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与规划综述

2024-07-18

环境管理与规划综述(共8篇)

1.环境管理与规划综述 篇一

配电网规划综述

负荷预测是根据系统的运行特性、增容决策、自然条件与社会影响等诸多因数,在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条件下,确定未来某特定时刻的负荷数据,其中负荷是指电力需求量(功率)或用电量。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经济调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能量管理系统(EMS)的一个重要模块。

电力系统负荷一般可以分为城市民用负荷、商业负荷、农村负荷、工业负荷以及其他负荷等,不同类型的负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城市民用负荷主要来自城市居民家用电器的用电负荷,它具有年年增长的趋势,以及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点,而且民用负荷的特点还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规律紧密相关。

商业负荷,主要是指商业部门的照明、空调、动力等用电负荷,覆盖面积大,且用电增长平稳,商业负荷同样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性。虽然商业负荷在电力负荷中所占比重不及工业负荷和民用负荷,但商业负荷中的照明类负荷占用电力系统高峰时段。此外,商业部门由于商业行为在节假日会增加营业时间,从而成为节假日中影响电力负荷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业负荷是指用于工业生产的用电,一般工业负荷的比重在用电构成中居于首位,它不仅取决于工业用户的工作方式(包括设备利用情况、企业的工作班制等),而且与各行业的行业特点、季节因素都有紧密的联系,一般负荷是比较恒定的。

农村负荷则是指农村居民用电和农业生产用电。此类负荷与工业负荷相比,受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这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农业用电负荷也受农作物种类、耕作习惯的影响,但就电网而言,由于农业用电负荷集中的时间与城市工业负荷高峰时间有差别,所以对提高电网负荷率有好处。

从以上分析可知电力负荷的特点是经常变化的,不但按小时变、按日变,而且按周变,按年变,同时负荷又是以天为单位不断起伏的,具有较大的周期性,负荷变化是连续的过程,一般不会出现大的跃变,但电力负荷对季节、温度、天气等是敏感的,不同的季节,不同地区的气候,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对负荷造成明显的影响。

负荷预测的目的就是提供负荷发展状况及水平,同时确定各供电区、各规划

年供用电量、供用电最大负荷和规划地区总的负荷发展水平,确定各规划年用电负荷构成。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企业计划的基础,无论是编制企业的经营计划还是长远发展规划,以及电力基本建设、编制负荷调度曲线等工作都必须以系统负荷为依据,因此,负荷预测是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础。在当前电力发展迅速和供应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合理地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和系统规划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包括最大负荷功率、负荷电量及负荷曲线的预测。最大负荷功率预测对于确定电力系统发电设备及输变电设备的容量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选择适当的机组类型和合理的电源结构以及确定燃料计划等,还必须预测负荷及电量。负荷曲线的预测可为研究电力系统的峰值、抽水蓄能电站的容量以及发输电设备的协调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负荷预测工作的关键在于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建立科学有效的预测模型,采用有效的算法,以历史数据为基础,进行大量试验性研究,总结经验,不断修正模型和算法,以真正反映负荷变化规律。其基本过程如下:

(1)调查和选择历史负荷数据资料

多方面调查收集资料,包括电力企业内部资料和外部资料,从众多的资料中挑选出有用的一小部分,即把资料浓缩到最小量。挑选资料时的标准要直接、可靠并且是最新的资料。如果资料的收集和选择得不好,会直接影响负荷预测的质量。

(2)历史资料的整理

一般来说,由于预测的质量不会超过所用资料的质量,所以要对所收集的与负荷有关的统计资料进行审核和必要的加工整理,来保证资料的质量,从而为保证预测质量打下基础,即要注意资料的完整无缺,数字准确无误,反映的都是正常状态下的水平,资料中没有异常的“分离项”,还要注意资料的补缺,并对不可靠的资料加以核实调整。

(3)对负荷数据的预处理

在经过初步整理之后,还要对所用资料进行数据分析预处理,即对历史资料中的异常值的平稳化以及缺失数据的补遗,针对异常数据,主要采用水平处理、垂直处理方法。

数据的水平处理即在进行分析数据时,将前后两个时间的负荷数据作为基准,设定待处理数据的最大变动范围,当待处理数据超过这个范围,就视为不良数据,采用平均值的方法平稳其变化;数据的垂直处理即在负荷数据预处理时考虑其24h的小周期,即认为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的负荷应该具有相似性,同时刻的负荷值应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超出范围的不良数据修正,为待处理数据的最近几天该时刻的负荷平均值。

(4)建立负荷预测模型

负荷预测模型是统计资料轨迹的概括,预测模型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于具体资料要选择恰当的预测模型,这是负荷预测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当由于模型选择不当而造成预测误差过大时,就需要改换模型,必要时,还可同时采用几种数学模型进行运算,以便对比、选择。

在选择适当的预测技术后,建立负荷预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工作。由于从已掌握的发展变化规律,并不能代表将来的变化规律,所以要对影响预测对象的新因素进行分析,对预测模型进行恰当的修正后确定预测值。

电力负荷预测分为经典预测方法和现代预测方法。

一、经典预测方法

(1)趋势外推法

趋势外推法就是根据负荷的变化趋势对未来负荷情况作出预测。电力负荷虽然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但在一定条件下,仍存在着明显的变化趋势,例如农业用电,在气候条件变化较小的冬季,日用电量相对稳定,表现为较平稳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可为线性或非线性,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等等。

(2)时间序列法

时间序列法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它是针对整个观测序列呈现出的某种随机过程的特性,去建立和估计产生实际序列的随机过程的模型,然后用这些模型去进行预测。它利用了电力负荷变动的惯性特征和时间上的延续性,通过对历史数据时间序列的分析处理,确定其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预测未来负荷。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可分为确定型和随机性两类,确定型时间序列作为模型残差用于估计预测区间的大小。随机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可以看作一个线性滤波

器。根据线性滤波器的特性,时间序列可划为自回归(AR)、动平均(MA)、自回归-动平均(ARMA)、累计式自回归-动平均(ARIMA)、传递函数(TF)几类模型,其负荷预测过程一般分为模型识别、模型参数估计、模型检验、负荷预测、精度检验预测值修正5个阶段。

(3)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就是根据负荷过去的历史资料,建立可以分析的数学模型,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对变量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预测。

二、现代负荷预测方法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基于新兴学科理论的现代预测方法逐渐得到了成功应用。这其中主要有灰色数学理论、专家系统方法、神经网络理论、模糊预测理论等。

(1)灰色数学理论

灰色数学理论是把负荷序列看作一真实的系统输出,它是众多影响因子的综合作用结果。这些众多因子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成为系统的灰色特性。灰色系统理论把负荷序列通过生成变换,使其变化为有规律的生成数列再建模,用于负荷预测。

(2)专家系统方法

专家系统方法是对于数据库里存放的过去几年的负荷数据和天气数据等进行细致的分析,汇集有经验的负荷预测人员的知识,提取有关规则。借助专家系统,负荷预测人员能识别预测日所属的类型,考虑天气因素对负荷预测的影响,按照一定的推理进行负荷预测。

(3)神经网络理论

神经网络理论是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让计算机学习包含在历史负荷数据中的映射关系,再利用这种映射关系预测未来负荷。由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记忆能力、非线性映射能力以及强大的自学习能力,因此有很大的应用市场,但其缺点是学习收敛速度慢,可能收敛到局部最小点;并且知识表达困难,难以充分利用调度人员经验中存在的模糊知识。

(4)模糊负荷预测

模糊负荷预测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

模糊控制是在所采用的控制方法上应用了模糊数学理论,使其进行确定性的工作,对一些无法构造数学模型的被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模糊系统不管其是如何进行计算的,从输入输出的角度讲它是一个非线性函数。模糊系统对于任意一个非线性连续函数,就是找出一类隶属函数,一种推理规则,一个解模糊方法,使得设计出的模糊系统能够任意逼近这个非线性函数。

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调度、实时控制、运行计划和发展规划的前提,是一个电网调度部门和规划部门所必须具有的基本信息。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负荷预测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已成为实现电力系统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并且对负荷预测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负荷预测技术水平,有利于计划用电管理,有利于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和机组检修计划,有利于节煤、节油和降低发电成本,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电网发展规划,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先进的、便于操作的和相对准确的预测方法。

2.环境管理与规划综述 篇二

1.1“安全社区”

“安全社区”[1]的概念是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提出来的, 安全社区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制定针对所有居民、环境和条件的积极的安全预防方案;二是拥有包括政府、卫生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 网络中各个组织之间紧密联系, 充分运用各自的资源为社区安全服务。

1.2 社区公共安全规划

社区公共安全规划是通过运用规划的方法手段满足社区生产生活、休闲娱乐、医疗、用水、食品、交通、环境和教育等的安全设计体系和原则。社区公共安全规划的目的是为社区公共安全建设和管理提供有效措施, 从而避免社区内部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于社区安全这一概念的提出起源于1933年《雅典宪章》中居住区应该设计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西方国家关于居住区安全规划设计研究比较早, 相关理论比较系统全面。例如20世纪60年代初期, 美国作者简·雅各布斯 (Jane Jacobs) 在其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批评了美国大城市为了快速发展而破环传统社会的生活形态, 造成了人际关系逐渐淡薄、疏离, 抑制犯罪的社会自然监控力减弱[2];20世纪70年代初期, 美国纽约大学住宅学院院长奥斯卡·纽曼 (Oscar Newman) 提出了“可防卫空间”理论;以及丹麦学者杨·盖尔在其著作《交往与空间》中提到的良好的室外空间可以促进邻里交往, 尽量消除不利因素, 提供安全舒适的社区生活。

2.2 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开始大规模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 因此我国的社区安全研究也是在80年代末才发展起来的。在当时, 张济开先生曾提倡建立院落式住宅族群, 在住宅楼之间保留一些空间;随后, 还有白德懋先生提出组团规划的手法, 即居住区道路进入组团后应成为“尽端式”, 内向庭院和“尽端式”交通组织可以把组团内部空间置于居民监控之下, 从而有效的维护社区安全[3]。

在社区安全方面, 我国还颁布了一些有关居住区安全的法律法规。20世纪以来, 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也相继开始深入研究社区公共安全问题, 并为此开展了相关的课题。

3 我国社区公共安全规划现存问题

3.1 自然因素

1) 地震。近年来, 我国地震发生频繁, 受灾影响较重, 灾后重建的工程量也大 (见表1) 。

2)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我国所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多样, 受灾区域分布点多面广, 灾害强度大, 影响范围广, 造成人员伤亡严重、房屋受损或倒塌 (见表2, 表3) 。

%

注:数据来源:民政部网站http://www.mca.gov.cn/article/zrzh/2011/index.htm#

从2011年和2012年自然灾害损失情况中可以看出洪涝和地震对人口、房屋的损失较严重, 因此在社区公共安全规划上应侧重考虑。

3.2 治安性犯罪

%

注:数据来源:民政部网站http://www.mca.gov.cn/article/zrzh/201212/index.htm

根据近几年某城市社区内发生的安全事故统计, 居住区安全事故1 280例, 按照事故类别分20类。其中治安事件占24%、火灾占21%、高处坠落占13%, 爆炸占10%、自杀占9%、恐怖事件和其他意外伤害各占7%, 管道破裂占6%、煤气泄漏和其他事故各占5%[9] (见表4) 。

4 研究对策

注:数据来源:《城市居住区的安全规划设计研究》

4.1 针对自然灾害方面

通过对我国社区公共安全现存问题的分析, 找出主要灾害源, 并针对主要灾害源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为今后的社区公共安全规划提供依据。1) 抗震。从表1中可以看出地震对房屋的破坏程度较大, 同时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也较为严重。因此抗震是建筑设计的基础, 对在地震带上的建筑设计不仅要遵循抗震规范, 还应适当提高抗震设计标准。为居住在其中的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更要为地震发生时提供更多的逃生时间, 在建筑外部合理布置社区广场, 避免从建筑中逃离的居民受到二次伤害。2) 防洪。从表2中不难看出, 洪涝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是众多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个。近几年, 城市内暴雨天气增多, 市政排水应灾能力不足, 造成的城市内涝严重。因此, 在社区公共安全规划时应着重考虑防洪、抗洪。通过社区内部排水管线规划设计, 与市政管线连通, 及时快速排出暴雨等恶劣天气所造成小区内部的积水;设置雨水回收池, 回收后的雨水可作为小区内部绿化灌溉用水, 既节约用水, 又可以缓解对市政管线的压力。

4.2 针对治安性犯罪方面

首先, 作为规划师要坚决执行和遵守规划原则和规划程序[10]。与此同时, 还要兼顾项目的具体和特殊情况, 更好的将安全性运用在规划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其次, 要注重社区归属感, 不仅要借助一些政府部门的丰富资源, 还要获取更多的群体 (比如公众参与, 或者是基层政府部门、警察和消防部门) 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无论是生活在社区里的人们, 还是服务于社区的工作者都为社区安全出一份力。从而, 达到维护社区安全的目的。

5 结语

社区作为城市构成的基本单元, 社区公共安全就是城市公共安全的基本保障。目前, 我国的社区建设方兴未艾, 社区公共安全规划基础薄弱, 更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因此社区需要更为具体而翔实的防灾对策, 增强城市基层防灾能力, 构筑完整而严密的防灾体系。本文通过对我国社区公共安全现状的研究, 提出了一些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信会对今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金磊.社区安全减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3, 1 (2) :45-56.

[2]李毅超.城市设计中的可防卫性空间初探[J].安徽建筑, 2009 (4) :8, 21.

[3]刘雪梅.安全防范在城市居住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应用[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4]米宏亮.2007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J].国际地震动态, 2008 (2) :41-45.

[5]郑通彦.2008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J].灾害学, 2010, 25 (2) :112-118.

[6]郑通彦.2009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J].灾害学, 2010, 25 (4) :96-101.

[7]郑通彦.201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J].自然灾害学报, 2011, 20 (4) :107-113.

[8]郑通彦.2011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J].自然灾害学报, 2012, 21 (5) :88-97.

[9]常大鹏.城市居住区的安全规划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科技大学, 2007.

3.环境管理与规划综述 篇三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李天顺副司长到会并讲话。他指出,发展学前教育,在现有的法规中,其地位是明确的,但是执行中,有些人认识不足,导致事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还就确定怎样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负有什么责任,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等阐述了意见。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在会上做了报告。她从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三个方面阐述了优质幼儿教育在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效益,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她介绍,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早在1985年就明确指出,“如果国家让儿童早期失去了机会,那么以后的教育投资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美国的孩子不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美国将无法在未来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取胜。”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Heckman研究发现,在对所有教育阶段的投人中,只有对学前教育和小学低年级的投入所产生的回报超过了机会成本。Heckman指出,“将人力资本的投入直接指向幼儿是对社会公共资源更有效的利用。”从社会学角度看,幼儿教育有利于打破“一代贫困,代代贫困”的恶性循环。佩里学前研究方案证明,对学前儿童的投资,到这些孩子40岁时,总体回报率已高达1:17.07,其中对个人的回报率为1:4.17,对社会的回报率为1:12.9。社会回报中88%源于犯罪率的减少。4%源于特殊教育与辅导的减少:7%源于收入税的增加:1%源于社会福利开支的减少。从教育学角度看,国际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儿童在入学准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直接影响其入学后的学习与发展,影响公共财政投入的效益,也使得政府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来推进教育公平的努力大打折扣。为此,不少国家纷纷采取针对弱势群体的早期补偿教育政策,以促使社会处境不利儿童在正式进入小学时能够与其他儿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就表示要“大力投资早期教育”,他提出的两项教育新政之一,就是联邦政府每年拨款100亿美元资助各州普及学前教育的“0至5岁教育计划”。冯教授长期致力于各国学前教育政策的研究,她的讲话视野广,论据充分,代表们受益匪浅。

上海市教科院朱怡华研究员应邀作了《关于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的若干问题》学术报告。朱怡华从事教育规划研究,她从理论上阐述了教育规划制定的意义、方法。台北教育大学幼儿教育系林佩蓉副教授也在会上作了《台湾幼儿教育的现况与政策发展趋势》学术报告。林教授亲身参与了台湾很多幼教政策的制定,并且对台湾一些幼教政策实施之后的效应做过实证研究,比如幼儿教育券问题、幼儿园的公办民营问题,等等。她认为,根据台湾的经验,提供公平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该以政府的投入为主,而如果私立的幼教机构占大多数,秉持市场化取向,会造成幼儿园质量差异极大,民众得不到满意的教育,而私营幼教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则会绑架政府的幼教政策。她的报告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

辽宁、重庆、上海、山东、海南、新疆、河南开封等地的代表在大会上介绍了他们制定学期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情况。全体代表还进行了分组交流。

教育部幼儿教育处处长姜瑾在会议临近结束时介绍了今年教育部有关幼儿教育的工作:一是制定全国幼儿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二是颁布《推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召开一个现场会;三是争取颁发《3岁~6岁幼儿发展指南》,并随之开展相应培训;四是考虑制定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文件。

4.控制性详细规划文献综述 篇四

文综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控规的发展与挑战

城乡规划法的施行使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作用和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控规作为一项突击性任务摆在规划管理部门面前。但是由于控规本身所承担的重要作用,如果一哄而上追求数量势必造成其严肃性下降,留下诸多遗憾。20多年的发展,控规逐步走向成熟,较好地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管理的需要,面对城市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规划编制的速成和规划管理的最简化操作,缩短了决策、规划、土地批租和项目建设的周期,提高了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效率。控规内容体系

基于更大的空间层次——规划管理单元来确定控规强制性内容,对于单个地块的—般内容指标应确定为指导性内容。属于强制性内容的是:管理单元层面的总容量,非经营性公共设施与开敞空间的用地规模、数量和位置,经营性公共设施的用地规模、数量,贯穿于控规各空间层次的六线规划内容,单个地块的非兼容性用地性质、超出上限与下限的容积率、道路交通的组织控制等。其他则宜作为指导性内容就本质而言,强制性内容的刚性与指导性内容的弹性都只具有相对性,实质的区别在于对应程序的设置和安排,其刚性与弹性应根据特定的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目前,控规编制基本上是以土地使用与建筑规划管理通则为基础,结合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的控制方法,实现规划原则的普遍性与具体、局部建设差异性的统一为目的,事实上这也是各地控规编制中的共同做法。在城市新区建设的控规编制中引入片区平衡方法,以具体的特定地区为一个片区,通过分析论证,在某一区域内划分出若干不同类型的片区,依据市、区总体规划,结合相关专项规划,对照相关标准,确定规划片区的人口规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重点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绿地与公共安全三大类设施进行深化完善补充。控规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控规作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中观层面,是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建立以来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政府控制和引导城市土地开发最直接的工具,为推进我国城市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了一定作用。它来源于美国的区划英国的发展规划和香港的法定图则,又结合国情有了很大发展国内比较成熟的是深圳、广州等城市建设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沿地区,总结了很多宝贵经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控规的内容也有明确要求 但从目前实施情况看,至少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技术合理性及空间美观性

设计单位在总结摸索出管理部门的“口味”以后 把精力放在编制符合要求的指标上。至于编出的规划能不能实施,是不是符合土地产权单位的意愿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众所周知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没有对现状情况的深入了解,科学细致的分析、比较,就不会编制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因此,国外有些编制机构会派人员入驻在拟规划地块内住上几个月甚至几年,切身感受地块与自然的关系,倾听住户的建议,分析地块与所处城市的关系,这样编出的规划不可能是拍脑袋的结果。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不可能要求设计周期这么长,城乡规划法的施行又进一步促使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更加紧迫.这就对规划编制单位和管理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刚性与弹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控规的指标体系就其属性来说分为两部分,一是刚性指标,如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 停车泊位 配套公共设施要求等.是必须执行的指标;二是弹性指标,属于指导性而非强制执行的指标,如建筑的体量、色彩风格等。从理论上来讲,控规 经审批通过,即具有法律效力,应经过相应的程序才能进行修改。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却经常面对这样的现实:在编制规划时,设计单位和管理部门是感性的,十艮不得把全世界的先进理念和优秀建筑都融入到规划方案中,但是真正在实施过程中又不得不经常面对产权单位之间的利益纠纷、土地所有者的投资能力与管理单位期望值之间的巨大差异公共设施放置在已出让土地上的尴尬等等现实。对此,管理部门的理由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服从城市规划作出的决定”,建设单位的理论是“为什么我的地盘我做不了主?” 加之物权法的实施使土地权益得到更大保护,造成感性的规划经常遇到挑战使规划管理部门面对这些现实时不得不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每当政府领导或者规划管理人员调整时自我否定规划的现象尤为频繁而每一次修改规划理由都是充足的,都是更加符合现实的。

2.3控规实施的困难重重

这一点从我们目前的规划成果上就可以反映出来。很少有设计单位把控规方案放置在经过土管部门认可或提供的土地权属图纸上,一般的控规成果外观都很漂亮 由诸多彩图组成,加上适当的城市设计控规成果给人的印象是严肃、直观、实用。但是如果把规划方案放在一张清晰的土地权属图纸上后,会发现有很多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筑是横跨几处地块的,绿地放在了某个单位的院子里,幼儿园放在了现状楼顶上,路网的设计合理但无法实施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旧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尤为突出。

2.4城市建设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

尤其是对于众多二、三线城市来说城市建设根本是很难预期的城市建设的速度取决于招商引资的力度。前些年是引工业项目,现在很多城市房地产开发项目也要靠引资,因为目前的考核体制是招商引资额要纳入考核指标。可想而知,当政府好不容易引进一个项目后,希望马上开工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这时候必然要以投资商的需求为主,而投资商的心态更是千姿百态,往往对事先政府编制的规划并不认可 因为政府角度的规划和投资角度的规划出发点往往是不一致的。如何求得两者利益的兼顾,取得双赢结果?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值得规划部门好好研究。

3对新形势下编制控规的思考

3.1加强对现状的研究

对现状的研究深度决定一个规划方案的科学程度。在目前这个控规热的形势下,设计单位的设计任务应接不暇,很可能是在完全不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在设计室里由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拍拍脑袋就出来成果 这就要求管理部门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把控规编制当成政治任务来对待,不要搞成运动。要加强对设计成果的审查,看设计单位是否对规划地块做了全面的调查研究。控规中涉及的重要指标如用地性质、容积率是如何得出的,公共配套设施是如何配置的道路网是如何连接的规划方案是否体现了公平公正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利益是否进行了考虑,是否考虑了可实施性是否考虑了城市整体景观的构成等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对现状有准确的把握才有可能找到答案。

3.2树立紧凑城市的观念

在2006年广州城市规划年会上,仇保兴副部长明确提出了“集约性、多样化”城市的理念,这是符合我国现实的。我们必须分析城市发展规律,规避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应对并借助规划的力量付诸实施。必须研究未来城市的社会行为和居住模式,合理控制各项用地占地规模,引导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引导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形态向着集约化 多样性的方向发展。通过对淄博市这种组群式城市的研究发现 建设紧凑城市可以在城市外围拉开空间。为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市留出更多的生态区(也称生态缝隙)。高密度住区与大量生态空间互相穿插,既可发挥住区的规模效益(比如公共交通的布局、教育卫生设施的合理利用等),又可以为居民创造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机会,不一定非要追求由大量人造景观构成的由中心绿地与组团绿地组成的标准生活区模式。

3.3增强规划的弹性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规划师即使再高明也无法预测未来的发展。因此增强规划的弹性在现今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增强用地性质的兼容性以外,还要研究不同地块对控规内容的不同需求,不一样的地块对控规的深度 内容要求是不一样的,这需要设计单位,管理部门做大量的工作。有些地块宜粗不宜细 但是有些地块可能 就要加强其刚性要求 比如旧城改造地块就要有严格的土地强度控制。但是对于新区开发地块尤其是开发单位不明确的地块,就需要增强其弹性做一个类似于策划规划的控规可能更实用一些。

3.4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前文提及的土地权属等问题在规划中必须认真严肃对待.同时对于规划中涉及到的路网、公共服务设施等在规划中必须考虑其可实施性,路网要尽量结合现状,现状中看似不合理的路网但实际使用起来可能更加人性化。公共服务设施尽量不要安排在已经出让的土地上或者已经有明确产权单位的土地上(比如正在生产的工厂等)而应选择政府已收储的土地或者尚未收储的集体土地上 急需配置的公共设施不要选在需拆迂建筑物的位置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设计单位和管理部门多次对接 协商才能找出符合实际的办法。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严肃刚性的,但是作为规划编制者和规划管理者应该是灵活的,只有灵活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才能使规划真正发挥作用。本文结合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试图找出些更切合实际的办法以避免新一轮控规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 汤海孺.面向操作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价研究[C].浙江省城市规划学会.2010城乡规划优秀论文集.2011:16-22.

[2] 唐历敏.走向有效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之路[J].城市规划,2006,(1):28-33. [3] 廖桂贤.遇见好城市[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 汪坚强.迈向有效的整体性控制——转型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改革探索[J] .城市规划,2009,(10):60-68.

[5] 刘慧军等著.控规“控制单元”视角下得规划设计条件编制探讨[J].《规划师》杂志社,2012,28(11):71-74.

[6] 任致远.略论城市文化发展与城市规划[J].《上海城市规划》编辑部,2012(3):1-6. [7] 周岚,何流.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挑战和改革——探索国家规划体系下的地方特色之路[J] .城市规划,2005,(2):9-14.

[8] 罗宾·汤普森.管理中国城市的增长[R] .北京城市规划国际研讨会,2004-10. [9] 熊国平.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立法研究[J] .城市规划,2002,(3):27-31. [10] 阳建强.城市规划控制体系研究初探[J] .城市规划,1993,(4):5-11.

[11] 颜丽杰.《城乡规划法》之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从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的分化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困惑与出路[J] .城市规划,2008,(11):46-50.

[12]卡莫纳等编著.公共场所—城市空间.冯江等译.[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3] Timothy Carter.Developing conservation subdivisions: Ecological constraints, regulatory barriers,and market incentive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9,(92):117—124. [14] Jerzy Solon.Spatial context of urbanization: Landscape pattern and changes between 1950 and 1990 in the Warsaw metropolitan area, Poland[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9 ,(93): 250–261.

5.人与环境的关系综述 篇五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人类生活在环境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好坏。自然环境和社会坏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复杂。特别是进入工业社会后,山于人类大规模盲目干预自然界的活动,使环境受到了空前的破坏,己经严重的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与环境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协调:防止景观破坏,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开展国土整治,改善人们生活,消除贫困和饥饿,促进世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人类应该从更长远的发展高度来看待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问题,如果我们在发展经济、发展生产的同时,过度开发,掠夺性开发,让自然环境不能承载我们的经济发展,结果环境就要惩罚我们,我们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这就是欲速则不达。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毁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系,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很烂的摊子,我们的子孙后代他们可能就没有很好的阳光,没有很好的水,没有健康的安全的食品,他们的生活环境可能更加的恶劣。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个问题不应该是我们一部分人考虑的问题,它是我们整个社会要考虑的问题。因而,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分析与认识对我们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步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个良好的环境直接影响着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山东农业大学坐落于泰山脚下,又是百年老校,校园环境十分优美。可以说学校里最不缺的就是树了。

学校里随处可见高大的梧桐树,在给学校带来静谧,安宁的环境的同时,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也带来了一定的效率。每天总能看到许多学生在小树林或者广场上背书,老人在锻炼身体,小孩在大人的陪伴下戏玩耍,就像一个小型的森林公园。每次从大街上进入校园,整个人的心境都变得不一样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感觉真的能达到那种心外无物的境界。

然而,于此相反的是,糟糕的环境对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影响就不那么美好了。

现在全国大部分城市都被环境污染所困扰,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出行。

就像左边这张图里看到的那样,黄沙漫天,人们出行不得不做好万全的防护措施,以防吸入太多的粉尘而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危害。

生活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中,人们的心情也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路上的每个人都是严肃,痛苦又无奈的表情,身为小百姓,最无辜的,受害最大的,始终是他们。他们也不想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但那些无良的开发商,企业,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全然不顾他们的行为所能带来的危害,一心想着发展。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我们过去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然而,现在看这种观点非常片面,甚至也可以说是不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的和谐统一,持续发展,稳定增长需要和谐的自然环境来支撑。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同时,环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环境问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我们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我们要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一切遵循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来办事。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强调科学精神的同时,更要以人文精神做前提,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和谐则有利于发展,不和谐则会造成停滞和倒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除了法律法规的硬性制约外,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自律意识和公德观念,每个人都需要重新认真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心态,为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出一份力。

6.环境管理与规划综述 篇六

本文对滨水景观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总结了滨水景观的.概念和滨水区建设的类型,以国内外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发展研究为切入点,概括其发展阶段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指出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结合山东黄河两岸景观规划研究状况,对滨水区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作 者:张娟 张晓鸿 作者单位:张娟(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莱芜,271100)

张晓鸿(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7.电网规划方法综述 篇七

1 电网规划的特点

电网规划是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根据规划期间的负荷增长及电源规划方案确定相应的最佳电网结构,以满足经济、可靠地输送电力的要求。其研究的内容包括网架规划、无功规划、稳定性分析及短路电流分析。电网规划可分为输电网规划和配电网规划两类。另外,按规划期长短可分为短期规划、远景规划和长期规划3种。短期规划研究主要用于制定较短水平年如5年的网络扩展计划,确定详细的网络结构方案;远景规划研究一般针对一个较长水平年如20~30年,它通过对未来各种发展情形的分析,给出根据环境参数进行技术选择的一般原则;长期规划研究介于两者之间,它用于电网10~20年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

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是指在一定的技术可行性条件下,使电网规划各阶段费用总和最小。在数学上它属于一个复杂的多决策变量、多约束条件优化问题[1],而且具有整数性、非线性、多目标性、动态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合理地进行电网规划不仅可以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合理的规划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2 电网规划的常规方法

电网规划的常规方法可分为启发式和数学优化两大类[2],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预测结果所确定的未来环境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求出最佳规划方案。

2.1 启发式方法

启发式方法是一种以直观分析为依据的算法,通常是基于系统某一性能指标对可行路径上一些线路参数作灵敏度分析,根据一定的原则,逐步迭代直到得到满足要求的方案为止。主要由过负荷校验、灵敏度分析、方案形成三个部分组成。启发式方法直观灵活,计算时间短,易于同规划人员的经验相结合。缺点是难以选择既容易计算又能真正反映规划问题实质的性能指标,它不是严格的优化方法,不能很好地考虑各阶段各架线决策间的相互影响,并且当网络规模较大时指标对于一组方案都差别不大,难以优化选择。

2.2 数学优化方法

数学优化方法是对电网规划作出数学描述,处理成有约束的极值问题,然后用最优化理论进行求解。数学优化的主要方法有: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和动态规划等方法。虽然数学优化方法理论上可以保证解的最优性,但由于电网规划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问题的阶数也很大,建立模型十分困难,即使建立了模型,也很难求解。而且,实际中的许多因素不能完全形式化,通常需要对原问题的数学模型作简化处理,因而可能丢失最优解。所以,尽管数学规划发展较快,但各种数学规划方法在解决电网规划的实际问题时还存在困难。

3 电网规划的人工智能方法

启发式方法和数学规划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以预测结果所确定的未来环境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求出最佳规划方案。但在电网规划中还需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对规划结果的影响,也仍然存在着维数灾难、局部最优、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不易处理等问题。因此对电网规划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多样性及对其不同的处理方法,产生各种不同的智能规划方法。

3.1 禁忌搜索算法

禁忌搜索算法是一种高效的用于解决组合优化问题的启发式搜索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记录搜索历史,从中获得知识并利用其来指导后续的搜索方向以避开局部最优解。该方法适合于解决纯整数规划问题,有效处理不可微的目标函数,这正与电网规划的特点相符合,因此该方法被引入到电网规划中。该方法的优点是搜索效率高、收敛速度快;缺点是收敛受到初始解的影响,禁忌表的深度及期望水平影响搜索的效率和最终结果,搜索法机理还不甚清楚,从数学上无法证明其一定能达到最优解,而且对于多阶段大规模的问题可能受到列表大小的限制,难以达到全局最优解。

3.2 蚁群算法

蚁群算法是由意大利科学家Dorigo研究总结出的一种求解组合最优化问题的新型通用启发式方法。该算法仿照蚂蚁群觅食机理,构造一定数量的人工蚂蚁,每个蚂蚁以路径上的荷尔蒙浓度大小选择前进路径,并在自己选择的行进路径上留下一定量的荷尔蒙。当所有蚂蚁均完成一次搜索后,再对荷尔蒙浓度进行一次全局更新。通过反复的迭代,最终大多蚂蚁将沿着相同的路线(最优路线)完成搜索。该方法的优点是算法效率高、寻优能力较强,适合求解有约束问题;缺点是还没有很好地将规划模型处理成适合于蚂蚁算法求解的模型,系统规模增大时,难以求得高质量的解。

3.3 模拟退火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是以马尔科夫链的遍历理论为基础的一种适用于大型组合优化问题的随机搜索技术,算法的核心在于模拟热力学中固体物质冷却和退火过程,采用Metropolis接受准则避免落入局部最优解,渐进地收敛于全局最优。已有学者尝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电网规划中,但模拟退火为使每一冷却步的状态分布平滑要花费时间,而且这种算法属于单点寻优,不能像遗传算法那样获得多个优化解,若能将模拟退火算法和其它优化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更能发挥其优势。

3.4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电网规划采用的一种智能优化方法,它根据优胜劣汰的原则进行搜索和优化,可以考虑多种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特别适合于整数型变量的优化问题[3]。遗传算法的操作简单,通过交叉和变异完成进化,相对灵敏度分析线性规划等数学方法更便于执行,对于大型电网规划问题不需要分解处理,直接将网络的运行计算结果计入评价值,避免了由于分解或线性化造成的误差。而且该方法为多点寻优,不受搜索空间的限制性约束,不要求连续性、导数存在、单峰等假设,可以考虑多种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使其在解决电网规划这种多目标、多约束、非线性、混合整数优化问题中受到重视。更重要的是,遗传算法在获得最优解的同时也能给出一些次优解,这弥补了数学优化只能求得单解的不足。这种多解的情况使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实际工程经验在多解中进行分析判断,再进行综合评定,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遗传算法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其收敛的数学机理还未完全搞清楚,和算法收敛有关的控制参数如种群规模、交叉率和变异率等还有待研究,在参数选取不当时有收敛到局部最优点的可能性,且计算速度还较慢。

考虑到模拟退火算法可以有效防止陷入局部最优解这一特性,将模拟退火法和遗传算法结合的混合模拟退火算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5 粒子群算法

在解决规模优化问题中,粒子群算法比其他智能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寻优能力,且参数少易于实现。粒子群算法操作简单,不受搜索空间的限制性约束,使其在解决电网规划这种多目标、多约束、非线性、混合整数优化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电网规划中,多种约束条件的处理也是重点。将多目标粒子群用于求解电网规划,有效避免了加权和权重的选择。

4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1977年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4]。它充分考虑了定性因素的影响作用,结合专家的经验判断,将其融入到递阶层次结构中,从而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再运用简单易懂的数学方法形成判断矩阵,经过计算后得出量化的结果。层次分析法体现了人们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分解、判断、综合,是解决多准则、多目标决策问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此方法科学、可靠、简便,备受决策者的青睐。而电网规划过程中就存在诸多决策问题如远期规划方案的综合决策、规划项目决策、发电扩展规划、输电线路规划以及无功优化等。在20世纪90年代层次分析法已经跻身电力行业,在一些决策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总体来说,层次分析法及其在电网规划的应用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有着极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电力系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使层次分析法在电力系统中得以充分地发挥作用,还需要对很多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5 结语

电网规划是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网更新改造的依据。合理地进行规划可以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电网规划方法尤为重要。经过多年来不懈地研究和发展,智能优化算法发展十分迅速,在电网规划领域取得重大的进展,计算速度快、突破维数灾难、避免局部最优是其发展的方向。另外层次分析法以其能解决多准则、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特点跻身电力行业,在电网规划的决策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由于电网规划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对电网准确描述和处理仍然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以便使电网规划方法能够早日为电网规划的实际工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摘要:电网规划是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网规划的特点出发,综述了电网规划的常规方法、人工智能法和层次分析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层次分析法能解决多准则、多目标问题,在电网规划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电网规划,人工智能法,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1]赵云飞,陈金富,郭文利.层次分析法在电力行业决策问题中的应用[J].继电器,2005,33(3):83-88.

[2]李杰超.电网规划方法探讨[J].广西电业,2009(3),39-40.

[3]许磊,张兰.电网规划算法的研究综述[J].大众科技,2009(9):123-124.

8.综述我县农田水利工程规划问题 篇八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现状与问题;规划思路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主要农田基础建设之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过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县水资源,具有“短、平、快”的优势,在规划中可以充分利用我县地形等优势,采取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地统一规划,确保为粮食生产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现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为了能够合理有效地解决农田耕地灌溉而建造的,如渠系配套工程、灌溉工程以及各类引水工程等。自从建国后,我县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思想指引下,大力推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复垦平整、治水运动。在水利工程设施方面,我县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大部分水利设施骨干工程修建于六、七十年代,已运行近五十年甚至超五十年,加之修建时受条件所限,目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毁损,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现象。

(2)渠道多数建于“边设计、边施工”的六、七十年代,渠系存在着干、支、斗、农、毛配套不完善,以致于在供水时节,农户从干渠或支渠直接引水入河道,再送水入田,普遍存在田与田之间串灌的现象。此外,自流渠区仍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模式,输水渠道绝大部分都是未经衬砌的土渠,在灌溉输水过程中渠道渗漏严重,输水损失惊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48,灌溉保证率相当低,用水矛盾突出。

(3)由于机电灌站运行成本费用较自流灌溉高,增大了粮食生产成本,且一般无提取折旧费,农民承受程度有限,致使运行费维持最低标准,加之机电提灌设施年久失修,目前勉强维持运行。

2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存在问题

(1)工程建设前期规划不够深入,部门配合意识不强。尤其在建设初期,未进行统一规划。如永丰灌区内部存在两支水源,一支为自流灌区水源(水源为京杭大运河)位于高处,在高程上可以控制整个灌区,但由于引水量限制,只能灌溉不到三分之二的面积。而另一支圩区水源位于灌区的最低处,在灌区内部不能直接引水进行自流灌溉,必须从灌区以外的河流提水,但输水距离长,投资高而且管理不便。因此,该灌区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规划利用了一支自流水源进行灌溉,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灌溉面积的扩大,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2)没有规划足够的水利工程设施,导致有效灌溉能力较弱,经调查发现我县六十年代初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 45%,随着规划建设的不断完备,有效灌溉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95%,并从调查中发现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运行几十年,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显著衰减。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思路

3.1 规划思想

针对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显然应调整规划思想。目前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产品质量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村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从而统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

根据“统一规划、渠道不变、项目管理”的原则,以规划整合项目、项目整合资金,提高涉水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为我县粮食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2 规划原则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田基本建设的总体安排,同时是指导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以及建设的重要依据,其规划原则除需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外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我县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实行总量控制。协调各行业的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制定出改造与改革、骨干与田间、灌溉与排水相结合规划方案。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等,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尤其是重点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

(2)坚持经济合理原则。结合我县经济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目标和操作性较强的措施。

(3)坚持突出重点产业的原则。规划时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出分阶段目标,突出粮食增产以及农民收入,重点体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坚持工程规划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原则。工程规划建设应具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从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

3.3 规划重点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必须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规划中应突出抓好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进行节水改造,努力实现节水改造项目全面建设。

规划中还应该全面推行农业节约用水,大力推广渠道防渗技术,实行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大力发展小型、微型水利,并实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供水抗灾能力,形成镇、村、社、户供水体系,实现农村小型农田的增产及旱涝保收。

3.4 规划内容

笔者总结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高效节水灌溉。针对高效农业产业基地的喷灌、微灌、管灌的改造与新建,少量的渠道防渗设施建设工程。

(2)雨水集蓄利用。规划应充分利用我县平原地区湖泊、湖荡和河网密布等现有条件。

(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强化小型灌区渠系、小型灌溉、排水泵站、控制面积 3 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续建及整治力度。

(4)灌区末级渠系。大、中型灌区范围内建设并完成主干渠建设的区域工程(包括渠系配套、建设、部分的自动量测、PIC 卡管理设施的建设)。

(5)大中型灌区的末级渠系续建配套以及涵闸等建筑物改造工程。

3.5 规划目标

上一篇:调动抽奖氛围的主持词下一篇:生产管理职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