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教育的培训心得

2024-10-10

教师师德教育的培训心得(通用12篇)

1.教师师德教育的培训心得 篇一

一年一度的暑假师德培训的帷幕又拉开了,再次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这个职业被赋予更多的道德内涵: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等。“德”即良好的修养、是平和的心境、是宽广的眼界、是高贵的品质。范跑跑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但他缺乏了良好的“德”,故遭到了万人唾弃。所以“师”和“德”是相互相成的。师德培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一期师德培训主要包括学习教育新政策,师德修养、教师专业发展和自主学习等内容。通过几天的学习,受益良多,体会如下:

一、爱岗敬业,体验幸福。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自然不同于其它一些行业的工作,我们的身上肩负着一代人的未来。相信很多老师都有很强的责任心,爱岗敬业精神,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获得极大的成绩。有了爱岗敬业精神的驱动,很多教师自觉地、不断地完善自我;用这种精神去感染家长,在家长心目中树立威信,感染学生,在学生心中树立进取向上、勤奋努力的榜样。

爱是伟大的,老师对学生的爱也是如此。只是这种于日常生活中微妙体现的爱却未必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所以我们的老师更多的时候都是默默无闻的。然而,平凡人依然能够成绩伟大事业,他们的光辉将永远的闪耀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汶川大地震中的他们,是一群最平凡的人。2010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动山摇,是他们,用沉着、冷静、鲜血和生命挽救了无数个花朵般的生命,奏响了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们用勇敢无畏的心锻铸出不朽的师魂。是的,他们走了,因为天堂里的孩子需要他们;然而,他们那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将化为永恒。灾难面前,伟大的师德闪耀,平凡人以一种伟大的姿态站立在历史的浪口。或许再多的话语再多的颂扬也无法挽回那些地震中逝去的生命,但是我们的人民教师以自己英勇的表现,在共和国的丰碑上留下了永远的记忆。谭千秋、张米亚、苟晓超等等,他们是我们永远的楷模,他们用生命谱写着“大爱”,铸就伟大师魂。

大爱至上,这就是爱岗敬业精神、师德谱写出的最美妙的乐章,时代的最强音。

二、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教育是爱的事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你不爱他,他会爱你吗?我们教师职业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一个个学生心灵的升华上,教师的教育像涓涓的流水,滋润着一个个个体的心田,完善人格,培养良好品德。但爱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手段及方式。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品质。这才是真正地教学生,爱学生,而不是简单地教会他们认字、计算仅此而已。

教师还要变“管理”为“服务”的观念,树立引领学生学习的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要平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换位思考,“蹲下身来”倾听,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断发展。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首先,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次,老师还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被社会所淘汰。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然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是一条清澈的,不断流动的小溪,吸引着学生到你身边来汲水。曾有一位教师这样说过:“开始教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学科本位的教师,那时总是把学科放在首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到我是教艺术的,……”由此,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学修养、听说读写水平、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教育教学基本功。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光彩,自己的魅力来感召我们每一位学生。

2010暑期师德培训,让我如沐春风,以最佳的姿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2.教师师德教育的培训心得 篇二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为使教师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的基本内容, 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历城区根据本地地域面积大、学校分散、教师人员众多的现状, 结合教师培训机构网络系统的优势, 经过反复论证, 采用了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以加强师德培训, 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具体措施如下。

一、请专家和学者上课

组织专家和学者给教师上课, 以便参训教师懂得教师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深刻性、久远性。 (1) 广泛性。全球性的普及教育和继续教育方兴未艾, 使得人人接受教育成为一种趋势。在当今及未来的社会中, “没有不受教师道德影响的人”。 (2) 深刻性。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心灵的撞击, 学生的知、情、意、行, 学生的性格、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形成, 无一不受教师的影响。全国优秀教师、青岛实验小学的李玲校长说:“每个孩子走进学校带着家长的影子, 每个孩子走出学校带着老师的影子;教师要教会学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每个人把每件事处理好了, 社会就文明了。” (3) 久远性。教师的道德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精神风貌, 还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二、请优秀教师代表作报告, 现身说法

全国师德标兵、天津市新华中学教师朱兆林认为, 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自己的人格必然会在学生的视线中失落。她笃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 她小心地呵护她的学生, 用爱心赢得学生可喜的进步和健康的成长。学生们这样评价朱老师的课:“上朱老师的课经常热血沸腾, 充满对祖国的挚爱, 对生活的激情, 对未来的憧憬, 总是在被深深的激动与感动之中知道上进, 懂得生活, 学会做人。”

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

网络自主研修学习实施全员师德培训, 既拓展了学习内涵, 又化解了工学矛盾。我们把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有关文本资料和视频资料挂到网上, 设置学习时间控制钮和作业点击钮。参训者以自主化、个别化学习为主, 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由学员自主决定, 系统可以根据学员学习的情况记录学习时间, 统计学习时长, 甄别作业答案对错, 以自动生成分值, 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同时设置专门的师德论坛网, 参训学员把通过学习而产生的思考、体会、反思等发帖到论坛, 负责培训的教师阅读、回帖、评分, 优秀文章被置顶, 或被推荐挂到历城教师研修网首页。学员之间也可进行交流互动。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每天在线人数400~600人, 全面提升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最后举办的师德论坛演讲比赛, 把师德培训推向了高潮。

四、指导区域学校积极创造氛围

3.教师师德教育的培训心得 篇三

关键词:师德培训模式;“集中学习”;“送教下乡”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63-0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高低,系于教师教育。教师进修学校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时代使命,承担着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多年以来,教师进修学校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今,师德案例媒体曝光率较高,网络资源共享,也给师德培训提供了鲜活的案例,有了丰富的师德培训资源,教师培训机构如何拓宽培训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激活教学内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为激发和引领,体现给力的实践操作性,着力提高师德培训的有效性。

一、师德培训模式探讨的契机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指的是率先垂范的教育力量。现在有的教师师表意识淡薄,自尊,自重,自爱精神缺乏如: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脏话连篇;有的教师“文人相轻”,同行相斥,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贬损其他教师。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上课接手机,甚至有教师自由思想教育泛滥,信口开河借一些个人成见和怨气任意发牢骚或表露不满情绪。给学生做了很不好的向导,污染了育人的环境。教师存在的师德问题似乎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带来的。其实究其深层原因一是:千百年来旧的传统熏陶下过于“中庸”和“学而优则仕”的文化定位形成的。二;是教师本身素质低下也难辞其咎。因此加强师德修养以德润身,建设一支师德纯洁高尚,师风廉明公正。学识精深博广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但一些基层教师培训需求不明确,认识不到位,对师德培训热情不高,这就给我们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如何改变师德教育的模式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培训模式的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灵活机动,因地制宜的培训模式变化才能发挥培训机构的长处,最大限度的调动培训学员的积极性,使基层教师受益。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在师德培训中,我们适时采取“集中学习”和“送教下乡”的两种不同的成人培训模式。

二、“集中学习”和“送教下乡”的两种不同的成人培训模式解读

(一)“ 集中学习 ” 要求基层教师利用双休日等假期集中来区级培训机构学习的形式就是集中学习的培训模式,这一模式长期以来应用于区级培训机构,多年以前,区教体局经常组织暑期教师学习班,集中食宿,统一管理。来自前后原的老师济济一堂,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彼此间的交流与日俱增,既有学科之间的交流,又能探讨人生价值观、职业幸福感,的确促进了区级大范围的教师交流。 近年来,我校开展的各类培训也多采用这一模式,笔者以为,此类模式有学习时间集中,利于培训机构按时完成培训任务,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便于培训机构运作一些大型的专家讲座、报告会等培训形式;比如。我校于2013年6月邀请区师德模范、名师、名校长、王为民同志给全区参加年度师德师风培训的200余名基层教师做了先进事迹报告,报告集中于一个地点,一个时间段,学校精心组织,严格考勤,得到基层教师的肯定,也保证了学校年度师德培训任务的按期完成。同时,这一模式特别利于培训学籍、教学、考核等管理工作的开展;当然,此模式也有不足,主要表现为回避了基层教师的工学矛盾。要求培训学员集中统一时间来校,如果错过时间,将失掉学习机会,偏远山区的基层教师,工学矛盾突出,且遇恶劣天气交通不便难以集中,城区教师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享受假期的愿望和培训学习的需求也会冲突。加之师德培训不同于学科培训,见效慢,操作性弱,硬性的集中学习要求导致培训的有效性有了折扣。

(二)“送教下乡 ”培训机构组成业务精良的培训团队,走出去,进入基层学校,进行一个乡镇或一个学校的培训形式就是“送教下乡”的培训模式,近年来,这种模式 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经常采用,我区属山区贫困县,区域面积大,撤校并点后仍保留40余所中小学,分布在数十个乡镇。为了更有效的完成师德培训任务,缓解基层教师的工学矛盾,我校也积极采用这一模式。基层教师反映良好。笔者以为,本模式有利于培训团队及时收集反馈不同地方的教师培训需求,有的放矢,确定培训内容;因相对培训学员人数少,便于培训团队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率;培训的时间、地点与基层学校协商可以灵活调整,满足大多数人的学习需要;以一种和蔼的负责的态度与基层学校管理者沟通 ,采纳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利于拓展培训工作思路;节省基层教师培训学习的交通支出,更体现区级培训机构“为民服务零距离 ”的服务宗旨,也增强了培训机构教师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服务基层、艰苦工作的作风。由此可见,开展师德培训,采用这一模式 也是科学的、有效的。

结语

时代在发展,培训模式也会因时而变。网络时代到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培训将是我们培训机构开展工作的风向标,培训师德的模式也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4.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心得 篇四

首先,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师德师风的建设是一个学校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创造良好的师德师风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个人师德师风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师风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其次,我认为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1、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2、尊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3、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由于我们班的大部分学员的家和所在的学校都没有网络,所以他们大多数人都在7月5日下午办完学校期末的相关工作后,各自到有网络的亲戚朋友的家里联系才能参与学习,这种学习热情很可贵,也很难得,我向我们班这样的学员学习,学习他们这种学习的态度和热情。有几位年龄超过50岁的老师打电话问我说:“钟老师,我不知道怎么进入网络学习,你写给我们的操作步骤我看不懂……”。于是我就在电话里从输入网址“中国教师研修网……到选课学习”开始一步一步教会他们。为了能更好地和本班学员沟通,我向指导教师申请了一个“学员”的帐号,通过亲自参与到学习中,聆听专家老师的讲座,对照自己工作的得失,与其他学员交流、完成作业……真的是受益匪浅。

5.教师师德教育的培训心得 篇五

最新文章周一师德培训中,叶老师从合格教师、特长教师、特色教师、品牌教师和魅力教师五个方面展开《争做魅力教师》的师德培训。这次师德培训让我深刻地明白到,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师至少要能带好一个班级,知道班级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在教学上能有一个好的班级教学质量;每学期至少能上好一节公开课;每个月至少能写好一篇教育叙事或反思文章。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特长,不要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有的擅长美术,有的擅长音乐,有的擅长朗读,有的擅长板书,有的擅长运用多媒体手段。每位教师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长、爱好等特点,并努力创造条件培养自己的特长。每个教师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有自己优势的生命体。一个人的短处是相对存在的,只要善于激活自己某一方面的长处,那么就可能爆发出惊人的工作潜能。而且,作为教师必须要有一样能拿得出手,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做一名有特色的教师。

6.教师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xx同志与我是同一年参加工作,一起进入xx思源实验学校。在这短短两年半时间里,我亲眼目睹了她的进步与成长,她的泪水和汗水。在刚进入xx思源实验学校那一年,她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但是她的骨子里却有着一股子的不服输、不放弃的蛮劲。同时她又心地善良、责任心极强,做任何事情总想得第一。

记得刚建校的第一学期,我的班级和她的班级分到同一排进行军训。两个班级接受着同一样的训练,实力不相上下。她为了在会操表演中取得胜利,自己四下去找人借军装,在会操表演那天震撼了全场。而我的班级虽然与她的班级在步伐和动作上面不相上下,但是在着装上她的班级便更是略胜一筹,她的班级获得了第一名。接下来的多次活动,如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等,她都凭着自己的辛勤付出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上这些不由得使我对这位瘦小体弱,感觉一阵风就能刮倒的小姑年刮目相看。

然而第一年在教学上,由于她刚上岗,教学经验不足,加上自己体弱多病。以及班级所配科任教师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情耽误,以至于她的班级教学成绩一直不够突出。但是她依然坚守着,无数辛苦,无数的汗水和泪水,无数起早贪黑,无数的挑灯夜战。然而她的默默付出,换来的却是连续三学期在教学上的一无所获。她苦恼过,困惑过,但是她却没有放弃过。经过不断的摸索,无数的失败后,她逐渐得心应手起来,她开始反思自己,并逐步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和管理学生的方式。到第四学期,她的坚持终于有了成效,她们班级的纪律出奇的好,无论学校组织的什么活动,她的班级总能获得优异的成绩,且几乎每月拿学校的流动红旗。她们班级的成绩也开始突飞猛进了,一跃进入了年级第二名。全年级五个班级,在以前,前三十名的学生,她们班时常一名也没有,可是到了这学期,她们班级在前十名都有了三名尖子生了。在全市抽考中,她所任教的语文成绩在全市排名第四。且她这个班级的学生,尤为听话懂事,懂得感恩;像她一样善良,淳朴;像他一样做事认真负责。在一个偏远的乡村学校,一位刚毕业两年的瘦小姑娘,达到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啊!

在她事业正大步前进的时候,她怀孕了。她无耐只能放下班主任的工作。由于她所带班级升入九年级了,学生们的学习到达至关重要的阶段。她深怕自己产子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业,主动申请降到七年级教学。我知道她是多么舍不得自己一手培养的学生啊!她是多么想亲手送这些孩子毕业啊!正如歌里唱的那样:“有一种爱叫着放手……”为了孩子们的学业,为了不耽误自己一手培养的孩子,她放手了。然而学生们却没有忘记这位带着他们一步步成长的老师。学生们遇到问题了还是同样去找她,有心理话总愿来找她倾诉,在校园遇到她总是亲热地叫她班主任。在孩子们心目中她将是他们一辈子的“班主任”。

xx同志调任到七年级,依然没有松懈。作为一位孕妇,她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她坚持坐班,大小会议从不缺勤。她仍然深爱着每一个学生。她严格管理,紧抓业务。还跨学科教学。任教七1班的语文和政治。尤其是作业批改尤为认真。每次作业批改结束后,她都会在作业上注明学生作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批改作业的数量是同学科同年级其他教师的三倍以上。她所任教的政治学科平局分高出其他平行班级10分。超过了专业政治老师所任教的班级。而她所任教的语文,也超过了同年级其他班级11分的平均分。她虽然不是七1班的班主任,她时常管理班级事务,组织学生活动,并塑造班级氛围。在所有学生的眼里,她比班主任还亲,七1班的学生同样深爱着她。

7.教师师德教育的培训心得 篇七

素质教育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 是对基础教育模式改革的一种要求和趋势。1997年, 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 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 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 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可见,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对应试教育的纠偏。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智力教育和文化考试, 以文化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尺度, 音乐、体育、美术等特长培养被忽视, 学生这方面的潜能得不到发挥, 这些方面的人才容易被埋没, 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健康发展。应试教育, 老师在教学中就会特别看重班里尖子生的培养, 而弱化对普通学生, 特别是学习差生的培养。应试教育是面向尖子生的教育, 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通过对素质教育的分析不难看出, 素质教育与大教育家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在今天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 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 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的信心,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当今的学校教育, 一个中小学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到一两百个学生, 要做到因材施教与实施素质教育谈何容易。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有很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关键还要有大爱之心, 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获得自信, 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发挥。

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中学的衡水中学, 连续14年创造高考辉煌, 衡中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秀, 而且尊敬师长、团结友爱、集体观念强、讲究规范、具有极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追求卓越不仅是衡中的校训, 更是衡中人的真实写照。衡中的一切成就离不开衡中教师高尚的师德。衡中老师很关心学生, 家长可以与各科老师直接联系, 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各科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 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状况很清楚;衡中老师很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假期里老师也会联系学生, 每天提醒学生按时起床、锻炼身体、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衡中老师很敬业, 每学科都是集体备课, 系统研究, 为学生筛选精典习题, 阅卷及考试总结非常及时;衡中老师很理解学生和家长, 在学校过节日, 班主任会给学生买礼物, 在“母亲节”前日放假, 会给每个学生准备献给妈妈的康乃馨, 不仅是对家长的尊重, 也是对学生的孝心教育;衡中老师很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励志教育, 高一的“远足”、高二的“成人礼”, 老师及至学校领导都会与学生一起经历, 并给予学生现场的激励教育, 请国内外知名人士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每个班都有班级的口号, 每个宿舍有自己的名字, 每个学生的床边会有励志的名言, 作业或学习材料的页眉或页脚时常会看到励志格言;衡中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兴趣小组, 老师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 每年举办多场活动, 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衡中老师为学生做了很多很多, 感化了学生, 教育了学生, 引领了学生。衡中的学生不是书呆了, 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 衡中可以称得上是当前形势下素质教育的典范。

由此可见, 教师的师德素质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成效。教师的敬业精神会鼓舞并感化学生, 培养学生的拚搏精神;教师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方式方法, 会使学生深刻掌握所学知识;教师的关心和激励, 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创造力;教师的高度责任感, 会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的个别辅导会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 发现各方面的人才。总之, 教育师德水平决定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 所以, 要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首先要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摘要: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推动者, 教师的师德水平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效。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首先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关键词:师德水平,素质教育,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陈志宏.提高师德水平抓好素质教育[J].河南教育, 2012 (14) .

[2]邓小青.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导刊 (下半月) , 2012 (6) .

8.教师师德教育的培训心得 篇八

案例一:志愿导学

2013年暑假,学校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志愿导学”活动的相关通知,决定在暑假期间开展教师义务“志愿导学”活动。

开展志愿导学活动的核心就是志愿者教师队伍建设,没有一支乐于为学生志愿服务的教师队伍,志愿导学活动何以开展?志愿导学的性质决定了参与志愿导学是“志愿的”“义务的”“志愿参与”,就不能利用行政命令推进,需要靠教师的自觉,“义务辅导”没有劳动报酬,没有任何的补贴,在当前市场经济社会大背景下,教师是否还有志愿和义务的精神?

如何让更多的老师志愿参与此项活动?考量的不仅是我们工作组织的能力和艺术,更是对我校教师师德的一次考量。

在具体工作中,我充分考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教师实际情况,悉心安排工作,圆满完成了志愿导学工作。

首先,通过沟通了解教师内心的真实想法。我通过与老师个别的交流,了解教师的内心想法,绝大多数老师是支持这样的公益活动的,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担忧和顾虑,主要有两点:一是我校是农村学校,绝大多数教师都住在丹阳城区,来回交通不是很方便,连车费还得自掏腰包。二是正值暑假高温期间,感觉比较累人,不是很愿意工作。三是已经有部分教师计划好了美好的暑期家庭生活,如果参与志愿导学活动,势必会影响到教师暑期的生活计划。

其次,针对实际情况,结合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做好志愿导学活动的宣传工作。利用教师大会、期末述职会等机会宣传志愿导学的意义,让广大教师明白志愿导学活动的意义。

1.工作领先一步,多为教师考虑。一般的工作模式是学校统一安排,教师按要求进行工作,但在做这项工作时,我进行了转换,在教师进行志愿报名前,我预先做好详细的活动安排,把志愿导学的参与年级、活动课程、具体时间安排好,让教师根据自己专业特长和自身实际,自己选择最合适的时间参与导学和辅导,对有个别冲突项目和教师再进行一定的协调。这样做组织者工作繁一点,但对教师来说更有人文关怀。

2.做好志愿报名工作。在学校行政会上,倡导学校行政领导、党员教师、骨干率先带头积极报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报名成为志愿服务者,一次性就把此次需要的辅导教师全部报齐。

3.做好未参与志愿导学活动教师的思想工作。对于未参与志愿导学活动的老师,我进行了仔细的分析,针对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交流,不对他们进行任何的批评,只是站在他们个体的角度对他们的选择表示理解,也希望在以后的志愿导学工作中能积极参与。通过交流,未报名教师都表示,准备在新学期开学后学生放学之后的时间段进行志愿导学活动。

最后,对活动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评比优秀志愿者。按照活动安排,暑假期间正式开始进行志愿导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求每天有学校行政领导参与,既是一种示范引领也是无形的监督和考核,在新学期教师大会上,对志愿者的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对全体志愿者进行了精神奖励,让优秀志愿者老师作为新学期开学典礼上的教师代表发言。

案例二:选聘随车管理员

2013年秋季学期,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市各小学全面推广校车集中接送学生上下学,随之带来了就是随车管理员的选聘工作。

接到此项任务后,首先分析了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一是随车管理工作要求早晨6:20开始工作,许多家住城区的老师没办法及时赶到学校参加工作;二是此项工作的待遇报酬上级部门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教师的工作付出能得到多少回报是个未知数。结合实际困难,在学习其他兄弟学校做法的基础上,最后决定在“全体教师轮流值日”和“值班行政和部分教师主动承担”这两个方案中选择其一。

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向全体教师仔细讲解了这两种工作方案,并结合具体工作特点,比较了方案的优劣,更希望于有老师能积极主动承担这项工作。

会后,家住距离学校较近的几位老师,主动找到我,愿意参加随车管理工作。这样每天的值班行政和部分老师一起承担了需要早起的随车管理工作,在承担了学校工作的同时,也为其他家离学校较远的老师分担了工作任务。

二、案例分析

以上两个工作案例中所描述的管理工作,都带有一定的志愿性质,在面对志愿性质的管理工作时,考量的是我们的管理艺术和方法,同时也考量学校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工作向心力。下面就结合案例,谈谈学校师德教育活动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内心正能量。

1.眼里看到老师,尊重他们,让老师行动起来。在一些人看来,师德建设都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也就是搞点华而不实的学习活动,在形式上过过堂就可以了。我却认为,学校行风建设必须实实在在地去做,只要认真做了,肯定会有正面的效果。

单纯为形式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我们不做,因为这样的教育是浪费老师的时间,是对教师不尊重的体现,不但没有教育作用,反而让教师引起厌烦心理。教育活动一定要以丰富的内容为支撑,给教师明确任务,夯实过程管理,加强学校行政队伍引领,通过考核机制让全体教师都参与进来,这样一定能取得效果。

以我校上学期开展的“践行珥小十种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为例。主题教育活动从学期初开始,按照活动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下发的学习材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每周周前会开成师德培训会,组织教师在全体教职工面前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发挥好工会基层小组学习功能,采取行政领导蹲点的形式,开展小组交流学习,倾听教师的心声,沟通干群关系;及时进行评价奖励,对教师撰写的学习心得进行评比奖励,对整个学习活动中表现积极的教师进行鼓励和表扬。

2.心里想着老师,体贴他们,让老师心动起来。管理和被管理永远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很多时候,校园内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的人文关系往往能激发出教师更高的工作热情。在对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多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关心教师所想、体贴教师所思,很多工作就能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大大降低工作的难度。

在学校中心工作面前,在学校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教师表现出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态度,让我敬佩,我不能说这与学校开展的师德教育活动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学校师德教育对教师思想上的正面引领和积极影响是谁也不可否认的,我们看到了部分教师从起初应付了事到后来主动参与的变化过程,这一行动的变化反映了教师内心的一种微妙变化,心灵深处那根美妙琴弦在不经意间的被拨响。

3.处处团结老师,依靠他们,让老师凝聚起来。团结才有力量,团结要有核心,这核心就是领导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有行政领导的引领,才有教师们的努力。

团结向上的氛围虽是无形的,但它的向心力却是巨大的。在教师师德建设上,要坚持以校园文化发展为核心,通过具体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民主的干群关系,团结激励广大教师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

虽然不能用量化的指标具体衡量文化氛围对提高教师师德水平有多大的帮助,但是文化活动带给教师的共同价值观价却是激发教师内心正能量的催化剂。

师德教育是走进人内心并需要打动人心灵的教育,他需要一定的说教,但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我相信,只要心里装着老师,以抓铁留痕的工作态度,认认真真地去组织和落实师德培训活动,这样的师德教育活动一定能深入人心,取得效果。

9.新教师师德培训学习心得 篇九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题记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初恋般的热情”还像是正在燃烧着的火焰;作为一名80后,“宗教般的意志”却像是神秘村落里摇曳着的灯火。然而,“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却是从不曾怀疑和动摇的信念。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深深体会到“修身”“正德”“治学”“育人”之间的联系,也更明确了一名好老师的标准。

首先,“修身”是基础。修身,修的是德行。《礼记•大学》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注意自己人格的修养,身正则令行。六小更是在我们入职之初就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周围的老师,以及学校的领导班子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身正为师”的理念,在这样一个氛围中,我更是一天比一天更明确如何走好“成为一名人民满意教师”的第一步。

其次,是“正德”,“正德”与“修身”相辅相成。正德,即端正德行。古语有云:“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作为一所打工子弟学校,所有的老师都在说,六小的孩子难管。我也在走上岗位的第一天切切实实体会到了这孩子们有多难管。不仅孩子难管,由于孩子的家长素质参差不齐也很难与之沟通。这时候,“正德”显得很重要,要想让别人能听从你的建议,让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必要做到这一点,当然这也是最好“武器”。

最后说到“治学”和“育人”,在我看来,这是一名教师终身的使命。

“治学”就是研究学问,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首先要做好“学生”,在“教”的活动中,不断补充自己,提升自己。较高的教育教学教研理论知识水平,过硬的教育教学技术与能力,缺一不可。时代不断在发展,知识更新如此迅速,教师只有站在时代的前列,充分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引导学生,完成教学育人的使命。

“育人”,我们都知道,是要对儿童进行德育、美育,使其成长为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的人。所以,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话——“微笑、爱,和责任,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是的,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必定是一位用“爱”育人的教师。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用通俗的话讲,这三种境界就是:立下大志,不懈努力,终获成功。而关键在于第二境界,这不纯粹是意志的磨练,还是一种人生的考验。

10.教师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就应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能够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独立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谐和的亲切感。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我感到欣慰。人的一生是就应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二、善待学生,安于教学

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倾注爱心。教师没有深切的爱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用爱心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注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排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公平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理解“差生”,从不冷嘲热讽,而是耐心地帮忙他们找差距,给他们安排适当的主角,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到自信。

三、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职责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能够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为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也以前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可见,乐于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是我们必备的道德素质。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保密。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任何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不允许教师粗暴批评、压制、体罚、训斥、辱骂、讽刺学生。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当学生受窘时,不妨说句解围的话;当学生自卑时,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应尽量设身处地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自己是犯错学生时需要听哪些话。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常要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四、廉洁从教,严于律己

廉洁从教是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在新的形势下,把廉洁从教作为教师道德规范,更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廉洁从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中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育本身作为一种育人活动,不能用经济活动规律代替教育活动规律,不把育人过程等同于商品交换过程。近几年来有些人把教育活动作为营利性活动,把赚钱当作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对教育事业和教师形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廉洁从教是教师堪称人师的人格前提,是社会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重要资料,也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教师廉洁从教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构成和发展。

1、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大义为先,私利居次,要抵制金钱,拒腐蚀、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贪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不贪占群众与他人的财物,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始终以廉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与世人作出表率。

2、公正执教。廉洁从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

3、廉洁自律,洁身自好。教师应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持续清廉纯洁的作风,这是廉洁从教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础。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师德修养,养成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的习惯。从小事情做起,不取一点一滴的不义之财,不索一针一线的非法之物。要长期坚持清廉自守,持之以恒,使教师廉洁自律的形象成为无形的教育力量。

总之,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长时间的教师自身的高尚人格来感染和教化学生,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言行去实践,以求得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故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透过学习我决心以于漪为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用心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潜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让每一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贡献!

教师师德培训心得体会(二)

在20xx年寒假师德师风学习中,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老师职业的时代性与创造性,进一步体会到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大好处。现将学习心得表述如下:

一、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从本次学习中,我认真品味了“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这句话。是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敬业奉献,教师要想干好教书育人这一工作,就务必要有良好的师德与高尚的修养。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师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身为教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师德修养上不断鞭策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干好、干实。

二、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做好榜样育人。

我们常常引导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样,教师也就应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来教育学生,从而到达为人师表的教育目的。作为教师就就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身为教师就就应一切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榜样。

三、教书育人“爱”字当先,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常言说“无德无以为师”,良好的师德就是教师爱学生的体现。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身为教师要对孩子有深深的爱,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没有爱心,那他如何能够担当教师的职责?师爱是教师务必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因此,身为教师,就务必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这样才不愧为师。

总之,本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用一颗赤诚之心去工作,去奉献,以高尚的师德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教师师德培训心得体会(三)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师德培训心得体会(四)

”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具体的归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每一位学生。要说何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看来,道德的好坏并无严格的法律依据,它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于非正式的舆论之中。所谓的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都是人们意象中的代名词。所以我说,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再则,要求教师热爱学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在一本书刊上,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节自习课上,一名教师因辅导学生练习,故托堂几分钟。这时,外面起了雨,某学生讲台放了一张条:“你耽误了我们放学时间”。教师见后,并无不满,而是公开向学生道歉,并把自己的伞、雨衣送给同学们。教师的素质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上,如上述教师无爱生之心,恐怕很难让学生敬服、理解,以至于对以后的上课状态、心理反应和师生沟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上述几点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行为品质。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无疑也提示了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外,教师既要善于汲取民族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还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教育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既提高人文素养,又打好科技素质基础。

11.教师师德教育的培训心得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职业道德责任感素质建设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1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教师们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不仅要在科学文化水平建设方面有较高的能力,也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承担起教育高等人才的重大责任。在高校队伍师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自觉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江泽民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绝不允许课堂上出现和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内容,或者反马克思的思想、反社会主义的讲课,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2良好的职业道德

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对高校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为人师表”一定要首先拿自己做表率,高校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应该体现在拥有奉献社会、爱岗敬业的服务美德上,高校教师应该树立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信念,忠诚于伟大的人民教育事业,全面育人,提倡素质教育。忠诚于伟大的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为了国家的全面教育而付出自己的全部,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3优良的社会公德

社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它是衡量一个社会风气好坏的标杆。社会道德是一个国家繁荣的重要标志,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低代表着社会道德的高低。如果一个国家的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地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言行都遵守社会公德,共同努力奋斗,那么国家将会更加繁荣和强大的。高校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他们道德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他们应该应该责无旁贷的遵守社会公德,并通过自己的解释和教导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把人类的优秀品质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为人类的美好未来做出贡献。

二、 建设教师师德在高效教学中的必要性

1教育是立国之本,师德是教育之本

大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是培养着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在师德建设过的程中,我们要融入时代精神,紧把时代脉搏,实现与时俱,才能全面提升提升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面对国内外新的形势、机遇和新的挑战,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教师的整体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为了迎合新形势的需求,我们就必须要重视高校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提高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平,才能使我们更加勇敢的面对挑战、面对现实。

2 师德建设对国家建设有重大意义

我们国家实施的是科教兴国战略,大力促进教育发展既是新世纪的历史使命,也是国家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战略,我们必须认真落实。高校学生所接收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最高层次,经过高校教育的学生更应该是人才的储备队,所以他们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建设,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师们不仅要有精深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修养,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

3 师德建设关系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现在许多大学注重教师的职称、资历、学历看做是教师的素质,这无形当中是将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等挤出门外,高校教师们只注重证件的考取,根本忽视了最重要的道德建设,导致道德沦丧,甚至传出很坏的影响,比如某某高效教授婚外情,教授的老婆跳楼自杀等等丑闻屡见不鲜。所以在当前社会道德存在危机的背景下,高校教师的道德建设是非常弱的。师德建设对于学校的名誉、名声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如果教师队伍道德低下、人伦丧失,则导致学生不敢选择这所学校,再者说,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书育人本就该以自己为表率,所以说,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是学校的生命线。

三、高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般来说,市场经济对学校的影响是积极的,因为它改变了学校的运行体系,更新了教育理念,拓宽了办学渠道,提高了高校在教育资金方面的投资,优化了高校人才。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一些高校的教师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在道德规范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受到影响。虽然这些问题只出现在一部分教师的身上,但他们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或多或少的会影响或者破坏学校的社会声誉,使学校的正常秩序难以维护,降低学校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四、 如何加强高效教师师德建设

1加强高校教师的责任感

学校应该不断加强教师的角色意识,明确其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这种觉悟和自我认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逐渐深入的今天,如果對教师没有明确的规定,并对其加以引导,就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出现,导致高校学生产生各种不良影响。这就要求高校要从入职的新教师着手,做好培训工作的工作,其次就是要在校内组织各种各样的学术讨论交流活动,举办相关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高校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自己的使命感。

2注重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修养

高校队伍的师德建设,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自觉地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结合《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彻底改变高校目前存在的轻思想政治、品德修养的现状,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修养。

3优化高校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绝对仅仅是教师自己的责任,更是高校的当务之急,教师师德建设离不开社会和学校的帮助。社会和高校应当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进行严格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加强

道德建设的同时,努力为他们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师德建设能够有序、规范、全面的进行,从而形成学校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教师的道德建设。

五、结论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德。高校教师师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更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素质和道德,所以我们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素质修养,与此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大力支持此举,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曲铁华,朱永坤高校师德建设的策略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4期

[2]李秀梅关于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12.教师师德教育的培训心得 篇十二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2013年底,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意见指出, 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其中包含了“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伴随着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推进, 青年教师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教师比例日益扩大, 他们已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及学生工作等各条战线的主要力量, 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各项工作的成效。[1]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现状

高校教师的师德, 不仅指的是教师职业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 更强调的是教师的个性修养与个人品德。以儒家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 要求教师在道德修养上应当具有多个层面的表现, 在教师品质上, 要“身体力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在教师修养上, 强调“克己内省”“改过迁善”, 对待学生要“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不耻下问”;在教师观上, 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理想要格;在师德规范上, 要求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通过“立人达人”去启发每个人的内在自觉,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师德养成上, 重视“慎独”“内省”“自律”, 等等。[2]

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 是民族的优良传统, 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就是要将这优良的传统发扬光大。笔者以2015年度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为契机, 开展了“吉林省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思想与人格修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工作。根据调查的结果, 高校青年教师总体师德状况表现较好, 主要表现在:

(一) 职业荣誉感高

在参与调查的五百余名高校青年教师中, 有371人“热爱, 愿终身从事”这项工作, 占总人数的69.22%, “较喜欢, 愿努力”从事这项工作的有146人, 占总人数比例的27.24%, 两项合计占总体比例的95%以上, 可见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很高, 有较稳定的工作状态。同时, 有近一半的参与调查的教师认为“热爱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 所占比例高于选择“教学能力”的人数。

(二) 相关思想政治理论掌握较好

在参与此次调查的教师中, 有八成以上比较熟悉或基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在剩下的不足两成的教师中, 从来没听说过的总数不足10人, 可见高校青年教师对相关思想政治理论的掌握情况还是较好的。

(三) 以个人的经历正面鼓舞学生

有近九成的受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表示, 自己在课堂上讲述过本人的生活或者成长经历, 并且大多数人在讲述自己的生活或成长经历时, 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上。同时, 有六成以上的参与调查的教师认为, 教师能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做人的原则, 远远高于选择科学知识和治学方法的人数。

虽然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可以看到高校青年教师整体的师德现状较好, 但是仍然有部分的教师, 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忽视了自身的师德修养的提升, 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在参与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中, 有38人表示不会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礼、信、忠、孝、廉、耻等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 觉得这些东西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虽然这些人所占比例不足调查总人数的一成, 但是, 这种思想的存在是值得人们深思。同时, 还有三成多的教师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对自身的发展影响一般, 甚至是没有什么影响。可见, 高校青年教师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待加强。

二、在师德建设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青年教师基本拥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比较合理的知识构成, 作为青年人, 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事物, 乐于追求创新, 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股新鲜而充满活力的力量。当下, 高校青年教师所处的文化环境多元, 个人的思想认识、价值追求和行为选择受到多种文化思想的影响和干扰, 容易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迷失方向。同时, 师德规范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内容的改变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 以期达到适应。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容易使高校青年教师对主流的师德建设产生质疑, 产生重科研、重业务, 轻教学、轻道德等不良的思想倾向。如何使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群体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选择正确的价值追求, 从而自觉地坚持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政策, 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在多元的文化环境背景下, 师德的建构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基础。在中国教育史上, 孔子创办私学, 教师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 师德随之而生。孔孟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系列主张, 奠定了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基础。此后, 我国历代教育家都非常强调教师的道德修养, 经两千多年的沿革发展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备的师德理论体系。[3]尊师重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不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播者, 还是完善人的道德境界和人生追求的精神引导者, 所以对于教师的品德和修养的要求, 自古至今都受到了严格的约束。在现代社会, 宣扬师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主流文化, 是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表。教师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重要理论为主要内容,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传统文化中对师德的合理要求, 已经积淀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教育事业所呈现出的崭新姿态, 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师德观念的基础上, 融和当代教育理念, 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道德规范体系, 积极引导中华民族师德发展方向, 从而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

教师的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坚持师德为上, 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 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 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4]的具体工作中, 强化高校青年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可以使这一系统的工作更加深入、持久、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强化高校青年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 有助于高校师德建设, 强化高校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境界。

三、在师德建设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师德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更加丰富, 传统的师德理念与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总体目标相结合, 要求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要有仁德之心、为人师表, 还要有高度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水平, 更好地教书育人, 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师德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主要应从教师的内部进行展开。“外因总是以内因为基础, 他律必须以自律为前提。良好师德的形成只有由他律转化为自律, 使师德内化为本色与角色的统一, 才能从根本上起作用。”[5]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 只会教书的人只能成为教书匠, 只有会育人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师。教师的高尚师德, 是对学生最具体的教育。现代社会, 教师不但对知识、技能进行交流、传播, 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人格, 肩负起历史的责任, 通过自身的引导, 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 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要想育人, 必先育己。“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仁”是传统文化中最高的道德范畴。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道德文化追求的是向上的师德观。我国古代优秀的师德观经过历史和时间的淬炼与选择, 历久弥新, 成为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之一流传下来, 为新时期的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6]通过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引导高校青年教师重视自我素质的提升和个人形象的塑造。

当下, 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视, 近三年入职的高校青年教师几乎都经历过所在学校专门的入职培训, 其中师德教育是重要内容。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主要以教师的德育教育为核心, 以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论进行引导, 端正青年教师的政治方向, 树立崇高的敬业精神, 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 有助于完成青年教师由学生变成教师的身份角色转换, 让这些初为人师者牢记自己的行为职责, 始终坚持以“为人师表”作为职业道德追求的基调, 以自身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成长。因此, 在高校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有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磨炼青年教师意志。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 面对“你认为促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有哪些? (多选) ”的问题时, 受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比较看重“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成长”和“青年教师个人必须奋发努力, 完善提高自我”这两个方面, 分别占比为24.06%和22.61%。在其他方面, 如“学校必须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学校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学校必须努力营造并形成青年教师成长的浓厚文化氛围”等选项, 分别有一成左右的人表示了支持。这与高校青年教师希望受到学校重视和自我提升的积极性相一致。因此, 高校应当注重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个积极向上、吸引人才的工作氛围有助于青年教师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教学需求和科研发展, 只有让每一位青年教师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与重视, 才能真正地让他们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不仅需要教师从内部的重视和提升, 还要结合社会的外部因素, 双向运作, 才能使师德建设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高校青年教师面对师德问题, 看法各异。一方面表现在, 对于师德现状中的问题反应不集中。参与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对于当前师德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看法不一, 有25.61%的人认为是“教学态度敷衍, 工作投入不足”, 有18.70%的人认为“价值观失衡, 职业理想动摇”, 有10.29%的人认为是“为人师表意识淡薄”, 有14.30%的人认为是“学术功利化严重”, 有12.90%的人认为是“对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明, 缺乏育人的责任感”, 有15.71%的人认为是“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不强”。高校青年教师对师德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并没有统一共识, 既说明了这种问题并不是十分突出, 也说明了现实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 在不同方面都有待解决。另一方面表现在, 社会整体道德对高校青年教师影响较大。对于影响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参与调查的青年教师中有41.23%的人认为与社会整体道德水平有关, 有27.05%的人认为离不开教师的自我修养, 还有21.40%的人认为受到高校管理监督评价机制的影响很大。可见, 良好的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需要教师、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协调运作。强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 使其融入到高校青年教师的血液之中, 是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师德完善的重要工作, 也是推动中国师德思想进一步完善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达明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存在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 (中旬刊) , 2008 (10) :163.

[2]杨志红.传统文化精神整合力与师德修养[J].云梦学刊, 2013 (01) :57.

[3]张婧, 邢维全.中国传统师德理论的发展脉络[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2 (11) :111.

[4]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上一篇:中国的九十年的特色下一篇:各地实施高温津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