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创建“绿色乡镇”工作情况汇报

2024-07-31

镇创建“绿色乡镇”工作情况汇报(共9篇)

1.镇创建“绿色乡镇”工作情况汇报 篇一

镇创建省级文明乡镇的工作汇报

镇地处XX市圩南地区,位于兴化、东台、姜堰三市交汇中心,交通地理位置优越,是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久负盛名的茅山号子已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全镇土地面积4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万亩,总人口30417万人,下辖1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镇党委下辖68个党(总)支部,党员1131人。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2亿元,财政总收入4516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85元。全镇以XX市台商工业园为载体,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以胶粘制品、不锈钢制品、轻纺服装、汽车配件、机械制造为特色的工业产业体系。2012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7.38亿元,利税2.95亿元。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树立对外形象、改善镇域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现将有关创建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规划部署

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对文明创建工作的领导。镇、村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文明创建办公室,并且把文明创建工作纳入乡镇发展规划和镇村全年工作目标。定期不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创建工作会议,对照文明乡镇测评标准,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深入开展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年”活动,2012年镇党委被市委表彰为“创先争优先进党委”,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为文明创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道德建设是文明创建工作的核心,我们通过道德教育、道德养成、道德评价,不断加强道德建设,提升全民的道德素养。

1、强化“道德讲堂”载体功能,对公民进行“四德”教育

我镇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精心谋划组织“道德讲堂”活动,到目前为止,我们按照课堂教学流程规范,充分体现茅山人文特色的要求,针对各类受众,有效开展了机关道德讲堂、行业道德讲堂、学校道德讲堂、农村道德讲堂,通过举办各类道德讲堂,有力提升了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道德修养。

2、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凝聚社会进步正能量

我镇广泛开展道德模范、美德少年的评选和表彰,2010年茅山西村党总支副书记金正银,其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得到了市综治部门的充分肯定,个人被评选为XX市首届道德模范。2009年茅山中心校四年级学生王静文被评为“XX市十佳美德少年”。通过培树道德模范先进典型,进一步弘扬了社会正气。

3、整合家庭、学校、社会整体教育功能,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镇党委成立了未成年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在全市率先建成了管理规范、经费保证、活动正常的乡村少年宫,少年宫组织编排的学生小合唱茅山号子-----幸福少年获XX市第四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建立了党员志愿者、五老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行业志愿者等各类志愿者队伍,人数达3000多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0%。公安、工商、文化、城管等部门密切配合依法管理文化市场,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消除安全隐患,切实为未成年人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弘扬特色文化,提升创建内涵

我镇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茅山号子和清明会船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后,茅山石刻、茅山竹筷制作技艺又被列为XX市非遗保护项目。加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吸引民间投资5000多万元,恢复重建千年古刹景德禅寺。加强茅山特色文化的传承,组建文化中心民乐队,茅山号子老年演唱队以及各村20多支文艺演出队。2012年茅山中心校编撰的《茅山号子》、《歌从茅山来》两本校本教材,齐获XX市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2012年举办了首届茅山特色文化艺术节,2013年第二届艺术节又被列为XX市千岛菜花节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茅山号子、茅山会船、茅山庙会已成为茅山文化的特色品牌,为文明乡镇的创建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提升了创建内涵。

四、开展创建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广泛开展开展“一助一”结对帮扶,营造全社会帮困助残氛围。严格执行农村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组织节庆慰问,关爱弱势群体,发动“携手援灾区,爱心慈善募捐”,定期开展“走进敬老院,小手献爱心”小学生服务实践活动、爱心妈妈手牵手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的活动。

深化茅山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营造家庭和睦团结的良好氛围,倡导新型和谐婆媳文化,开展好婆媳评选活动,每年评选表彰十对好婆媳。在全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年及“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等系列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制水平,全镇无邪教及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

广泛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营造全民参与文明创建的氛围。我镇10个行政村有6个相继被评为泰州或兴化文明村。每年十星文明户参创率达100%,合格率达90%以上。切实加大对文明创建工作的投入,把创建费用纳入到乡镇财政预决算,近三年共投入创建资金3000多万元。开展平安创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社会和谐氛围。建立健全重大社会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每年对茅山农历3.18庙会和清明会船等重大活动制定完善的安保预案,确保特色文化活动有序安全。

五、加强设施建设,美化镇容镇貌

我镇以集镇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持续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并实施规范管理。确立以人为本,彰显特色的建设理念,明确“高规格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起点管理”的思路,遵循开发园区、美化镇区、建设小区的总体要求。强化规划意识,完善园区、小区、社区专业规划,把茅山镇纳入到戴南、张郭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集镇绿化、亮化工程建设,建成文化健身广场、镇北十字路口广场、府前街沿河风光带、万金广场,投入40多万元新增陈张公路路灯80盏,投入160万元用于集镇及道路绿化,近年来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集镇品味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我镇把康居示范村创建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强势推进,近年来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2年在全面推进康居示范村建设中,共对15个自然村实施改厕,受益户达4015户。

回顾我镇近年来文明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如文明创建的载体不够丰富,创建活动的亮点和品牌打造不多,创建活动的镇村联动机制还不够健全。下一步,我们将瞄准新的创建目标,认真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努力提升创建工作整体水平,以此促进我镇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2014年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市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突出“改革、务实、统筹”的工作基调,着力破解制约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难题,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构建和谐幸福家庭夯实基础。截止2014年3月底,全县总人口16.97万人,人口出生率4.63‰,人口自然增长率3.12‰,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8.6%,出生人口性别比109.3。各项质量指标和重点工作均好于往年,现就全县上半年人口和计划生育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及时传达贯彻全市卫生计生会议精神

5月7日,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结束后,县、乡各级及时传达了会议精神,对今年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了进一步安排部署,统一了认识,量化了指标,明确了任务,夯实了责任,确保全年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注重效率,“单独两孩”政策全面实施。

我省《关于单独两孩政策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乡镇提前对全县范围内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对象及其生育意愿进行了摸底调查。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台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的意见》。利用门户网站、县电视台滚动播放、发放宣传单、与群众面对面宣传解释等方式大力宣传单独两孩政策。同时组织县、乡、村计生干部对“单独两孩”政策解读、申报程序、提交资料、办理时限、办理方式等重点内容进行培训。因为宣传、摸底到位,群众申领“单独两孩”再生育证时,县、乡两级在两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结。对已申领“单独两孩”生育证的对象列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重点对象,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目前,全县共有符合“单独两孩”生育政策的对象95户,其中育龄妇女年龄在20—30周岁的约占58%,31周岁以上的约占42%。审批“单独两孩”生育证1例。

2、优质服务,“两项工程”工作扎实推进。

为了全面提高我县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我县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做好“母亲健康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不断提高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满意度。一是创新宣传方式,提高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除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专栏、逢集遇会、“科技之春”进村入户等常规宣传外,今年我县结合多年开展“两项工程”的工作经验,组织相关技术服务人员,拍摄制作了一部以计划生育生殖保健、优生优育和技术服务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音像宣传片,深入乡镇、村组,组织群众观看。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群众了解“两项工程”的重要意义以及检查服务的内容、项目。提高了群众的生殖保健意识,引导她们积极接受检查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由于文化程度的制约,阅读和理解文字性宣传资料困难的问题,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二是转变服务理念,就近为群众提供服务。为了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方便,我们以村组为单位,对检查对象达到100人以上的村组,利用村计生、卫生室就地开展检查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检查服务率。三是稳步扎实推进,按期完成既定任务。我县从三月份全面启动“第四轮农村母亲健康工程”检查服务工作,全县共计应查35486人(其中常住人口35032人,流动人口454人),计划年内完成45%的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县共检查5187人,占应查人数35486人的14.6%。查出患有不同类型疾病1432例,患病率为27.6%,治疗1432例,治疗率100%。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共检查535对(1070人),占应检查对象1640对(3280人)的32.6%。

3、以人为本,计生群众办证方便快捷。

在方便群众办证方面,坚持转变作风,以人为本,规范办证流程,及时、便捷地做好计划生育各类证件的办理工作,提高群众满意程度。一是全方位公开办证流程。我县制定出台了《XX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关于方便群众办证的通知》,简化了办证程序,明确了人员职责。通过便民卡、宣传单、媒体网站、设立公开栏等形式,对计划生育各类证件的办理条件、程序、时限、申请表和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公开,服务承诺、咨询电话等信息。二是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全县8镇1乡计生站均设有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明确专人办理,实行首问责任制,严格落实关于方便群众办证的六项工作制度,公开投诉电话,建立服务评价和反馈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落实一次性告知和即办制度。对办证咨询的群众,一次性告知办证流程和所需资料。对要求办证的育龄群众,只要提供的材料齐全,实行即时办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拖延办理。

4、稳步推进,计生奖扶惠及群众。

今年以来,我县奖扶工作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方针,遵循“谁调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于3月份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奖扶对象“大审核”活动,做到所有奖扶对象“应奖尽奖、应退尽退”。目前,确认各类奖扶对象共计340人,其中国家奖扶对象226人,新增16人;特别扶助对象累计23人,新增2人(伤残);农村独女户奖励扶助对象累计41人,其中新增9人;市奖励扶助对象累计50人,其中本年新增16人,审核确认全县双女绝育户247户(465人),一次性兑现奖励扶助金56.28万元。圆满完成了奖励扶助“零误差”数据上报工作。同时,重点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一是“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工作。2014年全县选定230户计划生育家庭户进行帮扶,按照“典型引路、项目扶持、部门包抓”的思路,实行“五长”(县长、局长、镇长、村长、中心户长)抓示范进行帮扶,年内计划投入资金230万元,目前累计完成资金投入60余万元。二是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落实工作。全县享受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对象共计36人,为了能够及时将资金发放到群众手中,经过与多部门协调,将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发放方式由之前单位(乡镇)现金兑现方式转变为一卡通兑现方式,全部兑现到位。三是失独家庭奖扶工作。我县先后出台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失独家庭养老扶助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和《XX县农村60周岁以上失独家庭夫妇养老安置工作实施意见》,为全县22户失独家庭发放一次性补助46万元,对失去生活能力及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失独家庭按照自愿、就近的原则免费安置在敬老院生活。目前,有3位失独老人已安排入住敬老院,1户失独家庭正在省卫计委指定医院享受免费再生育技术服务。联合民政、人武、总工会、共青团、妇联、计生协等七部门联合发文,开展以“关怀关爱失独家庭,打造惠民计生、推动社会和谐”的主题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关心照顾失独老人,解决他们实际困难,让失独家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5、科学管理,“一证通”使用率明显提高。

“一证通”系统全面启用以来,各使用单位均能应用“一证通”开展办证和服务工作,应用情况良好。全县“一证通”系统应用率达到85%。通过“一证通”系统的应用,使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更加规范,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6、全面覆盖,流动人口服务贴近群众。

一是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全县现有流动人口10398人,其中流出人口7808人,流入人口2590人。为了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我县积极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率先推行“以房管人、以院绘图、以户建档,挂牌服务”的服务模式,目前,该模式运行良好,待进一步完善成熟后,逐步在全县推广。

二是将县域内流动人口纳入管理。根据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需要,我县从3月1日至3月31日,组织全县各乡镇(街)计生站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流动人口调查摸底工作,将县域内4523户(16238人)流动人口数据录入全员人口信息库,各乡镇利用qq群,随时互通信息。通过此举,不仅可以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人口数据决策依据,而且对县域内流动人口实行了动态管理,就近服务。

三是积极开展“三关爱三服务”活动。在开展以“人性关爱、人情关爱、人文关爱,主动服务、优质服务、温馨服务”为主题的“三关爱三服务”活动中,全县累计发放计生宣资料12000余份,走访慰问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共188人,发放慰问金7762元,米面油4130斤。

7、部门联动,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形成合力。

针对我县近年性别比持续偏高的问题,我县多措并举,部门联动,形成长效机制进行综合治理。一是宣传倡导,政策激励。利用县上大型文艺演出,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宣传,在群众中树立生男生女都一样的婚育新风尚,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女孩行动的氛围。同时,加强人口计生政策与相关普惠政策的衔接,加大对独女户和双女绝育户的倾斜力度,在全县事业单位招聘中,对农村双女绝育户、城乡独女户子女下沿10分录取;全县247户双女绝育户除享受合疗费用减免外,每人每年给予1200元的奖扶资金,直到纳入市级奖扶为止。营造了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建立部门定期督查制度。三月份,联合县公安、工商、卫生、药监等单位组成联合执法组对辖区的各医疗机构、个体诊所、药品营销公司及药店,重点就b超机使用许可和登记备案、从业人员监管,妇产科接诊登记和检查,终止妊娠的药物和盈利性计生器具的进货来源、销售、批号数量进行了检查。依照《陕西省出生实名登记实施方案》,对于各医疗机构产科进行了出生实名登记检查。依法查处了非法经销计生药具的个体户,收缴了违法计生器具200余盒(箱)。并及时进行了宣传报道,起到了较好的震慑作用。三是优质服务,规范管理。建立和规范孕情管理和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加强出生实名登记、二胎全程优质服务、新生儿死亡报告的管理以及对非医学需要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审批。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治理。

三、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母亲健康检查工作中,因为孩子上学,外出务工等原因,育龄群众流动性大,加之农村群众的生殖保健意识还不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动员群众参与检查难度较大;另外,查治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由于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没有纳入合疗定点机构,群众治疗费用需自己承担,有好些群众,只查不治,查治效果不够明显。

2、在办理计生证明时,由于部分农村育龄妇女外出务工时间较长的,生育和节育信息无法确切掌握,依据诚信承诺给予办证,信息可能失真。

3、由于城乡统筹一体化进程加快,大量的流动人口入住新型小区,在短期内管理服务难度较大。

4、打击“两非”工作中,人为干预的过程难以发现,违法证据难以采集取证,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任务艰巨。

四、征求意见和建议

(一)广大群众在人口计生工作方面最需要、最迫切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1、加强计生协会组织建设,协调解决参公入序。

2、办证难,程序多,简化各种申报和网上办证程序。

3、独生子女户奖扶资金少,对少生优生形不成有效激励。

4、严厉打击违法计划生育,迅速遏制性别比失衡势头。

5、改革现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完善服务管理机制,严格执行考核奖惩制度,将部门协作落到实处,不要将均等化服务停留在口号上。

6、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基层业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技能和服务水平。

7、失独家庭养老问题,需要形成多部门配合,定期探访,随时了解失独家庭生活情况的机制。

8、给计生工作者解决岗位特殊津贴补助。

(二)市人口计生局班子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全市人口计生系统行业存在的“四风”问题

1、对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和机构改革调研少,加大卫生计生改革力度。

2、培训不够,业务新知识欠缺,理论与实际脱节,建议多办学习班。

3、各类型创建开展太多,但推动工作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4、习惯于靠会议和文件落实工作,安排多,督查少,深入基层指导解决问题少,只注重半年和年终的考核,要加大平时的明查暗访力度。

5、检查考核中,听汇报、看资料多,进村入户明查暗访了解真实情况少,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改进考核办法。

(三)人口计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方面亟待加强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转变作风,加强系统内党风廉政方面的教育和考核。

2、受机构改革影响,计生干部在工作中创新意识不强,安于现状,计生工作人员思想有波动,工作的积极性有所降低,有等待观望现象。

3、加大对系统内违法违规事件的监督和查处力度,做到预防与惩治并举。

4、多深入基层了解计生干部工作情况和存在的困难。

5、加强职能转变后的服务观念教育,彻底转变以“罚”代“管”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模式。

2.镇创建“绿色乡镇”工作情况汇报 篇二

为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2012年年初, 按照区档案局的部署, 我们率先在全区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 取得了初步成效。8月, 长春市乡镇、村档案管理现场观摩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创建活动推进会在我们办事处召开。与会领导对街道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为真正达到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的创建标准, 年初, 根据吉林省档案局、吉林省民政厅、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验收方案的通知》 (吉档联发〔2013〕1号) 精神, 通过找差距, 补不足, 上层次, 使街道档案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下面按照创建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的验收标准, 就创建“示范乡镇”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为开展档案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多年来, 街道领导一直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 将其纳入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将档案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 为档案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确保了街道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街道办事处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 设置独立的档案库房, 为综合档案室和分室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员, 配备了档案工作软件, 增添档案柜、微机、 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必备的档案装具、设备。

在这次创建工作中, 街道主要领导亲自过问, 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分管领导多次调度, 现场办公, 解决档案工作发展和创建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多次在行政村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上部署档案工作, 还亲自深入各行政村现场督促村级档案建档及创建工作的相关事宜,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配合档案创建工作, 保证了乡镇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2巩固和加强基础业务建设

我们街道办事处的档案工作基础较好, 档案门类齐全, 档案数量较多, 到目前为止形成的档案涉及文书档案、荣誉档案、建设项目档案、土地承包档案、林权改革档案、五保供养档案、因灾倒塌房重建档案、因灾损毁房屋补助档案、优抚对象临时救助档案、会计档案、污水处理工程档案、司法见证、司法调解档案、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档案、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档案、征收社会抚养费案件卷宗等16个门类, 共计8546件 (卷) 。大部分档案实现实体集中统一管理, 其他档案在街道站、所分室保管。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 及时修订和完善了各类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确保归档材料的齐全完整。

村级档案管理有了新的突破。针对村级档案意识薄弱, 档案保管条件较差, 档案资料不多的实际, 我们因地制宜, 创新村级档案管理模式, 尝试开展村级档案街道代保管, 即“村档街管村用”。目前, 在23个行政村中, 除了2个行政村具备独立保管条件自行保管外, 其他21个行政村都实行了“村档街管村用”, 同时制定了《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建立健全了“村档街管村用”的相关制度。“村档街管村用”为村级档案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保管条件, 保证了村级档案安全, 实现了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同时, 要求自行保管档案的行政村, 改善保管条件, 提升管理水平。目前街道所属的幸福村和前城村档案室都参加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的创建活动, 取得了明显成效。

3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为保证街道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我们配置了档案专用软件, 使档案现代化管理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目前, 全街道各门类档案全部实现了档案案卷级目录计算机检索, 部分档案实现全文检索。 建立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承包、林权改革、五保供养等26个门类民生档案数据库, 库存数据共计7596条。

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一网三站”建设, 充分发挥乡镇 (街) 建档用档服务站和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站的功效, 积极面向农村、农民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档案信息、涉农政务信息的查询服务, 开展了对行政、医院、养老、托幼、学校、养殖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指导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了街道档案工作在农村各项事业中的作用。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创建活动, 提升了全街档案工作整体水平。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档案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传播不畅;村级建档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档案资材收集不够全;街道档案综合服务水平有限, 档案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民生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要以这次检查验收为契机, 按照省、 市有关部门的要求, 全面做好街道档案工作, 使其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与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也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 本文以奢岭街道办事处的档案建设工作为例, 详细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创建活动的意义及作用。

3.镇创建“绿色乡镇”工作情况汇报 篇三

情况汇报

今年,我镇法治乡镇创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司法局等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法治乡镇”创建工作,助推政府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公民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和尊严感进一步提升,法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我镇高度重视法治乡镇创建工作,明确提出法治建设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坚持把法治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工作同部署、同规划、同考核。一是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进一步明确领导职责。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构建了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各职能部门具体抓的组织领导机构。年初,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法治乡镇”创建工作,成立了“法治乡镇”创建领导小组,并以党委文件形式下发了XX年创建工作要点、工作方案及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任务;二是健全网络,完善制度。健全了法治建设工作网络,党政领导、机关干部分工包干到村和企事业单位,指导负责分工蹲点单位的法治建设工作,切实把法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三是加大投入,夯实后盾。镇党委、政府将法治创建工作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确保依法治理和“法治XX”建设办公经费的落实,为法治社会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二、加大宣教力度,提升学法守法意识

为加大对“法治XX”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全镇营造舆论氛围,党委政府多举措进行宣传教育。一是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通过“弘扬宪法精神、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法治水平、共建和谐社会”的宣传主题,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机关公职人员、企业职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二是开展农村普法宣传月活动,深化农村依法治理,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调动农村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周活动,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开展法制宣传日活动,在集镇、各村村部等人口集中的地方展放法制宣传图片,设置法律咨询台,分发宣传资料,营造了浓厚的法制宣传声势和学法用法的氛围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知晓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基本内容以及自身的合法权益,收到了较好宣传实效。四是认真组织领导干部、驻村干部、村组调解员、信息员进行与职能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今年政府机关集中进行了《法治湖南建设纲要》和《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等的学习,组织了“法律知识60问”活动,就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遇到的相关法律法规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回答,使公职人员能够带头知法、守法、爱法、用法,为推进依法治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村调解员、信息员进行了两次集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人民调解法》、《新婚姻法》和实际案例的解读。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调解员、信息员依照法定权限与依据开展工作的能力,保证了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通过普法活动和在依法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对法律法规的宣讲,极大增强了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形成了人人学法、人人讲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依法治村,夯实民主法治基础

我镇认真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并以此作为“法治XX”创建的重要载体,支持群众自治组织开展自治活动。在民主法制示范村的创建中,一方面抓好法治示范村的软件建设。各村严格遵守“四议两公开”制度,以村民自治章程为蓝本,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理财、民主管理,做到村务公开内容具体化、形式标准化、程序规范化;另一方面抓好法制示范村的硬件建设。严格按照要求配备了综治办主任,做到了“四到位一上墙”,即组织机构到位、工作人员到位、经费落实到位、台账规范到位,工作职责、制度、网络等上墙。今年我镇重点建设了6个民主法治示范村,下一步将推广典型经验,大力培育先进典型,不断扩大覆盖面,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三是以法治示范村建设为立足点,抓好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在今年上半年村级换届选举中,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全面完成了村级换届选举工作。

四、强化综合治理,优化法治创建环境

采取多种形式,搞好治安联防。一是形成了一批区域性人防网络。镇村自上而下成立的专业或义务巡防队21支,实行“定区、定人、定责”防控;二是添置了一批实用性物防设施。先后投资1万余元,添置了巡防队员专业服装及配套设备、新设置了3个治安便民报警点等;三是配备了一批专业性技防设备。在辖区内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已安装有电子监控摄像头的基础上,又在重点路口新增设4个电子监控摄像头,治安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有效优化了法治创建环境。

五、坚持依法行政,全力建设法治政府

在完善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行政,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深入推进“法治乡镇”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一是依法推行计划生育工作,将计划生育行

政权严格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加速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治化进程。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切实加强了污染防治,严格实施环境监管,敢于执法、严于执法,重点对集镇马路市场、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进行专项整治,维护环保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依法规范村民建房,制订了农民建房管理的实施细则,严格查处违障建房。四是依法打击邪教。认真落实了镇反邪教宣传教育方案,积极向村民群众广泛宣传“识邪”、“防邪”科学知识,群众反邪意识大幅提升;五是深化党务政务公开,着力打造阳光政府,围绕便于群众知情、办事、知情,将群众办事指南、财政收支等情况同时公开在网络和宣传窗口。规范了政府机关的权利运行,推进了各项事业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依法行政水平。

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法治乡镇创建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深入全面落实,全民的法律素质不断加强,依法行政的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安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普法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个别单位对普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普法教育工作抓得不够紧,致使普法工作措施不够到位,一定程度上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二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大,任务重,难免有时候顾此失彼,特别是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普法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4.镇创建“绿色乡镇”工作情况汇报 篇四

××镇位于平陆县城北约14公里处,距运城市18公里,北与盐湖区、夏县相邻,南接圣人涧镇与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镇现有行政村15个,其中市级文明村2个、县级文明村13个。在推进文明和谐乡镇创建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拓展服务、繁荣文化、优化环境、维护稳定,全面提升和谐创建水平,为文明创建打好坚实基础。

一、加强班子建设,形成创建整体合力。

创建和谐文明乡镇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党委、政府按照上级有关指示要求,成立了创建和谐文明乡镇活动领导小组,把此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坚持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实行“管一线,包一片,抓一点”的责任体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党委成员和干部身上。定期召开机关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文明和谐乡镇创建工作会议,了解创建进度,解决存在问题。同时,以党委换届选举为契机,选拔一批年纪轻、作风正、能力强的群众党员充实进两委班子,健全村级配套组织,降低了年龄,提高了学历,为全镇和谐文明乡镇创建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做好宣传发动。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全镇构建和谐文明乡镇动员大会,对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 1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图板等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大力营造创建氛围。三是镇党委、政府把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效能建设作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镇、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狠抓机关效能建设,配备了指纹签到机实行签到签退制度,严格规范办事程序,实行政务、村务公开,推进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着力树立党委、政府新形象。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建平台

自2007年至今,我镇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一年一个台阶,今年新建了安沟、枣园两个村,实现了全覆盖。活动室内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十统一”标准,桌、椅、版面、窗帘等硬件设施全部配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定期播放政策理论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使其成为党员教育的阵地,村民了解致富信息的窗口;定期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我们狠抓新农村建设,按照“四化四改”和“五个一”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采取镇抓督导协调、村抓组织实施,2007年完成了以风口、横涧、凹里三个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2008年启动了××、农场两个重点村的建设,完成巷道硬化6.7公里,安装路灯80盏;2009年完成了西牛、前滩2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2010年完成岭轿、后滩两个重要推进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其中,岭轿村完成主巷道硬化1.1公里,硬化小游园1600平方米,改厕20户,新建沼气池30个;横涧村投入资金27万元,硬化九龙沟道路2000余米,新建窑洞28孔,为横涧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积极拓展农村服务领域。

一是开展新农保工作。我镇总人口为17051人,16岁以上为12683人,60岁以上2390人,16—59岁为10450人,其中学生、军人、企业参保为672人,全镇应参保缴费为9778人,实参保缴费为8492人,缴费总额为1025600元,全镇参保率达86.8%。二是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和帮扶困难群体。目前全镇共有低保对象1032人。办理大病救助24人,发放救助款4万元;优抚对象136人,发放优抚款283500元;为13名现役军人发放优待金13000元;全镇五保对象67人,入住敬老院26人。并对低保户实行跟踪管理,确保惠民政策的落实。三是全面优化人居环境。根据张政字(2010)9号文件《关于在全镇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镇集中半个月的时间对全镇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彻底改变了我镇脏、乱、差的环境状况,为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努力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全面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制,加强反邪教工作,创建“无邪教村组”;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领导干部接待和联系群众制

度,加强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坚持安全发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护林防火工作,各村都组建巡逻队24小时值班。

5.镇创建“绿色乡镇”工作情况汇报 篇五

一、学校简介

田坝小学创办于1962年,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学校紧邻渤桂路,占地面积4064平方米,建筑面积3646平方米,共有教学用房2幢,师生生活用房2幢,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517人,教职工40人,其中中共党员8名。具有本科学历35人大专以上学历占87.5%,教师学历达标100%。校园内绿化面积基本达标,空气清新,无污染。近两年来,学校投入学校建设资金20余万元,至使学校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近年来,我校在环境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绿色校园”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环境优雅,营造了良好的教书育人的环境。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素质基础,为实现我校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二、环境教育简介

1、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崇高威望。因此在校园环境保护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身先示范,见废纸就拾,亲自动手擦洗玻璃、花坛,打扫卫生,学生定会主动加入这一行列,积极打扫,我们还把环保教育贯串于日常生活中,经常带学生到花坛除草,坪土;组建绿色小卫队,齐抓共管,共同爱护一草一木。

2、结合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中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编写环保教案,提高教师的环保意识,并通过“无烟办公室”评比活动,使教师们的环保行动落实到实处。

3、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和班级的“学习园地”,开设有环境教育专题,专版,每学年都举办环保专题讲座2—3次,并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中去,开展环境知识教育,学校成立了清洁环保小组,并配备有辅导教师,学校有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卫生清洁制度,设立“卫生流动红旗奖”,同时一手抓环境教育,一手抓环境建设。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条件下,学校下大力气进行绿化,硬化、美化工作,投资5万余元在校园内栽植了草坪、修建了花坛、风景树,校园绿化率基本达标,投资十万元硬化了操场,增设了垃圾箱,投资近2万多元平整硬化教室。

三、创建“绿色校园”工作情况

1、加强领导,建章立制,落实责任。

保护生态环境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由此,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绿色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把环保教育纳入全校整体工作中,根据标准把创建工作总体规划,学科教育渗透,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宣传活动等工作,具体制定出了《创建“绿色校

园”工作计划和规划》、《创建绿色校园活动方案》、《环保公约》、《卫生环保制度》等,由于目标明确内容清晰,责任落实,计划有步骤,互相配合,井然有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如今当你走进我们的校园,展现在眼前的虽不见富丽堂皇的建筑,却透着沁人心脾的清新和让人羡慕的和谐。

2、精心设计,让“创绿”工作蕴含在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1)环境教育具有综合性、边缘性、许多学科都含着环境教育因素,要求学校各功能室、各学科必须把环境教育纳入工作计划,各学科教师依照学科特点找准切入点,充分挖掘教育教学中蕴含的环境教育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深化、扩充,使环境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机组织部分,从而增强学生对环境教育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让各学科都流邮“绿意”,通过检查教学计划、教案、使全体教师自觉地渗透环境教育。

(2)课堂的渗透教育,上好环保课,将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应做到以语文、思品、科学为主,美术、劳动、音乐等课程为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将环保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初步懂得一些环保知识,懂得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

(3)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进一步宣传党及国家的环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和环保知识等。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

(4)面向社区开展环保专题教育活动。

六月五日世界环保日活动和三月五日学雷锋活动,我校以“学雷锋、重环保、见行动”为主题,组织学生清扫校园周围街道,清理卫生死角和清理乱张贴现象,向社会人士发放环保倡议书和宣传单,把环保意识化为 环保活动。利用植树节动员全体同学“种花种树种草,美化校园”,同学们踊跃参加,捐花捐草,用自己的小手装扮校园,我校将继续把环保教育主题活动与德育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3、强环保行为教育,提倡绿色生活时尚。

环保是一场绿色变革,环保是一种自然回归,环保更是一种生活时尚。学校把绿色环保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如教育学生在家中种花种草绿化家园,节约水资源,回收废纸,多使用再生纸,拒用一次性筷子,无磷洗衣粉等。在校园,教育学生争当绿色小先锋,课间不追赶打闹,减少噪音。爱护学校一草一木,文明绿色行为。为创造良好的班风校风,为创建绿色学校营造良好氛围。课堂中有机渗透,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环境教育。从表层开展深入到了内心,再转化自觉行为。

4、创建活动成绩喜人;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师生的环境意识增强了,学生有良好的环保行为规范,无乱丢,乱吐,乱写,乱画行为,无吸烟,不高声喧哗,不损坏花草树木,不浪费资源,全校师生形成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氛围。

5、做好资料档案管理工作。

在创建“绿色校园”活动中,我校组织人员建立创建绿色校园档案,重视资料的收集,(按照评估细则标准)分类,分项,分条进行整理,归档,做到档案资料齐全,整洁,有序。

通过开展一系列环境教育的活动,全校教师,学生的环境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掌握了许多环境知识,养成了良好的环保行为,推动了我校的素质教育的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将不断努力,把环境教育工作扎扎实实进行下去。

田坝小学

6.镇创建“绿色乡镇”工作情况汇报 篇六

及2010年计划

一、2009年1——10月份,特色乡镇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1、我镇已完成煤炭、电力、建材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和评审工作。

2、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新修公路2.6公里,植绿化树2800余棵。

3、西黄道一矿东井等4个续建项目,由于近两个月煤矿停产整顿,计划技改投资18300万元,已完成项目投资14200万元,年底完工。已完成黄道红宝石购物广场、新世纪建材厂、郏县垃圾处理厂二期工程,黄道砖厂等4个新上项目的建设。开工建设天广余热发电项目、鑫易达开采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并完成了天广余热发电项目、华耐公司合成莫来石、垃圾中转站等3个项目的核准、备案工作。鑫易达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正在进行核准、备案。

4、全镇工业总产值增速达到35%。

二、2010年特色乡镇创建目标计划

7.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篇七

镇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确定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二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始终将创建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特别是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以来,我镇认真按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标准和要求,大手笔抓环境规划,大投入抓环保设施建设,大动作抓环保管理,大声势抓环保宣传,干群环保意识大为提高,环境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环境面貌进一步优化,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西北部,东与本县镇相连,西与镇交界。全镇东西宽10公里,南北长37.5公里,总面积3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269亩,辖2个行政村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446户5672人。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495元。245一级公路跨境而过,交通便利。年平均气温 10.5摄氏度,降雨量600毫米,光照充沛,适宜发展佳地。镇政府所在地距县诚22公里,距245省道1.2公里。镇多种经营各具特色,2009年多经产值达4120万元。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苹果、花椒为主导,药材、干杂果、畜牧养殖等相辅的多种经营产业格局。全镇累计花椒留存380万株,已挂果的有260万株,年产花椒120万斤,年产值1800万元。已建成千亩大红袍花椒示范园4个。全镇发展苹果5000多亩,已挂果3400亩,果实套袋2800万只,年产苹果6800吨,实现总产值2600万元。建成了庞家河市级千亩优质苹果示范园,成立了唐藏镇庞家河“凤唐”苹果专业合作社,“凤唐”商标已获国家注册批准。花椒、苹果已成为全镇群众增收的拳头产品。2009年全镇牛存栏1300头,羊存栏1200只,猪存栏2700头,畜牧产值320万元。森林覆盖率达78%,全部为天然林。林地面地292155亩,地下蕴藏着金、铜、铁等金属和煤、石灰石、大理石、云母、花岗石等非金属矿藏。目前已建成水电站两座,黄金采选企业两个,大理石厂1个。

二、创建工作情况

我镇对创建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创建活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农村环保工作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大战略来抓。在工作中,不仅做到“六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有方案、有检查、有总结,而且努力做到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责任落实三到位,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工作

一是健全机构,组织到位。2010年以来,我镇明确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摆在重要位置,明确了领导包抓和具体工作人员。为了加快实现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工作目标,我镇成立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村主任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创优办公室,由各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组织、检查、实施和协调全镇的创优工作。各村相应成立了以村委会主任任组长的创优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各项指标的整改落实以及配合镇创优领导小组开展工作。

二是制定方案,责任到位。我镇认真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的法规,对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指标》,结合自身实际,聘请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我镇编制了《镇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镇政府集合规划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方案》和任务分解表,将各项创优工作细化、量化,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各村,普遍建立了创建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专门班子全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措施落实到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完善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标准,重点加强对村创建工作的检查和督促,每月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到各村进行现场办公,解决创优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四是基础工作常抓不懈、抓牢抓实。抓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强化宣传,把创建意义和任务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提高创建热情,增强创建工作的主动性。抓培训,除组织有关乡镇参加总局举办的培训班外,还分级组织培训班,培训环境规划、创建标准、程序等有关内容。对乡镇分管领导和有关人员坚持年年培训,批批过关。抓指导,各级环保部门为推动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调、耐心指导、认真把关;形成了政府、群众齐心合力、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规划,精心构筑美好家园

为达到创建目的,我们始终坚持环境规划高起点。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立足于本地实际,确保所制定的环境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达性。在编制环境规划工作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做好规划间的结合和协调工作。在编制环境规划时,主动与城镇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相结合,优化调整城市区域和经济布局,合理确定生态功能,突出生态特色。二是做好环境规划论证工作。邀请专家对编制的环境规划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审查,重点论证环境问题是否找全找准、重点是否突出、解决方案是否切实可行、与城镇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是否衔接,提出修改意见,完善规划内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环境规划论证程序,使环境规划的论证工作不断程序化。镇主要领导干部通过参加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对全镇的环境资源状况、存在的环境问题、需要特别注意防范的环境事项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用生态保护意识综合决策各项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

(三)加强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镇以村、学校、医院、工厂、街道为主要载体,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持续开展环保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为创优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一是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动员全镇干部群众统一思想认识,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创建工作。二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横幅、宣传栏等媒介,广泛宣传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目的、意义和做法,使创建全国环建优美乡镇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三是举行环保培训。加强对全镇领导干部的环保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重点加强对污染企业负责人及其职工的环保教育,增强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从源头上狠抓环境保护工作。四是大力推进学校环境教育。在各中、小学设立专门环境教育课程。五是组织专题活动。结合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工作,在中小学校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让学生学习掌握环保理论,参与环保宣传教育。六是加强节日宣传。以一年一度的“3〃12”植树节和“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镇上下开展全民植树和环保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

(四)、突出重点,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过程不仅是获取荣誉称号的过程,而且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加快发展、提高镇域综合竞争力的过程。结合实际,统筹安排、综合实施了“三大”工程。

一是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拥有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城镇的最大魅力所在。在环境优美创建工作中我镇首先抓环境综合整治。突击整治,长效管理,扎实开展好“六清”整治工作。坚持日常清扫保洁和突击整治相结合,逐步实现长效管理,认真扎实开展 “六清”整治工作。各村各单位按照《张家圩镇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坚持每周开展一次集中整治活动,对村庄的公共场所、单位和农户房前屋后的的积存垃圾、乱堆乱放、卫生死角要全方位的进行整治清理;镇上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突击整治活动,二年来共组织开展28次大规模的环境突击整治活动,全镇党员干部群众近5200人次参加了整治活动,共出动拖拉机967台(次),板车336辆,清除卫生死角170余处,清运垃圾、杂草12350.1吨,“脏、乱、差”现象得到改变,镇村卫生综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深入调查,详细摸底,全面落实“四改”工作任务。农村改厕工作是全面整治农村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争取,县上统一规划在我镇修建高规格的生态公厕3座,在辛家庄村、庞家河村先行修建的2座公厕正在积极施工,可望7月20日全面竣工;深入村组农户,积极动员群众进行改厕,全面落实改厕任务200户。同时,按照沼气建设“一池三改”模式大力宣传推广改厕、改圈、改灶工作,今年3月上旬,经入户详细调查摸底,共统计愿意使用电气类灶具的1142户,占总户数1446户的82%,已上报县级有关部门待相关配套政策到位后组织实施;改圈及沼气建设全镇已建成356座,在老场村灾后重建集中点正积极修建的43座。

二是实施环境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地狠抓村镇绿化。城区绿化覆盖率、镇居民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均超过创建指标的要求。精心规划,以点带面,有效推动“三化”、“一统一”工作。极配合全县保持大开发、大提升、大跨越的旅游发展态势,及早规划,以“生态家园和旅游专线建设”为契机,对政府所在地村公路两边进行了贯通式的绿化、美化,共栽绿化树木87460株,有效提升了旅游观赏品位。采取在灾后重建集中点先行,树立样板,以点带面的工作措施,在全面实施了民居徽派改造工程,共拆除旧房294间,新建房屋97户,改造77户,粉刷房屋119户357间、11697平方米,已初步形成了亮丽的张家圩新农村形象。

三是实施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程。几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护了全镇29万亩天然林,实现了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巩固了生态绿色屏障。退耕还林实施5年来,争取国家投资900余万元,落实农田退耕植树8000多亩,荒山荒坡造林8000多亩,建成千亩花椒示范园2个,百亩落叶松生态示范基地3个,飞播造林1.2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生态工程的扎实推进有效改变了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林吃林的传统习俗,激发了群众加强山、林、水的保护,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开山采石、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整治。

(五)健全机制,实现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

城市经营三分建,七分管。我们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整治环境工作提供依据保障。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我镇高度重视规划编修工作,在全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科学规划、循环发展的原则,聘请城市专家编制完善了镇生态建设、绿地、环卫、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近年来,我镇先后制定并印发了《镇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镇城市管理规定》、《环境卫生管理暂行规定》以及《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10多个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性文件。三是加强督查,狠抓整改。为确保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取得实效,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每个阶段工作任务。镇委书记、镇长等主要领导经常带队检查和了解“创建”情况,及时查找薄弱环节,亲自部署指挥,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重点解决好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的环境卫生问题。

对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具体要求,加强督查,采取现场解决和专项治理的办法一项一项抓整改、促达标,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跟进整改情况。对于工作成效突出的部门、单位、村进行通报表扬,树立典型;对于未能如期保质完成创建任务的部门、单位、村,坚决追究其主要领导责任。建立奖惩制度,把村创建任务完成情况直接与村干部考核挂钩。

三、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要继续扩大宣传、不断深化认识。针对薄弱区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宣传鼓动的力度,深化有关领导对农村环境问题严重性和创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创建的积极性。

二是深化创建工作力度。抓住凤县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有利时机,把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渗透到各个方面,使创建工作进入到快速、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创建模式,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是要按照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创建工作逐步向村庄延伸。我镇现有二个行政村9个村庄,要把村庄作为创建活动的基本单元,大量建设生态文明村庄,为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打下坚实的基础。

8.镇创建“绿色乡镇”工作情况汇报 篇八

目前是三和历史上经济发展平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十分和谐的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日益提升,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经济发展效益良好,科教文卫稳步发展。镇容镇貌整洁优美、社会秩序和谐安定,全镇税收、项目引进、工业用电量、财政收入和引进外资等最能反映经济工作成果的硬性指标均居海门市乡镇场前列,经济运行质量及发展潜力被市内外相关人士看好。2007年和2008年,三和又连续被海门市委、市政府授予综合先进乡镇荣誉,已连续6年蝉联这一殊荣,2007年,我镇还荣获特别贡献奖的奖牌。

一、强化阵地建设

文化活动中心是促进经济发展、弘扬先进文化、培育精英人才、建设和谐三和的前沿阵地。我镇在率先建成一流的社区文化中心后,根据因地制宜、尽力而为、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行政推动、资金扶持的原则,充分发挥村企的自身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三和所有的行政村都有高标准的文化阵地。赛城集团、大地辉旺公司等单位还建起了室内球场体育活动馆,三和建筑置业职工之家可容纳300余人集中培训。

二、注重载体建设

镇党委政府把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全镇“四大建设”的坐标系中去定位、去谋划。坚决不搞形式主义的“形象工程”、劳命伤财的“政绩工程”。利用文化阵地,通过有效载体,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使阵地发挥效益最大化。两年来,我们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都是紧密配 1 合中心工作、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确保了活动效果。全镇把精神文明创建总体布局定位在提高“镇区、园区和人文”三品位上。园区和镇区品位的提高做到规划实施到位、基础设施到位和服务管理到位,人文品位的提高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通过组建镇“全面小康宣讲团”、“道德宣讲团”进行广播系列宣传,开展“感动三和”工程,组织各层面办班培训、举行“大力解放思想、做足路桥文章”大讨论等具体活动来实施。汇编了《思进集》,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思想道德教育进村入户。在机关深入开展“创文明机关,促效能革命”主题教育中,组织开展了“创一流办事环境,我该怎么办”的大讨论,机关干部人人做到“四个不让”,为争创“廉洁、高效、节约、和谐”服务型机关争作贡献。利用乡镇自办节目开设了“我与农民说小康”等系列讲座,获市宣传思想工作创新一等奖。十七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分别还就破解三农难题、建设新型农村举行大家谈。在“弘扬海门精神,实现‘三争’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主题活动中,广泛开展座谈讨论。进一步激发全镇上下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争先意识。面对金融危机,党委政府适时发动全镇党员干部开展了“我与企业共克时艰”主题活动,印制了烫金的“我与企业共渡时艰实绩记载卡”,要求大家当一天员工、体察企业酸甜苦辣;做一件实事、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献一条妙计、推进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巩固发展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促进了与企业齐心协力,形成了全民大招商的良好氛围。全镇120余名党员干部分赴到全镇54个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中,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35条,解决各种问题24个。在贯彻《纲要》,打造诚信工作中,2 我们注重点滴入手,发现、培养、挖掘和宣传三和的诚信典型,打造了三和独特的招商环境,前来三和投资的项目络绎不绝。使我镇在建项目的塔吊一直保持6只以上,在社会主义荣辱观、“孝亲敬老”等教育活动中,我们以市里编印的书籍和身边的典型事例为教材,通过征文、书画、故事会、文艺节目等形式,使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党委书记王国平以及镇长张卫忠等领导均在适时作经济、政治、文化等形势讲座。我们还邀请上级领导、专家学者5次来镇作精彩报告,全镇上下凝聚人心,鼓动斗志,统一思想、积聚力量、为推动三和经济腾飞作出积极贡献。“五星文明单位”、“五星文明家庭”创评活动,坚持动态常效管理,参创率达100%。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我们开展了“队旗下宣誓”和“小手牵大手、文明齐步走”等活动,继续办好“青少年模拟法庭”、“民情小超市”和“法律早市”。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全镇狠抓安全工作,两年中,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通过积极化解矛盾,无越访、集访和民转型案件,无恶性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案件和邪教宗教的违法活动。农村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低收入群体应保尽保,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科教文卫稳步发展。特别在民情工作中,我们广泛开展了“走百姓门、听百姓声、察百姓情、解百姓难、致百姓富”为主题的民情工程,确定了民情沟通日,公布了镇领导电话号码,将10000多份村干部的便民服务卡印发到所在村的全体村民中。建立了民情工作的登记、上报、交办、督办、反馈等工作制度,为实践“三个代表”,获取群众智慧,改进工作作风,维护群众利益,解决群众困难,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禁毒工作连年被省市评为先进,并作经验介绍。平安三和、法治三和有序推进,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以及不文明、不道德言行渐渐失去市场。我们还在各重大节日或重大会议之际开展各类文化 3 活动。去年中秋节前后,我们开展了“中秋节——我们的节日”大型文艺晚会,举行征文演讲和“六个一”孝心活动。整个活动仅奖品费用就达10000多元。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三清”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沟河整治工程,组建镇保洁中心,配备足额的保洁员和保洁工具,确保镇容镇貌整洁,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绿化达标,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均达95%以上。认真保护农田,无乱占耕地现象。

三、突出队伍建设

一是吸引人。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子。文明创建以人为本,关键在人,三和三万五千群众是文明创建的主力军,也是我们教育提高的对象。所以,我们以乡镇党校、村党校分校、农民学校、职工政校和乡镇自办节目为阵地,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着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样,文体活动也不能孤家寡人,内容也不能单调划一。无论“五星系列”创评,还是“511”工程推进,我们都坚持做到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形成声势、注重实效。在文化活动中,我们主要进行了征文演讲、书画摄影、象棋扑克赛、踢毽跳绳赛、乒乓球赛和卡拉OK歌手赛等。在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神七飞天等时机,我们还组织了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去年七一前夕,我们还自编自演了三和镇镇歌——《三和就是我的家》,唱出了三和人的豪迈、三和人的胸襟和三和人的力量。在“中秋节——我们的节日”大型文娱晚会上,本来预计有300人参加的晚会实际到场2000多人,连邻近的通州市民和过路群众也驻足观赏。准备控制在1.5小时内的晚会,为了满足台下观众的自行表演欲望不得不推迟再推迟。目前镇村文化阵地人气正旺。活动健康正常,深受干部群众的欢迎。

二是培养人。党委中心组是全镇四个文明建设的领头羊。我们强 4 化中心组理论学习,尤其抓好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省、市、镇党代会、全扩会精神的学习,改进学风,注重实效。在党政领导党课下村(厂)的同时,还不定期地组织党校、文化站、广电站、电影院及村企党支部宣传委员等进行培训和授课,提高其思想素养、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对保洁人员实施定岗定责定绩制度,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乱涂乱贴、乱堆乱放、摊外摊、店外店得到有效根治。镇还建立了鼓号队、民乐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12支业余文体队伍,适时组织他们“热身”,为推动全镇文体活动开展发挥了引领作用。通过教育培训,全镇各级干部队伍团结协作,作风过硬,说一不二,一呼百应,雷厉风行,争先恐后。坚持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全镇无违反殡葬管理规定及乱建坟墓现象。

三是激励人。强化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检查考核。把创建成效与评功授奖、职务升迁、经济报酬挂起钩来。创建中,我们还注意及时发现、挖掘和培养各类典型、依靠典型的力量推动面上的工作。汶川大地震后,大江市场率先组织捐款活动,一些上街卖菜的菜农包括低保对象都慷慨解囊,形成了争相捐款的一大景观。党委因势利导,号召全镇向他们学习,通过层层引导发动,捐款热潮异常高涨,全镇共收到各界人士捐款54万余元,其中特殊党费11万元,镇领导班子成员的特殊党费均在1000元以上。向困难群众献爱心活动中,捐款数量多、所办实事多,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三瑛电子公司董事长郁方为在将三名特困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包了下来的基础上,去年,他又对敬老院等弱势群体进行近万元的捐助,他还将正在就读、失去父亲的新远村6组张群的两个子女的学杂、生活费全部包下来。对于上述典型以及在文明创建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党委政府均给予 5 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另外,凡我镇人员对三和进行报道并被上级媒体录用的,镇党委给予等量稿酬,在市以上组织的征文、调研获奖文章的作者以及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心得笔记的同志也给予适当奖励,被“三和之声”乡镇自办节目录用的稿件和在编印三和《党建直通车》中的有功人员也给予一定稿酬。

四是惩戒人。遵守宣传原则,严格宣传纪律。凡代表镇党委政府的报道、广播稿、会议讲话稿等必须经镇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讨论或党政主要领导同意,凡涉及典型宣传的报道必须经镇纪检、组织、宣传部门认可,凡涉及全镇的重大报道、广播讲话稿一律由宣传部门统一扎口把关,违者责任自负。为了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环境,我们建立了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和校外辅导站,充分发挥关工委等组织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并加强对网吧、游戏机室、音响、书店等文化市场和印刷业的管理,检查和督促。外来演出人员必须持市文化局介绍信,其公演节目单提前由宣传文化部门审核,维护了文化市场的秩序,净化了三和的文化环境,有效地防止了精神垃圾侵入本土。

通过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全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园区和镇区的品位更加令人瞩目。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抢客甩客、不守交通等不文明、不道德现象得大有好转,村风民风、村容村貌得到改善。文明用语的知晓率、使用率大大提高。助人为乐、邻里团结、婆媳和谐到处可见。“晚霞工程”、“阳光工程”“帮扶工程”成效明显,两年的义务献血人数在325人,有效献血量均超历史。征兵工作连续8年获海门市第一名,计生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成为南通市计生工作先进乡镇,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为全国现场会提供现场,受到中宣部、中央610办的好评。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很大进步。去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632元.致富特色户占总农户的12%。6 由于农民思想素质的提高,在沿江公路建设、浒通河拓宽涉及到农户的拆迁工作中,所有拆迁户都能积极配合,没有一人心存疙瘩,更没有一人因此而上访。党报党刊征订工作连年先进,去年又在10月28日全面完成、超额完成市委下达的征订任务,且足额交于邮政部门。全镇新农村建设进展良好,经验在全市新农村建设推进会上作了交流,文明创建为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撑和思想保证。我镇的工业、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农业、项目建设、建筑业经济等项工作,继续保持优胜态势。上述工作均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去年,我镇又一次夺得了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先进乡镇的奖牌。

尽管我们在文明创建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我们决不会因此而陶醉和松懈。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而繁重,新经济组织的文明创建有待探索,改制后少数企业重经济轻创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决心以申报市文明乡镇为契机,再接再厉,一着不让。我们坚信由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由三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作支撑,由全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三和未来的文明创建一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三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定会更加协调、平稳、快速地发展。

中共三和镇委员会

三和镇人民政府

9.乡镇绿色村庄创建工作简报 篇九

简报一:

8月31日至9月2日,十堰市五创办、市环委办绿色系列创建抽查复查第三检查组率先对竹溪县、竹山县、房县开展了绿色系列创建检查督办工作。

近年来,我市广泛开展的“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家庭”等绿色创建活动,已成为公众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总结创建工作经验、亮点、发现不足,不断深化创新绿色系列创建工作,7月下旬,市五创办、市环委办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绿色系列创建复查活动。

三天时间里,检查组先后深入竹溪县梅子贡、县一中、园林局、鼓楼社区,竹山县宝丰镇施洋路社区、县二中、一中、裕源食品公司、西关社区、千福苑小区、财政局、移民局,房县窑淮镇三岔村、城关镇小西关社区、东城小学、农业局、神农本草制药公司等地,通过查档案、看现场、听汇报、反馈检查意见的方式,了解各地在绿色创建中取得的成效,发现创建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从检查情况来看,竹溪、竹山整体创建情况较好,两县按照复查通知要求对本辖区内近三年命名的创建单位进行了全面自查。创建机制健全,工作措施得力,宣传氛围浓厚,两县创建工作呈现出了不少亮点。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投资1.28亿元建设的茶叶精深加工茶多酚车间项目,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采用现代化环保生产工艺,投入680万元建设了日处理量达140吨的污水处理站,实现24小时运转,完善的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对废水、废气、噪声的排放起到了很好治理效果。竹山裕源食品公司将绿色、健康、环保作为企业发展理念,生产间与参观通道相互隔离封闭,无菌无尘的操作环境、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真正地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竹溪一中在每年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将环保作为一个专门课题让学生们进行实地调研,开展调查报告评比活动,评选出的优胜作品每篇有一至二百元的现金奖励,更好的激发了学生们参与环保的热情。竹山西关社区“十星级文明户”的十星中设有生态环保星、环境卫生星、科技文体星,突出绿色环保比重,绿色创建与日常工作融为一体。两县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社区在创建中只注重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而疏忽了环保理念的宣传和培训,老百姓环保意识淡薄;绿色企业整体宣传氛围不浓,环保标语不多;“以奖代补”资金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

房县的创建情况不是很好,没有落实自查工作。从抽查的情况来看,学校、机关创建档案规范,创建措施有效,绿化环境优美,在城东小学,校园内建有浓缩版的植物园、动物园、蔬果农庄,以直观的教学将环保知识渗透其中,有效促进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养成;企业、社区创建问题突出,神农本草制药公司创建档案不全,污水设施长时间没有运转,分管环保的公司领导一问三不知,小西关社区工作人员对创建知识不熟,环保理念宣传欠缺,培训活动没有持续开展。各牵头单位对创建工作不了解、不清楚、不熟悉,部门配合、上下联动不通畅。

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后,检查组及时向各地反馈了情况,同时就下一步绿色创建工作提出了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对标创建,组织开展创建培训,实现绿色全员创建;进一步把绿色创建工作与其他领域工作相结合,实现创建普遍化、常态化;进一步整合绿色创建资金,用好用活资金政策;进一步扩大创建覆盖面,将绿色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到教育、卫生、机关、企业等各个领域,实现绿色创建全覆盖。针对房县存在的突出问题,检查组要求房县重新开展一次全面自查,对照标准迅速整改到位。

这次复查活动共分三个组,待其他二个组检查完成后,对全市复查不合格、限期整改不到位,确定无法达到绿色创建标准的单位将进行通报、予以摘牌,确保创建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简报二:

麒麟区在到的三年时间,在全区开展“绿色村庄”和“绿色集镇”创建活动,计划建成100个绿色村庄和3个绿色集镇,着力构建乡村绿色屏障。

该区以“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为载体,统筹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和绿色产业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田、水、林、路、村5大综合整治工程,抓好村庄公共绿地和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四旁”绿化以及农田林网建设,达到林路相依、林水相连,农田、山林、村庄和谐一体,实现村外见林、村内见景,院内有花、田边见树、河渠披绿的园林风光。农家庭院突出绿化、美化、林果化,引导农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坪隙地,科学栽种树木、果林、花草、蔬菜,提高养护水平和绿化效果,达到绿地整洁、林相美观,形成“围村一片林、路旁有树阴、庭院花果香、满目葱茏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绿色新风景。在3年内,每个村都建立一个公共绿地休闲广场,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20至20,全区建设100个绿色村庄,其中年完成33个,完成34个,年完成33个。

该区充分利用集镇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特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宜居的理念,树立精品、特色意识,构筑完善的公共绿化体系、园林景观体系和城乡生态体系。在巩固、提高原有绿化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园林庭院型、花卉庭院型、林果庭院型、林木庭院型等绿化美化模式,注重色彩搭配,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绿,观叶、观花、观果树种相结合进行绿化。到2016年全面完成集镇院落、集镇中学、集镇所在村绿化及周边可视山头造林绿化,在集镇周边建设1个游园或2处以上公共绿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2014年至2016年,全区创建绿色集镇3个,充分发挥城镇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简报三: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绿色村庄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开展绿色村庄创建活动,整体提升村庄绿化水平。为起草好文件,根据部领导的.指示精神,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召开了多次专家讨论会,并赴广东、山东、宁夏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指导意见初稿并征求了31个省(区、市)和兵团及350个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意见。

出台背景

负责人:当前,我国村庄绿化整体水平不高,已成为农村环境改善的短板之一。推进绿色村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和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

工作思路

负责人:《指导意见》指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充分认识绿色村庄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总体要求,将绿色村庄创建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部门合作推进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拓宽资金渠道,建立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民个人种植、社会捐赠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机制。

指导原则

负责人:《指导意见》要求推进绿色村庄创建活动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将绿色村庄创建与村庄环境整治、村庄美化和农民增收相结合;坚持尊重自然、突出本土特色,充分利用村庄闲置空地,结合废弃棚圈和旱厕等整治,运用乡土树种和生态方法营造乡村景观;坚持创新机制、建管并举,建立有效的建设和管护机制。

基本要求

负责人:从已经全面开展村庄绿化工作的27个省份的实践看,这些地区对村内道路、坑塘河道、房前屋后和庭院、公共场所、村庄周边的绿化以及古树名木保护基本都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其中对村内道路、坑塘河道多要求绿化普及率(已开展绿化道路或河道长度占道路或河道总长度的比例)在90%以上;对行政村村部、学校、公共文体活动空间等公共场所不仅提出要绿化覆盖,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美化效果;对农户开展房前屋后和庭院绿化的比例普遍在85%以上;对村庄周边一般提出要形成成行、成片或成网等整体性较强的绿化林带,有条件的村庄要实现绿树围合;对古树名木要求全部进行调查、建档并实现100%保护,且《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也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为此,《指导意见》提出村内道路、坑塘河道、公共场所绿化普及,农户房前屋后和庭院基本实现绿化,村庄周边普遍有绿化带,有条件的村庄要实现绿树围合,古树名木要100%保护。

上一篇:借鉴城市管理经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下一篇:委外加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