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4-09-26

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9篇)

1.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一

教育思想引领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论文

在新课改中,校长对于学校教育思想的引领是实施教学领导的根本。校长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实现校长在新课改中的引领作用?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第一责任人的校长,怎样做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达到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呢?

课改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教学改革理念变得越快,就愈要避免表面化和形式化,我校从新课改实施的第一天起,就强调将先进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上,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上。

一、校长对课堂教学引领的作用

校长对新课程的引领,首先在课堂。校长引领课堂教学的基本做法之一是走进课堂。主要作用有四:一是对校长关注点的无声诠释,是一种对学校工作热点的行动引领,这个信号是其他管理岗位不能替代发出的,是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保证。二是要调查研究,找出需要引领的问题,三是实践新理念,体会改变的效果(自己也上课,亲身感受改变教学方式后课堂的变化,例如讨论式教学学生的态度,在讨论时,教师指导的重点知识应是哪类问题,讲什么是学生爱认真听的,哪些则不是)。四是使自身不断提高认识水平,把自己调研所见,学习所思,实践所悟,通过课后评课,参加备课组活动、教师大会总结等形式,与教师研讨交流,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提高自身,进而实现对新课改的引领。

二、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成绩与不足

学校新学期第一次校务会专题是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实施,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改造我们的教和学。具体做法是:每个干部汇报开学第一周集中听课的情况和自己听课节数,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听课情况:校务会除主管后勤的领导外,7名干部和2名特级教师督导共9人听课77节。其中新课改精神有所体现的课占听课总数的80%。

主要优点是总体精心备课,集体研究,课改理念多有体现:(1)绪论课注意创设情景,启发学生兴趣,这对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是关键性的问题,如物理课从神舟六号飞船上天的模拟过程播放引出高中物理课,英语课讲友谊话题,播放英文歌;(2)多学科综合渗透的意识,历史与地理,地理环境与不同文明特征之间的关系;(3)积极贯彻新课标要求,英语课程目标中有较强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增加了文化意识的要求,如备课时增加介绍荷兰风车,郁金香的内容;(4)优化教学方式,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讨论合作学习多堂课可见。

存在的不足:(1)有的教师只管自己讲,课堂气氛沉闷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学生缺少学习热情;(2)虽然课堂教学方式有所优化,但课堂教学密度偏低,学生思维强度小,整体课堂教学水平还未真正走出低效的怪圈。

究其原因,一是新课改理念在实践层面发生了动摇,遭遇传统习惯的挑战,在课时不够、知识更新、教材不熟、备课时间成倍增加面前,教师培训中灌输的新理念被动摇,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强调知识系统等根深蒂固的东西在课堂中涛声依旧。二是对新课改提倡的理念缺少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停留在形式上追求有,而未达到本质上追求质的境界,即没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三是教学基本功欠缺,如课堂教学密度与知识点适当分配的能力不足,驾驭教材,把握重点难点的能力不强,了解学生,快速理解学生思维误区的沟通能力不够,致使理念即使坚定也无力实施好新课程。

三、策略

1.在实践中针对问题强化新理念

针对教师教学中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地复习理论,强化对新理念的深入理解,面对教师总觉得不讲不踏实的误区,我们请教师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学习和教书多年,学生的知识究竟是我们教会的还是学生学会的?是教师讲明白的还是学生想明白的?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这些都涉及对学习本质的看法。

20世纪末,心理学的成果揭示了关于学习的本质。认知学派和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是用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建构自己意义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是支架的作用,辅助的作用。

我们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是学习行为,学习是否发生,要看是否引起了素质与行为的变化。心理学认为:训练、练习、读书不等于学习,必须观测到训练、练习、读书后学习者身上出现了行为变化,才承认其中产生了学习。因此,我们希望教师能认识到:不是书上所有内容都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也不是由教师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不是教师能给学生讲明白就是好老师,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人才是好老师。要让学生想明白,就要尝试着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不再包办代替,学生个人不能完成的,通过合作学习进行,通过合作学习不能完成的,教师及时给与点拨,在实践中体会教师作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的辅助作用。课堂上放手,说来轻松,做起来不易,因为放得开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同时还需要有了解学生,驾驭课堂的专业功力。

只有把教学的注意力从教师自己讲得如何转移到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才是教学的正确的本质追求。教师要围绕学生有效学习讲,要围绕学生课上课下发生的真正的学习讲。这正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也是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

2.重点突破课堂教学实效性

“用心灵去教”是我们对教学态度和状态的总要求。“为深刻而教,为有效而教”是达到上述理想状态,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具体要求。

(1)用心灵去教

课堂气氛沉闷,是学生未发生有效学习的典型标志。在试图解决此类问题时,往往从技术层面思考多,如多提问,小组讨论,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但往往即使都注意到了,学生还是沉闷,于是有人找教学以外的原因,说是有人听课所以学生紧张,其实这主要是教师的感受。

在与中外教师互动研讨中,我感悟到并立刻与教师分享认识。这是一节高一历史课,内容讲中国的抗日战争。我校历史组在学校是专业水平较高的一个组,通过集体备课拿出的这节课还是经得起推敲的.一节课,但就是学生沉闷,评课时我提出大家是否研究一下为什么我们认为不错的课,学生还是死气沉沉,启而不发呢?原因何在?有教师不假思索地归因于有校长听课。我请在场的一位美国友好校的历史教师谈谈看法,他说今天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抗日战争内容时,就像在讲别人的苦难和事情一样……我请他停住,让英语教师重新翻译了这句话,这句话给在座人的思维冲击是很大的。我对教师们讲:真正的教学是要用心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不成熟的教学把教师自己置身于她正在教的课程之外,在这个过程中也就远离了学生,而好教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学科和学生联合起来。

教学的各要素之间密不可分,我们要把自己、学科、教材和学生看成是一个教学的共同体。要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用心去实施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分离,教师与学科和教材分离的情形还是时常发生的。虽然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形式出现频率高了,但只停留在形式上,所以不能真正彰显出这种学习形式改变所带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同时,我又分析了听课中的具体课例,来说明“用心灵去教”,同样的教学环节,课堂气氛改观的实例。

(2)为深刻而教,为有效而教

课堂教学深刻的第一个标志,是课堂教学组织与提问,要在知识应用的层次上展开和训练学生。要让学生在思维品质的广泛性、深刻性上得到锻炼,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有一定负荷的思维劳动。课堂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者借口学生基础差而降低教学要求是会使教学流于肤浅导致低效的(学生基础差只决定教学的起点,但低起点的教学并不是无法达到高要求的教学,充其量是需要的教学时间相对长一些,对教学技艺要求更高而已);合作学习中讨论形式的泛用,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和肤浅,会导致学生丧失探究问题的热情而造成课堂教学低效。当然,教学深刻,并不是无限制地挖掘知识,更不是一味讲难题,而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去研究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认识老问题。本学期,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了一节很有深度的高三化学复习课——侯氏制碱法。这是高三化学基本理论复习课,这节课,以制碱工业发展史为线索,从制碱工艺不断变革的真实情景出发,把能量守恒定律、平衡移动原理、逆流接触原理等多个化学知识串起来,运用观察、对比、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复习了知识,培养了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深刻性的第二个标志,是使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教师的发问引起思维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深化对新知识的认识。这是从本学期一位新教师的语文课《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小遗憾中得到的启示。课的开始,教师让学生观察这尊雕像,提了个很好的问题:你觉得这尊维纳斯美在何处?问题有挑战性。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他美在残缺。学生回答得没有错,不用老师分析引导,直接就给出了答案。教师稍愣一下,接着分析其残缺美……教师素质很好,内容很深刻,可就是学生思维不活跃,气氛沉闷。原因何在?课后我与语文组的老师一起分析:问题出在第一个回答问题的环节,学生虽说出了参考答案,但它不是经过自己用心过脑想出来的,学生与教材,与课堂是分裂的,故是一个无效学习。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引导,才能让课堂发生有效学习呢?其实很简单,追问一个问题,“残缺使维纳斯美在何处?你这样认识岂不与我们平常追求完美,追求完整之美的思维方式有矛盾吗?”——这就会把学生引入思索的境地,使他的心灵回到课堂。问题还在于,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我们的教师心存恐惧,不敢放手,不敢坦然面对自己和学生,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形式,其本质是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想象的自由,要千方百计激活学生思维。提出有思维力度的问题,给学生创设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的空间和情境,这既是教师要锤炼的专业基本功,更是教学理念,发掘学生创造潜力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的教学勇气。

课堂教学密度小,当然会影响教学的实效性,但密度大不等于知识点多,而是认识知识点的角度多,调度学生的已知经验多,思维力度大,逻辑性强,在思维上体现完整探究过程,在应用层次上训练学生。这涉及教师处理教材的基本功。因此,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重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校长对新课程的领导,既要在宏观上把握方向,又要在微观上进入课堂,重点是就教师执教过程中的具体困难、疑惑与教师共同研讨,进行方向上的引领,让新课程理念真正在学校课堂中显现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来,这样我们也许可以说没有辜负校长在新课改中的使命。

2.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联系

一、前言

和谐理念在于处理好人与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营造公平、正义、自由的生活环境。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虽然近三十多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高等教育体系也逐步完善,大学数量不断增多,大学教育的质量也不断提高。但是,开放的社会环境对大学教育的发展非常深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不仅受到教育的影响,同时也越来越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也越来越多元化了,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然而,基于和谐理念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总体方向。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基本问题

古代学者司马光有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表明,在人的发展历程中,品德对人的重要性。而人们要具备优秀的思想品德就离不开科学的思想政治观念的指导。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历史环境中,大学生担负着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观念,用科学的思想政治观念指导行动,促进全面发展。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令人担忧。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还存在很大的偏差。

1、个人主义的思想政治观念

高等教育发展到现阶段已经比较完善,人的全面发展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更包括思想道德观念、思维模式以及创新创造能力的提高。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观念也是大学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部分。然而这么多年的教育发展,尽管大学思想教育的力度越来越大,思想教育的质量越来越高,但是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思想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还是有非常明显的偏差。个人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十分深刻。大学生的视野越来越狭窄,对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少,对他人越来越冷淡。很多大学生都生活在自我的小圈子里,不能形成广阔的人生格局,不能从社会和集体的角度思考问题。这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符合和谐理念的基本要求。

2、缺乏科学理念支撑的思想政治观念

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形成不仅与现实社会的整体环境有关,更与现代大学思想教育的具体层次有关。教育理论和心理发展理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与教育密切相关,人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教育的取向存在直接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讲,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大学思想教育的缺失。因为大学思想教育的定位存在偏差,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乏科学的理念指导,注重经验的传授,轻视科学理念的培养。这就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缺乏科学理念的支撑。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就重视经验累积,缺乏理论的总结,虽然经验对教育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经验很有可能存在失误,而且经验难以形成长久的支撑力,难以上升到科学理论阶段。在我国,要想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念作为支撑,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政治观念。

三、和谐理念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意义

和谐理念是新时期的科学理念和思想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对和谐理念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想实现现代化建设以及完成五位一体的文明布局,必须坚持和谐理念,建设和谐社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和谐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因为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和谐理念的基本要求。

和谐理念是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的符合国情的科学理念,它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思想观念。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正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社会也正在向民主、法制、和谐的方向转变。对于大学生来说,要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就是不断完善人,促进人发展进步。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只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观念,这也符合和谐理念的基本要求。

四、如何用和谐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大学要组织有关和谐理念的教育活动

理论与实践是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背景下,必须要用和谐理念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中,和谐理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认识大自然”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自然规律,活动之后让学生反思活动意义以及心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能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此外,大学生还要做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学校可以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学会用和谐理念处理好社会关系。

2、大学生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

目前,很多大学生急功近利,在学习中只重视知识技能的提升,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这也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取向世俗功利化。这对于大学生来说,狭隘的思想政治观念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大学生在提升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思想道德的培养,积极参加有意义的思想教育活动。当然,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观念的培养关系到人生发展的方向和发展水平,科学的说思想政治观念对人生的健康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大学生也要从自身的角度思考,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历史环境中,大学生担负着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观念,用科学的思想政治观念指导行动,促进全面发展。

五、结语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作为社会进步重要力量,如果没有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观念,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那么大学生群体就难以成为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这也是对高校的思政教育的一个严酷的考验。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和谐理念为指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三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梦,是自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当今社会,高校工作的教育者们应该以“中国梦”来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当代大学生积极接受“中国梦”的引导,深入了解“中国梦”,担当起国家赋予青年一代实现民族复兴的重担并成为其中坚力量。积极运用“中国梦”重要指导思想来引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展现的实效性,这正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当中以“中国梦”来引导当今大学生,把“中国梦”真正落到实处。

1 实现“中国梦”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因此,想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紧紧地依靠我国人民,必须要不断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求发展。要想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要凝聚当今中国的力量。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这才是我们的“中国梦”。胡锦涛同志对此指出:“一个比较有远见和目标的民族,总是把目光关注到青年;一个很有远见和目标的政党,总是将青年作为推进历史潮流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是这个时代的中坚力量,是我们祖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这直接影响到中国今后发展和民族的兴盛。因此,在实现当代“中国梦”的路途中,对大学生们的教育和引导是相当重要的。全社会、高校都必须高度关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以“中国梦”为核心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与国内的复杂环境正处于风云变幻时期,社会价值取向更是复杂多变,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视野也非常开阔,自我意识较强,对新事物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但是思想价值观还欠缺成熟、稳定,他们受到了各类新媒体如互联网、手机等的多重影响,“三观”也受到“功利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多种观念的冲击。倘若放任这些不良社会风气,让其慢慢渗透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那么,这将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因此必须紧紧抓住高校这个培养社会主现代化接班人的主要阵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以“中国梦”为核心来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3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日常教育相结合

要想实现“中国梦”,就必须经历一段长期的、充满着艰难磨难的征程。而引领当代青年大学生坚定不动摇地在民族复兴的路途中行走,不仅要重点抓好当今社会“中国梦”的专题教育,更关键的还应该与当代大学生的日常教育互相结合,这样,我们的“中国梦”才能真正渗透到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效果。

想要维护现代高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秩序,并营造出优良的学习氛围,想要培育出全面、优秀、积极、上进的学生,还是要放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来实现。因此,高校的日常教育管理要贴近生活、紧跟实际才能跟得上时代,才能唤醒大学生的潜意识,才能回到教育最初的要求上来,才能更好地激发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需要。同时,在当今高校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把“中国梦”当作日常教育来抓,使“中国梦”渗透到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要大力培养和宣传优秀大学生的典型,充分挖掘大学生的优秀典型,积极发挥优秀大学生典型的示范、教育与引导作用。善于挖掘并解决大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帮助他们思想问题的解决,还要搞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经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以及各种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有关的工作,使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梦想两者全面结合,把实现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美融合。

4 将“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社团、协会活动相结合

当代高校的大学生社团、协会活动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几个方面都发挥出相当重要的作用。高校社团、协会所开展的各项文体、专业方面的活动也是校园第二课堂活动的构成部分,它们在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许多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而中国梦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成果,只有灵活、积极运用“中国梦”来引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深刻融入到高校大学生社团、协会活动中,这才能使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当前实际完美结合。

改革开放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渐发展起来,当代高校办学的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也随之茁壮发展,高校学生社团、协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越来越多,开展的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要想将“中国梦”与当今高校的协会、社团活动紧密结合,首先,要对大学生社团类型有大致分类,再针对不同类型的一些社团来开展各项活动,帮助当代大学生深刻了解当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比如,理论型社团可以开展如对“中国梦”理论的研究、学习,并邀请这方面的专家、教授来进行专题讲座,解读“中国梦”的意义,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知识竞答、征文等各种比赛;文艺型的社团可以开展各种文艺歌唱、舞蹈、乐器等专场汇演,让当代大学生能深刻体会到近现代革命先烈、文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与振兴而顽强拼搏的历史故事,从而来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为民族复兴感受到的使命与责任感。当今的高校应非常重视学生社团、协会的建设与发展,加大对高校学生社团、协会的资金投入和管理资源投入,还应当要加大当今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完善高校学生社团、协会活动的相关机制,在原有的制度上对高校学生社团、协会做出相关规定,在物质上要能够保证社团、协会活动的顺利开展,更要委派有能力、有水平的专业老师对学生社团、协会活动进行专门指导,对教师指导给与专项经费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高校学生社团、协会走向积极发展的道路,使其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5 “中国梦”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中国梦”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是一项既重大又复杂的工程。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与道路。近年来,部分高校呈现了一些错误的办学理念,即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盲目追求“高”、“大”、“全”的怪现象,把校园物质建设摆在首位,而忽视了校园的精神建设,因而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高校应当要吸取经验、重新审视发展道路,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要死死把握住坚持社会主义的这一办学理念,不要“从众”,盲目跟风。其次,建设校园景观时注意建设一些包含“中国梦”元素的景观,因为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这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校园精神以及内涵,也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最后,还要积极利用网络媒体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应积极发挥网络的优势,占据网络主导权,加大对网络的管理,加强网络思想阵地的宣传,与时俱进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全面覆盖。

参考文献:

[1]廖列营.王贵林.以“中国梦”为核心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13(12).

[2]唐姗姗,李志平,陈绩馨,周明.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福建师范大学(武夷学院学报),2013.

[3]邵艳军.中国梦理想下的价值观解构与构建[J].人民论坛,2013(8):56-57.

[4]黄艳,孙其昂.中国梦的多维愿景:民族复兴[J].学校建党与思想政治教育,2013(4):10-12.

4.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四

坚持用党的群众路线引领救护工作

——集团公司救护大队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方面深度调研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的通知》要求,我队认真安排部署,积极筹划组织,逐项对照《通知》所提出的重点调研问题,切实从自身开始对标查找,深入基层了解指战员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走访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的对象分为三个阶段、两个层次进行。三个阶段为侧面了解入手,直面深入协调解决,后面跟踪帮助;两个层次为中、小队分层次调研走访。调研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中队指挥员和科室人员全部参与,由两名副大队长分别带队,坚持谁带队谁负责的原则,深入小队了解实际问题,做好上传下达,做到本级能解决的尽量解决,难点、热点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向上级反映。集团公司要求,调研工作既要突出主题,查找本单位在践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急,解决实际困难,又要把调研工作和快步走出当前困境的实际相结合,和应急救援队伍发展与建设相结合,和转变干部作风、服务群众相结合,以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取得实效目的。

二、我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的情况

我队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广大指战员服务的宗旨,坚持把实现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群众路线贯穿于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全过程,坚持做决策以群众意见为依据、谋发展以群众需求为根本、评政绩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实现了群众意愿基本满足、群众利益基本维护、群众评价基本满意。一是尊重广大指战员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队始终秉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原则,始终站在群众立场,做决策、定政策时征求群众意愿,廉洁从政、务实为民上接受群众监督,让人民群众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让职工群众全面了解、正确评判、积极参与大队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各项具体工作的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二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发展为了群众,为了群众发展”。我队将“为人民谋利益”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在带领广大指战员发展区域化应急救援队伍的同时切实关心职工群众的实际生活,不断改善内部环境,树立对外良好形象。同时大力开展降本增效、“企业有困难,我该怎么办”和小改小革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切实从队伍的整体实战能力和技战术水平等方面综合提升,打造出了一支思想革命化、管理军事化、装备现代化的队伍。尤其是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帮贫助困等活动方面,为基层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又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群众利益,提升了党政工作与群众意愿的契合度。为了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贴身利益,我队专门成立了职工信访办并健全了相关制度,大队领导更是坚持定期接访和不定期下基层走访,畅通了人民职工群众的来访渠道,明白了群众所需所盼所忧,了解了群众对大队各项工作的的评价、意见和建议。三是提高党员服务群众本领:群众对党的工作满意不满意,能否贯彻执行好党在群众工作方面的部署举措是关键,因而提高党员服务群众本领是重要环节。在此方面,以大队党支部为中心,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干部述职报告会,对自身半年来在联系群众、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在大会上作出报告,接受上级领导、同级党员和基层群众的点评、评议,听取宝贵意见,学习先进经验,改进自身不足。

我队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方面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一是部分群众不理解。存在部分群众观念陈旧、信访不信法,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蛊惑,采取过激行为反映利益诉求,最终会带来发展滞后、缓慢、不科学等后果。二是一些干部不优秀。部分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高、工作作风不实,不愿做群众工作,或者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能力欠缺、本领不大,做不好群众工作,导致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联系不密切,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导致组织和干部公信力的下降。三是整体制度不健全。虽然在联系群众制度、信访接待制度方面作出了探索,取得了实效,但衔接合理、配套齐全的制度体系还未形成,主要缺乏对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激励考核机制和在处理群众问题方面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导致全队整体推进群众工作的合力还未完全形成。

三、调研工作中群众所反映的问题

(一)中、小队党员干部引导服务群众方面

通过调研,不少指战员反映中小队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需进一步提高。一是期望中小队指挥员能更加求真务实。有个别中队指挥员下小队指导工作流于形式,以便应付大队的检查。二是期望中小队指挥员以提升队伍整体实战能力为己任。打铁还需本身硬,只有自己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带领大家共同提升队伍整体实力。三是期望中小队指挥员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部分小队指挥员存在当“太平官”、“做太平事”的思想,服务意识淡薄、不能俯下身子深入基层推行应急救援新装备、新技术,缺乏群众工作的责任心。

(二)队伍宣传思想文化方面问题

一是活动形式不够灵活。一些文化活动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应急救援工作;二是宣传效果不够好,没有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电视这一当前的宣传主要阵地,相关内容方面不够丰富,不能有效占领广大指战员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三是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体质训练操作仅占不足150平米,训练设施较为集中,不能满足定量的强化训练,办公场所尤为突出,现有办公室已远不能满足使用。

(三)中队级待遇方面的问题

救护中队是一支可以独立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单位。目前,中队班子成员已按照相关规定配齐编制,但未享受到相应待遇,与小队长没有区分,工作范围面广,在一定情况下所肩负的责任比较大。

(四)学习方面的问题

专业技能学习不够,业务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特别是仪器实操方面不够娴熟,导致在实际救援工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广大指战员针对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没有从根本加以解决,还有个别存在侥幸心理和得过且过的意识,缺乏一种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综合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沉淀。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落实务实、清廉、为民的服务宗旨,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困难,狠抓产业发展,密切干群关系,营造和谐民情。对今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如下一些建议:

(一)注重作风建设,进一步理顺干群关系

一是要继续深化大中队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今后我队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不懈强抓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进一步强化全队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结合自身实际,定期组织中队及科室人员深入到各小队,及时传达上级最新知识和职工最关心的热点话题,将应急救援装备新技术、新材料积极推广并实际运用,使广大指战员真正了解党对群众的深切关怀。二是坚持多措并举,提高大中队指挥员服务基层指战员工作的能力。要通过交流会、座谈会等方式方法,积极组织小队长学习新装备、新技术和国内外应急救援工作的发展趋势。坚持不断充实大中队指挥员深入基层协调解决各类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实事求是,能解决的一定要解决,同时要做好后期跟踪服务调查等工作。三是要积极探索创新,切实保障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效能。党员领导干部好不好,干的怎么样,往往群众说了不算,上面说了算、党支部说了算。今后,我们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新型考核问责体系,将党员干部纳入群众考核问责机制,让广大指战员真正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进一步理顺干群关系。

(二)重抓办实事,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我队始终把解决好指战员切身利益的各类问题作为中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系列活动,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要将三个成建制的中队配齐各类技术装备,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培育技能型专业人才;二是要结合自身实际,给那些想干工作的人提供平台,同时要内部建立一套完成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指战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狠抓指战员综合素养提升,进一步牢固干群关系

“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后,我们要千方百计狠抓指战员综合素养方面的提升,一是要统筹兼顾,有针对性开展应知应会、仪器实操等项目训练,特别针对那些进步慢、体质或其他方面有一定缺陷的指战员,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此方面,小队长要义不容辞肩负起责任,正确引导,从思想上树立一种好学进步的意识。二是要积极探索,向兄弟单位学习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取长补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互化原则,同时加大综合素质提升力度,从小结开始做起,以点带面,向纵深迈进,真正将各类训练科目的实质引向深入。

四、展望

5.学生榜样引领教育实施方案 2 篇五

一个好的榜样胜过千言万语。树立榜样,让学生行为引领学生。改变空洞、枯燥的说教,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使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的投入学习,最终在全校形成人人向榜样看齐,实现全校学生力争上游,奋力赶超的良好局面。

一、政教处根据学生会检查结果,每周从卫生、纪律、大课间、综合素质评价、班级文化建设等诸方面评选先进班集体,发放流动红旗。

二、宿舍管理员根据宿舍检查情况,每两周从卫生、纪律、文化建设、文明寝室诸方面评选先进宿舍,发放流动红旗。

三、结合我校小组建设要求,每周各班主要依据小组积分评选2-3个优秀合作小组,在班内利用墙报表彰,也可利用发喜报的形式通知家长。

四、各班每月从孝亲尊师、诚信友善、勤俭节约、文明礼仪、热爱劳动五个方面评选一次班级之星。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也可增加班级之星数量。(如文艺特长星、快乐阅读星、科技创新星、学习进步星等),评选必须由班委会推荐,事迹突出,全班学生通过方能被评为班级之星,在班内进行表彰,也可向家长发喜报。

五、每月政教处评选一次校级之星。各班从班级之星中推荐一名事迹特别突出的学生作为校级之星,并以第三人称书写事迹报政教处,由政教处制作相片文字利用学校橱窗进行表彰,并制作一张小型图片由学生保存。

六、期中、期末考试年级总分前**名(平均每班取25名),单科成绩第一名全校张榜公布,以示表扬。班级总分前10名,单科第一名,进步前3名颁发奖状。

七、每学期末评选三好学生(不超过全班人数的15%),模范班干部(每班1-2名),优秀团员(每班1-2名),优秀学生会干部(不超过学生会成员的40%),在下学期开学典礼时全校表彰,颁发奖状。

八、每学期末由政教处评选全校“十佳美德少年”。每班推荐一名,写出事迹报政教处,政教处从该生的学习、品德、纪律、卫生、帮助同学、为班级、学校做贡献、集体荣誉感、责任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评出全校“十佳美德少年”,制作相片文字,在开学典礼和学校醒目位置进行表彰。

九、每学期末政教处根据平时检查积分情况评选优秀班级,在下学期开学典礼大会上表彰,颁发奖状。

华龙区第二中学

6.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六

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纯洁性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学生党员中深入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能够着力解决理想信念问题,坚定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避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模糊、态度摇摆;能有效克服贪图安逸、奢侈浪费、庸懒散等现象;能着力解决组织纪律问题,坚持党性原则,贯彻民主集中制,反对自由主义;能有效加强对学生党员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使广大党员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日益多元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严峻挑战,使这个由大学生中的骨干和精英所组成的,原本应该十分纯洁、优秀的群体中也出现了入党动机多元、党性观念淡薄、言行缺乏自律、先锋作用弱化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任其发展下去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应不断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升他们的党性修养,保持学生党员在青年群体中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学生党员纯洁性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鲜明的时代性、理论性,更具实践性。是在当代中国处于主流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党员时刻保持党的纯洁性起着无以替代的引领和导向作用,都是当代大学生党员必须要学习的,并应贯穿于党员教育的全过程。

大学生党员虽然经过党校的系统培训和组织严格的培养考察,普遍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但由于其年龄和社会经历的限制,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据一项针对广东省六所高校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情况和践行的自觉程度的调查显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16%的学生党员不太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只有52%的党员非常清楚,只有55%的学生党员“非常同意”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理论,甚至有3%的学生党员不同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另外有8%的学生党员认为没有必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来看,同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党员有97%,另有3%的党员有不同意见,认为大学生舍己救人是自己人生榜样的党员只有59%。除此以外,大学生党员还在多个方面表现出现实性和功利性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势在必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利于学生党员保持纯洁性和成才目标的实现

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一种主流的、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尤其是社会形势复杂和价值观多元的变革时期,能激起社会共鸣的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对学生党员纯洁性教育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党员培育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只有掌握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学生党员才能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有正确的行动方向,才能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能力,也才能实现成长成才的目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党员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马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强大的凝聚力。其为人民所描绘的壮美图景必将激励学生党员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坚定信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投入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伟大实践中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党员知荣辱,懂廉耻,做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楷模

八荣八耻涵盖了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人生态度和应遵循的社会风尚,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和精英,学生党员理当成为自觉践行八荣的典型,成为自觉摒弃八耻的模范,在社会中起榜样示范作用,积极引领社会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学生党员树立了一面旗帜,能有效引导他们知荣明耻,正确判断行为得失,正确分辨是非曲直,做一个正直、善良、纯粹的人。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学生党员纯洁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有层次性,又具有广泛性,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其内容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大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影响着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和成才目标。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遵循人的思想守综合影响和渐次发展规律。从施教对象来说是多层次的,从施教主体来说是多元的,从施教形式来说是多样化的,从施教渠道来说是多途径的,从施教过程来说是循序渐进的。在教育中要将学生党员的纯洁性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紧密结合,找准契合点和着力点,并将其内容化为学生党员明确、具体、形象的目标要求。

(一)以党建为抓手,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的纯洁性和党性修养

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党员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先进成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丰富理论,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断与时俱进。要从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等多个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建立健全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长效机制,采取“大课与小课结合,课堂与实践结合,现实与网络结合,灌输与思辨结合”的方法,保证学生党员经常学习,定期培训,堵漏补缺,形成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线、无盲区,才能保证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员意识不断强化,不断升华。

(二)以学先进、做先锋活动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现实体现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创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引导学生党员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去,并不断升华自己的个人理想,服从和服务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孔繁森,公安局长任长霞,当代雷锋郭明义,最美司机吴斌等各种先进典型的高风亮节和模范事迹给学生党员树立了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人生榜样。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死而后已的坚定信念和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最高理想的高尚情操激励和感动着新时代的学生党员,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言行起着鲜明而深刻的导向作用,更加坚定了学生党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了他们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全社会共同富裕,共享美好生活而刻苦读书、努力成才的自觉意识。

(三)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培育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

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其承载的教育内容也是极其丰富的。学校可以结合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利用重大事件和政治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教育。如每年的七一建党、十一建国等纪念日,利用唱爱国歌曲、观红色影片、读经典著作等活动,在学生党员中大力宣传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在党的代表大会、人大会等会议召开之际,及时将事关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宏伟蓝图传达给学生党员,增强他们建设美好未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通过“两课”、红色网站、志愿服务、“三下乡”等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党员自觉培育爱党爱国的政治品质,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以及争先进位、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以全方位和广泛性为基础,引导学生党员全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7.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群众提出了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是全社会的精神方向。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根本方向、指导思想、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高度契合性。

根本方向的契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缩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和利益关系的认知状况”, 其根本方向是社会主义, 是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全新认知。而高校办学方向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 即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因此,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

指导思想的契合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引导青年人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价值取向的契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价值标准, 其对个人层面提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囊括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标准。爱国主义是大学生立身之本, 敬业精神是大学生立业之基, 诚实守信是大学生立德之道, 友善待人是大学生立行之命, 四者共同构成了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使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主体的客观需要

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 大学生所形成的文化思想具有前沿性、渗透性, 是社会新思潮的形成者和推动者。当大学生步入社会后, 他们成为构成社会思想主流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社会思想的走向具有引领作用, 因此, “大学生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人群, 也是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1]大学生价值观的优劣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导向,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上的弘扬和引向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育人”, 使大学生既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 又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既“成才”又“成人”, 且尤以“成人”为重, 这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因此,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成人”教育为重要维度, 使大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 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感。这就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引导大学生采取正确的价值判断, 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多元化的现实需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现实利益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 在社会多元化的大背景下, 人们的价值取向面临多元化和复杂化, 大学生的价值观选择势必也出现了多样化趋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挑战、新困境。从总体上看, 大学生群体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鲜明的政治立场。但一方面, 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思想倾向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 抵御不良影响侵蚀的思想防线还不够坚固;这导致他们在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指导思想一元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之间举棋不定, 无所适从。与此同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西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渗透和影响日益严重, 左右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和价值观取向, 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斗争。这就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 使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外践于行, 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践行者和创造者。

三、大学生思想政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一) 加强师德建设, 引导教师带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教师处于学校和学生的中间地位, 他们既是学校价值观的传递者, 又是学生价值取向的引领者, 他们的思想政治状态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因此, 高校教师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要不断提升广大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 让教师真正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 真正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 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高校要加强“师德”建设, 坚定“立德树人”理念, 将师德作为教师的立师之本, 先“立己德”后“树人德”。高校要充分发挥“德”对教师综合评价的主导作用, 鼓励广大教师“从我做起”潜移默化的贯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以德化人, 传播真能量, 传递好声音, 充分发挥“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 加强课堂建设, 推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 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大有裨益。一方面, 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不仅具有理论高度, 还要具备普及广度;不仅要秉承传统, 还要面对现实;不仅要着眼于校园, 也要放眼于社会。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要贴近大学生实际, 满足大学生需求, 引领大学生思想, 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另一方面, 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 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 探索启发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将抽象的概念与理论转换为对方心灵中事件过程的重演和感情的领悟”, [2]让先进理论可感可亲, 让主流价值观可知可触。加强思政课主渠道建设的同时, 高校要努力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态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只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 而是高校所有教职员工的责任。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搭建“大思政”格局, 所有教师都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生学习工作的全过程, 无时不在, 无处不有。

(三) 加强实践育人, 拓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渠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 既要靠灌输、教育, 更要靠实践、体验”。[3]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两翼”, 社会实践日益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坚定信仰、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进企业、下农村、入社区、赴山区, 通过走访、座谈、帮扶、共建等形式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吻合, 实现了由吸收式的向实践学习发展到输出式的为社会发展做贡献。高校要营造浓郁的“实践育人和实践成才”氛围,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体系, 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 提高社会实践的档次, 增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奉献相结合, 真正融入基层、融入生活、融入社会, 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效果。

(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厚氛围

校园文化是高校软实力的象征, 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形成科学的文化选择、文化内涵、文化生态, 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校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传承民族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和新思想新风尚, “培养既具备有容乃大的文化情怀和独特犀利的文化眼光, 又有健康向上的文化追求, 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文化选择的大学生”。[4]

高校要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流文化, 增强广大师生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自信心, 提升广大师生文化修养。高校要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充分发挥熏陶、感染和约束的作用。与此同时, 高校要加强校园景观的文化熏染作用, 加强环境育人。通过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寓教于物, 秉承文化传统, 提升文化品味, 彰显文化内涵, 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 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符合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 符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 不断赋予时代新内涵, 促进自身新发展, 为我国从社会主义教育大国向社会主义强国迈进贡献力量。

摘要:高校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高校通过师德文化、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建设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体系,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 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访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戴木才研究员[J].思想教育研究, 2013

[2]徐春艳.全球化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 2013

[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访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戴木才研究员[J].思想教育研究, 2013

[4]熊晓梅.文化自觉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向度[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8.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八

【关键词】中国梦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62-01

一、“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国家和民族也有自己的梦想。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在不同场合谈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中国梦”的提出,引起了全国上下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它是对过去峥嵘历史的深刻回顾,是对现在繁荣昌盛的生动写照,是对未来国家发展的热切期盼。“中国梦”是一根红丝带,把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既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主要阵地。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完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是激发青年大学生奋发成才的重要举措。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价值观上的内在一致性,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它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实现什么样的价值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精神坐标。

二、“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八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审时度势,用更有深度、更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去引导当代大学生立德树人,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此形势下,能深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的认识,使之获得广泛认同,形成普遍共识的就是“中国梦”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思想能力代表着生产力,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将“中国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不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三、“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领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高校,“中国梦”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解读中国梦、科学构筑中国梦、不懈追逐中国梦三个层面,并且将这三个方面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大学生真切感受、积极参与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在逐梦之旅中受教育、长才干,成为国之栋梁。

1.以“三个课堂”教育筑牢“中国梦”思想基础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是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平台,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在课堂上深入宣传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现实意义和本质要求,科学解读现阶段中国梦实现的具体路径,讲解宣传实现中国梦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之间的关系,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和国情、省情、校情相结合,入情入理地促使广大青年大学生对“中国梦”入耳、入脑、入心。教学中可通过展播《百年潮·中国梦》、《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信仰》、《复兴之路》等影片,借助视频直观生动的形式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引导青年大学生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

校园文化平台(第二课堂)是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引导大学生在活动感悟中凝聚梦想。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吸引着广大学生。要利用好校园文化平台,充分发挥在校各学生社团的辐射作用和隐性德育功能,组织举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辩论、征文、文艺汇演、团日活动等青年文化精品活动,创作一批优秀文化作品,打响一批青年文化品牌,唱响校园文化主旋律,为中国梦的学习宣传教育营造求真、趋善、臻美的校园政治文化氛围。

社会实践锻炼(第三课堂)是提升实现“中国梦”责任意识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寻找到自己实现梦想的道路,是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重要路径。通过实践触发思考,总结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理想,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并坚定实现理想的决心。结合“中国梦”主题,创新大学生实践教育形式,组织新生军训,大学生技能赛事,深入开展各类青年志愿者活动,拓展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引导大学生将自己梦想的实现融入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去,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谱写人生的绚丽篇章。

2.以校园新媒体宣传凸显“中国梦”主题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已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高度普及。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分析研究,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途径,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风尚。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不断研究新对策,增添新内容,发展新理论。中国梦的提出,是新时期我国关于发展的神圣宣示,也是价值观念的自信和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不断夯实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坚定信仰、在感悟中凝聚梦想、在磨炼中奉献担当,成为中国梦的热情传播者和自觉践行者,实现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自觉有机结合。

9.思想引领 篇九

第一部分:团结奋进 开拓进取 —— 过去三年研究生会工作回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会自成立以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及研究生处领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全校研究生的大力支持及全体研究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秉承“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八字校训,以“全心全意为我校研究生服务”为根本宗旨,以国家法律、校纪校规为行为准绳,以联系学校与广大研究生、活跃校园学术氛围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同学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意识,充分发挥校研究生会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与此同时,校研究生会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以文艺活动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我校浓厚的学术和文化氛围,为开创具有时代特征、青年特点、建大特色的研究生会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一、学习先进思想科学理论,做有思想的建大人

研究生是我国新世纪科技发展的排头兵,是未来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研究生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思想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结合研究生知识水平高、阅历丰富、个性突出、思维活跃的特点,继承和发挥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的优点,精心组织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引导广大研究生坚定政治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坚持思想教育为先的工作立场

近年来,校研究生会在校党委各级领导和团委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引导广大研究生同学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武装头脑、提高认识。

近年来,校研究生会抓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等重要契机,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一次次国情考察、一场场形势报告,一组组鲜活数据、一个个生动事例,让广大同学无不发自内心地感叹祖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无不抒发着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青春豪情。

近年来,校研会积极组织全校研究生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全国两会精神,准确把握“中国梦”与当代研究生的密切关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青年研究生的共同思想基础,团结带领全校研究生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我们的“建大梦”而努力奋斗。

(二)坚持思想引导为主的工作重点

通过人民日报、华商报、中青网、西部网、当代大学生网等新闻媒体工具,校研究生会密切关注社会时事热点,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责任意识,积极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通过校笃实新闻网、西建大微信公众号、研究生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工具,校研究生会密切关注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和倾向,为学校和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引导研究生正确判断社会热点和焦点事件,合理表达意见诉求。

(三)坚持开展主题教育特色活动的工作形式

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丰富“建大精神”内涵相结合,在培育和践行中国梦、重大梦、成才梦的过程中,立足研究生需求,把准方向,在精神、制度、物质和行为层面大力加强主题教育特色建设,将古城西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时代生命力在研究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予以潜移默化的指引与引导、激励与凝聚、陶冶与教育,呈现出广泛参与、突出实践、重在实效的显著特点,通过活动强化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的教育,对党、政府和学校信任的教育,届时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

二、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组织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做有组织的建大人

研究生会是一个服务广大同学的载体与平台,我们提出了“创建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组织,培养符合政治家、实干家、理论家标准的干部,形成招之则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工作要求。注意加强研究生会的组织建设,完善组织架构,增强干部服务意识,提高干部服务本领。

(一)两重选拔双向选择,注入新鲜血液

研究生会是研究生风尚走向的领航员,在准入制度和人事变更上要严格把关,大力吸收优秀人才并激励其发展。自新生报到当天开始,研会将采用志愿服务、走访宿舍、张贴海报、宣传板、自媒体平台等宣传途径,通过自愿、院系推荐、现场报名等渠道,开展纳新工作,吸引一大批优秀同学加入研会。筛选过程将继续采用两次选拔,双向选择的方式。第一次选拔采用主席团群体面试形式,第二次选拔采用以半年为限的中期考核制度。下半学年研会根据新同学实际表现最终决定他们是否继续担任研会成员。同时,这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同学们也可以提出调换岗位的请求,以更符合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

(二)进行部分人事调整,加强梯队建设

根据上学期各部门部长的工作表现以及各自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部分部门的部长、副部长换届调整。经前任部长推荐或部门同学民主评选提名,需要换届的部门产生2-4位候选人,各候选人填写研会部长竞聘表,可跨部门填报竞选岗位,之后由主席团及相关老师组织召开部长竞聘答辩。

(三)改革人事培养制度,推进团队协作

落实研究生会人才培养机制长效化,改革现有人事培养结构的扁平模式,形成从纳新、培养、考核、提拔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制度的规范性操作。对新加入研究生会的同学进行系统培训,内容涵盖主题信念教育、日常工作制度、实务操作技能等方面,让其更加深切地领悟研究生会的宗旨和理念,更好地在研究生会里锻炼自我、服务他人。对部长的培养坚持普遍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阶段培养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理论学习、活动锻炼、素质拓展、“青马工程”、内外交流等形式,让其更好更快地成长。同时,以雁塔学术大讲堂、研究生毕业典礼、研究生欢送晚会等大型活动为契机,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为更多同学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四)实行多项指标考评,记录成长轨迹

在明确研会干部职责、完善研会干部选拔培训机制的基础上,实行研会干部的考评制度,通过建立档案、综合考核、有效激励、积极举荐等考核管理和激励举措,激发研会干部的积极性。具体考核指标包括例会出席情况、部门值班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创意技能评价等等。每位干部都将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履历表”,清晰记录每一时期的工作表现。部长评价体系中,还包括部门内部副部长的民主测评。以上制度旨在明确研会组织的要求,同时为每位成员提供个人发展参考。

(五)推进人才薪火集训,培养学生骨干

加强选拔管理、重视培养锻炼,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素质全面的学生骨干队伍。本学期将举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生队伍骨干“青马工程”培训、学生干部培训大会,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和实践锻炼强度,力求全面提升研究生学生骨干素质,增进研究生学生队伍间的相互交流,搭建交流平台,畅通沟通渠道。通过常规化、长期化的集训,培养研究生学生骨干的团队意识、渲染集训气氛、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工作实效,从而使得研究生骨干队伍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军者与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

(六)注重成员凝聚建设,提升研会文化

进一步增强研会的凝聚力,营造良好氛围,塑造青春和谐的研会文化。凝聚力建设要由点及面,点面结合:既要关注部门内成员的凝聚力,又要着力于部门间的凝聚力即研会整体凝聚力;既要注重日常工作中成员间的沟通与合作,又要把握大型活动中凝聚人心的机会。制定规范的行为准则,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理念和具有感染力的口号,明确研会努力方向,充分调动研会成员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勤于学习、甘于奉献,形成青春和谐、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研会文化,真正起到加强团队凝聚力的作用。

三、开展学术讲堂,营造学术氛围,做有文化的建大人 学术业绩不仅是一项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最重要的标志,同时也是衡量研究生质量的一把强有力的戒尺,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整体能力。如何调动广大研究生学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如何给广大研究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年来,在学校领导和研究生处的关怀和指导下,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在研究生的学术活动组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打造名师大家讲坛,营造学术氛围

树立品牌意识,整合现有讲座资源,通过邀请校内外知名教授、成功企业家等途径为广大研究生提供有精神支柱的、有学术深度的、有生活情趣的、有丰富内涵的全方位“雁塔学术讲堂”、“学术沙龙”等品牌活动,并将以上“雁塔学术讲堂”、“雁塔学术沙龙”等品牌活动列为雁塔学术年会的重要内容。校内外资源并重,在邀请校内教授做讲座的同时,力邀校外知名学者与社会名流来校讲演,继续坚持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净化研究生学术风气,丰富学术教育类、精神教育类等各类学术活动,进一步营造研究生学术氛围。

(二)提升学术论坛质量,增进院系合作

通过举办研究生学术沙龙、博士生学术论坛等活动丰富现有的“雁塔学术讲堂”和“雁塔学术沙龙”活动来增强博士生在校园学术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鼓励和引导院系合作及优势互补,鼓励扶持相近院系和交叉学科联合举办“雁塔学术讲堂”和“雁塔学术沙龙”或相关论坛,切实发挥博士生在研究生学术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宣传优秀导师事迹,展示良好风范

在全校范围内深入挖掘、广泛宣传优秀研究生导师的先进事迹,举办“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和“我为的我的导师代言”等活动。去年我校研究生会在雁塔学术年会中进行了“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和“我为的我的导师代言”等活动的成果展示,通过研究生自主、自愿地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好导师,以研究生的评判标准树立起优秀研究生导师的典型,重点表彰,集中展现出我校研究生导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教书育人的氛围。

(四)创办雁塔学术年会,打造学术领航者

学术年会是一种以促进科学发展、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学术性话题为主题的会议。雁塔学术年会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活动,为广大同学搭建“培养学术精神,展示学术风采,共享学术成果”的舞台,从而促进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使研究生学术年会成为促进广大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学术年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讲座、开展学术之星评选活动、研究生(博士)学术成果展、研究生创新成果展、“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成果展、“我为的我的导师代言”成果展、“百名博士”下乡镇成果展、“平凡同学在身边,身边同学不平凡”为主题的榜样学习活动、和“我和我的研究之路”征文大赛。

四、组织科技竞赛,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做创新型建大人

科研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最重要的标志,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整体能力,如何调动广大研究生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如何给广大研究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也一直是我们一项重要的工作。三年来,在学校领导和研究生处的关怀和指导下,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在研究生的科研活动组织方面也取得了颇好的成绩。

(一)开展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

依托学科专业特点,由校研会科技部牵头,依托国家、省级研究生学科竞赛,我们积极宣传建筑设计类、电子设计类、工业设计类、结构设计类、综合类等学科竞赛,鼓励广大研究生积极参与到科技竞赛中,让广大研究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努力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鼓励、组织研究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生学术科技节等课外学术活动

根据校团委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氛围,全面推动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研能力。我们强调研究生会要积极鼓励、组织研究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生学术科技节等课外学术活动,在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申报立项项目中,研究生申请了众多项目,充分突出了研究生在学术科技方面的优势。

(三)树立建大品牌学科竞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作为著名的土建类高校,我们力争依托建筑设计大赛和土木结构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努力打造一个至两个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办、院系承办、各高校积极参与的具有强烈学科特点的品牌学科竞赛活动。

五、文体娱乐,争奇斗艳,做多才多艺的建大人

校园文体活动不仅是丰富同学们业余生活的方式,也是一个展示我们广大研究生自我风采的舞台。研究生会立足于广大研究生的实际与需求,积极组织、举办了许多同学们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文体活动。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本届研究生会自成立以来,文化娱乐活动一直贯穿工作的始终。每逢元旦、迎新生等重大节日或重要的日子,我们基本上会提前准备精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同学们能够感受节日的气氛和集体的温暖。

一方面,我们将原有的校研会、校学生会、社联三会联谊晚会改版为“校元旦联谊晚会”,由校研会、校学生会、社联牵头,采取自愿报名和院系推荐等方式筹办元旦联谊晚会。另一方面,我们将元旦联谊晚会、各院系组织的元旦晚会、女生联谊会、化妆舞会等优秀节目挑选出来,在2015年5月份筹办欢送毕业生晚会。

(二)主办形式多样、彰显青春的文体活动

体育比赛是一项最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与青春活力的活动,在研究生会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主要举办了“阳光体育文化节”这一大型活动。此外,篮球赛是我校一年一度的传统赛事,我们坚持“新生为主,老生为援”的组队原则,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展现团队精神的舞台。为保证活动的圆满成功,研究生会及各学院分会的干部还做了大量细致而周到的组织、策划工作,包括成立组织委员会、竞赛委员会、仲裁委员会、资格纪律监察委员会等机构。

这些体育赛事的举办,既有助于新生们展现自我,融入西建大,又有助于新老研究生的交流与合作,更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舒缓学习压力的机会,成为了西建大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继续推进《建大研究生报》改版,引领传媒风尚

记得曾经阅读过《建大研究生报》,本学年希望能对《建大研究生报》进行改革,重新明确研报的编辑方针、风格定位以及各版的编辑思想。本学期将加大改革力度,力求选题聚焦热点、采访客观到位、版面美观多变。固定出版周期,扩大原有版面,采用先进排版软件,定期召开选题会和评报会,加强内部人员培训,增进与兄弟媒体的交往,实现研究生媒体向专业化、规范化迈进,扩大研究生媒体在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健全传播体系

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工作方式,通过网络引导来服务全体研究生。

首先,集宣传部、网络宣传部两部门之力,重点打造研究生会微信平台。目前,研会微信平台已进入运转阶段,平台涵盖研会活动跟踪、研究生思想信息和研会纳新等内容。继续贯彻以服务为主、展示为辅、贴近校园的宗旨,加快微信平台的建设,并以此为切入点,带动研究生会信息化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其次,加快研究生会网站平台的建设,制定研会自媒体平台管理和维护制度,做好平时活动资料的整理保存和研会档案的分类管理工作,为研究生会各部门及各二级院系活动提供资源共享平台。

最后,加强与建大电视台、建大校园广播的联系,适时推动研究生上电视、研究生上广播的发展,创新宣传新途径。

六、竭诚服务,热情解难,构建和谐校园氛围,做为人民服务的建大人

竭诚为广大研究生同学服务,热情为研究生同学排忧解难是研究生会的一贯宗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生会在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及时将同学们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寻求解决。同时维护广大研究生同学的合法权益,真切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一)践行服务调研理念,反映民主诉求 积极发挥研究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学校与研究生之间畅通的“双向沟通”渠道。一方面紧紧围绕“关注校园民生,反映学生诉求”的调研宗旨,通过调研、访谈等将研究生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趋势动态地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及时把握研究生基本情况以便于学校制定相关民生政策,总结既有经验,做好信息报送,宣传调研成果,配合学校发展。

(二)确保安全稳定底线,建设和谐校园

针对国际国内新局势,加强对研究生微信平台、研究生网站等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重视研究生的心理疏导,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做好心理问题的及早发现、及时预防和有效干预,做好重点学生的跟踪帮助工作,确保研究生群体生活在稳定和谐的校园氛围之中。通过研究生会干部会议、研究生约谈,反映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研究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理念。

(三)强化服务基层意识,加强指导合作

进一步强化服务二级院系的意识,加强研究生会对各二级院系的指导,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来开展活动。通过定期的院系主席联谊会、交流评比展示会以及形式多样的合作互动,加强各研究生二级院系之间的互动学习和经验交流,建立研究生会和各二级院系的稳定合作关系。在完善原有先进分会考核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考评流程,做好下学期先研究生分会的评比工作。同时,鼓励各二级院系雁塔学术年会期间以主办承办、联合举办等形式合办活动,有效实现节约资源、扩大共识、增进友谊的目标。

(四)促进校内校际交流,履行相应职责

大力推动校内各二级学生组织之间的日常交流与合作,构建起常规性的交流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校区间的整体性活动。同时积极履行陕西省学联主席团单位的职责,在完善自身制度与文化建设的同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学生工作的新特点,积极组织和参与各高校研究生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继续合作打造一些深受广大研究生欢迎的“建筑设计类”、土木结构设计类等特色品牌活动,在陕西高校研究生会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五)开展实践奉献活动,励志胸怀天下

实践活动兼济天下,爱心涌动奉献社会。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奋实践服务城乡促发展”为主题的2014研究生暑期“百名博士”下乡镇实践活动,在完成组度组建、项目申报、审核、暑期调研等环节后,本学期初被评选为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省级重点团队。因此,要继续做好优秀暑期实践项目的成果汇编以及成果展示工作,并将其作为雁塔学术年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要在2015年暑期继续开展“百名博士”下乡镇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广大研究生中大力倡导建大学子高尚的志愿奉献精神,积极鼓励广大研究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爱心志愿活动,培育良好的社会公益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和成长成才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学校党政和广大老师们用心关爱、勤奋培育的结果,是广大研究生倾心信任、密切配合的结果,也是历届研究生组织和无数名研究生干部心怀集体、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校研究生会,向所有关心、支持研究生成长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各位朋友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向为研究生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亲切关爱和悉心指导的全校党政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第二部分:展望未来,重任在肩 ——对今后研究生会工作的展望

三年以来,研究生会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学生干部,他们都在默默无闻,不计回报地工作,付出了辛劳的汗水。他们在学习科研上以身作则,敢为人先;在工作上全心投入,认真负责。回顾三年来的工作,我们欣喜的看到,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在学校领导、校团委、研究生处的关心和支持下,研究生会整合优势,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当代青年研究生的成长环境和群体特征发生了新的变化,面对这一系列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我校研究生会组织要一如既往地努力,立足自身,不断探索工作模式、健全工作体制、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服务校园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研究生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扩大研究生工作的有效覆盖面。研究生会更要带领和团结全体研究生紧跟党的步伐、紧扣时代主题、把握青年脉搏、走在青年前列,全面履行组织研究生、引导研究生、服务研究生的职能。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研究生实现科技报国

(一)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觉悟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重大,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要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广大研究生坚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统一,坚持理论学习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相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二)引领研究生心系科技报国

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把正面宣传教育与分类引导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类别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意识关键点,结合“博硕论坛”、“创新论坛”等活动,通过思潮辨析、国际比较、历史回顾等途径回应青年的理论困惑和现实关切,增强研究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将对祖国的使命感转化为投身科技报国的行动力。

(三)号召研究生投身社会实践

立足帮助广大研究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坚定信念,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以“百名博士”下乡镇实践服务团等品牌阵地为依托,促进广大研究生进社区、下基层、访机关,融入社会服务的常态化活动机制,促进广大研究生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社会的有效结合。

(四)鼓励研究生放眼全球竞争

为广大研究生搭建与全球顶尖大师交流的平台,促进国际交流融合,开拓研究生的前瞻性思维与全球化视野,要不断完善国际交流平台的建设,鼓励研究生走出校门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引导广大研究生不仅要有国际眼光、中国情怀,更要怀有重大责任、母校感恩。

二、提升团队吸引力与凝聚力,携手研究生共铸辉煌明天

(一)加强自我,建设卓越团队

一方面,研究生干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品德素质、身体素质,才能够胜任各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才能够提高服务的水平。因此,每一位立志为广大研究生服务的同学都要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另一方面,研究生干部集体应该是一个团结、务实、奋进、创新的队伍,因此,要注意培养大家的主人翁精神,团结奉献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创新发展的精神。

(二)根植同学,构建共同家园

发挥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研究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注重与研究生的互动交流,始终保持与广大研究生的紧密联系,合理调整研究生工作组织设置,完善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组织网络、工作开展对全体研究生的有效覆盖和广泛影响,赢得更多研究生的信任和支持,提升研究生工作组织的凝聚力。

(三)团结协作,深化工作网络

要充分发挥校研究生会在校园文化服务网络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增强工作活力的有效途径;强化对院系研究生组织的工作指导,深化与学校各研究生组织的交流合作,使校园文化服务体系内部联系更密切,信息交流更充分,资源共享更灵活,为广大研究生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服务,共同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完善沟通与服务职能,保障研究生维护正当权益

(一)完善沟通条件,提升服务质量

如何迅速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如何有效将工作经验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如何让研究生在遇到困难时对研会产生“想得起、找得着、靠得住”的想法,这些问题应受到我们研会干部的高度重视。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多创造新老干部交流的机会,老干部要注重新人的培养。

对于第二个问题,要建立健全档案制度,每次活动、会议、决策都要有详细的记录,资料档案要整理成册,使每项工作都有据可查,也便于新干部学习资料,熟悉业务。

对于第三个问题,一要完善常态化倾听机制,畅通研究生反馈问题渠道,解决研究生实际问题,发挥反映研究生普遍诉求的桥梁纽带作用;二要形成研究生代表大会提案机制和回复机制,合理有序地表达和维护研究生的正当权益;三要建立与学校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沟通交流机制,及时解决研究生在校园内和社会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坚持务实求变,提升履职之能

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在承袭传统活动项目的基础上履新求变、寻求突破。积极顺应当下微信、微博等潮流媒介的应用趋势,以探索研究生工作开展的新途径,充分开拓各式交流平台播报活动讯息、收集研究生意见、开展即时互动宣传,强化线上传播力度,连接彼此,拉近距离,更有效地提高研究生会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研究生工作的靓丽“旗舰”。

第三部分:结束语

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组织是大有希望的组织,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团体是大有前途的团体。经验给人启示,历史昭示未来。新的时期,研究生会的工作任务仍将相当繁重,我们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和光荣。全体研究生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

上一篇:工作问题查找及整改措施范文下一篇:大班教案《会动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