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审计报告格式

2024-10-18

公司内部审计报告格式(精选8篇)

1.公司内部审计报告格式 篇一

人力资源部关于《经济合同法》培训的通 知

人事内通XX号

机关科室、各事业部:

根据XXXX有限公司关于加大企业内部培训力度的会议精神,切实有效的开展企业内部培训,人力资源部定于本月开展《经济合同法》的相关培训,相关内容如下。

培训内容:《经济合同法》通例培训、合同谈判风险规避

培训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时间 XX--XX

签到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时间:XX

培训地点:XX

名额分配:XX科室XX人,XXX事业部XX人,XXX事业部XX人,XXX事业部XX人。

人力资源部

2.公司内部审计报告格式 篇二

一、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数量

虽然深交所《指引》要求强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但是考虑到主客观条件还不成熟,截止到2009年末,深交所在有关通知中仅要求上市公司须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披露审计报告。因此,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目前仍然属于自愿性披露范畴。

从表1可以看出,深市主板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公司比例自2007年逐步上升,到2009年度已达到100%,在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中,自评报告经审计机构审计并披露审计报告的公司比例也逐年提高,09年相比与08年和07年增长较为显著,在总共485家上市公司中,有96家披露了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鉴证报告,占比达到19.79%,尽管如此,比例仍然较低,说明公司对聘请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积极性不高,自愿性信息披露动机不强。

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

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划分成标准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四种类型。按照这一划分标准,2009年度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96家深市主板公司中93家获得了标准无保留意见,1家得到否定意见,还有2家得到的是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占96家公司的比例是3.23%。值得注意的是,这是07年深交所《指引》开始执行以来第一次出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说明会计师事务所在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中的独立性和执业质量逐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三、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可靠性

93份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表达了无保留意见,结论是否可靠还需要证据来证明。由于我们无法直接观测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实际情况,因此可以考虑采用间接的方式来验证审计结论。我们知道,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如果审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表达无保留意见,则公司的内部控制可以认定为有效,有效的内部控制应能对内部控制的三大基本目标的实现-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提供合理保证。据此,我们选取三个能够反映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来验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可以反映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公司是否受到监管部门处罚可以衡量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公司是否盈利可以反映公司经营的效果。对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的有关指标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在93家内控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中,91家公司的财务报表获得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比是97.85%,4家公司因发生在08年的违规行为而受到处罚,其余89家无处罚记录,合规经营的比例是95.7%。此外,89家公司09年度盈利,盈利比例是92.47%,以上三个比例均在90%以上,以上数据均显著高于内部控制得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说明注册会计师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了比较准确的判断,审计意见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结论的可靠性较高。

四、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比性分析

对外公开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理应在内容和格式上应该受到严格的规范,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要素却存在不统一现象,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报告的标题。内部控制审计到底属于什么性质的业务?是审计?还是审阅?抑或是审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标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性质的认识。总共96份审计报告由31家审计机构出具,使用的报告标题有10余种之多,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共42份,其次是“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共23份,其余的使用“内部控制制度报告”、“专项报告”以及“专项说明”等名称。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性质认识不统一。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份报告采用“审计报告”作为标题,由于审计业务在鉴证业务中要求的保证程度最高,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法律风险最大,因此有可能是事务所出于节约成本和规避风险的考量而弃用这一名称。

2、审核依据。审核依据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时应遵循的行业规范,由于上市公司披露2009年年报时财政部尚未发布专门针对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因此审计机构大多引用的是较早发布的与内部控制审计有关的执业准则。96份审计报告中,有90份明确提到了7种审核依据,其中《CPA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阅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出现最多,共有53份,其次是同时采用《3101》号和《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的有17份,再次是仅采用《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的有9份。另外有6份没有提到审核依据,遗漏作为审计报告基本要素的审核依据,可能是注册会计师自身对此问题认识不清,但同时也反映出审计机构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复核程序中把关不严。

3、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即注册会计师以什么作为标准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认定。在全部审计报告中有51份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作为评价标准,15份以《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作为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标准,其余的还有以《基本规范》和深交所《指引》等作为评价标准。另外还有21份没有提到评价标准。上述评价标准由不同的政府监管部门发布于不同的时期,着眼点各自不同,内容上也存在差异。评价标准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审计报告结论的可比性。

4、是否是专项审核?内部控制评价业务包含报表审计范畴的内部控制评价和专项的内部控制审计。虽然根据《指引》和有关通知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是对内部控制的专项审核,但是却有16份报告特别申明对内部控制的审核是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以财务报表审计为目的进行的,而不是对内部控制的专门审核,报告不应被视为是对公司内部控制的专项审核意见。出现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是会计师事务所在当时内部控制审计的法规体系不健全,业务风险未知,法律责任不明确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种规避风险和保护自身利益的选择。

四、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表明,深市主板公司披露的2009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可靠性较高,但是报告的可比性较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已于2010年4月发布,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审计指引的发布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提供了详细的技术规范,将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应以此为契机,在组织内部建立内部控制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制度。同时,要加强员工的继续教育培训,提升其专业胜任能力。此外,证券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都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的监管,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蔡吉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3:85~88

[2]、方红星.强制披露规则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基于沪市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的实证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7.12:58~64

[3]、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9.2:45~52

[4]、[美]迈克尔拉莫斯著,李海风译.如何遵循SOX404条款-评估内部控制的效果.第1版.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3~14

[5]、袁秋云.沪市上市公司2008年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分析.财经界,2009.9:10~11

3.公司内部审计报告格式 篇三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审计报告

上交所2010年年报工作通知中的要求是:“在本所上市的“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及金融类公司,应在2010年年报披露的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内控报告”)。本所鼓励其他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特别是拟申请加入“上证公司治理板块”的公司)在2010年年报披露的同时披露内控报告。鼓励上市公司聘请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核实评价,公司聘请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核实评价的,应披露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实评价意见。”

深交所2010年年报工作通知中的要求是:“上市公司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和本所有关规定出具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应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监事会、独立董事、保荐机构(如适用)应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发表意见。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公司应当至少每两年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一次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008年颁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上市公司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2010年4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指出企业“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同时给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

上市公司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资源的独特性和稀有性,以及在资本市场上具有的融资便利性,凭借其特殊的市场地位,得到了地方政府和银行信贷的各种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国际上从“安然”到“世界通信”,这一系列的财务欺诈案件的曝光,让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心崩溃。如何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信性,是内部审计人员要重点加以研究和解决的事情。由于内部审计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最初检验者,审计的质量如何,关系到上市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因此,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一、上市公司出具内部审计报告的必要性分析

1.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现状

内部审计报告是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方向,其对上市公司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内部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依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但是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其内容包括审计概况(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审计依据(开展审计时所要遵循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审计结论(依据已查明的事实,對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作的评价)、审计决定及审计建议;其具有七大显著特征:正确性、客观性、完整性、清晰性、及时性、建设性以及重要性;其制定分五大步骤:整理分析工作底稿、拟定审计报告提纲、撰写审计报告初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以及审计并签发审计报告。

2.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特征

基于内部审计报告隶属于自愿披露性质,因此,内部审计报告披露的过程实质上为健全与本公司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准确性、高效性、完整性。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内部审计报告滞后是引起财务报告质量不足或者公司未能够实现预期的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原因,从而,严重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为解决这一不良弊端,我国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提供内部审计报告,通过加强内部审计报告披露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进而,将真实、准确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给上市公司领导者,增强上市公司领导决策的高效性、正确性。

3.随着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增加的需求主动披露内审报告

随着公司总资产规模的增加,管理层会越来越倾向于披露自愿性质的内控审计报告。公司总资产的增大,使得公司有更多的资产投资于内部控制的设计、维护和实施当中,而这种做法很明显的会提供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增加,管理层会倾向于向市场传递公司内部控制优秀的信号,以换取市场对管理层努力的肯定。同样,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对于内部控制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大,很难想象一个跨国公司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投资者会用脚投票,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才会吸引投资。所以出于内外两方面的压力和动力,总资产规模大的公司会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存在着问题

1.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缺乏必要的审计指引

基于上市公司缺乏具体的审计指引,以至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鉴证对象不明确以及审计报告格式未确定。研究调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发现:现行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报告以“我们接受委托,对后附的XX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在20XX年12月31日作出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进行了签证”开头;明确了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责任:以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依据,设计、实施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合理评估;明确了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责任:立足于鉴证工作的基础之上对XX公司上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可行性鉴证意见;出具鉴证结论:XX公司依据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规范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于20XX年12月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内部控制。

2.内部审计报告中缺乏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报告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共同构成。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制定内部审计报告时,过于重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忽略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审计报告的高效性。

3.内部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大都为标准审计意见。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中主要具有四种参考格式:标准格式、否定意见格式、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格式以及无法表示意见格式。在样本数据中,我国上市公司均采取无保留审计意见格式,究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大都不愿意自主披露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报告,同时,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保持独立性,多为附和被审计公司的要求而出具无保留意见,以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其职能。

4.内审报告中极少涉及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指出.在内审报告中应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意味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应包括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然而上市公司中内审报告简单提及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其余报告均只是认为企业在重大方面保持了与财务报表或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非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并无涉及。这与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尚未正式在上市公司实施有关.更是因为长久以来人们将内部控制片面理解为与财务报告有关.忽视了非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

5.其他问题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财务报告质量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影响因素,其表现在于:第一,对于盈利能力和财务报告质量较高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内部审计信息披露力度越大,此时,一旦出现财务状况异常势必造成其股票交易受到证监会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偏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审计信息可能性降低;第二,上市公司缺乏足够的证据表明公司规模是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第三,上市公司未能够将内部审计信息披露落实到位,其高效性难以充分发挥。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的相关建议

1.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由上述可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保持独立性,多为附和被审计公司的要求而出具无保留意见,针对于其现象,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需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相关专业技能知识教育、再培训,切实实现注册会计师思想和能力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需定期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和管理。

2.转变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会计师事务所均需树立其正确的内部控制审计观,充分认识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确保上市公司能够立足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基础之上开展内部审计报告制定,从而,全面调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的高效性。

3.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仍存在一定的瑕疵,大大的削弱了内部审计报告职能。该形势下,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已是不容忽视,即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完善需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加大内部审计报告披露力度,推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名称和格式的统一性。

4.加强上市公司内审报告披露其他措施

针对上述上市公司内审报告存在的其他问题,本文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一是强制性加大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信息披露力度,切实规避上市公司披露流于形式的不良现象;二是充分发挥证监会职能,确保统一对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持续规范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三是证监会进一步加强监督刮泥,一经发现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的不法行为,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惩。

参考文献:

[1]王艳华:浅析内部审计报告的基本模式[J].现代商业, 2010,(15).

[2]张亚琴:论如何提高内部审计报告质量[J].经济师, 2009,(06).

[3]吴华萍:浅析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4]张 俭:内部审计报告对象——董事会还是高管层[J].财会月刊,2009,(18) .

4.审计整改报告格式 篇四

根据《××审计报告》提出的相关问题、审计意见或建议,……,现整改如下:

问题一:(审计报告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审计意见或建议)整改情况:(要求:整改情况或拟采取的措施)完成时间:(要求:整改完成的时间或拟完成的时间)责任部门:

问题二: ……

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 分管校领导签字:

时间: 时间:

5.审计实验报告格式 篇五

班级:2008级会计1班姓名:唐大娟学号:200810303039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本实务的学习,使自己能够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完成审计计划的各项工作。

二、实验要求:根据提供的实务操作资料,按照审计操作流程完成计划阶段的各项审计工作并完成各工作底稿的编制。

三、实验内容:(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3)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重要性;(4)分析审计风险;(5)编制审计总体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等。

四、实验流程:(1)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与审计模拟对象签订业务约定书;(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其重大错报风险;(3)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的程序;(4)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5)编制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

五、实验结果

(一)计划阶段实验结果

1、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编制《基本情况表》,主要内容包括:

(1)客户名称: 南宁市骏业高温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2)经济性质:民营;(3)所属行业:高温材料行业;

(4)经营范围:生产和销售铝工业、钢铁工业、玻璃工业用的高温材料及其产品;生产和销售除气设备系统、部件和模具;生产和销售制造工业用的涂料和精炼剂。主要产品有:除气机、石墨杆、石墨轮和过滤袋等。

(5)总资产额:20,631,884.16;主营业务收入:9,432,580.00;税后利润:1,259,156.44。

2、初步评估审计风险,编制《承接业务的风险初步评价表》,从委托人、被审计单位、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等综合考虑,将风险评价为中等水平,理由是:行业发展状况良好,销售情况良好,企业无亏损因素,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审计上保持了独立性。

3、进行分析测试,编制《横向趋势分析表》、《纵向趋势分析表》、《比率趋势分析表》、《分析性测试情况汇总表》,发现报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存货、主营业务收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各个项目波动幅度比较大。初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有: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存货、主营业务收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

4、初步评估重要性水平,编制《重要性水平初步评估表》,按税前利润法对重要性水平进行评估,计算基础:以当年未审数为准,适当参考前2年平均数;比率为0.5%,计算结果略有调高以降低审计成本。

5、制定总体审计计划,编制《审计总体工作计划表》,采取的审计策略是:不用

预审,由于内部控制比较健全,决定进行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按业务循环进行; 计划审计日期是:2006年1月12日开始外勤工作,2006年1月31日结束外勤,1唐大娟:项目负责人,负2006年2月5日提交审计报告;审计小组分工是:○

2甲:注册会计师,负责销责编制计划、出具审计报告、对审计工作指导监督;○

3乙:注册会计师,负责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4丙:注册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5丁:助理人员,负责货币资金、筹资与投会计师,负责生产与服务循环审计;○

6.审计报告规格格式 篇六

(一)《审计报告》封面纸一般采用A4型幅面(长297毫米、宽210毫米),版心尺寸为长225毫米、宽156毫米。

(二)审计机关名称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字体为长城小标宋体1号加粗;“审计报告”的字体为长城小标宋体初号加粗;“编号”的字体为楷体3号;“被审计单位”和“审计项目”的字体为宋体3号加粗,其内容为楷体3号。

(三)如需标识秘密等级,用黑体3号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一行,两字之间空1字。

(四)审计机关名称上边缘至上版心23毫米(至A4上边缘60毫米)。

审计机关名称上边缘至文书编号下边缘50毫米。

“审计报告”四个字的下一行为编号。

审计机关名称、“审计报告”、文书编号水平位置均居中排列。

文书编号下边缘至“被审计单位”上边缘80毫米。

“被审计单位”下空一行为“审计项目”。

(五)“被审计单位”和“审计项目”至左版心17毫米(至A4左边缘45毫米)。

二、《审计报告》排版与印制规格

(一)《审计报告》排版与印制、用印规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执行。

(二)为了消除变造《审计报告》的隐患,签发日期和审计机关印章移至正文之后。

三、《审计报告》字体颜色

《审计报告》封面不套红印制,封面和正文字体均为黑色。

审计报告包括下列基本要素:

(一)标题,统一表述为“审计报告”;

(二)编号,一般表述为“****年第*号”;

(三)被审计单位名称;

(四)审计项目名称,一般表述为“****年度****审计”;

(五)内容;

(六)出具单位,即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

(七)签发日期。

第五十八条 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审计依据,即实施审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规定。

(二)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以及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状况等。

(三)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般表述为被审计单位应对其提供的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四)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和审计实施的起止时间。

审计范围应说明审计所涉及的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和有关审计事项。

(五)审计评价意见,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

补充:* * * * * * (审计机关全称)

审 计 决 定 书

审 * 决[ * * * * ] * 号

* * * 关于 * * * * * * 的审计决定

(被审计企业全称):

自 * 年 * 月 * 日至 * 年 * 月 * 日,我 *(署、厅、局、办)对你单位 * * * *年度会计报表进行了审计。

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十条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审计决定:

本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 生效。

如果对本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本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 * * * 申请复议。

复议期间本决定照常执行。

本决定在 * * * * 年 * * 月 * * 日前执行完毕。

(审计机关全称印章)

* * * * 年 * * 月 * * 日

主题词:* * * * * *

7.公司内部审计报告格式 篇七

财务报告不仅有助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合理地进行投资决策, 还有助于反映企业管理者的受托经营管理责任, 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然而近年来, 国内外发生的安然、琼民源、郑白文和绿大地等财务舞弊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严重的不良影响, 究其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缺陷。2010年4月,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 (此次发布18项, 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 、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组成。其中研究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就是为了引导和规范企业加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防范财务报告风险。虽然, 近年来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与经验, 但若与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相比, 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那么在我国证券市场上, 审计意见类型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否具有相关性, 并且是否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呢?目前国内尚无学者从实证角度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将通过建立模型对审计意见类型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否具有相关性, 以及是否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进行实证分析, 旨在发现审计意见类型与内部控制效率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 进而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效率提供一些经验证据。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含义、特征及分类研究。Ge and Mc Vay (2005) 将内部控制缺陷细分为九大类型, 分别是账户特定式、培训、期末报告与会计政策、收入确认、职责划分与授权、对账、子公司特定式、高级管理层和技术问题, 并详细说明了每个类型的特征, 列举了诸多描述性证据。穆迪投资者服务机构认为并不是所有的重大漏洞都被认为是同等重要的, 在其2004年发布的一篇报告中说明了分类的具体内容, 即与特定账户余额或交易处理程序有关的内部控制重大漏洞为“A”类;与公司层面控制有关的内部控制重大漏洞为“B类”。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因素及其经济后果性研究。Ge and Mc Vay (2005) 对261个样本公司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中的实质性漏洞与有缺陷的收入确认政策、职责划分的缺失、期末报告程序及会计政策的缺陷有关。研究发现一项实质性漏洞的披露与经营复杂性正相关, 与公司规模和公司盈利能力负相关。Bryan and Lilien (2005) 研究发现, 披露内部控制有实质性漏洞的公司规模小、业绩差, 通常会有审计师变更和财务报告重述等重大事件。Jeffrey Doyle等 (2007) 发现规模较小、存续时间较短、财务状况不佳、经营复杂、处于快速增长期的、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的公司存在实质性漏洞的可能性较大。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意见关系研究。Ashbaugh-Skaife等 (2007) 研究结果表明, 修正后的公司的应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连续数年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变化也会导致应计盈余质量的同方向变化。J.S.Hammersley等 (2008) 发现, 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 财务风险或信息的不确定性往往较高, 面对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 出于规避审计风险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关于其他因素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Chen and Church (1992) 认为当上市公司危机显性化, 即出现净亏损、债务违约、涉及法律诉讼时, 审计师不仅比较容易察觉公司的持续经营危机, 而且更有可能出具非标审计意见。

(二) 国内文献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与识别。单华军 (2010) 根据公司披露的具体缺陷内容, 将内部控制缺陷划分为11类:子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内部审计、重大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董事会、投资者关系、会计账户、激励体制和培训。刘逢春、池国华和占军华 (2010) 参照Ge snd Mc Vay (2005) 重大缺陷的九个分类, 并结合我国相关规范指引中对风险的描述, 将重大缺陷划分为五大类型, 即内部环境类重大缺陷、风险评估类重大缺陷、控制活动类重大缺陷、信息与沟通类重大缺陷和内部监督类重大缺陷。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因素及其经济后果性研究。刘亚莉、马晓燕 (2011) 发现, 内部控制缺陷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执行、信息披露存在缺陷, 缺乏专门委员会、三会规范性欠缺、与投资者沟通不畅、财务管理存在缺陷、大股东占款等方面。这说明公司治理因素仍然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主要征兆。齐堡垒、田高良和李留闯 (2010) 研究发现, 相对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 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会计稳健性和应计质量更低, 即内部控制对于保证财务信息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意见关系的研究。杨德明 (2009) 发现, 内部控制质量越高, 越容易收到清洁的审计意见。陈丽蓉等 (2010) 通过研究发现, 我国沪深两市, 内部控制缺陷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正相关关系, 并且在深市中具有统计显著性。体现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重要因素。关于其他因素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吕伟、林昭呈 (2007) 认为, 当外部监管较弱时, 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关联方购销金额越高, 注册会计师出示“非标”的可能性越大。于震、彭敬芳 (2007) 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四个层面: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 使用流通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与总经理两职设置状况衡量内部治理结构, 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流通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与非标审计意见显著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 模型和变量

本文实证模型的因变量为审计意见, 解释变量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控制变量为企业规模, 财务特征和行业及地区等变量。本文重点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根据其中提出的总体要求, 结合财政部会计司对该项指引所作的进一步解读, 即通过财务报告流程各环节的分析 (财务报告流程见图1) , 指出财务报告编制阶段和财务报告对外提供阶段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作为采集解释变量数据的一个重要依据。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截距项 内部控制缺陷 控制变量j+ε

在以上回归模型中, 各变量定义见表 (1) 所示。 (1) 因变量为上市公司审计意见, 审计意见如为标准无保留设为0, 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设为1, 保留意见设为2, 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设为3, 否定意见设为4。该变量设计参照Shimin Chen and Sunny Y.J.Sun and Donghui Wu (2010) 。 (2) 解释变量。本文解释变量为内部控制缺陷中的财务报告缺陷 (英文为"finan_report_d") , 有缺陷的用1表示, 无缺陷用0表示。若财务报告在编制阶段和对外提供阶段的各相应环节 (见图1) , 出现了如“会计政策未能有效更新, 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未经审批, 导致会计政策使用不当”等主要风险, 认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可以体现为在:如当缺陷表现为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做出或财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虽影响重大, 但不至于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又如缺陷表现为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注册会计师应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因此预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正相关。 (3) 控制变量定义见表 (1) 。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网站)

注:本文将企业所在的地区依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 参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与理论 (王傲兰, 2003) 。

(二) 样本与数据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4431个。首先, 通过2008年至2010年部分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利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各大财经类网站披露的重大违规及诉讼仲裁信息, 采集财务报告内控缺陷信息。其次, 利用国泰安数据库的“中国违规公司数据库”, 采集财务报告内控存在严重缺陷的公司名单及相关缺陷信息。最后, 通过国泰安数据库的“审计意见数据库”搜集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0年披露的审计意见信息, 并对数据库中未统计到的审计意见进行补充查找。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对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 (2) 所示, 可以发现: (1) 因变量审计意见 (Audit_opinion) 最小值为0, 最大值为4, 平均值为0.1229971, 说明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比例较高。 (2) 对于解释变量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存在财务报告缺陷的样本数为716个, 占样本总数 (4431个) 的16.16%, 表明存在财务报告缺陷的样本公司较多, 因此研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是存在现实意义的。 (3) 控制变量中, 由国内会计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占到了92.73%, 极少数的上市公司是由四大审计的。而应特别关注的一个控制变量是“是否更正报表”, 在总样本4431个中为更正报表的有329个, 占比为7.42%, 这个比例并不算低, 可见报表是否更正也是影响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回归分析

鉴于因变量取值为0、1、2、3和4, 为非连续变量, 因此回归模型采取的是logistic回归, 并通过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由表 (3)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企业当年营业利润是否亏损 (Loss) 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正相关, 这与前文的假设相一致。即若企业营业利润发生亏损, 则表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可能较大, 若连续亏损还可能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粉饰财务报告的动机更明显, 因此, 更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方军雄等 (2004) 以2001和2002年首次发生亏损公司代表高风险公司, 检验了客户的风险程度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发现越是出现亏损、被他人提起诉讼、股东占款比重和资产负债率越高, 越可能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田利军 (2007) 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审计意见的显著影响因素。 (2) 企业当年流通股市值与非流通股账面价值之和的自然对数 (Lnmarket value) 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负相关, 这与前文的假设相一致。这个变量反映了企业的总市值, 该变量自然对数值越大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 则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低。 (3) 年末总收入的自然对数 (Lnsale) 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负相关。总收入是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绝对数指标, 在成本增长速度低于收入增长速度时, 收入越多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相对越小, 粉饰财务报告的动机越小, 则更可能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 (4) 是否交叉上市 (Cross_list) 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负相关, 这与前文假设相一致。交叉上市的情况如公司同时在大陆、美国和香港等地上市, 就要遵循各个上市地的交易监管要求, 这使得公司会披露更多的内部控制缺陷, 则更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5) 四大国际所 (Top four) 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负相关, 即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更多的被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 国内所更倾向于出具标准审计意见。这表明会计事务所的不同规模通过影响审计师的独立性从而影响审计意见的类型, 事务所规模越大, 越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也就更能出具客观真实的审计意见, 更倾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6) 东部地区的企业 (Region1) 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负相关, 即属于东部地区的企业更可能被出具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这表明, 经济发展程度越好的区域, 更可能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 (7) 分析结果显示, 非标准审计意见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fi_report_d) 正相关, 但并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即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是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重要因素。

五、结论与启示

(一)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出以下结论: (1) 作为解释变量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在总样本 (4431个) 中占到了16.16%, 其中样本数为716个, 这表明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较多, 研究财务报告缺陷是存在现实意义的。通过进一步解读内部控制指引, 可以发现多种内部控制风险都存在于财务报告的编制及对外报告阶段, 且多数为影响审计意见的因素。 (2) 企业当年营业利润是否亏损 (Loss) 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其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还得出企业当年流通股市值与非流通股账面价值之和的自然对数 (Lnmarket value) 、年末总收入的自然对数 (Lnsale) 、是否交叉上市 (Cross_list) 、是否为四大国际所 (Top four) 和处于东部地区的企业 (Region1) 与非标准的审计意见呈显著负相关。

(二) 启示

本文得出如下启示: (1) 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 发现在组织架构、人力资源、资金活动、担保业务、合同管理和财务报告等内部控制活动中较为集中的存在着缺陷。因此, 为了更好地执行内部控制应用、评价指引, 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监管, 建立健全相关的处罚机制, 对违反强制性信息披露规定的企业, 加大处罚力度, 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 研究结论显示影响审计意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内部控制活动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随着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不断趋同, 以及在全面开展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并要求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环境背景下, 从更多的角度深入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 (3) 上市公司应重视内部控制的环境适应性, 根据公司的成长速度、经营复杂程度等因素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此外, 应逐步建立起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责任主体及其职责, 内部控制制度要明确各责任人的责权利关系, 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从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当局再到公司员工减少或预防公司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缺陷的职责。

注:*表示变量系数在10%水平显著, **表示在5%水平显著, ***表示在1%水平显著。

本文还存在如下不足: (1) 数据完整性及可靠性方面。鉴于采集数据的年度上市公司还未全面强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本文在数据收集的完整性上还存在着不足;又因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尚处于研究阶段, 区别轮廓的不清晰等原因, 数据的可靠性还有待完善。 (2) 模型变量选取及实证结果解释方面。本文模型中所选取的控制变量并未囊括所有决定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改善研究设计方法, 找到一些更具有代表性的控制变量, 加强模型和不同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之间的理论联系将是后续研究所需做的工作。本文认为, 如果能够获得更多的细节数据, 并随着对引入模型不同变量的理论基础的进一步深刻理解, 回归结果支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意见的显著性关系是有可能的。

摘要:本文从审计意见的四种不同类型入手, 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分析了审计意见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发现:多种内部控制风险都存在于财务报告的编制及对外报告阶段, 且多数为影响审计意见的因素。企业当年营业利润是否亏损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呈显著正相关。企业当年流通股市值与非流通股账面价值之和的自然对数、年末总收入的自然对数、是否交叉上市、是否为四大国际所处于东部地区的企业与非标准的审计意见呈显著负相关。

8.公司内部审计报告格式 篇八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财务报告信息质量;风险预警

上市公司如果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缺陷,公司管理者将无法及时明确应计利润数量,因此会无意识的误报财务信息,进而导致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大降低。公司中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管理层在日常工作中极易出现跨越控制权限对公司盈余进行操纵的行为、这些现象的存在均会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一、上市公司内控缺陷分析

在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中,内部控制缺陷是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负向维度。如果在公司的内部控制中,其设计内容或运行状态均不能有效保证内部控制主要目标得到良好的实现,这就表明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通常情况下,可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公司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判定,并且将公司日常监督、专项监督作为主要内容,结合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分析报告,根据法定程度进行认定。

上市公司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其内部控制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公司自身发展状况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影响。而在进行公司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制定的主要依据为内部控制目标。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如其在设置环节存在问题,或其设置与市场经济的规律不相符,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达到产生阻碍作用。在公司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通常会存在缺陷的环境主要为未能识别潜在风险、风险控制方法使用不当、审计师的舞弊、管理层的舞弊、控制方法实施不到位等。在内部控制的这些环节中一旦存在问题均会严重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二、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分析

财务报告指的是会计通过书面文字的形式对外提供能够反映公司运营过程中财务状况及各项项目活动的经营成果的文件。财务报告在内容上主要包含有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财务情况说明书、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报表附注等。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向公司发展过程中已经存在关系的和可能涉及到的相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等提供公司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信息、公司财务状况、公司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等,从而促进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决策的制定更加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财务报告所提供和反映的相关信息。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方式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分别为无意识的误报和有意识的漏报或错报财务信息。错误财务报告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均属于内部控制缺陷造成,均会对公司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第一,无意识的误报。无意识的误报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公司员工在业务水平上存在不足,公司员工参与工作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欠佳。在上市公司运营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无意识的误报主要体现在将以下几个方面:未能按计划实施的相关项目进行赊销、在库存的统计过程中存在错误、收入确认存在波动性、错报销售成本等。无意识 误报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公司会计工作造成影响,降低公司会计的稳健性。

第二,意识的漏报或错报财务信息。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是由于公司管理层有意识地进行操作造成的。故意将财务信息进行错误报告,有时候后夸大公司在某个阶段运营过程中的盈余,进而导致公司部分管理者低估公司发展当期的实际盈。例如,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部分管理层通过对会计进行灵活地选择,导致在公司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中,或者对公司债务担保进行记录时出现财产误述情况。此外,公司管理者还可应用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一些欺诈行为。

四、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影响产生的风险预警

第一,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财务报告信息质量降低,加大公司运营过程中面对的风险。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原因不管是公司员工业务知识及技能水平不足导致财务信息误报,还是公司管理层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进行操作导致财务信息存在错误,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均会对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公司财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及稳健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由此可知,当一家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相关内部控制缺陷时,该家公司在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上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相关内部控制缺陷就越难以被发现,进而导致公司管理者未能及时对公司盈余进行科学管理。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不断进行恶性循环。公司在这样的状况中运营,其长远发展必将受到严重阻碍,最终导致公司倒闭。

第二,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财务报告信息质量降低,进而导致公司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不仅会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而且还会导致公司风险辨认和分析机制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每家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谋求的经济效益均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整体利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中的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较高的保护意识和能力,这就导致公司运营过程中面临各种風险,大大提高各种风险的发生率。在这种状况下,会计监督机制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的相关作用也会严重受到限制,甚至完全失去作用,形同虚设。进而导致公司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

从上述内容可知,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高低与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存在密切关系。公司内部控制越合理,其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就越高。反之,当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存在较多时,其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就越低。公司内部控制的是否具有合理性在很打程度上对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内部控制活动在内容上主要包含程序、政策两大部分。在这两个组成部分中,任何一部分存在缺陷都会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产生影响,进而给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营带来更多的风险,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进行内部控制政策制定,且必须在对财务报告进行充分考虑的前提先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政策。公司内部控制政策必须与财务报告自身存在的具体工作特点密切结合。同时,还需要积极进行会计监督机制建立,应用各种科学理念和方法对公司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进行控制,降低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率,保证公司正常、健康运营,促进公司得到快速、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本文详细分析了财务信息报告质量、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及二者将存在的相互关系。内部控制缺陷是上市公司运营过程中一个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其会对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产生直接性严重影响,降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增强公司风险。上市公司必须根据公司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公司规模、经济基础、经营复杂性、财务状况、发展环境等实际状况,积极进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使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与公司自身发展状况及发展要求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是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得到保证,进而降低公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的发生率,进而促进公司能够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芬,沙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12,11(8):215-216.

[2]杨莹.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些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2(12):372-373.

上一篇:乐土驿镇工会委员会换届民主选举大会主 持 词下一篇:寒假作业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