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诗词鉴赏

2024-08-16

关雎诗词鉴赏(共9篇)

1.关雎诗词鉴赏 篇一

诗经·国风·召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在河洲上听到鸟叫看见佳人的男子,爱慕之情难以自抑,他吟出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让后世男子梦幻了千年,至此以后,看见美女不必胆怯,美人如花隔云端也要排除万难把她追到。君子,淑女,代表了中国人的爱情品位。河洲,雎鸠,则象征着中国人的飘渺朦胧的情感意境。

2.《关雎》教案 篇二

詹维民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了解作品中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2.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2、了解兴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

1、双声叠韵连绵词的运用

2、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人歌德说:“哪个青年男子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这是人类至真至纯的感情。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中国古人对此就有生动的描述。《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进《诗经》开篇的第一首《关雎》。查看比赛结果。二.授新:

(一)说一说《诗经》

1、《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个什么位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它收录了哪个时代的作品?距今有多少年了?西周年到春秋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

3、它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注,所以又叫《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称为《诗经》]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国风,是各地的民谣;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二)整体感知 1.读诗歌。

2.明确:节奏把握好,两字一顿,感情要明朗。

3.请结合注释边读边理解:主要内容是什么?主人公的情感前后有怎样的波动?

(主题:爱情。

情感:爱恋—相思—梦幻)4说说每一节内容大意:

第一节: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君子看了之后就想到了他心中的姑娘,心中充满了爱慕之情。

第二三节:河的两岸长满了荇菜,随着那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可见相思之苦。

第四五节:在君子所憧憬的一片美好的爱情梦幻之中,君子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

5.同学把诗歌读一遍,读出情感和意境。

(二)研讨探究

1.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看看文章开头写了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

2.除了雎鸠之外,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形象或事物?(荇菜、水、淑女、睡不着的人)

3.如果说眼前有一幅画,画面的中心人物是谁?对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在随风飘荡的荇菜丛中采摘,文中采摘意思的有哪几个字?(流、采、芼)

4.大家能作出几个采摘的动作吗?这些动作用准确的现代汉语怎么说?(捞、采、摘)

5.那位采荇菜的女子在忙碌着,没曾想到有一双眼睛正看着她了。大家能否想象出诗中君子第一次见到采荇女的情景?(想象)

6.情景描绘得历历在目,她很聪明地抓住了瞬间。傍晚的色彩,少女的动作,仅仅一刹那,却让它变成永久的记忆。同学们有过这样一刹那的所见吗?生活中或电视上,一个瞬间的美丽,你捕捉到了吗?大家不好说,瞬间美丽,我们不一定说男女之间的印象,其他人的也可以呀。(朱自清写他的父亲为他买橘子时的背影)

7.瞬间的美丽,在有心人眼里,无论是低头还是采荇,都那么有情致。让我们来看,采荇菜的女子优雅的姿态,让君子怎样了?(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魂不守舍,睡不着觉。

8.此时这位君子是什么心情?(苦闷、痛苦、无助)

9.这位女子值得他苦闷、痛苦吗?(值得,窈窕淑女嘛。不仅体态美,而且这位女子还在劳动,荇菜为水中之物,故而在采摘时要左一把右一把地顺水流去捞,可见这位女子正在劳作,劳动者往往是最美丽的,可见这位女子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10.看人千万别只看外表。诗歌中的男子没有得到勤劳的淑女的爱就痛苦地失眠了,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请读前三节,要读出单相思的难耐,要注意延长字音,如:求之----不得----11.有的同学读得摇头晃脑,有的着眉头,那么,君子如愿以偿了吗?说出理由。12.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见仁见智,理性一点,他是在做梦,浪漫一点,他是美梦成真,从字面来看,是在做梦。但我认为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我想知道你们喜不喜欢这首诗,看看它有什么特色?

A.诗歌的开头为何要写“雎鸠”?先写景再写人,这是《诗经》所特有的一种艺术手法,叫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大表现手法。简介:

板书

赋:直接地陈述铺叙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B.本文除了采用表现手法之外还用了双声(例辗转,声母同)和叠韵(例窈窕,韵母同)的连绵词、反复

3.作用: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读起来也很有韵律感。

13.一起读一遍,体会韵律感。14.试背——提示首字

三,拓展思维 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

(同学们可以做到两点:一是学会选择,二是保持风度。)

小结:爱情与友情亲情一样,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歌诵的主题。但应该是以相当成熟的年龄和心态为前提的,过早地去涉及它,那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无情地伤害,就好比揠苗助长。而现在呢,我们聪明的做法或许就是来欣赏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经验之谈,欣赏它的美好。

四,作业:

A、背诵并默写本文;

B、写一个美丽的瞬间情景或摘抄一首你喜欢的爱情诗。

C、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可以做到两点:一是学会选择,二是保持风度)

板书设计:

3.关雎 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背诵全诗。

3.正确的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重点:

掌握《诗经》中的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节奏美; 难点:

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对文本进行赏析。

一、出示目标 导入:都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看来不错。《关雎》作为《国风》的第一篇,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的第一篇,便是写爱情的,古人将其放在三百篇之首,足见其价值之高。

二、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也称“诗”或“诗三百”,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这些诗歌又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宫廷音乐。颂是产生较早的古音乐。

2、3、自读课文,明确读音。雎鸠 窈窕 好逑 荇菜 寤寐 芼 结合文章注释,弄通全文。教师巡视点拨。

三、展示交流:

1、2、有感情的朗读,把握节奏。说说自己对于本诗的体悟感受。

四、点拨提升:

1、赋比兴:赋是铺陈直叙;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再引起所咏之词。讨论全诗用的“兴”的表现手法。

2、《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全诗始于兴,以雎鸠鸟的和鸣促发对“窈窕淑女”的思念,但是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看出暗喻男主人公想与女主人公结为夫妻。

3、这首诗富有音乐美,诗中的窈窕、参差、辗转等词不仅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而且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

五、拓展延伸:

四书: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 《诗经》六义: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六、作业反馈:

七、1、注音 出差 差劲 差别 参差

2、词类活用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3、诗经多采用——————的表现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即运用了-------的手法。

4.关雎赏析 篇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关关:拟声词,水鸟叫声。雎鸠:水鸟,一般认为是鱼鹰。关关雎鸠:关雎鸟不停地鸣叫。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洲:水中的陆地。窈窕:娴静美好的样子。淑:善,好。

好逑:喜欢追求为对象。逑,配偶,此处用作动词,意为追求为对象,娶为妻子之意。

参差:长短不齐。荇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流,顺水势采摘。寤寐:这里的意思是日日夜夜。寤,睡醒;寐,睡着。思:语助。服:思念、牵挂。思服:思念。悠:忧思的样子。

辗:半转。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他快乐。友,交好。芼:选择,采摘。乐:使淑女快乐。

荇菜:浅水性植物,叶片形睡莲.翻译赏析

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反映了一个青年对一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本诗第一好在音乐。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就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第二好在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寄托深远,文已尽而意有余。诗歌意思

《关雎》诗意地描绘了一个完整的爱情审美过程,即人的美(外形美和心灵美)的审美过程。诗的一开始就给出了美丽的自然和人的图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天的河边,绿草茵茵,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水中嬉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河边采摘荇菜,她撩拨起了少年男子的无限情思。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方言》说:“秦晋之好,美心为窈,美状为窕。”爱情的产生常常始于为对方的形体(人的外形美)(窕)所吸引,而后才有了进一步的交往,继而了解对方的心灵(心灵美)(窈),所以说爱情就是人的美的审美过程。爱情双方是感同身受的关系,它虽然从异性形体美的感受开始,但却具有对异性形体美的超越性感受。少年男子初遇女子时注意的是女子的形体美,但是越到后来,越消失了对她的单纯形体美的感觉(此过程在文本中需要一个过渡),随之而来的是女子的情绪对他的情绪的严重干扰,体现在诗中便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女子态度的不确定引发了男子的无尽相思。“心有灵犀一点通”,待到两者都有了感同身受的能力后,爱情就产生了。诗到这里,把人在爱情审美过程中主体与自然统一这对关系揭示出来了。前面说过,《关雎》是一首婚歌,它是强调伦理道德的。所以,诗歌在肯定了审美主体的自然性的同时,又强调了审美主体和社会理性的统一。在诗歌中,这些关系和谐地同构于审美主体,因而形成了理想的爱情审美观。读后札记

据说关雎这种水鸟雌雄情感专一,如果一个死了,另一个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极笃于伉俪之情。这让我想到了皇太极的爱情,那一段淹没在历史中的生死恋曲。皇太极穷极一生爱的是庄妃的姐姐,哲哲的侄女,海兰珠。她入宫的时候是26岁的年纪了,比庄妃晚入宫九年,而且之前嫁过人。但是这个女人却一入宫就以锐不可挡的气势宠冠六宫,被封为关雎宫的宸妃。当时皇太极的后妃住的地方,正中是清宁宫,东宫为关睢宫,西宫为麟趾宫,东宫下首为次东宫衍庆宫,西宫下首为次西宫永福宫,统称台上五宫。五宫的主位,就是当时后宫,也是大清国最尊贵的女人了。海兰珠仅位于正宫之下,因为满州向东,所以认为东比西尊贵。而庄妃是这五宫中地位最低的。

关雎宫,取自《诗经》开篇《关雎》,取名特别,不同于其它四宫的名字只是讨个吉祥喜庆的彩头,这名字是专为海兰珠改的,苦心孤诣,且宸妃的封号又是何等的尊贵。一个嫁过人年纪又不小的女人,德不如皇后,才貌不及庄妃,据记载脾气和操行还不太好的女人究竟有什么魅力呢?也许就是那“女性的温柔”。只有她,不是用景仰和害怕的眼神或者是欲利的眼神看他,只有她,把他当作自己的丈夫,用一腔柔情去化开他的愁绪,只有她,对他耍着黛玉般的小性子,喜怒娇嗔全是为了他。他是她生命中的唯一,于是他全心全意的宠爱着她。当“宸妃病危”消息传到,皇太极竟丢下前线紧急军务,飞驰回京。宸妃香消玉殒,皇太极心痛至极,狂吐鲜血,不久也撒手尘寰,用生命来铭刻爱情。自我理解

看完《关雎》,自是浮想联翩的。都说中国文化封建,对爱情,对性情,都讲究个隐晦曲折。那是将人性压抑了。对窈窕淑女和帅气男儿的渴望,是人心里最正常也最本质的欲望。热情催生奔放的作品,诗经里的民歌不少都很大胆直白开放。比如说这里的“君子好逑,寤寐求之,辗转反侧,钟鼓乐之”,先钟情,再为情所急,所热,所困,再不顾一切的去追求,用尽手段——“友之,乐之”。追求的过程还得绅士,先文质彬彬的做好朋友,再请唱歌,最后还有可能发展到才艺展示。不过这还挺高难度的,必须得这位追求的人够有才华。

《上邪》写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能说这话的女子,真是个痴情而勇敢的真女子。大胆追求真爱,大胆表白真爱,大胆坚持真爱。语言朴质而真实,读来让人荡气回肠,爱也爱的直接明白。

中国女子在爱的路上,一直是被压抑的。封建社会给女人套上了太多枷锁。女人就该躲入深闺,看花叹月,盲婚哑嫁,从一个高墙进入另一个高墙。古来幸福的女子有几个!就连好容易幸福了的唐婉,也被她可恶的婆婆逼出家门,原因竟然是她和陆游太相爱了!相爱一度是女人的错,女人不该有欲望,不该有自我,不该有追求„„好在我没生在那样万恶的旧社会!现代的中国,女性自由了太多。新时代的女性站了起来,拥有自主权,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爱情以及婚姻。

《关雎》赞美纯情真爱,颂扬坚贞不渝,倡导对女性人格的尊重,对中国古代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与古希腊神话中有关爱情的描写相比,中国古诗词中对于爱情主题的表现更富于一种人性美。男女相悦,是人的天性,倾注真爱,付出真情,爱情才会甜美。

ID

姓名:夏晓露

学号:2012210925

院系:外国语学院

班级:英语127

手机:***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4768441.html http:///GuShiWen_3cdf7d2ec3.aspx

《诗经原始》上册(中华书局)【清】方玉潤撰 李先耕點校 七一~七五 關雎 樂得淑女以配君子也

關關雎鸠,在河之洲。興起却兼比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承明正意,仍是總冒。O一章 參差荇菜,興而比,下同。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二章 求之不得,根上【求】字,忽生出【不得】一層,文心乃曲。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三章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以下皆言既得情景,而用字自有淺深不同處。O四章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五章 右《關雎》五章,章四句。姚氏際恒曰:从鄭氏,今仍之。《小序》以為【后妃之德】,《集傳》又謂【宫人之咏大姒、文王】,皆無確證。詩中亦無一語及宮闈,况文王、大姒耶?竊為風者,皆採自民間者也,若君妃,則以頌體為宜。此詩蓋周邑之詠初昏者,故以為房中樂,用之鄉人,用之邦國,而無不為宜。然非文王、大姒之德之盛,有以化民成俗,使之咸歸於正,則民間歌謠亦何從得此中正和平之音也耶?聖人取之,以冠三百篇首,非獨以其為夫婦之始,可以風天下而厚人倫也,蓋將見周家發祥之兆,未嘗不自宮闈始耳。故讀是詩時,以為詠文王、大姒也可,即以為文王、大姒之德化及民,而因以成此翔洽之風也,亦無不可,又何必定考其為誰氏作歟? 【梅評】[一章] 此詩佳處全在首四句,多少和平中正之音,細詠自見。取冠《三百》,真絕唱也。[三章] 互轉繁弦促音,通篇精神扼要在此。不然,前後皆平沓矣。[

四、五章]「友」字「樂」字,一層深一層。快足滿意而又不涉於侈靡,所謂樂而不淫也。

【附錄】姚氏際恒曰:《小序》謂「後妃之德」,《大序》曰「樂得以淑女配君子,優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因「德」字衍為此說,則是以為後妃自詠,以淑女指妾媵。其不可通者四:雎鳩雌雄和鳴,有夫婦之象,故托以起興。今以妾媵為與君和鳴,不可通一也;「淑女」、「君子」,的的妙對,今以妾媵與君對,不可通二也;「逑」、「仇」同,反之為匹,今以妾媵匹君,不可通三也;《常棣》篇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今云「琴瑟友」正是夫婦之義。若以妾媵為與君琴瑟友則僭亂,以後妃為與妾媵琴瑟友,未聞后與妾媵可以琴瑟喻者,不可通四也。夫婦人不拓則亦已矣,豈有以己之坤位甘遜他人而後謂之不拓乎?此迂而不近情之論也。《集傳》因其不可通,則以為宮中之人作。夫謂王季之宮人耶?淑女得否何預其哀樂之情!謂文王之宮人耶?諸侯娶妻,姪娣從之,未有未娶而先有妾媵者。前人已多駁之。況「琴瑟友之」,亦非妾媵所敢與後妃言也。要之,自《小序》有「後妃之德」一語,《大序》因而附會為不拓之說,以致后儒兩說角立,皆有難通;而《關雎》詠淑女、君子相配合之原旨,竟不知何在矣。此詩只是當時詩人美世子娶妃初昏之作,以見嘉耦之合,初非偶然,為周家發祥之兆。自此可以振邦國,風天下,不必指大姒、文王,若非《大明》、《思齊》篇實有文王、大姒名也。案:此說駁《序》、《傳》可謂詳且明矣,及其自詮詩旨,則仍不離世子娶妃之說。夫世子為誰?周宮中之「淑女」、「君子」,孰有如大姒、文王者?是慾駁正前說,而仍不能說前人窠臼,故備錄之,以見古今說《詩》之難得通論也如此。

《诗集傳》 【宋】朱熹集注 一~三頁

毛传之挚字与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其有幽闲贞静之德。故作是诗。言彼关关然之雎鸠、则相与和鸣于河洲之上矣。此窈窕之淑女、则岂非君子之善匹乎。言其相与和乐而恭敬、亦若雎鸠之情挚而有别也。后凡言兴者、其文意皆放此云。汉匡衡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能致其贞淑、不贰其操。情欲之感、无介乎容仪。宴私之意、不形乎动静。夫然后可以配至尊、而为宗庙主。此纲纪之首、王化之端也。可谓善说诗矣。

参差:长短不齐之貌。荇:接余也。根生水底、茎如钗股。上青下白。叶紫赤、圆茎寸余、浮在水面。或左或右、言无方也。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或寤或寐、言无时也。服:犹怀也。悠:长也。辗者,转之半。转者,辗之周。反者,辗之过。侧者,转之留。皆卧不安席之意。此章本其未得而言。彼参差之荇菜、则当左右无方以流之矣。此窈窕之淑女、则当寤寐不忘以求之矣。盖此人此德、世不常有。求之不得、则无以配君子、而成其内治之美。故其忧患之深、不能自已至于如此也。)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锺鼓乐之。(兴也。采、取而择之也。芼、熟而荐之也。琴、五弦或七弦。瑟、二十五弦。皆丝属。乐之小者也。友者、亲爱之意也。钟、金属。鼓、革属。乐之大者也。乐、则和平之极也。○此章据今始得而言。彼参差之荇菜旣得之、则当采择而烹芼之矣。此窈窕之淑女、旣得之、则当亲爱而娯乐之矣。盖此人此德、世不常有。幸而得之、则有以配君子而成内治。故其喜乐尊奉之意、不能自已、又如此云。)

5.关雎 教学设计 篇五

一、美之序曲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诗经》中的《关雎》,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寻美、赏美、创造美。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我们朗诵一首自创诗歌,大家在倾听的同时,找出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好吗?

屏显:(师朗诵)

你是一条旺盛的河流,2600多年来边唱边走,多少人翘首追随你们神秘的源头。

哦,到春秋,再到西周。

“风”—土风民谣,纯朴自然,“雅”—诸侯朝会,贵族欢宴,“颂”—宗庙祭祀,乐舞翩翩。

直陈比喻,托物抒情。

你的语言是赋

因为你,“风骚”成为文学的雅称。

你就是《诗三百》

人们还恭敬地称呼你《诗经》 师:准备好的同学,请发言!

(生发言:①《诗经》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②《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③《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

④《诗经》大概有3篇,也称诗300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刚才的发现连缀成一段说明性的文学,好吗?

师:可见大家比较善于归纳总结,《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之瑰宝,我们一定要能够精准介,来大家请看大屏幕,请大家自由朗读: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首,故又称“诗三百”。《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个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国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直陈其事叫赋,;譬如对比;无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诗经》多已四言为文,兼有杂言。

师:看,老师的诗与这段文字内容大致相同,语言风格都不一样,比较之下,各有千秋。来,大家说说你的看法吧!

(生:诗读起来好听,这段文字言简意赅。)

师:一语中的!说明性文字语言准确,简洁,目的在于传达知识!而将具有独特的形象美,音韵美,情感美。

二、诵读,感受诗歌之美。

师:《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这一首古老的序曲,下面我们通过桑拿部朗诵,感受它的魅力。(屏显,生齐读)

① 初读正音,把握节奏,要读得字

腔调 ② 再读解意,把握形式,要读的韵味深

③ 吟唱诗歌,品赏诗情,要唱的情深意切。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你觉得文中那个字容易读错?那个字容易写错?请你标出来,(钟鼓“乐”之? 好()逑,而不是“hao” ?)

师:这个“好”字从字义入手确定读音,是一种正确的方法,大家想一想,这个字的字音还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民俗文化、如果是好(hao)逑就是“喜欢追求”的意思,那诗中的君子不就是成了一个偏爱好追求美女的浪荡公子了吗?见一个爱一个,还能称得上是君子吗?

师:来,看老师总结的易误读的词,齐读三遍!

雎鸠()

窈窕()芼之()好逑()荇菜()寤寐()

2、再读解意,把握形象

师:浅层次的朗读给我们雾里看花的美感,深入解读文

,希望同学们能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下面我们进入第二次的朗读。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三个任务,请我们同学选择一个来完成!屏显

请从以下活动中任选一个完成

一、自主完成,用现代汉语通顺地翻译全诗

二、小组合作,把这首诗译为现代诗,语言流畅,能托韵更好!

三、交流活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作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生独自学习,师巡回指导)

师总结:同学们,大家能准确地理解诗意,很好,任务一、二、的在于“直译”,“意译” “直译”不以帮助我们牢固诗意;意译可以让我们品尝到诗歌丰富的内涵、下面,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诗歌,想象诗作展现的画面美,体会诗歌的情感美(生自由朗读

3、吟唱诗歌,品赏诗情

师:同学们读的很好,一次美丽的邂逅,引出一份美好的情感,一份美好的情感,诞生了一首美妙的诗歌。田园美好,诗歌动人,可惜古老的去掉已经失传,现在,我们放松一下,欣赏网络上歌手唱的《关雎》

(播放《关雎》)师:唱的怎样?(生答)

师:下面我来个即兴演唱,依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套用或自创合适的曲调,也来吟唱一下,好吗?(生唱)

四、追寻美的脚步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我投影的诗,只看右半部分(君子好逑、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君子好逑”是说小伙子看上了这个姑娘了,认准了她可以给“我”当媳妇。看上了怎么办? 生:追!

师:对,看上了就追呗。“寤寐求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不仅要追求,而且日夜追求。追到了没有? 生:没有

师:没追到,小伙子“辗转反侧”睡不着,或者在想办法。往下看,“琴瑟友之”,就像现代社会年轻人谈恋爱一样,坐在河边,弹着吉他,唱着歌。最后“钟鼓乐之”敲钟打鼓,这是很热闹的场面,意味着什么? 生:好像是结婚的场面。

师:对,就是敲钟打鼓,热热闹闹把那姑娘娶回来了。

这时候我们的思路就很清楚了。先是看上了,“君子好逑’看上了就追,“寤寐求之”;没追到睡不着“辗转反侧”;经过努力追上了,开始谈恋爱,“琴瑟友之”终于把她娶回家了,“钟鼓乐之”。这首诗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诗经》里叫做“赋”,现代汉语里叫“记叙”。

师:我们单看后面几句,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君子好逑”,“寤寐之求”,“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之后再看之前这几句:“窈窕淑女”,“窈窕淑女”,“窈窕淑女”,“窈窕淑女”,着四句一样的,就中间加了句“优哉游哉”,还需要几码?看一眼就记住了。也就是说,这首诗,这首诗的右半部分我们已经很清楚地记住了。

先记住了后半部分我们再来看前半部分。窈窕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和“关关之雎,在河之洲”有什么关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和它后面的“窈窕淑女”等有什么关系?(生沉默)师:我再举个例子,“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东方红,太阳升”和“毛泽东”有什么关系? 生1好像是比喻„„

师:我再举个例子,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咱们班有个海正卿(本班学生),这时什么关系? 生:(大笑):就是比喻,把海正卿比作星星了。(师板书:“比”、“比喻”)

师:对,首先就是比的关系。比就是比喻,就像我刚才把毛泽东比喻为红太阳了。在这首诗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说雎鸠鸟成双成对在河边鸣叫,用来比喻君子和淑女是很好的一对。这一层关系大家都可以理解,但它还有另外一层关系。(师板书:“兴”、“引发”

师:兴,就是引出或引发的意思。就是引出下文。刚才我们说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咱们班有个海正卿,可以理解为“比”,也可以说海正卿,可以理解为“比”,也可以说海正卿和星星根本沾不上边,纯粹是为了引出海正卿。这就是“兴”。看,我们今天又学了三个字:赋,比,兴。师:(指屏幕)左面的就是为了比,为了兴,第一句“关关之雎,在河之洲“我们已经记住了。后面的三句基本一样,”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只有三个字不同,“流”、“采”、“芼”。中间这一句不一样,“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左右两半都是中间一句句式不同。其余句式都一样,这叫什么呢?(生沉默)

师:初一的时候学过,“不闻爷娘唤女声„„不闻爷娘唤女声„„”这时什么手法?

生2:反复。

师:用两个字说,这种手法叫复沓。

(师板书:“复沓”。)

师:用四个字说,这叫重章叠句。明白了这些写作的手法,这首诗也就印在你脑子里了。想想这个故事,想想结构特点,很容易背的。开始——

(生齐背诵)

师:不错。为了大家背得好,我说诗中的小伙子看上了淑女,看上了追,追不到就睡不着,后来追上了,再后来娶回家了。这些其实是我的个人理解。诗里面并没有明确地说,也许那个淑女压根就不上这个小伙子,那个小伙子睡不着,想啊,想啊,最后幻想和这个姑娘好上了,幻想把他娶回家。有没有这种可能? 生:(齐)有。

师:所以,对这样的诗老师不作固定的理解,完全鼓励大家有自己的理解。你们有自己的理解,开发自己的思维,比记住老师的一个答案更重要。也许有的同学要问,到底该怎样理解?历代有好多的人在亚久,也没有人给它下一个定论,到底是追上了还是没追上?如果是追上了,那固然是“乐”(师板书:“乐”)

师:如果没追上,那就有点“哀”

(师板书:“哀”)

师:孔子评价这首诗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师板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师:可能孔子也在揣摩,如果追上了,值得了,但一切都有节制,在礼法范围之内,这就是

乐而不淫,如果没追上,也没有寻死觅活,这就是哀而不伤。也许孔子就在借这首诗而教化大家,所有人都应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师:这首诗里的主人公是谁? 生1:君子和淑女。

师:孔子把写爱情的《关雎》放在第一篇,告诉大家,男人都要做君子,女子都要做淑女,在这首诗中,写君子的感情,只限于睡不着觉,限于弹琴,敲钟打鼓,没有其他亲你的动作和语言,这个淑女呢,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也没有什么过分的举动,这正符合君子和淑女的标准,也就是说,爱要符合礼仪,爱要有所节制,要守规矩。这正是孔子要教育大家的内容。

四、唤醒积累

师:同学们,爱情是个大话题,爱情是个小天地,走出这个小天地,我们可以发现:亲情、友情、师生情、故土请、爱国情醉人心田,抒写这些情感的诗句比比皆是,诗歌之美,言说不尽;真情之美,言说不尽、针织美好的情感一旦与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诞生的都是语言精品。让我们真诚地生活,用我们字字珠玑的母语去尽情表达我们对生活的感恩吧!

6.《关雎》主旨流变 篇六

作为《诗经》首章,《关雎》在今天不仅被我们用来比拟美好的爱情,在古代更是倍受青睐。

汉人的解读确定了《关雎》诠释的范围与方向,同时也给《关雎》主旨笼盖上了永远挥之不去的经学迷雾。在《孔子诗论》中,“《关雎》以色喻于礼”的话,把《关雎》主旨与儒家“礼”的思想紧密相连,《关雎》就被戴上了高耸的礼乐之帽。《毛诗大序》则开篇明义:“《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指明“风”的建始之义,也评价《关雎》紧扣《风》的主旨,还着重指出此篇主旨是赞美后妃的功德。《毛诗小序》解释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给诗歌蒙上了政治、礼教的面纱,明显地体现出汉代以政治教化附会诗义的特色。

由汉代开始一直到清代,对《关雎》之义的解释依旧徘徊在“后妃之德”的范围之内,就连深得《诗经》之义的朱熹也指出:“《关雎》,后妃之德也,孔子之叙书也,举其所为作书之故,其赞易也,发其可以推易之端,未尝详言之也。”朱熹对《诗经》的解读已经突破了经学思想,但对《关雎》之义的解释依旧在儒家礼教思想之内。

近现代学者阐释《关雎》之义,也无不受前人的影响,大多株守前说,虽然有了新见,但也是局限在阶级学说之内。高亨的《诗经今注》中对《关雎》的主旨用一句话概括道:“这首诗歌唱一个贵族爱上一个美丽的姑娘,最后和她结婚了。”陈子展的《诗经直解》在总结历代学人对《关雎》的分析之后,写道:“此诗或出自风谣,而未必为歌咏一般男女恋爱之诗也。当视为才子佳人风怀作品之权舆。”由此可见,从解读《诗经》开始,历代学者就把《关雎》之义列入对后妃之德的赞美、后妃祭祀的细节的再现、生活阶层较高之人的爱恋之情等等范围之内。他们的弊端是把诗列入至高的礼的范围之内,完全忽视了诗的情感性。

《关雎》脱身经学束缚,回归文学本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鲁迅曾经在《且介亭杂文》中评价道:“……然而《诗经》是经,也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因为他究竟是有文采的。”胡适则在《谈谈诗经》一文中更直接地指出:“《诗经》不是一部圣经,确实是一部古代歌谣总集。”闻一多把《诗经》视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开端,他说:“在他(《诗经》)开宗的第一声歌里,便预告了他以后数千年间文学发展的路线。”《诗经》在这一时期学者的眼中,就是中国文学的开端,《关雎》由此也就进入了文学的视野。

婚恋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关雎》体现了先民的重要观念,它深刻地蕴含着生殖崇拜文化心理。原本一首朴素之诗,原本一首可以在原野之上唱和的情诗,被烙上了时代的印痕,失去了原本的风情。但是它经过时间的洗涮,经历光阴的流变,已经褪去了层层包裹,尽显着灵动深情、温婉含蓄、矜持深雅的.爱情内涵。

拓展:

《诗经》首篇《关雎》研究

《关雎》作为《诗经》首篇,历来受到特别的重视,尤其是汉代《诗》被神圣化为《诗经》之后,《关雎》的主旨、作为首篇的原因,更是众说纷纭,本文拟从《诗经》编纂的时代、近年来关于《诗经》的出土文物,略谈《关雎》为《诗经》首篇的原因。

汉代经学家普遍认为:《五经》出自圣人之手,代表了古代的文化传统,体现了宇宙间的最高真理。崇尚经典,就是崇尚其中包含的儒家的最高价值追求。这种观念在《诗经》的阐释中,体现为“孔子删诗说”和“四始说”。根据这种说法,三家诗派认为,《诗经》各部分的首篇都是孔子精心安排,体现了他的深刻思想。三家诗派阐释《关雎》,就经常从《风》诗之首的地位中阐发微言大义。《韩诗外传》卷五的这段记载:子夏问曰:“《关睢》何以为《国风》始也?”孔子曰:“《关睢》至矣乎!夫《关睢》之人,仰则天,俯则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沸沸,道之所行,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睢》之道也,万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悬命也,河洛出图书,麟凤翔乎郊,不由《关睢》之道,则《关睢》之事将奚由至矣哉!夫六经之策,皆归论汲汲,盖取之乎《关睢》,《关睢》之事大矣哉!冯冯翊翊,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天地之间,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叹曰:“大哉!《关睢》乃天地之基也。”

汉儒所言有其合理的因素,但又过分和政治联系在一起,要么释为“刺诗”,要么认为是美“后妃之德”,结合《关雎》诗义都显得牵强,姚际恒在《诗经通论》就指出:“此诗只是当时诗人美世子娶妃初昏之作,一件嘉偶之合非偶然,为同家发祥之兆。自此可以正邦国风天下,不必实指太姒、文王。”后世对《关雎》的研究逐渐摆脱了汉代的政治解读,更多地结合了《诗经》产生的时代背景,随着出土文物尤其是《孔子诗论》的出现,人们对《关雎》有了更多的认识,下面笔者将结合《诗经》的时代背景、《孔子诗论》等,对《关雎》作为《诗经》首篇进行简略的探讨。

《关雎》位居三百篇之首,首要原因在于夫妇人伦是周人的首重之情。“人之伦类肇自男女夫妇”, “夫婚姻者,万世之始也。”(《礼记•郊特牲》)《礼记•昏义》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而在《毛诗》中对于“正夫妇”的重要性则作了更为明确的阐述:“夫妇有别,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君臣敬,则朝廷正。朝廷正,则王化成。”就是说,如果正确处理与摆好男女的位置、关系、名分,那么父子、君臣关系就自然会得以严正。最终“王化”的理想社会就会得到实现。《礼记•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其齐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见,只有迈出夫妇这一步,在“齐家”之后,才能实现一统天下的理想。

《关雎》居三百篇之首也是周代礼乐文化的反映。周代统治者“以乐辅礼”。《孔子诗论》对《关雎》的评论:“《关雎》之改,……害(何)?童(终)而皆得于其初者也。……《关雎》以色喻于礼……《关雎》之改,则其思益矣……反内于礼,不亦能改乎?……以琴瑟之悦,拟好色之愿,以钟鼓之乐,[喻求女之]好。”《孔子诗论》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关雎》以色喻于礼”,认为男主人公对异性的追求为起始,最终以琴瑟之悦、钟鼓之乐等符合礼的方式表达出来,由“好色”之情而“反纳于礼”,表现了把自然情感提升到礼义规范的主题。这正是早期儒家因人情性而行教化,从而实现王道理想的主张。因此,孔子认为《关雎》之道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先秦儒家对《关雎》一诗的阐释,基本上都是围绕“以色喻于礼”这一命题而展开的。《论语•八佾》:“孔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荀子•大略》:“《国风》之好色也,《传》曰:‘盈其欲而不愆其止。其诚可比于金石,其声可内于宗庙。”这里所说的“传”,应当是说诗的文献。唐代杨注释这几句说:“好色,谓《关雎》乐得淑女也。盈其欲,谓好仇也,寐思服也。止,礼也。欲虽盈满而不敢过礼求之。此言好色人所不免,美其不过礼也。”这个注解正是对“《关雎》以色喻于礼”的最好说明。《孔子诗论》对《关雎》诗旨的概括体现了早期儒家弘扬礼义、情礼统一的价值取向,正如《史记•孔子世家》所载:“故曰《关睢》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事实上在倡导“礼以修外,乐以修内”的春秋时代,“礼”与“乐”二者是殊途而同归的。二者共同指向人格的完善。同时《关睢》与当时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是当时“礼”的呈现与表达载体。“礼”的文化因素使《关雎》逐渐被阐释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文化经典。

《关雎》具有孔子所推崇的中和。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评价《关雎》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曰:“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此即在说《关雎》的思想感情快乐而不过度,悲哀而不痛苦,抒发情感恰当适中,委婉含蓄,中正而和谐,符合儒家中和之美的特点。中和之美可以说是儒家的理想境界。中和不仅仅是周代礼的重要内容,也是周代乐的主要特点。郑樵《通志略》中说“人之情闻歌则感,乐者闻歌则感而为淫,哀者闻歌则感而为伤,惟《关雎》之声和而平,乐者闻之而乐其乐,不至于淫;哀者闻之则哀其哀,不至于伤。此《关雎》之所以为美。” 朱熹《论语集注》:“《关雎》,《周南》《国风》《诗》之首篇也。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关雎》之诗,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求之未得,则不能无寤寐反侧之忧;求而得之,则宜其有琴瑟钟鼓之乐。盖其忧虽深而不害于和,其乐虽盛而不失其正,故夫子称之如此。”

《关雎》备受重视,还在于它贯穿着儒家的“慎始敬终”之意。《诗论》评《关雎》等七首诗“终而皆于其初者也”,即结果比开始要好。《大戴礼记•保傅》篇:“《春秋》之元,《诗》之《关雎》,《礼》之《冠》《婚》,《易》之《乾》《坤》,皆慎始敬终云尔。”“慎始敬终”与《诗论》论《关雎》之意相吻合。所谓“初”,即事情的开始,即《诗论》所谓的“好色之愿”、对于淑女的渴求思念。孔子认为这种思念有益而值得肯定,也就是《诗论》所谓的“《关雎》之改,则其思益矣”。

除此之外,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朱熹注曰:“乱,乐之卒章也。”这正是在说《关雎》末尾的乐曲洋洋洒洒,充满和乐之气氛。这种优美柔和的中和之乐,使我们想象出诗中主人公的快乐与欣喜之情,同时,这种音乐也给听者带来愉悦的感受与畅快的心情。

7.《关雎》改写 篇七

水中生着高低不齐的荇菜,湖中一叶小舟,舟上站着一个采荇人,她在船边,时而弯腰低头采荇,时而起身划舟。

我喜欢她,这也许就是一见钟情吧。我虽然碰到过她,但却不敢上前问好,我害怕她会讨厌我,即使我鼓足勇气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我也害怕她会拒绝,我不敢承受这拒绝。

这天夜里我躺在床上,望着天上点点繁星闪烁,一直在想那件事。我在湖边遇到她,看她第一眼我就不会忘了。我翻了一个又一个身,整夜都在思念她,但追求她的愿望却难以实现。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直到想出了如何追求她。第一个方法就是为她弹琴,让她对我更亲近。第二个方法就是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第二天,我又去了湖边。

但她却没有来。

我焦急地探着头,四处寻找她。环顾四周,空空荡荡的,没有人。只有中间那一叶小舟上的采荇人在忙活。于是我就去了湖边,观察着之前那白衣女子采的花和湖边那美丽美妙的荇菜。水中高低不齐的荇菜长势之高、雎鸠鸟鸣叫声之美好、河中的陆地之宽广,都比不上我对那姑娘的爱慕追求和极度思念。我长夜难眠,思绪万千。姑娘,我多么思念你啊!可你却没有来。采荇人采摘着荇菜,这不就是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一种追求吗?

8.关雎改写作文 篇八

我日日夜夜地想,日日夜夜难以入眠。她使我朝思暮想,魂牵梦萦,夜晚我的绵绵情思,使我难以入梦,在床上翻来覆去。

梦境中全都是个她在采摘那荇菜,动作是那样贤淑优美。她那一低头的温柔,似水莲花般不胜娇羞。

9.关雎 讲课用 篇九

李文静

播放歌曲《关雎》

著名的民族声乐家 宋祖英

现在的流行音乐当中,有很多是以爱情为主题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表达爱情所吟咏的歌谣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两首中的《关雎》。

自学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三分钟之后抢答 抢答题

1《诗经》是什么的总称?

2它收录了哪个时代的作品?距今有多少年了? 3它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学生们自由补充《诗经》的常识

学生补充之后,教师再补充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教师提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六艺:赋比兴风雅颂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表现了民歌的特色。《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得怎么说话。

这是一首怎样的小诗,能千百年来经久不息的传颂着?让我们用心来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这首来自几千年前的情诗。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听范读,正字音

1、播放配乐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和自己课前预习相对照,用笔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字音,提示学生引起注意。(学生自主找生字词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睢鸠(jū jiū)窈窕(yǎo tiǎo)逑(qiú)寤寐(wù mèi)

3、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练习朗读,要求能根据意思和音节,有节奏的朗读。

三、读课文,悟大意

1、跟着音乐男生齐读、女声齐读、全班合读,教师不断进行朗诵指导,学生边读边思,便读边悟。

请同学们回顾归纳一下读好诗歌的方法或窍门。

2、读后,让学生们讨论,用白话文复述一下文章大意,在复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创设一个和原文一样美妙的境地。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读《关雎》,我仿佛看到一个

的人,看到了

的景。感受到

的情。

师友互动,师傅点评朗读

《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真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洁之美。

四、品手法,诵文章

1、由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学生们第一次接触,教师首先明确何谓赋比兴:《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2、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文章是如何运用“兴”这一表现手法的。

教师提示:如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

2、同学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老师点拨,弄清课文的意思。

首章从对雎鸠的和鸣,震动了男女倾慕的心情,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兴,接着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心情。重叠“游哉”,用以表示思念之深;“辗转反侧”,形象地写出了求而未得时的苦闷焦躁。

第三章用了类似第二章的复叠方式,意思却有进一步发展。男子以音乐挑动女子,博取她的欢心,借美妙的音乐,达成美满婚姻。

3、讨论全诗用了“兴”的表示手法。

3、除了“兴”的手法的运用,学生讨论文章还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示:文章大量的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方式,表达了细腻缠绵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内容和多次朗诵的基础上,争取当堂成诵。

五、作业

木瓜

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匪报也,永以为好也③!投我以木桃④,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⑤,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赠送给我的是木瓜,我回赠给你的却是佩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你赠送给我的是桃子,我回赠给你的却是美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你赠送给我的是李子,我回赠给你的却是宝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① 木瓜:落叶灌木,果似小瓜。古代有一瓜果之类为男女定情的信物的风俗。②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将木瓜投给我,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玉。投,投掷,此作赠送,给予。报,报答。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后边“琼玖”、“琼瑶”同此。

③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并非只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永远相爱。匪:同“非”。好,爱。④木桃:桃子。⑤木李:李子。

《关雎》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3.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2.兴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

诗中出现的一些连绵词的读音和字形,学生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一提诗我们马上会想到唐诗。是啊,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会背几首唐诗呢!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顶峰,诗人数以千计,诗歌浩如烟海,汇成了诗的洪流。同学们想过没有,形成唐诗这巨大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呢?唐代距离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唐诗的源头也就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距离现在又有多远呢?最古老的诗歌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要解开这些谜,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古代诗歌源头的旅行吧。

二、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注释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自读,三分钟后提问,要求学生能不看书回答。

提问: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三、学习《关雎》

《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一首。1.老师读读这首诗(范读)。听了一遍,有的同学可能会猜到这首诗的内容与爱情有关。《诗经》的编者把它放在首篇,可能就是为了突出“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吧。

2.跟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这样做有利正音,同时让学生感知诗的节奏、韵律。

3.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在自读几遍后要求学生自己看注释,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老师提示重点词语,并试着串讲。

4.导读。重点导读前两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没有。)

②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讲解“比兴”的手法,讲解内容见教参)

③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反复读读,好好想想,试着说说。提示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再看看阅读提示是怎么总结的。

④阅读提示中还写道:“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因为这首诗里运用了反复、双声、叠韵等多种手法。)

5.学生反复朗读、背诵。(作业)

教师可这样检查背诵:①背出起兴的诗句。②背出描写男子心理活动的诗句。

上一篇:全面成本管控下一篇:会员积分兑换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