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2024-06-19

三上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共12篇)

1.三上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篇一

周 长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教学要求: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

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⑴ ⑵

2.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2.三上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篇二

一、情境激趣, 初步感知

借助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展示分别从两片树叶不同位置出发的两只小蚂蚁的跑步路线, 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观察、感知、思考、发现、表述, 初步感知“一周”, 为进一步探究“周长”做好心理与知识铺垫。

二、操作探究, 丰富表象

1.摸一摸。2.找一找。3.描一描。4.比一比。

三、小组合作, 发现策略

师:大家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假如要知道图形的周长到底是多长, 你们能想出办法来吗?请合理选择学具袋中的相关工具完成你们的操作。 (为每个小组准备待测周长的图形模板:圆形、月牙形、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相应的测量工具:直尺、三角板、线绳等, 以便学生根据实际灵活选择)

请看活动要求: (1) 小组内先说说要测量你们所选图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测量工具?用什么方法来测量? (2) 小组长做好分工, 两人测量, 一人做好记录, 一人汇报, 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3) 测量方法可以简单写, 只要能在汇报时说清楚就行。 (4) 时间5分钟。

【带着明确的合作要求, 小组内先征求大家的意见选择测量图形, 再各抒己见, 讨论该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并尝试其可行性】

按所选的物品或图形组织反馈 (小组代表边汇报边简要操作, 教师及其他小组同学随着交流、演示, 择机进行引导性评价) 。

1圆形钟表面的周长:组1:用尺量。组2:不行。应该先拿线绳先围一圈, 再量绳子的长度。组3:我们也有一种不同的方法。先在圆上做一记号, 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 就知道它的周长了。

2月牙形的周长:组1:在尺子上滚一滚。组2:月牙形不能滚。应该用绳子围, 再量的方法来完成。组3:其实我们把前两组的意见整合一下来量。弯的地方用绳子围或在尺子上滚一滚, 直的地方用尺子量, 再将两部分长度加起来就可以了。

【在各小组争抢着汇报不同测量方法时, 他们的思维得到启迪, 想法得到完善, 策略得到丰富, 表达得到锻炼, 自信心得到增强, 体验更加深刻, 操作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巧妙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为进一步探究打好基础】

3五角星、正方形及长方形的周长。组1:无论是五角星、正方形, 还是长方形, 只要先用尺子量每条边, 再加起来就好了。组2:五角星只要先量出一个角上的一条边, 再乘10就可以了。正方形只要量出一条边, 再乖4就可以了。长方形则量出一条长和一条宽, 再分别乖2相加就行了。组3:正方形的周长测量方法我们没有意见。但五角星还有一种方法: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 再乖5也可得到它的周长。长方形只要先量出一条长与一条宽之和, 再乖2也能得到它的周长。

【在学生探究出曲线围成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得到老师及同伴的肯定而得意之时, 老师的择机引导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操作探究更加积极主动, 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不但对五角星及正方形周长的测量找到多种有效的方法, 而且观察发现、归类探究、操作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得以很好的体现, 在突出方法多样的同时巧妙地进行着优化意识的培养】

师:你们真了不起!表达越来越流利, 用词越来越精准, 概括能力越来越强。老师相信, 对今天我们探究发现的“量”“围”“滚”等测量周长的方法, 大家一定会合理灵活地运用到不同情况、不同条件下的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课后反思】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收到最佳效果, 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 方案设计要“巧”。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 因势利导、适时调控, 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2) 引导点拨要“活”。通过恰当的问题, 或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归纳示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实践、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求知求真, 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评价激励要“诚”。教师要以真诚、尊重的态度评价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启发学生共同探索, 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学生一定会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 认真、主动实践, 积淀数学活动经验, 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3.《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说明 篇三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83页和8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2.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亲身体验中,使学生感知周长的含义。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亲身经历和感受周长的概念,懂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描述不同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提高对周长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面图形?(生答)

同学们知道的图形可真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平面图形有关的知识——周长的认识。

看到题目,同学们想一想、猜一猜,我们这节课要研究学习什么内容?(生答)

[设计说明:利用老师带来的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复习认识的平面图形和生活中的一些平面图形,明确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和平面图形有关系。]

二、预设教学流程

1.学生先学

(1)学生学习什么是一周,体会一周的含义

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图画,漂亮吗?老师有个想法,把这些图画镶上黄色的边框,这样这些图画就更漂亮了,是吗?

谁来拿着老师做的模型,边指边说该怎么镶边框?(绕边线一周)

同学们,刚才给这些图形镶边框时候,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些图形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这些图形都可以从边线一点出发,绕边线一圈,又回到起点,同学们指的就是图形的一周。

谁来边指边说游泳池的一周在哪里?同桌之间说一说篮球场的一周在哪里。

[设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对周长的认识都很模糊,知道那是什么,但却无法清晰描述,所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如何理解“一周”。先理解什么是图形的一周,通过学生边指边说和同桌之间再说,让学生知道一周是从图形的边线找一起点,绕边线围一圈,又回到起点,这就是图形的一周,为出示周长概念做准备。]

(2)自学周长概念

同学们刚才指的那些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请同学们看书自学什么是周长,即在一个平面中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摸一摸课桌面的一周,说一说什么是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说一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什么是三角形的周长。

找一找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表面有周长,什么是它的周长。

2.暴露学生问题

预设暴露问题1:学生不理解一周是什么意思。

预设暴露问题2:不会描述一个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预设暴露问题3:不知道什么是封闭图形。

3.师生共同释疑

一周是从图形的边线找一起点,绕边线围一圈,又回到起点。这就是图形的一周。

同学们,你们觉得平面中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吗?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为什么?(不封闭的图形找不到它的一周就没有周长。通过正反例子的比较,学生明确了封闭是什么意思。)

[设计说明:对于周长概念,我首先让学生认识一周,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什么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并通过“指一指”和“找一找”等探索活动,让学生充分实践、思考和感受,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的长的基础上,试着说说什么是周长,然后再提出疑问,通过练习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

三、当堂检测

(略)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答)

请同学们回家自己动手量一量,为自己建立一份《周长健康档案》。(头围、胸围和腰围)

[设计说明:本课的结束环节安排的实践作业从两个方面反映了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一,生活中周长的应用很广泛,如配画框、给枕头缝制花边、推算树龄等,这些都会用到测量计算周长的知识;第二,我们身体里藏着周长,比如通过对头围、胸围、腰围等的测量,再去和标准进行对比,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成长过程中的健康状况。一个个鲜活的画面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本节课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使学生更热爱数学。]

4.FY三上什么是周长(教案) 篇四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等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教学难点:总结测量周长的方法。教学准备:直尺、卷尺、彩笔、课件。教学过程:

一、通过观察,直观认识周长。

导入语:小朋友们,天气变冷了,为了能够有个健康的身体可要加强锻炼呀!你们喜欢锻炼身体吗?(喜欢)

大自然里的小蚂蚁们也在锻炼身体了,想看吗?(想)这里有4只勤快的小蚂蚁在赛跑呢。他们的跑道是片。。(树叶)

好,等一下仔细地看1号小蚂蚁它是怎么爬的,等一下告诉老师,仔细地看。谁来说说。。(两名小朋友说小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跑的)追问小蚂蚁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跑回原地)补充:也就是终点回到了起点

那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的几只小蚂蚁又跑得怎么样了呢?(想)现在我们来看看2号小蚂蚁,仔细的看它是怎么爬的,仔细的看。谁来说说。。(4位学生说小蚂蚁没有沿着树页的边跑,跑树叶的外边了)

再来看看3号小蚂蚁,也犯规了,为什么?(4位小朋友说: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线跑,跑到了树叶的中间了)追问:其实你觉得应该跑到哪里?(树叶的边上)那小蚂蚁也跑到了终点啦,只是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线跑。所以裁判说他犯规了

再来看看4号小蚂蚁,也犯规了(3位小朋友说理由)

一起来看1、2、3、4四只小蚂蚁,你觉得哪只赢了?(1位小朋友说1号小蚂蚁)

小朋友们1号小蚂蚁爬过的地方刚好是树页的几圈?。。(齐答1圈)

好了,看看小蚂蚁告诉了我们什么?师读:我爬过树也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那什么是周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周长。板书 周长 读一遍课题,预备起(周长)

好,其实生活中除了树叶有周长,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的图形也有周长。多媒体演示篮球场图,红领巾图,钟面图,窗框图,课件描出它们的边线。小朋友来说说这些图形的周长。

小结并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学生齐读一遍)

二、通过操作,体验周长。

过渡语:小朋友们开动脑筋观察找到了这么多图形的周长,想不想活动一下。(想)1. 描树叶的周长。

下面翻开书本44页,找到银杏叶和枫叶的图片,请你用红色笔按要求描出树叶的边线。计时2分钟。示范错误的例子。认为他不对,说说你的理由。2. 摸一摸,说一说。

下面我们继续做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叫做动一动我们的手指,全部站起来,我们现在来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注意起点到终点又回到起点的地方叫一圈。再来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让一位学生示范摸数学书封面。问他们其实我们摸得数学书封面和课作面绕以圈其实就是一个长方形的。。(周长)。3. 动手操作,量一量。你们的桌面上有一条卷尺,对不对?那么选出一位同学量一量他的头围和腰围好不好?小组长负责记录。注意拉直,从0刻度开始,看哪个小组最快,(大概2分钟)。(1)示范量的方法

请两个小组的同学上来。问:你们小组量的是谁的头围腰围。(某某)测量出来是。。补充题目:

(2)完成第45页第2题: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5.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第39—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测量及计算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2.使学生在认识周长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拓展学生想象的思维。

3.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4.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周长

(一)认识边线

1.谈话:秋高气爽,秋天是个落叶缤纷的季节,美丽的树叶是小甲虫们的比赛场,小甲虫们准备进行一场跑步比赛呢?

引导:比赛的规则是沿树叶的边线跑一周,最先跑完的获奖。(板书:边线一周)这里的一周是什么意思?边线又是指什么?

师:同学们,仔细看,比赛开始了!(动态播放)

(比赛规则:每只小甲虫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周,最先跑完的获奖)

提问:看清楚了吗?哪只小甲虫能得奖呢?为什么? 指出:第三只小甲虫能得奖。第一只跑的慢,第二只跑的路线不符合规则,而第三只从这一点出发,沿着边线跑,又回到了这一点,这才是沿边线跑了一周。它跑过的路线,就是树叶一周的边线。(板书成:一周边线)让学生集体说一说:一周边线。[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动画引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建立对“周长”这一定义的表象。]

2.丰富感知

让学生了解“想想做做”第一题题意

要求同桌相互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并说说要怎样指。交流:指名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注意指导学生指正确,说明白)

说明:(比划演示)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要从边线上一点开始,沿着封面的边线绕一圈再回到这一点,经过的路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

让学生依次指一指课桌面和三角尺的一周边线。交流:指名学生分别指一指课桌面、三角尺的一周边线。

(二)认识周长 1.描述概念 出示三张书签

引导:你能指一指每张书签的一周边线吗? 让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一周边线。指名学生(演示)指一指书签的一周边线。追问:刚才大家指的都是书签的什么?(一周边线)

指出:一周边线有长有短,这里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

(板书:一周边线的长=周长)2.深化认识

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描出一周边线。

交流:展示学生描的一周边线,检查一周边线描得是否正确。追问:这里每个图形一周边线的长是它的什么? 强调: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补充: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周长)

互动:请你在题里任意选一个图形,把它的周长指给同桌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在多次的体验交流中,让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多次的操作活动中,学生进一步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并为以后“周长的计算”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测量计算,加深认识

1.出示例2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你能知道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吗?请你想办法解决,算出周长写在图形下面。

学生测量、计算。

交流: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你又是怎样知道四边形的周长的,是多少?

提问:算图形的周长,为什么要先测量每条边的长,再相加? 小结: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所以把一个平面图形每边的长相加所得的长,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

2.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树叶。

引导: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看看哪位同学最先想到办法。

交流:你想到了什么方法?(围一围,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用围一围,量一量的方法,测量出你们手中树叶的周长,并把周长写下来。(学 生操作)

师:你们树叶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这样测量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紧沿边线围号,正好一周,拉直再量)

师:我们围一围,量一量得到的长度,就是围成树叶一周边线的长,是树叶的周长。

3.小结:学到现在,你知道周长指的是什么了吗?要知道一个平面图形或者物体面的周长,你有哪些办法?

指出:通过指一指、量一量、算一算。我们知道了周长是指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要知道周长,可以把围成图形每条边的长相加,也可以用线围一围、量一量。

[设计意图:在理解了周长的含义以后,先让学生求出告诉边长的图形的周长,再安排求没有数据的图形周长,这样有层次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探索的欲望,打开思维,拓宽思路。再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不但掌握了求周长的方法和技能,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想想做做”第3题

师:你能算出它们的周长吗?计算时想想可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学生独立计算周长。

交流:每个图形的周长是怎样算的,周长是多少? 注:板书算式,注意比较不同的算法,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指出:计算周长,就是求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计算时,可以根据每条边长度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灵活地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完善周长的表象,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又能深化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掌握求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提高观察、思维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边线

一周:封闭的 围起来

6.《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篇六

学情分析:

《认识周长》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周长这个概念。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线段的长度概念和度量单位有了一定认识,并且具备了测量线段和计算总和以及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研究周长其实就是研究一个图形的“形”和“量”,“一周”是形,“长度”是量。教材通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在具体情境中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为之后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等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苏教版版教科书第39—40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测量图形的周长。

2、使学生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培养空间观念。教具准备:树叶、线、铁线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一周边线

1、借助情境,初步感知一周边线

师:春天到了,小蚂蚁也不忘阳光体育运动,树叶就是它跑步的场地。请看(播放课件)

(1)师:这三只蚂蚁哪只是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周?(2)师:那你认为什么是边线?

师:这只蚂蚁不是有沿边线跑吗?你们怎么也说它不是? 师:那怎样才算跑一周?

(设计意图:现实中,很多学生对周长的认识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那是什么,但却无法清晰的描述,所以首先要解决学生对“一周边线”的理解。教学中遵循从动作表象到符号表象的认知规律,创设了蚂蚁沿树叶爬的情境,化静态、抽象为动态、形象,让学生在直观中了解一周边线,在思辨中感悟什么是树叶一周的边线,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一周边线”和数学中“周长”的联系。)

2、丰富表象,充分感知一周的边线(1)指一指

师:(课件出示书签)这里有一张美丽的书签,你能指出它一周的边线吗?(指名指)

师:只能从这点开始指吗? 师:那我从这点开始指可以吗?

师:虽然指的起点不同,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又在哪里呢?(2)比一比

师:书签和数学书封面比,谁的一周边线长?(说完整话)

二、完整感知,认识周长

1、物体面的周长

(1)师:看来物体一周的边线有长有短,数学上,我们说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黑板条贴出)

师:一起读一读。

师:那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2)找生活中物体面的周长,边指边说

2、平面图形的周长

(1)师:物体的面有周长,那下面这些平面图形有周长吗?(出示课件)

师:请听要求,你认为有周长的,就用彩色笔又快又漂亮的描出它的周长,没有周长的就不用描,听明白了吗?好,拿出练习纸,开始描。注意,不要用尺子。(2)学生尝试练习。(3)全班交流

师:2号和5号都没描,也是这样没描的举手。师:你为什么不描? 师:你为什么说它们没有周长?

师:说得真好。说明只有封闭图形采用周长。

(1)师:再看这些封闭图形,这两个同学描的,你们觉得哪个是对的?

(3)师:能描出它们的周长,那说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什么是圆的周长?

师:把圆剪一刀分成两个半圆,这半圆还有周长吗?在哪?(设计意图: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两条线:实物周长和图形周长。结合书签和数学书封面,先让学生说一说对周长的理解,感知周长,然后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们从看到指,从指到描,从物到图,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从理性上认识周长。)

二、操作测量,再识周长

1、测量三角形和长方形

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到底是多长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生:量……

师:长方形要量几条边,为什么?

师:我告诉你量的结果,谁来算算它们的周长。

小结:测量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只要用直尺量出各条的长度,再把它加起来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认识了周长是什么,这时抛出“周长到底是多少”的问题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再加上他们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测量、计算,学生掌握了方法,既是进一步对周长概念数学化的认识,同时为以后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等周长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2、测量树叶的周长

(1)师:原来蚂蚁爬的这片树叶周长是多少还有办法量吗? 师:怎么量?要用什么工具?别说话,静下心来想一想,有办法了吗?

(2)学生活动(3)学生介绍量法(4)电脑演示量法

师:可以先用下线沿着树叶的边线围一周,把围到的线拉直放到直尺上量一量,围到的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师:我们把弯曲的边线的长转化成直直的一段线的长来量,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化曲为直法。(板书:化曲为直)

(在周长概念建立和探索出多边形周长计算方法之后,设计这样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树叶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同时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

三、变式练习,深化认识

1、拉一拉——体会变与不变

师:老师这儿用铁线围了一个正方形,要想知道它的周长,我们需要测量几条边的长度? 师:一条边是2分米,那它的周长是()

师:这可是个又魔力的正方形。(拉动变形)它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师:你想把它变成什么形状?(指名拉)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师:为什么它的形状一直在变,周长却没有变呢?

师:只要整条线的长度不变,无论围成什么形状,周长始终不变,都是这条线的长度。

2、数格子图(1)猜一猜

师:下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3)数一数

师:每小格的边长是1厘米,那怎样知道每个图形的周长呢? 小结: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同时,周长也有可能相等。在比较时,不能被图形的大小所迷惑,应该比较它们一周边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4)算一算

师:这个图形除了数,还有什么更快的办法吗?

师: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有时也能通过平移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计算。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在比较周长时容易受到面积的干扰,所以在练习环节灵活运用周才的含义,设置了两次不同的比较,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无论图形怎么变化,只要一周边线的长度不变,周才就不变的道理,突破了难点,既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又渗透了平移的数学方法。)

四、全课总结,课外拓展

1、说一说

师: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7.三上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篇七

●交互生成,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含义

1.案例

认识边线, 你能描出下面每个图形的边线吗? (出示书上P62第2题的图片)

教师示范:我们来观察一下怎样描边线。 (放大镜放大第一幅梯形图, 用白板笔从一个顶点开始沿四边连贯地描出一条封闭的线)

师:通过观察你觉得应该怎样描出一个图形的边线? (随机板书:边线)

生:从一点开始, 沿着图形的边沿绕一圈, 回到原来的点。 (回放描线过程)

组织交流:教师请学生展示图片中其他几个图形的边线。 (几位学生用白板笔选择喜爱的颜色直接圈出另外图形的边线,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修改)

师:观察这些图形的边线, 将边线逐一拉直排列起来 (利用白板的幕布功能, 通过拉动幕布和拖拉图形的方法, 并将边线用彩色笔描出) , 然后比较出图形的边线有长有短, 所以每个图形的边线都有长度。这个边线的长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板书:周长, 聚光灯聚焦“周长”以加深印象)

请学生指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和课桌面的周长。

交流反馈 (拖拉出示填空) 。

2.评析

对于“周长”这个概念学生是比较陌生的。教材从画图形的“边线”入手, 为认识周长做好了准备。笔者课前把所需要的内容作为资源存入电子白板中, 根据学习的需要随时调用, 用笔直接在电子白板上勾画出图形的边线, 直观亲切, 学生易于接受。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 笔者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 请学生拿起笔直接在白板上勾画物体的边线, 其他学生对他的操作评价。同时电子白板放大、拖拉、幕布等功能的应用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周长”概念。通过这种学习方式, 不仅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凸显知识,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1.案例

师: (出示树叶实物)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 你能借助手边的工具求出树叶的周长吗?同桌合作、交流。

师总结: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 我们可以用线围一围, 再量出线的长, 这就是树叶的周长。 (视频展示操作过程)

师:你知道这里画出的两个图形的名称吗? (出示第61页“试一试”) 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你知道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吗?

生:这两个图形分别是三角形和四边形。三角形有三条边, 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三角形的周长。那要先知道三条边的长度。 (调用电子白板储存的图形, 利用内置的直尺量出数据, 运用拖拉功能将三条线段合并求出的和就是三角形周长)

师:那四边形的周长呢?

生:用同样方法量出四条线段长度。 (随着学生的讲解教师演示过程, 即时标上数据, 拖拉线段合并计算)

讨论:对于一些规则的图形, 我们怎样求出它们的周长。 (调用图片, 拖动出示五边形, 六边形等多边形)

师总结:求多边形的周长, 只要求出围成多边形的线段的和即可。

2.评析

求树叶这种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如果教师直接演示的话, 教室里总会存在盲区, 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全体学生。通过视频展示清晰明了, 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的思考, 体现了由曲变直的数学思想。探索、交流规则图形的周长求法时, 教师可通过电子白板的内置工具, 直观准确地测量出数据, 求出围成多边形线段的和。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 提高了教学密度, 缩短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时间, 同时还引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练习题中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时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这些不同计算方式用资源库的形式进行了保存, 可以随时调用、比较。这样的教学, 教师不是把答案呈现给学生, 而是展现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 而且增强了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 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利用资源, 帮助学生提高应用能力

1.案例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出示右上图)

学生自主完成, 而后全班交流, 集体评议。

展示算法 (学生直接在电子白板上板演示) 。

请学生解释解法, 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讲解演示过程。 (通过拖拉将两条2厘米的线段合在一起就是4厘米, 将上面4厘米和5厘米两条线段合并就是9厘米, 同时变换拖拉线段的颜色, 便于比较)

教师调用实物图片 (出示正方形手帕) , 你能给手帕围上花边吗?需要多长的花边?你能给相片制作一个木制的相框吗?需要多长的小木条?你能知道大树有多粗吗?

2.评析

数学应“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正是体现了数学的价值。教师借助电子白板中储存的丰富资源, 通过给手帕围上花边、给长方形照片做相框、量树干有多粗等实践活动, 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周长”的意义, 更好地掌握及应用求实际物体周长的方法。这样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 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事物的联系。

8.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篇八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周长含义,建立周长概念,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优选活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具,创设直观、愉悦的教学情境,逐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认识;(2)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广泛发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2)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培养孩子们实事求是、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具:

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学具:

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出示:喜羊羊),你们喜欢它吗?喜羊羊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看吗?

深秋到了,天气凉了,树叶花花往下落。多可惜呀!于是,小蚂蚁想到了把树叶画下来。看一看它是怎么画的?(课件)学生回答后伺机板书:边线,对!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画出了树叶的边线。

你们看,树叶画好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蚂蚁简单吗?

(二)认识周长

1.手指描边线

你们想不想用这种简单的方法也来画一画身边的其他事物呢?不过我想先问大家:怎么画?(沿着边线画)

好!那就请大家伸出食指,把食指当做小画笔,选择身边你想画的画一画好吗?

(学生活动。)

汇报:你画了什么?能画给大家看一看吗?(2至3名学生,要动手操作)

练习:在这些图形中选一个,把它的边线描给同桌看。

过渡:留一题长方形没画完,提问:所以在描边线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总结:从一点开始,最后到这里结束,这么这条边线叫一周的边线。

想一想,这是谁一周的边线啊?(树叶一周的边线)

2.小手找周长

你能指出课桌面一周的边线吗?你的小手指桌面,我指电脑,最后看看我们是不是指的一样,好吗?

这是大家经常玩的操场,你能指出篮球场一周的边线吗?我们和电脑一起指好吗?(课件演示)

3.小嘴说周长

你看,那个画树叶的小蚂蚁想告诉大家什么?(一周的边线,展开,拉成直线)

(出示蚂蚁的话: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提问:小蚂蚁说了什么?

小蚂蚁是想告诉我们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什么?(板书:长度周长)

请人再说一遍。反问:什么叫树叶的周长?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认识周长。

操场一周边线的长度,就叫做——操场的周长。谁来再说一遍?(2名)

那运动员绕跑道跑了一周的长度叫什么?

生活中的周长还有很多,比如:这是一个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是哪条线的长度呢?还有硬币、课本等等这些物体的周长都能指出来吗?

这是一个相框,我想给它蓝色的底子贴上粉色花边?我要用多长花边呢?我得先求什么?

你能说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你还能说出谁的周长?(学生自由说)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量一量。看来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实,我们人体上也有周长,我们的头一周的长度就是头围,腰一周的长度就是腰围。(可请一名学生跟老师一起示范怎样量头围)

你们想自己动手量一量吗?小组合作,动动你的手。(师讲明测量要求)

(1)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

(2)汇报交流。

(四)、实践训练,深化新知

师:我们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喜羊羊要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表示的周长。

练习: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表示图形的周长?是打√不是打×

师:恭喜小朋友们,都答对了。喜羊羊能放心把任务交给大家

了,想知道喜羊羊到底遇到什么问题吗?(生:想)其实喜羊羊这次来还带有重要任务呢!懒羊羊村长寄给他一封信,要求他及时完成信里交代的任务,不能让灰太狼抢先一步完成。我们帮帮他吧!

算:完成课本第45页第二题中的练习。

练: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你们都很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要同学们来个智力大闯关,有兴趣吗?(课件出示课本第45页第三题的图形),(师小结: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在比较它们周长大小时,一般会用移动边线的方法,再进行比较。)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9.《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篇九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为后面的测量周长,计算周长以及周长的应用做好铺垫。同时也为日后学习面积的相关知识,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打好伏笔。基于以上的认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周长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放在让学生亲身感悟。首先我通过蚂蚁爬树叶的情境让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通过对“一周”的强调初现周长概念。再让学生通过比、画、摸、走、描几种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周长都是沿着图形的“边线”进行的,也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感受“封闭平面图形”、“一周”、“长度”这三个关键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形的周长,从而抽象出周长的概念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我知道仅靠以上的体验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接着让学生围一围、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整节课我都注重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有效的活动中全方位的感受、探索周长的含义。

(二)在练习中让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得到升华。

数学课堂离不开练习,而有梯度的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而且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因此我在最后的练习题中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第一道题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甲、乙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为什么?第二道题是比较一组中几种图

形的周长是不是一样长?学生回答之后我总结出:“周长一样的图形大小(面积)不一定相等;反之,大小不同的图形周长可能一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2017年12月

10.《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篇十

一、在实践中感知周长含义

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从而真正理解周长,形成表象。对此,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

活动一,指一指。结合身边的物体,举个例子,来说一说哪部分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通过指一指的活动,学生不仅知道生活中有“周长”,还会在生活中找到物体的某一部分的长度就是周长。

活动二,描一描。把你认为有周长的图形找出来,用彩色笔描出它的周长。反馈时,我们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三号和四号图形上。通过三号的辨析,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4号图形与其他三个图形的对比,发现了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的区别,明确了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二、在体验中解决周长问题

在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环节上,我组织学生充分运用手中工具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寻找不同图形的测量方法,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操作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规则图形),有的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不规则图形),体现了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也避免了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圆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

三、不足之处

作为一名新教师,对于这节课的大概框架还是把握得比较好,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精细化。例如:在练习环节,出示五边形与凹五边形时,问学生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比较长?学生说两个一样长,说把凹五边形的中间两条边往上拉,就一样了。其实学生可能在那时候想着的就是图形一样,所以周长一样。对于这点,我认为处理不当,应该再次追问“这样只是图形一样,怎么就确定周长一样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实这两个图形都是五根小棒围起来的。

另外,教学评价欠缺。当学生回答后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评价,或者是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时,不能够抓住机会及时的引导学生,并进行评价,这是今后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

11.《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篇十一

1、强调学生学习的现实背景,从生活中切入。

本节课我以“围图案”引入:把不同形状的图案镶上边框,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活实际。学生在欣赏美丽的图案时,很自然地把思维转移到了图形的边线上来,形成数学与生活的有效链接,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为后面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基础。

2、精心设计活动,重视学生的体验。

让学生围一围,指一指,描一描,在操作中感受周长的含义;通过量、滚、围等多样化的方法,使学生在操作中不断思考。充分感悟周长的本质,形成求图形周长的有效策略,使“玩”的过程成为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3、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形成有效的解题策略。

在教学“求周长”这一环节时,为学生提供了三次不同程度的`操作与练习,第一次是求实物(树叶)的周长,第二次是求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第三次是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活动中,在思维水平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中得到发展。

12.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十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1页例1 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悟周长的含义。知道用测量的方法来计算周长。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能力。

3、让学生积极参入到各种操作活动中,并用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

4、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能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操作活动中感悟周长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图形、树叶、细绳、直尺、卷尺、水彩笔、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描一描,说一说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想欣赏一下吗?请看(播放课件)这些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下它们的形状来?

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描的对吗?表达得非常清楚,请回。

3.你们是从哪里开始描,又到哪里结束的?(说得真好!谁再来说?)

4.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5.再来看(出示图),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请拿出纸,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描完后在小组里相互交流一下。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二)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指导:地面周长、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鞋底周长)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三)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是吗?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注重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测量?)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

谁来说说自己的腰围?看来同学们的腰围大约在60 cm左右。

4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有兴趣吗?请看(出示):这里共有3关,每闯过一关都会得到相应的分值。最后得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胜利者!有信心吗?让我们充满自信迎接挑战!(四)闯关练习

1先看第一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这里有3个图形,请你选择其中1个图形。看课本45页第2题,做在书上即可。都完成了吗?好,请你看仔细,答案马上就要揭晓了(出示答案: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13 cm,第二个图形的周长是10 cm,第三个图形的周长是8 cm)。

选择长方形的能说说是怎么测量和计算的吗?有不同方法吗?大家真聪明,关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面我们还要研究。

第一关谁成功了?请为自己加上100分!下面两关需要小组合作完成,要求小组内每人都会才能加分。明白吗? 2继续闯第二关。(课本45页第3题(2))请看(课件出示图):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继续看,把第二个正方形沿虚线剪掉一块,变成了这样。它的周长是哪一部分呢?(指名说说)这一关的问题就是: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请小组利用学具讨论。

好!它们的周长一样吗?哪组来说明理由?(可展台演示)有不同的方法吗? 我们再来看看(根据学生回答演示移动的方法):让两个图形的边重合,可以看出,这几条边(闪动)分别相等,只来比较其余两边是否分别相等就行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闪动竖边并移动)这两条竖边相等,(闪动横边并移动)这两条横边相等,所以它们的周长相等。

谁闯过了这一关?祝贺你们!每人加200分!回想一下,刚才大家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图形周长的?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继续闯最后一关!3第三关。(课本45页第3题(1))请看(课件出示):这是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我们分别剪一下。

问题是:它们两个的周长还一样吗?为什么?小组利用学具赶快讨论。

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理由?我们来看一下正确答案(课件演示)。

这一关哪组闯过去了?请加上300分!现在算算自己得了多少分?祝贺你们!其他同学不要灰心,有信心赶上他们吗?希望你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下一次迎头赶上!(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周长的认识》说课

双沟镇中心小学:韩小敏

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开始逐步抽象出周长的概念,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加深对周长的认识和掌握。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此课也是后面学习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与关键。说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获得对周长的认识与理解掌握。

(5)能积极地参与到认识“周长”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感性体验,来获得对“周长”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而充分运用直观手段,特别是加强教具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眼看、脑想、手动,使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则是本节课的关键。说教、学方法:

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的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理性认识。教学也是一样,学生的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的,让他们亲手去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识。因此,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实验操作法:注重学生的操作感知,使学生能够在操作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在操作中巩固加深数学知识,在操作中应用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感受体验,学生的动手操作得到充分的实践,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与生活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合作交流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本课的教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合作交流机会。如: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小组交流测量的过程:在测量树叶周长时,可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在练习中进行小组交流。整节课学生的合作交流得到发展,也学会了与人沟通、相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创设游太湖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由学生喜欢的游玩引入,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旅游线路。在这里使用的情境,既是学生所喜欢的,又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

2、学生描述

沿着太湖边跑了一圈,就能把所有的景点游览一遍。通过让学生对刚才的情境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通过眼看、脑动,开始对“周长”有感性的认识,建立起周长的表象。

3、揭示周长的概念

在学生通过眼的官能,获取了周长的感性认识后,才揭示周长的概念,改变以往直接“告诉式”的教学,二、操作感知,理解周长

新课程理念非常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特别是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在操作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安排了以下操作实践活动:

1、摸一摸(摸课桌面的边线、数学书封面的边线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开展操作活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描一描 : 描出图形的边线。

3、量一量(实践活动)(1)量卡片的周长。(同桌合作,交流)(2)量硬币或者树叶的周长。(两人合作测量)学生的动手操作得到充分的实践,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发展,学生能够在操作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在操作中巩固加深数学知识,在操作中应用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感受体验,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解释与应用

概念的应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学习中感知概念、理解概念,在应用中巩固概念。

1、巩固练习:用彩色笔描出图形的边线。强调:描一周。

2、变式练习:量一量、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说一说

上一篇:2022年体育老师个人总结述职报告下一篇:浅谈中职班主任的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