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共9篇)
1.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篇一
“差生”从何而来
“差生”,泛指学业不良者。几乎各级各类学校都划分出了“差生”(“后进生”),这类学生在不少人心目中,是拉全班成绩的包袱,是上上下下的“心病”,一旦沦为“差生”,要么臵于前排接受大家的监督,老师的重点关照,要么臵于角落,眼不见、心不烦。
其一,学校的教育、评价。传统的学校教育强调以统一的要求、统一的内容进度、统一的考试、评价来要求每一位学生,且偏重语言、数理逻辑方面的训练,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很小。这种“工厂批量生产”的模式,只有利于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较强的学生,不仅使具有其他智能强项的学生无所适从,而且学生多方面的智能难以得到充分发展。这种大一统的学校教育,漠视学生利用自己智能强项开发潜能的愿望,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一些学生丧失了自信,沦为了“差生”。
在教育现实中,通行“量化”。评价一个学生优劣,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用分数这把统一标尺来丈量,达不到标高的即为“差生”。最直观的莫过于成绩排名,目的之一,当然也有促进“差生”向“优生”转化的良好愿望,然而客观上却创造出了更多的“差生”,有的被贴上学习障碍的标签,被嫌弃、冷落,有的甚至受到歧视和嘲弄。在这种单一评价制度下,这些学生很难找到学习的乐趣,而不得不放弃学业。说到底我们的评价标准只重分数,不重个性发展,因此,不少学生被推到了“差生”的行列,甚至可以说,传统的学校教育在不断制造着差生。当一个学生被戴上“差生”的帽子后,在这顶帽子的重压下,不少学生真的变得越来越差,“差生”于是被制造出来了。
其二,教师的批评不当。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方式运用得当,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之会挫伤学生的自尊,造成学生的对抗心理。面对犯了错的学生,有的急性子的老师不问青红皂白,无论大事小事,劈头盖脸一顿“暴风骤雨”,这种批评很可能会错怪学生,对学生身心是一种摧残;有的老师善于联系,批评学生时,总爱将学生以前的错误联系起来,从上课讲话到纪律散漫、从学习退步到不关心集体„„讲者慷慨,没完没了地唠叨、训斥,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还有的老师对学生不良表现过分关注,一有风吹草动,“怎么又是你,为什么你总改不好?”这往往不利于学生改变不良行为。因为过分关注的氛围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压力,对良好行为的过高预期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你干嘛整天盯着我,跟我过不去?”要么产生过激行为,要么破罐子破摔。在一片丹心为学生下,教师也应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和评价方式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所谓的“差生”,真的是一败涂地、一无是处吗?
法国有机化学家瓦拉赫在上中学时,起初,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然而,一学期下来,得到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成文学之才。”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成绩名列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大部分教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教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专攻化学。最终,瓦拉赫于191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类似瓦拉赫这样小时候是“差生”、“智力低下”,后来做出较大成就者不计其数,可见,差生不差,或者说他们只在某一特定的方面跟普通人有差距。大量差生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及教育的失当所致。按照加德纳的观点,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二、对差生教育的思考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人们打开了天窗,使人们审视我们的学校如何对学生实施最有效的教育,是到了更新教育理念的时候了。
1.积极、乐观主义的学生观
正视差异。传统智能理论仅仅以人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为依据,它关注的是“你的智商有多高?”“低能儿”理所当然被学校教育所淘汰。多元智能则不同,它关注的问题是“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学生的智能无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别。它承认差异,不承认“差生”。由于学生属于不同的智力类型,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会表现出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有的学生不善表达,言辞笨拙,说明语言智能不是其强项,有的学生对数学题目一筹莫展,说明他不擅长数学逻辑智能。这就是学生间智力差异。但,不善表达的学生或许有绘画的天赋,数理逻辑智能不高的学生,人际关系智能也许特别出色、管理能力出众,一个成绩不良者,可能是全班心地最善良、动手能力最强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因为他们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表现差而将他们看得一无是处。对于“后进生”,他们暂时的落后并不意味着各种智能的低下,而是意味着他们的潜能尚未被全部开发,强项尚未凸现。因此,应客观认识“差生”、“后进”现象,且不可抱着“差生”的观念不放。教师的责任便是注意用显微镜去发现,强化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发扬光大。
以学生为本。学校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这既体现了多元智能的理论观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所谓面向全体学生,是指面向全体有差异的学生,甚至是学习成绩差异很大的学生。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对于一个孩子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使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感到满意而能干。”多元智能理论公开反对“精英主义”,认为“人才”绝不仅指少数的精英,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
今天,我们国家的教育要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对于开发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人力资源,无疑有着重要意义,学习和借鉴多元智能这样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非常必要。学校教育应当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平台,保障每位学生学习、享受教育资源和发展的权利,不能将一些暂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行为有过失的学生一棍子打死,应使每一名学生,无论是所谓“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都可以接受同样好的教育,都能获得可以尽情施展其才能的机会,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鉴于此,我们不禁要问:学校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好准备了吗?
2.因材施教、开放的教学观
引向成功的有效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在哪方面聪明”,了解学生的需要,即要善于发现、识别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尤其是传统观念下的差生,努力发现其不寻常之处,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判断学生最发达智能的一个好方法是观察他们在课堂上“不规矩的表现”。语言智能发达者老爱说话,空间智能发达者爱涂涂画画、发呆冥想,身体运动智能发达者爱做小动作。这些课堂上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是学生向老师表示他们的希望。了解了学生的智能强项,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拓宽其教学思路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强项更强,弱项得到弥补。之所以有些学生成绩差,“是因为他们所在学校的教育不适合他们,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造成的”。可见,教育要适宜,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我国,因材施教的思想源远流长,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要服务那些天才的学生,更要着眼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其理论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其次,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开放性的学习情境。多元智能观下的教师应该能够向学生打开多扇窗户,能够运用多种手段开发、激励、引导学生。在当前“大一统”的班级授课教学环境中,对那些无法适应、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得另辟蹊径,变换教学方法,通过发挥不同智能活动的作用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让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一个学生数理逻辑智能不好,那么教师就应设法找到另外一条使他走出数学迷宫的途径,如通过空间模型或身体运动让他学习数学,也许空间智能或身体运动智能恰恰是该学生的优势智能;又如,政治类学科,有些原理抽象、深奥,让人望而生畏,如果我们以漫画、寓言、诗歌、谚语、音乐、故事、成语等方式导入,能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以学生的优势智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入知识点,让学生运用自己特有的学习风格,去做他们感兴趣的事,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感到饱满、感到没有遗憾,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最终达到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发展的目的。
课堂之外,可利用各种节假日、第二课堂活动及班级管理等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如,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女生占多数的学校可组织“谁说女子不如男”征文比赛;“五·四”青年节,“红歌月”歌咏比赛给全体学生提供一展身手的舞台;暑期,深入当地学校、工厂、农村进行专题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材料综合分析、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是个检验;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干部竞争上岗轮换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智能强项,选择适合的位臵,让不同类型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争取人人发展。在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各种潜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3. 多元、发展的评价观
在这个无限多样、五光十色的世界上,我们的学生也是各有个性,异彩纷呈,因此,根本不存在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模式或评价标准。然而,传统上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却只有一个模式或标准,即,用分数这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这种评价的片面性显而易见,使一部分语言或数理逻辑智能表现不好的学生排除在成功之外,心灰意冷,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应仅仅局限于学业成绩,而应从多元的角度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教育强化他的长处,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多角度评价学生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其可贵之处在于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智能而充满自信。而自信对于学生,特别是“差生”,是最宝贵的东西。正确的评价观应包括:
首先,评价目标,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继续学习提供全面具休的依据。发现学生智力的特点,确认哪些是学生的优势智能,哪些是弱势智能,提出未来学习的建议,不是给学生贴标签,分三六九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贝克尔说:“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按照标签所标定的去塑造自己。”贴上不良标签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难有愉快的体验,很难从“差生”的观念中走出来。
其次,评价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智力或数理逻辑智力,而应多考虑多元智能其他几个方面,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学生在评价后都会增强自信心。长沙某校,除了传统的“三好学生”等各种评选外,一改过去以学习成绩优劣评选“学习标兵”的做法,以前所未有的高规格在全校学生中评出20名“学生标兵”,其当选理由:最有爱心、最明理、最诚实守信、最有毅力、最勤俭节约、最关心时事„„而学生的学业成绩被抛在一边,学校所要做的是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时间不长,该校一举摘掉“薄弱校”帽子,成为示范校。因为“三好学生”评选,主要是对学习成绩的肯定,数量不超过5%,这无形中在心理上造成三好学生跟其他同学的差别,这是最伤害学生的。大多数学生认为高不可攀、与已无关而袖手旁观,而“学生标兵”,主要是对行为的肯定,只要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使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感到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该校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对学生评价时,可设臵多个奖项,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引导每一个学生认识自己的智能强项,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不同方面的肯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起自信心。
再次,评价方式,可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增强评价的情景性,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传统上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多元智能理论,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可以交替运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或学生自评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评价,在课堂上评价。国外有的大学生在人生“入门”(如大学入学)测试中,即允许被试者以自认为合适的方式展示其实力;评价着眼于过程,注重学生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而不是结果。多元智能理论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智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可塑性非常之大,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一时一事的静态表现。如果我们能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把学生看作成长中、发展中的个体,则将优生更优、差生亦优。
简言之,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和基础上,对学生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其身心发展的评价,才能真正体现出教育的人文关怀。
4.教育者的责任
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是教师教育成功的秘诀。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工作的成败得失不仅会深刻影响学生在校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诸方面,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教师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对学生的一生负责,才算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因此,教师应以如履薄冰的那份谨慎和小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起责任。
爱是教育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由此可见,学生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感情投入的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因为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教师只有倾注全部感情和爱心才能拨动。
爱生情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实不然。爱好的、乖巧的学生容易,爱那些个性十足、有这样那样“毛病”的学生就难了。后进生想搞好学习,但基础薄弱,困难重重,他们想进步,自制力又很差,所以破罐子破摔。面对这些学习“掉队”、学有“障碍”的学生,更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所想,满足他们所需。请牢记陶行知的那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对于学生,无论是聪明还是愚钝,漂亮还是丑陋,给以真心关爱,尊重与信任,可以唤起学生做人的尊严,激发其向上,切不可因为偏爱一部分而冷落另一部分。同在一片蓝天下,教师应把师爱的阳光洒遍每一个角落。
对后进生的教育,还要有耐心。对于少数专门和老师“做对”,有意要气一气老师的学生,要忍得住气,耐得住烦;同时,学生任何点滴的进步都是经过努力获得的,都需要一个过程,应给他们进步、转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对学生充满期待,鼓励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进步,急于求成不行。差生问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指望
一、两次谈话就能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做差生的工作,要持之以恒,打持久战,决不轻言放弃,做到“反复抓,抓反复”,促其慢慢进步、成长;再者,对差生的教育、转化,是润物无声的工作,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也不能立竿见影显现成效,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要耐得住寂寞。
常怀宽容之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所谓“宽容”,决不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错误思想、行为的漠视和放纵,而是指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方法。没有厉声的训斥,没有婆婆妈妈的说教,学生的心灵却受到触动,进而,错误得到改正,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无疑,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是必要的教育手段,但,许多时候,宽容更能使学生内心受到感化,而收到表面上退一步,却能进两步的神奇的教育效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还应该“健忘”,尤其对后进生更应忘掉昨天,着眼今天,期待明天。教师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这样的教育必能为学生乐于接受。
多元智能的实施,定会带来学生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我们期待着。差生是一种客观存在,“差生”是校园里的弱势群体,对差生,教育者多倾注爱心、耐心、宽容之心,让他们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在被爱中学会爱,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相信今天的“丑小鸭”一定能变成明天的“白天鹅”。
2.没有绝境只有绝望 篇二
妈妈却悄悄地说:少喝一点儿酒,比抽烟强。
奶奶听到我们母子的悄悄话,反驳道:我光听说喝酒惹事的,从来没听说过抽烟惹事的。不惹事就是好孩子。给他们安全感就是好孩子。亲人的要求,总是很低。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感觉自己压力很大,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
如果你感觉到工作或生活中有压力时,一定要记住: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
如果你感觉有虱子咬,说明虱子还不够多;如果你为还债发愁,说明你还有还钱的能力。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乞丐是最穷的人,乞丐却认为:别看我一无所有,我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生活无忧无虑,精神自由奔放,只是我所有的衣食家当都暂存在天下人的家里。
3.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篇三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船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船公司之一,拥有远洋船舶500余艘、近2400万载重吨,航线遍及世界各地。中远集团从事国际远洋运输,一方面具有情况复杂、危险性大、安全隐患多的特点,远洋船舶常年穿梭于国际航线,时刻要经受复杂的地形、恶劣的天气以及战争、**等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具有相当的危险性,远洋船员常年远离祖国和亲人漂泊在外,有时一年也回不了一次国,消息闭塞、生活枯燥、思想容易出现波动起伏,劳动强度大;另一方面,又具有安全责任重大、事关企业信誉,有时甚至关系到国家利益、国家信誉和国家对外形象的特点。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逐步形成了企业安全工作和安全文化建设的独特思维方式,奠定了中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中远找到了安全文化建设中,提出要认清“两个规律”,解决好“三个关系”,讲透安全工作的“八个观点”。
“二八”规律与“滞后性”规律
第一个是2/8规律。2/8理论在自然界中具有普遍规律,例如全球80%的海事往往发生在20%的海域,有20%的常见原因造成了80%的事故,还有80%的海损事故都与人的因素有关。“二八”规律普遍存在,20%的海域,20%的常见原因,都是关键的少数。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在工作中,要下工夫抓住关键的少数,但也不能疏忽次要的多数。对于80%的次要多数,尽管发生的概率相对少一些,但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是一样严重的。因此,无论是陆产各单位,还是船舶,在安全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和运用2/8 规律。比如在船舶方面,不但要重点抓好狭水道航行、进出港操作、雾航、防台、寒潮、危险品运输等事故多发时间、地点的安全工作,还应该根据过程管理的方法,对船舶运输全过程的安全工作进行监控,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是如此,不但要把船长、驾驶员、轮机长的素质关,也要对涉及船舶安全的所有人员要进行有效管理,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使大家各司其职,人尽其才。
第二是结果滞后性的规律。安全工作的结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很可能今天的工作松懈、失误在本航次或当年体现不出来,而相反今天大量的基础性安全工作,其效果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才表现出来,这就是安全工作结果的滞后性。在安全管理上就需要适应这一规律,不能因安全工作有滞后性而对安全工作有所放松,相反,认识了这个规律就要根据规律,提前抓,提前规划,认真宣传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各项安全生产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
认清“三个关系”
安全与政治的关系。中远集团是大型国有企业,安全出了问题,不仅造成人、船、货、车等经济方面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会使企业的声誉和发展受到影响,使职工的信心和士气受到挫伤,也会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受到损失。如COSCO船舶不管在哪里出问题,都会影响COSCO在国际上的形象,影响中国国有企业的形象,影响中国政府的形象。所以,企业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从“讲政治”的高度对待安全工作,把安全问题当作政治问题对待,务必做好,不容失误。
“绷紧安全弦”与“系好安全带”的关系。“安全弦”就是我们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是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的问题。安全工作一天24小时都要重视,“安全弦”一定要时刻绷紧,一刻也不能放松,要时时、处处、事事讲安全。“安全带”就是安全工作机制、安全技能和物质保障问题。如果这些健全了,就相当于安全工作有了一条“安全带”。这两者都不能偏废,不能缺一,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
机关的管理责任与基层单位、船舶的管理责任的关系。机关的管理对基层单位、船舶的安全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教育、督促和管理的重大作用。机关的管理与基层单位、船舶的管理是安全工作的两个方面。机关的管理对基层单位、船舶安全工作如果只重视基层、船舶这一头的管理,而忽视机关管理,那么安全工作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在紧紧抓好基层、船舶安全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各级公司机关的管理工作。机关安全管理体系是否适应基层、船舶工作?机关的指导是否得力?是否有方?激励机制是否有助于从事安全工作的具体人能够鼓足精神来抓安全工作?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讲透“八个观点”
“安全就是生命”。无数的安全事实教育我们,安全就是生命。我们不仅要动员员工的力量,而且还要动员船员家属的力量。譬如,召开职工家属会议的时候,请她们给一线的船员写上一封有关安全的家信,告诉船员“安全就是生命”,你们离家远行,我们在家拖小带老,千万要按公司规章制度抓安全,否则你的生命没有了,我们的家庭就会失去依托。把安全文化工作做到家庭更有意义,船员家属的一封信要比我们的领导作一次报告还要有用,这恰恰验证了船舶安全文化建设的极其重要作用。
“昨天的安全不能代表今天的安全,更不能代表明天的安全”。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的,安全工作也是要发展变化的。昨天的安全工作抓好了,不代表今天就安全。过去成功了,并不代表那套完全照搬过来,明天的安全工作就抓好了,绝对不行。安全工作不能一劳永逸。
“安全不仅仅是不出事故”。不出事故是安全工作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抓安全不能满足于不出事故,不出事故不能代表安全工作完全抓好了。一条船没有事故不等于安全工作系统正常运转。对此必须须高标准、严要求。如果安全系统出现隐患,迟早还是要出事的。
“安全就是效益——向管理要安全,向安全要效益。”效益是企业、船舶安全工作的落脚点。安全出了问题,效益就无法保证。安全工作至关重要,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安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安全工作抓不好将导致出现大事故,会牵涉到许多精力、财力、物力、人力,比如有的船舶在境外某港口搁浅,就会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安全抓好了,就为我们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了直接和间接的效益。
“安全工作主要靠管理”。安全工作要突出在管理上,管理工作没有做好,安全工作是空谈。而管理是一项一项的具体要求,从规章制度的落实,航线的设计,航次任务的布置,航行的要求到船舶自身的维修保养,都体现着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老船未必不安全,新船未必就安全”。这是航海经验的总结,也是航海科学的结论。几乎中远各家船公司都有经营老旧船的经验,而且仍然在安全地营运着。而新船虽然机器设备新,但如果船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不高,航行时掉以轻心,照样会发生事故。在中远的历史上这种事例已屡见不鲜。
“安全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如何抓安全,光讲没有用,关键要去做,要扎扎实实地去做。不碰船主要靠船长,主机不停主要靠轮机长,装货不出问题主要靠大副,这是实实在在的工作。领导机关要通过工作指导,把安全工作的要求、规章制度落实到基层、船舶实实在在的具体岗位,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落实到影响安全的各个环节中。
“安全工作是一项充分体现科学性的工作”。在安全工作中,科技含量越高,安全把握性就越大。现代化高科技运用到造船、航海领域,在安全设备、安全管理上发挥重要作用,为我们抓安全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同时,对船员在科技知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抓好安全工作,首先要抓好员工的培训工作,使员工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和熟练的驾驭现代化的船舶。安全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必须按照国际安全质量规则要求,完善制度,规范运行,科学管理。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同样如此。充分认识提高企业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和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以追求卓越的安全质量管理境界和企业安全文化精神为己任,积极打造并强化“零理念”——安全事故为零、质量缺陷为零,港口国检查滞留率为零。通过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中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定会迎来新的春天。
超级回复之谢谢!
4.没有我,只有我们作文 篇四
我也不知道到底该怎样定义“爱”这个字眼,字典里对它的解释只是很简单的一句对人或事物的感情很深,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因为爱确实是一个极致,那些小打小闹,那些幸福的感觉,都是因为爱,因为我们爱着周围的人,是啊!如果连爱都没有,还有什么能经得起消磨呢?
第一次到07―14班的时候,我看着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并不知道以后他们都将是我生命中最难忘记的那份爱,我只是认为他们会是我三年的同学,毕业之后互相写写同学录,然后简单的说一句毕业快乐,我会想你。之后就老死不相往来。这是我一开始预感到的我们的未来,但我肯定没有想到我们之间会有这么多的快乐,幸福。而现在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之间那份不一样的爱。
有时候我会觉得我很奇怪,就算有再不开心,再伤感的事情,只要每天早晨看到那一张张明媚的笑脸,我的心仿佛重新活跃了起来,空气里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仅仅只是因为我们在一起,并且有爱,就很幸福了。在14班,永远都有笑容,有爱,我们之间的爱,并不是那些所谓的同学之间的简单的互帮互助,我们是家人,我们有爱,而不是别人眼里那些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在一起,一起快乐,一起难过,一起简单的生活。
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形容我所感受到的.我们之间的不一样爱,我只知道只要每天看到双一和D打打闹闹的,我就会在一边笑到肚子疼。只要和昱儿每天聊聊天,我的烦恼就会被她神奇的化解,只要每天体育课和岩一起气喘吁吁的跑八百米,我就觉得哪怕是让我跑再长的路我也不会觉得累,因为有岩陪着,就很幸福。只要每天听翎讲的又没深度,又没笑点,又觉得很傻的冷笑话,我就会觉得其实小沈阳也不过如此,也许就是因为我们之间有爱,才会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实爱并不是那么神圣的不可触及的东西,因为在我的身边,每天都充满了这种简简单单却又不可缺少的爱。他们就是这样,总为我遮风挡雨,如果未来他们在很远的地方独自承受着风雪,而我也无能为力,我也会祈祷那些风雪降临在我的身上。
有人说过:“14班,没有我,只有我们!”我知道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有些不懂事,所以也让老师头疼过,但是因为我们有一种不一样的爱,我们都坚信着,风雪再寒冷,冬天再漫长,也阻止不了温暖的回归,所以我们都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改变别人眼中的14班。既然寒冬总会来临,也终将过去,那又何必在乎,只要我们都爱着彼此,爱着14班,就没有什么能够伤害到我们。
5.人生没有失败,只有铺垫 篇五
不敢尝试的人,都是错把铺垫,当成了失败。所以有些人会放弃自己,失去自立,拿自己当成无骨藤蔓,想缠在别人身上――所以最美的情话,一度是“我养你”。可这话信不得,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坐视自己一天不堪一天,却希望爱情地久天长,这于对方而言,太不公道了。人生最可怕的,是把命运交到别人手上,如同蜷伏于笼中的鸟儿,一旦疏忽了投食,悲惨就到来了。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把这个道理已经说透――每个人都是罗子君,必须要保持强大的生命活力,读书,交友,旅行,扩大自己的生存圈,自立者才有自尊,自强者才有明天。人生不过是场声势浩大的单独旅行,要活得通透,看得分明,闲时忙时铺垫事业,当铺垫的资源构成肥沃的泥土,我们的未来,才会厚积薄发,盛开出美丽迷绚的生命之花。
摘自公众号:雾满拦江(id:lwwuwuwu)
6.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文 篇六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永无止境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弃其槽粕,改正缺点;取其精华,学习优点,不断完善好的东西,使之锦上添花,做到更好。
如果有的人只放眼事物的缺点,看到牡丹不能食用,便说它毫无用处;看到荔枝没有名花又不屑—顾,那么他只能是指手划脚,胡乱评判,这样的人倒很可能成为批评家,怛我们不需要。我们需要的是实干,是引进别人的先进,改变自己的落后;借鉴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的例子已经比比皆是了。臂如,我们嫁接的香蕉苹果,苹果梨等都是荇取所长,合二为一,达到优化的目的。
这让我想起—个故事:在战争年月,有一个村庄即将面临洗劫。能逃的人全都逃走了,只剩下一个瘸子和一个瞎子。他俩就如上文中说的牡丹和荔枝一样,各有缺点,又各有长处。如果他俩单独行动,势必谁也走不脱。而他俩采用了一个办法,即瞎子背着瘸子走,由瘸子引路,结果他俩全都安全地逃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取长补短是多么的重要啊!
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是一样,虽然有一些缺点,但并不能以此为由说我们的社会主义不好,有了缺点,我们正在努力的改进。我们改革幵放,而不是闭关锁国;我们力求和国际接轨,而不是固步自封;我们把西方好的东西引进过来,而不是把西方视为邪端把一切东西都当作垃圾,用火烧掉。这样我们建立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才会成为世界强国。
7.没有完美个人 只有完美团队 篇七
团队精神是公司的精神支柱,离开这个精神支柱,公司就象是一潭死水般毫无活力可言。团队精神是培养公司凝聚力的旗帜。培育公司的凝聚力,除了其他条件外,良好的团队精神就成为一面旗帜,它召唤着所有认同公司团队精神的人,自愿聚集到这面旗帜下,为实现公司和个人的目标而奋斗。
今天,团队精神越来越被看重,那么什么是团队?它并不是一些人的机械组合,它和群体不同。一个真正的团队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成员的行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能够很好的合作,以追求集体的成功。而团队精神又是什么?目前它虽少有明确的界定,但作为隶属一个个团队的我们对其内涵是不乏切身体会的,在某些团体人们心情舒畅,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整个团体成绩骄人、蒸蒸日上;而在另一些团体,人们勾心斗角心情压抑,内忧外患,整个团队分崩离析,成绩一塌糊涂。没有团队精神的几个1加起来的和小于1的结果是人们早已司空见惯的事。
下面我只用一个小小的例子来告诉大家:“蚂蚁过火”,是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一位老农上山开荒,砍倒茂密的杂草和荆棘.砍到一丛荆棘时,发现荆棘条上有一个箩筐大的蚂蚁窝.荆条倒,蚁窝破,无数蚂蚁蜂拥窜出.老农立刻将砍下的杂草和荆棘围成一圈,点燃了火.风吹火旺,蚂蚁四散逃命,但无论逃到哪方,都被火墙挡信蚂蚁占据的空间在火焰的吞噬下越缩越小,灭顶之灾即将到来.可是,奇迹发生了.火墙中突然冒出一个黑球,先是拳关大,不断有蚂蚁粘上去渐渐地变得篮球般大,地上的蚂蚁已全部抱成一团,向烈火滚去.外层的蚂蚁被烧得噼里啪啦,烧焦烧爆,但缩小后的蚁球毕竟越过火墙滚下山去.躲过了全体灰飞烟灭的灾难.老农捧起蚂蚁焦黑的尸体,久久不愿放下,他
被深深地感动了.小小昆虫,为着整体的生存,竟有那么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竟有那么强烈坚定的团队精神,能不令人动容么?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物竞天择,强者生存.作为弱小的蚂蚁,靠着牢不可破的“团队精神”不也生存下来了吗?
古语曰: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也常说:“团结就是力量”。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团队间的竞争,就是团队协作作战能力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背景下,企业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与竞争力,其根源不在于某个员工个人能力的超群,而是在于其员工整体“团队合作”的强大,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那种弥漫于企业的无处不在的“团队精神”。所以说,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企业在商业战场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是企业走向辉煌的最有力保障。
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从年产值几百万到几个亿,市政公司的每一个脚步,都凝聚着全体员工的智慧和汗水!市政公司的每一次成功都显示了我们公司团队精神的力量!
8.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生哲理 篇八
初出茅庐且默默无闻的我在这之前一直都很坚信这一句话俗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腹中空空、头脑简单的我的理解是:最好的遥不可及,更好的唾手可得。所以为什么不让埋头苦干的自己努力成为更好的人,而偏偏选择追求永远也得不到的虚妄的东西。
最好表示已经没有上升空间,永远只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上循环渐进。更好代表着更高层次的境界,举个例子,有人问“你觉得我和某某谁好看?”你说“当然是你最好看了”。当被提到的当事人不在场倒还好,要是在场,这样招人不爽的话语肯定会得罪更大批的旁人。就好比一个没经过深思熟虑就乱开口说话得罪的年轻人,让人心疼又让人无奈。但如果换做“你更好看”,意思完全不一样。因为参与的人事物只有被提到的拿来作参考,没有进一步侵犯到别人边界的意思。更好——代表有台阶下,更有无限上升空间的含义,所以傻气的我喜欢更好。
即使是以前那个弱不禁风的我,也喜欢“强词夺理”。喜欢跟别人争辩一些数见不鲜的事情,我们各抒己见,孰是孰非,说的口若悬河,令人咂舌。喜欢从中获取知识探求真理的乐趣,能让我了解到不同类型的人独特的思维。喜欢利用自己独特的论点,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论据。虽然偶尔被说得惨绝人寰,但我觉得别人所说的话语能深刻的打动你,是因为你对自己深信的东西持有怀疑,也对对方的信念感动不已,才会自乱阵脚。
就在上周,看了一档综艺节目,叫《奇葩说》,奇葩这个词一开始是个贬义词,它一直在强调说明你跟别人格格不入,你是另类,所以产生了奇葩一词,表示人们对特殊人群的称呼。
我是一个先看标题名再考虑要不要看往后内容的人,首先我很不喜欢奇葩这个词,根据节目性质不同,节目名也以此定义。一开始因为就是一个纯粹的娱乐性节目,但后面不小心点进去看之后发现并不是。要是被带进去了,观点也很容易会发生变化。
现在看来奇葩暗指的是一个脑洞清奇,但可能行为姿态或者是品行样貌有些许欠佳的群体。人家是奇葩,我们是奇怪,估计连人家的一个小指头都扳不倒。
里面有一道辩题说“有两份工作同时摆在你面前,一份高薪却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一份是底薪却是自己热爱的工作,你会怎么选?”有人说喜欢高薪的,因为工资高。在这个物价逐渐上涨的时代,选择低薪意味着自我淘汰。也有人说喜欢底薪的,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哪怕薪资很低。有人追求物质,那便有人追求精神层次。
其中有段话令人动容,说“我本人是个律师,如果有人花一亿块钱请你去打官司,你觉得有多少人会去,答案是就算挤破了脑袋都有人抢着去打。也可以为农民工提供一点法律咨询,那为什么不把这份热诚提供给需要帮助的人。我如果要选,我宁愿做一个被需要的人,而不是任人挑选的人。”意思就是即使拿着低薪的工资也要热情真诚,做一个被需要的人才是衡量这份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不要抱怨你的工作,你的爱人,你的家庭,你周围的一切,因为世事无绝对,有些事情其实没有那么难,忍一忍就过去了。一定要坚守信念,回到最初的样子,因为只有一切都变得可爱了,你才会变得可爱。
9.安全没有及格、只有满分 篇九
有人说安全是一种文明,来自于社会进步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安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重视安全、尊重生命是先进文化的体现。
而几乎每一起安全事故的背后,我们往往看不到这种文明的进步和人的素质的提高,相反看到的是人思想上的麻痹和懈怠,习惯性地存在着种种侥幸心理:
领导者的侥幸心理。在那些领导充分重视、制度严谨完善、措施严格到位、设备满足要求的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就相对很低。然而,在有些单位领导的心目中,总是经济利益高于一切,为了把副业也抓好,为了提高综合经营收入,为了这样那样的务虚工作,安全往往就靠边站了。有安全制度却没能达到足够的重视,有安全组织却只为应对上级检查而服务,真可谓 “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了。一些领导者总抱着这样一种侥幸心理:多少年生产就这么过来了,也没出过什么问题,不会就这么倒霉的,等忙过了这阵再抓安全的问题。等忙过了,思想就更松懈了:忙的时候也平安过来了,现在还操心什么,有些小毛病也不打紧,不影响大局。
新工的侥幸心理。俗话说无知者无畏。有的职工来到了新的工作单位,开始接触自己不熟悉的设备,对自身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对设备的操作顺序缺乏必要的了解。在没有经过认真地进行熟悉设备的情况下冒然操作设备,很可能就想不到自己的误操作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自然就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这次操作所引发的后果不会偏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些工作了好几年的职工,刚到新的单位,明知新单位的设备和自己以前接触的设备有些不同,却自视甚高,对别人的规劝提醒不屑一顾,没有亲身经历和感受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灾难,消除不了他们的侥幸心理。
老职工的侥幸心理。和青工相比,老职工经验丰富,对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很是熟悉,甚至对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也会说得头头是道,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凭空产生一种自负心理:自己是老职工老资格了,做了几十年不出问题,听不进别人的劝告,甚至觉得那些规程和措施太过麻烦。违章操作成为其习惯性行为,最终酿成大祸。
另一种侥幸心理则和单位的管理有关。在大部分单位,对于安全管理,一般都采取重罚制度。但在执行这种制度时往往以罚代管,使管理人员产生转移责任和转化风险的投机侥幸心理,他们认为重罚才能起到好的效果,使职工不敢轻易违反,一旦出了安全问题还可以作为挡箭牌推卸责任。这种侥幸心理,忽视了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结果往往难以消除安全隐患。
侥幸的心理还有很多种,在这种心理的支使下,安全与“文明”和“文化”背道而驰了,“尊重生命”也成了拿生命开玩笑、拿生命做赌注了。重视安全要杜绝侥幸心理,这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人的思想意识和素质。
安全没有及格、只有满分
我想不会有人对安全工作规程、技术操作规程、企业纪律章程有任何怀疑,这些都是鲜血教训的经验凝结,每个人都对这些耳熟能详,它是每一个从业人员的三件法宝,但为什么最终却不能落实到行动上?从业人员无所适从,究其原因就是抱着及格就行的思想,怀着侥幸心理,心里头少了安全生产这根弦。的确,在工作中正是一些人有了“及格就行”的思想,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轻则设备损毁,重则人身伤亡,如果每个人能够树立“安全只有满分”的思想,100%严格按安规办事;检查到位,不漏过一个细节;措施到位,不漏过一个疑点,许许多多的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一个小小的错误、一点小小的疏忽对于我们机电运行人员来说都是致命的。也许有人会说安全生产只有满分,没有及格,那我们一年一度的安规考试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得满分。我想在安规考试时做错一道题应该不会出什么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国家财产的损失的。不错,我们在考试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在现实工作中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才能拿到满分。
安全生产百分百,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掌握安全工作规程、技术操作规程,纪律章程这几件法宝,还多有几颗心:
一、专心。学一行,专一行,爱一行。“即来之,则战之;即战之,则胜之”,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汗”,工作的时候就应该专心工作,不要想工作以外的事情。二是细心。不管是谁操作中都来不得半点马虎,粗枝大意实在是安全生产的天敌。三是虚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现场中相当一部分安全事故就是因为一些冒险家胆子太大,一知半解,不懂装懂,不计后果,想当然,冒险蛮干。不是怕丢面子、羞于请教,就是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四是责任心。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做到不违章违规,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切实做到“严、细、实”。除了这些,很重要的就是平时的安全活动要认真搞,钻研业务,通过平时考问、学习、演练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事故的能力。只有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做到防微杜渐,拒绝事故。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推荐阅读:
高中生励志演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06-21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08-12
如何辅导差生07-19
优差生转化08-01
初一差生简洁评语07-01
高中期末差生评语09-13
差生如何学习高三英语07-16
数学科差生总结07-30
如何转化差生的感悟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