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2024-10-17

高职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共9篇)

1.高职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篇一

应届毕业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目前,伴随我国大学生供大于求总体趋势的不断强化,2004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以下简称应届生)的就业环境依然严峻。据有关论文数据显示,进入2004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比2003年又净增了68万,总数达到280万,加上往年沉淀下来的未就业毕业生,估计今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突破300万人(参见尚建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展望”《中国人才》2004年第2期)。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还不规范、就业指导、社会化服务针对性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加之应届生择业期望值与社会需要、用人单位的需要有一定的差距,估计今年全国乃武汉应届生的就业形势及环境不容乐观。如何提高应届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目前应届生就业难的自身因素分析

目前应届生就业难的状况同他们自身综合素质在的不足有密切关系。综合素质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一)频繁跳槽,骑驴找马

应届生较为普遍的不安心于在现有企业工作。广州锐旗人力资源公司从对珠三角部分企业的调查发现,这些公司新招进的大学生,一年之后留下来的竟然不到20%。武汉部分企业的应届生跳槽率在20—30%之间。据武汉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介绍,该公司招聘的应届生在企业的工作时间一般为5至7个月。应届生这种频繁跳槽,骑驴找马的就业心态使很多企业对他们敬而远之。一般而言,企业更愿意录用乃至重用那些忠诚于企业的大学生。

(二)缺乏诚信,企业冷漠

有的企业对拒绝招收应届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应届生缺乏诚信。如武汉某电力公司三年来未招一名应届生,其原因是,他们曾招聘三个翻译,公司十分重视培养、使用他们,此后,这三名翻译纷纷跳槽,其中一位不辞而别,严重影响了公司翻译工作的正常进行。此后,一贯倡导诚信为本价值观的该公司领导做出了拒绝招聘应届生的硬性规定。拒绝招聘应届毕业的企业在武汉较为普遍。此外,有的应届生在求职过程中,其获奖证书、发表的论文有“作秀”行为,这也是令企业对他们退避三舍的原因之一。

(三)眼高手低,定位失度

目前,确有部分应届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估计过高,对自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估计过高,这种就业心态使他们在求职旅途中屡屡碰壁。据武汉远东绿世界公司人力资源部欧阳经理介绍,曾经有一位武汉大学国际贸易的应届生对公司开出的薪酬是3000元/月,当经理向他询问有关国际贸易工作的实战知识,这位应届生一脸茫然。数月过去了,这位应届生没有找到心仪的企业。此外,应届生到企业后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与从小事做起的职业心态,也是他们不受企业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缺乏敬业、团队精神

有部分应届生不愿在企业基层工作,不愿受企业的组织纪律束缚,这种敬业、团队精神素质的匮乏,使得他们很难在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应届生被用人单位聘用后一般都有一段时间的试用期,在试用期被辞退,除了极少数是因为专业知识、能力外,许多人是因为不遵守组织纪律所致。在企业招聘人才中,企业更青睐那些具有敬业、职业精神的应届生,如湖北百科药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对具有务实、自我定位准确的应届生推崇备至。

二、企业对应届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逐渐完善及企业产品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不少企业对应届生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对其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温州韵丽内衣美体美容公司人力资源部嗡定宝认为,品德是人才的重要标准,即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德。因此,该公司在招聘应届生时十分看重他们是否具有务实、进取精神,是否认同先做人、后做事的价值观。武汉莫奇广告公司对应聘客户助理素质的要求:善于沟通、具有良好团队协作精神;今人装饰公司对应聘设计师素质的要求:有2年工作经验、爱岗敬业、责任心,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一新厨柜公司对应聘销售代表素质的要求:有丰富的销售经验,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敬业精神,为人踏实,工作努力;上海新奥阀门制造公司对应聘销售工程师素质的要求:诚实可信、冷静严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如此等等。如果应届生的综合素质一旦得到提高,相信企业的会向他们招手的。

三、应届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客观认识自己,把准就业定位

人贵有自知之明,应届生尤其需要做到这一点。在应聘过程中,一定要结 合所学的专业、职业爱好、发展潜力等要素,选择相应的应聘企业以及所提供的岗位、职务和薪酬待遇,做到人事相宜,人职相宜和人薪相宜。因此,应届生对自己的就业预期不宜过高,尤其是对职务、薪酬的要求,过高的就业预期,一是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对于一个缺乏工作经验和业绩的应届生,是缺乏向企业开口索取较高职务和薪酬待遇的资本的;二是容易走进“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误区,这种心理误区会令应届生丧失很多就业机会。客观认识自己,把握就业定位就能在应聘求职中获得成功。

(二)增强诚信意识,奠定就业基石

具有浓厚诚信意识的应届生,其就业的交易成本最低,也最能获得企业的青睐。应届生在求职、就业中,有的向企业提供虚假论文、获奖证书等资信证明,有的在进入企业工作后,随意单方面撕毁劳动合同,这种匮乏诚信的行为是企业最痛恨的。不少企业拒绝招聘应届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应届生缺乏诚信意识。因此,应届生在求职过程中务必增强诚信意识,一个品学兼优的应届生或迟或早是会为企业聘用甚至重用的,反之,应届生在求职、就业中,一旦做出丧失诚信的行为,其求职的基础是不坚固的,这种行为本身,将会给应届生求职、就业的旅途设置重重障碍。

(三)珍惜就业机会,谨防频繁跳槽

目前,我国应届生的就业环境并不宽松,找企业难,找心仪的工作岗位难,这己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这种就业环境中,应届生应珍惜就业机会,谨防频繁跳槽。频繁跳槽对应届生的负面影响在于,它会严重影响应届生参加企业工作过程中诸多实践知识、经验的积累。跳槽也许能使自己的薪酬待遇得到提高,但跳槽如果过于频繁,甚至形成了习惯,则对自己今后的长远发展将是有害无益的。一般而言,企业所信任、重用的人才,属于那些能够忠诚于企业的人才,而对那些频繁跳槽的大学生则是退避三舍。

(四)修炼敬业精神,培养良好习惯

敬业精神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之一,应届生要想在企业立足、发展没有敬业精神是万万不行的。一个工作态度认真、热情、尽责;工作行动快捷、有序、高效;工作作风踏实、严谨、进取的应届生是会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相反,那些工作态度马虎、冷漠、敷衍;工作行动迟缓、无序、低效;工作作风浮躁、轻率、消极的大学生在企业将是很难立足的。总之,缺乏敬业精神的应届生是注定会被企业淘汰的。因此,应届生应当在修炼敬业精神上下功夫,这是应届生能否在企业获得发展的治本之道。对此,应届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五)认同企业文化,实现角色转换

应届生要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角色的转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认同企业文化,即自己崇尚的价值观要同企业的价值观相吻合,自己所遵守的行为规范要同企业的行为规范相一致,这是实现由校园人向企业人角色转换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能否在企业获得发展的前提条件。而那些难以在企业立足、发展,以及被企业淘汰的应届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他们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同企业文化发生了较大冲突,因此,应届生如果应聘于一个企业,就一定要认同该企业的文化,并用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一个认同企业文化,实现角色转换的应届生,在企业是有广阔发展空间的。

(六)进入岗位角色,积累工作经验

应届生如果被企业录用,就应尽早进入岗位角色,如从观念、心态、知识、能力、行为等方面进入岗位角色,如了解岗位工作内容,熟悉岗位工作程序,掌握岗位工作要求,履行岗位工作职责等,并在从事岗位工作过程中,逐渐积累工作经验,这对于应届生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应届生一旦适应了岗位工作,并创造了不俗的工作业绩,届时,受到企业重用将是迟早的事情。反之,那些己经在企业工作的应届生,但他们的观念、心态、知识、能力、行为等方面尚未进入岗位角色,那么他们在企业的发展将是很有限的。

2.高职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篇二

1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1) 毕业生职业能力单一, 不符合市场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

由于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由以前需要的专业型人才向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一专多能人才转变。企业需要的商务英语毕业生必须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 具备对外贸易活动中熟练的操作技能, 知识、技能和各项素质全面发展, 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但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的综合能力不高, 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因此出现了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员工, 而毕业生又找不到可以胜任的工作的尴尬局面。另外, 近年来家长和学生对于英语专业的过度关注, 导致市场需求饱和, 大批掌握英语的求职者陷入窘境。

(2)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社会认同度不高

相对于高职学生, 企业更愿意聘用本科生、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他们认为毕业生的学历越高, 各项综合素质和能力会更强。因此, 尽管许多企业需要的是技术型人才, 但他们仍然盲目追求高学历而忽视了操作技能更好的高职毕业生。在当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背景下,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价值取向不明确

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高职学生充分估计自己的能力, 合理评价自我, 实事求是地朝着自己的发展方向努力。而很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入学后并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逐步做出合理规划, 缺少对未来人才市场状况的预测, 不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社会的需求出发, 分不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有的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迷茫, 对未来的发展没有信心;有的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 致使毕业后眼高手低, 频繁更换工作, 就业稳定率差。

2 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低, 在就业大军中处于劣势地位。要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不仅需要依靠学生自己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还需要学校创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就业能力,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1) 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学生要顺应社会的需要, 从进入高校的第一天起就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 客观地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要从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门起就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分阶段地帮助学生消除他们思想上的茫然和迷惑, 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从而对未来的职业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选择。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要从实际出发, 认清未来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 实事求是地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 拓宽视野, 在探索和实践中发现自己的潜在价值, 并尽可能使其增值, 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为自己走向未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能在国家机关、外贸、外企, 及各类涉外金融机构、商务管理公司、专业翻译机构、出版、新闻、旅游、高级宾馆酒店等部门, 承担商务管理、商务翻译、外贸洽谈、经贸文秘、驻外商务代理、涉外公关、涉外导游等工作;也可在英语语言培训中心等部门从事教学工作。因此,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转变就业观念, 不要把目光仅仅局限于外资企业, 而应该把握住各种就业机会, 从各个领域找到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 以便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2) 创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要培养高质量的大批就业能力强的人才, 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实施双证书 (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 教育的能力本位培养方案, 探索一种最适合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核心, 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 培养复合型应用性商务英语人才。通过综合英语、英语听力、口语、语法、写作及翻译等课程的学习, 学生可全面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商务英语基础、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商法、报关与国际货运、外贸函电及单证等课程的学习及校外实训, 学生可全面地掌握国际商务往来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计算机基础和电子商务等课程培养学生熟练操作电脑, 运用电脑从事涉外商务活动的能力。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体育等公共基础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 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3) 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 高等教育被认为是一种精英教育, 而目前的高职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岗位技能教育, 教育者需要更新教育观念, 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 抓住学生的特点, 结合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转变高职教育观念, 探索一条适合高职教育学生管理的新路子, 培养出更多的各有所长的综合性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教育观念的更新要求教师与时俱进,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灵活性,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更多地运用启发式、行动导向和项目式等教学方法, 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并从学习中获得乐趣。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调查, 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总之, 教师在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上都要进行革新, 以适应社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要。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并不处于优势, 许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容易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面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 社会、学校和学生必须共同努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转变就业观念, 提升商务英语专业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摘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他们学历低, 综合素质不高, 与企业需求差距大, 就业方向迷茫。为了缓解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 社会、学校和学生必须共同努力, 不仅需要依靠学生自己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还需要学校创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

参考文献

[1]肖蓉.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 (2) :95-96.

[2]黄敬宝.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107.

3.高职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 艺术类学生 就业竞争力 专业水平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形式尤为严峻。“艺考热”成为当下的流行名词,很多学校增加了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平面设计等艺术类专业,艺术类学生的人数逐渐增多,导致和当前的就业率不能成正比,给学生的就业问题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在严峻的压力下,提升艺术生的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成为当前教学的重点。

一、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导致高职院校艺术生就业难得原因有很多,除了受到社会外界的影响因素外,与学生本身的专业水平,社会就业形式,学校的就业体系等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以下将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竞争力大、就业难得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1.综合能力差

当前很多院校对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化水平要求高,学生在学习中仅学习和自己专业相符合的科目,专业技能过强,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差,很难适应多样化的就业形式。在教学中老师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中,忽视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专业定位有偏差,在毕业后根本无法适应严峻的社會竞争力,在毕业求职面试中,学生的言谈举止、整体素质差强人意,成为用人单位首选淘汰对象。

2.期望过高

艺术类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要投入比一般学生更多的经历,成为高投入的首选专业。学费的高投入让很多学生对毕业后的定位选择存在很大的偏差,学生对今后的工作抱有较高的期望,对工资报酬要求高。面对如此多的经济投入,在毕业后学生仅挣2000元的工资,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打击。期望过高的心理状态给学生的就业选择增添了很多阻碍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情绪,导致学生无法在竞争压力大的社会背景下生存下去。

3.职业素养低

职业素养低是艺术类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一般进入艺术学校的学生的都是在专业设计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报考前没有做好今后的职业规划,自身就业观念不完善。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中,忽视了学生职业规划,职业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认识不够,在毕业后无法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相对比综合类的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的管理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很多艺术类学生自我意识强,旷课现象严重,缺乏必要的组织观念和约束意识,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艺术生的就业竞争力

提升高职院校艺术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当前高职学校教学的重点。当前社会上对毕业生的需求过少,导致艺术类学生在毕业后无法从事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在竞聘其他工作时,缺乏竞争力,以下将对如何提升艺术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合理的分析。

1.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提升学生的就业观念,是提升艺术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习能力,结合当前市场需求量,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艺术类学生有较强的创造力,但是很多学生自我约束力弱,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强。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专业教学中掺杂就业教育,让学生尽早体会就业的重要性,多方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对就业法律法规、就业合同等方面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到就业中涉及到问题,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发展提供便捷。在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2.建立专业的就业培训课

建立专业的就业培训课,是提升高职院校艺术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在教学中,学校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专业就业培训课,提升学生的整体涵养。在就业指导课上,向学生系统介绍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鼓励学生构建严谨的学习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同时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是用人单位的首选。注重加强对学生面试技巧、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培养,树立多种择业观。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仅考虑和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失去了很多优秀的工作机会,对自己以后的人生规划造成严重的影响。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3.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任何教学活动最终都将应用于实践。为了提升艺术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教学中老师可有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努力扩宽就业渠道,增强学生亲身经历的机会,提升学生各项事业的认识程度。学校可与用人单位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高更多的实习机会。 用人单位可开展多种艺术交流活动,结合不同艺术专业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不同的艺术活动,鼓励学生要积极参与进来,在实行中了解基本的工作流程,积累实习经验,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其次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可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升学、出国深造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国外就业竞争压力相对国内要小很多。学生在继续学习过程中既能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同时可吸取外国先进艺术文化,扩展就业渠道。

三、结束语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竞争力大的问题,要求老师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当前社会就业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工作,积极扩展就业渠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正确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践中。同时学校要为学生构建合理的沟通平台,保证信息的畅通性,教学中多让学生接触社会,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就业竞争力的严峻性,引起学生的警觉性,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基本点,使我们的艺术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韶华.高职高专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06):90-92.

[2]王海龙.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设计[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0(07):30-33.

[3]马行奎.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就业为导向推动艺术设计教育持续发展[J].教育导刊,2011(5).

[4]李煜,王欢欢,张玉华.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形式及应对对策[J].就业教育导刊 2012(02);80-82.

4.护理高职学生如何提高就业率 篇四

医学基础部谯兴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8年底,中国独立设臵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超过1200所,占全国高校总数70%左右,高职在校生超过1300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一半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带来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引起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等等。班主任要做好就业工作,只有从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因素出发,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高职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

1.就业意识淡薄,没有行之有效的职业规划

有些学生平时在学校虚度光阴,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临近毕业时才匆忙考虑自己的就业规划,出现不知何去何从、左右为难的境况。缺乏自身职业规划的就业意识,依赖心理严重,就把就业的难题

推给学校或者家长,不到市场去闯荡,甚至存在等学校推荐和靠家里关系落实的思想,自己不主动出击,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和家庭,造成了就业困难,这也是许多高职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原因。.综合素质不强、实际操作能力较差,职业教育侧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不少医院抱怨,许多高职护理的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有医院护理部的负责人说,这些年到医院实习的同学不少,但是通过实习得到真正锻炼的同学很少。很多护生在医院呆了大半年,结果连简单的换药输液都不能独立完成。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只是简单地要求平时考试能通过,毕业能拿到文凭就满足了,而缺乏实际应用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这是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3.沟通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还有少数学生在面试时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不足也成为了学生就业的绊脚石。在我所带过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表现良好,可她在找工作过程中却屡屡碰壁,推荐了多个单位让她面试过,可都是屡试屡败。究其原因,用人单位认为,这名学生太腼腆,缺乏与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护士这职业是服务性行业,每天都要和医生,病人以及家属沟通,医院需要的不关事技术一流的,更需要能和人能够良好的沟通的人,这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日尤其重要。可见,高职生的综合能力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就使企业不得不抬高用人的门槛。

3.就业观念眼高手低

许多高职生在就业观念上期望值过高,择业时总热衷于工作条件好、收入高、地理位臵好和工作稳定、个人发展前景好的医院,而不愿意到那些急需人才的私营、民营和基层医疗单位就业,脱离实际,盲目攀高。有学生听到某某医院待遇高,又是市中心,全部蜂拥而至去面试投简历。对于招聘医院是郊区、县城、民营医院诊所等单位就爱理不理,白白丧失很多就业机会。她们没有认清自己的能力,盲目攀高求好,殊不知就业是双向选择,你在挑选好单位的同时好单位也在挑选优秀的人才。没有最好的就业单位,只有最合适自己的单位,小单位也许更有发展的潜力,可以先就业之后慢慢锻炼提高自己能力,切忌眼高手低。

4.就业择业心态不对

在严峻就业形势下存在部分高职护生的就业心理不对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过分自卑:很多高职生自认为不如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上高职是不得已的选择,潜意识中自卑和压抑,在求职受挫之后变自暴自弃,不努力去求职,这必然会影响就业。

(2)依赖心理:还有一些高职学生依赖心理严重,竞争意识不强,不到市场去闯荡,甚至存在等学校推荐和靠家里关系落实的思想,自己不主动出击,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和家庭,造成了就业困难。

(3)缺乏诚信意识: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就业缺乏诚信,在就业过程中对自荐信、推荐表、各种获奖证书等材料进行造假及签约过程中违约,这些都会对学生将来就业带来负面影响,致

使用人医院不愿意签约高职护生,影响整个学校的就业率。

另外,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不够准确,不主动去网络、人才市场了解信息,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就盲目乱投简历,也成为就业失败的原因之一。

上面是我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一点分析,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班主任,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这些。为了学生的就业,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利用班会课开展有效的职业就业教育,让每一个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进校之日起就应该明白自己的地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培养良好的心态,做好自己三到五年的职业规划,并按规划的内容,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发挥特长,避开不足,让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后,带着过硬技术,满满的信心,准确的定位找到自己满意的就业岗位,让护理高职的就业不在是困扰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本人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4〕1 号 〔2〕周济.在2006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教育部通报,2005(1)

5.高职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篇五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妥善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同时还决定着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系统、全面、客观的分析,从提高就业竞争力入手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就业水平。

就业竞争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表现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概括说来,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战胜竞争对手、找到自身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的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一)基本素质

诚信意识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市场经济最可靠、最坚实的基石,是维护市场秩序、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准则。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成败。社会上的信用缺失,使德才兼备的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有才无德的人是不会受欢迎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生活的新生力量,应当认真经营好个人信誉这个无形资产。

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是我们这个社会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能否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大小与他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工作方法有很大关系,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即责任心问题则是影响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责任心往往比能力更为重要。大学生一定要树立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这样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以及科学精神等方面。一切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具有相应的知识,因此,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必须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知识,具有完善而全面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二)基本工作能力

学习能力美国预言家阿尔涅·托夫勒就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学习能力是未来社会人类应具备的首要本领,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三是分享与合作的能力。

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时代发展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大学生来说,是挑战也是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机遇。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与旧的常规戒律。大学生要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把握机遇,以强烈的进取心锐意进取,实现人生价值,不断为社会和国家创造佳绩。

环境适应能力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在从“学校人”走向“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过程中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环境,这就需要大学生培养、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使自己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是人们增长才学、开启心智,适应社会、准确定位,认识自我、完善自身,协调关系、攻克难关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求职过程本身就是求职者和招聘者之间有效沟通与交流的过程,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是实践经验的结果。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有意识地加强交流沟通能力的训练,一方面将交流沟通技能与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对所学的知识不仅要融会贯通,而且要能清晰流畅地表达,增强交流与沟通的技能;另一方面,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美的语言能够使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真诚相见、融洽和睦,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准确地把握语言并能灵活地使用语言,是体现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方面。解释的能力、传递信息的能力以及浓缩资料的能力对任何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使毕业生很好地表现自己,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够清楚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愉快地与他人交往。

团队协作能力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个人能力的提高,但许多人在乐此不疲地追求各种等级证书的同时,却忽视了团队精神的培养,不少人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准则,不屑于“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个帮”等古训。而现代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运用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企业内外有关人员接触,能够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使命与目的的人。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否具备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将成为未来职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

(三)专业技能

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需要运用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关键标准之一。大学生要结合所学专业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市场需求掌握多种技能,提升竞争优势,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

(四)求职技能

求职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勇气和智慧。大学生掌握了求职技巧和方法,就会使求职活动更科学有效,就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求职能力包括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抓住机遇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这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

制约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因素

制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因素有多种,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也有来自学校和就业市场的外部因素。制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内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而是大学生多种素质与能力的综合体现。在高职院校中,有的学生学习上缺乏目标和动力,对生活悲观失望;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有的学生追求知识的单一性或专一性,认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走遍天下。在学生中出现了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功利轻素质、重科技轻人文、重实用轻理论的现象,导致自身素质畸形发展,综合素质不高,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与错位,就业效果不理想。

核心竞争力不突出。就业竞争力不仅是综合素质的展示,更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要想超越竞争对手,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的学生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意识,因此竞争优势不明显。

就业观念落后。有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自以为是,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追求超出本身能力的职业岗位;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不积极参与双向选择,而是听之任之。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大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埋怨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从而产生失落感自责、自怨、自卑的心理,形成心理障碍。

制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外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管理的错位。我国的高职教育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其“产品”就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明确办学思想,定位准确,突出办学特色,以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市场中求生存,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盲目追求上规模、求数量,盲目追求专业设置的大而全,忽视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忽视内涵发展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走粗放型道路,以致学校的发展特色不明显,培养的学生就业竞争力薄弱,影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就业市场不规范。我国公平、公正、合理的人事制度与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人才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必需的信息体系和服务体系还未建立,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相当部分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与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健全。此外,就业过程中地域、学校、专业、性别方面的歧视依然存在,家庭地位、社会关系等影响了就业的公平性,人为地造成就业困难。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与以市场为主导的就业方式不相称的,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势必影响毕业生健康就业心理的形成,导致就业过程中不良现象的恶性循环。

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整体就业水平,需要从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入手,三管齐下。就学校层面来说,高职院校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质量人才市场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只有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的学生才能在未来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高职院校要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内在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上,要树立人才培养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的思想和观念;在基础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上,要树立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的思想和观念;在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关系上,要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于一体,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和观念;在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要树立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以及加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和观念。

加强学生特色能力的培养,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在就业市场上取得优势,须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意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区别于本科教育的“系统知识素质”,又要区别于中职教育的“以能力型素质为主”。在专业技能方面,如果高职毕业生与中职毕业生一样只能获得初级或中级技术等级能力与资格,那么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毫无优势可言的;如果高职院校毕业生只掌握专业技能,而不具备专业核心理论知识,那就等同于中职生,在职业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力的;如果高职院校毕业生只重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没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比不过本科院校毕业生,在专业技能方面比不过中职生,就会在就业市场上陷入被动。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柔性的、现代的教学模式,形成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坚持人才培养以“核心技能、核心知识”为中心,贯彻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科学的思维方式。

实施全程式学生生涯设计指导,培植新的就业增长点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生命价值的有效保证。高职院校要从学生进校起就进行就业教育,有计划、分层次、全过程实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确立职业目标,传授求职技巧,提升职业品质。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教育,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要在对学生进行一系列职业兴趣的测定与选择、职业性格与价值取向的测评、职业能力综合评定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定位自我,从而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出合理的选择与规划。

进行创业教育,树立新的就业观念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使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不仅能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还能为其他人提供就业岗位。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更新就业观念。通过创业教育唤醒、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开拓创新,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其次,要在课程设置上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再次,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搭建创业人才培养的载体和平台,为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条件。最后,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策划活动,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为培养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6.高职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篇六

0引言

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大学生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根据我国教育部的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大学毕业生突破500万,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559万人,比07年增加64万人,增幅接近13%,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各类人群关注的焦点问题,寻找更好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途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从各种渠道引导大学生更好就业,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递增,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另外大学生思想中的“精英情结”及其就业心理准备不足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逐年增多,作为高校应该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1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通过对浙江省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社会方面的问题急待解决。

1.1学生方面

1.1.1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够大学毕业生虽然经过了几年的学习生活,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个别大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也有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知识,应变能力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使得在就业过程中失去了许多良好的机遇。

1.1.2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急待更新尽管当前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但仍有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观念上还没有转变过来,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对于工作的期望值过高,认为他们应该到大城市去工作,甚至不少毕业生期待到党政机关工作,或者从事白领职业等。而在急需人才的祖国西部小型民营企业,毕业生却不太愿意去,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另外一部分毕业生宁可在家啃老,也不愿意从事条件不符合自己理想的工作,毕业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就业问题势必会愈加严重。

1.2学校方面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就职业指导,以期解决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问题。但职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效用,主要体现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首先,职业指导需要主动与社会、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其次是在职业道德的教育方面,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能力测评等方面的工作,另外,需要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提供贴近市场实际的高水平指导。

1.3社会方面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2007年增加85万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处于待业状态。而2008年岁末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无疑又让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大学毕业生急需外部社会条件的大力支持。

1.3.1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条件与毕业生实际脱节目前,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自主空间较大,自行制定的录用标准和条件不切合毕业生实际的现象比较普遍。高校毕业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用人单位不切合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过高的招聘附加要求,例如“工作经历”、“试用期”等。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的又一大困难。

1.3.2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侵权现象较多的主要发生在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规定等方面违反劳动法规。对毕业生伤害更大的是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和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有意设套侵害毕业生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

2基本对策

2.1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学习是为就业服务,学生只有掌握过硬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立足于社会。“今天求知是为了明天谋生创业”,学校为了使学生掌握一技多能,必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重点抓学生中、初级专业技术证书的通过率,提高职业素质,并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将训练范围拓宽以适应广泛就业和再次就业的需要,增加选修课程。为提高岗位能力、综合素质,学校要努力实现“多证”的目标,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在毕业班开设就业指导课,对毕业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2引导学生转变观念,进行择业指导毕业生就业难,难在观念转变。要解决就业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转变就业观念。学校的责任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适应“动态”就业,使学生认识到这种就业形式既有利于人员的合理流动,有利于个人的自我选择,自我调整。在就业思路和视野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正在被打破,“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

2.3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创新学校应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创新,进一步探索实习管理、就业指导的新模式,密切校企关系,加强与劳动力、人才市场相关部门的联系,探索“订单式”培养的途径,拓宽就业渠道。

2.3.1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健全就业管理制度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任务,合理分工,协调解决毕业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工作组要定期召开会议,每周一次例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并研究和分析下阶段工作任务。形成全院上下齐心,共同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局面。同时,要健全就业管理制度,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制度、就业工作安全制度、就业工作奖惩制度、毕业生校外实践条例等;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就业信息库。毕业生班主任每周对毕业生的就业与实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进一步规范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不断完善待就业登记制度并进行跟踪调查。

2.3.2指导帮助学生收集就业信息学院应指导帮助学生收集就业信息,提供职业咨询、就业服务。在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只有掌握了就业岗位的需求信息,才能掌握就业主动权。为此,学校要收集就业信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职业咨询等服务。

2.3.3指导应聘技巧,提高谋求职业的成功率求职就业是一门艺术,涵盖了许多技巧和学问。如今,面试已成为用人单位挑选录用人才的重要手段,参与应聘面试已成为求职者通往职业岗位的必然程序。所以,学校就业指导从如何写好一份有自我推销功能的自荐书、一份规范而有吸引力的应聘表,到心理素质、形象、口头表达、工作责任心、个人目标、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对毕业生进行必要的训练,结合学校的课外活动组织就业演讲、形象设计、化妆讲座等,以及模拟求职应聘,使毕业生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让他们的实际才能在面试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2.3.4疏通就业渠道,为毕业生谋职就业铺路搭桥学校应主动向社会有关企业发布学校介绍和毕业生信息,让企业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人才信息,并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追踪毕业生质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人才产品”,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热情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观指导,进行就业洽谈,在校召开就业洽谈会。几年来,我们体会到在校内召开就业洽谈会有利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直接见面进行双向选择,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果很好;有利于保障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学校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7.高职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篇七

1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原因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1.1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市场营销专业是高职财经大类中的典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侧重案例分析,与机械、电子等针对性较强的专业相比,显得比较宽泛。这些情况使得企业对这种专业的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乃至苛刻,不仅强调专业知识突出,而且对求职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协调、沟通和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如此种种,使得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面临着本科同类专业学生竞争的同时,还面对着社会上很多具有丰富营销经验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给高职学生带来了巨大压力。

虽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各类商品不断涌现,为了在竞争中获胜,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都十分重视市场营销。比如,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招收大量的市场营销人员;各大楼盘也招收房产推销员,市场营销专业依然拥有巨大潜力。

1.2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虽然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依然有大量需求,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仍不乐观,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部分高职院校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这种要求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学科,是不符合企业需求的,这是高职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过分强调全面教育。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针对性,过分强调全面教育,甚至有些学校直接提出要培养“全能型” 人才。但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使社会分工更加细化,愈加强调专业性的人才,部分高职学生无法做到这些。

第三,学生自身的问题。虽然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同时,当前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大部分学生在每年寒暑假都会选择回家,没有合理利用这些假期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此外,缺乏对自身长期有效地规划,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这些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

2提高高职市场营销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

正是因为高职市场营销学生就业面临如此多的问题,才会促使人们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1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职前教育。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来开设相关的课程,如职业测评、课程学习、答疑咨询等,注意涵盖职业生涯设计、求职指导、自主创业、素质拓展等方面。授课教师可邀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帮助学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2.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市场营销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联系和学校教师推荐等方式,有组织地利用实践机会来锻炼自己。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组织各种会展的机会,与组委会以及参展商进行联系,尽最大努力参与其中;同时,可创建营销协会,在学校教师的帮助下开设模拟营销公司,让学生熟悉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3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和企业都有各自优势,双方合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我们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了解企业情况的基础上,定期派遣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实习,以此来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邀请企业的骨干对自身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与企业实行联合办学,通过与企业合作来解决自身实践基地不足的情况,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优秀学生进行进一步培训和学习,为企业培养更多更好地后备人才,实现校企共赢。

3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市场营销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问题,我们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亟需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但随着对市场营销人员要求的不断提高,之前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学生就业存在很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8.高职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以及由就业市场供需平衡变化而导致对毕业生要求的提高等问题日益凸显,高职大学生就业难已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那么,如何通过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化的教育培养,使毕业生能够在迈出校门走向就业市场、走向社会的同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转变思想、适应身份、融入新的环境,这将是教学管理的中心工作,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代、新形势下,教育工作强调“以人为本”;而具体到高职教育中则完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就业为本;由“出口带动进口”“出口决定进口”。可以说,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好坏,将直接决定高职教育的成败,决定高职院校的存亡。

一、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来自高职学生自身和家庭的原因,也有来自高职教育和整个社会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部分高职生能力发展不全面、综合素质不高是形成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内在个自身原因。高职学生属于高考的最后录取批次,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低收入家庭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基础较差,自我认可度比较低,在学习中,迟到、早退、逃课、考试作弊……致使其对专业课程掌握不扎实,在就业过程中,第一步就落后于竞争者了。

另外,有些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对供大于求的总体趋势把握不准确,择业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只有搞管理、拿高薪、坐办公室、去大公司就业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有些家长也认为工资待遇不高,看似“不体面”,宁愿养着孩子让他在家待着也不让他们出去就业;有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生产第一线干不了几天就待不下去而走人;有些学生的动态就业动机较弱,就业中从一而终的传统就业观很明显,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等等,可见就业心态消极、就业观念落后是造成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第二个自身原因。

(二)高职教育原因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存在着诸多问题: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实际操作能力差等问题;过多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真正达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及就业指导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高职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致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严重下降。

(三)社会原因

就业市场不规范,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存在着供大于求的矛盾,用人单位存在用人误区如学历歧视、性别歧视、生源地歧视和过分注重工作经验等都是造成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的社会原因。

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办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首先确立机构,明确责任,并根据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的不同,分别落实到具体的环节、专门的负责部门,做到分工明细、责任落实、任务落实。

二、重点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途径予以解决

(一)从入学开始,强化意识

学生应该从一入校就要树立自己的目标:要么“专接本”,要么就业。对就业者,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职业规划的人生,不知道自己明天将干什么,因此,也不知道自己缺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大学生学习起来就缺乏针对性,缺乏动力;没有职业规划的人生,盲目性大,随意性大,今天学东,明天学西,重点不突出,结果将会是一事无成。

从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就使其强化意识,树立“1+1+1”的职业规划。树立“1+1+1”的职业规划的要求是:第一年,大一学生就要着手规划自己的职业,通过调查研究或社会考察,了解本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與素质,并通过学习基本掌握这些基本能力与素质;第二年,大二学生就要将自己掌握的这些基本能力与素质拿到实践中去检验,要通过实践使自己的职业规划更具体,目标更明确,并且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确立的这些基本能力与素质是否管用;第三年,大三学生就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对自己未来职业技能的学习。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力量为基础,以就业准入为引导,适时修正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减少专业理论课课时,增加实训课时,大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毕业时即能上岗,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

同时,专业教师占学校教职员工的比例较大,而且几乎每天都有专业教师给学生授课,他们和学生接触的时间长。由于专业教师对本专业、本行业有较深的了解,这就使得他们可以从专业角度、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上对学生加强引导,促使他们稳定专业思想,转变就业观念。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模式中,校企交流频繁,部分专业教师的校外资源丰富,为就业推荐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加强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要使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必须重视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创新意识、竞争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身心素质、吃苦精神、合作精神以及事业心、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和教育,使毕业生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

(四)多措并举,广开就业渠道

建立校企合作制度,拓宽大学生定单培养、实习就业两条通道。定单培养就是把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联系起来办学的一种招生模式。学校和用人单位达成某种协议,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时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毕业后学生直接到用人单位上班。这种招生模式既给学院带来了一定的生源,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明确的职业取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实习就业按照工学结合或者半工半读的方式是把学生放到有用人意向的单位去顶岗实习,既可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又便于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考查和选拔。

(五)加强对毕业生的心理辅导,树立就业信心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谋求一份称心如意的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几乎是每一个高职毕业生的愿望。然而,由于受到自身教育、所学专业、个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职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心理不适应的现象,出现一些心理误区,在择业实践中,在过高的期望值的心理作用下,高职生往往容易按照自己的理想一厢情愿地选择职业。但由于确立的目标不切实际,导致择业屡屡失败,这就导致高职生在择业上出现焦虑、紧张、忧愁、担心、抑郁、伤心等心理。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让学生树立就业信心,端正就业观念,克服胆怯、自卑心理以及其他各种心理误区的困扰,要让学生把择业看作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要让他们积极面对现实,总结经验教训,抓住一切机会,顺利实现就业。

(六)有针对性的求职技巧指导

高职生求职过程是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交流和选择的过程,更是高职生展示自己品质、才能和实力的过程。正确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求职技巧,是求职成功的重要因素。求职技巧指导既要实用又要符台科学。首先要指导高职生在求职前做好各种准备,如职业道德、知识技能、求职简历的设计等等。其次要指导高职生了解求职的程序和面试对应注意的问题。包括谈吐、服装、姿势等礼仪规范,以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再次要指导高职生了解用人单位和求职岗位的相关情况,以提高应变能力。最后要指导高职生学会介绍自己、推荐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修养、知识才能和有关特长,以提高学生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

三、结束语

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既跟学生个人及家庭相关,又与学校和整个社会相联,我们要扎实认真做好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就业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展就业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理;提高高职毕业生在用人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提高高职生以及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正确指引。

参考文献:

[1]陈淼根.试论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就业教育策略[J].出国与就业,2010,(2).

[2]娄春季.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J].经济问题探索,2006,(5).

[3]杜安平.如何做好高职生的就业辅导工作[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4).

9.高职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篇九

加强会计实践教学 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作者:宋俊杰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第04期

[摘要]文章从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会计实践教学对会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旨在通过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

[作者简介]宋俊杰,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教育与会计,江西景德镇,333403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4-0166-0002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近610万人,比2008年增加41万,比2007年增加123万,更比2003年高校扩招第一年翻了近两番。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会计人员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用人单位的眼光越来越挑剔,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是会计教学所必须要思考的。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不仅要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业务能力,还必须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来实现。通过会计实践教学,可以使会计

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更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

一、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目前,会计学专业所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两类,即单项课程实践环节和综合会计知识实践环节。内容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实践课、成本会计实践课、中级财务会计实践课、审计学实践课和会计综合模拟实验课等。

(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统一;(2)重手工操作,轻电算化实验;(3)单一课程实践多,一体化实践少;(4)实践指导教材不规范,多属

自编教材;(5)专职实验老师少,队伍不稳定;(6)实践考核办法不科学;(7)实践项目有局限性;(8)实践资料质量不高。

二、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专业知识

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工作,技术性和专业性也很强 ,很多知识过于理论化,学生很难一下子完全接受与理解。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想要学好会计专业知识,光靠书本学习是不行的,必须要对会计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而会计实践教学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直观教学和仿真演练,能够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促使其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二)自信心

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生活及以后的工作、事业的发展等都至关重要,但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真正地接触到社会实际,对会计各种业务了解较少,甚至空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问:“老师,我们学会计的以后走上会计岗位到底应该怎么做? 到底能不能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很普通,但说明学生对自己以后能否适应会计这个业务缺乏自信心,对自己的专业前景感到十分迷茫。通过模拟会计全过程实验,可以使学生真正看到会计工作并非难得不可理解,也使学生在毕业应聘时增强自信心,使学生更加热爱会计这份职业,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日后的会计工作。

(三)创新能力

会计实践的过程,既是学生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也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去想象、思考、推测和判断结论的过程,具有直观性和操作的非唯一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会计实践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会计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由于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强调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给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留有较大的空间。在指导实验中,积极鼓励学生突破实验教材中固定的模式,打破思维定势,诱发灵感、捕捉机遇,对问题进行发散和逆向思维,改进那些操作不完善的实验项目和方法,大胆尝试探索新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并从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会计实践教学为创新技能培养提供空间。学习会计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会计实践,即解决会计实际问题,会计的操作技能十分重要,操作技能的培养主要靠实践。会计实验室为会计实践提供了条件,会计实践过程中所用资料的高仿真性和会计操作方法的非唯一性,为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有效的平台。

(四)团结协作意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财务人员必须要与企业其他人员相配合才能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一般的会计理论教学,都是

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单独消化,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单线型行为;而会计实践教学打破了这种框框,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由多位学生组成模拟财务科成员,每位成员有各自的岗位分工等,有指导老师。因而会计模拟实习中的人员关系就由单线型转换为复合双型的关系了,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就产生了复合双向型的协作关系。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学习能力是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护照,而自学能力是掌握知识的最重要途径。会计知识变化快,而会计岗位由于需要相对稳定的人员而出去学习的机会不多,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主动学习新知识。如果说一般的会计理论是被动教学,是学生被动式的学习,那么会计实践教学是使学生主动式地学习和运用会计知识的一种方式。在整个会计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会计知识的储备、实践内容的预习、相关资料的查询、网络资源的利用、实践动手与理论知识的联系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型思路和实现等一系列的过程,都离不开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对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六)综合能力

会计实践中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践一般是在学生已基本学完所有的会计课程后进行的,通过会计综合模拟实践可以把学生所学的独立分块的会计知识综合串联起来,也就是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对会计知识的综合就不仅需要学生运用自己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运用到其他的能力。通过会计综合模拟实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一个高素质的财会人员,必须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中,在瞬息万变的信息中作出迅速的反应、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抉择。这种能力在一般的会计理论性教育中是难以学到的,而通过会计综合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心学校汛期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开放教育专,本科与成人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