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赛总结(精选8篇)
1.学校大赛总结 篇一
全椒县第二实验小学第一届电子白板
学生创作大赛活动总结
为了促进全校师生积极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白板的功能、初步体会教师课件设计的原理和意图,能更好地参与到电子白板所创设的各种情境中,与教师、与学生、与媒体进行高质量的互动,让趣味性、直观性、课件的可操作性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让知识的形成融于自己的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中,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我校于2017年12月份举办了第一届学生白板创作大赛。为了使大赛起到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的目标,学校及时召开教师会,传达相关通知,制定学校比赛活动方案,拟定了学生电子白板创作比赛的评分细则,组织教师进一步对学生展开训练和指导活动。
比赛历时一周,先后有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40个学生参加了比赛活动,比赛采用现场打分的形式,由学校电子白板应用大赛的评委组,从创作主题、创作形式和电子白板功能的操作能力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上报的视频来看,取得以下成绩:
1.大部分参赛学生的指导老师都能认真对待此项活动,精心做了准备,课前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指导,都能积极参赛;
2.参赛学生对电子白板基本功能了解清楚、操作规范,能将音、像、图、文有机融合,结合创作内容有效发挥了电子白板一些功能; 3.参赛学生操作比较娴熟、规范,有的学生能做到边操作,边讲解。存在不足:
1.部分教师对电子白板交互性功能的使用不熟,对参赛学生缺少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操作还不够熟练。
2.个别学生创作主题不明确,具有随意性。3.创作缺少团队合作环节。
经综合评审,学生电子白板创作比赛结果如下: 低年级
一等奖:陈文军
杨立鑫
薛子航
二等奖:武海燕、张
辉、崔
璨、孙季芬、陈美玲、李
靖 三等奖:宋
慧、周永丽、窦金月、赵
倩、李
瑞、关朝庆、李郁凯、黄
山、陈宇航 中高年级
一等奖:黄宇航、陈子涵、施
瑾
二等奖:李亚珍、张
娜、孙
倩、张凤梅、袁
辉、卢
丽 三等奖:黄继豪、吴文昊、高健豪、余维亮、杨志浩、郁辛悦、夏祥玉、朱鹏畅、於志轩 最佳创意奖:黄宇航 最具人气奖:陈子涵
优秀指导老师奖:刘玉荣、马俊、阚奎
2.学校大赛总结 篇二
关键词:技能大赛,技能训练,专业涵养,内涵建设
一、引言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 其竞技水平代表了世界技能的最高水准。由人社部主办、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承办的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 (重庆赛区) 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行业协会的57支参赛队伍, 共84名选手参加了美发、美容、烘焙、烹饪 (西餐) 4个项目的角逐。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14服务2班“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夏雨欣、黄玉如两位同学代表江苏省参加了美容项目比赛, 她们经过两天近14个小时完成了美容、美体、美甲、化妆4个模块的技能操作比赛。最终分别以第6名和第7名成绩入选中国国家集训队, 目前为止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一个学校两名选手同时入选为数不多。这是玄武中专师生用努力不断超越梦想而获得的胜利果实, 也是学校形象设计专业发展的最好写实。
二、以创新理念为指导, 加强专业内涵
提高教学质量, 打造品牌与特色专业, 创立学校品牌, 是学校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 也是学校做大做强的根本途径。人物形象设计 (中职:美容美体) 专业创办以来, 学校不断调整专业办学方向, 提出了“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 以产教结合的课程体系为核心, 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根本, 以高效的管理体系为保障, 以领先的教学模式为重要内容, 以校企合一的文化为氛围, 以完备的专业设施为基础, 以学生培养方向的多元化为特质”的专业建设整体框架, 并在此框架下积极推进专业现代化的进程, 取得了显著实效。
学校坚持组织专业教师走出校门, 走访多家企业、行业专家, 参加行业活动、大赛等了解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了解岗位需求与行业规范标准。本次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 是我校该专业负责人戴国红老师在暑假前获悉“中国2017年准备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美容项目比赛”并为此9月份选拔赛后成立国家集训队的信息后, 积极在校内筛选组织训练备赛江苏选拔赛。世界技能大赛美容项目比赛需要选手在4天完成十多个模块的比赛, 而本次全国选拔赛选择了其中4个模块:美容、美体、美甲、化妆, 两天时间需要选手技能操作近14个小时, 大赛技术文件是参照国际标准制定, 这不仅是选手的技能比拼, 也是体能挑战, 更是专业素养的展示, 也是以往从没有过一个选手要跨度如此之大去参加多个项目, 评分标准如此苛刻的比赛。但师生并未退缩, 学校调动该专业的负责人戴国红老师主抓, 李玲、王凌老师也参与其中放弃假期积极带队训练, 并以此为契机师生共同学习最严谨的国际行业标准, 不仅技能提高, 更重要的是对专业内涵有了新认识。
三、以提升文化品位为抓手, 彰显专业特色
学校该专业自2003年开办以来, 学校明确提出用“以培养人的终生学习观念为本, 以发展人的职业能力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来指导专业发展, 并根据专业特质、市场需要状况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创立了三大特色。
(一) 体现在专业特质
该专业在创办之初的名称为“美容与形象设计”, 2011年9月,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要求改为现称, 是目前南京市乃至江苏省同类专业中开办较早的, 现分为中职、高职两个专业方向:美容美体、人物形象设计, 这两个人才培养层面均与本地区文化产业、服务产业发展相吻合, 也与美容、化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基本需要相匹配, 充分体现了服务社会事业、满足群众需求的要旨。
(二) 体现在学生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提高素质, 发展能力, 培养技能, 服务社会”为宗旨, 以“重技能、懂管理、宽知识、能创业”为专业特色, 构建“文厚、技湛、商慧”人才培养新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以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先导, 培养受企业欢迎、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2011届毕业生沈昆, 在王春美容院已做到基层管理岗位, 月收入在7000元以上;2011届毕业生戚会会, 自主创业开办戚会会形象工作室, 在当地具有一定享誉度;2011届毕业生石瑞璇, 省技能大赛金奖选手, 在南京艺术学院就读本科的同时, 自主创业开设了美甲店, 2010届毕业生张燕同学连续两年国赛获奖选手, 自主创业成功开设了7家连锁品牌的服饰店, 2012届毕业生刘婧雯同学国赛金奖选手报送南京艺术学院, 学校一等奖学金, 现毕业返回学校做了一名专业教师。
(三) 体现在校企深度合作
学校与王春美容院、宝丽来香氛spa会所、酷美体瑜伽美容、克丽缇娜美容院、上花轿婚纱摄影、金夫人婚纱摄影等多家南京市甚至江苏省知名的美容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与王春美容实业有限公司深度合作, 共建了美容美体实训基地;与南京宝丽来化妆品连锁公司合作, 在校内设立了“宝丽来奖学金”。
正是因为学校在专业建设中注重的文化品位的培养, 紧密与行业联系信息畅通, 虽然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赛项目化妆的人体彩绘、身体护理项目是我们学生之前并未学过, 但我们两位学生在进入江苏集训队时良好的综合素养, 专业技能在全省的其他选手中很快就脱颖而出, 在人体、指甲彩绘上, 她们表现出对色彩的理解与驾驭、技法学习与掌握, 在身体护理动作的协调与控制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选手。
“美甲项目要求我们在手模上进行指甲彩绘, 但和普通的刷指甲油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我们的指甲彩绘使用的是专门的颜料, 每一位选手都需要拿着勾线笔, 在指甲上按照一定的主题作画。”黄玉如同学介绍, 指甲彩绘是一项不折不扣的精细活儿, 作画的时候不能在手模上沾上任何一点颜料。必须要保证手模的清洁, 美甲的颜料比较特殊, 要是在手模上沾上颜料, 现场是没办法清洁的。“身体彩绘”也是我们两位同学以前从未接触过的, 值得一提的是, 黄玉如和夏雨欣在参加美容项目的比赛之前, 绘画都几乎是零基础, 两位同学肯钻研、勤思考, 努力让自己的画作变得更加好看、符合大赛标准。
四、以师资建设为根本, 加强专业竞争能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既是专业建设的具体实践又是专业建设不断深化与发展的基础。没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专业建设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如何在开展专业建设中建立一支具有创新能力、能适应现代化教育体制和教育改革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是学校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和深层思考的问题。学校坚持培养年轻教师, 狠抓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后劲。近年来学校利用平台、创造平台培养、磨砺培养专业教师, 戴国红、李玲老师主持多项课题;戴国红、王凌、张丽老师均有论文获奖或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李玲老师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专业课“两课”评比获一等奖、在全国信息化大赛中获二等奖;几位专业课老师均多次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提高专业竞争能力。
此次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的备赛期是在暑假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其中, 老师们主动放弃暑假休息时间、克服高温酷暑、广纳资源信息训练选手。同时也通过训练学习到国际行业规范、科学、严谨的操作流程, 珍惜向省集训队外请的国内外专家的良好学习、交流的良好时机。
五、以大赛训练为契机, 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人格品质
过程的训练是艰辛的, 选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意志力, 老师需要足够的信心和奉献精神。不光拼技术还得比体能, “身体护理”项目、身体彩绘、指甲彩绘比赛时间都是3小时左右, 对两位同学来说, 是真正的全新挑战。“身体护理是我觉得最难的一个项目, 因为在参赛省里的集中培训之前, 我们都没有接触过身体护理这一项的训练。”夏雨欣同学至今依然能清晰的记得, 集中培训时第一次给模特做完身体护理后的劳累感、身体的酸痛让她不住地流泪, 那段时间每天训练除了操作流程训练还要增加体能训练, 之后身体都有强烈的酸痛反应。2个月每天近14-15个小时关在集训室封闭训练也是意志品质的挑战, 为了保证学生安心训练, 我们老师积极配合做好学生思想减压等工作, 协调家人来看他们, 调动同学来做模特。
世赛选拔赛规定选手的模特是现场抽签决定。为此, 赛前集训为适应身材不一的模特。在长达3个多月的训练期间, 学校先后调动了近200人次模特保证训练。“我们班的同学, 甚至是学妹都给我们当过模特, 有的时候也有老师给我们当模特。”学校师生的支持让两位同学感到无比温暖。“老师们放弃暑假休息时间, 克服高温酷暑来给我们培训, 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大赛结束, 利用晨会表彰担任模特的志愿者, 并让两位选手谈获奖感言并为模特志愿者发放证书和纪念品以感谢曾经给予帮助的同学们。
3.大赛给承办学校留下了什么 篇三
新赛项与产业结构升级紧密结合
作为新赛项,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体现了我国制造业更新换代加快发展的需要。整个竞赛过程分为“数据采集与再设计”和“数控编程与加工”两个阶段,要求选手组队完成三维逆向扫描、逆向建模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数控加工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任务。当初为了使赛项的设计更加贴近产业的实际需要,承办方与相关企业合作,组织行业专家和学院教师共同设计比赛内容。赛事执委会副主任、北京三维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学文拿着一个汽车门把手向记者讲解:“这个车门把手就是比赛使用的样品。选手先利用三维扫描设备对样品进行数据采集,然后进行三维数据建模,之后还要对样品的部分结构进行创新设计。最后是利用以上数据和赛场提供的设备、毛坯,对产品进行数控编程和加工。整个过程需要5个小时。这个过程对选手能力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能够很好地体现现代产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作为承办学校,为国赛付出巨大精力的同时,自然也有收获。对此,天津机电职业学院院长张维津告诉记者:“总体来说,通过承办国赛项目,有效推动了学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改革课程体系,把赛项转化为课程。记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天津机电职业学院就开设了《技能大赛解读》课程,以国赛中的考核项目和设备为载体,开发出了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现专业技能应用以及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和实训任务,从初期引入课程教学到转化为专业核心课程,将大赛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惠及更多学生。2009年,受“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赛项启发,学院相关系部将包括数控机床机械装配图纸识图、机械装配与调试、电气原理图识图、电气线路安装与连接、数控系统、机械加工精度与测量方法等数控维修类主要教学内容融合,重新对课程进行规划,将所需的知识分解,应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借助于技能大赛的内容,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同时,他们将机电类专业按照技能大赛的项目开发专业课程,开设了多门竞赛形式的课程,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4.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总结 篇四
数控车项目工作总结
2012年5月10日,由贵州省教育厅主办,省机械工业学校承办的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加工制造的比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大赛历时四天,我校共派了两名选手参加了数控车项目的比赛。在本次大赛中我担任了数控车项目的指导教师,经过数控参赛指导小组的一致努力,圆满完成了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训练阶段
在选手选定方面,根据数控项目组的指导思想和实际情况,以本届市技能大赛为前提,确定2名同学培训。我们认真调查,从网上收集了大量的实例以及相关资料,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材料计划。由于学生在前期培训过程中加工速度较慢,不能合理安排加工工艺,尺寸计算能力较弱,对刀具性能不熟悉,对CAXA数控车2008软件不能熟练掌握;因此,快速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实际操作技能迫在眉捷。我们对两名参赛选手进行重点培养,实行理论和实践并重,主要内容有技能大赛的技术要求、CAXA数控车2008软件操作,典型零件加工的工艺分析及编程操作、华中数控车床的操作,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等。这种培训任务重,时间紧,基本针对熟练工进行培训的。对于我们来说,很有些难度。培训老师既有分工,又相互协调,配合默契,效果显著。竞赛前的一周都在进行刀具准备。除了补充购买一批新的机夹刀片外,还手工刃磨了近二
十把刀具,为竞赛进行了全面的准备。由于对竞赛使用机床不了解,所有的刀具都进行了切割再加工,这个方面可以说是准备不充分。这一点希望能在以后的竞赛中吸取教训,考前对设备要进行全面的熟悉,并且要提早熟悉,这样准备可以更充分。
然而在实际培训中,刀具远远不能满足两名选手练习,再接到工量器具清单时更是大吃一惊,清单不明不白,没有确定尾座莫氏套筒几号,内切断刀没有指定刃磨多长,镗孔刀不知刃磨多长,有些量具我们根本没有,时间紧迫,我们只好根据我校实际,尽量把工、量、器具准备好,以保证选手能够顺利参赛。在9号下午熟悉场地时,我们发现电子手轮和同学们平时操作的有些不同,CAXA数控车软件为2011版(我校为2008版,比赛规程为2008版)。在培训过程中大家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吃苦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竞赛过程中
5月10日上午开幕式结束后,早上11:20进行了CAXA数控车2011版软件比赛,赛前对一些关键问题再次对选手进行强调,13:20比赛结束,一名选手提前做完,另一名选手也顺利完成比赛,领导和老师对他们进行安慰。下午14:30我校两名选手进行了数控车实操比赛,结束后老师及领导对选手进行了安慰,问其感觉如何,均表示不怎么行,加工过程中设备冷却管堵塞,导致刀具崩裂,监考老师来处理时把我的零件弄倒了,并有碰坏痕迹。另一名选手说点坐标计算没有计算出来,计算出来后已经没有加工时间了。在短短五个小时内,选手要加工出一个在制造行业里有较高难度的配合零件,即完成从图
纸分析,工艺路线拟订,手工编程,输入程序,装夹调整、对刀、加工等工作。确实难度较大。本次大赛各位参赛选手都沉着冷静,一丝不苟,充分展示了各自娴熟的技艺和一流的操作水平。各学校的技能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竞争日趋激烈。
三、不足之处:
1、练习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加工效率低,应试技巧和对竞赛中突发情况的处理技巧还有待提高。
2、对参赛所用机床不熟悉,使加工速度下降。竞赛既要求精度,又要求速度,大部分参赛选手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速度跟不上,有一小部分由于对机床不熟悉,用一到两个小时甚至一大半的时间装刀、对刀。还有些机床本身精度较低,根本无法保证加工精度。
3、没有指导性的竞赛资料,与其它院校沟通不够,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历年各地区数控车床操作工竞赛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训练。
通过本次竞赛获得了一些经验,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也包括应试技巧方面的,我将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在此感谢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
总结人:张后方
5.学校大赛总结 篇五
姬立中
王建立
马春英
张秀洁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是以培养轨道交通技术和电气技术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北京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标志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铁道部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4年被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评为“黄炎培优秀学校奖”。
学校具有轨道交通、供用电技术、电气技术三大专业群,对接轨道交通等企业岗位,构建“基于校企合作、职业能力培养的四阶段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毕业生质量得到北京地铁等公司的高度认可。出口畅入口旺。学校改革与发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目前在校学生5633人。
举办技能大赛是推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平台。通过举办技能竞赛,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此,我校推行校级职业技能大赛,营造大赛良好氛围,夯实职业技能比赛基础;积极承办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加强校级交流,促进专业建设;全力做好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展示示范校建设成果,彰显首都职业教育风采。
一、推行校级职业技能大赛,夯实职业技能比赛基础
我校实施“基于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四阶段能力递进式教学模式”中,校级职业技能比赛是一个重要环节。自2010年开始,学校共进行了四届校级大赛,开展城轨车辆检修等比赛项目15个,参赛(决赛)学生2286人,形成了重视技能大赛的良好氛围,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了教师队伍技能大赛指导能力和赛项组织能力,夯实了学校承担市赛、国赛等职业技能大赛的群众基础。
二、积极承办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专业建设与交流
学校在开展市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电梯维修保养比赛的基础上,今年新增液压与气动系统组装与调试、供配电技术项目比赛。对接国赛竞赛 规程要求,从北京市职业教育和专业实际出发,学校制定了具有首都特色的赛项规程,聘请国赛裁判和知名企业专家担任裁判员,公正执裁。通过市赛,展示了各校专业建设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促进了校级间专业建设与交流,选拔了一批国赛选手。
其中城轨车辆和电梯维修保养比赛,通过免费开展培训,提升北京市同类专业选手整体水平,竞赛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增大。城轨车辆赛项聘请曾担任高职组城轨车辆大赛裁判长执裁与技术点评,为提高国赛选手水平打下基础。
通过市赛,多所参赛学校购置了大赛设备,更新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凸显了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三、全力做好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彰显首都职业教育风采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地铁车辆车门检修等岗位重要性日渐突出。为适应企业人才需求,全国交通运输行指委城轨运输类专指委成功申报2014年中职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赛项。
本赛项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机电设备为平台,竞赛内容包括塞拉门系统安装调试、电气控制设备装配、硬件联调、故障排除等内容。由3名选手组成的代表队需要在3.5小时时间内,密切配合,完成笔试和设备安装调试与故障判断处理。通过技能竞赛,可全面检阅团队协作能力,机械装配、电气设备安装、故障分析与处理水平和质量控制、文明生产等职业素养。
该赛项由教育部职成司、交通运输部人教司、市教委和市交通委共同承办,城轨专指委、南京康尼科技事业有限公司协办。在北京承办中职组轨道交通类国赛,可弘扬北京精神,全面展示首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风貌、教育部示范校建设成果和首都职业教育风采。市教委明确提出要办出一届“无与伦比”国赛的要求,在大赛中落实“圆梦行动”(圆学生一个成才梦、圆企业一个人才梦)。我校作为承办学校,责任重大。
为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学校克服首次举办国赛,没有工科类国赛经验可以借鉴的困难,明确要做到两个展示,即展示首都职教风采、展示示范风格(热情服务的示范、精细管理的示范、团结奉献的示范);提出三个到位:思想认识到位、方案任务到位、执行落实到位。在由北京赛区和协办单位组成的大赛组委会的领导下,学校成立以校长、书记任组长,各位副校长任副组长的承办学校大赛工作机构,下设赛务、赛事办公室和21个专项工作组,开展场地布置、赛务服务、新闻报道等工作。姬立中副校长身体力行,全程领导、参与比赛组织、监督检查工作,强化赛项工作机构的执行力。在比赛筹备到比赛结束长达两个多月的过程中,各工作组密切合作,做好全方位服务,大力支持专家组、裁判组工作,保证了大赛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大赛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协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康尼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项目比赛于2014年6月21-22日,在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隆重举行。来自全国15个省3个直辖市29所中职院校齐聚北京昌平南口,按照赛项安排熟悉赛场、参加赛项开赛式和抽签仪式,经过21日和22日两天紧张有序的比赛,取得了三个一等奖、六个二等奖、九个三等奖的比赛成绩。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代表队荣获一等奖。
(一)领导高度重视,为首届大赛顺利提供坚实后盾
市教委线连平主任、市交通委李晓松副主任、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占山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发表讲话,祝贺大赛圆满开幕。
市教委职成处领导、专指委和学校领导班子高度关注和指导赛项准备、赛事运行,对赛事工作方案关键之处,字斟句酌,保证了大赛的顺利实施。
教委专门投资建设了建筑面积600m2的技能大赛馆。按照4米*4.5米的工位面积,最大容纳22个工位,提供了每场比赛21个参赛队,两场42个参赛队的比赛条件。
(二)公正执裁,大赛实现“零投诉”
国赛名次非常重要,极容易引起争议。为保证大赛公平公正,自今年开始,全国职业院校大赛实施裁判员从行业、地方政府推荐的裁判员库中抽签确定的办法。学校加强学习,吃透大赛文件精神,严格按规定做好赛项服务,保证来自全国各地的14名裁判员公正、严格执裁。赛事活动规范,大赛结果客观、真实,得到了全体参赛代表队的认可,实现了大赛全程“零投诉”。
(三)体现人文关怀,提供赛务服务
大赛选手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不同,经济水平不一。学校有关同志到多家宾馆实地调研,最后选择住宿标准较低、就餐环境好、交通比较方便的宾馆做为指定宾馆。充分考虑选手、指导老师就餐、道路等因素,精心设计赛项日程。为加强赛项沟通,学校从专业教师中挑选大赛联络员,建立大赛QQ群,联络电话全天开机,随时提供生活、交通咨询。大赛报到期间,接站老师主动打电话给 代表队,了解行程,减缓因列车晚点造成的焦虑。很多选手和指导老师虽然第一次来到北京,却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四、完善工作机制,实现职业技能大赛可持续发展
(一)规范成果转化工作,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市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项目通过了科学论证,不仅考核选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还要考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典型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范例。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必须做好竞赛成果转化,把职业技能大赛的成果落实到专业建设的课程改革中。
城轨车辆车门检修是城轨车辆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之一。分析、扩展竞赛项目和评分标准,实现专业核心课程与竞赛项目标准的对接,形成“以赛促练,以练促改”的新局面,加强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又好又快发展。国赛成果已经列入我校城轨车辆电气钳工、机械钳工课程内容,专业技能培养实现了常态化、规范化。
6.学校大赛总结 篇六
3月5日——3月22日,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小语组进行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现在,历时三周的课堂教学大赛已经落下帷幕。在本次赛教活动中小语组共有14名教师参加,每一位参赛教师能够把过程和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阅读查找、探索思考、质疑创新、想象体会等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来获取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通过每位老师彼此听课,大家都感觉到很欣慰,有很大的收获。因为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最让人感动的是教师们那种进取不认输的一股韧劲和对待讲课的那种一丝不苟的精神。现综合各位评委的意见,对本次课堂教学大赛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1、参赛教师认识到位,能积极对待这次教学大赛。
2、大部分参赛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中能讲普通话,能写一手清秀、工整的粉笔字。语文知识底蕴较深,能用准确的语言应对课堂中多变的学生个体,有的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如刘丽萍、马红霞、倪献梅等老师。有的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艺术较高,善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如王丽霞、杜丽霞等老师。
3、教学目标明确,体现新课标精神。14节课都能根据教材的特点,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能根据小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实效性,也体现了教学思想的先进性。
4、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体现了阅读教学中“淡化分析,读中感悟” 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成败。纵观14 节课 例,绝大部分教师具有很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不同年级的教材特点,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教学的步骤、打破了“一段接一段”的常规而陈旧的设计思路。如倪献梅老师执教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例,先讲了美丽的村庄有多美,继而“什么都没有了”入手,用直奔中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的文段,在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中感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马红霞老师执教的《中彩那天》课例,教学设计围绕“道德难题”从感受“我”的心情变化、“我”与母亲的对话以及父亲的表情、动作等让学生感悟父亲的诚信,让学生明白“诚信贵于金”,从而教育学生要讲诚信。此外,刘丽萍老师执教的《桂林山水》和胡巧荣老师执教的《万年牢》等课例在教学设计思路上都有创新。
5、语文训练桌有成效。大多数执教老师都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默读、自由朗读、浏览、阅读等)读书,在读书时做到边读边思考边动笔画画、圈圈、点点(文中的重点语句,不懂的字词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的方法及从小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也非常重视语文知识的训练,使双基训练落到实处。
6、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有课例都基本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一位教师都想做而又不容易做到的,但这次参赛的大部分老师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①教师把尊重、微笑带进课堂,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②关于引导,重在激励。教师以富有魅力的姿体语言和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如“请你回答”、“请坐”、“你真聪明”、“你真棒”等等,这些语言在课堂上的运用,一方面体现了老师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另一方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7、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很重要的,而思想教育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如何有效地渗透思想教育,如何打破过去陈旧的思想教育“说教”方式,对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或许是一个难题。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思想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怎样才能实现育人工程,14 位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课例,充分体现了先进的育人理念,体现了新课标的育人精神。如王丽霞老师执教的《邓小平爷爷植树》、尚丽老师执教的《胖乎乎的小手》、李彩艳老师执教的《泉水》、杜丽霞老师执教的《月亮的心愿》、胡巧荣老师执教的《万年牢》、郝晓琴老师执教的《尊严》、王桦萱老师执教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等课例思想教育的渗透性很强,教育效果良好。
8、语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好。每一位教师都能从教材出发,把握重点、难点,围绕中心进行拓展,如倪献梅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白”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人类因破坏环境而带来的自然灾害片段;苏淑萍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白“保护鸟类,人人有责”,让学生写保护翠鸟的宣传语等。
9、先进教学手段有效地辅助了阅读教学。每一位老师都能根据教材特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CAI 课件的选用适时、有效,教师运用电教平台教学的技术比较熟练,没有出现明显差错。
二、课堂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1、个别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凸显,仍然存在着老师牵着学生走、“焊接式”的教学状态,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例中师生交流仅是教师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2、个别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仅限于“听”,教师只是简单地分配任务,如《亡羊补牢》一课,教师说:接下来我们开火车读、接下来我们„„毫无过渡的艺术,《清平乐 村居》一课也如此。
3、个别课堂未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环节枯燥,未能创设情境,且难度过大,如《清平乐 村居》的教学中教师用“赏析、注释”等术语;个别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需要加强,如《荷叶圆圆》一课,老师问:“为什么要立起来?”
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4、有的教师课堂语言不够精炼,啰嗦的话语较多,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也较多,特别是有个别教师明明已提出问题让学生读书了,可其却偏偏要在学生读书时不停地重复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读书,还有的教师边在黑板上板书,边对着黑板讲话(教师要讲什么话须与学生面对面说)。
5、有的教师不能随机应变,对学生提出的某些棘手问题不能灵活处理;个别教师在学生回答有误时也不予以指出,这样容易误导学生;有的教师板书时不注意字的笔顺,出现错误,普通话也有待提高。
6、多媒体CAI 课件的设计和使用上有些问题。一是文字背景的色彩影响了文字清晰度;二是字体太小,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楚;三是个别老师的课件内容太多,把问题的答案都显示在上面。
7、在学生朗读指导的方法和艺术方面仍需不懈努力。有的老师朗读指导仅限于“读”上,好像与理解课文无关,未能做到个性化朗读,好像朗读仅仅是一种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今后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加强对整个课堂的调控,在备好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好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控自己的课堂。不要让学生非要按照自己课前的预设走。
2、提出的问题,要留有思考的空间,问题过大,无从回答,问题过小,就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的时间。
3、应加强朗读训练,采用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还要注意学生读书方法的引导,教学中教师的范读也很重要。
4、加强课堂管理与调控。
5、着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设回答问题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参与;创设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勇于参与,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观点。
通过参加本次大赛,相信我们小语组全体成员一定会从这14节课堂教学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爱学、会学、想学,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学习中不断发展,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实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小语组
7.学校大赛总结 篇七
关键词:中职,物流,实践教学,大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物流技能比赛是中职物流教学领域的重要赛事活动, 开设物流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各中等职业学校以物流技能比赛赛项为核心, 广泛开展和参与不同级别的赛事选拔活动。目前, 中职组物流技能比赛已成功举办过两届。中职组物流技能比赛作为展示物流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窗口, 突出职教特色, 重视综合能力, 展示专业技能, 促进教育改革, 提高物流教学质量, 其内在作用非同凡响。通过比赛看教学, 通过技能看素质, 通过成果看水平。通过大赛, 不仅达到提升物流教学水平和培养选拔物流人才的目的, 而且促进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同时, 在教育领域形成校校有比赛、人人都参加、“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
物流技能比赛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物流的兴趣, 促进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发展。另一方面, 作为一个教学成果展示平台, 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又能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充分展示了中等职业学校广大师生的职业技能与精神面貌。物流技能大赛对中职物流专业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给了实训教学以深刻的启示:
一、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力度
1. 促进中职物流专业教学观念的改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指出,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因此培养大批能从事物流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就成为职业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但是, 长期以来,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普遍存在着教师重理论教学, 轻实践教学;学生重理论考试, 轻实际技能;管理者重理论教学效果, 忽视实践教学管理, 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 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中等职业教育物流技能大赛的举办和发展, 强调重视实践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让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展现。这就引导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观念, 大大提高了对实训教学的认识, 从而使中职物流专业的广大教师高度重视实训教学环节。
2. 促进中职物流专业实训教学内容的更新。
实训教学强调工作过程的操作, 由于各家企业的业务性质不同、资源不同、发展阶段不同, 因此, 各企业的作业流程也不尽相同, 此特点无疑增加了物流教师到企业学习和设计实训教学的难度。但物流技能大赛的比赛操作流程却给出了异中求同的业务操作标准, 学校可以以技能竞赛为契机, 加强社会需求和企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通过模块化的项目实训, 使学生掌握某一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基本功, 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 通过技能大赛, 引导了中等职业学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提高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技能水平。
3. 引导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物流技能大赛的目的在于实现物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中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推动物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舞台, 在这里既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物流理论知识, 同时又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 勤动手, 多动脑、多实训, 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对教学改革、教材改革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使教学工作内容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因此, 技能大赛对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化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4. 引导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课程模式的调整。
当前, 中等职业学校在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 如开设课程门数过多, 实训课时过少, 企业实际与课堂教学脱节等, 这些问题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水平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这一问题上, 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物流专业比赛项目的设置就显得非常实际而科学, 不但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 与物流企业实践相结合, 更加联系实际。比赛项目和评分标准能够直接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在课程设置思想上的变革和创新, 从而引导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课程模式更加市场化, 更具创新性, 更能接近接近物流企业的实际需要。
二、培养和激励物流专业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技能大赛既能巩固物流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 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优胜劣汰”的比赛机制和获奖的荣誉感都能唤起学生对比赛的热情。2011年, 来自全国36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四百学生参加了全国中职组现代物流技能比赛, 是2010年参与人数的2倍以上, 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个数字足以说明物流专业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热情。此外, 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学生中有一些是在中招考试失败的情况下才选择到中职学校学习的, 这些学生通过参加技能大赛, 使他们认识到中职学校的学习可以如此丰富多彩, 只要努力拼搏同样可以获取成功的机会,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技能大赛的参与者是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学生, 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容易羡慕具有某些特征的人, 而具有很强实用技能的学生成为技能大赛的优胜者, 既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又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技能大赛的优胜者有助于引发周围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由于技能大赛命题范围很广, 涉及多学科, 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指导教师有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使得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很大的提高。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要求, 教师也要重新学习, 也要及时更新;这是促进双师素质提高的极好机遇, 让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促进教师队伍队伍建设。
中职物流技能比赛不仅是参加竞赛学生的技能大比拼, 也是指导教师教学水平的大比拼。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相对于学生成绩的不确定因素较大而言, 由于多数情况下, 同一地区的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之间相互都有一定的了解, 大家对相互的技能操作水平都已经有一个固定的认识。而技能大赛正是指导教师通过所指导的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 展示自己的实训教学水平, 检验实训教学的成果, 从而提高大家对自己实训教学能力看法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间接地锻炼、提高了自身的操作技能, 从而促进学校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训练条件的改善
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动手能力强和实用技能型人才, 而动手操作训练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环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教学目标, 要求中职学校必须配备教学工作需要的物流实训操作设备, 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物流实训设备的基本能力。当学校准备参加技能大赛, 并想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 就对实训操作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方面, 必须有足够的实训设备为基础, 使广大学生具有普遍的实践操作技能基础, 另一方面, 为了参加技能大赛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必须增添适应技能大赛比赛要求的新型设备, 否则参赛的学生就不能受到足够的训练, 就不可能在技能大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要求学校对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 从而促进实训基地建设。
综上所述, 中等职业教育物流专业技能大赛在中等职业教育物流专业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引导作用, 通过参加技能大赛, 使学校物流专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项目引领、做中学、学中做等教学理念在物流实训教学中得到体现;学校物流教师队伍得到加强, 促进了学校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学校的教学实训条件得到加强, 物流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得到改善, 使学生的学习更接近工作岗位, 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物流专业学生技能大赛越来越受到学生、教师、学校的重视, 伴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技能大赛必将在今后的教改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查建中.技能大赛要在“做中学”[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1) .
[2]罗国玺.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体会[J].青海交通科技, 2009, (3) .
[3]蓝仁昌.物流技能备赛指导 (中职物流项目)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侯小毛, 马凌.从技能竞赛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 2011, (03) .
8.以大赛机制促中职学校内涵发展 篇八
构建“四覆盖”技能大赛模式
以市级大赛为重点,着力构建市、校两级大赛体系。从2010年举办市级大赛起,市教育局即规定全市所有开设市赛项目专业和课程的学校,都必须在校级大赛基础上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赛,否则取消其申报省(市)示范(品牌)校、专业或实训基地资格,取消该专业当年度的招生资格,通过市赛选拔出的优秀选手才有资格参加省赛。从2012年起建立了校级职业技能竞赛视导和检查制度,并采取措施予以落实:将校级技能竞赛纳入常规教学视导工作重点;大力推行学校“技能节”制度;建立学校参加省赛、市赛成绩定期通报制度;实施校级技能竞赛成绩抽测制度;参加市赛选手由学校选拔推荐和大赛组委会从本专业学籍库随机抽取选手相结合。
营造良好竞赛环境,着力保护广大师生的参赛积极性。市级大赛由专门机构全程掌控赛事。自2010年起,宜昌市技能大赛的组织工作没有交办给任何一所职业学校,从制定大赛方案、组织命题和评判、评委聘任和管理、成绩统计与公布、评判申诉与仲裁等所有环节,全部由市职教研究室全体教研员承担,承办学校仅负责提供场地、竞赛设备、参赛师生食宿安排等辅助性工作,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回避了承办学校参与到赛场内和评判工作中带来的不公。实行“教赛分离”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从最初的极少数项目尝试,到大量引进行业企业、高校的专家、教授担任各项目命题人及评委组长。仅2014年全市技能大赛32个小项目共聘任35位省内外专家参与到评判工作中,其中不乏全国、全省中职技能大赛的评委专家或竞赛技术大纲起草者。着力打造一支本土化专家型评委队伍。为了改变过去从本地职校指导教师中抽签产生评委,可能造成因部分教师本身技能水平有限出现的外行评判内行问题,市教育局评审认定了首批27名专家评委。他们必须是曾指导学生参加本项目全国、全省技能大赛获二等奖以上或全市技能大赛获一等奖者,或其本人参加本项目(专业)全市教师技能大赛获一等奖或前三名者。不断改革创新完善评分程序和办法。包括建立评委回避制度和候补评委制度,扩大“二次编号”项目范围,展示优秀选手参赛作品等。
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为实现“四覆盖”打下扎实根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真正实现技能大赛的全覆盖,专业课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关键。为此,我们将中职专业课教师培训和业务竞赛纳入到技能大赛体系建设之中,坚持以赛代训,赛训结合,构建教研、培训、竞赛三位一体师资培训模式。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每年依托企业举办与大赛项目有关的教师专业培训不少于5场,参训教师300余人,邀请教育部、高教社及省内外高校专家、技能大赛指导专家和研究所学者,开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训,参训人员500余人次。
“四促进”引领学校内涵建设
以项目设置提高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我们坚持三个基本原则设置市级大赛项目:一是凡省级大赛中职组设置的项目且宜昌本市职校开设该大类专业的,必设。二是对一时没有条件设置的,通过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创造条件设置。如电工电子类的“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于2012年邀请武汉莱斯特电子科技公司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该项目当年参赛队猛增到7个。三是注重与宜昌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和服务的吻合度,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市域经济发展。近几年先后增设了导游、焊接技术、中餐热菜、中餐面点、护理技能等5类13个服务宜昌六大千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赛项。
以大赛技术标准引领专业教学标准和改革。我们在大赛技术标准上立足“跳起来摘桃子”的原则制定标准:一是凡非工科类项目一律与省级大赛技术标准接轨。对硬件条件一时达不到省赛标准的工科项目,根据宜昌本地绝大多数中职校的设备条件和较高标准,制定市赛标准,并规定用二至三年的时间逐步达到省赛标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大胆借鉴和改造国赛标准作为部分市赛项目竞赛标准,以提高本市的整体技能水平。如 “焊接技术”“手工扁形绿茶”“手工卷曲形绿茶”“中餐热菜”“中餐面点”等项目,我们均大胆借鉴和改良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大赛的技术标准,通过技术标准的制定大力推动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以赛场申办制度推进职业学校的均衡与特色发展。从2012年起实行市赛赛场申办制度,由学校根据自身设施设备条件申报承办项目,经市局考察合格后设立赛场。这既为学校争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与支持创造了条件,又大力推动了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和进度。据不完全统计,为了办好市级大赛,承办学校所在地竞相改善办学条件,如宜都市投资200万元,建起数字化教学工厂;市机电工程学校投资150万元,新建了普通车工等实训车间;当阳市职教中心投资200多万元,建起服装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实训室。可以说几乎每一所承办市级大赛的中职学校,其实习、实训条件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县市职业教育发展更加均衡,专业特色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人人争当东道主”局面的形成促使学校的专业发展进入到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因为学校既然要争当东道主,必然大力改善条件加大技能训练力度以力争赛出好成绩,而成功举办市级大赛和良好成绩的取得,就拿到了参加省级大赛的门票,增强了学校和特色专业的吸引力,反过来更能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截至目前,全市中职学校中已有80%的学校承办过市级大赛。
“四覆盖、四促进”成效显著
形成了具有宜昌特色的大赛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宜昌特色的“四覆盖、四促进”技能大赛模式,实现了技能竞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转变,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初步建立了以学校日常技能教学为基础,以市级竞赛为驱动,以省级大赛为牵引的专业技能教学体系,对加快发展宜昌特色的现代职教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
搭建了学校发展的有效平台。通过全面、大规模地推进市级技能大赛,建立技能大赛成绩发布制度,以及对学校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表彰激励机制,引导学校把发展重心转到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和提升教学质量上来,在全市职校中营造了良好的“比、学、赶、超”氛围。“重视教学工作,强化中心地位”的理念在全市中职学校深入人心。
学校内涵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宜昌市参加全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获得金牌数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从较多到独占鳌头,成绩持续创新高且势头强劲,2013年47人参赛16人获金牌,2014年47人参赛获金牌17个。技能大赛带动全市中职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办学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已有8所学校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中职学校,5所为国家中职改革示范学校,其中2所已通过国家验收。全市中职学校创建31个省级重点专业,16个省级实训基地,10个省级品牌专业。
【学校大赛总结】推荐阅读:
铁树学校校园歌手大赛及主持人大赛10-20
简历大赛总结07-24
中职技能大赛总结06-22
作文大赛活动总结07-25
红色记忆大赛总结08-03
汉字书写大赛活动总结06-18
宿舍设计大赛总结表07-22
大学点钞大赛活动总结08-26
技能大赛工作总结09-18
红歌大赛活动总结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