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类药物(共11篇)
1.激素类药物 篇一
我院门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我院门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将本研究收治的各科室的处方10000张中对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处方数量、所占比例、使用情况、品种个数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率为31.79?,其中五官科门诊使用糖皮质激素所占比例为81?,皮肤科的总的使用率是34?,儿科的使用率为15?,部分处方存在误用滥用等现象。结论:加强糖皮质激素药物的监控和使用,提高医院医生对糖皮质激素的认识,减少因误用或滥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不良后果,严谨用药,提倡合理适量用药。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用药情况;用药分析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它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生物的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运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由于糖皮质激素自身的药物的特殊性,如果能合理适量的使用,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反之将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不仅不能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延缓患者的康复时间。因此,糖皮质激素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药物的使用量。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门诊及住院部各科室的10000张处方为研究对象,就诊科室分为五官科、呼吸内科、外科、急诊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眼科、口腔科、骨科等,处方中患者男性5458例,女性4542例,年龄在4~77岁,平均年龄为(48.2±7.1)岁。
1.2方法:
对10000例患者处方中使用糖皮质药物的品种、数量、科室使用所占比例、使用的对象以及合理性等进行统计。通过数据比较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率。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统计数据以SPSS 15.0进行数据的处理,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糖皮质激素药物使用比例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门诊及住院部的10000张处方,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处方为3179张,占总处方的31.79?,使用1种糖皮质激素的占总处方的22.11?,使用2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占总处方的9.53?,3种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的一共有15例,占总处方的0.15?。如表所示:
表1糖皮质激素药物使用比例
2.2不同科室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
其中五官科门诊使用糖皮质激素所占比例最多,总的使用率为81?,其中2种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占58?,联合3种糖皮质激素使用占1?;皮肤科的总的使用率是34?,内科和急诊科使用率占15?,儿科的使用率为15?,其他科室而目前外科和妇产科门诊使用的处方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率为0。
2.3使用品种
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品种比较多,临床使用选择性比较多。通过本次调查显示,我院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最多的是醋酸泼尼松片,其次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片、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地奈得乳膏、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卤米松乳膏、其他。如下表2所示:
表2 糖皮质激素使用品种分析
2.4处方中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途径:
处方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主要以注射剂为主,其他的还有口
服、雾化、外用,在抽取的3179张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处方中,使用注射剂型的占83?,使用口服剂的类型处方占28?,雾化式的糖皮质激素占12?左右,外用类的糖皮质药物占8?左右。在实际的处方运用过程中,由于药物的用途不同,药剂的剂型不同,在使用时也同时使用两种糖皮质激素的处方,故在统计中会超出原有的处方总数。
3.讨论
糖皮质激素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了半个多世纪,是临床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激素类药物按其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效激素(氢化可的松)、中效激素(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龙泼尼松、)、长效激素(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和改变剂型的超长效激素(康宁克通A)等 [1]。在临床治疗中如何科学地运用激素,才能使激素达到较好的抗炎疗效,又能避免滥用激素造成的不良反应,需要了解激素自身分泌的特征和各种激素的特性,根据患者疾病情况,选择适合的糖皮质激素,并合理的应用。
3.1糖皮质激素药物广泛使用性:
从本次抽查结果上分析,目前糖皮质激素在各个医院门诊使用广泛,随机抽查10000张处方,使用糖皮质激素的3179张。由此可见,糖皮质激素是使用比较多的药物类之一。从各科室的处方情况分析,五官科是使用糖皮质激素最多的科室,其次是皮肤科、急诊科、内科等。在联合糖皮激素使用患者的病情分析,这些处方中存在有误用滥用、乱用激素的情况。总结3179张处方中,各种性质的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不尽相同,其中醋酸泼尼松片是口服型药剂使用最多的,注射剂药物中,主要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使用为主,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常用于与其他一些药物进行联合作用以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还可以以雾化的形式做治疗,多种方式的使用也使得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在总的糖皮质激素使用中占很大的比例。
3.2 各科室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分析
据相关的调查统计显示,五官科是使用糖皮质激素最多的科室。本次抽查结果显示也是五官科的使用率最高,并且还有大量的处方显示五官科多采用2中糖皮质激素联合一起使用,且联合使用的比例占58?,五官科使用的糖皮质激素类型有: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曲安奈德注射液、醋酸泼尼松片,同时在五官科,这三种药物还经常会被两两联合使用,单一使用的最多的是口服型的醋酸泼尼松片和地塞米松片以及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占总的使用处方的32?。在抽查中出现了3中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的处方15张,配合使用的药物有:曲安奈德注射液、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都是最常用的激素,这三种糖皮质激素联合作用,被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和过敏性鼻炎[2]。糖皮质激素在五官科主要针对的患者是慢性鼻窦炎、急性咽炎、中耳炎、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耳道炎、眼角膜异物等疾病的治疗,由于五官科针对的都是五官的一些部位,故在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所占比例比较多。由于五官科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用量比较多,根据药物本身的特性以及患者的适用情况分析,五官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滥用乱用的的情况,多使用两种糖皮质激素,甚至出现罕见的三种激素联合使用的情况[4]。所以要针对五官科的适用情况及时调整一些滥用激素的处方,以患者的治疗为主,一种激素就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多种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以减少一些因多服用激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合理的用药。
其次皮肤科也是使用激素比较广泛的科室,计算统计数据显示,皮肤科的总的使用率是34?,单一使用激素处方占28?,联合两种激素使用的处方占7?.其中皮肤科主要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白癜风、湿疹、皮肤过敏、神经性皮炎、皮疹、麻疹、风疹、牛皮鲜等疾病。在治疗这些皮肤疾病时常采用的糖皮质激素有: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复方曲安奈德注射液、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氟轻松软膏等。由于糖皮质激素能稳定人体内的溶酶体膜,抑制水解酶的释放,故在皮肤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广泛。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糖皮质激素在治疗皮肤疾病有很好的效果,所以才被广泛应用临床治疗中,从抽查的皮肤科处方中分析,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应用上还是比较合理。
儿科使用糖皮质激素大多是单一用药。其中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醋酸泼尼松片口服等激素为主治疗。其主要运用到儿科中的一些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疾病的治疗[5]。糖皮质激素其本身的药理特性,在儿童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儿童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还容易造成骨质疏松、骨头坏死、白内障等不良后果。所以糖皮质激素在儿科中的使用更应该严谨,特别是对一些需要长期服用的儿童。
急诊科常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有特殊的病情会联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一起使用治疗,比如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阑尾炎、过敏性皮炎、急性胃炎等。据统计数据分析,在急救治疗中多种药物混合使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尤其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使用,有滥用的趋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改善使用情况。
内科多以单一使用糖皮质激素为主,主要以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酸泼尼松片、丙酸氟替卡松、用于一些慢性阻碍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哮喘、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在内科运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比较多,有特殊病例会联合两种激素进行治疗,口服酸泼尼松片加上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6]。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性感染,糖皮质激素没有抗病毒的特性,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反而会降低患者机体的防御能力,是病毒扩散感染,引起更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经分析,上呼吸道感染不应用糖皮质激素作为主要的治疗药物。要注意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严谨合理用药。
这次的抽查中,目前外科和妇产科门诊使用的处方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率为0。以上数据显示,不管是在五官科,或者皮肤科,使用糖皮质激素量都比较大,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临床疗效而乱用药,一定要合理用药,认识到滥用药物导致的不良后果,重视这些不良反应,改善一些滥用存在问题的地方,考虑患者总体的治疗效果,合理用药。
3.3 加强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监管和教育,严谨合理用药
糖皮质激素在多个科室使用都比较广泛,但是从抽查的处方运用情况来看还是存在有乱用、滥用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院要加大对糖皮质激素药物使用的监管和教育,通过一些试卷考试,加强院内的医生对糖皮质激素正确合理使用的认识,多组织临床医生开一些交流会议,对交流沟通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让每一个临床医生都认识到过度用糖皮质激素的危害,在临床使用中能严谨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7]。另一方面,对患者也要进行药物教育,让患者认识到不适当的使用药物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减少院内滥用药导致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江丽欢.门诊处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09):777-779.[2]梅昭,杨良芹,金桂兰,徐玉梅.某院门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处方分析.[J].中国药房,2013,(38):3583-3585.[3] 郑利光.口腔医院门急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分析.[C].Proceedings of 2nd 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f Chinese Society for Stomatological Pharmacy2013.[4]朱永超,唐迎迎.2013年下半年本院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作者:
[J].中南药学,2014,(10):1047-1049.[5] 谢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患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体会.[J].海峡药学,2014,(11):189-190.[6] 黄宇虹,刘曦,钟慧.292例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调查分析作者:
[J].中国实用医药,2013,(25):187-188.[7] 袁欣,林衍生.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业,2007,(11):34-36.
2.激素类药物 篇二
1 用药误区
1.1 用作常规退热药使用
由于糖皮质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对致热原的反应, 并且能抑制白细胞致热原的生成和释放, 因此其具有退热作用[1]。然而, 如果致热的原因是某种病原体, 治疗应针对消灭病原体而退热, 只能在充分确定病原体能被消除时才能考虑使用该类药物, 因为该类药物无杀菌或抑菌作用。
1.2 作为抗生素使用
这种情况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最为常见。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期的渗出, 也可抑制炎症后期的增生, 加之具有抗毒素和抗休克作用, 因此在急慢性感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 这类药物对病原微生物并无抑制和杀伤作用, 且由于其能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 反而使潜在感染病灶扩散, 以致增加治疗的难度, 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1.3 用于预防输液反应
部分医师习惯在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液中加入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药物, 认为可以利用其抗过敏作用, 预防和减轻输液反应。但是这些激素本身也有致过敏的可能, 且以过敏性皮疹最为常见。
1.4 作为改善胃肠功能的药物使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 可提高食欲, 促进消化。但大剂量应用会加重或诱发消化道溃疡, 还可影响糖、蛋白质和电解质的代谢。
1.5 滥用于慢性疾病
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病程较长, 需长期治疗, 故滥用情况尤为突出。
1.6 滥用于局部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皮肤病的外用制剂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地塞米松软膏等, 具有止痒、抗炎、消肿、抗增生作用, 治疗某些皮肤病效果显著, 但使用不当会使皮肤萎缩干裂、毛细血管扩张, 出现深红色斑、丘疹、渗液、溃疡、脱屑、多毛症及皮炎等不良反应。
2 合理使用
2.1 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剂量和疗程
要有明确的指征和治疗目的, 并须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以及有无并发症的情况, 一般应以小剂量来控制或缓解其主要症状, 当收到临床治疗效果时, 就逐渐减量至停用。切不可大量长期应用, 也不可骤然停药, 以防肾上腺危象的发生。
2.2 糖皮质激素与感染
非生理性糖皮质激素对抗感染不利。生理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非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接受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后易发生感染, 这是由于患者原有的疾病已削弱了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长疗程超生理剂量使用皮质类固醇使患者的炎性反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减弱, 由皮肤、黏膜等部位侵入的病原菌不能得到控制。另外, 在某些感染时应用激素可减轻组织的破坏、减少渗出、减轻感染中毒症状, 但必须同时使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在短期用药后, 即应逐渐减量、停药。
2.3 并发症
在糖皮质激素应用期间应注意有无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病、低血钾、骨质疏松和细菌感染等情况发生。如有则应给予相应的处理并停药。
2.4 不宜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严重的精神病史, 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 新近胃肠吻合术后, 较重的骨质疏松, 明显的糖尿病, 严重的高血压, 未能用抗菌药物控制的病毒、细菌、真菌感染[2]。
2.5 随访检查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应定期检查: (1) 血糖、尿糖或糖耐量试验, 尤其是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倾向者; (2) 小儿应定期监测生长和发育情况; (3) 眼科检查, 注意白内障、青光眼或眼部感染的发生; (4) 血清电解质和大便隐血; (5) 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的检查, 老年人尤应注意。
3 讨 论
糖皮质激素具有极为强烈的生理和药理作用, 在糖、蛋白质及脂肪3大物质的代谢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对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与其有关的各种不良反应也应引起临床注意, 因此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钱之玉.药理学进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423.
3.激素类药物应用四忌 篇三
1.忌把激素类药物作为解热镇痛药。凡因感染而致的发热,必须用激素类药时,一定要同时使用足量的抗生素。否则将使炎症扩散,感染加重,也不可能真正退热。激素可使四肢皮下脂肪重新分布,形成向心性肥胖。还可诱发或加重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严重者还可引起溃疡穿孔或出血。长期应用激素还会使病人易于感染结核、霉菌、病毒,已有感染者,也可使之加重。激素还可增加眼压,诱发青光眼和白内障。
2.忌用激素抑制胡须。有的青年朋友由于胡须长得多而使用雌激素,认为“药用到一定程度,胡须便会自行脱落”,这是十分错误的作法。青春期以后,随着内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青年男性出现了第二性征,胡须就是第二性症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抑制胡须而滥用雌激素,会带来不良后果。①在性成熟阶段,胡须的毛囊已发育,使用雌激素并不能减少毛囊的数量,自然胡须的数量也不会减少,充其量只能使胡须变得纤细些,但停用后会变粗如初。②雌激素能对抗雄激素的作用,大量服用雌激素会使体内激素水平紊乱,破坏正常的代谢。比如,可出现肢体水肿或血压升高;可加速钙盐沉积,使长骨骨骺过早闭合,本来还能长高的小伙子会变得矮小;还会使正常的性功能减弱。③雌激素进入人体后在肝内分解代谢,大量服用无疑会增加肝脏负担,甚至引起胆汁郁积性黄痘,造成肝功能不良。希望青年朋友们不要轻信“使用雌激素会使胡须自行脱落”的谬传。
3.忌滥用激素类软膏。近年来激素类软膏上市颇多,去炎松、肤轻松、肤疾宁等,几乎进入每个家庭。有的人一有皮肤瘙痒或者长了“癣”就搽用,有的好了,有的却越搽越严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常见的皮肤病大致有两类:一类为炎症性疾病,如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以及湿疹、牛皮癣等,这些可用激素类药膏。另外一类为细菌和真菌感染,如脓疱疮、体癣等,禁忌用激素类药膏。体癣误用激素类药膏最为多见,危害也最大。体癣是一种真菌感染的传染性皮肤病,如发于股部和臀部,特点为环形红斑、丘疹、水疤和脱屑等。治疗应用复方水杨酸软膏和克霉唑冷霜外敷。若错用激素类软膏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促使体癣蔓延,皮疹越来越多,造成诊断和治疗困难。临床上,医生常可见到因滥用激素软膏造成全身和颜面部体癣广泛播散的患者,有的皮损严重而形成“难辨认癣”,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因此,皮肤有癣切忌滥用激素软膏自行治疗。
4.忌骤然停用。在短期大剂量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一旦突然停药,可能引起下列不良综合征。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能反馈性抑制脑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进而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功能减退。突然停药或停药后1~2年内,在感染、创伤、麻醉或手术等诱因下,可发生肾上腺皮质危象,出现恶心、呕吐、低血糖及休克等症状。为防止其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长期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应尽量减少其每日维持量或采用间断服药法,逐渐减量至能控制主要症状即可,力争早日停药。②停药后1~2年内,遇有严重感染、创伤及手术等情况。应及时给以糖皮质激素。③一旦出现患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征象时,应立即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
(2)激素停用后综合征。短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突然停药,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突然下降。其临床表现为,停药后24~48小时,出现情绪消沉、发热、恶心、呕吐,肌、骨、关节酸痛。疲乏无力,甚至虚脱。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可再用糖皮质激素,待症状消失后再逐渐减量,然后停药。
4.激素类药物 篇四
按生理功能分为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三大类。其中以糖皮质激素临床最为常用。
糖皮质激素类
[生理作用]
生理剂量下主要影响三大物质和水盐代谢,当剂量过大或长期应用时,可导致各种物质代谢紊乱,以下是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1、糖代谢:①糖原异生?-肝、肌糖原合成-;②抑制细胞对糖的摄取和氧化利用、使血糖升高、糖尿(严重时)。
2、蛋白质代谢:合成ˉ、分解?-负氮平衡,从而产生肌肉萎缩、皮肤变薄、生长发育迟缓、伤口难愈。
3、脂肪代谢:脂肪合成ˉ、分解?-诱发酮症酸中毒;脂肪再分布?向心性肥胖、满月脸。
4、水、电解质代谢:留钠排钾?水钠潴留、低血钾、高血压;增加钙磷排泄?骨质疏松。
5、雄激素样作用:痤疮、多毛等。
[药理作用] 超过生理剂量时,除影响物质代谢,尚可出现下列药理作用:
一、抗炎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都有抑制作用。表现在炎症早期: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炎症后期防止粘连和疤痕形成。抗炎机理:
1、稳定生物膜:
(1)稳定溶酶体膜:蛋白水解酶类释放ˉ,炎症反应ˉ。
(2)稳定肥大细胞膜:组胺等致炎物质释放ˉ,炎症反应、渗出ˉ
2、抑制化学趋化作用:使中性粒、单核和巨噬细胞移行至炎症区?ˉ炎症浸润ˉ。
3、增强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血管收缩↓→充血渗出ˉ
4、抑制致炎物的生成:诱导磷脂酶a2抑制蛋白→磷脂释放花生四烯酸?ˉpgs、lts、5-ht缓激肽等生成ˉ,该作用以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最强。
5、抑制成纤维细胞的dna合成,?肉芽增生?ˉ,粘连、疤痕形成ˉ
二、抗免疫作用: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均抑制,但对细胞免疫抑制作用更强,后者在大剂量时才明显。抑制免疫反应多个环节:
1、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
2、干扰淋巴细胞的识别能力和阻止免疫活性细胞增殖
3、促进淋巴细胞重新分布,使循环淋巴细胞ˉ
4、大剂量可抑制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抗体生成ˉ
5、稳定肥大细胞膜?致炎物释放?ˉ过敏反应ˉ。
三、抗毒作用:机体对内毒素耐受力-、损害ˉ,表现为解热,改善中毒症状,但不能中和内毒素,对外毒素损害亦无保护作用。作用机制:
1、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热原释放、降低体温调节中枢对致热原的反应。
2、与内毒素主要成分脂多糖结合,阻止其所致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四、抗休克作用: 超大剂量可对抗各种严重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可能的抗休克机制:
1、扩张痉挛血管,加强心收缩力,改善微循环;
2、稳定溶酶体膜,使心肌抑制因子生成ˉ,阻断该因子所致心肌收缩力ˉ、心输出量ˉ和内脏血管收缩的作用;
3、降低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改善重要器官供血氧。
4、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减轻微血栓形成。
五、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1)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元-;(2)中性粒细胞-,但功能ˉ;(3)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ˉ。
六、其他作用:
1、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欣快、失眠、可诱发精神失常和癫痫。
2、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可诱发或加重溃疡。
3、对抗vitd对钙的吸收作用,久用易致骨质蔬松。
[作用机理]
该类激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转入细胞核?相应mrna转录?诱导相应蛋白质或酶合成?产生各种效应。
[临床应用]
1、替代治疗:用于急慢性皮质功能不全症(包括肾上腺危象和阿狄森氏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2、严重感染:适用于伴有毒血症的严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暴发型脑膜炎,中毒性肺炎等,注意应在足量有效抗菌药前提下使用。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激素,但对严重传染性肝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可缓解症状。
3、感染性休克:如败血症、中毒性菌痢引起的感染性休克。须与足量的抗菌药合用,宜及早和大剂量应用皮纸激素。
4、防止某些炎症后遗症:重要器官的炎症如脑膜炎,脑炎,心包炎,风湿性心瓣膜炎,脑膜炎、角膜炎等。
5、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热、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症、支气管哮喘等。
6、血液病:(1)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再障均有缓解作用,但停药易复发。(2)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溶血也有效。
7、局部应用:(1)眼科:结膜炎、虹膜炎(局部应用)、视网膜(全身用药)。(2)皮肤科:接触性皮炎、湿疹、牛皮癣;对天疱疮、剥脱性皮炎仍需全身用药。
[不良反应]
一、长期大量应用的不良反应:
1、类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柯兴氏综合症):如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痤疮、浮肿、高血压、低血钾。采用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加服氯化钾可减轻症状。
2、诱发或加重溃疡病;对长期大量使用者可加服抗胆碱及抗酸药。
3、并诱发或加重感染:免疫抑制之故,注意早诊断,必要时与有效抗菌药合用。
4、生长发育迟缓、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
5、心血管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二、停药反应
5.激素类药物 篇五
奥利亚罗非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相关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采用RT-PCR方法从奥利亚罗非鱼丘脑中扩增出长约386 bp的目的序列GnRH/GAP,先将其克隆到T载体上,通过酶切鉴定、序列测定分析,确认序列的.正确性后,将此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MAL-c2x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AL-GnRH/GAP,再转化到大肠杆菌TB1中,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相对分子量约56 000的融合蛋白.
作 者:丁炜东 曹丽萍 李建林 吴婷婷 DING Wei-dong CAO Li-ping LI Jian-lin WU Ting-ting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水生动物遗传育种和养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81刊 名: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LIAN FISHERIES UNIVERSITY年,卷(期):21(3)分类号:Q786关键词:奥利亚罗非鱼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相关肽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6.《激素调节》教案1 篇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说出人体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区别。
2、了解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名称和位置。
3、说明激素的概念。
4、指出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产生的部位和主要生理功能。
(二)能力方面:
通过课堂阅读并进行概括总结等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了解部分激素分泌异常时的表现,增强同学们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名称、位置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
2、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三、教学难点:
1、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为名利的科学奉献精神。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人体在受神经系统各种反射方式调节的同时,还在生长,发育,生殖,代谢等方面受内分泌系统的激素调节。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推进新课:
一 相关概念
首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默读课本92页内分泌系统与激素 1 什么是分泌? 什么叫做腺?腺分为几类?它们有什么区别? 3 人体内那些腺体是内分泌腺,那些是外分泌腺? 4 什么是内分泌系统?什么是激素以及激素的特点? 二 各种激素的调节作用 1 生长激素
(1)分泌部位及生理作用 【实验】 验证动物生长激素的分泌器官是垂体及其生理作用。① 材料:长势相同的三只幼年狗(或其他幼年哺乳动物)② 处理:
对照组A:不作处理 实验组B:切除垂体
实验组C:切除垂体,每天注射生长激素 ③ 实验结果是: 对照组A:正常生长 实验组B:生长停滞
实验组C:先停滞生长,后又继续生长
④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2)分泌失调症
A侏儒症 B 巨人症 C 肢端肥大症 2 性激素
(1)分泌部位:性腺(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
(2)生理作用:促进相应的男女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发育,同时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3 甲状腺激素
实验:选择生长发育状况相似的蝌蚪,平均分为两组,甲组喂正常饲料,乙组喂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这两组蝌蚪的生长发育状况,发现乙组蝌蚪已经出现腿,尾缩短。可见乙组蝌蚪比甲组蝌蚪发育得快。结论: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生长发育。(1)分泌部位:甲状腺
(2)生理作用: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3)分泌失调症
A 呆小症 B 甲状腺功能低下 C 甲状腺功能亢进 D 地方性甲状腺肿 4 胰岛素
(1)分泌部位:胰岛
(2)生理作用:对人体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都有影响,但对糖代谢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胰岛素能够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被贮存和利用。(3)分泌失调症:糖尿病
7.激素类药物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门诊及住院部的1500张处方为研究对象, 处方涉及患者中男性785例, 女性715例, 年龄5.5~77岁, 平均年龄 (49.7±6.8) 岁, 其中<40岁者341例 (341张) , 40~59岁者623例 (623张) , ≥60岁者536例 (536张) ;科室分布:皮肤科251张, 呼吸科620张, 儿科276张, 五官科220张, 其他科室133张。
1.2 方法
将1500张选取处方中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率进行统计, 并分析不同科室 (皮肤科、呼吸科、儿科、五官科及其他科室) 及年龄段 (<40岁、40~59岁及≥60岁)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率, 同时比较不同糖尿病激素类药物的应用率。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统计所得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率为计数资料, 其以率的形式表示, 并采用卡方检验处理, 其以软件SPSS15.0进行数据的处理, 且检验水准α=0.05,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1500张抽取处方中应用糖尿病激素类药物者共128张, 其应用率为8.53%。<40岁的341张处方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共14张, 应用率为4.11%;40~59岁的623张处方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共94张, 应用率为15.09%;≥60岁的536张处方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共20张, 应用率为3.73%;其中40~59岁者的应用率最高, 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P均<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
皮肤科的251张处方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共50张, 应用率为19.92%;呼吸科的620张处方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共58张, 应用率为9.35%;儿科的276张处方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共10张, 应用率为3.62%;五官科的220张处方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共8张, 应用率为3.64%;其他科室的133张处方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共2张, 应用率为1.50%;其中皮肤科应用率最高, 明显高于其他统计科室的应用率, P均<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
128张处方中涉及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主要以地塞米松为主, 60张处方涉及地塞米松, 占总数的46.88%, 30张涉及布地奈德, 占总数的23.44%, 15张涉及泼尼松, 占总数的11.72%, 13张涉及曲安奈德, 占总数的10.16%, 10张涉及其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占总数的7.81%, 地塞米松的应用率明显高于其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P均<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率较高且应用范围也较广, 其在多种疾病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因此对其的相关应用研究也较多, 其中关于不合理应用的相关报道也并不少见[2,3], 临床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也较高。但是不同医院的不同阶段的应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对特定阶段的应用情况的研究极为必要。因此本文中我们即就本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 本院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率约为8.53%, 而这与临床中其他的相关研究基本一致, 另外, 皮肤科及40~59岁者的应用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与年龄段, 说明应着重加强对此方面的监测, 另外地塞米松的应用率为所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最高者, 故也应更为细致地监测其在各类患者中的应用, 避免及控制不合理应用情况的发生[4,5]。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本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仍以地塞米松为主, 而皮肤科及中年患者的应用率相对较高, 应针对此种情况加强监测与干预。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本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门诊及住院部的1500张处方为研究对象, 将其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率进行统计, 并分析不同科室及年龄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率, 同时比较不同糖尿病激素类药物的应用率。结果 1500张处方中含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共128张, 应用率为8.53%, 其中皮肤科应用率高于其他科室, 40~59岁者应用率高于其他年龄段, 而地塞米松的应用率则高于其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P均<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仍以地塞米松为主, 而皮肤科及中年患者的应用率相对较高。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年龄分布,科室分布,药物种类
参考文献
[1]池慧琼, 黄金沐.我院2012年糖皮质激素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海峡药学, 2013, 25 (7) :186-187.
[2]杨敏.糖皮质激素药物的门诊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 11 (19) :10.
[3]Kowalik A, Kiernozek E, Kulinczak M, et al.Dexamethasone-FITC staining application for measurement of circadian rhythmicity of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expression in mouse living thymocyte subsets[J].J Neuroimmunol, 2013, 261 (1/2) :44-52.
[4]沈勇刚, 李艳, 陈永, 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急诊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2) :45-46.
8.谨防激素药物引起股骨头坏死 篇八
激素为何会导致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大多发生在关节软骨面的下方,其解剖特点是软骨下血管与软骨下平面呈垂直走向并扩展为血窦,然后折转180度终止于骨静脉。这使得股骨头成为人体血液供应最脆弱的部位。激素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血黏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性和刚性增强、变性能力减退,易引起股骨头血液灌注不良,骨毛细血管闭塞,导致骨组织缺氧和乳酸增多,最终发生缺血性坏死。具体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素药物使人体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在肝脏沉积,形成高脂血症或全身的脂肪栓塞,导致股骨头内脂肪细胞膨胀。由于股骨头软骨下骨的终末血管微细,易发生栓塞或受挤压,造成骨细胞缺血性坏死。
2.激素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引起血管炎,血管内皮损伤,触发局部血管内凝血,诱发纤维蛋白溶解及自由基生成,引起内皮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小血管损伤、破裂,血供中断,最终导致骨组织缺血坏死。
3.大量应用激素使钙吸收障碍,骨质生成减少,造成骨质疏松,易发生股骨头小梁骨折和软骨下骨压缩。这些细微骨折的累积,最终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和塌陷。
合理使用激素防范股骨头坏死
同样使用激素的患者,为什么有的会发生股骨头坏死,有的就不发生;有的呈弥散性坏死,有的仅为局限性坏死?
动物实验表明,激素与血管炎症“狼狈为奸”。有人将60只小白鼠平均分为3组,第一组先用马血清造成动物过敏性小血管炎,再使用激素;第二组仅用马血清;第三组只用激素。结果,第一组小白鼠有14只发生了股骨头坏死,第二组和第三组分别只有5只、3只小白鼠发生股骨头坏死。检查发现,在马血清和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实验动物全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性明显升高,股骨头内小动脉严重受损。
应用激素的种类、剂量、时间、途径,与股骨头坏死有密切关系。临床观察发现,使用中、长效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比短效激素(可的松)发生率高;小剂量长期应用的发生率低,大剂量短期应用的发病率高达40%;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时间,一般在用药1年后,但也可发生于用药数月、甚至一两个月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依给药途径由高到低依次为关节腔注射、静脉注射和口服。
更年期妇女使用激素,股骨头坏死发病率比一般人高;应用激素同时有酗酒史者,其发病率更高。
9.激素检查报告单 篇九
月经第二天查 FSH 6.8mIU/ml LH 4.2mIU/ml E2 75.7pg/ml PRL 17.6ng/ml T 0.32ng/ml P 0.3ng/ml
月经第二天查 FSH 11.8mIU/ml LH 4.2mIU/ml E2 25.7pg/ml PRL 17.6ng/ml T 0.32ng/ml P 0.3ng/ml
月经第二天查 FSH 6.8mIU/ml LH 4.2mIU/ml E2 125.7pg/ml PRL 17.6ng/ml T 0.32ng/ml P 0.3ng/ml
闭经时查 FSH 46.8mIU/ml LH 34.2mIU/ml E2 17.7pg/ml PRL 17.6ng/ml T 0.32ng/ml P 0.3ng/ml
FSH LH E2 PRL T P
闭经时查 FSH LH E2 PRL T P
闭经时查 FSH LH E2 PRL T P
闭经时查 FSH LH E2 PRL T P
闭经时查 FSH LH E2 PRL T P
10.其他植物激素 比赛教案 篇十
导入:
今天的课程,我们首先从看图说话开始,同学们能用一个成语形容这个故事么?他为什么要保苗助长呢?这种行为可能达到目的嘛?花了力气却达不到目的,多惨啊,你能帮帮他么?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幼苗快快长大?
没错,植物激素(赤霉素)可以让幼苗快快长大,那还有没有其他的激素也能做到这一点呢?是不是只要一种激素就可以达到效果呢?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对于植物激素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除了生长素以外的其他植物激素。
板书:第三节
其他植物激素
提示重难点
本节内容学习目标主要是三个方面: 1.了解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与主要作用 2.理解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
3.正确认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新课开始:
现在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点 屏幕展示
一、植物的五类激素
昨天已经在导学案中安排大家提前预习植物的五大类激素,现在让我们来核对一下,看看你们自学的效果。
与老师总结的对比一下,有什么新的发现么?
老师总结的比你们多,只是因为查阅的资料比你们多而已,其实这还不是全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或者书籍,获得更多的了解。
而我们了解植物激素,主要是为了学以致用,接下来请大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第一个很简单,一起回答好不好?
第二个有点难了,思考一下,应该用什么好呢?想好的同学请举手!你觉得应该用脱落酸?为什么? 你觉得应该用细胞分裂素?理由是?
脱落酸是促进叶片的脱落,如果使用脱落酸,将会促进叶的脱落,还能保绿么?而细胞分裂素是促进有关色素的蛋白质与酶的合成,能够达到保绿保鲜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选用细胞分裂素。因为他能延缓叶片的衰老,从而保持绿色。
当然,你也可以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大家能想到如何设计实验么?(副板书:A,B,C 分别涂抹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与蒸馏水。过一段时间观察叶片绿色保持情况进行对比)
来,一起看第三个,这个也很简单,一起回答~
第四个请好好思考一下,想好的同学请举手~
嗯,使用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从而打破脱落酸对于种子的抑制效果。这么一分析,赤霉素和脱落酸,就像我们体内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一样,他们在生理效应上具有相反的效应,我们称他们相互之间有拮抗作用。那么,其他的激素之间有没有类似的关系呢?激素之间的关系除了拮抗作用,还是协同作用。你觉得哪些激素有协同作用?
现在我们来对五类植物激素进行小结
与器官衰老脱落有关的激素:脱落酸促进,细胞分裂素抑制
与细胞分裂有关的激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
与细胞伸长有关的激素:生长素和赤霉素促进
与果实发育有关的激素:生长素和赤霉素促进
与果实成熟有关的激素:乙烯促进
与种子的萌发有关的激素:脱落酸抑制,赤霉素促进
在五类植物激素中,主要起到促进生长的效应激素有: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生长素。抑制生长的激素有脱落酸,乙烯?乙烯到底是促进生长还是抑制生长呢?
这位同学为什么会觉得乙烯是促进生长?因为他促进成熟,那么成熟与生长是不是一回事?
以苹果为例,苹果的生长是从小苹果长成大苹果,而苹果的成熟是指什么?由青苹果长成红苹果,明显一个侧重于细胞的分裂与细胞的生长,成熟则侧重于细胞的分化,物质的转变。两者并不是一回事。但是是否就说明乙烯能抑制生长?
请大家看到书本P54页,看书时要仔细哦。
豌豆的黄化幼苗实验告诉了我们,乙烯和生长素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两者的含量关系,一个是两者的生理作用方面的关系。
看到这张图,请描述乙烯和生长素的含量有怎样的关系?
随生长素含量的增高,促进了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加,反过来抑制了生长素的合成。
再看他们的生理作用,从这里明显可以看出,在生长素浓度低的时候,开始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而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高,开始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的浓度增高,抑制了生长素的合成,从而抑制了细胞的伸长生长,很明显,在黄化豌豆幼苗的生长过程中,生长素是促进生长,而乙烯是?两者正是通过这种拮抗作用,一起来调节豌豆幼苗,让他只能生长到一定程度而不会过度生长。
所以,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植物激素是不是单一的在起作用呢?
植物激素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二.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
我们再通过果实的发育成熟过程,来理解这一点。大家看到这张图,这是植物果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不同激素含量的变化图。请看一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激素含量有明显的变化?
不错,五类激素的含量都有明显的变化,含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都在不同时期参与到了果实发育成熟这个过程中来。
这些事例,能够让你体会到植物激素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么?
你有没有比较好的描述语句?
没错,最好的语句,永远在教科书上。一起念一次好不好?
但是曾经有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说出了这样两个句子,你觉得这两句话,谁才是对植物激素最合理的描述呢?
谁?不要告诉我选长的啊~来,关注一下,两句话,最最核心的区别在哪里?
对,一个是强调控制,一个是强调调节,你觉得是哪个合理?调节?那控制生命活动的到底是谁呢?
基因?你怎么知道是基因?
对,没错,书本也告诉了我们,其他同学知道么?
一起阅读书本P54小体字部分~看书的时候呢?不要遗漏任何一个部分,每一个板块,都是教材编写老师们的心血哦,都是希望大家能够了解的,不要随便就把他们给无视啦。
看完了么?知道控制者是谁了么?他们是怎么控制的?一起告诉我。对,可是这种控制,还是会受到别的因素的影响,有哪些因素?只有温度这种外因么?不,还有内因,比如生长素和乙烯?对不对?嗯,生长素含量的增高,就能促进乙烯的合成,不正是影响了乙烯的合成基因的表达么?
所以,生命活动的真正控制者,是基因,激素调节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他是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之一。
植物激素作为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在生产实践中,肯定用处很大,我们能用植物激素应用于农业生产么?
我觉得不能,为啥呢?因为一个字:贵!你想吧,他毕竟是植物制造的微量有机物,我们到哪去提炼这么多植物激素用于生产实践呢?
嗯,我们可以人造,聪明的人类,制造出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与植物激素相比,有什么优点呢?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请看屏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与优点,你们在导学案上的填写,有没有遗漏?
请问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激素到底有什么区别?人造的?那么化学结构上是不是一样的?对,不是的。结构上有区别,但是功能上相似。既然结构上相似,为何他会比植物激素效果稳定呢?有没有同学知道原因?
不是因为其他激素会影响他的含量,其他植物激素会影响体内自身产生的激素的含量,但是没法影响你要喷上去的量呀。
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神经递质一样,都是传递信息的分子,这些传递信息的分子,在发挥作用之后,都会怎样?嗯,很快就会被酶给水解掉。现在你能猜到原因了么?所以植物激素在我们喷洒上去之后不久,就会被分解了。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造的,结构不同,酶无法分解他们,所以效果就持久了。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书本有给出四个资料,我又在导学案上给出了五个实例,大家看完后,想必会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很多想法。现在我们来对各学习小组进行分工,请你结合事例,从你的身份出发,谈谈你们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的想法。
11.激素类药物 篇十一
在一般情况下,人体需要维生素的量比较少,由普通食物供给已经足够,不必额外补充,如果把维生素当成营养品滥用,反而有害无益。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维生素不足。因此,只有合理有效地使用维生素类药物,把它当成防病治病的药物使用,才能发挥其优势和价值,否则,若把它当成营养品滥用、乱用,就会贻害无穷,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如何才能做到合理使用维生素类药物,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使用维生素的指征应明确。只有明确诊断为维生素缺乏症后,方可对症下药,否则不可盲目地投药。如维生素A每天服用超过2000国际单位,时间长达2周以上,则有中毒的可能。
2. 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有些人认为维生素类药物较安全,可增强人体抵抗力,任意使用,这是不可取的,如果成年人在短期内服用维生素A 200万——600万国际单位,儿童一次用量超过30万国际单位,均可引起急性中素。孕妇服用过量的维生素A,还可导致胎儿畸形。
3. 应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大多数维生素缺乏是由于某些疾病所引起的,所以应找出原因,从根本上入手治疗,而不应单纯依赖维生素的补充。
4. 掌握用药时间,如水溶性维生素B1、B2、维生素C等宜饭后服用,如果空腹服用,则很可能在人体组织未充分吸收利用之前就被排出。此外,脂溶性维生素A、D、E等也应在饭后服用,因饭后胃肠道有较充足的油脂,有利于它们的溶解,促使这类维生素更易被吸收利用。
5. 应注意维生素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液体石蜡可减少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促进它们的排泄;维生素B6口服10-25毫克,可迅速消除左旋多巴的治疗作用;有酶促作用的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以及阿司匹林等,可促进叶酸的排泄;维生素C和维生素B1不宜与氨茶碱合用,也不宜与口服避孕药同服,以免降低药效。
我们日常生活中及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几种维生素如维生素E、维生素C等,既要充分发挥其药理作用,使其为人类防病治病起到作用,又要充分注意切实重视其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如维生素E不但是妇科良药,而且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在抗衰老、抗肿瘤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1)维生素E能维持生殖器官的正常机能,能使卵巢重量增加、促进卵泡的成熟,促使黄体增大。它还能抵制孕酮在体内的氧化,从而增强孕酮的作用,用于习惯性流产和早期流产常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2)维生素E对月经异常和性腺机能减退症状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隔日服用100mg,7次为一疗程,能保护子宫内膜,达到治疗月经过多的目的。(3)用于治疗产后缺乳,每次服用200mg,每日2—3次,连续服用5天。(4)用于治疗外阴骚痒症和外阴萎缩症,在局部使用维生素E的同时,辅以口服,可取得显著疗效。(5)维生素E为自由基清除剂,在体内可作为抗氧剂稳定不饱和脂肪酸,拮抗其氧化,因此具有抗衰老作用。(6)VE可以保护血管、改善血循环,防止胆固醇沉积,广泛应用于预防治疗动脉硬化症,以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虽然VE有许多的临床药理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也发现它有许多的不良反应,正常人每天维生素E需要量为5—30毫克,尽管其毒性很低、副作用少,但把它当成营养药大量服用,仍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1)VE常用口服剂量为每次10—100毫克,每天1—3次。如果成年人大剂量长期服用,可明显增加尿中雄性激素的排泄,这对痤疮以及一些与性激素有关的肿瘤会产生影响。(2)大剂量VE可引起动物肝脏脂肪浸润,并影响Vk凝血因子的血浓度,产生出血倾向。因此,凡有严重肝胆疾病,且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或服用抗凝血药双香豆素,而造成凝血酶原过低以及一切具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应用该药时都应特别小心。(3)大剂量VE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使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肥胖患者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4)缺铁性贫血患者在应用铁剂的同时服用大量VE,可妨碍铁的吸收,大量VE可使激素代谢紊乱,如闭经或月经过多、乳房增大肿痛。
VC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可促进机体丙种球蛋白形成,增强抗感染能力;在体内参与生物氧化还原过程,有利于红细胞生成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神经递质等的合成;参与解毒过程,可促进重金属离子排出体外,具有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可改善心肌代谢、增强收缩力;可促进胶原纤维与组织粘合质的形成,促进伤口愈合。由于VC的治疗作用非常广泛,因此滥用VC的情况也比较严重。虽然VC的毒性很小,但长期过量服用仍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1)大剂量服用VC,可在体内部分转变为草酸,显著增加尿中草酸盐或尿酸盐的排泄而形成肾结石。(2)大剂量VC可导致部分妇女不孕。孕妇服用过量VC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易引起流产和死胎。(3)VC会引起小肠蠕动,易引起腹痛、腹泻,但这些症状很快会消失。(4)生长期少儿长期服用VC易患骨骼疾病。(5)长期大量服用VC后,一旦突然停藥,仍可出现坏血病症状。(6)静脉注射可使注射部位疼痛或坏死。(7)长期大量服用VC可使血栓发生率明显增加,同时也可影响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8)VC不能与VB6同服,因为VC是一种还原剂,会使核黄素转变为还原型VB6而不能发挥其参与构成核黄素酶的辅酶,从而无法维持与修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9)VC还会破坏食物中的VB12,而致VB12缺乏。(10)白癫风患者不宜服用VC,而且要少吃富含VC的食物, VC可使黑色素的合成中断,还能使血清酮氧化酶含量降低,影响到酪氨酸酶的活性,使之不能合成黑色素,从而加重白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