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共9篇)
1.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篇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4)理解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能力方面:(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感悟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人民对中国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力量和出现的种种建国方案进行比较、鉴别作出的抉择。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三、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四、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视频教学法、讲授法、探究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了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那么在我国是由谁领导人民开创了这一制度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人民建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制度呢?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怎么确立的?
(二)课堂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探究一: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有封建势力压迫,外有列强侵略,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无数仁人志士走上了探求救亡图强的艰辛之路。首先是受压迫最深的农民阶级,在他们的领袖洪秀全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3年,未能取得反列强、反封建斗争的胜利;接着占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内部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又分化出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由 于它没有触动腐朽不堪的封建根基,其结果无异于给蛀牙的人只吃镇痛药,而不是将虫牙连根拔掉,注定是要失败的,这也说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必然要灭亡的;之后又有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开展的戊戌变法,但此时的清王朝已病入膏肓,非来一剂烈性药,不足以根治其患,同时也说明通过改良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在中国也是行不通的;这便有了孙中山后来领导的辛亥革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但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再加上资产阶级的本身固有的软弱性、局限性,面对异常强大的传统封建和西方列强势力,他们只得妥协退让,不能按照心中所想的那样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建立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取而代之的倒是由北洋军阀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持地主买办阶级专政,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但这既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更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愿,而在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都相继失败的情况下,中国将向何处去?又有谁来领导中国的革命运动呢?中国革命又该向何处去寻觅力量之源呢?此时在中国大地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诞生出一支和农民阶级一样同为受压迫阶级,但又同农民阶级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下产生的小农意识不一样,他们是与最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技术先进、见多识广,他们就是工人阶级。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的感召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启示下,组成了一支先锋队,叫做中国共产党,他们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他们的这一主张有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响应呢?我们来看这样一组镜头(镜头一、二)。由此可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赢得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
1.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而这一地位的确立又是
2.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1)性质:
①中国共产党是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登上历史舞台的。它同当时的其他各族人民一样都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所以中国工人阶级同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历史和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宗旨:
工人阶级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他天生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作为他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要继承他的这一优良传统,所以党的宗旨定位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出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即在其他阶级救亡图强的探索都相继失败后,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要为它所代表的工人阶级争取利益,而且还担负起了为人民的解放和 幸福、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百折不挠奋斗的历史重任。那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面貌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探究二:视频 改革开放30年)
中共执政近65年,有过挫折和失误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和辉煌。通过发展公有制,避免了个人资本积累的漫长历程,实现了将一个积贫积弱的人口大国跻身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宝座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上结束军阀混战、各自为政,实现国家大一统,并能使一个多达56个民族的国度很少发生大面积的民族冲突,让各民族相安无事地和平共处,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而今天的国人(视频 中国梦)也都满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为实现幸福梦想,而努力奋斗着!总而言之,我希望并且相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1)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3)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要做到实至名归,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那么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又怎样才能领导人民创造性的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他拥有什么样的法宝呢?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探究三: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非公有制经济就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 1980年8月党中央出台《进一步做好城镇劳动就业工作》的文件,指出“从事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不剥削他人的个体劳动。这种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可缺少的补充,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国营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补充。”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党在现阶段对发展个体经济的基本指导方针,指出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是我们长期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前进的需要。
1987年11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方针。
1992年12月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当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还固守着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放,坚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势不两立的错误观点时,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初期通过计划经济已打下良好工业基础和积累了一定的商业资本的基 础上,就要引进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既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一切先进的生产关系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从而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就是所谓的
1.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视频 民主 可见中国共产党的的另一个执政方式就是
2.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1987年11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方针之后,紧接着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对1982年宪法的修正案,依法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允许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等;在1992年12月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紧接着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对1982年宪法的修正案,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等。也就是说我们党并没有直接以党代政,而是尊重和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把自己通过科学执政探索出的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就是 3.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以上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秘诀即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那么这三者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4.关系:
(1)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以及执政的方式。希望在座的同学们有朝一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时,能够秉持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让人民的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2.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篇二
关键词:社会主义,历史,人民,选择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事实充分证明,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领会这一科学论断, 对于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历史发展与中国历史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交通工具的革命, 先前孤立分离的各民族历史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在“世界历史”中, 任何国家都无法自外于国际社会, 一个国家的发展既受其他国家发展的影响, 也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正是在这个基础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得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具有世界性的结论。可以说, 没有西方国家的侵略、没有中国融入世界的历程、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 中国是很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从鸦片战争起, 中国各个阶级就为探索国家的出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但中国并未能脱离苦难。正当中国需要新的思想武器之际, 俄国的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应运而生。
中国工人阶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成长壮大, 工人运动已经如火如荼, 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自身解放量身定做的思想武器, 中国工人阶级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自然成了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使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结果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当中国的前途命运决定于中国工人阶级时,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水到渠成了!
很难想象, 当世界各民族、各国家仍然处于封闭、孤立分离状态,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些伟大的历史事件能够发生。
二、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趋势与中国人民主观选择的共同结果
选择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主动精神。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所谓创造历史, 就是人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主观选择的统一, 就是人根据自己的社会理想在历史提供的各种可能性之间作出选择。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历史发展规律与中国人民主观选择的共同结果, 既是历史的选择, 也是选择的历史。
1840年以前, 中国社会是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系统, 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 中国社会也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是西方国家的侵略, 加快了中国资本主义化的进程。在鸦片战争之前, 资本主义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可能的选项;鸦片战争后, 资本主义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诸多选项中的主流, 走资本主义道路也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追求。但在十月革命之前, 中国人民面前可供选择的道路仍然只有两条:或者沿着封建主义老路一条路走到黑, 或者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还不是一个具备现实可能性的选项。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有了新的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一定程度上是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长期比较的结果。西方资本主义是用鸦片和枪炮向中国介绍自己的, 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形象是丑陋的、罪恶的, 中国人民对西方资本主义是厌恶的!十月革命胜利了, 中国人民几乎和俄罗斯人民一样欢欣鼓舞, 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热情洋溢的文章就是明证。当列宁宣布无条件废除沙皇政府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时, 中国人民对列宁和苏维埃政权的好感激增, 人们把列宁与孙中山先生并列起来爱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中, 苏联给予了弥足珍贵的无私援助。今天, 中国人民回忆起建国初期苏联对自己的兄弟般援助, 仍然感动不已!
当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可能的选择, 当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自主选择自己道路, 中国人民会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选择谁, 答案不言自明!
十月革命后不久,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 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使苏联勃发了生机, 在短短二十年左右时间里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 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向全世界展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苏联自然而然成为中国的榜样, 像苏联那样, 走社会主义道路, 成为建国初期中国人普遍的想法, 中国人已经为走社会主义道路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精神准备, 已经跃跃欲试了。
三、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既不同于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的过渡性社会, 它既可能向社会主义发展, 也可能向资本主义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 由于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 就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所以, 新民主主义社会虽然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其发展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社会。
3.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篇三
一、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
本节课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导”的新课改理念。注重过程性,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注重实践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平等的交流中完成教学目标;注重开放性,给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开阔的空间和视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思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增长学习能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理解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在历史进程中,由我国人民作出的郑重选择,也是由其性质和宗旨决定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明确党的执政方式。
(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比较、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对党的认识升华,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教材处理和思路设计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MTV《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生看图听歌,感受党夺取政权的不易。教师引导(看着一幅幅激动难忘的图片,听着一曲熟悉雄壮的旋律,眼前晃动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六十多年前那腥风血雨、波澜壮阔的激动岁月……)设问:为什么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新课学习与探究】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
1.展示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 2.教师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内容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探究一:有人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自封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让我们重温中国近代史,看看谁能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一条真正的强国之路?
学生活动:分三组扮演不同的社会力量,阐述各自的救国举措及结果。通过体验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相继失败得出历史结论: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使命,所以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来承担此重任。
老师点拨学生回忆党史。中国共产党1921年诞生以后,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相继出现了三种建国方案,摆在人民面前,人民究竟该选择谁来领导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3页的材料,完成表格(幻灯片展示)。从中得出一个结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仅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找出来一起读。
学生答: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一登上历史舞台,就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历史和人民就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来执掌政权,从而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党的性质和宗旨也决定了党不仅能够救中国,还能够发展中国。
探究二:有人说:搞革命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现在,搞现代化建设不一定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执政六十多年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出示数据──数字中国及图片。(幻灯片展示)
学生思考:1.这些数字图片说明我国现代化取得了那些成就?2.这些成就又能证明什么?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探究讨论,既让学生感受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又能印证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得出一个深刻的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探究三:有人说中国共产党具有执政资格,但缺乏长期执政的能力?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教师谈话:1945年在延安,毛泽东与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的“窑洞对”。(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问题:“综观中国的历史,历朝历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我希望中共诸君能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面对黄炎培的疑问,毛泽东已准备好了方案:“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提出我党应具有与时俱进执政能力的原因:1.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2.人心的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存亡的根本因素。
虽然党的领导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国仍是发展中国,西方发达国家不断施压,国内天灾人祸频频发生。新时期下,国内外这些复杂情况都对党的领导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党要居安思危,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经受住各种考验。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三)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阅读书本64页相关内容,了解这三种执政方式的含义,地位,思考三者的相互关系。
1.三种执政方式内涵:
科学执政:遵循规律,实现决策科学化(怎样执政?)
民主执政:人民、两个坚持(为谁执政?)
依法执政:根本依据是宪法和法律(靠什么执政?)
2.三种执政方式的相互关系:科学执政是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保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本课小结】
我们看到,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牢记居安要思危,不断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使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中国各族人民才会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开创全面小康新社会。
第三环节:练习巩固
4.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篇四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学案)
课前预习
(阅读梳理)--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梳理领会政治观点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________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_________。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________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________________先锋队,同时是________和的________先锋队。________是它的宗旨。
(3)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我国的____________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4)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也是实践给出的答案。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经济社会出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的智慧和能力。
(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________的。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____________。
(2)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______________,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____________;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_____________目标。
★3.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社会生活的领导和执政方式是什么?其基本要求和内在关系是怎样的?(1)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________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________的执政能力。(2)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科学执政,就是遵循____________规律、____________规律、____________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_______执政,靠______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____________,坚持和健全____________,以发展____________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____________,带头_______,保证______,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________,使党的主张通过________法定程序上升为________,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3)内在关系: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____________体现出来,又要依靠____________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领导核心作用。
课堂练习
1、(2011.广州检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检查广州筹办亚运会时说,由于亚运施工给广州市民带来生活上的不便,他表示道歉。党员干部在责任面前勇于担当体现了党坚持()
A、科学执政,推进法治建设B、民主执政,构建和谐社会
C、依法执政,主动化解矛盾D、协商执政,维护人民利益
2、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依法执政意味着()①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②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必须经过法定程序③党是依法治国的领导核心④党作出决议前必须经过人大批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①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④社会主义文化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9年安徽卷)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基本方式的是()
①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②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④党领导政协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某县委要求全县领导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办法”。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发扬民主,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B.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 C.紧紧抓住了党政兴国的第一要务D.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3.(2009年浙江卷)从2008年11月13日起,在持续一个月的时间里,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10位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转型升级新跨越”主题,通过网络平台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这一举措有助于中共浙江省委()
① 了解民情,汇聚民智② 参政议政,执政为民 ③ 民主决议,依法行政④ 依法执政,民主执政 A ①③B.①④C ②③D ②④ 4.(2008广东卷)某市市委决定将“民生净福利”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的指标。这一举措体现了()A.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以人为本B.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C.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心系群众D.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5.(2008宁夏卷)某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方案公示后,很多市民通过打电话、写 信、上访和网络评议等方式参加意见,对原方案进行调整修改,最后获得了大多数市民的认 同。这体现了()
A.市政府和市民共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 B.政府决策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 C.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原则D.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理念
二、非选择题
6.“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要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狗;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教育程度;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
5.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篇五
1.历史和实践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取得一切发展成就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动摇的根基和原则。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幸福所系 ③要把依法执政作为基本的执政方式 ④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智慧
A.③④ C.②③
B.①④ D.①②
解析:D 材料揭示了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无关。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从党的性质看,这是因为()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D.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C 本题根据关键信息“党的性质”可选出C项。A项为党的地位;B项为党的宗旨;D项为党的作用。
3.中共中央就大政方针等问题举行民主协商会,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并听取意见,已形成制度。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方式的目的是()A.使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 B.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C.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D.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D 4.从“八项规定”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聚焦“四风”到大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①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坚持群众路线 ②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作风建设 ③赢得人民群众拥护,赋予党执政地位 ④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为科学发展提供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A 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表明中国共产党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作风建设,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党的执政地位早已确立;④错误,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具体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1 故A项正确。
5.中共中央宣传部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水平。中共中央宣传部引导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A.是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 B.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C.说明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D.是中国共产党履行文化职能的表现
解析:A B项不选,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C项错误,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D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不属于行政机关,不能履行政府的职能;A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6.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中国共产党以实现社会主义为最高理想 C.共产党员不应追求个人利益 D.每个党员都是大公无私的
解析:A 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故B项错误;C、D两项表述显然错误。7.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重点解决教育、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健康等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履行组织社会建设的职责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C.把人民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作为施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解析:B 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国家机关履行社会建设职责,故排除A项。党把人民最根本利益作为施政出发点和落脚点,排除C项。D项与题意无关。
8.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①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②能够维护党的纪律,提高社会管理水平③需要健全问责机制,推进党风廉洁建设 ④有利于完善法律体系,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A.①④ C.②③ 答案:D
B.②④ D.①③ 9.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这()①坚持了党对安全生产的政治领导 ②是党和政府履行政治职能的表现 ③说明党和政府是我国的执政党 ④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性质和宗旨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D ②错误,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但不能代替政府履行职能;③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而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国的行政机关。
10.2017年2月13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面对新的时代环境,讲政治()①就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就要强化执政意识,履行国家管理职能 ③就要坚持群众观点,充分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就要求领导干部严格自律,担负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C 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②错误;扩大公民政治权利的说法错误,③不选。
11.法制新常态,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习近平同志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作的说明在谈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时强调:“对这一点要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要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6.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篇六
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回信中说,“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积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近代中华民族,风雨飘摇、坎坷多戕,但不屈的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发生了中国产生共产党这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在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绝处逢生,磨难之中百折不挠、浴火重生,失误之后直面问题、拨乱反正,从稚嫩到成熟、从弱小到强大,作出了“三个伟大贡献”,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成为全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不是偶然的,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下面,我围绕这个问题,与大家做个汇报交流。
一、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担当起民族救亡和复兴的重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经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个使马可·波罗惊叹不已的东方大国,一头让拿破仑也不敢惊醒的睡狮,陷入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任人宰割的境地。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算起,中华民族先后遭受6次大的侵略(第一次鸦片战争算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被迫签订了大小14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累计赔款14.75亿两白银(折合现在的人民币7000多亿元)。曾经威仪万邦的中国饱受欺凌,中华民族被充满优越感的西方列强视为“劣等民族”“东亚病夫”,当作任凭宰割的牛羊。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紫禁城,北京被分区占领,插满8个国家的国旗。日本通过1895年的《马关条约》强行掠夺了宝岛台湾,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才交还中国。如今的钓鱼岛争端,也是那时埋下的祸根。中华民族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苦难,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的痛苦与灾难,像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制造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觉醒,增强了全民族奋起抗争的决心。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谁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谁就能够得到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谁就能担当领导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为改变中华民族屈辱的命运,各社会阶层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历时14载、席卷18个省、攻克600多个城市,达到中国旧式农民运动的顶峰的太平天国运动,没能救中国;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搬用洋枪洋炮和近代工业技术的洋务运动,没能救中国;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自上而下进行君主立宪的戊戌变法,没能救中国;把大刀长矛和拳头对准帝国主义侵略者,“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没能救中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废除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能救中国。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使正在黑暗中探索的中国人看到了光明前景。1919年,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出席巴黎和会,中国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提案却统统被否决,英、美、法、日、意五大国商讨还要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而北洋军阀政府屈于压力竟然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中国人愤怒了。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游行。这场起自北京源于学生的五四运动迅速蔓延开去,扩展到二十多个省区,一百多个城市。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中国工从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日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23日,李达、李汉俊、张国焘、董必武、毛泽东等13人,代表全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5700多名党员,在上海代表李汉俊位于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的寓所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来被帝国主义密探发现,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秘密进行。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乐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先进政党、先进理论的指导,给中华民族带来新的希望、新的生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00年来,从嘉兴南湖上的红船出发,沐浴了北伐战争的洗礼,经受了土地革命的磨砺,穿越了抗日战争的硝烟,走过了解放战争的炮火,兴起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激荡风云,到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跨越,中国共产党一直为着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不仅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幸福安康的广阔道路,更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在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后的正确选择。
二、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国之命,在人心。“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个政党和一个政权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民的选择。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先后出现300多个形形色色的政党,为什么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共产党?《共产党宣言》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因为,“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它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在100年前我们党建立之初,就庄严地宣布: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和打算,它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人民的解放。它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1921年党的一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规定党的目标是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最终消除阶级区分,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大革命时期号召人民一起“打倒列强、除军阀”;
土地革命时期实行“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初期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解放战争后期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新中国成立不久进行抗美援朝时,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些口号都体现了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思想,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抗战初期美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戴维斯和谢伟思,看到全党开展的轰轰烈烈的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后,在写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中说: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在牺牲着中国的利益”;
而“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受到有积极的广大人民支持的政府和军队”。据此,他们认为,“中国之命运不属于蒋而属于他们”。“未来的中国,共产党将占有确定的和重要的地位”。中国革命的发展证明他们的预测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党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维护好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中,特别是从2006年起,党中央更加关注民生,在全国彻底取消了存在几千年的农业税,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
全国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体系不断健全,使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民生、保障民生,一批批惠民政策落地实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将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最为最大政治任务,各地开启公共卫生一级响应,全力抗击肺炎疫情,全力支持患者救助,构筑起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守护生命安全的严密防线。可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和维护人民的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获得人民认同拥护而具有生命力的动力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谋划国内外大事的根本出发点,这正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所在。
三、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缔造出人民军队这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各式各样的政党和组织,也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军队和武装,但都没能担负起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曾深刻指出:“蒋介石的亡国,就是亡了军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承担起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的重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缔造和领导着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在创建初期,由于没有独立的武装力量,我们党领导的革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随着革命探索的深入,我们党慢慢认识到,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占领全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至此,中国共产党有了独立的武装力量。南昌起义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新篇,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古田会议提出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原则方向。从此,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建立健全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一系列方针、原则、制度,保证了我军始终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无论是打江山还是坐江山,无论是打土豪、分田地,武装夺取政权,还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亦或是平暴治乱、抢险救灾、护航撤侨,我军自创建之日起,就紧紧地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始终为人民利益而战斗。土地革命时期,我军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农民阶级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根据地,革命队伍不断壮大。1928年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1万余人。到1933年,全国工农红军发展到约30万人,创建了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赣、陕甘等苏区。1931年9月18日,侵华日军悍然制造“九一八事变”,短短四个月内,整个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制造了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死难人数超过三十万的南京大屠杀,对重庆持续五年的轰炸,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杀光、烧光、抢光,被折磨致死劳工的万人坑,被凌辱的慰安妇,骇人听闻的细菌战、毒气战,等等。面对日本亡我中华的狼子野心,国民党当局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为拯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先,不计宿仇旧怨,不计一党得失,把“反蒋抗日”变为“联蒋抗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辟了敌后战场,发展了游击战,探索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道战等,使日本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抗战后期,敌后战场上升为主战场,人民军队成为持久抗战的生力军,抗击了60%以上的日军和100%的伪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1950年,当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党中央一声令下,还未洗去解放战争征尘的人民军队,毅然开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捍卫了新生的共和国。1962年,当印度军队向我边境发动武装入侵时,人民军队千里机动雪域高原,战胜道路艰险、高原缺氧和敌人的炮弹地雷,捍卫了领土主权。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党中央一声令下,我军广大官兵迅速开赴一线,抢修道路、救助群众、维护秩序,深入乡村社区当好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广大群众激动地说:“解放军来了,我们就心安了。”2015年初,也门安全局势急剧恶化。危急关头,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保障?根据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命令,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奉命赶赴也门,安全撤离571名中国公民。撤侨途中,海军官兵把床铺让给撤离人员,自己打地铺睡在走廊上;撤离的侨民吃着几菜一汤,水兵们吃的却是咸菜罐头。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黄屏感慨道,“中国护照含金量不仅在于能免签多少个国家,而在于碰到麻烦与危险的时候,中国带你回家!”
我们党有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每当国家和人民遇到危难时刻,这支军队都能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发挥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没有这样一支人民的军队,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
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具有应对和化解危机的高超智慧
1927年春夏,国民党叛变革命实行屠杀政策,幼年的共产党猝不及防,损失惨重。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党员和革命群众达到31万多人,其中党员26000多人,党员人数锐减到1万多人,党领导的工会、农民协会等遭到查禁或解散。国内外敌人都认定中国共产党从此必将彻底失败,党的队伍中也有不少人悲观动摇,甚至自首、叛变。但是,党并没有被巨大的困难压倒,而是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领导人民顽强战斗。“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为党从失败走向新胜利指明了出路。党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根据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星火很快汇成燎原之势。到1930年初,党领导创建了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7万人。1930年9月,全国党员人数增至12万人。大革命失败后几乎陷于绝境的中国共产党重获新生,迎来土地革命战争的高潮。
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引起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震惊和恐慌,开始了大规模军事“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受“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影响,中央根据地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90%,红军从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党员从30万人减少到4万人。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力量几乎损失殆尽,中国革命再次濒临绝境。在极其危险的关头,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黄土高原胜利会师。中共中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进而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战争兴起。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国民党政府拒绝和平民主要求,公然发动内战。当时,国民党拥有430万军队,人民解放军只有127万。国民党军队拥有飞机大炮和各种先进武器,人民解放军主要依靠“小米加步枪”。国民党政府控制着各大城市、交通干线以及绝大部分近代工业,统治着全国四分之三以上地区,还得到美国的巨大援助;解放区大部分经济落后、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敌我力量如此悬殊,中国共产党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党中央审时度势,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气势磅礴的解放战争,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消灭国民党800万军队,仅用了3年多时间就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
1989年到1991年,国际上发生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机对我在政治上施压,在经济上搞所谓“制裁”。党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考验。在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紧紧依靠人民,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果断平息政治**,捍卫了初会主义国家政权,捍卫了人民根本利益。同时,毫不动摇地全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继续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纠正“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现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继续前进。
2008年初,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5月12日四川汶川又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面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特大地震。去年初,我国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些突发事件使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遭受巨大损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危害。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团结奋战,有效应对了一场场抢险救灾和反分裂斗争,最大程度减小了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维护了初会稳定。中国共产党以卓越智慧,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化解一次又一次危机,不余遗力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这样的党,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是不可战胜的。
五、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有刀口向内纠偏正向的决心勇气
从中国封建制、封建王朝的发端到国民党蒋介石王朝的覆灭,绵延了数千年,没有哪一个王朝能做到永久性长期执政,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自我革命、纠偏正向精神。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说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并不是因为她从来不犯错误,而在于党善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够总结经验、纠正错误,通过吸取教训提高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使错误成为正确的先导,从而获得新的更加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
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这种政治品质和政治情怀,才能以长远战略眼光有效解决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以无私无畏的胸襟攻克自身存在的弱点问题,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承载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大革命时期,面对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党召开了八七会议,作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靠自己的力量批判和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和红军被迫长征,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党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党又开展了延安整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由于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等原因,党在1958年发动了以超英赶美为目标、以大炼钢铁和农村人民公社化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面对这种形势,党中央加强调查,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正确政策和措施。到1962年,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10年“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的历程。随着党的事业发展,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建设面临的挑战出发,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内风气明显好转,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问题也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正是我们党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才能赢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才能成为始终保持长盛不衰、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世界上最大规模政党。
7.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篇七
#自我检测# (二课――周测3)
三、提高题:
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阅读以上《走向新时代》歌词,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时间。
(2)我国人民“富起来”的主要表现有哪几个方面?“富起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一句中的“旗帜”主要是指什么?
(四川中考题)2、某镇是一个地处成都平原平缘的山区小镇。近年来,该镇由于计划生育工作不力,人口过快增长,背上了沉重的人口包袱;而且该镇可用于发展工业的资源几乎没有;同临近的乡镇相比,经济水平也比较落后,人均收入较低。但该镇的环境和气候却非常适宜种植业的发展;该镇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并且是历史古镇,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适宜于发展旅游业。
联系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针对上述某镇的具体情况,给某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出建议。
3、搜集有关资料,说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践“三个代表”,体现出先进性的。 【可自行补充】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①领导人民建立起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进行改革开放,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部分,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①十六大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②重视抓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8.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篇八
教材分析
本课时以“消费”为主线,以“选择”为主题,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教给学生既有用又实用的知识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让学生逐步知晓什么是合理的购物方式,从而培养其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本课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图文结合联系城市或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宗明意,点明人人都应关心、思考消费,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我们的生活是从消费开始的。第二部分通过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明确什么是合理的购物方式,教会学生少花钱多办事,理智的消费,智慧的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体会消费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明确市场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经验,正确认识消费行为,并从中总结出合理的购物方法,培养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会选择理性消费及合理的购物方式,并由此树立起量入为出、节俭、从实际需要出发、不盲从的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什么是消费?什么是合理的购物方式? 教学难点:生产决定消费、价格与供求的制约关系。
(难点突破:分别通过“畅销商品”活动和课本第68页的教学活动来完成)
教学方法
(1)阅读、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法;(2)探究性学习方法;(3)问题设计解答法。
教学准备
(1)制作PowerPoint课件,展示产品生产的动态过程、市场活动的图片。(2)教材及图册;分组讨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叙述】在第六单元──走进社会这一课里,我们了解到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承担或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但是人们无论充当什么角色,无论他的收入水平怎样,在现实生活中都要面临多方面的选择。因为人们常常不满足于现状,“拥有的越多,想要的越多”就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然而人们的收入是有限的,不能想买就买,想办就办。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的条件下,合理的安排和支配有限的资金,对自己的愿望和需求进行删选。那么怎样的选择才是最合理的呢?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消费中的购物领域,去感受和领略一下生活消费中我们所面临的选择。
(新课教学)
第八单元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板书)第一课永远面对的选择(板书)
【叙述】大家都知道: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承担和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有些角色是与生俱来的,有些是社会规定的,还有一些是自己选择的或期望要扮演的。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人们扮演的这么多的角色当中,有一个角色是现代的生活中人们共同扮演着的,那么这个角色是什么呢?
【承转】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现代人丰富多彩日常生活吧。(多媒体显示课本图8-1)
【活动】让学生讨论在现代人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活动都离不开消费,从中得出现代生活中人们的一个共同的身份是消费者。
【叙述】从刚才同学们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知道现代生活中人们的一个共同的身份是消费者。消费者是人们进入经济生活的最初身份。那么什么是消费者呢?消费者顾名思义就是进行消费的人或个体。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都离不开消费。
【提问】那么什么是消费呢? 学生回答略。
【承转】人们要消费,就要有进行消费的产品或服务。那么产品从何而来呢? 学生回答略。
【承转】产品是生产出来的。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活动】多媒体展示牛奶生产的过程。并从中引导学生得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结论。
【承转】产品生产出来后,又是怎样进入到人们的消费领域的呢? 学生回答略。
【叙述】产品出来后,通过投放市场进入到人们的手中。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见到的最常见的消费行为──市场上购物。在现代社会里,我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品,几乎都是从市场上买来的,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部分也都是要在市场上卖出,那么这些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物品我们就把它叫做商品。除了商品,在市场上,我们还能够购买到各种各样的服务。可见,人们如果要得到某种商品或某项服务一般都要经过市场这一媒介。
【提问】那么什么是市场呢?市场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呢? 【承转】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活动】多媒体展示市场发展的过程。教师配合讲解。
【承转】有了市场这一媒介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购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但是我们的收入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市场上购物时力求以最少的钱购买到更多更好的商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货真价实的商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一道数学题。
【提问】现在有一件商品标价为380元,你会去买吗?你会以什么样的价格将其买下?如何进行讲价?
学生回答略。
【承转】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季节的变化、投放市场的时间的不同、产地的不同、生活热点的不同(即流不流行)、品牌的不同使得商品的价格也随之不同。所以购物时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同店主讲价来决定买不买。可见,价格的贵贱对我们的购物起着很大的影响,但是价格并不是影响我们购物的唯一因素。
【提问】那么除了价格,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购物呢? 【活动】让学生先看课本67页的教学活动然后回答。学生回答略。
(商品质量、功能、产地、品牌、商品的售后服务、广告影响、包装款式、购物环境、个人需求和喜好、等等)
【承转】除了以上同学们所分析的影响价格的因素外,供求也是影响价格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家想过没有,一种商品一旦在市场上畅销,它的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一种商品一旦在市场上畅销,它的价格将会上涨。
【归纳】对。如果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供给没有相应变化的话,它的价格就会上涨。【提问】那么,当此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之后,又会对它的供给与需求产生什么影响呢? 学生回答:价格上涨之后,这种商品的供给可能会增加,需求会减少。
【归纳】可见,价格的涨与落,缘于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制约。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的购物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了解价格变化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消费中节约资金,尽可能多地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提问】那么怎么样的购物才算合理呢?
【活动】分组讨论,完成课本第68页的问题。得出结论。
【归纳】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出几条合理购物的“锦囊妙计”(参见课本):一是量入为出,二是节俭,三是不盲从。可见,只有“少花钱、多办事”的购物方式才能被称之为“合理的购物方式”。
(课堂小结)
【总结】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我们初步了解了什么是“经济”,懂得了“生产决定消费”的道理,同时体会到自己的生活是从消费开始的。作为消费者,我们的消费活动离不开市场。市场可以满足我们每个人的消费需求,而市场上价格与供求的变化多端,也时刻提醒我们要做一个冷静而有智慧的消费者。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在生活中学会“合理购物、理智消费”!
(布置作业)
《社会作业本》第八单元第一课相关内容的作业。教学后记
“购物”是生活中常见的经济活动。教学中谈到的“合理的购物方式”是一些最基本的原则。而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细节值得我们去体会和把握。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 第一课永远面对的选择
生产决定→消费基本行为→市场购物选择→合理购物
一、生活从哪里开始
二、合理的购物方式
1、消费
1、价格与合理购物(1)什么是消费
(1)价格变化原因(2)生产与消费
(2)价格变化情况
2、市场
2、什么是合理的购物方式(1)消费离不开市场
(1)量入为出(2)市场交换的意义
(2)节俭(3)从实际需要出发、不盲从 设计者的话:
本教案是本人结合当代学生的思维实际,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使教学理论与现实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创新之作。
9.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篇九
历史和人的选择
在中国近代史的课上,我们了解了许多的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事情,了解了我们国家的历史。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必然的选择,中国人在进行各种不成功的反抗之后,只有起来革命一条路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1894年创立兴中会时,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振奋人心的口号。1905年,他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由于这一年是辛亥年,所以由此引发的这场革命被称作“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结束了统治中国数前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于1912年元旦宣告建立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不可抹煞的伟大功绩。它的意义首先在于打乱了原有的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重新稳定下来,从而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它的意义还在于从此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试想,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被推翻,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于是,中国人从这个事实中产生了信心:人民可以推动历史前进,中国的命运并不是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任意摆布的。进步的闸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这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孙中山因领导这场革命而成为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但是辛亥革命还是失败了。为什么辛亥革命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这是因为,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太软弱。这就决定了它必然不能提出明确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必然脱离中国社会最广大的劳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必然形不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因此,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农民不能承担的历史使命,资产阶级同样不能承担。要在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必须要有新的阶级充当领导力量。各种救国的方案,各种惨烈的斗争,都相继划上了痛苦的句号。旧的路已被证明是走不通的,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历史呼唤一个新的政党的出现。
就在这时,中国共产党出现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必然选择。历史的呼唤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一个崭新的工人阶级政党的诞生。20年后,1941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推荐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06-20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最新08-12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11-03
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0-22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建设和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09-29
从两会看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10-06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人民08-16
2018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直属单位招聘面试时间07-30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