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班教学总结

2024-09-05

少儿舞蹈班教学总结(精选8篇)

1.少儿舞蹈班教学总结 篇一

训练少儿身体各个部位的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小编给大家提供少儿舞蹈班的教学计划,欢迎参考!

少儿舞蹈班的教学计划【一】

一、教学目的启蒙舞蹈班授课内容针对才接触舞蹈幼儿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好奇心强、缺乏身体协调性的特征,以激发孩子对舞蹈及音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及乐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为教学目的。在内容设定上,保持儿童的天真、活泼的天性,为进一步的舞蹈教学打好基础。

二、教学任务

1、培养幼儿喜欢舞蹈和做音乐游戏

2、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及空间上、下、左、右、前、后等,并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松弛、伸展和灵活运动的初步协调性训练

3、学会正确的站姿和双跪坐、交叉盘坐、伸腿坐等几种基本姿态

4、能按照音乐节拍做动作,培养节奏感

5、学会几个简单的舞蹈,能在众人面前自如地表演,培养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安排

1、活动部分

第一部分:排队带着孩子们绕教室四周活动,放欢快的音乐,通过快慢不同的走步,拉手绕圈小跑,变换不同的造型、步伐,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导入上课的气氛。

第二部分:师生共同热身,将孩子插空排成两排,老师面对孩子,带领他们做动作,活动头、颈、肩、腰、臂、膝等部位。

2、软开度初步训练

简单的压前、旁腿,弯腰等。

3、舞蹈组合A、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唱、跳结合。首先认识双手和双脚的左与右,练习手脚的协调配合和反应能力,B、碎步练习、蹦跳步练习。根据孩子的步伐选择相应的歌曲进行游戏和律动,培养孩子的平衡感和节奏感,C、基本舞蹈坐姿的培养,在舞蹈中加入双跪坐、交叉盘坐等坐姿,提醒孩子要挺胸拔背;伸腿坐时指导孩子们注意绷脚、双腿加紧,通过示范和纠正动作,培养孩子的听从指令、自省意识,D、模仿及观察能力练习。让孩子模仿平时见到的小动物,跟着音乐进行练习,培养孩子的想象力,E、让孩子学习按照音乐节奏一拍做一次动作,训练孩子的节奏感。

地面练习:

1、压腿、劈叉(正压、侧压)

2、柔手组合基训组合:

1、手位

2、扩指

3、转手腕

4、摆臂

5、波浪

6、弯腰、转腰

7、提腰、松腰

8、含胸、展胸

9、松肩

10、勾绷脚

11、吸伸腿学习中国舞二级考级教材学习一个成品舞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舞蹈知识,在音乐中能自己独立完成舞蹈动作,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各方面的能力。

少儿舞蹈班的教学计划【二】

一、班级特点分析

少儿舞蹈班招收的都是5-10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也是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身体各个部分软开度训练,学习舞蹈节奏、舞步组合,节拍练习及舞蹈小节目,以学生动作协调能力为训练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提高艺术修养,增加学生对舞蹈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

针对此年龄层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编排和教授这门课程,希望通过这门课程中简单的站位,舞姿,动律动作及小的舞蹈组合训练,让学生更充分、正确的活动运用自己的身体,让学生在学完这节课程以后,在柔韧性,模仿能力和表现力都有所提高,也更喜欢这门课程。

三、教学内容

1)课前热身游戏

2)芭蕾舞(民族舞)基本功训练

3)音乐舞蹈小组合共6个,2个完整的舞蹈片段,这是教学的重点。

组合练习分为:头部练习,腿部练习,腰部练习,波浪手,摆臂

舞蹈片段分为:民族舞一个。流行舞爵士舞一个。

四、教学效果

1、软开度达到一定的标准(横,竖叉 下腰 压腿)完成。

2、模仿能力(能够很快很形象的模仿老师的动作)。

3、表现力(跳舞蹈小组合要有一定的表情,自信)。

五、教学手段

1、有计划的制定出每节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

2、每次教授新课由老师表演师范导入教授新课内容。

3、有步骤的教授课程内容。如:压腿练习(10分钟)

步骤:

1、教授正确的把上压腿方法;

2、教师正确示范,口数节拍;

3、口数节拍,教授学生压腿练习;

4、口数节拍,学生单独完成

5、配合音乐,完成组合。

六、教学计划

根据每期课时,分为四大阶段进行训练。

1、通过有针对性,有趣味性的地面活动组合,由头到脚的引导学生们活动开身上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寸肌肉,进行单一舞蹈动作的训练。

2、由单一的动作练习过度到音乐组合中,主要通过单一的动作讲解,示范和反复练习完成,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这个阶段是最为重要的训练阶段,在以前课程的基础上,大量加大组合的训练,同时还要不断巩固复习基础课程练习,并且加入舞蹈小舞段的练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舞蹈表现力。

全面的复习本学期学习的课程内容。

附:

教学大纲

一:

1、介绍:掌、扩指、摊手、转腕、上翘指。

2、正步位,小八字位,大八字位

二:

1、手背位置、手背动作。双手位

三:

1、勾蹦脚,伸坐,双跪坐,交叉盘坐,仰卧,蹦跳步。

四:

1、波浪。

2、擦玻璃

3、弯腰、转腰、前压腿,旁压腿。

五:

1、头位置,动作,摆肩。

2、平踏步,横移步,自然走

六:

1、爬青蛙,热身,提腕,压腕,推指,绕腕,立掌折腕

七:

1、把上弯腰。含胸,展胸

2、自编舞蹈

八:

1、把上基本训练

2、走步和敬礼,九:

1、手位和前旁大踢腿

十:

1、压腿,半蹲,踮脚,蛙跳走

2、游戏:小火车.十一:

1、提腰,松腰.2小鸟飞.十二:

1、推指,绕腕,吸腿走,碎步

2、半蹲,踮脚,蛙跳走

十三:1。前30训练,后30分钟汇报节目

备注:节目单要清楚,每节都要考勤;节目单,考勤表及时交给单位。

教学需求

地面固定舞蹈把杆固定式舞蹈把杆

壁挂式舞蹈房把杆固定式舞蹈把杆

把杆材质—水曲柳木,原木色直径51MM左右,内有2.2CM直径弹簧钢贯穿 价格:2米(含支架)350

3米(含支架)390

4米(含支架)430

舞蹈鞋 软底 练功鞋

价格:10元/双

颜色:肉色,粉色,红色,白色,黑色

2.少儿舞蹈班教学总结 篇二

少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选择

少儿舞蹈中的音乐非常重要。一首好的少儿舞蹈音乐,它的旋律流畅、形象生动、乐句整齐、节奏鲜明,有利于少儿对舞蹈形象的掌握、情感的表达与抒发。每个动作都要选择适当的音乐伴奏,让少儿在音乐中寻找感觉、节奏和情绪。上课时,我教会少儿自己听音乐做动作,必要时给他们讲解、分析音乐。在处理动作节奏时,还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音乐的段落和节奏的变化等,使少儿的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音乐的节奏要鲜明、强烈,能引起儿童的动感。节奏的强弱、动静、停顿等都应鲜明。音乐形象唤起孩子对美的向往,从而达到了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艺术作品的表演中,少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实践感和美感都受到各种程度的启迪。所以选择形象鲜明、乐曲短小、简单易懂、节奏性强、旋律优美、有感染力、易被少儿接受和激发其情绪的高尚音乐,是搞好少儿舞蹈教学的重要前提。

少儿舞蹈中教学的动作设计

在设计少儿舞蹈表现的动作时,应考虑到少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少儿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了解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少儿实际动作发展和接受水平。少儿处在生理上发展时期,骨骼较软,易变形,肌肉纤细,弹力小,收缩力差,易疲劳,这些特点决定了少儿动作的平衡力、控制力都较差,所以应选择简单、生动、明快、富有少儿情趣和生活气息,具有形象性,能反映少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动作。他们好动、好奇、好模仿,有时会出现下意识的手势动作,所以少儿舞蹈还应以模仿、律动、歌表演、集体舞动作为主,去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变化。如少儿舞蹈,洗手帕》、《种树、浇水》等,这些舞蹈来源于少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少儿的兴趣,把动作加以提练,变得活泼、夸张。设计少儿舞蹈动作时,还要考虑到少儿的自然素质,克服其不足,力求舒展、开放、动作鲜明欢快,丰满又有朝气,充分把握少儿思维形象具体性、好奇性、幻想性和模仿性。发挥其长而避免其短,使他们的表演动作更有感染力。

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形成最佳的教学状态

教师就要通过舞蹈示范、舞蹈欣赏、边歌边舞、音乐反映、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少儿全身的多种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的同时,更强调了大脑高度的集中去支配身躯,以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少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喜爱看舞蹈节目,更渴望参与表演。而且一系列优美的动作,丰富的队形变化等也促进了少儿舞蹈记忆力的提高。少儿舞蹈教学中队形与角色的安排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常常是以整齐的队形统一动作来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所以少儿舞蹈教学的队形变化简单明显。无论表演舞还是娱乐性的集体舞,都不宜太繁琐、复杂。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在角色的安排与变化上应简单好记、角色单一,故事情节与人物不宜太多,使舞蹈队形既丰富明了又简单合理。

少儿舞蹈是诗歌(文学)、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

三者共同的使命是表现孩子们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表现再打动孩子的情感。所以少儿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把音乐、舞蹈、文学融为一体,必要时可用语言补充,使歌、舞、语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少儿的自我审美意识素质,使少儿自身体现出一种对舞蹈的热爱,从而愉快的进行训练和舞蹈。将少儿舞蹈形象化,在舞蹈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形成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来启发少儿的想象力,将舞蹈和启发教育相联系,使舞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歌表演之所以很受少儿喜欢就是运用了这一点。比如:《老鼠画猫》中:“小老鼠,来画猫,哎哟眼睛要画小……”孩子们边唱边拿画笔画猫,同时学老鼠畏缩的动作来走路,这样动作就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又如《草莓娃》就是我们根据少儿爱吃草莓创编的一个歌舞,正因为草莓是少儿所喜爱的一种水果,而我们又把草莓拟人化,因此这个歌舞他们都爱唱爱跳,。补充了单调表现的不足,使儿童语言、音乐和舞蹈融为一体,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感染力。搞好少儿舞蹈教育还必须广泛加强其他艺术修养。如美术、音乐、儿童文学等。美术对舞蹈构图、色彩、服装设计、化妆等都有好处。好的歌词、音乐对少儿舞蹈的内容、情感表达和帮助儿童对舞-蹈的理解也十分有利。

3.关注童心,优化少儿舞蹈教学 篇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体课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快乐,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如果学生乐于学习,那么他们无论课内课外都会主动地去学习和练习。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是否充分,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动作的要领,是否学会了技能,是否愉悦了身心。

少儿舞蹈教育是少儿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它们均属于少儿素质的范畴。少儿舞蹈艺术教育在构筑素质教育的框架中越来越显现出重要价值,因为其目的是使儿童通过舞蹈活动提高审美感知、审美创造的能力。同时能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所以,少儿舞蹈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锐意教改的有识之士们的重视,越来越受到热切培养孩子的家长们的青睐。笔者尝试从少儿舞蹈教育概况与意义、少儿舞蹈教育的误区、少儿舞蹈教学应重视的问题、少儿舞蹈教学的具体方法等四个方面探讨少儿舞蹈教育,希冀推进少儿舞蹈教育的发展。

一、少儿舞蹈的概况与教育意义

(一)少兒舞蹈的概况:由儿童表演或表现儿童生活的舞蹈叫少儿舞蹈。它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它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儿童舞蹈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明显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少儿舞蹈的教育意义:1.有利于提高少儿的智力发展。2.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品格。3.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4.有利培养少儿的良好审美观。

二、目前少儿舞蹈教学误区

(一)误区一:舞蹈训练变成技能训练。舞蹈训练变成技能训练是当今少儿舞蹈教育中最常见的通病,它忽视了舞蹈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的培训,使技能与情感分离。虽然舞蹈教育是以一定的知识、技能为基础,但它毕竟不是纯粹的技能显示,如果把技能看得太重或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就难以适合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学习心态和承受能力。

(二)误区二:拿专业水平要求孩子。当前部分老师和家长想当然地认为把学生或孩子教得水平越高越好,从而以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衡量艺术教育的成果,却忽略了少儿舞蹈与专业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不同。

(三)误区三:成人的舞蹈教给少儿。从目前的少儿舞蹈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少儿舞蹈成人化倾向,无论是从主题、立意,还是从结构、情节,少儿舞蹈的表现与他们的年龄明显不符,这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当代少儿舞蹈教育中重视职业化的趋势。

三、少儿舞蹈教学应重视的问题

(一)鲜明的音乐选择:舞蹈音乐应悦耳动听,旋律流畅,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能启发少儿展开丰富的联想,能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性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陶冶少儿的性情和品格。

(二)简单的动作设计:无论表演舞还是娱乐性的集体舞,都不宜太繁琐、复杂。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整个集体。因此在设计少儿舞蹈表现动作时,应考虑到少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少儿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

(三)合理的队形与角色安排: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常常是以整齐的队形,统一动作。形成美感的画面,如一个惯时针大圆圈内再加一个逆时针小圈,或横线前进、竖线推进等都是少儿可以接受的,尽量少用那些歪、斜等不规则的队形。在角色的安排与变化上应简单好记、角色单一,故事情节与人物不宜太多,使舞蹈队形既丰富明了又简单合理。

(四)将诗歌、音乐、舞蹈融为一体:少儿舞蹈是诗歌(文学)、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三者共同的使命是表现孩子们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表现再打动孩子的情感。

四、少儿舞蹈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综合教学法:由于少儿天生活泼好动,已经能够按自己的意识去做某件事,无兴趣的事他很难去做,所以舞蹈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用你的教学内容去吸引住这些意识随意的少儿,把随意变为有意,可以采用综合教学法,将说、唱、跳结合在—起,内容一定要生动形象。

(二)示范法;教师要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使少儿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示范时还要伴随着语言的讲解,面向少儿做镜面示范。如少儿应伸左手,教师要伸右手,此方法可以激发少儿的学习愿望和热情。

(三)语言讲解法:语言讲解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如转动手腕这一动作,如果按动作要求讲,第一拍手腕由外向里转,第二拍手腕由里向外翻掌。少儿学做起来既无兴趣又很费力。但如果告诉少儿,现在你到果园里抓住了树上的一个大苹果,想把苹果摘下来必须转动手腕拧一下。所以说语言讲解法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四)游戏法:游戏法运用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行辅导的一种方法。舞蹈学习也应该让少儿感到是一种游戏活动、是一种娱乐。如学习鸭子走步,教师就可以扮演鸭妈妈,让学生当鸭宝宝,请鸭宝宝跟着鸭妈妈学本领,还可以带上头饰或穿上服装。此方法可以引起少儿的兴趣,提高少儿的学习热情。

少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们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稚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少儿舞蹈的基本素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会被少儿喜欢和接受,少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才能迎来一个又一个朝气蓬勃的春天。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

4.少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心得 篇四

作者:育红小学刘馨蔓 时间:2011-3-12 22:50:52 通过学习中华民族民间舞1-6级的考级课程,使我对中华民族民间舞考级课程的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思考。这套舞蹈教材1-6级的教授对象主要是幼儿儿童。作为幼儿儿童本身具有好动,好模仿的性格以及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感知特点。这套民族民间舞的教材恰恰符合了教授对象本身的特点。我是一名还没有真正教过幼儿儿童的舞蹈教师,因此在学习了这套民族民间舞教材之后让我对如何教好幼儿儿童的民族民间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思考。以下是我对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的重要性

常常看到电视上的“小童星”们唱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舞着周杰伦的“双截棍”。当时觉得他们很可爱,可是之后也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些孩子们将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下去呢?作为蕴含了民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精神等丰富内涵而最终表现为与浓郁的民族特色音乐相结合的民族民间舞,自然是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材。通过这套教材让孩子们去了解中国的各个民族及民族文化,同时也通过了解各个民族及民族文化来更好的掌握,学习好民族民间舞蹈。

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孩子们是否能掌握,学习好民族民间舞蹈至关重要的环节。俗话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

二.对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的思考

1.培养幼儿儿童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及感受能力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内驱动力。因为幼儿儿童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注意力,自我控制力都比较差。往往停在某一个事物上的时间都比较短,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方法,强迫孩子们把精神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是难的,而且孩子们会很疲惫,同时对这件事情也会失去兴趣。所以我认为首先要让孩子们对民族民间舞产生发自内心的好奇和兴趣,才能使孩子们学习好民族民间舞蹈。

(一)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例如:在教授《小熊舞》时,可以根据舞蹈组合的动作顺序,先编一个有关小熊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在听完故事后,老师在配上《小熊舞》的音乐,让孩子们跟着音乐自由发挥,去想象自己就是那只小熊,同时老师用规范形象的动作(肢体语言)去引导大家。在孩子们把对听故事的兴趣,不知不觉转移到对小熊形象的扑捉上后,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二)利用幼儿儿童好模仿的性格,进行教学。例如:在教授《小鸡啄米》,《蹦蹦兔》,《小象洗澡》等,可以先让孩子们运用自己的肢体去模仿他们眼中的“小鸡”,“小兔子”,“小象”的形象。然后配上舞蹈组合的音乐,让孩子们用心去感受音乐,是优美的,欢快的,还是笨拙的,让他们用自己扑捉到的动物形象来表达音乐的情绪。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感受能力以及创造性的表现力。

(三)借助游戏的魅力。做游戏是幼儿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游戏给孩子们的感觉是有趣的,轻松的,互动交流的活动。而课堂中进行的往往是单一的,个体的,有制约性的活动。把游戏溶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学习舞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跳皮筋》,可以真的扯一条皮筋,让孩子们跟着老师的动作来跳,这样孩子们就在游戏中轻松的,有趣的完成了所要学习的舞蹈组合。利用这种方法也会渐渐的培养起孩子们对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和信心。这也是这套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的魅力所在。

(四)创设环境,营造民族民间舞蹈的氛围。我想可以根据教材组织一次“中国各地民族旅游活动”教师可以把所要教授的民族民间舞蹈划分成几个单元。例如:第1站可以先带领孩子们去辽阔的大草原--蒙古。当然不是真的去了。可以把教室布置成草原的感觉,有蒙古包,有一群群的小羊羔。让孩子们穿上蒙古的服装,放着蒙古特色的音乐,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可以进行《剪羊毛》,《小骑手》的教学。第2站可以带领孩子们去往水果丰富的新疆,同样把教室布置成具有新疆特色的,挂满一串串的葡萄。穿上新疆的民族服饰。在那里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学习《尝葡萄》。依次类推。这种方法可以给孩子们营造一种直观,新鲜,身在其中的氛围,对于所要学习的民族民间舞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讲解,对各个民族风土人情,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有着直观的了解。这种方法还可以配上图片,影象,民族特色物品等资料的运用。

2.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表现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在让孩子们对民族民间舞产生兴趣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表现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我看来,以往的教授过程,教师只注重孩子们的动作是否标准到位,单纯要求孩子们模仿老师的动作,用口令训练孩子们的动作。等孩子们的动作差不多达到老师的要求后,再配上音乐。我认为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们刚刚建立起来的兴趣,在这一环节丢掉,另一方面抹杀了孩子们创造性的表现能力。这样教出来的孩子们动作会很死板,没有表现的欲望,只是为了动作而动作。应该培养孩子们“以情带舞”。先让孩子们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是怎样的一种情绪,配合教师的启发,结合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从而让孩子们对这段音乐产生想要表达的感情,配合教师规范,感情投入的表演(注意一定是表演)使孩子们在这种氛围下进行学习。在初步掌握后,教师再把重点难点以及孩子们还没有掌握的地方加以纠正巩固。3.注意教师的语言

根据教授对象本身的特点,教师的口头表达要生动形象,简明清楚。要充分利用好肢体语言,因为肢体语言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孩子们年龄小,课堂纪律很难维持。而良好的课堂纪律又是教学质量和进度的保证。过于严厉的语言会破坏整堂课的气氛,而且很容易打击孩子们的自尊心和信心。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也很重要。教师在教授幼儿儿童时应多采用鼓励,表扬的语言,采用评比,比赛,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们学习好民族民间舞的信心。4.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人,而且是幼儿儿童。每个孩子们的性格,身体条件都不会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教师不能采用一种方法来对待教育所有的孩子。应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和特点,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我认为这样就会避免“广播操式”的舞蹈,死板的舞蹈动作,做作的,好无发自内心的舞蹈表演。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大部分是各个民族的人民在劳作中或劳作 之余表达心情,情绪时产生的舞蹈。他们就是“以情带舞”。所以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性格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学会感受音乐,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情绪。“以情带舞”达到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目的。

以上是我这次通过学习民族民间舞考级课程,对民族民间舞考级课程教学所产生的思考和想法。希望孩子们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美,动作的美,通过舞蹈表达发自内心的美。从舞蹈得到快乐。作为一名小小的舞蹈教师希望自己能为中华民族民间舞蹈事业的继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阅读全文(68)| 回复(1)| 引用通告(0)浓郁的民族情

作者:育红小学刘馨蔓 时间:2011-3-12 22:46:51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泛指我国56个民族的各种舞蹈的总称。由于各民族人群在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其生产、生活、历史、习俗在民族性的基础上必然带有自然界给予的印记,尤其民间舞蹈文化更是具有地域性,有着各民族自身独特的色彩和风格。

我在实际教学“中华民族民间舞”课程中,选取了民族风格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地方特色鲜明,对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协调能力具有良好作用的几大民族的民族舞蹈进行教学,包括汉族(东北秧歌、云南花灯)、藏族、蒙族、维族、傣族、朝鲜族。

在不长的授课过程中,我对此课程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对“中华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的认识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只有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舞蹈文化,具体掌握并能准确地用肢体体现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才能够透彻地对学生进行民族舞蹈深层次文化内涵、具体风格特点的讲解、示范与指导。

在教学中,我看重对学生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单纯性教学,即通过教学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民族舞蹈的传承,表达出民族的性格、气质和人文精神———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

以上种种,既可以说是单纯模仿,又可看作是对各民族舞蹈的自身认同,即民族气质的模拟。这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民族艺术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启发、引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否将本是单纯的、特定的各民族舞蹈表现出异彩纷呈的情感色彩,就要求学生将自身的艺术修养及艺术想象力作为现实的载体了。

二、对“中华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方法的认识

1、介绍民族舞蹈的民族文化、地域特点、生活环境及民俗风情。

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民间舞蹈的生成演化,与其他传统艺术门类一样,是与其相应的生存地域、民族习俗、地形气候、历史制度、文化背景,甚至宗教信仰紧密相联的。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整合,最终形成民间舞蹈各自稳定的结构和特点,并符合民族自身独特的美学追求。因而,在学生学习不同民族舞蹈前,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地域特点、生活环境及民俗风情对舞蹈风格形成其特点的影响,让学生从感性上有基本的民族认知。

2、教授各民族舞蹈成形的风格特点。在整个民族民间舞蹈的教授过程中,此部分为最直接的环节。

这个部分在教学实施中可分为四个层次进行:

a、基本形态与动作的教授

教授各民族的民间舞蹈,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肢体形态及动作特征,这是各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各自不同的舞蹈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例如:藏族的松驰、维族的挺拔、朝鲜族的含蓄、傣族的柔美及线条感、汉族东北秧歌的哏、浪、俏等等。

b、从单一到复杂的系统性教授

在系统教授民族舞蹈时,要采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授方式。由于各民族舞蹈的节奏律动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因此在教授过程中,要把握纵深发展与横向扩展同时进行的尺度。例如:藏族舞蹈可分为:谐(旋子)、卓、踢踏。这三种同为藏族舞蹈,但属于不同的表现形式,身体的发力点及节奏处理各不相同,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着重对学生进行比较性地讲解与教授,同时也要注意各种类深浅程度的协调。

c、气息在舞蹈中的运用

这里所谓的“气息”,是指舞蹈者有意识把握的艺术性呼吸。艺术性呼吸是从感性地维持生命的生理需求上升为理性地运用情感,心理、精神和审美观点去进行形象思维,是舞蹈过程中,人体通过气息的处理、把握、运行所达到的内心节拍和风格韵律高度统一协调地表现,能体现出不同民族的不同风格。

在民族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不同的气息控制,既能体现出不同风格的民族舞蹈,又可将同一民族不同节奏特点的舞蹈呈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朝鲜族舞蹈中包含了古格里、安旦、扎津古格里、它令、阳山道、沙尔普里、挥毛里等近10种不同节奏型的舞蹈种类,从气息的控制上来看:

古格里:韵律柔物,动作舒展,节奏连绵不断;

安旦:韵律哏顿,情绪高昂,动作大方,节奏跳跃;

扎律古格里:韵律清脆,活泼,动作灵敏,节奏提升感强;

它令:韵律重、沉,情绪诙谐,动作潇洒,节奏撑展;

阳山道:韵律颠波,情绪激昂,动作流畅,节奏悠荡;

沙尔普里:韵律平稳,情绪含蓄,动作缓慢,节奏宁静;

以上不同节奏型的体现,都依靠对气息的控制。

d、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与学习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是学生学会几个固定的、程式的动作就算大功告成,而是通过民族民间舞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肢体的协调能力与肢体的可支配能力;让学生的肢体在将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以上教学的四个层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达到和谐统一,使学生在螺旋式的教学中稳步成长。

三、再现民族文化的认同

5.青少年宫少儿舞蹈教学散议 篇五

舞蹈是培养审美观念最直接的艺术门类。它表现的是人体美。通过形象、动作、线条、姿态等这些无声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熔铸人的情趣,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思想感情。所以“美”是舞蹈的本质特征。因而,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审美观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和舞蹈教学的根本任务。从美术的角度讲,舞蹈艺术的表现在于“形象”,创造艺术形象的主要动力是“舞蹈表现力”,而人的肢体动作美是“舞蹈表现力”的根本来源。所以,少儿舞蹈教学的目的,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舞蹈教育,引导和激发孩子们在欢歌妙舞中,自发地产生感知、情感想象等综合心理活动,进而潜移默化地产生审美的愉悦,提高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孩子舞蹈的兴趣。在孩子学习并获得相应的舞蹈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过程中,培养孩子自身舞蹈素质,提高其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为以后舞蹈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打基础。

少儿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一颗种子在孩子们心灵中开花结果。将这个“果”感、美的心灵化于美的形象中,必然有一个艺术体验的深化过程。因此,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就需要从适应少年儿童不同年龄层次的身心特点及智能的阶段性实际出发,包括视觉、听觉的感知及内在情感的感知。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舞蹈基本功训练及组合展示过程,在给予孩子们形体美的同时,增强他们在思维、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完美统一反映,以达身体部位的协调,并强化记忆力和快速反应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

力,从而促进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展个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少儿舞蹈教学的课程内容,目前尚无完全适应青少年宫教育目的要求的专用教材,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各学段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体现美的基本品格和艺术功能出发,在现有舞蹈教材中进行精选组合,编制适应性教学计划,确定教学进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内容组合应尽可能体现儿童化和趣味化。因为只有童心、童趣才是少儿舞蹈教学的“核”动力。

由于舞蹈训练是比较艰苦的训练,要达成由初级的感知向高级思维发展的成果,就要创设适应少儿情绪、情感体验和意志在行动过程中升华的情境(景)教学模式,把教学形式与少儿的集体表现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生动活泼的氛围。充分体现以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统一培养和发展的效果。而其中最能吸引少儿的莫过于那纯真无暇的童心和妙趣横生的童趣情节所生成的“寓教于乐”。因而反映在基础的动作编排上,应尽可能适应少年儿童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和身体发育骨骼、肌肉、筋脉稚嫩的特点,做到轻重缓急适量适度,注意节奏情绪的适时调整。特别是一节课不能只是单一基训。要根据“打基础加表现”,“以表现促基础”的教学要求,从丰富少儿生活情趣的体验入手,深入儿童世界,把基础训练与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编排设计多种有趣味吸引力,能激发少儿兴趣的活动,融和适应少儿心理特征的表演性舞蹈,提高少儿审美情趣和协调能力体验舞蹈感觉掌握相应的多种舞姿。舞蹈表演是基本功展示的最好体现教学过程中,着力将基训展示和成品舞蹈表演结合,以满足少儿表现欲望。这正如教育部

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周荫昌在一次儿童舞蹈艺术教育研讨会上的《有感而发》的讲话中所言:“儿童舞蹈教学编制舞蹈节目非常重要。”“在对教材的组合中,可经常搞一些小片段,如同一个基本的框架,能让孩子自己来往上挂,这才有了孩子将来创造的机会。”同时他还说:“舞蹈教学中,要注重音乐,而不是长期搞三个八拍,四个八拍之类的简单训练,要努力让练习经典化。用经典的音乐,用经典的片段去陶冶孩子。经典是提高质量,提高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些建议,专业老师一听就能明白。为此,应积极探索少儿舞蹈教学的模式体系,在启蒙到提高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少儿记忆好、模仿性强、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每件事物都有新鲜感的特点出发,可尝试按照三个阶段层次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有系安排,充分体现引导、启发、深入这样的一个过程。

第一阶段(启蒙到初级班)。从孩子年龄小,开始学的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主要引导学会观察,对孩子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包括花、草、树木、飞鸟、动物等富有灵气的鲜活形象进行观察和模仿,让他们发现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之处,使其在肢体上对“美”有初步的了解。教学上以排练小型舞蹈为主,结合适度基训,在提高审美情趣和相应能力的过程中训练体形,培养外表气质,进行颈、胸、腰、肩、肘、腕、髋、膝、踝及手、足等的灵活、力量、耐力的基础训练。重点在突出和体现身(身型身法)、步(步型步法)、手(手型手法)以及眼法、腿法的基本功训练上下功夫。在增强身体各部位力量、速度、耐力的强度训练中,不断提高跳、转、翻等常用

技术能力,奠定软开度。跳、转、翻等能力技术以及组合片段的基础。

教学过程中为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很好利用孩子们好胜心强的竞争心理,将教学内容中应该掌握的且要达到要求的项目,进行验收。可采用表格式验收法,对学过的内容列出单项表格,动作达到要求的在表上划“√”通过。未达到要求的继续进行练习,什么时候达到要求在表上划“√”通过。

第二阶段(中级班)。在第一阶段训练的基础上,由初级的感知进一步向观察、启发思维的感知心理过程升华,进一步提高学习舞蹈的兴趣,推动基本功训练。着眼于技术质量、技术表现力、身体表现力的提高。可把孩子们平时生活中发生和观察的事编成有情节的舞蹈组合,启发他们在认识美的品质方面,在心灵深处对美的内涵及共性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这是一个发展技术,提高水平的关键阶段,基训要求动作规范到位,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组合分层分解明晰,达到肢体动作美。加强开软度运用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开软度训练新成果,提高跳、转、翻技术水平,发展个性特技,进行不同类型组合及片段的训练,训练中可借助芭蕾的脚、腕、膝、胯的外开训练,发挥其对基训的积极作用。

第三阶段(提高班)。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形成以民族舞身法、能力、技术、组合片段及成品舞表演为主体的相对完整的中国舞基本训练,提高艺术综合素质。培养孩子们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用自己的美感去表现大自然中一切无声的美的东西。由此使少年儿童通过丰富生动的舞蹈实践获得美感,懂得美及审美活动的一般规律。

对少儿审美的培养可以说,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少儿舞蹈中审美教育的重要因素是教师。教师的舞蹈素质水准关系到能否形成少儿好的审美观。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很强。一个老师的形象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这时的老师不仅是一个舞蹈知识技能的教授者,更是一个行为的榜样,因此舞蹈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使自己不仅能有外在的舞蹈动作,而且要有美的内在修养,做到在孩子面前时时美,处处美。这样孩子的审美观就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了,从而真正实现青少年宫舞蹈教育的目标宗旨。

6.少儿舞蹈基本功和技巧的教学方法 篇六

1,重点在老师要会技巧,言传身教和经验积累。

2,技巧的基础是练好倒立,而且开技巧前的起范儿很重要。

比如手是扩指手型,手的方向(打侧手翻指尖对旁,前桥指尖向前),在走技巧的过程中,每个技巧的发力点是哪里,身体的哪个部位发力,肌肉一定要收紧。可以让孩子们多做些腹背肌的练习……

单腿前桥和单腿后桥

3,教前桥,首先要解决倒立,下腰的基础问题。先让学生练倒立,要求又轻又稳,崩腿崩脚尖,落到把杆上没有声音。倒立熟练之后在进行前桥的练习。手落地手直,脚落地脚直,注意协调的圆;放轻松。关键在腰和肩,手要具备基本的支撑能力,在操作的时候头看前面,别看地面,让孩子准备做倒立,老师在旁边,当孩子做动作的时候老师用手顶一下孩子的腰,让他知道什么地方用劲。

技巧主要是通过力度、幅度、速度来体现。我们要把情感与气韵融在一起,让动作的力度、幅度、速度都随感而变,顺情而化。加强力度,空中腿一定要180度 然后在脚准备掂地时拉肩 单脚掂地时要挑腰左脚最好是在腰起来后在放下!(这做单一的练习)熟练之后可串起来!

老师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练习舞蹈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教的多了,有了一定的经验就好了。

4,教侧翻时脚打直,注意最开始出去的是往你手的方向落地,空中整个身体要保持直立,臀部要收,低头。双手也要成一条直线。

不是往外甩开的,手脚要在一条线上;也就是脚要往内收,就是手的方向。

注意学生腿弯是因为心虚,或者习惯性弯腿等原因。先让孩子把侧手翻玩好。等手翻玩的直了顺了就能带上力量了,直接就告诉他们----蹬腿,摆腿,提腰,展手。

5,教古典舞中点翻身时 头保持一个点不动,侧腰和后腰要挑住。

这个不能放松。其实点翻就是从左边侧腰画个圈在回到左边侧腰的一个动作。只要你找到了腰的感觉。就会感觉很顺。如果越翻上身下的就越低,以致于感觉主力腿的压力重,转的很难受,找不到别人转的很顺的感觉是因为右边的侧腰和后胸腰没有用力。

6,教压腿时三种正确姿势

(1).正压腿

面对一定高度的物体,比如高台、桌椅,双腿并拢站立,抬起左腿将脚跟放在肋木上,脚尖勾起,踝关节屈紧,两手扶在左腿膝盖上。两腿伸直,挺腰,同时一定要收髋,这是许多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上体前屈,向前向下做振压腿的动作,逐渐加大力量,然后换腿做。根据柔韧性程度,可依次用肘部、前额甚至下颌去接触脚尖。

(2).侧压腿身体侧对肋木等支撑物,右腿支撑,脚尖稍向外撇,左腿举起,脚跟放在肋木上,脚尖勾起,踝关节屈紧,右臂上举,左掌放在右胸前。两腿伸直,立腰,开髋,上体向左侧振压。髋部和腰部在这个练习中将得到锻炼。

做这个动作易出现两腿不直、身体向前弯曲。所以在练习中应注意,支撑腿的脚尖外展,被压腿尽量向身体正前顶髋,左臂向里掖肩,右臂向上举,向头后伸展。同时,将腿向肩后方振压。幅度逐渐加大,直到脚尖能接触到后脑勺。(3).后压腿

背对肋木,并腿站立,两手叉腰或扶一定高度的物体。右腿支撑,左腿提起,脚背搁在肋木上,脚面绷直。上体后屈,并做振压动作。左右腿交替进行。髋部、腰部和颈部可以得到练习。

该动作要求双腿直膝,支撑脚要全脚着地,脚趾抓地,挺胸,展髋,腰后展。做这个练习时两腿容易弯曲,因此可请同伴帮忙顶起自己被压腿的膝盖,用一只手下压腰、髋,帮助把腰挺直。

7, 压腿的五大注意事项

压腿时为了避免拉伤或者跌倒,一定要注意以下5要:

(1).要稳------单腿站立时必须站稳,最好能有个扶手,避免摇晃失重跌倒;

(2).要轻------压腿用力不能过猛,以免对腰腿肌肉骨骼造成损伤;(3).要缓------压腿的动作宜缓慢;(4).要短------每次3~5分钟即可;

(5).要松-----压腿之后不要马上就结束锻炼,还要做一些踢腿练习来放松调整。

8,舞蹈基训中有数学——没有音乐伴奏时,我们就用数数字来代替节奏;表明各种舞姿中抬腿的高度,我们运用了45°,90°等等数学用语……。

舞蹈基训中有物理——旋转时,势能转变为动能;跳跃时,人体在尽力克服地心吸力;抬腿时,身体各部分要保持平衡……。数学和物理都有定律,因而舞蹈基训也应有定律,现试举几例,不知可否成立。

△单腿舞姿,当主力腿向下运动时(或从半脚尖成全脚,或从直腿变半蹲),动力腿应往相反方向用力上抬,以保持舞姿的完整性。同理,单腿落地的中跳或大跳,当着地腿有韧性地下蹲时,做舞姿的腿应渐 渐向上,保持动作的延续性和轻快感。

△旋转动作,立劲是基础,转劲是动力。练习旋转,先要打好基础——立得住、立得直、立得稳,这样才能转得好、转得多、转得漂亮。

△旋转和跳跃,都要找身体——主要臀部以上的上身——向上的感觉,做到臀部上收,腰背上立,头部上钻。一个人大部分重量在上身,这一部分上去了,整个人就容易上去了。

△小跳靠脚背,小跳练脚背。小跳小巧玲珑,快速多变,主要靠双脚或单脚推地绷脚的力量来跳.速度愈快愈如此。通过小跳的练习,则可培养出离地即绷脚、绷脚落地的好习惯。

△中跳和大跳,要高中求远。有了高度,才能在空中形成舞姿,才能在空中完成动作的变化,才能给观众留下飞翔感。因此在中跳和大跳中,应首先想办法尽可能长时间地摆脱地球的吸力,至于远度,由于惯性的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达到。在体育的田径运动中,跳远运动纪录是跳高纪录的三倍,就是最好的证 明。

7.关于少儿舞蹈创编与教学的思考 篇七

一、少儿舞蹈的特征与结构

少儿天性爱蹦爱跳, 其往往通过事物的表象来了解事物的特点。孩子们一般具有较强的模仿力, 对声音、节奏以及动作都具有超强的感受力和观察力。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 孩子们可以通过心灵感悟和丰富的想象力去理解舞蹈动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由于少儿身心特点的特殊性, 决定了少儿舞蹈具有天真活泼、形象鲜明的特点。创编舞蹈应力争做到主题明确、表现方式形象, 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和理解, 舞蹈形式可采取儿童游戏、童话故事、科学幻想等, 在教育少儿舞蹈的同时, 还要注意教学的娱乐性。除此之外, 在构思舞蹈的时候, 要利用动作性强、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形象生动、内容简单等特点去创编舞蹈。少儿舞蹈的创编也应符合其特点, 注意舞蹈的形象性, 进而被少儿所接受。在选择舞蹈动作方面, 不宜过难, 需形象、简明、直观, 并且活动量以及动作幅度都不宜过大, 应该是适合少儿, 是其力所能及的, 注意动作变化与链接的规律性, 便于少儿记忆。少儿骨骼柔软, 易变形, 肌肉弹力小、纤维细、收缩力差、易疲劳, 而幼儿的大脑发育快, 所以一般情况下, 少儿的头部都比较大, 而四肢短小。对此, 在为少儿创编舞蹈的时候, 一定要从少儿的生理发展出发, 充分意识少儿身体发展的规律, 进而去创编舞蹈。

二、培养少儿舞蹈学习兴趣, 激发舞蹈创编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于少儿的特殊性, 其心理与生理年龄小, 对待所有的事务都有一定的好奇心, 遇到一些新鲜、陌生的事物所表现出的兴趣要远远高于成年人。虽然一些舞蹈队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舞蹈兴趣和功底, 但是, 为了能够让他们的兴趣更稳定、更强烈, 可以多让学生们观看舞蹈演出。当孩子们观看的时候, 他们都会投以羡慕的眼光, 希望与其共舞。通过这种角色的转换, 使得他们感觉到差距, 并坚定学习舞蹈的信念。用自己的智慧与劳动去展现自己。另外, 在教学生学习舞蹈之前, 多让他们听音乐, 使得他们整体把握舞蹈音乐。如果学生们可以根据音乐的不同情绪、不同节奏而分出乐段, 那样, 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的时候, 就可以心中有明确目标, 动作易到位, 不易出现畏难、茫然等心理。在为学生播放完音乐后, 让学生去描述听完音乐后的感受, 说出音乐是缓慢抒情的, 还是欢快跳跃、激昂的, 并尽量表现出舞蹈情绪。舞蹈老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 有意识的发展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动作意象, 来展现自己情感和心理的肢体语言。

三、运用舞蹈创编发展少儿的动作技能

掌握动作技能对于少儿的心理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有助于少儿独立活动, 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力。少儿在学习创编舞蹈动作的时候, 通过这种身体运动可以使得人体结构与系统有序发展, 进而有助于培养少儿的情绪情感, 与此同时, 还可以掌握动作技能, 感知教学内容。例如, 学习小白兔高兴地、蹦蹦跳跳地参加音乐会, 一方面可以增强少儿腿部弹跳力以及肢体的协调力, 另一方面增强身体的灵活性、稳定性以及控制性。

四、加强练习, 提高少儿的创编能力

舞蹈创编需要长期训练, 如果仅靠课堂上的教学与训练, 是很难取得成绩的, 需要在课余时间不断去消化, 不管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所以, 在课后, 老师应试着选择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乐曲去要求学生多加创编练习,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创编舞蹈。通过这些教学方法, 使得学生较快的领悟创编舞蹈的要领, 体验其中的乐趣与成就感。创编舞蹈是一门实用性强、综合性高的课程,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与表现欲望, 是当今教学的重点课题。少儿舞蹈教学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专业舞者, 而是培养学生能创作、懂欣赏、会跳的能力, 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 为舞蹈事业奠定基础。

结语

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 只有真诚的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中, 感应少儿的童心、童趣, 捕捉有生活气息的灵性, 巧妙构思, 升华艺术。与此同时, 要想创编儿童舞蹈, 必须多看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 把握舞蹈发展方向, 收集、整理舞蹈资料, 在充实自我的同时, 加强生活的创作力, 细致了解少儿生活, 创编出生动的舞蹈。总的说来, 在教育少儿舞蹈方面, 其不单单是老师教动作, 学生来模仿动作, 从长远的角度看, 舞蹈老师要作为一个引导者, 一方面培养儿童的舞蹈兴趣, 训练孩子的舞蹈功底,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作思维, 进而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使得舞蹈艺术广泛、长久的流传下去。

摘要:现如今, 教育更加多元化、系统化、信息化, 为了能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兴趣, 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改进并创新教学方法。笔者总结多年的少儿舞蹈教学经验, 采取探究、引导、启发等教学方法, 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做好互动,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进而使得学生掌握舞蹈的特征, 学习少儿舞蹈创编方法, 大胆实践, 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转变成实际创编力, 鼓励学生独立创编舞蹈。

关键词:少儿舞蹈,创编,教学

参考文献

[1]吴雪蕾.浅谈少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与少儿舞蹈教学[J].大众文艺, 2010, (16) :257.

[2]马婧.简论少儿舞蹈的编创基础[J].黄河之声, 2011, (15) :60.

8.论少儿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 篇八

摘要 体育舞蹈的美学因素是由标准舞姿、形体美、音乐美与服饰美等美学因素构成的。将这些美学因素融合起来对少儿进行的美感训练,充分展现出了体育舞蹈独特魅力,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少儿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体育舞蹈 美感训练 少儿

体育舞蹈在青少年宫中开展以来,小朋友们非常喜欢。因为它是集标准舞姿美、形体美、音乐美、服饰美于一体运动项目,可以使小朋友在学习和运动的时候感受各种美,同时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因此,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加强美感训练,充分挖掘体育舞蹈的美育资源,不仅能满足少儿对优美的姿态、匀称和谐的形体美的追求,而且还能提高少儿的审美能力。

一、体育舞蹈的美学构成因素

(一)标准的舞姿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或国际体育舞蹈,简称“国标”。体育舞蹈发展到21世纪,已经形成了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少儿基本舞姿的训练,各种标准舞姿的训练,对于少儿跳出不同舞种的风格和韵味,表现舞蹈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蹈中各种动作可以构成不同的舞姿,而标准的舞姿是跳好体育舞蹈的前提条件,也是训练美感的重要途径。少儿想要跳出美的舞蹈,首先要有标准的舞姿,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动作的标准,要求少儿按照标准动作规范自己。

(二)形体美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音乐、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良好的身体姿态、线条优美的肌肉、灵巧且协调的四肢及通过身体姿态、力量、协调性、灵敏性的训练使体育舞蹈的运动者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的气质。在舞蹈学习、训练和表演中,学生充分展示的这些外在形象,同时表现出典雅、高贵和彬彬有礼的内在气质,会给人们留下一个直观而深刻的人体美的视觉效果和强烈的美感共鸣。

(三)音乐美

体育舞蹈与音乐如唇齿相依,关系密切。体育舞蹈中不同的舞曲反映着不同的舞种风格。体育舞蹈中舞步是要随着音乐节拍迈出的,动作的完成要与音乐节奏协调,二者的完美结合让体育舞蹈动作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使无声的肢体语言更富有感染力,动作本身的内涵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同时,音乐美对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产生强烈刺激作用,从而激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服饰美

服饰美是一种艺术修饰。体育舞蹈的比赛中,摩登舞和拉丁舞有各自专用服饰。服饰既要符合不同的舞种风格,衬托不同风格舞种的美,也要与不同的环境和场合协调,符合不同的舞者特点和气质。在少儿学习体育舞蹈中也应有服饰美的要求,比如现在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穿公主裙,穿公主裙跳拉丁舞还可以,但跳摩登舞就不怎么搭调了。所以,要求小朋友着体育舞蹈服饰,有利于学习动作及教师纠正错误动作且能更好的展示出肌肉、骨骼及身材的美,

二、少儿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

(一)标准舞姿的训练

要做到舞姿标准和动作优美,就要掌握好体育舞蹈的基本位置和常见动作。基本位置是指基本站位的身体形态,它在体育舞蹈成套动作出现率最高;常见动作则是指经常出现的姿势,舞蹈风格和美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就依靠这些姿势。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训练过程时,基本位置和常见动作的练习是重中之重。以摩登舞为例,少儿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基本的舞步,还要养成好的身体姿态的习惯,这样在成套舞蹈动作中才能体现出动作的美感。在学习和练习时要求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姿态,男生的身体姿态要表现出挺拔、伟岸的美感,女生则要表现出身体姿态的婀娜挺拔。反身动作在摩登舞中运用得也非常多,它是一个用来引导身体旋转的动作。学生在学习华尔兹舞的旋转时,我们强调最多的就是这个动作,如果没有反身动作的训练,那么舞者两人在配合时,旋转动作就不充分、不到位,两人动作就会脱节,两人的舞蹈动作没有办法完成,而且舞姿也不优美、不流畅,所以,加强反身动作的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标准舞姿的训练中,教师要通过标的动作示范、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和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们通过在学习中反复的练习,心灵的感受,领会舞蹈的感觉,这样才能使学生跳好体育舞蹈,才能帮助学生找到舞蹈中美感。

(二)形体训练

形体练习是以人体科学为基础,通过徒手或器械练习,塑造形体,锻炼健康的身体。现在的少儿上体育舞蹈课时,不仅仅是要学会跳舞,而且还要培养良好的内在气质。体育舞蹈中的形体训练和艺术熏陶无疑是培养良好气质的重要途径。体育舞蹈中的形体训练有柔韧训练、力量训练及协调性训练。少儿在学习体育舞蹈時应有一定的柔韧训练,主要有肩部、胸部、腰部和腿部训练,在训练中可以采用让学生扶墙或者把杆练习或者两人互助练习等方法,在训练时可让适当的配着音乐练习。力度,通常是指舞者对舞姿的控制力,在体育舞蹈中,如果舞者肩部的力量不够,较长时间地做把两臂抬至肩膀水平线上的动作会感到吃力;如果腰和腿的控制力不足,像流畅的华尔兹旋转起伏、刚劲有力的探戈弓步拖起时的形体造型,完成起来都会感到力不从心。同样,在拉丁舞中髋部动作和腰腹力量运用不当,就会让人看起来动作生硬笨拙,缺乏美感。所以,少儿在学习体育舞蹈过程中,应有一些适度的力量练习。对少儿体育舞蹈学习者来说,需要进行力量训练,主要部位是肩、腰、腿:对肩部的力量训练主要是通过内力控制;腰与腿的力量练习也同样重要,腰部力量不足,不管是男生或者女生,脊椎就不会长时间的保持挺拔与直立,而且难度动作也无法完成;腿部的力量不足,在舞蹈中舞步的迈出就会很沉重、不轻盈,难以控制舞步的幅度及身体动作的平衡。

(三)乐感的训练

少儿在学习体育舞蹈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学会了舞步,但不会听音乐节奏,结果不得不放弃继续学习,令人遗憾。其实绝大多数人是具有掌握音乐常识的能力的,音乐是可以听懂的,乐感也是可以培养的,在对少儿的乐感训练中应该分步聚来引导。第一步,是学会听音乐的节拍与节奏。如华尔兹为3/4,第一拍嘣的声音重,第二、三拍嚓的声音渐弱,让他们反复听,自己的双手打拍节,分辨出节奏来,其他的舞曲也可用同样的方法;第二步,让学生学会按照音乐节奏的快、慢、强、弱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和情绪。第三步,让学生学会用心灵来感受音乐。体育舞蹈中的不同舞种都包涵有不同的舞蹈神韵,而舞曲中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又在像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学生用心灵去感觉这些故事、感受音乐,并将其表现在舞蹈动作上,真正做到形神兼备,体现出体育舞蹈中美的神韵来。

(四)服饰的选择与搭配

在体育舞蹈比赛中,我们看到摩登舞有摩登舞的专用服饰,拉丁舞有拉丁舞的专用服饰,这是为了体现不同舞种的风格。少儿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也应了解服饰在舞蹈和生活中的作用。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服饰要得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讲:首先,服饰要符合不同的环境与场合,体育舞蹈是一项高雅的运动,参加舞会的人要注意仪表整洁,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服饰要符合不同的舞种风格。比如,由于摩登舞源于欧洲的宫庭舞,体现了欧洲风情,所以跳摩登舞时,应着西装,皮鞋应与舞蹈风格协调。所以,只有服饰的风格与舞蹈的风格和谐一致时,人们才能从中获得美感;最后,服饰要符合不同人物气质的特点。总之,少儿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互相学习,从外在形象到内心信念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形象和素质,才能在体育舞蹈中体现出舞蹈艺术的美。时代在前进,新时代对祖国的花朵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要想提高少儿的体育舞蹈水平,就应坚持内外美的综合训练。

参考文献:

[1] 吴东方,东伟新.论体育舞蹈音乐的作用及美感的要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103-105.

上一篇:先锋讲坛实施方案下一篇:教师交流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