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24-07-05

在全市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精选8篇)

1.在全市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这次会议,市上四大班子的一把手和班子其他同志都参加了,充分体现我们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已接近三年了,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深化了我们的认识。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如何在原有工作基础之上更加扎实有效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胜利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深化认识、研究办法,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如何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这两个关系全局的问题。比如,蛟龙工业港就是在缺乏资金、招商引资缺少竞争力的情况下,在办好开发区、抓好工业发展、解决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上探索了很好的办法。又如,作为全省试点的蒲江县复兴乡土地整理项目,或者叫“金土地工程”,以及郫县创造的拆院并院,邛崃市开展的较大范围的“金土地工程”,主要解决的也是在农村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另外,还有综合利用政策,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问题。

刚才,几个单位交流了经验,红林和邓川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五点意见。

第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今天《人民日报》的社论有这样一段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这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意义的深刻论述。我们的认识必须统一到这个高度上来,其中,我们要深刻领会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现在是在原来的工作基础之上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的认识,市委准备在2006年1月4—5日举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研讨班,就是要在原有基础上,按照我们对中央的部署和实践中形成的新认识,对科学发展新阶段进行研究和部署。按照安排,全市市级领导和各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有关区(市)县和市级部门的一把手要发言,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研究。到时没有安排发言的要注意听,认真学习,不能白白坐两天没有收获。安排发言的区(市)县和市级部门现在就要认真准备,理清思路,注意发言不是理论探讨,而是关系到你那个区(市)县或部门在未来若干年的长远发展,是涉及全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就是要通过举办研讨班,使大家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进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必须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的发展思想

省里在举行研讨班时,我讲了一个观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大历史任务,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基本认识。新农村建设我们搞了半个多世纪,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也解决了不少问题,积累了宝贵经验,但现在“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应该说还是没有走出去。中央这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过去有什么不同?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城乡统筹”四个字。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统筹,和中央精神完全一致。只有这么做,我们才能完成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已经接近三年了,大家都是直接的实践者,应该有很多很深的体会,在这个问题上就更应该有正确的、深刻的认识,不应该是摇摆不定的。但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种普遍现象,有的领导同志老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大家都比着说,看谁说得好。这些话看似精辟深奥,实则百无一用,到头来耽误工作。因此,我们统一认识,首先就是要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的发展思想。如果不这样,就无法走出新路。这是我们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的。如果不是按城乡统筹的思想,我们今天的良好局面能走得出来吗?在当前这个阶段,城乡统筹主要就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个方针,在体制和机制上下大功夫,全面落实“四位一体”和“二十个字”的要求。

第三,努力提高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水平

一要深化对“三个集中”的认识。虽然现在推进“三个集中”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好的成效,但是我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还在不断深化当中,家松同志将要发言讲到的规划工作就是市委、市政府关于“三个集中”的一些新认识。实际上,无论城乡都还有一个深化认识、大幅度提高集中度的问题。为什么呢?我们在城市发展建设上容易自觉不自觉地跟着一些不正确的观念走,而这些观念很多只是我们的主观愿望。比如,欧美的楼房都修得很漂亮,城市密度也不大,欧洲到处都是乡间别墅和农场,旧金山高于四层的楼层都很少。这些看起来很美,然后就自觉不自觉地学着做。这种规划理念其实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因为我们国家是人多地少,比如成都1000多万人口,1.2万平方公里土地,只有40%是平原,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是要永久保留、永续利用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建筑不高起来、不密起来是不行的。而且只有高起来、密起来才能够创造需求,聚集商机和人气。否则就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铺面,家家都卖东西,卖给谁去?那怎么高起来、密起来呢?二要提高“三个集中”的规划水平。按照科学的办法把规划做好,包括土地整理、拆院并院等都要按照规划来做好,并坚决执行。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导向,就是谁的规划做得好,“三个集中”的水平提高了,就给谁配置政策。指标用不完怎么办?谁做得好就给谁多点。谁没做好规划,那就对不起,回去重新做规划。否则的话怎么控制,怎么能引起大家对规划问题的重视呢?三要真正把“三个集中”统筹起来,而且在比较大的范围内统筹起来。

第四,下大力气抓好“加快产业发展年”的各项工作

一要严格按照产业集中发展的规划上项目。二要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就业工作。如果我们把农民都集中起来了,又没有工作,缺乏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是行不通的。就业工作是带有根本性的一项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搞现代农业,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就必须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这是和过去抓发展不同的地方,过去有项目来了,就千方百计上马,就业问题却很少考虑。说是按市场化配置资源,但实际上脑子里没有就业这根弦。但现在不行了,就业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把人从农村转移到城里,如果不能实现就业,就无法有效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那就是“假城市化”,就是“拉美陷阱”!到头来是走不通的。我还是这个判断,就是成都市总体上完全有能力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关键在于我们的工作。未来若干年,成都市的规模应该远远超出现在的实际人口,需要提供的就业岗位还会更多。如果现在这点人口就解决不了就业问题,那我们就发展不了。三要积极探索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这个问题很重要,但容易被忽视。成都是特大中心城市,是都江堰的自流灌溉区,虽然城区这方面的问题不那么重了,但其他区(市)县仍然面临这个问题。邓川、冷刚等同志正在组织协调推进工作,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希望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我们的区(市)县能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取得进展。

第五,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一要加强学习。工作做得越多,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真是感到学无止境。比如“三个集中”,包括城市规划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应该说我们都还没有吃透。现在,我们认识到应该更加集中,城市建设应该高起来、密起来,那么随之而来市政基础设施该怎么办?相关的政策该怎么制定?如何解决承载能力和吸引力的问题?如何避免大城市病,既有效扩大城市规模,又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就是具体到一个区(市)县,也是如此。大家不要以为当书记或区(市)县长已经很长时间了,在区(市)县也工作了很长时间,就什么事情都知道,那也不见得。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发展实践都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有很多问题需要学习,不加强学习是绝对做不好的。

今天我再强调一下,推进城乡一体化没有局外人。大家不要以为这只是区(市)县的事,只是劳动、社保、教育、民政和卫生这几个部门的事,其实各个单位都有分内之责。昨天我看了有关方面草拟的关于研讨班的通知后,就要求通知工、青、妇方面的负责人一起参加。因为在新的发展阶段,城乡统筹、“四位一体”是显著的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的调整,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说推进城乡一体化人人都有份。比如要建成更大规模的城市(这里先不说多大规模,这还要好好研究),户籍怎么办?现在中心城区对外来人口的落户是有限制的,必须投资多少或者符合什么条件才能落户,有些县城也制定了一些限制措施。要扩大城市规模,就必须取消这些限制性政策,大量吸引外来人口,那么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比较合适?这就需要研究怎么放开的问题了。同时,人来后就会产生吃饭、教育、就业以及治病等一系列需求,那相关的部门、相关的工作如何适应这个要求也需要研究。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两年多近三年了,现在应该是深化和提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不只希望大家不掉队、紧紧跟上,而且还希望大家在这个过程中都能结合实际有所创造。

二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干工作不是为了给谁看。如果有了这个心,工作就可能做不好。为了要指标,为了尽快见到效果出成绩,一些地方可能就会注重短期影响而忽视长期效果,一些指标倒是上去了,还挺漂亮,但最后产生不少遗留问题。我们这方面应该说还是有教训的。前天有关方面的同志报来了全市经济普查的情况,普查数和快报数比较,调增用红色表示,调减用蓝色表示。结果只有五个城区是红色的,其他地方都是蓝色的,也就意味着GDp都调减了,最多的减到了48%。当然这是比较长的时间积累下来的,但这也提醒我们要汲取教训。有的地方GDp很高,但人民群众生活非常困难,这有多大实际意义?难道就只是为了追求这个数字吗?我多次强调我们要看数字,但更要看大家干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实际效果。通过这次经济普查,大家都应该认真反思,怎么样才能够更加扎实、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实实在在地造福一方。

三要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其他工作一样,没有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是办不成也是不能办的。金牛区的王越川同志给跟我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一个非常好的观点,叫做“三个不能丢”,其中的第三个“不能丢”就是群众工作的法宝不能丢。推进城乡一体化现在看应该说得到了群众拥护,否则我们的干部就是有天大的本事,工作推进也没有这么快的速度,同时老百姓也会因为我们不尊重他们的意愿强行推进而不予理解和支持。我们要绷紧群众工作这根弦,坚持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特别是有些地方矛盾虽然没有爆发出来,但仍然是存在的。比如有的地方虽然农民集中居住区盖起来了,但农民的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好,潜在的矛盾很多,现在就必须下力气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强化群众工作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把群众的合法利益保护好,要明确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群众过得更好,坚持能给的、该给的都交给群众。我们不要算计农民,是要帮助他们走上新的富裕道路。有了这样的思想,很多工作就好做了。

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件事情。日前,省里对今年以来各地的信访情况进行了通报,成都市基层的信访量大幅增加。通报引起了我的注意,就请宏建同志牵头研究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后来我还在宏建同志提交的报告上作了批示。主要意思是,从信访大幅上升和纪委系统设置的84444444举报电话来看,一是很多问题在基层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群众的问题在基层解决好了,他就不至于到省里去告状。二是由于一些问题在基层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群众就对基层党委甚至对市级党委缺乏信心,否则也就没有必要到省里去寻求解决。对这个问题,我可能看得比较重,但这件事情看重一点没有坏处。因此,纪委系统要作出专项部署,各区(市)县要集中整治,查办一批突出案件。这件事情涉及基层基础建设,而且可能涉及拆迁安置等和当前中心工作密切相关、群众意见也比较集中的一些问题,单由纪委来抓是不行的。全市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都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本单位的真实情况,专门研究部署解决好这类问题,给群众以信心。

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入手,我们走上的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希望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把工作当事业去追求,当学问去研究,努力开创成都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ww w.Y k j.CoM文

章 来源

2.在全市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是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甘肃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 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为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同时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还处在“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保障、加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 作出了“十一五”时期我省新农村建设着重抓好试点、探索路子、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决策, 全面部署和启动了我省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2006-2008年, 我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抓了2个市、12个县区、100个村的首批试点工作。经过全省上下三年的共同努力, 全省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如期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取得了“思想观念变新、主导产业发展快、基础条件改善快、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村容村貌稳步变化以及探索路子有成果”的显著成效, 达到了试点的预期目的, 初步探索了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子。特别是100个省定试点村, 试点前的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03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23元, 试点结束时的2008年达到3823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00元, 2008年增幅达到20.9%,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3.9个百分点, 三年年平均增长16.7%,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5个百分点。其中国家扶贫重点县所在的50个贫困村, 试点前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50元,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0元, 2008年达到2901元,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8元, 2008年增幅达到23.8%,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近6.9个百分点, 三年年平均增长20.7%,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9.5个百分点。试点村取得的这些成效, 为今后四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年均12%的增长目标, 树立了典型, 总结了经验。

建设新农村, 区域不同, 基础不同, 建设的重点和层次各不相同。我省欠发达, 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大, 建设新农村的方法和途径也应各具特点。试点的目的就是从更深层次上把握新农村建设的规律性, 从而使我们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真正做到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典型引路、扎实推进。全面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为全省提供学习借鉴经验, 是试点工作重要的内容之一。《探索-甘肃新农村建设试点经验集》一书, 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编辑出版的。该书系统总结了我省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成效和启示, 介绍了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企业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做法。这些做法和经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体现了我省特点, 符合我省实际, 是探索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路子的汇集, 对全省各地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学习参考价值。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 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总结首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作出了把继续深入试点与面上推进相结合的新一轮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从今年起到2012年, 新一轮试点省上重点抓好兰州、金昌、嘉峪关3个市和瓜州等11个县的试点工作。试点市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为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探索路子;试点县的主要任务是围绕统筹城乡发展, 着力推进“六大制度”建设和创新。目前, 全省3个市、11个县的试点工作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面展开。从试点的布局看, 共布局试点县区14个, 试点乡镇42个, 试点村386个, 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首批试点;从资金投入看, 3个试点市计划投入财政资金3.16亿元, 11个试点县计划投入115.61亿元, 其中省财政和扶贫专项补助资金4.4亿元, 市县财政投入2.79亿元, 整合项目资金52.07亿元;从制度建设和创新看, 各试点单位基本做到了立足实际部署, 各有侧重突破, 靠实责任探索;从试点思路看, 各试点单位从实际出发, 围绕探索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统筹谋划。面上工作, 重点从农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利益问题入手, 突出抓好三项工作, 一个是搞好规划, 发挥后发优势;第二个是借助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村容村貌整治;第三个是借助特色优势产业培育, 发展主导产业。

《探索-甘肃新农村建设试点经验集》的出版和中国农业出版社赠书帮建我省农家书屋, 必将对我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进一步把这两件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做好《探索》和捐赠图书的分发工作。现在, 《探索》一书已发送到各市州, 省委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也专门下发了通知, 请各地按通知要求, 将《探索》分发到有关领导、相关单位和各县市区, 各县市区要负责分发到村, 并重点向试点村倾斜。中国农业出版社捐赠的图书, 也送到了省新闻出版局, 由省新闻出版局负责向有关农家书屋配发, 重点要向新一轮试点市、县的农家书屋倾斜。

二是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刘伟平副书记十分重视《探索》一书的出版和宣传工作, 要求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影响, 为我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和面上推进提供借鉴。咸辉副省长对做好农家书屋接受捐赠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 中国农业出版社还专门邀请了农民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的记者朋友们到兰州, 省内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们也参加了今天的仪式, 希望大家按照刘伟平副书记和咸辉副省长的要求, 在更广泛、更深层面上加以宣传报道, 使《探索》一书和捐赠图书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大力推广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做法和经验, 促进新一轮试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全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 如何将首批试点探索的做法和经验借鉴到新一轮试点工作中, 促进新一轮试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究, 努力探索创新。要注重把首批试点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吸收到新一轮试点中来, 推广运用到面上的推进工作中去;要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探索不同基础、不同条件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子;要善于从实际工作中总结提炼典型经验, 把干部群众的聪明才智、劳动实践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相结合, 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层面, 为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不断创造新经验、探索新路子。

3.在全市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下面,结合现场参观和交流的情况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切实增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部署,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有序、有效地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文明风尚向农村拓展。经过几年来全省上下以及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省新农村建设呈现了令人欣喜的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坚持把生产发展摆在首位,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最近几年,我们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粮食、畜牧业、园艺特产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坚持走以工促农的发展路子,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带基地、连农户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大批专业村屯,促进了村级主导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园区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组织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联产联销联合,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进一步强化、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市场利益分配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产业的不断壮大,使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逐步坚实。

第二,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不断改善农村民生,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抓“增收”工作中,各地坚持内部挖潜保增收、外部拓展促增收,广辟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民收入连续登上4000元、5000元、6000元台阶,开创历史最好时期,广大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投入的能力显著增强。着眼统筹城乡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等问题。农村公路、饮水、电网、沼气、危房改造、泥草房改造等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试点,农村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全省五年累计建设完成农村公路4.7万公里,解决了428.74万农村人口及1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电网4081公里,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58.9万户,全面免除了2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占在乡农业人口总数的99.07%,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达到74万,实现了应保尽保,56.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第三,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度改造村容镇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09年,全省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治理“六乱”(粪土乱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脏水乱泼、厕所乱建、畜禽乱跑)的要求,通过增加投入、动员农民出工出劳等多种有效措施,广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促进村屯绿化、美化,“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六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高标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工业集中区和畜禽养殖小区,积极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完善农村功能分区建设和管理。全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7152个,大型秸秆气化站32个,户用秸秆气化炉2001个,户用沼气池8.36万户,73%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积极推行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建设村级垃圾收集场点3.3萬个。

第四,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帮扶共建,积极促进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农村流动,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2009年现场会之后,我们全面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1000家企业重点帮扶1000个示范村。省军区和驻吉部队发挥自身优势,长期坚持不懈地支持新农村建设,既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又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前不久,省委又组织开展了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明确省直机关1000名处级干部定点接力帮扶1000个薄弱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形成了领导带建、部门帮建、村企合建、军民共建、社会捐建和干部回乡援建的强大力量和生动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流动,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规模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时间全省新农村建设投入达到236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25亿元,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亿元,各级帮扶部门单位投入15亿元,发动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和企业捐助投入4亿元,乡村集体投入52亿元,农民自主投入94亿元。

回顾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历程,广大干部群众深切感到,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推进“三化”进程,加快实施“三动”战略,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战略部署和各项务实举措;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真抓实干、社会各界的倾情支持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市(州)、各县(市)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不断强化推动措施,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使新农村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省军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帮扶8个边境县(市),结合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出真招,拿实策,求实效,有力促进了边境地区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各帮扶部门和大专院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自身优势,履职尽责助“三农”、真心实意促发展;各帮扶企业和社会各界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以助农兴农为己任,慷慨捐资,真情奉献,互惠发展,体现了回报社会的美德和先富带后富的义举,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广大基层干部长期奋战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不辞辛劳,不畏艰苦,扎实苦干,冲锋在前,为改变当地面貌、富裕农民群众履职尽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付出辛劳、做出贡献的各个方面、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有许多矛盾需要破解,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发展层面看,尽管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进一步改变农村面貌、富裕农民群众、缩小城乡差距的历史重任仍然十分艰巨,顺应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从工作层面看,尽管全省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但无论在工作进度还是在推进力度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一些地方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工作不积极等问题。有的是畏难情绪严重、忽冷忽热,有的是办法不多、缺乏有效的抓手。同时,一些地方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得不够好,“等靠要”思想比较突出,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要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我省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来认识、来谋划、来推进。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新农村建设,是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要求;是全面启动内需、拉动社会消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思想上进一步坚定,在摆位上进一步突出,在行动上进一步自觉,在措施上进一步强化,努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好政策、好环境、好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的大背景,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为我们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更强的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级财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全党全社会关注“三农”、支持“三农”的氛围日益浓厚,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新阶段的条件更加成熟。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和“三化”统筹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上述要求,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生产,不断增强新农村自主投入、自我发展的能力,新农村建设才能不断迸发活力、保持持久动力。在继续深入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农业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加快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实施百亿斤肉工程、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百户龙头企业建设工程和人参、鹿业、林蛙、木耳、中药材等新兴战略产业工程及林业产业工程,依托我省丰富的粮、牧、林、特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加快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村工业园区和种养小区建设,不断扩大专业村屯规模,实现产业园区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合作化。要把科技兴农作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措施,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强化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提高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更好地发挥科技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当前,我省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一旦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农民收入增长就会出现反弹,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广辟增收渠道,建立起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资金落到基层、惠及到各家各户。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合理調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稳定农民内部增收来源。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施好新增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建筑和服务业领域。要积极促进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强化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支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收费,保护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有针对性、有效的就业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开展好“阳光工程”和“春风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提升农民的增收致富本领。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农民收入增长就快,农村面貌改变就快,城乡差距缩小就快。要把壮大县域经济、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作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要增长点,进一步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化集中区建设,以此为纽带,加强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内在联系,拓展农民外部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要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新解决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要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大水利设施投入的机遇,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在完成现有1000个示范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尽快再启动两批1000个示范村建设。在具体改造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村屯布局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现有基础,以建设农村社区为主攻方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基础和公用设施。村屯建设要突出区域和民俗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建设,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东部重点是抓好空心村庄治理,20户以下的村庄要按照《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安排,积极引导迁村并屯。中部重点是建设中心村,抓好旧村庄改造。西部重点是抓好泥草房和危房改造,有条件的也可集中建设新村。城郊重点是按照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行统建农民新村。要结合村屯改造,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强化道路硬化、排水设施、清洁能源、垃圾处理、院落整治、绿化美化亮化、集中饲养小区、村屯周边小流域治理等方面建设,努力创建整洁、优美、舒适、宜居的新农村。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尽快改变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力度,全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政策,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网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抓好农村扶贫开发,稳步扩大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乡村文化阵地,丰富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要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乡镇创建活动,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要紧紧围绕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体系,增强服务民生的实效性。要加大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要把切实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全面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畅通农民诉求渠道,健全有效化解矛盾的体制机制,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进一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吉林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事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全省上下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大事、要事抓紧抓好,在原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第一,强化组织推动、帮扶共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任务,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突破口,作为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发展的有效载体,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各方面,切实强化新农村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抓实抓好。省、市、县三级领导要经常深入村屯,帮助解决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的实际问题。要组织开展好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创造工作条件,加强激励约束,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要强化“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帮扶包保工作责任落实,对帮扶工作情况进行经常性调度,切实解决好农村最急需、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有效。要注重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第二,加强实践探索、政策创新,构建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大胆实践、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户籍管理政策、平等就业制度等政策措施,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特别要注重整合城市各方面资源要素,通过落实帮扶责任和自愿捐助共建等措施,推动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更好地发挥市带县、城帮乡作用。要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追究相应责任,做到以奖促建、以罚促动。

第三,强化资金整合、捆绑投入,集聚新农村建设合力。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整治。要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先为示范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简化程序,增加贷款品种和贷款规模。省、市、县有关部门,要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据职责分工和建设任务,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在资金安排上实行打捆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

第四,坚持真抓实干、转变作风,全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严把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的质量关、标准关,坚持杜绝出现烂尾工程和“豆腐渣”工程,防止劳民伤财。要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原则,不得强迫命令,真正把建设的决策权、主导权放在农民群众手中。要把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办好民生实事有机结合起来,今年省委、省政府承诺为农民办的关于新修农村水泥(瀝青)路2000公里、建设17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个、新增绿化美化村屯2096个等13件实事,要逐项研究、逐项落实,确保件件着实、件件办得圆满,让群众满意、农民高兴。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在全市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同志们:今天召开的会议,是“十一五”开局和新年伊始召开的第一个全市性的重要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刚才,仕芳同志传达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

神,会议结束时*同志还将作具体部署。下面,我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十五”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积极推进农村“三化”进程,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重点抓好县镇经济、特色农业,加快中心镇发展,大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和“十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持续稳步发展。200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完成82亿元,比2000年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4698元,比2000年增长29.4。总的来看,“十五”时期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的时期,是“三农”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的时期,也是农民得到实惠较多的时期。

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发展、确保农民增收的措施,为加强“三农”工作、加快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05年全市gdp达803.9亿元,比2000年增长近一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34.7亿元,比2000年增长一倍以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日益增强。可以说,农业农村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面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处于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承担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社会事业的双重任务,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仍不牢固,农业投入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业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工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不多;城乡二元结构特征较为突出,城乡发展仍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卫生、文体等基础设施整体上比较薄弱;农民综合素质较差,文盲、科盲、法盲在农村仍有一定的比重;基层民主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同时,农村发展的规划问题、机制问题、途径问题、组织保障问题,都亟待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全市各级党政、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体现。过去,我们实行的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为推进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政策,为此农民做出了巨大奉献。这在一定历史阶段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现阶段,我们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最困难的群体在农村,最多的隐患也在农村。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更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统筹城乡发展,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是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我们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特征,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执政为民要求的具体实践。

5.在全市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同志们:

这次会议既是新农村建设工作会,又是现场会,更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训会议,内容非常丰富。一会儿,谭力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学习领会,认真贯彻。下面,我先从四个方面强调一下抓落实问题。

一、深化认识,大胆探索,在创新机制上抓落实

市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会议召开后,全市各地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但是,我们必须看到,XX是一个农业大市,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业人口多,占全市总人口的77.6%,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生活水平不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是我们的基本市情。因此,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从农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抓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突破,积小胜为大胜。千万不要把农村形势估计过高,千万不能头脑发热,急于求成,一哄而上。不能搞大跃进,更不能搞新一轮的摊派,增加农民负担,侵犯农民利益。各地、各部门要吃透上级精神,既要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注重调整农村产业布局;既要注重经济建设,又要注重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既要注重转变生产方式,又要注重转变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要从传统的思维、体制、制度与机制中跳出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机制,有效统筹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发展,把农民从简单的、传统的和生产发展水平低下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一是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新机制。新农村建设,应当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市委、市政府直接抓统筹,农办负责总体协调和督促检查,市级各部门要把工作范围和重点向农村延伸,切实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上下联动、城乡共建的统筹协调和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工作新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但决不是说政府要包揽一切。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利益主体,也是实践主体;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主要推动力量。政府要通过引导,充分发动全市农民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增加收入、改善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和创造幸福生活。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提供服务上狠抓落实,要在不断增加本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向中央、省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在行路、就医、上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诚心诚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要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农民群众的自主选择,坚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采取“以奖代补”等激励扶持手段给予农民必要的资金、物质补助,通过农民的自力更生,切实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被动为主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三是建立民主自治管理的工作新机制。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上抓落实

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一是要编制好总体规划。要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核心,科学编制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产业布局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在此基础上,特别要注重市、县、乡(镇)三级的统筹协调,以县为单位,结合社会发展、环境整治、村容美化、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等五个方面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用规划统领新农村建设。这几个规划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更要注重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相统一;既要从“硬件”上去规划,也要从“软件”上去规划,做到总体规划一步到位。

二是要做深做实具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要按照“围绕村镇实际、保留乡风民俗、体现文化品位、保护生态环境、考虑卫生防疫体系、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坚持“布局合理、经济实用、功能配套、特色突出、适度超前”的原则,搞好试点村镇规划。具体规划必须具有前瞻性,要充分考虑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的长远发展趋势和村镇布局的总体要求,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符合当地实际需要;既要展现农村的田园风光,又要彰显农村的民风民俗以及历史文化底蕴。要坚持“一村一策”,引导农民在规划区修建各具特色的住宅,形成不同风格的村落,绝不能搞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市委农办要会同建设、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组织专业规划力量和专家咨询队伍对新农村具体规划的编制进行指导、咨询、审核、把关。

三是要强化规划管理,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按规划确定的目标和布局,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各区市县人民政府以及建设、规划、国土、农业、环保等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强对规划的实施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加大督查督办的力度,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没有规划不建设,不按规划不施工”。彻底改变农村“重建设轻规划”、“重建设轻管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

三、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上抓落实

目前,我市乡镇负债沉重,城乡收入差距大。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要整合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把钱用在刀刃上,把劲使在关键处,集中力量办一些大事情,决不能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撒了胡椒面。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经费投入到位。今年市财政将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各区市县也要相应配套,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建设,包括乡村功能区建设、道路硬化、旧房改建或新建房、“五改”项目、门前亮化、院内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拓宽新农村建设渠道。这次长虹集团与XX市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种新的建设模式,也是新农村的建设主体、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体现。今后,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投入机制、建设机制,切实引入市场机制,努力实现新农村的建设主体、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多元化。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探索财政支农投入议事制度,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建设资金,统筹协调,整合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聚合导向作用。财政对乡村建设的投资和项目补助资金,必须实行公开公示制度,通过依法招标、资金跟踪监督和项目评估等办法,确保项目质量、财政投入及时足额到位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确保各项政策到位。要进一步加大对铁骑力士、双汇食品、长林食品、恒源药业、翰通生物、雪宝乳业、光友薯业、四川棉麻、天晨甘油、西普油脂公司等涉及畜牧、粮油、蔬菜、中药材、林果等5大重点产业20余家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龙头做大做强,争创一批名优品牌,形成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在此基础上,要加快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优势以及带动作用突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并充分利用这些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要根据本地农产品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和全市三个类区的各自特点,不断优化和调整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大力培植与本地资源相适应的农业生产新优势,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专业化、集约化、多元化生产格局,提高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坝区要突出地缘优势,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农业、高科技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大力发展反季无公害精细蔬菜、名贵花卉、优质水果、优良牧草、奶牛以及观光休闲等都市农业,鼓励农业创新,发展质量型、特色型和加工型农业,带动良种稻麦、高芥酸油菜、薯类、蔬菜、瓜果、花卉和茧丝绸等主导产业和名优产品的发展,形成名优产品规模化、专业化种养和精深加工优势,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丘区要突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骨干龙头企业,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和乡镇城市化,重点发展粮油、畜禽、菜果等食品加工工业,茧丝绸和棉麻等轻纺工业,加快优质特色专用农产品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山区要突出绿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茶叶、名贵中药材、草食牛羊、无公害野生食品、经济林竹加工经营型重点龙头企业,充分利用涪江的水利资源和山区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水电能源、矿产加工工业。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与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对策,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对外开放的新路子,对符合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农业科技发展政策的,必须无条件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并积极向上争取支持,认真组织实施。

三是大力发展新型经合组织,确保支农助农服务到位。各级各部门都要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己任;要采取强有力措施,鼓励各类中介机构面向新农村建设拓展业务;要积极支持农民群众采取资本联合、劳动联合、科技联合、销售联合等方式,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队伍等各类新型经济合作组织。要加强农民与市场以及企业之间的联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联合,改善生产营销服务,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生产效率,抵御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效益。要加强对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是加大智力支持力度,确保人力保障到位。市委、市政府今年已从各区市县和市级各部门抽调2000余名年轻干部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各单位必须将抽调人员实实在在安排到基层工作,决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各区市县政府还应采用多种手段,广泛引进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做到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撑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新农村建设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农民”,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民不仅要有生存能力,更要具备自我发展能力,这样农村的发展才有后劲。因此,要依托现有的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和培训机制,开展技术培训、富余劳动力培训、巾帼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等等,培养一批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真正成为推动新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角。

四、吃透两头,抓住重点,在项目建设上抓落实

昨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同志对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进行了全面阐述,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方面,十二个重点”。第一个方面就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包括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农业水利基本建设、调整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畜禽防疫体系建设等;第二个方面就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包括农村饮水、交通、沼气、电网改造等;第三个方面就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包括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认真把握的关键和重点。各级各部门既要吃透中央精神,又要吃透市情、区情、县情,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和“十二个重点”,集中力量包装上报一批项目,由市发改委汇总,积极向北京和省上争取。近期,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设。

一是抓好全市新农村八种类型建设。市委、市政府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初步确立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八种类型,这对我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善于在学习中借鉴,在学习中创新,扬长避短,使全市的村庄都能根据自身实际,建出风格和特色。

二是抓好绵江新农村产业带的建设。绵江新农村产业带涉及涪城、江油两个区市,四个乡镇,24个村,5000余人。作为建设主体,涪城区和江油市要充分发挥绵江快速通道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本辖区内沿线各村的新农村建设。市委、市政府将加强对产业带建设的指导,力求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走在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前列。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要以绵江快速通道为依托,以龙门蔬菜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和青莲果蔬气调库建设为切入点,抓好配套路网建设,到“十一五”末,沿线村、社、院、户四级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从今年起逐年对骨干提灌站、涪西堰、长青、红岩堰三个中型河堰的输水支干渠进行改造,对绵江沿线村社的101公里输水主渠道全部进行硬化,改善水利灌溉条件。同时,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做好固定电话、宽带网络进村入户工作,大力开展以“三建五改”为核心内容的清洁农村行动。在产业培育方面,大力发展良种粮油、蔬菜、花卉、观赏植物种植等经济效益高的种植业产品和祖代种猪、獭兔等高效益的畜产品,并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以及绵江快速通道的便利条件,发展旅游休闲、生态观光的都市型农业和庭院经济。在中心村建设方面,坚持以川西民居风格为主、现代建筑为辅,实行分期分批建设。涪城区和江油市要根据沿线各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各乡镇、各村社以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增强建设的实效性。

三是抓好农业产业发展集中区的建设。要依托农科区的优势资源,不断吸引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入驻,原则上全市新引进的农业产业化企业都要落到农科区,大力发展以优质动植物良种、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生物技术为支柱的三大产业集群,打造“西部种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生物技术创新基地”品牌,将农科区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集聚地,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地、农业科研院所的集聚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和物质基础。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允许大胆探索管建结合的新机制,明晰产权,严格管理,把建设和管理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二者决不能偏废。

6.在全市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部门职责,安排部署今年全县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下面,我就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前段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生产发展和村屯整洁为重点,在省、市帮扶的基础上,强化措施,加大力度,使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县15个试点村95%以上的农户围绕“三养一优一转”落实了各类致富项目,试点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在绿化美化、砌护边沟、修建栅栏、农村公路、建秸杆气化站、卫生厕所、建垃圾点、清理柴草垛、新建村部和旧房改造等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6个特点: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解决难题。各试点村镇都能从本地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规划,科学运作,效果好。去年国家、省、市领导到东丰检查和调研新农村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帮扶部门工作扎实,力度大。省、市、县各级帮扶部门都能从大局出发,克服本部门的困难,与试点村镇共同谋划新农村建设。科学确定项目,去年17个试点村镇共确定建设项目52个,解决帮扶资金、物质共计***万元。
三是试点村镇行动快,效果好。试点村镇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上,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的原则,使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如东丰镇的苗胜村、横道河镇的合力村等在工作中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四是农民主体意识增强,认识高。主要体现在由帮我建变为我要建,农民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出资出劳总计***万元。
五是社会对新农村建设认可度高,合力强。县、乡广大群众感到新农村建设工作抓得紧,落得实,切实解决了农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个体、私营企业将投资重点转向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全社会支持、认可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六是主管部门工作主动,相关部门配合紧。新农办对上协调,对下指导好。城建、财政、发改、土地、水利、农业、牧业等相关部门从自身业务出发,按照全县总体规划,主动帮助试点村镇研究建设规划、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技术服务,解决了实际困难。
今年,在完成新增17个试点村申报的基础上,新农村办公室协助省级试点村镇完成了450万元项目的规划和申报工作。目前,苗胜村正在陆续安装沼气池,横道河镇合力村、沙河镇良纯村今年重点工作也全面展开,蚂蚁村的优质粮核心区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其他市、县级试点村镇也都进行了精心规划,并开始运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的新农村试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启动程度不够,个别地方存在着单纯依赖上级和帮扶部门的“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二是支部书记思维不开阔,产业发展不快,农民增收致富的项目少,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三是工作进展不平衡,进度不一;四是农民素质急待提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明确今年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性选择,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只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全面完善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有力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启动和拓展农村消费市场,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从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从思想上再认识,从工作上再部署,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认识和一致行动。

(二)突出抓好生产发展
一是要在发展精品畜牧业上做文章。畜牧业是我县的优势产业,是入世后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更是农民收入迅速增长的重要产业。因此,各试点村镇要在发展精品畜牧业上动脑筋、下功夫,加快推动黄牛繁殖、育肥、销售“一条龙”发展;要依托鹏翔牧业,拉动肉鸡养殖业发展;要抓住梅花鹿价格走低的时机,运作实施好鹿药系列产品和肉食鹿项目开发,努力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全县养鹿业向纵深发展。今年,每个试点村必须要新建一处牧业标准小区、培育发展养殖大户2户、规模户10户,并建档备案。二是要在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上做文章。在提高种植业收入上,要围绕华粮生化、中志玉米、唐豆豆、鑫丰粮油等粮食加工企业,要突出把握“绿色”、“高效”和“订单”。三是要在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做文章。劳务收入也是我县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各试点村镇要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劳动力转移工作,按照“订单、定点、定向”的方式,组织好订单培训和定向输出。今年各试点村劳务输出要达到劳动力的85%以上。

(三)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
要通过会议、媒体宣传等形式,教育农民转变思想观念,破除传统封闭的小农意识和老守田园的落后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农民想富、敢富、勇于富,增强致富的愿望和勇气。一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增强农民的生产技能,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二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绿证教育和学历教育。以经济管理、劳务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为重点,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培训,增强农民的岗位技能和就业能力。三要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文化和民主法制教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现代新型农民。

(四)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
坚持“走平坦路、住安全房、用卫生厕、喝干净水、用清洁能源”的建设标准,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

水利建设项目,大力开展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深入实施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土地整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切实提高物质装备水平,加快新型农机具的普及,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各试点村镇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二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要以秸杆汽化、沼气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各级试点村要结合本村实际,宜杆则杆,宜沼则沼。省级试点村今年要抓100户以上,市、县试点村可结合实际,在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基础上鼓励进行清洁能源建设。三要切实改变村容村貌。要在巩固已有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组织新试点村镇积极开展好改水、改厕、改灶、改房和清理围墙院落、清理垃圾粪便、清理边沟污泥、清理乱堆乱建。

三、明确职责,务求新农村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
去年我县试点村镇17个,今年新增了17个,总数已经发展到34个,平均每个乡镇的试点都在2个以上,试点面不算小。因此,各乡镇和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按照县里下发的工作要点,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一)乡镇职责和今年的重点任务
一是研究制定好三个规划。即:总体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新增试点村镇要依据《东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当地实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总体规划;要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总体要求,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规划;要配合县建设局制定出有前瞻性的建设规划。原试点村镇要对已有的规划进一步修订完善。这项工作要在9月末前完成。
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中央已经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各乡镇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层层发动,广泛动员,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农民群众明白自己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组织、引导农民投资、投工、投劳,特别是引导外出创业的农民回乡投资,建设自己的家园。
三是大力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中,各试点村镇要围绕县委提出的“三养一转一优”农民增收的具体措施,根据自身的发展基础和产业优势,引导农民从实际出发,选好、选准致富项目,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今年试点村农民人均收入必须达到6500元以上。
四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已由两办下发了文件,各试点村镇要结合本乡镇实际,按照文件要求,强化重点工作的落实。同时,要积极向包保的县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主动与帮扶部门搞好衔接。

(二)部门职责和今年重点任务
1.建设部门:
一是科学制定试点村镇规划。去年,建设局为全县的村镇规划制定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还要发扬成绩,加大力度。从现在起要组织精干力量,下村入组,对去年的17个规划进行修订,对新增的17个试点村镇进行规划设计。设计经费问题,在省未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前,所有费用由建设局垫付,不得向试点村镇收取。省级试点村镇的规划设计费用已列入省专项补贴,由县新农村办负责协调。这项工作要在9月末前

全部完成。
二是设计农民新居模式。农民新建住房模式要根据我县农民的居住习惯、经济条件和少数民族的特点,推行室内厕所和太阳能淋浴。要制定出几套农民新居模式,供农民选择,并提供给县新农村办公室和乡镇。这项工作要在9月末前完成,
三是村容村貌整治。要在巩固已有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组织新试点村镇积极开展好改水、改厕、改灶、改房和清理围墙院落、清理垃圾粪便、清理边沟污泥、清理乱堆乱建,搞好庭院及公路两侧绿美化。这项工作不做硬性规定,但县建设局要组织各试点村根据实际,采取措施,积极运作。土地、卫生、交通、林业等部门配合。

2.农业部门:
一是检查指导“四个一”落实情况。要组织专人对各试点村进行检查指导,除贫困户、五保户外,做到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有一块高产效益田、有一名劳动力外出打工或经商、有一个致富项目。
二是清洁能源建设。我县的清洁能源建设要以秸杆汽化、沼气建设为重点,结合本村实际,宜杆则杆,宜沼则沼。省级试点村今年要抓100户以上,市、县试点村可结合实际,在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基础上鼓励进行清洁能源建设。此项工作由县农业局牵头,发改、科技、环保、质监等部门配合。
三是农业技术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增强农民的生产技能,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农业生产效率。要组织实施“科技人员入村结对”工程,对全县34个试点村镇落实包保人员、指导项目和技术;要制定培训规划和农民急需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农业局牵头,林业、水利、牧业、农机、鹿业、教育、科技等部门配合。
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绿证教育和学历教育。以经济管理、劳务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为重点,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培训,增强农民的岗位技能和就业能力。由农业局和就业局牵头,牧业、农机、鹿业、教育、科技等部门配合。
3.交通部门:
要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今年要全面实现试点村“组组通”。由县交通局牵头,财政、发改、建设等部门配合。
4.县发改局:
要做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济发展规划项目的申报、审批、立项,协调、争取各项新农村建设资金等工作。要积极向上争取水利建设项目,深入实施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土地整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切实提高物质装备水平,加快新型农机具的普及,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财政、农业、建设、交通、教育、卫生、水利、林业、牧业等部门配合。
5.教育部门:
要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学水平。
6.卫生部门:
要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提高参合率,使广大农民享受到政策实惠。试点村参合率达到95%以上。同时,县爱卫会要积极向省、市争取室外环保卫生厕所指标,今年力争试点村要有30%以上农户用上室外环保卫生厕所。
7.广电部门:
一是做好宣传报道。要加大宣传力度,开辟专栏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及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树立新形象、新风尚,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是

广播电视进村入户。今年,试点村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要全部开通。
8.文体部门:
一是文化活动场所、全民健身场所等设施建设。帮助试点村引进建设项目,培训管理人员,制定活动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健身器材。
二是组织好省“2007年农村电影放映活动月”活动。要精选影片,保证质量,填好放映记录,做好迎检准备。
9.民政部门:
要抓住省继续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机遇,将生活困难农户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范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围绕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研究制定村民自制管理办法。

10.社保部门:
利用一年的时间,研究我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明年在试点村全面推开。
11.县精神文明办:
要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文化和民主法制教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现代新型农民。要组织各试点村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积极开展文明村屯、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试点村中迅速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扶贫济困、诚实守信、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要以“五五”普法为载体,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增强农民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责任感。文体、法治等部门配合。
12.科技局:
要帮助试点村镇研究安排科技项目,积极协调省科技厅,抓好科技项目的申报、落实。

(三)新农村办公室职责和任务
1.搞好协调。要及时与省、市新农村办公室搞好协调,把握政策,了解信息,特别是要提供好省里的资金和项目配备情况,积极帮助试点村镇争取项目和资金。
2.抓好典型。今年,市里将召开“生产发展、清洁能源”两个现场会,要调度好情况,培育典型,做好准备。
3.检查指导。要深入试点村镇检查指导,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为领导当好参谋。
4.考核评比。对“新农村建设贡献奖”和“新农村试点先进乡镇”两项考核的办法要进一步细化,要加强对各乡镇工作开展情况和县直部门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年末要组织好考核评比工作。

四、强化领导,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责任,因此,各乡镇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各职能部门要协力同心,全力抓好我县的试点工作。
按照省里的要求,今后我县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由我和贞和县长负总责,德贵书记具体主抓。各乡镇党委书记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同时,要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乡镇级新农村联络员制度,成立办公室,设专人负责。
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要认真履行县委赋予的职责,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去年下发的《东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门责任分工意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合力支持试点工作的开展。
各帮扶部门要细化工作措施,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文化、人才、信息、技术、管理、物资等方面的优势,全力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今年对各试点村镇的帮扶部门做了个别调整,今后再扩点增面

7.在全市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主要目标是:正常年景粮食总产稳定在110亿kg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 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财政安排农业部门用于农业产业发展的投入增长幅度达到20%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760亿元;2 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一批“一县一业”基地县完成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改造中低产田13.34万hm2, 改造盐碱地0.67万hm2;新发展设施蔬菜1.34万hm2;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 (场) 600个;新发展合作社3 000个、省市县三级示范社1 600个;培训农民100万人, 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完成3 00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任务;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以上12项工作目标, 基本涵盖了我省农业重点工作的各个方面, 是经过我们反复讨论、慎重考虑确立的, 既立足我省现阶段农情省情, 又着眼于全省“十二五”规划和农民收入翻番目标任务;既充分研究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又全面分析了蕴含的机遇和条件;既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也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需要我们用敢闯的勇气、大胆的实践“跳起来摘桃子”。今天会上向各市颁发目标责任状, 就是要给各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压担子、加压力。希望大家认真履职, 共同努力, 向省委、省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围绕上述目标, 2012年重点要抓好以下9项工作:

一、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工程, 全力夺取粮食生产好收成

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 是我们农业部门的基本职责所在。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 努力挖掘增产潜力, 巩固和提高生产能力, “稳定面积、主攻单产”, 力争全年粮食生产再获好收成。继续组织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形成部门联动、上下协同抓粮食生产的工作格局。要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开展粮食稳定发展工作绩效评估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考核评价, 逐级分解粮食生产任务, 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措施落到实处。对粮食增产多、贡献大的县, 继续加大工作激励和政策支持, 调动地方政府、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要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工程, 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创新经营方式、集成技术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等措施, 在全省建设130个万亩 (666.67 hm2) 粮食高产示范片, 同时继续巩固1个县10个乡镇整建制创建试点。

要加大杂粮开发力度。2012年省里要启动实施杂粮产业振兴计划, 通过加大研发推广力度, 发展杂粮主食工业化, 优化品种品质结构, 培育大型龙头企业, 整合打造知名品牌, 建设商品生产基地等措施, 重点发展谷子、荞麦、燕麦、马铃薯、红芸豆、绿豆、高粱等7种优势杂粮。各地要按照省里的统一规划, 抓好本地优势杂粮的开发, 进一步提升山西杂粮的生产优势、比较效益和市场影响力。同时, 要统筹抓好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 开展棉油高产创建, 扩大主导品种种植面积, 推广节本增产增效技术, 促进各类经济作物稳定发展。

二、咬定农民增收目标,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 奋力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的决定》, 紧紧咬住“十二五”期间实现“一翻番、两高于、一消除、一前移”的总目标 (即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 000元, 2016年超过万元, 实现翻番目标;农民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基本消除农民人均纯收入5 000元以下的县;农民收入水平在中部地区和全国的位次前移, 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 坚持多策并举,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要不断优化农业结构, 提升农业效益, 挖掘种养业增收潜力, 集中打造畜牧、杂粮、蔬菜、干鲜果等特色优势产业, 依靠产业发展促进家庭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创业工程, 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力度, 鼓励农民外出打工, 支持农民创业就业, 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要认真落实中央和我省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强化政策宣传, 规范操作运行, 加大监管力度, 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基层, 兑现到农户。有条件的市县要围绕主导产业开发给予农民多种形式的补贴, 努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要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 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此外, 还要推动减负惠农政策的落实, 继续开展重点领域乱收费专项治理, 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大力推进观光休闲农业发展, 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 强化政策扶持和宣传引导, 培育发展一批观光农业示范点, 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进一步加快农业对外开放和外向型农业发展步伐, 不断深化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 稳步扩大农产品出口贸易, 努力为农民增收争取更大的空间。

三、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要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切入点, 以农产品加工“513”工程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抓手, 坚持工业化理念, 实施产业化运作, 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优势产业。

强势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要以2 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一批“一县一业”基地县为重点,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谋划产业发展项目, 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省里将设立专项资金, 通过奖励、补助等多种形式, 扶持整村整乡整县特色优势农产品开发, 加快形成特色明显、规模集中、具有市场潜力的产业基地。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本级财政和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社的扶持, 加大对“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的投入力度, 确保年底有一批专业村和基地县达到建设标准。要精心选树一批先进典型, 通过巡回报告、现场观摩、媒体宣传等方式, 带动和引导全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健康发展。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把大同、晋中、运城三大示范区、10个示范县和太谷、大同南郊区、运城盐湖区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建设重点, 加大工程项目建设力度, 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种养业专业示范园和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综合示范园, 以示范区引领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利用农垦土地等资源优势, 大力推进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养殖示范场建设, 加快垦区高效特色农业发展。

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513”工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直接投资或参股投资山西省龙头企业建设。积极支持省内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引进战略投资, 实现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和企业素质快速提升, 打造一批营业收入过10亿、50亿、100亿的标志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地要加大协调督促力度, 进一步落实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 努力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创造良好投资发展环境。

切实加强特色农业产业化支撑项目建设。按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原则, 抓紧谋划推进一批加工、基地、流通、园区等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支撑项目, 制定产业支撑项目指导目录, 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动态的项目筛选、管理、发布、招商、评估制度。省里将增加和统筹各类涉农资金, 并在财政超收部分中划出一定比例, 主要通过贴息的办法, 引导银行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产业支撑项目。

四、稳定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 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要着力抓好畜牧、蔬菜、果业生产, 建设菜园子, 丰富菜篮子。着力抓好畜牧业生产, 满足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深入推进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转型、跨越和升级, 启动实施振兴畜牧计划,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 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小区, 打造鸡鸭、生猪、牛羊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加快省级原种猪场、祖代种禽场和种羊场建设, 推进改良站点标准化建设, 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2012年省里要召开全省畜牧大会, 全面安排部署畜牧业振兴工作。

着力抓好蔬菜生产, 打造产业基地。深入推进百万棚设施蔬菜建设工程, 重点抓好蔬菜标准园建设和集约化育苗场建设, 加强蔬菜技术培训和推广, 打造一批设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创新示范基地, 辐射和带动全省设施蔬菜产业提档升级。突出抓好寿阳县、新绛县、曲沃县、清徐县、榆次区、夏县、应县、阳高县、盐湖区9个国家级蔬菜产业基地县建设。加强与京津地区特别是京津大农业集团的合作, 牢牢占住增量市场, 努力抢挤存量市场, 按照全国先进、循环生态、畜饲菜结合的发展思路, 努力把晋北基地建设成为京津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着力抓好水果生产, 实现提质增效。要大力实施水果双增工程, 在适宜栽培区积极引导扩大苹果、梨等果树种植面积, 深入推进标准化果园建设, 加大果园间伐减密和高光效树形改造, 大力推广果园施肥和果实套袋技术, 全面提高果品质量, 全年力争新增水果面积1.34万hm2, 改造中低产果园2万hm2。

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 推动现代农业跨越

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 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全年“三农”工作的重点, 按照农业部要求, 认真组织开展以“科技进村入户, 助力增产增收, 农业转型跨越”为主题的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实施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行动。

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出台《全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 启动实施省、县、村三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逐步建立和完善省级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县级综合试验站、村级服务点三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积极争取资金, 尽快全面启动17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农科教、产学研一体运作模式, 进一步推进农业厅长、农大校长、农科院长“三长”联席工作制度, 统筹协调全省各类农业科技资源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加强种养基地、科研繁育中心和检测中心建设, 提升科技引领和服务水平。加快重点领域技术集成创新, 围绕我省玉米、小麦、小杂粮、干鲜果、蔬菜、畜禽等产业需求, 加快推进前沿性技术研究, 争取在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农业产业化技术研发和组装、农产品深加工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取得一些自主创新成果。

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提升农业技术应用和服务水平。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落实中央“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 即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 (市、区) , 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所有乡镇。启动全省“一乡一站、一村一点”全覆盖工程, 每个乡镇 (或区域) 建设一个农技推广站, 每村建设一个科技服务点。大力实施“双百”科技转化工程, 主推100个新品种和100项新技术, 加快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引导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农技推广, 构建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 其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

三是加大现代农作物种业推进力度, 全面提升种业发展水平。今年要把加快种业发展作为“农业科技促进年”的重要着力点, 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启动实施现代种业推进工程。制定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省级规划要做好与农业部的衔接。各地要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分作物、分区域、分阶段提出今后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要积极推进种子企业兼并重组, 通过市场机制优化和调整种子企业布局, 着力培育屯玉、潞玉、大丰、强盛等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龙头。要加强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 打造一批“一村一品”种子专业村和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 全面提升种子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水平。全面推进县级种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市场监管和服务能力。

四是加强现代农业人才培训, 提升科技素质和技能。制定完善省市县农业农村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 启动第二轮中高级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 选拔一批基础好、素质高、贡献大的农技人员进入高等院校进行学历教育。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 整合各类培训资源, 大力实施“百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重点搞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植物疫病防控,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以学习宣传《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为契机, 认真贯彻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会议和全省食品安全责任监督工作现场会精神, 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重点抓好禁用高毒农药、兽药、“瘦肉精”、三聚氰胺、问题乳粉等的清查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和监督抽查制度, 提高监测频度, 扩大监测覆盖面, 对生鲜乳生产收购、农兽药和饲料生产、经营、使用实行全过程监管。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 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评估, 提高预警预报水平。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 进一步完善落实农产品产地准出、质量追溯等制度和措施。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加快制定一批符合我省农产品生产实际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大规模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加大“三品一标”认证监管力度, 精心培育特色农业品牌, 支持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山西省著名商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监管机构, 加快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 确保年底全省所有乡镇基本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着力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 保障执法工作经费, 改善执法条件和手段, 充分发挥好现有农业综合执法队伍的作用, 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处工作, 切实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健全动物防疫责任体系, 推行政府领导、兽医主管部门监管、养殖生产经营者为主体的强制免疫模式,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新城疫实行强制免疫, 应免密度达到100%。开展禽流感、口蹄疫、布病病原学专项监测, 开展重大人畜共患病和种畜禽场疫病净化行动。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落实队伍、资金、技术、物资储备, 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省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和乡、村测报网点, 形成覆盖全省的疫情测报网络。加快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 强化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 提高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综合服务能力。加强植物疫病防控工作, 以落实机构、编制、经费为重点建立健全市、县农药管理体系, 继续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 搞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 全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 进一步提升防控技术水平。

七、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搞活农产品流通

重点是强化监测预警, 改善流通设施, 搞好产销衔接, 着力提高生产者营销能力, 进一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要健全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体系, 完善价格信息采集和发布制度, 搞好蔬菜、畜产品、水果、粮油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监测与发布, 为防范市场风险和宏观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依托“金农工程”、“三电合一”项目建设成果, 深入开展“12316, 信息进农家”活动, 增强信息服务能力。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拓展改造力度, 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和农产品产地、销地批发市场。鼓励支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收集、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 发展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大力推进“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场超对接、场厂对接”, 减少中间环节, 降低流通成本, 实现互惠双赢。积极引导和组织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农产品交易展销活动, 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积极推进京津晋农业区域合作, 努力扩大我省优质特色农副产品在京津两地的市场份额。逐步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设立山西特色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办好第二届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

八、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保护, 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继续加强以中低产田改造和大同盆地盐碱地改造为重点的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积极发挥牵头作用, 协调财政、国土、水利等部门, 整合资金项目, 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渠道不变、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 完成13.34万hm2中低产田、0.67万hm2盐碱地改造任务。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00万hm2, 粮棉高产创建示范片和果菜标准园必须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认真搞好已完成较大规模土地整理项目的调查工作,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 规划建设一批较高质量、较大规模的土地整理项目, 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做好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 在适应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前提下, 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 按照“多能并举、综合利用, 建管并重、稳步发展”的思路, 注重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同产业发展相结合, 同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 倡导和扶持在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 发展猪沼果、猪沼菜等循环农业, 2012年力争完成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化、生物质炉、吊炕、太阳能路灯等10万户可再生能源建设任务。

加强草原建设保护, 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山西省半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风沙源治理、草地建设等工程, 加大草原鼠虫害防治和“三化” (沙化、碱化、退化) 治理力度;强化草原监理机构建设, 加大对草畜平衡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 提升草原管护水平。同时, 要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 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大力推进以秸秆为重点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九、着力创新农业经营形式, 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认真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 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探索形成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办法和工作规程。要结合登记试点工作, 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互换并地”, 探索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的有效途径。以政策扶持为杠杆, 以集中连片流转为重点, 依法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管理和服务,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登记、鉴证和合同备案制度, 规范流转行为。全面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体系, 加强调解仲裁员培训和管理, 推进调解仲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要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 按照“数量质量并重, 一村一品一社”的思路, 继续推进“358”示范社建设行动, 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和跨区域联合社。研究出台推进草原承包的指导性意见, 按照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位的要求, 分类推进草原承包工作。2012年先行搞好试点, 三年全面完成承包任务。

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是篇大文章, 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是时代赋予“三农”工作的新任务, 是建设新山西的必然要求。面对今年农业农村经济繁重艰巨的任务, 全省上下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创新思路, 抢抓机遇、转变作风, 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现在, 立春已过, 全省春耕备耕工作即将由南到北全面展开, 各级农业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 组织农业干部和科技人员进村入户, 深入田间地头, 加强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 一手抓小麦春管, 确保夏粮取得好收成;一手抓春耕备耕, 确保春播粮田面积稳定和农资市场供应平稳。

同志们, 今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 以百倍的信心、百倍的努力、百倍的干劲, 奋力攻坚, 真抓实干, 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实现新突破, 为全省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8.在全市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篇八

全省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是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历史任务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组建起来的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工作体系。几年来,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和民生建设两大核心任务,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优异成绩。同时,各地新农村建设也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呈现出了新亮点、新特点。具体说来:长春市从粮食主产区农业大市和大城市、大农村的区域特点出发,按照“三化”统筹的要求,以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的主推模式,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积极推动领导联乡包村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造了粮食主产区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生活条件设施化、农民素质技能化、组织经营专业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吉林市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党政主要领导高位部署、高位操作、强力推进,加大了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形成了财政投入为主导,汇集各方力量、集中各类资源要素的投入机制,打造了样板,树立了标杆。延边州立足于边镜、民族、山区的实际,按照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注重发展特色产业,突出改善民生,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稳步推动土地流转,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框架,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四平市着眼城乡统筹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通过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全民动员,合力推进,打响了以四平市为核心、三条主要交通线为辐射带、以节点镇、沿线村为重点,以“五清”、“十建”、“两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战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化市坚持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高水平建设。通化县160个行政村整体推进,集安市结合打造旅游大市对公路沿线、旅游线和村屯进行了全面建设,梅河口市、柳河县、辉南县以整治院墙、修建村路、排水沟等为重点,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样板。白城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把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把民生建设作为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推进,走出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子。辽源市按照市县乡共建、部门联动、主抓靠县、行动在村的工作思路,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分类指導、梯次推进的建设原则,“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大变样”的阶段性目标,走平坦路、住安全房、上卫生厕、喝干净水、用清洁能源的建设标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新农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松原市以巷路硬化、街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四化”为标准,全面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提高农村社区服务功能为目标,启动实施四县两区农村社区服务建设试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白山市立足市情,突出山区特色,本着试点先行、规划先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先行,突出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长白山管委会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打造旅游景观和城市化建设紧密结合,坚持高标准、大投入、建机制、创一流,新农村建设成为民生工程的重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各级新农村办主动站位、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分不开的。概括几年来工作成果,主要有六点:

1.1建立了科学规划指导体系 几年来,省市县三级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分四个层次进行规划编制工作。第一,省级规划。省里先后研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纲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吉林省中部城镇群规划》、《吉林省新农村 “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指导标准》等文件,规划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近、中、长期建设目标,明确了工作的原则,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任务。第二,部门行业规划。省市县三级有关部门单位围绕农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和推进政策措施。第三,县级规划。全省完成了28个县(市、区)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第四,村镇规划。完成了1361个试点(推进、示范)村、51个省级试点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1.2建立了强有力的工作体系 全省上下都组建成立了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主要责任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组织,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共同负责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在省里的推动下各级新农村办机构得到加强。

1.3建立了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 几年来,各级新农村办积极推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各类资金项目有效捆绑、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持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五年来,省投专项资金9亿元,带动各方面投入达到236亿元,省级专项资金辐射带动效应达到1∶26.22。

1.4建立了有效的帮扶制度 有效整合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力量,探索形成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方式。全省共有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家企业,按照一定三年不变的要求,重点帮扶1000个示范村,构建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合力建设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1.5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 200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2008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2009年制定了《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从建立投入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

1.6建立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方法 在宣传培训上,省里加强了《吉林农业》、《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新农村建设网站等固定宣传平台建设,举办了多层次、大规模培训活动,尤其组织实施的万名村干部培训,效果之好,在全省反映强烈。在项目监管上,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建立健全了项目申报、考核、审核、批复、项目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一整套监管制度措施,保证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和项目高质量建设。在督导检查上,每年省里都组织1~2次专门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市(州)组织互检和联合检查,较好地起到了督促工作作用。在调度统计上,省里制定一整套新农村建设统计报表,建立了半年报、年报制度,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在表彰奖励上,省市县三级都建立了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对有关部门单位、村镇、有功人员奖励的政策,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总体看,全省新农村建设形势是好的,各级新农村办的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开创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大好局面。总结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第一,积极发挥工作部门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前提。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凡是新农村办公室工作主动、工作热情高昂、能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地方,那里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就重视,上得就快,两三年时间新农村建设就能够发生根本性变化。相反,有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不主动、不积极、不作为,那里的新农村建设就死气沉沉、打不开局面,甚至出现了滑坡。第二,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不能墨守成规,延续和推广前几年的工作方式方法,既要抓点还要抓面,既要抓产业发展还要抓民生改善,既要抓先进典型还要打造标杆。这些都需要很好地总结和研究。第三,培育典型、加强学习、深入借鉴、大力推广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方法。到今年新农村建设已经进行了第6个年头,无论是省内各个地区、各个县市乃至各个示范村,还是国内其他省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都探索了新的思路,制定了新的政策,积累了新的经验,需要我们相互学习、外出考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增长才干。通化地区就是学习山西夏县的经验,把新农村建设由点及面、由弱到强、由差到好、由低到高开展起来的。而我们有些地方到现在也没有到先进地区去学习、去研究,那里的新农村建设始终没有突破。第四,积极参谋、当好助手、献计献策、超前谋划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关键。应该说,各地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都非常重视,摆到了统筹城乡、协调推进三化的战略高度进行落实。关键是我们各级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门能否积极当好参谋,让党政主要领导动真心、下决心、拿出真金白银、拿出主要精力抓新农村建设。我们参谋到位了,领导就重视到位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到位。第五,强化机构、完善职能、充实人员、保障经费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保证。一个好的事业要有一批好的人来谋划和实施。同样,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职能,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提供必需的工作手段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履职尽责、尽心竭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否则就很被动,甚至难以作为。

2.深入贯彻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精神

推进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了深入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树立信心,明确方向,部署任务,7月19日,省委、省政府在吉林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省委常委、秘书长房俐同志,副省长王守臣同志都作重要讲话,对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和部署,要求着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村工业园区和种养小区建设,不断扩大专业村屯规模,实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产业园区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合作化。实践证明:凡是新农村建设好的地方,不是集体经济壮大,就是农民收入很好,二者必居其一,核心是有产业的支持,有自主投入的能力,有自身造血的功能。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惠农政策,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继续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要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新解决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力度,全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政策。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大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把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全面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贯彻落实现场会议精神和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工作中,要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2.1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看,全省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也面临着提升认识、调整思路、巩固成果、进一步调动农民及各方面积极性等现实挑战,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更加严格,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坚决克服工作推动上的忽冷忽热、目标方向上的短期行为、信心态度上的畏难厌战、职责分工上的与己无关等四种错误倾向。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2.2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关键性问题 当前要正确处理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既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要考虑农村人口不可能都转移到城市居住的实际,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二是推进“三化”统筹必须打牢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基础。坚持把“三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加快农村繁荣进步。三是必须加快农村社区建设。要改变过去村落分散、管理落后、服务匮乏的农村社会结构,着力推动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活环境优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3大胆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思路和政策创新 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大胆实践,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户籍管理政策、平等就业制度等政策措施,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

2.4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推动 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帮扶共建。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備等各方面,切实强化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二是强化资金整合投入。各地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要求,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整治。要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先为示范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三是扎实做好民生实事。今年省委、省政府承诺为农民办的关于新修农村水泥(沥青)路2000公里、建设17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个、新增绿化美化村屯2096个等13件实事,要全面完成任务,努力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成农民满意工程、德政工程。

3.全力做好下半年工作

当前农村各类项目建设正值高峰期,有的已经接近竣工。现在距离上冻时间还有2个多月,有效建设期已经非常有限,希望各地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全力推进新农村项目建设,统筹安排和做好下半年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务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务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3.1扎实做好示范村项目建设 一是抓紧推进项目建设。8月15日省财政厅以吉财乡指[2011]701号文件对今年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批复下拨。经过上半年的积极协调,其他帮扶项目也陆续到位。各地要抓紧组织示范村对已落实的项目尽早开工,确保今年省级示范村所有建设项目在上冻前完工。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的相关程序和手续,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重大事项、重大问题报告制度。省里对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出现问题的,要削减下一个年度的专项资金扶持规模。二是抓好专项资金管理。今年,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已列入第一批省级投入专项绩效科目,按相关要求,省里将统一安排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检查,凡是不按规定使用,或出现违规、违纪的省里绩效评价直接计为零分。大家一定要与各级财政部门做好衔接,确保省级专项资金按照省级专项资金使用办法规范使用。同时,做好市(州)、县(市、区)投入和社会各方面投入资金的监管工作。三是努力增加投入。各地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整合资金、以物抵资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有效增加投入。各地要继续争取设立本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助和表彰奖励的形式,激励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四是提高建设标准。要按打造样板村和标杆村的要求,高标准地推进示范村各类项目建设。省里年初就提出了每个县(市、区)集中打造3~5个样板村、每个市(州)打造2~3个集中连片的高标准样板村群要求,年终省里要抓好检查验收。

3.2狠抓村屯环境综合整治 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示范村建设,另一个是所有村屯的环境整治。各地要把环境整治摆在与示范村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谋划、科学安排、重点实施、强力推进。一是组织开展好秋季环境整治月活动。利用秋收前后,突击攻坚,全面开展“四清、四改”,重点对柴草垛、屯内垃圾、牲畜粪便、边沟污泥、乱堆乱建、卫生死角等进行清理。二是推行集中连片整治。要按省里的总部署,继续突出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的“三线”整治,实施集中连片整治,突出全线、整村整治。加强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三是加快农村人畜分离步伐。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粪便污染地下水、空气和生活环境问题。四是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建立和推进长效保洁制度和“城管下乡”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整洁。

3.3切实搞好村屯规划布局 一是把握规划方向。要积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着力推进农村“四化”发展,即产业发展园区化,土地经营集约化,农民居住社区化,经营方式合作化。二是抓好示范村规划。目前省级1000个示范村规划大部分已经完成。但还有一少部分还没完成,下半年要继续推进。同时各地要自查自纠,规划不合格的抓紧修改完善。三是推进示范村分区建设。要按照生产、生活、商贸、休闲、旅游等功能分区建设的思路,调整完善示范村建设规划。

3.4继续强化帮扶工作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制度,是集中全省各方面力量,集聚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做法,必须坚持实行。一是督促落实帮扶责任。今年省委实行了“三帮扶”工作制度,各级领导干部都特别重视,对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促动作用。目前各级领导都纷纷深入到党建点、扶贫点和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帮助协调资金项目,帮助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努力使新农村帮扶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引导和推动各类企业直接到农村投资兴业、建设基地、经销农产品、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和直接参与兴办农村服务业,为农村提供多方面支持和帮助,增强农村发展“造血”功能。鼓励干部回乡援建新农村建设,社会能人通过各种方式捐资捐建新农村,继续大力推行军民共建模式,增强新农村建设合力。三是加强工作指导和衔接。着力抓好帮扶工作的对接、项目的落实和资金的到位。各市(州)、县(市、区)要增强帮扶工作的主动性,要主动协调,及时跟踪,与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单位、有关大专院校、有关企业做好情况沟通、信息交流,用真情带动帮扶,用服务促进帮扶。

3.5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网和新农村简报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宣传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要紧密围绕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帮扶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參与新农村建设。要宣传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解决好部分干部群众消极情绪和“等靠要”思想。

上一篇:中考新闻类提取信息题目下一篇:单位运动会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