人士也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高要求的搜索系统
目前绝大多数的地方分类信息网站采用外包模式,即借助著名的搜索引擎的搜索功能不仅有技术保证而且效率很高,但是这种采用外包的搜索功能却存在信息不完整缺陷。可是还有一部分是利用站点自带的搜索系统,采用站点集成的搜索。这类自带式搜索工具虽然搜索信息很全面,但是存在执行效率不高,页面访问速度极慢等问题。基于以上两种常规工具的缺陷,很多信息分类网站独立开发了自己的站点智能搜索系统,采用独立的搜索引擎,借助全新的技术,将站内搜索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搜索信息更加全面和精准,搜索速度更快给用户带来更快更便捷的体验。
定位精准,服务精细
大分类信息网站内容覆盖广泛,种类繁多,实现全国多省份、多地市的信息融汇,交流,可以自由实现信息查询和发布,从房产、招聘到生活和商务需求再到车辆买卖服务等,最大程度的提供买卖双方互通有无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但是,也有很多这类大分类网站存在明显的多而杂,分类不精细的通病。反观地方性分类网站可以结合本地具体市场,为商户、企业服务,针对行业,推出更专业的服务。就拿单个的“旅游”频道而言,可以完全优化行业词汇“成都周边旅游”,“九寨沟旅游”等,这样用户使用百度或搜狗一搜就找到这类的分类站。
立足客户,用户至上
地区分类信息站一般都是针对第三产业,主要就是房产、人才、商务服务一些日常生活需求较大的行业。由于南北差异,生活习惯等不同,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是不同地方的客户,习惯各不相同。各地的客户有自己爱好、习惯。例如,“天府之国”成都的用户而言,出了名的休闲而主,用户可能使用“旅游”,“二手市场”等板块比较频繁,要求也比较多。分类信息网站就要强调“用户体验”,严格执行实地调研,知道用户爱好什么,根据本地的特点综合客户反馈信息,及时跟新网站内容、优化流程来适合本地客户习惯,同时利用好客户资源,合理合情合法的帮助企业商户。
本文由安卓整理编辑
2.用户体验调研总结 篇二
2011年12月12日
记者:二位都是团队的负责人,能不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团队,
李年福:我负责百度商业产品的体验团队,商业产品跟其他产品完全的不一样,服务的对象主要是40多万的中小企业,还有销售和客户服务体系,也是非常庞大的群体。我们会为此去做很多的产品和设计。还有针对消费者的研究,百度有很多的广告产品,图片的、文字的,还有富媒体的。消费者在阅读和点击广告时,会有怎样的行为,或什么样的信息会去驱动他去做出消费选择,这个是我们需要去研究的,这是我们负责的产品概况。
在团队组成方面,有用户研究工程师,她们会做几个方面的事情:1.人与人的沟通和调研,2.做行业与消费者的研究,如服装行业,消费者购买的行为有怎样的特征,什么因素会影响消费决策。3.做数据挖掘与分析,在百度有很多的行为日志,广告点击等数据。做数据挖掘是更好的支撑我们做产品与设计的决策。我们有交互设计师,最主要是改善使用上的体验,还有视觉设计师,主攻产品的品牌、风格、情感化、以及营销
记者:你给我们介绍的是你们团队的主要负责的业务方向,还有团队的一些角色,以及大家主要的工作内容, Team有多少人。
李年福:现在在40个人左右。
记者:有一个特别的职位就是广告设计师,这个有多少人。
李年福:广告产品设计师我估计有6、7个人,我们在广告方向上的人员有10来个人。
记者:那张老师这边的结构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地方。
张海龙:我先补充一下,商业产品其实它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用户类产品设计师、研究工程师,他本身就在用这个产品,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用户,但是商业产品很多的时候你不是,你没有办法站在客户的角度真实的体会他,这对了解客户并完成设计是个难点,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我负责的主要是用户产品线,如果你使用百度的话,就基本都能了解到,大多数web端产品、客户端产品及部分无线App都在这个团队产出与设计完成,包括知道、百科、贴吧、文库、图片、视频、新闻及这些产品无线端App,浏览器等客户端,还有国际化版本产品设计。我们将以上产品按照类型划分为知识、垂直搜索、客户端、无线端几类,分别有团队做设计管理,产品线比较丰富一些,所以人的数量会更多一些,大概120多人专注在视觉、交互、用研、前端和内容设计几个方向上,用产品、专业交叉矩阵管理模式管理团队,leaders主要是在专业线上,产品线上主要是UE项目经理在推动,这样的模式一来可以更好的融入产品,增强归属感,又不缺失专业规划与提升。
这边难点就是不同类型专业人员的管理,多类型产品UX层面的设计管理。当然这也是优势,就是这里的平台非常宽广,可以接触到更多层面的设计,和更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学习和成长。
记者:如何取舍用户的需求?
李年福:我们产品的服务对象是用户或客户,让用户更平等、更快捷地找到所求。首先找到那些是主要的用户群,以及主要需求是什么?在这样基础上,还有那些次要的需求,一层一层去筛选出最主要要做什么,并且和公司的整体目标绑定在一起。
百度一方面是为网民提供信息搜索服务,另外也是媒体公司,依靠媒体的属性,来帮助企业推广产品,对于我们来讲,永远是要考虑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让商业价值不会破坏用户体验。在做商业产品的时候,是需要实现用户和企业主之间的共赢。简单举个例子,如果企业主的广告效果得不到满足,那下一个月就会减少对百度的广告投入,另外,对于网民来讲,如果每个页面都充斥着广告,影响正常的使用体验,用户也不愿意来百度了,事实正好与之相反。
昨天我们还做了工作坊,讲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广告是符合给用户的信息需求的,那对用户来说,这个信息也是有价值的。百度的在搜索推广融入了质量度的概念,只有这条结果更加符合网民需求的时候,才会有可能呈现在靠前的位置,这样既能够保证网民的搜索体验,也能为企业主带来价值。我们在开发产品的时候,会去依着最大的平衡点去做,一个精准的广告对于网民来说的确是有用的信息,比如你的笔记本键盘进水了,搜索结果不仅有知道百科可以获得帮助,还有维修公司可以提供服务。
记者:李老师,因为之前因为工作坊的题目,也是非常的受关注,本次比较有创意,搞设计体验这个东西,也说广告的呈现跟产品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有一个冲突,或者两者之间有不相匹配的,这个怎么解决,或者说百度是怎么来做的,这个方面。
李年福:上午听到Facebook的paul adams讲的观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的信息过滤越来越信任朋友的推荐,比如我要买保险,听说你也买了,我就会去向你咨询。那这个信息具有很强的商业性,我们通常不会去特别的区分出来。另外一个例子,就像淘宝1111光棍节大促销,用大型的促销活动,吸引网民产生冲动的购买行为。
上面的例子说明,用户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一个理由。我们的工作坊也谈到了这个观点,作消费决策时,男和女有明显不同,女的重在购买未来,我鞋柜满了,这个鞋的颜色特别好看,且配短裙很适合,那么我还是会去买下来。男的呢是买当下,在缺衬衫又紧急要穿时,才会决定去买。那么在买鞋和买衬衫时,让他们做出购买的因素又是那些?我们设计广告产品时,会更好的帮助用户去过滤和筛选信息,比如买鞋注重款式、颜色、季节性以及搭配等。那在banner上最好是把这些关键信息给提炼出来呢,转化为视觉语言,用最好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其实终极或者理想的商业模式是实现精准的营销,考虑了用户的个性和行为特点,每个人看到的广告和信息都不同。并且不会干扰用户的主要网络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把商品推送给用户。那这个冲突就非常低,或者说时和谐的。当然这也要随着技术和我们对商业模式不断的发展与探索,慢慢去改变。
记者:您能举一个您正在做的案例跟我们具体来说一下,是怎么平衡的广告和产品体验的?
李年福:你昨天去参加我们的工作坊就好了。具体案例讲来还是有点复杂,这里还是讲一个思路吧。除了我们对消费者的分析外,还会研究企业主,因为企业主想披露的信息并不是完全消费者想要的,比如企业名称这样的信息,另外对媒体平台展开分析,像门户网站通过频道来区分用户群体,比如看军事频道的用户群会有怎样的商业特征。通过分析消费决策因素,企业主以及媒体平台,研究这三者的关系,使之能够达到一种相对共赢的状态。
当然就广告的研究设计只是一部分,之后还需要研究landing Page。他的设计和信息披露的不好,用户即使点击一个广告过去之后,也很快会关闭对方的页面。因为页面上没有他想要的内容。对广告的转化我们是全程的关注和研究。
这几天在UPA听到的服务设计也是类似概念,是说设计不仅在某一个环节,而是包括他一系列的整个流程,从他在网上的行为,到下单后商品快递到用户的手里,以及用户在使用商品后一系列的售后服务。都需要经过精心的研究和设计。
记者:像您做的这个东西,如果客户没有经过一系列的用户体验,他们的营业额是多少,他加入你的用户体验,他的额度能够上升到多少,能够带来多少的利润。
李年福:我们会帮助一些大客户做专项的广告优化,具体客户就不谈及了。百度的大客户在推广方面,经验很丰富。他们的广告效果也很不错。但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还能让广告的点击率很多都能提高30-50%,甚至两倍,而且还会促进ROI的提升,现在的客户要的不仅仅是点击率,更关注转化,所以客户也很乐意配合我们去做很多的实验,这样互动起来,对我们的研究也很有帮助,因为给我补充了转化方面的数据。不像淘宝,整个购物流程他都知道,也清楚在淘宝后的转化效果。现在我们通过各种研究和实验的手段,真正帮客户提升广告的ROI。
张海龙:补充一点用户需求取舍问题,最大的点在用户的需求是否被满足,被很好的满足,被创造性的满足,被企业利益与用户利益平衡的满足。这都代表不同思考维度和深度。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对需求的准确把握和设计也同样关键,听过这样一个例子,当人们双手拎满东西,走到楼道口需要进门时,他需要什么?你问用户,他们可能会说需要一个推车,或一个放东西的地方,这个是解决方案吗?错,用什么方式或解决方案满足用户这个需求,是设计师的事,而非用户的事情。因为用户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根据他自身的见识和知识反映出来的,有一定局限性,而设计通过全局的思考,对需求准确判断后,给与更优的解决方案才是正解。方案提出后可以再与用户验证需求的被满足会更好。
再例如:消费行为研究表明,人们选择一个产品或服务并不是被单一的需求所驱动。大家都熟悉的通讯方式,人们具有“远距离亲密接触”的核心需求驱动着我们的行为及工具的衍化,从纸质书信到固定电话到手机通讯到电子邮件到短信、彩信到hi(即时通讯客户端)到Face Time的沟通方式的进步,这种需求在非典时期尤为明显。但是对于不同的人,在结合了自己其他需求后,最终选择的解决方案会有所不同。如,一个追求快捷的人,可能会选择手机通话和彩信;一个注重经济实惠的人,可能会选择电子邮件和短信;一个追求时尚的数字化青年可能会选择视频聊天,所以,正确的判断、分析和提取需求是取舍的关键。
记者:推进用户体验的工作遇到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是什么?
张海龙:很多人都在讲用户体验价值,也有在说用户体验部价值,或者用户体验这个岗位在工作中的意义、地位,有很多这样的话题,到现在为止,使其它还不是一个是有结论的东西,因为这个与公司运营的策略及当下管理侧重有很大关系,还因为你所做出的可落地的成绩,及推动力等有关,所以这个方面很多公司一样,任重道远,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说白了,我们可以用战略链接度来解释,当你的团队目标、产出与公司重要战略紧密链接,并逐级分解到位时,被重视程度也随之上升,产出和推动力也就会加强,结果影响力也就会大。我指的是正向落地成果,哈哈。
梳理清晰了,地位自然就会显现,在整个的流程中,在公司、产品向前发展的环节中扮演的角色更加清晰,更加被认同。目前百度UX(XDC)部门在做的,也就是昨天姚总分享时说的,一个是TOP DOWN,一个BOTTOM UP,我们是在2010年真正开始做Top Down的,之前更多是Bottom Up方式,做事情的时候向上的连接度不高,做得很累也成果不显现。这点上,看来我们与“联想”还挺默契的,都开始在这样做了。
所以,从上至下战略分解,从下至上战略链接,非常重要,这样你才知道分解到产品线,我们UE人员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可能还有一些更长远的东西也是具有挑战的,需要提前规划一下,包括营销、运营,包括还有品牌化,这些东西其实很多公司还没有开始去做,但UX团队需要在完成工作之余可以开始思考了。
UX以前思路是支持产品线,对功能、样式、交互方式等思考更多,拿出更加易用好用的产品给用户。同时,还可以在一些层面做好设计驱动工作,比如说统一化、视觉化,他对用户认知和形成品牌特殊的气质有明显作用,2010年开始我们也是把它定位成我们的目标之一,可能也许这个目标比你当下实现产品目标,实现您的商业价值转化权重要低,或需要更久的时间来验证,但我们仍然会看到,公司在慢慢的往上去做,尤其像我们产品线丰富,又有不同UED管理以后,甚至发现在公司层面上,是需要有这样一个部门,有这样一些人专门去做这个事情的。
而且这样做会有很多的好处。刚才我们谈到推进和挑战。要做这个事情不只是UX的事情,也同时需要调动技术、产品一起来做,一起规划这样的事情。比如,做好标准化设计及统一化工作是对产品研发环节中,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好处,避免重复造驹,反之我们每个团队造自己的车,出来以后大家一看,相同的东西,却用了不同的方法、人力、物力、成本去做,这不是好的管理,所以这些方面公司是一定看得见的,他是除了点击和商业价值外的另一种提升。同时,使得你的团队有更多的时间开发更重要的事情,像这样的东西你把它梳理清楚之后,公司会很清楚用户体验部,用户体验的设计师,重要性,同比支持产品线一样重要,
大家都知道UX有5个层面,萃取到产品上是三个层次,首先你这个东西是有用的,然后易用的,再往上就是有感情的使用它。所以目前我们将产品做到60、70分不是难事,因为我们有优秀的人,但如果我们同时可以解决第3层的东西,在UX维度,还需要在设计规划上具有远见的人,需要能从产品设计着眼品牌化驱动的人。
记者:不知道李老师,是不是遇到的挑战跟张老师这边一样的挑战?
李年福:关于拓展的影响力方面,已经讲了很多了,通俗的理解来,我认为是积攒人品的过程。只有开始做一件正确的事情,后面才有人会相信你。如何让我们UE声音传递出来,一开始很难做到这一点,只有你慢慢的做一些正确的决策,做一些正确的判断,你的人品就会多一点点,跟你合作的人也会信任你一点。地位和话语权并不是与生俱来,而至一点点积攒而来。从具体方法,海龙都讲了。
记者:二位有没有综合在一起去考虑在百度框架下、大品牌下的一致性体验?
张海龙:这方面还是我们蛮有默契的。我举个例子,我们做U序列职称体系,看似是梳理人才发展模型,一个专业晋升的通路,一个体系化的发展构架,但实际上最后这些人是作用在事上的,反之事情也会成就人。所以,要完成一些事情,也许是产品的目标,也许是一些设计的过程,也许是一些统一化的工作。无论商业还是用户产品、还是无线客户端产品体系,我们对事对人的规划是非常有共识的,所以一起来做了梳理,比如几条线,视觉设计、交互设计、用户研究等,对人应该是怎么样的发展通路,对事应该做到什么?关注什么?影响什么?在每一个级别有什么样的不同。比如,在其中有一个层级,在U5到U6的级别,是一个跨度,我们U5要求人员具备担当重要的核心项目的一些能力,他可以独立完成和解决一些问题,具备怎样的推动能力,更多注重专业深度。但到了U6就需要在影响他人,共同成长,以及对重要事物的判断及方向上提出建议并推动他,横向的拓展能力及影响能力加强了要求,开始强调横向的视角和全局观。
比如我们发现用户产品间某一种形态可以结合的时候,应该怎么去做,如何衔接,做到什么程度,是需要这样级别的人来思考和推动的。有了这样的默契和规划,虽然说职称是对人的规划,但其实他最后会作用到事上,只是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然后一起把这个事情构建出来,我们都清楚应该派一个什么样的级别的人去做。
所以,在百度框架下,大品牌下我们是有做规划的,具体事情还要找机会来做,先规划好人,后期在交互、视觉上都是可以做的。
记者:用户体验设计本身有没有这样的一些工作开展,比如说我们常见的用户体验的规范,你们都一起来做这样的工作还是分开来做的?
张海龙:现在还是分开的,产品形态差异比较大。
李年福:海龙讲的一致性和统一性,UE体系就是一个案例,我们也一直在做。另外,我们依据整体的公司的战略目标,包括百度未来更长远的发展,不同的去分解到各个部门在做不同的事情,那我们将所有的事情大的目标是一致的,其中也会有大的统一性。
我觉得规范是只是一种形式,这个形式随着产品不同变化也会很多,商业产品和用户产品面对用户群也有很大区别。我们也会由此建立不同的设计规范。也由于我们都是由一个体系(百度用户体验部)发展起来的,我们对产品有很多共同的认识,所以在产品上大感觉还是有很多的一致性的。
张海龙:之前我们在一个团队共识多年,经常都在探讨这些问题。无论用户产品还是商业产品,我们会分为不同层级来统一来规范,比如在百度品牌下,基本的视觉元素、交互体验等做共性统一。在用户产品或商业产品层面做系统化的统一规划。在同类型特征的产品群上做视觉及交互的较深入的统一。具体单个产上更多是规范化标准化。也就是说,比如相类似的产品可能不仅是产品视觉统一,在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习惯上面,做到尽量的统一,使得用户认知和迁移使用经验习惯的成本降低。他也会慢慢更加深入影响用户使用的习惯,这种习惯会迁移到同品牌下不同的产品上。
同时,每一次统一化及标准化就是一个新的baseline,也是我们不断往前走的基础,每一次的建立是为了更高的目标。当你有了第一个baseline之后,会发现在下次变化升级的时候会更加容易,也越来越体系化。这就开始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记者:因为这次的主题就是变革,我想问一下张老师跟李老师,这个团队或者您个人在两、三、五年当中,有一个什么样的改变或者是一个什么其他的创新和趋势,一个未来范围的发展趋势或者研究的趋势。
张海龙:我们常讲要“拥抱变化”,团队已经经历了多次变革,之前我们做产品线划分也是在变革,在适应公司的管理和研发节奏,适应公司的发展,不管适应开发的,还是适应某个产品线上他特殊的需要,更加专注或提高产品归属感。
我讲一下用户体验部这方面,其实之前我们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会有很多创新及微创新的东西,有些大家看不到的。比如我们通过某一种交互或者某一种视觉去改良它现有的功能,或补充使其更加易用或满足用户需要。
随着公司整体的发展,百度产品不在只有web端,去年我们全面进入无线领域,还有不同的平台,这个时候可能再去构架的时候就需要变换一些思路,也需要更加细分专业人员去为这个平台提供设计研究。
另外因为有了新的平台,也就有了很多新的可能,在这个方面我们把之前的单一支持与产品的快速迭代扩展开来, 补充了统一化和标准化,这一块来讲是以前也在做,可能我们基于某一产品做,基于某一个产品群去做,但不是公司层面的规划,现在我们就把它提到公司这个高度上去做,这是补充的第二个方向。
第三个方向,这么多产品,我的设计不止是纯设计,还要主动挖掘探究。用户什么方法挖掘?用什么工具挖掘?搭建一些工具,捕获用户行为,用量化指标来补充和帮助产品验证策略及目标。这种工具是非常必要。这是第三个点。
最后一点就是创新了,因为平台不一样,有移动,有PAD,交互行为的改变需要我们更多的研究和积累经验,你的搜索框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应该使用触控更加方便一些。操作的行为、浏览的行为是怎样?指法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些东西都要去做新的尝试,甚至有一些可以深入到新的产品。所以这些都是在变革。
你要说未来三到五年,还没想那样远,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太快,能准确规划和预测1年或1.5年已经很不错了,用户体验部还是会在这四个方向上发力,比如会在一些基础原型搭建上下些功夫,提高我们设计产出和产品验证的效率,比如我们可以对无线开发一种快速原型的工具等,设计师不再用静态图,靠讲东西,用PPT简单地演示,我们的创新是什么样子,是怎么样去使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工具直接跟开发人员实现快速原型,你拿过来就可以直接在手机里面用,直接体验它,真正的体验到了,你才能更准确的找到一些问题,所以在未来我可能会朝这个方向多做一些研究。
李年福:变革这个主题起的还挺好的,一方面是无线的发展,以及社区产品的快速变化,都已经完全改变了,对现有互联网产品的思维方式。而且这次也听到服务设计,我觉得这个词太好了,正好回去可以跟团队的同学讲讲。
变革对于UE来说,之前我们谈的多是会不会用PS、Axure,或者了不了解体验和设计的原则,而现在这些体验专业的知识可能不太重要,或者说不是根本。已经进入到下一个层次,就是我们需要对业务和用户有深入的理解。前几天,自己还在跟我们的Team讲,说微博每天都发一些怎么做好交互设计,放些案例上去,后来他们反馈说,实在想不出来有什么好的案例可以去讲,因为交互方式都已经融入到业务流程里面去了,交互可能很简单,但对于整个业务和流程影响却是很大,以及什么样的信息对客户最重要的。
我想说这是第一种变革:从技能层面已经上升到对于业务和用户真正的理解与需求的把握。
第二,也是对体验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之前我们老在讨论怎样才会更有地位,怎样才能说服PM,是在UE聚会中长期不变的话题。当时我就发了一个微博,说PM聚会时,会不会讨论如何说服设计师,我相信可能讨论更多是如何说服RD能实现这个、那个功能。现在我们正在不断探索,我们的设计师已经完全可以驾驭一些产品了,通过前期调研,后期方案解决。拿出一部分时间和人力,去优化及创新产品,我们团队在很多方向已经有了非常不错的idea,且有几款迷你产品准备投入研发当中了。
这个变革一方面是UE融入了产品的开发流程,并有正确的定位。更重要的是UE已经具备对产品的设计主导能力,我觉得在很多大的公司应该已经在达到这个目标。
第三个变革就是服务设计,像百度的销售体系,分为在内办公客服和在外的销售,如果销售有一个GPS的信息终端,今天要去哪儿,下一个客户在哪。上级管理层要知道我的销售都在哪,要把新的业务派给谁。客服接到一个电话,马上就要调出客户相关信息,是否有更好的话术能够应对客户提出种种问题,这个后面都需要一套智能的系统以和知识体系来支撑。当前系统已经有了,之后还需要不断的优化。
对UE来说,如何利用体验设计的思路,通过对业务和流程的深入理解,从单一维度的界面设计,扩展到多维度的服务设计。我一听UPA的这个设计理念,就觉得这是对我们的工作概括,也了解了更多的理论和概念。这个变革是正在做的,也是未来几年一直要去做下去的。
张海龙:另一个变革值得提出,很早的时候就有技术驱动、产品驱动。UX也应该在专业及产品角度更多推动,主动思考产品设计和规划设计方向,做好设计驱动。首先leader要树立这样的目标,试着让UX人员从支持产品设计中大胆走出来,懂得站在公司或全局上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及判断力。甚至深入到产品业务逻辑的考量,有助于更加贴近产品线和换位思考,如果做到这一点,用设计去驱动产品,甚至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产品思路来。
记者:两位都是团队的管理者,请给学生们一些方法或技能上的建议,让他们有机会加入到百度这样的团队来?
李年福:一是鼓励多去实践,可以是实习,也可以是自己去研究和探索一些产品与设计,或者参加一些专业比赛。因为之前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就像一个固定公式等出来的结果,但在实际当中,往往会有些不一样。所以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要有热情。
我觉得现在有学生能力确实不错,很多行业聚会都能看到学生的参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越来越还不错了。不少团队在分享专业的知识,他们很多都会去阅读。这些前沿资讯,专业的文章有吸收和消化,对以后从事相关工作,都很有帮助。
我们在招聘时,我经常会问的一个问题,不论是视觉还是交互,随便找一个对方的作品,就着一个细节问这个为什么这样设计?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或者当时在想一个理由,体验设计中最基本的,是每一处都要有合适的理由去支撑,像微博上的苦逼设计师,后面有很多指点江山的神,如果不去主动的思考,那就真的被指点了、苦逼了。所以作为设计师需要更多自主的思考能力。
记者:学校里面培养出来的人,作为单位里用他是比较困难一些,招人也会面临一些问题,但是学生这边会觉得这个社会上要求的人怎么会这么高,这样的问题,两位怎么看,包括公司怎么样去调整或者解决这个问题,包括我看一些微博可能都说我们这里有美女主管乱七八糟的,一方面是大家对用户体验的重视性,另一方面在这一块的发展,还是比较滞后的,不像国外的很有体系的,培养的人一出来就可以适应。
李年福:跟我们的教育体制也有一定相关性,因为之前是文理分开,而设计师多是来自美术相关的专业。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在设计当中是文理兼要,甚至理更重,还是之前说的,设计需要有理由去支撑,要有完整的逻辑结构,设计是很理性的。
张海龙:年福都讲了,我补充一下,很多校招学生都蛮聪明的,他在学校系统化的学习使得他们具有了完整流程化的逻辑思维能力,比我们之前学习上有很大的提高,但缺少的是在公司快速迭代下,筛选必要流程和判断力,当然我们不是要求刚毕业就要多强的判断力,这些来自经验和后天产品中的锻炼,但还是希望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注意这方面经验的积累,多参与实际的项目,尤其可以落地的项目,因为落地和概念有很大不同。毕竟中国整体环境还是比较务实,强调产出成果和结果导向的。
同时,同学们缺少的是一种稳定的心态,之前姚总也讲过一个“坚持”,心态很重要,我非常赞同,也是经常这样教导新同学的。到公司后不要感觉吸收完知识了,就可以走掉了,这从公司来讲我们是有损失的,培养一个人是有很大成本的,尤其百度,实习生一样接触核心产品。但实际上对个人其实损失更大,因为没有办法去真正的经历一个公司里面整个产品迭代的过程,比如从开始构架产品,到设计开发,这并不是一个完成过程,很多同学是因为完成了设计工作,认为可以交答卷了,没什么可以再设计了,走吧,实际上不是这样,后期产品上线及迭代改良很重要,这个是真正验证的时刻,你要亲身经历他,这个经验是不可复制的。社招人员也有如此问题。踏实下来,稳定的接受一个产品,并且深入的在这个产品上做1、2个过程,这样的经验积累很难得的。
之前提到我们不管是校招还是实习,都可以接触到核心产品,而一个组有三五个不一样的产品,工作时间久了都可以接触到,这个对你宽度也是有帮助的。
李年福:关于职业的选择,有的时候,只要工作久了你就会对职业发展有些深的体会,什么样的企业对你未来的是有支撑作用。什么平台可以带来帮助,个人非常看重的这个,我基本在两个公司待过,一个是三年、一个是百度待了六年。所以很赞同及建议,学生就业时要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和精华所在。
★ 餐馆转租合同范本
★ 餐馆开业标语
★ 酒馆、餐馆春联
★ 餐馆条幅标语大全
★ 餐馆辞职信的
★ 水上餐馆作文
★ 作业本语录餐馆
★ 餐馆转让协议
★ 餐馆创业计划书
3.如何提高用户体验 篇三
用户体验,顾名思义,简明的说就是用户对网站需求,如果提高用户体验,是当前站长的头等大事,搜索引擎优化,讲究对网站功能、网站结构、网页布局、网站内容综合性的设计,而用户体验讲究从网站印象、网站功能、网站实用性、网站内容等综合因素来改善网站环境,提高用户体验,Seoer惜缘认为,合理的推广与提高网站用户体验,是提高网站转换率的重要因素。
一、用户体验之网站功能
1、网站程序:支持图文动画混合编排,能能够上传图片、动画、电影、附件,发布资讯可以方便管理,修改,删除等,后台能活方面,能在前台显现整洁标准的资讯内容,全站能生成静态格式。
2、网站交互:能与网站的信息资讯互动起来,方便访客反馈意见,有论坛、博客等,能让网站成访客信息思想交互的平台。
3、网站统计:全站采用统一的网站统计,能提供时段分析、关键词分析、在线分析、浏览分析等,方面网站管理第一时间获取用户对网站的需求,增添最新、最实用的信息,
二、用户体验之网站结构
1、网站文件名以英文或汉语拼音命名,便于记忆,便于推广。
2、明确实用的网站导航,三次鼠标点击以内能让访客找到底想找的信息。
3、首页框架、分类框架、页面模型分析分确,排列整齐,增加网站地图功能。
三、用户体验之网页布局
1、文字处理:文字的字号、字体、行距,要根据网站不同的分辨率、布局、行业,合理的调整。
2、图像编排:图像能更加体验网站的美观,它能直观、生动,地把那些文字无法表达的信息表达出来,易于浏览者理解和接受,把握好图像的处理,能增加网站的粘度,使访客流连忘返,更喜欢您的网站。
3、网站版型:是在文字与图像搭配设计下,营造出不同的浏览效果与设计风格, 这方面要注意要,网站的主标题、网站的菜单、网站的内容搭配等。
四、用户体验之网站的内容
4.用户体验调研总结 篇四
那么想要网站获得好的用户体验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笔者认为,站在用户的角度给网站添加内容是很必要的。
首先、分析用户心理
当我们做一个网站的时候,首先就要找准网站的目标群体,知道是哪些人喜欢来我们的网站,看我们的网站内容,分析这些人有什么特点,来到网站的目的,想要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对症下药,在网站内容方面极力的满足用户,举个很简单的列子,如果说我们的网站是做seo的,那么来到网站的优化不外乎两种可能,第一种就是想了解一些seo方面的知识,另外一种就是想做网站优化,对于第一种,我们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在网站上面添加一些 seo类的文章,做优化的方法、技巧之类的,这些知识互联网上有很多,太相似可读性差的内容显然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要保证我们的网站内容与众不同,这样才能够留住用户做好用户体验,
对于想做优化的朋友来说,他们想了解的就是我们的服务标准,收费情况以及公司实力等等,做为站长要想取得好的业绩就得在这些方面下工夫,让用户看到我们的实力,低廉的价格。
其次、把自己当成用户
站长们在给网站加内容的时候往往会由于不知道用户喜欢什么样的文章而迟迟不能下笔,对于一个意思不知道怎样表达才更加容易的被用户接受,此时,作为站长我们就应该想一想自己平时的上网习惯,自己在了解一个东西时比较喜欢哪一类的文章,喜欢别人怎么介绍,是直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还是通过案例来一步步分析,把自己当成用户,这样往往能够给你提供一个方向,自己的习惯和见解虽然不能代表全部的用户,但是往往和大多数人的习惯是一样的,都是属于人类自身的习惯,就好像大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一样。
最后、通过网站数据来分析
5.用户体验方法论 篇五
用户体验涵盖了终端用户与公司以及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交互的方方面面。
在其公司的网站上找到了原文,也顺便膜拜下诺曼这位大师,非常和蔼可亲的一个老爷子。
至于为什么这样定义,我是这样理解的:用户体验不仅仅单纯局限于“视觉体验”和“交互体验”这样的层面,扩大范围来看,用户体验应该是“用户”以及“产品”之间的所有互动的体验,而“产品”其实不只包含产品本身,还包含提供产品的公司给用户带来的相关服务和品牌溢价。
举个例子:当用户购买了一部苹果手机,从手机的外观、软件界面为用户提供的视觉体验,到操作手机功能、触碰手机按键时的交互体验,再到苹果为用户提供的售后服务,还有苹果这个品牌为用户带来的高品位的心理感受,所有的这些因素构成了用户体验。
作者之后引用了雅各布·尼尔森(Nielsen Norman Group的另一位创始人)的.用户体验法则,归结了下面几个用户体验的基本构成要素:
易学(Learnability):第一次使用这个功能时,用户能否很容易完成基本任务?
高效(Efficiency):一旦用户学会了这个功能,他们能否很快完成任务?
易记(Memorability):如果有一段时间不使用这个程序,再重新使用这个功能时,用户能否很快恢复到原来的使用水平?
纠错(Errors):用户会犯多少错误?这些错误的严重程度如何?用户能否很容易的纠正错误?
满意度(Satisfaction):使用这个功能时,用户的愉快程度如何?
用户思维
· 一切从用户需求出发。设计的关键是在用户需求和产品商业目标之间建立桥梁。考虑用户使用该产品的各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特征等等。
· 如何了解用户?作者整理了诸多用户调研的方法。作者推荐先做用户访谈和市场调查,然后确定用户类型(用户细分)。作者详细介绍了用户画像、用户访谈、股东访谈、问卷调查这几种方式。
·抓住用户的核心需求。在设计交互界面时,考虑用户在界面中最希望得到什么,某些功能是否必要。
· 设计时考虑使用常用的交互模式降低用户学习的门槛,比如下拉刷新。
· 尽量避免使用覆盖式的功能指引。“如果功能需要向用户描述,说明你的设计很糟糕”。
·设计时还要考虑:不要因为过度设计妨碍用户完成目标或浪费用户的时间。
系统思维
原章节题目叫做:“善于利用限制才能创造好的用户体验”,这里的“限制”指的就是“系统”。这里的系统包含的是整个软件的后端组成部分(如数据库、应用程序框架、软件SDK、UI接口、传感器技术等等),也就是用户看不见摸不到的部分。
比如,要做Android App的设计,首先就要了解Android的各个版本的差异化、各个UI控件的样式和运行规则、Android提供的多屏幕自适应规则,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了解Android最新版本的UI设计规范。这些都是在这个系统中开发的限制因素。
对系统限制因素的掌握可以大幅提高设计的可行性,提升沟通效率。好的设计师应该了解绝大多数系统/平台的特性。避免出现在一个网页应用中设计出调用摄像头的拍照按钮这样的情况。
系统限制因素还包括基本的系统运行原理。比如做网页设计时要考虑到带宽限制对加载时间的影响、做移动App设计时要考虑到存储空间和耗电量的影响、做上传下载功能时要考虑到对移动流量的影响等等。
· 与系统所允许和提供的界面保持一致非常重要(指的是符合设计规范的设计)。作者虽然觉得设计出独特的自定义界面很酷,但是对于那些不能用设计师眼睛看世界的用户,团队的努力可能会因为不被欣赏而得不偿失。
· 对于越来越多的跨平台、自适应多屏幕的需求,设计者应该多了解响应式设计的原理。
场景思维
“学会给用户讲故事”这章,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是:设计产品可以参考构思故事的方式,讲述你的品牌、设计独特的功能,以让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获得愉悦感。这种设计思维我把他称为“场景思维”,构思一个故事从设计角度来讲就是构思一个独特的交互场景。
在Netflix的iPad版中,有一个“仅供儿童使用”的按钮,用户点击后会启动动画教程,让动画人物进行讲解。有一次作者点击这个按钮后,按钮掉了下来,《星际宝贝》中的史迪奇从按钮下蹦了出来,好像是个通往未知世界的窗口,史迪奇向我招手,邀请我跟着他走,然后又跳回按钮里。多帮的故事啊!
· 讲对故事才能做好设计。不管用户的使用动机是什么,他们总会带着希望和期许来使用产品,这些希望和期许都会带着一些情感色彩。这给设计者提供了机会,抓住用户的希望和期许,构建合适的故事来迎合用户的情感,从而让用户对产品产生好感。
· 故事不仅仅是图形设计。把产品的所有元素的设计都看做是讲故事的机会:错误提醒信息、空白页、加载屏幕、警示、说明和图标等。
· 构思故事与设计产品:
起草故事--画草图
情节主线--用户流程图
情节展开的全局结构--迷你框架图
情节的详细描述--线框图
创新思维
创新能够让产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可以将现有产品升级得更加完美、更加成功。但是创新很容易事与愿违,当一个已有的产品做出了改变,忠诚的用户往往会觉得不悦,因为他们不得不再去学习一遍产品的功能和交互方式。
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是用户体验设计在竞争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也是最有成就感的挑战之一。
· 减法式创新:除非是对产品功能进行了简化,否则用户是不会买账的。
· 不要只因为你做得到就加入创新功能。要评估创新功能给用户带来怎样的价值。
·平衡商业目的与用户体验。
商业目标与用户需求距离越大,就需要在只为商业目标服务的用户体验设计部分投入更多的关注。这些商业设计一定要尽力地与积极的用户体验保持一致。
· 锁定一个更小的用户群体会使创新变得更简单。让高级用户迷恋你的产品。
· 找到合适的形式进行用户测试。
用户测试应该贯穿产品设计研发的所有阶段。从草图到框架,再到视觉模拟、交互雏形,再到beta版本,都要做用户测试。
协作思维
作者在最后一章里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建议用户体验设计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创造性很大程度上源于人和人之间的协作。你永远不知道在哪儿会获得好创意,谁又会给你好点子。
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与人的协作上:检查草图、研究布局、设计动画、设计交互、向开发人员请教如何利用新技术。
· 与团队中的每个角色都保持双向协作关系。为视觉设计师们的设计假设提供证据,通过用户的反馈意见指导视觉设计的优化。通过用户数据来跟开发人员沟通功能的重要性。分担产品经理的工作,让产品经理有充裕时间处理用户体验以外的事务。
6.基于手机应用的用户体验 篇六
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感受,是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者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与回应。近年来,智能手机兴起,IT行业更加强调用户体验的必要性。针对手机应用软件的体验,现做如下分析:
一、当前针对物流行业的软件,刚刚起步,在安卓系统上,有的公司也开发了一些软件。比如,司机秘书,配货宝,中国智能物流网等软件。司机秘书:支持全国交通违章查询,智能提示洗车指数和尾号限行,车主还可随时查询最新油价、查违章、知油价、理赔救援功能多,贴心司机秘书保汽车畅行无忧!
配货宝:支持车源、货源、信息发布、专线乐园、GPS定位、签到等功能
中国智能物流网:提供货源信息,物流信息分享给好友功能、搜索附近好友功能、宝典信息(提供附近旅店、餐饮、洗浴、停车场、加油站、4S店、维修店、仓库、配货站、物流公 司、配货代理、搬家公司、快递公司)等功能;
三款软件中,配货宝和智能物流网提供货源车源信息,其信息发布风格类似于微博,字体大方清晰,浏览流畅。其次三款软件的浏览体验中,按钮设置清晰突出,确保用户可以清晰的点击。每个操作都有点击提示。内容方面:不同分类区,分隔清晰。在改进方面,我认为配货宝软件在新发布的物流信息前面可以加NEW,以醒目颜色,这样可以吸引用户,增加交互。同时可以改进根据配货宝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推荐车源货源,或者增加最近跑的线路、最近浏览的信息、可能感兴趣的线路等模块。同一物流企业或联盟的成员可以推荐添加好友功能。也可以加入收藏夹,用户可以收藏配货信息,收藏物流公司信息等(手机暂未装上配货宝,只是一些想法)。
二、其他软件应用:当前手机应用,大致分为如下几类:生活应用,聊天互动、浏览器、聊天互动、社交、娱乐、导航、游戏、读书、视频等,针对当前各大类热门的应用进行了体验,心得如下:
1、进入界面:拿新浪微博和优酷视频为例,两款软件的进入界面主题明确、色彩鲜明;LOGO图标清晰的展示给用户,并能体现软件的主题:优酷----世界都在看。
2、在用户使用软件过程中,确保进入页面的速度,不要太慢,使得用户浪费太多的等待缓冲时间。
3、当前趋势,在用户首次使用软件的时候,每个软件都会有清晰的使用流程,并且采用清新直观的手绘风格让用户接受,以淘宝网为例:
这种方式,用户能很友好的接受,而且能清楚的告知用户如何使用。
4、按钮设置,每个软件的按钮设置都清晰突出,点击方便,确保用户可以清晰的点击。以人人网为例:
按钮清晰且突出,方便使用。
5、错误提示信息:在填写表单的过程中若填写错误,会弹出提示信息,并且清楚指出错误之处,比较友好。以大众点评网为例:
6、内容分类:各个板块内容分类明确,且间隔清晰。以大众点评网为例,进入后,分为八个板块,各版块分隔清晰,板块按钮大,易于操作。
7、在进入通道方面,为用户提供搜索功能,让有目的的用户可以直接找到自己想查看的信息。以淘宝和大众点评为例:
8、内容方面:每个软件应明确自己的客户群体,自己的目标客户、潜在客户。在用户进入软件后,或者用户进入相关模块后,呈现出来的应是用户需要的信息。比如淘宝:进入后,显示的就是各种促销各种销量大的产品,这些都可能吸引客户的眼球,让客户第一时间产生好感。而大众点评在进入模块后,也会呈现许多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在比如团800优惠券,进入后即是KFC和麦当劳,因为这两个店在中国很受欢迎,所以用户第一眼会看到这些信息。
9、信任体验:除了要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第一时间呈现给用户以外,还要告知用户,公司的服务保障,准确的联系方式,服务热线,公司简介等。
10、对于较复杂的流程,应有详细的介绍,可以设置帮组中心来解决。
11、需要填写信息的文本框,应尽量采用下拉框的方式,方便用户填写。特别对于司机,由于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不宜由司机输入信息,应尽量采用让司机选择的方式,填写信息。
12、页面导航:应用软件应有页面导航功能,方面用户寻找自己想查看的板块,同时应在页面显眼位置提供导航,告知用户现在所处的位置。以京东为例:
13、界面排版:首先应采用易于阅读的文字,字体不要太小。另外可对界面增加个性定制,对字体进行大中小设置,方便用户。字体颜色不易太淡,页面底色不易影响阅读。
7.用户体验架构师培训心得 篇七
此次去北京参加用户体验架构师培训总体效果还是很好的,培训讲师是IBM的现任设计工程师,与他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世界先进企业在用户体验架构方面的设计思路和想法,非常有收获。
本次培训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紧凑,分别介绍了用户体验方面的理念,通过哪些方法来完成用户需求采集和分析,最后分享了项目案例。利用三天时间系统的帮助我们了解了用户体验架构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相关的资料我们也带回来了,之后会组织大家一同学习并研究。我此次参加培训前,主要带着的目标有:
1、系统的了解用户体验架构知识;
2、了解先进企业的用户需求采集和分析方法,找到适合我们的方法学以致用;
3、如何行之有效的建立产品目标用户的用户模型,并且怎样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加以应用。
通过此次培训第一点目标基本达到,但仍有很多内容了解不深,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之后希望与大家一起学习研究。
第二点目标,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感触颇深,通过讲师的介绍,其实有很多用户需求分析的方法我们之前都在做,但是因为不清楚做的目的和方法,致使效果大大折扣,久而久之觉得此方法不适合我们,其实是我们没有正确的运用和有效的做之后的信息整理。例如“头脑风暴”,我们做的次数也不少,但效果除了活跃一下大家的思路外,对产品设计的帮助并不明显。但其实我们有两点做的很不到位:
1、参与头脑风暴的角色单一,目前仅限于产品部内部,其实有必要邀请一两位市场、开发或售后的资深同事参与进来,这将大大拓展大家的想法和对事件全方面的认识;
2、再者就是一定要做好会上的记录和会后的梳理,将大家迸发出的灵感火花,真正形成对设计有帮助的创新价值。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头脑风暴”为大家带来的价值。
第三点目标,原来对用户建模的了解都比较理论化,而且不是十分清楚如何让用户模型
体现出价值。通过此次培训了解到,其实用户建模并不是几个骨干员工闷头想,最后告诉大家已经形成标准的用户模板。应该就通过上面提到的“头脑风暴”让不同角色的同事发表自己对我们产品目标用户的理解,经过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这样形成的用户模型是大家认可的,而不是单一设计人员凭空制造的。再者就是,将用户模型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方法和价值。我认为最关键的有两点:
1、为新进员工快速带入设计状态提供一个辅助;
2、以用户模型进行产品/功能的场景设计,以用户的角度来指导产品设计,以及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产品更贴近真实用户的使用逻辑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想法。
8.何为“用户体验专家”?交互设计 篇八
我是真的很想说说,但我要声明:我可没有在撒谎编造、添油加醋、信口雌黄,
虽然我曾和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共事而且我觉得我有说话的资本,可我真的无法用一句话就把这个概念说清楚。我是个程序员,即使是我真的很喜欢用户体验,但我不是个专家,所以我也无法假扮专家。
我很走运地曾经和一些真正的专家一起工作过,所以我能提供给你的是一些他们的不同之处。下面是我见过的、真正的用户体验专家做的五件尚未被人模仿的事:
1.) 他们发起“探索会议”。在你的项目开始之前,他们和你坐在一起,试着了解你的领域。他们关注工作流程和架构,而且懂得对你的品牌提出正确的问题。每一次会议重点关注于提取用户目标和用户故事。这些都和随之而来的下一步有密切关系:
2.)他们关注用户的故事。他们努力的去发现产品中的“用户痛点”,而不是功能特性。大多数探索会议都集中于从你那儿尽可能多地获取这些用户故事。但很微妙的一点是,他们会试着同时改变你的思维模式:重点关注用户而不是特性,他们貌似一直在暗示这一点,即便他们很少直接说出来。
3.)他们做用户调查。这无疑是很重要而且最最不同的。碰头会开过之后,你们的UX专家是不是回到工作室画几张草图就行了?真正的专家不是这样──他们对自己未知的事情抱有一种明智的尊重,他们甚至在开始线框图之前就坚持在用户工作的地方进行现场观察。
4.) 他们通常不是视觉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很重要,用户体验的视觉呈现当然也很重要。但是同样的,程序员也很重要,软件安全和性能也一样重要。一个真正的用户体验专家可能出身于设计师或程序员,但现在他们彻底不同了。他们不依靠photoshop、fireworks或Eclipse──他们的工作更象心理学家,试图理解用户的思考方式。他们在逐渐成长的人际交互领域或古老的信息架构领域有丰富经验。
5.)最后,他们深知良好的用户体验如同客户服务。用户体验是为用户提供的服务,用户同时也是客户。所以用户体验实际上是客户服务的一种个性化服务。想象一下,你的用户体验专家不回电话、开会迟到、邮件也写不好、无法及时充分的为你或他们的客户提供良好体验,那么他们也同样无法给你的客户提供良好的体验。
【用户体验调研总结】推荐阅读:
抖音app用户体验报告09-30
好的网站文案 良好的用户体验07-09
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站信息构建要素与模型分析07-04
论坛用户监管总结07-14
互联网产品运营的思路:吸引用户和留住用户08-12
岗亭用户须知07-05
新装用户流程08-21
用户报告书写要求10-02
贷款系统用户手册10-15
教学助手用户手册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