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初探(共9篇)
1.乡镇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篇一
新时期党支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初探
皋兰县交通运输中心党支部 卓发亮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号角。伟大祖国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会更加和谐美好。
党的基层支部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支部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其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在企业和职工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先锋队的性质,关系到党的领导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就是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问题。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每个党员的个体素质直接影响到整个政党执政的水平、地位和形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党员生活环境的多元化和党员成分的多样化,带来了党员队伍思想意识形态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我们应清醒地看到,近年来,许多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企业自身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在基层某些党员身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日新月异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分析基层党员队伍的状况,提出对策和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教育管理被忽视。很多人普遍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是组织学习,工作一般,要求不高.支部日常政治学习走过场,导致党员学习态度不端正,收效甚微。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甚至长期不组织党员学习,党员教育管理呈被动应付状态。企业领导把主要精力用在抓业务、跑资金、争项目上,忽视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党组织生活不正常,甚至瘫痪。企业的党建干部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不实。对退休党员和下岗后自谋职业党员更是疏于管理,所谓鞭长莫及、爱莫能助。
(二)、党员党性意识不强。在一些经济效益不是很好的企业,部分党员的心里失衡,特别是一些老党员,他们中有的曾为企业做出过较大贡献,到现在基本生活却难以保证,党员意识大大淡化,党性观念不强,对自己要求不严,给党组织开展活动带来较大的困难,甚至有些党员带头上访闹事。
三)、组织观念淡化。表现在一些同志入党动机不纯,或为了政治前途的需要才入党的;一些党员对组织安排的工作不能认真对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一些退休党员则认为自己年龄大了,无法上进了,参加组织活动不积极、不主动。而企业领导干部公车私用、公款吃喝、送礼、消费等的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给党组织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致使更多的党员抛弃了荣誉感,丧失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对错误的问题不能针锋相对,在客运矛盾激化需要党员挺身而出的处境畏缩不前,党员的光荣形象被打了折扣。
(四)、党群关系的联络沟通不够。一些企管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官僚主义思想严重,不走访慰问党员,不关心党员的疾苦,严重挫伤了党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党组织的威信降低。一些党员也因此对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产生抵触情绪,有的甚至连党费都不愿交。
(五)、企业党员队伍素质较低。一些运输企业,由于靠客运经营挂靠收入维持生存,多年来人才流动不大,难能吸纳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工作,支部党员总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党员队伍素质较低;部分党员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变化不甚了解,对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的前进方向知之甚少,无法代表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工作和生活中不能主动维护营运户的利益,不向营运户宣传党的主张,不能及时向党组织反映营运户的意见和要求,同时为客运服务的意识不强,还没有彻底转变观念,把客运管理切实转变为服务客运。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党员教育的形式、内容、方法与形势及现实结合不够。过去延续下来的一些办法,同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显得越来越不相适应。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停留在“以会代教”、“以会代管”的做法上,学习内容多为读报纸、念文件,我说你听,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层次性等特点,使党员教育管理缺少针对性,滞后于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二)、市场经济对党员队伍带来了很大冲击。一方面,运输企业深化改革,职工失去了传统的福利或在享受福利上存在不平衡性。如在福利分房上,少数职工享受了,很大一部分职工没有赶上“末班车”等等。另一方面,市场的趋利性、社会的趋利性、企业的趋利性直接导致了个人价值的趋利性,入党为公的价值取向在不少党员身上逐步转变为“入党为私”。领导干部消极腐败的现象也挫伤了广大党员对党的信心,从而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党员认为“党内腐败现象严重,令人失望”。对金钱、物质和个人利益考虑过多,对社会负面现象不能正确认识,甚至认为“当党员受约束、吃亏”,因而在金钱或物质利益等环境的诱惑下,思想作风滑坡,经不起考验。一些党员干部参与宗教活动或热衷于封建迷信活动。
(三)、党员监督措施不到位。对党员的监督只停留在面上的警示上,对党员个人的实际表现、社会生活的情况却不甚了解。党员的行为大都靠自觉性来维持,因而部分党员放松了自我教育和管理,平时不重视政治理论的提高,不主动参加岗位技能的再学习,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辨别是非的能力退化。如有的党员说:“现在轮子行里不景气,交通企业工资低,基本与国家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持平和略高,入党后还要交党费,没有必要入这个党”。有些党员置身群众中,聊天中的“退党”一词常听渐多。
三、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强化这项工作首先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悲观的思想:认为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多,解决难,因而失去了信心。二是无所谓的思想,认为物质条件的变化,党员队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属正常现象,因而听之任之,随其自然。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党员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确实不容乐观,但必须看到我们绝大部分的党员是好的,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健康的。对上述问题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一要建立党的领导特别是党的“一把手”抓党教工作的机制。这是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事实证明,哪个党组织的领导重视抓,哪个党组织的党教工作就做得好。要想方设法配备稳定一支党员干部队伍,帮助他们解决政治、经济待遇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企业党务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做党务工作,及时的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二要建立健全党员定期学习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针对困难企业存在组织生活会开的不多,甚至不开的现象,要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切实开展党内的思想斗争,解决思想问题。三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对有些企业少数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出现的违纪问题要严肃批评教育,坚决处理,不能默然视之。虽然企业党员的管理教育是当今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但是我们要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地域的特点不断的完善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不能让企业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成为党建工作的死角。四要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通过实施目标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增强党员意识、荣誉意识。既要以感情教人,事业育人,也要以一定的待遇激励人。五要建立党教工作投入机制。党员教育管理要有专项经费,不断改善教育条件,逐步实现党教工作现代化。
(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知识是智慧的源泉,是创造的前提、是产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而强化学习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必要途径。从学习上抓起,以增强企业党员对企业党组织的认识程度。下岗的党员每半年向支部以书面的形式汇报一次思想;流动党员回来,支部联系人要找流动党员谈一次话,还要及时接转好组织关系,让他们在当地过好组织生活。目前,企业生产一线党员大多是老实本分、不怕吃苦、乐于奉献式的,钻研型、开拓型、学习型的党员较少。进一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让广大党员带头“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他们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与日俱增,与时俱进。
(三)、加强和提高党员管理的覆盖面。一要加强对下岗失业外出党员的管理。结合动态管理机制的推行,促进基层党委对外出党员管理,平台必须前移,保证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做到风筝高飞不断线,党员离岗不离党。二要加强对退休党员的管理。坚持以块为主、部门配合的原则,认真制订对下岗、退休党员的管理措施,填补党员管理中存在的空白点。要坚持分类指导、教育与引导并举,关心他们的生活,使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做到退休不退党,失业不失党。
(四)扩大民主监督力度,强化党员纪律约束。在以往对党员的监督中,最有效的监督是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其次是党内监督,最后才是自我监督。所以,要不断扩大党员的监督层面,大力推进民主化监督进程,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监督,将党员置身于群众的监督之中,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除了党内机密之外,有关党员的发展、提拔、使用等能够公开的要坚决大胆地公开。要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条例的宣传力度,以警示教育提高共产党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五)把住发展源头,适当控制数量。壮大党员队伍是必要的,但提高质量更关键。要抓好源头,牢牢把住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关。在发展中尝试群众推荐、组织推优、支部考察、党员提前介入跟踪。同时,要落实发展党员公示制度,扩大发展党员的监督力度,增加透明度。
(六)保证出口顺畅,纯洁党的队伍。要疏通“出口”,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正本以清源。对于那些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发挥党员作用,不执行党的政策,经过民主评议定为不合格的党员,经过党组织反复教育仍不悔改的,要严格进行组织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将不合格党员淘汰出党,使支部党员队伍保持肌体健康,从而保证企业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总之,要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真正树立起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真正体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从而带动和促进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呈现新面貌。
2.乡镇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篇二
一节约教育
节约, 顾名思义即为节省、俭约。节约教育就是把这种节省俭约的理念灌输到全社会, 进而在全社会中实践节省俭约的行为。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节约一直被崇尚着。墨子提出:“金玉珠玑比乎身, 纶组节约, 车马藏乎圹”, 《汉书·辛庆忌传》提到“庆忌居处恭俭, 食欲被服尤节约。”
中国共产党人也一直倡导节约理念, 毛泽东甚至还提出了厉行节约,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正式提出厉行节约, 其意思为严格地实行节约。
毛泽东代表着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中推动着节约教育。在理论探索上,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 他就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反对大吃大喝, 注意节约”、“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是把勤俭节约提到了新的高度, 认为勤俭节约是我国的建国方针、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党和国家的优良作风。有这样一些观点:“必须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勤俭经营应当是全国一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针, 不, 应当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同人民有福共享, 有祸同当, 这是我们过去干过的, 为什么现在不能干呢?”……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更是身体力行践行着勤俭节约的生活和工作传统, 流传下来了很多感人的事迹。
二新时期开展节约教育的缘由
1. 节约永不OUT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 先贤们反复告诫我们:“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节约经历千年的洗礼, 在经济发达的今天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提起中国, 大家会非常自豪地用到的一个词就是地大物博, 貌似我们真的很富有。尽管我们资源丰富, 但是我们还有一个客观现实, 那就是人口基数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的预测, 2020年中国人口将突破14亿。丰富的资源遇到庞大的人口基数时显现出来那么的苍白, 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要用如此少的资源养活如此多的人民, 我们还有浪费的资本吗?我们还有不精打细算过日子的理由吗?
节约穿越千年的时光, 在经济发达的今天依然有其存在的可能性。改革开放, 中国人吃饱了且吃好了, 中国人穿暖了了且穿好了, 但是并不是说13亿中国人中的每一个人都吃好了穿好了。众所周知, 中国经济存在发展地区不平衡的现实, 经济政策上我们也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这就意味着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存在, 未富甚至是贫穷乃至赤贫的人口存在。只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些地区, 这些人口在不断地减少, 但是他们毕竟存在。无论欠发达地区是因为何种原因而落后, 它们毕竟是我们960万平方公里领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贫困人口因何种原因贫困, 他们也是炎黄子孙, 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先富起来的地区, 先富起来的人们, 面对着欠发达的地区, 面对着贫穷的同胞还有浪费的心情吗?还有不节约生活的理由吗?
2. 节约教育正当道
节约被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抛弃, 这并不是年轻人素养不高造成的, 关键原因是节约教育的缺失, 造成了年轻人节约意识的缺失。大学现今是90后的天下, 90后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他们成长的环境良好。就整个社会而言, 经济水平提升非常快, 物质产品极度丰富;就家庭而言, 家庭结构基本上是“4+2+1”模式, 秉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原则, 富裕后的人们对90后基本上没有进行过节约教育。他们身上穿的是名牌、看到的是各类名利场上奢华明星的光环、接收到的是各类狂轰滥炸享受生活的信息……
2013年1月25日中国首善陈光标率领40名公司员工来到南京街头一饭店吃剩饭剩菜, 这一消息立刻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网络上也成为头版消息, 随着而来的评论、争议也铺天盖地。在价值多元的背景下, 网络世界出现了很多否定的声音, 认为陈光标的行为就是一种作秀, 认为剩饭菜对身体不好, 认为饭店不会为普通人提供剩饭吃……
对于陈光标这一行为的初衷我认为是好的, 至少在年轻人的花花物质世界里有这么一个能量足够大的异端存在, 哪怕一次作秀行为, 也能给年轻人留下一些痕迹、一些思索、一些震撼, 物质优越的我们也该思考一下了, 巨大的浪费、奢侈的生活、不断提升的欲望……这些是否是生活的必需品?
节约教育正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节约教育应该加大力度了, 节约意识该养成了。
三探索全方位多形式的节约教育
2013年年初, 习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节俭办一切事业, 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 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此,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节约教育。
1. 要铺开全方位的节约教育, 这个全方位就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就宏观层面而言, 就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 对全体国民进行节约教育。这个层面已经行动起来, 而且政府、党员干部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反应。2013年6月18日正式开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包含了节约教育。对全体党员干部查找四风问题, 然后整改问题。四风问题的奢靡之风就是节约教育中的第一大敌手。经过一年多的行动, 全体党员干部已经树立了一种节约办公意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第二步要做的就是要发挥8668.6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干部身先士卒, 做节约战线的领头羊, 感染普通民众, 让我们13.5亿国民都树立节约意识, 并内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就微观层面而言, 需要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行动起来。节约教育不仅在工作中, 更在生活中, 在广大民众的衣、食、住、行里;节约教育不仅是成年人的事情, 更加是要从娃娃抓起, 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他们;节约教育不是嘴上说说, 更加在点滴生活实践中, 践行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分钱。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形成一种节约意识和节约的行为习惯, 使节约成为每个人的一种本能, 那我们的目标就实现了。
2. 要探索多形式的节约教育, 这个多形式就包含内容多元化和形式多样两个层面
节约教育内容的多元化方面, 我认为除了传统的教育内容外还要多加入简单生活方式、简洁养生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等内容。传统的节约教育内容中主要强调资源的有限与日益增长的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 要解决矛盾必须节约。新增内容上应凸显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简单的生活方式、简洁的养生理念给人带来的好处。
节约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上除了主流媒体上以新闻的方式出现外, 其他配套的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也要反映这些理念。除此之外新媒体也要承担节约教育的责任, 微博、微信等接地气的新媒体要主动地采取多种方式融入节约教育的活动中去。宣传方式上要把握主流媒体反复灌输的方式与其他媒介润物无声的浸润模式相结合。主流媒体可以采用反复的方式灌输节约的必要性, 其他媒体可以温情默默地从侧面反馈简单生活带来的好处。明星等具有偶像性质的公众人物在公众视线中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让民众明白明星生活中也是很节俭的, 还可以推广草根达人们在生活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节约习惯方法等。
“俭则约, 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 肆则百恶俱纵。”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 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 要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 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曹前发.学习毛泽东勤俭节约的思想与风范[J].求是, 2013 (12)
[2]孙晓雷、袁修学.加强大学生节约意识构建节约型校园[J].中国轻工教育, 2010 (3)
[3]邱德明.论和谐校园中大学生节约意识的树立[J].世纪桥, 2009 (7)
[4]杜丽华.加强大学生节约品行教育的紧迫性初探[J].文教资料, 2007 (22)
3.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初探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88-01
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多元文化涤荡,已经成为对中国青少年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严峻考验和挑战。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形式上呆板、单调,内容上“空、大、远”,效果上不尽如人意。那么,在新时期,如何使思想品德课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依托教材,实时更新
教材是学生在学校开展学习、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爱国主义的知识和思想广泛渗透于思想品德教材中,需要教师仔细挖掘并加以灵活运用。而当前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素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依托教材及时补充一些新鲜的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奠定情感基础。
例如,笔者讲授《不言代价与回报》时,在简要介绍教材中的徐虎、徐洪刚等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后,又补充了南通籍“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赵小婷的先进事迹、南通“莫文隋现象”、本镇企业家设立爱心捐赠基金的感人故事等。身边的鲜活事例很容易就使学生明白:无私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又如,笔者教授《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时,结合教材中的袁隆平的事迹,为学生播放了视频“超级水稻亩产突破900公斤”。当“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不爱国不能成为科学家”等旁白响起时,学生们发出一阵阵欢呼。学生能够深切体会袁隆平院士之所以能在杂交水稻领域一再取得突破,源于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从而激发了爱国热情。
二、创设情境,情感激发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爱国思想的灌输,更是一种高尚情感的培养。作为一种“爱”的教育,应让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通过拨动情感这根弦,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只有把爱国认知内化为爱国情感,才有可能使其进一步外化为爱国行为,而使爱国情感内化的最佳的方式莫过于熏陶和感染。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情境和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深感其情,引起共鸣,以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收到教育的实效。
例如,讲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内容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七子之歌》,配上诗朗诵(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在艺术的情境中受到感染,懂得了维护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树立了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又如,讲授《灿烂的中华文化》时,笔者用多媒体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烂中国古代文明,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国现代科技展示,让学生为之动容,为之欢呼,鲜活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 由知而行,思想升华
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归宿是让学生有自觉的爱国主义行为。只有将爱国认知和爱国情感转化为具体的爱国行动,爱国主义教育才有真正的实际意义。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组织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处入手,将爱国主义情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活动中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例如,笔者通过介绍“九八抗洪”和“5.12”大地震中广大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事迹,使学生懂得了当国家处于困难时刻时,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接下来的“我为灾区献爱心”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踊跃捐款、捐物,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懂得了爱国和服务社会是一体的,爱国并非一定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实实在在地履行对社会的责任就是爱国。又如,笔者组织了“我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献一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本镇的人口、环境、资源等乡情出发,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从教育、环保等方面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并提供给当地政府部门。学生们提出的“建立垃圾处理站”、“设立贫困生救助基金”、“综合利用秸秆”等建议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此举还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爱家乡、爱祖国得到了有机统一。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努力挖掘课内外的爱国主义资源,从学生的感性认知入手,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促使学生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4.新时期教学管理初探的论文 篇四
“古之学者必有师”,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已延续了几千年。然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渐渐变得平淡,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网络,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已逐渐完善或替代着教师的教学工作。
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智商高,思维活跃。激进,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已不存在什么障碍。然而就其成长历程:尤其心理发育,意志力方面却存在着诸多不足,心理脆弱。缺乏百折不挠的毅力;浅薄浮躁,缺乏刻苦钻研的耐心;拈轻怕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教师的教学管理方面的任务越来越显得重要了。笔者就多年积累的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体会,与各位就职于教育战线的同仁们做一探讨。
一、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校园暴力”事件,自云南大学马加爵同室操戈残害同学之后几乎就不曾间断过,尤其过去的2008年更是时有耳闻;浙江盘溪中学女教师家访被学生残害,山西朔州郝旭东献上年轻的生命,政法大学程春明,湖南澧县曾庆岩死于学生的屠刀之下。更有什么“短刀帮”“姐妹党”横行于校园,使往日神圣的校园不再平静。这一例例骇人听闻恶劣事件不能不引起教师乃至全社会的反思:现代的学生到底怎么了?
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在进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有了很大的提高,青少年衣食无忧,倍受呵护。优越的家庭条件下造就了一个个“天之骄子”;目中无人,自私,心眼狭窄,受不得半点委屈;渲染暴力血腥的小说网络游戏渗透到他们的思想中,成为学生有意无意模仿的对象,不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青少年时期,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激烈变化,引起他们的世界观,行为方式的极大变化,遇到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心理敏感,特别易遭受挫折,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会表现为直接破坏或迁怒于他人。作为教师要熟悉学生生理,心理变化,引导他们认识自己,完善自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体育活动,释放他们的过剩精力,宣泄他们的情感压力。多与他们交心谈话,升华其情感,提高其涵养,培养他们对生活中逆境,坎坷的承受能力,是目前学校管理的头等大事,教师要做好学生保健医生的角色。
二、做一个爱心使者
中医上说;“急则治标,缓者治本。”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在其情绪冲动,行为过激时,帮助其疏导,宣泄,做心理保健医生;在日常教育中倾注爱心,做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即教师还要做一个爱心使者。
爱心常常能创造奇迹,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先对小学一至六年级随机各选三个班,然后煞有介事的进行发展预测,并且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八个月后,他们重新对这些班级进行复试,结果是这些名单上的学生,成绩的增长明显比其他同学快。而事实上那份名单是随机的,是实验者随便指定的。罗森塔尔等人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教师又暗将期待传递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教师的爱心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是人类最纯洁?,最高尚的情感,教师的爱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引发对人生的信心,学生在教师的爱中会意识集体以至社会对他们的评价,会认为这是社会对他们的肯定,从而激发其心灵深处的潜在能量。教师要以平等,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开诚布公和他们交谈各种问题,要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中的一员,又是可信赖的长辈和学习的表率。平时要注意设身处地地体察学生的思想,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去体验,了解学生对待某一问题,某种言行的看法和态度,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正确理解老师的期待和意图,从而达到教师的教育目的。
三、做学生人格的塑造者
现在的学生由于养尊处优,很容易形成以我为核心的自私自利个性,目无尊长,生活得轻飘飘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责任感,使命感。
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这是他们人生的重要课题。笔者曾在主题班会上讲述过一个“来自-500米的母爱”这样一个真实小故事;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四十多岁的家庭妇女,失去了丈夫,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只身到一私营煤窑背煤挣钱,在面临塌方,生存无望之绝境时,用自己的血在墙上写到:“孩子,好好读书。”无私的母爱,强烈地震撼人心,听者无不动容,似乎看到母亲那热切期盼的目光。
人是社会性的群体动物,任何人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所以在校就应该培养他们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在越来越重视情商的今天,一个人的社会交际能力,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已成为事业成败的关键,一个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四、做学生未来择业的指导师
平时在与学生交谈中,常常很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心理的那份空虚和对未来的迷茫,他们心理很矛盾:一方面想极力挣脱父母的关怀庇护,另一方面内心里又对父母深切依赖,将未来寄托于父母,一方面表现出潇洒从容,未来事业成竹在胸的样子,另方面对走向社会充满迷茫,恐惧。
笔者认为:教师担当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学生的择业,就业方面的指导上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谋划未来。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才,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校期间要抓住每一天,时刻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基础。将自己的专业技术学扎实,业余积极参加各种团体,发掘自己的潜力,在各种活动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机会总是光顾有准备者。
5.新时期的乡镇工作 党建党委 篇五
在新时期如何作好乡镇党委工作的思考二00*年,新的一年,新的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如何作好乡镇党委工作,是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乡镇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必须摆正位置,抓住重点,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坚持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们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不断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引向深入,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干部。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积极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树立干大事、求大发展、力争上游、不断开拓的创业精神;树立敢为人先、敢于探索、在困境中抢抓机遇的意识;树立艰苦奋斗、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优良传统,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以引深创建“三级联创”活动为核心,不断加大组织建设力度
(一)、大力加强党委的自身建设,优化素质结构,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以“六个好”为标准,全面加强党委的自身建设。重点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使各项工作都步入高效的制度化的轨道。具体来说,党建工作由党委书记亲自抓,亲自管,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切实担负起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同时深入到联创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并督促指导副书记作好具体事宜;坚持党委的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月上旬召开一次;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制定并确实执行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确保每项重大决策既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又符合实际情况;认真过好半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正确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解决我们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格执行机关的各项纪律和制度,塑造党委新形象。(二)、以“五个好”为目标,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集合当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以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建设有一个好支书、有一支好队伍、有一条好的经济发展路子、有一个好的经营机制、有一个好的制度的“五好支部”为目标,围绕深化农村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来进行,为农业和农村的历史性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特别是各村要紧紧抓住中心工作,全力推行《党员行为监督卡》、《农村党支部保障村民自治制度》和《村民委员会报告制度》。理顺“两委”关系,使乡村两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得到很大提高,朝着建立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的基层组织的目标不断前进。(三)、放正建党纳新的落脚点,全力推进新经济党建工作。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党和发展党员工作是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个新领域、新课题。经过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积累了一些新鲜经验,党的力量不断扩大,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今后更要通过抓难点、抓大户、抓示范,采用“业余、分散、务实”的办法,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建立新经济组织的有效方法。使企业党支部机构健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党员的素质普遍提高,为以后的新经济党建工作做了榜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积极推进民主建设。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坚决反对骄傲自满、铺展浪费。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困难,树立开拓进取、争做贡献的进取精神;树立真抓实干、高效务实的务实精神;树立为民办事、敢于负责的奉献精神。要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狠抓以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为主的公开办事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大力推行执法责任制,逐步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积极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抓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依法办事。切实保障村委会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展开自治活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走规范化、制度化轨道,align=left>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
四、提高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首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全面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出发点,加强干部的教育管理,提高整体素质,坚持教育经常化。通过组织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等各类知识讲座,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进一步丰富干部的知识,更新观念。通过举办农村干部培训班,对新的村支部书记、新村委主任和新的“两委”成员、“两议会”代表进行集中培训,增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其次,要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不可忽视地任务来抓。通过对那些政治上靠的住、工作中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人员的指导,为干部队伍注入新的力量,使干部队伍永葆活力和创造力。第三、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发展党员,加强对发展党员的宏观指导,使党员队伍在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方面趋于合理。第四、党员干部要在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企业改革中,在学科技、用科技实施科技兴乡战略中,在讲文明、树新风,打击歪风邪气中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五、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落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及预防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查处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加强廉正法制建设,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保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各种新时期的考验。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乡的第一要务
发挥党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既要支持各部门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及时研究并统筹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又要同这些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在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积极依靠党建促稳定,依靠党建促发展。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竞争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中,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二、着力培养新经济增长点,抓好项目建设。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改善乡村面貌。
6.新时期如何加强乡镇共青团工作 篇六
根据多年从事共青团工作的经验,我认为新时期团委工作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完善制度为基础,落实制度为措施,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突出团队组织的服务功能。
1、根据全乡工作部署,制订出详尽的团委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召开支部书记会议,根据团委工作计划布置各项工作,各团支部再根据本支部实际情况制订出自己的工作计划,使本的主要工作都能得到布置安排,突出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2、团委认真吸取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积极参加团市、县委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把所学经验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团委也把每次会议作为是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团委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团支部工作例会,落实工作,反馈情况,加强对团支部工作台领导和管理。在团委的直接管理和指导下,保证各团支部各项制度健全,工作正常。
3、团工作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项基层团干部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团委要十分重视抓好团干部队伍的建设,应加强对团干部理论知识的培训,增强团干部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他们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继续做好每团籍整理工作和团费收缴工作。认真做好上届毕业生团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在转接工作中做到及时、全面。另外,团委还认真做好团员发展工作,给团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吸收入团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青团,加强团组织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增强团组织和影响力和凝聚力。
5、为扩大团的影响,团委要重视团的宣传工作,在学校主办广播台、青年论坛。各支部都应配备能力较强的通迅队伍,定期向学校广播台、论坛投稿,歌颂新人新事,交流思想,加强团的宣传工作。还成立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以此扩大影响,交流团工作经验。
(二)、开展主题教育,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功能
教育是做好人的工作,教育的宗旨是教育好每一个青年,做一名思想好、素质高的有用的人,团委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认真抓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姿多彩的如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团知识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充分利用广播电台、黑板报、晨会宣传、主题班会等有效手段对团员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团知识教育等,如教师节期间,组织各团支部开展“向教师节献礼”的活动,培养学生尊师等社会道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反邪教宣传、毒品知识宣传,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开展“学习苏步青精神、弘扬苏步青精神”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教育;开展“学《守则》、遵《规范》、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日常行为活动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新老团员、入团积极分子、非团员进行团知识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三)、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1、“五四”期间,我乡团委和学校团支部联合开展为期3天的“一帮一,献爱心”活动。在团干部的带领下,我乡青少年和在校学生深入到孤寡贫困老人、伤残军人和军烈属家中进行义务劳动。活动中青少年们不仅增长知识,而且锻炼社会劳动能力,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渲染良好的社会氛围。
2、植树节期间我乡团委组织开展以“还我绿色,美化家园”为主题的的植树栽花活动。在学校种杨树180棵,参加荒山造林,栽植落叶松1.5万株。并对乡各条街道的脏、乱、差进行清理,活动树立一种高标准的环境意识,营造一种绿色的生产、生活环境。
3、组织举办以“团章、团史”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活动,团委采取活动前集中培训,活动中严格纪律,活动后证书奖励的形式,提高广大青少年团员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业余生活。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创团委工作的新局面。
1、抓住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服务农村青年增效增收、成长成才。农村团组织要以服务农村为目标,以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为核心,积极推进效益农业开发,狠抓特色项目,带动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奔小康。使农村青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2-3门种植、养殖技术,培养一批立足农村的实用技术人才,真正成为村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全乡工作的重点,紧抓劳务输出这个增收大渠道,借助“阳光工程”的开展,依托县劳务办,等劳务输出单位,组织培训青年有计划向外地输出,进行事后追踪服务,了解他们在外的工作生活情况,确保输出,工作可靠,生活稳定有保障。开创团委为民服务,为百姓办事的新局面。
2、以党委的“双培双带”活动为模型,开展“双培养”活动。一是,青少年深入生产劳动一线,通过基层的实践,磨练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掌握劳动技能,从而把青少年团员培养成为指导劳动的技术员。二是,团干部深入乡村生产一线,学习科学的工作程序、管理经验,从而把干部培养成为管理者,让其带头致富。
(五)、进一步推动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支持希望工程
7.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初探 篇七
高校所形成的档案很有社会和时代的代表性, 但其档案工作也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者如何更新观念, 档案工作如何创新, 高校档案事业如何也能和教学、科研一样做到可持续发展, 这一直是值得高校档案工作者探讨的课题。
一、高校档案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作为高校重要的信息收集、贮存和开发利用的档案部门, 面临着信息网络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多样化和管理现代化等多方面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 社会对高校档案事业的传统格局和传统的运作方式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1. 档案管理方式的要求。
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活动的急剧增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普及, 全面而深刻地改革了高校档案的传统载体和传播方式, 改变了高校档案工作的传统内容和形式, 改革了高校档案工作者的传统工作手段和方法。档案载体类型已由过去单一的纸质档案发展为图片、音像、磁盘、光盘等多种载体的档案, 载体信息密度加大, 档案门类增多, 内容复杂多样。这种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2. 档案利用方式的要求。
全社会的档案资源共享需求日趋迫切, 对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今高校提供利用的档案, 不仅要有文书档案, 还要有教学、科研、会计、声像、实物档案等, 而且要有从档案原件中提炼、加工出来的档案信息, 更要有能够让利用者快捷、方便地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这种档案信息需求的大潮, 已经开始冲击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
3. 档案服务方式的要求。
高校档案管理除了需要传统的档案阅览、外借、报道、陈列、展览服务等外, 还要提供不同载体档案的修复、保护、复制、检索、编研、证明等服务, 甚至向远程网络服务、档案微缩服务、光盘贮存服务、视听传播服务方向发展, 而且这种需求呼声较高。
由此可见, 创新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是高校档案管理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打破常规, 用创新拓展档案管理的发展空间, 进而适应新时代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高校档案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1. 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档案各方面工作创新的基础。高校档案管理者只有思想观念创新, 对创新的意义有了较高的认识, 才能重视和支持创新, 才能进行创新的实践活动。档案管理方式循着传统模式一直沿用到今天, 档案管理工作几乎与市场经济社会隔绝, 甚至有不少人认为, 档案管理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体力劳动, 完全可有可无。这种错误的观念极大地阻滞了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 档案工作应顺应历史潮流, 破除管理方式上那些教条、滞后、僵死的东西, 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标准, 对目前没有介入的领域要有参与意识, 要大胆地介入社会发展的热门领域,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转化不利因素, 积极开拓、进取、求新。
2. 管理创新。
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剧烈冲击,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是刻不容缓、时不我待。档案管理工作只有改变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 创新管理模式, 寻求新途径, 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 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档案信息的需求。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创新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虽然许多单位办公自动化已初具规模, 但距离成熟完善尚需时日, 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仍将在一个较长阶段同时并存, 这些都是制约计算机管理的重大障碍。档案部门要紧紧抓住信息时代带来的发展机会, 更新馆藏设施, 改善办公条件, 改变管理模式, 建立完善档案信息系统网络, 开发丰富的馆藏内容, 让更多的人知道, 使其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3. 服务创新。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 它以为高校中心工作服务为目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克服服务观念滞后, 服务对象单一, 服务方式、内容仍以传统档案服务方式、内容为主的现状, 逐渐从传统的“信息保管者”向“信息开发者”、“信息传播者”的角色转变, 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向深层次服务转化, 向多种服务转化, 多结合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求, 改进服务方法, 更新服务手段, 提高服务水平, 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发展对档案的利用需求。
三、高校档案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档案事业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档案事业中极为关键, 处于核心地位。
1. 营造档案创新环境, 大胆探索创新方法。
高校正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档案管理工作同样面临着困难和机遇。全校尤其是档案管理部门应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形成一种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氛围, 抓住契机、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 以开放的心态、超前的意识、充足的信心和敏锐的洞察力, 把握时代的脉搏, 时刻关注学校各方面的动态, 寻求档案管理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的结合点, 增强市场、效益、竞争、价值、信息、服务意识, 开拓档案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是档案管理部门要把管理创新作为档案事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手段, 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掌握国际档案管理工作新动态, 在管理中引进现代化技术, 学习国内外档案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二是档案管理部门要为档案管理工作创新人才的产生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尽快把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入档案管理工作。要贯彻落实有关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 调动档案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鼓励广大干部以各种形式创新, 真正使档案事业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三是档案管理部门发挥校园宣传栏、广播、校报、校园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功能, 增强全校师生的档案意识, 逐步由被动接受档案信息服务转向为主动寻求档案信息服务, 消除人们对档案的陌生感和神秘感, 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贴近师生。
2. 转变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由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些传统做法, 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 必须优化结构, 丰富内容, 重构结构体系, 对档案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就是实现现代化管理, 目前许多档案部门都将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 但多数仅限于各类档案目录的输入、输出或检索, 而在其它方面的应用则较少。其实, 只要我们肯观察, 就不难发现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 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完成本来较繁琐的手工操作。档案工作者应积极研究并利用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技术、电子档案远程利用技术、档案数字化与网络技术, 实现档案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无论是档案的业务工作, 还是档案的管理工作, 以及档案信息的交流, 档案管理者都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 解决具体问题, 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 档案管理工作才会有勃勃生机, 才会与教学、科研工作同步发展。
3. 开拓档案服务领域, 创新档案服务机制。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档案对各行各业的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而高校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 在当今的科技信息时代,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更有着巨大的社会利用价值, 服务社会及学校中心工作也正是档案工作的目的、动力和生命。
传统的档案服务内容主要是向社会提供纸质档案信息, 比较单一, 局限于上门查阅, 许多档案不能为大众利用。高校管理档案部门要积极拓宽社会功能, 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以此促进自身的发展。首先,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强化档案的服务功能, 改变“重藏轻用”的旧观念, 树立“以用为主”的新观念, 把服务工作的重点转向深层加工和开发上来, 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其次,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通过充分挖掘自身潜能, 不断完善、创新服务工作内容, 推动档案工作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例如, 可以针对学校开展的重大活动, 跟踪建档, 做好图片、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可以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求, 编辑参考资料及二次文献, 主动与科研、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研发有关项目;开展精品档案服务, 举办档案精品展, 提供原件、文件汇编、编研成果的全方位服务;开展专题服务、档案调研咨询、专门数据库服务, 形成深层次、全方位的服务格局。这样高校档案管理部门不仅拓宽了档案服务, 丰富了馆藏内容, 开发了档案资源, 同时还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高校发展对档案的利用需求。
4. 健全完善档案规章制度, 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要创新, 就必须有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保证。现代化管理中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管理方式的新的工作程序。例如,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办公自动化的迅速发展, 网络的不断延伸和扩展, 日益迫切地需要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可靠性、安全性;缩微、光盘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 对于设备、材料、技术规范化、技术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技术的发明创造, 要求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 等等。面对这些新问题、新要求,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予以保障。因此, 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不能仅停留在以往的水平上, 而是要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真正地和学校各项管理活动融为一体。同时档案管理者要坚持边学习边建设, 认真总结分析学校档案管理情况, 积极向兄弟高校学习调研, 形成系统完整的工作程序, 用于指导和规范档案工作;完善岗位责任制度, 严肃岗位纪律, 真正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落实有力、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 促进档案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5. 开发档案人员创新能力,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关键在于档案管理者, 关键在于档案管理者全面素质的提高。当前, 档案干部队伍虽然比较稳定而发展, 但整体文化程度和专业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熟悉档案内容、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人才十分匮乏。如果不加强人才的培养, 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素质, 档案馆功能将受到很大制约。只有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使他们成为档案战线的骨干力量, 他们才能出色完成档案管理各项工作任务。
第一, 档案管理者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 档案管理者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思维敏捷, 想问题、干工作才有新意, 才能赢得竞争的胜利;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认识时局, 抓住机遇, 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认识事物本质, 找准创新项目, 获得创新成果。
第二,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建设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档案人才队伍, 长期坚持对档案工作者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管理部门要立足于现有档案人才的培养, 把培养中青年档案工作者作为一项战略目标纳入档案日常工作中, 纳入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 既要爱护和支持他们, 又要大胆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 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他们, 促进他们快速成长;二是管理部门要培养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一流的档案管理、科技、教育、编研等人才, 充实到现有的档案人员队伍中;三是高校在选拔人才方面, 给用人部门更多的自由度, 在实践中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使用人才,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档案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诸多问题, 我们没有现成的答案和经验可供借鉴, 只有创新才能使档案事业得以生存和发展, 这是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 要“敢想、敢说、敢做”, 更要“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我们一定要抓住创新发展机遇, 加快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在探索中谋发展, 在发展中求创新。
摘要:面临着信息网络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多样化和管理现代化等多方面的挑战, 社会对档案事业的传统格局和传统的运作方式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者如何更新观念, 档案工作如何创新, 高校档案事业如何也能和教学、科研一样做到可持续发展, 这是值得高校档案工作者探索的课题。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高校档案管理,必要性,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月.谈如何实现档案工作的创新.科技促进发展, 2009/6:239-239.
[2]何野.关于档案工作创新的思考.兰台世界, 2008/1:49-49.
[3]杨晓红.论档案管理的创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8:20-21.
8.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探 篇八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社会实践
经过30 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从文化、教育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前,我国步入了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益的主体也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开始多元化,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思想状况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变化。如何在新时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想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直面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网络环境对思政工作的影响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产生了质的飞跃,它打破了书本、报刊、杂志等传统的传播方式,面对新型的传播媒介和庞大的信息网络,青少年往往难以甄别真伪,特别是随着全球网络的一体化,使得西方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理念、道德文化等遍及全球,网络的发展成为新的文化渗透方式,网络文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变得日益复杂起来,其互动式的、完全开放的传播方式使得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制约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监督的有效性下降,一些色情、暴力、格调低下以及与社会主流价值背道而驰的不良信息,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个体发展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大学生极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从而引起现实交流的阻断,进而出现人际交流方面的心理障碍,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多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美丑真假、善恶是非等多种复杂现象充斥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他们的社会实践、阅历、政治辨别力极容易出现偏差,易受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对健康、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产生怀疑乃至否定,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容易使部分同学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从而导致学生群中出现笃信迷信、违背科学、金钱至上、见利忘义、好逸恶劳等不良作风,如中央音乐学院陈果的“自焚事件”、海南师范大学的“照片门”事件,都是这些思想的产物。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类交际空间的不断拓展,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各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相互碰撞、交流、融合,大学生作为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特别容易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从而使得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信仰追求出现偏差。
(三)社会实践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大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仅仅靠理论学习是无法圆满解决的,长时间的大学生活使得他们接受的信息渠道不广,这就让他们自觉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不强,再加上当今高教园区的建立,使得高校的独立性增强,学生接触的社会面有限,理论的东西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很难真正被理解,一旦某种不良思想侵入时,学生就很难甄别其中的真伪,根据新浪网的一份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中政治观存在一定的偏颇,容易片面的看问题,比如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民主”、“平等”、“自由”等观念的理解很单一,普遍存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弊病。而这些现象均系没有接受良好的社会实践所致,如果高校能够通过一系列丰富的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的水平,他们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必将得到提升,甄别能力也会产生质的飞跃。
二、应对问题的方法和构想
(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利用信息科学和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步伐。在网络这个相对自由的时空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针对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利用生动的事实和多媒体资料对同学们进行教育,发动主动的思想攻势。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教育者容易与被教育者之间对信息内容建立自觉的认同,这种平等的教育关系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网络社会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存在网上犯罪,道德失范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仅靠国家的法律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有些道德失控行为并未触犯刑法,因此有必要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伦理教育,构建德育网络体系。开辟德育工作网站,针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知荣识辱,网上量化学生德育分数,让德育工作深入人心。网上开设涵盖网络行为的校园规章制度、网络文化、网络人格塑造等内容的专栏,以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自律意识、道德意识和安全意识,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网络道德。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舆论导向
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清时代发展的方向,与时俱进,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的理想,把教育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校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
要在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深入人心,坚持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引导学生,在高校中要倡导主旋律,用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思想占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引导大学生朝着健康、积极、科学的方向发展,可以利用高校院报、广播站等媒介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造成理论阵地的优势,积极引导学生,使之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在用正确的理论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分析学生思想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为当今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社会就业压力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自1999 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另据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 万,比上年增加64 万人。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产生了怀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产生了动摇。此外,部分高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能力、轻素质”的现象,毕业生们为了找到比较满
意的工作岗位,也不惜在求职过程当中“托关系,找门路”,简历弄虚作假,这些都是在社会就业压力下在大学生中发生的与道德背道而驰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注意相关动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社会实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实践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和环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推进作用。但在现实中,高校注重的往往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了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必须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社会实践这一渠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社会上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实践的内容,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比如“科技下乡服务月”、“感恩身边人”、“红色足迹”以及“志愿者服务月”等活动都是社会实践的著名品牌,这些都切合学生的实际,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们还必须与时俱进,结合当代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创新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和载体,全面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活动做出自身的特色。因此,我们既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又要在组织上做精做细,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创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例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首次在全国开设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给学生发放素质拓展手册,全面地拓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不断地丰富其内容,创出品牌,办出特色,并将之开辟为开展思想教育的一块阵地,我们就能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使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亚英,丁琰. 浅析在社会实践中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J].浙江传媒学报,2007,(1).
[2]蔡亮,周丽娟.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 ,(3).
[3]刘建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4]李俊伟. 树立现代化的思维方式[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0,(2).
[5]杨传奇.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4 ,(7).
9.乡镇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篇九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乡镇财政成为影响国家财政的重要基础。乡镇财政的资金流转运营状况以及资金监管,直接关系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落实的好坏。近些年来,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状况逐渐被社会所关注,一系列新的财政改革制度正在逐步实施,各级纪检执法监督部门不断加大监督力度,上级部门对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要求也愈加严格,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也日趋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法不依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从根本上影响着乡镇财政工作的健康发展。怎样夯实乡镇财政的经济基础,既保持较好的资金流动率,又落实好资金监管工作?本文将在介绍乡镇财政资金运营及监管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乡镇财政方面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运营监管;
一、乡镇财政资金运营简析
(一)乡镇财政管理范围内资金的主要类型
乡镇财政在乡镇范围内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发挥引导乡镇经济发展的职能性工作。乡镇财政管理范围内的资金主要有三大版块:①乡镇预算内资金,这部分是指纳入国家预算、由乡镇管理的资金。②乡镇预算外资金,是指不纳入国家预算,由乡镇政府自收自支的资金,如各项税务附加。③乡镇自有资金,是指乡镇政府及经济合作组织根据国家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自行安排与筹集的资金。乡镇财政工作肩负着指导乡镇的经济发展走向的重要使命。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乡镇财政机构(主要是财政所)34539个,占乡(镇、街道办)总数40828个的84.6%,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没有完全建立乡镇一级财政外,其他各省(区、市)绝大部分乡镇都建立了乡镇财政所。
(二)国家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要求
日前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职责和具体要求,加强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一是明确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工作目标。即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监管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推进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不断提高农民受益程度。二是强化乡镇财政对补助性资金的监管。要明确补助性资金监管工作的重点,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认真核实补助信息,切实将补助资金落实到户。对于教育、卫生等按照生均、人均标准安排公用经费等支出的单位,乡镇财政要积极配合县级财政落实有关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补助对象实有人
服务体系。党的十六大之后,“三农”问题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的步伐。国家加大了政策引导扶持的力度,放宽了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农村财政机构经过十几年来的探索,逐渐明晰了自身的经营和建设方向。具体来说,在资金流出方面,强调农村信贷的政策性,通过低于市场一般水平的补贴性利率发放贷款,或者通过其他的优惠条件来让利于民。在发放渠道上,充分考虑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不足,专门成立了农业发展银行来扶持农业发展。在机构改革方向上,逐步趋于市场化经营,通过资金配置的市场化来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资金规模有限,融资渠道不畅通
乡镇一级的财政工作虽然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补贴,但由于其管理范围被限制在所属的县市或乡镇,无法吸收和发放异地存贷款,资金规模直接受限于当地的居民收入状况,农户和企业的闲置资金往往有限,很难发挥规模效应。同时资金规模往往制约着财政资金管理的发展规模,导致乡镇地区的财政资金管理现代化水平普遍不高,除柜台服务以外的金融工具匮乏,进一步的限制了财政管理的辐射能力,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金融机构作为乡镇财政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现有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融资难现象更为显著。农民内部拥有大量资金需求,却没有充足的资金供给。从多种渠道上看都难以满足农民的借贷需求。
(二)风险因素复杂,风控体系不健全
要盘活乡镇财政资金,就要充分发挥资金的流动性,以高流动性来实现资金的增值。但乡镇财政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因素。其一,传统的农村财政机构机关作风较强,由于财政大权在握,因此往往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约束机构与其相制衡。其二,农村财政机构的工作人员往往是从农村地区直接选拔上岗的,因此在专业技能和知识面上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之我国机关从业人员年龄结构日渐老化这一现象的出现,同时意味着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这是从人员角度对其风险因素进行的分析。其三,新型财政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以及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风险监控及识别技术落后,风险管理能力差,对于潜在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都有待提高。
(三)传统农村金融部门经营观念转变,引起部分乡镇资金倒流
乡镇财政机关要想发挥自身作用,以自身财力和人力物力来撬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扶持农村又好又快成长,还应当学会借助外力,吸引资本。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是财政部门引导资金流入的一个主要渠道,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商业化的发展模式使得其“支农”特征不再明显,出现资金倒流现象。在商业化改革的导向下,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虽已摆脱了资不抵债的状况,但资金规模的发展仍然落
传统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在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大潮中也要不断的调整自身,避免陷入僵化局面,更好的配合新型乡镇财政做好“三农”服务。避免把利益最大化作为经营的唯一目标,而是应当在立足于满足农民需求的基础上再去追求利润。充分发挥自身在乡镇金融市场中参与经验丰富,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高的这一优势,通过品牌效应带动服务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开发出适合普通农民的金融产品,进一步的维持和扩大自身优势,激发市场活力。
与此同时,乡镇财政机关还应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从增强金融市场活力的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放开对于存贷款利率的限制,提升财政资金管理吸收存款的能力;实现对乡镇金融体系下的个体农民、私营企业、传统及新型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以及保险业等的有机整合,将各种政策联系起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形成1+1>2的效益。
(三)健全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建立好完善、健全、规范的乡镇财政管理制度,使其在资金管理工作上有章可循,引起广泛关注。我们应该对乡镇财政所现有实行的制度重新进行评价与组织规划,健全新的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的有关乡镇财政所管理工作的制度,制定乡镇有关负债资金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专项资金收支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使之成为一套完善新型的制度体系,新制度体系要对财政所的职能进行明确,把保障上级政府与国家财政政策的执行、落实作为核心,在管事权上重点强调依法理财。首先,应该明确划分乡镇资金管理的层级,规范财务员工的权利和责任,不能仅让规章制度成为文件,还要落实到实际行动;其次,还应该明确划分乡镇财政各部门及其员工的权利与责任,做到资金管理人人重视,积极配合财务人员的管理工作;最后,在建立了资金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可对制度进行随意修改,需要修改时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同意,使该资金管理制度真正成为乡镇管理资金工作贯彻执行的有力依据,强化资金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管理工作真正发挥效用。
(四)努力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
每年国家都会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农村,作为最基础的经济管理部门,乡镇财政是落实执行中央各项方针的实际操作者,乡镇财政要保障专项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规范性以及安全性,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资金的跟踪上,努力做到严把审批关,规范各审批流程,杜绝暗箱操作;严把使用关,对各专项资金,要按规定的用途使用,杜绝挤占挪用项目资金;严把核算关,对每笔核算都要进行专账专人管理,杜绝混合管理;严把监督关,对乡镇财政工作全程进行监督,杜绝“马后炮式”的监督;严把支出关,对每笔支出都进行严格控制,杜绝增加债务。
(五)全面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注重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能力与素质,积极对乡镇财政所内勤财务工作
【乡镇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初探】推荐阅读:
新时期教育理念07-25
新时期党课教育11-17
增强党员意识是新时期11-12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标准08-23
新时期校外教育的定位与发展08-24
新时期党员如何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08-20
如何做好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07-05
新时期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07-22
论新时期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