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写状物类文章

2024-08-28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状物类文章(共11篇)

1.如何指导小学生写状物类文章 篇一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文章结尾

目前,在小学生作文中,除了其他问题之外,不会 结尾也是普遍存在而又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有些小学生不知什么地方应该结尾,往往因时间不多匆忙将文章“拦腰折断”,草草收笔;也有不少同学的文章结尾流于公式。比如,不论记一次什么样的活动,结尾总是“我们排着队,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不管文章是什么内容,最后都是“我受到很大教育,今后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贡献”等等。

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大概有如下三点:

一、是小学生初学作文,认识不到文章结尾的重要作用;

二、是缺乏写作知识,把握不住结尾的“火候”;

三、是老师在作文指导上注意不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向学生讲明文章结尾的重要性。这方面我有一个体会,我曾用吃苹果的例子给孩子们打比方,我说:“苹果味道鲜美,香甜可口,人人爱吃。然而,如果最后一口吃了个烂斑,那么,留下的全会是苦味。写文章也是如此。不仅要有好的开头,好的内容,而且还应该有精彩的结尾。这样才有助于主题思想的完整和深化,才能耐人寻味,增强感染力。相反,如果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流于公式化,或者堆砌一些与中心无关的乏味话,那就会象吃苹果最后吞下一个烂斑那样,败坏了全篇文章。

在使学生认识到文章结尾的重要性之后,还要教给他们结尾的方法。一般来说选上课本的文章,无论在思想内容或习作技巧上,都是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的。因此,课文就是范文。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经常给学生灌输写作知识。例如《天游峰的扫路人 》一课的结尾是“‘三十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林里的一对宿鸟,他们扑棱楞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驻地。”在分析课文时,我就问学生:“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驻地是什么意思?”学生稍加思索便回答说:“作者为老人的顽强不息的精神和对生活的自信和热爱的态度所折服。”我接着问:“作者在文章中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这些,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这时就有同学回

答说是从课文内容和结尾部分体会出来的。我就进一步告诉学生,这就是作者结尾写的好,有引人遐想的魅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有尽而意无穷”。这就是启发性结尾的好处。

再如《广玉兰》一课,课文不短,但作者最后只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全文“我爱光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感到干脆利索,中心突出。我告诉学生这就是总结性结尾的好处。

此外,上好作文评讲课也是培养学生写好结尾的有效措施。我在批改《扫雪》这篇作文时,发现有个同学开头写下雪,中间写雪后景色,还写了雪厚、天寒,增加了扫雪的困难等等,描写真实,层次清楚,中心突出,本来可以写成一篇好文章。可惜结尾却写成:“雪扫完了,操场上干干净净的,这时,上课铃响了,我们就把工具收拾好,高高兴兴地回到教室上课去了,”评讲时,我先把这篇文章读给大家听,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提提意见。有的同学说这个结尾太罗嗦,没意思。有的说收拾工具,回教室上课等话与中心无关,是多余的。这时,我就引导大家修改这篇文章的 结尾。要求学生用

已 学过的知识,每人任选一种方法,给文章换个结尾。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争着给文章“治病”。一位同学这样修改:“雪扫完了,我们看着干干净净的校园,别提多高兴啦!”还有的改成:“战斗胜利结束了,校园里立刻又热闹起来。看,跳皮筋的,踢毽子的,马上又摆开了新的战场!”最后,我让这两个同学说出自己这样结尾的 理由,并让大家比较与原来的有什么不同,好在哪里。这样不但使学生对作文评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提高了他们鉴别文章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除配合讲读教学和作文评讲传授写作知识外,我还注意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文章。或者读给学生听,边读边分析,有意突出结尾部分;或者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欣赏,同时也提醒他们注意人家文章的结尾。在这种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大部分同学作文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逐步抛弃了那种公式化的结尾法。如写《一堂有趣的体育课》一文,一个同学写的学跳木马,结尾这样写到:“看着眼前的木马,我想,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什么障碍不能跨越呢!”再以《扫

雪》为例,一个同学这样结尾:“太阳懒洋洋地露出了笑脸,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显得更加鲜艳。楼顶上的雪开始融化了,正嘀哒、嘀哒为我们奏乐呢!”虽然不能说这些结尾就很理想,但较之过去确是有了很大进步。

2.如何指导小学生写状物类文章 篇二

1 写人的文章, 通过一两件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

写人离不开写事, 就是要把这个人做的事写具体。要把最能表现这个人性格特点或品质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抓住这个人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进行细致的描写。比如有个同学在写外婆“重男轻女”的思想时这样写道:

弟弟的话无疑于火上浇油, 外婆厌恶地看了我一眼, 不停地数落道:“小丽, 你都这么大了, 还不懂事。弟弟那么小, 不说带好弟弟, 还欺负他。你真是……”外婆一句句数落的话就像一把把刀在割着我的心, 我忍着快要流下的眼泪急忙说:“不是这样的, 我没有……”“好了, 好了, 我不想听了!”外婆抱起弟弟头也不回地走了。看着外婆渐渐消失的背影, 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外婆呀!你的目光为什么流露出对我的厌恶;你的语言为什么那么冰冷;你的背影为什么那么绝情?你知道吗?你今天的所作所为已深深伤害了你亲外孙女的心, 你能不能在爱弟弟的同时也爱爱我-----我的外婆!”

这个片段中外婆“厌恶”的神情, “数落”的语言, “头也不回”的动作还有作者当时的心理描写把“重男轻女”的外婆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最后的心声可能会让“重男轻女”的外婆幡然醒悟吧!

2 写事的文章, 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事情的经过是重点, 要把最能表现事件意义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要善于发现细节, 把细节放大进行描写。比如有个孩子在写《搬石头》这件事时抓住“被石头绊倒”——“拒绝妈妈好意自己爬起来”——“搬石头”这三个环节来写, 他是怎么被石头绊倒的, 当时自己是什么状况, 妈妈怎么来帮他, 他怎么爬起来, 最后怎么搬石头的, 这样一步步慢慢写来, 文章就很具体了。作者也有侧重, 把“搬石头”这个细节进行了放大描写。他写道:

我双手慢慢地伸向石头, 使出浑身解数, 石头仍然纹丝不动。它太沉重了。我咬紧牙关, 连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 那石头才慢慢移动。我费力的把石头抱起来, 准备把它扔出马路, 可石头沉重得使我每移动一步都那么艰难。在一旁的妈妈没有闲着, 使劲给我加油。我看着妈妈激动的脸, 浑身充满了力量。终于, 我来到了马路边, 使劲一扔, 那石头乖乖地滚下了山坡。

一个简单的“搬石头”由于有了这样的细节描写就使文章显得很具体, 很生动。

3 写活动的文章要把活动的过程写出来, 注意点面结合

活动的文章一定要亲身经历过再写, 这样写作才不会空洞。活动的过程不要面面俱到, 要有所侧重。比如写《猜字谜》, 老师出的字谜很多, 要选择有特点的来写。比如写《画鼻子》游戏有个同学就选了“搞笑大王”怎么画, “胸有成竹”的同学怎么画, 自己怎么画这三个点来写, 使文章显得不啰嗦重复, 很有意思。活动的文章要让孩子说, 把孩子说得好的词句写在黑板上, 让孩子写作时灵活运用, 这样即使是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也会写出佳作来。

4 想象作文可以从两点出发, 一个是愿望, 一个是知识

要多在方法上引导。比如有个同学要写《未来的教室》, 可是他又不知道如何想象, 老师就可以引导:“教室里现在有什么?这些事物未来会是什么样?你能想象吗?”孩子门的想象就来了。他们想象出听话的“门”, “草坪”式的地板, “善解人意”的墙, 有“蓝天、白云”的天花板, “绿叶”课桌, “花儿”椅子, “湖泊”黑板等, 表现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那种轻松愉悦的心境。然后举一反三, 孩子就会写《未来的房屋》《未来的地球》之类的作文了。

仿写是培养孩子写具体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各种类型的作文都可以运用。著名作家矛盾曾将“模仿”比作“脚踏石”。仿作既能学习别人的经验, 又能扩大视野, 激发作文兴趣。比如在写《我向往的中学教师》时, 我就简单写了一个片段:

我希望我的中学语文教师是一位年青的女老师。她那迷人的脸上嵌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她的声音如白灵鸟一般婉转, 浸透心脾。她知识渊博, 情感飞扬。她会声情并茂地朗读, 独具匠心地引导, 激情洋溢地总结。她会熟练地使用课件, 把我们带入如诗如画的境地;她更会用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激励胆小的孩子大胆一点。她的课堂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你, 让你轻松学会阅读, 学会写作, 让你深深爱上语文, 受益一生。

然后叫学生仿写数学老师, 英语老师等。孩子们的兴趣就很高。孩子们在写时, 不但能模仿别人的写作方法, 而且还会加上自己平时的积累,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个孩子写道:

我希望我的中学数学老师是一位帅气的男教师。他会带着阳光般的笑容走进我们, 用富有磁性的男中音为我们上课。他的讲解清晰透彻, 极富启发, 即使你是一个“数盲”也会听懂那深奥的数学知识。他随手画的几何图形标准极了, 那画图工具只好“下岗”了。在他的课堂上, 你会看到同学们时而沉思, 时而争论, 个个都有“才”, 人人都有“方”。有时一道难题居然有十几种解法。再加上他时不时的小幽默, 你的心不与他跳动都难。名师必出高徒, 他培养的不仅是数学高手, 更是一个个前途无量的“小小数学家”。

3.如何指导小学生写状物类文章 篇三

1、小学阶段作文大致可以分为写人、叙事、状物三大类。那么我们学习作文只要学会这三大基本类型的作文写法,则问题迎刃而解。

2、写人类作文技巧:

(1)A、确定写作目标:熟悉的人很多,比如: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家里的亲人;街坊邻居;小店的营业员;班级同学;校长老师;学校的门卫„„选择其中最熟悉的一个人。

B、外貌描写:抓住特点的方法:用五官观察你熟悉的人!然后记住他(她)长相、动作、语言、表情,特别是最喜欢的打扮、最常做的动作、最爱说的话、最多的表情。有时不用刻意突出特点,只要你把在某件事中这个人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具体地写出来,就能够自然地刻画出他(她)的性格。

C、列举事例:要写这个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情,而不是几件事。首先这件事情是真实的,最好是你亲眼目睹的,然后这件事能够反映他(她)的特点(急性子、细心、唠叨、爱美、活泼、马虎、文静等等。

(3)、示例:《夸夸同学的闪光点》

3、叙事类作文技巧: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3)、示例:《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4、状物类作文技巧:

状物的包括写动物、景物等物体。

(1)、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写静物一般按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些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了解写景作文的类别:游记、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生活处所周围的景。(2)、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托物寄情、托物寓理、托物言志;明确写景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时间的先后顺序、空间顺序(上下左右远近、四周到中间)

(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总分,分总,总分总

4.怎样阅读写景状物类文章范文 篇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读是因,写是果,有读才有写;读是积累,写是输出。借“他山之石”来攻一己之“玉”,才能写出自己的美妙文字。今天我就借“二次研修”这个平台,来谈谈怎样阅读写景状物类文章。

写景类文章的阅读

写景类文章中,作者通过描绘景物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小学生阅读写景类文章要注意:

1、明确顺序:写景必须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因此,明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对理解全文的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写景文章常见的顺序有:空间顺序、观察顺序、时间顺序、景物类别等。

2、理清层次:写景类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两种:总分结构、移位换景结构。前者简洁明了,容易掌握。移位换景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文中一般有明显的提示语,告诉我们作者位置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清层次。

3、体会思想感情:写景文章中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抒发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世界。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借景抒情,寓景于情,这是我们阅读写景文章时应把我的重点。

状物类文章的阅读

状物就是将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状物类文章分为状静物类文、状动物类文和状植物类文。小学生阅读状物类文章要注意:

1、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状物文的写作顺序,或者是从整体到部分,或者是从概括到具体,或者是总分总。阅读时,只有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之后,我们才能从整上把握文章,加深理解。

2、抓住事物特点,理清写作目的。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达到写作目的。这就是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喻理,托物言志,这些地方也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我们在阅读时,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弄清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5.如何指导小学生写状物类文章 篇五

小学生作文指导:写文章莫患“头重脚轻”症

山东临清 崔淑春

写文章“头重脚轻”是不少同学常有的毛病。如一位同学写一野吹活动,开头是这样写的:今天天气真好,秋高气爽。我们班50多名少先队员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有力的步伐,歌声嘹亮,向目的地――向阳河边前进。40多岁的辅导员王老师戴着红领巾,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一路上,微风吹拂着树枝,小鸟叽叽喳喳地欢唱,好像在欢送我们这支“远征”的队伍。同学们想到这次野炊可以尝到自己动手做的饭菜,心理就有说不出的高兴。

在写到野炊时,他写道:到了目的地,老师给我们分组,开始炊事工作。做饭的困难多极了,但我们不怕。大家齐心协力,克服了困难,做好了饭菜……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搞野炊。开头一段只是次要的内容,可以简要地交待一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就行了。应把写作的重点落在搞野炊上,因为这是这次活动的重点所在。小作者开头写得过于详细,而应该详写的部分,只是笼统地写了几句话,造成文章主次不分,详略不当,文章的.中心就不能突出了。

怎样才能把野炊这个重点内容写详细呢?“做饭的困难多极了”,有那些困难?大家又是怎样“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的?这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可以这样写:

……做饭的困难多极了。野炊首先要有柴禾,大家便分头去捡。这里的柴禾并不多,捡了老长时间,才捡了不多的几根。李小明手被扎破了,他没吭一声,包扎一下,又继续投入战斗。突然树林里传来惊呼声:“蛇!蛇!”接着小丽就惊慌失措地从树林里跑了出来。

好容易捡够柴禾,那里“行军灶”也挖好了。因为灶潮柴禾湿,火总也点不着。负责生火的大杨就趴在地上吹,弄得满脸灰,像个大花脸,同学们见他这样子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还是小刚的办法巧,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根竹竿,把竹节打通了,对着灶底吹,终于把火吹旺了。大家都夸小刚肯动脑筋……

6.记叙类文章阅读指导 篇六

一、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二、记叙文的分类

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四、记叙的顺序

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目类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五、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六、记叙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七、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2、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环境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

⑴、人物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⑵、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

3、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

4、议论:作用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内容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中心,画龙点睛,升华主题。

5、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抒情方法: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在记叙描写中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物。

八、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一)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德拉的头发、杰姆金表的叙写,为后文写杰姆夫妇毅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四)伏笔、照应。

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五)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

如冰心的《小桔灯》中的小桔灯象征了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六)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如《三国演义》中写张飞的肖像:“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种夸张地描写,突出了张飞粗直勇猛的特点。

再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

另外,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悬念手法(《枣核》)、抑扬手法(《荔枝蜜》)等,使文章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注意写作方法与修辞方法的区别。

①、着眼点不同。表现手法一般着眼于文章整体的构思,笼罩于全文或几个段落,修辞方法则着眼于具体的语句;

②、作用对象不同。表现手法直接为表现人物、突出主题服务,而修辞方法则直接服务于语言,使其更具感情色彩。

写作应是情感自然流泻的过程,表现手法的运用也应是水到渠成,非刻意去为,有必要才用,用也要恰当,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九、记叙文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记叙文文体知识及阅读方法

① 如何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分析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特征。

例:鲁迅《孔乙己》“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景”。

外貌——贫困潦倒、好逸恶劳。

语言——迂腐可笑、自欺欺人。

神态——死要面子、掩饰不安。

动作——穷酸、显示是个规矩人。

理解具体事件,了解人物形象。

例:魏巍《我的老师》“排除小纠纷”。

反映了蔡老师公正、善良、热爱学生的精神品质,也表现了“我”热爱、赞颂老师的思想感情。

从叙述角度了解人物形象。

例: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松骨峰战斗”。

直接描写了志愿军战士在松骨峰与敌人激战的情景,反映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并通过营长述说战后的情景间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

②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把握记叙文的中心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开头、结尾的文字往往能够点明文章的中心或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意义,从表达方式上看多是抒情和议论的句段。另外,记叙文中过渡段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过渡段绝大多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过渡段往往既是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

不同类型的记叙文,在归纳中心上有所不同。以记事为主的文章,要侧重对事件的把握,通过对事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理解,分析事件本身的内涵。以写人为主的文章,要通过对人物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要侧重体会所写景物的特点,通过分析景物特点而捕捉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归纳中心意思的主要格式是:本文记叙了……(对所写人或事件内容的概括),表现了(歌颂了或揭示了)……(指事件意义、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

归纳中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注意题目的提示。一般说题目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有密切的联系,甚至就是中心意思的高度浓缩。(2)抓住重点语段。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其中的重点段往往比较明确地揭示了中心。这样的段落多在开头或结尾,也有的放在文章中间。(3)注意议论、抒情等揭示中心的语句。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在写人叙事中,作者往往要流露出喜怒哀乐的情感,要表明自己爱憎好恶的态度及情感,这种态度大多可从议论、抒情的语句中显示出来。(4)有些文章要注意弄清时代背景。对于那些内容较深,有时代距离的文章,归纳中心时,要适当联系时代背景,弄清时代与人物或事件的关系后,才能正确归纳中心。

例:《我的叔叔于勒》

本文通过叙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表现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思想性格,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③ 怎样确定剪裁的详略?

记叙的中心与详略:要能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明确:记叙文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叫材料,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叫中心。材料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作者要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材和剪裁。对表达中心有用的材料就写,无用的就不写;对表达中心有主要作用的重点材料就详写,其余材料就略写。阅读顺叙文要认真分析每个材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从而准确概括出记叙文的材料(写了什么)和中心(为什么写)。

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西路军的渡江情况最能表现中心,所以详写;中、东路军的渡江情况与中心关系不大,因此略写。

④ 怎样划分文章的段落和归纳其大意?

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按时间先后和情节发展变化划分。这种情况常有提示性词语出现。

2、按叙述的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划分。

3、按材料的性质划分。

4、按作者的认识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5、按人物活动划分。写一个人的几个活动片断及写几个人物的文章,可用这种方法。当然,有的记叙文的段落常常是以一种方式为主,同时还兼有另一种方式。

段意(层意)归纳的几种方法:

1、摘句法:即摘录这一段(层)中最能表现中心的语句。(首括句、结尾句、中心句)

2、缩句法:可将能表现段意(层意)的长句压缩成短句。

3、结合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意思结合起来归纳。

4、择要法:在若干层意思中,可选择主要层意为段意。概括内容要抓住内容要点,用简明、准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概括性要强,语句要完整。

阅读记叙文需要注意的几点:

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主题。

记事的文章要弄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以写景为主的文章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要注意:

(1)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

(2)想像、联想、各类修辞手法的运用。

借物抒情的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衬托来歌颂(也有少数批判)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往往采用象征手法,多有议论、抒情,且常为篇末点题。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

(1)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

(2)这种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是以文中的哪类物的形象的描写作为载体的,这类物的形象的描写的何种特点;

7.写景类文章阅读与写作指导 篇七

一、美文阅读

1、海滨仲夏夜 峻青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guǎngmò()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诲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月亮上来了。

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啊!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的海滩。

月亮升得很高了。它是那么jiǎojié(),那么明亮。夜已经深了。

沙滩上的人,有的躺在那软绵绵的沙滩上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凉爽的风轻轻地吹拂着,皎洁的月光照耀着。让这些英雄的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干净的沙滩上,海阔天空地尽情谈笑吧,酣畅地休想吧。阅读训练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闪烁()苍穹()嬉闹()休憩()

2、根据拼音,在文中扩号里写出合适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①肃穆: ②次第: ③幽美:

4、把文中有关写大海、启明星、灯光的比喻句摘抄下来。答:

5、在第2—4自然段找出时间推移的短语,用横线画出来。

6、文中描绘了四幅画面,画面上分别描绘了什么景物? ①第一幅画面: ②第二幅画面: ③第三幅画面: ④第四幅画面: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乡村素描 俄国屠格涅夫

六月最后一天。周围yíwàngwúyín()的俄罗斯啊——我的故乡。

整个天空染满jūnyún()的蓝色;天上只有一片云彩——不知它是在飘浮呢,还是在消散。没有风,天气晴和„„空气呢——像刚刚挤出的牛奶那样新鲜!云雀在高声鸣叫;鼓胸鸽在“咕咕——”低语;燕子在静悄悄地飞掠;马儿有的在打着响鼻,有的在嚼草;狗儿没有发出吠声,站在一旁温驯地摇着尾巴。

空气里呢,散发着烟和青草的气味——还夹杂着一点儿松脂和一点儿皮革的气味;大麻田里大麻花盛开,散发着浓郁的令人愉快的芳香。

一条深深的,但缓缓倾斜的沟壑。两边长着好几行爆竹柳,枝叶婆娑,下边的树干却已龟裂了。一条小溪顺着沟壑流去;透过碧清的涟漪,溪底的小石仿佛在chàndòng()。远处,在天空和大地尽头的边缘上,闪现着一条大河的碧流。

沿着沟壑——一边是整齐的小粮仓,门儿紧闭着的小贮藏室;另一边是五六间木板屋顶的松木小农舍。每个屋顶都竖着一根装有鸟巢的高高的杆子;每家的小门廊上,都装饰有一匹铁铸的短鬃小马。粗糙不平的窗玻璃上,辉映出七色彩虹。木板套窗上描绘了花瓶。每座小农舍前,都端端正正地摆着一张完好的条凳;几只猫儿在墙脚周围的小土堆上蜷成一团,耸着透明的耳朵;高高的门槛后边,现出凉爽、幽暗的前室。

我铺开马衣,躺在沟壑的边缘;四周围——一堆堆刚刚割下的干草,散发着使人懒洋洋的芳香。机灵的主人们,把干草散放在小农舍前边:让它在向阳处晒得更干透一些,然后再从那儿放到草棚去!要是睡在那上面,再shūfu()不过了!(选文略有改动)阅读训练

1、读拼音,在文中的扩号内写词语。

2、照样子,写词语 ①懒洋洋: ②端端正正:

3、读句子,体会破折号的用法。(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扩号里)

①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的后面;②用于话题突然转变;③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④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1)六月最后一天。周围yíwàngwúyín()的俄罗斯啊——我的故乡。()

(2)整个天空染满jūnyún()的蓝色;天上只有一片云彩——不知它是在飘浮呢,还是在消散。()(3)云雀在高声鸣叫;鼓胸鸽在“咕咕——”低语;()

4、用横线画出排比句,并说说从这组排比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答:

5、这篇文章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答:

6、读了这篇文章,哪一幅画面已经印入了你的脑海? 答:

7、从文章中找出一些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抄写下来。答:

8、这是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优美文章,作者惬意地享受着乡村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诗人们对乡村总有一些偏爱,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曾经写过很多脍炙人口人口的田园诗,你能够背出并默写其中的一手首吗? 答:

写景类文章阅读指导: 怎样阅读写景类文章

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写景的文章一般有以下三类: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类是描写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课文《火烧云》、《第一场雪》;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课文《梅雨潭》、《鸟的天堂》。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了作者的描写顺序对理解全文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的几种顺序:按空间顺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进行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按景物的不同类型来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3、理解写景文的层次

8.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字 篇八

李瑞

写字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写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儿童书写和书面表达的效果。因此,写字必须要从小抓起。教儿童从小练写字,并非一蹶而就,非下苦功不可,如何切实指导学生写好字呢?

一看。在写字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主、仔细观察所写的汉字。说说有什么发现,看看汉字在四字格中的位置,各个组成部分互相配合的结构,提醒学生怎么校写才好看,各占田字格的几分之几。再看教师的范写。学生字写得好坏,关键在于教师,为了提高写字教学质量,教师必须示范,以良好的书写示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师在黑板上的四字格,照着课本里的范字一笔一画认真地写,逐步让学生掌握一般的笔顺规划。可以先写一笔,让学生看一笔,再逐步到写一个结构让学生看一个结构,直到写一个字,让学生看一个范字,逐步示范。这样学生便能产生一种“老师写的字多好啊!”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用心模仿书写范字的主动性。

二记。在写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所写的汉字,看一看这些字由几部分组成,想办法记忆字形,区别笔画的异同之处,牢固掌握字的间架构造。如教学生写“鸟”字,先出示“鸟”字与小鸟画图作参照物,解释各部分代表鸟的什么部位,写时看到“、”就想象到是小鸟的眼睛,就不会写漏了一点,写成“乌”。又如“伞”字,伞的“人”要写得大,像伞撑开,“|”如伞柄,应写在正中央。这样,不仅牢牢记住字形,而且还会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练。对小学生而言,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是很重要的。想写好字,首先要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在写字之前先描红,一笔一画地描,掌握基本运笔方法。然后在田字格里练写,要求不能太快,不能马虎,注重正确、规范、整洁、美观。同时更要训练学生的写字姿势,包括执笔姿势和坐姿。每写一个字都要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面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头正、身直、肩开、足安,左手按纸,右手执笔。

9.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 篇九

小学二年级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用词造句、看图说话的训练。到了三年级,则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来写明白一件事;要写清楚事情的发生、发展及其结果,要把内容写具体。这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道很难攻破的难关。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写什么,或者觉得没东西写,或者一句话就写完了。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作文入门、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务必引起我们的重视。二十几年来,我们对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进行研讨探索,不断取得好成果,得到师生的认可。下面,浅谈一下我们的做法。

一、从内容入手

作文教学首先应该从指导学生选择内容入手,让他们明确应写什么,即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再加以合理地想象。不说假话,不说空话,要让学生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情,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写具体了。我们做过尝试,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而后指导他们写作,学生写起来有话写,写得也生动具体。比如,课外活动时我们组织学生做游戏,学生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因此写起来具体,把游戏时的那些体验写出来了。

二、再观察再感受

学生明确了作文内容,并不一定能写好作文,有时还要让学生

再观察、再感受。作文和观察是分不开的。我们平时的作文,多半是自己熟悉的生活。只有经过细致的观察,透切地了解所要反映的客观事物,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切生动。比如,我们要学生写《老鹰捉小鸡》,写了之后再做这个游戏,学生就会明确老鹰究竟用什么样的动作向小鸡们扑去的,表情怎样,心里怎样想,怎么做的;同时,母鸡用什么样的动作来保护小鸡,小鸡们又怎样左躲右闪。重做这个游戏使学生体验更加具体准确。学生写的文章也更加丰满。

三、注重阅读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外化的表达。读和写是分不开的,它们相互影响,互为促进。阅读既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又满足学生摸仿的需要。摸仿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需要。从仿写到独立作文,离不开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影响。读写关系处理得好,就可以充分发挥阅读对作文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因此,阅读时配合着进行作文训练,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坚持下去,写作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四、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展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倡学生写日记、办周刊,举行优秀作文展,举办故事会等,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同时,通过这些活

动,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在轻松的娱乐环境中得到学习、得到提高。

10.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 篇十

今天又认真听了一下专家的讲解,以及案例分析。理顺了一下我的思绪,并把我对指导学生写记叙文的一些感受呈现出来。

我发现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不外乎有下面这些:选材不新颖。无典型事例,详略不得当,人物的形象不突出。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学生在选材方面经常流于一般。写朋友,他们的友谊往往是这样的一个模式:两人起先很要好,后来因一物或一事产生矛盾,而后他(她)或我搬家,我们和好,互送礼物。写老师,老师必定在灯光下改作业,备课,雨天送我们回家。写父母,则写他们为生活奔波,生病带我去看医生等等。像这样的材料,虽能为中心服务,但太老了,没有新鲜感,也就缺乏感染力。

而针对这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我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针对学生“只做一般的叙述,没有细致的描写。”这一缺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客观去写人,让人物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在具体的事件中自己表现自己,让人物自己哭,自己笑,作者不要随意作旁批,使人物形象自然而然地生动起来。训练学生描写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开展情景作文课,在活动中激发情感。

二.针对学生“叙述平淡,没有情感渗透”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弄清楚什么是生活真实,什么是文学真实,怎样在作文中表现文学的真实。告诉学生我们不是没有素材而是没有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自己的素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没有将自己的真实感情写进文章中去。

三..关于现在学生生活贫乏,没有记叙文的写作素材问题

我觉得现在的学生缺的不是素材(他们的生活比我们丰富得多),而是如何利用素材的问题。

要将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作文中去,我们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了,他就不会觉得写作文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完成任务。当学生将写作当成是人生的一件快事、乐事、不能不做的事时,他就有了写作的兴趣与激情,他思维就会活跃起来。生活中那些看似平淡的素材在有思想的人眼里却闪耀着迷人的光彩。如鲁迅的《一件小事》,朱自清的《背影》等等。

四..同时,要写好记叙文广泛的阅读也必不可少,学生往往是在模仿中成长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他们模仿的最佳对象。许多大作家都是在模仿前辈的基础上成就自己的风格的,记叙文的写作也是这样,离开了模仿学生会无所适从。

11.如何指导学生撰写诗词鉴赏文章 篇十一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文章的写作呢?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在专题的教学目标中有明确要求:在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在第六专题“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或杜牧的咏史怀古诗作专题研究,写出7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在第七专题“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在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够展开联想,驱驰想象,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象文”;在最后一个专题“‘龙腾虎掷’的稼轩词”的教学目标中要求,“能结合本专题的学习,尝试风景名胜联(或写景抒情联)的拟写”。以上这些在宏观的战略上给出了指导,在具体的战术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首先,以“读”为核心,进行鉴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具体的鉴赏方法的指导。只有“吃透”了文本,才能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向、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宋词作品进行鉴赏,感悟作品的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在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鉴赏中努力开拓创新阅读鉴赏的空间。具体做法如下:

1.知人论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适当了解时代背景,“知人

论世”有助于准确把握那个时代的诗歌艺术。因为作者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相互制约又相互阐释的,抓住了作者就等于抓住了其艺术风格及其个性在作品中的艺术体现。

2.考析字词

在鉴赏诗词的语言时,一定要先弄懂字句的意思,且不可望文生义;应联系全诗的主

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来仔细推敲,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如,关注动词,注意修饰语,抓好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特殊词。

3.情理结合

鉴赏诗词必须投入到作品的意境,重在体察情状,获得情感的体验;“投入”之后,还要能够“跳出”,跳出就是对诗词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可以在技巧、语言或旨意、义理方面进行鉴赏。

4.联想想象

袁行霈先生认为:诗词表现思想感情的媒介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合。这些声音符号本身没有形象,但诗的语言却能在读者的头脑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这靠的是什么?就是读者的联想。所以好的诗词一定能够唤起读者的联想;善于鉴赏的读者也一定富于联想力。有些诗词的构思完全建立在一片联想之上。只有驰骋自己的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真正欣赏它的意趣。

其次,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写作技巧的指导。高考《大纲》规定,考生能从古代诗词的艺术表现形式上,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并能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中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指导学生尝试诗词鉴赏性文字的撰写。

1.从诗词的形象入手

诗词往往通过塑造形象寄托情感、表达主旨。如何认识形象呢?可以通过把握形象的

特点,形象包含的旨趣,所体现的情调,并理解表现这一特点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诗词中的形象主体主要由“人、事、景、物”等具体内容构成。人物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种:诗歌所描绘的诗人自我形象、外物形象、他人形象;景物形象即意象,相对而言,意象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山川草木、鱼虫鸟兽等自然之物特点的显露。鉴赏诗词景物特点,要注意由景物本身特点着眼,从声音、形状、色彩、动态等不同角度的描写方面入手。

2.从诗词的语言入手

诗词的语言形象、凝练,富有较强的表现力。诗的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

无华、明白晓畅、华美绚丽、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诗词贵含蓄,其语言往往具有暗示性、跳跃性、多义性、隐喻性等特点,所以应重点

关注动词、修饰词和特殊词语的妙用。

3.从诗词的意境入手

意境也称意趣、趣味、境界,是指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

致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古人评论诗词的艺术高下,注重意境的深远与否。鉴赏诗词的意境,要注意以下几点:可以景物为切入口;要抓住限制性或照应性词句;与诗中的人物特点联系起来。在赏析的时候可再现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4.从诗词的表达技巧入手

从诗词鉴赏的角度来说,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抒情

包括手法包括:借景(借物)抒情、寓情于景(物)、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描写手法包括:渲染、烘托、衬托、用典、象征、细节、白描、抑扬、动静、虚实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双关等。

5.从诗词的结构入手

结构是指诗词的组织形式,即对材料的安排。如层次、角度、“诗家语”等。层次是指

材料安排的次序,即诗词结构的内部关系,它体现作者思路展开的步骤;角度是作者观察、描摹事物的立足点,如固定视点、移步换景、散点透视等;“诗家语”指诗词中某些特殊表达,如倒置式、省略式、互文式等。

6.从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入手

可以概括诗歌的主旨,评价诗歌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能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生

活态度。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亲友情等。可以从诗词的意象、意境、比喻象征物、风格流派等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江苏沛县湖西高中2216110516—89604299

上一篇:我不再向困难低头作文400字下一篇:心理活动课教案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