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管理农业经济发展

2024-09-15

探讨如何管理农业经济发展(精选13篇)

1.探讨如何管理农业经济发展 篇一

摘要:现阶段我国整体经济进入了转型期,农业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机遇。为了使农业更好地适应如今的发展形势,农业经济管理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农业经济转型期的特点,然后分析了给农业经济管理研究带来的新变化,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应对,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

1新形势———农业经济转型期的特点

1.1工业反哺农业。工业来反哺农业是农业经济进入转型期的根本标志。从总体的发展而言,我国的工业已经具备了支持农业发展的能力。为了实现产业经济的均衡发展,应调控农业和工业,使工业带动农业的发展,形成反哺农业的局面。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工业和农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2城乡一体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极为迅速,但城市的发展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乡镇经济的发展水平才能决定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而我国的城市和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间的差距。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完全能够带动乡镇发展,城乡的二元结构开始走向一体化,这将促进乡镇的发展,进而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2.探讨如何管理农业经济发展 篇二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指的就是在农业领域积极引进并且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成果,更快捷更高效的实现各类农业信息与知识的全面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利用这些获取的信息与知识促进传统农业的迅速改造,有效的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及其管理决策水平,全面提高农业的各方面水平来确保农业的持续高效稳定发展的过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现离不开市场与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对现代农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过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发展状况好坏将会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方面,贯彻农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研究全过程,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升级,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以往传统的农业在种植方面都会按照政府的安排进行种植,农民对农作物的市场需求都不了解,不懂得分析与选择,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种植作物,往往会造成盲目种植致使农作物滞销,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影响市场上农作物的合理种植,在一些农村地区,不仅是农民自身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地区领导人员也是如此,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步骤、体系建设都不了解,盲目利用计算机进行体系建设以为会用计算机上网就是实现了信息化,使得信息体系建设失败,此外农民的文化素质有限使得他们利用计算机了解市场信息的能力受到约束,农民只能种植自己长期以来种植的农作物,无法从事其他作物种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制约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除主观因素之外,还要客观因素制约人们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如设备不健全、缺乏专业知识、资金投入短缺等。

(二)缺乏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专业人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人才随着需求的增加不断增加,信息化人才在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亦是如此,现阶段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农村地区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农村地区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化人才不够重视使得其待遇差专业化人才更加不愿驻扎农村地区,影响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体系建设。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健全

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实现离不开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支持,现阶段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地方政府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对网络知识更是缺乏,地区之间差异不断拉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健全成为了农村地区发展的瓶颈。

(四)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基层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联系不紧密,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交换,进而就不能建立健全的农业信息系统,对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不足使得农产品种植与市场脱节,对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会使得信息采集途径狭窄、信息正确率低,出现基层信息孤立现象,此外还会造成农村信息来源单一,影响农民的选择,农业发展缓慢,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规划与实施

根据最新搜集的信息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与规划,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定合理的信息化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快信息的流通与传递,各部门分工合作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关键,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科技的作用,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不断进行科技创新,解决农产品方面的技术难关,推动农村地区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农民素质的提高使得信息化建设得到重视,信息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提高整个地区的技术水平,节约了一定的资源。

(三)加快网络体系建设

在农村各地区建立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各个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利于网络体系的健全,提高了农村地区信息资源开发的可能性,农民与市场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种植农作物,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少资源的浪费,带动整个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投入

要采取培训与管理等有效措施提高人员素质,建立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针对农业信息技术不断研究,确保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投入,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进行招标等手段引进外资,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影响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了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道路,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使得农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联系紧密,农产品多样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

五、结束语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其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经济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如农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但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仍然要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一步的改善。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王艳波.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08)

[2]田春玉.推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0(06)

3.关于如何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医院 经济管理 费用 效益

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启动,在新方案中,涉及加快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行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行相关领域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这几个方面。公立医院改革加持以人为本,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加强政府监督,提高管理水平,切实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医疗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和最高程度的利用。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而在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和提高公立医院经营管理水平过程中,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相关管理人员缺乏对必要的财经法律法规学习,以至执行不力

医院对医疗等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执行比较有力,但很少安排有关人员学习关财经法律法规的知识。正式由于由于医院对财经法律法规的贯彻不力,由此造成了违法事项所支付的罚款、补偿款等给医院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二)实现收入的方式不合理,医院的经济收入一般来源于政府投入、医疗卫生服务、药品

政府的投入只占一小部分,绝大部分要靠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来实现,这就造成了部分医院依靠过度医疗、过度检查来维持医院正常运转和保障医务人员的合理劳动报酬,这也是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源,更造成医疗的资源巨大浪费。

(三)医院管理人员和职工对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

存在盲目扩大规模、人员膨胀,使得人员费用增加而其他方面资金不足;在购置基本建设和设备片面追求高端、精密而不考虑成本效率,使得资源利用效率极低;对科室领用各种卫生材料和物资控制不严格,登记不完备,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医院管理经营与财务之间部门存在分离现象,财务部门所进行的成本核算属不完全成本核算,尚停留在收入减支出计算结余以计发奖金的阶段,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导和缺乏科学的方法,不能对经济管理的整体进行了解,成本管理和核算的最终目的还不甚清晰,从而不能对各个部门的实际收支进行具体分析,致使核算的不准确性。

(四)管理人员对各类物资的管理不善

有的医院治重视固定资产和各种物资的购置,而对管理水平不够,使用状况不明确,各个岗位相关人员低节约使用物资的意识不不强。医院各类资产的登记、使用记录不完备;未将外界接受捐赠或报废设备履行入账程序,造成医院账实不符;有些设备、设施长期闲置,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有些不符合有关程序等。

医院在物资管理中存在“重采购、轻管理”问题,财产物资管理部门采购、补充物资时,更多是以经验管理代替存货成本管理;采购补充资源未联系医院资源使用的实际情况,致使一些不急用、不需用、不能用的物资也被购进,造成资源的浪费,闲置资源也占用了医院大量的流动资金。

(五)医院对各种经济事项的处理以及对业务的内控能力不足

在设备的购置、医务人员合同管理、药品采购、各个科室必备物资的预算不完全致使采购不尽合理、对各种商业往来、款项结算的能力或手段不足。

(六)医院虽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却未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评价系统性不足、一些评价指标虽已经建立、但不够全面、也没落实到实处,成了纸上谈兵

因此医院也应当对例如:人均医疗费用、管理费用率、床位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评价指标制定统一、全面、切实实际的评价体系。

二、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

一是为了贯彻和执行好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医院管理层和广大职工应认真加强财经法律法规的学习,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应当依照新的法律法规更新管理方法,熟知以下相关法律:《会计法》、《合同法》、《价格法》、《预算法》、《票据法》、《个人所得税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为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扎实理论基础,这样才能加强财务监督,弥补管理漏洞。

二是新一轮公立医院的改革将破除“以药补医”为重点,这不仅是15%的药品加成,发展到了破除药价背后的相关利益链条,降低医药占比,意味着医院和医生的经济收入基础有所动摇,这必是对医院财务制度和经济管理水平的重大考验,医院必须提升经济管理水平来应对。医务人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合理诊治,坚决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医院要合理合法地组织各项收入,抵制过度医疗行为、不以损害病人利益获取高收费。

三是建立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医院成本由四大类:人员支出、公用支出、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固定资产和大修理支出。医院在成本核算按照层次可划分院级→科室→项目→单病种。医疗服务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所需的诊治方式、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程度、需要时间不同,这样就对医疗服务的成本有所平同。医疗服务成本核算和管理有其特味性和复杂性,由于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性,即使同一病种,其诊治方式依照病情程度、年龄、身体素质有所不同,这样对医疗成本的支出也不尽相同。

四是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医院全面预算包括以下内容: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科研预算、工程投资预算等。医院的医疗收支应重其公益性,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财务预算的编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主细次简”、资本合理分配;保证资产保全、会计核算稳健;坚持收支平衡、统筹兼顾。

五是医院物资分为三大类:医院设施、医疗仪器、后勤保障物资,对这些物资的管理统称为医院物资管理。医院对库存物资的管理分类方式多种:按功用、物资本身和原材料自然属性、物资价值。医院要善于运用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尽可能不储存不急用、不常用的物资,凡是供货商能额利配送的材料物资,尽量不占用医院储存库。在物资管理方面要改变“重购置、轻管理”,物资的发放登记缺失领用后的跟踪考核,各个科室当月物资使用情况登记不具体、浪费严重,存在不合理消耗,应当将个人和科室的劳务报酬与核算结果挂钩,尽可能减少物资的流失、浪费。

六是医院需要制定并向职工介绍财务收支审批和稽核制度,严格遵循内部控制下的开支审批程序,财务来源要有合法性、入账保证完整性。明确各类资金支出的审批权限,保证财务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对支出款项实行联签审批。财务人员在受理收付款项凭证时,要严格把关,明确资金的用途是否符合规定,项目拨款要按规定入账。任何部门和个人用款时,应当有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用款凭证上要注明款项用途、金额、支付方式。金额较大的款项支付,在办理支付手續前,需附上相关的文件证明和有效的经济合同。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应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医院应该觉遵守价值规律,讲究经济效益,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要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医院应合理诊治,不要过度医疗,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公立医院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意.略论深化医院经济管理改革,福建省卫生经济学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专辑,2001年.

[2]林婕.我国公立医院保障性机制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1.

4.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讨论文 篇四

我国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生产效益低,要用有限的资源养活更多的人口并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应尽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3]这种经济模式的发展也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在其发展中需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以及资源化的原则,实现能源、水资源及土地资源等的节约,对各种资源需要实现综合化的利用,特别是需要对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实现相关管理机制的完善发展,积极推广清洁生产理念,使得低投入、低排放的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深入人心。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下,有利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同时还能够形成农业资源、产品、废物的利用循环系统,减少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既确保经济的增长又可以实现生态的平衡发展,降低农业生产中的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提升对资源的利用率。这种循环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农业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的转变,使农业生产进程中的资源短缺及环境退化等问题获得明显的改善。

3.2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生态农业是在生态学及经济学原理的支持下产生的,主要是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在保护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混合多种生产技术推动生产进步,逐渐形成人类及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系统。[4]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具有非常大的科学依据的,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合理正确的,可以达到农业生产过程的良性循环,所以,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需要重视农业生态化的进程,其发展方面的重点是利用评价及一定的设计方法,选择科学合理的生态农业模式,在立法及行政政策的辅助下,尽快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生态合理化目标。

3.3选择低碳技术结构

低碳技术的发展涉及了电力、交通、化工等多个部门领域,它还包括了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能够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有效的管控,低碳技术主要有3个类型,分别是减碳技术、无碳技术以及去碳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选择低碳技术,一方面需要继承原有的精耕细作的模式,实现有机农业的革新发展,采用农家肥,减少对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水资源、土地资源造成的污染。另外,还需要注重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比如太阳能、风能等,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沼气技术增强对农村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4结论

基于低碳经济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做出适当的转变,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首要问题,在具体的农业经济发展中需要注意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更多地选择自然肥料及微生物去进行田间管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积极开发并使用新能源,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增加农业收益,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殿安,王凤羽.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农业经济,(12):25-27.

[2]周玉新.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农业经济,(4):3-5.

[3]钟芸香.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5.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若干问题探讨 篇五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若干问题探讨

张伟

摘 要 循环农业经济在循环经济体系中属于一类实用性方案,尤其在新农村建设政策覆盖落实背景下,能够更好地迎合可持续和科学发展理念,但是涉及政府领导的宣传、组织配套工作要给予进一步的调试修缮。笔者的核心任务是针对目前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期间的诸多问题加以提炼整理;同时,制定妥善化处理措施,希望为我国粮食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 循环农业;农业经济;粮食安全

循环农业经济,就是依照既有生态科学发展理念,配合最新高科技设施和操作手法,进行一切生态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可持续开发利用;同时,避免农业生产中物资投入量和废物排放量的过度增长结果,至此衍生出集合农业种养、农科技、农供销等功能的良性循环发展体系[1]。想要切实将当中弊端状况处理完毕,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大幅度提升既有资源开发利用实效,推动农业和农民同步增收进程。至于细化的整改方案内容将具体如后续内容阐述。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遗留的问题

1.1 水资源严重短缺

透过以往实际调查结果认证,我国农业用水占据总用水数量的70%左右,限于我国农业生产季节、干旱性隐患深入状况,不同区域农业资源约含70%需要加以灌溉,因此灌溉用水数量开始提升至农业总体用水数量的90%以上。截至目前,我国农业灌溉和工业发展,已经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长此以往,涉及地下水资源紧缺、河流断流、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危机都将接踵而至。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因为农村专业化生产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使当地灌溉用水浪费现象广泛分布,实际利用实效性系数连0.475都不到,整体上几乎包含1/2以上的水资源被白白浪费。由此看来,及时布置拓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落实目前我国农业用水合理性节约指标的必要途径,应该引起广大农民的深度瞩目。

1.2 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极为严峻

大多数农业生产管理人员,都盲目地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农产品数量和后期经济效益增加结果之上,对于农产品安全可靠质量几乎未曾上心。毕竟化肥、农药等使用便利,因此涉及以往畜禽粪便作为农田肥料的模式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无疑令牲畜养殖和农作物种植产业滋生分离迹象,畜禽粪便随意堆放现象极为普遍,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协调性自然造成较大的创伤[2]。须知,尚未经过调试的畜禽粪便污水内部,保留较多数量的氮、磷物质,至此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广泛覆盖;再就是经过养殖场内部氮、硫、甲烷等有害气体的暴增,已经严重影响周边人民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秩序,严重情况下,更可直接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侵蚀威胁。

1.3 农副产品资源实际应用效率过低

想要更好地发挥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控制体系的价值地位,标准适应路径便是开展农业产业化改革项目,其作为农业后期产出效益的全新经营控制体制,主张针对传统农业生产营销模式加以系统化整改。但是透过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规划状况观察,其仍旧深陷于初步探索阶段之中,包括各类农村住户参与能度过低、产业化组织具体竞争发展潜力不足、农业产业化辐射效应无法倾数绽放等,当中最为严峻的便是农业产后副产品应用效率不高问题。

另外,农业耕地面积处于持续缩减之势。结合过往调查结果分析,我国平均每8 a左右,农业耕地资源就会同步缩减0.083亿hm2,如若随意放纵不管,相信不用超过两年,必然就会冲上警示红线。目前,我国最基础的国情便是过多人口和较少耕地资源的冲突现象,可是因为部分农村区域经济、科技和人才的欠缺,使传统粗放式农业经营管理模式仍旧延续,包【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括由牲畜完全承担农业生产主要支持动力供应任务,凭借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规模化经营控制、农业生产时刻抵受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侵蚀危机等。面对此类状况,我国必须集中一切技术、政策性手段,进行眼前的农业生产人口数量众多、耕地资源数量过少的矛盾协调应对,至于具体的应对模式便是令农业生产借由粗放式快速地朝向集约式经营方向过度扭转。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科学化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战略方针

2.1 要求政府及时颁布各项成本、科技支持性政策

第一,想方设法推动循环农业立法控制进度,令一些创新型限制、补偿性法规政策快速覆盖落实。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民群体、企业和政府机构在循环农业服务体系中的职责义务予以清晰化界定,至此构筑起集合农业生态补充和技术补贴功能的指导单元,力求在各项循环农业支持性政策内容控制下,延展出融合政府、市场、社会基层群众行为驱动特性的监管机制[3]。

第二,结合丰富实际操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搭建起农村物业控制法规制度。这样不但能够将农业生产一切基础性设施投资效益提升至极致水准之上,更可以快速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案执行进程,对于今后农村诸多废弃物处理、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农村环保产业化培育等事业,都将释放出较为强劲的支持引导功效。

2.2 不断进行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创新改造

循环农业经济想要获得长效可持续发展机遇,就必须全面接受各项技术创新成就的支持。

第一,有机强化农业生产技术设施开发力度,使特定区域农业生产技术含量顺势上升到全新等级层次。同时,在科技、政府、农户群体之间建立农业科技园作为交流枢纽,避免以往高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推广落实中的限制危机,必要时直接在农村周边设置试验和转化基地,为周边农业科研和生产创新成就融合提供第一手指导线索,更加为农业实际增长模式集约型转变奠定基础。

第二,更加清晰透彻地进行农业内部专业化职务设置划分。所谓农业专业化,可以细化出农业生产、技术支持和设计研究和农业多元化服务等结构单元,如此一来,涉及不同区域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观能动性才会深度激活,将各自专长发挥到相对应的领域之中,维持现代我国农业整体的专业化分工效率,令以往传统的单位农户小而全耕作模式得以成功替换。

2.3 快速投入合理数量的支持性资金,完善循环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建设并修缮现代循环式农业经济服务控制体系,最基础的保障便是资金,否则预设的经济效益换取指标将难以顺利贯彻。所以,不同层级政府机构要更加科学地处理好支农资金预算工作,必要情况下直接朝向循环农业适度倾斜。

第一,不同层级政府应该尽快设置循环农业发展专项支持资金,主要用在基础性农业生产设施、技术应用实力培训和推广事务之上。

第二,金融机构要针对既有金融服务产品加以适度改良,令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额度得以合理增加;同时,协调掌控税收、贴息、补助等多元化经济杠杆效用,大力支持辅助各类社会资本向农业、农业领域中投入。

第三,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将个人、集体和国家全面融合,更加有效率地构筑起丰富的循环农业经济投资监管体系;同时,做好当中投资金融、财税等收费政策修改工作,力求令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彰显出独特的发展形态。结语

循环农业经济完全可以视为日后我国经济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该类结构进行灵活修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贯彻的必然途径,能够更好地遏制以往农业发展期间生产模式诸多要求的不适问题。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后予以大力推广和发展沿用。

参考文献

[1]乔志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问题浅思[J].东方企业文化,2013,32(19):134-150.【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6.探讨如何管理农业经济发展 篇六

摘要:低碳经济作为我国面对恶劣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针对性政策,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有着一定程度的作用,同时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如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成为当前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刺激着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但是在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资源的过度开采,能源的大量滥用,都使得我国社会环境问题严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大量的自然资源被严重的浪费,在环境污染严重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社会群众强烈的需求着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支柱,对我国社会群众的经济效益增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效益。但是粗放式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的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损坏,鉴于此,积极开展低碳环保经济,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念,逐渐转变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经济现阶段发展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还较为落后,很多从事农业经济活动的群众,多是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较低的农村地区居住人口,农民对于自身的发展,只单一的集中在可视的经济效益增长上,面对具有长期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极为的忽略,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无法贯彻落实。在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北部以及西南部,还存在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1],现代化的发展极为的落后,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不了解,同时对于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不重视,经济发展目光较为短浅,加之很多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将工厂搬至农村地区,造成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

(二)农业科技水平发展落后。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给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帮助我国的一些行业领域进行着现代化的改革发展。但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在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式上,还有很多是在依赖传统的农耕技术,导致经济增长缓慢,且环境污染严重。对于新科技、新技术的利用还处在极为基础的阶段,甚至有些农村地区,对于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并不了解,无法利用新型的农业耕作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且降低农耕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所以,就现阶段而言,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在农村地区的利用极为的匮乏,无法真正体现出农业科技所能带来了实际效益,现代化农业生产机械的投入较少,使用率较低,农业科技的`发展速度缓慢,使得农耕活动无法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量以及质量,导致一部分农村居民,为提高经济收益,盲目的利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地的污染。

二、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一)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人口数量庞大,但是人均所占耕地的比例极低,远远低于世界先进国家。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基本国情需要农业经济改革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2]。首先,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并全力研究新型的化学肥料,同时在农业经济发展区加强宣传与推广,以此降低傳统化学肥料造成的农业污染,为逐步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做出有力的支持;其次,要树立经济循环发展的科学理念,要将丢弃的农业废料再利用,减少农业生产资料过度浪费的情况,比如有些农业生产活动可以与畜牧业进行合作互助,将日常的农业生产废料进行收集和加工,投放到畜牧行业中,转化成养殖户的饲料,然后利用养殖动物的排泄物,经过有效的发酵,作为人工肥投入到农业生产活动中,整个过程真正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同时农业经济的循环发展,还可以将农业生产废料进行收集发酵,逐渐转变为沼气等能源,减少木材、煤炭等自然资源的开采。

(二)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中,生态农业经济是低碳经济催生出来的有效经济发展方式。生态农业经济就是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强调的是自然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弱化了自然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也逐步的将劳动生产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得到有效的提高,无形中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生态农业经济要求着农户对农业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在此,农业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成为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关键,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真正的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渗透进农业经济发展中。鉴于此,在实际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对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测评,从而选出适合农业发展的生态模式。要树立保护环境的发展观念,依照农业开发基本原则,对农业资源做到有序的积极开发和利用,要打击违法的农业资源开发活动。减少传统农药的使用,采用研制出的新型化学肥料,从而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健康食品,对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社会不断提倡生态建设以及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深入调研当地的绿色农业资源,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利用生态农业经济,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将农业生产活动与休闲观光有机的结合起来,建设生态农村,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观光农业经济,一方面降低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模式,使得农民依靠农业生产活动,拥有两方面,甚至更多方面的经济收入,同时观光农业的构建,也逐步的改善了传统农村脏、乱、差的生态环境,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到了实处,为我国城乡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我国环境问题严重,低碳经济是协调我国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社会群众的生活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积极分析农业经济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 1 ]秦永平.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J ] . 山西农经,,(03):39+42.

7.探讨如何管理农业经济发展 篇七

独立学院基于生源质量特点、大众文化人才培养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初衷亦主要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造就开拓型、创造型人才, 因此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在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迎合社会需求, 经管类专业成为各高校独立学院的热门专业, 与其他专业相比, 该类专业选修课具有以下特点:

1. 就教学对象而言:

与普通本科高校学生相比, 独立学院经管类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知识不太扎实、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学习目的不太明确、自控能力较差、在学习上欠缺持之以恒的精神, 此外对专业选修课普遍不够重视、上课积极性不高;但是他们思维较活跃, 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有较强的好奇心, 社会活动能力较强, 因此需要教师对他们加强激励和引导,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就课程性质而言:

作为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的专业选修课, 其既包括一些理论原理及其应用, 又与相应的岗位或职业对接, 要求掌握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和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但与理工科类专业课相比, 其理论性较强, 大部分专业知识很抽象, 教材大都有繁杂的文字叙述和规定。即便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仍存在“软化”特征, 往往实践环境是非真实的、实践项目是虚拟性的、实践过程是弱可控的、考核评价标准是非企业性[1]。

二、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选修课考核存在的问题

1. 对课程考核功能认识不够, 管理不到位。

纵观各高校独立学院, 不少任课教师、教务工作者和学生对课程考核的重要性认识远远不够, 更鉴于选修课程的次要性, 学院对选修课的管理较宽松, 激励不够。很多选修课程的考核方式较随意, 完全没有有效地发挥课程考核的检查评价、教育激励、诊断反馈以及价值导向等功能。

2. 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 绝大部分经管类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采取单一的试卷式或论文式;少部分课程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原理, 根据实际管理案例整理编写的典型场景或提供的数据设计方案或报告, 并按一定的标准对设计成果给予评价考核;像口试、小组作业、答辩、策划书等方式更是少用;而结合以上几种方式综合考核的课程更是寥寥无几。由于各种考核方式各有优缺点, 单独采用一种并不能准确、全面地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 重视结果性考核, 忽视过程性考核。

现有考核大都在课程结束后一次性进行, 平时成绩占的比重较小, 约占30%~40%, 有的甚至根本不考虑平时表现, 这就不能很好测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技能水平;而且将考核过程与学习过程隔离, 削弱了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和引导作用。

4. 注重知识性考核, 忽视对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

现有考核绝大部分都局限在对知识性内容的考核上, 而且把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将来从事职业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完全分离。像按试卷得分或论文质量高低评判学生成绩, 这种方式虽简单易行、省时经济, 但不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

5. 强调单一的教师主体考核, 忽视多元主体考核。

目前绝大部分专业课的考核主体是老师, 学生都是作为被考核者。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老师并不一定能观察得到, 特别是需要学生以小组集体形式完成的教学任务, 老师很难做到全面考核。

三、改革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的思考

1. 树立符合独立学院定位的专业选修课程考核观念。

课程考核不仅具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诊断教育教学问题的低层次功能, 而且还具有引导学生学习选择的高层次功能。因此, 为适应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应在教师和学生间树立起符合独立学院定位的专业选修课程考核观念, 推行素质教育, 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积极引导教师与学生在对知识积累和识记基础上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2]。

2. 采用多样化的考核组合方式。

根据课程内容和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3]。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取以闭卷考试为主, 其他方式为辅;对实际操作要求较高的课程采取开卷考试和模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策划类的专业课程以考试和策划书相结合的方式, 语言类的专业课程以考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展示性的专业课程以考试和分组展示相结合的方式, 写作性的专业课程以案例分析和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方式。

3. 加强过程性考核的比重, 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

过程性考核旨在考察学生平时的行为纪律、活动参与情况、个性能力发挥、学习态度等状况。可以采取建立学生课程考核档案的形式, 将包括出勤、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堂测试、读书笔记、课程小论文、课外作业等方面的信息加以记录与评价。适当提高过程性考核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比重, 可以占到总成绩的50%~60%。

4. 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考核, 与知识性考核相结合。

不管是过程性考核还是结果性考核都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尽量给学生较大发挥空间,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过程性考核要以更多课堂外的拓展性阅读、发散性思维训练来积极引导学生从以单一性、被动性为特征的传统学习方式向以多样性、主动性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转变, 结果性考核考核内容应改变以往重知识点识记而轻思维锻炼的刻板模式, 加大联系实际进行阐述、案例分析等让学生有思维发挥空间的题型, 以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5. 增加学生自我考核环节, 与教师考核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与到对自己表现的考核中来, 学生通过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如提出问题的次数、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操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等, 能感受考核评价过程的曲折和乐趣, 能提高对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力度。

6. 加强对专业选修课程考核的管理工作。

改革后的独立学院经管类课程考核方式, 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要耗费比传统考核方式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平时的过程性考核环节加大, 在读书笔记书目布置和笔记评阅方面, 在课堂讨论题目设计和讨论组织方面, 在课程小论文撰写方向辅导和评阅方面, 在鼓励学生对课程内容质疑和解答方面, 以及在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建议的回应方面等, 均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随着考试中自由发挥类题型的增加, 评卷自主性愈发提高, 这既加大教师评卷的难度, 也对教师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要在学院和教师两个层面加强对专业选修课程考核的管理工作, 教师在课程开始应与学生就该门课程考核成绩的构成以及具体评价指标达成共识, 学院在课程考核补贴、师德建设方面加大物质和精神的投入力度[2]。

摘要:本文在明确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选修课程特点的基础上, 审视当下独立学院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若干改革建议, 以期为探索独立学院课程考核方式提供些许借鉴, 推动改革进程, 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陈莹.金融专业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1, 26 (3) :94-96.

[2]曾芳芳, 郭文峰, 温暖, 等.独立学院经管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初探——基于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的实证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3 (5) :8-10.

8.安阳县农业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篇八

一、我县农业基本情况

安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强县。乡村人口85.37万人,耕地面积713万平方米,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0.6亿平方米以上,总产65万吨以上。近几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强农惠农政策,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四大重点,把粮食生产、沼气建设、土地流转、高效农业暨农业发展改革引领区建设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努力实现由农产品资源大县向农业产业化强县转变。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工作仍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如农业投入资金不足;农业生产周期长,效益低,发展高效农业投入大,风险高;农业生产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薄弱,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等。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县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实现由农产品资源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刻不容缓。

三、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要加快转变农业發展方式,必须用新的视野对我县的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审视,按照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上下工夫,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上下工夫,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上下工夫,在农产品创品牌上下工夫等。

——朝优化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方向转。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市场需求作为调动农民调整结构的动力源泉,以开拓市场促进调整。二要坚持发挥比较优势。根据市场、技术等实际,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三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积极挖掘和开发传统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精品名牌。四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低碳农业。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朝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农业科技素质方向转。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一是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集中突破一批节种、节能、节水、节地、节肥、节药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二是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重点抓好优良品种、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作物栽培与管理的推广。三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和科技普及活动,突出抓好实用技术、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

——朝加强基础建设,提高保障能力方向转。旱涝灾害频繁是我县农业发展的心腹大患,必须改变抗灾能力弱的局面。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三是加强农业机械装备建设。

——朝抓好加工转化,深化产业经营方向转。把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振兴安阳县农业,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一要突出重点产业,着力支持九大农业产业链发展。二要突出加工园区,通过发展园区,推进产业集聚,创造发展环境。三要突出龙头企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四要突出生产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加强原料基地建设。

——朝推进组织创新,发展合作经济方向转。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快发展。一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加强对农户的农机、水利、信息、技术等服务。二是要坚持多样化发展。如在合作形式上多样化,坚持群众自愿和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9.农业环境保护实施发展探讨论文 篇九

1、农业污染源的主要类型

1.1农药污染

农药污染是指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超量使用高毒性、难分解的农药,并造成水体、空气、土壤以及人体危害的一种污染。根据农药化学成分的不同,可以将农药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2类,有机农药多由大分子的化合物组成,性质稳定、难降解,这些农药虽然具有较好的杀虫灭菌效果,但是容易残留在农作物、土壤中,随着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内,给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的危害。无机农药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重金属,包括汞、砷、铅等,无机农药的超量使用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和人体危害极大。

1.2化肥污染

化肥污染与农药污染类似,都是由于农民不合理的使用而引发的农业污染问题。农业生产活动中所使用化肥,根据成分含量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氮肥、钾肥、磷肥、有机肥等种类,如果化肥使用量超标,化肥中的有机物不能被农作物充分吸收,随地下水、地表水汇集到河流中,就会导致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出现赤潮、水华等水体污染问题。目前,化肥仍然是提高农业产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化肥污染也是农业污染源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1.3地膜污染

北方地区在春季开展农业活动时,为了提高地温,通过采用覆盖地膜的方式,使土壤囟壬高,加快作物种子发芽。地膜多为高分子的塑料材料,很难降解,如果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不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而且影响根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导致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如果地膜四处飘落,还容易产生“白色污染”,给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影响。

1.4秸秆焚烧污染

秋收结束后,农田里的作物秸秆失去利用价值,农民常常采用就地焚烧的措施进行处理。这些作物秸秆未完全干燥,因此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雾,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而且这些烟雾还会随风流动,结合周边工厂排放的废气,形成严重的雾霾天气。

2、农业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2.1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制

农药、化肥如果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就会对农业生产起到促进作用;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就会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因此,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农业环境管理体制,对农药、化肥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和明确规定,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用药、科学施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

2.2推广低毒高效的新型农药

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推陈出新,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和新型农药、化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药的使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必须要引起重视。近年来,国内研发出多种低毒、高效的新型农药,具有靶向灭菌杀虫效果,不会在农作物的茎、叶、果实上残留,保障了农作物的绿色、健康。现阶段,这种低毒高效农药仍处于推广阶段,需要各地农业部门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切实改变农药污染危害。

2.3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

超量使用化肥会引发土壤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产生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控制化肥污染,杜绝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肥料,控制好施肥次数、用量和时间,运用深施肥、分层施肥等措施,增加肥料利用率。配合施用有机肥与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土壤保肥能力,降低养分和水分流失,让土质疏松,控制土壤板结。提高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增施钾肥、微肥和磷肥,减少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

3、结语

10.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篇十

关键词: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路径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既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生产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生态的可持续性。总而言之,只有站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才能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远发展。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1精确农业

精确农业是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农业学者提出的.一种新型农业概念,精确农业自提出之后,便迅速得到关注与重视,目前各发达国家已经对精确农业进行了具体的实施[2]。精确农业是一种相对于牺牲环境、大量消耗资源、但产出较低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而提出的新型农业,其综合利用一系列现代化高新技术手段,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变率处理设备等,通过获取影响作物生长的所有环境因素与农田区域作物产量之间存在的时间、空间上的差异性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作物产量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按需进行定位调控,因此精确农业也被成为处方农业。

2.2三色农业

三色农业中的“三色”指的是“白”“绿”“蓝”,也就是白色农业、绿色农业以及蓝色农业。首先,白色农业是一种以生物工程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微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工业型新农业,其实质在于实现微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白色农业主要有高科技生物工程中的“酶工程”以及“发酵工程”[3]。其次,绿色农业指的是以土水光气为基础的、传统意义上的绿色植物种植业以及依赖种植业生存的传统畜牧养殖业。最后,蓝色农业指的是水域农业,其主要内容便是开发与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旨在实现从开发利用陆地生物资源到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转变。

2.3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指的是,合理利用农业自身所具有的生态平衡系统、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而取得的成果,并对区域资源优势进行充分、有效的运用,切实遵循循环再生理念以及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各种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合理运用,对农、林、牧、副、渔等农业的生产进行合理调控,最终实现农业优产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构建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推动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2.4集约型农业

集约型农业是我国的研究学者所提出的一种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集约型农业与我国实际国情充分结合,适用于资源匮乏、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集约型农业的目标在于,首先,实现土地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农产品商品率的持续提高以及农产品自给率的持续提高;其次,实现农业从业人员经济收入的持续提高以及农业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再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基础进行进一步完善;然后,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知识水平,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的改进与优化;最后,实现农业政策环境的优化调整,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并确保该体系的顺利运行。

结束语

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当今时代背景下,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申俊玲.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xx,(02):32-33.

[2]施自海.县域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xx,(20):459.

11.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若干问题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 循环农业;农业经济;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循环农业经济,就是依照既有生态科学发展理念,配合最新高科技设施和操作手法,进行一切生态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可持续开发利用;同时,避免农业生产中物资投入量和废物排放量的过度增长结果,至此衍生出集合农业种养、农科技、农供销等功能的良性循环发展体系[1]。想要切实将当中弊端状况处理完毕,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大幅度提升既有资源开发利用实效,推动农业和农民同步增收进程。至于细化的整改方案内容将具体如后续内容阐述。

1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遗留的问题

1.1 水资源严重短缺

透过以往实际调查结果认证,我国农业用水占据总用水数量的70%左右,限于我国农业生产季节、干旱性隐患深入状况,不同区域农业资源约含70%需要加以灌溉,因此灌溉用水数量开始提升至农业总体用水数量的90%以上。截至目前,我国农业灌溉和工业发展,已经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长此以往,涉及地下水资源紧缺、河流断流、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危机都将接踵而至。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因为农村专业化生产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使当地灌溉用水浪费现象广泛分布,实际利用实效性系数连0.475都不到,整体上几乎包含1/2以上的水资源被白白浪费。由此看来,及时布置拓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落实目前我国农业用水合理性节约指标的必要途径,应该引起广大农民的深度瞩目。

1.2 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极为严峻

大多数农业生产管理人员,都盲目地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农产品数量和后期经济效益增加结果之上,对于农产品安全可靠质量几乎未曾上心。毕竟化肥、农药等使用便利,因此涉及以往畜禽粪便作为农田肥料的模式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无疑令牲畜养殖和农作物种植产业滋生分离迹象,畜禽粪便随意堆放现象极为普遍,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协调性自然造成较大的创伤[2]。须知,尚未经过调试的畜禽粪便污水内部,保留较多数量的氮、磷物质,至此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广泛覆盖;再就是经过养殖场内部氮、硫、甲烷等有害气体的暴增,已经严重影响周边人民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秩序,严重情况下,更可直接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侵蚀威胁。

1.3 农副产品资源实际应用效率过低

想要更好地发挥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控制体系的价值地位,标准适应路径便是开展农业产业化改革项目,其作为农业后期产出效益的全新经营控制体制,主张针对传统农业生产营销模式加以系统化整改。但是透过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规划状况观察,其仍旧深陷于初步探索阶段之中,包括各类农村住户参与能度过低、产业化组织具体竞争发展潜力不足、农业产业化辐射效应无法倾数绽放等,当中最为严峻的便是农业产后副产品应用效率不高问题。

另外,农业耕地面积处于持续缩减之势。结合过往调查结果分析,我国平均每8 a左右,农业耕地资源就会同步缩减0.083亿hm2,如若随意放纵不管,相信不用超过两年,必然就会冲上警示红线。目前,我国最基础的国情便是过多人口和较少耕地资源的冲突现象,可是因为部分农村区域经济、科技和人才的欠缺,使传统粗放式农业经营管理模式仍旧延续,包括由牲畜完全承担农业生产主要支持动力供应任务,凭借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规模化经营控制、农业生产时刻抵受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侵蚀危机等。面对此类状况,我国必须集中一切技术、政策性手段,进行眼前的农业生产人口数量众多、耕地资源数量过少的矛盾协调应对,至于具体的应对模式便是令农业生产借由粗放式快速地朝向集约式经营方向过度扭转。

2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科学化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战略方针

2.1 要求政府及时颁布各项成本、科技支持性政策

第一,想方设法推动循环农业立法控制进度,令一些创新型限制、补偿性法规政策快速覆盖落实。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民群体、企业和政府机构在循环农业服务体系中的职责义务予以清晰化界定,至此构筑起集合农业生态补充和技术补贴功能的指导单元,力求在各项循环农业支持性政策内容控制下,延展出融合政府、市场、社会基层群众行为驱动特性的监管机制[3]。

第二,结合丰富实际操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搭建起农村物业控制法规制度。这样不但能够将农业生产一切基础性设施投资效益提升至极致水准之上,更可以快速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案执行进程,对于今后农村诸多废弃物处理、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农村环保产业化培育等事业,都将释放出较为强劲的支持引导功效。

2.2 不断进行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创新改造

循环农业经济想要获得长效可持续发展机遇,就必须全面接受各项技术创新成就的支持。

第一,有机强化农业生产技术设施开发力度,使特定区域农业生产技术含量顺势上升到全新等级层次。同时,在科技、政府、农户群体之间建立农业科技园作为交流枢纽,避免以往高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推广落实中的限制危机,必要时直接在农村周边设置试验和转化基地,为周边农业科研和生产创新成就融合提供第一手指导线索,更加为农业实际增长模式集约型转变奠定基础。

第二,更加清晰透彻地进行农业内部专业化职务设置划分。所谓农业专业化,可以细化出农业生产、技术支持和设计研究和农业多元化服务等结构单元,如此一来,涉及不同区域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观能动性才会深度激活,将各自专长发挥到相对应的领域之中,维持现代我国农业整体的专业化分工效率,令以往传统的单位农户小而全耕作模式得以成功替换。

2.3 快速投入合理数量的支持性资金,完善循环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建设并修缮现代循环式农业经济服务控制体系,最基础的保障便是资金,否则预设的经济效益换取指标将难以顺利贯彻。所以,不同层级政府机构要更加科学地处理好支农资金预算工作,必要情况下直接朝向循环农业适度倾斜。

第一,不同层级政府应该尽快设置循环农业发展专项支持资金,主要用在基础性农业生产设施、技术应用实力培训和推广事务之上。

第二,金融机构要针对既有金融服务产品加以适度改良,令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额度得以合理增加;同时,协调掌控税收、贴息、补助等多元化经济杠杆效用,大力支持辅助各类社会资本向农业、农业领域中投入。

第三,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将个人、集体和国家全面融合,更加有效率地构筑起丰富的循环农业经济投资监管体系;同时,做好当中投资金融、财税等收费政策修改工作,力求令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彰显出独特的发展形态。

3 结语

循环农业经济完全可以视为日后我国经济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该类结构进行灵活修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贯彻的必然途径,能够更好地遏制以往农业发展期间生产模式诸多要求的不适问题。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后予以大力推广和发展沿用。

参考文献

[1]乔志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问题浅思[J].东方企业文化,2013,32(19):134-150.

[2]白云峰.现代循环农业理论与实践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3,18(11):144-163.

[3]杨红庆.探究循环农业的内涵和发展途径[J].山西农经,2015,28(3):126-139.

12.探讨如何管理农业经济发展 篇十二

1 团场农业生态环境现状

塔里木垦区三十一团, 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 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 西南面临世界第2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北临库鲁克塔格沙漠, 是塔里木河与孔雀河下游的两河冲积平原, 是新疆主要的农业生产区, 也是我国典型的干旱荒漠生态区。

1.1 林地面积

位于塔里木河流域的三十一团现有土地面积38000hm2, 耕地面积4200hm2, 林地面积1400hm2, 果园面积1733hm2, 水域面积5867hm2, 其他非生产用地667hm2, 其余为未开垦荒地或野生及次生林保护区。

1.2 气候条件

塔里木盆地的三十一团属典型的内陆型气候, 干旱少雨, 蒸发强烈, 气候干燥, 多风沙浮尘, 日照长, 温差大, 热量丰富, 冬夏长, 春秋短, 夏季炎热, 冬季干冷。主要灾害性的天气为风沙、冰雹、干旱等。

1.3 水资源状况

三十一团位于卡拉灌区, 引水水源是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及卡拉水库, 年供水量1.2亿m3, 多年来由两河共同供水。塔里木河据恰拉水文站41a资料分析, 2007年以来, 年径流呈下降趋势。

根据1981年零零九二五部队勘探调查分析, 团场区域土壤土质多为沙壤、轻壤土、沙土和粘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在1%以下, 土壤p H值在8~8.7之间, 总盐量为0.1%~1%, 土壤经熟化后易脱盐, 通气透水性好, 近几年由于两河断流频繁, 地下水位在3m以下, 天然林及农作物种植缺水严重。

2 保护团场农业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1 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

三十一团地处塔里木盆地的东北边缘位于巴州尉犁县境内。南至塔克拉马干沙漠东北边缘, 北临库鲁克塔格沙漠南缘, 两沙漠交汇点最近处不足2km。塔里木河的下游近30km河道贯穿其中。由于解放以来几次大的农田开垦活动, 使得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每年由于沙漠侵蚀农田的危害性日益加剧, 自然环境沙化现象使得团场大面积农田被迫撂荒, 加之日益频繁的沙尘暴的发生, 已严重制约了团场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对改善现有的农业种植结构, 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效益, 增加团场的经济总量和职工收入,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沙漠化侵袭严重

团场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及东南部的库鲁克沙漠极端干旱, 纯属沙漠景观。塔里木河从2沙漠之间流经, 注入若羌县境内的台特玛湖, 近10a来, 孔雀河干枯断流, 塔里木河下游断流频繁, 2沙漠之间已有百余处汇合, 大有合拢之势, 绿色走廊濒于消失, 等待挽救。

2.3 风灾沙害严重

由于两河来水剧减, 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 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气候恶劣, 干旱少雨, 风灾沙害严重, 全年降水稀少;蒸发强烈, 蒸发量是降雨量70倍左右。由于团场紧邻塔拉玛干沙漠, 每年春夏的大风、风沙和浮尘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

2.4 林业资源衰退严重

2河下游, 土地盐渍化严重, 荒漠林、草植被长期缺水, 出现大面积死亡;林草野生植被面积大幅度减少, 沙漠面积扩大。恶劣的自然环境, 让团场干部职工深刻地意识到, 没有林业发展, 就没有农业的丰收, 要生存发展, 要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 就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立团理念, 把生态戍边作为屯垦戍边的基础, 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为团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保护团场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生态资源与环境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基本前提。只有提高认识, 加大对生态建设的保护力度, 使团场全民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及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 加大投入人力、物力扩大建设生态区, 把保护资源和环境治理并举, 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3.2 加强生态保护力度3.2.1加强公益林管护

建立各项生态资源管护制度, 签定公益林管护责任书, 保证公益林管护4个到位, 即做到管护措施到位、管护人员到位、管护经费到位、管护责任到位。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和野生资源免受破坏, 恢复发展公益林的长期生态效益, 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绿色植被的违法行为。

积极发挥林业站的各项职能作用

加强林业站对管辖区域的监督、管理, 制定林业生产阶段目标管责任制, 依法治林, 严禁乱砍乱伐林木, 严禁破坏自然植被、野生资源。加快对人工防护林的建设, 做到耕地林网化、道路绿荫化、城镇花园化的环境格局。

3.3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逐步实现环境、经济、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要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 在原有基础植树种草, 改善生态环境, 严禁毁林开荒,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植树种草的成活率;要保护好现有的防风林带, 禁止乱砍乱伐;要扩大生态保护区范围, 在各自然保护区外围, 划出一定面积作为缓冲过渡区, 确保保护区的安全。

3.4 发展生态经济林产业

加大生态经济林的建设, 合理调整和改善现有的农业种植结构, 以林养林, 加强管理。生态经济林既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对团场农田起到防护作用, 也提高团场现有耕地的单位效益, 增加团场的经济总量和职工收入,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5 科学的开展植树造林

在靠近农田较近的荒地, 选择生长旺盛、根系发达、抗风、抗旱、抗碱的植物种植, 改善农田环境, 对棉花种植起到保护作用。生态林种植的树种主要以耐盐碱、抗干旱、生长快的乔灌品种为主载品种, 主要以胡杨、沙枣、红柳等容易成活的品种, 形成乔灌相结合的种植模式。既能保证防风基干林的形成, 又能达到保护农田、改善环境的效果。

3.6 有效实施节水灌溉造林

节水滴灌造林, 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地、提高林木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独特优点, 可避免人为沙化、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是防沙治沙、控制土地沙化的新途径, 是一项集防沙、治沙、开发沙地资源、扩大绿洲、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于一体的技术。

3.7 加强森林有害生物病虫鼠害防治

为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 保护林业生态建设, 要坚持“预防为主, 科学防控, 依法治理, 促进健康”的防治原则, 紧紧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 全面加强森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 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上, 始终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 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 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和监测,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做好防治工作, 大力推行无公害防治, 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13.浅谈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篇十三

【摘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是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实行农业企业化运作,采取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率化,最终达成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

【关键词】农业产业;联产承包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我国目前市场经济整体发育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农业经济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实现质的跨越提出的内在要求。

近几年来,中央一再强调指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要保持长期不变,在这一大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内,如何扬长避短,适应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变化的需求,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确保农民增收,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实际上,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正是处理和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所面临一系列难解之题的一个最为有效的举措。首先,从生产环节上看,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弥补联产承包责任制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和不足。在联产承包制下的以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规模细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薄弱。当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单靠农民个人力量显得越来越为有限,很多农户既没有扩大生产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基本资源条件,又缺少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资本投入实力,因此很难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的束缚,这样生产上不去,农民收入的提高也就成为无源之水。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将分散的农户联结为一体,通过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链条,把每个农户都纳入到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系列之中,真正实现生产的“统分结合”。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大发展农户的企业化经营、农场化经营和定单农业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应用,通过国内和国际间的分工和协作,充分发挥地域经济的资源优势、品种优势,促进农业经济全方位发展和进步。农民的增收也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其次,从流通环节来看,联产承包制本身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家一户和彼此封闭的生产经营单位,割断了生产与市场的内在联系,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市场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以后,由于绝大多数农民所占有的市场信息有限,加上市场调节滞后性的影响,很多农民难以正确把握市场的波动或盲目跟着市场走,往往陷入市场虚假信号的陷阱,或是产品销售受阻,或是卖不出预期的价钱,有时甚至出现丰产不增收或是丰产减收的情况。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农户分散性的小生产融入到大市场之中。

第三,以户为单位的联产承包制,难以抵御各种突如其来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行政干预风险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体制,可以使少数头脑灵活,市场预测较为准确的农户富裕起来,率先步入小康行列。但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之下,很难规避无时不在的各种风险,从较长时期来看,必然会出现大量生产难以维持甚至破产的农民,形成两极分化。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大增强广大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走共同富裕之路。一方面,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将农户的生产、经营各项活动统合起来,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形成有机整体,并与市场联通起来,从而可以从整体上减轻市场波动、突发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产业的各链条和各环节结为整体,形成合力,在产业链中构建起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系统,当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马上会引连锁效应,迅速做出应对反应,从而最大限度化解风险,降低损失;另外,行政性干预对于农户来说也是引发风险的因素之一。

第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充实、巩固和完善联产承包制的有效手段。可以说,农业产业化赋予了联产承包制以新的内容和新的生命力。在统分结合的双层体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生产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分”的优势,在保障农民生产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利益诱导,充

分调动起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又以市场为纽带,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衔接以及社会服务化体系的确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在整体上将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又统一起来。这种“统”,不是行政上的管理,而是经济上的,以利益为目标的“统”。这种统分结合,可以在农业产业上各环节给农民带来丰厚利益。仅以农产品加工环节为例,价值1元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以增值3.75元,日本可以增值2.2元,而我国只有0.38元。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潜力巨大,农民可以从中获取相当可观的收益。

第五,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充实农村现实经济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比较利益的作用下,资金、技术、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必然要由比较利益低的部门向比较利益高的部门转移。而从目前来看,农业与其他部门相比,比较利益明显偏低,从而导致现有的农业资源大量流失,不仅严重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而且也对现行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带来威胁,这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重大问题。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业专业化水平和技校水平,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实现城乡市场的结合,加速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提高农业的综合获利水平和能力。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农户,不仅可以从直接的产品生产中获得利益,有的还可以获得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还可以分享加工业和服务业的部分利润。这样,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可以安心从事农业生产,这对于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都是极为必要的。

上一篇:文秘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下一篇:三年级大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