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言+作业参考答案

2024-09-14

第一章+导言+作业参考答案(精选7篇)

1.第一章+导言+作业参考答案 篇一

《轨道交通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1.1 轨道交通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答:轨道交通是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的交通运输系统,即取消了车辆的横向自由度。

1.2 轨道交通如何分类?

答:按区域划分,可分为城市间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按运输对象划分,可分为客货混运铁路、客运铁路、货运铁路;按牵引种类划分,可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轨道交通。

1.3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答: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区域内利用在固定导轨上运行的车辆主要为客运服务的交通运输系统。

1.4 城市轨道交通如何分类?

答:按线路敷设方式划分,可分为地下、地面和高架线路;

运营范围:市区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地区铁路交通

按路权划分,可分为A类(全封闭)、B类(半封闭)和C类(开放式); 按车辆几何尺寸(列车容量)划分,可分为A型、B型和C型;

按系统运能划分,可分为高运量、大运量和中运量。

1.5 说明“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流量”概念的涵义

答: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流量是指列车在单位时间(h)内某方向运送的最大客流量。

1.6 计算线路断面通行能力

已知条件:

车厢(内侧)宽度 2.5m,单节车厢(内侧)长度18m;列车编组数,4节/列;发车间隔:3分钟/列,每小时20列;服务水平(拥挤程度)座位数50个,占车厢面积的50% ;站位密度:6人/m

2答:每节车容量:站立人数+座位人数

列车容量:编组数×每节车容量

断面通行能力:列车容量×小时通过能力

2.5*18*4*20*50%*6+4*20*50=10800+4000=14800(人/h)

所以线路的断面通行能力为14800人/h。

1.7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制式主要有哪些?

答:轨道交通系统的制式是指采用简明的名称综合地反映轨道交通系统的主要的及本质的特征,主要包括地(下)铁(道)、城市铁路、轻轨、独轨、自动导轨系统(AGT)、磁(悬)浮系统(HSST)等。

1.8 与道路交通相比,轨道交通有何优缺点?轨道交通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优点:拉得多、跑得快、可靠安全、全天候、节能、环保、土地占用少;

缺点:不灵活(自由度差)、标准高(造价高)、维修成本高、服务水平较差;

本质特征:在设施方面,表现为车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在运输对象上,表现为在特定场所(车站)进出。

1.9 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何时何地投入运营?

1.10 世界铁路发展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铁路发展的主要特点?

1.11 我国第一条铁路何时何地投入运营?

1.12 我国自行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哪里?由谁主持设计的?

1.13 至1949年、2000年、201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各有多少?其中高速铁路里程有

多少?

1.14 Subway Railway与Underground Railway 的含义有何差别?实现大容量、快速的城市轨

道交通,有哪些主要途径?

1.15 至2010年,我国有哪些城市(包括港台)有城市轨道交通投入运营?运营里程有多少?

1.16 申报地铁建设的城市应符合哪些条件?申报轻轨建设的城市应符合哪些条件?

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规定,现阶段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应达到下述基本条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每小时3万人以上;

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应达到下述基本条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6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15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1万人以上;

项目资本金须达到总投资的40%以上

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

此外,对经济条件较好、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的特大城市,其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2.第一章+导言+作业参考答案 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是主要的是(B)A、清朝晚期政治腐败 B、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C、军备废弛防御力差 D、战和方针举棋不定

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D)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3、在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国中之国”的地方是(B)A、通商口岸 B、租界 C、使馆区 D、公廨所

4、最能反映西方列强在19世纪40——60年代侵略特点的是(B)A、割占中国的领土 B、强迫中国开埠通商

C、勒索巨额战争赔款 D、迫使中国签订“城下之盟” 5、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是(C)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D、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6、最能体现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条约是(D)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中法条约》 D、《马关条约》

7、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A、林则徐 B、严复 C、洪秀全 D、康有为

8、从1840年到1919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反抗,结果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D)

A、资本——帝国主义过于强大 B、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 C、中国武器落后 D、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

9、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是(A)A、三元里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C、捻军起义 D、义和团运动

10、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A)A、帝国主义的侵略 B、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D、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

11、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是(C)A、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B、中国社会一半是半殖民地的,一半是半封建的

C、独立主权部分丧失,既保存封建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 D、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经济

1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原因是(D)A、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 B、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 C、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 D、帝国主义的侵略

13、鸦片战争后,列强谋求在中国传教的根本目的(D)A、传播西方文明 B、让西方宗教获得广泛传播 C、为清政府提供思想武器 D、从精神上侵略中国 14、19世纪末,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B)A、争夺路权和矿权 B、强占租界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C、争做中国的债主 D、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5、鸦片战争中,一个英国资本家预言:“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但这个在中国倾销商品的梦幻最终破灭了,究其根本原因是(D)

A、中国通商口岸少,关税税率高 B、中国人有不习惯使用洋货的传统 C、中国人民过于贫困,购买力太低 D、中国自然经济具有顽强抵制作用

16、恩格斯曾在甲午战争进行时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却是逐渐的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D)A、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B、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7、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所要达到的最根本的目的是(D)A、宣传西方文化的优越 B、帮助中国兴办教育

C、推动近代中国文化的发民 D、用西方文化改造甚至取代中国文化

18、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C)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之后

19、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之一,他最著名的口号是(A)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振兴中华

20、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破产的最根本原因是(B)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B、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D、国际上的正义力量

21、近代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是在(B)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之后

2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D)A、官僚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买办资本家 D、封建地主阶级

23、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条约是(A)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24、日本在中国旅顺设置“关东总督府”,派遣“关东军”驻守东北是在(C)A、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之后 C、日俄战争之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25、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是(B)A、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南京 B、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C、广州、福州、厦门、南京、上海 D、广州、福州、厦门、泉洲、上海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形式有(ABCD)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2、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正确表述的有(ABCD)A、德国强租山东胶州湾,把山东作为势力范围 B、沙俄强租辽东半岛,以长城以北作为其势力范围 C、英国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D、法国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

3、关于租界的叙述,正确的有(ABC)

A、1845年11月,英国驻上海领事强迫清政府地方官吏议定土地章程,在上海划出一个特定区域作为英国人居留地。这是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租界的开端 B、外国侵略者在租界逐步排斥中国的主权,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C、中国通商口岸的租界是列强对中国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是“冒险家的乐园”

D、中国政府对租界内的行政、司法有干预权

4、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规定主要体现在(AB)

A、《五口通商章程》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南京条约》

5、马克思说:“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到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牢固的中

华帝国遭受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这段话表明了(ABCD)

A、落后的经济决定中国必然失败 B、中国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C、中国将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封建主义终将无法战胜资本主义

6、西方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手段有(ABCD)

A、开银行 B、争夺铁路投资权 C、投资中国矿山 D、开办工厂

7、西方列强不断加强对华文化渗透,其手段包括(ABD)A、宗教渗透和侵略 B、鼓吹侵略有理论

C、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古迹 D、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基本特征有(ABCD)A、资本——帝国主义控制着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 B、中国封建势力是资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C、自然经济遭到破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D、近代中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

9、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动表现为(ABCD)A、地主阶级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B、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和雇农转化,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C、新产生了中国资产阶级 D、新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

10、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有(ABC)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产阶级

1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CD)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推翻封建主义统治

C、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E、救亡和启蒙

1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CD)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E、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13、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ACD)A、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B、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C、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化 D、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14、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反映的史实有(ACD)

A、慈禧万寿庆典 B、公车上书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D、《马关条约》签订

15、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有(ABCD)A、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 B、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C、都主张放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D、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16、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早期维新思想的共同特点有(ABCD)A、都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吸收西方的政治及经济学说 B、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思想 C、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

D、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17、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殖民者除强占香港外,在中国攫取的权益还有(AE)

A、协定关税 B、投资设厂 C、设置租界 D、驻扎军队 E、领事裁判权

18、《马关条约》签订后,为维护本国侵略利益,参与“干涉还辽事件”的国家有(BDE)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E、俄国

19、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ABCDE)A、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B、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D、没有革命的彻底性

E、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妥协性

20、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有(ACD)

3.成本管理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篇三

成本管理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在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称为(C)。A.成本 B.产品成本 C.生产费用 D.经营费用 2.产品成本实际包括的内容称为(B)。

A.生产费用 B.成本开支范围 C.成本 D.制造成本

3.企业对于一些主要产品、主要费用应采用比较复杂、详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而对于一些次要的产品、费用采用简化的方法进行合并计算和分配的原则称为(D)。A.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B.成本分期原则 C.合法性原则 D.重要性原则 4.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是(C)。

A.产品生产成本 B.期间费用 C.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D.各成本项目的费用

5.当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的情况下,材料费用的分配可采用(D)。A.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B.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 C.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 D.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

6.某企业生产产品经过2道工序,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30小时和40小时,则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约为(D)。

A.68%

B.69%

C.70%

D.71%

7.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时,影响在产品成本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是(B)。A.在产品的数量 B.在产品的完工程度 C.完工产品的数量 D.废品的数量 8.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是(A)。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分类法

9.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各步骤完工半成品所耗半成品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而要求按原始成本项目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采用分步法计算成本时,应采用(D)。

A.综合结转法

B.分项结转法

C.按计划成本结转法 D.平行结转法 10.在大量生产的企业里,要求连续不断地重复生产一种或若干种产品,因而管理上只要求而且也只能按照(B)。

A.产品的批别计算成本 B.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 C.产品的类别计算成本 D.产品的步骤计算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产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上耗用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它的组成内容包括(ABD)。A.产品中所耗用的物化劳动的价值 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C.企业生产中发生的全部支出 D.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E.劳动者创造价值的总和

2.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在不同时期、不同产品以及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正确分摊费用,应分清有关成本的几个界线包括(ABCD)。

A.分清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界线 B.分清各种产品成本的界线

C.分清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界线D.分清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界线 E.分清本企业产品成本和其他企业产品成本的界线 3.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BCD)A.制造费用 B.财务费用 C.管理费用 D.营业费用 E.辅助生产费用 4.要素费用的分配原则是(BE)。

A.所有的费用均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种产品当中进行分配 B.直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C.直接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D.间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E.间接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5.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时,应具备的条件是(ACD)。

A.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B.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小

C.各月末在产品变化较大

D.产品成本中原材料和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大E.产品成本中原材料和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较大

6.采用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时,应具备下列条件(ABC)。

A.定额管理基础较好 B.消耗定额比较准确 C.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 D.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E.产品产量较大

7、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有(ABCE)。

A.定额比例法 B.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C.约当产量比例法 D.计划成本分配法E.不计在产品成本法

8、分步法适用于(ABD)。

A.大量生产 B.大批生产 C.成批生产 D.多步骤生产 E.单步骤生产

9、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适用于(ABC)。A.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 B.小批单步骤

C.小批量、管理上不需要分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 D.大量大批的单步骤 E.大量大批的多步骤

10、品种法适用于(BD)。A.小批单件单步骤生产 B.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C.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小批单件多步骤 D.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E.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三、判断题

(×)1.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体系的构成一般国家宏观成本管理体系和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体系两个方面。

(√)2.成本核算的分期,不一定与会计制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

(×)3.企业在进行费用分配时,应先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然后才能分配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

(×)4.固定资产折旧费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应该全部计入产品成本。

(×)5.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划分的要素费用和成本项目所包括的内容相同。(×)6.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在本期投产的产品往往能在本期完工,本期完工的产品一定全部都是由本期投产的。

(√)7.在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的情况下,材料费用的分配应采用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进行分配。

(×)8.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也应计算其应负担的金额。

(×)9.当企业的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时,可采用定额比例法计算在产品的成本。(√)10.品种法是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的。

四、思考题

1、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做好哪些基础工作?

答: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做好的基础工作:(1)定额的制定和修订;(2)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3)建立健全原始记录;(4)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简述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答:核算的一般程序:(1)对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费用应否开支,应开支的费用 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标准,符合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费用是否都记入本期,在此基础上确定应计入本月损益的期间费用数额。(2)将应计本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并按成本项目分别反映,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3)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费用与本月费用之河,在本月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一般采用哪几种分配方法?

答: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有:(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2)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法;(3)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4)约当产量法;(5)按定额成本计价法(6)定额比例法;(7)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4、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各包括哪些方法?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及各自适用的条件:(1)品种法。品种法一般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类型的企业,例如发电、采掘等企业。对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类型的企业或车间,如果生产规模较小,或者按流水线组织生产,或者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产出的全过程是集中封闭式生产,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例如砖瓦厂、造纸厂和中小型水泥厂等。(2)分批法。一般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例如船舶制造、重型机械制造以及精密仪器、专用设备生产企业,对于新产品的试制、工业性修理作业和辅助生产的工具模具制造等也可以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3)分步法。分步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复杂生产的企业,如纺织、冶金、造纸等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类型的企业。

五、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费甲种材料,其实际成本为10000元。两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A产品8元,B产品4元;当月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600件,B产品800件。要求:采用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解答:分配率=10000/(600×8+800×4)=1.25 A产品原材料费用=600×8×1.25=6000(元)B产品原材料费用=800×4×1.25=4000(元)

2、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完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道工序70%,第二道工序30%。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道工序300件。该月完工产品140件。月初和本月发生的费用为:原材料费用2900元,加工费用1350元。

要求:(1)计算该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2)计算该种产品月末在产品的约当量。

(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

(4)计算完工产品和产品的成本。解答:第一道工序的完工率=70%×50%=35% 第二道工序的完工率=70%+30%×50%=85%

4.第一章+导言+作业参考答案 篇四

一、名词解释

1、国家公务员见教材第 1 页第 1 段;

2、公务员的权利、3、公务员的义务见第 24 页;

3、公务员的录用见第 83 页。

二、填空题

1、英国

2、《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3、行政机关 工勤人员 4、15 12

5、笔试 面试

6、办事员 助理调研员 助理巡视员

7、一年

8、依法管理原则

9、公务员法规建设

10、职位

三、选择题1 B 2ABCD 3ABCD 4B 5BCD 6AD 7B 8AB

四、简答题

1、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见教材 18 页—19 页,共 5 点;

2、我国公务员的权利见《公务员暂行条例》第 7 条;

3、我国公务员的义务见《公务员暂行条例》第 8 条;

4、报考国家公务员的基本资格条件见 93 页第 3 段,共 6 点。

五、论述题公务员权利、义务的基本特点见教材 50 页——53 页,共 5 大点,每点应适当展开论述。《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务员考核制度见 103 页最后一段;

2、公务员奖励制度见 126 页第 2 段;

3、行政处分见第 153 页中间一段;

4、公务员的免职见第 183 页第 2 段。

二、填空题

1、平时

2、客观公正 领导与群众平时与定期

3、申请复核

4、物质奖励 精神奖励

5、任免机关 行政监察机关

6、德才兼备 任人唯贤

7、两

8、企业 营利性事业单位

三、选择题1D 2ACD 3ACD 4AB 5CD 6BC 7AB 8AD

四、简答题

1、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原则见教

材 107 页,共 4 点;

2、公务员奖励制度的基本原则见 130 页,共 4 点;

3、行政处分的程序见第 156 页,共 5 小点。

五、论述题国家公务员任职、免职的法定条件见《公务员暂行条例》第 47 条、48 条。《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务员培训见教材第 204 页;

2、调任见教材第 229 页;

3、挂职锻炼见第 238 页;

4、回避见第 242 页。

二、填空题

1、国家行政学院 地方行政学院

2、平级调动

3、县 民族自治地方

5.第一章+导言+作业参考答案 篇五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做好职务分析工作?并试结合你的工作岗位,写出职务说明书。

做职位分析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确认职务分析的目的。

(2)限定所要收集的信息类别和收集方法,以节约时间、精力和费用。

(3)选择被分析的工作。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质量,应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工作。

(4)建立职务分析小组。

(5)制定职务分析规范。

(6)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一般来讲,规范的企业职务说明书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表头格式一一注明企业中各职务名称、归属部门、隶属关系、级别、编号等。

(2)任职条件一一描述某职务所需的相关知识和学历要求、培训经历和相关工作经验及其他条件。

(3)工作要求一一主要描述该职务对一个合格员工来讲,工作的具体要求。这主要从工作本身的性质、量、范围、时效性等全方位考虑。

(4)责任范围一一描述该职务所承负的主要责任及其影响范围。

(5)管理结构一一描述实施管理的性质、管理人员或员工性质。包括水平、类型、管理的多样性、职务权限、直接和间接管理员工的层次和数量。这给职务任职者一个非常清晰的工作内容和管理范围。

(6)工作关系一一根据职务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和协作职务的数量,描述完成此项工作需要与企业其他部门(人员)的联系要求:描述相互关系的重要性和发生频率等。

(7)操作技能一一描述完成该项工作对任职者的灵活性、精确性、速度和协调性的要求,所要求的技能水平。操作技能对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程度如何?技能应如何改善和提升?

2请论述如何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工作。

答: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评估、人力资源规划反馈与修正。

(1)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人力资源规划的信息包括组织内部信息和组织外部环境信息。

组织内部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的战略计划、战术计划、行动方案、本企业各部门的计划、人力资源现状等。

组织外部环境信息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经济形势、技术的发展情况、行业的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人口和社会发展趋势、政府的有关政策等。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包括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总量预测和各个岗位需求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典型步骤如下:

步骤一,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步骤二,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步骤三,未来人力资源流失情况预测。

步骤四,得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结果。

(3)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组织内部供给预测和外部供给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典型步骤如下:

步骤一,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步骤二,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步骤三,将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数据和组织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数据汇总,得出组织人力资源供给总体数据。

(4)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

在对员工未来的需求与供给预测数据的基础上,将本组织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数与在同期内组织本身可供给的人力资源预测数进行对比分析,从比较分析中可测算出各类人员的净需求数。这里所说的“净需求”既包括人员数量,又包括人员的质量、结构,即既要确定“需要多少人”,又要确定“需要什么人”,数量和质量要对应起来。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招聘或培训,就为组织制定有关人力资源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依据。

(5)编制人力资源规划

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及本组织员工的净需求量,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同时要注意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及各项业务计划之间的衔接和平衡,提出调整供给和需求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一个典型的人力资源规划应包括:规划的时间段、计划达到的目标、情景分析、具体内容、制定者、制定时间。

(6)实施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实际操作过程,要注意协调好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要有专人负责既定方案的实施,要赋予负责人拥有保证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实现的权利和资源。

2)要确保不折不扣地按规划执行。

3)在实施前要做好准备。

4)实施时要全力以赴。

5)要有关于实施进展状况的定期报告,以确保规划能够与环境、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

(7)人力资源规划评估

在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同时,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评估。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1)是否忠实执行了本规划。

2)人力资源规划本身是否合理。

3)将实施的结果与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比较,通过发现规划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来指导以后的人力资源规划活动。

(8)人力资源规划的反馈与修正

对人力资源规划实施后的反馈与修正是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评估结果出来后,应进行及时的反馈,进而对原规划的内容进行适时的修正,使其更符合实际,更好地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3请论述如何有效做好绩效考评。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绩效考评中的职责:设计、试用、改进和完善绩效考评方案组织宣传考评方案的内容、目的和要求,并对考评者进行培训;督促、检查和协助各部门按计划实施考评;及时收集各种考评信息,并对它们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考评结果和组织的人事政策,向决策部门提供人事决策的依据和决策建议;负责所有考评资料的档案管理。

做好绩效考评工作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绩效评价标准不清

(2)晕轮效应

(3)居中趋势

(4)偏松或者偏紧倾向

(5)考核者的个人偏见

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1请结合中国文化论述如何利用奖惩有效激励员工。

奖惩的依据、标准和程序要明确,奖惩要公开、公平、公正,要使奖惩能更好地规范员工的行为,鼓励和鞭策广大员工奋发向上,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中国的文化历来重视人情,很多时候都抹不开面子,要想使奖惩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必须要有一定的激励制度做支持。要使奖惩起到这些作用必须坚持:

(1)奖惩有据的原则:奖惩的依据是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员工的岗位描述及工作目标(承包指标)等。

(2)奖惩及时的原则:为及时的鼓励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和正确行为以及纠正员工的错误行为,使奖惩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奖惩必须及时。

(3)奖惩公开的原则:为了使奖惩公正、公平,并达到应有的效果,奖惩结果必须公开。

(4)有功必奖,有过必惩的原则:严防公司员工特权的产生,在制度面前公司所有员工应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2请论述招聘渠道的类型及各自的优缺点

招聘渠道按照招聘人员来源方式不同可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所谓内部招聘,就是当公司出现空缺的位置时,主要是通过提拔内部员工来解决招聘问题;外部招聘则主要是吸收外部新鲜血液来解决招聘问题。

一个组织在进行招聘活动的时候,是采取内部招聘还是外部招聘,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有招聘职位的要求、组织的文化、外部环境资源状况。

招聘渠道按照出现时间先后可分为传统招聘渠道和现代招聘渠道。传统的招聘渠道和现代的招聘渠道并没有什么优劣好坏之分,人事主管在选择招聘渠道的时候,不要一味选择流行的,而因该选择适用的,须知合适才是最好的传统招聘渠道主要包括

1.员工的推荐介绍

员工推荐介绍就是通过公司自身员工举荐新员工的招聘方式。

员工推荐对招聘专业人才比较有效。员工推荐的优点是招聘成本小、应聘人员素质高、可靠性高。方法快捷有效,不用花很长的时间去发现和筛选那些不知名的求职者。员工推荐的缺点是招聘的面窄,往往招不到很优秀的人才

2.报纸招聘

报纸招聘是通过在报纸上做广告进行招聘的一种招聘方式。

通过报纸进行招聘比较适用于大众熟知的工作和专业,对于一些冷门专业,例如航空、水利工程等专业就不适合应用这种渠道了;对于一些过分热门的专业也不宜采用这种形式,因为太多的应聘者会增加招聘工作者的工作量;如果公司招聘的职位非常少,从经济角度来讲采用广告方式也是不合算的。

3.学生就业服务中心

通过学生就业服务中心进行校园招聘也是一种招聘方式。

通过学生就业服务中心进行招聘比较适合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招聘。缺点在于所招聘的人员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

4.招聘会

招聘会就是通过参加社会举办的供需见面会达到招聘人员目的的招聘方式招聘会也是一种被动式的招聘方式,招聘会上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是双方只能进行初步的选择,公司将大量的信息带回公司进一步的筛选。

人才市场组织的招聘会往往会受到招聘会本身宣传力度的局限,应聘者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对大多数公司而言,招聘会的效力很低。许多有实力的公司举办招聘专场更多是为了举办自己的宣传活动以便向潜在的求职者提供有关信息。一些跨国公司往往会选择在社会或校园中举办专场招聘会,但对于学生来讲,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是因为他们举办的目的所造成的。

现代的招聘渠道主要包括

1.猎头公司

人才快速且人才质量高。猎头公司一般都有专业的、广泛的资源可以利用,手中有大量的人才储备,所以搜寻人才的速度非常快,质量比较高。

2.网络招聘

网络招聘的主要优点是招聘的成本比较低,信息收集及时、充分,缩短企业招聘时间;主要缺点是不能控制招聘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适用经济不发达地区。

3请论述培训过程的三个阶段的内容。

(一)需求分析阶段

组织层面

– 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 组织可提供给培训活动的资源分析

– 考虑在培训目标实现和培训工作实施中的各种限制性因素

作业层面

– 分析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观察,团

体面谈,调查)

个体层面

– 通过自我评价方式,确定自己是否需要什么方向的培训

– 主管领导从部门全局的工作性质、某个岗位的地位,以及部门工作绩效等为标准,考虑某员工培训的必要性和培训方向

– 培训主管通过专业化的培训需求分析技术,测试在一定组织绩效下培训的必要性及内容

战略层面

—对组织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变化或人力资源变化情况进行预

测。分析和了解组织变化的种类,展望人力资源发展的特征

(二)培训实施阶段

确立培训目标

—技能培养目标

—知识的传授

—态度的转变

拟定培训计划

—参加培训的人员类型

—参加培训的人员规模

—培训工作的费用支出

—确定承担培训的机构

—确定培训师

—确定培训形式(培训时间:脱产培训;在职培训;业余培训;E-

learning

培训对象:新员工入职培训;学徒培训;管理培训;

技术培训)

—确定培训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

案例法)

(三)培训评估阶段

工作表现的评估

—领导、主管人员直接观察受训者在培训后的表现

—对受训者培训前后的表现进行比较或与未培训的人的表现比较—用问卷或面谈法,了解其行为变化

组织绩效的评估

6.第一章 税法总论练习答案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法律级次属于()。

A.财政部制定的部门规章

B.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立法

C.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D.全国人大制定的税收法律

2.下列有关我国税收执法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有权自行制定涉外税收的优惠措施

B.除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和经济特区外,各地不得擅自停征全国性的地方税种

C.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原则上由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D.各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税收主管部门可自行调整当地涉外税收的优惠措施,但应报国务院及其税务主管部门备案

3.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并由国家税务机关征收的有()。

A.个人所得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增值税

4.如果纳税人通过转让定价或其他方法减少计税依据,税务机关有权重新核定计税依据,以防止纳税人避税与偷税,这样处理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

A.税收法律主义原则

B.税收公平主义原则

C.税收合作信赖主义原则

D.实质课税原则

5.我国税收法律关系权利主体中,纳税义务人的确定原则是()。

A.国籍原则

B.属地原则

C.属人原则

D.属地兼属人原则

6.税法构成要素中,用以区分不同税种的是()。

A、纳税义务人

B、征税对象

C、税目

D、税率

7.下列税种中不属于国税局系统征收管理的有()。

A、增值税

B、消费税

C、个人所得税

D、车辆购置税 8.税收作为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属于()。

A、生产范畴

B、交换范畴

C、分配范畴

D、消费范畴

9.税收采取的是()方式。

A、强制征收

B、有偿筹集

C、自愿缴纳

D、自愿认购

10.纳税期满后,税款多长时间内必须入库,指的是()。

A、纳税环节

B、纳税期限

C、缴纳期限

D、纳税范围

11.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的有()。

A、消费税

B、关税

C、财产税

D、营业税

12.下列关于税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 B、税收分配是基于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

C、国家课税的目的是满足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需要,以及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公平分配等的需要 D、国家要行使职能不需要财政收入作为保障 13.下列关于税收法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税法是依据《宪法》的原则制定

B、税收与法密不可分,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 C、违反了税法,不一定就是犯罪 D、税法具有经济分配的性质,经济利益实现纳税人与国家相互方面转移

14、纳税人在承担税法规定的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下列各项中,属于纳税人应承担的义务的是()。

A、进行纳税申报B、申请延期纳税 C、申请税收复议D、进行税务检查

15、《企业所得税法》在税法不同类型中属于()。

A、既是实体法,又是普通法B、既是程序法,又是基本法 C、既是实体法,又是基本法D、既是程序法,又是普通法

16、我国税收立法权规定地方政府有权制定的是()。

A、税收法律B、地方性税收法规C、部门规章D、地方规章

17、下列各税种中,不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实施细则的有()。

A、城市维护建设税B、房产税C、车船税D、消费税

18、某税种征税对象为应税收入,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应税收入500元以下的,适用税率为5%;应税收入500~2000元的,适用税率为10%;应税收入2000~5000元的,适用税率为15%。某纳税人应税收入为4500元,则应纳税额为()。

A、425元 B、220元C、550元

D、570元

19、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的是()。

A、进口环节增值税B、土地增值税C、城市维护建设税D、进口环节消费税 20、下列不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正式立法的税种是()。

A、中央税B、中央与地方共享税C、全国范围内执行的地方税D、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税种

21、在税法的适用原则中,()是为了确保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不因争议的发生而影响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A、法律优位原则B、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C、程序优于实体原则D、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税法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有()。

A.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制定税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C.税收的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D.税法是国家凭借其权力,利用税收工具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以下选项中,属于税法的基本原则的有()。

A.税收法定原则

B.税收公平原则

C.税收效率原则

D.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3、下列关于税法税收法定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有()。

A.税收法定原则又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

B.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

C.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D.税收要件法定主义是指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依法征税,不得随意减征、停征或免征,无法律依据不征税

4、下列各项目中,属于我国税收法律关系权利主体的是()

A.各级税务机关

B.各级人民政府

C.海关

D.财政机关

5、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其在适用中又可以分为的具体形式有()。

A.单一比例税率

B.差别比例税率

C.幅度比例税率

D.双重比例税率

6、税收立法程序通常包括的阶段有()。

A.提议阶段

B.审议阶段

C.废止阶段

D.通过和公布阶段

7、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对其适用性或法律效力的判断上,一般按以下原则掌握()。

A.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

B.同一层次的法律中,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C.国内法优于国际法

D.实体法从新,程序法从旧

8、目前关于我国税制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有()

A.间接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50%左右,直接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35%左右,B.我国目前税制基本上是以间接税和直接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C.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的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

D.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的主要税种,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法人)所得税

9、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是国家赋予税务机关的基本权力,税收执法权具体包括()。

A.税款征收权

B.税务检查权

C.税务行政复议裁决权

D.税务稽查权

10、下列关于税法与税收的表述正确的有()。

A.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 B.税收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C.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D.税法的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

1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有()。A.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

B.税法和刑法有着密切的联系,税法和刑法对于违反税法都规定了处罚条款 C.对于累进税率,一般情况下,课税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 D.征税对象就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的物品

1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税收征收管理法》分别属于()。

A.税收实体法 B.税收程序法 C.税收基本法 D.税收普通法

13、下面关于我国税收立法的公平原则说法正确的有()。A.负担能力大的应多纳税,负担能力小的应少纳税或不纳税 B.客观环境优越而取得超额收入或级差收益者应多纳税,反之少纳税 C.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及多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实际税负必须绝对公平 D.这个公平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概念

14、下列属于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立法的有()。

A.《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B.《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C.《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 D.《营业税暂行条例》

15、下列关于立法权划分的层次中,说法正确的有()。A.经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有增减税目的权利 B.经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有税收条例的解释权 C.经国务院授权,国家税务主管部门有税法的解释权

D.经省级人大及常委会授权,省级人民政府有本地区地方税法的解释权

16、下列各项暂行条例中,由国务院经授权制定的、具有国家法律性质和地位的有()。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17、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现行税法的有()。

A.税收基本法

B.企业所得税法

C.进出口关税条例

D.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条例

18、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属于()。

A.义务性法规

B.单一性法规

C.授权性法规

D.综合性法规

19、根据税法的适用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根据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是指一部新法实施后,对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为不得适用新法,而只能沿用旧法

B.根据法律优位原则,是指税收法律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但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与税收行政规章的效力相同

C.程序法优于实体法是指在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法优于税收实体法适用

D.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凡是特别法中作出规定的,原有的居于普通法地位的税法便废止

20、下列各项目中,属于我国税收法律关系权力主体的是()。

A.各级税务机关

B.各级人民政府

C.海关

D.财政机关

21、下列税种中,征税对象与计税依据不一致的有()。

A.企业所得税

B.耕地占用税

C.车船税

D.房产税

22、下列各项中,符合我国税收立法规定的有()。

A.税收法律由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国务院总理名义发布实施

B.国务院及所属税务主管部门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税收行政法规和规章

C.税收行政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通过后以提案形式提交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D.《个人所得税法》属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

23、下列有关税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有()。

A、国家课征税款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税收分配是以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主体所进行的分配

C、税法体现为法律这一规范形式,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

D、税收分配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

第一章 税法概论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答案解析】授权立法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需要授权国务院制定某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暂行规定或者条例。我国现行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 暂行条例,属于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颁布的。

2、B【答案解析】涉外税收必须执行国家统一的税法,涉外税收政策的调整权集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各地一律不得自行制定涉外税收的优惠措施。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主要由国家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3、D【答案解析】个人所得税(不包括对银行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部分)由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消费税属于中央政府固定收入而非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营业税由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

4、D【答案解析】实质课税原则是指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所以上述处理是体现了实质课税原则的。

5、D【答案解析】对税收法律关系中纳税义务人的确定,在我国采取的是属地兼属人原则。

6、B

7、C

8、C

9、A

10、C

11、C

12、【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A,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选项B,税收分配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而一般分配原则则是基于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选项D,国家要行使职能必须有一定的财政收入作为保障。

【该题针对“税法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3、【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税法具有经济分配的性质,并且经济利益由纳税人向国家无偿单方面转移。【该题针对“税法的地位及其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

14、【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纳税人的义务主要是按税法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进行纳税申报、接受税务检查、依法缴纳税款等。

【该题针对“税收法律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5、【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企业所得税法》是对具体税种规则的立法,属于税收实体法。我国目前没有税收基本法,只有税收普通法。

【该题针对“税法的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6、【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项A由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制定;选项B由地方人大、人大常委会制定;选项C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政府只能制定地方规章。

【该题针对“税收立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7、【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没有税收法律、法规的授权,地方政府是无权自定税收规章的,凡越权自定的税收规章没有法律效力。例如,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税、房产税等地方性税种暂行条例,都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条例制定实施细则。【该题针对“税收立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8、【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应纳税额=500×5%+1500×10%+(4500-2000)×15%=550(元)。【该题针对“税法的构成要素 ”知识点进行考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属于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土地增值税属于地方政府固定收入。

【该题针对“税收执法权”知识点进行考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0、【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全国性税种的立法权,即包括全部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和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的地方 税税法的制定、公布和税种的开征、停征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简称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税种不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正式立法的税种。

【该题针对“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及税收立法权”知识点进行考核】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程序优于实体原则是关于税收争讼法的原则,其基本含义为在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法优于税收实体法适用。适用这一原则,是为了确保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不因争议的发生而影响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该题针对“税法的原则”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多项选择题

1、ACD【答案解析】:选项B错误是因为制定税法的目的,不仅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还要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2、【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属于税法的适用原则,而不是税法基本原则。

3、【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税务合法性原则是指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依法征税,不得随意减征、停征或免征,无法律依据不征税。税收要件法定主义是指有关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标准等税收要件必须以法律形式作出规定,且有关课税要素的规定必须尽量明确。

4、【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是双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税务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财政机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人。

5、【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比例税率在适用中又可以分为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和幅度比例税率三种具体形式。

6、【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废止等税收立法活动也要遵循选项A、B、D三个阶段。

7、【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由于税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因此,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对其适用性或法律效力的判断上,一般按以下原则掌握:一是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二是同一层次的法律中,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三是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四是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

9、【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是国家赋予税务机关的基本权力,税收执法权是指税收机关依法征收税款,依法进行税收管理活动的权力。具体包括税款征收权、税务稽查权、税务检查权、税务行政复议裁决权及其他税收执法权。

10、【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税收的实质是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税法的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11、【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选项ABC表述均正确。选项D征税对象主要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

12、【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税收程序法,也属于税收普通法。

13、【正确答案】 DB 【答案解析】负担能力大的应多纳税,负担能力小的应少纳税,没有负担能力的不纳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及多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实际税负必须尽可能公平。

14、【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制定的税法;《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属于财政部颁布的税收部门规章。

15、【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 经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有税法的解释权,故选项B不正确;经国务院授权,国家税务主管部门有税收条例的解释权,故选项C不正确。

16、【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国务院经授权立法所制定的规定或条例等,具有国家法律的性质和地位,它的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在立法程序上还需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1994年1月1日实施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5个暂行条例就属于国务院经授权立法制定的,具有国家法律的性质和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属于税收法律。

17、【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我国目前尚未制定税收基本法,也没有出台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条例。

18、【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税法具有义务性法规和综合性法规的特点。

19、【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选项B,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是高于税收行政规章的效力的;选项D,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打破了税法效力等级的限制,即居于特别法地位的级别较低的税法,其效力可以高于作为普通法的级别较高的税法。

20、【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是双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税务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财政机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人。

21、【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计税依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按照计量单位的性质划分,有价值形态(从价计征)和物理形态(从量计征)。价值形态包括应纳税所得额、销售收入、营业收入等;物理形态包括面积、体积、容积、重量等。选项中只有A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与计税依据均为所得额。

22、【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税收法律应该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审议通过,并由国家主席发布。税收行政法规不需人大审议通过。

7.第一章管理概述习题答案 篇七

一、简答题

1.简要分析管理学的主要特征

答:(1)综合性。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管理学内容的综合性,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2)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学具备科学的特点,是一门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有效管理活动需要灵活的运用管理技能,具备艺术性的特点,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不精确性。由于管理对象人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管理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2.简述管理的必要性

答:1.通过管理实现组织目标;2.通过管理发挥组织功能;3.通过管理提高组织工作效率;

4.现代化大工业生产需要管理;5.没有管理组织无法进行有效活动;6.没有管理人类就无法征服自然;7.没有管理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发展。

3.简要分析经营与管理的区别

答:经营与管理既有一致性,又有所区别。从产生过程来看,管理是劳动社会化的产物,而经营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从应用范围来看,管理适用于一切组织,而经营则只适用于企业;从要达到的目的来看,管理旨在提高组织效率,而经营则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从两者的内容构成看,企业经营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活动。从企业的角度看,管理不包括经营,而经营包括管理。企业经营比企业管理范围更广、内容更复杂,层次也更高。

二、填空

1.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必须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主体)、(客体)、(目的)、(载体)。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客体是(所有资源)、载体是(组织)、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科学性与艺术性)、(不精确性)。

4.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5.管理学首先是一门科学,这是因为它确实具有科学的特点(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真理性)、(发展性)。

三、选择

1.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ABCD)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2.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ABCD)。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第二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习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

1.管理的基本原理

答: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理论,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因而对一切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系统原理

答:系统原理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就必须对系统各要素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

3.责任原理

答:责任原理是要明确规定部门和个人相应的权责,职责到位,权责对等,权责明确。

4.行政方法

答:管理的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5.经济方法

答: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6.法律方法

答: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

二、简答题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答: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封闭原理

答:任何一个系统内的管理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3.管理的人本原理

答:管理活动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4.管理的权变原理

答:经营管理没有固定模式,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在不断变化,应根据组织具体情况和环境特点及时调整管理方法。

5.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依据管理的基本原理,从管理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用以指导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原则,是处理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

6.管理的基本方法

答: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是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三、思考题

1.什么是“以人为本原理”?掌握这一原理应坚持什么原则?

答:管理活动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管理活动中人是最活跃、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要素,以人为本原理应坚持的原则是:在管理活动中,人处于管理的主导地位,促进人性的完善与人性的升华,员工与参与管理过程,以激励为主要管理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什么是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系统原理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就必须对系统各要素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系统原理的基本特征是:集合性、结构性、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

系统原理的启示是:系统是一个整体,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佳;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系统是开放性的,是不断与外界发生联系的,要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与本系统的联系,从外界吸收能量和信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3.为什么说在管理中要保持足够的弹性?

答:管理面临的是复杂问题,随机性大,变化莫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众多因素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蛛网交织。要掌握全部因素是不可能的,百分之百的正确的管理是不存在的。从来没有完全正确、绝对正确、永远正确的管理决策。事物复杂,存在部分不可控因素,再加上领导工作经验有限。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是难以控制的,国际风云突变的环境中,更是难以控制。所以管理必须留有余地,把握其伸缩性,注重随时调节。

4.如何理解责任原理?责任原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者可从责任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责任原理是要明确规定部门和个人相应的权责,职责到位,权责对等,权责明确,其本质是权责对等。

责任原理的启示是:每个人的职责要明确,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要明确工作绩效的考核标准,使奖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5.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和作用? 如何正确运用?

答: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法律方法的实质是实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人民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管理。

管理法律方法的特点: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其作用是其它管理方法的补充和完善,法律方法和管理的其他方法综合使用,才能达到最有效的管理目标。

法律方法的运用:法律方法不仅要求企业掌握和运用企业法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济法律,而且也要掌握和运用民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应根据国家、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制订自己的管理规范,避免与法律、法规有悖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如何正确运用?

答: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实质是激励和竞争。

管理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奖金、罚款等。

经济方法的特点是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

经济方法的应用要和其它管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既要发挥各种经济杠杆各自的作用,更要重视整体上的协调配合。

四、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A)。

A.人的管理B.物的管理C.目标的管理D.系统的管理

2.从根本上看,管理效益是由(A)决定的。

A.管理者B.管理对象C.管理环境D.生产方式

3.建立在权威与服从关系基础上,表现为一种权力支配关系的是(C)。

A.法律方法 B.经济方法 C.行政方法 D.心理方法

4.法律手段的最主要特征是(A)。

A.强制性 B.可预测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

5.“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体现了管理的(A)。

A.系统原理 B.人本原理 C.弹性原理 D.能级原理

五、论述题

1.简述整分合原理。

答:整分合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管理者把握整体,科学分解,组织综合。作为系统的整体,必须有整体的活动目标、运动规律和要求,才能保证系统内各部门、各层次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系统内各部门、各

层次新形成的配合功能和效率,使系统功能获得最佳的活动效果。

在分工过程中,将整体分解成一个个基本要素,进行明确的分工,明确其职责范围,建立责任制,使之规范化,是系统内各部门各层次活动特殊性的要求。必须从系统的目的出发,进行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使各个层次和环节同步协调,平衡发展。系统内的各项分工,要形成合理的结构,保持各部门、层次间最有效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使系统具有更大的功能,形成新的更大的结合生产力。整分合原理中的整体观点是大前提,要充分了解整体及其运行规律,才能合理分工;但分工又是关键,没有分工的整体就谈不上合作,就构成不了职责清晰的现代有序的系统。在整体规划下合理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进行强有力的组织综合。

2.简述效益原理的基本思想。

答:组织的管理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利用最小的投入或消耗,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对社会作出贡献。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追求局部效益与追求全局效益必须协调一致,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3.怎样理解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答: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管理活动以人为核心。

管理活动中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人,人是管理系统中最活跃、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要素,是其他所有构成要素的主宰。做好人的工作是管理的根本,注重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做到人尽其才,注重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水平。“人本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人本管理的基本的思想表现在,企业是由人组成的,要靠人来管理,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

4.试述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

答: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有科学管理学派的“经济人”假设,行为科学学派的“社会人”假设,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人”假设,权变理论学派 “复杂人”假设等。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1.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2.人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它是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理性选择是指个人在选定目标后对达成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根据成本和收益作出选择;3.人作为个体,无论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质是一致的,即以追求个人利益,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动机;4.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有:1.交往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社会人交往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2.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的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对具有更大的影响;3.组织领导者应当满足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交往和友谊的需要,工作效率会随着职工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而提高。

决策人假设是把人的行为放在特定的组织背景下并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进行分析。它不对人的活动目的及相应手段作永恒不变的先验设定,而把目的和手段看成可在一定范围内加以调节的变量。它的着眼点不是单个人的效率因果链追溯,而是群体合理决策中的行为协调。

决策人假设主要观点有:1.人具有有限理性。组织成员执行任务的能力有限,正确决策的能力有限。2.寻求满意解。个人的欲望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随着体验的变化而升降。在良性环境下,欲望提高;在恶劣环境下,欲望下降。3.组织是一个“诱因和贡献”平衡系统。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取决于由协作而得到的诱因和为协作而做的贡献之间的比较结果。只有当贡献小于或等于诱因时,组织成员才愿意协作,组织才能得以存续和发展。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

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复杂人基本观点有:1.人怀着各种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但最主要的需要乃是实现其胜任感。2.胜任感人人都有,它可能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去满足。3.当工作性质和组织形态适当配合时,胜任感是能被满足的。4.当一个目标达到时,胜任感可以继续被激励起来,目标已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就又产生。

5.试述系统原理有何实际指导意义?

上一篇:门卫岗位职责(2018)下一篇: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