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2024-10-09

微格教学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共12篇)

1.微格教学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篇一

公务员培训是提升公务员潜力的主要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公务员进行培养和发展,不断使公务员提高履行职务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通过培训才能不断更新公务员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更是保障公务员的基本权利的需要。而公务员培训的效果是衡量公务员培训工作好坏的最重要依据,所以提高公务员培训师资教学水平成为加强公务员培训工作的内在需要。为此,本文从公务员培训工作现状分析人手,对如何利用微格教学法提升公务员培训师资教学水平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微格教学概念

微格教学有被称为微型教学,是现代培训新师资的一种新型培训方式。其主要是通过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以及训练课题微型化来实现培训目的。其发展时间较短,但培训效果明显,迅速成为培训师资的主要手段,并迅速在全球推广。微格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对教学过程的有效分解,从简单的单项教学技能人手,力图实现每一项技能都详细具体和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微格教学法的教学规模小,一般采用分组的方法进行培训,每个培训小组一般3到5人,最多不超过10人,参与培训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培训人员,又是授课人员,通过简短的轮流培训来达到教学和学习互动的目的。

二、微格教学法对提升公务员培训师资教学水平的作用

(一)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公务员培训是一种成人职业技能培训,担当公务员培训教学的师资在自身培训时候就需要逐步培养互动式和实践性培训方式。以微格教学法培训师资时,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为公务员培训师资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交流的平台。(教育论文 )特别是小组教学和授课以及教学听课互动方式的开展,促进他们建立起共同的目标,协作学习也增强了微格教学的效果,为他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经验、更宽广的教育视野,因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使受训师资分享的教学经验更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

(二)为公务员培训师资的培训成果提供客观评价

微格教学系统具有网络共享和远程控制的强大功能,微格教学系统能够将教学过程中的过程进行适时记录,可进行数据、影像资料采集,并进行网络信息共享,进而可以作为公务员培训师资的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在进行培训评价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分类的考核标准,进而客观的评价培训效果,提高培训效能。

(三)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支持

微格教学法已经发展有几十年的时间,无论是教学技术优势还是教学的实践效果,都发展比较成熟,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微格教学法提供了基于远程控制、网络浏览等现代技术的支持。受训的教师通过对微格录像的观摩、反思,来对比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通过反复观摩讨论获得来自专家、教师、受训同行的有益建议,帮助教师超越本体,更加客观地反思自我,进而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促进公务员培训师资的教学成长。

三、微格教学系统在公务员培训师资教学中的应用

(一)增强受训者对所培训的技能的形象感知

微格教学法运用在公务员培训中,由于其面对的群体的公共服务性,以及社会变化对公务员履职要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需要提供生动的形象和带有一定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培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有针对性的示范指导。教学形式上要简洁、准确,减少灌输性教学,而多以启发性互动教学为主,尽量保持教学的连贯性。在教学实施中,还可以组织参训学员进行课堂讨论,分析成功的案例,并按照角色转化来进行教育,既培养受训者“假如我来教,该如何应用此教学技能”展开讨论,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在微格教学结束后,还应运用头脑风暴法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与此同时,培训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正向激励,促进小组的合作学习、团队学习,真正促进受训人员教学技能的提升和专业成长。

(二)不断加强受训者对培训的反馈和评价

首先,要提高对公务员培训师资进行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使本单位重视和支持公务员培训师资定期培训提高,把对公务员培训师资的培训工作的成效作为单位人力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筹划,预先安排,确保师资培训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其次,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对受训者角色的教学行为评价,具体可以采用定性、定量评价或两者结合使用的方法。定量方法主要是采用心理学皮肤电实验法,把教师角色的教学行为和学员角色的学习行为变化以数据的方式输入计算机,经过计算机处理以量化或图形的方式输出结果,用以分析受训者的教学行为和学员的学习行为,帮助指导教学过程。定性方法主要是指导教师和受训者结合教学,通过讨论指出受训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受训者进一步改进、提高其教学水平。同时要对评价的具体项目进行适当分解、量化,由评价者逐项填写,最后由计算机处理以量表或图形的方式输出结果。从结果中不仅能估测出受训者教学技能的总体水平,而且可以看出每一评价项目所达到的水平。

(作者单位:广西税务干部学校)

2.微格教学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篇二

学生有好强、好奇、好思、好问、好强的特点, 表现为任何事情不甘落后, 敢于挑战和超越他人与自我, 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好奇, 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 好奇心, 好标新立异, 好奇思妙想;好思, 表现为好独立思考, 琢磨学习中的问题, 自己努力寻求解决办法, 甚至关注老师的专业能力, 发表自己的见解;好问, 好向教师质疑提问, 好追根问底, 寻根溯源。针对学生的好奇、好思、好问的特点, 为了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 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对于体育教师而言, 在整个体育教学中, 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 所以教师的言谈举止和动作的优美及流畅性对于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强调体育教师多能的基础上, 更应该强调体育教师的专业性, 对于每一个项目而言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论功底和实践功底,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笔者就针对相关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目前高校开展的选项课相对较多, 这一方面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的关系, 学校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投入的力度较大, 使得很多体育项目具有可行性, 而面对大多数高校在经历快速发展和扩招之后, 在最近几年, 基本上在体育教师师资编制满员的时候, 都没有再引进专业教师, 而一些新型体育项目却随着市场潮流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 但是学校在师资方面却不能满足开课的条件,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 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师资从年龄来看, 40岁以上的体育教师占到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35%左右, 35岁到40岁的体育教师基本上是各个教学单位人数最多的, 大多数院校这个年龄阶段的体育教师基本上占到45%左右, 从教师的年龄来看, 按照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高校, 很多教师也有近十年的高校教学经历, 而在十年前, 大多数高校在师资引进方面, 主要都是传统项目体育教师, 对于市场新型项目体育教师很少, 基本上没有, 这对于教师专业性就有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选项课教学开展以来, 很多项目教师从未接触过, 往往都是从头开始从新学起, 这本身是利于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但是一些学校为了尽快地把项目拓展开来, 往往在教师并未完全掌握技术动作和项目要领就开设该课程,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而学生在学习中对于教师的专业性也往往容易产生质疑, 所以选项课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选项课教学首先对教师的理论知识掌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从事的是传统体育项目教学, 这些项目都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所以大多数学生对这些项目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而对于新型体育项目而言, 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 而这些项目的相关知识学生知道和掌握的却比较少, 所以对于这些新项目而言, 教师不单纯要给学生教会一些基本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对于该项目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 而目前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 对于这些项目很少有过多的解释, 反映出的是自身理论知识的匮乏, 而学生的兴趣并没有因为教师相关知识的匮乏而停止, 所以作为教师而言, 提高这些项目的理论知识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其次, 是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领域。对于新项目而言, 大多数学校在这些项目开展方面都没有太多的经验, 所以很多学校都处在探索阶段, 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是一种挑战, 同时也是一种机遇, 教师在教学探索中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教学改革方案可以及时地进行整理和归纳, 得到第一手教研材料, 这为教学研究改革奠定了基础。

最后, 提高教师对自我职业的认可程度。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教师当中的职业病, 由于长年累月从事相同的教学工作, 很多教师对教学失去了兴趣, 甚至出现厌烦教学, 而新的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 不单纯对于学生, 对于教师也有一种新鲜感, 所以教师在选项教学中,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 使自己对本职工作有更多的了解, 提高职业责任度。

综上所述, 选项课不单纯对于学生是一种选择, 对于教师也是一种选择, 通过选项让教师在学习中得到进步, 也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利于学生的培养, 也利于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钢, 刘润芝.试析微格教学与体育教学技能培训[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3

[2]陈中林, 刘扬.体育教学环境的表现特征及价值向度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3

[3]李桂玲.试论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和改革[J].四川体育科学, 2004.2

[4]陈建嘉, 何伟, 李野.论大学开放式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4

3.微格教学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篇三

关键词:第二课堂 中职学校 语文教学 促进作用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的并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是教学课堂学习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新鲜知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要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如中外名著阅读、征文比赛、手抄报、经典诵读、影视欣赏、书法绘画等,归纳起来为说、读、写。

一、课外练“说”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含义、美妙意境和创作手段,通过反复的诵读,采取多种方式的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品味作品的意境,只有情景深入学生的心灵,学生才能真正体会作品的魅力,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的教育目的,一是增加文学知识,二是提高思想境界和个人修养,三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对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有的人书面书写很有文采,但不善于表达,也有的人一生都拙嘴笨腮,大声朗读一定会改变这种状况。朗读本身也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朗读者面对的是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文章内容,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优秀文章,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艺术境界和素质内涵。朗诵的过程也是朗诵者用心体会文章意境,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审美情趣,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课外阅读活动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现在中职学生的特点是情感丰富,性格外向,喜欢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并不感兴趣,而是喜欢自己看些课外的书籍,武打的、言情的书籍常常让学生爱不释手,但是我们往往疏于对学生所看的内容进行正确引导,对学生能否对深奥的问题做持久的思考缺乏认识,而语文阅读活动因其具有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特点,适合于中职学生的实践尝试,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能够化枯燥为有趣,化深奥为简单。课外阅读主要是指导方法,推荐读物。例如,课上学习曹禺的话剧《雷雨》节选,课后让学生通读全剧剧本,然后再看电影《雷雨》,帮助学生对课本思想含义的理解。课堂上教学莫泊桑的《项链》,可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莫泊桑的其他短篇小说,如《漂亮朋友》《羊脂球》《竞选州长》等。针对媒体热议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可以借机引导学生去了解莫言的创作风格,阅读其代表作,推荐几篇小说如《蛙》《红高粱》《生死疲劳》《檀香刑》等,指导学生养成长期阅读的良好习惯,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了,无形中也就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广泛地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

三、课外练“笔”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源泉,为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验,亲自实践。课外练笔活动的方式很多,课外练笔要与书法结合起来,还要与读书活动结合起来,还要与影视活动以及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通过练习钢笔、毛笔、粉笔字美化学生的字体,通过课外读书活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读书卡片,开展影视评论,同时还要让学生的课外练笔与社会热点、焦点、与民生话题更加接近,通过观看《今日关注》《焦点访谈》《新视点》,评论事件的主题意义和人物的影响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练笔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回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重构人文精神,提升文化品味,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与课堂教学相互辉映,相互补充。学生在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中自由探索,自由发现,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有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对语文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民华.语文学习的丰足之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24).

[2]李华.浅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

[3]陈峥.中职校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职业教育,2010,(08).

4.微格教学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篇四

南郑区八一三学校 王玲

高效课堂理念指出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决定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前提。当前各级各类赛教活动多以高效课堂标准来衡量教师教学能力,所以赛教对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赛教是促进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激发教师拼搏进取精神的重要手段。目前由于社会期望的压力、应试教育的重负、教师成就感的缺失、工作环境的单调、职业的危机感等多种因素影响,少数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有的教师只为“上完课”,不求“上好课”工作敷衍了事。学校开展赛教活动,实际上是学校向全校教师们表明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宣示了教学的重要地位,借此调动全校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掌握先进信息化技术的积极性,促使教师端正工作态度。

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参赛的每一位教师都会努力学习、精心准备、反复练习、这种拼搏进取精神也极大程度的激发了教师研究课堂、改革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第二、赛教是促进教师个人各项课堂教学能力全面提高的有效方式。

1、赛前准备促进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提高。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要能准确、系统的把握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内容和知识点、分析学情,确定三维目标, 找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教法、学法,精心预设教学各个环节。

去年全员赛教中,我执教的是《海伦.凯勒》一课,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在赛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查阅资料、深入解读文本。为了讲

仿贯穿始终,孩子们假想自己就是那个看不见也听不见的小海伦,来模仿她的生活与学习,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帮助他们领悟了文章内容。整节课课堂讲授情境交融,课堂组织井然有序。

赛教中的公开课展示迫使所有老师扔掉自己平时课堂上有的一些如呵斥,板着脸这样简单粗暴的不良行为,尽全力合理使用教学资源来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成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并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效果。极大的促进了教师授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有效提高。

3、赛后说课反思促进教育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般赛后都会有一个说课环节。说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口语化形式,在教学理论和备课的基础上,对其他人述说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案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内容,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探究努力发展的方向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更注重的是课堂实效----学生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而对于这堂课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教育目标?我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怎样?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在哪里?改进办法和努力方向又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也许课前课后会有思考和探索,但很少有人全面深入的细致研究并把它们理论化。而参加赛教则不同,所有问题都要全面考虑,还要以说课的方式在全体教师面前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有序的表达出来,这对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赛教促进所有参与人员共同提高。

5.浅谈日记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篇五

[摘 要]中学生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素材、提高生活观察力、社会感悟力,切实提高作文写作能力。本文从写日记能使写作兴趣浓厚、能使作文素材丰富、能使作文情感真切、能使作文技法灵活、能使作文语言亮丽等方面说明其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关键词]语文;日记 ;作文写作;

写日记能够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能力,提高其分析事物、判断是非的能力。鉴于此,应当让学生在日记写作中明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丰富作文素材的作用

既然日记是日常生活中听到、看到、做到、想到的有意义的事实的记录,那么其中记录的事实必然是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这样的事实肯定会引起我们心灵的共振,其人其事、其情其景会给我们以教育、感染和陶冶。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以及其对我们心灵的触发和感悟,自然就会成为有用的素材,积累起来就成了我们作文写作中取之不竭的“原料”。这恰恰解决了我们广大中学生作文写作中无物可写、无事可述、无情可诉的问题,长期坚持将有利于作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你要仔细观察身边老王或老李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录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要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要记下来。因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观察生活,经常积累,养成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日记,记录的正是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真的、善的、美的。假的、丑的、恶的,欢乐、烦恼、痛苦等都可以被定格在日记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日记可以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太多了: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餐桌上的闲聊,一次实验,一次体验,一阵风雨,一张照片,一次电话等等,只要留意生活,只要真心去感受生活,日记就会成为你忠实的记录者,成为你最好的伙伴,让你进一步体会生活的滋味,丰富敏感的心灵。这样就为自己以后的作文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解决了原来作文过程中的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矛盾,再也不至于挖空心思地“编故事”。相反。日记里的生活素材就会像电影中的一幅幅画面,浮现在自己的眼前,以致拿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它们就会涌向笔端,形成“文如泉涌”的良好势态。

二、提高写作兴趣的作用

目前,中学生普遍作文能力不强,作文质量不高,这与大面积的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对作文厌倦、应付的心理有密切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什么事如果缺乏兴趣,就谈不上能有什么成就,作文同样如此。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作文,通常要考虑如何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选择好材料之后,又要考虑如何组织材料,如何过渡等。日记则不同,它是生活的照相机,是心灵的窗户,它可以记录丰富多采的生活。日记是一种很自由的文体,不受体裁限制,不受篇幅限制,可以任思想在纸上驰骋„„因此,在训练中,我让学生明白:自己曾经做过的、曾经听到的、曾经看到的,都是可写的内容;自己的欢乐、痛苦、希望、悔恨等都是可以表现的主题。在写作上不作任何限制,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写,尽情“倾吐”。学生果然“胆大包天”起来了:“老师,把课间十分钟还给我们,上课不要拖堂。”“老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给我指指路吧!”“妈妈,我真想和您说句心里话。”“爸爸,我已不是小孩了。”„„诸如此类,都被学生写进了自己的日记里。对此,我对学生的大胆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表扬:“谁说你们不会写作文?这不,你们不是把自己的欢乐、苦恼、希望都写出来了吗?而且还写得酣畅淋漓!”此时,学生们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这才明白:原来作文就是这么写的!就像写日记这样简单,写出自己的见闻、经历、想法。看来,作文中过多过严的条条框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压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致使学生失去了作文的兴趣。而日记刚好采用了“松绑”的措施,给了学生写作的自由,任凭学生尽情“挥洒”,因此,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同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指导讲评,向报刊荐稿,鼓励学生投稿,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体味成功感、成就感。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良好的写作兴趣。

三、真切作文情感的作用

我在日记教学中一直强调“真”,“真”是日记写作的生命。一是写真事,日记中记载得最多的是每天发生的事、经历的事,耳闻目睹,真真切切,把它们写下来就是最为真实的历史和可供筛选的作文素材。二是说真话,日记的第一读者是自己,而对自己是不需说假话的,日记中应该用最真实的语言记述事情、表达看法,“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最忌假话、空话、套话甚至官话连篇。三是抒真情,矫情造作是不会出好文章的,日记是最适宜抒发真情的地方,自己的喜怒哀乐憋在心中是很难受的,在日记这个无声的良友面前,一股脑儿地倾泻出来,可以很好地缓释压力,开阔心扉。四是表真感,生活中的任何人、事、物、景都会给人以思考、启发,时间、场合、身份、资历、思维的不同使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同,我们鼓励学生在日记中把最真实的感受、观点真切、勇敢地表达出来,从而可以准确地把握思想动态,及时予以引导疏通,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是在日记中强调写“真”,学生逐步懂得了“真”对做人处事的重要意义,作文也能努力向“真”靠近,作文中真切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就会逐渐多起来。

四、灵活作文技法的作用

由于我们的传统语文教学的体制模式问题,作文教学处于劣势和弱势地带。然而作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经常化高频率的习作练习,写日记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保质保量、循序渐进,就能在日记的写写练练中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主题提炼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丰富写作实践,积累写作经验,掌握写作技巧,使作文整体能力在日记写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对技法的运用更得心应手了,表现在作文中也更灵活自如了。

五、亮丽作文语言的作用

日记在积累语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摘录日记,从不同的角度和内容上进行积累、形成系列,促成了学生对语言的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采撷和感受语言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语言信息的储存,训练了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为学生作文中运用新鲜、丰富的语言提供了可能。教师不仅要指导积累语言,还要指导运用语言。首先是要“尽量用”,只有在每次日记、作文中尽量调动积累的语言叙事抒情述理,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和写作习惯,才能越写越顺,越用越多;其次是要“选择用”,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中心、不同结构、不同方法选用恰当的语言;第三是要“巧妙用”,运用积累语言要走出一概“引用”的误区,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运用方法,如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嵌入使用,转化使用等,最终目的是要使这些积累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成为作文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熨贴、毫无雕琢与镶补的痕迹,更不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总之,对于语言。不管是积累还是运用,只要用心,就一定会使作文的表述生动起来、形象丰满起来、抒情真切起来、立意深刻起来。日记,使作文的语言更加丰富,更加亮丽。

6.微格教学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篇六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趣,学生心理健康

语文情趣教学理念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把教学搞得生动有趣,它最大的创新点就在于能够启动一种有效激活教学内部动力的新机制,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下面,本文将从教育学、教育史学以及语文情趣教学法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分析语文情趣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形成的促进作用。

一、从教育学谈语文情趣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语文情趣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教育学的有关内容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文情趣教学符合教育的根本目标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这种解放是为了追求完整而有意义的人生才形成的,是生命为了突破自我生存的困境,向过去的蒙昧与粗鄙做告别,奔向光明与希望的体现。当然,不管是夸美纽斯还是黑格尔,虽然这些教育先人的见解有所不同,但是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他们都十分重视解放教育主体的个性,重视对教育主体进行情感因素的培养。语文情趣教学正是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培养学生的主观意愿,尊重学生的情趣倾向,从而培养身心健全的人。

2. 语文情趣教学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语文情趣教学最关注的就是学生的精神需求,“情趣”二字就突显了这种教育理念对教育主体的充分关注,关注学生的生存状况,关注他们的主体意识与自我需求,了解学生的生存状态与思想表达,在充分了解这些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尽可能的多学知识,多一些坚实而快乐的学习脚步。

3. 修身养性,乐学乐教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孔子倡导教师与学生进行修身养性的信条。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王通在教育学生时并不拘泥于教室之中,而是经常带领学生到溪边、林间等地一边游玩一边探讨问题,是一位典型的乐学乐教,深谙寓教于乐教学理念的教育大师,因此,他才能培养出像房玄龄、魏征这样的名相奇才。而朱熹和陆世仪都十分倡导王通的这种教学方法,他们主张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中加入文娱活动,以促进学生“习与智长,化与心成”。

二、语文情趣教学的积极意义

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讲,语文情趣教学是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和意义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首先,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先赋角色”,即社会个体先天获得的先在角色,是个体进行创业的最原始的平台,由于先赋角色之间差距较大,很多青少年在面对这种巨大落差的时候往往就会表现出自卑和抑郁心理,而语文情趣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积极面对先赋角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平静接受学府角色,将外在环境作为自我激励因素,这是语文情趣教学的一个重要意义所在。

其次,相对于先赋角色而言的是自致角色,语文情趣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大胆设计子自己的自致角色。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由衷的感受到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情趣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潜能,将这份快乐与感动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满足。

2.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人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每个人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人与人形成的社会当中,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定需要具备能够乐于与人合作,能够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孤芳自赏、顾影自怜、自卑自抑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中健康发展的。语文情趣教学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注重学生情商的提高。

3. 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轻松感

学习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只有当学生乐于学习,才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名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于学习,而不是被迫学习。语文情趣教学会让学生产生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其感觉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精神享受,通过情趣话的教学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调节紧张的精神,这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晓思.自由语文·情趣教学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5,(11).

7.微格教学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篇七

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科,应试型的讲授只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无趣,再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只是老师口中苍白的分析。所以,我们要借助文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不同情境中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

很多次早晨笔者经过学生教室的时候,听不见一点声音,更没有琅琅的读书声,大好的早晨时光就被荒废了。为了让学生在早晨积极地读书、背诵,笔者组织了室外晨读活动,让学生早晨进校以后在走廊、阳台、操场等地大声吟诵,在一个惜时惜晨的氛围里学习语文。对于课堂教学,笔者倾向于开放式的模式,在讲授《雷雨》一课时,笔者就鼓励学生将其改编为课本剧,参加校园戏剧社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在充分阅读教材后,他们自己设计台词,安排角色,制作道具,上演了一部精彩的情感剧。学生借助表演,不仅深刻体会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而且积累了很多学习经验。除了课本剧外,对于一些诗歌、抒情体裁文章的学习,我会开展校园品读朗诵活动,让学生细细地品味语言,借助文字的桥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通过朗诵,学生可以传达自己的见解,在展示自我,展示作品的时候,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此外,我们可以经常开展校园文学活动,像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校外采风、文学知识比拼等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渲染浓厚的文学氛围,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二、借助校园文学活动,鼓励学生研究学习

语文教学需要不断更新理念,改善教法,从根本上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我们要打破以往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讲授方式,放手学生融入语文学习,引导他们品味文字,接受文学的熏陶洗礼,享受语文课堂的乐趣。

校园文学研究活动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以往教师主宰语文课堂的局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文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书籍阅读。对于阅读,学校就要最大限度地开放图书馆,让学生自由选择书籍,只要内容健康向上,类型与范围不限。这样,就能避免老师代替学生分析理解,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尽情地遨游,细细品味文字的美妙,探究书中的奥秘,总结读书心得。在学生自主阅读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可以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学研究成果,谈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向同学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此外,校园文学社是增进学生文学研究的好地方,社团里有丰富的文学活动,比如自办报纸、设计宣传语、阅读品评、诗歌鉴赏等,都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充分运用自己的阅读积累,将内在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运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

三、丰富校园文学活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校园文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创作的灵感主要来源于生活,而学校生活占据了他们日常生活的绝大部分。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融入自然,亲近他人,认识自己,找到写作的活水源头。

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一直是古代名人志士向往的圣地,很多千古佳作都归根于此。时间飞逝,自然的魅力不曾消减,现代创作依旧能从自然中获得不竭的灵感。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近自然,对其中的景物、生命加以关注,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文学社的学生去一些名胜古迹采风,在自然中收集素材,进行创作。有时候,学校会开展家长与学生共读的活动,十分有意义。我们把家长邀请到学校,让他们与孩子一起阅读、鉴赏、交流,一方面,能让家长在工作之余有时间了解孩子,通过交流,增进感情;另一方面,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能丰富学生的阅历,拓展他们的思维,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刻、全面,提升写作的深度。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体验、感悟生活,积极认真地对待生活,还会定期开展“文学茶话”,让学生坐在一起,轻松地聊聊天,谈谈自己的生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寻找真实的自己,为写作积累真实的素材。

四、活化校园文学活动,帮助学生突破自我

目前的高中教学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过分迎合应试制度,把学生成绩放在首位,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常常因为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觉得自己很差劲,甚至感到自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借助校园文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发展兴趣。

新课标规定:“高中语文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具备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自我修养,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我们要开展各种校园活动,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有休息、提升的时间,组织一些关于文学创作和文章写作活动,让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展现自己。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就会举办作文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现自我,突破自我。在竞赛中,学生会充分运用他们的才能,尽情展示文字的奇妙,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此外,学校还会举办文学知识竞赛,让平时爱博览群书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语文学习并不是学好教材就可以,知识面广阔才是硬道理。有时,学校会针对当今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开展辩论赛,让关心时事、爱说、敢讲的学生发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优势。这样,不同的学生就能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长处,走出成绩不理想的阴霾。

8.微格教学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篇八

提纲:

(1)项目教学法的来源及特征

(2)项目教学法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总结项目项目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积极意义

9.微课对英语教学促进作用 篇九

一、通过微课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利用微课,营造情境,激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微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在制作微课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选取某一切入点,以情境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英语课堂。

微课集图片、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对于目前课堂的设置水平而言能最大限度刺激小学生的感官,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语言氛围,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二、通过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微课这个工具,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灵活性。让学生利用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回家进行预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专注力有限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都为之苦恼的,但是通过微课提前学习更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微课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微课的问世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微课,突破教学上的难点。微课以其简短精悍、生动简洁,集中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突破,可以说,微课提高课堂效率是其先天性具有的优势。目前好多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资源还比较欠缺,而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知识点,这对师资较为短缺的地区有很大的帮助。

微课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教师对课堂设计会进行更细致地推敲,从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微课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四、微课有利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

10.微格教学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篇十

关键词:图形思维 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204-01

图形思维是通过一种将大脑思维过程直观化及具体化的方法,图像化或图形化是由人的大脑右半球所扮演的功能,而大脑左半球所扮演的是思考功能,在左右半球的功能連接之间需要借助图形来实现,通过图形来为大脑打通通道。把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驾接在右脑感知到图形上,从而对人脑的全面表现水平加以提高。将图形思维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图形、图表、图示的引导,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理解能力、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及阅读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小学生智力和个性的目的。

1 思维导图概述

1.1 思维导图释义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由英国学者东尼·巴赞所创。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可以将知识进行简单的可视化,是有效的思维模式。

1.2 思维导图的特点

1.2.1 具有放射性

思维导图就如同大脑神经元网络的分布图形,是从一点或者一个关键词开始入手,从而随着对事物的深入研究而逐步扩散,一个主题又引出下一个主题,最终形成相互贯通、相互联系而又不断延伸的网络结构图,具有放射性功能。

1.2.2 多元化和个性化

思维导图是对图片、线条、色彩、数字、符号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通过将这些元素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进行思维的发展及延伸。同时,思维导图的运用比较注重个人色彩,具有非固定模式,根据创作者思维的不同其形式也不一样。

1.2.3 具有形象直观性

思维导图的最大特点就是直观形象化,通过运用大量形象生动的符号和图片来降低知识的复杂化程度,从而让知识体系结构更加图像化和直观化,对记忆和理解关键字具有强化的效果。

1.2.4 立体关联性

思维导图是利用多角度的立体方式来进行思考,通过不同的联想和想象将知识不断的延伸和扩展,从而建立多维度的三元思维,形成互相连接的知识网络。

2 图形思维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促进作用

2.1 启动记忆功能

图示分析对知识的长期记忆具有很好的效果。一般记忆系统是由感知记忆、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工作记忆)组成,当大量的信息不断的输入大脑时,就需要长期记忆和工作记忆来采取有序的互动。思维导图仅仅采用图形、关键字和连线将一节课的知识点内容进行梳理和压缩,整理成关键信息或与其联系的一张图,大大降低了小学生记忆的负担,让学生在无边的知识中更能快速的获得所需的重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息。

2.2 开发大脑潜能

经过科学研究,当前人类右脑所开发和利用的空间非常有限,必须采取各种技巧对其加以刺激和运用。思维导图通过利用左右脑的全脑思考模式,更好的对大脑的潜能进行激发,同时使其平衡发展。思维导图将知识进行联系、组合、联想,通过突破思维定势对知识进行创新,将原本难以连接的事物进行创造性连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这正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需要的方法,特别是在写作文时要写出新意;阅读时要读出深度;鉴赏时要赏出水平等。

2.3 激发放射性思维

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图形,是提供思维的全景图。思维从焦点问题出发,通过在不同分支上的无限延伸和扩散,突破保守的思维束缚,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可以将思维从分支中脱离出来,随时把握重点,因此,思维导图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工具。

3 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

例1:在《石头书》这篇课文上,按照“石头就是书”为中心进行对学生发散思维的扩展,启发学生思维:“石头就是书”是谁说的,是对谁说的,为什么他要这么说;之后进入第二关键处:围绕“石头为什么是书”来逐步展开。

在思维导图整体呈现的过程中,可以对图中的关键词句和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强化。例如,在地质探测员和石头书上的字和画的概念等,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进行超链接,充分利用网络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2: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阅读理解中,可以使复杂的内容更加清晰,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深刻的理解,更容易记住全文材料。在学习《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时,学生容易耗费很长的时间却不知所云,运用传统的方法会绕的晕头转向。因此,必须先让学生理解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之后运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有很好的把握。作者首先是联想雨,之后听雨,最后写听不到雨的遗憾,每段内容通过几小点来表达。利用思维导图很好的掌握了“雨”的整体脉络和情感思路,让学生很好的把握了这篇文章的思想情感,从而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指导写作。

思维导图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将大脑中的所思所想以图示、图表或网状图形所记录下来的思维模式,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写作教学中,通过围绕五个步骤来制定:(1)老师给定话题范围,让学生选定话题。(2)让学生通过对话题的思考及自由想象,将相关的重点难点记录下来,之后采取分组讨论,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扩散思维。(3)老师对学生应做出适当的引导和指导。(4)让学生自己对思维导图进行连贯陈述,从而确定好陈述顺序。(5)让学生动笔写作。

4 结语

图形思维教学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结合课文的阅读及课后绘制的思路图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不断分析和综合思维的加工,将抽象的文字转换为图表、图像和图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其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开启儿童智慧之门的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静水,丁晓春,吴梅英.张扬个性放飞想象—— 《看图形写作文》教学设计与评析[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品德版,2004(7):75-76.

11.微格教学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篇十一

关键词:中学英语新课改,建构主义教学策略,教师教学效能感,学生学习效能感

中学英语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英语教师的教学策略设计能力提出了挑战。在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广泛深入之时,地处云南城郊的中学英语教学差强人意,如:师资发展相对薄弱、教学环境较差、教学理念滞后、学生来源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差等。面对城郊中学英语教育水平的差异及教师间发展水平的差异,要提高云南省中学英语教学的总体水平和有效深入新课改,除了要改进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外,培养和研究城郊中学英语教师的实效性教学策略的设计能力以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学生学习效能感的提高就尤其重要了。

1 理论概述与研究方法

1.1 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1]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的。其间建构主义汲取了多种学习理论的精髓,如奥斯贝尔[2]的意义学习理论、布鲁纳[3]的发展学习理论以及维果斯基(4)的历史文化心理学理论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知识的导航者(knowledge-navigator),在教学中起着主导和导向作用,是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在教学过程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帮助他们不断丰富知识,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注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根据不同教学目标,组织协作学习,设计不同协作方式,引导协作学习过程,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5)。

近年来,国内教育研究者为了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对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学作了较多的介绍[6,7,8,9,10,11,12]。虽然,英语教学研究者已意识到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并撰写了相关述评和研究文章[13,14,15,16,17],但是,其中鲜见针对建构主义教学策略运用于中学英语教学以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学生学习效能的实证研究。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习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中提出的,具有以下含义:自我效能是个体对其能做什么的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和评估;自我效能是个体整合其各种能力信息的自我生成能力;自我效能具有领域特定性,即个体对完成不同的任务,或达成不同的特定目标,其自我效能判断会有所不同;自我效能形成后最终会成为个体的一种内在自我信念[18]。

教师个体效能的研究起源于美国,主要以罗特[19]的控制点理论为基础,此后主要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研究教师个体效能[20]。教师效能是指教师个体对其成功地组织和实施教学及其他学校活动的能力的信念,包括一般教学效能和教师个体效能,前者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的一般看法和判断,而后者指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18]。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21]。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源于班杜拉(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学习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22]。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昆明城郊一所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实验班和对照班)和两位英语教师为实验对象,实验时间是2008年秋季学期,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课堂教学观察、测试和数据分析为研究工具。参与访谈的12位分别代表班上的好、中、差学生(简称S5、S10、S11、S12;S3、S6、S7、S9和S1、S2、S4、S8)。前测访谈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实验班各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状态、了解学生英语学习情况以及对英语课堂教学的看法,以便为实验做准备。后测访谈目的是进一步了解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后,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感是否有所提高。实验前访谈教师的目的是了解两位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及其理念形成的因素,实验后访谈目的之一是了解实验班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经过近一学期的教学实验是否有所变化。

课题研究者对前、后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据主题内容进行归纳,对访谈资料进行前后对比。文中引用了对实验班教师前测和后测的访谈内容,而对实验班学生的访谈,主要引用的是后测访谈的内容。限于篇幅,本文着重讨论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实证研究对教师及学生效能感的影响作用。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班教师对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实施的感受及其效果

实验班的教师乐于接受新事物,喜爱琢磨教学,善于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但观察其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者发现她的教学信念与其课堂教学策略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课堂活动的设计随意性较大。这位教师在前测访谈的话也说明其原因:

刚开始教书时,我对英语教学法完全不懂,主要就是靠自己摸索,凭自己的直觉:我回想自己的学习经历,比如,我学习英语的时候,怎样学我觉得更有效,什么风格的老师是我最喜欢的,他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让我觉得记忆很深刻。如果这个老师的方法好,我就去模仿。如果效果不错,就沿用下去。还有就是观摩。凡是有机会观摩公开课就尽量去。之后呢,我认为好的地方就把它拿来用在我的教学中。

另外,我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和学生相处的方法更多的是从同事之间的交流学来的。比如他们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我就会记在心里。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借用这些方法。

在课题研究者的帮助下,实验班教师对建构主义教学策略有了较好的认知,备课思路明显地比实验前清晰,课程决策能力意识也有了提高。实验前,实验班教师认为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联系不起来,不能较好地运用到教学中。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研究者定期在实验班听课,做观察记录,并和教师一起反思、总结教学,探讨理论。使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积累实践性性知识,转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能感。这点,可从实验教师实验前、后的备课教案反映出,也正如她自己所说的:

以前上课完全是凭感觉,没有理论的支撑。通过这次教学实验,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我逐步了解和接受了这些理论。就觉得好像备课时思路更清楚。会更多、更全面、更细致地考虑自己应该怎样来设计教学步骤,怎样控制课堂,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比较前后两段话,该教师对自己能否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能力知觉有了提升,对教学思路、策略有了明确把握。她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活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够采用各种办法克服,以保持教学的成功,教学活动的选择、对教学行为成败的归因以及情绪的调控等能力都得到增强,更乐于尝试使用更多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18]。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和经常处于积极的情绪氛围中,同时也提高了她的自我效能感[18]。其次,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是在自我与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树立榜样,因为榜样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学校情境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替代性自我效能信息的主要是同伴和教师的榜样[18],“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25]。另外,通过课堂教学观察,研究者发现在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实验期间,教师教学角色、师生学习角色、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正朝着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后,实验班的动机平均增量(2.9085)高于对照班(-.3316),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P<.000)。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的自我效能感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其结果显示,实验班的自我效能感(实验班1.6075,对照班1183)高于对照班,差异的显著性达到p<0.01水平。经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虽然实验班的成绩平均数增量高于对照班,但尚未达到统计意义的显著差异(实验班2.7143,对照班-4.1379.,p>0.19)。

2.2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对实验班学生的影响

在为期一学期的教学研究中,实验班的教师把建构主义教学策略运用到教学中,如把教学过程落实到构建学习环境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开展各类语言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体现的综合发展;创设真实语境学习和运用语言的互动教学实践活动,用多媒体辅助设施,尽量多组织合作、交流性语言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合作学习;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

如巧妙利用教材中的“Warming-up”和“Pre-reading”中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主动参与主题教学活动。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英语的价值,如利用“Daily Story”和“Talking and Speaking”活动,让学生有发挥的余地,允许他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S3的表述也是一个较好的佐证,他“觉得比较喜欢课前的Daily Story;同学在课堂发言之前,会做很多的准备,比如说收集资料。让学生去查资料可增加知识;轮流交换的小组活动,可以学到小组成员用的一些语法知识和好的句子。”

再如,在讲第5单元阅读课Getting to know Stephen Spielberg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实验教师精心制作课件,展示与Spielberg相关的美国电影片段,并讲述她对美国电影的看法。接着,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1)Have you ever seen any films directed by Stephen Spielberg?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ilms directed by Spielberg?2)Do you like American films?Why or why not?之后,每组选出一个发言人报告小组讨论的情况。其间,教师在教室中四处走动,一边查看学生的讨论情况,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尽管实验班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有限,但是由于教学活动接近学生的生活或兴趣,许多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这与实验前研究者观察到的课堂氛围大不相同。学生遇到不会的词汇或句子时,他们既可以问英语水平较高的同伴也可以问老师。在这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中,研究者发现学生的情绪高昂,显得很自信。这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了起来。

但是,由于实验班大部分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教师还得考虑如何为学生搭建语言认知的支架——帮助学生克服英语语言障碍,更好地与文本进行互动,建构文本意义。为此,教师运用文内框架搭建策略设计词汇、语法等活动,另外还采用了叙述策略、文周框架搭建和文外框架搭建策略(narrative strat-egy,circum-textual framing and extra-textual framing strate-gies),并对文章结构做必要的讲解和设计了文际框架搭建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教师从课外选用有关张艺谋的英语文章。张艺谋是中国著名导演,Spielberg是美国著名电影导演,两人都是国际知名导演。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和比较二位著名导演的风格。

到了阅读课教学的第三个阶段,即交际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并提前布置口、笔头作业,要求学生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并整理成文。例如,Getting to know Steven Spielberg阅读课讲完后,教师布置的作业是:1)Which films do you like better,Western or Chinese films?2)If you were film directors,what kind of films would you like to direct?Why?次日,教师专门抽出时间给学生在班上发表他们的看法,他们甚至可以辩论。在收集资料、整理成文的过程中,同伴或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协作,并建构自己的知识。活动后,大多学生觉得很有成功感,觉得学习英语不仅仅只是记忆词汇、语法,还可以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观点。如S9觉得:“双人讨论、小组讨论和表演能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老师一个人主讲完一节课,像那样很枯燥。如果给我们时间自己活动的话,就会觉得这堂课很有趣”。

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课堂活动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完成各种任务,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新建构的意义,取得成就感并获得自信心。因为这种成就对他们的想象力、理解力、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反映,这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作为学习主人的责任感[26]。活动中,教师的叙述实际上是在向学生展示如何理解所学内容的方法以及如何建构自己的知识的方法。通过电影片段的展示,教师把学生引入了阅读课学习的情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协作学习,进行独立思考、探索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学习,既有机会运用英语表情达意,又获得了一种成功感,从而提升了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正如S8说“最喜欢用多媒体放电影、听片段,喜欢老师提问题叫我们自己解决;小组活动、表演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S10“喜欢老师讲课文涉及到某些相关联的知识,讲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学生讨论,相互交流”;S9发现“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先前有了变化,感觉原来太正式了。”

池丽萍、辛自强[25]的研究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专门领域的效能感与内部动机呈正相关,自我效能感越高,越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动机也越强。例如,词汇、语法的学习方法,课文精彩段落的理解与记忆,如何有效阅读以及如何调整改进自己的学习等。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同时也在不断地评估、调整、改善自己的学习,进而逐步提高学习效果和自我效能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又能增强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S3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比以前提高了,有点感觉了,有成就感有信心了,想学了”;S6觉得“现在能不紧张很大方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在语言方面练得多了,有自信,想学了”;S8认为“老师的课的确非常有趣,所以就喜欢了,越来越喜欢学”。

自我效能感的改善能促进旨在提高能力发展的学习活动的进行,因此自我效能信念像影响动机一样影响着学业成绩水平[18]。实验前后测成绩统计显示,实验班成绩增量平均数高于对照班,尽管未达到统计意义的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实验周期偏短有关,因为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尤其对英语总体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班级来说。

3 结束语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指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从事某种学习的判断,是学习自信心在某些学习任务上的具体化。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有可能选择困难的任务,并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付出更大的努力。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往往采取拖延、试图回避的方式来处理眼前的困难任务。建构主义教学策略之所以能够提高试点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原因: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心理氛围;教师依据“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搭建认知与情感支架,为学生搭建的语言学习支架,使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够从一个水平进入到另一个水平;建构主义教学策略的运用提升了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激励策略的意识。教师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时,善于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合作意识等方面的优点,并给予表扬。受表扬的学生会充分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受到鼓舞而信心倍增,更加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也会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12.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篇十二

年级:八年级 ﹙上册﹚ 学科:语文 课题:《爱莲说》 主讲人: 时间 :2015年 4月14 日 指导教师:陈霞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及衬托对比的修辞手法; 3.增强古文阅读能力,能翻译并背诵课文;

4.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气节和高尚节操的生活态度并树立自身崇高的道德追求。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及相关辅导资料初读课文;

2.以读促译,反复诵读全文,了解莲的特点及作者爱莲的原因; 3.探究莲的高洁的品格以及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莲的高洁品格;

2.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气节和高尚节操的生活态度; 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及衬托对比的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诵读法 3.讨论法 4.分析法 5.小结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通过交流自己喜欢的花,及简单说明喜欢的原因,引出莲花。(开放式回答)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花并且都有自己爱花的理由,今天我们将学习是周敦颐的《爱莲说》,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爱莲花的原因又是什么。(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文体及熟悉作者

1.“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也称“杂说”,属论说文范畴。它的作用是解释义理,把自己的意思叙述出来。往往用于表现作者独特的见解。《爱莲说》就是对热爱莲花的嗜好所做的解说。

2.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道州营道人,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著有《周元公集》、《通书》、《太极图说》等。

三、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阅读课文,找出生僻字并请同学注音。

蕃(fán)、淤(yū)、濯(zhuó)、清涟(lián)、亵(xiè)、隐逸(yì)、鲜(xiǎn)蔓(màn)、噫(yī)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开放式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引导)

四、深入感知文意,把握正确的朗读方式

1.听优秀的课文朗读录音,教师进行指导。

①文言文要读出韵味,语调要舒缓,语速要慢;

②要读出抑扬顿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 ③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 ④读排比句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

2.教师示范性朗读课文。3.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4.教师朗读小结:

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五、研读课文

(一)难词、句段释义,把握整体文意,请同学翻译句、段

(二)品位语言,领悟语感

带着下列问题品读课文:(全班朗读、讨论)

1.作者如此爱莲,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特点的?赋予了莲花怎样的品格? 2.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3.本文主体是写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4.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5.课文前面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结合课文,逐一解答: 1.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自尊自爱。2.作者借莲花来写人。

①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 ②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③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3.对比、衬托(正衬、反衬): 一是对“莲”的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之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自己的情怀;二是由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突现自己对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等高洁品德的崇尚。作者好像是在写花,而实际上是托物寄意,弦外有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一般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借助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4.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5.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 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

1.熟读并背诵课文,下节课抽查。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央视”播出的《共同关注》),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3.回去在网上搜索莲花的图片,选出3张最喜欢的,并各附上自己原创的描写语句。

【板书设计】

爱莲说(古文体)周敦颐 字茂叔,号濂溪

描写方面 语 句 品 格

上一篇:武夷山中原文、翻译及赏析下一篇:2022——2023年度上学期中学数学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