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教育论文

2024-11-02

试析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教育论文(10篇)

1.试析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教育论文 篇一

论文摘要:近几年,独立学院发展势头迅猛,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独立学院的重点工作,而处于弱势地位的贫困生能否顺利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独立学院贫困生由于自身综合素质偏低、就业期待过高、社会资源不足等原因引发了就业障碍,对此,独立学院应帮助贫困生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努力搭建就业平台。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

近年来,高等学校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严峻。独立学院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势头迅猛,毕业生人数已经颇具规模。就业工作已经成为独立学院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独立学院贫困生比例已经高达10%以上,这部分毕业生由于受到自身物质条件的限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就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帮助贫困毕业生顺利就业,已经成为独立学院就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综合素质低,就业技巧偏弱

独立学院一般按照市场化办学机制设置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很多是市场需求大,就业相对容易的专业。即便如此,独立学院贫困生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综合素质偏低,就业技巧不足。一方面,由于学校对学习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引导贫困生勤奋学习,因此贫困生很少参加学生活动,忽视了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锻炼,综合素质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贫困生很少参加各类技能证书的学习,缺乏就业筹码。因此,从专业理论上看,独立学院的贫困生还是扎实的;但其综合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就业技巧相对欠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立学院贫困生在职场竞争中难免处于弱势地位。

2.心理压力大,就业期望高

独立学院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偏远地区或者城镇低保家庭,很多贫困生家里还有兄弟姐妹也在读书,高额的学费和沉重的家庭负担使得他们心理压力很大,就业期望值过高。他们希望毕业后尽快收回高额的教育成本,因此在择业的时候急功近利。择业时青睐大型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倾向于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希望找到工资薪酬高、福利待遇好的单位就业,不愿意下基层,不愿意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行业,对于技术性、实用性的职业比较排斥。对未来的工作期望太高,使很多独立学院贫困生挑三拣

四、有业不就,往往错失就业良机。

3.社会资源匮乏,就业环境严峻

由于经济结构和大学扩招的矛盾,市场提供给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仍然不足,就业环境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生,特别是独立学院贫困生来说依旧严峻。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达成求职意向。由于很多单位的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毕业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就业产生很大影响。独立学院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基础差、社会关系弱、社会资源少,只能对某些单位、某些岗位望洋兴叹。

4.就业成本高,错失就业良机

现今就业模式、用人体制对毕业生的经济实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验。公务员和研究生考试不仅需要购买大量的复习资料,有时还需参加价格昂贵的辅导班,这无疑在考试之前就给贫困生加上了一道门槛。如果选择直接就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考虑简历的制作、面试服装的添置、通信费用的增加等因素。参加异地招聘时还要支付高额的车旅住宿费用。一般而言,求职费用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这对于独立学院的贫困生来说往往难以承受。因此,一方面他们把求职地点选择在学校附近的城市,可能失去很多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他们放弃花费成本高的求职方式,减少求职过程中对自身的包装,也可能导致求职成功率降低。

二、解决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打造就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由于生源质量的差别,独立学院毕业生整体就业竞争力落后于母体学校的同专业学生,所以不能照搬其他一般本科生的职业规划模式。要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树立真正的市场意识,瞄准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贫困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生涯和就业技巧的相关课程,为他们提供具体的、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引导独立学院的贫困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针对独立学院贫困生综合素质不高,沟通能力不强的特点,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学习实践中要有针对性的指导贫困生提高竞争力。首先,要引导贫困生参加一些学生社团,并担任学生干部,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现代社会和企业都以“团队”为单位完成各项任务,而贫困生“自闭”、“自卑”的性格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因此贫困生利用在校期间多参加学生活动,主动与他人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逐步形成开放式的性格和团队合作意识非常重要。其次,要鼓励贫困生参加一些形式多样的竞争性活动,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毕业生总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树立独立学院贫困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显得尤为重要。最后,要引导独立学院贫困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贫困生在进入就业市场时的竞争力。学院可以和相关培训机构合作,降低培训费用。对于平时表现好、培训成绩佳的贫困生,可以给予减免培训费的政策。

2.加强心理辅导,树立正确客观的就业观

贫困生由于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使他们普遍存在焦虑、敏感、自卑、孤僻等心理。加上独立学院的外部环境,周围学生突出的条件,使得他们心里更加矛盾,不能正确看待社会贫富不均现象。校方需要在学生进校时就建立贫困生库,开展心理测试,对班级贫困生的情况大致了解。通过个别引导、团体辅导等不同形式的心理指导,帮助他们从阴暗的、消极的阴影中走出来。正确对待他人,评价自己。

在就业指导上,要为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客观的认识到现在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认清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中的定位,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就业心理预期。在就业时,不能左顾右盼,挑肥拣瘦,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同时鼓励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到中西部地区就业。贫困生很多来自农村地区,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又对农村情况了解,如果能够回到基层就业,既能为当地作出贡献,又可以大显身手、大有所为。

3.加强校企联系,努力搭建就业推荐平台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都会面向社会就业。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是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重点。第一,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供需双方互通信息的机制,并将信息及时发布给学生。第二,举行校园招聘会,让贫困生在校园就有挑选工作的机会,节省一大笔求职的费用。第三,邀请有经验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为学生举办求职座谈会,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尽快发现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

建立一套独立学院贫困生推荐制度,广泛发动校内干部教师和往届优秀校友参与就业工作,主动与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市场中介和校友会等加强联系和沟通,为贫困生搭建就业平台,重点扶持贫困生就业。

综上所述,要解决独立学院贫困生就业难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对于贫困生而言,校方要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有一个客观的就业目标和预期;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且加强心理疏导与辅导。对于就业环境而言,校方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努力搭建就业平台,并且建立贫困生就业推荐制度。

2.试析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教育论文 篇二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教育,挫商教育

一、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现状

(一) 独立学院学生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的独立学院发展较快, 它扩大了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为更多学生的充分利用, 但是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教育内容要求之广和之深, 对教育方法要求之灵活, 都是前所未有的, 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二) 独立学院学生具有其特殊性。

独立学院中的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较高社会地位和较好的生活条件下, 人生定位选择较高。对生活的期望值较高, 不甘忍于下, 希望成为不平凡的人, 求新、求异意识比较强, 注重个人发展与成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 偏科现象严重。从而注定了独立学院的学生群体的文化功底相对较差, 而且在文化素质方面也表现出较大的极端差异。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往往是处于中间状态而长期缺少被重视的群体,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心理问题。基于这些特殊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面临就业时, 职场的各种挫折也经常使得他们应接不暇。

(三)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的挫折表现。

所谓挫折, 心理学的解释是指个体在实现目标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阻碍或干扰, 即因需求和愿望无法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在情绪和行为上产生紧张、焦虑、沮丧、困惑、失望、抑郁等。目前独立学院的毕业证由独立学院单独颁发, 社会上对独立学院的本科文凭含金量存在偏见之处, 用人单位从研究生及母体学校选择, 其次再考虑独立学院的学生, 很难做到“国民待遇”。

二、独立学院学生“挫商”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 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教育遗留的问题。

一些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优越舒适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而且大多家庭为独生子女, 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孩子成为父母的“掌上明珠”, 从小没有受到过挫折, 即使遇到了挫折, 也是父母来承担。所以,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家庭教育环境中缺乏挫折教育。

(二) 独立学院教学模式传统没有意识到“挫商”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 独立学院常采用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及实地参观、企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传统方法。这些方法流于形式, 有其不足之处。常因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缺乏授课经验和实践经验, 使学生感到毫无新意, 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不符合现代工商管理思想的需要, 不被学生所喜爱, 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只重视理论概念的灌输, 而忽视培养学生的“挫商”教育能力, 基于此, 我们大胆的提出“挫商”教育应用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业上。

(三) 独立学院“挫商”教育的师资配备难以形成完整体系。

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体系尚处于不断完善阶段, 就业指导老师的配备、经验、对外联系能力、宣传力度、经费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学生自己找工作的偏多, 难免一些学生碰壁, 对就业的强烈渴望和对未来就业竞争的担忧与无能为力使他们处于焦虑之中。

三、开展“挫商”教育, 促进独立学院就业工作

(一) “挫商”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 “挫商教育”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十分薄弱。其实, “挫商”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专家研究, 高智商只决定成功的20%, 高情商和高“挫商”决定成功的80%。但是, 一些学校的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由于一些学校及家长只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 成绩成了他们的惟一追求, 育人变得更加微不足道, 挫折教育很难实质性进入中学教育教学范围。考入大学后, 家长关心最多的是就业、考研问题。一些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 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挫折教育本来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普遍的情形是挫折教育在中学、大学校园中被忽略了, 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既然一些中学的挫折教育没有做到位, 高校德育理应补上挫折教育这一课。

(二) 进行挫折教育是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之一。德育首位是独立学院办学的价值指针, 贯彻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理念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挫折教育从真正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愿望出发, 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为切入点, 通过鲜活生动的教育内容与形式, 通过社会实践实习及设置身临其境的教育情景进行适度教育, 教会学生如何从容应对挫折, 提高大学生认识水平、增强大学生个人承受力, 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非智力能力, 培养大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 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使大学生正确把握在人生舞台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三) “挫商”教育是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率的重要环节。大学生一般智商够高、够用, 情商因人而异, 但是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挫商”有待提高。特别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们, 生活衣食无忧, 父母、长辈百般疼爱, 从小到大连吃苦的机会都没有。就业只是大学生经受挫折的开始。步入社会后, 职场的各种挫折也经常使得他们应接不暇。他们绝大多数要从基层岗位干起, 特别是在一些“客户就是上帝”的服务业中, 客户难缠、纠纷、投诉等不平、不忿的事情时常发生在职场新人身上。用人单位反映, 大学生们以自己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应对工作普遍没问题, 但是在处理问题的应对能力上还显得幼稚。因此, 加强独立学院学生“挫商”教育成为了提高就业率的重要环节。

(四) 开展“挫商”教育将在社会、家长与学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促进校园和谐。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不仅是学校的教育, 还需要社会, 尤其是家长的有利配合。学校通过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到:什么是挫折;自己过去遭遇过什么挫折, 现在面临哪些挫折, 将来会有什么挫折。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克服挫折, 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老师学会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克服挫折, 及时识别出学生中潜在危险目标, 并消除潜在危险。学校的教育活动应适时地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尤其是对遭遇挫折较大及因遭遇挫折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要予以关注, 要有关心、耐心和信心,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及家庭的温暖, 感受到集体的关怀, 培养了同学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感, 增强了学习气氛, 促进了校风及学风建设, 为构建和谐校园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维正, 赵显杰.论营销学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中的方法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4

3.独立学院的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 篇三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学生就业;全程化

前言: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在全面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下,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加严重,这就导致很多家庭对于独立学院产生偏见,独立学院的教育地位岌岌可危。独立学院的就业问题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全面的就业形势不佳,但是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独立学院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缺失,虽然在执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其深入程度和效果都没有达到预计效果,所以独立学院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观不正确,创业观不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

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就业指导机构问题

独立学院一般没有专业稳定的就业指导机构,实际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是由辅导员来完成。这就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方面不够专业,也没有足够的就业经验,所以很难给学生正确的就业指导建议。而且辅导员因为工作性质的问题,在就业指导方面的教学并没有什么研究,所以也就没有很好地效果。辅导员虽然工作中有就业辅导的部分,但是其工作重点还是在学生工作上,所以在就业指导方面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当对较少。很多时候就业指导课程都流于形式,很难有效果[1]。

就业指导内容问题

从就业指导内容来看,虽然已经开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但是实际的就业指导依旧停留在课堂,教学方式依然没有改变。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以理论为主,很少有联系实践的部分,而且教育教学方式是学生很难接受,在课堂上的就业指导课程很难发挥实际作用。

就业指导周期问题

一般的就业指导课程开始于学生将要毕业的阶段,虽然说是全程化,但是实际的指导周期也就在一年左右,而且很多的辅导员并没有将就业指导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所以就业指导的周期还要缩短。

独立学院就业指导的改善策略

加强思想教育

就业指导指导课程的内容在现阶段实际上无法全面联系实际的,所以就应该将重点设置在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上。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生来说,实际的就业工作需要自己来完成,但是其就业观念和创业观念却影响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选择。良好的就业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尽早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同时也会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影响。所以加强思想教育,改善学生的就业观念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应更加受到重视[2]。

稳定指导机构

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量更加庞大,再利用辅导员来完成这一工作显然不合适,所以需要设置专门机构来完成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稳定机构的好处在于,学生的就业指导问题可以由专业人员来解决,就业指导的教育能力也会有显著提高,就业指导中的规划等工作也可以由这一机构来完成。也就是说通过稳定机构可以使全程化就业指导落到实处,改变以往辅导员兼任就业指导工作带来的精力和人手上的不足,提高独立学院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全程就业指导

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于独立学院的就业来说是一剂良药,但是因为一直以来对于就业指导的不重视,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并没有完全展开。所以全程化的就业指导需要在独立学院中全面具体的展开。学生从进入学院开始就应该接收到相应的就业指导教育,在受教育中、毕业后也应该享受到就业指导带来的便利。比如在入学前,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就业方向,是学生有目的的在学校进行学习。在开始就业时则应该帮助学生搜集相应的就业信息拓宽就业路径,同时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观念,就业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在学生就业后也应该在几年内进行回访和调查,解决学生在工作就业中的困惑[3]。

总结:独立学院的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落实对于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独立学院学生等够有很好地就业情况,将增加社会对于独立学院的认同感,所以全程化就业指导不但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样可以扩大独立学院的影响力。只有将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才能改变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李文慧.辅导员在独立学院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4(01):31-35.

[2]张冬梅.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3]许红芝.试论独立学院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3,06(03):242-243.

4.试析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教育论文 篇四

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独立学院作为一类新型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量。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依据教育部的规定,由普通高校优质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互相结合形成的本科层次的新机制、新模式高等教育机构,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功实践。在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满足广大群众接受高等教育需求,实现高度教育大众化。特别是扩大本科教育规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独立学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往往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熏要指标,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是关系到高校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对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解决好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摸索出一条符合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途径,1.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对困难已成为困扰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针对独立学院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社会与政府、学校及学生这三个主体出发寻找造成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1就业的严峻形势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64万人,增幅为13%,但同时仍有144万2007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在全社会供求结构矛盾、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区域不平衡、社会岗位有效需求增长速度跟不上毕业生增长速度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更加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重大难题,主要反映在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上,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并存,毕业生的素质和技能不能达到就业岗位的要求,普通高校毕业生成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强烈的竞争对手。

1.2独立学院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还不高独立学院作为近年来教育领域诞生的新事物,依托母体学校的智力、人力资源优势延伸办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功实践。但是独立学院建校历史一般很短,普遍在文化底蕴、条件设施等很多方面和母校存在一定差距,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同样不能和母体学校相比,其培养嗣标和教育体系、教育质量、毕业生质量等等都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要被社会接纳还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由于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不了解、不认可,电导致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1.3教学专业特色不明显,教学质量需要提高独立学院是在高等本科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产生的,对于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基本上都是参考母体学校。培养方向定位还不明确: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大都是市场热门专、啦,没有自身的特色,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师资力量以从母体学校聘请为主,其余引进为辅,这些引进的教师大多是年轻的教师,还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一般,专业特色还不明显。

1.4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服务过于简单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和不足,无论是在机构设置、经费投入、人员队伍建设以及硬件设施等方面,还足在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方式、途径等方面均明显滞后,不能很好适应我国目前就业市场的变化和要求。目前,独立学院从事就、指导工作的一线主体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毕业生辅导员,但多数并不是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学校平时对学生又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培训,多数为讲座性的指导;同时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又缺乏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就业指导教材,再加上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流动性大,导致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另外多数独立学院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接轨还不够,也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1.5学生的就业观念偏差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在择业时多选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经济发达地区,热衷于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对薪酬的要求过高。有的学生宁愿等待,也不愿意到与自己期望差距较大的地区、部门工作。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的高投入,就存在着高回报的心理,家长和学生的这种不正确的就业观念,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加大,导致学校面临的困难也更多。同时毕业生对自身缺乏清醒的认识,缺乏成熟的就业观念,过分地看重用人单位的规模、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空间,而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也成为阻碍独立学院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屏障。

1.6学生的竞争力不足独立学院的学生为第三批招生,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不仅是在分数上存在差异,在整体素质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他们的学习能力存在着明显不足,在自控能力和理想抱负水平上的差距也客观存在,因而独立学院的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出国和自主创业的比例非常小,多数同学还是要面临就业。另外进入大学后,他们对三本院校或者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不是很强,很多同学缺乏学习的目标性和计划性,忽视对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同时由于这些学生从小倍受宠爱,使得他们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工作责任心等,在就业的工程中主动性不够,就业能力差,出现了“等、靠、要”的现象,因而在同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往往表现出的是竞争力不足。

1.7用人单位歧视现象较为严重由于供需矛盾的突出,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了主动地位,他们的选择范围广,选择余地大,因此在选择过程中往往会设立与毕业生个人能力没有必然联系的标准,很多用人单位更喜欢选择高学历、名牌大学、重点院校的毕业生,这大大减少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在很多招聘会上,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常常反映因为自己是“三本”的学生而遭到用人单位拒绝接收简历或者不愿意与其签约,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自信心,加剧了他们的挫败感,这样的现象在女生的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有的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储备意识,为了节约用人成本,他们通常不招收刚刚走出校园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也加重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1.8国家及省市地区政策的限制许多有用人单位尤其是大城市的用人单位以及许多非公有制经济的用人单位,由于当地政策的限制,无法接受非当地生源的毕业生落户,由于档案和户口限制问题,导致许多独立学院的学生有业无法就。

2.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针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社会与政府、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等多个方面出发加以解决。独立学院必须坚决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调整学校发展策略,加强学校品牌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建设,加大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构建新的就业模式,主动适应市场竞争,尽可能的把握就业工作的主动权,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1政策支持为独立学院创造条件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规范独立学院的办学,加大对独立学院的宣传和引导,增加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的认知和认同,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创造更符合市场竞争要求、规范而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和氛围。同时也应该适当增加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工作岗位,为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开辟更广阔的就业市场。2.2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由于独立学院建校历史不长,所以社会各界对独立学院的认识和了解需要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同时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社会工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社会的影响还处于一个积累和提升的阶段。要想尽快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这就要求学校需要加强与社会的接触和交流,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在各级各类媒体上的宣传和报道,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让社会认识到学校工作取得的成效、创新点和亮点: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争取官方、社会的资源。

2.3加强专业特色建设和实践环节教育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能力是顺利就业的基础,独立学院应该利用办学机制灵活的特点,经常性的开展市场调研工作,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完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特色建设,突出实践环节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调整招生计划及培养目标,努力使专业培养方向和就业趋向与市场紧密结合,以培养应用型、创新性的人才为目标,减少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2.4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模式建立一支专业的、稳定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并对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进行专业、系统、规范的的专业培训,提供教育进修的机会,要多进行对外就业工作经验交流和学术探讨。多吸取其他高校一些好的做法,加强交流和互动。另外还要从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上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壮大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营造全员就业的浓厚氛围;就业工作负责人要经常性地与辅导员、任课教师交流,增强他们的就业指导意识,促使他们主动了解和掌握所带班级和所带学生的就业状况,协助做好就业工作,多层面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知识、就业观念、就业意识和就业心理进行指导,形成“上下互动、专兼结合、内外并举”的就业工作体系。要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并不仅仅是针对毕业生提供一些就业讲座、招聘信息、模拟招聘等活动,重要的是加强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让学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了解就业,增强他们学习、工作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让他们系统的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应充分利用教师、家长等社会资源,多方位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增进相互的沟通和了解,建立合作关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在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后,学校可以通过“订单式”培养方式,为用人单位稳定可靠的输送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实习就业、实践就业,与用人单位共建就业基地,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人才;可通过回访、调研的方式了解毕业生在单位的表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改进学生培养方式:也可以通过聘请企业的人事主管、业务主管等到学校举办讲座,让学校和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和用人标准,从而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2.5端正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为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毕业生尽快实现社会角色转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国情、省情教育和就业政策教育,分析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教育学生应该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和功合实际的就业期望,要本着“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心态,充分审视自身条件,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正确进行自我定位。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在择业中遇到挫折时,保持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对待用人单位的挑剔,也要积极进取,总结经验教训,寻求合适的求职目标。对于国家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应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作,从基层做起。

2.6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要深入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目标,改进学方法,多参与社会的见习、实习和实践,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是毕业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寻找多种形式的就业途径,举办各类讲座,开展主题教育,成立考研、考证的服务社团,家校联动,加大考证、考研、考公务员服务平台和载体的建设,吸引更过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来,努力提高就业层次。同时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抱负水平,加强创业教育,建立比较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让学生不仅成为就业岗位的竞争者,也能成为就业岗位的提供者。

2.7鼓励用人单位转变录用观念用人单位要转变人才标准,注重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建立科学务实的用人观念。不要单方面追求高学历和名牌大学,要建立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认同感,承认他们的能力,并为他们提供不断学习进步的机会。

2.8国家政策支持毕业生就业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鼓励毕业生合理流动的政策,对用人单位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简化有关手续。各级政府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渠道,引导并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切实解决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有关问题。到非公自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公安机关应该积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及时、便捷地办理落户手续。用人单位也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所聘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缴纳社会保险费。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应该简化审批手续,积极给予支持。

5.试析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教育论文 篇五

2013-03-12 14:12.cn

(1)忽视及缺乏对学生有关经济法应用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非法学类专业的经济法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经济法在很多非法学类专业中并非核心课程,所以很多专业队经济法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许多非法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没有提及经济法律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经济法时缺少法律实践活动,经济法律应用能力就很难提高。

(2)教学方式和手段与培养目标相背离

由于教授经济法的教师大多毕业于法律专业,所以大部分独立学院非法学类专业经济法的教学虽然有一些变革和创新,但主要还是沿袭了法学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系统讲授为主,稍加些案例进行教学。目前的经济法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完全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二是根据教师和学生喜好跳跃式教学;三是对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多讲,内容多,案例也多;与学生联系不密切的少讲甚至不讲。这几种方式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学生没学到经济法知识,也没培养经济法律应用能力,与培养目标相背离。

(3)学生学习经济法的主动性不足

大部分学生学习经济法都是被动地来课堂听课,即使有学生发问,也是针对课堂上老师讲的某一个知识点问的相关问题,不会主动地思考老师即将要讲的内容跟生活或未来工作的相关度;或者不会针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用经济法怎么去解释去思考。

独立学院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的对策

经济法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的关键是树立重兴趣、重创新、重实践的教学理念。

(一)经济法教学密切联系社会现实以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的主动性

对于非法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法律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工具,重兴趣就是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加强师生的互动性和交流。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把法律看做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努力使经济法还原到社会现实之中。使法律的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经济法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提高了。

要使经济法教学密切联系社会现实,需要创建并实时更新庞大的经济法案例库。对入选案例库的案例有一些要求:一是客观发生的案例,有确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实、矛盾和利益冲突、争议的解决程度及结果、社会评价等要素;二是要有一定的影响力,要在全国知名的媒体上进行过追踪报道;三是要在经济法发展历程中有转折性或决定性的影响;四是最好是最近三年发生的案例,除非是一些经典的案例不受三年的限制。有了这样的案例库,才有条件说能调动学生学习经济法的兴趣。

(二)运用范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学生对经济法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对学生运用范例教学法,经常性的对学生布置一些跟课程有关的案例及案例分析或理论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演示。使学生能由点到面,并能够产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且鼓励学生根据具体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建立经济法律诊所和法律援助中心实现学生学习经济法的实践性

通过建立经济法律诊所和法律援助中心让学生感受到真实案例。经济法律诊所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件。学生通过办理真实的案件,可以切身了解案件的全部过程和细节,学习处理经济法律纠纷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和训练处理经济法律事务的能力。这样既学到了法律知识,也学到了社会知识,更学习到了解决法律问题的技巧。

法律援助中心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直接面向社会,为符合条件的人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常见的有,在教师指导下,给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代理诉讼。这能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6.对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篇六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 利用非国家财政性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特殊的办学模式与性质决定了其学生就业问题既有普通高校学生的共性, 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理念是“助人自助”, 即通过社会工作实务, 不仅改变案主的生活状态, 解决案主实际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发展案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能够自主处理同类或者更广泛的生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社会工作者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促进案主能力的培养, 让他们自己做决定, 自己得到发展。

如果把学生看做案主, 把就业指导工者看做社会工作者,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和工作性质是一样的, 即是针对遇到问题的个人或团体, 通过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最终帮助他们发挥社会功能。

就业指导工作的使命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主要内容包括:结合就业形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进行求职技巧的培训;帮助学生筛选有效的就业信息, 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1]还要在引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思考能力, 促进个性发展, 最终成为能够进行自我调适、适应社会的独立个体。通过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各种手段“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社会工作的理念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使命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

首先, 强调“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价值”。社会工作者试图通过各种实务活动, 增强案主的能力, 改善案主的生活环境。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倡“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为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 强调工作岗位的职业化和工作人员的专业化, 二者都需要通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实践, 具有较强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技巧要求, 在实务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再次, 二者都强调工作的时间限制。社会工作通过约定等方式制订工作计划, 通过一定的时间段与案主及其周围环境的共同努力, 解决案主问题, 发展案主能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三到四年的时间里通过入学教育到毕业指导一系列的服务活动, 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从具体工作来看, 学生在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也不同, 这要求就业指导工作者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二、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 情感上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 自卑与自信心不足并存。

部分学生存在毕业时心理意识未毕业, 自我认知不够, 社会环境、职业环境没有清醒的认识。独立学院的学生与一本和二本的学生相比, 其心理特点上有以下表现:一是焦虑心理较重, 其原因在于他们的教育成本意识较强, 高额的学费形成了无形的压力, 尤其是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 学费的压力相当突出, 在焦虑的心理下容易产生自卑。二是自信心普遍不足, 高考之伤使得部分学生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同时存在自卑甚至是自卑与自信心不足矛盾的心理, 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局面。

2. 认知上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求职存在盲目性、短期化。

部分学生找工作就像是“天女散花”, 见到招聘信息就投简历, 到处撒网, 不管职位是否真正适合自己, 在投简历时没有任何技巧和方法可言, 部分学生将工资高作为好工作的标准, 只顾眼前利益, 收入合理就签约, 缺乏对将来个人发展空间的考虑。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还很模糊, 自己的兴趣、能力分析、特长, 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很茫然, 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二是独立学院学生录取分数较低, 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 在校学习的专业成绩不理想, 觉得自己学院的口碑影响力远不及重点大学, 加上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难免对就业前景感到悲观, 就业难消极心理暗示作用的影响。或者存在攀比心理, 看到周边的同学找到工作后就焦虑, 急于找到工作, 此时更没有职业目标可言。

3. 求职行为上缺乏面试技巧, 语言及思路成为主要障碍。

很多学生与工作擦肩而过, 面对来之不易的面试机会, 面试过于紧张, 在面试中, 对于面试官提出的问题答非所问或者缺乏逻辑性, 语言表达欠佳, 给面试官造成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欠佳的印象。主要原因首先在于毕业生没有做好面试前的充分准备工作, 对自我和环境的认知不足。对自我优劣势的分析, 自我简洁性评价等, 缺乏应聘单位情况的了解等导致面试容易出现紧张状态, 影响面试效果。其次是缺乏面试技巧的相关培训, 对于招聘者提出问题存在误解, 不清楚招聘者提出问题的意图所在, 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回答问题的技巧、面试常见问题缺乏相应的训练。最后是受面试礼仪的影响。部分学生没有注重面试中必要的礼仪, 行为举止暴露了个人的素质, 给面试打了折扣。

三、独立学院就业问题的成因

1. 独立学院教学学科结构、人才培养方案不尽合理。

独立学院教学内容、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热门专业一哄而上, 造成最后的就业出口出现就业过剩, 冷门专业减少生源, 较容易出现人才供求不平衡的尴尬现象, 也是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独立学院的招生模式是“宽进宽出”, 独立学院在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的专业侧重点不一样, 有些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较少, 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2. 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

独立学院大部分就业指导工作大部分放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程序上, 对于毕业前的就业指导较少, 特别是新生入学教育没有指导学生从大一开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只是在毕业前做简浅的就业指导, 导致学生难以在毕业前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意识, 提高职业发展能力。

3. 毕业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就业观念有待转变。

鉴于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家庭环境优越, 部分学生存在混学分、等毕业的状态, 学习态度不端正, 专业知识掌握很差, 毕业时只能够达到毕业的基本要求, 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对人才的要求, 或者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成绩理想, 但缺乏实践能力。同时目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独立学院学生大部分家庭经济环境较好, 家长对于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 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取向, 导致很多学生把就业定位为工作条件好的单位, 如:国企、机关单位等, 高薪、舒适心态普遍存在。

WENJIAOZILIAO

四、独立学院就业问题解决途径与建议

1. 利用社会工作方法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独立学院学生总体上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规划存在理想化等问题。就业指导工作者要整合资源, 引导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借助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助人自助”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依靠案主 (学生) 力量解决问题, 二是社会工作者 (就业指导工作者) 扮演好“催化剂”的角色, 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自己的能力、环境、资源, 在此基础上自己做出决定, 运用现有的资源解决问题, 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 帮助学生从综合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开始, 然后通过科学职业倾向测定, 在分析二者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职业目标, 在自我探索过程中获得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在过程中, 就业指导工作者应做好职业测评的条件、职业咨询和教育, 最终的职业生涯规划由学生在综合分析后做出。

2. 采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与实践能力。

通过人才培养定向方案贯穿课程教学, 就业口相对应的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基地, 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 根据就业市场的需要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主要的培养模式是提高了大学生就业能力, 同时为企业培养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实践课程中将用人单位注重的职业素质贯穿于课程,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提高就业力。

通过课程设置等方式从大一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二通过专业比赛或者实践的平台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 进一步使自己的职业目标明朗化, 大三主动走进就业市场实习, 提前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 再回到课堂检验知识的实用性, 查漏补缺, 大四重点放在求职的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树立求职的自信心, 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在毕业前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有明确的认识, 学会自我探索、自我认知、自我分析、自我调整, 从就业的被动状态转为主动择业。

参考文献

[1]杨秀楠.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初探[J].高教研究, 2012.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7.独立学院该如何做好就业工作 篇七

摘要:本文从独立学院该如何做好就工作的角度出发,对独立学院的办学理念、师资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形式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办学理念师资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形式

0引言

独立学院的兴起是公办高校结合社会优势资源形成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按教育部[2003]8号文《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规定: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从文件中可知独立学院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益尝试,在满足社会需求与缓解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性质是介于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之间,相对于“母体”院校,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社会认同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处于一定的劣势,而且独立学院的就业工作就全国而言正处于起步阶段,就业环境及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就业政策,就业情况相对不容乐观,故独立学院该如何做好就业工作,迫在眉睫:

1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一种大学精神,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的教育观念或哲学观念,她需要历经数代的努力和相当长的办学历程积淀而成。但由于独立学院所处地域不同,各学院发展的不平衡性,办学历史条件的不同,导致各学院的办学目标、校园文化、教学条件、人才质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各学院特色理念不能相同,应该各具个性、各显优势、各有侧重。

2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是独立学院提高教育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为了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首先要提高独立学院教师的职称、学历层次。一方面以长远规划为指导,加强本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培养工作;另一方面是利用多种渠道,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引进工作。通过内培外引,使师资队伍向高职称方向发展。其次,加强独立学院教师的科研工作,促进教师持续发展。通过加强科研提升教师专业精神、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最后,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聘请专家、学者,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并形成一种良好的管理制度。

3专业设置

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要跟踪市场的需要。是否适应市场需要是检验专业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所以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努力跟踪市场需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按照市场的需求,适时开设相应的专业,甚至是建立特色专业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厂商应遵循市场的需求安排自己的生产,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适销对路:反之,则可能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独立学院对人才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应对市场急需和人才紧缺的专业,在最短时间内整合自身与“母体”的资源,积极创办,并加以培养。

但是,有很多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并不能紧跟市场,有着滞后的现象。原因是独立学院的办学自主权有限,在专业设置上大都由教育部的专业目录所限定,需按专业目录层层申报、审批,以至于无法根据市场的需求迅速调整,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状况不能有效地反馈到人力资源的培养中去。一些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如师范院校的独立学院就设有非师范的数学、历史等专业,在与本部师范类的专业相比拼,优势就非常薄弱:而就业前景较前者相对较好的金融学等专业,却迟迟未能开设。就此而言,如果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与“母体”重复,虽然有利于充分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但会造成“母体”与独立学院相同专业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加之独立学院的生源一般局限于本省或本地区,生源过于集中也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因此对市场趋向饱和的、优势较薄弱的专业,应灵活地逐步压缩规模,甚至可以停办;而对市场未来需求较大、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则应适时开设、培养,以求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4课程设置

开设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进行就业指导和服务,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就业观。在帮助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的过程中,各个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研究“营销”策略,开展人性化的就业指导。学院要经常到用人单位、人才市场去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规格、学生素质等的要求,瞄准市场培养人才。在课程设置中,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多的提供就业信息给学生,疏通就业网络。应该说,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不是以学生毕业为目标,而是以学生就业为目标。

5教学形式

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理论一技能训练一实践”的形式。这里的“理论”是指教学理论课,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其设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开展专业实践工作起到理论指导作用。“技能训练”是指专业技能的训练课,如学院在期末开设的一个短学期课程,这类课程可因专业而异,使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分析、处理与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实践”是指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如开设“校企合作班”。通过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有效资源,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性能力是非常有利的。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形成一支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辅的新型师资队伍。学校可以聘请到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与管理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讲授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际,使学生能够了解来自生产一线的最新信息,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另一方面,把企业作为学生实践和培训的基地。保证了学生在毕业时能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工作,而且有效解决了学生校外实习难的问题。

6小结

独立学院要做好就业工作,在办学理念上要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办出特色,形成品牌;在师资建设上,铸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专业设置上,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i在课程设置上,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在教学形式上,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独立学院只有做好就业工作,保持较高的就业率,才能在招生中占据主动,体现优势,提高生源质量,实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8.试析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教育论文 篇八

浅析独立学院学生的主要就业心理现状

了解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及其独特现象,从就业心理特点出发,分析其主要心理特征,探索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为自己树立信心,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当代社会就业市场竞争法则,提高自身的`就业率,这对做好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构建富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全员参与”、“全程化渗透”和“个性化指导”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对维系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维系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 者:林小梅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刊 名: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12)分类号:G647关键词:自我价值 自信心不足 依赖心理 攀比和从重

9.试析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教育论文 篇九

很多人对小学数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小学数学内容非常简单,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基本不存在难度,但是却忽视了小学数学的学习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对于数学的学习同样会感到困难。小学生本身不具备数学基础,很多看似简单的内容都是第一次接触和了解,并且小学数学中体现出来的逻辑思维比较强。因此,想要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就需要重视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进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这是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为什么要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了解系统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小学生的启蒙阶段,其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吸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当代小学生存在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大部分生活在衣食无忧并且备受宠爱的环境中,其在生活中经常需要依靠父母解决问题,导致其极少用自身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其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地最多的是同学和老师,而同学又是同龄人,大部分时候难以解决其自身的问题。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需要通过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反应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很多时候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求帮助,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甚。不管是在传统的教学还是在当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不仅能够强化小学生吸收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能够为其学习别的科目打下思维基础,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欠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分析

分析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的时候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都不适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因此更不会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方式的影响,过于投入自身的课程,缺乏适当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法自主学习,而教师又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其进行思考,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难以成形。目前,各阶段的教学大都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真正能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的学校寥寥无几,这种教学现状致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过于注重的考试成绩,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于求成,学生就很少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使得学生的思维发挥有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素质教育,但是很多教师认为素质教育的开展主要是语文教师的任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教育会浪费数学教学的时间,导致实际教学目标与新课标教学目标存在差异,从而限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小學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1.创设民主式数学教学氛围

独立思考能力的主体是学生,虽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创设更加适合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民主式数学教学氛围。比如:在开展“认识人民币”和“认识时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人民币分为多少种面值,分别是多少,还可以问学生自己平时是怎们认识人民币的,让学生能够参与讨论,教师还可以先让学生翻看教材上的关于认识时间的知识,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供条件。

2.结合实际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缺乏了解,数学教材就结合了这点,很多内容都是从生活中取材的。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也就是结合生活事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导致其授课内容偏离实际教材,从而使得小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其循序渐进,学会独立思考。

3.创新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教学创新都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教学方式,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喜欢接触新事物和新知识,但是若新知识太有深度,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动力,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善于动脑,对于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应用教学器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达到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4.营造活跃的课下文化氛围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在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校园当做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课下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课下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够让小学生在下课时间感受到学习氛围,以不同于课堂学习的形式开展文化探讨。比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解,在课下则可以利用校园空间让学生开展相关活动,让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位置和方向,然后让学生说出其相对位置和方向等,扩大教学范围,深化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5.拓展数学课外问题的思考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求知欲的阶段,其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意识地去探索,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通过拓展课外问题的思考,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开展“图形与变换”这一课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并且将变换问题延伸至课外。教师可以先拿两张方形凳让学生说出形状,再将两张拼在一起,说出其形状,从简单的图形变换开始,让学生能够将数学学习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对于促进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活跃其思维,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思维的拓展。教师需要开展民主式教学模式,并且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创新,拓展课外问题的思考,为小学生营造浓厚的课上课下文化氛围,从而为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打下基础,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清.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09):24.

[2]宋开红.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14.

[3]田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12):64.

10.试析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教育论文 篇十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28-02

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愈发困难,在这样的趋势下,独立院校夹缝生存于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之间,会计专业学生要想在激烈就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要有自己的专业特色。但独立学院现行教学模式与母体相似,未从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出发,导致教学模式上出现诸多问题,尤其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力量,课堂教学这几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一、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不明确。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着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目前独立学院在确定培养目标时,没有深入研究学生特点,结果造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的大同小异。我们选取了湖南科技大学会计专业,潇湘学院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如下。

湖南科技大学会计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理论基础,具备熟练的会计基本技能和实帐处理能力,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从事会计电算化、网络财务、网络金融等工作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金融证券机构从事会计实务及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潇湘学院会计专业: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掌握会计信息化所要求的相关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我们可以看出存在问题:

1.培养目标理想化和拔高人才培养标准。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很大程度在照搬母体高校的培养目标,没有进行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而以虚拟的社会现实作为依据,以滞后的专业导向为出发点,贪大求全。

2.潇湘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方向为科研方面的工作人才略显不妥。独立院校的培养目标同时还要反映学生个体特色。潇湘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弱,但社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因此根据学生特点,将培养目标由学术型向素质型转变。

3.“创新型应用人才”概念模糊,不能从自身特点出发,缺乏培养特色。我们知道独立学院最大的优势是公办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社会力量方面的资金的有机结合,它是介于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之间的学校,培养的目标也是介于学术研究型与职业技术人才之间。

(二)独立学院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以湖南科大潇湘学院现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例,分析存在问题如下:

1.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参照母体学校实施,成为母校的教学复制品与克隆,缺乏特色。

2.必修课程多,选修课程少。独立学院的课程总学分173.5,选修课总学分为19 ,其所占比重为10.95% ;必修课总学分为147,比重为84.73%。我们可以得知学院重视必修课而轻视选修课,且每学期的选修课都是教师统一规定好的,未发挥学生自主选课性。

3.偏重理论课程,忽视实践课程。所有课程学分173.5,其中理论课程学分 132分 ,所占比重为92%,实践课程学分为29分,所占比重为16.7%。

(三)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

潇湘学院会计系师资队伍目前实行与本部共享,其中教师2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1人,硕士生导师5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注册会计师5人。虽然师资队伍中有5位注册会计师,但是这些教师都是在大学教学岗位上考的证,目的是满足学校对教师学历,头衔的要求,并没有真正实践经验;另外青年教师都是从大学校园学习到大学校园工作,更谈不上社会实践经验。

总的来看,目前潇湘学院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长期以来片面强调课堂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个性发展;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次校园课外活动少;最后,在实习中,教师组织的实习指导仅为理论指导,却无法随时指导学生实习遇到的问题,以上导致了潇湘会计专业安排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远达不到教学目标,造成了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之间的严重脱节。

二、明确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作为生存在高职高专院校和普通本科学校之间的特殊院校,独立学院要有自己的专业培养特色和教育针对性。其生源特点主要为:学生个人兴趣相对广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社交能力强,理论学习基础不扎实;创新意识强,学习耐力不够。与高等院校培养的学术研究人才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要求具有知识的广度而非深度,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与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对比,独立学院的会计专业人才掌握的知识应该是完整系统的且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认为独立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以就业为导向。

我们可以确定培养目标为: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力和较为广泛的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好地从事会计、审计、理财工作的能服务于地方社会与地方经济的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会计专业人才。

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1.课程设置优化建议。

(1)加强理论课程内容设置的实用性。

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因此其理论课程设计需要考虑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例如在公共基础和数学考核的要求降低,毕竟工作岗位上所能用到的高数知识甚少;相应可以提高计算机课程的学分和学时,随着电算化的普及,计算机水平对会计逐渐成为必要条件。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即教学课程与职业证书课程的融合,例如把会计从业资格证结合在课程设置中,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的专业选修课,学院通过和相关财政局达成协议,若会计专业学生能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就可以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

(2)提升实践课程比重。

首先延长实习时间。现行实习时间一般为一学期,我们认为应该延长至两个学期,只有这样学生对实习工作和企业才会有透彻了解。其次,建立企业指导的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是沟通学校和社会联系的桥梁,不仅给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也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最后加大选修课程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选修课程过少,例如可以增加资产评估,纳税会计,国际会计学,人力资源会计等实践指导意义强的课程。

2.构建“三个课堂”的教学模式。

理论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课外活动的开展和社会实践锻炼是对实践课堂质量提升的有力保障。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是在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有机结合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因此我们提倡构建“三个课堂”的教学模式。

第一课堂,是指学校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堂内组织的以系统传授某一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校内自主组织开展的学习、学术、科技、文体活动。第三课堂,是指由教师组织与指导下进行的学生校外实践活动

构建“三个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首先抓好第一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实效。尤其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培养。其次,拓展第二课堂,强化学生的素质拓展。例如会计专业可以成立财会社团,举办企业运营模拟竞争大赛,模拟做账操练活动,会计职业技能大赛,会计知识学科竞赛。这样的活动既可以使学生融会贯通课堂知识,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另外以就业为导向,我们可以举办毕业简历设计大赛,名企参观,策划模拟招聘会等活动。最后,保障第三课堂,以社会实践为主体,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社会实践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实际,深入社会的活动。我们可以引入“产学研合作”,即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人才教育模式。

三个课堂的开展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影响,有机统一的整体。构建“三个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将三个课堂进行整合。以潇湘学院为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来加强三个课堂的整合。通过设置第二,第三课堂的课外学分,建立科研专项基金等手段用于鼓励扶持第二,第三课堂的开展以及与第一课堂的融合。

3.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我们需要组建一批高素质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现行独立学院往往看重的是教师职称和学历层次的提升,却忽视了对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鼓励高校教学骨干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从事实践工作,提高实务水平;另一方面优先聘任理论扎实、业务能力强、具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才,同时聘请会计实务界专家和优秀的企业人才构建企业教师团队,共建会计专业实践基地。采取校内教师指导与校外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双师型教学”。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应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徐辉 季诚钧.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2]刘巨钦 朱健.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设[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3]林才溪 张明龙.地方性高校招生就业问题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4]黄娟. 独立学院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1(02) .

[5]周华. 广东省独立学院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教育改革问题初探[J]科技信息,2009 (7).

[6]高欣.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办学特色探析[J].山西科技,2009 (12).

作者简介:唐博雅,女,湖南湘潭人,主要从事会计,会计教育等研究。

上一篇:流程图及数据字典下一篇: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