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文学常识

2024-09-10

大学语文(专)文学常识(精选6篇)

1.大学语文(专)文学常识 篇一

1.在先秦作品中,“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作品的艺术特点?《诗经》

2.《诗经》收录的是什么年代的作品,共多少篇?《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

3.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离骚》,作者屈原

4.屈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5.屈原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哪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

6.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主要有哪几部?主要有三部:《左传》、《国语》、《战国策》

7.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哪一部?《左传》

8.《汉书》、《左传》、《论语》和《国语》,哪个属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

9.《战国策》这部历史著作采用的是什么体例?国别体

10.秦代李斯的代表作品是哪篇?《谏逐客书》

11.《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是什么身份?门客

12.《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所指斥的对象是谁?共叔段

13.“汉赋四大家”是哪四位?司马相如,班固,杨雄,张衡

14.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的先河的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史记》,作者司马迁

15.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

16.收录了从汉代到隋唐的全部乐府作品的诗集是哪部作品,编者是谁?《乐府诗集》,编者是宋代的郭茂倩

17.被后人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哪部作品?汉末文人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18.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什么特色?多写五言诗,抒发了忧国治世的愿望,作品具有“慷慨悲凉”之气,被誉为“建安风骨”。

19.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是谁?陶渊明

20.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人是指哪一位?王维

21.鲍照诗作风格劲健,富有文采,他对哪种诗体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七言诗

22.“永明体”具有怎样的特色,是谁创造的?“永明体”讲究声律和对仗,是沈约、谢朓等人创造的。

23.“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属于什么体的小说,作者是谁?笔记体小说,作者是刘义庆

24.“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是什么?《世说新语》

25.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有哪几部?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

26.清人王闿运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诗人是哪一位,“孤篇”是指哪一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7.李颀的《古从军行》属于什么内容的诗?边塞诗

28.李商隐的《隋宫》属于什么诗体?七言律诗

29.被称为“诗鬼”的唐代诗人是哪一位?李贺

30.在现存唐诗中,哪三位诗人创作存量最高?白居易,有2888首诗杜甫,有1465首诗李白,有1045首诗

31.“吴中四士”是指哪四位?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32.“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3.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以哪些诗人为代表?孟浩然、王维

34.唐代“边塞诗派”以哪些诗人为代表?高适、岑参、王昌龄

35.“诗仙”和“诗圣”各是哪位诗人,他们的诗歌各具什么特色?李白是“诗仙”,诗风飘

逸;杜甫是“诗圣”,诗风沉郁。

36.“元白”是指中唐时期的哪两位诗人?元稹,白居易

37.晚唐时的“小李杜”是指哪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

38.什么是“古文运动”?针对唐初创作中的形式主义,中唐时的韩愈、柳宗元积极倡导“尊崇儒学”、“文以载道”,提倡恢复秦汉文章传统,强调语言“文从字顺”和作家的修养,力求改变文体、文风,这就是“古文运动”。

39.词兴起于何时,极盛于何时,是从哪里发展而来的?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代,是由民间的“曲子词”发展而来的。

40.“花间派”词人的词作被编入哪部作品中?《花间集》

41.“唐宋八大家”是指哪些作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柳宗元

42.宋词分为哪两大流派,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谁?宋词两大流派代表人物豪放派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婉约派秦观、李清照、贺铸、周邦彦

43.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是哪一位?柳永

44.北宋词人被称为“二晏”的是哪两位?晏殊,晏几道

45.词史上第一个以诗为词,开拓词境的词人是哪一位?苏轼

46.《漱玉词》是谁的词集?李清照

47.提出抗金建议的《美芹十论》和《九议》是谁写的奏疏?辛弃疾

48.辛弃疾的词雄奇豪放,苍凉沉郁,他独创了什么词体?稼轩体

49.代表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什么?元杂剧

50.“元曲四大家”是指哪四位,他们各自的代表作是什么?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51.什么是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数?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由单支曲子组成,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同一宫调若干支曲调连缀而成,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南吕”是宫调名,“一枝花”是第一支曲牌名,“不伏老”是标题。

52.元代的哪部作品被誉为“杂剧之冠”,作者是谁?《西厢记》,作者王实甫。

53.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提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口号是哪一句话?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54.什么是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以分回标题的形式展开情节的长篇白话小说。

55.明代的“四大奇书”是指哪四本书,各自的作者是谁?明代“四大奇书”作者《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56.明代的拟话本“三言”、“二拍”是指哪些作品?“三言”指冯梦龙编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凌濛初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57.明代的“四大传奇”是指那些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

58.《牡丹亭》是明代一部著名的戏剧传奇,作者是谁?汤显祖

59.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包括哪些作品?《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紫钗记》

60.明代小品文集大成的作家是哪一位?张岱

61.张岱的散文集主要有哪两本?《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62.清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哪种体裁,代表作品有哪些?小说,代表作品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李汝珍的《镜花缘》等

63.李渔(笠翁)在哪本书中系统地论述了戏曲文学的特点及戏曲表演艺术?《闲情偶寄》

64.“南洪北孔”是指哪两位戏剧家,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南洪”是指洪昇,他的代表作是《长生殿》“北孔”是指孔尚任,他的代表作是《桃花扇》

65.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哪四部作品,各自的作者是谁?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作者《官场现形

记》李宝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沃尧《孽海花》曾朴《老残游记》刘鹗

66.1917年,陈独秀在哪本杂志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新青年》

67.现代诗歌史上“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是哪几位?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胡适等人。

68.胡适的主要著作有哪些?《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

69.有“雨巷诗人”之称的“现代派”诗人是哪一位?戴望舒

70.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谁写的,小说的名字是什么?鲁迅写的《狂人日记》

71.郁达夫写的自传体小说叫什么名字?《沉沦》

72.长篇小说《子夜》的作者是谁?茅盾

7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由哪三部作品组成的?《家》、《春》、《秋》

74.曹禺的戏剧代表作有哪些?《雷雨》、《日出》

75.鲁迅写的《野草》和《朝花夕拾》分别属于什么文学体裁?《野草》是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76.鲁迅作品集中属于历史小说集的是哪一部?《故事新编》

77.《写在人生边上》是哪位作家的散文集?钱钟书

78.抒情长诗《放声歌唱》和《雷锋之歌》的作者是谁?贺敬之

79.“小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琐碎

80.1918年,鲁迅在什么杂志上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新青年》

81.鲁迅的小说集、散文集和散文诗集分别是哪些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82.巴金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各是哪些作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83.钱钟书的《写在人生的边上》、《人·兽·鬼》、《围城》分别是什么体裁的作品?《写在人生的边上》——散文集《人·兽·鬼》——短篇小说集《围城》——长篇小说

84.《倾城之恋》、《金锁记》、《传奇》是哪位作家的作品?张爱玲

85.余华是哪一派的代表作家,他写的著名长篇小说有哪些?先锋派《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86.1998年余华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的小说是哪一部?《活着》

87.《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这三本书的作者是谁?林语堂

88.林语堂公开倡导“不谈政治”,自称“言志派”,成为哪一派的主要代表?论语派

8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问题小说”而闻名的女作家是哪一位?冰心

90.贯穿冰心全部文学创作的主题是什么?爱——爱自然,爱母亲,爱儿童,爱人民

91.巴金先生在新时期出版的被誉为“讲真话的书”的散文集是哪一部?《随想录》

92.《都江堰》是一篇游记散文,选自余秋雨的哪本散文集?《文化苦旅》

93.被誉为“诗坛祭酒”、“文学重镇”的余光中的代表诗作是哪一首?《乡愁》

94.舒婷的主要诗集有哪些?《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的诗》等

95.广义的“诗歌”包括哪些形式?诗、词、曲、赋

96.按照作品内容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哪几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等

97.中国戏曲主要的表现手段是什么?唱、念、做、打

98.阅读和欣赏戏剧(剧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戏剧人物、情节冲突、戏剧结构和戏剧语言

99.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哪些环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 100.阅读和鉴赏小说,应该把握哪几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和语言

2.大学语文(专)文学常识 篇二

《大学语文》教学地位曾经到了边缘化,近几年在有识之士的不断呼吁下,作为母语教育的大学语文教学逐渐重视。“在培养大学生谋生本领、专业情感、科学精神、思想方法、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人脉资源、健体能力及培养现代文化人格之前,大学生首先必须具备说和写的能力,必须能够用口语语言和文字语言准确、简练、流畅、清晰、充分、周密地表达自己要表达的一切”[1]。作为一门通识课,这是大学语文的天职与使命。

《大学语文》有两个教学方向:一种是沿袭中学语文的篇目式教学的路子(国文),以文学作品为主,很少顾及写作;另一种采用应用文写作教学,很少或完全不用精读的范文。两种模式都有弊端。

随着中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深入发展,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文字能力得到了提高。若大学继续采用篇目式教学,名家名篇都已做了介绍,部分学生通过课外读物自学,大学里再进行篇目式讲析,容易理解成一般赏析课,学生认为可上可不上,不加重视。第二条路,虽然培养了一定的应用写作能力,但其他能力,例如:阅读、演说等能力得不到提高。比如,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就表现出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声音颤抖,细若游丝,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等。

我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定在:诵读(阅读名篇)、演说(职场沟通交流能力)和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注重培养三方面能力。

近几年,我校在教学模式上推行合作性教学改革方案。概括地说,合作性的教就是基于问题或项目进行的教学方式,要求由主讲教师与几名指导教师组成团队分工合作,进行课程教学、主持小班讨论,注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学习惯[2]。

合作性学是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从而强化学生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

在推进合作性学习的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组尝试开展“重温经典,演绎剧本”的合作性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重温经典,展示文学素养及表演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在演绎、欣赏文学剧的同时,关注社会、发现生活、体悟人生,培养诵读与演说能力,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读—思—编—演”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字词知识教学和内容理解,教师讲,学生听,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领悟课文,获得知识,教师必须摆脱纯知识教学的束缚,以导学、精讲为主,让学生自学,深入课文,理解作品。对于语文教学中的经典篇目,可以开展演绎剧本的合作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作品的阅读与理解。

当然演绎文学剧本是合作性教学实践,不同于艺术院校表演系的表演,是专业的艺术表演。

文学剧的特点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当做文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即“情境设置”。具体做法如下:

先给学生明确任务,剧本要求:剧目可以取自于语文教材中和篇目,也可适当“放大”,如投射到历史题材,或关照现实生活,或从其他文学体式改编均可;选材的主题要思想正确,内容健康向上,趣味纯正;以话剧为主,独幕剧、多幕剧也可;要求戏剧结构合理、冲突集中,人物性格鲜明,有幕场,适于演出。

小组内部需对编剧、导演、主角、配角、服装(大学社团借)、道具(自制)、音控(配乐)等各项环节进行合理分配。要求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晰;感情投入,表情生动;动作合理,表现到位;时间控制合理,服装、道具、音乐运用恰当等。

其实,现在许多学生有智能手机,拍摄或配音等多媒体的技术应用较频繁。学生对此活动是较感兴趣的。

接下来是学生参与的一系列环节活动,具体如下:

读:按选材找到相关文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作品阅读。学习小组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合作伙伴,我们经过实践,建议演绎剧本的小组6至10人为宜,如果少于6人学生就会觉得任务重,角色难以分工完成,如果超过10人,个别学生事不关己,浑水摸鱼,搭便车,不亲历演绎,没有达到合作教学目的。当然选择小组的同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之间性格和知识能力的互补。在“读”的环节中,学习成员间要求互相提出问题,其他成员回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思:这是文本的深层阅读,需要“潜心会本文”,“钻进去”,“披文以入情”,反思、追问、存疑、释惑,甚至要与篇目中的角色同喜怒哀乐,产生情感共鸣。要思考这篇文本通过怎样的故事情节,描写了什么典型人物形象,什么样的人物人性和人物命运,这里需要读者对人性和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总之,要求各小组学生以文本细读作支撑,和文本“交谈”,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语文阅读不只是课文重点语句的认读,经典名篇的阅读更重要的是人文熏陶。

编:从文本中“跳出来”,改编文学剧,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加强指导。指导学生的“编”,既可以忠实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又可以根据主题需要和表演需要增添人物,增删情节,如续编故事等。鼓励各小组不拘泥于课本,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大胆构思。指导学生文学剧对话不只是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还可以通俗易懂,以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便于观众接受。如果经改编的剧本能传达出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那便是一种超越书本的创造活动。

演:小组学生排练自己改编的剧目,人人参与,人人体验,群策群力。从设计PPT中的背景,从亲手制作道具,从借适合职业的服装到主次要演员安排等,在“演”的实践中,小组成员互相切磋、互挑毛病、互相鼓励、设计装扮、互相促进。同学们通过一次次排练和演出,加深了对原作的认识,更深刻地诠释了篇目。“演”的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表现自我热情,有助于理解文本主旨,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能力。

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多层面评价

在教师点评之前,我们的做法是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1. 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要求注重以下环节:

尊重他人:是否认真聆听他人阐述,理性、客观地对待不同意见,是否认知并感谢他人的贡献。

交流技巧:是否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和他人有误解的地方,并尝试解决。

责任完成:是否积极查找相关学习资源,对资源进行鉴别与评价,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组指定的任务,是否对自己和团体学习结果负责。

自我认知:是否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如何弥补缺点与不足的方法,面对他人公正的负面评价而不过度自卫或责怪他人,对合理的建议能加以评论,是否每次有进步等。

2. 小组互评

按参与分担任务的贡献度加以评价,指标主要是考查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是否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愿望,注重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体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在团队中是否经常与同学讨论,并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等。

3. 教师点评

教师在安排学生汇演或在课堂上交流后,要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现场点评与总结。

量化的指标:可以结合剧本方面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结构、戏剧语言方面评级,并结合舞台方面的吐词是否清晰、表现是否生动、时间控制、服装和道具的配合等环节进行考评。

此外,根据学生个体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设立精神层面奖。例如: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要充分肯定学生出色的表演,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文学诵读的美育活动。

四、借用MOODLE平台加以传播交流,强化文学美术活动的影响

许多学校有MOODLE等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当学生的文学话剧表演环节完成后,把他们的表演照片、视频花絮等上传到MOODLE平台上,这项活动最受学生喜爱,学生非常关注自己的“舞台形象”,其他班的学生也会来“围观”,以此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重温经典,演绎剧本”,学生参加文学剧的演出,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深入把握文学剧中的人物性格。通过学习任务的分工合作,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团队的凝聚力。

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再加上观众又是“自家人”(参加演出的是自己熟悉的同学),台上演得认真,台下看得投入,语文课堂上不时传来欢声笑语,这种合作性教学方式有助于发掘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参与意识,能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欣赏高雅艺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白延庆.大学语文教程:中国当代文学选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2.

3.大学语文(专)文学常识 篇三

大学语文(专)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作品中题目就是全文中心论点的是()

A.《科学的春天》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论气节》 D.《咬文嚼字》

2.《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提到辛亥革命时革命派与反动势力妥协,地主官僚等乘此投机的现象所用的古语是()A.党同伐异 B.投石下井 C.犯而不校 D.咸与维新

3.《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为证明在人民内部应该“费厄”一点时说:“在公共汽车上。相互„温、良、恭、俭、让‟一些,将可以减少粗野低级的争吵!”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A.将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 B.将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 C.从个别到一般 D.从一般到个别

4.《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是一篇()A.艺术专论 B.文艺评论 C.杂文 D.演讲稿

5.下列孔子语录中,与“烈火见真金”意义相近的是()A.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6.《答司马谏议书》中,首先提出的判定是非的原则是()A.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B.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C.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D.度义而后动

7.《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从太阳将细沙晒得火热说起来解说“鸣沙”的成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定义 B.诠释 C.数据 D.举例

8.下列文句中,使用引用说明法来说明事物、事理本质的是()

A.《史记·苏秦列传》里有段故事:“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B.《花镜》上说:畜鹤“之地,须近竹木池沼,方能存久”

C.《乾淳岁时记》说,当时杭州宫里到了重阳节都要摆列出来千万盆菊花,供人玩赏 D.恩格斯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9.《苏州园林》一文说明的中心是()

A.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 B.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的相同点 D.苏州园林的发展演变 10.《菊花》一文所采用的结构方式是()A.“总—分”式 B.“总—分—总”式 C.“分—总”式 D.并列式

11.《追悼志摩》中,梁任公说志摩“所梦想的神圣境界恐终不可得”,反映出他对志摩行为的态度是()

A.恭敬与同情 B.不理解但同情 C.理解但反对 D.支持与赞美

12.《箱子岩》中,作者记叙第二次游箱子岩见闻时重点写了()A.赛龙舟 B.自然风景 C.贺龙 D.兵油子

13.《都江堰》中“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此“失败”是指()A.都江堰工程没有峻工 B.治水事业后继无人 C.官职没有提升 D.第一次筑堰失败

14.下列《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文句中,最能体现“将相和”现实意义的是()A.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 C.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D.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5.《毛颖传》中,作者所说“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主要是指颖()A.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 B.得天与人文之兆 C.强记便敏,善随人意 D.能匿光使物

16.方苞《狱中杂记》最后一段所写李姓犯人事,揭露了()A.奸民与胥卒内外勾结 B.胥吏贪赃枉法

C.主梏扑者对犯人的敲诈勒索 D.行刑者的凶残 17.下列诗句中运用对偶的是()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B.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C.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8.在《蜀相》中,紧接“锦官城外柏森森”之后的诗句是()A.三顾频烦天下计 B.出师未捷身先死 C.长使英雄泪满襟 D.映阶碧草自春色

19.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在“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之后,接着描写杭州繁华景象的语句是()

A.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C.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D.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20.下列四组诗歌作品中,属于七律的一组是()A.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孟郊《游子吟》 B.王昌龄《出塞》(其一)、杜牧《江南春》 C.杜甫《蜀相》、陆游《书愤》

D.刘禹锡《乌衣巷》、李商隐《夜雨寄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下列议论文的作者属于宋代的有()A.《论气节》 B.《朋党论》

C.《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D.《谏太宗十思疏》 E.《答司马谏议书》

22.下列作家中曾经参加“左联”的有()A.郭沫若 B.鲁迅 C.朱自清 D.茅盾 E.朱光潜

23.下列文句中,与“关于鹤的鸣声,《诗经》就有„鹤鸣九皋,声闻于野‟之句”用了相同说明方法的有()

A.《花镜》上说:畜鹤“之地,须近竹木池沼,方能存久”

B.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C.沈竞的《菊谱》则说在杭州西郊每年重阳斗菊花,有八十多品种 D.南宋末年„„刘克庄说福建建阳一个姓马的富人收养了一百种菊花

E.鹤休息时,常常直立身体,伸起长颈,向四方了望,故有“鹤望”、“鹤立鸡群”等词语 24.《我与地坛》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母爱的有()A.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 B.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

C.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D.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有那么一会,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 E.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 25.下列诗作中抒发了离愁别绪的有()

A.《送元二使安西》 B.《赋得古原草送别》 C.《枫桥夜泊》 D.《乌衣巷》 E.《江南春》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26.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赅:

27.当然,我们不能拿鲁迅和郭沫若的造诣来要求大家 造诣:

28.于反复不宜卤莽 卤莽:

29.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因地制宜:

30.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 并踵顶: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3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车在桥上过,它的重量就使桥身“变形”,从平直的桥身变为弯曲的桥身,就同人坐在板凳上,把板凳坐弯一样。板凳的腿,因为板的压迫,也要变形,如果这腿是有弹簧的,就可看出,这腿是被压短了。桥身的两头是桥墩,桥上不断行车,桥墩就像板凳腿一样,也要被压短而变形。把板凳放在泥土上,坐上人,板凳腿就在泥土上留下痕迹,表现泥土有变形。

(1)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什么?(2)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 3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1)文中的陈良属于哪个学派?(2)解释“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3)这段话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3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这段文字摘自哪篇作品?它的作者是谁?(2)举例说明这段文字所使用的描写方法。(3)这段文字塑造的父亲形象有何特点?

五、作文(30 分)

4.大学语文(专)文学常识 篇四

(一)代词

可指代人、事、物等,通常充当句中的宾语。例如: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之:指代所行之事,可译作“这样做”,分别充当“欲”和“为”的宾语)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於国也》之:提到动词“有”之前的宾语,指代前面所说的情况。)

(3)野语有之曰。(《庄子。秋水》之:指代“野语”的内容,可译为“这样的话”,充当“有”的宾语。)

(4)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之:指代冯谖,充当“见”的宾语)

(5)公赐之食,食舍肉。(《郑伯克段于鄢》之:指代颍考叔,充当“赐”的近宾语。)

用于宾语前置的结构中,复指提到动词之前的宾语。此时原有的代词词汇意义消隐,只起提宾的语法作用。例如: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我之谓:谓我。)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其是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吧。)

其李将军之谓乎?(《李将军列传》其李将军之谓乎:也许说的就是李将军这类人吧。)

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陈言之务去:务去陈言。)

(二)连词(结构助词)

1.置于名词性偏正结构(定中结构)的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多种修饰关系,通常可译为“的”。

例如:

(1)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代为?(《季氏将伐颛臾》)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寡人之於国也》)

(3)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谏逐客书》)

2.置于主谓短句的主语后、谓语前,取消原有的句子独立性,使之变成名词性偏正结

构,在更复杂的句式中充当主语、宾语、状语、定语等。此时根据上下文,通常可译作“的”、“„„的时候”、“„„的样子”、“„„的情况(条件)下”等,也可不译出。例如:

(1)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於国也》寡人之於国也:寡人对于国家的治理。充当全句的主语。)

(2)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马伶传》李伶之为严相国:李伶扮演的严相国。充当句中主语。)

(3)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庄子。秋水》尔向之自多于水:你以往因为河水满溢而自我炫耀的样子。充当“似”的宾语。)

(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前赤壁赋》东方之既白:东方已亮。充当“知”的宾语。)

(5)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李将军列传》广之将兵:李广带兵的时候。充当状语。)

(6)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张中丞传后叙》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在全句中充当状语。)

(7)此吾之所为师也。(《马伶传》吾之所为:我师从的,充当“师”的定语。)

(三)动词

表示“去”、“往”、“到„„去”、“到达”等意思。如:

驱而之薛,使吏民如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卷。(《冯谖客孟尝君》之薛:到达薛地)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李将军列传》所之:去的地方、去处)

“其”

(一)代词

可指代人、事、物等。与“之”不同的是,上古汉语中“其”时常隐含结构助词“之”的 意思,与后续词语组成名词性结构,因此通常只用作定语。魏晋以后,“其”的适用范围有所扩大,也可用作主语。例如:

(1)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寡人之於国也》前一“其”指河内,可译为“那里的”;后一“其”指河东,可译为“河东的”)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秋水》其:指代河伯,可译为“他的”)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其:指代前事,可译为“此”、“这”.)

(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张中丞传后叙》其:指代当地百姓,充当主谓结构中的主语。)

(5)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马伶传》其:指代马伶,可译为“他”,充当句中主语。)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古汉语中“其”的指代对象可以灵活多样,作为指示代词,可用作特

指、远指、近指;指代人物时,不仅可指代第三人称,也可指代第一、第二人称,这都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例如:

(1)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报刘一丈书》其:此为作者自指,可译为“我”)

(2)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答李翊书》其:指李生,这里可译为“你”)

(二)语气词

作为语气词,“其”通常置于句首或句中,可表示多种语气。

1.表揣测语气,可译为“大概”、“恐怕”、“也许”、“可能”等。例如:

(1)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答李翊书》)

(2)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冯谖客孟尝君》)

(3)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种树郭橐驼传》)

2.表叮嘱、劝勉、期望、命令等语气,通常用于祈使句中,可译为“一定”、“千万”等。例如: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其无忘:可译作“千万不要忘记”)

3.表反问语气。可译作“岂”、“难道”、“哪里”等。例如: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答李翊书》)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

4.强调语气,可译为“究竟”.例如:

(1)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张中丞传后叙》)

(三)连词

连结并列的句式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作“是„„还是”或“„„还是„„”等。例如: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答李翊书》)“者”

起辅助作用的代词。与一般代词不同的是,“者”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附着于其他词或短语之后,共同构成名词性结构,以指代一定的人、事、物,可在句中充当主语、定语、宾语、中心语等。可以与“者”组合的词类较多,意义或作用也各不相同,主要有:

与名词组合:

主要可分两类:

复指名词或名词性主语,引出谓语。此时“者”通常可以不译,也可视需要译为

“„„此人”、“„„这个人”、“„„的情况”等。例如: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李将军列传》)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马伶传》)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2.复指名词或名词结构,充当动词宾语。此时“者”通常可以不译,也可视需要译为“„„此人”、“„„的人(情况)”等。例如:

(1)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冯谖客孟尝君》)

与数量词组合:

表示数量的种类。可译为“种”、“样”、“类”、“方面”等,也可不译。例如:

(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2)此三者,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3)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谏逐客书》)

(4)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谏逐客书》)

与时间词组合:

表示一定的时间范围,可译为“„„的时候”等。例如: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氏将伐颛臾》)

(2)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答李翊书》)

与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组合:

将原有的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变成名词性结构,可酌情译为“„„的”、“„„的人

(或情况、东西、事情等)”.例如:

(1)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谏逐客书》)

与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

将原有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变为名词性结构,也可酌情译为“„„的”、“„„的人

(或情况、东西、事情等)”.例如:

(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4)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李将军列传》)

(5)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张中丞传后叙》)

(6)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前赤壁赋》)

此外,“者”字结构有一类是提示或强调结果,以引出对缘由的解释,此时可译为“„„的原因”等。例如: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庄子。秋水》)

若是者何也?(《谏逐客书》)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冯谖客孟尝君》)“所”

(一)代词

“所”也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辅助性代词,所组成的结构也是名词性结构。与“者”不同的是:(1)“所”置于其他词或短语之前,而不是其后;(2)“所”的后面只能接动词,而且通常是及物动词。因此,如果不及物动词、形容词等与“所”字组合,它们自身一般也都变得具有及物动词的性质;(3)“所”字之所以通常与及物动词组合,是因为此时的“所”具有动词宾语的性质。因此,“所”字结构说明的是受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物,而“者”字结构则是说明发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实施者(如“所见”指看到的东西;“见者”则指看东西的主体),二者的意义差别是明显的,决不可混为一谈。例如:

(1)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五代史伶官传序》)――所归:归处。

(2)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所希冀:企盼的内容。

(3)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庄子。秋水》)――所连:指禅让的君位;所争:争夺的政权;所忧、所劳:指为此而忧虑、操劳的国事。(4)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李将军列传》)――所之:去的地方、去处。

(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所能上报:指能够回报的恩德。

(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前赤壁赋》)――所如:去往的地方。

此外,还有一些由“所”组成的常见结构应当注意:

1.“所„„者”

此一结构表达的意义等同于“所”字结构,而不等同于“者”结构,亦即说明受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而不是发出或实施动作行为的主体。例如:

(1)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谏逐客书》)――所重者:看重的东西;所轻者:轻视的东西。

(2)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答李翊书》)――所为者与所期者:指文章的写作与期盼达到的水平。

(3)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冯谖客孟尝君》)――所寡有者:缺少的东西。

(4)所欲忠者,国与主耳。(《张中丞传后叙》)――所欲忠者:愿意效忠的对象。

2.“所以”

“所以”这一凝固结构表达的意思较复杂,主要有:

意义比较具体,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凭借、工具、方法等,可译为“用来„„的„„”、“凭它来„„的”等。如:

A.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谏逐客书》)

B.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谏逐客书》)

C.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答李翊书》)

D.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

E.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知所以志也。(《张中丞传后叙》)

意义比较抽象,用以引出某种结果的原因,可译为“导致„„„的原因”、“这就是„„的原因”.如:

A.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谏逐客书》)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五代史伶官传序》)

C.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将军列传》)

指代缘由、原因的名词性结构,做动词宾语。如:

A.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二)约数词

此时接续在数量词后,表示大约的数量范畴。可译为“左右”、“前后”等。例如:

5.大学语文(专)文学常识 篇五

一、考试性质

网络学院高升本(专)入学考试。

二、考试目标

语文科高考的目标是测试考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程度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进行阅读、写作的能力。

(一)语文基础知识

代汉语知识(语音、文字、语汇、语法、修辞、标点),文学常识,文言文基础知识。以上有关知识,有的要辩识、记忆、有的要理解、运用。

(二)阅读能力

指综合运用有关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的政治、科技、文艺等读物,能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分清段落层次,领会词句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了解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在文章表情达意中的不同作用,能够分析记叙文、说明文、论文和应用文的写作特点。

能正确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领会文学语言的优美生动,具备初步的鉴赏评价能力。

能借助必要的注释阅读浅显的文言短文,理解主要意思,并能用现代汉语作准确、通顺的翻译。

(三)写作能力

指综合运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的能力。重视思想内容,注重语言表达。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语文基础知识(约占18分。语文基础知识的试题重 在测试考生的运用能力,不拘泥于名词术语的考查。)

1.语音

能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给常用汉字注音或按照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2.文字

掌握常用汉字的音、形、义,能辩识同音字、形似字、明显的形声字和常见的多音多义字。书写要符合规范,字迹端正、清晰、不写错别字。

3.语汇

掌握常用词语(包括成语)能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从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搭配的关系、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辩析常见的同义词。理解反义词、多义词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4.语法

掌握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特点。掌握主动句和被动句的特点。掌握常见单句和复句(并列、选择、递进、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的基本结构,能读懂比较复杂的长句,发现并改正常见语病。

5.修辞

能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理解和选用长句与短句、肯定句与否定句。掌握比喻、比似、借代、夸张、引用、排比、对比、设问、反问、对偶、反语、反复等修辞方法。

6.标点符号

掌握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暑1996年公布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7.文学常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8.文言文基础知识

熟悉常见常用的文言实词,掌握其常用意义。识别常见的通假字。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之、其、则、乃、以、于、也、矣、乎、哉、蔫、耳、夫、何、诸、与、因、然、为)的基本用法。理解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等词累活用现象。掌握判断、被动、省略、倒装(指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句式。

9.背诵与默写

默写规定背诵的篇目或段落。

(二)阅读(约占32分)1.现代文阅读(约占27分)

(1)能正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能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关键词,能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章的中心。能辩析具体材料对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

(2)能分析文章的结构。能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并概括其大意。能分析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线索、顺序、开头与结尾、衔接与过渡、伏笔与照应等)。

(3)能分析文章的语言。能分析语言的主要特点,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4)能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

掌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等)。理清记叙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能分析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等)在文中的作用,能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肖像、动作、心理、语言等)、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定义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数字说明、比喻说明、分类说明、比较说明)。能从所说明的事物特征、说明条理等方面分析说明文。

掌握议论文的三个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能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掌握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和例证、引证、喻证对比等论证方法。

掌握应用用文的基本格式、写作要求以及语言准备、规范、简洁特点。

(5).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旨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能通过对关键词、句、段含义的理解来把握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具有独立见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文言文阅读(约占15分)

能正确地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理解文意。翻译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

(三)写作(约占50分)

能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做到观点正确,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连贯、得体,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字迹清楚,文面整洁。写记叙文,能适当地选材与剪裁,描写具体,并能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注意语言的生动性。

写说明文,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做到条理清晰,语言准确。写议论文,能做到论点正确鲜明,论点与论据统一,能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注意语言的严密性。

写应用文,能做到内容完整,格式规范,语言准确、简洁。

四、考试细则

试卷总分100分

6.大学语文(专)文学常识 篇六

现代愈来愈激烈的排球竞技运动, 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精湛全面的技术战术, 也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赛的巨大压力和参赛者对比赛成绩的期望以及来自外部与内部环境的条件氛围, 使得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难以被控制, 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从而带来负面影响。因此, 排球场上运动员心理素质是否稳定, 会直接关系到整场比赛的质量和比赛能否顺利进行。可见, 在运动比赛和运动员训练中, 心理因素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环节, 它在比赛和训练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

2. 文献综述

王桥在《浅析排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中提出了: 比赛中运动员对比赛要求过高, 过于考虑比赛的成绩和名次;外界压力过大, 比赛时又受到观众的密切注视;对手过强, 比赛中遇到困难过多, 对自己的技术和体力又感不足, 但又特别怕输;对比赛的环境和条件不适应, 造成心理紧张;训练不足或训练过度, 带来心理上的紧张;由于过去失败的体验而产生预期不安。综上所述, 以上研究对排球运动员的心理、以及影响排球运动员赛时水平发挥进行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排球比赛产生的心理状态。目前学生在排球比赛时产生的心理状态主要是紧张焦虑。紧张是人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

3.2 学生赛时紧张焦虑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学生在赛时产生紧张焦虑心理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2.1 学生的个性弱, 缺乏技术能力自信心。调查表明, 84%的学生认为, 自己的个性弱, 排球技术不全面, 比赛能力差, 不能在比赛中有好的发挥, 对比赛没有自信心, 这是产生紧张焦虑的主要原因。自己在赛场中心理紧张, 发球, 传球和扣球动作变形, 造成失误, 从而对自己技术能力更加没有信心。在这种情况下, 大部分学生会产生焦虑心理, 从而更加不自信, 以致往复恶性循环。3.2.2 平时比赛锻炼机会缺乏, 经验不足。调查表明, 70%的学生认为, 平时比赛机会太少, 没有足够的赛场经验, 是引起赛时紧张焦虑的重要原因。由于课程安排的原因, 就算是排球专项的学生每周也只有两节课时间进行训练和学习。这些会导致学生对比赛中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估计不足, 从而过高估计了自己在正规比赛时的心理承受程度。3.2.3 平时不注重心理训练, 不注重周围环境的影响。排球赛是一个团体赛, 如果队员与教练之间, 队员们之间有隔阂, 不能愉快的相处, 交流, 也会在比赛时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 如会在心理上设防, 不考虑全局, 在面对赛时突发情况时, 会产生争议, 再加上平时也没有一定的心理训练, 从而也会导致紧张焦虑的情绪产生。3.2.4 对比赛结果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比赛时, 教练员、队员、以及关注此次比赛的人对参赛员的要求, 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在访谈中, 有66%的人认为如果不能正确的看待比赛的结果, 过高或过低都会是参赛员产生紧张焦虑的原因。如果对比赛结果的期待值过高, 会使参赛员在赛时精神过度集中, 求胜欲强烈;反之, 会使参赛员情绪低落, 积极性低, 并缺乏主动性。这两种期望值都会使他们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3.3 学生排球赛时缓解紧张焦虑心理状态的方法。3.3.1 增加自信心,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体育学院的学生来说, 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意志品质, 是衡量能否完成比赛任务, 取得比赛优异成绩的重要标准。所以, 要时刻相信自己可以更好地发挥, 更好地与同伴配合默契。在比赛时出现紧张焦虑时, 可采用自我暗示和意志努力调节法[4], 可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言语, “我感觉很好”, “我是最棒的”等等, 冥想是指在暗示, 使自己增加信心缓解紧张焦虑心理状态。3.3.2 加强比赛锻炼, 回忆比赛成功经验。在赛时, 应该回忆自己比赛成功的经验, 学生只有对比赛有正确的认识, 对自己以往比赛成功的经验有正确的获得, 才会变得轻松自然, 积极争取, 才会确保自己的心理稳定, 才会在面对赛时的突发情况时, 机智冷静, 传递正能量。3.3.3 增强心理训练, 培养良好的临场心态。平时学生在训练时, 气氛很单调, 但在比赛时, 场上的气氛、比赛激烈的程度、比赛规模的大小等都会加深学生的心理因素朝不良的方向发展, 因此运动员在训练时应用干扰适应法, 模拟实战演练, 适应赛场气氛, 从而训练心理素质, 消除紧张焦虑心理状态, 克服不良心理因素对比赛的影响。3.3.4 确定合理的期望值。运动员在比赛前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成绩, 确定合适的期望值, 期望值太低, 激发不起人的积极性, 使人产生沮丧、懈怠的情绪, 期望值过高, 会加重人的心理负担, 使人对目标能否实现产生怀疑、忧虑, 所以运动员应从实际出发, 把自己有把握实现的目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6]。

结语

排球比赛中技术战术的良好发挥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 殊不知, 心理状态的好坏影响着技术与战术的发挥, 所以,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科学的看待造成这种紧张焦虑心理状态的原因, 加强心理训练。学生应全面了解自己, 应具有坚强的个性和品质, 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取一定的心理练习, 学校应给老师和学生全力的支持, 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 进而提高学生心理稳定性。

摘要:本文通过采用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产生心理压力的成因作出分析, 提出对策, 为参赛者能够正常发挥比赛水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心理状态,紧张焦虑

参考文献

上一篇:知敬畏主题班会发言稿下一篇:词语解释:务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