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的家长工作计划

2024-08-30

大班的家长工作计划(11篇)

1.大班的家长工作计划 篇一

大班家长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指导的本质是家长认识提高的过程,根本目标是促进幼儿发展。将家庭教育融入幼儿教育范畴,是为了促进幼儿园办园水平提高,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感,提高家长对幼儿关心的程度,强化家长教育动机,提高家教素质和家教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上学期,我班开展了较多的家长工作形式,如:一对一家长会、参加常州亲子游活动、家长半日开放、音乐节开放,庆六一活动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过又一学期的家长工作,家长们纷纷主动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对目前开展的主题活动、活动区活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给予了我们许多的配合。对一些不明白的事能进行电话联系,请假制度也开展得很好。但了解到班里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家长工作繁忙,都由爷爷奶奶带,存在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节假日不午睡,回家吃饭习惯不好,老师布置的小作业也不能及时完成等一系列不良习惯。这样就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各方面能力还有待培养。针对上述情况加强家园合作显得非常重要,本学期,我们将在原有家长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家园互动力度,让家长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现制定计划如下:

1、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进行“一对一交流”。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2、加强平时电话联系,特别是对未到园的幼儿要及时电话联系,了解情况,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3、坚持每月及时更换“家园联系栏”,使家长能即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教学,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4、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主题汇报等亲子活动。

5、充分利用校讯通平台,及时发送、上传孩子在园信息图片,与家长做好有效

互动。

6、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此,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利用家长会等来一起探讨“幼小衔接问题”,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本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2.大班的家长工作计划 篇二

一、开端计划家长参与理念的形成与政策发展

(一) 开端计划家长参与理念的形成

据美国经济机会当局的调查, 美国二战后大约有三千万 (约占全部人口的1/4) 的人口属于贫困人口。[1]1962年, 美国社会学家迈克·哈林顿 (Michael Harrington) 在其所著的《另一个美国:美国的贫困》 (The Other American: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中提出:“要加强对年轻一代的关注, 如果他们得不到直接的帮助, 就可能会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成为新一代的贫困人口。”[2]按照哈林顿的说法, 导致贫困代代相传的根本原因就是贫困文化本身。因此, 消除贫困文化也就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哈林顿的观点得到康奈尔大学教授、社会心理学家和早期儿童发展专家、后来成为开端计划规划委员会 委员的乌林·布朗芬布伦纳 (Urine Bronfenbren- ner) 的认可。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 布朗芬布伦纳进一步提出: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和社区, 不帮助社会制定适合家庭发展的社会政策就不可能真正帮助儿童。没有任何一年或两年的项目可以持续促进儿童的发展, 除非家长成为儿童发展的动力。[3]乌林·布朗芬布伦纳所提出的:为了斩断贫困文化传递的链条, 在帮助儿童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父母发展的思想奠定了开端计划家长参与儿童保教活动的理论基础。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 开端计划从1965年发端以来就把家长参与作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和改进贫困家庭面貌的最有效的途径。

开端计划对于家长参与的最初规定是:一方面可以邀请贫困家长作为辅助人员参与儿童教育活动, 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儿童教育问题;另一方面为贫困父母提供兼职厨师和维修人员的工作机会。[4]这也是开端计划实施以来最初的家长参与形式。

(二) 开端计划家长参与政策的细化

开端计划家长参与政策的细化主要是贝茜·德雷珀 (Bessie Draper) 努力的结果。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父母能够尽可能地参与到儿童保教活动中来, 1967年在贝茜·德雷珀的主持下首先制定了《开端计划家长参与培训手册10A-A》 (简称10A) 。培训手册对家长参与机构组成、机构目标、家长的责任和权限, 家长参与的途径和方式等都作了的规定。比如10A规定家长参与机构的组成为:中心层面的家长咨询委员会, 代理层面的政策咨询委员会和授权层面的政策咨询委员会。这些家长参与机构的成员要求50%都来自参与开端计划儿童的家长, 另外50%来自各种社会组织;10A还详细规定了父母参与开端计划的四种途径和方式:1.父母参与开端计划项目和实施决议的制订;2.父母以雇员、志愿者、考察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3.父母接受开端计划中心成员的来访;4.父母参与教育活动。所有家长参与机构的重点都应放在家长参与开端计划的实际问题上来。除此之外, 该手册还强制规定家长在各类儿童发展项目中享有优先被雇佣权。[5]1970年, 联邦儿童发展办公室对开端计划政策手册中的家长参与条款进行了再次修订 (70.2) 。新条款首次明确了中心、代理机构和授权机构各层次的责任;为了避免混乱而用图表分别标出代理机构和授权机构董事、政策委员会及开端计划领导的各自职责。图表进一步说明了各家长参与机构在什么情况必须征求家长的意见, 家长什么情况下履行其责任, 什么情况下拥有决策权;同时规定了开端计划政策委员会的职责, 赋予了政策委员会批准或否决开端计划代理机构和代理人任免的权力, 以及批准或否决开端计划预算的权力。此外开端计划还详细规定了关于家访的要求, 如果家长同意, 开端计划工作人员一年至少家访三次, 这种做法在今天的家访中还一直沿用。[6]最后, 《手册》阐明父母活动基金可以被用于解决社会问题或公众关注的问题, 例如, 健康、教育、福利和住房问题, 为了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 开端计划规定了活动基金适用于什么样的家长活动。[7]

(三) 开端计划家长参与政策的丰富化

1970年之后, 系列开端计划不断推出新的家长参与项目, 在鼓励更多家长促进自身发展方面不断丰富。比如, 1976年开端计划资助了家长教育课程的更新;1982年要求对贫困家庭的自立情况进行系列考察;1986年则开展对父母致富课程等等。由于参与开端计划的贫困父亲只占总数的10%, 从90年代初开始, 开端计划家长参与政策开始鼓励父亲参与到开端计划的决策活动中, 或者通过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父亲的就业能力。1991年, 开端计划有6个项目接受了特别资助, 其中就有两项是对父亲参与开端计划项目的资助。这两个项目是:佛罗里达州派勒斯县的父亲参与实验, 新泽西州摩斯尔县的男性参与项目。佛罗里达的实验项目主要是为贫困父亲或男性监护人开办多种培训项目, 内容涉及面试、就业准备技巧、文化知识、高等教育入学准备、儿童发展和管理、药物滥用、人际关系、文化敏感性以及其他一些领域。此外, 该项目还要求参与者策划、实施一个社区服务计划, 并制定了相应的预算。[8]

二、开端计划家长参与政策的实施效果

目前, 开端计划已经覆盖了全美50个州, 另外包括哥伦比亚特区、波多黎各、维尔京群岛、外太平洋岛以及其他将近150个部落。[9]同时, 由于包括家长参与在内的开端计划资助项目不断增多, 联邦政府开端计划拨款数额几十年来持续上升。据统计, 联邦政府1965年开端计划拨款9600多美元, 1981年投入10.7亿美元, [10]2011年增至76亿美元。[11]几十年来, 开端计划家长参与的诸多项目对贫困家庭好转、儿童保教质量、提升家长自身文化素质及帮助家庭走出贫困境况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一) 促进儿童更好的发展

目前美国许多研究报告都证实了开端计划家长参与项目对于儿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比如米德高报告 (MIDCO Report) 显示儿童的进步与父母是否是开端计划的决策者和学习者有直接关系;佩里学前教育对于处境不利儿童的跟踪调查也显示:一周接受两次家访的儿童比没有家访的儿童受益更多;另外据开端计划家庭影响项目的一项研究表明, 在明尼苏达州家长参与开端计划加强了家庭的亲密度和社会的适应性, 研究人员由此推测这将会使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好。尽管《威斯汀豪斯报告》的研究者历来对开端计划持有异议, 但该报告的研究者却对该项目给以了积极的评价, 他们认为家长积极参与开端计划对孩子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80%的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因为开端计划有所提高。[12]

(二) 对贫困父母自身发展的影响

很多真实的故事都证明了开端计划家长参与项目对于家长自身发展的积极影响。在《开端计划的成功故事》一书中, 家长们讲述了开端计划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新墨西哥州卡尔斯巴德, 名为欧内斯廷·卡拉斯科的志愿者在1966年加入开端计划, 起初她连高中学历都没有, 该项目帮她取得学士学位, 最后获得了教育硕士学位。她当上了教师, 建立了当地第一所双语幼儿园, 并在1979年担任了中学校长。[13]在阿拉巴马州, 一个叫金的女孩, 当妈妈告诉她要当姐姐的时候, 她哭了。因为按照传统, 金作为家里的大女儿不得不辍学去照顾弟妹。金16岁就为人妻了, 26岁已经是6个孩子的妈妈了。金很早就认为自己的教育生涯走到了尽头, 不会有任何发展深造的机会了。但是后来金加入阿拉巴马州李县的开端计划项目, 该项目给了她重回校园继续深造学习的自信, 从此她从一个不会打字, 甚至羞于接电话的秘书成为了开端计划一个家长参与项目的打字员, 后来又取得了学士学位, 最后成为阿拉巴马委员会人力资源协调员, 她的6个孩子也相继大学毕业。[14]

(三) 促进了贫困父母经济的独立

开端计划家长参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帮助贫困父母就业, 一边促进贫困家庭经济状况的好转从而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1983年, 在对开端计划的长期效果进行一项全国性调查中显示, 有7%的家长表示开端计划帮助他们找到了工作, 有9%的家长表示在开端计划的帮助下, 他们得以继续学业。接受政府援助的家庭数量从49.2%降到了33.1%。还有相当数量的家长在调查中表示他们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如数据显示:未参加开端计划项目时, 仅有20.4%家庭的经济状况在贫困线以上, 而参与开端计划项目以后, 则有27.8%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上。另外, 一些数据还显示:在参加开端计划之前, 母亲的就业率是23.2%、父亲是68.4%, 而参与开端计划之后, 母亲的就业率增加到37.9%、父亲则增到74.2%;住房拥有率也从参与计划前的20.8%增长到了25.7%;另外, 在参与计划前, 贫困母亲中只有27.7%拥有大学学历, 而后, 这一数字增长到了38.5%。同样, 贫困父亲中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数也从参与计划前的23.4%增长到了31.1%。[15]

三、对完善中国学前教育法规家长参与的启示

中国现有的学前教育行政法规虽然对家长要参与到儿童保教活动中有明确要求, 但还没有注意到家长参与儿童保教活动对家长自身发展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同时迄今还没有一部行政法规能细化家长参与的具体条款。要完善中国学前教育行政法规对于家长参与的规定, 直至推进相应的立法工作, 我们有必要先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 立法者要从思想意识层面上全面认识家长参与儿童保教活动的重要意义。家长是儿童的启蒙教师。家长参与儿童保教活动不仅会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同时, 家长参与儿童保教活动家长特别是对于那些文化程度不高且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家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非常有益。据索长清《对城市弱势群体子女 早期教育现状调查———沈阳市3-6岁流动儿童为例》显示:城市弱势群体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处于初高中的比例较高, 其中以初中学历数量较多。这些家长在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方法, 教育能力明显不足, 加之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对自身在儿童教育的作用缺乏明确认识, 主动参与儿童保教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另外, 由于自身受教育水平低, 很多家长往往缺乏自信心, 很难走出贫困的恶性循环。为教育程度不高且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地位的家长提供多种儿童保教活动的机会, 一方面能够为其子女享受较好的家庭教育奠定基础。同时, 家长参与各种儿童保教活动本身也为家长参与社会生活、主动与人沟通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有形无形中能够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提升其自信心, 对摆脱弱势地位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其次, 制定完善的家长参与保教活动细则, 推动家长参与儿童保教活动。当前, 我国学前教育行政法规仅仅对家长参与儿童保教活动提出了简单的要求, 比如1989年《幼儿园规程 (试行) 》第八章“幼儿园与幼儿家庭”提出幼儿园和家长“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要求;1991年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保育和教育的要求”中进一步明确双方要“共同商讨教育方法”:200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有关家长参与的叙述是:“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16]但是所有的行政法规均没有对家长参与的组织管理机构、家长参与的资助、家长在何种情况何时间参与、家长参与的方式和途径等进行明确规定, 由此导致行政法规对于家长参与儿童保教活动的实践指导不力。借鉴美国开端计划家长参与系列规定的做法, 我国学前教育行政法规的制定有必要在细化家长参与儿童保教活动的细则上下更大的功夫。

参考文献

[1]李晓红.美国先行计划初探[D].重庆:西南大学.2006:9

[2]王树民.美国贫困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 2004:104.

[3][4][5][6][7][12][13][14]Edward Zigler﹠Susan Muenchow.Head Start The Inside Story of America’s Most Successful Education Experiment.Basic Books, A Member of the Perseus Books Group, 1992, p101, p100, p106, p111, p113, p114, p115, p116.

[8]刘彤.美国开端计划历程研究[D].河北大学, 2007.12.

[9]Head Start Today2013.03..http://www.bmcc.edu/Headstart/21Century/part1.htm

[10]宋占美, 阮婷.美国处境不利儿童补偿教育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2012.04:27.

[11]Fiscal Year 2011 Head Start Funding Guidance ACF-PIHS-11-02.2013.03.http://eclkc.ohs.acf.hhs.gov/hslc/standards/PIs/2011/resour_pri_002_042111.html.

[15]Valora Washington&Urjean Oyemade Bailey.Project Head Start Model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Garland Publishing, lnc.New York&London.1 995, P67.

3.大班家长工作计划 篇三

优势:

存在问题

二、指导思想

立足本园实际,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依据,幼儿园五年发展规划为目标,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积极探索3-6岁孩子家教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形式,促进幼儿园办园水平提高;强化服务家长、服务孩子的质量,促进幼儿园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感;提高家长对孩子关心的程度;强化家长教育动机;提高家教素质和家教质量。全面提高教职员工的基本素质,真正做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孩子。

三、工作目标

1、关注“父亲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全家合力教育孩子,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素养。

2、围绕“家园矛盾如何积极地进行相互沟通与处理”展开专题研讨,提高家园信任度。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学期专题工作

1、家教指导专题:父亲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2、家委会:围绕“家园矛盾如何积极地进行相互沟通与处理”展开专题研讨

日常指导

1、倡导以“闵豆家园”为主要家园互动平台

2、做好家园直通车的改版工作,以闵豆家园为平台,发布家园小报

3、召开期初家长会及家长开放日活动,宣传课程理念,促进老师和家长的有效沟通。

4、以“快乐表演30分”为主题开展家长沙龙

5、学期中对生病不来园幼儿园做好家访,两天不来园孩子做好电访,掌握每个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

6、结合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使家长能理解、支持和配合学校在传染病期间各项工作的开展。

7、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社区活动,共享幼儿园特色成效。

8、结合家长学校教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开展读书沙龙活动:重点关注父亲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家委会工作

1、以“做一天家长老师”为主题,以老师身份组织班级半日活动,关注幼儿园安全及保教工作细节。

2、结合带班感受,围绕“家园矛盾如何积极地进行相互沟通与处理”展开专题研讨。

亲子实践教育

1、鼓励家长围绕“快乐半小时”分享家庭开展快乐表演的乐趣,踊跃投稿。

2、结合节日、节气、班级主题、外出亲子游等活动,精心设计亲子学习、亲子互动、亲子游戏等活动,创造家园同乐的机会。

3、家长进课堂:家委会做家长老师开展半日活动

4.大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计划 篇四

一、活动目标:

1、让家长较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活动状态,能够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提高。

2、通过参加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增进家园互动的情感。

二、活动安排:

1、7:45——8:00 接待幼儿和家长,与家长交流。

2、8:00——8:20 晨间活动——“竹竿舞”。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及节奏感,增进合作意识。

3、8:20——8:35晨间谈话——天气播报、新闻讲述、日记讲述。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4、8:45——9:00 早操。有节奏在跟随音乐做动作,发展幼儿的协力调能力。

5、9:05——9:15 点心(豆浆、饼干)。

6、9:15——9:45 教学活动《牙签造型》。

(1)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愿意专心操作,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7、9:50——10:15 教学活动《汽车上》。

(1)理解歌词内容,能跟着音乐自由创编关于汽车的各种动作,合拍地跳舞。

(2)初步学习在音乐间奏时往前移位子的接龙游戏,体验团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8、10:20——10:40 户外活动——跳绳。练习跳绳动作,发展幼儿手脚协调能力。

9、10:45——10:55 餐前准备——绘本阅读。激发幼儿愿意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独立阅读的习惯。

5.大班家长会工作计划 篇五

大班家长会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经过上学期家园双方共同的努力,取得了许多问题上的共识。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树立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的观念,遵循“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对我们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二、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我班的家长问卷情况来看,我们的家长给了我们很好的评价,家长对我们的工作还是非常肯定、支持的,这与我们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是分不开的。虽然本次活动对我们老师的评价还算不错,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通过两年和家长的接触与沟通,我班大部分家长对幼儿早期教育有了正确的认识,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也有了明显的改变。针对我班现有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们制订了的教育目标,使我班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三、工作目标

1、向家长宣传科学合理的育儿经验,积极转变家长陈旧观念。

2、收集家长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情况,进一步推进家园一致教育。

3、定期召开家委会,组织各类活动,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做好相应记录。

4、充分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培养家长的先进典型。

四、具体措施

(一)家园宣传栏

1、每周公布本班的月教育目标、周计划,育儿小常识,幼儿进步情况等,便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

2、根据本班幼儿家长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每一期“家长园地”,介绍科学与保教经验。

3、向家长发放宣传资料,帮助解决家教中存在的问题。

(二)家访、随访。

1、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幼儿家庭教育情况及幼儿个人情况。

2、对一天不来园的幼儿及时上门家访,了解不来园原因。

3、针对个别幼儿做好家访或随访工作,及时与家长联系。

4、每位幼儿家访两次,与家长多交流沟通,反馈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

5、热情接待每位家长的询问,做好家访的记录工作。

(三)家长会、开放活动。

1、开学初召开班级家长会,分析班级发展情况,宣传本学期教育目标,提出需家长配合关心、教育的一些工作。

2、开设家长讲座,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性。

3、为家长开放常规半日活动,特色教育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学习情况,幼儿园教育情况。

4、与家长多联系沟通,做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5、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家长正确培养和教育孩子。

6、向家长推荐学前教育杂志并指导家长阅读。

五、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家长工作的目标与具体内容。

2、本学期来的新生进行家访,与家长一起及时稳定幼儿情绪,尽适应幼儿园学习与生活。

3、对班内的体弱、顽皮、超重的孩子进行登记,确定重点照顾帮助的对象。

十月份:

1、根据情况召开班级家长委员会会议,讨论本学期家长工作计划。

2、对班内特殊孩子(如单亲家庭的孩子)进行家庭情况分析,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

3、召开“九九重阳敬老主题活动”请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和孩子同乐 十一月份:

1、天气逐渐变冷,提醒幼儿合理的照顾幼儿。

2、组织秋季亲子一日游。

十二月份:

1、召开第二次家委会。

2、随访个别家长,听取家长对对我们各项工作的意见。一月份:

1、召开期末家长会,向家长汇报情况。

2、评比好家长,撰写家教心得。

大班家长会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指导的本质是家长认识提高的过程,根本目标是促进幼儿发展。将家庭教育融入幼儿教育范畴,是为了促进幼儿园办园水平提高;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感;提高家长对幼儿关心的程度;强化家长教育动机;提高家教素质和家教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上学期,我班开展了较多的家长工作形式,如:家长开放日、家长问卷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过一学期的家长工作,原先对幼儿不关心、无所谓的观念已有很大改变,家长们纷纷主动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对目前开展的主题活动、活动区活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给予了我们许多的配合。对一些不明白的事能进行电话联系,请假制度也开展得很好。但了解到班里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家长工作繁忙,都由祖父母带,存在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节假日不午睡等一系列不良习惯。这样就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各方面能力还待培养。针对上述情况加强家园合作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分析后认为,我班上学期家长工作中的亲子活动不多。本学期,我们在原有家长工作的基础上,加大亲子活动的创新开展,让家长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目标:

1、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进行不同的联系、交往,力争让每位家长都能时刻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让家长满意放心。

2、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请家长务必关心家园栏,关心主题教学,做好家园配合工作,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3、请家长献计献策,共同商讨教育良方。

4、根据家长的需要,提供便利服务。

四、措施:

1、开学前电话联系每位幼儿家长,了解幼儿假期生活情况和健康状况。

2、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与生活习惯。

3、利用接送时间,与各位家长简单反映幼儿在园情况,并了解幼儿在家表现,与家长商讨教育幼儿的有效方法。

4、每月做好幼儿在园评价记录,并请家长也能配合填写有关栏目。

5、学期结束时,写好每个幼儿在园情况汇报表,向家长汇报。

6.拓展家长工作新空间 篇六

一、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家长当前的教育观念及对幼儿园教育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及了解幼教课程改革趋势, 为家长积极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1. 教师注重在日常与家长沟通、交谈的过程中收集有关教育的问题及建议。

如有的家长会对我们新的课程模式不了解, 对新课程模式对幼儿产生的积极教育影响有质疑;有的家长会对在家中如何有效辅导幼儿, 感到困惑等。教师将这些信息整理、归类成家长调查问卷。通过对班级中每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分类统计各类问题答案, 能较全面、客观地了解班级家长的教子倾向、教育观点和对幼儿教育的需求, 以便确定当前家长工作中的重点。如在问卷中, 教师通过统计每题不同答案数量及所占比率便可判断大多数家长对新的课程的了解、接纳程度, 以及对班级工作的需求。

2. 教师在开展家长工作时, 常会遇到家长提出一些较棘手的问题。

如教师如何教育喜欢扰乱课堂纪律的幼儿, 新的课程是否真的有利于幼儿发展, 如何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等。面对这些有争议的问题, 教师会先从专业书籍收集各种有关的理论依据, 再组织家长开展教育论坛活动, 让家长在这个活动中针对这些问题谈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 教师和家长会从各自的角度出发阐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沟通, 实现教育观念上的统一。

3. 在工作中, 教师会发现许多家长并不真正了解幼儿教育, 在各种新教育思潮的冲击下容易形成家教误区:

“重知识轻能力”“重幼儿学习结果, 忽略幼儿学习过程”“过于以幼儿的意志为转移, 放弃了必需的教育措施”。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通过多次组织家长观摩幼儿半日活动、观看幼儿活动时的录像、活动过程的照片和实录等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学习动机和规律, 逐渐走出家教误区。另外, 教师还可以借助观摩活动引导家长了解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和教育目的, 增加他们对幼教课程改革趋势的认识。

4. 教师应善于在和家长交谈的过程中捕捉各种教子困难的信息, 给予恰当的指导, 消除家长的焦虑情绪。

如某位家长曾经十分着急的向教师倾诉, 她的4岁儿子近段时间十分爱说大话, 这是不是一种撒谎的不良行为。教师在询问了具体情况后, 发现这位男孩不过是常将自己想象的情境与现实混淆, 所以讲出许多夸张的话。这位家长在听了教师的解释后, 终于如释重负地走了。另外, 教师还要注意从幼儿的日常行为中及时发现家长教育子女时出现的问题, 主动与家长沟通, 进行有效地指导和帮助。

二、教师因引导家长在不断参与教学的过程中, 感受幼教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同时也会增加家长、教师彼此间的了解及信任, 使家长更积极、主动地支持教学工作

1. 引导家长参与各种教学计划的讨论与实施, 使他们随时了解幼儿学习进度和教学要求, 调动其配合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某个主题探究活动之前, 会邀请家长来园参加主题实施方案的讨论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向家长介绍开展此主题活动的教育目的及实施途径, 使他们在了解了主题内容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及修改意见。家长在参与了这种教学计划的讨论后, 不但了解了下一步即将进行的各种相关教学活动, 还会感到自己成为教学的计划者, 激发他们配合教学的积极性。

2. 在教学过程中, 有时教师会因为幼儿的需要, 在同一工作时间里组织多组的、内容不同的学习活动。

但在开展多组教学时, 会出现教师少, 需要个别指导的幼儿多的矛盾。这时教师可邀请愿意参与教学的家长参加此活动, 协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不但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还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学习的目的、幼儿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内容, 从中学习到专业的育儿方法, 对他们更好地进行家教提供了帮助。

3. 教师让不同职业的家长参与到教学中, 利用不同家长的不同专业的知识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事物。

如在开展“树”的主题探究活动时, 幼儿对果树结果的过程发生了兴趣。教师在与农业局工作的家长联系后, 这位家长便安排幼儿参观了果园, 还请园丁介绍了果树结果的有关知识。这样的活动不但开阔幼儿的视野, 还能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的学习过程中, 增加他们对新课程的认识。

三、教师和家长共同分享、总结教育经验, 全面促进幼儿发展

1.网络是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教师利用它向家长介绍班级新闻、最新活动内容、幼儿活动情况及需要家长及时配合的各种工作, 还可和家长交流不同的教育观点。让家长能较快地了解幼儿在园情况。

2.教师开展“幼儿作品展示会”“主题探究成果汇报会”“教学成果亲子会”等形式的活动, 引导家长参与到主题探究活动的总结工作中。让他们从亲身参与中, 感受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优点或问题, 和教师一同讨论改进的方案。

3.教师与家长共同观摩讨论幼儿发展现状, 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 并引导家长配合实施。让家长在参与幼儿成长档案的建立过程中, 与教师共同感受幼儿成长过程。

7.大班家长工作总结 篇七

一、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的如下成绩:

1、家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并为幼儿园的各类活动献计献策。

2、家长非常肯定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对保教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3、家长活动形式丰富,亲子活动、户外社区活动、家长开放日、家长助教、家长学校授课等内容针对性强。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

利用空余学习时间,组织班级教师研读《纲要》。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当前家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变教师“教育家长”为目的的单向活动,为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商育儿方法的平等的双向活动,与家长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家园关系。

2、加强沟通,转变家长观念。

活动是家长了解幼儿园,丰富家教知识的载体。我们在这一学期里通过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技艺的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合作。

另外,本学期家长委员会还集体授课,根据幼儿的特点、家长的需求,组织了专题讲座,丰富了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家长开放半日活动,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幼儿的活动。以亲子活动的开放形式,提高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校讯通”信息平台发告家长书,向家长宣传各类疾病的预防知识,推荐优秀的幼儿杂志。以家长问卷的形式了解家长对幼儿园管理的满意度,征求家长对园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同时,班级家长园地创设添新意,增设育儿知识,短信平台、家园互动等栏目。引导家长讨论教育热点、难点,交流育子心得,拓宽家长的视野。

8.大班家长开放日计划 篇八

为了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及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我们幼儿园定于本月31日召开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一日活动,观看幼儿在园表现,加强家园联系与沟通。现将具体活动计划如下。

一、晨间活动7:20---8:30

本段时间幼儿自由选择户外玩具进行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探索玩具的多种玩法,并要求幼儿能不争抢玩具。

二、幼儿早操。

今年我们是中大混合班,我们选择的是中班徒手操,根据早操我们选择了适合幼儿年龄的音乐,幼儿能听教师口令进行队形变换,并且动作到位的做操。

三、教育活动。

根据本周主题我们选择了教育活动,散文诗《有趣的落叶》,教师提前准备教具,熟悉备课,让幼儿能自然的掌握,让家长了解教师教育活动的方法,及对幼儿习惯方面的培养与要求。

四、生活活动。(加餐、喝水、小便)

让家长了解幼儿生活方面的要求与习惯,如:加餐顺序:洗手、接水、拿餐、吃,保持安静、擦嘴、漱口、收拾餐具等,请家长在家也能配合教师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五、游戏活动。

今天我们特意选择了一个适合的亲子游戏《亲子鞋》,让家长体验与幼儿一起游戏的快乐,并且知道游戏可以拉近亲子关系,还可以从中

得到教育与锻炼体质。

六、活动活动。

幼儿自由选择角区进行活动,教师进行及时指导,让家长看到幼儿在个活动中的发展与要求,并且知道收集的废旧材料用处,并能积极再次收集。

七、幼儿午餐。

家长对幼儿在园的吃饭问题非常关注,所以请家长观看幼儿在园的吃饭,了解幼儿园是根据幼儿成长需要制定的食谱,请家长放心幼儿在园都能自己吃饭,习惯方面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育。

八、家长的建议

通过半日的观看,请家长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幼儿园将合理采纳,共同配合,使幼儿得到发展。

总之,家园之间的相互沟通、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会通过各种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加起家园之桥。

夏庄街道源头幼儿园

9.大班的家长工作计划 篇九

一、问题的提出

责任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 责任心又称责任感, 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及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认知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做出的相应行为。研究发现, 就幼儿期总体而言, 自我、任务、承诺责任心是幼儿责任心的主要表现形式, 而过失、他人、集体责任心则是其次的表现形式。自我责任心是对自身有关的事如对自己的生活、游戏、学习、行为等负责, 任务责任心是指对自己的任务负责, 承诺责任心是指对自己说过的话、作出的承诺要努力去做到, 这三种都与自身密切相关, 本质上都属于“我向”的责任心。并且在日常教育, 无论是幼儿园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 成人通常更关注与幼儿自身有关的事、任务与行为等, 如, 记住玩完玩具要自己收拾, 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想着带来, 自己的事要自己认真负责地去做, 自己说过的话要说话算话等等, 而对幼儿要对他人负责, 为集体尽责任等则相对要求较少甚至有所忽视, 本研究以培养幼儿集体责任感为目的, 以幼儿园普遍采用的值日生工作为载体和达成途径, 论述值日生工作中培养幼儿集体责任感的实践与反思。

二、镜头回放———传统幼儿值日生工作现状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总目标指出: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初步的责任感。幼儿园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完成此目标。值日生工作是幼儿园班级普遍选择的一条教育途径, 。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些案例:

案例一:“老师, 我不想当值日生了”

新学期刚开学, 值日生制度还没有建立。我就想先选一部分孩子来试试看, 能不能承担起一些小助手的工作。毫无疑问, 每次需要做事时, 脑子里总是浮现那几个能力强的孩子。任务交代下去, 总能放心。

“陈晓露, 你来当值日生, 整理一下玩具。”

“好的, 老师。”

“今天的桌子请谁擦呢?陈晓露, 还是你来吧。”

“好的, 老师。”

“谁来收下桌布, 陈晓露, 还是你来吧, 上次你收的好……”

终于, 有一天, 当我需要一个孩子帮我整理一下图书架时, 毫无疑问, 我又想到了做事认真稳当的陈晓露。

“陈晓露, 你来整理一下图书。”

“老师, 我不想当值日生了, 我想和小朋友玩……”

反思:晓露的拒绝让我反思了很久, 一直以来, 我也认识到在在日常工作中存在值日生人选过于集中, 教师倾向性过强的问题。值日生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教师小帮手的角色, 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在选择值日生的过程中, 往往带有很大的倾向性。喜欢把工作任务交给能力、责任心强或者说来得早的孩子去完成。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 班级里往往形成这样一些现象。能力强, 值日生当的多的孩子心生厌烦, 工作敷衍。并逐渐忘却值日生的初衷, 是为集体和小朋友服务出发, 从而经常以“小领导”自居, 滋生一些不和谐的管理现象。而能力弱的孩子因为自身的原因, 没有机会承担繁琐的值日生工作, 慢慢地就会习惯被服务和被管理, 对班级的服务意识, 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和归属感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弱, 失去许多锻炼自身, 服务于班级的好机会。如何让值日生工作面向全体, 集体责任感培养面向全体, 是教师在值日生管理中首先要解决的矛盾。

案例二:“老师, 今天做值日生有没有大奖花?”

为了激励孩子们好好完成值日生工作, 我会偶尔为孩子们发一些大奖花做个鼓励。孩子们看到大奖花, 做值日生的劲头就更足了。可是没多久, 烦恼也接踵而来。有时候忙起来没有时间发大奖花, 就会有孩子跟在后面不停的叫,

“老师, 今天做值日生有没有大奖花啊?”

“老师, 大奖花还没发呢”,

“老师, 你昨天的大奖花还没给呢?”

……

反思:使用代币进行强化奖励, 短期内效果明显, 但过多使用外部的奖励刺激, 也是幼儿值日生工作的一大弊端。用大奖花来刺激, 使幼儿将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外界的激励手段上, 而并不理解值日工作这种行为内在意义和价值, 没有内化为自身对集体归属感的一种需要, 没有需要就没有动机, 所以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一旦停止, 就会大大打击了孩子对值日生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如何更有效使用奖励措施, 促进孩子积极参加值日生工作, 培养孩子的集体责任感呢?

案例三:值日生去哪儿了?

晓露的拒绝让我调整了值日生选拔的方式。班里实行了以桌子为单位的值日生轮流制度。一个桌子5个孩子, 刚好每个孩子一个星期轮一天, 轮到了, 就要完成从早到晚所有的值日生工作。但是, 情况并没有朝我预期的方向发展。孩子责任感的形成毕竟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 不是成人说他是值日生了, 他就能时时刻刻记住自己的职责了。

吃完饭要擦桌子了, 可教室里就一个值日生在打扫卫生。其他的值日生有的还在吃, 有的早跑去玩了, 还得一个个的去拖回来。画完画要整理工具了, 可是值日生又不见了, 每天, 我就是在和值日生的躲猫猫中度过。每次要做事了, 发现值日生不见了。查人, 找人, 监督完成, 一个流程下来, 比自己做还要累。

反思: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记忆力受兴趣爱好的影响很大, 他们往往对简单、重复、感兴趣的能记住, 事情一多就往往力不从心了。由于年龄原因, 孩子的行为发展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 存在认知与行为脱节现象。很多孩子知道了, 会说了规则, 但是行为上做不到。比如他明明知道值日生要做哪些工作, 但真的轮到他时, 可能又被其他一些东西所吸引而忘记自己的责任。这时的幼儿缺乏生活经验, 认识能力又有限, 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认识他人的需要, 不能很好的辨别出他人需要帮助、抚慰时的情绪状态、表情、情境等, 这样也就影响了他们集体责任心的养成。

三、原因分析

1.教师对“值日生角色”的认识误区

值日生成少数幼儿的“特权”。值日生工作不是某个孩子或某几个孩子的特权。它的主体应该是全班幼儿。教师在选择值日生的过程中, 往往带有很大的倾向性。喜欢把工作任务交给能力、责任心强或者说来得早的孩子去完成。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 班级里往往形成这样一些现象。能力强, 值日生当的多的孩子心生厌烦, 工作敷衍。并逐渐忘却值日生的初衷, 是为集体和小朋友服务出发, 从而经常以“小领导”自居, 滋生一些不和谐的管理现象。而能力弱的孩子因为自身的原因, 没有机会承担繁琐的值日生工作, 慢慢地就会习惯被服务和被管理, 对班级的服务意识, 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弱, 失去许多锻炼自身, 服务于班级的好机会。让值日生工作面向全体, 是教师在值日生管理中首先要解决的矛盾。

2.教师角色的定位的误区

整个过程中都是教师在设计, 布置。处于高度控制中.幼儿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 自主性被大大削弱, 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值日生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也没有内化为自身的价值标准。所以我们要学会把幼儿园还给孩子, 把孩子还给他自己。

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 师生共同商讨、互助自主中形成规则。在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 在总结前几年经验的基础上, 边实践边改进, 到目前为止形成了一些有效经验, 总结如: (1) 根据班级实际, 师幼商量确定服务小岗位。班级管理不应该自始至终处于教师的高控状态中, 我们应该学会把班级还给孩子。我决定让孩子一开始就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 更好的理解集体的意义.理解值日生工作的意义。我们举行了“我能帮老师……”主题谈话, 请孩子说说在幼儿园中我们能帮老师, 帮小朋友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经过孩子的讨论, 汇总、归纳, 我们设定了管理书本小组长、收玩具、 (分碗) 小组长、美术小组长、纪律小组长、卫生小组长等5个岗位。通过讨论, 孩子知道我能做那些事情, 是多么值得骄傲, 知道了集体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才能井井有条。 (2) 师幼共同制定值日生服务守则。在本班共有35名幼儿, 分为7个小组。根据小组人数, 讨论划分值日生工作板块。如我们一个小组是5人, 所以我们将一天的每天的值日生工作划成5块, (管理书本小组长、收玩具、 (分碗) 小组长、美术小组长、纪律小组长、卫生小组长) 做到每人负责一块。并和孩子们共同制定每一块服务工作的详细的工作要求。在老师的帮助下, 制作成图文并存的值日生服务规则小图书, 挂在教室中, 让幼儿随时可以翻阅查看。

将岗位简单化, 有利于孩子更好更专一的去做好一件事。值日生工作面向全体, 避免和解决前面提到的片面性和倾向性问题。努力做到人人为我服务, 我为人人服务。大家平等参与。全面每个孩子都有他相对应的岗位。每个孩子享受服务的同时也为他人提供服务。

四、效果与反思

帮孩子在工作中学会交往, 帮孩子在工作中学会配合, 帮孩子在工作中学会生活, 实践和参与是最好的老师。这套制度在班级里已经顺利实施, 应该说很大的改善了我们的工作负担和班级的一些常规秩序。但这里就是还会有一些小思考, 如岗位的轮换以多久为宜?奖励的措施是否可以再多一些?等等,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反思, 去改进。

摘要:责任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大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有无“责任意识”, 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自我、任务、承诺责任心是幼儿责任心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于现在的孩子普遍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包办宠溺偏多, 缺乏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机会和意识。因此, 培养幼儿的集体责任感, 尤其是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显得特别重要。那么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幼儿自我责任感?笔者以班级值日生工作为达成途径和切入点, 来论述值日生工作中培养幼儿集体责任感的实践和反思。

关键词:大班幼儿,值日生,集体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S].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4, 1.

[2]唐淑.幼儿园班级管理[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姚雷.关于“值日生”活动的实践记录与反思.豆丁网, 2009.

10.大班家长开放活动计划 篇十

活动时间:2007、6、148:30——11:00

一、活动目标:

1、以家长开放日为契机,提高家长育儿水平,了解幼儿园教育情况。

2、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教学目标,了解自己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

3、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即将入学的孩子在能力上、行为上以及习惯上的具体表现,促使以后更好地做好有的放矢的教育。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可以先向家长介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如何观察自己的孩子、怎样科学地对待孩子们之间的差别等等。

2、教给家长观摩教学活动的方法,该看什么?评些什么?好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孩子进步了吗?等等

3、教师精心准备执教的活动内容以及所需材料,如制订好活动计划、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流程、复印好家长开放日家长意见反馈单等

三、活动流程:

7:45——8:25幼儿入园,进行晨间区域活动

8:25——8:40晨间谈话:怎样做好一名合格的小学生?8:40——9:00早操:要求幼儿认真做操,和同伴配合默契,动作合拍。

9:00——9:30第一教学活动:

9:30——10:00体育游戏活动:

10:00——10:50亲子同乐:制作饼干(宁波名芙面包房的师傅来教)

10:50——11:00餐前准备

11.大班第二学期家长工作计划 篇十一

(二)班家长工作计划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我们应该把家长看作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为此我们必须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及班级的教育活动,以达成教育观念上的共识,从而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最后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来。本学期我们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幼小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积极发挥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与家长沟通,以实现家园共育,为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现具体安排如下:

一、召开学期初家长会。

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让家长能够充分了解班级和幼儿的动态,深入挖掘家长教育资源,使家长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这样也能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更好的实施幼小衔接方案打下基础。

二、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加强家园联系。

1、坚持每月及时更换“家长园地”,使家长能即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教学,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2、对新生进行家访、旧生预约访谈,加强平时电话联系,特别是对未到园的幼儿要及时电话联系,了解情况,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3、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与家长进行交流。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4、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各种班级活动:“国庆节节”爱祖国活动;与主题相关的亲子活动等。

三、发挥家委会的桥梁作用。

要充分发挥各级(幼儿园、班级)家长委员会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幼儿园与家长间的纽带,增强教育合力。鼓励家委会成员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班级大型共育活动。平时,发动家委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及班级教育计划和要求,同时反映家长对幼儿园的意见和要求,沟通协调家园关系,配合我们做好工作,提高教育质量。鼓励家长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来园培训老师,使家园合作更具威力。

四、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做好家长工作。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利用家长会等机会一起探讨“幼小衔接问题”,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本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同时也可以邀请小学低年级的老师给家长进行“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质量,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顺利过度到小学作好全方位的准备。

五、月工作具体安排八、九月份

1、学期初家长会。

2、家长协助孩子收集与主题等有关的资迅、图片、书籍、物品及有关的知识。

3、布置家长园地第一、二期。

十月份

1、结合“十一劳动节”,与家长配合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的教育。

2、亲子秋游活动。

2、布置家长园地第三期

3、家长半日活动。

十一月份

1、加强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2、布置家长园地第四期

十二月份

1、与家委会成员商议庆元旦活动。

2、通知家长参加毕业汇报演出。

元月份

与家长共同做好寒假期间幼儿安全教育工作。

执笔人:XXX

上一篇:关于北京市工会主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办法下一篇:全国少工委推荐歌曲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