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山旅游导游词(精选11篇)
1.云龙山旅游导游词 篇一
苏北名山云龙山,是徐州市内重要的风景山林,山上巨石磷峋,林壑幽美。云龙山长3公里,北头毗连市区,海拔142米,由九节山头组成,蜿蜒如龙,因山上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
宋苏东坡在徐为太守时,常登山览胜,醉卧山石。他写并书“放鹤亭记”碑文现存山中。现山上满布松柏,四季常青,山顶建有亭廊,供人休息。山上主要风景有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碑廊;东麓兴化寺内有云龙山石佛,石佛为释迦牟尼佛半身像,高约三丈二尺,与云岗和龙门石窟齐名;西麓大士岩有石造观音像,云龙书院内有东坡石床,黄茅岗摩崖石刻。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时,善男信女云集云龙山大世岩观音院,烧香膜拜,祈求平安,并已形成一年一度的云龙山庙会。
看过“ 徐州云龙山景区导游词”的还看了:
2.云龙山旅游导游词 篇二
一、壶瓶山旅游景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一) 壶瓶山的区位优势
壶瓶山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区位优势, 枝柳铁路、省道S303贯通本县, 而石长线又使京广大动脉与本区相连。保护区与邻近著名的武陵源风景区和湘西旅游区形成了“金三角”, 且与闯王李自成禅隐之地夹山、长江三峡、国家4A级景区桃花源毗邻, 成为湘西北旅游资源中的一颗明珠。这里, 北望滚滚东去的长江, 南临烟波浩渺的洞庭, 西连万壑千山的武陵源, 东临三国名城荆州, 壶瓶山正处于中心大本营的位置, 使长江三峡、石城荆州、世外桃源、夹山寺、张家界形成众星捧月的格局, 从而形成中南地区山、水、石、林、园的大旅行框架。而且还是大湘西旅游圈与大三峡旅游圈的交汇点, 这不仅获得了两大旅游圈的最大旅游信息, 而且可配合两区旅游热线, 联合周围其它景点使该区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 山岳景观的多姿多彩
壶瓶山主峰海拔2098.7米, 是湖南省最高峰。主峰地区四周略高, 中间略低, 远视的剖面形状似壶瓶, 故而得名。壶瓶山主峰有“湖南屋脊”之称。湖南省最高峰之“最”, 是壶瓶山在湖南省山区旅游资源中独具特色的、颇具吸引力的地文景观, 也是旅游宣传和进一步开发的热点之一。
壶瓶山区有封锁岩、铜船沟、天池等奇绝景观。区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河流中水量较多, 山区河流的坡降较大, 水流湍急, 雨季更甚, 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此外区内碳酸盐岩分布地区, 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壶瓶山南侧的黄虎港大峡谷地貌上的高山与峡谷是有联系的, 壶瓶山区有较多峡谷。据目前调查, 位于壶瓶山南侧的黄虎港峡谷规模为最大。黄虎港大峡谷是颇具潜力的旅游地质资源。
(三) 生态资源的原始天然
壶瓶山保护区内共有各种野生动植物6600余种, 有属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植物40余种。动物资源中属国家级保护的有原猫、大鲵等30余种。壶瓶山被中外专家誉为“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欧亚大陆同纬度带中物种谱系最完整的一块宝地”。保护区区内植被以原始林和天然次生林为主, 是湖南省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林区之一, 它有效地保护和维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持续性和稳定性, 这使得保护区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并增强了森林对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等多种功能, 从而维护了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 民族风情的雄浑古朴
壶瓶山是土家族聚居地,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 民俗浓郁, 民风淳朴。屈原、李白、黄庭坚曾在此徜徉, 李白游经壶瓶山时写下了“壶瓶飞瀑布, 洞口落桃花”的佳句。壶瓶山附近出土的古代军乐器虎钮金享于在全国一次性出土最多, 馆藏最多。壶瓶山还是中国第五大民间传说“桩巴龙”的印证地。此外, 壶瓶山是湘鄂西革命老区的一部分, 贺龙、任弼时、王震等曾在此战斗过。壶瓶山下的泥沙古镇北5公里有明代“土祠”, 北3公里处大胜寨有明代督军使营盘, 近郊姚家坪有土家田土王的行宫天成楼遗址, 集镇上有粤商卢次伦19世纪末建造的“泰和合茶号”和青石板老街, 西南有贺锦斋烈士墓, 东南有全国跨度和高度第一的黄虎港石拱桥, 这里还是道教圣地, 海拔1500m的云雾顶建造的“南天寺”即是道教南支“正一教”教址。
二、壶瓶山旅游景区营销面临的问题
(一) 政府旅游开发投入不足
壶瓶山偏居湖南西北一隅, 旅游交通设施十分落后, 景区离石门县城110公里, 离常德市区约200公里, 加上交通条件差, 大多为县级公路, 致使路途颠簸劳累, 景区公路狭窄, 交通容量不大, 塞车、车辆避让现象时有发生, 通讯信号不畅通, 不便于游客对外联系, 大大降低了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由于交通不便造成的文化层次低以及观念陈旧等原因, 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由于开发投入的严重不足, 壶瓶山景区安全保障措施较少, 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建设旅游安全系统迫在眉睫。景区没有配备护栏、未置安全警示牌、未铺设防滑路面、也没有配备基本的紧急救援措施;景区内通讯网络建设, 还没有覆盖主要景区;防火宣传牌和灭火工具缺乏, 急待建立灭火通道和报警系统;景区日常巡护工作和旅游旺季的秩序维护工作也需加大力度。
(二) 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壶瓶山在宣传过程中没有有效地利用媒体, 自2005年6月份成功举办“湖南屋脊飘洞庭——2005中国壶瓶山自然水域漂流公开赛”、“2005中国壶瓶山自然峡谷动力伞飞行挑战赛”打响招牌后, 再没有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宣传, 没有继续扩大壶瓶山的影响力。壶瓶山景区虽然也有自己的网站, 可是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十分有限, 网页的画面也欠精美。国内主流的旅行杂志、旅游栏目基本上也从没对它做过专门的介绍或推荐。
(三) 开发项目比较单调, 地方特色不突出
目前壶瓶山开辟的象鼻子沟、石碾子沟原始生态游和湖南屋脊漂流两大主打项目, 不仅存在开发项目单调、相关配套设施不齐全、安全措施不到位、开发时没打好“湖南屋脊”、“湖南最高峰”、“湖南极北”的带有浓郁地方特色和自身优势的“名片牌”的情况, 更严重的是与周围的景区彼此开发的资源存在雷同。而主峰“湖南最高峰”不仅没有开发, 相反根据区管理保护条例游客不允许轻易进入, 并且在靠近峰顶的地方还设有哨所进行检查。由于经费与管理体制的问题, 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是无从谈起。
(四) 服务内容少, 层次低
整个壶瓶山景区从事旅游服务的人员不多, 且多以中老年为主从事餐饮、住宿、旅游运输等少数几个基本服务项目。针对自驾游、自助游等的散客, 专门的导游可谓是没有。至于景区地图、景区资源分区图买都买不到。旅游纪念品也是有价无市, 而且壶瓶山旅游区旅游服务人员绝大部分来自当地农村, 进入行业的渠道不规范, 旅游区也没有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上岗培训, 因而, 许多人缺乏较系统的理论知识, 行业水平不高, 职业道德素质较低, 服务意识不强。
(五) 景区定位混乱
壶瓶山景区的定位经历了许多的阶段, 从最开始的“自然保护区”到“疗养圣地”, 再到“温泉之旅”, 然后是“生态休闲”, 最后是“地球怪圈”。如此频繁的调整定位给人一种眼花缭乱之感, 对景区的持续开发和知名度的积累起了反作用。相关部门、企业在制定景区发展规划时的考虑显然是有欠沉稳的。
三、壶瓶山景区旅游营销的对策
在壶瓶山的旅游开发研究中, 应该针对限制因素, 找出该旅游地区的发展方向是至关重要的。
(一) 明确市场定位
壶瓶山的旅游市场定位应与周围景区泾渭分明。应侧重于中短途旅游市场, 专注于自驾游、自助游、乡村游等新型旅游模式, 抓住一些特殊的旅游群体, 如年轻的单身者、旅游探险者、文化探索者等。这样既解决了这些游客可去之处甚少的烦恼, 又精准的解决了壶瓶山自身开发的矛盾。
(二) 旅游资源分区
把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总面积应为整个保护区的三分之一, 主要开展以保护为前提的生态旅游业。而且核心区也可作为将来开发动植物资源核心价值的主要区域。核心区外围全部作为实验区, 是开展生态旅游主要区域, 广大实验区对核心区起到保护壳的作用。
(三) 改善投资环境, 广辟投资渠道
据估计开发整个壶瓶山总投资约45000~56800万元,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约13000万元, 服务设施投资约为28000万元, 其它10000万元。市场导向策划先行, 政府搭台以商招商。探索政府搭台, 市场导向的围绕线路、企业策划、旅游产业链招商的旅游招商新途径。以此来吸引国内外和社会各界经济主体共同投资, 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创造一个宽松的投资环境。
(四) 突出特色优势, 发展专项旅游
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 壶瓶山旅游资源开发应突出, 充分利用特色优势, 以增加景区旅游特色, 加大留客能力, 增加旅游收入。此外, 还应该在“新奇”上做文章, 策划一些新颖的专项旅游。例如增加滑雪场、建设树上旅馆、建立休闲农业园等。
(五) 景区宣传专业化
首先要建设旅游营销的专业队伍, 积极招聘旅游营销和策划人才, 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 实现旅游营销活动的专业化, 建设旅游宣传平台体系, 完善旅游促销组合。其次, 要进一步强化联合促销机制, 销售壶瓶山旅游精品和旅游新产品;要扩大产品销售渠道, 拓展国际和国内市场。
(六) 合理开发, 加强保护
壶瓶山旅游开发前的资源组合是一个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 绝大部分资源也是不可再生的。如果对它进行过度或不合理的开发, 那么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旅游资源最终也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可以采取加强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措施来缓和这种矛盾。
(七) 保持淳朴民风与引入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协调统一
淳朴民风作为壶瓶山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游客对旅游区的消费评价, 特别是在党和国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旅游业现代化的管理服务水平显得非常关键。因此, 如果能达到二者的完美统一, 那将达到游客和旅游区的“双旅”。
壶瓶山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包括壶瓶山景区管理与工作人员、酒店和餐饮服务人员、导游等, 这些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旅游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心情、兴趣、心境以及对景区的整体印象。因此, 旅游区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服务队伍的建设, 改革管理体制, 做到以优质、高效的
服务进一步吸引游客。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持续增长, 给了市场更广大的舞台, 亦加剧了不同景区间的竞争。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未来趋势, 抢占有利地位, 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壶瓶山景区的开发就应建立在对自身旅游资源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下对其旅游资源进行有效而又合理的开发, 注意处理开发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散发着强烈自身特色的道路。
摘要: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多关心带来了旅游业的强劲发展, 随着“黄金周”的调整, 短途游、自助游已成为流行趋势势不可挡。本文通过对壶瓶山景区旅游资源的分析, 找出壶瓶山景区营销所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壶瓶山,旅游景区,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楼筱环.强化公众旅游服务意识, 加快发展地方旅游经济[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2) .
[2]杨洪, 刘建平, 刘艳.壶瓶山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 (2) :165-166.
[3]刘家明, 杨新军.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初探[J].自然资源学, 1999, (1) :79-82.
[4]钟先丽.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J].求索, 2004, (12) :162-163.
[5]袁新华.旅游目的地营销应注重发挥好三个“效应”[J].旅游学刊, 2006, (7) :8-9.
[6]陆军.红色旅游目的地营销方略[J].旅游学刊, 2006, (7) :9-10.
[7]李道和, 郭锦墉, 熊园春.旅游产品品牌营销策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12) :26-28.
[8]际康贵, 曹薅生, 曾伯平等.湖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的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 :66-70.
3.游云龙山作文 篇三
云龙山是我家乡――和顺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有不少异地人民来这里游玩,可谓是家乡一颗璀璨的明珠。除了人们都知道的九龙柱,那里有新增了一座寺庙――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和顺县城西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云龙山的北峰,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佛光寺于20xx年7月开工,20xx年8月1日竣工,由和顺县一流人士投资新建。佛光寺整个建筑遵循禅宗寺院“伽蓝七殿”规制,所有建筑均为砖木式的,共建有殿堂楼阁、亭台游廊、门牌楼等28座。其建筑设计,使得山峦、松树、殿堂间遥相呼应,达到了仿古建筑和自然景观的浑然一体。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我们深深地陶醉其中了。走进寺门,一座小庙映入了眼帘。我们进去叩了头,烧了香,便参观了起来。佛像前有张桌子,上面摆满了贡品。其中,还有两座用糖果堆成的“山”。馋嘴的弟弟说:“额,好想吃一个啊。”听完这话,我们都笑了,弟弟却纳闷地问:“你们笑啥啊?”接着又来到大雄宝殿,里面的佛像更大、“要不我们去广场放风筝?”大家全体通过。
不一会儿,来到了山脚下的广场。放风筝的人可真多啊,卖风筝的人也很多。再看天上,一只只风筝在蓝天“飞翔”。在我们旁边的那位叔叔也在放风筝,可我只看到了线,风筝却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一问才知道,是把风筝放得太高,线断了。原来是这样,我们恍然大悟。
4.南宁青秀山风景旅游区导游词 篇四
对于青秀山里的每一位导游员来说,从事的工作虽然艰苦但却让人感到自豪。工作艰苦,是因为作为青秀山一线的讲解服务工作人员,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风吹雨打,只要游客需要讲解,他们都要做好本职工作,让顾客乘兴而来,高兴而归;工作自豪,是因为作为青秀山的形象代表、青秀山软实力的综合体现——导游讲解员可以说是游客了解青秀山的第一道窗口,面对工作的挑战和公司的严格要求,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都没有畏难退缩,而是凭借着年轻人的激情与斗志,一次又一次勇挑重担。
艰苦的工作条件磨练出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据介绍,在多次重要接待任务中,导游员们都表现突出,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表扬。仅一年,导游班不仅接待超过1000人次的重要外宾,还达到了重要接待零差错的要求。为此,青秀山导游班先后荣获南宁市、广西区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导游员陆意宁获得广西十佳导游员、导游班班长郭凌20被评为广西十佳导游员。这些荣誉的获得又一次见证了这个团队积极进取、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
5.徐州云龙山观后感 篇五
云龙山山势巍峨,曲折回旋,颇有诱人之处。每逢夏日,山花争艳,清香四溢。冬天,青松叠翠,素裹银装。游人缓步入山,如登云鸟瞰,可见到“西溪灵井”胜迹。有小桥流水,又有飞瀑如练,楼台亭阁,掩映于山水之间,景色十分美丽。走过“望山楼”,便到了“观水亭”。
“观水亭”座下有一石雕龙头,水从龙口喷出,仿佛飞珠泻玉,紧连“玉泻桥”。桥北有石牌坊一座,直上数十台阶,可到龙王庙。庙东有“澄碧楼”,楼中水井,清澈澄碧,偶见游鱼,历历可数;庙西有钟楼一座,悬挂大钟,声闻十里;庙后山腰,有小型石窟两个,平面皆方形,造像面相清癯、肉髻磨光,典型的北朝风格,为最有价值的历史遗迹。
此外,还有典雅古朴的“棋盘亭”,构制精巧的“四明所”、“翰俗轩”、“掌陀庙”、“观音堂”等等,虽为近年所筑,但一处一景,配以优美的自然风景,仍令人流连忘返。这里已成为人们游览、小憩的场所。
6.云龙山旅游导游词 篇六
自从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 将旅游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此后, 森林公园、森林生态旅游也逐渐发展起来, 它们的建设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9年举办的昆明世博会和国家旅游局开展的“99生态环境旅游”活动, 推动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1]。此后,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生态旅游的开发已经扩展到许多区域。森林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中最具朝气和发展前景的产业[2]。
灵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部, 2000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 森林公园面积为40平方公里, 海拔在百米以上且有名气的山峰有40多座。灵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且物种丰富。树木以天然次生林为主, 林草覆盖率达92.74%, 木本植物约100余种, 野生动物50余种, 是胶州湾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对于带动青岛市黄岛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保意识, 盲目地追求旅游的经济效益, 忽视了环境保护及其他方面的必要建设, 导致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在森林生态建设公共服务方面的缺失;企业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环境和生态效益, 推销的产品和服务单一;社区居民参与层次较低、参与机制匮乏;游客素质低, 环保观念薄弱等都制约着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 基于此, 本文尝试从政府、企业、社区参与、游客的角度出发, 提出加快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对策。
2 推动政府提供森林生态旅游公共性服务
森林资源具有公共属性, 同时兼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政府作为经济建设、旅游发展的领导者, 应积极提供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的多种公共性服务。
2.1 制定相关法律政策, 加强灵珠山森林生态管理
地方政府应针对灵珠山发展的现状, 制定相应的政策, 从执法力度、参与主体的法律观念等方面加强对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的管理。首先, 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展要严格遵守《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应针对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的特点制定新法规, 完善现有法规, 强化管理, 尽快出台《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条例》, 使森林生态旅游管理实现制度化、法律化及规范化。其次,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集体或个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惩处, 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最后, 为促进灵珠山森林旅游法规的实施, 应多方听取群众意见, 设立监督电话、投诉邮箱, 使执法队伍的工作始终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2.2 多方融资, 吸引投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融资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政府应该努力扩展融资渠道, 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调节资金结构, 合理利用资金, 具体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联合投资、产权融资、信托融资等。政府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招商引资政策, 实施可行的招商方案, 通过举办灵珠山生态旅游投资洽谈会、灵珠山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渠道寻求社会多方资金的帮助。
2.3 加强领导, 切实把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程
政府应成立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领导小组, 统筹规划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项目, 结合灵珠山的实际情况, 围绕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培植, 定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促进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尽快做大做强。同时, 林业部门、旅游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环保部门、科研部门等相关部门应该相互协调, 促进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2.4 合理制定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有效的规划是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纲领, 也是促进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政府应制定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 计划的制定要立足于灵珠山生态发展的长远目标, 从多个方面加以考虑, 包括旅游项目的推出、景区的建设、组织的管理、环境的治理、生态多样性的保护、人文历史的发扬等等。在完成森林生态旅游整体规划的基础上, 编制出具体可行、详细周密的旅游规划, 指导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
2.5 加强灵珠山森林生态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旅游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游客量的大小。灵珠山旅游交通的建设包括外部交通、中间交通、内部交通。外部交通是旅游者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中心城市之间的空间转移;中间交通是中心城市到各景区之间的空间转移;内部交通是各景区内部各景点之间的空间转移[3]。道路的建设首先要科学地规划路线, 设计改善方案, 尽量少占用耕地、林地面积, 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节约投资成本;加大道路交通科技投入, 提高道路交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监控网络。
3 强化企业实行绿色管理, 推出多种旅游产品
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旅行社、宾馆、餐饮等企业应加强绿色管理理念, 推出绿色生态产品, 开展绿色营销, 树立企业环保形象, 增强市场竞争力。
3.1 树立绿色环保理念, 实行绿色营销
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旅行社等企业要将绿色管理理念付诸于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 尤其是转变传统的“先污染, 后治理”的思路。同时, 发展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 也要进行绿色营销。英国威尔逊大学肯毕提教授认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 并且能够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4]。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需要向游客提供绿色产品、创建绿色的宾馆与饭店、绿色景区、设计出绿色的旅游路线, 树立独特的“品牌效应”, 满足那些具有较高消费理念游客的绿色环保需求, 真正做到绿色产品营销。
3.2 推出多元化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
针对灵珠山的森林生物资源, 企业应推出多种不同的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 以满足不同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 (1) 森林观光旅游产品。森林观光旅游产品包括自然山水观光、人文古迹观光、古树名木观光等。观光旅游产品作为森林生态旅游最为重要的产品, 应进行扩充和丰富, 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灵珠山森林生态景区融奇、险、清、幽于一体, 地处海滨、群峰叠翠、怪石嶙峋、云雾缭绕、风景优美, 十分适合观光旅游。 (2) 森林运动休闲产品。森林运动休闲产品是将森林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运动项目, 可以缓解游客心理压力, 使其享受运动的乐趣[5]。结合灵珠山森林生态景区的地形地貌、资源环境条件, 运动休闲产品的开发主要有登山、徒步远足、拓展训练等。 (3) 森林娱乐休闲产品。灵珠山是青岛黄岛区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和新型果品示范基地, 耕地面积1.38万亩, 因此具有开发森林娱乐休闲产品的优势, 包括休闲农庄、果蔬种植与采摘、观光园区等。 (4) 森林养生产品。利用灵珠山生产的无公害瓜果蔬菜、野菜山菌等制作成礼品, 供旅游者选购;推出养生餐饮, 将用灵珠山产出的瓜果蔬菜制作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同时注重食物的搭配与营养。
3.3 加大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推销
灵珠山生态旅游景区的相关企业应该积极开展产品的营销与推广。灵珠山旅行社在向游客宣传产品时, 无论在宣传单的制作上还是导游解说词的设计上都应寻求创新, 通过多种途径加以宣传。灵珠山生态旅游的住宿除了要满足游客基本的舒适需求外, 更重要的是绿色、生态, 因此, 宾馆的建设要遵循这一理念。游客对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需求是餐饮企业主要宣传的对象, 要抓住游客这一需求, 发展绿色餐饮, 创建绿色饭店。
纪念品和食品生产的企业应该注重产品的品牌效用, 要在注重生态自然、风土文化、经济实用等方面下工夫, 充分利用灵珠山森林野生资源优势, 在追求自然的基础上, 通过对灵珠山生产的土特产如灵珠山芋头, 进行人为的设计、加工成礼品进行销售, 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针对目前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的知名度不高,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 互联网、电视栏目、流动广告、旅游节等都可以成为宣传森林生态旅游的有效途径, 具体的途径有以下五种: (1) 借助主流媒体宣传; (2) 建设相关网络平台; (3) 举办博览会、旅游节等活动吸引游客; (4) 加强横向联系, 扩大宣传; (5) 与外地旅行社合作, 吸引异地游客。
4 深化社区积极参与森林生态旅游管理
当前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社区参与存在着较多问题, 例如参与度较低、对社区参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关参与机制匮乏[6]。根据国内外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 当地社区居民在森林生态旅游经营管理过程中其意愿是否能够得到重视将直接影响到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位于黄岛区柳花泊街道办事处, 辖区内有22个社区, 1.2万人口, 具有强大的社区参与基础,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 发挥他们建设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作用。
4.1 加大社区参与, 不断拓展参与渠道
社区居民参与到灵珠山森林生态资源开发的形式多种多样, 居民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与生态旅游相关的经营活动, 例如料理青岛特色小吃、开办家庭乡村小旅馆、经营农家乐、销售当地食品;除了提供食宿服务外, 灵珠山社区居民还可从文艺表演、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巡逻、环境保护与整治、卫生处理等多方面、深层次参与, 改善街道居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2 建立社区参与可持续机制
目前, 社区居民虽然参与了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的建设活动, 但他们仅仅扮演的是“相关者”的角色。为了改变社区居民参与的被动状态, 避免矛盾的进一步升级, 需要从社区的利益出发, 建立社区参与可持续机制。
(1) 建立引导机制。就目前来看, 灵珠山社区居民缺乏参与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主动性、参与程度也比较低, 参与的范围也比较狭窄。社区居民作为推动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关部门有必要带领社区居民投身于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建设中去, 因此需要建立包括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引导机制。
(2) 建立决策机制。决策机制的建立可以真正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实实在在地参与到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建设中来。决策机制的建立要重视社区居民在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社区居民作为森林生态旅游的重要参与者, 也是在旅游活动中接触游客最多的群体, 因此他们有必要也有权利对旅游开发中产生的一系列方案进行商议、评价和选择。
(3) 建立利益保障机制。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展势必会给社区居民带来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 但他们却在收益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建立公平有效的利益保障机制, 可以调动灵珠山居民参与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利益保障机制的建立, 应做好利益的分成工作, 并且必须保障利益分配的合理性, 政府还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4) 建立监测机制。监测机制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灵珠山经济、资源与环境、社区等效益, 考虑社区参与度、旅游景区的生态功能设计、生态补偿机制等内容, 以及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及未来的发展情况, 通过搜集有关信息, 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 采取灵活适用的方法手段进行分析, 建立模型, 得出结论, 指导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具体的实践和未来的发展。
4.3 提升社区居民的服务意识
社区居民除了要提高参与度之外, 更重要的是在参与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业经营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 提高服务游客的意识。社区参与服务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灵珠山旅游业的收入, 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水平、高标准的服务才能获取游客的信任, 激发游客再次旅游的想法。社区居民的服务意识体现在文明礼貌、服务的质量以及森林生态景区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因此, 要通过各种渠道培训教育社区居民, 提高社区居民的服务意识, 使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适合市场的需要, 吸引更多的游客, 形成良性循环。
5 加强对游客的管理
相比较而言, 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与普通的自然景区存在很大差异, 主要体现在旅游形式、旅游参与及旅游体验等方面。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 森林生态旅游对游客的素质要求较高, 因此, 对于灵珠山森林生态旅游者的管理应该采取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人性化的理念具备以下特点: (1) 要以游客为中心, 旅游管理不仅要使游客获得愉悦的体验, 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让消费者自觉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同时能够影响他人的行为, 产生良好的带动作用; (2) 森林生态旅游的管理是一种多方参与的管理活动, 政府、开发商、社区居民必须共同努力, 做好宣传及教育工作, 更好地引导和约束消费者的行为, 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森林生态旅游的管理是对旅游全过程的管理, 单纯依靠强制性的法律行政手段难以发挥较好的效果, 难以令游客满意, 因此要注重教育与沟通的手段, 培养自觉意识, 使游客真正成为森林生态的保护者。
参考文献
[1]崔鹏飞.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和对策研究[J].生态环境保护, 2014 (2) .
[2]兰思仁, 戴永务, 沈必胜.中国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的三十年[J].林业经济问题, 2014 (2) .
[3]张东明, 张国建.旅游学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6.
[4]邓清南.成都市发展绿色旅游的基础与对策[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2) .
[5]苏庆军, 孙革, 左艳华.森林旅游休闲产品设计体系浅论[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1, 34 (4) .
7.描写云龙山景色的作文 篇七
我的家乡徐州,有许多风景胜地,如云龙山、云龙湖、彭园、小南湖、龟山汉墓等等,可我对云龙山更是情有独钟,云龙山上有大雄宝殿、饮鹤泉、观景台等等景观。
大雄宝殿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殿内墙边立着许多菩萨,他们千姿百态,神态各异。这些菩萨或俯,或立,或卧,或坐;有的仪态端庄,有的哈哈大笑,有的悠闲自在,有的昏昏欲睡,有的慈眉善目……引鹤泉边有几只天鹤,这些天鹤姿态万千,有的舒展双臂,有的金鸡独立,还有的把头藏在翅膀里。就像一群渴望表演的孩子们。
如果你想看遍山的全部,那你就要去观景台了,在观景台上不仅可以看到整个连绵起伏的云龙山,还能看到彭园和云龙湖那!告诉你,你如果想更轻松,清楚的观光云龙山,那么你就可以到南天门去坐缆车。这就是我的故乡徐州的风景胜地——云龙山!
8.浠水县三角山旅游风景区导游词 篇八
浠水县国家位于著名的大别山脉南麓,北宋名医宠安时、清代状元陈沆、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故乡――湖北省浠水县东部,是国家AA级旅游区和黄冈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角山是鄂东名山之一,素有黄州府“笔架山”之称,以雄、奇、秀著称,方圆60平方公里,有小大山峰28座,主峰海拔1055米,是浠水的最高山峰。境内山恋起伏,高峻险要,峰奇洞异、怪古嶙峋,风景秀丽,林木葱茏,气候宜人,夏季最高气温26℃―28℃,有名胜古迹、革命纪念遗址等旅游景观景点156处,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休闲疗养之所。
三角山人文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奇特,优美动人的传说比比皆是。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杨六郎、陆羽、李时珍、吴承恩、陈沆、郑板桥等历代名人都到过此山,或吟咏景观,或题诗作赋,或旅游登高,或朝佛览胜,或访古探奇,留下了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许多诗痕词迹至今尚存于山崖石壁 之上。“三角山摩崖石刻”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景点“笔架飞瀑”,壮观奇特,载入《中国名胜辞典》;“三角云开”被列为黄州府浠川八景之一;“白甫堡”为李白杜甫饮酒赋诗之处,至今遗址尚存;“西陵崖”有苏东坡、郑板桥题留的手迹;“采药石”、“疗虎沟”是李时珍当年采药留下的痕迹;“六一登高”传为欧阳修晚年登临三角山留下的石刻;北宋大文毫苏东坡在黄州为官时,春日登上三角山后,返程小憩于绿阳桥,曾填出著名词句《西江月》野弥弥浅浪,横空暖暖微宵,障泥未解玉骢骄,我醉欲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依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著名小说家吴承恩在蕲州荆王府任“荆府纪善”之职,为写古代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曾到过此山,明代文学家、四川眉州知州陈仁近,清代清朝探花、上海道员、两江总督陈銮、台湾首任道员陈懋列、清代黄州知府梁文博、太平天国天王府掌书、鄂东著名机趣人物陈仰瞻、民国北京政府众议院院长汤化龙他们都曾来到三角山,或以文名著,或以事功显,留下了许多遗文遗迹。 三角山天然石洞引人入胜。主峰东南有老龙洞,进洞口是横的,上镌“松结龙源”四个字,出洞口是竖的,上刻“津液龙涎”四字。洞有三泉其间烟云出没,当地人常据此预测阴晴。洞有三泉其间烟云出没,当地人常据此预测阴晴。令人惊奇的是龙洞的泉水象海水一样,一日分子时和午时两次涨潮,故有“子午泉”之称。涨潮时,随泉水溢出的泡沫中,杂的芦苇的列渣,更为龙洞增添了神秘的遐想。
9.云龙山旅游导游词 篇九
2014年实现旅游也总收入3.73万亿元,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6.61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39%。随着旅游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传统的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这种需求矛盾带来了转机,促使传统旅游景区向智慧旅游景区的转型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光雾山旅游景区也进行了景区的转型升级,本文结合光雾山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现状,分析其建设中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光雾山智慧旅游景区的发展战略。
一、区域概况
光雾山2009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主要由桃园、十八月潭、神门、小巫峡、大坝森林公园等景点组成。位于四川南江县北部边缘,东临达州、西抵广元、南接巴中、北连汉中。距南江县城70公里,北距陕西汉中60公里,处于成都、重庆、西安三个特大城市的“金三角”地带,景区幅员830平方公里。
二、光雾山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现状
2015年10月南江县建成投资近5000余万元智慧旅游景区,其建设内容包括通信基础设施、政府管理系统、游客服务系统三大板块,是集电子门票系统、指挥调度系统、信息发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官方网站及电子商务系统和网络营销平台于一体的综合型信息工程。
(一)信息发布系统。在景区人流聚集区域共设置了5个20平米的信息发布大屏,实时向游客推送天气、交通、人流综合服务信息和公告。在酒店管理、电子门票系统和电商平台中,网上订房、订票、土特产品销售情况一目了然。通过手机APP,可为游客提供行程导游、周边检索、网上订购,观看景区实时视频。
(二)视频监控系统。景区内设有15台智能高速球摄像机,分别设置于重要景点、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等地的。通过前端摄像机拍摄的实时场景视频数据,为游客疏导、灾害预防、应急预案制定实施、指挥调度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对红叶指数、车流量、游客流量的实时监控。
(三)WIFI无线接入系统。光雾山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有26个景区4G基站和30个景区无线WIFI点位,无线网络基本覆盖了所有主展馆和主干道的。
(四)指挥调度系统。布置在景区的15台智能高速球摄像机将景区情况发送至监控中心,并通过6台电视机屏幕集中显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即使发现景区问题,并结合无线网络系统迅速发布调度指令。
(五)官方网站及电子商务系统。光雾山官方网站设置了旅游资讯、旅游资源、宾馆酒店、特色购物、旅游文化、旅游图库、旅行社、游客互动、景区地图9个模块。
(六)网络营销平台。2014年光雾山旅游开发公司开通了光雾山旅游新浪微博,2015年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玩转光雾山”以及手机APP,可为游客提供行程导游、周边检索、网上订购,观看景区实时视频等。
三、光雾山智慧旅游景区存在问题
(一)智慧景区系统模块不完善。目前光雾山智慧景区包括有电子门票系统、指挥调度系统、信息发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官方网站及电子商务系统和网络营销平台,但是在智能交通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灾难预警预处理系统、游客评价系统、景观二维码、电子导游等方面还没有完善。
(二)景区网站信息不健全,管理不完善。光雾山景区网站由于网站管理不够导致网站板块内容缺失,信息更新不及时,没有很好的发挥网站应有作用。光雾山官网开设的板块内容主要用文字和极少图片表述,各板块内容介绍不够全面,游客互动部分更是如同虚设。
(三)专业人才缺失。光雾山景区刚步入智慧景区的建设,现有工作人员都是传统旅游服人员,缺乏智慧景区专业知识,难以保障智慧景区的正常运行。
四、光雾山智慧旅游景发展战略
(一)完善智慧景区系统模块。完善电子售票、检票系统,大幅提升网络售票比重,增加微信支付、自助售票、自助取票等功能;建立光雾山景区3D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加便捷的园内导航和虚拟游园;建立灾难预警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以及游客评价系统;增加景点二维码扫描,通过二维码扫描让游客对景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游客认知度。
(二)完善景区网站。利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向游客展现景区的信息,丰富景点介绍内容,提升景区吸引力,并让游客对景区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方便游客做出行计划。注重网站视觉效应,增加新颖性,吸引游客眼球。重视游客互动板块的运用,游客的反馈信息是景区提升的重要信息来源。
(三)培养智慧景区专业人才。建立智慧景区高水平专业团队,加强与高校等专业水平较高的机构合作,定期组织景区人员进行智慧景区培训,组织智慧旅游专项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执行能力。对人才培养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
10.江苏云龙湖导游词 篇十
云龙湖在古代是一片洼地。古徐州志记载:“城南九里许东西各有一山,因形似簸箕,俗称簸箕洼”,洼久成湖,明万历年间因湖水经常泛滥成灾,做石狗以镇之,所以又有了石狗湖的名称。1963年正式改名为云龙湖。
“如能引上游丁塘之水,则此湖俨若西湖,而徐州俨若杭州。”这是早在900多年前,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任徐州知州时,站在云龙山上,对着脚下这个小小的湖泊“突发奇想”。可能苏轼本人也不会想到,时隔920__年之后,他的想象变成了现实:1994年,杭州西湖和徐州云龙湖结为姊妹湖。 各位听了这样的介绍千万别说西湖和云龙湖这两姐妹长相差的可是有点远,不过呢,您也许听过一首诗:“水光涟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然这首诗说的不是徐州云龙湖了,是苏轼笔下的杭州西湖美景,但若用它来形容云龙湖,也是非常贴切的。 苏轼在杭州做官时写了上面这首诗,可是他在我们徐州担任知州时也留下了《放鹤亭记》这样的传世美文“__,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一篇《放鹤亭记》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也使云龙山水得以扬名于世。云龙湖东岸绵延三公里的九节云龙山,状若游龙,郁郁葱葱。名胜古迹俯首皆是:兴化禅寺依山而建,内有高达11.5米的北魏时期的石佛,被誉为三砖殿覆三丈佛,令人惊奇;东坡石床、放鹤亭、饮鹤泉等古迹,又让人怀念苏轼的不朽政绩和潇洒逸事;王羲之、黄公望、董其昌、乾隆的四十多方书法碑刻,使青山墨宝飘香。
可以这样说,徐州与杭州结下不解之缘,是因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而苏东坡也是先在徐州修了云龙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后,才到杭州修浚的西湖,这是西湖为什么比这里云龙湖要秀美一些的一点历史背景。杭州西湖有条苏堤,徐州也有苏堤,只不过不在湖中,而是徐州城中的一条道路。那时苏东坡刚到徐州赴任,黄河决口,徐州被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围困了70多天。后来苏东坡筑堤治洪,水退了,这条苏堤就成了城中的一条大道保留至今。在徐州黄河古道边,还有一处“下洪”的地方,传说为了退去洪水,苏东坡之妹苏小妹在此投水镇退洪水。在徐州当了一年又11个月知州的苏东坡,近千年来人们一直传诵着他的勤政爱民。在徐州的饭店,也有一道特色菜,叫“东坡肉”,传说是百姓为了感谢苏东坡,送来的猪肉都堆成了小山,苏东坡不得已将肉全部腌制,“回赠”给百姓,徐州的东坡肉又叫“回赠肉”。大家请往这边看,在我们右边的这座塔,叫苏公塔,是为纪念苏轼而建的。
云龙湖真山真水,山清水秀,湖光山色,相映生辉。一条玉带般的湖中路把湖面分为东湖和西湖,环湖路依山顺堤,宽阔平坦,绿柳如茵,锁绕一湖碧水。湖上景景相望,星罗棋布,各有千秋。我想大家游览完云龙湖,会自然的发出这样的赞叹“堤边尽是垂杨柳,不比杭州少一湖”。
在湖西岸,那座形若长鲸击水,极具现代气息的建筑是亚洲最大的淡水鱼宫“水上世界”。再往前走就是滨湖公园了,它是一座集观光、餐饮、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乐园。它的长度为4038米,宽140米,总绿化面积达80%以上。这里将动与静、自然天成与人工雕凿、园林绿地与欧式建筑巧妙的搭配在一起,给人一种风格迥异的审美享受。
11.云龙山旅游导游词 篇十一
“桥梁之都”、“赛马之都”、“中国车都”……这些浓缩武汉城市精华的“城市名片”都武汉旅游产业中的闪光点。如何利用这些亮点, 并深入发掘新的旅游品牌, 从而促进武汉旅游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这是武汉旅游产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必须面对的课题。如何把现有公共社会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强势, 笔者与旅游专业人士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考察。我们认为首先要根据目前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趋向来梳理、提炼、整合和提升我们的文化资源内涵, 也就是寻找武汉旅游的个性魅力或者是玩味意境。其次, 基于当前旅游市场大众消费需求的主要趋向在于返朴归真, 因此要下意识将人文记忆有机融入自然风光, 开发新的的主题。而胭脂山衣坊兼具了自然风光与人文记忆的特色——衣坊位于苍翠绵延的蛇山脚下, 又是武汉江南最早的商业区, 有武汉的老字号零售店、清末民初的很多名校的旧址及早期的公共福利设施旧址,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许多高官也曾迁居此地, 为这里的人文特色增添了新的色彩。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品牌的打造, 胭脂山衣坊已经店铺林立, 这里经营商户已达270余户, 年销售额达4500万元, 从业总人数近600人, 年人流量200万人次, 不仅是武汉本地人、在常驻武汉的外籍人士中也已很有名气。正因为如此, 衣坊堪称具备旅游品牌要素, 会对武汉旅游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笔者在此对其旅游品牌建设的影响和意义试做以下浅析。
一、胭脂山衣坊的旅游品牌打造对武汉旅游业的影响
(一) 胭脂山衣坊的建成能够促进武汉旅游业的全方位的发展
首先, 创建胭脂山衣坊这个旅游品牌遵循了现代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创造的基本发展原则, 即把良好的行业管理环境、制度环境、融资环境、政策环境、信用环境和人才环境作为打造武汉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重要保障。通过对胭脂山衣坊的软环境的建设和改造, 使其成为武汉旅游产业价值链相关的信息服务、文化、教育、会展、中介服务业、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进一步促进武汉旅游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结合、交流和合作, 以搭建强大、高效的旅游产业集群品牌。
其次, 胭脂山衣坊能够促进武汉旅游形象的提升。尽管武汉旅游业不断发展, 但始终未能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中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 除了黄鹤楼这个特殊的标志性景点外, 武汉也始终未能打出响亮的旅游品牌, 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 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是自然资源匮乏嘛?并不是!但武汉的旅游资源并不具备排他性和独特性, 知名度和美誉度暂且不高, 所以武汉市旅游发展也不同于桂林、杭州、张家界等资源驱动型城市, 其吸引力并不能单纯依靠资源, 武汉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是旅游资源、设施等硬环境因素和城市社会人文环境、政府管理、执行力、行业管理水平和创新力、行业服务水平和亲和力等软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力发掘胭脂山衣坊的文化资源的内涵能有效的促进武汉旅游形象的提升, 突破武汉旅游发展的瓶颈。
(二) 胭脂山衣坊的建成能够解决困扰武汉旅游企业的一些难题
首先, 胭脂山衣坊能够解决武汉旅游景点单一的难题。在武汉的传统旅游节目中, 主要是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归元寺、东湖等景点, 这些的景点中的黄鹤楼虽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但是建筑本身却是80年代建成的, 对游客缺乏吸引力。省博物馆所展出的两千四百年前的编钟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个亮点, 但是显得十分单薄。从武汉众多旅行社的接待线路来看, 武汉一日游一般是上午看省博、东湖, 午饭后看黄鹤楼、归元寺。让在旅行社外联人员和一线导游感到棘手的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如果游客在汉滞留时间超过一天, 就没有再好的景点安排游览节目;二是现在很多游客特别是来自海外的游客对当地最感兴趣不是风景名胜, 而是旅游目的的风土人情和特色文化, 面对这样一些游客旅行社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胭脂山衣坊”结合红楼、胭脂山教堂、花园山教堂等这些中西文化交融的典型建筑的特色, 以统一协调为原则, 把临街店面按照清末明初欧式建筑风格进行了装饰, 游客看着这些特色建筑的同时, 可以了解武汉的历史变迁;听着胭脂路的民间传说的同时, 领会汉派文化。胭脂路衣坊的城市名片的建成为解决武汉旅游景点少、了解汉派文化无去处的难题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 胭脂路衣坊能够解决游客购之无物的难题。“购”是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 而传统的土特产比如青山牌的麻烘糕、孝感麻糖之类的食品, 以现在多数人的口味来看并不好吃, 但除了这些东西以外, 可以被称为是武汉土特产的东西差不多也就没有了。很多旅行社满足游客的购物要求时, 一般采取把低消费的客人带到超市、把高消费的客人带到新世界百货等高档购物场所的简单方法。这样的做法既不能满足客人的购物要求, 又在促进武汉旅游经济方面浪费了资源。可见购物一直是武汉旅游的短腿, 它直接影响武汉旅游业的发展。胭脂路服饰文化旅游一条街的打造, 可以填补武汉市的这一空白, 对于拉动武昌及整个武汉的旅游业发展无疑意义深远。
(三) 胭脂山衣坊的建成能够增强武汉旅游的文化内涵
胭脂山衣坊能够提升武汉资源的品味和文化内涵。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的、精神的活动, 在旅游消费过程中, 旅游者更加注重的是心理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基础上的高层次和深层次的东西, 而文化的、精神需求的满足与软环境息息相关, 胭脂山衣坊旅游软环境的建设还能够提升旅游资源的品味和文化内涵。
胭脂山衣坊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特色鲜明的布料加工一条街, 使它能够成为连接武昌两个最著名的历史文化旅游片区的旅游长廊, 业内专家对于胭脂山衣坊的旅游打造模式也是赞不绝口, 他们认为, 从旅游文化角度来讲, 胭脂山衣坊具备培育旅游要素市场的一些条件。若将胭脂山衣坊按照旅游景点来布置, 可考虑引进汉绣等国粹, 借用卡通、色彩等现代设计, 以满足现代人的“猎奇”心理, 将传统和现代糅合在一起, 并让顾客参与衣服制作, 增加观赏性和参与性。在建筑方面, 可考虑建一个民俗博物馆, 将一些传统衣服制作工艺做成雕像供人参观。整体设计上, 可借鉴伊朗波斯地毯市场、印度手工艺品市场等国际市场的经验。“胭脂山衣坊”地处南穿民主路与未来的首义文化园相接, 北承昙华林近代历史文化街区, 它的区位的优势可直接影响武汉旅游业的发展。胭脂山衣坊文化旅游一条街的打造, 可以增强武汉旅游文化的内涵, 这对于整个武汉的旅游业发展而言, 无疑是意义深远。
二、胭脂山衣坊在建设旅游品牌过程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然而, 在大力打造胭脂山衣坊这一城市品牌的过程中, 还要面对一些问题和困难。近几年随着三峡游的降温, 武汉旅游明显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 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胭脂山衣坊为武汉旅游注入新的元素, 这对武汉旅游的再度兴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胭脂山衣坊自身也存在着周边环境欠佳、同质性太强、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
(一) 胭脂山衣坊周边环境欠佳的现象严重制约武汉旅游品牌形象的打造
虽然粮道街办事处在路两边修建了部分门面, 有关单位还配合修建了可容纳60多家经营户的胭脂路商城, 作为专业布匹市场, 引导经营户入室经营。但该市场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的现象还是部分存在;而且随着商户的经营发展, 人流量日益增大, 在条280米的街道上出现了人难走、车难行的现象, 购物的客人在等街道两边随意停车现象。环境欠佳、交通拥挤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武汉的旅游形象和胭脂山衣坊的城市名片建设。
(二) 胭脂山衣坊经营同质性太强影响衣坊自身特色
热闹的背后, 胭脂路布匹服饰市场早已显现出优劣不齐、特色不显、档次不高、散乱无序的状况。除经营布料良莠不齐之外, 这与经营户的经营理念有很大关系。除了少数经营好的店子, 已逐步跳出了纯商业化经营布料的模式, 开始追求特色及个性化服务。大多数经营不好的经营户则仍然把目光停留在纯商业化运作的层面, 不能以其独特性、差异性的文化内涵长期吸引游客的目光。这与武汉市的旅游业发展的理念相违背, 这要求政府应在这方面对经营户加以引导。因为单独卖现代布料和零碎布头, 在胭脂路不是没有出路, 但一味在量上下功夫, 而不在追求特色、个性化等附加值方面做文章, 与在汉正街经营布匹就没什么两样, 难以做大, 势必会受到原有的司门口商圈客流减少等大环境的影响, 长此以往会导致自身品牌价值的极大损失。
(三) 胭脂山衣坊宣传力度的不足会减弱其作为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胭脂山衣坊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旺盛的人气和传统的商业基础, 使得这里逐渐形成了出售布料、兼营服装加工的一条街, 市场越来越红火。但是从其客源分析来看, 国内客人八成都是武汉本地居民, 国外客人基本都是在武汉外企工作、长期居住在武汉的人士。由此可见, 胭脂山衣坊的影响力基本还只限于武汉三镇。要想做活旅游市场, 就要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但是从胭脂山衣坊目前的品牌宣传来看, 对外旅游宣传是被动式的、间断式的, 宣传内容是零星式的, 宣传空间具有局限性。如何加大胭脂山衣坊的宣传力度, 扩大它的知名度, 使其在武汉旅游业最大地发挥品牌效应, 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三、对胭脂山衣坊建设成为旅游品牌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的问题, 为将胭脂山衣坊培育成为武汉又一旅游要素市场, 借鉴户部巷模式的经验坚持保持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坚持改变城市面貌与提升城区经济功能相结合的宝贵经验, 深化胭脂山衣坊环境创新、积聚人气、发展商贸旅游业。笔者通过对衣坊进行的调研, 作出以下建议:
(一) 加强商户管理、改善交通状况
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全力支持商户发展为目标, 有效改善经营环境。针对部分商户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等现象, 有关部门在进行整顿时不应简单地采取驱散经营者、没收物品等粗放的管理方式, 而应加强针对性教育、请职能部门与商户参与互动, 增强各经营商户对衣坊的热爱和责任感, 为改善胭脂山衣坊经营环境发挥主观能动性。
针对“人难走、车难行、乱停车”的现象, 建议将本街道改造成步行街, 禁止机动车辆通行, 或者改为车辆单行道, 以根除目前的人车不分流混乱现象, 最大限度消除行人穿越马路购物等不安全因素。
(二) 改善衣坊结构、提升衣坊品味, 加强经营特色
为确保衣坊健康有序发展, 改善衣坊结构, 可采取请名人谋划等法, 制定衣坊的发展规划。在经营管理方面, 推进文化创意商品经营与文化创意商品消费的有机结合, 推进文化创意服务提供与文化创意服务消费的有机结合。有关部门和经营户都应更新经营理念, 用创新意识指导经营, 使贴近服饰消费的文化创意直接融入经营, 促进独具特色的商品经营和消费。这样才能把“海派面料、京派色彩、汉派设计”的胭脂山衣坊特色落在实处, 全面提升衣坊品味, 也有利于衣坊发展成为旅游名片。
(三) 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胭脂路衣坊在武汉旅游业界品牌的影响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 扩大宣传对于招徕旅游客源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重视胭脂路衣坊宣传将是衣坊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做到这点, 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 大力提升衣坊的知名度, 进一步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应该说衣坊管理方在这一方面还是有相当分丰富的经验的, 比如以衣坊开坊三周年纪念日为契机, 举办的“我衣我秀”时装大赛、“胭脂山衣坊”论坛、“女性服饰搭配交流会”系列活动, 都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建议今后可以继续通过举办各种展销会和推介会等宣传方式, 加强品牌宣传。另一方面, 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 即邀请旅行社外联人员及一线导游到衣坊参观学习, 先让他们充分认识武汉这一特色旅游产品, 通过他们把海内特别是海外的客人带到衣坊来。总之,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种资源进行宣传促销, 利用多种手段 (如制作旅游宣传手册、电视片等方式) 宣传衣坊这一旅游品牌的整体形象。
总之, 胭脂山衣坊凭借其地理优势、商群优势历史性优势, 在政府的大力打造下, 取得了长足发展;从迫切需要注入新的元素的武汉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胭脂山衣坊解决了武汉旅游业“购、娱无去处”的难题, 前景应该是可观的。但是仍有诸如商品品牌的提升、地域的限制、商家经营理念等难题或多或少地制约着衣坊快速发展。要推广胭脂路衣坊这一旅游品牌, 还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 解决现存问题, 还需要创新建设。
参考文献
[1]、蔡尉石定乐《对武汉胭脂山衣坊进行城市名片建设的意义》, 《现代商业》2008年第35期;
[2]、李家清《武汉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整合的探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4期;
[3]、邓伟张春梅《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第13期;
【云龙山旅游导游词】推荐阅读:
介休绵山旅游景点导游词07-18
绵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09-16
台湾旅游导游词10-19
阳朔旅游导游词08-25
杭州旅游导游词10-15
河北古迹旅游导游词11-05
四川旅游的导游词07-25
河北旅游区导游词09-10
三峡旅游概况导游词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