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管理源程序

2024-10-17

病房管理源程序(精选8篇)

1.病房管理源程序 篇一

干部病房管理制度

1、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班护士和责任护士协助管理。

2、医护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工作帽,着装整洁,佩戴胸卡上岗。

3、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4、使用原则:

(1)单人间干部病房主要收治副处级以上干部、高级职称技术骨干,特殊情况必须经医院主要领导在住院证或治疗单上签字批准后使用。

(2)双人间干部病房主要收治副科级以上干部、中级职称技术骨干,特殊情况必须经科室主任在住院证或治疗单上签字批准后使用。

(3)收费标准:单间每床日收费为30元、双人间25元、相应采暖费、空调费;医疗废物处置费5元;治疗费按照标准另收。

凡违反前两条规定者,一经发现,扣除当班人员50元。该班次人员提供书面依据的违规责任人时,按照违规使用天数50元/天处理违规责任人。

5、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6、病员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病员。出院时清点收回。

7、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8、进行护理操作时不接私人电话,病人不得随意离开病房。

9、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两次,生活垃圾、医用垃圾分类放置、及时处理。

卫生部关于干部病房建设和管理的几点要求

【颁布单位】卫生部【发文字号】 [86]卫健字第2号

【颁布时间】1986-08-07【生效时间】 1986-08-07【时效性】

北京市、中央各部所属有关医院:

几年来,北京各医院陆续增设了一批干部病床。对解决中央在京单位和北京市各单位老干部、老专家的住院困难,改善他们在医疗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医院在干部病床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偏重生活设施和管理不善的现象。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要求。干部病房建设,要注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设备的购置应遵循“医疗设备要强化,生活条件要简化”的原则,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加强医疗设备方面,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医院不要宾馆化,病房内不要用高级地毯、鸭绒被等高档生活设施。

干部病房按护理单元设公用的电话、电视、电冰箱。

凡经上级卫生部门批准设立、备案的干部病床,医院不应随意缩减或改作它用。新建干部病房时,应以双人间病室为主,每个病室应设有卫生间。酌情设部分单人病室,单人病室主要照顾副级部长级干部、一级科技专家及中组部、统战部批准的按副部级待遇的老干部,老专家、知名人士。双人病室酌情照顾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司局级干部和享受门诊照顾的科技专家。

为防止交叉感染,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干部患传染病、精神病需要住院时,应住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干部病房。

干部病房要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探视、陪护制度),建立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以利于开展各项医疗、护理工作。

干部病房主要负责人要相对固定,医生定期轮换也要有计划地安排。为保证医生的相对稳定,每次轮换时间以不短于半年为宜。

干部病房是干部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领导,加强管理,把老干部、老专家的医疗保健工作做好。

1986年8月7日

2.病房管理源程序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6月住院新生儿88例, 其中男56例, 女32例;早产儿43例, 足月儿4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7例,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51例。2007年7~12月住院新生儿86例, 其中男52例, 女34例;早产儿39例, 足月儿4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1例,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45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及疾病构成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2007年1~6月执行的为旧告知程序;2007年7~12月执行的为新告知程序。

1.2 方法

1.2.1 旧告知程序

入院护理程序中规定:对于新生儿皮肤情况要求护士采取口头告知的方式向家长介绍新生儿皮肤存在的问题。对护士的语言、介绍形式及检查皮肤的方法无明确规定, 且不进行双方签字。出院护理程序中规定:家长不得进入病室, 将新生儿衣物交与护士, 由护士将新生儿包好, 核对后交与家长。向新生儿家长讲清对家中环境要求, 喂养方法, 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

1.2.2 新的告知程序

入院护理程序中规定: (1) 护士接诊时主动与家长打招呼, 热情、稳重, 并向家长介绍新生儿皮肤检查的程序; (2) 保证新生儿室环境温度适宜, 请家长与护士一起对新生儿全身皮肤进行认真的检查, 顺序为头面部、耳后、颈部、前胸、腋下、背部、四肢、臀部, 内容包括:畸形和皮肤的情况, 如皮疹、脓包、红斑、破损、红肿、划痕以及疤痕等, 检查时要求动作轻柔, 注意保暖; (3) 检查过程中, 护士应使用通俗的语言将新生儿的皮肤情况向家长描述清楚, 包括正常和异常两种情况; (4) 检查后进行记录, 再次向家长讲明, 双方在记录本上签字; (5) 接诊护士应向家长承诺, 对于存在皮肤问题的新生儿, 护士会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护理, 努力使其痊愈;对于皮肤正常的新生儿, 护士会精心护理, 避免皮肤问题的出现。出院护理程序中规定: (1) 由一名家长穿好隔离衣进入新生儿室; (2) 按入院要求请家长与护士一起, 对新生儿全身皮肤进行认真检查, 特别注意观察入院时有皮肤问题的身体部分的目前状况; (3) 检查后进行记录, 双方在记录本上签字; (4) 由护士将新生儿包好, 若皮肤仍存在问题, 护士应详细地向家长交待护理注意事项和方法; (5) 讲清对家中环境要求, 洗澡的方法, 喂养方法, 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 (6) 再次留下家长联系方式并确定联系时间。

1.2.3 观察方法

凡是家长由于皮肤问题向病房护士长、科护士长、科主任等核心组成员或院方投诉的均定义为护患纠纷, 包括书面和口头两种方式。每例新生儿的家长不论向几人投诉均记为一次, 纠纷的次数由科室总结, 汇总一年的纠纷总数;以投诉的例次数计算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对于发生的纠纷, 护士长应针对具体问题给予解决和处理, 直至家长认可。

1.2.4 统计学方法

χ2检验。

2 结果

纠纷发生率2007年1~6月住院新生儿88例, 纠纷5起, 发生率为5.6%。2007年7~12月住院新生儿86例, 纠纷1起, 发生率1.1%, χ2值=2.664, P值=0.104。见表1。

注:P>0.05。

3 讨论

3.1 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在医疗活动中,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 及时解答其咨询。”从临床发生的各类医疗纠纷中分析得出:纠纷的前提是医疗护理服务的缺陷[2]。但是, 很多纠纷是由于医护人员没有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而造成的。护理人员要切实维护患者的权益, 履行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而病情告知是尊重患者的最实际的体现[3]。从保护医务人员自身的角度来说, 病情告知也是减少纠纷的必要措施[4]。

3.2 在应用新的皮肤情况告知程序前后的两个时期, 纠纷的发生率由5.6%下降到1.1%, 下降了约80%, 虽然由于本病房纠纷发生率较低, 使得本结果的统计学显著性不足 (P值=0.104) , 但纠纷发生率的下降趋势是很明显的。因两组之间只有告知程序发生了变化, 医生、护士结构无变化, 患儿的性别、胎龄、疾病皆无变化, 且前后两个时期纠纷发生率的下降与新的皮肤情况告知程序的实施有很强的关联性。这一措施的实施很可能是纠纷发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3.3 2007年1~6月份出院的88例新生儿中, 曾出现由于入院接诊不清和出院指导不到位引起的护患纠纷5起, 主要原因是个别护士缺乏责任心和自我保护意识。经过总结经验, 病房制订了入院和出院皮肤情况告知程序, 规定了详细的内容和统一的方法, 特别增加了护患双方签字的要求, 规范了护士的语言和行为, 使每位护士能够很清楚地了解患儿入院和出院的具体告知程序。通过此项措施的执行, 对于护患双方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由于护士在接诊过程中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患儿的情况, 特别是皮肤情况, 引起护士的高度重视, 便于加强护理。同时规定各班护士对患儿皮肤问题详细记录, 认真交接班, 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护理的连贯性, 提高了新生儿皮肤护理的质量。

3.4 护士通过使用温和、亲切友善的语言, 实现了护患双方的沟通, 既体现了对新生儿家属的尊重, 又增进了新生儿家长对护士的信任和亲近感。

3.5 新告知程序使家长有机会仔细地参与检查新生儿的过程, 充分地了解新生儿的情况, 使家长的知情权得以实现, 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同时减少了由于家长入院时对新生儿情况的不了解, 而造成对护士的误解, 避免了对护士造成的心理伤害。出院时通过护士对家长进行指导, 使家长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新生儿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教育。

总之, 新的新生儿皮肤情况告知程序是创建诚信医院的一项重要措施, 它可以提高新生儿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率, 达到患者满意和社会认可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皮肤情况告知程序应用的效果。方法2007年1~6月住院的88例新生儿皮肤情况执行的为旧告知程序;2007年7~12月住院的86例新生儿皮肤情况执行的为新告知程序, 比较两组住院新生儿护患纠纷的发生率。结果2007年7~12月的86例住院新生儿家长中全部实施新的皮肤告知程序, 因皮肤问题发生纠纷1例, 发生率为1.1%;2007年1~6月住院新生儿88例, 实施旧的告知程序, 因皮肤问题发生纠纷5例, 发生率为5.6%。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的皮肤情况告知程序的实施, 可以有效地减少因新生儿皮肤问题出现的护患纠纷。

关键词:告知程序,新生儿,皮肤情况

参考文献

[1]曲艳静。护理活动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防范对策。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3) :19-21。

[2]李殿富, 于志超, 褚英。医院如何摆脱医疗纠纷的困惑。中国医院管理, 1999, 19 (9) :56-57。

[3]徐玉麟。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4。

3.手足口病的病房管理 篇三

组织管理

在手足口病高峰期来临之际,护理部及时安排人员,设立预检分诊。科内调配物资,完善抢救设施,开放4楼监护室。

组织科内全体人员学习手足口病的2010版防治指南、危重患儿的护理及健康宣教、消毒隔离技术等内容。由护理骨干负责患儿的治疗、护理及健康宣教,其他低年资护士协助。

消毒隔离

在病区内严格划分隔离区域,将住院患儿安排在四楼,不同类型的患儿不得混住,监护室24小时开放。门诊输液的患儿提前告知不可乱串房间,不得互换物品及食物。均安排在固定房间,为了保证不出现院内感染现象,每张床位只安排1名患儿输液。普通患儿床边隔离,重症患儿单间隔离。

建立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病室每天开窗通风,移动消毒机空气消毒2次/日,每次60分钟;地面、物体表面、排泄物、呕吐物及其盛装容器全部使用浓度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处理;住院患儿衣物、玩具彻底暴晒,患儿的床单位、门把手及周围环境均使用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门诊输液的患儿在离开床位后立即给予床单位及周围环境消毒,及时整理床单元,被服如有污染随时更换。

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患儿时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护士做好个人防护,接触患儿戴口罩,接触排泄物及呕吐物等污物时戴手套,处理完毕后脱掉手套并消毒洗手,严格做到接触每个患儿前后均进行手消毒。

预检分诊的护士一旦发现手足口病疑似患儿,立即动员其到发热门诊就诊,患儿用过的医疗器械、接触过的门把手、座椅等均一人一消毒,并做好记录。

患儿出院后要严格终末消毒,用过的一切废弃物品,均要按感染性废物集中收集,送医疗废物暂储间集中处理。

健康宣教

护士针对不同层次的患儿家长发放健康手册,并采取集体宣教和个别讲解的方式,讲解预防原则、预防措施及预后等,使患儿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自觉采取防护措施,并告诉门诊输液的患儿在家隔离休养,减少病毒在社会上的传播。

手足口病是传染性强的一种传染病,特别是在高发季节,又集中在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治疗,护理人员要在思想上重视,并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对患儿家长做好健康宣教,减少社会上的恐慌情绪,保证了患儿顺利康复并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4.病房管理办法 篇四

1、病房由护士长、科主任负责管理,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征求病员意见,改进服务态度,加强病房管理工作。

2、工作人员自学遵守各项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做到认真诊治、精心护理、合理用药、严格执行医嘱、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3、时刻保持病房的安静,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关门操作轻。

4、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搬动。

5、保持病区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帚地两次、过道三次。每周大清扫、擦窗一次。用消毒剂擦洗床头柜及床边每日一次。拖帕应分别放置。

6、工作人员要上班时,均应衣冠整洁,必要时应戴口罩,不得在病区内吸烟。

7、新病员入院,要热情耐心宣传环境卫生、住院须知、查房时间、治疗时间、住院期间的有关注意事项等。病人出院时,床单元的物品按基数交给护理人员,出院时清点收回清洁处理。及时打扫室内卫生。

8、护士长全面负责管理病区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遗失应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9、发现传染病人时,应及时填写传染卡上报。

5.病房护工管理 篇五

1、病房护工在总务科及科室护士长的领导下,负责各病区及卫生区域的清洁、保洁工作。

2、服从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安排,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节约水电。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尊重爱护病人,不得与病人发生争执。

3、每天工作七个半小时,早七点上班,十一点半下班;下午一点半上班,四点半下班。

4、工作范围按总务科划定的区域进行工作,医办室、医生值班室由医生负责;护办室、治疗室由护士负责;其它区域均由护工负责。

5、每天按时摆放治疗室液体,下午定时收取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并做好登记。

6、楼梯、走廊、室内,每天在医生早查房前必须清扫一次,全天四次(上午两次,下午两次),阳台、床头柜、床头每天擦一次,门窗、墙壁每周擦两次。地面随脏随扫,走廊内全天不得有垃圾堆放。病人出院后应及时清理打扫病房。

7、面盆、厕所每天必须打扫两次,做到台面清洁,厕所无垃圾、无积便、无臭味,便池、隔板清洁无污迹。

8、服从医院和科室领导分配,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集体义务劳动。

9、院内不定期检查护工在岗及病区卫生清扫保持情况,如不符合要求,则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罚。

6.病房管理制度 篇六

(一)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治或高年住院医师积极协助。

(二)为保证重症监护良好的工作环境,防止交叉感染,本室不留陪侍人,家属可留电话,保持联系。

(三)各级医师各司其职,按岗位责任严格要求。主任医师每周查房至少一次,主治医师每周查房至少两次,危重病人随时查房、巡视。

(四)涉及重大抢救事宜,需立即报请科主任,并报医务处及有关院领导,亲临参加指挥救治。涉及各种纠纷的病员救治要及时向医务处及有关部门报告。

(五)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六)医务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着装整洁,必要时戴口罩、病房内不准吸烟。

(七)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并应逐步建立各种危重病员的抢救程序及重症监护规范。

(八)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九)本室各类抢救器材及药品要准备完善,保证专人管理、放置固定、随时可用,并有专人检查,及时补充、更新、维修和消毒。别进行定性标化,并在质控考核表扣除相应分值。

3、质控科每季度对各质控点缺陷发生情况统计分析一次,并排出名次,张榜公布。科室考核分值与科室绩效挂钩。

4、重大医疗质量问题按医院有关规定视情节给予罚款,取消先进科室评审资格和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等处理。医疗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

医疗质量管理是指为提高病人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疗效果和医疗价格的满意程度而进行的组织和控制活动。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其它各管理组织、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院级管理组织

1、设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设备管理委员会、学术管理委员会、医疗纠纷责任认定委员会、院感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各委员会要有职责、工作计划、明确的目标、检查监督措施、奖惩办法、整改措施和工作记录等,以保证各委员会工作的切实开展。

2、成立医院质量控制科(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挂钩。(6)、定期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不良医疗文件公示栏。

3、设立处理医疗投诉专职人员,使医务部门专注于基本医疗制度、医疗规范的落实等核心工作。

(二)、科级管理组织 医院临床科室、医疗科室及护理单元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第一线。医疗技术质控、服务质量管理、医疗安全防范和医疗成本控制等,都必须落实到科室,才能够取得实际效果。因此,科室是微观质控的关健层次。在这个层次,首先是科主任、护士长及医技科室负责人的技术水平、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代表、决定着整个科室的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故此,必须依靠他们把好质量关,认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实现以科室为单位的组织管理严密性、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技术操作规程的严格性和临床思维的严谨性,加强科室基础质量、医疗工作环节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的全面质量管理,使每个科室都建设成具有立体网络结构的基层质量体系。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要有分工,责任到人。

2、要有明确的职责条例、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和科室奖金二次分配制度。

3、可以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

4、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5、参加医疗质控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医务人员的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把关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务人员;按要求进行自我管理(附页1)

三、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院各级委员会、质控科、科质控组,分别制定各自的考核内容,考核以《常见基本诊疗规范》、《医院分级管理第二评审周期评审标准》、《医疗质量考核办法》、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医院工作制度》、《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医院工作职责》为标准。

四、奖惩办法

1、门诊医疗质量由各门诊部负责考核、统计;基础质量由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处室负责考评。住院医疗环节质量由质控办牵头对正在诊疗过程中的“活病历”随机抽查,按考核表内容逐点考核,一般每个月对每个医疗组考核1-2次;终未质量主要由病案室质控组负责考评。

2、分析各项诊疗活动对整体医疗质量的影响程度,对各质控点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按合格(√)、轻度缺陷(1)、中度缺陷(2)、重度缺陷(×)分为四个级

附页1 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10)按专科收治病人。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8)手术和介入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4.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有关方面的新进展。未确诊病人应有:①鉴别诊断;②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③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危重病人应有:①当前的主要问题;②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

(5)疑难病例及入院1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 诊,必要时向医务处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

1、医疗质量主要标准(1)诊断质量标准

正确性:确诊要符合诊断要点,病史、体征、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具有的特性,拟诊要基本符合诊断要点。诊断性治疗有效。

全面性:主病,并发症,伴发症应依次列出;诊断疾病名称以国际疾病分类法为准。

及时性:对急、危、重病应力争在24小时内确诊;疑难复杂病症应及时组织科内会诊,需其他科室会诊要及时和书面记录,必要时可组织全院会诊或及时转入上级医院。(2)疗效评判标准

治愈:病人症状消失,器官功能恢复正常,外伤创口愈合。好转:病人症状减轻,器官功能较首认明显好转。(3)护理质量标准

按照印发的《医院护理质量标准与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护理管理规范》和《预防院内感染的规定》的标准评定。(4)技术操作规程

按照国家卫生部,山东省卫生厅颁发的有关技术操作常规与规程,以及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和我院编印的技术操作规程执行。

(5)病历书写标准

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及我院病历书写制度执行。(6)工作质量标准

各项工作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健全,并能认真执行。患者、本院职工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在要求的指标以上。

2、全院医疗质量主要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

五、医疗质量教育方案

1.坚持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

2.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健

全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3.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4.医院要加强对全体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参加质量管理活动,对新进人员上岗前教育要包括质量教育。

5.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

6.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医疗、护理、医技病历及控制院内感染。各级管理人员要把提高医疗质量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后勤部门要为医疗第一线服务。

7.质量的检查结果与评价、奖惩相结合,并纳入医院评审。

六、医疗质量监督、检查、评价方案

1.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小组对院科医护、医技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价、由院办、医务科组织具体实施。

2.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一次;科室、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每月一次,由科主任和护士长监督实施。

3.医疗护理、医技质量监督、检查、治疗、评价按医疗质量标准与指标执行。

4.医疗质量检查每月一次,由院长及业务副院长在院周会上向科主任反馈。5.认真评价医疗质量

(1)评价标准:按医疗质量标准,包括诊断质量标准、疗效评判标准、护理标准、技术操作规程、病历书写标准。

(2)评价方法:采用病例评价与统计指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病例评价主要由科室进行,由科主任、护士长掌握。

A.病例评价要按病历质控标准进行,主要评价内容包括:诊断是否正确、全面、及时;治疗是否正确、及时、彻底;疗效是治愈、好转、未愈等。有无并发症,院内感染,医疗缺陷等。

B.医技科评价内容包括:整体工作质量和每个病人报告是否及时、准确。

7.无痛示范病房的管理与成效 篇七

1 方法

1.1 组建癌痛护理小组

癌痛护理小组, 由科室护士长任组长, 组长负责无痛示范病房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 在疼痛护理中起主导作用, 组织并实施以疼痛为主的培训课程, 深化疼痛管理理念, 提高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实践能力, 在工作中督导、审核疼痛管理情况。疼痛专科护士3人, 由在肿瘤科工作五年以上主管护师2人及护师1人组成;本科室13名护士均参与无痛示范病房的管理。

1.2 疼痛管理知识培训

晚期癌症疼痛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 包括:躯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和精神的因素, 是一种复杂性疼痛, 使医护人员认识到:癌痛患者除了对镇痛剂的需求外, 患者还需要人性化的关怀和社会的帮助。疼痛管理知识范围广, 包括:护士理论水平、患者接受知识能力、疼痛评估、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等。参照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培训教材, 结合国内疼痛护理的经验[2]和一些专科护理小组的实践经验[3]。理论培训采用头脑风暴法、专家讲授及集中学习培训教材等方法。内容包括:制定疼痛管理制度并组织护士学习;请科主任和疼痛医生讲解镇痛药物的规范使用并制定药物使用流程;癌痛患者的心理学及非药物干预癌痛的方法;癌痛评估流程;癌痛评估量表及评估方法;疼痛记录及观察表的绘制;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后效果的评估和记录。

1.3 疼痛评估工具

根据患者年龄、基本病情、既往史、现在疼痛情况, 确定评估时机;根据患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面部表情分级法 (FRS-2R) ;数字分级法 (NRS) ;口述词语描述法 (VRS) 。结合三种评估方法与工具, 综合分析疼痛分级。疼痛评估采用数字分级法[4]:用0-10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0级代表无痛;1级 (1~3) :轻度疼痛, 可忍受, 能正常活动, 睡眠不受干扰;2级 (4~6) :中度疼痛, 疼痛明显, 不能忍受, 要求服用镇痛药物, 睡眠受干扰;3级 (7~10) :严重疼痛, 疼痛剧烈不能忍受, 需要镇痛药物, 睡眠严重受干扰, 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5]。使用疼痛护理单, 记录疼痛时间、部位、性质、评分、疼痛时伴随的症状和体征、活动情况等;疼痛>5分, 安慰患者, 解释病情,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采用物理疗法分散注意力。告诉医生采取止痛措施, 使用镇痛药物后再次评估疼痛是否缓解, 口服药后1h再评估, 肌肉注射0.5h后再评估, 静脉注射15min后再评估, 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记录在疼痛护理单。根据VRS/NRS法, 疼痛缓解效果可分为:显效:疼痛减轻2度以上;中效:疼痛减轻1度;微效:疼痛稍有减轻, 但不到1度;无效:疼痛无缓解[6]。

1.4 患者及家属疼痛教育

病区建立疼痛教育栏;在每个患者的床头悬挂面部表情评分法和数字评分法组图, 教患者看脸谱图, 把最能描绘自己疼痛程度的脸谱或数字告诉医护人员;每月组织患者及家属观看幻灯片教学, 普及镇痛药的使用原则, 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 让患者掌握吗啡类药物的不易成瘾性和有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发放疼痛患者教育手册, 家属和患者学会预防便秘的方法, 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饮食调理, 缓解便秘的发生;告诉出院患者在门诊办理除痛病历, 开镇痛药的流程和需要携带的证件。

1.5 运用PDCA循环法, 效果评价及总结经验

通过对本科室13名护士考试, 了解护士疼痛知识及三阶梯镇痛药物知识掌握程度;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 满分100分, 以80分及以上为合格。每个月开一次疼痛小组会议, 收集在临床实践中护士疼痛评估和记录的资料;互相交流经验, 分享实践中遇到的个案问题, 优选好的非药物干扰疼痛的方法在科室推广运用;针对实践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 效果

2.1 护士对疼痛的认识水平提高

开展无痛示范病房以前, 护士的疼痛知识是零散的, 不系统的, 疼痛护理仅限于被动执行止痛治疗。2012年开展无痛示范病房以来, 经过系统的疼痛知识培训, 本科室13名护士疼痛知识考试合格率100%。掌握了镇痛药物的规范使用、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借鉴文世红[2]超前镇痛方法, 减少了爆发性疼痛[7]的发生。

2.2 疼痛评估、记录数字化

开展无痛示范病房以前, 疼痛评估仅描述为有痛、很痛、痛得厉害等, 记录不规范。开展无痛示范病房以后, 运用面部表情分级法 (FRS-2R) ;数字分级法 (NRS) ;口述词语描述法 (VRS) 。13名护士均能熟练应用疼痛评估方法及工具, 评估病例100%, 疼痛程度、性质描记在生命体征观察表。

3 讨论

近年来欧美国家的疼痛研究发生了两次转变:一是从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 二是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从以麻醉医生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 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的关键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护士管理疼痛的能力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日益受到重视[8]。无痛示范病房的创建, 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加强麻醉药和精神药品管理, 提高医护人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 提高患者对癌痛的认知度和用药依从性, 保障麻醉药和精神药品的临床合理运用。

3.1 创建无痛示范病房有利于肿瘤专科护理的发展

疼痛是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 疼痛对机体的躯体方面、精神心理方面、社会人际关系方面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提高, 护理必然走向专业化。创建无痛示范病房, 就是要培养一批热爱肿瘤护理专业的疼痛专科护士, 采用科学的疼痛评估工具, 针对性的疼痛教育方法, 让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我国对疼痛护士的培养仍在起步阶段, 通过疼痛护士把自己的专科知识、技能传给科室护士, 使科室整体专科护理水平得到提高。开展无痛示范病房以前, 有部分患者拒绝吃镇痛药, 担心镇痛药成瘾;还有的患者不痛时就不吃药, 等疼痛发作后再吃药。对患者开展疼痛教育后, 遵医行为改善, 患者均能按时吃药, 爆发性疼痛的发生率减少了, 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 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增加了。

3.2 创建无痛示范病房任重道远

晚期癌症患者的慢性疼痛处理一直是医护人员所面临的难题, 因为他需要对疼痛程度及情绪变化为特征的痛苦做仔细评价[6]。癌痛的控制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大力配合, 才能达到肿瘤患者无痛生存, 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报告, 2000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已经超过700万大关, 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 在发展中国家占9%, 在发达国家占21%。如果这一趋向得不到改善, 预期到2020年每年新发病例数将达1500万, 在发展中国家癌症总数将增加73%, 发达国家为29%[6]。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面临每年如此多的新发肿瘤患者, 很多医院的肿瘤科都在不断增加床位, 或增加病区, 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疼痛专科护士, 以便帮助新增加的临床护士提高疼痛专科护理质量, 为更多的肿瘤患者减轻痛苦, 提高生存质量。

摘要:介绍了创建无痛示范病房即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经验, 包括加强麻醉药和精神药品管理, 提高患者对癌痛治疗的认知度和药物依从性, 保障麻醉药和精神药品的合理运用, 组建癌痛治疗小组和癌痛护理小组。通过对癌痛护理小组的建设, 癌痛知识的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对癌痛的认知水平。认为无痛示范病房对癌痛患者开展疼痛教育与疼痛评估活动, 能使癌痛患者得到专业的护理。

关键词:肿瘤,疼痛,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 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725.

[2] 文世红.超前镇痛对晚期癌痛患者的效果与护理[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2, 12:63~65.

[3] 陈湘玉, 陈璐.专科护理小组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8) :785~787.

[4] 孙燕, 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86~100.

[5] 黄俊辉, 廖遇平, 曹培国, 等.临床肿瘤学教程[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6:120.

[6] 孙燕, 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35~287.

[7] 郭绍宁, 安力彬, 李文涛, 等.癌症患者爆发性疼痛管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0) :948~950.

8.精神科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 篇八

[关键词] 风险管理;精神科;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4-120-03

Risk management on nursing safety in psychiatric ward

WANG Xueling

Xuzhou Mental Hospital in Jiangsu Province,Xuzhou 221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on nursing safety in psychiatric department. Methods Based on risk management knowledge,identifying the existing or potential risks in nursing,developing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reducing the risks ensure safety. Results This practice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nursing,reduced nursing defects and increased patients' satisfaction.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psychiatric department decreased the risks in nursing care and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nursing.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Psychiatric department;Nursing safety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2]。在精神科的护理活动中,存在着许多高风险因素,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将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要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3]。笔者所在病区从2009年1月开始,重新识别和确认护理风险,科学的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不断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病区现有护士10名,年龄20~42岁,工作年限2~20年。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护士4名。护理员5名。设有床位50张。2008年收治患者395例,2009年收治患者400例。实行无陪护封闭式管理。

2 方法

2.1 风险识别与评估

2.1.1 患者因素 ①精神症状所致:精神患者因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方面异常,常受精神症状支配出现自杀、自伤、伤人、冲动毁物、拒食等现象。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无自知力,拒绝住院和治疗甚至出现激惹与反抗。②思想顾虑:精神疾病病程长,易复发,患者住院期间家属探视少、关心少,病情好转也不接出院。康复期患者担心疾病的愈后对工作、家庭及社会产生影响而有情绪波动易出现意外。③躯体方面:精神患者思维紊乱,当伴发躯体疾病时不能正确表达,年老体弱及衰退期患者生活自理、自我防范能力均下降,容易导致跌倒等意外。④药物副作用:精神科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致跌倒,吞咽困难致噎食等意外。

2.1.2 护理人员因素 ①专业知识缺乏:护士在学校学习的精神病护理不是重点学科,对精神病知识掌握少或岗前培训不到位,缺乏预见性和判断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风险先兆。②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不强:把精神科护理当成简单的看护,不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如分级护理不到位,未按时间巡视病房,患者出现异常先兆未能及时发现。护理记录不及时不严谨等。③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丧失理智的特殊群体,其行为不可理解,导致部分护理人员不尊重患者,忽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和需要而造成安全隐患。有的工作人员遇到患者的谩骂与伤害,不能冷静处理,亦可导致意外事件发生。

2.1.3 患者家属因素 患者家属缺乏相应的疾病知识,对病区的安全管理不理解,不配合。如对约束措施不接受,易误解为是惩罚患者而引起护患纠纷。有的家属因害怕患者纠缠或疼惜患者而私下给患者打火机、现金等物品留下安全隐患。

2.1.4 环境因素 ①封闭式管理:集体性生活是精神科病房的特点,各种精神病症状,各年龄段患者在一起,患者间易产生矛盾或因病态支配出现互殴纠纷等。患者感到生活单调乏味,不适应而选择外逃等行为。②病房设施落后:如厕所地面防滑不好、无扶手、暖气片外置、洗澡间淋浴头较少等。

2.2 精神科风险管理措施

2.2.1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 医院结合专科特点成立了由分管院长领导,护理部主任负责,各病区护士长为成员的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例会,对医院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并将结果反馈到各病区进行风险预报。病区成立由护士长负责,2名护理骨干为成员的风险管理小组,每周检查,及时评估分析病区现有及潜在的护理风险,制定规避风险的措施。

2.2.2 完善管理制度 医院重新制订了常见的精神疾病护理常规,修订完善了探视制度、吸烟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等8项管理制度。制定了自杀、噎食、跌倒等19项护理风险管理应急预案。针对精神科特点增加了安全检查流程,暴力患者收治流程等。增设家属告知签字制度,探视物品签字制度等。病区将各种操作、职责明确到个人、班次,使护理人员执行任何一项工作时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2.3 完善环境设施 逐渐改善病区的环境设施使其更符合安全、人性化的要求,如厕所地面增加防滑垫和扶手防止患者跌伤;将暖气片内置防烫伤,增加淋浴器喷头防治患者拥挤争抢;安装闭路监控系统,方便中夜班护理人员对整个病区动态的监控。

上一篇:房产协议书下一篇:在黑暗中前行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