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技术员转正申请(共9篇)
1.养猪业技术员转正申请 篇一
养猪困难资助申请
尊敬的畜牧局领导:
我是平河粮管所的一名下岗职工,叫李沙黑。2011年2
月,在平河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在平河东城区旁建盖了
2.7亩的综合生猪养殖场,经几年的精心研究、养殖,总结出了规模化生猪养殖经验。两年间已出栏大小生猪440余头。目前存栏生猪268头,其中:母猪35头、瘦肉猪62头,半大猪127头,乳猪46头。看这几年的平河瘦肉猪市场,供不应求,效益很好。鉴于生猪市场有很好的前景,我还想扩大养殖规模,达到5亩地左右的生猪养殖场,实现年出栏生猪达500头的梦。但是,现今由于建盖宾馆大楼,投资达70余万元,还欠信用社贷款35万元。扩大生猪养殖产业困难重重。为了实现我的梦、搞活平河地区生猪市场、带动一方群众的养猪极积性,活跃经济、走出贫困。所以,特向畜牧局领导申请困难资助20万元,我将再接再厉做好生猪养殖业,带动平河经济,绝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并用我最切实际的行动回报社会。希望得到你们的资助为盼!
特此申请
申请人: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4日
2.养猪业技术员转正申请 篇二
1 对健康养殖的科学内涵的认识
健康养殖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海水养殖界提出的, 以后陆续向淡水养殖、生猪养殖和家禽养殖渗透并完善。最初主要从技术角度定义, 如有人士认为健康养殖的概念可以描述为“应用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 对特定的养殖系统进行有效控制, 保持系统内外物质、能量流动的良性循环、养殖对象正常生长、产品符合人类的需要的养殖综合技术”。张国红 (2001) 认为“健康养殖”就是指以保护动物健康、保护人类健康、生产安全营养的畜产品为目的, 最终以无公害畜牧业的生产为结果”。揭示了健康养殖包含动物健康、人类健康、产品安全、生态平衡的四个层面。卢德勋 (2003) 认为“健康养殖”的内容是:“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优化生产效率为中心, 将养殖效益、动物健康、畜产品品质和安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四个方面统筹考虑, 实现动物养殖的全面、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说明健康养殖不仅是要做到安全, 优质、高效、无公害, 而且是在以主要追求数量增长为主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效益并重, 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5年以来, 一方面养猪业遭遇猪链球菌病、猪无名高热病等打击, 不仅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还造成生猪市场的很大波动;另一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节能减排成为地方政府业绩考核的内容, 而在减排的COD, BOD中, 猪场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现出来, 导致一些地方禁止养猪。在新的挑战面前, 2007年中央1号文件鲜明提出“要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模式, 改变传统养殖方法”。养猪业对健康养殖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卢凤君等 (2008) 借助于供求理论、价值链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系统论、耗散结构论、激励约束理论等理论, 提出:“生猪健康养殖体系培建必须围绕动物健康、环境健康、人类健康和产业链健康为发展目标, 以质量保障和价值提升为实现生猪健康养殖体系发展目标的功能保障;可以通过建立生猪健康养殖的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体系及相应的技术体系、突破现有的组织模式以实现质量保障功能;通过设计合理的质量信用机制、利益形成与分配机制、风险防控机制、成本协同降低机制以及激励约束机制, 确定适度的养殖规模和布局以实现价值提升功能”。使健康养殖的概念在养猪业上已经包含了养殖体系的目标、功能、标准、技术、组织、机制、规模及布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综上所述, “健康养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其内涵与外延随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健康的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2 健康养殖方式应建立新的理念
健康养殖包括, “动物健康、环境健康、人类健康和产业链健康”4个基本内涵。它是对原有养殖方式的一大变革, 因此, 必须转变旧有观念。
整理有关资料, 目前, 健康养殖有以下几种新的理念。
2.1 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疫病并实行养殖过程的全程保健
健康养殖的关键是对动物疫病的防控。目前养猪业所受的最大威胁, 当首推疫病。我国养猪业每年因疫病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元, 因疫病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饲料和人工浪费、药物消耗等间接损失更大。生猪疫病不仅本身是畜产品安全性的一大危害, 而且由于疫病, 导致饲养过程多用药 (包括治疗用药和饲料中药物添加剂) , 进而造成药物残留。有病原污染和药物残留的猪肉上市流通, 对人类的食品安全构成威胁。由此可见, 疫病是威胁我国养猪业健康养殖发展的第一瓶颈。
由于疫病的不确定性和新病威胁, 单靠消毒、防疫及接种疫苗已远远不够, “以防为主”往往对疫病防不胜防。控制疫病从科学的角度讲, 一方面必须有效扑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免受传染, 对疫病实行源头控制;另一方面, 养殖过程中应实行对猪的全程保健, 增强猪的免疫力、提高抗病力。这样才能真正减轻疫病对养猪生产安全的威胁, 提高养猪生产的整体水平。
对动物疫病实行源头控制, 养猪业首先是加强对种猪场的管理 (日常的监管和出场监督) , 确保出场种猪健康, 不对下游猪场构成感染威胁。一旦发生疫病,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第一病例的信息, 及时采取扑杀措施, 扑灭传染源;其次是进行有效的流通管理以切断传播途径, 解决生猪和种猪跨地区流通可能带来的疫病传播。完善检疫监督, 重点是输出地的源头检疫管理。
养殖过程中控制疫病, 关键是搞好保健预防。在养殖过程实行全程保健, 是因为保健是积极的、主动的, 而且是低成本的。一旦畜禽得病了, 再去治疗就会被动, 既增加了饲养成本, 又影响其生产性能, 甚至因病死亡给生产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实践证明:猪场管理水平越高, 其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就越重视猪群保健工作, 兽医临床治疗就越简单。因此, 猪场制定一个科学的适合于本场实际情况的猪群保健方案至关重要。保健具有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 (提高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的数量与活性) 和能更好地维系动物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内环境 (如使有益菌如双歧杆菌、链球菌等占绝对优势) 的基本功能, 不仅能改变集约化养殖畜禽普遍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提高畜禽抗病能力和生产性能, 并且能减少药物的使用对畜禽产品安全产生的负面作用。
2.2 善待动物, 生产过程实施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 (Animal Welfare) , 在30多年前, 一些西欧国家就提出了这一概念。到了1990年, 中国台湾学者夏良宙从对待动物的角度, 概括了动物福利的基本含义, “善待活着的动物, 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动物福利的提出是一种观念的进步, 它是基于保护动物的尊严及其内在价值的考虑, 体现了人类的情感, 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同时, 它也是基于人类健康的考虑, 在饲养、运输、屠宰等过程中注重动物福利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提升其自然品质, 保证人类的食肉安全。研究证明, 动物长期生活在痛苦、恐惧之中, 体内会分泌出一种毒素, 对食用者身体造成危害。而善待动物并为其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和生长条件, 能减少个体间的争斗, 保持动物的健康和活力, 增加采食量, 提高饲料转化率.动物存活力和生长速率, 从而能大大提高畜禽生产力。养猪场的动物福利主要是在圈舍环境、畜禽栏网设置、饲养密度、日常管理、转运方式等方面, 充分考虑猪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生命本能需求, 给予人道化的饲养和管理, 使猪不受饥渴、不受伤害、无恐惧。
2.3 变畜禽粪便废弃物处理为资源利用
目前, 养殖造成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采用集约化方式饲养, 据业内人士测算:一个存栏万头的肉猪场, 日排粪尿、污水量达100多t, 相当于1个5~8万人的城镇生活废弃物排放量。猪场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化学需氧量 (COD) 、5日生化需氧量 (BOD5) 和悬浮固体物 (SS) 分别超过国家标准的53倍、76倍和14倍。部分猪场污水不经处理, 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超高含量的氮、磷等直接排入河流, 将严重污染水源, 进入土壤也将造成大量矿物质和营养素的富集, 破坏土壤植被生存。同时猪场恶臭在空气中散发, 造成空气质量恶化和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有专家认为:造成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是资源利用重视不够, 不是把畜禽粪便作为资源看待, 而是作为废弃物处理, 处理不及时即成为污染源。应该转变观念, 对排泄物要从有效利用的角度去考虑。猪粪便污水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 尤其是氨氮含量高, 对生猪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就会发现它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2.4 生猪生产减量化实现产业链健康
首先, 养猪业的规模不能超出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 其次, 养猪业的效益取决于养猪的规模。必须避免规模过大造成的供大于求导致的生产者效益低下。养猪业的迅速扩张往往还加大猪发生传染病的风险, 造成生产和市场的大起大落, 对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2004年生猪行情好, 使养猪规模迅速扩大, 遭遇猪链球菌病、猪无名高热病等打击后, 生猪市场跌入谷底, 2007年下半年的新一轮扩张, 又直接目前市场的低迷。只有实行生猪生产减量化, 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生产性能, 缩短饲养周期, 才能避免生产和市场的大起大落, 保证整个产业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 养猪业健康养殖相关新技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与动物营养, 动物卫生、代谢调控、动物食品安全等研究领域的有机结合, 开辟了数字养殖业、精准养殖业、动物食品安全生产、动物福利及应激监测等新的方向, 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见本期12页“健康养殖可利用的技术研究成果”) , 为推进动物健康养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目前, 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已成为与产业发展具有强劲互动作用的重要技术领域, 是当前养殖业科技活动中最为核心和活跃的研究领域。包括新的技术创新和成熟技术的集成。
3.1 疫病防控新技术
目前养猪业对疫病防控的新技术主要有:
3.1.1 猪重大传染病检测监测技术
在疫病检测监测中, 病原检测 (病原分离、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抗原捕捉ELISA、双抗体夹心ELISA、PCR/RT-PCR诊断等) 和感染早期抗体 (特异性IgM) 检测都具有临床意义。如仔猪抗体检测可以确定母源抗体水平, 据此制定适宜免疫时间和免疫程序;对于免疫接种动物, 监测抗体水平可以判定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免疫不合格动物的比例, 并确定加强免疫的时机;对于外来病的检测和监测可以防止境外传染病的入侵, 一旦发现便于及早制定或启动应急预案。目前, 一些疫病的分子诊断方法已经建立, 如猪瘟RT-PCR和强弱毒鉴别RT-PCR。猪场已经常用的检测监测技术有:病原分离和鉴定、ELISA、免疫荧光试验、PCR/RT-PCR、中和试验等。
3.1.2 新型生物疫苗免疫技术
疫苗免疫是预防猪病的最强有力的工具。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的进展, 基因工程实验技术的应用, 使我国猪用疫苗的研究和开发也得到迅猛发展, 在很多领域内取得进展和成果。
基因缺失苗在DNA或cDNA水平上让与病原致病有关的基因缺失, 使缺损病毒株难以自发地恢复成强毒株, 能正常增殖和复制, 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这是发展活疫苗的理想途径。如切除肠毒性大肠杆菌LT基因A亚基因, 而将B亚基因克隆到带粘着素菌毛 (K88、K99等) 的大肠杆菌中, 制成活疫苗, 已证实对仔猪黄痢有良好的免疫效果。目前以这种方式研制的猪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 (TK和gp3缺失) 已成功地投放到市场。
基因工程生组疫苗将具有免疫原性抗原决定簇的基因编码片段, 插入到细菌、酵母、昆虫细胞以及能连续传代的哺乳动物的细胞基因组内, 以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大量抗原, 并以此制备只含有免疫原性的纯化疫苗。在兽用疫苗方面第一个商品化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是预防仔猪腹泻的大肠杆菌菌毛K88、K99疫苗, 现在国内“猪乙型脑炎与伪狂犬病病毒双价基因工程疫苗”、“猪口蹄疫O型基因工程疫苗”、“猪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等也已经成功问世。
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利用转基因植物技术生产疫苗的新技术。植物病毒粒子的结构非常稳定, 可在天然宿主中积聚到很高浓度, 这些病毒可用作载体插入所需外源抗原表位的编码基因, 表达外源基因蛋白, 并将此性状传给子代, 成为表达生产疫苗的植物新品系, 并通过对它的大面积播种、收获, 达到生产疫苗的目的。目前研制的转基因植物疫苗中, 以产毒性大肠杆菌LT-B疫苗最为成功, 另外狂犬病病毒糖蛋白 (G蛋白) 基因、口蹄疫病毒 (FMDV) VPI基因、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糖蛋白 (TGEVS) 基因等也正在用作疫苗的研制, 也取得一定的成绩, 具有广阔的生产和应用前景。
3.2 营养调控新技术
日粮的平衡对猪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配制合理的日粮有两方面重要作用, 一是提供食物;二是可提高健康水平。其中健康体现在平衡肠道菌群和提高免疫力。目前各种营养素的全面平衡、适量添加技术、理想蛋白质和可消化氨基酸原理、合成氨基酸、复合酸化剂、饲料酶制剂等已经在养猪业广泛应用。
有机微量元素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较快, 它是微量元素与氨基酸反应后生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螯合物, 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 溶解性好, 无刺激、无毒害作用, 是一种较理想的微量元素添加剂。蛋氨酸铜络合物、甘氨酸铁络合物、蛋氨酸铁络合物、蛋氨酸锌络合物、烟酸铬、吡啶羧酸铬 (甲基吡啶铬) 、酵母铬、蛋氨酸铬等已经农业部批准可在动物饲料中推广使用。
猪健康养殖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寡糖、微生态制剂、益生素、天然植物和提取物等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如果寡糖、甘露寡糖、低聚木糖等寡糖, 13种微生物添加剂 (地衣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两歧双歧杆菌,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乳酸肠球菌, 嗜酸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 乳酸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乳酸片球菌, 戊糖片球菌, 产朊假丝酵母, 酿酒酵母, 沼泽红假单胞菌, 保加利亚乳杆菌) , 丝兰提取物、糖萜素、牛至香酚等植物提取物已经农业部批准可在动物饲料中推广使用。但在它们的作用机理、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最佳用量等仍缺乏深入的研究, 同时某些产品存在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限制了在饲料中的应用。
3.3 专门化品系选育与分子育种新技术
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 我国科研人员采用BLUP和MAS技术, 并与肉质和繁殖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 成功选育出8个优良肉质瘦肉型猪新品系。通过选育品系与大白猪免疫指标的差异比较分析, 新选育的品系优质、抗病, 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都显著高于外来品种大白猪。太湖猪/淮猪等优质瘦肉型新品系和配套系选育已进入3~4世代, 从分子水平上选择出抗应激、繁殖性能好的种猪--中育猪配套系1号 (CB01) 。培育的新品系猪具有饲料报酬高、繁殖性能好、肉质好的优良特性, 满足了市场需求。其中中育猪配套系于2004年10月通过了国家猪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的审定, 对提高我国养猪业的水平将起到积极作用。
3.4 养猪新工艺技术
近年来养猪科技进步很快, 规模化养猪主要有以下新技术:
3.4.1 全进全出
将同—栋猪舍内全部的猪同时移出然后移入一整批猪的技术, 完全腾空的猪舍可以彻底的清洗、消毒、空舍以杀火猪舍内的病原, 并减少病原在不同年龄层猪群中传播的机会。这—技术最先是用在分娩阶段来控制仔猪下痢, 现在不但应用于保育、生长与肥育阶段, 甚至由猪舍扩展到整个猪场的全进全出。
3.4.2 隔离断奶
隔离断奶对美国的养猪产业已产生极为巨大的影响, 大型企业化养猪公司与私人养猪已纷纷采用此项技术来养猪, 其基本原理即在仔猪整批断奶后, 立刻送至与母猪完全隔离的猪场去饲养, 可以大幅度减少垂直传染病原的机率, 也大幅度减少猪场常见的疾病风险。
3.4.3 早期断奶
早期断奶即利用仔猪仍有大量有效抗体时与母猪隔离, 大幅度减少母猪将病原传给仔猪的机率。利用此法可以清除许多细菌性与病毒性疾病, 此一技术与隔离断奶结合而成“早期隔离断奶” (SEW) 。
3.4.4 多点式生产
早期隔离断奶成功之后的下一步就是所谓多点式生产。所谓多点式生产指的是有许多独立且隔离的保育舍与肥育舍分设在不同的地点, 此一方法大幅减少了—旦猪场内发生传染病全场猪只都被波及的风险。
3.4.5 公母猪分群饲养
过去的猪饲料是不论公母都吃同一种饲料, 但是阉公猪吃得较多、生长较快、屠体的瘦肉量比母猪少, 因此阉公猪与母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应给予不同营养的饲料, 以节约饲料成本。另外, 利用营养完全平衡的饲料也会降低猪粪尿污染环境的影响。
3.4.6 分阶段饲养
按猪只体重分为5种饲料 (如采用公母分群饲养则有10种) , 所有各期的饲料完全按照各期猪只的营养需求调整配方, 以调整营养之平衡来促进猪只更有效率的生长, 分阶段饲养可以确保饲料中最重要也是最贵的成份之一蛋白质的含量不至于浪费, 因而使养猪户减少饲料费用之支出。
3.4.7 生长曲线
利用计算机辅助制作的生长曲线可以用来准确的预测猪群的生长, 协助猪场做出正确的财务与管理方面的决策。特定的遗传品系有特定的生长曲线, 也需要特殊的营养需求来配合, 这种预测不但可以立即降低生产成本, 对于日后的屠体品质也有正面的影响。
3.4.8 猪舍小环境的建立
通过对猪舍的通风、供暖和降温采取措施, 根据不同季节, 把猪舍的环境温度、湿度和气流等调节到最适合猪群生长发育的状态。
3.5 粪污排放再生利用资源化处理技术
一是利用粪便生产沼气, 既可以解决氨氮的臭气问题, 也可以生产沼气解决猪场和农村的能源需求。采用沼气技术还应该通常与种植业结合起来, 如猪-沼-果、猪-沼-菜模式等。二是在缺乏足够土地消纳粪尿的地方对粪尿污水排出物进行固液分离, 固体部分用来生产有机肥料, 液体部分通过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降低其中的有机物含量, 降低排出物的总养分含量, 实现达标排放。
近年来, 采用发酵床技术解决粪尿污染也得到了多方面关注。该技术是把猪饲养在添加了微生物的厚垫料 (床) 上, 通过微生物的作用, 消化粪尿中的有机物质, 养猪场消除了臭气, 粪尿被消化, 无污染物排除猪舍外, 因此对环境不构成影响。但发酵床养猪在猪场发生疾病时, 生产者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不用药, 猪生长速度缓慢, 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均降低, 利益得不偿失, 但一用药就不能再发酵了, 并且病毒将长期存在在发酵床养猪猪舍的温床上, 一旦发病将损失惨重。另外, 在饲养生猪三年之后, 发酵垫料的安全利用处理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延伸阅读
健康养猪要加快完善生产标准
我国近年来陆续颁布了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标准, 并在不断地完善修订之中。但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涉及到品种、产地环境、饲养管理、兽药与饲料的使用、疫病控制、加工、运输等多个环节, 目前现有的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标准远不能适应畜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的需要, 因此, 需要总结先进的生产经验, 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 引进实用的国际标准, 加快畜牧业标准的制修订, 实现标准的成龙配套和有机衔接, 确保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每个环节的安全生产。
延伸阅读
健康养猪要严防不合格猪肉流通
3.养猪业技术员转正申请 篇三
一、农村后院养殖模式淡出,规模养殖蓬勃发展,标准化养殖是规范发展现代养猪业的必然选择
三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中国农村的改革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包产到户,解决吃饭问题,第二步是规模经营,实现共同致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农民后院养殖模式规模小、收入少,效益差,已经悄然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规模经营。据统计,2011年我县生猪饲养户为114604户,出栏生猪91.2万头,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004户,出栏猪60.38万头,占全县生猪总数的66.19%。规模养殖取代农户散养后,在疾病防控、环境保护、效益保证、食品安全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对行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技术、推行标准化养殖是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规模经营出现新问题的必然要求。
1.推行标准化养殖是做好疾病防控的要求
规模养殖一般采取集约化经营,工厂化管理,饲养封闭,运动减少,生猪抗病力下降,同时品种换代,流通活跃,又为疫病跨区传播提供了机会,原有的猪瘟、仔猪副伤寒等老病没有消滅,而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等新病又不断传播。疫病流行摧垮了许多养殖场,也造成了畜产品市场的几度起伏。如2005年四川省资阳市发生人猪共患链球菌病,造成南方广大区域的猪肉消费恐慌,致使生猪大量压栏,猪价直线下降50%左右(我县毛猪价由每公斤9~10元降至4.5~5.2元),大批猪场亏本,被迫破产。2007年的生猪高热病等疫情造成了牲猪的大量死亡,导致了市场供应减少,价格上扬。疾病障碍是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防控规模养殖场疾病必须革新传统防疫模式,全面防控,推行新的防疫制度。
2.推行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生态环保的要求
原有散养模式可实现“猪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实行规模经营后,粪便集中排放,污水直流江河,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养殖密集区江河水资源、空气资源、耕地生态等的不同程度污染。如木子排楼冲数十亩稻田灌溉水源被养殖场污染后,有机质含量提高,出现了“只长苗、不结谷”的先喜后忧局面,羊角塘镇养猪较多,几条溪流被污染,农民反映“农田打农药用水都很难找了”。
3.推行标准化养殖是确保食品安全的要求
一方面,农户散养退出后,推行标准化养殖是稳定社会生产总规模,保障市场供给总量,从数量上保证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规范疾病防治、饲养管理、投入品监管及病死畜、废弃物处理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要求。
4.推行标准化养殖是提高养殖效益的要求
与传统模式下利用野草剩饭“养猪过年、养鸡换盐”的效益观不同,现代规模养殖投入大,成本高,饲养依赖商品原料,追求的是资本增值,获取更多利润,但是市场价格的起伏、大小疾病的发生、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养殖业主收入的损失或投入的浪费。推行标准化养殖,是规避风险、提高养殖效益的最佳选择。
二、按现代规模养殖要求,创新技术,不断更新标准化养殖的技术内涵
标准化养殖作为现代畜牧业生产的一种模式,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这一模式也必将得到发展,技术内涵也会不断更新。就现阶段我县养殖水平而言,标准化养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1.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猪养殖发展的要求,合理选址,科学布局,建设现代化养殖场
一是贯彻《安化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养猪场不能建在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水源区、旅游区、自然资源保护区等禁养区,同时限养区不要新建猪场;二是养殖场选址要求在水、电、路“三通”,同时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其他生猪养殖场及屠宰场、交易场有一定距离;三是场址要求地势高燥,有符合养殖需要的面积;四是场内布局科学,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离,栏舍建筑符合不同阶段生猪生理要求,相互间连接便于生产流程管理,同时有配套的隔离区、粪便堆集处理区、生猪装卸台等;五是场内交通便利,净道、污道分离,保持适当空地等。
2.结合发展与环保的要求,科学处理粪污、废弃物
规模养猪场粪污要做到干湿分离,干粪要有固定的堆放处理场所,最好有农牧结合方式处理的大型贮粪池或有机肥料厂,污水要经沼气池、氧化池或发酵池处理后达标排放;病死猪要经无害化处理;场内垃圾及各种废弃物集中存放,场区卫生状况良好。
3.结合生产与消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品种
世界生猪品种资源丰富,杂交利用技术也十分先进,不同品种或杂交组合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用途、投入产出比不同,同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生猪产品的喜好也不同。我们组织生产时要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人们生活习惯等选择合适品种。如生猪饲养可选择瘦肉多、饲料转化率高的(长×大)x杜三元杂交组合,也可选择繁殖率高、肉质好的苏太猪与大约克猪或长白猪的杂交组合。
4.结合生猪生理规律与减少劳动力强度要求,推广现代养殖设施
湖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气候差别较大,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开始短缺,劳动工资正在上涨,减少劳动强度是养殖场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因此现代养殖设施成为了标准化养殖的重要内容,猪场推行孕妊母猪限位栏,分娩保育高脚产床、保育床,供料给水自动化设施,冷风机、湿帘一风机降温系统,冬季生猪粪便为燃料的火道保温系统、电热保温系统、沼气供热系统等都将被广泛使用。
5.结合动物生产与人类健康的要求,推行科学防疫技术
“人医治人,兽医治人类”,动物防疫工作不仅要保障生猪生产安全,更要以人类健康安全为目标,在控制人畜共患病,控制药物残留,控制不利人类健康的添加物残留等等都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技术管理工作重点。一方面养殖场要完善防疫隔离墙、消毒池、消毒室等防疫隔离设施,另一方面要科学制定防疫制度、免疫程序、投入品管理制度、病死猪处理制度等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养殖安全和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安全。
6.健全制度经常监管,做到管理标准化
养殖场要建立健全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卫生防疫、病死畜处理等各项制度,并建立生产台帐,完善各项记录,做到管理有专人负责,员工经常培训学习,行业法规落实到位,技术管理到人到位。
三、集中力量、多措并举、全面推广普及标准化养殖技术,努力提高我县养猪整体水平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我县标准化养殖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处于领先位置,2010年创建了湘辰养殖场,洪霖养殖场2个国家级示范场,去年创建的辉华牧业苏太猪一级扩繁场已被定为省级示范场。这三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充分展示了现阶段我县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温控、净污分离及生产管理等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但是,我县生猪标准化养殖整体水平还很低,尤其是一些中小规模养殖场设备简陋,管理粗放;养殖场的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养殖档案等软件管理明显滞后;一些养殖场只注重生产经营,而不研究粪污处理等环保技术等等。为提高我县生猪养殖科技水平,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重点抓好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
1.结合项目建设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标准化养殖能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也需要一定的投入,今后要结合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菜篮子工程建设及移民开发、扶贫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科学规划设计,改造一批规模养殖场,促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2.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标准化养殖作为一种新型养殖模式,畜牧、科技部门要组织专家,总结技术,编印文字资料、录制影像资料,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等培训平台,系统培训推广,让更多生产者掌握、运用这一技术。
3.利用服务体系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一方面畜牧、动防体系要指导各规模养殖户科学规划,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应用好标准化养殖技术;另一方面要指导辉华牧业、鹏辉牧业、芙蓉牧业等龙头企业作好示范引领,完善售后服务,辐射带动一批养殖户进行标准化养殖;同时要引进唐人神、大北农等高水平产业龙头企业与我县养殖户合作,通过企业服务网络指导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小规模标准化养殖场。
4.规范行业管理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4.养猪场用地申请 篇四
关于生态养猪场建设用地的请示
XXX人民政府:
XX市XX养猪场于XX年投资XX万元建设投产了一个存栏XXX头以上,年出栏XXX头以上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生猪产品品质,打造安全、放心的猪肉品牌,为生猪养殖提供模式示范,公司拟建设一个大中型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养猪场,其基本情况如下:
一、项目名称:XX生态养猪场(暂定名)
二、建设地点:XX市XX镇XX村
三、用地面积:XX亩
四、建设规模:常年存栏XXX头,年出栏XXX头。
五、建设设施:母猪舍、小猪舍、育肥猪舍、放养场、办公区、职工生活区。
六、投资规模:已投资XX万元,预计追加投资XX万元,资金由我公司自箸解决。
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有关文件精神,请怀远镇政府尽快审查后,呈报宜XX市政府审核。
5.养猪场资金申请报告 篇五
xxxxxx养猪场,于20xx年7月6日经xxxxxx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成立。经营场所位于xxxxxx四组,占地面积3500m2(约5.3亩),租赁xxxxxxx原学校场地;经营者为xxx;经营范围为生猪养殖和销售。目前共有管理人员及员工10名,养猪场以质量第一、客户至上为宗旨。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xxxx养猪场生猪养殖项目
2、建设性质:新建
3、建设单位:xxxxxx养猪场
4、建设地址:淮阴区南陈集镇双庄村4组
5、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占地规模5.3亩,新建猪舍1幢,建筑面积1120平米,改造面积560平方米,其中原校舍改建猪舍3幢计420平方米、饲料间1幢计140平方米。引进优质种猪104头,其中母猪100头,种公猪4头;年出栏量2000头。
6、配套设备:配套设备总价40.168万元
三、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300万元,租用土地3500m2(约5.3亩);其中新建猪舍1120平方米,工程造价为0.12万元/m2;改造猪舍560平方米,工程造价为0.07万元/m2,本项目建筑工程投资共计173.6万元;配套设施费由排污管道、围墙、绿化等组成,本项目配套设施费共计32.86万元;附属工程费用为67万元;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参照原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对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概算中“价差预备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计投资〔〕1340号)精神,投资价格指数按零计算。基本预备费20万元。
四、预计经济效益:
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税前为12%,税后为10%,计算期内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为93万元。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大于零。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1%,所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超过基准收益率。
项目投资回收期为3.72年(含建设期半年)。
五、结论:
(1)该项目可为当地或外地市场提供2000多头的优质肉猪,增加优质肉食品的供应。通过养猪场的示范带动,可为当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周边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项目示范性好、可增加农民收入,并为社会提供一部分人的就业机会,社会效益明显。
(2)该工程选址、技术方案先进可行,规模确定合理。
(3)该项目有货源作保证,资金落实,建设条件已基本具备。
(4)该项目风险低,投资利润率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综上所述:xxxxxx养猪场生猪养殖项目社会效益显著,资金来源有保障,技术方案可行,项目建设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请给予备案,为感!
xxxxxx养猪场
6.养猪场建设用地申请书(最终版) 篇六
松林店镇人民政府:
我叫姚宏玲,女,汉族,1986年11月15日生,家住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镇夏新店村117号。零九年毕业于河北省邢台学院,毕业两年多以来一直未找到合适稳定的工作,由于社会的压力,我开始有自主创业的想法,因此申请建设一个占地亩、生猪年出栏头以上的现代化养猪场。
猪场地址:
地名:
新建的现代化养猪场,一定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办事,实行人畜分离、集中饲养、封闭管理,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在规定的禁养区内进行,粪污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实现饲养标准化。
新建现代化养猪场的目的是,响应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大力发展扶持畜牧业向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无公害生态型养猪模式。为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关于促进生猪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通过扩大养猪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行业发展的政策,对养猪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因此,及时进行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集中养殖提高养猪生产效率,有利于生猪疾病的控制,稳定综合养殖效益,从而能够长期较稳定地为社会提供安全的猪肉产品。
新建现代化养猪场,有利于工业饲料的推广,有利于统一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有利于净化农村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有利于加快产业化进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对猪肉的安全有较高要求外,还希望猪肉能够变得更香。建设新的现代化养猪场,统一改变饲喂方式方法,改单一饲料为配合饲料,全面发挥各种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多喂青绿饲料,从而取代部分精料,改稀食熟喂为生熟交叉饲喂,并根据猪的生长特点,在“架子猪”阶段,加大饲喂量,并且育肥适时屠宰,提高生猪产品的竞争力。
因此,我申请建设新的现代化养猪场,并请领导想方设法批准我的用地要求,将不胜感激。
申请人:姚宏玲
二O一一年十一月
7.发酵床养猪技术 篇七
关键词:发酵床,养猪技术,效果
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是一种新兴的环保养猪技术, 以生物除臭和物料的快速腐熟为技术核心, 其原理是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 通过好氧发酵技术, 使猪废弃物中的硫化氢、吲哚、胺等臭味成分迅速分解, 植物中难以利用的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尿酸盐等被迅速降解, 转化为菌体蛋白、腐殖酸、维生素、氨基酸、促生长因子等对动物有益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被直接吸收。近年来, 该项技术在定远县得到逐步推广, 并带来了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促进了清洁型、环保型养猪业的发展, 现就该项技术总结如下, 以供借鉴。
1 精心制作发酵床
1.1 圈舍建设
实行发酵床养猪, 猪舍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可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即可, 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 坐北朝南, 充分采光, 通风良好, 南北可以敞开, 通常每间猪舍净面积约25m2, 可饲养肉猪15~20头, 也可以采取巷道式猪舍, 实行大群饲养, 每群300~500头。猪舍檐高3.0m, 屋脊高4.5m, 屋面朝南的中部具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 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面积的1/3, 并且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 可照射整个猪床的各角落, 使猪舍内部微生物更好地生长繁殖, 利于发酵。北侧建自动给食槽, 南侧建自动引水器, 从而达到猪舍无臭、无蝇的要求。如果用温室大棚养, 既省事又省钱, 因为大棚造价低, 而且小气候更容易调节:冬天采光好、保温, 猪可以安全越冬;夏天放下遮阳膜, 把四周裙膜摇起, 可以通风降温。
1.2 发酵床制作方法
(1) 发酵床制作原料。
锯末、黄土、盐、原菌。比例为:每1m3锯末7袋左右、黄土30kg、盐0.45kg、原菌1kg (也可以用植物废弃料部分或全部替代锯末) 。发酵床垫料可使用5~7年。
(2) 操作过程。
(1) 测试。首先按1m3放7袋左右锯末计算, 往里加水以手用力握紧见水但不滴为好, 含水量为60%左右, 算出锯末和所需水量。 (2) 拌料。按所测1m3锯末的量, 加入盐和黄土, 将菌放到计算好的水中, 然后喷到混合好的锯末内, 拌均匀添到坑中, 最后表面喷原菌1次, 圈底做好后, 夏天2~3d可以使用, 冬天7d左右使用。饲养2~3个月后, 猪床底层成为自然繁殖状态, 中部形成白色的菌体, 其温度可达40~50℃, 猪粪发酵后成为猪的饲料。 (3) 饮用菌。前3d按1∶100比例配制 (原菌和水) , 7d以后调整为1∶300, 每间隔7d比例上升300, 直到1∶2 000为固定饮用量。
2 发酵床养猪的管理
发酵床养猪与常规养猪的日常管理相似, 但也有其独特之处。一是猪的饲养密度, 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不宜过多, 否则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而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 一般以每头猪占地1.2~1.5m2为宜, 小猪时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二是发酵床的床面不能过于干燥, 一定的湿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 如果过于干燥还可能导致猪的呼吸系统疾病, 应定期在床面喷洒活性剂;三是入圈生猪事先要彻底清除体内的寄生虫, 防止将寄生虫带入发酵床, 以免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再次带入体内而发病;四是要密切注意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 必要时需加活性剂来调节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 以保证发酵能正常地进行;五是猪舍中的锯屑变少时, 适当补充微生物原种和营养液;六是为利于猪拱翻地面, 猪的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 生猪一般在固定地方排粪、撒尿, 当粪尿成堆时挖坑埋上即可;七是地面湿度必须控制在60%, 应经常检查, 如水分过多应打开通风口, 以利用空气调节湿度;八是猪舍内禁止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类物品, 防止它们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杀灭作用, 使得微生物的活性降低。
3 发酵床养猪效果
(1) 发酵床养猪, 由于微生物在圈底充分分解和发酵粪便, 使整个圈底没有臭味, 解决了现代化养猪粪便处理的大难题。
(2) 发酵床养猪, 借助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将粪便转化成微生物食饵, 变为猪的饲料。
(3) 节省饲料, 降低成本。由于圈底形成了微生物的环境条件, 猪的胃肠内存在大量的有益微生物, 可以协助消化没有被猪胃肠消化吸收的剩余饲料, 在有益菌的作用下有了消化粗纤维的能力, 在增加玉米秆的情况下, 能代替30%~40%的粮食饲料转化成猪肉。
(4) 减少劳动强度。以水泥为材料制成的现代化养猪场, 猪粪便必须通过水冲洗以达到卫生效果, 既浪费了水资源又投入了大量的体力支出。利用发酵床养猪免除了水冲过程, 一个人可以干过去3个人的工作。
(5) 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由于有益微生物在猪的肠道内占据所有空间, 致使有害微生物无法生存, 大大降低了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同时在冬暖夏凉的生态圈舍里, 猪始终保持健康状态, 这种既节省体力又清洁的圈舍, 给猪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6) 冬季在不加温情况下, 圈舍温度在20℃左右。由于有益菌的作用, 产生大量热量, 使发酵床温度达到40~50℃, 圈舍空间温度达20℃左右, 在这种环境中猪的生长速度提高了10%左右。
(7) 发酵床养猪可生产出优质猪肉产品。在有益菌的作用下, 猪摄取了一定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天然微生物和天然盐, 产生的猪肉质量明显改善, 猪肉颜色红润、有弹性、口感好, 食用后有纯粮食笨猪肉的味道, 回味无穷, 且用药少、少药残、卫生安全度高, 基本达到绿色猪肉标准。
参考文献
[1]赵大伟, 李巧云.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广东饲料, 2008 (4) :37-39.
[2]史经化.生物发酵床养猪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牧业通讯, 2008 (20) :35.
[3]张汉宝.如何科学利用发酵床养猪[J].农村养殖技术, 2008 (18) :7.
8.科学养猪技术及实施要点 篇八
关键词 养猪技术;防疫;实施要点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104
1 树立良好的科学养猪思想
在养猪这个行业当中,饲料显得极为重要,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养猪这个行业涉及多个方面内容,如经营管理、畜牧兽医和生物环境等,在这其中,饲料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同时也展现着科学化的养猪观念。此外,要精细化养猪,未来的发展趋势或许会侧重于精细化,特别是大规模的养猪场,存在着竞争激烈、环境复杂的现象,在此情况之下,要想实现理想化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的着重于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是指在以往的管理基础之上,将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性,具体表现在养猪场关键控制的认识方面及危害分析方面。养猪这一行业非常辛苦,但也有人通过捷径来赚取不法利益,如在猪的饲料中乱用添加剂,养猪场地环境不干净等[1]。所以,要实现科学养猪,就必须要树立科学养猪的观念,要让养殖户充满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监督养猪场的环境卫生情况,严格按照国家规章制度来实施科学养猪。
饲料是养猪的基础,也是关键点,猪有很多品种,饲料的配置也会根据的猪的品种而定,因此,要合理加工制作饲料,满足不同品种猪所需要的营养,这也体现了科学养猪。例如,肉猪,体质量为5~15 kg,每日平均饲料量0.5~0.7 kg,种猪、小猪、大猪的饲料量则根据体质量不同而有所变化。如种猪,公种猪的非配种量为2.2~2.4 kg,配种期间的量大概为2.7~3 kg,而母种猪的体质量如果为30 kg的话,那么将会调整其日均量,后续如果体质量持续增加,则每周增加0.2 kg的喂量。如果达到60 kg左右的体质量时则要限制喂量,采用激情发,来增加配种时期的喂量,这样能够使公猪多产仔猪。
2 采用人工授精方式科学养猪
2.1 优势
当前,在科学养猪阶段当中,人工授精这种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科学方式有利于降低疾病的散播速度,降低公猪的饲养成本,提升母猪的繁殖能力。因此,这种方式在养殖户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总结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有助于异地配种,大部分所养的猪当中,母猪偏多,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可以将各地零散的养猪户联系在一起,方便异地配种,降低传统繁殖方式所带来的损失。而现如今市场上也有专门的猪精液售卖,为养猪户提供了有利的繁殖手段。在养猪行业当中,精液传播是主要的疾病传染渠道,人工授精的方式可以降低疾病传染的风险。此外,这种方式还有助于公猪遗传潜力的发挥,利于提升猪品种质量。
2.2 重要阶段的实行
要重视精子的存活率。在选择精液配种之前,要重视精子的存货时间,妥善保管,还要注意精子的环境温度,最好控制在17 ℃左右,避免直接遭受太阳照射。人工授精操作还要把握好“四要和四不要”,如果母豬患有子宫炎、阴道炎,则不要给予人工授精;在配种前期驱虫和防疫时期不要给予人工授精;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要输精;消毒工作要做好,否则不予输精,配种之前要做好防疫驱虫工作,才能输精;对患有疾病的母猪进行治疗,才能进行输精;要确保母猪的营养充足;要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2]。
3 防治疫情
3.1 接种工作
计划免疫、紧急免疫是主要的两种免疫接种情况。在养猪之中最常使用的就是计划免疫。对猪的免疫进行绝对保护是不切实际的,通过疫苗接种的方式也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保护。而接种疫苗可以防止猪群内部疫情散播,最高可以达到80%以上的保护率。广大养猪户要明确地认识到猪群免疫工作的重要性,为了让养殖户全面地了解免疫流程,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猪免疫时要确保猪是健康状态的;日常饲养管理要大幅度提升;编制合理科学的免疫流程;做好日常猪免疫水平抵抗工作。
3.2 猪场防疫工作
使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办法:要全方位地做好繁殖母猪消毒工作,从配种前期直到哺乳后期。当崽猪隔离母乳之后,要进入育成猪、肥育猪阶段,15 d过后进入到健康猪群当中。坚持自己繁殖自己养的原则:在引进外地猪时,要选择非疫区的养猪场,由当地相关部门检查并认定其是健康的猪种后,对猪进行消毒工作,隔离最多1周或者2周之后,对新引进的猪种进行疫苗接种、驱虫。隔离饲养一定要严格:生产区要严格禁止不相关人员进出,作为猪场的禁地,要在该区域内设置一个出入口,在猪场的内部,要建立健全相关配套设施,如消毒室、更衣室等,不管是进入还是出去都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消毒,避免带入外部的细菌。
4 饲养管理要点
4.1 改变传统的饲养管理方法
以往的饲养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养殖业的发展要求了。现如今,畜牧业已经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必须要采用科学的养猪方式来进行饲养管理,促进我国养猪行业的快速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首先,对猪栏进行改造,将软栏更改为硬栏,做好环境卫生工作,这样才有利于降低疫病的传播速度;其次,要改变猪的饲料为生料,猪饲料要确保是生的,这样有助于完整地保存饲料内的营养不流失,让猪得到充足的营养,这样还有利于降低资源的消耗,有助于绿化环境。然后采用配合料的方式来饲养猪,如果饲料单一的话,猪无法获取全方位的营养,不利于生长发育,因此,为了满足猪的生长发育需求,改变单一饲料喂养方法,转为配合饲料满足其需求。最后,比较湿喂而言,干喂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饲料浪费,干喂之后另外给猪水喝。
4.2 定时定量定质原则
在饲料管理方面,要做到定时定量定质,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给予喂养,让猪得到良好的精神状态,使之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性,这样能够提升猪的睡眠质量,有利于猪的分泌消化,提升胃肠的消化[3]。如果在喂养方面不按时,就会打乱猪的消化腺,扰乱分泌机能。每日喂养3次。如果是仔猪,每日的喂养次数可以适当增加,每次的喂养量可以适当减少。
定量,喂养量要均匀,不能一餐多一餐少,如果喂养量不足则会影响到猪的生长发育,如果喂养太多则会不利于下餐进食。
定质,给猪所食用的饲料,尽量不要有太大的变化,如果必须要变化时,要逐步代替旧的饲料,慢慢增减,便于猪能够慢慢适应新的饲料。
5 结语
科学养猪有利于确保农户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有助于农户获得高质量的猪种,节约成本。在养猪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做好科学养猪技术推广工作,鼓励养殖户采用科学技术的方法来养猪,改变传统的养猪方式,促进我国养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梅.科学养猪技术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4(7):187.
[2]陈品青.科学养猪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4):125.
[3]宋秀敏.浅谈专业户科学养猪技术[J].现代畜牧兽医,2011(3):20-21.
9.夏季养猪技术要点 篇九
夏季是养猪管理的困难时期,养殖户不仅在养猪管理上调控温度,而且还要重视疾病的预防工作,因此,夏季加强养猪管理尤为重要,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从养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两方面谈一下夏季养猪所注意的技术要点
加强管理篇
一、猪舍防潮
高温高湿情况下,猪体表面的水汽分压力与空气中的水汽分压力之差减少,使蒸发散热量降低,猪体散热更为困难,从而加剧了猪的热应激。42℃高温而气候干燥,母猪不会热死;而气温37℃但湿度大时,母猪却会热死。高气湿有利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的繁殖,使猪发病率增加、病情加重,猪易患疥鲜、湿疹等皮肤病,也易造成仔猪副伤寒、仔猪下痢、猪瘟、猪丹毒等传染病的流行。
二、防蚊虫
夏季蚊蝇泛滥,一些疾病则是通过吸血昆虫传播的,例如乙型脑炎、附红细胞体等,如果猪长期遭受蚊虫叮咬,可能引起以上疾病,所以可以安装灭蚊灯、使用蚊蝇香等,或者可用敌百虫兑适量的水进行喷洒,但浓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对猪造成影响。此外,一定要定期给猪打防疫针,以防疫病的发生。
三、保证充足的饮用水
夏季保证猪充足饮水非常重要。蓄水池保证能在停水情况下满足场内所需;各舍随时检查饮水嘴情况,有异常及时汇报处理;保育舍断奶后要保证加药桶24小时有足够饮水。
四、防暑降温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造成猪因高热而不食,所以需要加强防暑降温措施,比如家装遮阳网、排风扇等设施,对猪舍进行良好的通风以排出猪舍内热量,降低猪舍温度。生长猪应有0.8平方米以上的生活空间,育成舍最好为1.2平方米/头,每栏猪的数量最好在10~12头左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降温可有效地控制猪无名高热和呼吸道病。一般猪舍温度要控制在25℃左右,最好不要超过30℃。避免猪中暑。
五、消毒灭菌
夏季气温升高容易造成耐热菌大量滋生,高温高湿的环境易引起猪多种病害,猪舍清洗消毒不到位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猪的细菌感染,为了防止猪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猪场必须重视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要定期清洗水槽和食槽,及时清除粪便,并不定期地对猪舍及周围场地消毒。
六、注意生猪营养
夏季由于气温过高,猪在白天的饮食量也可能随着下降,猪的生长会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养殖户要在夜间为猪加料,喂养时间一般定在下午5点左右,夜间12点左右,早上4点左右,上午10点左右。喂养时最好能加入青草类饲料,另外还要定期的给猪喂淡盐水。在炎热环境下,猪需要一部分维生素来抵抗热应激,维生素C就特别重要,它不仅能增加猪对传染病和中毒疾病的抵抗力,还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和肠道内铁的吸收。
预防疾病篇
夏季猪的常发病除了猪瘟、猪流感、仔猪副伤寒、副猪嗜血杆菌病以外,近几年来还流行蓝耳病、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以及它们之间的混合性感染等,使夏季猪病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及特点,因此诊断及防治时,应加以区别及注意。
一、夏季主要病因
1、饲养管理不当。在开放或半开放猪舍饲养的猪,过热的环境温度易使猪产生应激,干扰机体的正常代谢。在密闭猪舍,往往由于通风不良,造成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如果湿度较高,则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为疫病的发生创造条件。
2、饲料品质不良。如饲喂了霉变的饲料等,会使各种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
3、气温高,湿度大,天气变化快。这些因素有利于病原体的滋生和繁殖,成为夏季猪病流行的重要诱因。
4、夏季蚊、蝇、蠓等昆虫促进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农村猪舍不加盖纱网来防蚊、蝇蠓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二、夏季常见猪病
1、猪附红细胞体病
病原:是猪附红细胞体,属立克次体目,寄生于细胞内,也可游离于血浆中。
流行特点:不同品种和年龄的?i均易感,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本病多发生在夏季,传播与吸血昆虫有关,特别是猪虱。另外,注射针头、手术器械、交配等也可传播。应激因素如饲养管理不良,气候恶劣或其他疾病,可使隐性感染猪发病。
临床特点:主要呈现出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病初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防治:治疗本病的药物虽有多种,但真正有效的药物却不多。可选用血虫净、咪唑苯脲、新胂凡纳明配合四环素、土霉素、附红净等治疗。
2、猪链球菌病
病原:溶血性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本菌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湿热均较敏感,常用消毒剂都易将其杀死。
流行特点:本病多发于春、夏两季,呈散发性传染。主要通过创伤或咬伤感染,被病猪污染的物器是传染媒介。本病主要发生于体重10~30千克仔猪,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多见,中猪感染多见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
临床特点:突然发病,少食或不食,精神不好,常在猪患感冒发烧后继发。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两天内死亡,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侧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混合感染猪瘟时,患猪流浆液性鼻液,耳尖、腹下、四肢末端、股内侧有紫红色或蓝紫色出血点、出血斑。病公猪可见包皮内积尿,挤压流出白色、浑浊、恶臭的液体。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3天死亡。
防治:近年来,该病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但肌注强效阿莫西林15毫克/千克体重,2.5%蒽诺沙星注射液2.5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3天,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混合感染猪瘟时,还要全群紧急接种猪瘟疫苗。
3、猪弓形体病
病原:本病由弓形体引起,又称弓形虫病、毒浆原虫病。
流行特点:多见于3月龄仔猪,6月龄以上猪发病较少。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可通过胎盘、消化道、呼吸道及吸血昆虫传播。
临床特点:突然发病,常表现为流感症状,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热,表现为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红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有的下痢或便秘,并带有黏液或血液,怀孕猪感染,可引起流产或死亡。
防治:以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嘧啶间甲氧苄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4、乙型脑炎
主要发生于1~2胎新母猪或新公猪,每年7~10月为发病季节。乙型脑炎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虫媒病毒病,也可传染人。其典型病理变化是母猪流产或死胎、公猪睾丸炎等症状。
5、猪高致病性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三、夏季猪病防治原则
1、强化饲养管理。一是要降低饲养密度,以利于猪体散热;二是要保持圈舍通风透气,加强防暑降温措施,保证猪圈清洁、干燥;三是给猪只提供充足的清凉饮水,每天向猪群提供2~3次含电解多维的饮水;四是合理调配饲料,尽量多饲喂青绿多汁饲料,避免使用霉变饲料。
2、提高防疫意识,杜绝疫病传入。规模养殖场和专业户要实行封闭管理,严禁闲杂人员进出,对进出的人员和车?v、用具等要严格消毒;补栏时只能从没有猪病的地方购进仔猪,且要持有有效检疫证明才能买进。一定规模的养猪场,提倡自繁自养。
3、要强化消毒,把病原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夏季每天在清扫猪圈后都要喷洒消毒药,特别要注意对饲料槽、饮水器、排粪口、猪床和圈墙等处的消毒。要避免生猪运销人员和家有病猪的人员随意进出养猪圈舍。规模场和散养户除可选择使用专业消毒药物进行带猪消毒外,还可使用生石灰乳、草木灰水、2%烧碱溶液等传统办法对环境进行消毒。消毒工作每天至少1次。消毒前要彻底清扫圈舍,以避免药效降低。
4、要按照“五不一处理”要求,严格处置病死猪及其产品。发现猪只生病后,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限制流动,同时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一旦出现猪只死亡,要在畜牧兽医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动物防疫法》和“五不一处理”(即不准宰杀、不准出售、不准转运、不准食用、不准随意丢弃病死猪,对病死猪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规定,对病死猪及其粪便、垫料等污染物进行焚烧、深埋和消毒的无害化处理。
5、做好免疫工作。对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必须实施免疫。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在兽医指导下按照免疫程序开展免疫,农户在购进仔猪时,报告兽医,由兽医确定免疫时间和病种,不要等畜牧部门开展春秋季防疫时才免疫,适时免疫效果更好。各养殖场户还应根据实际需求,做好相关病种的免疫。
6、预防性用药和对症治疗。可依照实际情况,针对性的使用一些药物对特定疾病进行预防,对发病猪只采取抗生素对症治疗,可辅以清热凉血败毒和通便宽肠的中药制剂。
姓名:蔡占奎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蔡徐农技信息中心
邮编:053400
【养猪业技术员转正申请】推荐阅读:
养猪技术试题及答案09-22
养猪技术指导阶段小结09-09
养猪场项目申请报告09-19
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展望09-09
养猪心得07-12
生态养猪介绍07-21
绿色生态养猪可研报告09-25
合作社农户养猪可研11-13
养猪场效益分析报告10-23
养猪场废水处理方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