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审计系统(共9篇)
1.清洁生产审计系统 篇一
赵女士:我公司于2013年1月对天津市原龙化工有限公司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服务:天津市原龙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滨海新区, 是98年建厂的民营企业, 工业总产值1.5亿元, 工业增加值1627万元, 利税1000万元, 成长为2009年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天津地区专业固体氢氧化钠生产领先企业。
记者:对企业能效提升方面的帮助, 您能为我们做个简单介绍吗?
赵女士:生产工艺:将45-50%液体氢氧化钠通过双效降膜蒸发浓缩技术和熔融烧碱造粒技术制成粒状氢氧化钠, 液碱蒸发浓缩采用天然气加热熔盐方式, 生产过程采用DCS自控系统控制。
根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目的及公司具体实际情况, 审核小组与专家一起结合环保、健康、安全要求以及企业发展规划, 在对原龙公司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现场考察的基础上, 通过综合评价确定粒碱生产作为本次审核重点。根据对审核重点的物料平衡、能源平衡和水平衡及对废物产生原因分析的结果, 提出控制污染物产生的中费和高费方案, 并对方案进行初步筛选。本轮清洁生产审核从整体着手并把握重点, 共提出了30项清洁生产方案, 其中无费/低费26项, 投资5.75万元, 实现年节电13400k W·h, 年节水353吨, 节约原材料年经济效益32.31万元。
熔盐降膜法生产固碱中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利用熔盐炉烟道气约460℃作为新上一台蒸汽聚集器加热源, 每小时可产蒸汽2吨, 压力为0.3-0.4MPa, 用于32%碱液浓缩, 通过蒸发浓缩为45%碱液后, 再通过空气预热器将熔盐炉助燃空气由常温提至260℃后进入液碱预热器, 将碱液由常温提至65℃后, 由碱液预热器排出的热水48.5℃用于96㎡自控室和792㎡办公楼冬季采暖, 烟道气通过余热利用后降为约120℃, 通过18米烟囱外排, 经余热利用节能措施后每吨粒碱耗天然气由原105m3降为87.8m3, 每吨粒碱减少天然气17.2m3, 按年产5万吨粒碱计算, 天然气每年减少消耗86万m3*1.21 (系数) =1041吨标煤。
记者:项目实施后公司的能源使用情况如何?
赵女士:2013年消耗天然气380万m3, 动力电303万k W·h;与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5万吨粒碱项目相比, 该项目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粒碱装置。引进国际先进的降膜蒸发浓缩和造粒基数, 其生产工艺设备和能耗均为国内先进水平, 其吨粒碱综合能耗为147.06kgce/t;公司综合能耗129.06147.06kgce/t, 每吨节省标煤18kg, 与国内锅式法生产固碱耗标煤348.52kg相比, 每吨节约标煤220.46kg。2013年经天津市节能监测七站监测原龙公司余热锅炉、熔盐炉热效率达到82.48%, 双效蒸发热效率达到65.97%, 由此可见, 本公司产品和主要工序综合能耗情况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2.“清洁生产”为何清洁? 篇二
那么“清洁生产”到底是什么呢?它究竟源于何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它究竟是怎样使“生产”变得清洁的呢?
工业化国家的难题
我们首先要追溯到工业革命之初来谈谈“清洁生产”的起源。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来,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主宰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它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但是也付出了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的惨重代价。
1952年12月,伦敦大雾笼罩,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飞机取消航班,汽车白天行驶要开车灯,行人只能沿人行道摸索前行。相隔10年后又发生烟雾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工业排放的烟雾是元凶。英国的工业化导致了泰晤士河在近现代近百年时间里看不到鱼,经过二战后的环境治理,才于1968年在泰晤士河中重新发现40种鱼。
这时,许多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投入巨额资金治理生态环境,先后采用了“稀释排放”、“末端治理”、“现场回用”等被动的污染防治战略。然而面对高额的环境治理费用,大多数企业都不堪重负,纷纷开始寻找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试图找出解决方法。
人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去的工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采取的是“不清洁”的生产模式。企业利用地球上宝贵的资源和能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生产出来的不单单是产品,同时还生产了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排放到周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又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而在此之后,企业还要花费巨额的经费来治理这些污染物,从而形成了一种高成本、高消费、高污染的恶性循环。
美国经验的全球推广
于是,企业开始寻找“更清洁”的生产方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家化学公司首先找出了这样的一种“更加清洁的生产方式”,即“清洁生产”。他们认识到污染物源头削减的重要性,主动在公司内开展污染预防活动,建立了预防污染的审核程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经验在美国推广开来,进而在世界各地展开。现在全世界已经有至少50多个国家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盟各国(以法国、荷兰、丹麦、瑞典、瑞士、英国,奥地利等国为主)在内的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巴西、捷克、南非等34个发展中国家。
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经济领域的人们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商业活动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即财富,但是所有的商业活动都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风险:与此同时,环保领域的人们则考虑如何通过他们的努力使环境资源得以保护、环境质量得以维持,造福后代,但是要想实现他们的目标,经济问题又成為他们所面临的不可逾越的障碍。然而通过“清洁生产”,人们会发现,原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方面,二者可以通过“清洁生产”搭建的桥梁,有机地形成统一体,共同分担风险,促进发展。
清洁的生产方式
那为什么说“清洁生产”是清洁的生产方式呢?与传统的环境战略不一样的是,“清洁生产”注重的是从生产的源头——原辅材料和能源开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采用污染预防的理念,尽可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原辅材料的转化率,在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与风险。它主要体现在“清洁的原辅材料和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生产产品及服务”三个方面。
“清洁的原辅材料和能源”是指尽可能使用无毒低害的原料和能源,从源头上即考虑到其潜在的环境影响:“清洁的生产过程”是指尽可能采用清洁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管理,尽可能降低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和毒性,而“清洁的产品和服务”则是指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清洁生产即污染预防的理念,减少其在使用和提供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及风险。
通俗地讲,如果企业能够使更多的原辅材料转化成为企业的目标产品而不是废弃物的话,不但能使产品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污染物的产生量也会相应的降低,这样企业不但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可以显著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由于污染物的产生量小了,其所需要的最终处理费用和需要交纳的排污费用也会相应降低,这样又给企业带来间接的经济效益。那么,我们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的过程就称之为“清洁生产”。
从“清洁生产”的起源及含义,可以看出,“清洁生产”与“清洁卫生”完全是两个概念。“清洁生产”是一种创新的先进环境理念,是以污染预防为主的一种新型环境战略,是用“更清洁”的生产方式对污染进行源头控制,而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环境卫生清洁。
如何实现“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作为一种环境理念和战略,难免让人觉得非常空泛,那么企业到底怎样做才能够实现“清洁生产”呢?这里我们就需要借助一系列的工具加以实践运用,这些工具主要包括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管理体系、生态设计、全生命周期评价等等。而我们最常用的也是最直接有效的工具就是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审核的原理非常简单,就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的逻辑完全一致。
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果我们感冒了,很显然感冒就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这时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是到医院里寻求医生的帮助来分析判断到底是什么原因令我们感冒,是伤风类的感冒还是病毒类的感冒,在分析确定感冒原因后,我们会根据不同类型的感冒进行治疗,解决病痛。清洁生产审核也是如此,首先我们要像医生一样判断企业到底是在哪里出了问题,即造成浪费和污染的废弃物是在哪里产生的,然后再对产生废弃物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消除或削减废弃物的产生。
“清洁生产”的英文原文是“Cleaner production”,即“更清洁的生产”。人们经常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那么“清洁生产”也是如此。任何一家企业都会存在“清洁生产”潜力。相信在“清洁生产”理念的指引下,我国企业势必会采用“清洁的生产模式”,沿着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使用更少的资源,破坏更少的环境,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向可持续发展迈进。
这就是“清洁生产”!更少的资源消耗,更多的经济效益,更好的生态环境!
3.清洁生产审计系统 篇三
马志华 承德市环保局 衡宝林 河北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摘要 清洁生产审核作为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手段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但与之相配套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方法的制定相对滞后,阻碍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进程。文章结合清洁生产审核的实际,对科学验收清洁生产审核的框架进行分析和研究,阐述了科学验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对企业创新持续发展的影响。
清洁生产作为一种新的环保战略,也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已逐步为公众认识,作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有效工具之一的清洁生产审核,现阶段,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但是,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不高,清洁生产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对节能、降耗、增效字面上的理解,对于如何实现以上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必要的系统管理,缺乏足够正确的认识;由此导致企业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不够得力。另外,一些企业对清洁生产认识尚有不足,缺乏动力;资金投入不足,一些高费项目难以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成果的持续性也较差,清洁生产在运行机制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清洁生产审核是实施清洁生产战略思想最为成熟,也是最直接、有效的工具,如何利用好清洁生产审核这个最直接推广清洁生产的工具,管理部门不得不需要考虑采用何种应用方式,影响企业在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条件下主动选择采用清洁的生产方式。
作为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在对企业建立清洁生产思想上作用十分重要。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应注重检验其真实性、创新性和规范性,总结经验、完善、改进,促进企业将清洁生产持续开展下去。因此,验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对清洁生产成效的认定和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的信心。为长期、有效推动清洁生产活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一直在不断探索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提高企业深入开展清洁生产活动和培育企业清洁生产意识,促进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取得了一定经验。从多年的清洁生产管理经验看,建立科学、合理的验收程序及验收标准对清洁生产的推动作用是其他工作所不能替代的。
一、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法律依据对验收定位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政府体制改革和职能转换,我们有必要对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重新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在“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下,政府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各项清洁生产调控制度进行有效组合和综合运用来逐步实现企业自觉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1、明确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立法精神和验收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 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应当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将审核结果报告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6号)第四章 清洁生产审核的组织和管理 第十六条明确指出:列入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的企业,应当在名单公布之日起一年内,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中央直属企业应当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报送当地环境保护和发展改革(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抄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从“促进法”和“管理办法”中我们解读到: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应当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清洁生产审核结果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从另一个角度说,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也就有责任对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上报的审核结果真实性进行核实,这种结果核实一般通过验收的方式具体体现。所以,从法律所赋予清洁生产审核 验收责任上来讲,对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结果验收的一个直接的目的,就是核实清洁生产审核结果的真实性,同时对于不足之处通过总结经验,加以完善、改进,以便帮助企业将清洁生产持续开展下去。
2、明确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定位
完整的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应该由审核过程、审核验收、持续清洁生产三部分组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是清洁生产审核关键组成部分而不是简单的行政管理。一轮清洁生产审核结束,以验收的方式检验其真实性和创新性,同时对此轮审核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加以完善、改进,以促进企业将清洁生产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因此,验收工作成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活动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验收方式和内容,将直接影响到对清洁生产审核成效的认定和增加企业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的信心。通过验收工作增加企业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的信心,提高企业自觉开展清洁生产活动的热情,应该作为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主要目的,更应是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定位,而这一定位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强制审核企业将审核结果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的立法精神。
二、确定清洁生产审核主体对验收工作的重要意义
科学验收清洁生产审核,首先是明确清洁生产审核主体;只有明确清洁生产审核主体,才能保障验收工作质量,促使企业把清洁生产审核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相结合。模糊的审核主体定位,会严重地抑制企业参与清洁生产审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制约了充分发挥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应有的社会作用。因此, 清洁生产验收标准及办法的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清洁生产审核的主体是企业这一要素,明晰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主体,才有利于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有序发展。
1、清洁生产审核的主体是企业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6号)第一章 第五条确定:清洁生产审核应当以企业为主体,遵循企业自愿审核与国家强制审核相结合、企业自主审核与外部协助审核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有序开展、注重实效。办法中明确指出了企业是清洁生产审核的主体,外部机构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中只是起协助作用;在这里,企业作为基础性主体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以往一些地方验收过程中经常过分强调咨询机构对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的作用,对企业重视及清洁生产思想接受强调不够;结果是咨询机构成了被验收的主体,作为真正主体的企业没有任何压力。这样的验收工作不仅给企业留下了清洁生产审核只是编制一个报告的印象,也造成企业对此项工作的轻视和审核过程中弄虚作假,致使一些地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流于形式。这种不明确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定位为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社会上带来了大量消极的负面舆论,严重阻碍了清洁生产的推行。
清洁生产审核是一种战略,是高层次的、全方位的企业浪费评估过程。要真正有效推行清洁生产,就必须坚持企业作为实施主体的原则。明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主体对科学合理的制定验收方法,才能有效地推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活动。
2、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目标
明确了清洁生产审核的主体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就应该针对企业目标制定合理的验收方式及内容,使验收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达到通过验收推动企业自觉开展清洁生产活动的目的。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企业是一个产生利润的组织。企业所有活动无不围绕利润最大化进行;企业(组织)节能、减排一切措施的最终目的也是要建立在提高利润的基础上。清洁生产审核本质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量的过程。无论是清洁能源的采用、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原材料替代、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与采用、产品环境设计、污染物源头削减,还是废物再利用、再循环,都是建立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基础之上,这与企业生产目的完全一致,清洁生产的必然结果就是降耗、减排。
在第一次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企业中,经常出现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对清洁生产审核产生抵触思想。另一方面,以往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过分重视审核报告的表象,忽视了思想传播重要性的验收方式也给企业真正认识清洁生产的实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管理部门在决策过程中有必要结合 清洁生产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与企业生产目标一致的推行清洁生产的科学验收机制,将清洁生产审核结合到现有的工业技改政策、经济管理政策之中,进而促进企业建立起实施清洁生产的自我约束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实行持续的清洁生产,争取广大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三、制订科学的验收方法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的影响
许多地方普遍采取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程序是:企业汇报—现场考察—资料核查—专家提问—验收结论。在以清洁生产审核报告验收为主的思想支配下,验收过程经常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情况:①验收专家过分关注报告中的文字表述和数字方面的内容,对企业汇报过程倾听不够。这一方面给企业留下了重验收报告印象,加强了企业重报告轻实效的心理。②现场考察重视方案实施的技术、装备,忽视同一线员工的交流,失去了企业清洁生产思想传播广泛性的考察机会。③专家提问过多的重数据和文字表述,对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创新性关注不够;这样做结果就是促使咨询机构更注意帮助企业在报告的文字、数据编制等表象上做文章,也为清洁生产审核重表面文章,轻实际效果,甚至数据造假、审核走过场创造了机会。
如何避免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可能会对清洁生产推行产生的不利影响,管理部门要首先转变验收观念,明确验收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验收方法,使验收工作真正起到承前启后,推动企业自觉开展清洁生产活动的作用。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必须转变重报告,轻实效的固有思想;确立验收过程以实效为主,报告为辅的原则。
1、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领导重视和过程真实性的验证、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确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真实性。验收过程中如果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形式、内容的过度苛求,其结果是促使企业在咨询机构的帮助下编数据、编结果,报告好看,效果不佳。在实际的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企业各项数据的收集是非常困难的一项工作,生产部门掌握的数据与财务部门有出入是常有的事;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企业账目不全,能源初期库存和末期库存无法和对,各种消耗无法实际统计;这些情况体现在报告中显示内容就是数据不符。管理部门经常在验收过程中把报告中最容易造假的数据相符作为评估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真实性的重要条件,尤其是作为衡量咨询机构咨询能力的条件,这种要求使得咨询机构越来越重视帮助企业编数据以应付验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弄虚作假、走过场成了常态。管理部门只有了解什么是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领导重视并亲自参加审核工作的确定 领导重视是一切工作圆满完成的基础,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也不例外。确定领导重视并亲自参加审核工作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要求企业主管领导参加验收过程;在以百分制评分的验收条件中确定领导参加验收分值,而且给予较高的分值指标,保证领导参加验收活动。中小企业普遍是法人代表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所有问题都由一人决定,没有法人代表的参与,企业所有经营都无法运行;在对中小企业验收时企业主要领导必须参加验收活动,并增加领导参加验收分值。要求企业主要领导参加验收的主要作用有三点:第一,企业主要领导为防止验收过程中出现因被提问导致验收通过出现问题,就必须认真学习清洁生产知识;这无形中在企业管理者中普及了清洁生产知识,传播了清洁生产思想。第二、审核方案的实施必须经过企业领导认可,特别是高费方案实施,领导签字是必不可少的。企业主要领导对实施中高费方案一无所知,审核造假就显而易见了。第三、企业领导参与验收倾听专家意见,有利于企业持续清洁生产的开展。
(2)合理化建议的核实 在清洁生产审核所有过程中,合理化建议是最难造假的项目之一。在清洁生产审核教材中给出的合理化建议表中包含了建议人姓名、所在岗位、联系方式等建议人的信息,验收专家按照这些信息随机与建议人座谈或通话沟通,现场就能确定审核过程的真实性。
(3)现场考察与一线员工沟通 合理化建议、方案实施都需要一线员工来执行,现场考察的重点应放在与一线员工的沟通,这是了解企业是否做到全面发动、宣传、培训和方案实施真实性的最佳方式。
(4)咨询机构回避的验收方式 很多企业在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过度依赖咨询机构编写报告,忽视了企业的主体作用。有些管理部门在验收环节也过分强调咨询机构作用,甚至超过注重企业为主体的 清洁生产审核活动;有时在验收现场出现咨询机构和被验收企业主次不清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一些原本对清洁生产审核就有模糊认识的企业,最容易产生清洁生产审核是咨询机构与管理部门的事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企业参与清洁生产的热情。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咨询机构回避的验收方式更能体现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真实性;同时也给企业形成压力,保证企业积极参与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2、验收清洁生产审核真实性对推动企业清洁生产的影响
在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验收环节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如果简单的把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当作清洁生产行政管理的手段,验收工作必然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重在实效的验收方法对提高企业清洁生产的自觉性意义重大,对企业影响深远。
(1)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清洁生产是一种思想,是高层次的、覆盖面非常广的,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产品设计、技术工艺和员工素质提高等诸多方面。这种思想一旦被企业员工所接受并付诸于企业实践,企业一旦形成清洁生产的观念,这种思想就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传承下去形成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形成的一种习惯,经过时间的积淀,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逐渐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科学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方法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提高员工清洁生产的自觉性,在持续清洁生产活动的作用下,在企业内部形成清洁生产的观念,进而造就企业良好的经营文化思想体系。
(2)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科学的验收方法应本着能对企业广泛征集员工合理化建议工作产生实质影响的原则。在扎实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的企业内部,经常会有一线职工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清洁生产方案,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只有企业见到清洁生产审核的实际效益,才能产生自觉强化审核工作的动力,这种动力将使企业持续清洁生产变得更为有效。
(3)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 许多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二级计量系统,致使清洁生产审核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消耗资料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验收工作过度强调数据的准确性,或注重减排效果,就必然导致企业在数据上造假。针对一些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验收更注重数据不完整的解决办法,通过验收环节敦促企业完善二级乃至三级计量系统,这对企业今后用能目标考核管理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如果每个企业都具备针对生产环节制订生产用能考核指标管理的硬件条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清洁生产的考核制度,企业管理水平必定呈现飞跃式的提升。
四、对清洁生产审核单位持续清洁生产跟踪的作用
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是对企业全面、细致、深刻的评估,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所属行业的现状,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企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等诸多情况。就一轮清洁生产审核而言,管理部门又要求有较强的时间性,解决如此多的问题困可想而知。我们应该正视我国的清洁生产基本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个现实,我国清洁生产推行面临一些特有的困难和障碍,通过一次清洁生产审核活动就实现企业接受清洁生产思想基本上无法做到。
根据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6号)第四章 第十六条规定:列入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的企业,应当在名单公布之日起一年内,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对一个负责任企业来讲,许多中高费方案需要论证时间、资金筹集时间,即使是再有效的方案,短期内完成实施难度还是存在一定难度。许多企业会将持续清洁生产过程作为有实际意义的中高费方案实施阶段。由于管理部门工作量较大,对企业持续清洁生产过程的追踪难以保证;有的企业本身也会由于经营上的原因使原本计划在持续清洁生产阶段实施的中高费方案搁置,企业因此失去了一次重新认识清洁生产的机会。因此,在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完成后,管理部门验收最好不要过分强调中高费方案的完成;强调对审核单位持续清洁生产过程的追踪才是保障中高费方案实施的科学管理方式。
管理部门对企业持续清洁生产的跟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督促企业按计划实施已经计划实施的中高费方案;另一个作用就是敦促企业将已实施的管理类无低费方案制度化,完善企业清洁生产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企业清洁生产的连续性。企业在这种连续不断的清洁生产审核项目落实追踪过程中,就会逐步形 成为全体员工所清洁生产价值观念,进而帮助企业形成从源头消减废弃物排放的企业清洁生产文化体系,达到提高企业持续的发展能力。
五、结论
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作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不可缺少的环节,对清洁生产推动作用不可轻视,要长期持续有效地推行清洁生产,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验收办法,这关系到清洁生产思想能否切实被社会所接受使清洁生产审核沿着健康的轨道有序发展。一般说来,直接行政强制只能一时造成大面积推动清洁生产审核活动的轰动效应;但清洁生产最终要靠企业自觉接受才能使清洁生产审核的各项方案得到真正落实,产生实效。所以,管理部门必须在适应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现代公共行政管理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公共行政的目标也日趋多元化的前提下,制定尽可能灵活的、符合经济发展的验收办法,以满足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更有利于广泛、有效地进行清洁生产推广活动的目的。
4.清洁生产标语 篇四
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持续开展清洁生产
节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环境保护是我们共同责任
人类靠环境生存,环境靠人类保护
把有限的资源留给我们下一代
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推进技术创新,更有效实施清洁生产
为实现生态省而共同努力
低碳设计、低碳生产
2、横幅
大门横幅:(评估用)
热烈欢迎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各位专家和领导莅临我司指导 会议室横幅:(评估用)
(企业全称)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会议
大门横幅:(验收用)
热烈欢迎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各位专家和领导莅临我司指导 会议室横幅:(验收用)
(企业全称)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会议
3、评估或验收前准备:
水果、茶水、烟
中饭或晚饭招待
会议室(评估或验收会场)确定
评估时间:月日
企业参加评估或验收人员:
5.清洁生产的内容 篇五
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
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新能源的利用; 节能技术。2 清洁的生产过程
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 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 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 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 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 完善的管理。清洁的产品
6.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 篇六
1.1 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
1.1.1 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1)煤炭占主导地位。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3位。
(2)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列世界首位。
(3)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4)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
1.1.2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
(1)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
(2)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3)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1.1.3 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
(1)煤炭资源主要贮存在华北、西北地区。
(2)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3)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贮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
1.1.4 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1)大部分煤炭资源需要井下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
(2)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
(3)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高。
1.1.5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仅次于美国,位于世界第二。
1.1.6 剩余可采储量的保证程度
煤炭80a,石油15a,天然气30a,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1/3和1/2。
1.2 当前我国的能源、经济形势(见图1,图2)
1.2.1 工业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
目前,环境问题已从局部的、小范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逐渐演变成了区域性,以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10大环境问题包括有:
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酸雨、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生物物种减少、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和固体废物污染。
目前,按照科学家估算地球温度:
气温升1℃,美国粮仓沙漠化,非洲大漠变桑田;
气温升2℃,两极冰块消融,海平面升7m;
气温升3℃(拐点),气候彻底失控,生态灾难全面上演;
气温升4℃,1/3生物会灭绝,人类口粮受影响;
气温升5~6℃,绿树长到南北极,95%物种绝迹。
科学家预言:气温升6℃,地理变地狱。
1.2.2 我国能源消费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
(2)能源结构和消耗方式,如:近70%的原煤没有经过洗选直接燃烧,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
(3)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4)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显示,2006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了1.23%。
(5)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分别同比增长1.9%和2.4%。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十一五”第一年的“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实现(见图3)。
1.3 环境问题的实质
(1)环境容量有限;
(2)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缓慢。
1.4 实施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现有环境保护战略———“末端处理”存在严重缺陷:(1)投资大;(2)运行费用高;(3)没有经济效益;(4)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废弃物;(5)是被动反应式的;(6)是不可持续的。因此,需要前瞻性的、预防性的和更加经济的环境保护战略———清洁生产来预防污染物、废弃物的产生,将被动的污染治理战略转变为主动的污染防范战略。清洁生产可以通过:(1)加强管理;(2)原材料替代;(3)加强过程控制;(4)设备改造;(5)技术更新;(6)现场回收利用;(7)生产有用的副产品;(8)产品改造,等等得以实现。
清洁生产的由来
第38届联合国大会发布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不危及满足下代人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清洁生产提供了一种把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框架推向实际行动的可操作的途径。它不是针对全球污染问题的一种头痛医头式的被动的措施,而更多的是一种预防的战略。
欧洲———“少废无废工艺”
日本———“无害工艺”
美国———“废物最少化”或“减废工艺”
1.5 清洁生产在中国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提出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统一的指导方针。
我国清洁生产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3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3年至1992年———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从1993年至2002年———试点阶段;
第三阶段:从2003年———全面推广阶段。
1983年国务院批转原国家经贸委《关于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的几项规定》(国发[1983]20号),提出:“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1992年:国家环保局与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办公室联合组织了在我国举办的第一次国际清洁生产研讨会,会上中方首次推出“中国清洁生产行动计划(草案)”。
1993年: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上,确定了清洁生产在我国工业污染控制中的地位。
1994年:国务院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其中专门设立了“开展清洁生产和生产绿色产品”这一方案领域。此外,在各有关章节中多处提到推进清洁生产的内容。
1996年:《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议》,明确规定所有大、中、小型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技术起点要高,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
1997年:《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要求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清洁生产纳入已有的环境管理政策中,以便更深入地促进清洁生产。
1999年:《关于实施清洁生产示范试点的通知》,选择北京、上海等10个试点城市和石化、冶金等5个试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示范和试点。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年:清洁生产标准
2004年: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16号令
2005年: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2005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51号文件
2 清洁生产的概念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运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而言,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要求减少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而言,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之中。
清洁生产要求2个“全过程”控制,即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和生产的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比较末端治理来看更侧重于“防”,即从生产源头抓起,将污染物最大限度地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构成环境保护的整体,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弥补的。
3 清洁生产的意义
3.1 清洁生产益处
(1)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
(2)环境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减少企业的环境风险。
3.2 清洁生产的内涵
清洁生产要解决的是资源问题,而传统的环境保护重视的是废物和排放物产生后的处置和再利用问题。清洁生产是实现污染物减排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通过源头预防、全过程控制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
4 清洁生产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的解读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2003年:清洁生产标准。2003年4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清洁生产标准》颁布,包括《清洁生产标准石油炼制业》(HJ/T125-2003)、《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HJ/T126-2003)、《清洁生产标准制革行业(猪轻革)》(HJ/T127-2003),标准已于2003年6月1日起实施。
2004年: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16号令。
第一类重点企业
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企业。
第二类重点企业
生产中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
2005年: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2005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51号文件。
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部,60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60号)。
2010年:国家环境保护部,54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2010]54号)。
5 解读《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54号文件)
文件出台背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第二十八条: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经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双超)。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双有),应当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将审核结果报告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
6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审核暂行办法第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1)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企业;
(2)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
有毒有害原料或者物质主要指《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剧毒、强腐蚀性、强刺激性、放射性(不包括核电设施和军工核设施)、致癌、致畸等。文件具体要求如下。
6.1 依法公布应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企业名单
(1)铅蓄电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5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防控行业,以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电解铝、造船等7个产能过剩主要行业,作为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
(2)各省可按照《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行业分类管理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确定本辖区内需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其他重点企业。
(3)各省级环保部门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将应实施清洁生产的重点企业名单在省级环保部门政府网站公布,并同时抄报环保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当地主要媒体同时公布。
6.2 积极指导督促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1)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培训,加强对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技术指导。
(2)加强对清洁生产审核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及时公布具备审核条件的机构名单及其审核业绩,并对问题较突出的审核服务机构予以通报。
(3)及时调度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进度,督促各重点企业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和审核结果及时报送当地省级环保部门和相关部门。
6.3 强化对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评估验收
(1)各省级环保部门应按照《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实施指南》(环发[2008]60号之附件2)要求,加快评估验收工作进度。
(2)加强对评估验收工作的规范和日常监督管理。
(3)进一步加大对评估验收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应继续按照环发[2008]60文件要求,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评估验收工作,并同时积极争取节能减排等各方面资金的支持。各级争取评估验收工作资金。
《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60号)就评估、验收费用做了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部门安排不低于10%的环保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
6.4 及时发布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公告
(1)各省级环保部门应加强对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有关信息的统计和汇总工作,定期公告本地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情况。
(2)将本地区已经通过评估验收的重点企业名单,在每季度第一个月内上报环保部。
(3)环保部将定期发布“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公告”,公布各地通过清洁生产评估验收的重点企业名单,并同时抄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
6.5 制定清洁生产推广年度计划
(1)制定并上报清洁生产推行年度计划;
(2)总体进度要求。
6.6 加强对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监督检查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有关规定,对于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但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者虽经审核但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企业,责令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依法从重处罚。
(2)对于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要求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依法从重处罚。
7 结束语
7.清洁生产 篇七
清洁生产,是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清洁生产的八字方针: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①节能:减少水、电、蒸汽、燃油等能源消耗;
②降耗:减少物料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减污;减少污染排污,降低污染物的毒害性;
④增效:降低成本,提高工效,增加效益。
3、开展清洁生产的意义
清洁生产彻底改变了过去被动的、滞后的污染控制手段,强调在污染产生之前就予以削减,即在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并在服务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这一主动行动,经近几年国内外的许多实践证明具有效率高、可带来经济效益、容易为企业接受等特点,因而实行清洁生产将是控制环境污染的一项有效手段。此外,清洁生产可以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节能、降耗、减污,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清洁生产还可以树立企业形象,促使公众对其产品的支持。
4、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第16号令)。
5、清洁生产的原则:集成性原则;预防性原则;广泛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1、什么是清洁生产审核?
清洁生产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2、清洁生产审核的思路是什么?
清洁生产审核的思路是:①判定废弃物在哪里产生;②分析废弃物产生的原因;③提出和实施清除废弃物的方案。
废弃物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废弃物→如何消除这些废弃物 ——污染源清单——原因分析——方案产生和实施
3、清洁生产与员工有什么关系?
员工是清洁生产的主力军,因此清洁生产需要员工的共同参与,特别是一线员工,了解生产和工艺,可以清楚地判断出何处可以采取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有效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产条件,减少污染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和风险。
4、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方法是什么?
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是:调整或优化产品结构和资源消耗结构、合理布局、改进产品设计、选择使用清洁的原辅材料、资料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方法是对生产全过程中的原辅材料(动力)、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和废弃物等八个方面进行系统优持续改进。
5、清洁生产的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是哪部门?
清洁生产的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6、清洁生产有哪两大目标?
清洁生产谋求两大目标:
一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二是污染物排放量最小化,直至零排放。
1、清洁的能源
清洁的能源是指: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各种节能技术等。
2、清洁的生产过程
清洁的生产过程是指: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尽量使用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采用高效的设备;物料的再循环利用(包括厂内和厂外);简便、可靠的操作和优化控制;完善的科学量化管理等。
3、清洁的产品
清洁的产品是指: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尽量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成分;产品应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合理包装产品;产品应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以及具有节能、节水、降低噪声的功能)和合理的使用寿命;产品报废后易于处理、易降解等。
1、清洁生产的核心构成:
清洁的原料和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2、清洁生产最重要的特征:
源头削减;全过程控制。
3、清洁生产审核的思路:
判明废物产生的部位;分析废物产生的原因;提出方案以减少或消除废物。
4、清洁生产审核要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物流、能源流和废物流,需要做好 四个平衡:
物料平衡;能源平衡;水平衡;污染因子平衡。
5、清洁生产方案的种类:
无/低费方案;中/高费方案。
4、企业如何做好清洁生产?
实施清洁生产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可以通过提升管理理念,整合管理资源来提升管理水平。也就是(1)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减少废物产生量,提高利用效率(2)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对物料进行循环控制设计(3)提高企业的管理,有计划地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是通过有资质的咨询机构的协助和指导完成。
5、实施清洁生产的好处是什么?
实施清洁生产是企业形成内生性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途径。在生产力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根本原因主要在经营(消费)理念落后、技术设备落后、管理滞后。清洁生产可以通过系统寻优获得的提升管理和技术进步方案的实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8.什么是清洁生产 篇八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该法的第一章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这一定义概述了清洁生产的内涵、主要实施途径和最终目的。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在回顾和总结工业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产品和生产过程预防污染的一种全新战略。它综合考虑了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环境风险(资源和环境容量)、成本和经济效益,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策演变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与以往不同的是,清洁生产突破了过去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保护对策的局限,将污染预防纳入到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所提供的服务之中,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号召各国工业界提高能效,开发更先进的清洁技术,更新、替代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和原材料,实现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1994年,我国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和推行清洁生产列入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重大行动计划中。
2000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清洁生产高层研讨会(CP6)提出:清洁生产已经成为技术进步的推动者、改善管理的催化剂、革新者的典范、连接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桥梁。
推行清洁生产的特点在于揭示传统生产技术与管理的缺陷和不足,针对生产全过程,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采取改造、替代、淘汰和科学管理等方法,谋求实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9.清洁生产培训 篇九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者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叫法,例如“废物减量化”、“无废工艺”、“污染预防”等。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取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与能源,尽可能不用有毒原材料并在生产过程中就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则是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过程中,尽可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二、内涵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具体措施包括: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清洁生产的观念主要强调三个重点:
(1)清洁能源。包括开发节能技术,尽可能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以及合理利用常规能源。
(2)清洁生产过程。包括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原料和中间产品。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回收,改善管理、提高效率。
(3)清洁产品。包括以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主导因素来考虑产品的制造过程甚至使用之后的回收利用,减少原材料和能源使用。
2.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
(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达到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
(2)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达到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清洁生产是生产者、消费者、社会三方面谋求利益最大化的集中体现:
(1)它是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对工业产品生产从设计开始,到产品使用后直至最终处置,给与了全过程的考虑和要求;
(2)它不仅对生产,而且对服务也要求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3)它对工业废弃物实行费用有效的源削减,一改传统的不顾费用有效或单一末端控制办法;
(4)它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与末端处理相比,成为受到企业欢迎的新事物;
(5)它着眼于全球环境的彻底保护,为人类社会共建一个洁净的地球带来了希望。
三、历史必然性
清洁生产的出现是人类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一项迅速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是人类对工业化大生产所制造出有损于自然生态人类自身污染这种负面作用逐渐认识所作出的反应和行动。
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忽视对工业污染的防治,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公害事件不断发生,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反映非常强烈。环境问题逐渐引起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对策。例如增大环保投资、建设污染控制和处理设施、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环境立法等,以控制和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发现:这种仅着眼于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其原因在于:
第一,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产品品种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工业生产所排污染物的种类检测越来越多,规定控制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也越来越严格,从而对污染治理与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达到排放的要求,企业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大大提高了治理费用,即使如此,一些要求还难以达到。
第二,由于污染治理技术有限,治理污染实质上很难达到彻底消除污染的目的。因为一般末端治理污染的办法是先通过必要的预处理,再进行生化处理后排放。而有些污染物是不能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只是稀释排放,不仅污染环境,甚至有的治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治理只是将污染物转移,废气变废水,废水变废渣,废渣堆放填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生态环境。
第三,只着眼于末端处理的办法,不仅需要投资,而且使一些可以回收的资源(包含未反应的原料)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而流失,致使企业原材料消耗增高,产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影响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实践证明:预防优于治理。根据日本环境厅1991年的报告,从经济上计算,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比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更为节省。例如就整个日本的硫氧化物造成的大气污染而言,排放后不采取对策所产生的受害金额是现在预防这种危害所需费用的10倍。以水俣病而言,其推算结果则为100倍。可见两者之差极其悬殊。
据美国EPA统计,美国用于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介质污染控制总费用(包括投资和运行费),1972年为260亿美元(占GNP的1%),1987年猛增至850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末达到1200亿美元(占GNP的2.8%)。如杜邦公司每磅废物的处理费用以每年20~30%的速率增加,焚烧一桶危险废物可能要花费300~1500美元。即使如此之高的经济代价仍未能达到预期的污染控制目标,末端处理在经济上已不堪重负。因此,发达国家通过治理污染的实践,逐步认识到防治工业污染不能只依靠治理排污口(末端)的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预防为主”,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不少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各大企业集团(公司)都纷纷研究开发和采用清洁工艺,开辟污染预防的新途径,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1、废水类:各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饮用水各项指标;
2、废气类:有机类废气、焊锡废气、锅炉废气、发电机尾气、厨房油烟、厨房火烟、各类炉、窖尾气及各类工艺性粉尘等;
3、噪声:发电机房、空压机房噪声、厂界噪声等
四、产生及发展 清洁生产的起源来自于1960的美国化学行业的污染预防审计。而“清洁生产”概念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当年欧共体在巴黎举行了“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的思想;1979年4月欧共体理事会宣布推行清洁生产政策;1984、1985、1987年欧共体环境事务委员会三次拨款支持建立清洁生产示范工程。自1989年,联合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以来,全球先后有8个国家建立了清洁生产中心,推动着各国清洁生产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UNEP IE/PAC)根据UNEP理事会会议的决议,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进清洁生产。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为组建两类工作组:一类为制革、造纸、纺织、金属表面加工等行业清洁生产工作组;另一类则是组建清洁生产政策及战略、数据网络、教育等业务工作组。该计划还强调要面向政界、工业界、学术界人士,提高他们的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公众,推进清洁生产的行动。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号召工业提高能效,开展清洁技术,更新替代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和原料,推动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亦积极响应,于1994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环境署已先后在坎特伯雷、巴黎、华沙、牛津、汉城、蒙特利尔等地举办了六次国际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在1998年10月韩国汉城第五次国际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上,出台了《国际清洁生产宣言》,包括13个国家的部长及其它高级代表和9位公司领导人在内的64位签署者共同签署了该《宣言》,参加这次会议还有国际机构、商会、学术机构和专业协会等组织的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宣言》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中关键决策者对清洁生产战略的理解及该战略在他们中间的形象,它也将激励对清洁生产咨询服务的更广泛的需求。《国际清洁生产宣言》是对作为一种环境管理战略的清洁生产公开的承诺。
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OECD)在许多国家采取不同措施鼓励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例如在西德,将70%投资用于清洁工艺的工厂可以申请减税。在英国,税收优惠政策是导致风力发电增长的原因。自199
5年以来,经合组织国家的政府开始把它们的环境战略针对产品而不是工艺,以此为出发点,引进生命周期分析,以确定在产品寿命周期(包括制造、运输、使用和处置)中的哪一个阶段有可能削减或替代原材料投入和最有效并以最低费用消除污染物和废物。这一战略刺激和引导生产商和制造商以及政府政策制定者去寻找更富有想像力的途径来实现清洁生产和产品。
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丹麦等发达国家在清洁生产立法、组织机构建设、科学研究、信息交换、示范项目和推广等领域已取得明显成就。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发达国家清洁生产政策有两个重要的倾向:其一是着眼点从清洁生产技术逐渐转向清洁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其二是从大型企业在获得财政支持和其他种类对工业的支持方面拥有优先权转变为更重视扶持中小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包括提供财政补贴、项目支持、技术服务和信息等措施。
五、过程
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清洁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周期全过程。
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思考方法与前不同之处在于:过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处理,以减小对环境的危害,而清洁生产则是要求把污染物消除在它产生之前。
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
(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2)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六、微观措施
一、实施产品绿色设计
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一要考虑环境保护,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二要考虑商业利益,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提高竞争力。具体做法是,在产品设计之初就注意未来的可修改性,容易升级以及可生产几种产品的基础设计,提供减少固体废物污染的实质性机会。产品设计要达到只需要重新设计一些零件就可更新产品的目的,从而减少固体废物。在产品设计时还应考虑在生产中使用更少的材料或更多的节能成分,优先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替代原有毒性较大的原辅材料,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二、实施生产全过程控制
清洁的生产过程要求企业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生产设备;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使用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建立良好的卫生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组织物料的再循环;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系统(TQMS);优化生产组织;进行必要的污染治理,实现清洁、高效的利用和生产。
三、实施材料优化管理
材料优化管理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评估化学使用,估计生命周期是能提高材料管理的重要方面。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在选择材料时其要关心再使用与可循环性,具有再使用与再循环性的材料可以通过提高环境质量和减少成本获得经济与环境收益;实行合理的材料闭环流动,主要包括原材料和产品的回收处理过程的材料流动、产品使用过程的材料流动和产品制造过程的材料流动。
【清洁生产审计系统】推荐阅读:
如何清洁生产06-17
清洁生产与节能07-23
清洁生产培训心得08-11
什么是清洁生产?08-28
清洁生产的标语09-07
清洁生产基本知识10-09
怎样开展清洁生产审核10-29
铅酸蓄电池清洁生产07-11
2024 清洁生产工作计划08-06
清洁生产管理制度(细则)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