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自然保护区宾馆

2024-07-19

向海自然保护区宾馆(共2篇)

1.向海自然保护区宾馆 篇一

向海自然保护区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西部通榆县境内松辽平原,西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相连接,总面积1055平方公里,区内沙丘蜿蜒起伏,湖泊波光潋滟,黄榆婆娑起舞,苇海草丛荡漾,草原碧波万顷。向海保护区为世界上注明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地,区内有各类野生植物600多种,各类珍禽293种,其中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被称为“湿地指示物种”的鹤类就有6种。目前石阶上仅有的1500多只一类保护珍禽丹顶鹤中,就有60多只在这里繁衍生息。

向海的魅力在于“美在自然,贵在原始”。向海有“四大桂冠”: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审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被国家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批准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

“东有长白,西有向海”,通榆向海已经成为吉林省重要的旅游胜地,与闻名天下的长白山旅游区争光多彩。

电影风光片《家在向海》,曾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并在第五届桑迪欧国际生物保护电影节上,荣获代表国家资格奖。1992年,李鹏总理曾把《家在向海》待到了世界环发首脑会议上播放,在外国人的惊叹声中,向海逐步走向了世界。

在保护区内有三大水系交汇贯通,南有霍林河,西有额尔泰河,北有姚儿河水引水系统,从而形成向海水库和兴隆山水库两个大面积的芦苇沼泽区。风积沙丘呈带状分布,草原、湖泊、沼泽、沙丘、榆林、灌丛交错相间,生态环境多样,多种生物类型相互渗透。蒙古黄榆千姿百态;蒲草丛生,芦花摇曳;绿草如茵,百花争艳。多样的植被、丰富的资源使向海成为百鸟繁衍生息的安乐窝和春秋迁徙的必经之地。向海是鹰飞鹤舞珍禽荟萃的百鸟乐园。

天工巧合的资源,形成了以丹顶鹤为主的湿地珍禽景观;以蒙古黄榆为主的天然榆林景观,以苇荡蒲草为主的水生植物景观,以沙滩泳浴为主的人文景观,以蒙古包“手把肉”为主的民俗景观,以苍榆古庙为主的历史遗迹景观。

如果说风儿让树活了,白浪让海洋活了,云彩让天空活了,那么鸟儿则让海活了。向海是“鸟类天堂”。从水面到天空,由沼泽至草地,自沙丘到苇塘,鸟儿铺天盖地,无所不在。在这里,您将欣赏到杜甫“连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境;您将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最美的还是丹顶鹤,胴体似雪,头顶丹红,时而挺身一跃,舞姿翩跹;时而舒展双翅,一飞冲天,为您上演“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美景。

中国古代的《相鹤经》描述了丹顶鹤的特点、习性。“体尚白,故其色白。声闻天,故其头赤。”这是说丹顶鹤的体形特征。除两翼前端羽毛是黑色外,通体洁白如雪。头顶呈红色,鸣叫响亮,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九天”之说。丹顶鹤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所以有“松鹤延年”之说。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他一直与神仙相伴,固有“仙鹤”之称。

向海是“植物王国”。珍稀书中蒙古黄榆,一株株,一簇簇,一排排,一层层,千姿百态,令人满眼苍翠。融入了蒙古人血性的黄榆似也有灵性,如古藤盘柱,像霸王挥鞭,似游龙过江,堪称天下一绝。杏花林更是清香十里,迎客送宾。向海更是“动物王国”。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当属人与动物和平相处。当你逐林拨草,在林草深处,会有一只只野兔在向你探头缩脑;兴起追赶,群群麋鹿四野狂奔;水边狂饮的傻狍子也在傻傻的向你张望;夜深人静,青纱帐里有哼哼的声音传出,那是野猪在觅食。在向海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许多动物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园,也难怪,就连那凶残成性的狼在这里也成了保护动物。和谐共处的世界里,一首万物俱喜的天籁之音在向海唱响。

(观景塔)

观景塔位于游览区中心,塔高32米,置身塔上眺望四方,景色迷人,风积沙丘起伏延伸,尤如条条黄龙驰骋大地;辽阔的草原绿水茫茫,碧波荡漾,像海全景尽收眼底。

(博物馆)

踏入保护区博物馆,就像进入一个天然的野生动物园。二百多种珍禽异兽标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有野狼、秃鹫、野兔、天鹅、白琵鹭、金雕、雁鸭、丹顶鹤等..那一幅幅白鹳筑巢,鹤翔雁舞,仙鹤育雏等真切的照片会把你带入如梦似幻的神奇的动物世界。

(向海庙)

向海,因一庙而得名,这庙便是今天的“香海庙”。

1664年清朝康熙初始,在向海建了一座喇嘛庙,取名“青海庙”,1784年乾隆带着刘墉、和珅等34人微服私访曾下榻于此,因感于“青海庙”的“青”比“大清帝国”的“清”字少了三点水,而视为削去了大清帝国的半壁江山,故怒改庙名,将此庙赐名为“福兴寺”,而且亲笔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匾额,并留有“云飞鹤舞,绿野仙踪”、“福兴圣地,瑞鼓祥钟”两块碑文。由于碑文均为木质,不禁风雨,两块珍贵的碑文早已不知去向,好在北京雍和宫《福兴寺志》还留有当时的记录。后来因水患庙宇坍塌,藏人瑞安**云游至此,易地又重修新庙。

“福兴寺”的庙会年年如是,平日进香求祈者也络绎不绝,加之乾隆皇帝君臣34人前后两次光顾,使得“福兴寺”声名远播。1928年西藏六世**额尔德尼来寺传经说法,汇聚喇嘛1080人,前来听经受法者不计其数,日日香烟缭绕,弥漫如海,因而得名“香海寺”。

随着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东北,1945年前后,“香海寺”成了军营和难民营。破除迷信使“香海寺”在1946年3月改名为“向海庙”。此时的“向海庙”已成为无主的空庙。后来庙的一楼被用作小学校,二三楼被废弃不用,1972年,“向海庙”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声浪中彻底毁掉。

1994年始,“向海庙”这一历史名迹又重新修复,已故国家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将其题名为“香海寺”。今天,主体工程修复后的这座庙宇无论是规模还是工艺,都无不向人们展示着它昔日的辉煌。

也许您一进庙门就被院内的几株参天古榆所吸引,几百年来他们日夜守卫庇护着向海,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承载着向海的历史,又记录着向海的今天,当地人们爱她、信她,奉她为神树。看到树上的红布条或红绒绳了吧,那是痴心父母在树上“栓娃子”,以求早生贵子或子女平安。

(千鸟巢)

如果您想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鸟的气息,可以向东行至灰沙燕群居的千鸟巢。灰沙燕群居洞穴景观被当地人称为“千年巢”。再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个岛的北侧是常年季风自然雕砌成的立体平面,有成千上万个仅有五厘米左右的小洞,这些小洞就是灰沙燕的“家”。它们的家都是“对号入座”的,在各自的小洞里你来我往,川流不息。

(仙鹤岛)

当然,野外观鸟,只可远眺。如果你真想一饱珍稀鸟类的英姿,就请到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西南四公里的仙鹤岛。仙鹤岛,三面环水,一面临山。良好的生态条件,优雅的山水风光,给珍禽的饲养驯化提供了极好的生态条件,给鸟类爱好者提供了与鸟嬉戏拍照,洞察珍禽奥秘的“世外桃园”。珍禽笼内有体态优美的东方白鹤、性情机敏的灰鹤,当然,最值得

一看的当然还要数人工驯化成功的半散养的丹顶鹤。飞翔时,优美秀逸,并不是发出“呵呵”的鸣叫声,真是“鹤鸣九皋,声闻于天”颇为壮观。

2.向海自然保护区宾馆 篇二

关键词: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1 概述

随着近些年气候异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大自然对人类破坏行为的反击力度, 同时, 人们也越来越清醒的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1]。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可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我国学者对湿地系统研究较晚, 近二十年来,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 湿地生态旅游才被重视。但也多集中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问题, 笔者以向海自然保护区所实施的“引洮入向”的调水工程为机遇, 分析向海湿地的资源优势、管理劣势及其存在的潜在生态平衡的威胁, 通过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实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协调发展。

2 向海湿地生态旅游环境

向海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西北部, 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为10.67万公顷[2]。地势由西向东微微倾斜, 海拔在156-192m之间, 垄状沙丘与垄间洼地交错相间排列, 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 表现为沙丘榆林-茫茫草原-蒲草苇荡-湖泊水域的自然景色[3]。向海湿地年平均蒸发量大约为降水量的五倍。区内有向海水库、兴隆水库、尖底泡等水库及自然泡沼22处大型的和上百个小型自然泡沼。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环境及珍稀水禽保护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3 向海湿地生态旅游SWOT分析

3.1 优势

3.1.1 景观风貌原始自然。

许多国内外学者专家赞誉向海自然保护区的景观如“人间仙境”。向海拥有优越的水文条件, 特殊的地貌, 多种生物类型、复杂的生物区系与生态环境。向海的生态旅游景观可谓是“贵在原始, 美在自然”。区内广阔的湿地景观, 姿态各异的蒙古黄榆, 绿浪翻滚的蒲苇不仅呈现出原始野趣, 更添诱人的风采。

3.1.2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通过参考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 》和相关调查, 向海保护区旅游资源分类图[4]如表1。

(1) 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向海自然保护区属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景观, 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有野生植物约600种, 其中药用植物263种, 隶属76科256属, 木本植物以蒙古黄榆为主, 拥有我国半干旱区唯一集中成片、生长较好的黄榆天然林。保护区内总计有鸟类17目53科132属286种, 其中8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 人文资源的特色性。通榆县境内有26处古代文化遗址, 其中包括著名的敖包山遗址和乌兰塔拉遗址, 香海庙是藏传喇嘛庙, 有着浓郁的宗教神圣感。通榆县内有三个蒙古族乡, 具有浓厚的传统民族文化气息。向海水库的鱼儿肉质鲜美。当地放养的蛋鸭常年以鱼虾为食, 所产的鸭蛋是纯绿色有机鸭蛋。

3.2 劣势

3.2.1 旅游开发度弱, 景观欣赏度低。

第一, 景点的可观赏性较差。向海自然保护区较具有特色的景点只有仙鹤岛和博物馆, 其他的博物馆、蒙古黄榆、千鸟巢等都是少有人问津, 缺少自然美感, 难以激起游客的观赏兴趣。第二, 旅游活动的参与性不强。向海主要的旅游活动就是观赏, 观赏向海湿地地貌特征, 观赏鸟笼里的各种鸟类, 观赏蒙古黄榆;第三, 缺乏对辅助资源的利用, 已利用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湿地景观和生物景观, 而向海的大水库水质清澈、水面辽阔、沙质细软, 却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包括周边的民俗风情等都没有和向海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圈。

3.2.2 环保意识淡薄, 监测手段缺乏。

向海核心区边缘的缓冲地带坐落着自然屯15个, 从事农牧渔业的居民千余户, 野生动物的活动严重受人类影响。部分环保意识匮乏的当地居民和经营者受利益驱使过度开发湿地资源, 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同时, 也有部分游客缺乏文明旅游意识, 会随意采摘湿地植物, 驱赶鸟类、随意丢弃垃圾等。开发保护区旅游资源时, 未兼顾对游客行为的管制, 不能从监管制度上对游客行为加以约束, 无形中对景区环境的维护造成了巨大压力。

3.2.3 基础设施落后, 专业人才缺乏。

向海的景点较为分散, 交通的可达性较差, 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备。向海保护区由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进行统一管理, 旅游管理专业的人员相对匮乏, 使得景区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缺少专业规划, 景区自然环境维护缺乏专业措施。

3.3 机遇

3.3.1 生态旅游发展得到重视。

据调查, 向海自然保护区吸引了国内大多数游客驻足, 所创旅游收入在国内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例高达95%。该地区以生态旅游为主, 而国际旅游则以国外专家为主体的科考旅游为主。由于白城市周围分布着东北三省的几大城市, 位于科尔沁草原西部, 倡导生态旅游无疑是开发当地旅游资源的主要途径。国内外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 因而越来越受到各国旅游界的重视以及人们的欢迎。

3.3.2 调水工程的成功实行。

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向海湿地面积的锐减, 国家先后两次从察尔森水库为向海湿地应急调水。2011年6月, 由察尔森水库放水, 通过洮儿河、引洮入向工程实现向向海水库及湿地调水, “引察入向”调水工程中进入向海湿地水量达7296万立方米, 恢复湿地面积15000公顷。及时挽救了向海湿地的生态环境, 为“长吉图”的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这给白城市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3.4 挑战

3.4.1 生态旅游与传统农业发展的博弈。

白城市的主要产业发展是农业, 农业生产在GDP中占有重要位置, 由于生态旅游与传统农业在资源利用上存在差异, 发展生态旅游必然会暂时削弱掉传统农业的一部分利益, 这样严重的影响了当地传统农业生产者正常生产, 从而产生抵制情绪, 以短视利益排挤生态旅游, 不利用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

3.4.2 同质化湿地生态旅游区的竞争。

白城市处于科尔沁草原, 湿地景观较多, 如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查干浩特等, 周边的城市湿地资源较为丰富, 开展的旅游项目也趋同, 甚至知名度更大, 如齐齐哈尔市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大庆的龙凤湿地等。由于旅游业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各地政府积极开发旅游市场, 使得其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4 结语

综上所述, 向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较为优质且丰富的旅游资源, 同时也存在着管理和保护方面的欠缺, 向海自然保护区应该凭借着国家“长吉图”的发展契机和“引察入向”和调水工程的落实。发挥其资源优势, 引进专业人才, 改善管理体制, 加强环境保护的引导和教育, 并加强区域间、行业间的旅游合作, 建立联动机制。实现向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学习心得观后感下一篇:保健品礼品团购营销模式-营销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