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体育教案全集

2024-08-09

高一体育教案全集(共7篇)

1.高一体育教案全集 篇一

小学三四年级体育教案全集

第一周 第一节

(室内课):引导课,体育常识,游戏是儿童的良师益友。目的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锻炼身体的好处,认真上好体育课。

2、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和基本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唱歌:

二、师生问好:

三、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任务:

四、点名;

教 室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讲解课堂要求任务。

学生坐在教室里按自己的座位坐好。

一、讲解本学期体育课的要求和任务内容。

二、游戏是儿童的良师益友。

1、做游戏可以全面锻炼身体。

2、做游戏可以使大脑灵活。

3、做游戏可以培养优良品德。

4、做游戏可以使心情愉快。

1、教室讲解语言要清晰。

2、要求:

①、学生认真遵守纪律。

②、养成良好的坐立行的正确姿态。

③、能够自觉做到无故旷课,迟到,有事要请假。学生坐在教室里按自己的座位坐好。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5、做游戏可以调解脑力疲劳。重点:对游戏好处的理解和认识。

二、游戏:(抓手指)

规则:

1、手放平。

2、食指尖必须顶着手掌心。

3、听到教师口令后才 能抓手指。

1、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教师做示范。

3、学生练习和游戏。

1、学生认真听讲游戏方法和规则。

2、学生练习。

3、学生进行游戏。

一、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二、下课。

教师总结本次可的情况。

学生按教室的座位坐好。

第一周 第二节 三、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 室

时间

课型 一课时 内容

1、队列队形;

2、游戏:穿过小树林; 目的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队列队形的方法与技巧。

2、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指挥的习惯,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变向跑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小游戏; “抓人”

2、小型徒手操。

3、专项准备活动。组织:

××××× ××××× ××××× ×××××

四列横队,体操队型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

4、教师讲解徒手操的动作和要求。

5、师生一同练习。

1、学生站成四列横队。

3、学生认真听讲看示范。

4、学生精神饱满。

一、队列队形:

1、集中注意力联系;

(有效与无效)

2、快快集合;

3、稍息、立正、向右看齐;

5、变换队形;

1、教师讲动作方法和要领。

2、教师做正确的示范。

3、教师个别指导。

4、找好学生做表演。

1、学生认真听动作方法和要领。

2、学生练习。

3、分组练习。

4、动作一致,精神饱满。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重点:动作自然,协凋准确。难点:重心前后稳定,节奏一致。

二、游戏: 穿过小树林; 规则:

1、必须站在起跑线后,拍手后才能起跑。

2、不得碰到下树,如碰到扶起后才能其跑。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2、教师做正确示范。

3、教师做正确评定胜负。

1、学生认真听游戏方法和规则。

2、学生练习和比赛。

3、分组比赛。

一、放松;

学生活动

二、小结;

三、下课

1、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2、下课。

1、认真听讲情绪饱满。

2、下课。

八个小木柱; 四个标志物; 三、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时间

第二周 第一节

课型 一课时 内容

1、基本体操:第八套广播体操(1-4)节;

2、游戏:守卫红旗;

目的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进一步的巩固广播操的练习,对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的各器官的正常发育。

2、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学生动作迅速能力和奔跑能力。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队列练习;

2、小型徒手操; 专项准备活动; 组织:

××××× ××××× ××××× ×××××

四列横队,体操队型

1、教师语言要清晰。

学生活动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教师讲解徒手操的动作和要求。

4、师生一同练习。

1、学生站成四列横队。

2、学生认真听队列的要求。

3、师生一同练习。

4、动作一致,精神饱满。

一、第八套广播体操(1-4)节; 第一节,伸展运动; 第二节,扩胸运动; 第三节、踢腿运动; 第四节,体侧运动;

1、教师讲解动作要求和方法。

2、教师做完整的正确的示范。

3、教师个别指导。

4、找好学生做表演。

1、学生认真听动作要领和方法

2、学生练习。

3、分组练习。

4、动作一致,精神饱满。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重点:各节的动作要领及要求。难点:动作的准确性和优美大方。

三、游戏; 守卫红旗 规则:

1、没有被教导的人不得随意进入圈内。

2、叫号时要清楚、响亮,松手时红旗必须竖直。

1、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教师做正确的示范。

3、教师正确评定胜负。

1、学生认真听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学生练习。

3、分组比赛。中

一、放松;

二、小结;

三、下课

1、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2、下课。

1、认真听讲情绪饱满。

2、下课。三、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时间 第二周 第二节

课型 一课时

内容

1、基本体操:第八套广播体操(5-8)节;

2、游戏:报数比赛 目的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进一步的巩固广播操的练习,动作要领的掌握。

2、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和动作的协调性能力。

3、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指挥的好作风和迅速排队的能力。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二、准备活动:

1、队列练习;

2、小型徒手操;

3、专项准备活动; 组织:

××××× ××××× ××××× ×××××

四列横队,体操队型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教师讲解徒手操的动作和要求。

4、师生一同练习。

二、第八套广播体操(5-8)节: 第五节,体转运动; 第六节,全身运动; 第七节,跳跃运动,第八节,整理运动,1、教师讲解动作要求和方法。

2、教师做完整的正确的示范。

3、教师个别指导。

4、找好学生做表演。

1、学生认真听动作要领和方法

2、学生练习。

3、分组练习。

4、动作一致,精神饱满。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重点:各节的动作要领及要求。难点:动作的准确性和优美大方。

一、游戏: 报数比赛 规则:

1、必须按教师的要求顺序报数。中间不得有间隔。

2、报错数时必须改正报数才可以接着下面报数。

1、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教师做正确的示范。

3、教师正确评定胜负。

1、学生认真听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学生练习。

3、分组比赛。

一、放松;

二、小结;

三、下课

1、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2、下课。

1、认真听讲情绪饱满。

2、下课。三、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时间

第三周 第一节

课型 一课时

内容

1、基本体操:第八套广播体操(1-8)节;

2、游戏:春种秋收 目的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进一步的巩固广播操的练习,动作要领的掌握。

2、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和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3、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和集体的意识。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队列练习;

2、小型徒手操;

3、专项准备活动;

组织:

××××× ××××× ××××× ×××××

四列横队,体操队型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教师讲解徒手操的动作和要求。

4、师生一同练习。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1、学生站成四列横队。

2、学生认真听队列的要求。

3、师生一同练习。

4、动作一致,精神饱满。

一、第八套广播体操(1-8)节:(全套练习)

重点:各节的动作要领及要求。教师讲解动作要求和方法。

2、教师做完整的正确的示范。

3、教师个别指导。

4、找好学生做表演。

1、学生认真听动作要领和方法学生练习。

2、分组练习。

3、动作一致,精神饱满。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难点:动作的准确性和优美大方。

二、游戏(春种秋收)规则:

1、必须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击掌后第二个人才能起跑。

2、交换物必须放在圈内,如,滚出圈外要拾回来放好在继续跑。

1、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教师做正确的示范。

3、教师正确评定胜负。

1、学生认真听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学生练习。

一、放松;

二、小结;

三、下课

1、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2、下课。

1、认真听讲情绪饱满。

2、下课。

3、分组比赛。

小沙包—20个 四个标志物 三、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时间

第三周 第二节

内容

游戏课;

1、穿称门;

2、加球接力; 目的

1、发展学生速度素质,提高快速反映能力。

2、培养学生齐心协力的集体主义精神。

3、发展速度,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4、队列练习;

5、小型徒手操;

6、专项准备活动;

课型 一课时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组织:

××××× ××××× ××××× ×××××

四列横队,体操队型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教师讲解徒手操的动作和要求。

4、师生一同练习。

1、学生站成四列横队。

2、学生认真听队列的要求。

3、师生一同练习。

4、动作一致,精神饱满。

一、游戏(穿称门): 规则:

1、游戏者必须成一路纵队向前跑,否则判失败。

2、游戏者进行时游戏者之间不准松手。

1、教师讲解动作要求和方法。

2、教师做完整的正确的示范。

3、教师个别指导。

4、找好学生做表演。

1、学生认真听动作要领和方法学生练习。

2、分组练习。

3、动作一致,精神饱满。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3、城门不准随便移动,否则判本队失败。

二、游戏:(加球接力)

规则:

1、球掉到地上不允许用脚踢,否则判失败。

2、交接球时接球人不得踩起跑线,否则判失败。

1、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教师做正确的示范。

3、教师正确评定胜负。

1、学生认真听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学生练习。

3、分组比赛。

一、放松;

学生活动

二、小结;

三、下课

1、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2、下课。

1、认真听讲情绪饱满。

2、下课。

四个标志物 三、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时间

第四周 第一节

课型 一课时 内容

1、技巧: 前滚翻起立,接球;

2、游戏:障碍赛跑 ;

目的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前滚翻的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柔韧协调等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2、通过练习,可以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觉和协调灵敏等素质。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队列:立正、稍息、集合、解散、。

2、广播操。

3、专项准备活动。组织:

××××× ××××× ××××× ×××××

四列横队,体操队型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讲解队列练习的要求。

4、师生一同练习。

1、学生站四列横队。

2、学生认真听讲,注意关查。

3、听从指挥注意力集中。

4、学生充分活动各关节。前滚翻起立,接球

重点:蹬地、低头、团身。

难点: 动作连贯,协调

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

2、教师做分解和完整动作示范。

3、教师给学生个别指导。

1、学生认真听讲动作方法和要领。

2、学生集体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二、游戏:(障碍赛跑)规则:

1、游戏者应在比赛中完成所规定的动作。

2、由小裁判评定动作正确与否。

3、每个队员的比赛次数相等。

4、找学生表演。

1、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和规则。

2、学生练习比赛。

3、教师做正确评定胜负。4神饱满动作轻松整齐一致

1、学生认真听讲游戏规则。

2、学生练习比赛。

3、分组比赛。

一、放松;

二、小结;

1、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2、下课。

1、认真听讲,精神饱满。

2、下课。三、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时间

第四周 第二节

课型 一课时 内容

1、技巧: 不同开始姿势的前滚翻 ;

2、复习:前滚翻起立,接球 目的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前后的动作方法,掌握要领。

2、通过练习,可以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觉和协调灵敏等素质。

3、巩固前滚翻接球的技术,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和创新的精神。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队列: 变换队形

2、广播操。

3、专项准备活动。组织:

××××× ××××× ××××× ×××××

四列横队,体操队型

学生活动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讲解队列练习的要求。

4、师生一同练习。

1、学生站四列横队。

2、学生认真听讲,注意关查。

3、听从指挥注意力集中。

4、学生充分活动各关节。

一、技巧:

不同开始姿势的前滚翻;

重点:蹬地、低头、团身。

难点: 动作连贯,协调。

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

2、教师做分解和完整动作示范。

3、教师给学生个别指导。

1、学生认真听讲动作方法和要领。

2、学生集体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复习:前滚翻起立,接球

重点:蹬地、低头、团身。

难点: 动作连贯,协调。

4、找学生表演。

确评定胜负。

4神饱满动作轻松整齐一致

1、学生认真听讲游戏规则。

2、学生练习比赛。

3、分组比赛。

一、放松;

二、小结;

三、下课

1、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2、下课。

1、认真听讲,精神饱满。

2、下课。三、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时间

第五周 第一节

课型 一课时

内容

1、徒手操;

2、游戏:改换目标 目的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发展人体各个部位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势和集体精神风貌具有很好的作用。

3、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和集体的意识。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队列练习;

2、小型徒手操;

组织:

四列横队,体操队型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教师讲解徒手操的动作和要求。

4、师生一同练习。

学生活动

××××××××××××××××××××

1、学生站成四列横队。

2、学生认真听队列的要求。

3、师生一同练习。

4、动作一致,精神饱满。

一、徒手操

重点:各节的动作要领及要求。

1、教师讲解动作要求和方法。

2、教师做完整的正确的示范。

3、教师个别指导。

4、找好学生做表演。

1、学生认真听动作要领和方法学生练习。

2、分组练习。

3、动作一致,精神饱满。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难点:动作的准确性和优美大方。

二、游戏(改换目标)规则:

1、追者只能拍人,不许堆人,拉人。

2、逃者需要“隐蔽必须站在前面站在后面,或侧面。

1、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教师做正确的示范。

3、教师正确评定胜负。

1、学生认真听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学生练习。

3、分组比赛。2-3

二、小结;

三、下课

1、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2、下课。

2.高一体育教案全集 篇二

体育课时计划

第三周第3节 教学

1、各种姿势的自然走

教学

1、通过各种姿势的自然走使学生努力改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2、通过游戏拍球比多提高内

2、拍球比多

顺序教学时间 内容

一、拍手操1

-6

二、节

各种姿势的自然走

教学要求 生动形象

动作放松

积极参与

目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初步熟悉球性. 标

学生学习与活动形式 跟着教师一起做

教师的指导

练习时间

练习队形 圆形队

教点

分小组进行

四列横队

1、引出本课内容 2 2、跟着音乐与学生左右

一起做。

左右

1、讲解动作方法

1、学生按统一口令练习2、与学生讨论怎样

2、分小组讨论如何把动作才能更好的完成做好

动作

3、找动作完成较好的同学3、引导学生完成动

表演 作

4、找学生表演

5、师生点评

1、成若干小组开始游戏 2、相互交流拍球的方法 3、进行游戏 4、师生点评

1、学生跟老师一起练习2、交流学习心得 3、师生告别

1、与学生共同讨论怎

三、游戏:

拍球

样才能拍得更多 18 2、引导学生进行游戏 左右 3、点评

比多

1、四、放松轻松2、愉快

小结

全课平均心律 器材

课后小结

1、引导学生一起练习2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左右 3、师生告别

全课练习密度

基本部分 练习密度 心理负荷

录音机一台

3.高一体育课教案 篇三

作者:陈立冬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715 更新时间:2010-1-15

【字体:小 大】

高一体育课教案

53年级

高一 班级

6班

人数

混合日期

课的类

执教

陈立东

教学内容 1、篮球:反弹传接球;

2、耐久跑

教学目标 学习重点

与难点

程序 时间 一

3’二

3’三

5’四

9’

1、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篮球反弹传接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反弹传接球中反弹点的位置;70%以上学生能结合运球、移动、跑动和反弹传接球等各种技术进行综合练习;

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传球点的位置,接球手型与时机。

呼吸节奏

德育渗 容

教师活动

内 学生活动 组织

保健措

能力培养

运球自由发挥或

1、组织学生拿球 活动准练习2、引导学生运球

模仿教师动个性的培养和表现

散点

球操、播放音乐、随音乐做球活动关协调性、节奏感

2、示范球操

圆形

模仿能力。

1、提出反弹传接球技

1、学生尝试反弹

练习

两人探索精自学能力 传接 术

一组神

观察能力

2、问题:反弹传接球

2、回答问题

圆圈安全教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概括能中反弹点的位置

3球、练习反弹

附近育

自创提出要求:

1、分组讨论; 以小培养探法进 3-6人一组,以反弹传

2、创造练习组为索精神、创造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行反接球技术为核心,结方法;

单位合作意

动作配合能力。

弹传合篮球的移动、跑动、3、相互评价、练习识

接球 运球、防守等技术,改进练习方自创一种方法进行练法。习。

集体 及时调评价能力、1、演示;

2、在演示基

4’ 方法组织好方法演示、评六

2’七

8’八

7’九

4’器材 练习密度演示 价

础上再练习小组

表现能力。

耐久跑呼

原地小跑体吸节 介绍耐久跑呼吸节奏会耐久跑呼集体 保健指正确的呼吸方法。奏练的技术要领。

吸节奏。

1、按教师指图形跑

喊出相应的图形名称示跑出图形;两个

集体主技术运用能力

2、自创图形 小组 义精神

合作能力。

跑;

1、按自身情

意志品定时跑

计时并鼓励学生

况进行定时跑,同上质培养,组织 保健指 提高有氧耐力

2、自我评价。

身体在音乐声中

1、放音乐 音乐消恢复 2、口令揭示动作

随教师提示四列完成动作

横队

自我保健能力

录音机一台;篮球 41只;球筐4只。预 计心率曲线(略)

安全

1、检查场地器材

保障

2、检查运动服装

约为: 28--31%

3、安排见习生

相关

4、准备活动充

4.高一体育教案全集 篇四

案(示例)

高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课教案(示例)2007-02-02 09:51:

54课题:怎样科学的健身

一、教学目标

使全体学生知道科学健身的新理论,明确现代健身的新观念,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激情,能自觉认真的上好体育课,有目的的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保持有健康的身体,现在能担负起繁重的学习任务,毕业以后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理论上讲清科学健身的新概念。

三、教学难点

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说明科学健身的新概念,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提问与讨论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讲授与展示图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五、板书设计

(一)题目用红色笔写出

(二)小标题用白色笔写出

(三)板书要写清楚

六、教学内容与程序

(一)课的导入

21世纪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年代,政治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的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根本,国民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的实力和进步。参与健身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不仅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且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体育锻炼在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保持健康的体魄是现代人追求的重要生活目标之一,但如何科学地达到这个目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掌握的,我们大家都要认真的学习。

养身是潮流、锻炼成时尚、运动讲科学、健身出效果。这是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现代科学健身观

1、引言

一个人的身体构造和功能生来就是为运动而设计的,人类学家指出:人之所以要运动是出于一种“搏斗或逃跑”的本能反应。为了寻找食物,原始人有时不得不同其它食肉动物进行搏斗或为了生命安全而奔逃,在上述情况下人的反应通常是快速激烈的,离我们比较近的人类祖先,运动占据比重大。到了近代由生产自动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现代文明时代劳动强度大幅度地下降。

统计资料显示近100年来世界每年的人均工作天数在不断地下降,余暇时间增加,如果说以往过大的劳动强度及其它自然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导致人的健康受损和寿命较短外,那么现代社会中运动的减少给人的健康同样带来了新的问题,科学研究表明缺少经常运动导致人的身体适应能力下降,运动缺乏症,健康的生活方式较之任何单一的因素将更加有助于保持人的最佳状态。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应加强学习,下决心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以积极的态度和努力的实践保持身心的健康。

2、关键的概念

要掌握现代科学健身的理论知识,首先必须了解几个关键的科学概念,经常温习这些词汇,使其牢牢地扎根于个人的意识之中才能自觉地进行科学锻炼和生活。

①身体运动:一般都是指人身体大肌肉群的活动(包括高度专门化的相对

不那么费力的小肌肉群的活动。指人的正规或不正规的一切身体活动)

②运动缺乏症:指由于缺乏运动而引发的病症,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腰背痛等。

③健康:是指在人的遗传和个体能力所限的范围内,人的身体智力、道德、情绪和精神等方面所达到的和谐状态。健康是高质量生活的保证,尽管不患疾病是健康的重要标志,但健康却不仅仅是不患疾病。(三维健康观)

④最佳健康状态:是健康和身体适应力等各种要素(包括智力、道德、情绪、和精神等)高度整合时的表现。这种状态有助于发挥人的潜能,以高效地生活和工作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往往反映人对生活的感受(幸福感)以及人有效发挥功能的能力,最佳状态是与疾病状态相对应的是健康的最高境界。

⑤疾病状态:人体的正常机能遭到损害时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有时也指身体不适的感受。

⑥生活方式:是指人的生活行为模式或个体典型的生活习惯。

⑦身体适应能力:是指人体充分和有效地发挥功能的能力,包括与健康相关的适应能力和技能相关的适应能力两大类。最佳身体适应能力的获得离不开经常性的身体锻炼。

1、现代健身观

俗话说:“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健康,人类最宝贵的就是健康。社会调查显示99%的人认为,保持健康是最为关注的社会价值之一。

①最佳健康状态远不是身体没有疾病。(三维健康观)健康状态与高质量生活是最佳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健康效用框图①

过去在1900年出生的平均寿命47岁,现在出生的平均寿命70岁。

健康状态高质量生活

疾病状态有病患的生活

死亡

框图①健康效用的追求

②延长健康生活的时间是一项重要的健康目。见健康生活占期望寿命比例图②

期望寿命73岁

机能障碍和

疾病11年

框图②健康生活占‘’‘’‘’‘’‘’‘’‘’‘’

期寿望命比例图

③转变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和早期死亡的最佳手段,也是实现最佳健康状态的最重要因素。65岁之前去世为过早死亡,引起生命的四大因素是:第一,遗传生物因素占16%;第二,保健条件10%;第三,生活方式53%;(最佳方法最近调查显示91%的人期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21%。见图③

保健条件

生活方式53%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21%

框图③引起生命的四大因素型

④经常运动是形成良好身体适应力和最佳健康状态的重要手段,既有助于预防运动缺乏症,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最佳健康状态的实质就是高质量的生活,鼓励更多的人有规律的参加健身活动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目标。

从20世纪末开始,美国有22位研究人类健康问题的专家,经过集体讨论,提出了30多条人类21世纪健康的目标,这些目标集中反映了当今健康科学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全面认识自身的健康问题和努力从事健身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将32条向同学们作一简单的介绍:第一,延长健康生活的时间。第二,提高人们身体活动的水平。第三,增加经常做健身运动的人口比例。第四,降低余暇时间不运动者的人口比例。第五,遏止人类过度肥胖的趋势,提高身体超重人群的身体活动量。第六,减少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第七,降低胆固醇水平。第八,减少肥胖症的发生率。第九,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第十,降低脑血

管意外致死的发生率。第十一,缩小糖尿病的发病人群和死亡率。第十二,缩小慢性腰背痛的发病人群。第十三,遏止并降低癌病的死亡率。第十四,减少精神失常的发病率。第十五,减少生活压力导致的不健康因素。第十六,降低自杀率。第十七,降低老年人骨盆骨折发生率。第十八,减少哮喘病住院治疗率。第十九,减少心脏冠状动脉疾病死亡人数。第二十,增加从事运动锻炼、改善心血管适应能力的人口比例。第二十一,增加从事运动,增强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柔韧性的人口比例。第二十二,减少运用类固醇合成代谢药物的人口比例。第二十三,将20岁左右人群过度肥胖的比例控制在20%以下。第二十四,肥胖人群中能够经常参加运动,摄取合理营养,达到适宜脂肪的人口比例增加到50%。第二十五,增加工作场所的健身活动。第二十六,减少由于长期腰背痛而造成的活动限制。第二十七,增加参与终身活动的人口比率、每天运

5.高二足球教案全集 篇五

高二足球教案全集一

一、教材内容:

足球:头顶球主教材:原地正面头顶球辅助教材:原地跳起头顶球

二、教材分析:

头顶球技术作为足球基本技术之一,在比赛中得到广泛应用。它是高空进攻和防守高空球的主要手段,良好的头顶球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和改善防守质量,还可以丰富进攻套路,提高整体战术效果。而对高一学生来讲,由于是初学头顶球,可能会出现恐惧心理(尤其是不怎么踢足球的女同学):闭眼、缩脖,不敢主动迎球,甚至低头等球落在头上,所以在教学上教师应注意解决 4 个问题:

1、学生对头顶球恐惧感的消除,敢主动顶球并且敢睁着眼睛主动顶球;

2、学生能用正确的部位顶球;

3、学生对来球方向的及时判断与选位(时机的掌握);

4、学生对蹬地和上体摆动技术的使用。

由于是初次上课,本次课的重点是:

1、用前额正面主动顶球;

2、顶球时机的把握;

3、蹬地和上体摆动协调发力。

难点是:用正确的部位(额头正面)在合适的时机顶球。

三、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本次课的练习中来,初步了解足球头顶球动作的基本原理,并能在平时参与足球运动时使用这一技术。

2.运动技能: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敢顶球,绝大部分男生和一半以上的女生每次都能顶得到并且能顶出一定距离,大部分男生和部分女生顶球部位准确,并且能主动利用腰腹或脚蹬地发力。少部分同学,头顶球动作优美协调,时机掌握准确,还能偶尔跳起顶球或行进间顶球。

3.身体健康: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提高全身协调用力能力,提高身体各系统的代谢水平,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4.心理健康:学生对头顶球不恐惧,在练习过程中产生颈部酸痛等问题时能努力克服,在教师安排的练习和游戏中能体验到足球运动的快乐。

5.社会适应:二人练习时注重二人的默契配合,队间竞赛时,合理安排队员,全队通力配合,争取胜利。同学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四、教学设想:课的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能力。那就是给学生多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多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多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学的流程为:

导入内容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自主探索练习(两人一组“抛——顶”练习,摸索头顶球的有效、高效方法)师生探讨解决问题(根据刚刚的练习情况总结归纳正确有效的方法)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完善练习(两人一组“抛——顶”练习,把刚刚总结的动作方法运用起来,并在练习中体会时机的把握)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进阶练习(跪顶球,体会身体后仰发力和腰腹用力)教师指导下进行巩固提高练习(头顶球小游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巩固学到的知识)教师指导下进行分队竞赛(团队合作,队员配合)

课的特点:

本次课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引导和带动,师生互动教学,并且用设疑、启发、引导、示范等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思考中学习,而不是单纯的接受灌输。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进行学习。练习的方法形式多样,避免了枯燥的练习形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和练习的兴趣。练习评价注重男女生的评价差异,不同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的学生的评价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展示空间。

五、学习状况预计:

平均心率:105-110 次/分练习密度:50%-53%

心理预计:使学生感觉到学习过程轻松有趣,愿意参与到练习中来,练习时以学生自己为主,体现个性教学,避免抵制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内容。

高二足球教案全集二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通过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性,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积极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变教师“教”的要求为学生“学”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足球运动趣味性强、集体性强、竞争性强,所以锻炼效果明显,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根据本阶段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特点,我选择 “脚内侧传球”为本课内容。传球技术是足球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之一,也最为基本的技术之一,是足球战术配合的基础。而脚内侧传球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球技术,它也是在比赛中运用最多的传球技术之一。据统计,足球比赛中80%的传球来自于脚内侧传球。

三、教法设计:

为了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坚持以“促进发展每一位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本课按“导学、点拨、练习、评价”的教学步骤进行,并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1、本课在练习中采用了一些小游戏竞赛的教学策略。通过竞赛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足球技术学习的各种潜能,提高技术水平。

2、针对初中学生心理状态的特点,设计了2——4人之间的合作练习策略进行练习,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3、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了激励评价策略,尽可能的多鼓励学生的练习,肯定学生的练习结果,激励每一位有高质量完成练习的愿望,并能把这种愿望付之到团队练习中去。

四、学法设计:

在学法的选择上,主要是引导学生采用了观察法,自主体验法,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帮助学生完成教学预定目标,同时为学生今后学习体育,锻炼身体提供学法储备。

五、负荷设计:

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达到中等水平,预计平均心率110——130次/分。

六、本课关注点:

1、教师的角色的多样化。在这堂课中我不仅担任了“导演”,对课堂整体进行设计组织和调控,而且担当了这堂课的“参与者”,通过有机的串连,主动的参与,及时点评、鼓励和调度,让学生与老师相融合,让师生成为运动的和谐伙伴。

2、课堂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时采用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对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与总体发展的统一。

6.小班教案下学期全集 篇六

1、运用道具扮演家庭成员

2、学习穿越障碍。

活动准备:请幼儿收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穿(用)的衣服,如西装、衬衣、老人的衣服、裤子、钱包、老花镜、鞋子等。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在集体中分享带来的东西,并介绍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是怎么穿(用)这些东西的。

二、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较角色装扮:

教师可示范,入扮成“爷爷”用爷爷穿戴的物品来装扮自己,请小朋友说一说,像不像爷爷,为什么?

幼儿自主分成几个小组,在活动室不同角落开展活动。

三、装扮活动结束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装扮的角色,介绍自己是用什么来装扮的,欣赏其他小朋友的装扮,分享装扮活动的乐趣。

区域活动:

1、语言活动区:

以“假如我是爸爸妈妈„„”“我希望爸爸(妈妈)变成„„”等为讨论的话题,请幼儿发挥想象力,想一想:会做什么呢?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幼儿说一说,并将幼儿的话写出海报上,展示出来与家长分享。

2、角色活动区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衣服及用品,如皮包、钱夹、男式皮鞋、高跟鞋、西装、衬衫、老人衣服、裤子、老花眼镜等,让幼儿扮演家长成员。

活动评价:

1、能说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常用的东西。

2、能快乐地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名画欣赏:《母与子》 2.“儿歌”:《小板凳》 3.VCD磁带《小板凳》 4.蜡笔

书面纸

剪刀 活动过程:

一、欣赏名画《母与子》,请幼儿猜一猜:

——画中有谁?猜猜这个阿姨是这个孩子的什么人》?为什么?

二、和幼儿一起欣赏VCD,念唱儿歌《小板凳》。

三、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妈妈平时很照顾我们,我们应该怎样跟她说谢谢呢“ ——儿歌里的小朋友是怎样感谢妈妈的?

——与幼儿讨论向妈妈表达谢意的方式,如捶背、帮忙拿东西,送卡片„„

四、制作心意卡,想妈妈表达感谢。——协助幼儿将书面纸对折。画上心形剪下来,并画上对妈妈的感谢;帮幼儿写上给妈妈的甜甜话,回家时送给妈妈。——一边制作一边欣赏儿歌音乐。

五、请幼儿回家除了送爸爸妈妈礼物外,也帮爸爸妈妈捶捶背或做点其他事。区域活动:

1、美工活动区 展示名画《母与子》,引导幼儿感受画面传递的母子情。让幼儿画画母亲和自己。

2、语言活动区

将儿歌制成挂图让幼儿欣赏,鼓励幼儿按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改编儿歌。例如:小沙发,真舒服,我请爸爸歇一歇,我给爸爸捏捏肩,爸爸说我乖宝宝。同时,将幼儿自编的儿歌记录下来。活动评价:

1、会念唱儿歌

2、会至少使用两种方式表达对妈妈

活动五:我家的房子 活动领域:语言、科学

2、能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活动六:动物的家

活动领域:语言、艺术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感受参与集体猜谜的乐趣。

3、根据动物特征判断动物居住的地方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

2、动物家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仔细观察挂图,并邀请幼儿看幼儿用书中《动物的家》画面。和幼儿讨论: ——图上有哪些动物?

——这些动物分别住在哪里?

二、按照顺序展示动物的家图卡,请幼儿猜一猜会是那一种动物住在里面。教师可适时提供简单的线索,如:这个动物是会爬的、有8只脚等有关动物的特征,便于幼儿猜谜。

三、可与幼儿继续讨论:小朋友的家住在哪里,为什么要回家? 区域活动

1、美工活动区

提供动物图卡、动物的家图卡、剪刀和胶棒,让幼儿自己制作手工作品“动物之家”。

2、科学活动区

投放游戏图卡,供幼儿结伴游戏,一个问一个猜,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活动评价

1、能说出动物居住的地方

2、能说出自己对家的感受

3、能初步尝试按线索猜谜

活动七:春晓

活动领域:语言、科学

二、与幼儿一起讨论:

——如果我们的妈妈外出,我们会不会也像故事中的小猪一样,也很想妈妈呢?

——在故事里面,妈妈不在家,是谁来照顾小猪的?

——当我们得到了别人的关心,我们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我们的妈妈是如何照顾我们的,妈妈在家还做哪些事?

三、请幼儿阅读故事,注意一页一页翻阅图画书。区域活动

1、语言活动区

——放置故事《小猪的妈妈不在家》,让幼儿看图讲述故事。——放置故事围裙和《小猪的妈妈不在家》故事纸偶,让幼儿说故事。

2、角色活动区

放一些相应动物的头饰和服饰,鼓励幼儿创编表演故事。活动评价

1、能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照顾及关怀。

2、能对照顾自己的人心存感激 活动九:大家一起拔萝卜 活动领域:语言、健康 活动目标:

1、在倾听故事中感知故事情节、结构的重复。

2、学习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表现对故事的理解。活动准备:

1、故事《拔萝卜》

2、自制纸偶老爷爷、老奶奶、小孙女、小猫、小狗、小老鼠、大萝卜。

活动过程:

一、先给幼儿讲述《拔萝卜》的故事,同时用纸偶配合故事内容进行表演。

——当故事情节进行到拔萝卜时,教师演唱歌曲“拔萝卜”。——在演唱歌曲时,配合做出“拔”和“招手”的动作,让幼儿参与朗诵与复述、歌唱和表演。

二、借助纸偶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发展顺序,感知故事里的人物角色的关系。

——老公公拔不动萝卜找谁帮忙?

儿用手比划“心形”;如果教师说的不是甜甜话,那么小朋友将手放下。

——请幼儿分别上来说“甜甜话”,集体用手比划“心形”;同样,说的不是甜甜话,小朋友将手放下。

三、练习说“甜甜话”

——请幼儿对身边的人和物品(玩具、椅子、桌子„„)说说“甜甜话”。

——教师对每一位幼儿说不同的甜甜话:走到每个幼儿身边,在他、她的耳边说“甜甜话”,找出每一位幼儿的优点进行表扬;同时,请平时不太说话的幼儿将教师的“赞赏话”大声地复述给大家听。

——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同伴、对自己的小手、小腿、小眼睛、小鼻子说一说“甜甜话”。教师到幼儿身边倾听,不时以插话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学习对同伴说出礼貌用语和赞赏的话、四、和幼儿尝试用手语“说甜甜话”:用不同的手语对幼儿“说甜甜话”,引导幼儿也对老师用自己喜欢的手势“说甜甜话”。区域活动 角色活动区 投放小鸡、小羊、小猫等动物头饰,鼓励幼儿表演并续编故事“一句甜甜话”。活动评价:

1、能愉快地参与整个活动。

2、愿意对老师和同伴讲“甜甜话”。活动十一:打电话

活动领域:艺术、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喜欢上幼儿园。

2、乐于进行歌曲表演。活动准备:

1、布娃娃两个。

2、玩具电话一台。

3、歌曲《打电话》。活动过程:

1感。教师:图片上的妈妈在做什么?妈妈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妈妈在哄我们睡觉时都做些什么?

——教师边摇动摇篮哄娃娃睡觉边唱歌曲,然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感受摇篮曲的亲切、柔和、安静、缓慢等演唱特点。教师:刚才老师是怎样哄娃娃睡觉的?这首歌是什么样子的?快的还是慢的?老师是怎样唱的?声音是大还是小? ——教师再次演唱歌曲,通过让幼儿说说歌里都唱了什么来引导幼儿熟悉歌词。

——带幼儿边按节拍模拟推摇篮的动作边说歌词,引导幼儿速度稍慢、轻声地说,重点引导幼儿说最后一句时要渐慢渐弱。——进一步启发情感,帮助幼儿感受妈妈对宝宝的爱,启发幼儿向妈妈哄自己睡觉时一样用稍轻、连贯的声音学唱歌曲。教师:妈妈哄宝宝睡觉时为什么要摇着宝宝,拍着宝宝,还给宝宝唱歌?妈妈那么爱宝宝,哄宝宝睡觉时唱歌应该怎样唱?

——请幼儿扮演妈妈,双手交叉在胸前,模拟抱着娃娃哄娃娃睡觉的动作,边摇边唱歌曲,启发幼儿充满感情的演唱。

三、引导幼儿随着《摇啊摇》的乐曲按节拍轻轻、慢慢地走出活动室。

提醒幼儿不要吵醒睡着的娃娃,继续感知摇篮曲的性质。

活动十三:我家有几口 活动领域:科学、社会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家有几口人。

2、体会拥抱的亲切感。

3、从游戏中学习数量4—7 活动准备:

1、儿歌《我家有几口》

2、绳子或彩色胶带,数字点卡3—5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家里有些什么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里一共有几个人?

3《脱衣歌》、《叠衣歌》。

三、大家一起来念儿歌学穿衣!

——表演穿衣,引导幼儿观察先怎样穿,又怎样穿;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将之与穿衣动作联系起来,如“盖房子”(将衣服顶在头上)、“小老鼠出洞子”(两只手分别从袖筒中伸出)。——边穿衣边念儿歌,引导幼儿快乐的参与。

——再拿出一件套头衫,请幼儿观察这件衣服与开衫的差别。念刚才的儿歌来穿穿看,哎呀,这样穿不起来。——请幼儿讨论穿套头衣服的过程,并尝试将穿套头衫的儿歌内容与穿衣服的动作联系起来。如“抓边子,钻房子”(两手抓住衣服的边子,将头套进衣服内)。区域活动: 角色活动区

投放略为宽松的衣服、裤子,让幼儿练习叠衣、穿衣、脱衣。活动评价:

1、愿意自己学习穿、脱衣服。

2、能有节奏的念儿歌。活动十五:我来自己做 活动领域:健康、社会 活动目标:

1、有初步做家务的意识。

2、学习保持个人卫生。活动准备:

1、故事《小小熊》

2、儿歌《一二三四五》

3、自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人图标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小小熊》,跟幼儿讨论什么是做家务。教师以自己家中做家务的分工情况举例说明: ——爸爸:倒垃圾、修理东西、搬重的东西、和妈妈一起买菜„„ ——妈妈:煮饭、整理屋子、买菜、洗衣服„„ ——自己:帮忙洗衣服、洗碗筷、整理房间„„

二、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爸爸妈妈在家做哪些家务事呢?

5上面都有什么图案?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小结:花布有各种各样的。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块布,和刚才小朋友看到的布不一样,这是一块白布,今天我们就带着颜色宝宝跟白布做个游戏好吗?

二、教师以游戏形式示范作画方法,引起幼儿兴趣。(教师挽起衣袖,拿起红色颜料盘)红色宝宝要和白布做游戏了,怎样做游戏的呢?(教师从上往下做滑动动作)红色宝宝滑下来了,(白布上出现五道红色色条)呀!漂亮吗?(教师再拿起黄色颜料盘)黄色宝宝也想玩一玩,他想在红色宝宝旁边玩一玩。(教师在红色色条的旁边从上往下做滑动动作)好玩吗?(教师继续拿起蓝色颜料盘)蓝色宝宝要在红色宝宝的下面玩一玩。(教师在红色色条的下面做滑动动作)小朋友,谁愿意带着颜色宝宝做游戏?

三、个别幼儿进行游戏

四、全体幼儿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五、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看看你们画得像什么?

六、欣赏各种艾得莱丝绸,了解其特点。活动十七:挤奶舞

活动领域:艺术、社会 活动目标:

1、学习蒙古族舞蹈的简单动作。

2、初步了解蒙古族生活习惯。活动准备:

1、蒙古族舞蹈音乐《挤奶舞》

2、蒙古族挤奶图片。

3、蒙古族服饰。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边听音乐边观察图片。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吗?(蒙古族)

二、幼儿观察录像,了解蒙古族舞蹈的特点。——小朋友看到跳舞的人是哪个少数民族? ——蒙古族是怎样跳舞的?

——小朋友看看老师的舞蹈像不像蒙古族跳的舞?(教师具体示

7衣,有什么感觉?(引出儿歌第四句——穿在身上暖洋洋。)

四、幼儿听录音巩固学习儿歌。

五、今天小朋友和棉花宝宝玩得高兴吗?让我们和棉花宝宝一起跳个舞吧!

活动十九:馓子香又脆 活动领域:艺术、社会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民族食品——馓子

2、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意识。活动准备:

1、馓子、面团

2、幼儿认识、品尝过馓子。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新疆少数民族过节的录像带,感受节日的氛围,了解过节的食物。

——小朋友们看一看他们过什么节(古尔邦、肉孜节)——节日里都吃些什么?

二、教师出示馓子,引导幼儿观察其特征。你们吃过馓子吗?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味道? 小结:馓子是新疆少数民族过节时常吃的食品,有扁的也有圆的,有甜的也有咸的,吃起来香香的、脆脆的。

三、幼儿品尝馓子,感受其色、香、味。今天我们也来做馓子吧

四、教师示范做馓子的步骤并配以语言提示:

揪一块,小面团;团一团,变小球;

搓一搓,变棒槌;拉一拉,变面条。——每人揪一小块面。——先团圆再搓。——要求搓的又匀又长

五、幼儿制作馓子,教师巡回指导。

六、总结评价,幼儿欣赏作品。

7.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 篇七

五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时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1.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言条件;

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教学重点:能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

教学难点:会提出种子发芽实验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教学准备: 设计实验用的表格。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引导学生阅读P1上的文字。2.谈话引入。

师:“上学期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还记得种凤仙花吗?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好吗?”

二、探究内容: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1)让学生说说绿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

2)归纳学生所说的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板书:要浇水,要种到土里,要有合适的温度。)

3)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说说可以改变什么条件?(板书:少浇一点水行不行呢?不种在土里行不行呢?让它受到光照行不行呢?温度低一些或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能不能发芽呢?)2.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让学生通过下面五方面进行讨论: 1)你想研究什么问题,你打算怎样做? 2)你猜想做的结果会是怎样? 3)像你那样做是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知道? 3.确定研究的问题,并写出实验计划。1)小组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2)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调整和平衡,使每个项目都有学生进行研究。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举例和表格,弄清内容要求,然后着手写实验计划。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查找有关种子发芽的资料。

第二课时 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2.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时间的能力。教学重点:交流实验计划。教学难点:修改实验计划。教学准备:

种子发芽实验盒(每盒两格),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设计了种子发芽实验,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发表一下?”

二、探究内容: 1.交流实验计划。

① 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

②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简要板书: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实验方法。③ 再请其他学生报告其他两项实验计划,教师板书。④ 大家发言,补充完善。2.配备实验装置。

① 认识教材上的材料,让学生说说怎样做实验。

② 明确用哪一个实验盒做实验组,用哪一个实验盒作对照组。• 准备实验盒;

• 把纸巾折成同实验盒的格子一样大小的厚块,嵌入格子里; • 往纸巾上滴水;

• 用手按出一个小洞种进绿豆。3.猜测实验结果。

① 猜一猜绿豆播种以后到发芽,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归纳成种子膨大、种皮开裂、出现根、长出叶等四项。)

② 猜一猜发生每项变化可能要多少小时,几天以后可以看到绿豆长出叶。③ 讨论:种子膨大的时间怎样算,怎样及时发现变化。4.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① 阅读观察记录表上有哪些项目。② 让学生说说怎样记录。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坚持做好观察记录,写观察日记。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从实验中获得信息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3.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重点:汇集实验组获得的数据和对照组获得的数据。

教学难点: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准备: 汇集数据、得出结论用的表格。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哪个同学愿意说说记录了哪些数据?”

二、探究内容:

1.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1)汇集各组数据。

(2)看看收集的时间数据是否一样?(3)讨论数据为什么会不同,该怎样处理? 2.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各实验小组报告实验数据,每人在表格中做记录。

(2)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3)“实验结果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吗?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4)综合说明光、温度和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3.扩展与思考。

(1)让学生说说P7的四项内容。(2)填好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三、全课总结。

师生评价各小组的数据记录。

四、课后拓展。

继续观察绿豆的生长并做好记录。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秋冬季的生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几种生物在秋冬季的生活,了解气候环境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怎样适应环境的变化;

2.学习跟踪观察几种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3.学习把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和季节变化联系起来观察生物的生活。教学重点:观察动、植物怎样过冬。教学难点:会做资料收集,明确观察对象。教学准备:

观察秋冬季的生物记录表格。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春天,蝴蝶的卵变成了小毛虫,小树长出了嫩叶,嫩叶正好是小毛虫的食物。到了夏天,小树变了,小树开了花,小毛虫长成了蝴蝶。小毛虫、小树随春、夏季节的变化发生着变化。”

问:(1)一年中气候怎样变。

(2)春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小毛虫从哪里来?(3)夏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

(4)从春天到夏天,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小毛虫不变,它还有嫩叶吃吗?

二、探究内容:

1.说说我们对九月里的植物、动物有哪些了解。(1)九月里,小树怎么样了?蝴蝶怎样生活?

(2)冬天呢?蝴蝶怎样过冬?小树怎样过冬?明年春天还有小毛虫吗?(3)别的植物、动物怎样过冬?九月里它们怎样生活?

师:“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冬天很快就要来临了,让我们去了解秋冬季里的动物和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2.观察秋冬季的生物。

(1)猜测这些植物、动物在秋冬季受哪些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怎样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

(2)说说自己知道的植物、动物过冬的故事。

(3)我们可以选择哪些植物、动物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4)指导学生看教材上记录表,明确怎样观察、记录。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选择一种常见的动物、植物进行跟踪观察。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动物的栖息地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鱼、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这两种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建立人工气息地做知识、材料方面的准备;

2.通过阅读资料,用科学家对待科学观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学重点:会比较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和生活环境。教学难点:找出鱼和蚯蚓的是生活环境的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

建立气息地需要材料的记录表格。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将要观察动物的生活,动物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对鱼和蚯蚓的生活知道些什么?”

二、探究内容:

1.交流、讨论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里有些什么。

(1)让学生逐一列举生活在鱼和蚯蚓周围的各种生物及非生物。(2)小组活动: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3)让学生阅读资料,知道鱼和蚯蚓周围的各种物体就是它们的生活环境。(4)让学生说说生物和非生物同鱼和蚯蚓的关系。2.比较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生活环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1)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讨论鱼和蚯蚓的身体构造与它们的生活需要、生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3.为建立人工栖息地做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准备。

(1)对照资料,在记录表的左栏中写出自然栖息地里有些什么,在右栏中写出建立栖息地所需要的材料。

(2)学生填写建立栖息地需要材料的记录表。4.了解科学家怎样观察动物。

(1)说说我们所了解的关于科学家观察动物的事情。(2)介绍法布尔、珍妮•古德尔等科学家研究动物的事例。(3)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科学家观察研究动物的活动?从中我们能学习到什么?”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准备建立鱼和蚯蚓栖息地的材料。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建立栖息地 教学目标:

1.经历建立和管理鱼和蚯蚓栖息地的过程;

2.通过观察栖息地内生活的鱼和蚯蚓,增强学生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3.学习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教学重点:会建立鱼和蚯蚓的栖息地。教学难点:选择观察内容制订观察计划。教学准备:

纸盒、水槽等建立鱼和蚯蚓栖息地的资料。动物观察研究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能说说你了解的动物园里大熊猫、猴子的栖息地、养鱼场、养虾池或学校附近的其他养殖场所,为了满足动物的生活需求采取的措施?这些地方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动物健康、鱼虾产量高说明什么?动物不健康、鱼虾产量不高说明什么?”

(我们要为动物建一个好的栖息地,并且要管理好,让动物在栖息地里健康生活。)

二、探究内容: 1.建栖息地。

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为动物建一个好的栖息地,需要什么材料? 建好栖息地后,讨论以下问题:(1)怎样给本组的栖息地做上标记?(2)栖息地放在哪里?(3)怎样进行每天不间断的记录?

(4)怎样分工合作给动物喂食、保持栖息地洁净、管理好栖息地?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观察。

通过了解可以进行的观察活动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建立动物栖息地目的。讨论:(1)你对哪一项观察内容感兴趣?

(2)你还准备选择教材提示以外的什么内容进行观察?

(3)猜测你准备观察的动物在你选择的观察方面会有怎样的表现?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继续观察本组建立的动物栖息地的变化。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记录动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图画和文字补充说明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2.学习从动物的器官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动物; 3.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教学重点:用图画记录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事实,用文字补充说明图画不容易表达的特征。教学准备:

几种动物的图画和文字说明、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准确地记录观察结果,让大家共享呢?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是怎样记录观察到的事实的。”

二、探究内容: 1.看科学家的记录。

(1)向学生概括性地介绍科学家用图画准确地说明动物的特征,用文字补充说明图画不容易表达的特征的方法。

(2)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呈现的图画和文字进行阅读、思考。•科学家运用图画记录了动物的什么特征? •科学家怎样运用图画记录动物的特征? •科学家运用文字补充说明了动物的哪些特征? •科学家怎样运用文字补充说明动物的特征? 2.说说我们怎样学着科学家那样进行观察和记录。指导学生看教材上的举例,着重说明什么是动物的特征。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观察到了哪些特征 教学目标:

1.能以表格的形式、简要的语言总结整理出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2.能采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研究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教学重点: 会设计实验方法研究栖息地里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教学难点: 观察到动物的特征。教学准备: 动物特征记录表。动物实验设计记录表。

闪光灯(或大功率白炽灯)、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水。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通过对动物的进一步观察,我们有哪些发现?下面我们来整理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二、探究内容:

1.交流整理观察到的动物特征。(1)交流各自在探究活动中的发现。

(2)按照教材中所列举的项目对观察中的发现进行整理。(3)总结在观察活动中的发现。2.设计实验研究动物。

选择本组有兴趣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3.扩展。

讨论:气温降低了,我们会多穿衣服。这时,鱼和蚯蚓的行为会有什么变化?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它们开始发生变化?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继续观察栖息地的动物。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鱼、蚯蚓和人的相同行为,整合前8课的学习,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 2.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动植物的身体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找出动物的形态、习性与它们生活环境相互关联的地方。教学准备:

香蕉、松树、仙人掌叶的实物或图片;天鹅、白鹤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展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实物或图片。

师:“你们认识这些植物是什么植物吗?知道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吗?我们这节课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内容:

1.讨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有什么不同?(2)香蕉、松树、仙人掌本来生长在什么地方?(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讨论天鹅、白鹤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系。(1)向学生介绍这两种鸟。

天鹅主要吃水生植物,也吃水中的软梯动物和昆虫,在水面游动获取食物。白鹤主要吃鱼、虾,在浅水中行走获取食物。它们都是候鸟。(2)找出这两种鸟身体结构的不同。

天鹅的啄扁而短,颈长,脚短,脚趾间有蹼。天鹅身体浮在水面上,会游泳,捕食时头伸进水里。鹤的啄长而尖,颈长,脚长,啄食水中的小动物。(3)分析它们的身体构造与获取食物之间的联系。(4)想一想它们的数量的减少,可能同什么因素有关系? 板书:生存空间变小、食物环境受到污染和非法捕猎。3.找相互关联的地方。

(1)选择鱼、蚯蚓和人的一种行为,填在表格中,进行比较。(2)鱼、蚯蚓和人感到危险时怎样做出反应?

(3)鱼和蚯蚓的哪些特点,使它们能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生存?

(4)鱼、蚯蚓和人有各自的特点,让它们的生活环境互换,它们还能生存吗?(5)现在能说出动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关联的地方吗?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观察我们生活的环境。

教学后记:

第十课时 讨论会——生物的生活需要 教学目标:

1.整合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

2.了解动物、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3.了解人的栖息地是整个地球,要爱护我们周围的有生命的环境和没有生命的环境; 4.通过比较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了解人能运用科学技术帮助自己适应环境。教学重点:收集我们的栖息地资料,了解人类生活环境。教学难点:区分植物、动物、人的基本需要。教学准备: 整理前几课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认识了动植物的栖息地,那我们的栖息地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内容:

1.讨论哪里是我们的栖息地。

(1)师:“家是我们的栖息地吗?学校是我们的栖息地吗?”(2)“我们在家里进行哪些活动?家里能满足我们的哪些生活需要?”(3)我们在学校里进行哪些活动?学校能满足我们的哪些生活需要?(4)家有“栖息地”的特征吗?家和动物的“避难所”有哪些相似之处? 2.比较植物、动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1)分别说说植物、动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2)把动物、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归纳成生物的基本生活需要。(3)比较人和植物、动物在适应(气候)环境方面的不同之处。•植物、动物怎样过冬? •人怎样过冬?

•人和植物、动物在适应(气候)环境方面有什么不同?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设计未来人类的栖息地。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在阳光下 第一课时 我们知道的太阳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 2.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 3.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

4.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通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5.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6.知道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 7.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讲述有关太阳的故事。

教学难点:能把搜集到有关太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教学准备:

师备:课前搜集关于太阳的音像、多媒体资料或图片资料等。生备:课前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些简单的小报。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清晨窗外鸟儿的第一声歌唱和缕缕阳光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大地万物几乎同时从梦中醒来,大自然生机勃勃的一天又开始了!是什么在精心呵护这世间万物?是什么让这个蓝色星球显出它美丽和青春般的朝气呢?它就是万物之灵——太阳!请听我们关于太阳的故事吧!”

二、探究内容:

1.讲一个关于太阳的故事。

(1)任选两幅插图,在小组内讲讲你知道的太阳的故事。我所选择的两幅图片 我认为它们的联系是 我编的故事

(2)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讲讲小组收集的关于太阳的故事。(3)简单地为这些故事分类。(如:科学家的故事,太阳与人类生活的故事,太阳奥秘的故事等。)2.交流感受。

(1)讲故事的同学谈谈自己是怎样搜集到这些资料的,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讲故事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收获。(2)听故事的同学对听到的故事做出评价,谈谈自己在听了关于太阳的故事后的启示与收获。

3.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

(1)拓展视野,利用课外时间收集关于太阳的诗歌、传说、图片等资料。(2)按自己喜爱的方式整理资料(如剪贴、音像解说、图画、故事等)。(3)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设计一张以太阳为主题的小报并举办一次小报展。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目标:

1.会持续观测影子长度的变化过程; 2.能进行简单的测量与记录;

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记录方法; 4.能认真细致地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5.通过对阳光下竿子和影子的研究,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一些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6.认识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变化的;

7.知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阳光就会形成影子; 8.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的关系。教学重点:研究阳光下影子的特点。教学难点:能测量好物体影子的长度。教学准备:

师备:课前考察好教学地点,事先布置好场地。生备:竿子、尺子、活动记录本。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的光线以大约30万千米/秒的速度传播到地球上,太阳给我们送来了阳光,同时也带来了影子。今天,就让我们对这个平常的自然现象作一番科学的探究吧!”

二、探究内容: 1.观察影子。(1)讨论。

① 我们已经知道了影子的哪些秘密?

② 关于影子,我们还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2)观察影子。① 讨论观测记录的方法。

② 准备观测记录活动的材料和工具。③ 到户外进行观测记录活动。将观测结果填在书上P25的表格上。

④ 将竿子和开始测量时影子的长度表示在方格内,用直线把竿子和影子的顶端连接起来,能有什么发现? 2.阳光下影子的特点。(1)讨论。

① 比较、分析各组观测影子的记录情况。

② 把几个小组的方格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有什么发现?(2)交流新的发现。

① 你们发现了哪些现象和问题?

② 你们发现了阳光下的影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 你能说说太阳、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吗?(三者的位置始终在一条直线上。)(3)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1、你能通过影子的特点联想到阳光的传播问题吗?

2、你还有什么想法?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目标:

1.能与同学合作设计一种让阳光照亮阴影里的小球的方法; 2.能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

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4.能与同学愉快合作进行科学探究;

5.意识到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6.认识到借助一定的物体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7.了解光的发射与折射;

8.知道一些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教学重点:照亮阴影里的小球。教学难点:能解释观景箱中看到的现象。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记录本,小木板1块、纸板1块,塑料板1块,玻璃板1块,平面镜1面,乒乓球1个,自制观景箱1份。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白天,当阳光照耀大地的时候,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世间万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各显风姿。”

“阳光照射到物体后会自然产生影子。你们有办法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照亮阴影里的小球吗?”

二、探究内容: 1.照亮阴影里的小球。(1)讨论。

① 如何照亮阴影里的小球? ② 选用什么工具?(2)探究活动。① 用平面镜的反光作用? ② 交流探究活动的体会和想法。(3)拓展活动。

① 什么是平面镜的反光作用? ② 利用平面镜的反光作用,设计一件物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2.自制观景箱。

(1)看图了解制作方法。

(2)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观景箱。(3)解释从观景箱中看到的现象。

(4)在学生记录本上画出光线在观景箱中走过的路线。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利用这一原理制作课后其他玩具。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美丽的彩虹 教学目标:

1.能进行简单的分解阳光实验和光的混合实验; 2.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 3.能够对阳光的分解和单色光的混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4.能够大胆想像阳光的色彩;

5.愿意和同学合作进行关于颜色的探究活动;

6.认识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这些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也能形成白光;

7.知道利用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 8.了解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教学重点:能利用原理制造彩虹。

教学难点:制作牛顿盘,研究牛顿盘将分解成的各色混合成白光。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记录本,三棱镜、水槽、水、小镜子、白色卡片纸、制作牛顿盘的套材。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见过彩虹吗?天空中神奇美丽的彩虹充满诗意,令人神往!我们能不能也制造出这样的彩虹呢?”

二、探究内容: 1.做一个水棱镜。

(1)教师演示三棱镜分解阳光的实验,在室内可用投影仪射出的光代替阳光。① 认识分解阳光的方法、工具。

② 认识太阳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赤、橙、黄、绿、蓝、靛、紫)。③ 寻找太阳光谱的规律。(2)用水棱镜分解阳光。

① 用小镜子、水槽和水制作水棱镜。② 想办法用水棱镜制造彩虹。

③ 看看水棱镜分解出的太阳光谱的特点。(3)拓展活动。

① 交流在生活中看到的彩虹。② 思考并讨论彩虹的形成原因。③ 试试在课余时间用其他方法制造彩虹。2.制作牛顿盘。

师:“太阳光被三棱镜分解成了多种颜色的光,那么这些光混合后还会形成白光吗?”(1)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混合太阳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2)制作牛顿盘。

① 用7张彩色纸板、圆珠笔、剪刀等完成牛顿盘的制作。② 逐一选择两张至多彩色盘,探究各种组合产生的效果。③ 交流探究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疑问和有趣的发现。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1、讨论并设计一至两个小实验,研究如何由单色光混合得到白色光。

2、创造条件实验自己的想法。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阳光下的物体 教学目标:

1.会使用温度计正确测量阳光下和背阴处地表的温度,并进行比较; 2.能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根据的解释; 3.愿意与同学合作,进行;

4.能够对纸筒温度的细微变化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能作好观测记录; 5.能坚持观测、记录;

6.愿意与同学合作进行连续的探究活动;

7.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下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存在差异; 8.知道物体在阳光下的温度与吸引太阳热量的多少有关。教学重点:感受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的不同。教学难点:探究物体在阳光下的反射。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记录本,温度计、白纸、黑纸等多种彩色纸、木板、铝箔、垫子、钥匙、剪刀、玻璃杯、塑料杯、平面镜。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太阳是人类光明使者,在大白天即使没有太阳光直接照射的室内,也是亮的,这是为什么呢?这些光是从哪儿来的呢?”

二、探究内容:

1.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1)讨论。

① 商讨研究物体反射光的方法。② 如何记录物体反射光的强弱。(2)探究活动。

① 根据预测将多种物体按反射光的强弱排序。② 科学、准确地记录。

③ 找找实际结果和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物 体 预 测 实际结果

(3)交流。

① 交流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新的发现。② 物体的什么特征影响物体反射光的本领? 2.测量温度变化。(1)讨论。

① 为什么要选用白色、黑色的纸筒? ②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③ 还需要什么工具?(2)探究活动。

① 研究并制作纸筒。(注意在纸筒底部放石子等重物,使纸筒能够稳定。)② 让两个纸筒同时在阳光下工作。

③ 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两个纸筒温度的变化。④ 预测多种彩色纸温度变化的情况。⑤ 用手感知多种彩色纸在阳光下的温度。⑥ 用表格或拄形图分析整理数据。(P31表)(3)交流。

① 经过研究和数据整理,得到什么结论? ② 多种彩色纸中,哪种纸的温度上升得快? ③ 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找找家里有哪些物体能反射阳光的?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光强与光弱 教学目标:

1.会连续观测不同颜色的纸筒在阳光下的温度变化; 2.经历对纸筒温度变化的预测、观测、比较、分析的过程; 3.愿意与同学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4.爱护环境和测量工具;

5.认识物体温度的高低与阳光照射的强烈程度有关; 6.知道物体阳光下温度高、阳光越强烈温度越高; 7.意识到将光集中反射可以提高温度(增加热量的吸收)。教学重点:探究不同强度的阳光与物体的关系。教学难点:设计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研究活动。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两支温度计,架温度计的支架、学生活动记录本、挖土的工具。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在操场上,你喜欢站在向阳处还是背阴处?”

“不同季节,同学们的选择不同,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内容:

1.测量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温。(1)讨论。

① 测量地温的正确方法。② 应注意的事项和使用的工具。(2)测量。

① 科学、准确地测量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温数据。

组 别 地 点 向阳处 背阴处

楼房

大树

② 整理数据。将全班的数据汇总后分析整理。(3)交流。

① 交流测量活动中的体会。② 整理数据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2.光的强弱与温度。(1)讨论。① 如何控制光的强弱这个条件? ② 可以选用哪些材料和工具? ③ 判断温度差别的方法有哪些? ④ 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2)测量。

① 按设计的方法完成探究活动。

分析探究的结果。用自己设计的条件进行实验和记录,亮度和温度用柱状图表示。亮 温 亮 温 亮 温 亮 温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② 分析探究的结果。(3)交流。

① 设计的方法是否合理、科学、有效? ② 可以改进的措施。③ 探究出了什么结论?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1、使用多面镜子会怎么样?

2、创造条件试试看。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研究我们获得的信息 教学目标:

1.会整理科学探究所获得的信息; 2.能从分析搜集的信息中得出正确的解释;

3.通过整理、分析、解释等,形成科学探究要重视科学证据的品格; 4.学会在探究中与同学愉快合作;

5.意识到我们研究的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在被应用;

6.认识太阳光下的物体在吸收光的同时也吸收热,反射光越强的物体吸热越差,吸收光能力越强的物体,吸收热的本领也越强; 7.了解物体发射光、吸收热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8.了解科技的进步。

教学重点:学会整理大量的事实,提炼它们的逻辑关系并做出科学的结论。教学难点:探究获得的现象、数据、事实作为研究对象的分析、整理活动。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记录本。

搜集各种光的反射、吸收热等性质应用的实物或图片、多媒体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这几节课我们记录的大量信息,它们告诉我们什么?科学记录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科学的结论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会整理我们所获得的信息吧!”

二、探究内容: 1.整理获得的信息。(1)学习必要的研究步骤。第一步:获取原始资料;

第二步:科学地推理、大胆地假设和猜想; 第三步:做出合理的判断或结论; 第四步:用更多的事实验证判断或结论。(2)整理有关阳光与影子的信息。① 找出所有阳光与影子的科学记录资料。② 讨论与交流。③ 得出结论:

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障碍物后就形成照射不到的阴影;阴影的方向及长短与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

(3)整理有关物体对阳光的反射和吸收的信息。(分小组进行)① 找出物体对阳光的反射和吸收的科学记录资料。② 讨论与交流。③ 得出结论:

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和吸收与物体的材料性质和表面光滑程度有密切的关系,粗糙的反光弱,光滑的反光强。

(4)整理有关强光弱光照射下物体温度变化的信息。① 找出强光弱光照射下物体温度变化的科学记录资料。② 讨论与交流。③ 得出结论:

强光携带的热量多,弱光携带的热量少。

(5)整理有关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照射下温度不同的信息。① 找出相关的科学记录资料。② 讨论与交流。③ 得出结论:

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能力强,浅色物体反射光能力强、吸收热的能力弱。(6)整理汇总全部信息。

① 物体对光的反射或吸收与吸收热有怎样的关系? ② 讨论与交流。③ 得出结论:

阳光下的物体在吸收光的同时也在吸收热。反射光能力越强的物体吸热本领越差,吸收光能力越好的物体,吸收热的本领越强。2.科学道理的应用。(1)合作与讨论。

① 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太阳有关的问题? ② 夏季和冬季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比较适宜?

③ 为什么宇航员的宇航服外层要用有金属光泽的材料制作?我们穿着的太空棉为什么要将有金属光泽的一面贴近身体?(2)设计活动。

① 对我们感兴趣的问题详细分析。②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③ 为特殊环境里的人设计合理、安全的服饰。(3)讨论。

日常使用的照明电灯、车灯、手电筒发出的光是否与太阳光的性质相 同?什么事实可以说明?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设计一件特殊环境里的人所穿的服饰。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方案交流和修改完善的过程; 2.能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3.能够写出比较完整的设计方案; 4.能认真负责地承担自己的设计任务; 5.能与同学友好交流,分享智慧; 6.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 7.了解制造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要求; 8.能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教学重点:会设计太阳能热水器。教学难点:掌握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原理。教学准备:

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图,学生活动记录本。教师自制的太阳能热水器模型。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人们一直都在研究如何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光从中获得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利用太阳能的具体方案。那么,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

二、探究内容:

1.设计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设计前的准备。

•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熟悉设计方案的写作格式。

(向学生提供一个初步成型的设计方案供同学学习,主要是学习设计方案的写作格式。)

(2)明确设计要求。① 能够装200毫升水; ② 要利用容易得到的材料;

③ 能够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使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上来。(3)讨论并撰写设计方案。① 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② 采用哪些有效的措施? ③ 按要求的格式撰写设计方案。2.交流与优化设计方案。•交流设计方案。•优化设计方案。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准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工具和材料。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 制作和评价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设计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太阳能热水器; 2.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调试实验;

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制作方法和实验工具; 4.能对自己或他人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5.愿意与同学分享成功的经验;

6.认识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效能与多个因素有关系(材料、颜色、放置方式等); 7.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简单原理。教学重点: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教学难点:记录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自备材料,温度计,学生活动记录本、手表。教师准备:太阳能热水器的简单工作原理图,以便指导学生制作一个性能更加优良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有了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方案,想必大家已经迫不及待要将它制作出来。并想亲自看看它的效果吧!”

二、探究内容: 1.制作太阳能热水器。•选择合适的工具和制作材料。•按设计要求制作太阳能热水器。•交流制作过程中的体会。2.检测太阳能热水器。(1)讨论。

•用什么方法来检测太阳能热水器性能的优劣? •需要测定哪些指标或参数?(2)检测。

•开展严格控制条件下的检测活动。•科学地记录。

每隔5分钟测一次水温,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开始时的气温 开始时的水温 5分钟后的水温 10分钟后的水温 15分钟后的水温 20分钟后的水温

3.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1)整理检测参数。•汇总所有的科学数据。•分析、整理这些检测参数。•汇报分析结果。(2)研究影响的因素。•材料性质的因素。

•太阳能热水器的摆放的方式。•交流。

“我们认为影响太阳能热水器的因素有哪些?” 4.设计活动。

•性能更良好的太阳能热水器应该是什么样的? •设计性能更良好的太阳能热水器。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改善自己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学后记:

第十课时 利用太阳能 教学目标:

1.对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未来提出大胆的预测; 2.能对本地区利用太阳能的情况开展调查;

3.体验到太阳能的利用也有一些困难(科学所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技术在科学推广中是重要的);

4.意识到人类还需要大力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促进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5.了解太阳能的基本特点; 6.了解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利用。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利用。教学难点: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所遇到的难题。教学准备:

太阳能的相关资料或科普读物。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自太阳,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如何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却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难题。”

二、探究内容: 1.讨论。

•太阳能有哪些优点?(将太阳能与其他能源相比较。)•太阳能的利用遇到了哪些难题? •有哪些办法能解决这些难题?

•我们所在的地区对太阳能是怎样利用的? 2.查阅资料。

让学生将查询到的资料进行收集,可以展评的方式相互学习。•利用太阳能的历史概况。•世界各国利用太阳能的现状。•我国利用太阳能的概况。•利用太阳能的各种技术。

3.展望人类利用太阳能的美好前景。•解决人类能源缺乏的办法。•我们对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最新认识。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你对利用太阳能的想法。

查询网站:

1、中国新能源网

http://

http://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

第一课时 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或查阅资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法,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培养学生通过间接的手段获取有关人体内部器官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进行对照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样爱护消化器官,促使学生自觉地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卫生; 3.初步认识人体消化器官及功能,能在自己身上指出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知道食物的大致消化过程。教学重点:认识消化器官。

教学难点: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消化过程。教学准备: 每人一小块馒头。

做消化器官模型需要的纸(挂历纸、卫生纸等)及剪刀、胶水等。有关人体消化器官及作用的资料。挂图或多媒体课件——人体的消化器官。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健康的认识,包括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及自己对健康的理解。2.在讨论的基础上,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对健康的理解进行整理,并记录在书上。3.“健康从饮食开始。吃下的食物要靠我们的消化器官消化后人体才能吸收,我们首先来学习有关人体消化器官的知识。”

二、探究内容: 1.认识消化器官。

•体验活动:把一小块馒头放进嘴里,咀嚼后慢慢咽下。根据我们的感觉和经验,说说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会经过哪些地方?我们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交流: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教师板书)

•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上找到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

•小组活动:制作一个消化道模型。

•对照人体消化系统的挂图,检查连接是否正确。2.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人体的消化过程。•刚才咽下的馒头在我们身体里是怎样被消化的?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的路线。

•在这个过程中,消化器官的各部分起什么作用?对照图写出各部分的作用。•看课件了解消化器官各部分的作用。

•思考:人体的消化道大约长9米,食物在人体中停留的时间大约为24小时,这些数字使你产生了什么想法,和你原来的想法一致吗? 3.理解使用人造材料的好处。

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大量使用人造材料,人造材料有什么好处? 4.保护消化器官。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要靠我们的消化器官,怎样保护我们的各个消化器官呢?(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吃食物要细嚼慢咽。•不用开水或汤泡食物吃。•不能边吃边看电视。

•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不偏食,少吃零食。•不吃腐烂变质和不清洁的食物。•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3)我们有过消化器官生病的经历吗?原因是什么? 5.小结。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向家里人讲述你学习的知识。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饮食和健康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是能量的来源,能量在维护人体正常活动中的作用;

2.通过计算我们每天需要的能量和实际摄入的能量,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自己每天摄入的能量是否适当;

3.试用科学的标准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做到热量分配合理,营养均衡; 4.对照检查自己的饮食习惯,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学重点:知道摄入的能量要适当。教学难点:研究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适当吗。教学准备:

有关各种食品能量的资料,可以把它们做成图片。让学生课前记录自己一天当中的食物种类及数量。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人为什么要吃食物?人的哪些活动需要能量?

2.人体维持呼吸、心跳、一定的体温需要能量;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及废物的排泄需要能量;学习、工作、劳动、锻炼等活动也需要能量。这三种能量消耗的比例大致50%、40%和10%。

二、探究内容: 1.摄入能量要适当。

(1)食物中的哪些营养素能够给我们提供能量?能量的摄入是不是越多越好?(2)计算我们每天大致需要多少能量。2.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适当吗?

(1)拿出自己一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的记录,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食物能量表,计算自己一天摄入的能量。

(2)对照标准检查自己一天饮食的能量符合标准吗?差不多或超过多少?(3)统计小组、全班同学中,某一天摄入的能量基本正常的有多少,不足和超过的同学有多少?

(4)讨论:如果长期摄入的能量相差太多或超过太多有什么不好? 3.我们的饮食科学吗?

(1)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营养不良或能量过剩的主要原因,对照检查自己是否有不好的饮食习惯。

(2)这些不好的饮食习惯为什么会早成能量摄入过多或不足,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使能量摄入适当?。5.活动。

根据能量摄入的标准和一日早、中、晚三餐能量的分配比例,试着给自己安排一周营养丰富的早餐或某一天的膳食。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自己安排一周营养丰富的早餐或一天的膳食。

教学后记:

上一篇:领导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体会及讲话下一篇:餐饮搞笑推销经典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