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散文

2024-11-29

颐和园散文(精选9篇)

1.颐和园散文 篇一

千里燕郊,蓦然显身,这不是颐和园吗?多少个月月岁岁聆听过光绪慈禧仓皇出逃的狼狈,多少个夜夜日日梦见过王国维自沉昆明湖的悲怆,怎也没想到因事上了北京城,在燕京大地上茫然行走,路人却遥指颐和园在身旁。寻找是经历了十二分的艰难,得来却是这般的轻易,不期而遇才是制造我心身爆炸的引子。能会见,我相信定有神明的指示,或某种神秘力量的作用。为了这久久远远的会面,我不知我等待了几个劫,只知道已等待了四十秋,啊,颐和园!我来了,来一个朝朝暮暮的拥抱吧。

我是个呆笨痴傻之人,从不愿不慕名而冒冒失失走进任何名胜,西安和邯郸我曾见过各种园子,触目惊心或浓缩成袖珍地刺激我大脑的兴奋,但只仅限于远观,痴痴地跌坐在尘土地上无限惊奇。此时,我一脚踏进这幽燕大地,扑簌簌热泪淌面,禁不住抱伏在摇晃的松柏树上,兴奋得身儿乱抖,如眼前的一面嘶鸣的旗子,我能感觉到我的身子同展开的旗子一起在哗啦啦的呐喊,从没有今天的果断,扬手高叫着出租车,我说,我要上颐和园去!

时已秋色茫茫,正是游园的好季节,出租车载着我艰难爬行,似乎载不动我满腔的兴奋,呼哧呼哧冒烟,左右摇晃。几乎要潜进车流下,人海依然是发狂地翻卷,它虽在颐和园几十里外分截了几个景区而潮潮涌涌,在这大门外却异常淡泊,大热到了大冷之象,看不到雁行,也看不到风筝,天空深沉得疾云走兽,幕布丝丝缕缕纵横交换成放射状的白线体蟒形。这蟒形如画家画上去一般,似乎隔着山塔也能感觉到它蠕动的力量。间或,昆明湖里龙舟一仰头,那蟒形也倏然,摆头间遁去,那云彩翻卷着从天边往前翻,无数波光粼粼鱼泡似也同时翻卷,一层压一层,整齐而有序,绝不肆意妄为,偷跑或懈怠,像是千人共卷一只大席桶,末了,一幻,又变成铁莲般艳媚,又从不同角慢慢打开,打开成磨扇大的菊花,菊瓣还未绽圆,桥洞成了它们的毁灭地。然后又衍变出无数鳞甲,一圈一圈酒瓶大的浪花无声地向南湖岛靠拢,四面合抱,用力托举,便疑心有海底兽在水下作乱,怪不得东岸头那铜牛气定神闲地反刍,看也不看自顾自咀嚼,昆明湖终究没有暴戾起来。

岸头的古木夹得道路愈来愈窄,恨不得将游人赶下水去,且高不可攀,连皇帝见了也要让三分,哪顾得你平民百姓,高傲得连头都端到天上去,那玉澜堂更不可一世,凛凛然架子不小,倒是屈了身旁的古柏,奴才似的整天让人踩压,慌不迭地头向湖水依偎,求得一个安慰,石栏岂是善茬,那容得儿女私情卿卿我我。宫苑连着宫苑,分不清谁院落,一院一景,却不知景从何处何地而换,冷不丁崖下东西长廊,风萧萧水寂寂,长廊如古画长卷慢慢舒展,轻风烟云,青藤攀挂。长廊已失去古时的幽秘,坐满了如火车的坐厢。逼得我惊呼大叫的是排云殿,涉水而上,疑为鳌背,断足成仙山,惶惶然间,佛香阁矗立眼前,高大突兀中打开通往极乐世界的一扇门,有仙有佛,才得圆满。山门侧前一棵高大的古树,秃秃的没有叶子,将身靠前去,靠前去,却原是通往山后侧公厕的石道,人压压的如一棵古树;有一只黑鸟轰然起飞,吓我一跳,惊跑间拐进正门,那石阶排列有序,如得道高僧露出一排排牙齿,白白地裸露,又似胡须垂吊直挂云帆,那便是佛香阁了,岂是我等癫狂之人去处,顿时收了轻狂,敛了步子。我去过各种寺庙,哪有如此庄严,这就是印度的灵鹫山吗?可惜英法两个强盗光天化日下公然抢劫,佛土蒙了羞辱,如今,佛龛上起了烟火,唉,佛还是人,顿时觉得佛和我亲近了很多。

继续往上行,后山上林木繁多,路也窄到两米一米,山也卸了浓妆,回归了淳朴,不知是山在走还是头顶云在走?林梢成了尖锥,差不多山顶成了刺猬,阳面的林和阴面的林互相依赖生存,站在湖中船头仰望,一定阳面的林高大健壮,护卫者万寿山;阴面的林一定柔密温和,滋润着万寿山。恰恰夕阳斜射,佛香阁金光熠熠,腐蚀了峰林,阳面的林更加雄壮,灿烂辉煌,整个山峰如罩了金光,而阴面更加苍黑,智慧海就隐在其间,一亮一暗,光线的骤然变换,眼睛一时不太适应。如是顿足,待得习惯后,又是另一番景象,黑色的峰林中,好像隐藏着无数神秘,顿觉处处嘶嘶作响,头发乍竖,害怕的心跳乱了脚步,疑心山林里有神怪,脖项收紧,掌心冒汗,忽然远处城市的霓虹灯映亮了半边天,定睛细看,一团一簇,原是柏林,再也无心赏看苏州街了,石桥把山体分开了,弯腰跨桥,担心被身后的山兽吞没了身子。有人告诉我:北宫门到了!

天,北宫门?!难道我已出了颐和园,是不是某年某月某日慈禧光绪也如我一样站在这里,终于到了北宫门,不得而知,肯定的是和我一样心慌慌地,山那面已被洋人炮火占领,慌乱中失了往日威仪。颐和园上演过多少故事宫廷政变,早已化成历史烟云。可如今,山水依然温暖游人,阴阳和谐,相得益彰。

终于扭转头要离开,有一个声音隐隐地说,我不想离开,我的灵魂已深深地驻恋在了这——颐和园。夜空里的星子也深情眨眼观望着我,期待我的回答,我知道多年以后我将成为一颗星空的星子,会永久永久目注着你,这万园之园。风在林中作响,那就是我的心声,万寿山听懂了,颐和园听懂了,他们听懂我几十年的渴盼与企求。那石椅石栏期待着我再次的抚摸,你看那石山也软软的匍匐,是在感念着短暂的会见吗?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恋恋风尘中能有几回等待几回会面,我记住了你:颐和园。从此,我更加坚强,永不退缩,新的生活和艺术之路为他而开启。

2.《颐和园》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课文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从不同角度观察,抓住景物特描写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第一段换角度观察事物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运用品读学习型教学模式,产生式教学策略与替代式教学策略交替使用,利用课件演示等手段。

四、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语,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好课件,了解颐和园的相关内容,最好对课文熟悉到能背诵的程度。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无

4、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北京欢迎你》歌曲渲染气氛。

2、谈话导入:图片展示一些北京的著名景点。

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颐和园。(课件出示颐和园图片)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板书课题:颐和园。

(二).新课

1、解决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把书读薄。(1)、生自由读课文。

(2)、提问:读完课文,请告诉我,跟随作者的脚步你都到了颐和园的哪些地方?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三)深入课文学习

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

丽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步伐去细细的游览一下吧。

游览“长廊”。学生整体感受整个自然段,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首先我们来到了第一站长廊:

(1)、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描写长廊的段落,边读边想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长廊有哪些点,拿起笔来把那些重点的字词勾画出来,开始吧!(出示“长廊”图片。)1)有谁发现了,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抽生答)

2)长廊有哪些点?(长);你从这一段的哪个地方看出来长廊很长?(长廊有700多米长、分273间,一眼望不到头。PPT出示)谁能把这长廊的长读出来(评价)一眼望不到头啊,谁再来读一读。通过朗读,长廊仿佛就来到了我们的眼前,看来列数字这个方法很让人印象深刻。(2)、除了长,长廊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的读书方法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3)、再次出示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并配合由此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分三层感情朗读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4)、小结:原来作者就是这样看长廊的,先整体看,再看廊内,再看廊外,(PPT出示)游颐和园要有顺序,介绍某一个具体的景物原来也是非常讲究顺序的,作者正是运用这样的顺序,单看长廊连词成段,用列数字、换角度的方法把长廊的长和美展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喜欢吗?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那份喜爱有感情的把这一段再读一遍。

(6)、出示PPT图片,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看某一具体事物写一段话,填空的形式。

(7)、小练笔:请同学们运用刚才所讲的写作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写一写我们的教室。(8)、展示(适时鼓励)。

(五)总结

今天,老师带大家了解了作者游览颐和园的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并细细跟随作者的脚步游览了颐和园中的第一站长廊,这说明写作要有一定的顺序。以后,我们不管是去游览,还是写作,都要按照一定顺序。

3.颐和园教案 篇三

一、设计背景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标》还指出: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同时,语文教学,是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统一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情感价值目标.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教案正是试图通过这种教学实践,来建构网络探究的互动教学模式,以颐和园作为主题,探讨研究颐和园的建筑特色、文化内涵以及历史沧桑。引导学生在网络探索学习活动中,学习收集、分析、归纳关于颐和园的知识与信息,让学生在体验感受中建构与重组知识,并完成相关主题的作业。

二、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但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如何引导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拓展教材资源进行发展性阅读是我思考的问题,而通过加强网络知识的链接,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开阔视野,有中心地加大课外知识的阅读量。

2、对象分析

小学生中年级学生使用电脑的能力相对较弱,在计算机操作和知识引擎方面必须要进行课前培训。在该教学过程设计中,学生自行查找的网络信息较少,一般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行阅读指定的网页内容,学生通过 “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自主建构获取的知识点,然后对知识进行梳理,通过网络论坛进行反馈,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这样学生对知识特别深刻,也促进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方面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网络自主探究的能力。

3、媒体分析

网络教室,服务器与internet相连,多媒体网络自学课件,网络论坛及虚拟社区。

三、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能力目标:

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颐和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经过二年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本校四年级大多数学生的网络知识相对比较熟练。基本具备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网络整合学习的条件。学生可以完成诸如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浏览专题网站进行资料收集,适当对网站内容进行评价,并在专题网站的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交流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于如何赏析名园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对于历史还不熟悉。教师应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五、媒体准备:

网络教室、互联网服务器、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部分网站、专题网站论坛

六、设计思路

(一)情景导入

1、展示美丽的颐和园的图片,适当的知识渗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最想研究或了解的问题,激发学生对颐和园探索研究的兴趣。(二)确立探究主题

1、通过讨论让学生把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有选择地进行分类,老师帮助确定研究的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研究主题的选择。

(三)网络探究,自主阅读

给学生介绍多种查找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信息的快捷性和庞大性,提供学生有关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部分网站网址,学生进入阅读,查找本小组学习研究的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运用搜索引擎查找一些自己需要而网站没有的资料,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扩充。

(四)讨论学习,合作完成研究任务

根据学生搜集到的信息,在教师指导下把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并围绕一定的研究主题运用计算机整理成文,在专题网站论坛上发布。学生通过论坛进行展示与相互评议,教师在论坛中及时给于评价。以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挖掘学生个人潜力,发展学生个体的创新活动能力。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确定主题、搜集整理资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它与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并成为中国四大园林。

2、我们曾随课文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对于颐和园你都有哪些了解呢?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颐和园的向往,再次去游览和品味颐和园。

3、学生共同欣赏颐和园的图片资料,感受颐和园的美,激发起探究的兴趣。老师简单介绍颐和园。

颐和园有中国古典园林之首的美誉,是世界著名园林景观之一。颐和园初为金代兴建的帝王行宫,明代改名为好山园。清乾隆扩建,名清漪园,当时畅春园、圆明园和万寿山的颐和园、玉泉山的静明园、香山的静宜园并称为“三山五园”,而颐和园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色独占诸园之冠,曾有“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之说。

4、师讲述铜牛的传说故事,激学生探究兴趣。

同学们,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只铜牛,它是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十七孔桥的东侧。

在我国古代把铜也称作金,人们也就称铜牛为“金牛”。不过这“金牛”的称呼却差点给了铜牛惹来了杀身之祸……

据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进行大肆烧杀抢掠,皇家园林、王宫府第无一幸免。

有侵略者听说颐和园的昆明湖东岸有只金牛。一想到足足有一头牛般大小的金子,他们立刻红了眼睛。决定一定要将金牛弄到手!

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八国联军手持刀枪,来到了铜牛的面前。贪婪的侵略者立刻盘算起怎么运走这只金牛。可是十几个士兵费尽力气,还是没能抬起铜牛,便想到了割掉牛头带走。

于是一个士兵举起刺刀,猛地向铜牛砍去,只听“当啷”一声,铜牛背上砍出了一个口子。士兵凑近想看看口子有多深,却发现原来铜牛根本就不是金子所铸,而是一头铜牛。

看到铜牛不是金子的,十几个士兵都傻了眼,唾骂着离开了昆明湖岸,就这样,铜牛躲过了大劫,幸存了下来。

被砍了一刀的铜牛,历经枪林弹雨的沧桑岁月,仍然看守在昆明湖畔,注视着时代变迁,讲述着那段叫人无法忘怀的历史。

今天,人们已经把铜牛看成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成为来颐和园游览的人必看的独特景物。

二、师生交流,确定研究主题

1、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和表情中发现,同学们都对颐和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你们还想了解颐和园的什么?

2、学生回答自己的兴趣

3、根据学生的反馈,把学生想了解的问题有选择地进行分类,进行相机进行板书处理,板书: A、颐和园的建筑风格 B、颐和园的特色文化

C、颐和园的建造历史

D、颐和园的颐和园在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最后学生按照历经颐和园的建筑风格、颐和园的建造历史、颐和园的特色文化、颐和园在园林建筑中的地位等角度分成了以下几个方面:

4、老师梳理研究的内容: A、颐和园的建筑风格

颐和园的亭子在建筑上有那些特色?颐和园的造园特点有那些?颐和园中有那些独特的园林艺术?颐和园是怎么成为“三山五园”--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颐和园的布局有那些隐含的特征?长廊的的独特意境有那些?

B、颐和园的建造历史

颐和园的名字是如何来的?颐和园内的断壁残垣、遗址遗迹有那些?与颐和园直接间接的人物有那些? C、颐和园的特色文化

有关颐和园的故事传说有那些?颐和园里有那些文物?颐和园里有那些诗词歌赋?

D、颐和园在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人们对颐和园的评价有那些?

三、选择信息收集的途径方式

1、同学们,平时大家是如何搜集资料的?

2、师:介绍网络搜集资料的优势:不仅方便,而且速度快、信息量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网络进行搜集资料。

3、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主题。师:老师刚才根据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把学习主题进行了划分,今天我们就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进行探究学习。

A、颐和园的建筑风格

B、颐和园的特色文化

C、颐和园的建造历史

D、颐和园的颐和园在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搜集资料。

四、各组分别汇集所搜集的资料。

师:请同学们进入专题学习网站,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学习网站中搜集整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并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在颐和园的交流平台中进行发表。

大家开始吧!(音乐)

1、学生进入论坛。

2、学生进入论坛发帖。

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发往论坛,汇集资料。

师:在交流平台中发现,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很熟练,资料也找得很详细。有共同兴趣的同学已经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而且小组成员能够从不同方面对学习主题进行探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这是有关„„的学习小组的交流论坛,我们一起去学习学习„„

学生对 小组论坛的帖子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评价

师:因此,大家要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的筛选,然后进行有机地整理。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多媒体出示:筛选资料的标准。

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未有。未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③要注意资料中是否与自己有不同的看法,要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④要注意资料中的内容,能否说明自己研究的问题,保留有价值的,删去次要的。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阅读完后,对照要求整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4、学生对照要求,整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六、整理筛选后的材料,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同学们再次整理自己搜集到的材料,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帖子非常有针对性,内容充实、语言简练,甚至有些同学还能做到图文并茂,真棒!

七、作业:制作电子小报或幻灯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对颐和园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请同学们将学习的收获制作成电子小报或幻灯片,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它、认识它。

下节课我们将进行交流展示。下课!

第二课时 交流简单的研究报告

活动内容:

1.交流简单的学习成果。

2.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活动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在学习网站中畅游了美丽的颐和园,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并且从颐和园的建筑风格、特色文化、建造历史和在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四个方面在学习网站中去进行探究学习。这节课,我们将把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它与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并成为中国四大园林。颐和园有中国古典园林之首的美誉,是世界著名园林景观之一。那么他在建筑风格上一定有他的独特之处,下面就请“颐和园建筑风格”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他们的学习成果。

二、汇报学习成果

1.小组内成员交流本组制作成电子小报或幻灯片。2.在全班交流, 汇报。

①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学习小组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主题是“颐和园的建筑风格”通过在学习网站上的学习以及网络搜索,我们查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对资料和图片进行了整理,制作成了幻灯片和电子小报,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学习的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A、颐和园简介 B、颐和园的主要景区 C、长廊的妙处

D、颐和园布局暗含福禄寿三种图案 E、颐和园的造园手法 F、颐和园的亭布局特色

师:以上同学给我们全面的介绍了颐和园的建筑特色,展现了颐和园湖山结合、园中有园的特色。那么,在颐和园的建造过程中都经历了那些历史沧桑呢?接下来,我们有请“颐和园建造历史”小组同学给我们介绍颐和园的建造历史。②颐和园的建造历史学习小组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主体是“颐和园的建造历史”,我们将掌握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制作了幻灯片,希望大家听了我们的讲解后,能够对颐和园有深入的了解。接下来就由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颐和园的发展历史。A、颐和园的发展历史

(学生听完之后谈收获)B、颐和园内的断壁残垣

3、颐和园的特色文化学习小组

以上同学给我们分别介绍了颐和园的沧桑历史,以及现存得遗址遗迹,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段无法忘怀的历史,看都了慈禧的奢侈,增加了我们对近代史的了解。

颐和园能够位居中国四大园林之首,那么它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特色文化,那么接下来有请“特色文化”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

(1)有关颐和园的故事传说

颐和园长廊的传说 天地一家春

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是怎么修成的 瓮娘娘坟与佛香阁 铜牛的传说

(2)颐和园的文物(学生互相猜测)(3)颐和园公园活动

(4)和颐和园有关的古诗词(学生齐读)

师:以上学习小组从四个方面是内容最丰富的学习小组,给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特色文化,展现了有关颐和园的各种故事传说、特色的公园活动、古诗词以及珍贵的玉器文物,加深了我们对颐和园的了解。那么古往今来人们又是如何看待颐和园的呢?有请第四学习小组。

③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组内其他同学解答。D、颐和园在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生:接下来就有我们来给大家介绍人们对颐和园的评价。(1)英国政治家,音乐家希思先生对颐和园的评价。

(2)侯仁之教授对颐和园的评价

(3)最著名的建筑专家张开济先生对颐和园的评价

(4)总评。

师:以上同学带来了颐和园的建筑地位,内容丰富多彩。

4、师对交流汇报进行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从四个方面颐和园的建筑特色、特色文化、建筑历史和建造地位去交流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是人受益匪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美丽的颐和园一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相信你们也有很多感受要说,那么请打开学习网站,在交流平台中写出你的感受来。

1、学生进入交流平台。

2、学生进入交流平台把自己的感受以发帖展示出来。师总结:

老师发现同学们在交流平台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发表自己的学习颐和园感受,内容丰富多彩!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继续对颐和园进行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提出要求: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搜集信息, 不断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经常浏览网络、报纸、杂志、书籍,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尝试建立自己的信息库。

4.颐和园游记 篇四

内容提要: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境内,距天安门20余公里,占地290公顷。占全园总面积四分之三的昆明湖,湖水清澈碧绿,景色宜人。在广阔的湖面上,有三个小岛点缀,其主要景物是西堤、西堤六桥、东堤、南湖岛、十七孔桥等。中西合璧,精巧华丽,是园中著名的水上建筑。拥山抱水,绚丽多姿的颐和园,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

关键词:颐和园、皇家园林、昆明湖、、万寿山、谐趣园、对于古建筑我参观的甚少,以前出去玩多半都跑去海边了,很少专门去观看中国的古建筑。只有在大一跟同学去北京玩的时候,去了一次颐和园。对我国古代皇家林园—颐和园,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下面就写一下我对颐和园的所见所感吧!

我们当时是从新建宫门入园。进入园门,碧波荡漾的昆明湖立即扑入眼帘。这里是昆明湖的东岸。颐和园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昆明湖占据了颐和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约有两平方公里大小。虽然不能说象江苏太湖那样烟波浩淼,但也碧波万顷,水光粼粼。这里视野开阔,昆明湖与万寿山全景尽收眼底。山前的一组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建筑群,以佛香阁为中心,成为最典型的标志性建筑。

脚下不远处,是八角亭和十七孔桥。八角亭八角重檐,正名“廓如亭”。一百三十平米的建筑面积使亭子显得高大宽阔,雄踞湖东岸和十七孔桥的桥头。一百五十米长的汉白玉桥造型优美,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由于有十七个桥洞而被称为十七孔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十七孔桥的桥头北侧。有乾隆年间用黄铜铸造的一座铜牛,称为“金牛”。是为镇压水患而设。据说铜牛下面的汉白玉雕花石座的海拔高度与故宫太和殿地面的海拔相同。只要洪水不没过铜牛底座,京城里就淹不了皇上的金銮殿。

沿湖南行,在昆明湖的最南端,有一座高高的绣漪桥,俗名罗锅桥。这里是昆明湖水的出口。湖水通过罗锅桥流入长长的昆榆河,流向北京市区的后海。这里有一个颐和园的南门,可为游人出入,叫南如意门

昆明湖上一道婉蜒水中的长堤,名为西堤,自南向北将湖面划分为二,东面大,西面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使昆明湖益发神似西湖。西堤一带多种碧桃和垂柳,春季一派柳绿桃红的美景。湖面栽种荷花,岸边种植芦苇。夏季荷花盛开时节,莲香阵阵。让人不禁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西堤上仿杭州西湖也建有六座桥亭。自南向北依次是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在柳桥和练桥之间,有一组建筑,主楼及左右两座辅楼均为两层,古香古色。高悬“景明楼”的牌匾,据说是由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句子来命名的。

从西堤隔湖向西望去,西山逶迤。玉泉山上的琉璃宝塔耸立山颠,远山近景

浑然一体,成为中国园林建设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

走过西堤北端的界湖桥,这里是内湖外湖的分界处。向西就是上世纪末重建的耕织图景区。小巧的蚕神庙,蜿蜒曲廊,精致的耕织图画石刻,还有许多老态龙钟的古树。或桑,或榆,或柳,经历百年沧桑仍然枝繁叶茂。小桥流水,极具水乡村野情趣。

从西堤向东,是有名的石舫。原名清晏舫,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

从这里向东进入万寿山景区,万寿山前景荟萃万寿山的主要建筑景点,中轴线上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了一组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建筑群。进入佛香阁景区,需要另购门票。于是我们就没有进去,直接去了排云门前面的长廊。长廊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一万四千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在长廊上休息了一会,我们有转到了万寿山东麓,也就是颐和园的东北角,有一座独立成景的“园中园”,叫谐趣园。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摹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成的。主建筑涵远堂座北朝南。全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置清朴雅洁的厅、堂、楼、榭、亭、轩等建筑,曲廊连接,间植垂柳修竹。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池北岸叠石为假山,从后湖引来活水经玉琴峡沿山石叠落而下注于池中。水池中遍植荷花和睡莲,盛夏季节柳枝轻拂,莲花送香。蝉鸣枝头而不觉暑热。是个清凉幽静的好去处。

走出谐趣园,通过“紫气东来”城关,到了东宫门的宫殿区。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大批游人进入颐和园。仁寿殿前的广场上,拥挤着一队又一队举着旅游团小旗的队伍,戴着红黄蓝白各色旅游太阳帽的游人。在这人海当中,有一种让人窒息的感觉,于是我们便匆匆的离开了这里。

转过一些庭院后,眼前便豁然开朗了。我们又看见了水光粼粼的昆明湖和葱茏青翠的万寿山。

知春亭,充满诗意的景点。眼前柳条轻拂,远处巍峨耸立的佛香阁在上午金色的阳光照耀下,更加端庄秀美。沿湖继续南行,穿过文昌阁城关,十七孔桥又近在眼前。

5.颐和园 篇五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到期盼已久的北京去玩。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古代皇家花园――颐和园。

进入颐和园,我看见了万寿山,万寿山上有一个高 米的八面三层四檐的阁楼―佛香阁。佛香阁前面的昆明湖像一个巨大的寿桃,而蜿蜒数千米的西堤是寿桃的桃梗。走着走着,我们来到长达七百二十八米的长廊。长廊的梁枋上有一万四千余幅画,有山、有水、有人物,大都是《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上的人物。还有很多只仙鹤,它们神态各异,没有一只是一样的。

离开长廊,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排云殿,排云殿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来做寿朝拜的地方。啊!颐和园,你不仅让我欣赏到许多美丽的风景,还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真不愧为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6.颐和园 篇六

高中的紧张生活像一张闪着金色的网,外表华丽,可你越挣扎它绑得越紧。中秋节终于来临。上午在家赶作业,下午随父母去看望外公。

在零碎的记忆中,似乎外公家的中秋只是我家、我小姨家和外公外婆一同过。这些年也从未有变化,心里平静的像波澜不起的湖面,照映出一座冷的、硬的桥——一座用作业和教科书砌成的桥。

走进了外公家的院子,依然是那条路。未砌平整的井盖,路过时总想踩一下,听那弹起时的“咚”的一声,走进那栋楼,习惯性地抬头看——果然还是没有灯。光秃秃的墙衬着那掉了油漆的疤,一如往常。

走在门口就听到妹妹的声音。她爽朗的笑总能感染我不自觉的微笑。推开门,板栗的香甜飘来,如丝绸般满是轻柔的挑逗。有脚步声渐近,来不及反应,一个身绿色的姑娘扑过来拽着我一蹦一跳。有时候我也不明白她哪里来这么多乐子。拉着她小我好多的手向里走。她递给我板栗,说是她妈妈做的。轻轻一捏,温热使软软的板栗更加蜜甜,就像她的声音一样。

出乎意料,舅爷也来了。才想起舅爷的儿孙今年都不在家,难怪外公会邀请舅爷来家里过节。

外公家的中秋特点鲜明,水果多多月饼却难吃到。外婆有糖尿病,大家都不敢买月饼。

还是那样一个枣红漆的大桌子,桌上总是有我们姐妹俩最爱吃的菜和浓香的骨头汤。大家边吃边聊,话像丹江水库的水一样多总也没完。舅爷也融入其中感受亲人相聚的温暖与欢悦。高龄的他,蜡黄的脸上,皱起的老年纹重叠着美丽的线条。平常母亲因为忙于照顾我,很少有空跟小姨联络,现在她姐俩凑的很近。日益长高的妹妹一举一动总引得一桌子人笑声不断。外公家青花瓷纹理的碗盛上满满一碗汤的不轻不重的手感,从手心随血液灌入心脏,温暖熨帖。那一刻眼前的景象似乎放慢了拍子,亲人的一举一动就像花儿绽放的过程,恨不能慢到一帧一帧的看。

学业的忙碌带不走亲人团聚的欢悦,总有这样的一桌人站在时间轴的一个点上等你靠近,他们用笑容与关怀让你收获温暖收获幸福。

第二天要上学,妈妈先带我回家。路,漆黑。中秋佳节本应有的月亮,被大片的、浓厚的云层遮挡。期待的星星也只在我看不见的地方闪耀。但又有何妨,身旁的亲人亦如繁星,他们在我心里闪亮,路也越走越明……

7.颐和园作文 篇七

北京的颐和园特别好看,是个游览的好地方。

颐和园是清朝皇家的一个私人花园,一进门会看见一座桥,桥下面是一条河和一条街,叫做苏州街。苏州街,可热闹了!有卖玩具的、有卖好吃的、还有卖头饰的。更让我兴奋的是颐和园的长廊,绿色的柱子,红色的栏杆很漂亮,有700多米长,一共有273间。我抬头一看,上面有着许多五彩的画,有人物.花草.还有美丽的风景......真是太美了。接着爬过一条古桥,过了桥就到了一条非常安静的小路叫西堤,西堤的两边各有一个很宽阔的湖,一个叫昆明湖,一个叫西湖。西湖里美丽的荷花开了,有红色、粉红色、白色等多种颜色。这里有着长长的堤岸,还有几座样子不同的石桥,栽满了数不清的杨柳树,我们走过脚下的石桥,就可以到湖中的小岛玩了,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上有数百根石柱,每根柱子上都刻着狮子,而每只狮子都是不同的,看上去真的很壮观。

颐和园真是太美丽了,我爱颐和园!

8.颐和园作文 篇八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既有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又充满了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走到它的大门前,“颐和园”三个大字刻在牌匾上。走进颐和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又一片的树林和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山上还有着几间庙宇似的屋子。

沿着一条幽静的小路慢慢地走,一个大湖出现在我的眼前,湖面上还有一座不大不小的桥,“这不是著名的十七孔桥吗?听说桥上雕刻着千姿百态的石狮子呢。”我一边想,一边小跑着上前看,果不其然,桥上有二三十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它们经过了精雕细琢,叫人越看越可爱。走到桥上,一朵朵荷花正迎着微风跳着舞呢,它们你拥我挤,正映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再看看湖中的清水,在清风的撩拨下,微波粼粼,像那晶莹剔透的翡翠,好看极了。荷花荷叶作伴,翡翠般的湖水相称,十七孔桥这可还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

9.颐和园 篇九

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的姿态是相同的。昆明湖东堤岸边有一只镀金铜牛,是颐和园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关于这只铜牛的铸造,还有一个传说故事: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名师点评: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导游词,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景象,语言流畅,表达清晰,条理清楚。“人间仙境颐和园,绿柱红栏在长廊。碧绿无瑕昆明湖,金碧辉煌排云殿”,文章开篇就全面的概况了颐和园的全景,语言简洁但是表达完整。接着,小作者就带着游客们观赏颐和园周围的景观,“长廊”,“佛香阁”等的介绍充分说明了小作者这个导游做得很棒哦!“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眺望,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颐和园的美景,美丽动人。“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作为导游,都会讲述景观背后的故事,小作者也做到了。(学乐中国特聘教师:许奕文老师)-11-26 10:23:00

上一篇:弘毅投资经典案例分析下一篇:职工体育守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