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的春节文化作文(共8篇)
1.绍兴的春节文化作文 篇一
中国的绍兴是个古色古香的地方,历史久远,有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风俗,虽然时移世易,但依然代代相传地保留着这些风俗。
一跨入农历腊月,各家各户就开始准备年货了。第一批是腌制品,鸡、鸭、鱼、肉琳琅满目地挂满廊前、屋下、阳台。鱼干的种类有许多,如螺蛳青、扁鱼、白条鱼……晒得差不多时,老人们便拎着一个塑料袋,去城市广场的农副产品交流会抢购物美价廉的食品。到了腊月下旬,廿三晚上都要拜拜灶神,送灶神上天,可以不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人们的错误。
过了腊月十二的夜晚,老人们说话都分外小心起来,最忌讳提及“死”、“穷”等字眼,过年穿的新衣服也开始物色与张罗。之后,大人们就会去到超市,去买汤圆等食品,会将在腊月上旬搡好、浸好的年糕拿出来,为年夜饭做准备。
到了除夕,一出门,到处都是酒肉的味道,家家户户都准备好了丰富的美味佳肴,主要都有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八宝菜,象征着富贵、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有一养菜不能缺,那就是鲞冻肉,关于这道菜,还有个传说呢!相传有一农户,家里有一个尖酸刻薄的婆婆和一个秀外慧中的媳妇,除夕吃晚饭时,婆婆故意将鲞头烧入鲞冻肉中专让媳妇食用。小叔看了,批评其母,说她不该如此对待嫂嫂,媳妇听后笑着说:“叔叔错怪了婆婆一番好意,这是为我讨个吉利,今年有鲞头,明年更有享头了。”这句话打破了尴尬的局面,婆婆深受感动,从此一家和睦,日子越过越好,因此流传至今。
正月初一,古称“元旦”称大年初一,这一天为绍兴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通常以“汤圆”、“如意糕”作早餐。正月初二,人们就开始走亲访友,恭贺新禧,亲友则以酒、菜盛情款待,长辈还会将事先包好的红包给小辈。
“正月十五月儿圆!”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这一天,家家都要吃汤圆,南方称汤圆‘北方则称元宵,这一天晚上会有猜灯谜的活动,家人都会带着孩子去猜灯谜,看灯会。这一天也是寒假的尾声。
这就是古城绍兴的春节,传统的民风民俗将这个小城市渲染的分外热闹。
2.绍兴的春节文化作文 篇二
一、绍兴花雕的历史沿革。
花雕的历史,源自于古代酒俗习俗。西晋代嵇含在《南方草木状》中曾这样描述:“南人有女数岁,既大酿酒……女将嫁,乃发陂取酒,谓之女酒,其味绝美”;而清代梁章钜《浪迹续谈》就明确了花雕的名称:“最佳者名女儿酒,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开酿数坛,直至此女出门,即以此酒陪嫁。其坛常以彩绘,名曰花雕”。可见到了清代,女儿酒作为绍兴婚俗的陪嫁品,不仅盛行于民间,其酒坛的装潢已由人工彩绘加工,其名称也被称为“花雕”。从古代女酒,一直延续到明、清时的女儿酒习俗的演变过程,是因酒坛外绘有五彩图画而得名。花雕的“花”字除了表述酒坛外表的多彩颜色外,也是指结婚时女子嫁妆的特殊喜庆色彩。从一定程度上,花雕酒坛反映了婚庆场面、主人身份和家庭地位,是民俗礼仪的一种展示和体现。
二、绍兴花雕具有绍兴越文化、酒文化的特色。
绍兴花雕,以酒坛外面的五彩雕塑描绘而得名,色彩斑斓,图案瑰丽,题材多样,四时花卉,灵禽神兽,历史典故,无所不有。不仅为绍兴黄酒增添了诱人的包装装潢艺术,也为古城绍兴镶上了一道独特的文化绚丽光环,揉和着绍兴浓郁的民俗文化,展示出一幅令人神往的风情画卷。绍兴花雕在过去是靠民间艺人往酒坛外面刷上大红、大绿等颜色,写上一个大大的“喜”字,作为迎亲婚嫁的礼品,这一习俗代代相传又代代发展,成为绍兴地区人们在婚嫁喜庆习俗中不可缺少的越文化、酒文化活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受“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一度受到冷落的花雕行业重新复苏,老一代民间艺人对传统的花雕技艺进行了创新和改进,他们结合自己所掌握的佛像堆塑基本功,将当时花雕的彩绘平面,改为堆塑浮雕,然后上漆着色,在色泽上创作了以金、红、黑三色为主的基调,使古代的传统人物和历史故事背景相互联系,把堆塑彩绘装饰技艺,别出心裁地运用到酒坛上进行艺术再传承创新,从而使古老的绍兴花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形成了中国酒类装潢中别具风格的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和黄酒文化,使绍兴花雕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如今绍兴花雕的油泥堆塑花色品种己达200余种,并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列为我国政府赠送外国元首、使节的上等国礼,进一步宣传和传播了绍兴越文化、酒文化。
三、绍兴花雕是民间美术的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绍兴花雕工艺纯属手工制作。传统制作以灰坛、沥粉、油泥堆塑、彩绘装饰等四大方面工艺及三十几道工序,全凭艺人的手工精雕细刻,并以传统漆艺技法在酒坛外面进行漆色彩绘,因此每一道工艺工序操作都涉及到民间艺人的个性技能、技艺的素养。同时,也体现出民间艺人的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从古越先民世代相传下的酒俗风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淀,以致成为绍兴典型的酒文化工艺美术品。它融文学、酒史、书法、绘画、雕塑、美学、民俗学、有机化学、包装、装潢等学科于一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绍兴花雕还体现了越地民俗、风情的演变,丰富了绍兴民间工艺美术的特色,这对于我们研究花雕的历史渊源、民间美术在酒俗习俗及中国酒文化中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四、绍兴花雕“非遗”文化需要保护、传承。
绍兴花雕是绍兴的一种传统工艺美术,它具有民俗、酒俗文化的融合与传统礼仪、喜庆的表现形式。因此,成为当地旅游文化中的特色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收藏。
绍兴花雕主要是油泥堆塑形象的绝艺,按不同表现对象采取深浮雕、浅浮雕、线刻等传统技艺进行创作。花雕的制作绝技、绝艺,是被具有全面素养的民间艺人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掌握。目前,这类艺人往往已是上了年纪,为数不多,是绍兴花雕“非遗”文化传统制作绝技、绝艺的主要传承人。同时,花雕应该在保护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尽快培养能熟练掌握花雕制作绝技、绝艺以及原创设计的人才显得尤为必要,这将有利于绍兴花雕工艺的传承发展后继有人,进一步发挥绍兴花雕文化资源的特殊优势,合理利用花雕工艺相关领域项目,作为发展地方文化产业,多渠道地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以及旅游纪念品,从而使花雕传统文化更有效地得到保护与继承。
2005年10月,绍兴花雕被认定为浙江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受到重视和保护。由于绍兴花雕具有绍兴风俗礼仪文化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而不可复制,成为旅游产业中的特色产品。
3.慈善自觉绍兴慈善文化的核心元素 篇三
2016年7月11日,安徽籍来绍务工者柴立河一家五口因煤气泄漏被烧伤。消息传出,古城绍兴,从个人到组织、从群众到干部,全城接力,短短几天就筹集了近百万元爱心款,最终使柴立河家渡过难关,获得新生。这自发的爱心接力,所折射的便是绍兴慈善文化的核心元素——慈善自觉!
谈到慈善自觉,笔者的感触是很深的。作为一名慈善工作者,经常接到爱心人士咨询捐赠事宜的电话;也常接待直接赶到慈善总会建立小额冠名基金或是非定向捐赠的爱心人士。以小额冠名基金为例,自绍兴市慈善总会2013年年底面向社会推出,现已建立的基金规模近800万元。绍兴全市近三年募得善款更是达到了43526.92万元。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已经成为绍兴市民的慈善理念。据不完全统计,绍兴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已达2000多支,志愿者总数达到39万之多。绍兴市民通过积极参与交通秩序、卫生清扫、社区服务等慈善公益事业,实现对“慈”的实践,对“善”的追求!
的确,慈善已经完全融入绍兴人民的血脉之中,是绍兴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行善,在绍兴就如吃饭穿衣、健身旅游一般,举手投足,浑然一体!
这种境界,便是慈善自觉!
慈善自觉成为绍兴慈善文化的核心元素,得益于绍兴久远的历史人文和民俗情愫。绍兴,自古就是名士之乡。毛泽东同志在1961年写道:“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绍兴名士的身上,自古就有“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追求,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秋瑾,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无不如此;绍兴名士的身上,一直就有“悲天悯人”“ 扶危济难”的仁德,从“三聚三散”的范蠡,到“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再到靠卖粽子螃蟹克勤克俭捐资1500余万元的张杰,比比皆是。绍兴名人身上的这些元素是绍兴文化的生动体现。这样的文化所滋养的民众,必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古越大地,禹山舜水,轰轰烈随越王艰辛复国,平平淡与邻友守望相助!
慈善自觉成为绍兴慈善文化的核心元素,得益于绍兴市委市政府对慈善工作的高度重视!2012年、2014年,绍兴市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慈善城市百强,并荣获七星级慈善城市称号。作为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和推动。2011年,绍兴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共28家单位为成员的市慈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议事协商和沟通交流,形成了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的慈善工作局面。升格为副处级单位的绍兴市慈善工作办公室则全面履行慈善工作职责,发挥其在全市慈善工作中的联络、引导和协调作用。同时,以考核为抓手,督促各县(市、区)建立相应的慈善工作机构,履行对慈善工作的管理指导协调职责。以“大慈善”理念为支撑的“大慈善”工作格局的形成,使绍兴慈善最大限度地形成了合力,集优了资源,推进了绍兴慈善的纵深化,激活了绍兴慈善的多元化。这种体制的创新,至今在全国仍属领先,彰显的是绍兴市委市政府做好慈善事业的决心和视野!
慈善自觉成为绍兴慈善文化的核心元素,得益于绍兴慈善工作者的勇立潮头,始终做好慈善领域的供给侧。从最初的大额冠名基金,到后来的小额冠名基金,再到最近已经成熟的网络募捐,绍兴市民的捐赠渠道已经非常丰富。伴随着渠道的丰富,绍兴市民的爱心捐赠也就更加生活化,有市民为了纪念母亲,或是滋养孩子的成长捐建小额基金,有市民将每天向慈善总会账户捐建自己的零用钱作为日行一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不仅如此,绍兴慈善将原先不少慈善活动进行了整合,用项目化的方式开展。这样就可以常态长久地开展,市民的熟识度、参与度就会提高很多。绍兴慈善的品牌项目——“四季沐歌”,去年获得了我国政府最高规格的慈善奖项。该项目“春、夏、秋、冬”四个序列的活动,每年都会在古城绍兴刮起慈善风,成为很多市民奉献爱心的平台。
4.绍兴的春节文化作文 篇四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二○一四年六月 记忆中的春节——观绍兴莲花落《大年三十》后回味春节
【摘要】安昌腊月好风景,家家户户忙不停;搡年糕,裹粽子,新酿的米酒香喷喷;扯白糖,扎红灯,乐坏了一班小后生。河埠头,欢声笑语一串串;桥脚边,生意闹猛人挤人。你看那,鱼干腊肠腌猪头,酱鸡酱鸭酱鹌鹑。真是屋檐下面看年成,挂的都是好心情。看那边,锣鼓响,脚底痒,社戏唱的是穆桂英;看这边,乌篷船儿载嫁妆,谁家的阿囡要结婚。一年辛苦不容易,辞旧迎新闹盈盈。但愿天下保太平,丰衣足食福寿增。
【关键词】传统节日 春节习俗 大年三十
正文:
为了回忆更完整的春节习俗,我特地又看了一遍绍兴莲花落《大年三十》①,下面我就按时间顺序并结合《大年三十》中提到的习俗娓娓道来我家乡的春节习俗。
一、腊月初八——腊八粥、菜泡饭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有关腊八粥的来历众说纷纭。在我们这,老百姓把它叫做“邋遢粥”,说是要用剩菜剩饭去做,让人记住以前生活的艰难。不过在我们上虞,吃“邋遢粥”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在我家,这个时候吃的更多的是菜泡饭。每年这个时候,奶奶都会在大灶烧饭,把饭烧焦,但是焦的那部分又不会黑掉,而是白白的脆脆的米粒连在一起却又不粘锅,我们把它叫作锅焦,不是锅巴。从小我就觉得在大灶烧饭烧出锅焦是很厉害的一项技术活,很考究火候的掌握。然后把那些锅焦单独弄出来放到另一个大锅里面煮,一直煮到锅焦变成浓稠的白粥,再放青菜一起煮,有时候犒劳家人,还会放螃蟹进去,那味道极其鲜美。
二、腊月十一、二——搡年糕、裹年粽、酿米酒、扯白糖 腊月十一二,家里会组织搡年糕,裹年粽,酿米酒,扯白糖。《大年三十》开头就有提到。这些东西我都吃过,但没亲手做过。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经历下。
(一)搡年糕
以前的搡年糕是没有机器的,听爸爸说是把米放进一个大缸里,然后用木锤子不停地锤,直到把米锤成一团白白的“肉团”,再一块一块敲出小的年糕来,寓意人们生活质量一年比一年高,记得刚做好的年糕是软软的,特别烫,把刚搡的年糕放到灶下火堆里烤,香香的,脆脆的。特别有趣的是爷爷还会把软软的糕制作成惟妙惟肖的年糕手工艺品,如“十二生肖”和“如意元宝”。
(二)裹年粽
一提到裹粽子,想的更多的是端午,我小时候也问过爸爸,为什么过年要吃粽子,爸爸说这个叫年粽,跟端午的粽子裹得馅不一样,涵义不一样,这个粽子是要请菩萨请祖宗的,祖宗吃完我们才能吃。
(三)酿米酒
以前还看到过大人酿米酒,有一个很大的工具,不知道是怎么运行的,总之,米放进去流出来的就是白白的米酒了。
(四)扯白糖
还有一个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的就是扯白糖。扯白糖不仅是一个动作,还是这种糖的名字。小时候,当门外响起叮叮当叮叮当的声音,我和我的小伙伴就会收罗家里不要的烂铁或是塑料出去换扯白糖。卖扯白糖的老先生总是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箩,箩里就是用白沙布遮住的扯白糖,远看像卖豆腐。老先生收下我们的交换物后,会用像敲开水泥地的那种迷你锤子和铲子敲下一小小块扯白糖。我已经记不起扯白糖的味道了,但我永远记得含着扯白糖时的开心不已。
三、腊月十七、八——掸尘(打扫卫生)
十七十八,掸掸发发。
到了农历十二月十七八,便是掸尘的日子了。也有在送灶神之后掸尘的。这是过新年前的一次卫生大扫除。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我也会帮大人们一起打扫,感觉一家人一起打扫也是一种幸福。《大年三十》中也有提到,师母也有唱到“里里外外掸了尘,洗罢了盐灌汰油瓶”,就连苏先生回到家要进家门的时候,师母也要拉住先生掸身上的尘。
四、腊月廿三——送灶神上天(大年三十请回来)
廿三夜要送灶神上天,灶神要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一年来的功过得失。听奶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老夫妻老老实实地做人,可是家里没什么钱,到了腊月廿三家家户户都大鱼大肉供灶神,想灶神上天在玉皇大帝那边说些好话时,两老夫妻买不起鱼肉,就把家里最好的菜臭咸菜②拱了上去给灶神享用。结果灶神在其它家吃得嘴吧油油腻腻,在老夫妻家吃到了爽口的臭咸菜,顿时觉得人间美味,无比欢喜。于是向玉帝说明两老夫妻做了一生的好事可年迈还一贫如洗,生活拮据,然后玉帝派人就在当晚赐了两袋黄金放到老夫妻家的灶灰里,并托梦叫他们去领。
故事虽然有点神话,但教会我的是好人有好报的道理。
五、腊月廿五至廿九——祭祖、祝福
在这几天,家里会变得异常忙碌。像《大年三十》里唱的“鱼干腊肠腌猪头,酱鸡酱鸭酱鹌鹑”,还杀鸡宰鹅的准备五牲,为的是一年之中最大的祭祀——祝福。
(一)祭祖
先说祭祖。每年祭祖我都会起早早的帮奶奶准备,所以祭祖的菜我差不多清楚。第一碗是白鲞红炖天堂肉;第二碗是油煎鱼儿扑鼻香;第三碗是香荀蘑菇炖豆腐;第四碗是白菜香干炒千张;第五碗是酱烧胡桃浓又浓;第六碗是酱油花椒醉花生。然后是12盅酒4碗饭1 只调羹和1对蜡烛。同样的菜、酒、饭准备3份,共请3次祖宗。大人小孩都需要跪拜。
(二)祝福
虽然祝福每年都有,但我对祝福却不熟悉。每次祝福都神神秘秘的样子,要在凌晨三四点举行,并且女孩子不允许在场。不过我还是偷偷瞧过几回。也偷偷问过爸爸祭的是什么菩萨神仙,令我意外的是爸爸也不能确定的说应该是地藏王菩萨,反正是很大的菩萨,只有有家里的男丁才能参与。
值得骄傲是,家里祝福的红纸元宝每次都是我剪的,奶奶说我剪的元宝最像,菩萨最喜欢。至于祝福桌上具体的东西以及一些规矩我就不说了,第一我不清楚,第二百度可查到,我就不啰嗦了。
六、大年三十——春联、分岁、爆竹、点灯
(一)春联
引用《大年三十》的三段事例就知道贴春联的习俗了。
1、苏先生教书的东家让苏先生在回家之前写好春联等苏先生一走就拿去卖钱。
2、一听到儿子笑着跑来说苏先生已经走出学馆,丈夫便叫在褪鸡毛的妻子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开始磨墨,润毛笔,准备请苏先生帮忙写几幅春联。
3、妻子说:“侬写的春联真当吉利,去年我讨了你几个字,头痛病到今年都没有发过。”苏先生还开了个玩笑说:“难道我在人人头上写几个字,药店都可以关门了!”
(二)分岁
这一顿年夜饭十分丰盛,圆桌上有十来碗各式荤素菜肴。不过那一天有几样菜基本上是上虞人家里都会有的,如粽子、年糕、藕脯、八宝菜、鲞冻肉、东坡腐、元宝鱼、鱼皮饺子等。而且粽子、年糕、藕脯、八宝菜等在祭祖和迎灶神时都会用到。
在我家,一般分岁要分好几天,今天大伯家,明天二伯家这样轮流吃,白天请祖宗晚上吃分岁饭。到大年三十晚上还会一起看春晚,放鞭炮,一起守岁,并点亮家里所有的电灯,远远望去,整个村子灯火通明,寓意新的一年明天会更好。
七、大年初一至十四
(一)寺庙拜佛
大年初一是不去做客的。凌晨去寺庙烧香,去的越早表示心越诚恳。去完寺庙就去祖宗坟头拜祖宗。
所谓年三十的吃,年初一的穿。大年初一大人小孩的从头到脚都要穿新衣,寓意新年新气象。出门也要作揖说道“恭贺新禧”。
(二)拜年
大年初二正式开始去亲戚家做客拜年。一般约定俗成初二去丈母娘家,特别是新女婿,之后便没什么规定了。每年做完客都是初十了,每天大鱼大肉,吃完晒太阳聊天。所以过完年人也肥了一圈。
八、元宵——汤圆、寒假结束
元宵的前两天基本都已经做完客在家里休息了,等到元宵节一起吃汤圆之后,春节就正式结束了,小孩子就要开始上学了。
九、结束语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春节文化也是各有特色,但作为第一大节的春节,习俗也是大同小异,所以本文特意选取具有家乡特色的详细叙述。
十、名词解释
①《大年三十》:绍兴莲花落。此剧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剧中人的古道热肠,再加上新年的气氛,令人感怀。
5.春节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五
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会这样登门了拜年。因为现在大家都有了手机,只要随便按一个微信语言通话或视频通话,就算是在万里之外的外国,也能跟有手机的亲人或老乡说话了。第四个传统来自于一个传说。传说以前有一只叫“年”的小怪物,只要一到过年,它就要作恶。
有南方的春节传统,就肯定有北方的春节传统。实际上,南方和北方的春节传统差不多,大家都是拜年和吃年夜饭。但是,北方的年夜饭很特别,因为北方和南方温差较大,北方寒冷,南方温暖,南方主要是种植水稻,而在北方则主要种植小麦。所以南方人过年吃年夜饭以大米和蔬菜为主,北方人则以吃饺子或者小麦包为主。
北方还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剪窗花,人们剪的形态各异的窗花像小狗,像小猫,又似青蛙。而且只有大师才能刻出窗花来,它们都是经过一刀一划刻出来的,简直是惟妙惟肖。
每年广州的人们都要到天河体育中心和许多地方去逛花市。在花市上,有红、紫、白、黄……各式各样的鲜花,有一根根的,也有一束束的,真是玲琅满目,目不暇接!第二个传统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回家吃年夜饭。每个人到了过年的时候,肯定会思乡。所以中国就有了这么一个传统——过年回家跟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第三个想都不用想了,那就是拜年。在旧社会,由于大家的出行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所以人们只好冒雪登门拜访和拜年。
为了吓跑它,人们想出了用对联和烟花来吓跑小怪物的方法。所以至今每家每户门口过年时都有贴春联的传统。
此外,北方因为有冰和雪,所以他们比南方人特殊一些,他们建起了许多的滑雪场,这样春节溜冰和滑雪就给大家的春节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并且,北方的人们还可以把冰雪收集起来加工成冰雕,让人们欣赏美丽的冰雕。
6.绍兴桥文化探究 篇六
一、课题的提出
绍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秀丽,民风醇厚,人杰地灵,但这些内容真正让学生亲自去接触探究的还没有。学校开设了综合实践课后,本人任教的二(5)、(6)班就以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研究内容,我们先讨论了几个备选探究项目,如:绍兴名人研究,绍兴酒文化研究,绍兴民间文化研究,绍兴饮食文化研究,绍兴旅游文化研究,绍兴桥文化研究。由于绍兴家家临水,户户邻桥,所以其间石桥连着街,接着巷,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村,无桥不成镇,无桥不成路,别有一番风韵,越州石桥之多,堪称天下第一。有诗云:人人争说江南好,多少风光系客情,一语先生须记录,水乡总是赖桥名;结合第三册第一课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根据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原则,最后决定以“绍兴桥文化探究”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指导学生选择子课题,指导研究方法
1、听诗歌朗诵:绍兴,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
绍兴,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2、欣赏毛阿敏演唱的歌曲《找回鉴湖》,观看空中鸟瞰绍兴的电视画面。
3、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谁知道,我们绍兴有多少座桥?”安静片刻后,大家议论纷纷:“几十座”、“一百多座”、“几百座”、“几千座”„„最后的结论是:“说不清”。
4、老师问:那么结合学过的课文《中国石拱桥》,大家想不想研究一下绍兴的石桥呢?”“想,那当然”学生齐声回答。“大家具体去研究桥的哪些内容?”课堂上又热闹起来了,“我们可以调查一下桥有多少座?”“哪座桥最古老?”“哪些桥的造型优美?”“还有桥的哪些传说?”“绍兴桥乡是否名副其实?”等等。
5、老师小结说:“刚才大家讲得很好,均可作为探究的问题,我们把绍兴桥文化探究为总课题,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作为子课题,进行探究。”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愿组合,选定子课题进行研究,子课题的内容有: ①绍兴有多少桥 ②关于绍兴桥的传说 ③绍兴的古桥之最 ④绍兴的桥名研究 ⑤绍兴桥乡的追溯 ⑥绍兴桥的作用特点 ⑦绍兴桥的造型结构 ⑧古纤道的历史变迁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研究绍兴桥文化,进行调查、搜索有关资料的几条途径:
(1)自己出去调查,寻找桥,并观察桥的形状,结构,拍摄照片,记下桥的名称。(2)向桥附近的老人询问有关桥的传统。
(3)到图书馆、书店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特别是绍兴有关的乡土教材。(4)向家人、亲戚朋友打听,上网查找资料。
三、调查研究,搜集资料
各子课题组在组长的负责下,互相分工合作,干劲十足。有的同学在家里的书柜中查找资料,有的同学结伴而行到书店、图书馆查阅资料,有和父母一起坐车到处查看的,也有个别发动家人,亲友一起调查研究的,有瞄准目标专程调查研究几座桥的,也有骑自行车一起拍摄一起沿国道线(柯桥段)寻找桥的,有按照绍兴地图查找桥的,也有上网搜索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调动了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活动中比较典型的例子:
1、(袁剑)
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组内同学一早骑着自行车从钱清浮桥出发,沿国道线一直骑到柯桥轻纺大道,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每经过一座桥,至少拍一张照片,观察桥的形状,估测桥的长度,数清桥孔,记录桥名。虽然腰酸腿痛,饥肠辘辘,但很高兴,因为一上午找到了二十多座桥。
2、(李晓燕)
为了数清古纤道有115跨,数了两遍,为了弄清每跨的净跨数字,抽样查了15跨,从1.95——2.02米不等,桥面用三根条石拼成,宽1.5米,总长是386.20米。自认为工作真可谓一丝不苟。李吉同学在桥面上又蹦又跳,差点掉入河,平添乐趣。
3、(李佳颖)
向其父亲厂里借了一辆小车,先到绍兴城市广场,看了一下桥的分布图,然后挑选了绍兴市区比较有名的几座去看了一下。有八字桥、广宁桥、鲤鱼桥、大江桥、宝珠桥、画桥和题扇桥,采访了附近的一些居民,对桥既拍照又摄像。
4、(朱利庆)
为了探究桥,我们全家总动员,我和爸爸、妈妈、舅舅、舅妈和表妹组成了一个课题组,我和舅舅到书店去找有关书籍,舅妈和表哥从因特网上下载有关资料,爸爸、妈妈从镇文化艺术中心的图书室借来了《绍兴古今谈》《绍兴百景图赞》《绍兴实用大全》等书籍,通过对那么多资料的筛选,选择了研究子课题——趣谈绍兴桥名,通过对它的研究来揭示绍兴深厚的文化积淀,感受古代绍兴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精神。
四、探究报告(小论文)写作指导实践
请各探究小组,根据自己确定的子课题,对自己已经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围绕子课题的主题,突出中心、层次分明,写清其中的某一点,并用有关的材料来加以证明就是小论文。一般可采用以下步骤:先集体讨论题目——列出提纲——筛选整理有用的资料——由一同学执笔写出初稿——课题组成员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由执笔者第二甚至第三四次写作,经过多次讨论完善最后定稿。
五、探究成果进行互相交流
用小论文,墙报,照片,录象带等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分享劳动成果,评比探究结果。
1、第一小组:高佳佳同学发言《绍兴桥知多少》,光绍兴市区就有229座。
江桥、斜桥、长桥、画桥、红桥、香桥、八字桥、光相桥、广宁桥、题扇桥、探花桥、春波桥、状元桥、纺车桥、金斗桥、四板桥、都亭桥、杏卖桥、宝珠桥、鲤鱼桥、锦鳞桥、龙华桥、笔架桥、迎思桥、酒务桥、越王桥、昌安桥、永嘉桥、荷湖大桥、古虹明桥、大王庙桥、稽山门桥„„一气呵成,如数家珍,全班鼓掌。
2、第二小组:方一超同学发言《绍兴桥名拾趣探究》
①桥名中寄寓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祈祷吉祥平安之意:
永贞桥、永丰桥、永安桥、永嘉桥、永和桥、广宁桥、观齐桥、太平桥、昌安桥、安宁桥、万安桥、广福桥、咸宁桥 ②同“龙”有关的桥:
会龙桥、跨龙桥、梅龙桥、正龙桥、舆龙桥、龙华桥、泗龙桥 ③同“王”有关的桥:
越王桥、拜王桥、涉王桥、太王庙桥、晋王桥 ④同“姓”有关的桥名:
缪家桥、孟家桥、鲍家桥、杨家桥、潘家桥、沈家桥、章家桥、陈家桥 ⑤寄寓感激之情的桥:
谢公桥、迎恩桥、承天桥、报恩桥、天佑桥、赐恩桥、赐福桥 ⑥同“大”有关的桥:
大庆桥、大云桥、大木桥、荷湖大桥、皋埠大桥、柯桥大桥,泾口大桥
3、第三组:陈婷同学发言《古色古香八字桥》
绍兴最古色古香又有独特建筑风格引以为自豪的桥——八字桥。《嘉泰会稽志·桥梁》载有“八字桥在府城东南,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可见,早在十三世纪初年,桥已存在了。桥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由桥心向东下数级石阶,是一休息平台,到这里,桥势陡转,阶除分别从南北下,南面石级尽处,又是一座石板平板;由桥心往西,宽阔平坦的石级一直延伸到八字桥直街。在石级上部的休息平台处,还有一道石级从南面盘旋而上与主桥相接。石级底下,又生一洞,且容西侧无名小河穿过,并可通乌蓬小船。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陈从周现在曾说,八字桥是我国最早的“立交桥”。八字桥处在三街三河的交错点上,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一些专家学者常常结伴而来,有的考证研究,誉之为绍兴石桥的典范;有的提笔铺纸,形诸丹青,使其成了水乡独特的景点。
4、第四组:高吉祥同学发言《绍兴名桥与名人》
绍兴许多名桥同名人有关,一座桥就有一个故事,所以绍兴的桥,仿佛是一部历史,耐人寻味。查资料和采访记录桥有关的民间传说有:
①夏禹治水遗履不蹑命名的夏履桥。②朱买臣马前覆水拒前妻的覆盆桥。③王羲之为老妪题书扇面的题扇桥。④架住王羲之怒掷飞狐笔的笔架桥。⑤陆游怀念恋人表妹唐婉的春波桥。
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经过而竖有“渊明鼓励”石碑的渊明桥。⑦城北的大江桥是南朝江淹隐居之处。
⑧城北北海桥是唐代北海太守李邕经过的地方。
⑨鉴水中的杏卖桥是根据陆游“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句取名。⑩观齐桥出自越王“一郡之政观于酒,一家之政观于齐”之句。
5、第五组:陈方霞同学发言《绍兴水乡一道亮丽风景——纤道桥》
全国独一无二的,体现水乡特色的古纤道是萧绍运河上的一大奇观,它的美表现在整体上,路、桥、水、船浑然一体,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图。它建于晋代惠帝时期(公元290——360年)运河两旁初为泥塘,经过多年整治,才建成便于纤夫背纤运舟的纤道路。
古纤道绵延近150华里,其主要地段在柯桥至钱清一带的运河上。这里的运河分为一面临水,一面依岸和两面临水两种。其中有一种纤道桥称为“铁锁桥”,在阮社太平桥至湖塘板桥一带的运河上即有两段。清代《重修古纤道碑记》云:自太平桥起至板桥止,所有塘路以及宝、玉带桥,共计281洞。现在两段,一段长502米,140桥孔,一段长377.4米,102桥孔,铁锁镇何,波澜不惊。
在千姿百态的古纤道石桥中,有一座单孔的石拱桥——荫毓桥,较为有名,它全长14余米,拱圈呈马蹄形,近似中国园林中的月洞门。拱圈两侧镌有联语云:“一声渔笛忆中郎,几处村酤祭两阮”,蕴含了汉晋两代在这一带流动的著名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蔡邕(中郎)和“竹林七贤”阮籍叔侄的历史故事。
最为有名的是座落在阮社运河上的太平桥,它南北走向,桥长约50米,南端为拱桥,桥孔净跨径10米;北端为9孔,为净跨径3——4米的石梁桥,是一座拱桥和高低不梁想结合的多跨桥梁,大小船至此可分道通过。桥上石栏雕刻精湛,对立石狮栩栩如生,一直为中外游客所喜爱和津津乐道。
6、第六组:庞彩燕同学发言《绍兴是名副其实的桥乡》
最早的是越王勾践时的灵汜桥。
汉顺帝和永五年会稽郡太守马臻筑鉴湖时,建造三大斗门是把水闸和桥结合的闸桥,是我国最早的闸桥。
据清光绪癸巳(1893年)春所绘《绍兴府衙衢路图》所示,当时计桥229座,城市面积为7.4平方公里,平均0.03231平方公里中,就有一座桥,与世界闻名的水城意大利威尼斯相比较,为该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桥梁密度的45倍(该城市面积为567平方公里,当时有桥378座,现仅存存桥76座),为清末时苏州城内桥梁密度的两倍(苏州城内面积21平方公里,清末有桥310座)超过桥都“汉堡”。据历朝来考证,绍兴自古以来有大小各类不同形式的桥梁达五千座之多,近人谓德国汉堡市有桥2125座,远过于威尼斯,而我绍兴古城,桥多倍于汉堡,称之谓“东方桥乡”迨非虚荣。
六、体会和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上,更是在如何获取知识上下功夫,它能使过去那种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索性地学习,探究性学习不仅重视探究所教的结果,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有很多感慨,“小作家”李燕说:“小河弯弯,桥洞圆圆,小船悠悠,一派水乡风光。绍兴不愧为桥乡,看了一座座桥简直如走进了桥的博物馆。”
吴立成说:“在探究绍兴桥文化过程中,觉得绍兴的水美石美桥更美,深切体会到古代绍兴人民的勤劳智慧能干。作为一个绍兴人感到无比自豪。”
施琴娣说:“在活动中我最难忘的是,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和辛勤劳动的艰辛及劳有所获后的喜悦。”,施少锋说:“看到桥后我很激动,想马上写下来介绍给同学,但就是无从下手,感到了自己知识的有限,语言表达能力差,词汇的贫乏。深切感受到课堂知识是有限的,社会生活历史文物才是无限的,领悟了生活处处是语文的真谛。”
探究《绍兴名人与名桥》组的高吉祥同学说:“这次活动有两个收获,在向别人打听有关桥传说中学会了人际交往,大大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和口才;查资料过程中体会到做摘记的妙处,决心今后养成多看课外书勤做笔记的良好习惯,真可谓一举多得。”
7.试论佛教文化与绍兴旅游 篇七
一、佛教文化的内涵
(一) 佛教的含义
佛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 但是到底什么是佛教呢?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认为, “广义地说, 它是一种宗教, 包括它的经典、教法、仪式、制度、习惯、教团组织等;狭义地说, 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固有的术语来说, 应当叫做佛法。”方立天认为, “佛教是指包括教主、教义、教徒组织、清规戒律、仪轨制度和情感体验等复杂内容的综合体……简单地说, 佛教就是由佛、法、僧三者综合构成的宗教实体。”
(二) 佛教文化的组成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近两千年来的积累, 中国佛教文化容留了丰富的文化成果, 除了建筑构造以外, 几乎中国所有文化艺术都可在佛教遗产中找到遗存, 诸如音乐、美术、书画、雕刻、藏经、歌舞、饮食、服饰、农耕、水利等, 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与山水故事融为一体, 人文遗迹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中国的佛教文化犹如一个大型的综合性文化博览馆, 尽管旅游者的世态和心态不同, 但却都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陶冶。
二、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佛教文化、尤其是一部分佛教艺术和佛教活动, 是极好的旅游资源。佛教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佛教物质景观和佛教礼仪活动两大部分。佛教物质景观主要是两千多年来的佛教艺术遗产, 如, 佛教建筑、佛教雕塑、佛教绘画、佛教文学经籍等。佛教礼仪活动主要包括佛教的佛事, 如, 念经、供佛、放生等, 佛教仪式, 佛教人事和佛教节日等方面。佛教文化与旅游业互相促进, 佛教文化的开发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又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旅游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它对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从而带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而交通、住宿条件的改善, 则方便了香客的朝拜活动, 同时, 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能使佛教文化得以更好地保护和彰显。
三、绍兴佛教旅游的现状
绍兴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而且山水辉映, 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 绍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且是名士之乡, 所以说发展旅游是一项很好的促进经济发展的项目。其中佛教旅游文化是一项很重要的资源, 绍兴潜在的佛教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比如, 炉峰禅寺、平阳寺、云门禅寺、石佛寺、五泄禅寺、柯岩风景区、新昌大佛寺等, 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绍兴的佛教旅游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宣传力度不够、景点不够完善、知名度还不够大、管理较为混乱等等。
四、绍兴佛教旅游的开发模式与发展对策
绍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已有近两千五百年的建城史, 素有“山青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的盛誉。绍兴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只要合理开发, 加大发展力度, “佛教之旅”等众多特色旅游线路将会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一) 绍兴佛教旅游的开发模式
1. 佛教观光旅游。
这种观光层次的产品, 根据观赏需要的不同, 可分为佛教人文景观旅游和佛教自然风光旅游, 是指旅游者为了参观游览佛教建筑及周围的自然山水而进行的以观赏性为主的佛教文化旅游。
例如位于我市新昌县城西三里南明山中的新昌大佛寺。这里山青水秀, 岩石嶙峋, 古树苍苍, 飞瀑泱泱, 曲涧微转, 幽洞深邃, 是风景幽奇的旅游胜地。这里群山环抱, 奇岩突兀, 亭台楼阁环布, 古树修篁, 故大佛寺又有“石城古刹”之称。寺内依山崖开凿三十年的石弥勒佛像, 南朝文学家刘勰誉之为“不世之宝, 无等之业, 旷代之鸿作”, 后世称之为“江南第一大佛”。沿途有锯解岩、誉为“江南敦煌石窟”的千佛岩、放生池、隐岳洞、晋昙光舍利塔、隋智者大师法塔 (为纪念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凯而建) 、朱子亭 (朱熹于此著书立说) 、硅化石、石门幽谷、磨崖石刻等景观。游客在欣赏佛教文化景观的同时, 又可趁此机会饱览绍兴的山水。佛教文化及其载体, 即佛教人文景观, 增添了绍兴自然山水的神秘与神奇;而绍兴的青山秀水, 又增添了佛教文化的无穷魅力。
2. 佛教参与式旅游。
参与式旅游是旅游产品的提高层次。中国的整个旅游市场上, 以观光层次的旅游产品为主。而各国旅游目的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 参与性的旅游项目是旅游目的地必不可少的。不少佛教文化遗产饱含和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佛教艺术主要有佛教绘画、佛教音乐、佛教雕塑、佛教题材的剧目等, 这些艺术形式和作品除了可以让人欣赏、观摩、研究外, 有些还可让人亲自参与。如, 佛教音乐和以佛教为题材的剧目, 可以让人去唱、去演, 结合一些佛教仪式, 如参禅、浴佛、食斋、放生等, 尤其是佛教开光、方丈升座、传戒及佛诞日等特定佛事法会的参与, 会让游客浸润于浓郁、庄重的佛教氛围中, 使游客感受到强烈的佛教文化震撼力与感染力。
例如, 第九届新昌旅游节就是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其中有展现唐诗之路博大精深和诗歌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天姥山”活动;有汇聚民间文化精品、群众自编自演的天姥山民俗文化大展演;有展示新昌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的摄影艺术展、奇石精品展、农家乐菜肴美食周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展销会;有展现新昌悠久历史的茶道文化以及探讨中国茶市发展的高峰论坛———天姥论茶, 还举行了佛教胜地大佛寺双林石窟景区卧佛开光仪式、学生阳光体育万人登山健身、越剧专场演出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3. 佛教体验式旅游。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派因笛尔和吉尔摩的文章宣称, 体验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旅游产品的本质就是向消费者提供一种或多种经历或体验。佛教体验式旅游也伴随着这股潮流应运而生, 其主要特点是游人亲身体验佛教出家弟子的日常生活、功课以及佛家戒律与清规等, 从而感受佛教独特的生活氛围。绍兴城南的炉峰禅寺, 那里自然风景优美, 背靠绍兴的会稽山脉, 可以想象如果在这里开一家小客寨, 游客到这里食吃的是斋饭, 住的是僧舍式旅馆, 听的是寺院的晨钟暮鼓、经声喃喃, 观的是香烟缭绕、法相森严, 购的是配套的佛教旅游商品, 这种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活动, 可以使游客在一种肃穆崇敬的心态中忘却烦恼, 实现心灵的松弛与净化, 达到旅游的最终目的。
(二) 绍兴佛教旅游的发展对策
1.深挖佛教旅游文化的内涵。绍兴许多类型的景点都有佛教建筑物, 而大多数景点尚未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游客浏览过后, 没有感到与别处佛教旅游景点的不同之处, 对景点印象平平。为此, 在绍兴佛教旅游开发方面, 深挖佛教旅游文化的内涵, 提高佛教文化旅游的品位就显得十分迫切。因此在开发佛教旅游商品时, 不妨将佛寺的建筑、佛教书法、佛像、壁画等资源开发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和纪念品。这些佛教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 一方面可以改变旅游商品的低质无特色的现状, 又能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品位;另一方面也可增强绍兴佛教旅游的竞争力, 增加旅游收入。
2.增强宗教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可以开发一些佛教节庆活动, 如, 佛诞节、观音节、僧自恣日、地藏节等, 还可以增加能够使游客身临其境体验宗教活动的旅游项目, 增强宗教旅游的参与性, 以此满足游客对宗教强烈的好奇心及新奇感。宗教旅游节庆活动包括佛教中的诵经、供佛、素食、放生以及祈福等一系列的制度和仪规, 开发过程中也可以举办法会、守塔、放生等佛事活动, 如可以让广大的非信教游客参观寺院中的佛教活动、佛门一天的生活。这种有着浓郁佛教气息的活动不但能够带给游客耳目一新的感受, 还能让游客强烈感受到佛教所带来的厚重的文化感, 从而多层次、多角度地满足现代游客的需要。
此外, 还应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 着力打响“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江南佛寺看绍兴”的城市旅游品牌, 通过多种媒体宣传、加大促销力度、举办佛教旅游节庆、佛教开光等手段, 不断提高绍兴“佛教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政府要有适当的投入, 精心的策划和宣传。
3.注重佛教文化的保护。绍兴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亟待开发。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考虑在没有或缺乏佛教文化内涵的生态旅游景点增设有关的内容。当然, 要有所规划, 不能盲目滥建, 而且要有宗教部门和佛教僧侣参与, 如理如法施行, 切忌胡搞乱来, 弄得不伦不类。绍兴佛教旅游在发展过程中, 必须驱除封建迷信成分, 坚决抵制腐朽落后的糟粕和商业化风气的影响和侵蚀, 注重佛教文化的保护。
4. 各方联合加大宣传。
绍兴应针对佛教旅游产品单体名气不够的不足之处, 加强和周边地区的合作, 并加大宣传力度。绍兴应该和舟山、宁波、台州等周边地区在宗教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规划、旅游营销等方面加强协作, 组合天台国清寺、奉化雪窦寺、宁波天童、阿育王寺和“海天佛国”普陀山等宗教旅游景区, 联手打造“浙东佛教文化游”旅游线路,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摘要:开发佛教文化资源, 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旅游也能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佛教文化。通过阐述佛教文化的内涵以及和旅游业的关系, 分析了绍兴佛教旅游的现状, 并提出了今后绍兴佛教旅游的开发模式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佛教文化,绍兴,旅游,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许晓光.试论宗教与旅游的密切关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4, (1) .
[2]罗福源.中国宗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社会科学家, 2004, (1) .
[3]刘翠.试论宗教文化与中国旅游[J].清华大学学报, 2003, (4) .
[4]郑嬗婷.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5, (2) .
[5]李如跃, 刘广锐.用可持续发展观看宗教旅游的发展[J].浙江大学学报, 2006, (11) .
[6]华俞树彪.提树下任逍遥——浙江宗教文化旅游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4.
[7][美]韦斯, 沃格特.著名宗教与艺术——宗教与世界丛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6.
[8]吴蔷.宁波佛教旅游资源开发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8, (11) .
[9]赵朴初.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J].中国宗教, 1995 (1) .
8.绍兴酒谚俗文化之小探 篇八
绍兴酒不仅仅是闻名遐迩、传统经典,更是与绍兴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扎根生辉。不说其他,就连绍兴许多俗语也跟酒有渊源,这些酒俗谚语,从另一个层面丰富了绍兴的酒文化。
谚俗中首要讲的是绍兴酒工艺的制作,因其十分复杂,很难长期稳定地掌握其技术要领,故有“煮酒熬糖,一辈子充勿到内行”、“开耙做酒,谁也不敢称老手”之说。开耙是酿制绍兴酒工艺中最重要的技术活,由于影响开耙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主观的、客观的,有环境的、人为的等等,某个微小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对酒的品质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酒的失败,故谁也不能也不敢自称老手。“蒸酒做豆腐,到老不能称师傅”。过去做酒技术都是口传手教,既有传教不到位,也有领悟不深刻,还有师傅大多要留一手之故,加之是手工操作,很难控制,所以难成师傅。可见,做绍兴酒的技术要求很高,哪怕做了一辈子的酒,也不敢说自己是百分之百的内行。做酒不光要技术过硬,更需要合适的季节。“倪子要亲生,老酒要冬酿”(倪子:即儿子,绍兴方言中称儿子为倪子),道出了做酒要冬天做的才是最好时机的原因,故至今为止,冬酿仍是绍兴酒厂最重要的酿酒工期。“做酒靠酿,种田靠秧”,酒酿对做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谚俗中有很多是盛赞做酒这一行当的。如:“做酒勿酸,胜如做官”,“做酒勿酸,赛过状元”。此话有二种解释:一是做酒容易酸败,不易控制,能做至不酸,其技术之精,专业之纯,功夫之深是极可称道的;二是只要做的酒好,这门生意胜如做官,赛过状元。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这行当获利甚丰,可见一斑。也有拿做酒与其他行当比较的:“卖酒三年钱似水,卖纸三年瓦上水”,“要想穷,贩毛猪;要想富,卖酒醋”,“熬糖做酒,越吃越有”。可见做酒这一行当与其他行当相比来钱比较快。还有一句更加形象:“若要官,招兵买马受招安;若要富,守定行在卖酒醋。”将卖酒醋和受招安并列在一起,可见这门生意的优越性,当然这仅仅是从个人致富的角度去谈及的话题。
做酒这个行当这么赚钱,这么讨人欢喜是因为绍兴酒本身就有许多优点,因此人们对她赞不绝口:“酒养神,肉养膘”,中医学讲人体最应注重的就是精气神,神足则身体好,酒能养神,当作佳品!谁不爱之?“酒吃仁义肉吃味,饭吃多了打瞌睡”,“饭是根本肉长膘,酒行皮肤烟通窍”,吃酒与吃肉相比,功用截然不同。酒越吃朋友之间感情越深,且还能养颜,具有滋补的功能。当然,酒喝多了,也有害健康。而吃肉在当今营养过剩的年代,也只能图个味、养个膘而已。吃酒不光能养神,而且还能通血脉,更能御寒,“你会雪花飞,我会老酒咪”。外面虽然白雪纷飞,但喝了酒也就不惧风雪了。“得尺勿遮风,吃得壶酒暖烘烘”,可见吃酒御寒的功能胜过了尺布。当然这里有夸张的成分,但是酒活血御寒的作用确是毋庸质疑的。
绍兴酒味美,喝酒当然也需要对口方便的佐酒小菜。因绍兴是鱼米之乡,故一般人的佐酒菜肴就以水产、家禽及豆制品为主。“笃螺蛳过酒、强盗杀来勿肯走”。 螺蛳盛产于河湖江塘之中,鲜美耐味,价廉物美,老少喜欢,久食不厌,加之食用之时,啧啧有声,一颗又一颗,与小口呷、对酌或独欢的情味相配成趣,因此最受酒客们的欢迎。“清螺端午虾,九月重阳吃横爬”,道出了不同的季节,在绍兴均有不同口味的下酒菜。“横爬”就是蟹,以蟹过酒,将蟹之寒气用酒之活血功能调和,既食了蟹之美味,又得了酒之醇味,相得益彰,可谓绝配。绍兴人还喜欢腌腊物,“陈酒腊鸭添,新酒豆腐干”,这又是绍兴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出来的另一种绍兴酒与下酒菜的绝配。仔细品来,不乏其道理。不信,您也可以尝试尝试看,是否有与众不同的韵味?“骨头过老酒,卤水淘饭吃”,对节俭的绍兴人来说,这也是一个物尽其美、物尽其用的好吃法。可见“生活要对手,吃酒要过口”(过口:绍兴方言,是下酒菜的意思),有了美味可口的下酒之物,吃酒更别有一番风味。
谚俗中还有不少盛赞绍兴酒是人与人之间联络感情之桥梁的说法。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在交际场,在朋友间,在迎来送往中都有着她不可磨灭的“功勋”。如:“酒吃人情饭吃饱”,这句话贴切的道出了酒的这一作用。“壶里有酒好留客”,酒成了招待客人的必须。甚至“有酒不须茶”,“酒席筵间无宾主”,一端起酒杯,彼此就是酒友、忘年交,什么礼节,什么长幼,什么上下级,如此等等,此时都显繁琐,不必拘泥,甚至统统可以不顾,说明酒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喝酒喝到人肚里,说话说到人心里”,距离拉近了,说的也是掏心窝的话了。大家都知道“酒杯能掷过省,拳头打不过墙”,酒无国界、无省界,作为一种媒介或交谊的桥梁,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联络感情,产生友谊。“宴会之中要好酒,困难之中要好友”,酒是朋友间来往的一个“助手”。因为人们懂得:“劝人吃酒,绝无恶意”,况且“朋友劝酒不劝色”,这点原则还是需要掌握的。“亲戚朋友拉一把,酒换酒来茶换茶”,亲朋好友之间,不分彼此,相互礼尚往来,共同帮助,这一点是最起码的、最平常不过的事了。
但是,在宴请远亲好友时,莫忘记近邻。因为“有酒有肉款朋友,急难之中叫四邻”、“有酒有肉接远亲,风发火急要近邻”,这时是“远亲不如近邻”了。可见搞好睦邻友好关系是很重要的。但切莫以为有了酒一切都好办,其实往往是“摆酒容易请酒难”,请人喝酒首先要心诚,心诚再加上酒之媒介,事情就好办了,甚至是冤家对头都有和解的可能,像“冤家面前满斟酒”,酒后大多前嫌尽释了。当然,千万别“老酒日日醉,皇帝万万岁”,倘若天天如此,无所事事,那是犯大忌的。
【绍兴的春节文化作文】推荐阅读:
游记作文500字五年级 绍兴游--滑雪09-23
关于传统文化春节的作文06-25
绍兴餐饮报告06-30
绍兴调研报告09-23
传统文化春节的作文400字10-09
游绍兴动物园周记07-12
绍兴市食品安全09-22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06-20
绍兴文理学院研究生07-10
绍兴中考名著阅读题(2008~201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