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经验交流

2024-09-09

民政经验交流(共9篇)

1.民政经验交流 篇一

在实际工作存在的业务问题。第三、区低保中心选派了两名低保骨干参加省低保中心组织的低保规范化管理培训班,进行政策的培训。目前,全区已经形成了区、乡镇街、社区三级低保工作网络,拥有一支稳定、专业的低保工作队伍,做到低保工作层层有机构管理,层层有人具体抓落实的局面。 (二)加大对已保对象的入户清查力度,解决已保对象准确度不高的问题。 我区 年 12 月启动城镇低保,至 ~ 年先后经历了二次低保扩面、四次低保提标,一方面确实存在少部分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混入低保之列,致使社区对低保户的家庭情况不甚了解,特别是企业转交给社区管理的低保户,有的连低保户住在哪里都不知道;另一方面由历次提标和按照不同计算家庭收入的方法,造成低保对象出现保障金额高低不平衡的问题。从 ~ 年 4 月 1 日起,我们在全区掀起了一次对已保对象进行入户清查的高潮,全区 15 个乡镇街场共成立了 46 个核查专班,参与核查的乡镇街干部、部门干部、社区干部达到 246 人,他们历时 2 个月的时间,对全区 6800 户低保对象逐一进行入户核查。经过核查,共有 580 户 1464 人取消了低保, 350 户 1421 人因家庭收入的变化而调整低保保障标准。( 三)加大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创造一个依法施保的社会环境。 为了使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是在全区各级低保办公室内,悬挂低保政策标牌,将享受低保的条件,办理程序,规范化管理制度公布于众;二是印制《低保对象须知》 1.5 万份,通过社区和银行两个渠道发放给每个低保户,宁多不漏,确保一户一份,使低保户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便于低保机关的管理;三是我局翻印《湖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范》 300 本,发给区四大家相关领导,各乡镇街社会事务办主任,各社区低保专干,做到人手一册;四是邀请区人大、区政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低保工作,向领导汇报低保工作,倾听他们对低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以上工作,我们在对普通居民群众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将宣传的重点放在区领导、区直部门领导,让依法施保的观念深植领导的脑中,在依法施保方面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正因为如此,我区在取消麻木进低保、征地带劳进低保,没有退休费的老职工进低保等问题的处理上取得~成功,这些对象能否纳入低保,必须将“符合低保政策才能纳入”作为前提条件,这一点已得到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多数领导的认可和理解。 (四)加大低保工作督办和检查力度,建立一套有效的低保考评机制。 在推进低保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我局十分注重对基层低保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办,先后三次由局领导带队,抽调区低保中心业务骨干,分组对全区 15 个乡镇街场, 46 个社区低保工作进行巡回业务指导、检查、考核,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进行纠正和督办,保证了全区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推进。同时结合江夏区实际,出台了乡镇街和社区两个低保规范化考核细则,实施百分制考核,并且将考核分数与年终下拨给乡镇街和社区的低保工作经费直接挂钩(区财政每年下拨每个社区 4000 元低保工作经费)。三、严格把关,精心组织,全面实施农村低保按照市民政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区于 10 月份在全市率先启动农村低保。在工作中我们重点把好“四关”:一是申请关,把确定农村低保对象作为关键一环,局领导带队,深入各乡镇街调查摸底,确保救助对象不错不漏;二是初审关,了解申请对象家庭情况,重点了解生产经营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三是审核关,成立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杜绝优亲厚友现象发生;四是审批关,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审批、张榜公布。全区已形成了村委会核实、乡镇审核、民政局审批三级审定和三榜公示的审批机制。为了确保农村低保工作的顺利实施,区民政局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区财政、监察等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积极筹措低保资金,经区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我区的农村低保金全部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并按照市区财政 4 : 6 比例负担。在保障农村低保对象基本生活的同时,我们还争取教育局、卫生局、工商局、地税局等相关部门支持,在子女就学、治病医疗、务工经商等方面给予低保对象相关的优惠减免政策。我区的城乡低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举措,为构建江夏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经验交流 篇二

加快项目建设

推动民政事业快速发展

——2012年全市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经验交流

旌德县民政局

2012年我县民政工作基本思路是:认真落实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秀美旌德推进年”主题,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着力加强民生保障,着重加快民政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管理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和谐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加强民生保障,让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突出抓好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今年以来,我县进一步细化措施,创新方法,不断提高五保供养水平。一是重新进行普查认定,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实现应保尽保。二是逐步提高供养标准。集中供养由年人均2600元提高到2860元,散居供养由年人均1400元提高到1600元。三是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步伐。今年市下达我县敬老院建设任务是新增床位126张,我县按照140张床位的任务来实施,分别在孙村乡新建60张床位、版书乡新建40张床位、三溪镇和蔡家桥镇各扩建20张床位。目前工程建设进度较好,可确保在10月份完工、11月份投入使用。同时,进一步规范敬老院管理,着重

加强五保对象夏季安全与防暑降温工作,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规范实施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制度。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加大城乡低保核查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执行听证票决等民主评议程序,确保低保实施阳光透明。低保保障标准再次提高,农村保障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620元,城镇保障标准即将提高到320元/人〃月。上半年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680.77万元(城市330.85万元,农村349.92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不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加大对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的救助力度,共救助634人次,审批发放救助资金33.86万元。

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制定出台了《旌德县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实施意见》,对城乡困难居民因各种原因突然遭遇的严重生活困难给予临时性、应急性、一次性生活救助。

二、加快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民政基础设施水平

今年以来,在省市民政部门的关心下,在县政府全力支持下,旌德县级民政服务中心(救灾应急指挥中心)、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和烈士陵园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其中县民政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元,被县政府确定为重点工程,由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指挥部统一调度,目前已完成项目规划、图纸设计等工作,即将开工建设。县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在我县原华坦职

高校区建设,项目占地约79亩,投资360万元,建设床位60张,已完成资产划拨、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将在年底完工。县烈士陵园建设项目位于版书乡龙川村,占地面积20亩,总投资约500万元,将分葬在全县各地的88位烈士集中安葬,新建烈士纪念碑及配套基础设施,是我县历史上建设的第一座革命烈士陵园,目前已完成征地、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年底完工。

三、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旌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积极抓好第二届社区居委换届选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精心解读研究《安徽省城市社区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规程》和《安徽省第二届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统一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深入社区调研,制定我县换届选举实施方案,实现居委会换届直选率100%。

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积极争创省双拥模范县。认真做好申报省级双拥模范县前期各项工作,广泛开展走访慰问等双拥共建活动,全力做好我县407名农村籍老年退役士兵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完成烈士子女调查录入工作。接收退役士兵及转业士官51人,为城镇退役士兵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积极做好涉军信访维稳工作,为争创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社会事务进一步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地名信息数据库系统,新增地名信息3100条。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开展了全县社

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工作。新建南长岭公墓墓穴16对,新批地名命名项目1个,办理结婚登记796对,收养登记1宗,完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申报。

民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通过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学习教育活动,机关效能进一步提升,干部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局机关被评为旌德县2011“人民满意机关”,机关党支部被评为全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3.民政经验交流 篇三

近年来,街道民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坚持“抓基层、打基础、谋民生、促和谐”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积极推进基层民政基础建设,民政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推动全办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分别被宣城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先进单位”,被授予“宣城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示范镇(街道)”,连续9年获市“民政工作先进集体”表彰。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乡镇(街道)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减压器,是民生工作的重心和基础。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始终把民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办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主要领导经常过问民政工作,分管领导主动听取汇报,解决疑难问题。在人员经费上给予重点保障,确保各项民政工作顺利开展。认真组织实施好民政工作并积极参与到具体工作之中。妥善协调有关部门、单位,统筹兼顾、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民政工作。“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新机制正在不断健立。根据要求,我办分别成立了拥军优属、自然灾害救助、社区建设、低保工作以及老龄工作领导组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民政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工作重点突出,安排部署到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高度重视,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基层民政基础建设水平

为适应新时期基层民政工作要求,8月,市民政所建设工作部署会后,我办高度重视,把规范化民政所建设作为办事处实现民政工作新跨越的起点,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的契机。迅速召开党工委会议,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办事处主任、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组织、财政、社会事务、民政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高规格民政所建设工作领导组,将民政所建设工作作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配齐民政所工作人员。目前,民政所工作人员4名,其中所长1人(拟任副科级),工作人员3人;都具有本科大专以上学历,基本实现了有人办事的工作目标。办事处根据要求,为民政所提供3间办公用房,并安排专项经费4万元用于民政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为民政所购置了办公桌椅4套和文件柜6组,制作了门牌和各项制度标牌,安装了电话、空调,配备了数码相机、电脑、传真机、打印机、档案柜、保险柜,极大改善了民政所办公条件,搭建了基层民政保障服务平台,树立了民政“窗口”良好形象,扩大了社会影响。为更好的促进民政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我办还建立健全了民政所长和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及有关民政所办事公开、来访接待、档案管理等9项规章制度,统一公开上墙,方便群众了解有关民政政策,公开办事程序,规范工作行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高标准高要求使我办民政所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得到了宣城市民政局领导的充分肯定。,我办还拿出资金110多万元(不包括市财政补助),新建完成了一座60张床位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敬老院。近期,院内绿化完成后,将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五保老人养老问题。

三、强化职能,扎实工作,努力创造高效务实民政工作业绩

我办高度重视民政队伍建设,强化各项民政政策落实。本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夯实民政工作基础,充分发挥了民政工作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一是切实抓好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完善城乡低保保障制度,分类施保,因保尽保,有进有出。底在册城乡低保2310户,农村五保户117户,全年发放定补款188.6万元,低保户按要求做到一户一档,五保户一人一档;助医、助学、助残、救灾、扶贫扎实推进,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和灾害救济管理体系。积极争取、筹措救灾资金,协助和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成功抗击“8.10”洪灾,被宣城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抗洪抢险先进集体”。全年共发放各类救济款21.8万元,完成了7户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工作,发放资金7万元。二是做好优抚、拥军优属工作。共发放优抚对象定补22.6万元,优待金12.6万元,在八

一、国庆、元旦、春节等重点节日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积极推荐优秀退役军人就业。三是殡葬工作扎实开展。近年来,死亡火化率、入墓率一直保持100%,全办拥有公益性墓地5处,原坞村村于在全市首批建成生态墓地。四是老龄工作开展有声有色,活动丰富多彩。五是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逐步完善,按照上级部署,坚持抓巩固、抓完善、抓规范、抓提高,不断推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六是社区建设稳步推进,我办桥东社区8月率先在全市采取居民直接选举居委会,并取得了成功;3月份我办还组织了民政、组织等部门以及两个社区居委会主要负责人到上海市闸北区考察社区建设,借鉴发达地区管理经验,为加快我办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办民政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兄弟乡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全面加强民政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民政工作对象得到更加亲情化、人性化服务,不断增强民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4.民政经验交流 篇四

荣称号。2008年共办理婚姻登记 5671对。其中:结婚登记 3797 对(含复婚登记46 对);补发结婚登记990对;离婚登记 884对;婚姻登记率、婚姻登记合格率、婚姻登记档案完好率均达100%。依法办理收养登记19件。

一、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的力度。为了加强婚姻登记机关建设,首先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建设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其次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认真组织婚姻登记人员参加了省民政厅、宜昌市民政局组织的业务培训班;坚持每月一次组织学习会,学习政治和专项业务知识和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要求每个人有读书笔记和体会文章。

二、加强依法婚姻登记的力度。加强依法登记工作,必须坚持按照《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等法律规定。认真审核当事人的有关资料,依法按照程序进行婚姻登记。坚决做到“四不办”即:当事人不到法定年龄不办;当事人不到场不办;当事人资料不全或不相符的不办;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能力的不办。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严格执法,清正廉明,秉公办事的原则。

三、加强热情服务工作的力度。在办理婚姻登记过程中,难免和服务对象造成矛盾。特别是离婚登记当事人,有的证件不齐要求办理;有的酒后一方不到场要求办理;有的协议书没有写要求办理;有的户口簿未盖公章要求办理等情况。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做到耐心解释,并做到“六点”可减少不少的矛盾。即:“说话柔一点、微笑多一点、办事耐心一点、脾气小一点、解决问题细一点、客观理由少一点”。比如,8月8日当天办理婚姻登记83对,是历史上新人领证最多的一天。由于组织的好,应急预案做的好,没有出现一点问题。又如,今年计划生育生部门为退休人员发放独生子女费,这些老同志都是60年代至70年、80年代代办理结婚证,由于结婚证遗失、损坏,也查不到婚姻档案,要求补办结婚证990多对。特别是草埠湖因查不到档案资料跑了几次,有的配偶已死亡要求办理。但我们根据政策做了大量工作,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客观处理问题,使婚姻登记对象满意补领到结婚证。

5.民政建设新农村示范村经验做法 篇五

一、抓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主道和村庄道路。**镇**村由原来的**、凤寨、清江三个村合并组成,有村民312户1384人,三个组十个自然寨居住十分分散,加之地势沟壑纵横,该村的生产生活十分艰苦。三年来,局长毛美云同志多次带领班子成员及新农村工作队员实地考察,认真听取村民意见,首先办了村民最想办的第一件事——村庄水泥道路硬化。历时三年,共投入资金21万元,为**村清江、凤寨2个组196户744人修通了长7000米,宽1-1.5米,厚8-10公分的水泥路。村庄道路完工后,在民政局、村支部共同努力下,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村主道通畅工程项目,2008年5月终于将清江至凤寨组2.5公里的村主道纳入县村级道路通畅公路计划。并争取项目资金49.5万元,对公路进行了全面改造和硬化,于今年9月底胜利完工,方便了村民的出行,解决了村民长期以来生产生活资料运输难的难题。

二、修复土家房屋,打造原生态“特色村”。**镇**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部落,具有悠久的土家历史,距**镇4公里。为了保护土家历史,弘扬土家文化,配合村庄的开发,民政局党组把此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组织考察工作组,分别去湖北来凤县百福司镇等地实地考察取经,根据本村的实际,结合外地的经验,2007年,投入资金6万元,对该村96栋121户土家房屋进行了改造与维修。改造后的房屋,美观大方,牢固实用,具有明显的土家特色,得到当地村民及外地游客一致好评。

三、完善救助体系,创建一流“五保之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的生活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特别是还有少部分村民仍然处于贫困的边缘,民政局首先对该村的贫困情况逐户逐登记,造册备案,分类救助:一是对因病因残致贫的村民,实行一帮一救助与单位救助相结合,即民政局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每人帮助一户贫困村民脱贫致富,为帮扶对象提供资金,提供致富信息等,三年来,民政局副科级党员干部帮助30户贫困村民解决实际困难40余件,为他们捐送资金5000余元,购买肥料4000余斤,捐送衣服棉被600余件,捐送大米3000余斤。民政局每年还对极少数特别困难的村民给予政策倾斜,特事特办,如将其纳入大病救助或临时救助范畴。二是在村中创造“五保之家”,实行集中救助。2007年初,随着新农村示范工作的深入,民政局再次筹资7万元,创建“五保之家”,解决村中6名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吃住困难,经过6个月的努力,9月底,一所面积151平方米,设计一流,施工一流,内务设施一流的村级“五保之家”胜利建成,从根本上解决了孤寡老人的后顾之忧。

6.柞水县民政局包村扶贫经验材料 篇六

2011年度,柞水县民政局与柴庄镇枣树坪村结成扶贫对子,开展扶贫工作。该局从包扶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条主线,以坚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素质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大帮扶工作力度,落实帮扶举措,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指导到位,出色地完成了年度帮扶的目标任务,取得了较好的帮扶成效。

一、强意识,明责任,为扶贫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该局把扶贫包村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机关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局机关股室长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工作,统一思想,加大对帮扶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确定帮扶目标,完善帮扶机制,做到决心不变、热情不减、工作不松。

二、抓重点,明思路,使扶贫工作富有显著成效

该局针对枣树坪村的实际,着重从抓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入手,扎实开展扶贫帮困工作。一是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增强村民生产技能。进一步加大对当地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培训,增强帮扶村群众的就业能力。2011年,该局联系商洛新潮学院,先后在枣树坪村举办烹饪、西瓜栽培、洋芋标准化栽培、外出农民工技术培训班3期,受惠群众达0多人,发放技术资料300多份,通过强有力的培训,有效的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了农民自主脱贫的能力。二是根据枣树坪村海拔低,气候好,适合栽桑养蚕的有利条件,以三组和五组为重点在全村落实栽桑养蚕基地500亩,栽桑5万株,增加了新的致富项目。三是继续抓好地膜西瓜、洋芋、蔬菜等特色传统产业,全村种植西瓜30 亩,洋芋750亩、蔬菜150亩。四是扩大如意挂面厂,新购置机械一套,实现规模效益。五是抓好养猪,养鸡,养羊项目,新发展养殖大户6户,实现年销售收入130万元。六是充分发挥柴庄边贸市场的有利环境,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通过“产业兴村’’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当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三、献爱心,办实事,让扶贫工作成为民心工程

该局始终把为扶贫村办实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为包扶村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在年初,以宣传县委全会精神为重点,以中央一号文件为主要肉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县委全会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等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了信心,明确2011年工作重点,以村为单位先后召开党员干部会3次,群众会议5次,除重点宣讲一号文件和县委全会精神外,重点讨论和制订了枣树坪村三年工作规划,明确了今后工作重点,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为搞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协助村两委搞好班子建设,顺利完成了村两委会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协助村两委建立健全各项村规民约和规章制度。三是完善了枣树坪村社区建设,投入资金10万元完善了枣树坪村社区的附属设施建设,购置安装了社区文体活动器材,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活动。四是出资8万元帮扶6户倒危房户新建砖混结构住房2 4间,为5名困难大学生资助学费1万元。五是争取资金3万元加宽了枣树坪五组通组公路3公里,方便了群众出行。六是投资4万元为三户五保户集中建房三间,解决了三户五保户无房住的问题。七是帮助村上争取投资20万元,完成了主街道全长500米的排污工程。八是启动了东湾大水田移民搬迁点建设,安置移民40户128人,目前基础工程正在施工中;九是协调在枣树坪四组下湾兴建柴庄加油站,基础工程正在施工中。十是在春节期间,由局领导带队走村入户慰问了30户特困户,发放现金3000元、大米1500斤、面粉1500斤、棉被20床,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生活问题。

四、用真情,常沟通,使扶贫工作成为友谊桥梁

该局加强与帮扶对象昀联络和交流,通过电话、走村串户、代表座谈等形式,与结对村干部群众经常进行联络和互访交流。局长苏厚礼、副局长樊成功等班子成员,多次到结对村走访,探讨发展对策。同时,局机关实行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办法,为帮扶对象制定扶贫计划,经常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到户,着力解决他们一些实际困难,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互动让局机关的干部职工了解村民的生活生产情况,强化扶贫帮困意识,增进与结对帮扶对象之间的感情。

7.民政经验交流 篇七

最近一个季度,我在卫生和民政这两方面的条线工作上做的比较多。对于这两个不同的条线工作,我的感觉是各有千秋,各有门路,但是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比较累,活比较多。现在我就卫生工作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卫生工作是月月谈,周周问,天天说。每周每天都会从镇“4+1”督察组,镇环卫所的领导同志们的巡查中发现问题。每次都是他们发通知过来,我们就通知保洁员去整改。然后,下次领导再巡查,再发现问题,再整改。有的问题会重复出现,类似于牛皮癣,只是治标但不能治本。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与战斗,我将它们现归纳如下:

1、乱倒垃圾:由于我村靠近主城区,城区的建筑工地经常将大量建筑垃圾倾倒在我辖区内的XX路等河道旁或道路旁,且问题重复出现,是我村卫生整治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

2、黑色广告:黑色广告在我村辖区内随处可见,并且如同牛皮癣,周而复发,无法得到有效根治,这是我村又一大卫生顽疾。

3、墙面乱涂写:集中在华园路、发展路等主干道路两旁的大片墙面上,多以办证、打孔打井等广告涂写为主。以上归结的这些问题占每次整改通知书的大半篇。对于以上的难点,除了治标,还得治本,我想,类似于黑广告这个问题,其他村也是头疼不已。因此,必须要请示上级领导,联合工商执法部门坚决打掉印制这些黑广告的印刷厂,令其关闭;同时,对于广告上的店家和商铺,也要顺藤摸瓜,对其乱张贴广告的行为以及否合法经商要进行严厉的审查,违者要坚决处罚乃至令其关闭,这样才能治理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

8.民政经验交流 篇八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厦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意见的通知

(厦府办〔2009〕9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在厦各高等院校:

现将市教育局制定的《关于实施厦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九年四月十七日

关于实施厦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的意见

市教育局

(二00九年四月)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福建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工作部署,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意见的通知》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厦门市在构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中“做示范、当榜样”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发挥教育在对台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市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厦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的重要性

实施厦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就是要在“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建设中,发挥教育在两岸人民交流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开展厦台之间的校际交流、人员交流、项目合作和文化交融等内容和形式,增进与台湾教育界的相互了解,加强合作,共创双赢,增进台湾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开创厦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在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上“做示范、当榜样”。

二、实施厦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㈠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两岸关系发表的重要意见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作全局,充分利用两岸关系发展发生重大变化的机遇,寻找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力求厦台教育深入交流有新的亮点,力争教育合作先行先试有新的突破。

㈡实施目标:以拓展厦台教育交流与合作为目的,推动两岸教育界的人员交流和项目合作。

三、实施厦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的主要任务

㈠务求实效,扩大厦台教育交流

1.加强两岸院校的沟通与交流。持续办好在两岸轮流举办的“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职业学校)校长论坛”,把论坛建成在两岸之间具有广泛代表性、广泛参与性和广泛影响力的中小学(职业学校)校长交流平台。继续推进厦台院校之间结对子,建立校际协作关系,开展校与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师生交流。

2.配合市委基层党际交流,积极做好与台中市的教育交流工作。继续巩固和发展厦门双十中学与台中市双十国中、厦门实验小学与台中光复国小、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与台中慈明高中的校际协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鼓励更多的厦门院校与台中院校建立校际协作关系。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厦门与台中校长、教师、学生的双向交流互访。

3.结合区位优势,全面开展与金门的教育交流。实现厦门院校与金门院校的全面对接,建立校际协作关系。广泛开展厦金院校间的艺术、体育、科技交流活动,以厦门院校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校园三节”为依托,举办以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科技竞赛、集邮、书画比赛等为主题的活动,邀请金门院校参与。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厦金教师、学生之间定期、长效的交流互访。

4.吸引台湾大学生来厦就读。充分发挥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对台单独招生的优势,吸引台湾学生来厦就读本科、硕士、博士。同时,鼓励和支持民办高职院校在教学和管理方面创造条件,开展招收台湾学生工作。

5.扩大厦台院校之间的人员互动交流。拓展交流渠道,建立长效的厦台职业院校以及中小学交流互动机制,每年分期分批组织我市职业院校以及中小学校长赴台访问,实地考察学习台湾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质、教学和管理方法。邀请台湾公立和私立院校校长访问我市,重点邀请台湾知名职业院校以及中小学校长前来交流办学经验;进一步加强厦台院校之间的人员交流,每年分批组织教师和研究人员赴台交流、讲学和开展合作科研,定期邀请台湾高校和知名学者前来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

6.加强厦台民间教育团体的交流。充分发挥市教育学会、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市教育基金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继续加强与台湾民生文教基金会、台湾民雄文教基金会、台湾省教育会等民间社团组织以及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拓展民间交流渠道,利用民间团体开展对台交流的独特优势,积极组织我市教育界人士赴台考察访问,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间交流活动,增进两岸教育界人士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㈡先行先试,深化厦台教育合作

1.进一步拓展厦台合作办学。重视厦台教育资源的互补性,着力引进台湾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在紧缺、空白和急需的学科和专业上与台湾高校合作办学,支持我市高职院校与台湾高职院校共同举办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机构;聘请台湾高职院校知名教授、研究人员来厦讲学。

2.推动我市学生赴台学习。鼓励和支持我市职业院校与台湾职业院校实行专业对接,选派学生赴台进行短期学习,推动我市高中学生赴台学习全日制课程工作,以选送学生赴金门高校学习为试点,推动我市学生赴台学习。

3.鼓励台资企业参与办学,创新职业教育合作模式。通过项目带动,支持职业院校与台资企业开展多载体、多形式的校企合作项目,订立校企合作协议。引导台资企业以不同的合作方式,参与我市职业院校的办学和职业教育集团的运作,联合举办专业、联办职业技能鉴定站、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及推广、联合培养技能人才,创造职业院校与台企合作示范性实训基地。

㈢搭建平台,推进厦台青少年交流互动

1.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以厦台学生夏令营为载体,开展以寻根溯源、文化传承等为主要内容的厦台学生主题夏令营活动。支持高校举办厦台高校学生教育、科技、文化等主题夏令营,推动中小学积极开展厦台中小学生文体艺术夏令营活动。以厦台青少年文体交流活动为载体,开展两岸学生同台演出、同场竞技活动。分批组织职业院校和中学生体育和艺术团组赴台进行体育比赛或艺术巡回演出,邀请台湾高校和中小学的学生体育和艺术团前来我市学校访问。通过夏令营、“手拉手”结对子、文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建立多样化的联系沟通渠道,增进台湾青少年学生对祖国大陆和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拓展交流合作领域。以闽南文化为契机,以两岸中小学友好学校为载体,推动我市中小学与台湾同层次的学校扩大交流与合作,加强厦台中小学之间的校际交流和师生来往,开展教学观摩和教学交流活动,争取每年有2-3所中小学与台湾中小学建立实质性的友好学校。继续办好“相聚厦门?两岸青少年交流周”活动。组织厦门市中小学管弦乐团赴金门、澎湖交流演出。

㈣营造环境、强化对台教育服务工作

1.完善措施,满足在厦台商子女就读中小学、幼儿园的需要。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台湾同胞子女在大陆中小学和幼儿园就读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台办、财政厅、团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台商子女在闽就读服务工作若干意见》(闽政办〔2007〕210号)以及《中共厦门市委教育工委厦门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台教育交流合作的意见》(厦教局综〔2006〕6号)、《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对台湾学生在我市公办中小学就读免收借读费的通知》(厦教局办〔2006〕4号)、《厦门市教育局市台办关于印发〈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招收台生班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厦教局综〔2006〕18号)的精神,推动和督促各校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解决台商子女就读中小学、幼儿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做好台商子女入学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2.加大力度,做好在厦高校台生工作。会同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台办等相关部门,探索制订大陆高校毕业的台湾学生在厦就业政策,拓宽台湾学生在厦就业渠道,推动高校加强在校台湾学生就业指导。进一步完善台生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对台生的管理服务意识,完善台生管理服务工作。切实做好台生入学、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四、实施厦台交流与合作工程的保障措施

㈠组织保障。对台教育工作是全市对台交流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各区教育局要进一步将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强化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对本地区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作的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要制订切合自身实际的对台交流与合作计划和措施,扎实推进对台交流与合作工作,提升对台交流与合作工作的整体水平。

㈡政策保障。采取扶持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寻求与台湾院校的科研合作,引进、转化应用台湾科技成果。对能够引入重大科研项目,共同开发科技含量高、带动示范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科研项目的个人,要给予宣传和表彰,学校在科研和教学工作量的安排上给予倾斜,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充分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对台合作科研的积极性。

㈢经费保障。市教育局在预算中设立对台教育交流专项经费,对厦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高层次项目、重点科研项目、合作办学项目、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给予专项经费支持,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9.民政局民政事务工作总结 篇九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我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主题,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抓手,全面落实全年工作目标。

一、社会救助工作

1、城乡低保工作有序运行。城乡低保资金发放依标足额落实,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2、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规范实施。认真贯彻上级医疗救助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措施,有效缓解群众就医压力。

3、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全面落实。五保对象供养资金全部依标足额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4、对特殊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同时下拨乡镇临时救助款,及时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发挥临时救助的救急难作用。

5、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稳步实施。

二、救灾及社会事务工作

(一)加强救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1、今年以来,我县灾情主要为风雹、洪涝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县局进一步充实救灾物资,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2、“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在市民广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并通过走社区、进校园、广播、视频、传单、展板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防灾减灾知识;2015年8月,在草沟堡乡举行了泥石流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活动,全县各乡镇主管民政工作的领导和民政办主任参加了观摩。

3、创新救灾保障机制。投入50万元为全县辖区内50万人投保“一元民生保险”,增强了城乡居民因自然灾害和见义勇为造成人身伤害的抵抗能力;开展了农房保险试点工作,取得了“受灾群众得实惠、灾区社会得稳定、党委政府得民心”的效果,进一步完善了救灾保障机制,构建了新型农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使农民群众的农村住房灾后得到及时重建。

(二)全面落实孤儿养育政策。按照政策要求,对孤儿基本生活费进行了提标并足额发放,进一步完善了孤儿和流浪人员救助档案管理,完善了《XX县幸福院儿童家庭寄养暂行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孤儿服务管理水平。

(三)做好福彩助学工作。积极开展“福彩献真情,爱心助学子”活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众的关心,有效提高了福利彩票的社会形象。

(四)规范窗口单位服务,提升服务能力。

我县婚姻登记处以创建“星级”服务窗口为契机,不断完善功能建设,完善了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提升婚姻登记服务能力。

(五)改善基础建设,提高殡葬服务水平。

自筹资金对县殡仪馆进行了修缮,进一步完善了殡仪服务制度,提升了殡仪馆服务水平。

(六)推进全县养老事业发展。加快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工作;全面落实高龄补贴制度。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1、落实各类优抚对象的优抚政策。

按标发放了各类优抚对象的残疾抚恤金、定期抚恤金、定期定量补助及生活补助。深入开展“光荣工程”,积极为优抚对象解“三难”。

2、做好节日慰问活动,推进“双拥”工作建设。

对县域5个驻军单位,进行了“双节”慰问。落实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搞好服务工作。“八一”期间为军队离退休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遗孀、县光荣院革命老人和优抚对象赠送了慰问品,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关系。

3、推动优抚事业发展。

进一步完善《XX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加强优抚定点医院建设,提高优抚定点医院医疗补助;圆满完成2014年冬季退伍军人接收工作,按时发放了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金。

4、弘扬革命传统,开展精神优抚。

对烈士陵园、烈士纪念设施和革命历史事件遗址进行了完善和改造,进一步提升红色教育基地的功能,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期间,积极组织全县公祭活动,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学生、小学生共3万余人参加了公祭和纪念活动。

2015年11月2日,组织迎接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中牺牲的XX县籍十三位烈士回乡仪式,并召开了追悼大会。

5、做好涉军维稳工作。

加强涉军人员维稳工作。认真调查研究军队退役人员的思想、生活现状,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教育,落实政策,解决困难,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确保了军队退役人员群体的稳定。

四、基层政权建设工作。

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了村务管理制度,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保障了农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完善县城社区组织,不断优化人员结构,社区服务深入开展,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初步形成。

五、区划地名和民间组织管理工作

1、区划地名管理工作。

今年,为进一步规范全县地名管理工作,我县成立了地名命名评审组,使我县地名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继续做好第二次地名普查扫尾工作;开展边界联查工作,积极创建“平安边界”建设。

2、民间组织管理工作。

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重点培育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民间组织、公益性民间组织和科教文卫类民间组织。按照省厅、市局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社会组织万名党员下农村进社区帮扶活动”,联系13家协会深入XX区果庄子中心校进行帮扶,筹资1.5万元为学校送去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体育设施,为山区孩子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依照市社会组织评估工作要求,积极组织我县社会组织向市申报4a级以上社会组织2家,评定4a级社会组织1家、3a级社会组织1家。

六、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

今年以来,我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帮助基层民政部门改善办公条件;同时加强对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培训工作,配备适当经费,提升了基层民政服务能力。

七、全面深入推进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1、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的责任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与全局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推动了“一岗双责”的有效落实。

2、认真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财务管理,公开预算决算,进一步完善资金拨付手续,会同纪检、审计、财政部门对各类民政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确保各项民政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3、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健全制度,完善管理,促进民政系统行业风气的根本好转。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公仆意识。鼓励民政干部多下基层、广开言路,认真听取民政对象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认真处理群众的信访工作,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要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切实为民政对象提供优质服务,提升民政部门的执政能力和民政干部队伍整体形象。

2015年,我们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机关作风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形成了团结务实、勇于担当的领导班子;形成了扎实工作,勤于奉献,凝心聚力的民政队伍。2015年被民政部社会报评为宣传先进集体,同时,涌现出全国五保敬老先进个人、民政信息宣传先进个人等多名先进个人。

一年来,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低保对象的个人收入状况核查方面,核查比对手段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地名命名滞后,有的居民区、建筑物已经完工,规范名称不能及时向社会公布。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局在下步工作中将作为重点工作,进一步推进解决。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我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主题,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抓手,全面落实全年工作目标。

一、社会救助工作

1、城乡低保工作有序运行。城乡低保资金发放依标足额落实,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2、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规范实施。认真贯彻上级医疗救助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措施,有效缓解群众就医压力。

3、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全面落实。五保对象供养资金全部依标足额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4、对特殊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同时下拨乡镇临时救助款,及时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发挥临时救助的救急难作用。

5、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稳步实施。

二、救灾及社会事务工作

(一)加强救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1、今年以来,我县灾情主要为风雹、洪涝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县局进一步充实救灾物资,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2、“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在市民广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并通过走社区、进校园、广播、视频、传单、展板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防灾减灾知识;20xx年8月,在草沟堡乡举行了泥石流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活动,全县各乡镇主管民政工作的领导和民政办主任参加了观摩。

3、创新救灾保障机制。投入50万元为全县辖区内50万人投保“一元民生保险”,增强了城乡居民因自然灾害和见义勇为造成人身伤害的抵抗能力;开展了农房保险试点工作,取得了“受灾群众得实惠、灾区社会得稳定、党委政府得民心”的效果,进一步完善了救灾保障机制,构建了新型农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使农民群众的农村住房灾后得到及时重建。

(二)全面落实孤儿养育政策。按照政策要求,对孤儿基本生活费进行了提标并足额发放,进一步完善了孤儿和流浪人员救助档案管理,完善了《XX县幸福院儿童家庭寄养暂行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孤儿服务管理水平。

(三)做好福彩助学工作。积极开展“福彩献真情,爱心助学子”活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众的关心,有效提高了福利彩票的社会形象。

(四)规范窗口单位服务,提升服务能力。

我县婚姻登记处以创建“星级”服务窗口为契机,不断完善功能建设,完善了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提升婚姻登记服务能力。

(五)改善基础建设,提高殡葬服务水平。

自筹资金对县殡仪馆进行了修缮,进一步完善了殡仪服务制度,提升了殡仪馆服务水平。

(六)推进全县养老事业发展。加快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工作;全面落实高龄补贴制度。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1、落实各类优抚对象的优抚政策。

按标发放了各类优抚对象的残疾抚恤金、定期抚恤金、定期定量补助及生活补助。深入开展“光荣工程”,积极为优抚对象解“三难”。

2、做好节日慰问活动,推进“双拥”工作建设。

对县域5个驻军单位,进行了“双节”慰问。落实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搞好服务工作。“八一”期间为军队离退休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遗孀、县光荣院革命老人和优抚对象赠送了慰问品,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关系。

3、推动优抚事业发展。

进一步完善《XX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加强优抚定点医院建设,提高优抚定点医院医疗补助;圆满完成20xx年冬季退伍军人接收工作,按时发放了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金。

4、弘扬革命传统,开展精神优抚。

对烈士陵园、烈士纪念设施和革命历史事件遗址进行了完善和改造,进一步提升红色教育基地的功能,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期间,积极组织全县公祭活动,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学生、小学生共3万余人参加了公祭和纪念活动。

20xx年11月2日,组织迎接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中牺牲的XX县籍十三位烈士回乡仪式,并召开了追悼大会。

5、做好涉军维稳工作。

加强涉军人员维稳工作。认真调查研究军队退役人员的思想、生活现状,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教育,落实政策,解决困难,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确保了军队退役人员群体的稳定。

四、基层政权建设工作。

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了村务管理制度,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保障了农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完善县城社区组织,不断优化人员结构,社区服务深入开展,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初步形成。

五、区划地名和民间组织管理工作

1、区划地名管理工作。

今年,为进一步规范全县地名管理工作,我县成立了地名命名评审组,使我县地名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继续做好第二次地名普查扫尾工作;开展边界联查工作,积极创建“平安边界”建设。

2、民间组织管理工作。

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重点培育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民间组织、公益性民间组织和科教文卫类民间组织。按照省厅、市局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社会组织万名党员下农村进社区帮扶活动”,联系13家协会深入XX区果庄子中心校进行帮扶,筹资1.5万元为学校送去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体育设施,为山区孩子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依照市社会组织评估工作要求,积极组织我县社会组织向市申报4a级以上社会组织2家,评定4a级社会组织1家、3a级社会组织1家。

六、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

今年以来,我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帮助基层民政部门改善办公条件;同时加强对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培训工作,配备适当经费,提升了基层民政服务能力。

七、全面深入推进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1、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的责任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与全局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推动了“一岗双责”的有效落实。

2、认真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财务管理,公开预算决算,进一步完善资金拨付手续,会同纪检、审计、财政部门对各类民政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确保各项民政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3、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健全制度,完善管理,促进民政系统行业风气的根本好转。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公仆意识。鼓励民政干部多下基层、广开言路,认真听取民政对象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认真处理群众的信访工作,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要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切实为民政对象提供优质服务,提升民政部门的执政能力和民政干部队伍整体形象。

20xx年,我们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机关作风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形成了团结务实、勇于担当的领导班子;形成了扎实工作,勤于奉献,凝心聚力的民政队伍。20xx年被民政部社会报评为宣传先进集体,同时,涌现出全国五保敬老先进个人、民政信息宣传先进个人等多名先进个人。

上一篇:毕业班教师会新闻稿下一篇:精细化工考研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