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精选13篇)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篇一
班级 姓名 成绩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3分)
lǜ tiào lì jǐnshèn xián
过()()望 瓦()()()疑
二、下列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肃立 高朝 预定 次序
B、灰烬 豪迈 敬仰 歧途
C、收获 爱慕 鼓厉 捕捞
D、盗窃 即使 废水 灵魄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5分)
毫不犹()风欺()压 不()争辩 众志()城
安然无()满腔()火 一如既()励精图()
这个玻璃盘很坚固,从桌面上掉了下来,仍(),没有裂缝。
四、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3分)
坚决 坚强 坚毅 坚信
1.妈妈说:“孩子,你要()点,不要被困难吓到。”
2.无论别人如何反对,他都()自己的决策没有错。
3.在这次拔河比赛前,同学们都()表示,一定要取得胜利。
五、给句子中加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怪:A感到奇怪 B奇怪 C 责备;怨 D很;非常
1.让它荒着怪可惜的,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2.请你不要怪他,这一切都是我的错。()
3.不要大惊小怪,这都是她努力的结果。()
4.这种花只在夜间开放,真是怪事。()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你去劝劝他,过去的往事就不必再提了。(修改病句)
2.我们吃的穿的,每一样都不能离开群众的支持。(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
七、用线把左右两边的内容连起来,再根据要求填空。(2+4分)
读书破万卷 不在于饰貌
宝剑锋从磨砺出 春生江上几人还
孝在于质实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家在梦中何日到 下笔如有神
1.在《七律?长征》中,最能体现红军不怕困难的诗句是:
2.请写出课外积累的一句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
九、语文实践。(3分)
在《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中,你们班或者你们小组开展了那些活动,有什么收获?请你简单说一说,向大家汇报:。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2分)
圆明园中,有金碧()的殿堂,也有玲珑()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留恋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______、元、______、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我能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2分)
“剔”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2.请把短文第一句中的两个词语补充完整,填在括号里。(2分)
3.我能在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朝代名称。(2分)
4.判断题,请在正确说法的句子后面括号里打“√”(3分)
(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句话在文中起过渡作用。()
(2)“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圆明园没有什么特点。()
5.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请把最正确的答案序号写在().(3分)
A因为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我们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B因为想告诉我们如要重建圆明园,就要记住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样子。
C因为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就能更加吸引大家去了解圆明园,并要保护好圆明园遗址。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8分)
有个孩子,在他出生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就非常伤心:“啊,我的妈妈,竟然不给我一件礼物。”
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自在街上徘徊,泪水模糊了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老人并不生气,还()地问:“孩子,你哭什么?”
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
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的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你应该珍惜才对!”“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惊奇地问。
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首先,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眼睛忽地一亮。老人接着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明亮的眼睛,让你去观察世界;给了你耳朵,让你去倾听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走遍世界;给了。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陷入了深思。
老人又说:“ 孩子,最重要的,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吧!”
1.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短文上面的横线上。(3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珍爱——()悲痛——()
3.发挥你的想象,在文中横线上补充完整句子。(3分)
4.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3分)
5.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你认为他倾诉什么呢?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7.阅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把感想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根据下列提示与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40分)
提示: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或者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影响过你的成长,请把他(她)或它对你的影响写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并抄正在作文格上。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3.有一定的条理,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2.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篇二
1. 借助自主复习单, 掌握概括说明文要点的一般方法。
2. 通过合作交流, 总结准确分辨说明方法的诀窍。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要点, 梳理阅读方法
1. 从单元导语入手, 回顾学习要求。
(1) 抓住课文的要点。
(2) 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并试着加以运用。
2. 呈现课前学生梳理的课文要点。
3. 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
(1) 逐段概括要点:1呈现课文《鲸》, 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2思考本单元中运用此概括方法的其他课文。
(2) 摘录文中关键句。1呈现课文《松鼠》, 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2找找课文《假如没有灰尘》中的关键句。
二、借助课文范例, 寻找概括诀窍
(一) 呈现自主复习单中的学习困惑。
困惑一: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容易混淆。
困惑二:一个语段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说明方法, 易出现遗漏。
(二) 解决困惑一。
1. 呈现课文中的例子, 说说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 博物馆可以采用, 银行可以采用, 珠宝店可以采用, 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举例子)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 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 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 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 再潜入水中。 (打比方)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 那就是鲸 (。作比较)
2. 合作讨论:如何辨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这三句话用上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3. 小组汇报。 (判断说明方法的时候, 我们可以做标记)
4. 练习运用。
(1) 独立完成练习一。
(2) 交流并及时完善板书。
举例子——例如、如、比如、又如
打比方——像
作比较——相当于
5.基于学情, 重点区别几个容易写错别字的说明方法。
(1) 交流整理其他说明方法。
(2) 显红易写错的字, 交流记忆的好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作假设 打比方
(三) 解决困惑二。
1. 呈现课文段落, 联系上下文, 思考显红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 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 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 约十七米长, 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 人站在它嘴里, 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 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 还显得很宽敞。
——《鲸》
2. 同桌讨论:读一读, 想一想, 判断一个语句或语段中有哪些说明方法时, 怎样才能不遗漏? (随机板书:一遍一遍读, 一个一个找)
3. 尝试运用, 完成练习二, 完善板书。
(1) 独立完成练习二。
(2) 同桌交流。如有分歧, 再读读片段, 看看板书, 轻轻讨论。
(3) 全班交流。
三、通过综合练习, 掌握概括诀窍
1. 回应课前学生的困惑。
2. 运用概括的诀窍, 独立完成练习三。
3. 交流。
四、小结, 布置后续作业
1. 欣赏同学习作中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片段。
2. 回家再次修改习作, 思考能否更好地运用说明方法, 把事物介绍清楚。
【教学反思】
复习的目的不仅要“温故”, 更要“知新”。
1.基于教材及学情, 让教学目标更有效。此课以单元导语为目标, 利用自主复习单, 让学生课前梳理要点、说明方法及困惑。这样, 不仅让学生复习相关内容, 而且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起点及困惑, 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讲练结合, 迁移运用, 让复习课落到实处。教学中, 紧紧抓住学生自主复习时提出的困惑, 利用课文范例, 概括解决困惑的方法, 再趁热打铁, 尝试运用提炼的方法做练习, 并且在交流中完善发现。整个设计遵循温故知新、梳理回顾提升的思路, 既有方法的提示, 也有实际的练习与讲评, 朴实、高效。
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4.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篇四
jǔ sàng fēn fu zuǐ chún ɡào jiè
( ) ( ) ( ) ( )
zhà yóu jiǎo jié
( ) (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12分)
钓( ) 辨( ) 旅( )
钧( ) 辩( ) 旋( )
尝( ) 践( ) 诱( )
偿( ) 贱( ) 锈( )
三、近义词对对碰。(6分)
严格——( ) 便宜——( ) 细腻——( )
繁茂——( ) 沮丧——( ) 兴高采烈——( )
四、我能正确填写。(8分)
( )的笔尖 ( )地享受
( )的丛林 ( )地呼唤
编织得( ) ( )( )不断
挣扎得( ) ( )( )不舍
五、我能选择关联词填空。(8分)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如果……就…… 既然……就……
1、( )没有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我们( )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2、( )李敏经常锻炼身体,( )他的身体很健康。
3、( )你答应别人的事,( )一定不要失信。
4、我们( )要学习成绩好,( )还要道德品质好。
六、我是小翻译(体会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5.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篇五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身在此山中。
“题”字在这里的意思是(书写、题写)。这是作者在游览
(庐山)的景色是写的,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诗人之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诗人就在庐山中),诗人借此告诉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进行客观冷静的观察分析。)
2、《游山西村》 陆游(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其中被千古传唱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用来形容(遇到困难时要增强信心,往往看似无望,经过努力,就会出现新的转机。)这两句是对仗工整,“山重”对(柳暗),“水复”对(花明),“疑无路”对(又一村)。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
这首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既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又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感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情谊深厚。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名句)──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4、《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
这首诗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名句)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一个“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尽在其中。
5、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古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过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篇六
一.潜心积累显功底(25分)
1.看拼音写词语。(4分)
qǐtúqíqūchóuchú
()()()
dàn shēngzhān yǎngtǎ tè bù ān
()()()
2.比一比,组词(3分)
檐()躁()嫌()
瞻()噪()歉()
3.将词语补充完整。(4分)
毫不()()()()无恙()天()地
小心()()能()善()()灵()巧
一如()()()()大雨
4.选词(选句)填空。(2分)
囫囵吞枣牵肠挂肚悲欢离合如饥似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阅读,爸爸书架上的一些文艺书籍,差不多都被我翻过了。刚开始,我读得很快,(),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慢慢的,故事中人物的命运遭遇吸引了我,他们的()常常使我()。我开始()地阅读,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丰厚的报偿。
5、选句填空。(1分)
争争跟明明下棋连输三盘,明明想回家,争争求他再来一盘,①这盘我难道还会输吗?
②这盘我非赢了他不可!
③这盘我不会再输了!
6.订正下列成语中用错的字。(12分)
走头无路()再接再励()破斧沉舟()直接了当()
信口开合()明知固犯()轰堂大笑()不加思索()
别出新裁()迫不急待()情不自尽()发人深醒()
二、请给下面一句话添上一个标点,使意思与原来的相反。(2分)
图 书 不 借 给 小 明!
老 师 说 我 还 得 下 功 夫 学 语 文。
三.知识大搜索(38分,每空一分)
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季羡林主张苗苗做到、当我们在外地过春节时,常用代的诗人王维说的“,”来表达对诗人的怀念。
3、圆明园于年月日被毁灭,它是我国的损失,也是的损失。以前,那里有,也有;
有,还有。
4、梅花跟别的花不同,愈是,愈是,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
魂、最有的。做人就要像梅花一样。
5、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和。
6、《窃读记》让我们懂得,我们是也是是啊,一本喜爱的书就像就像。
7、小明家喜迁新居,小明想在书房里挂一幅有关治学、修身方面的名言警句。请你帮他选择一句合适的:
8、根据提供的语句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填序号)
④两行清泪为思亲
(1)、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大,_________。(2)、________,天地能知忠义心。
(3)、一寸丹心图报国,__________。
(4)、_________;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9、《七律·长征》一诗中,“”总写了长征的艰难。“万水”在文中指
“,“千山”在文中指“”。
10、“万古长青”、“千山一碧”、“翠色欲流”这三个词都有表示绿的含义:其中“”指绿的动态
美“”指绿的时间久,“”指绿的范围广。
11,“”的诗句来告诫我们年轻时不努力,老时将一事无成。
12、每当我们报答母恩时,会很自然的吟诵起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其中两句名句是
“”①圣人千虑,必有一失②江河不洗古今恨③坎井不知江海之辽阔
四、匹配题。(6分)
1、人们往往赋予花木有某种象征:
竹子雍容华贵
梅花洁身自好
牡丹谦虚有节
荷花生命力强
2、同学们,你们一定对四大名著非常熟悉吧,你能完成下面的连线吗?
过五关,斩六将孙悟空《红楼梦》
刘姥姥进大观园贾宝玉《水浒传》
九九八十一难宋江《西游记》
逼上梁山关羽《三国演义》)
3、选词填空(只写序号)。
A注意 B保护 C遵守 D爱护 E保持
____公共秩序、____公共安全、____公共财物、___环境等都是社会公德的五、句子加工厂。(9分)
1.张先生已等候在门口。
改变词序,但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时间是宝贵的,所以我们要加倍地珍惜它。
改成果在前,因在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瓦尼亚结结巴巴地说:“没有,我把核扔到窗子外面去了。”
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鸟儿飞翔。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不就是养花的乐趣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不能同情像狼一样的恶人。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师的脸上铺满了皱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突破(20分)
天才少年——比尔·盖茨
美国人比尔·盖茨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20年里,魔术般地把900美元变成139个亿,让世
人大吃一惊。有人说,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将会改变整个世界。盖茨天生精力旺盛,非常好动。还
是在婴儿时,他就喜欢让摇篮长时间不停地晃动,这好像很有趣。直到今天,他还是喜欢不停地摇晃,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盖茨特征。他七八岁时,母亲担任社区服务工作,经常带他到学校里去给学
生讲解西雅图的历史,盖茨总是坐在前排极为专心地听讲,这时好动的习惯却一点儿也找不到了。盖
茨从小志向远大。上四年级时,他就对自己的好友说:“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
上的橡树。”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梦想成为人中豪杰。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概认真完成,就是
花很长时间,也要尽力争第一。一次,老师让每人写一篇故事,不超过20页,他却写了100页。盖茨
善于思考,喜欢创新。他觉得人人都应有自己的创造发明。盖茨生于名门世家,但父母却不过度奢
华。在母亲的安排下,一家人的吃饭、出游,包括孩子们的穿衣都弄得井井有条。家庭这种严谨、精细的作风自然而然也影响了比尔·盖茨,使他养成节俭的习惯。“时间”和“观念”是盖茨最注重的两个条件。在他的读书笔记中清楚地记下这样一句座右铭:“机会加时间等于金钱。”自从他在中学就
读后,便迷上了了计算机,从此盖茨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妇孺.皆知()秃.丘()奢.华()不解之缘.()
2.“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盖茨特征”,联系上文,盖茨特征指的是什么?(2.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的橡树。”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读了短文,你认为比尔·盖茨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2.5分)
七.习作(25分)
这是一场无人监考的考试。这次考试,班上的情形如何?你的心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你悟出了什么?
7.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篇七
1. 自主梳理本单元课文内容, 背诵《欢庆》全文及《北京》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在游戏中积累重点词句, 运用生活经验, 趣味练习动宾词组搭配。
3. 运用积累的词语写1~2句通顺、连贯的话, 尝试表达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聚焦北京
1. 讨论:你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哪里?能用几句话介绍一下吗?
2. (在中国地图上找首都) 北京对于中国来说, 就像心脏对于人来说那么重要。不仅如此, 它还是个风景优美的城市呢!今天, 让我们在单元导语的指引下, 再次去这座美丽的城市游览、参观, 好吗?
二、回顾课文, 自主积累
1. 导语回顾。
(1) 我们的祖国妈妈叫什么?她还有其他名称吗?
(2)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回顾《识字三》, 关注“耸”“朝”“兴”“与”的读音)
2. 课题抢答:看课文图片回顾课题。
3. 句子竞赛:跟着图片,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比比谁的记性好。 (随机展示课前自主复习单中抄写频率高的句子)
4. 自主练习。
(1) 自主选择星级, 课堂练习。
田野献上 ( ) 的果实, 枫林举起火红的 ( ) , 蓝天飞着 ( ) 的鸽子, 大海奏起 ( ) 的乐曲。
请你用下面的四字词语完成填空。 (填序号)
1绿树成阴2鲜花盛开3风景优美4来来往往5高楼大厦6名胜古迹
北京真是个 ( ) 的城市, 这里 ( ) 、 ( ) , 立交桥上车辆 ( ) 、川流不息, 还新建了许多 ( ) 。 ( ) 更是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2) 练习单反馈:谁的字写得最端正、清楚?你最喜欢北京的什么?
5.易错词复习:北京人的普通话可标准了, 他们想考考我们这些小游客, 谁愿意挑战一下?
你发现带点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点?
三、搭配游戏, 初识动宾
1. 看图回顾《看雪》片段:看, 北京的孩子们在雪地里干什么?
2. 再次练习课后习题。
3. 讨论: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4. 玩搭配游戏 (师生) 。
(1) 师生示范: ( ) 桌子。
师:我是名词——桌子, 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抬”, 抬桌子。 (搬、擦、移、整理、推、拉、拍……)
(2) 指导下的生生示范: ( ) 衣服。
生:我是名词——衣服, 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做”, 做衣服。 (洗、裁、买、卖、收、晒、晾、烫、折、叠、脱、搓、拿……)
5. 练搭配 (生生) 。
(1) 选择提供的名词——“水、书、电话”, 同桌合作玩一玩。
(2) 小组合作玩一玩:为名词找伙伴。
6. 反馈:如果经常把复习变成游戏, 是不是很好玩呢?
四、语言运用, 主动评价
1. 回应《北京》主题:游完北京, 你有什么特别想介绍给别人的或有什么感想吗?
2. 选择星级, 尝试运用。
例句:北京的立交桥真漂亮啊!我多么想把它拍下来。
北京真 ______ 啊!我多么想 ____________。
天安门广场真 _______ 啊!我 ____________。
请选用括号里的词, 用1~2句话夸夸北京。 (美丽、城市、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洁白、到处、宽阔、又宽又长、来来往往)
温馨提醒: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 分享:谁写得好又读得好?
4. 转换角色, 尝试讲解。
(1) 明确任务:试着运用两个星级的题目, 像讲解员一样介绍自己了解的北京。
(2) 同桌扮演角色, 尝试练习。
(3) 展示并反馈:你更喜欢谁的介绍, 为什么?
5. 互评课堂表现。
(1) 你想夸夸身边的小游客吗?你想怎么夸?
提供句子范例:
________ 真 ________ !
________ 多好啊!
________ 非常 ________。
(2) 指导:如果你是被夸到的小游客, 该怎么做?
(3) 互相夸一夸。
6. 建议作业:利用作业单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北京, 请他们打上星级或写写评语。
【教学反思】
按单元复习是复习中的常见形式。对于低段学生而言, 复习课的有趣和有效都很重要。本课例试图体现两者结合的一些做法。
1. 介入游戏“。学中玩, 玩中学”是低段学生特别喜欢的学习方式, 枯燥的复习课只会导致低效而无趣。课始, 教师在创设“游玩北京”的情境之下, 适当展开“课题抢答”“句子竞赛”“普通话考试”“动词 + 名词, 一起玩搭配”“同伴互夸”等游戏活动, 使学生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开展语文学习。
2. 重整教材。复习课比之新授课, 更注重提高与运用。本课以《北京》为核心, 辐射欢度国庆、申奥成功、北京的冬天等内容;以语言积累和运用为核心, 将课后练习与“读读说说”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聚焦, 突出了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重难点。
3. 基于起点。课前自主复习单及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运用, 在保证书面练习时间之外, 也为教师的“以学定教”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学有余力的学生, 能更多地参与课堂上的同伴互助, 也能在“小讲解员”的活动中崭露头角。学有困难的学生, 则能在星级作业的选择中, 扎实基础、有所提升。
附:课前自主复习单
一、我爱读 (背) 《:欢庆》全文。 ( ) 《北京》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
我很熟练 ( ) 比较熟练 ( ) 不够熟练 ( )
二、我会读。 (略)
我读给 ( ) 听了, 他 (她) 把我读得不够熟练的词圈了出来。我又读了 ( ) 遍。
三、我会写。
这个单元中, 我最容易写错的字是 ( ) 。
四、我会选 (抄抄我最喜欢的2~3个句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篇八
【关键词】人教版 语言欠究 童趣缺失 内容重复
现行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注入了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心血,有很多与时俱进的、创造性的编排策略,值得肯定。但是,在细读这两本教材后,笔者认为,其间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一、语言有欠究之处
课标中的教材编写建议第十条明确规定,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参考书副主编朱立奇认为,在小学阶段,语文两个字应该理解成“语言、文字”,在这阶段把字写好,打好基本功,培养好语文学习的习惯是第一位的。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教材,有责任追求语言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6课选的是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开头第一自然段中“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一句中,“放在”这个动词前缺少一个人物主语。编者可能以为是语言的简约,“放”鸟的人毋庸置疑的就是“我”。笔者认为不然,如果承接前一句的内容,此处可以理解为是朋友原本就把鸟放在笼子里,连同笼子一起送给了“我”。冯骥才先生的原文在“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一句后用的是句号,则“放鸟”的人离这位“朋友”就远多了。课文与原文比较,有多处改动,但编者却没有在“本文作者冯骥才”后加“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另有一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同样把这篇美文选进了教材,就在这个位置添加了“我把这对鸟儿”,主语就不会模糊了。
二、童趣有缺失之嫌
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寫提出这样的建议,教科书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多作者在写作时,并不是把孩子当成阅读对象的,语言和内容的成人化是不可避免的。但选入教材,编者就有责任将原著改动成亲近这个学段学生心理和学识水平的文字,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享受阅读的快乐。比如《童年的发现》一文第十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作者试图用这样的类比让小伙伴明白简单生命进化成人同胚胎发育的相似关系。笔者认为,要弄懂这个关系,应当具备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和比例尺知识,而这两块知识在科学、数学两门学科的编排中又相对滞后。语言成人味过重的篇章也不少,如上册的《落花生》和下册的《白杨》,没有孩子喜欢的故事情节,有的是“托物言志”、长辈训人,叫学生如何真正与文本对话?
精读和略读课文安排欠当是造成孩子阅读兴趣丧失的又一个原因。给选文设定“精读”、“略读”的标签,就会影响教者和命题者的意识倾向,从而牵引学生的阅读重心。笔者注意到,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文系列中,布封的《松鼠》和周元桂的《假如没有灰尘》两篇课文,从语言和内容上,远比《鲸》、《新型玻璃》更容易亲近这个学段的学生;五年级下册的《祖父的园子》也比《童年的发现》有童趣、易理解,可积累的词句也更丰富。教材却把语言更严肃、更成人化的篇章作为精读课文,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无形中提高了,必然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
造成童趣缺失的原因还有教材中有些文章的教育意义太浓厚。人教版教材担负了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等太多责任,有的篇章语言表达也很直白,让孩子丧失了阅读的兴趣。比如五年级上册的《开国大典》,庄严无比的仪式,政府报告一样的语言,全景视角的描写,看似恢宏,读之则索然无味。而且,“爱祖国、敬领袖”的教育目标完全可以通过这个单元的其他篇章达成,《开国大典》可以从这个单元退出。
三、内容有重复之赘
2013年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表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时写到:“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而教材编写是围绕这个阶段目标展开的,以期达成总目标的完成。在人教版教材中,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说明文,这本无可厚非,五年级的学生应该接触应用性文章。问题是这个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中分别有 “你可以试着用上一些说明方法”“想一想……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的要求,加上“回顾·拓展三”表格的出现,无疑把说明方法推到读五年级上册的学生必须掌握的高度。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选入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桥之美》等说明文,说明方法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五年级上册安排说明方法的学习,既不符合这个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也使以后八年级的学习成为老调重弹。
五年级下册的《白杨》和九年级的《白杨礼赞》有太多相似之处,竟在人教版教材中一前一后出现。笔者不敢对两位文学大家的作品优劣妄下断言,但事物相同、文题相近、写法相似、主旨暗合的两篇文章,确实没有必要在同一种版本的教材中出现。
参考文献:
9.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篇九
一、词语
一个 一天 一次 二月 二胡 二十 三天 三个 三岁 十个 十天 十分
木头 木马土豆 土地
八天 八个天空 天上
人口 工人六只 六天 七月 七天无声 无关
门口 出口走了 去了
子女 儿子不行 不好
开车 开口 目光 耳目玉米 分米
看见 听见电话 闪电 树木 禾苗八月 出入人们 火车七个 儿子口才 日光日子 大门开心 四个 目的 开头见面 白天早上 上面进入 入口火苗 大火女儿 少儿日出 日月开门 出门 四天 头发 石头白色 白云上学 下山 下雨 大人 大米 大家 文化 文明 天文 九只 九天 九次 中心 中间 中国 月亮 月儿 月光 五月 五个 五天 耳朵 耳机 木耳 水田 田里 种田 上下 白天 六个 无人 来了 不许 小米 电视
四季
也好 也许 长江 长城 长河 山上 高山 山水 出来 出去 出门 飞机
飞鸟 小鸟 鸟儿 云朵 乌云 公园 公共 公安 火车 上车 坐车
小牛 水牛少见 少许
毛巾 手巾毛笔 萝卜 开心 中心双手 手机 水田 开水
广大 广东行走 走火 地方 大方作业 林业 本子 本来自由 自习
自己 己见回去 回家
一片 相片 牛毛 山羊围巾 月牙关心 大风水果
广告 上升方向 一半一本 公平知己 东风刀片 果皮 小羊 羊毛门牙 刷牙风光 风雨升起 升高半天 半空和平平安东西 东方皮包 皮毛 小学 小心尺子 一尺用力 出力手足 十足尾巴 下巴书写 书法广西 西方小时 多少 直尺 毛衣 力气 手心 足球 走路 巴结 工业 书本 自学 西瓜 回来
学生 生字 生日 公里 手里 心里 水果 果子 苹果 几天 几个 几只
用力 有用 用心 小鱼 鱼虾 鱼儿 今天 今日 今后 正在 公正 正好
大雨 雨水 下雨 两个 上衣 大衣
从来 来往 来去 去年 右方 右面
二、读读说说
大大的 小小的红红的
宽宽的 长长的青青的
蓝蓝的 绿绿的一只小狗
一条小河 一双手
一头牛
一只杯子
一条木船 一个桃
一颗枣
一所学校
一把椅子 一口井
一本书
两天 两只过年 年月 高高的圆圆的 细细的 一朵白云 几朵野花 一群小鸟 冬瓜 瓜果左右 左手 白白的闪闪的 两只鸭子 一张桌子 一颗星星 瓜子 衣服 左边 右手
尖尖的清清的 一座大桥 一台电视 一块黑板
一间教室
一把尺子
一个苹果
一弯月牙
一支粉笔
一扇门
一匹马
一棵大树
一片树叶
一片草地
一架飞机
一场大雪
一枝笔
一把刀
暖和的衣裳
绿色的小伞
漂亮的衣服
雪白的云朵 暖和的天气
绿色的叶子
漂亮的娃娃
雪白的羽毛 暖和的毛衣
绿色的草地
漂亮的眼睛
雪白的棉花 可爱的小狗
明亮的灯光
鲜艳的花朵
火红的太阳
洁白的雪花
红红的苹果
绿绿的树叶
高高的楼房
圆圆的月亮
清清的河水
青青的小草
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空
弯弯的月牙
美丽的鲜花
又唱又跳
又哭又闹
又细又长
又大又圆
又白又胖
又蹦又跳
又说又笑
又高又大
又大又红
又香又甜
看看 看一看
说说 说一说
比比 比一比
读读 读一读 听听 听一听
数数 数一数
想想 想一想
问问 问一问
写写 写一写
练练 练一练
试试 试一试
画画 画一画
很多很多的房子
很冷很冷的冬天
很清很清的河水
很绿很绿的树
很高很高的大山
很长很长的路
很绿很绿的禾苗
很美很美的花
AB AABB
高兴 高高兴兴
仔细 仔仔细细
日夜 日日夜夜
明白 明明白白
干净 干干净净
开心 开开心心
很甜很甜的西瓜
很弯很弯的小路
许多 许许多多
来往 来来往往
风雨 风风雨雨
很红很红的苹果
很大很大的太阳
漂亮 漂漂亮亮
红火 红红火火
清楚 清清楚楚
快乐 快快乐乐
上下 上上下下
大方 大大方方
平安平平安安
束
一束束
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条
一条条
一条条长长的小河
棵
一棵棵
一棵棵高大的树木
片 一片片金黄的树叶
个
一个个
一个个红红的苹果
朵 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只
一只只
一只只可爱的小鸟
串 一串串美丽的泡泡
三、句子
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天上有一架飞机。
江上有一座大桥。
天上有一片白云。一片片
一朵朵
一串串
屋子里有一台电视机。
河里有一群鸭子。
田里有一片禾苗。
天上有一群小鸟。
公园里有一片草地。
学校里有许多同学。
乐乐洗水果。
东东画画。
花花洗衣服。
妈妈织毛衣。
爷爷浇花。
雨越下越大。
天越来越黑。
天气越来越冷。
小树越长越高。
森林里有许多大树。公路上有许多车。牛牛拍皮球。红红做作业。明明扫地。爸爸看报纸。老师改作业。人越来越多。风越吹越大。飞机越飞越高。小马越跑越快。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蓝蓝的天空像大海。弯弯的月亮像
刀。
红红的脸蛋像苹果。闪闪的星星像眼睛。
闪闪的星星像宝石。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我们爱北京。
你去北京吗?
我的书包呢?
他是你的朋友吧?
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亮亮从屋里跑出去。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
AB AABB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爱五星红旗。你去上学吗? 我的尺子呢? 她是你的老师吧? 小松shu从树上跳下来。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
高兴 高高兴兴
许多 许许多多
漂亮 漂漂亮亮
仔细 仔仔细细
日夜 日日夜夜
来往 来来往往
红火 红红火火
明白 明明白白
干净 干干净净 开心 开开心心
快乐 快快乐乐平安平平安安
束
一束束
一条条长长的小河
棵
一棵棵
一片片金黄的树叶
个
一个个
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风雨 风风雨雨
上下 上上下下
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一棵棵高大的树木
一个个红红的苹果
清楚 清清楚楚
大方 大大方方
条
一条条
片
一片片
朵
一朵朵
只
一只只
一只只可爱的小鸟
串
一串串
一串串美丽的泡泡
三、句子
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江上有一座大桥。
屋子里有一台电视机。
田里有一片禾苗。
公园里有一片草地。
学校里有许多同学。
乐乐洗水果。
东东画画。
花花洗衣服。
天上有一架飞机。天上有一片白云。河里有一群鸭子。天上有一群小鸟。森林里有许多大树。公路上有许多车。牛牛拍皮球。红红做作业。明明扫地。
妈妈织毛衣。
爸爸看报纸。爷爷浇花。
老师改作业。
雨越下越大。
人越来越多。天越来越黑。
天气越来越冷。
小树越长越高。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弯弯的月亮像
刀。
闪闪的星星像眼睛。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我们爱北京。
你去北京吗?
我的书包呢?
他是你的朋友吧?
风越吹越大。飞机越飞越高。小马越跑越快。蓝蓝的天空像大海。红红的脸蛋像苹果。闪闪的星星像宝石。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爱五星红旗。你去上学吗? 我的尺子呢? 她是你的老师吧?
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松shu从树上跳下来。亮亮从屋里跑出去。
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小草从土里钻出来。
10.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篇十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
()
()
假
背
圈
()
()
()
()
()
()
挑
切
答
()
()
()
()
()
()
应
骨
几
()
()
()
()
()
()
处
稍
吗
()
()
()
()
()
()
担
压
中
()
()
()
()
()
()
弹
啦
抹
()
()
()
()
()
()
磨
大
臂
()
()
()
()
()
()
兴
舍
呢
()
()
()
()
()
()
扎
斗
调
()
()
()
()
()
()
()
()
()
落
参
调
()
()
()
()
1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篇十一
《观潮》是一篇以叙事的形式出现而重点在写景的文章。它有以下一些写作特点:
1.首句简当。文章首句开门见山, 引用了人们的朴素赞语“天下奇观”, 而且是“自古以来”, 既显示了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声势, 又说明了钱塘江大潮的影响历史悠久。寥寥数字, 如同一个双响爆竹, “噼啪”震天, 清脆响亮, 点题简当。
2.层次清晰。文章写钱塘江大潮, 先写潮来之前:“江面很平静”“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人们是“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等着, 盼着”。再写潮来之时:“响声越来越大”“浪潮越来越近”……人们是“踮着脚往东望去”。最后写潮来之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渐渐“恢复了平静”。条理清楚, 思路清晰。
3.比喻增色。文章中一些生动的比喻句, 为课文增色不少。如用“好像闷雷滚动”来比喻大潮将要到来、在远处发出的声音, 用“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来比喻大潮的浩大气势, 用“如同天崩地裂”来比喻大潮的巨大声响, 用“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来比喻大潮给人们的强烈震撼。这样的比喻惟妙惟肖, 富有情趣。
《观潮》中的“动”“静”描写
《观潮》一课运用了“摹形”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潮没有来、将要来、来到后、渐渐退去的过程。
1.没有来———横卧眼前。开始, 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是“平静”的, 这是一种静态描写, 显示的是一种平和的景象。
2.将要来———闷雷滚动。听,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 “响声越来越大”, 而且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出现了一条白线”。这是大潮将要来时的情景, 是动态描写。
3.来到后———山崩地裂。随着白线的向前移动, “逐渐拉长”, 钱塘江“白浪翻滚”“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真是气势磅礴, 而它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又活生生地勾画了它的声势, 加上“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一夸张性描写, 更使钱塘江大潮摄人魂魄, 激人壮志。这段动态描写是全文的高潮和重点。
4.退去后———恢复平静。“潮头奔腾西去”, 表示着退潮的开始。“过了好久, 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说明钱塘江大潮已经完全退去了。这是一段静态描写。
在《观潮》一文中, 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以静—动—静的顺序摹写钱塘江大潮之形, 生动形象, 令人神往。
《鸟的天堂》的“语言美”
《鸟的天堂》一文流畅自然, 朴实生动, 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一、准确传神, 生动形象。作者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 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 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如“那翠绿的颜色, 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的“似乎”用得十分神奇, 把感觉和景物融为一体, 引人遐想;“颤动”二字真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写活了。“似乎、颤动”传神地把作者当时的感受、联想融入写景, 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 意境深远, 妙不可言。第二次去看榕树, 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 充分写出了鸟的形态多种多样, 生动形象,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节奏明快, 情深意厚。全文节奏鲜明, 声音铿锵, 情真意切, 感人至深。如写静态的榕树, 多用长句, 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 以词为句, 长短错落, 生动热闹, 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 “看清楚了这只, 又错过了那只, 看见了那只, 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式表达感情。如用景抒发内心的愉快:划船途中, “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 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当被大榕树的生命力所倾倒, 被群鸟的欢乐所感染时, 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那歌声真好听”;结尾的“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抒情更显得异常强烈, 震撼人心, 如豹尾般有力。
三、欲扬先抑, 气韵贯通。文贵曲忌直, 本文就采取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第一次看到大榕树的错觉, 先抑, 后写真是一株大榕树, 后扬;先写没有看到鸟的遗憾, 又抑, 后又突出写群鸟嬉戏的场面, 再扬。证实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前后对比, 波澜起伏, 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全文自然流畅, 朗朗上口, 气韵贯通, 如写动态的第一段, 作者用两个表时间的名词“起初”“后来”, 用两个写拍手的短句, 连起了由静寂到有鸟, 再到鸟开始飞起, 最后到处是鸟, 各具情态的整个场面变化过程。接着又由概括到具体, 由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由“眼睛应接不暇”的概写到“看清楚了这只, 又错过了那只, 看见了那只, 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再到一只画眉鸟的细写, 连贯流畅, 紧凑而又有变化。
《鸟的天堂》自然朴素且又细致周密, 奏响了一曲自然与生命的赞歌。
“鸟的天堂”的引号
《鸟的天堂》一文的结尾处写道:“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里“鸟的天堂”为什么前面加引号而后面不加引号呢?
前一个“鸟的天堂”是人们赞美这棵大榕树, 给它的特定称号, 是说它枝条繁多, 浓荫密布, 许多鸟儿在上面栖息、活动, 非常快活, 它就好像是“鸟的天堂”一样, 所以要加上引号;后一个“鸟的天堂”是作者亲眼看到大榕树上活跃着那么多的鸟, 感到大榕树的的确确是鸟儿自由生活的乐园, 把它说成鸟的天堂是名副其实的, 不是什么特定的称号, 所以就不需要加引号了。
蟋蟀的住宅=“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住宅》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课后有个思考题: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作“伟大的工程”?
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 似乎是太夸张了, 但是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来作比较, 说是“伟大的工程”却一点也不为过。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柔弱, 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 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 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再说, 蟋蟀与其他许多昆虫比较, 特点是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 而是靠自己“慎重地选择住址”, “一点一点挖掘”, 造出了“倾斜的隧道”, 具有排水的功能;还让“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使住宅十分隐蔽, 有利于保证自己的安全。特别是“在这平台上弹琴”一句, 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 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 这说明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 它不仅能藏身栖息, 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 四周静悄悄之时, 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 享受生活的乐趣。蟋蟀是这样的顽强和聪明, 造出的住宅有如此高的水平, 我们能不说它是“伟大的工程”吗?
白鹅的特点
《白鹅》一课后有个思考题:课文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这篇课文中, 作者重点表现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 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 留下了最初的“高傲”印象。接着用“鹅的高傲, 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 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这都表现了白鹅的特点。
更为可贵的是,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 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 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 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 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 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 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 非常形象生动,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形。
从这些描写中, 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你说是吗?
“孤帆”是“一只帆船”吗?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两句诗, 特别耐人寻味。
这里的“孤帆”就是指“一只帆船”。难道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这样说?原来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 对其他的船只都视而不见了。由此可见他与好朋友孟浩然的深情厚谊。这里还有一个“尽”字和一个“唯”字值得引起注意, “尽”是说“帆影已完全消逝了”, 而“唯”则是说“只”, 只看见江水在远远的地方流。两个字巧妙地展现出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驻神驰的情形。
“诗贵意境”, 这两句诗的意境也非常鲜明动人、意蕴深厚。好朋友坐的船已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那浩浩荡荡的江水正流向远处。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 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给流向“天际”的江水, 要陪伴行舟, 将友人送到那遥远的目的地。诗人匠心独运, 把对好友的深情厚谊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 情景交融, 余味无穷。
《卡罗纳》的“!”
《卡罗纳》里面有四个“!”, 细细品读, 颇有意味。
在卡罗纳要来上学的前一天, 细心的老师就提前嘱咐孩子们:“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 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为什么呢?因为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的母亲去世了。这里的“!”是关切, 是热情, 更是老师的一颗敏锐的“爱”心!
当神情恍惚、面容憔悴的卡罗纳回忆起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情景而放声大哭时, 老师对他说:“哭吧, 痛痛快快地哭吧, 可怜的孩子!”这里的“!”是同情, 是理解, 是对卡罗纳的无限深情!
老师还说:“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但她能看见你, 她依然爱着你, 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 你要坚强哟!”这里前一个“!”是叮嘱, 是希望;而后一个“!”则是深情的鼓励, 是充满希望的呼告!
四个“!”, 使同学们都向卡罗纳伸出了热情的手, “围在他身边, 谁都没有说话, 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沉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后有个思考题: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有同学说, 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 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我觉得, 这里的关键是, 他常常“一个人在沉思”。
想一想, 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 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 如果不“沉思”, 能使他产生“疑惑不解”的心态吗?而当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 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时, 如果不“沉思”, 能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吗?正是由于“沉思”, 才有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心迹表明, 即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 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 好奇心驱使着他, 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正是他“沉思”的起因, 而“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 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句话正是他“沉思”的结果。因此,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 而是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的远大志向。
借物喻人情更深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有几处对爬山虎的描写。这就是借物喻人。
在“我”刚走进叶圣陶先生的里院时, “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 阳光都变成绿色的, 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 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这只是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吗?不。这里表面上写爬山虎的充满活力, 充满生机, 实质上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征文受到叶老的指点和鼓励, 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充满了信心, 充满了希望, 以至于阳光也是绿的。
“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 再望则变得“沉郁”。因为“我”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叶老对自己的作文付出了许多心血, 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如春风拂面”。而到叶老家里做客时, 进一步见到了叶老的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 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融化了”“我小小的心”, 使“我”不但学到了作文的方法, 更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这使“我”十分激动。因而在作者的心目中, 叶老就像“那一墙爬山虎, 绿得沉郁, 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让人感到可亲可爱, “虎虎有生气”。
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 “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每当作者想起叶老的教导和期望, 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 总是充满生气和活力, 以至于“在我的眼前, 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更突出了叶老精神对“我”的永远的激励。
《五彩池》的结语
在《五彩池》一文中, 作者精心设计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语: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 不在天上。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照应开头。文章开头引用奶奶所讲的神话传说中的五彩瑶池是那么神奇美妙, 引起“我”的无限遐想;等到“我”实地游览了四川松潘的五彩池之后, 才感觉到五彩瑶池就在人间, 巧妙地呼应开头, 显得圆活自如, 结构相当严密。
二是对比映衬。文章开头极力渲染神仙境界的五彩瑶池如何奇特瑰丽, 使“我”心驰神往, 同时用虚拟和实写的手法形成对比, 映衬人间的五彩池形态奇特, 色彩各异, 更加令人觉得美不胜收。
三是传情达意。天上的五彩瑶池只是神话传说, 谁也没见过, 人间的五彩池才是实在的, 远远胜过了传说中的五彩瑶池,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12.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篇十二
案
教学目标:
1、认读我会认的生字。
2、会写我会写的字及组词。会进行词语搭配。
3、会写相同的句子。
教学重点:
会进行词语搭配。
教学难点:
掌握“的、地、得”后面填写的词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阅读83页黄色框里面的话,知道本单元所讲的内容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要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二、本单元包括:
识字
5、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语文园地五
三、各类练习:
1、识字5必须会背会默
2、字
(1)看拼音写句子(84页)
(2)字的笔顺:斤、挑、采、背、由、句、之、(3)易错的字:挑、独、满、容易、采、傍、清、吞、铅、桌、松、抓、祝福、(幸、辛)令、直、第、轮
(4)说出我会写的字的部首
(5)釒:钢、铜、铁、钉。衣:被、裙、裤、袄。疒:病、疼、痛、疯
3、词
(1)AABB吞吞吐吐、一BB一只只、ABCC议论纷纷、ABCD叫苦连天、ABAC荡来荡去、跑来跑去、ABB笑眯眯
(2)仔细地(看)、(红红)的苹果、(消除)疲劳(飘荡、美丽)的风筝、(漂流)的纸船
(高高)树枝、高兴得哭了、高兴得跳了起来、(感受“得”)(笑眯眯)地说
(3)看了看、闻了闻、瞧了瞧、(4)高兴极了、神气极了、可怕极了、(5)一个比一个好!
(6)一(把)椅子、一(座)山、一(只)纸船、一(个)松果、一(张)纸条、一(只)风筝、一(个)草莓、一块()、一条()、一把()、一盘()
(7)不好意思的意思是难为情。
迫不及待的意思是着急得都不能再等待了。迫:急促。及:到。待:等待。
(8)多音字组词
教()漂()
(9)读词:95页、101页、(10)立刻喊起来。立刻欢呼起来。立刻
4、句
(1)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体会时间词后面要有“,”。体会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都有了,才是一个完整句子。)
(2)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X|k |B | 1.c|O |m
吗?
(3)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吧。
四、听写字词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复习模
式
作者:孙秀丽 教研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815 更新时间:2013/1/24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生字词,会注音、会写形,能区分形近字、同音字。
2、积累四字词语,会写会填空;会选词填空;知道常用的反义词,掌握近义词。
3、会用生词造句;会改变句子的说法使意思不变。
4、掌握每篇课文应背、应理解的知识;阅读短文能够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划的良好学习习惯,能找准信息。教学方法:练习法、小组竞争法、评价激励、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学用具:课件、语文书、复习试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乐中求学 激趣——回顾课文
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五单元。首先来回忆一下第五单元的内容有哪些?(《古诗两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东方之珠》、语文园地)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感受祖国的魅力和富饶
二、着眼整组,明确目标
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感受祖国的魅力和富饶 出示复习目标:
1、复习本单元要认识的部分生字、会写生字词,做到会认会写,能区分形近字、同音字。
2、积累四字词语,会写会填空;会选词填空;复习用近义词理解生词的方法。
3、会用生词造句;会改变句子的说法使意思不变。
4、掌握每篇课文应背、应理解的知识;阅读短文能够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划的良好学习习惯,能找准信息。
本节课复习,我们分五个大组比赛,老师当记分员。比一比看哪一个组纪律好!复习得效果好!答对题目加十分,答错之后本组更改正确加五分,纪律不好扣十分。
三、整体回顾,知识归类
1、复习本单元“字”
(1)课件出示:开火车读,没有读错的组加十分。(2)读拼音写词语。
打开复习卷做第二题。时间3分钟,同桌互批、订正1分钟。全对的起立,哪一组全对的人最多加十分。齐读词语两遍,边读边记。有错的改错三遍。(3)区分形近字、同音字。
看试卷上第三题。快速找同音字有哪两组?
每组第二排的同学起立,口头组词,正确加分。有错同桌可帮助纠正。
口头答对了,关键在于书写认真,养成仔细的习惯,不要眼高手低。
(4)多音字口头组词。每组第三排的同学起立回答。
2、复习“词”
(1)打开词语表,读一读记一记30秒。
(2)填写四字词语:在卷子上写。同桌互批、订正。
2、选词填空:
3、复习“句”
(1)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口头回答)每组一人,答对了本组要复述一遍。(目的是训练孩子们的听力、判断力、凝聚力)
(2)口头说句子:给句子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a妈妈把我的衣服洗干净了。(被)b小红的书包被我弄脏了。(把)c弟弟哭了,因为他的玩具坏了。d因为王刚迟到了,所以老师批评他了。e叶子上的虫还用治?(陈述句)
4、复习课文
每组第四排同学回答。
(1)《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富饶的西沙群岛》,分别描写了哪几个方面?()()()(),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话?哪句话最能说明西沙群岛的鱼最多?
(3)《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四、单元小结、学法迁移
在本单元的复习中,大家要把掌握的好词好字和习作方法运用到作文中。
三年级语文复习模式
我们三年级语文组经过研讨。将复习课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单元复习”,二是“主题复习”。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的程序大可以分成五步:
一、激情导入,乐中求学
二、着眼整组,明确目标
三、整体回顾,知识归类
四、单元小结、学法迁移 一)激情导入,乐中求学
单元复习课的难度较大,要圆满完成任务,首先对学生进行情感前提的调动,使之能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和主动的学习精神,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去。激情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而定。在《单元复习课中》我是这样导入的:老师和同学们欣赏几组美丽的图片,你们愿意吗?我的设计意图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牢牢吸引住学生,使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着眼整组,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点、启示下,根据教材内容,着眼整组,明确复习内容和目标。这样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堂课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畅谈所知,感悟所知。
2、复习本单元所学生字,组字成词,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3、通过课外识字增加识字量,唤起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热情。
(三)整体回顾,知识归类
教师引导学生整体回顾,抓住联系,知识归类,构建一个语文基本功综合训练的知识网络。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先带领学生复习课文内容: 现在就有请我们的几组图片闪亮登场。(出示图片)给图片配上所学的课文内容,能把它背出来吗?配上音乐来背一背。(背之前要提出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并且要多种形式地背,男生背、女生背、全班齐背„„)
在备完课文后让学生畅谈所知,谈谈自己学后的收获。
小结:祖国,她好像很抽象,很伟大,大得无法传递,无上神圣,不可代替。祖国,她又好像很具体,具体得如一撮土,一滴水。认识和了解祖国就从这里开始„„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积极回忆课文内容,感受祖国的广大,祖国的美丽 接着复习本单元生字:
(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
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对知识重点进一步敲定,以便加深认识,形成烙印。二是对学生的复习情况予以鼓励,增强自信。本堂课对本单元课文做了回顾,感受到了祖国的广大与家园的美丽。对生字做了细致的抽查,同学们掌握的也很到位。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插上学习的翅膀,在知识的自由王国里尽情地翱翔。
1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篇十三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答案详见教材。
一、默写古诗
游子吟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鸣涧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凉州词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四月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空
1.: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指人四十岁。2.:指女子年满十五岁。花甲:指人
岁。
3.: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古稀:指人
岁。4.而立:指人
岁。
:指人一百岁。
5.君子喻于义。——《论语》
6.君子坦荡荡。——《论语》
7.,仁之端也。——《孟子》
8.多行不义。——《左传》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07-22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试题09-01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09-28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案09-27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背诵复习资料09-24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学案10-1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