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共16篇)
1.浅谈儿童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一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36-02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广泛地涉及到人的基本素质和人文修养。语文功能和性质上的广泛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上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文课堂教学就是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的一门独特艺术。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唤醒主体、倡导以人为本、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首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我们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努力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燃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
一、创设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发创新
1.和谐与创新
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教会学生宽容、理解、信任、激励学生,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景,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自信的乐趣、积极进取,实现自强。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学生创造的星火得以燎原的推助器。也许,学生的一个想法、一个做法是不符合实际逻辑的,是荒谬的,甚至是错误的。而此时,我们不急于怀疑他们的动机,而是以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特点、学生的认知、学生的身心去决定。宽容的本质,是要我们从学生的过失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达到人文。然而,没有谁不是天生的普通人,但也没有任何人注定是平庸之辈。信任每一个学生,允许每一个学生犯错误,让孩子们在错误中得到成长,在信任中得以自信。老师的信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老师的信任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你的鼓励、你的信任都将激励着每一个学生去尝试、去努力,让你的学生在充分的自信、和谐中去创新,制造“奇迹”。
2.自由与创新
创设自由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的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所为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学生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和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里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形成敢于开口、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
二、多法并举,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1.变序设疑,启发逆向思维
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产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应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的气氛中。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2.诱导发散,训练多向思维
诱导发散,培养多向思维是触发创新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注意精选发散点,一篇课文以一两个重点为宜,在教学中既要注意科学性又要对发散点的结果加以分析、评价。例如,在教学《麻雀》一课时,我讲完课文后,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当时有位学生对课文的结尾提出了异议:“猎人唤回了猎狗走开了,而那只可怜的小麻雀仍在地上,还没有脱离危险,猎人一走,它还会被野兽吃掉或者饿死”。面对这位学生的多向思维我们应给与肯定,及时给与鼓励,于是,教师应因势利导,请学生给课文换一个结尾。有的说:“猎人应唤回猎狗,并且将受伤的小麻雀放回到树上在离开”。还有的说:“猎人应该爬上树,轻轻的把它放回到原来的窝里”“把小麻雀带回家,养好伤,放回大自然”一个质疑,引发出多个答案,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大家的创造性思维迸出了火花。
3.展开想象,引导求异思维
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文而异,凭借课文中的某一重点,某一关键处作想象的生长点。质疑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的训练点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可以让孩子们发挥想象,拓展延伸、续编故事:“如果乌鸦再找到一块肉,狐狸还想得到这块肉,狐狸会怎样做呢?”此时,孩子们的思维活跃,纷纷举手争着发言。有的同学说:“狐狸先说好话,但是乌鸦毫不理睬,狐狸狡诈的小眼睛一眨,随即对乌鸦破口大骂起来,诬陷乌鸦偷了人家东西,迫害小麻雀,遭小白兔的谣„„这时的乌鸦再也沉不住气了立刻还击:“狐狸,你胡说八道!乌鸦刚一张口,肉就到狐狸的嘴里了„„”想象多丰富,多有创意,这个学生他冲破了定势思维的束缚,使他的思维步入了更宽阔的想象世界。像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点拨下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让思想和思维都得到升华。在教学中,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创新的活动天地。
三、革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更新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走进了课堂;于是单
一、传统的学习模式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室,感受到了多媒体教学的独特风味,它的容量大,效率高,妙趣横生。五彩的画面、神奇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景、出其不意的拓展延伸画面,都能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进而激起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的心境,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成了水到渠成。教学手段的更新,创新因素的融入,让每一位学生爱创、乐创、愿创,久之则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2.从扶到放,引导创新
当你的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只是我们老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把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予学生,令你的学生钦佩并使你得到暂时的满足。长期这样只会使学生对你产生依赖思想。正如古语讲的“授人已鱼不如授人己渔”。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对其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学生真就是“众鸟乱飞”,所谓的“创新”成为“胡思乱想”;更达不到真正的创新,久而久之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若教师注意的是先“扶”着学生去探究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从而使创新精神得到更好地培养。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他们能够着手于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例如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
3.积极客观评价,鼓励创新
每个学生都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作出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的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的见解很独特”“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太了不起了!”„„一声声的赞扬犹如一股股暖流流入到了学生的心田,不但使学生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喜悦,而且在无形中鼓励了学生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一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实施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教育的责任是对民族的负责,对未来的负责;教育是今天播种明天收获的事业。这个意义上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灌输知识更为重要,更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时代需要创新,在当今知识急剧膨胀、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的着力点必须由文化传承转向激发创新,这是不可违逆的趋势。强化教育的“创新”追求,就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承担历史的责任。语文学科又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得天独厚的沃土;因此,身为教育者,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运用新理念、转变老观念,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践把握学习机遇,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者;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诚心诚意地把学生置身于教育的主体地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具有创新能力,才能成为新世纪所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浅谈儿童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二
一、创设创新环境
建立平等师生关系。能否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权威”, 视学生为创新教学主体, 创造条件帮助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专心听学生的叙述, 接受学生的反应, 平等地对待学生, 经常与学生一起探讨, 一起评价, 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带动学生的发展。
善待学生的思维成果。当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想法时, 要予以支持和鼓励, 以此增强该学生的反应, 影响到全体学生, 使他们勇于表达, 营造热烈讨论的气氛;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成果偏离预先设计或期望的轨道时, 不要强行将学生的思维过程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当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功时, 要及时总结并予以表扬和鼓励, 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错误时, 应充分挖掘出其内在的“合理性”, 引导学生自我检查, 自我反省, 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实践证明, 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情境,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活动氛围, 唤醒学生学习热情,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诱发思维, 引导思路,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不应简单地“给出”问题, 并通过各种方法施压, 而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创设有利于唤起学生创新意识, 产生深入观察、思考的急切心理的问题情境。如在学习“三角形分类”时, 教师出示一些三角形让学生去判断属于哪种三角形:第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 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 第三个只露出一个锐角。当学生发现一个三角形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时, 它一定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 而当有一个角是锐角时却不能判断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从而产生一种急切的探究欲望, 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通过自己一系列的思维加工, 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诱导创新
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 例题教学更多的是就题论题, 学生练习的是公式化、程式化的条件完备、结论唯一的习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我们在例题教学中, 要适当地改变、重组例题, 充分挖掘例题教学所蕴涵的创造素材, 使学生从僵化思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 大胆地进行想象、猜测,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如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 当通过操作、观察、讨论, 抽象概括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后, 接着教学这样一道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 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 高是2.1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学生运用公式很快地算出了它的体积。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根圆柱形钢材, 不知道它的底面积和高, 你能不能计算它的体积呢?应该怎么办?”学生很快地说出只要量出它的底面积和高就能计算出它的体积。顺势接着问:“底面积怎么量呢?”这一问题造成了学生认知的不平衡,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经过思考、讨论, 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只要量出半径或直径或周长就能算出底面积。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 既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有计划地设计一些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完备、方法不唯一的习题以及一些实践性习题, 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择适当时机, 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 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锤炼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创新
学生能够质疑问题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 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缺少的,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也不要紧,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 当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时, 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解答, 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究创新的热情。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 有的学生问:“为什么2+2等于2×2, 而3+3不等于3×3呢?”这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的独特的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应该给予及时表扬, 并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 既深化了学生对乘法知识的理解, 同时又强化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3.浅谈作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作文 教学 创新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诱发和培养,必须从培养想像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上下功夫,进行大胆的探索。
一、培养想像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想像,是作文的翅膀。陆机曾说,创作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没有想像,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像。作文一旦失去想像,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像,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像能力,进行想像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想像也是创新的翅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想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1、命题激活。好的作文题目,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学生一见会眼睛一亮,精神一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我曾经拟过一些假设、推测、幻想等想像性作文题目让学生写。如《妈妈年轻的时候》、《假若我有了钱》等,这类作文题,时代感强,有生活气息,学生兴趣大,最有话说,天马行空,驰骋想像,思路新颖。另外,适当鼓励学生写一些文学作品,如小小说、短剧等,也是训练学生想像能力的有效办法。
2、情景激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体验,既可以激趣,又可以激发想像。如对班里的一台开动时发出“吱吱呀呀”杂声的风扇,如何看?有的同学认为“应多一些宽容”,对“不和谐的声音”,要理解和谅解甚至容忍;有的同学认为“应多一点关爱”,主张对有过缺点、犯过错误的同学,不能嫌弃;有的同学认为“应呼唤责任心”,风扇所以会噪声依旧,是因为同学缺乏责任心;有的同学以“风扇的哭诉”命题,说是由于使用过度而又缺乏养护造成的;还有的同学以“风扇与奉献”命题,认为风扇的精神其实是奉献的精神,风扇带“病”工作岂不是忘我的奉献?学生思维活跃,想像丰富。
再比如观舞蹈、听音乐作文,要求学生把动作、姿态、节奏、旋律等主观感受转换成语言文字来表达。通过情境作文,想像就成了跳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语言激活。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窗的钥匙。当然,作文指导课,教师讲究语言的感情色彩,是能够激发学生想像的。
有一次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美景”为话题,写一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学生面有难色。我说:“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到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姿多彩的美景……试一试,你的语言也许稚嫩,但那是你心灵的放飞,大胆的拿起你的笔来吧!”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学生,此次作文涌现出了许多文情并茂的好文章,着实让我感动。可见,用语言激活想像,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我们一些学生,长期受定向思维的影响,迷信老师,迷信书本,亦步亦趋,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一步,提不出或不敢提与之不同的新见解、新思路。教师有必要帮助他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引导他们的思维向四面八方、上下左右辐射,鼓励他们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推陈出新,从不同角度获得解决问题的崭新途径和方法。
如组织学生赏雪时,布置思考:“雪除了洁白无瑕,还有哪些特点?”学生陆续说出了雪的软弱与怯懦(任人践踏),雪的无奈与沉重(无力无助),雪的虚伪与狡猾(表面白却掩盖着脏东西),雪的无私无畏(捐躯杀死病虫害),雪的轻浮与浅薄(飘逸的形态),雪的不实在,如昙花一现,无坚持精神,不能持之以恒等。如此求异思维,不能不说没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比如“没有异想,何来天开”、“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何必苦口”、“马无夜草也肥,人无横财也富”、“严父未必出孝子,严师不一定出高徒”、“江山能移,本性不难改”、“走,并非上策”等俗语的求异思维训练,让人耳目一新,受到了石破天惊、出奇制胜的效果。
三、培养感性思维能力,诱发捕捉写作灵感
在写作方面,感性思维表现为写作灵感。有些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构思、立意、佳句,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突然迸发。抓住灵感,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在文学史上,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灵感,捕捉灵感,从而激发其创造欲望。
4.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四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特别中学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班级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对班级采取开放式的管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嗉度蚊?刹恳??赫??疲?貉〉H危蝗醚??闯鼍貉「倭欤?岢龈愫霉ぷ鞯募苹?蜕柘耄?睦?写葱乱馐兜募苹?=?芯蛊秆萁玻?媚苷呔又?2⒐睦?桶镏????蟮ǖ纳柘搿⒋葱碌募苹?涑上质怠H醚??烦⒊晒Φ南苍茫?炻源葱碌囊庖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以向学生提问: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反应实验,又引导他们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
5.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五
21世纪,国际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国际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基础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又是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重要学科,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发展,以促进他们的茁壮成长呢?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
由于受家庭、社会的溺爱感化,儿童的信赖意识比较强,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再加上传统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养成,致使学生迷信老师的意识比较严重。这种现象,制约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创造欲望,更缺乏创造意识与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彻底消除依赖意识。因而:①生活中,教师要把学生视为自主、发展、有潜力的人,热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能喜优厌差。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知识和智慧的阳光均匀地撒向他们,在他们心灵中树立可亲可敬的形象,这样学生会对自己、对老师充满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激情;②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的意见对与否,只要他们能发表见解,都要加以鼓励和表扬,及时表扬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引导扶正有错误的意见,补充不完善的意见;③在评价学生答问时,教师要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满腔热情、语言自然,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平等、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想创新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是创新的潜在动力。小学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如:为什么老师一下就能判断随意一个数能否被2、3、5整除呢?盖房子木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呢?……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求知的欲望。无论儿童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老师都应从正面引导
6.略谈英语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六
略谈英语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开拓创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的后备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重要任务.
作 者:廖红梅 作者单位:四川省大英县团结小学 刊 名:成功(教育版) 英文刊名:SUCCESS 年,卷(期): “”(6) 分类号:H3 关键词:7.浅谈儿童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七
一、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一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新学习模式的核心内容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的规格才会有多样性,只有主动发展,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1. 把发现权交给学生。
学生做的每一件事老师都无法代替,因为学生知识面、阅历面都是比较窄的,而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王小兰看一本16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5,还余下多少页没有看?老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的解法,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同学们互相讨论,相互发现,互为补充,相互纠正;同时发现不同的解答方法。
2. 把讲解权交给学生。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讲解可激发学习兴趣,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总复习时,有这样—个题目:一个脸盆装有苹果和桔子,苹果与桔子的比是4:3,苹果有36个,桔子有多少个?引导学生从第一条件出发联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分析、讨论后请一部分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结果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桔子与苹果的比是3:4;苹果是桔子的;苹果占总数的4/7;桔子占总数的3/7;苹果比桔子多1/3;桔子比苹果少1/4……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眼界,又引起了学生共鸣,还开拓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把动手权交给学生。
动手操作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动手,可创造灵感。如教学“圆锥体积”时,课前让学生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各一个,课堂上让学生把圆柱容器装满沙子,倒进圆锥容器,倒满了又倒出来再进圆锥容器,倒了三次正好倒完,同学们从中发现,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的1/3,很快则推导出V柱=3V锥,V锥=1/3πr2h。
三、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解法,不同的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尽相同。儿童的最大特点是好奇心强,善于从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是他们的普遍特点,从求异思维中去了解事物。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是创新的前提。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减法”时,出了这样一道题:“有38个学生,去坐20条凳子,还差多少条?”大部分学生都说还差18条。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如果两个人坐一条,还多一条呢!”又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补充说:“多的一条刚好给老师坐。”这个想法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这就是创新。留给学生求异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8.浅谈儿童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八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敢于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创新的火花,因而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关系”,尊重每一位同学,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我想请同学回答问题时,总是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谁想说说,谁愿说说,请你说说等等”。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哪怕是一句“你说的真不错”,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励,以增强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把微笑带给学生,把鼓励送给同学,从而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拉近了,学生对老师不感到害怕,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使之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都能更好的发挥出来,学生才能敢说、敢问,勇于创新。
2.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以往的教学方法总由教师提出各种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现在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提问题的时间,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对于学生的质疑,老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使学生从不愿提问、不敢提问,到愿问、敢问。另外,要充分肯定学生见解,例如,“你的想法真好,谁有更好的解法”等等。这些充满激情的语言,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游戏或竞赛,创新练习与作业设计,结合教学内容编插图、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我们现在的学生来看,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差,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形,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
三、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创新
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一种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小组群体活动的功能,给学生较多的分析讨论的机会。例如,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时,先出示教学主题图,分小组讨论交流图意,然后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说图意,说列式的想法及计算的想法,之后全班同学共同整理答案,最后同桌互相说一说、相互点拨,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凭借集体的智慧解决了问题,这种方法不仅仅是方法的创新,更是集体智慧的创新。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的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作”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9.浅谈儿童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九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本人认为,职业中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一是作为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必须要掌握;二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到工作当中去。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现就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提出自己几点看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思想和方法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内心真实感受。在课堂上教师是“领衔主演”,多数学生是“听众、观众”,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阻碍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广泛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1世纪是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目前借助多媒体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进行数学课的辅助教学已被师生们接受。
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动力,人的创造力是在一定的动机下引起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运用多媒体的声光、图象的翻滚、闪烁、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我们要借助多媒体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探索出教学模式的新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切实贯穿数学思想,吸引每一位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和思考的状态。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自主创新意识。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讲到指数函数时,让学生将一张薄纸对折若干次后,可与珠穆朗玛峰比高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真正的参与过程,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学生既独立自主又相互协作,求知的欲望不断被激活,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自我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三、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引发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客观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的进步、发展都离不开数学,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新课导入要“创设问题情境”即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具体的教学情境。数学教师应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在导入新课时注入浓厚的生活气息,使数学问题以更生动具体的形式出现。例如在学习习近平面的基本性质时,我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笔尖和纸板、翻开的书本、门打开和关上。接着提出问题:“几个点才能确定一个平面?”从而引出不共线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在我们学习的很多的数学概念中,都可以从实际问题引入,例如购房、购车分期付款中的数学问题,银行存(贷)款中的利息计算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对其进行探索,让其体验到数学的用处,数学的乐趣,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
四利用数学背景知识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要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教学内容涵盖的知识与技能要尽可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探索性和开发性,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求和问题过程中,我讲了一个很经典的数学故事,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棋盘上共有8行8列,构成了64个格子,国王为奖赏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里的第1个格子放上1颗麦粒,第2个格子放上2颗麦粒,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放完64个格子为止。问发明者要了多少颗麦粒。由此引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上作为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出好的教学方法,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为职业中学数学教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海玉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2007(8)
10.浅谈儿童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十
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孔子认为“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对感兴趣的东西会不知不觉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也更容易取得成就,并且对于克服困难具有更大的勇气和信心。兴趣是使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主动”发生于学生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要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首先应培养学生对困难和失败的正视。数学是由一些冷冰冰的数字、字母、符号、图形构成的,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且困难重重,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如果及时克服了困难,就会向前迈出一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学习也就会更积极、主动。把学习上的困难看作是取得更大成功前的必要的心理情绪,而不是失败的前兆。其次是鼓励学生进行尝试,无论成功与失败,都会积累经验或教训,敢于尝试的人,他的兴趣必然会越来越浓厚,学习的干劲越来越充足,成就感会越来越高,他也会很快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二、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学生对学习中不能解答的问题、对老师讲解不透的内容、对奇特的现象都会产生疑问。怀疑感强的学生,他们表现为不轻信既有结论,能够大胆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提出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对学生主动探索的表现,教师应给予积极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使他们有创新的体会。
三、应培养学生的自信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取得成就的主观信念。有信心的人能克服重重困难而最终取得成功,因为他们执着“柳暗花明又一村”。而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就要让学生时刻体验到成功,因为成功意味着人们的理想和抱负得到实现,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华得到他人的赞赏等。作为教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时刻想着所有学生的成功,善于观察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这样学生才会在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应给学生以独立的空间和时间
应试教育过于侧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过多的公式和结论已经让学生疲于应付,再加上各科繁多的作业,学生生活在狭窄的环境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受到挫伤和扼杀。为此素质教育提出“减负”,但真正落到实处的不多,有的教师抱着“你减你的负,我搞我的应试”的念头不放,这就让学生根本没有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更談不上去创新了。但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并不是放任自由,教师在努力为学生创造学习自由的同时,应该站在更高管理层面,准确把握教学的“流向”给学生以恰当的“规范”。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设置了以实际实物和实际需求为素材的开放性应用题,这为创新意识在数学教育中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这类试题无论是形式,解答要求,还是内涵,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较好地为考生提供展现创新解题方法的良好的舞台和空间,也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11.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创新素质,生物学教学,培养
1 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
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 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 而创新能力的高低, 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所以说创新并不神秘, 也不遥远。生物课程中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结合教学内容营造情境, 通过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就是要使学生不满足现状, 善于观察, 思维敏捷, 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和观念来追根究底, 能形成一种自觉的创新意识, 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 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 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 释放出创新热情。
1.1 巧设创新问题情景。
良好的情景创设, 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 形成对问题深究的强烈热情, 从而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生物教学中可以紧紧抓住每一个创新情境, 渗透创新意识的教育, 不断去点燃学生创新意识的火把。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和生物科学新成果, 与学生共同探讨他人是如何提出新方案、取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的。比如, 在学习了密码子后, 告诉学生第一个被破译的密码子UUU (苯丙氨酸) , 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知道UUU决定的是苯丙氨酸。学生可能感到无从下手, 这时教师介绍尼伦伯格的实验, 人工合成一段仅由尿嘧啶核苷酸构成的RNA (…UUUUUU…) , 以此为模板合成出了一段仅由苯丙氨酸连接而成的多肽。至此学生自然会体会到尼伦伯格实验的巧妙之处, 产生出“我也能”、“我也行”的自信心。
1.2 运用现代评价观念,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不仅关注学业成绩, 而且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及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等。而传统的评价体系的后果使学校教育的学生成为缺乏个性的“标准件式的产品”, 其最大危害就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有鉴于此, 我把“人人有个性, 人人有创新意识”作为教学评价的一个目标和尺度, 常常用“这种想法真不错”, “你的思考能力真强”, “这一点我都没有想到”, “你这样做很有创意”等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勇于探索。有时把“比一比, 看谁想得妙”鼓动性的激励评价从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尤其是“基础分”和“创新能力提高分”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一个非常显著的效果。
1.3 运用多媒体教学,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堂通过多媒体教学, 把传统的形声教学与现代的电化教学 (视听教学) 结合起来, 强化直观教学。通过自制的课件, 展示直观的生物现象和一些抽象的生理过程, 引导学生对生物规律进行探索, 把原本抽象的概念、原理变得形象、具体、可感, 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 产生复合刺激, 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1.4 建立合作探究的模式, 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精选创新问题材料, 给予充足的时间, 提供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以合作探究的模式 (基本模式可归纳为:问题情境→目标要求→小组合作活动→成果展示→点拨评价) , 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 通过交流, 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得到相互的启发和提示, 从而达到创新意识的培养。
2 培养顽强的创新意志、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创新意志是指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甚至是冒险的精神。创新是在未知中求索, 不可能一帆风顺, 或可能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更有许多创新成果是在逆境中诞生的, 经受了无数次失败和打击, 有的甚至使人心力交瘁。在生物教学中, 要激励学生树立像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 持之以恒, 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3 形成灵活的创新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大小, 是创新素质的核心。爱因斯坦早有断言:“创造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 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等。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 也就是常说的“唱反调”。在一定程度上讲, 逆向思维更需要勇气, 需要树立创新无权威、创新无止境的观点。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辐射型思维方式, 是创新思维中最可贵的思维形式, 是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它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流畅性。一个人创造性的高低是由他的发散思维的素质和具有的价值所决定的。发散思维又是创造活动的起点, 其广度和深度都将大大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尽管有的学生提出的方案是幼稚的、不全面的, 甚至是错误的, 但其中无不包含着创新的火花。例如, 在学习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后, 再来重新认识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几大优点, 以及分析实现F2代分离比的条件,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以培养发散性思维方式。而集中思维的方向则相反, 它是四周向一点集中, 集中思维是众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中找出最佳方法的思维, 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集中思维呢?一是让学生对知识归类, 激发学生的集中思维;二是用选择最佳答案法激发学生的集中思维。教学实践表明, 通过大量的对比实验教学, 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还能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
4 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 在寻找客观规律的过程中, 需要严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需要及时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 哪怕是极偶然的一个发现, 否则就会与即将获得的新成果擦肩而过。例如贝特森和潘耐特用香豌豆作杂交实验材料, 首次发现了F1测交结果不遵循1∶1∶1∶1的孟德尔遗传规律, 而是亲本组合明显多, 重组合明显少。这似乎是一个意外, 但他们还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肯定了这一“意外”, 最后因此获取成功。
5 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主要是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其目的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使学生成为爱学习、会学习、善学习的人, 从而具备终身创新能力。从表面看, 学会学习与创新有一定距离, 其实不然, 这是因为当今世界知识总量的迅速扩张和更替周期的日益缩短, 使学习的时间自然而然地从青少年延伸到了人的一生, 使学习的场所由学校位移到了社会。有人说“学习就是工作的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学习与掌握, 才能始终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脉搏, 才能始终站在知识创新的前沿。可以这样说, 学习的停止, 也就意味着创新的终止。因此“学到老, 用到老”更具时代意义, 学会学习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创新品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 要求教师少一点灌输, 多一点探讨, 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去, 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 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12.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十二
一、注重从“兴趣”入手, 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有兴趣学起来不累, 有兴趣愿意去探索、创造。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如“讲氧化还原反应”时, 我拿了一个生了锈的铁锅, 问学生:“你们谁在家做饭啊?你们家的锅生过锈吗?锅生了锈怎么办?为什么锅生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氧化还原反应, 等学完这课咱们一起来给我想想办法, 谁给我想到了好办法, 我请他吃饭。”话一出口, 课堂上学生个个情绪高昂。这时我再让他们自己先看书找锈的原因和办法, 课堂上鸦雀无声, 十分钟后就有学生开始发言了, 就这样,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 在讨论自学中度过。我抓住时机留了一个作业“观察铁钉生锈”:将4根刚买来没有锈迹的洁净的铁钉分别放进4支试管中。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普通的自来水, 不盖橡皮塞, 让铁钉的大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另一部分浸在水中;在第二支试管中加满自来水, 注意一定要保证铁钉全部在水中;向第三支试管中加入冷却的蒸馏水, 塞紧橡皮塞;向第四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也塞紧橡皮塞。我将学生分成4组, 让他们分别观察并记录结果。四天后, 在化学课上汇报观察结果, 在课堂上我们将解决氧化反应中氧的作用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才能激发创新潜能, 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这样设计课堂, 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本能地学习, 记忆得更深刻, 掌握得更牢固。
二、积极鼓励学生“质疑”, 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敢于质疑书本, 敢于否定教师, 这样的学生才更能创新。有多少这样的事例可以说明这一点, 如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以雄辩的实验事实为依据, 推翻了统治化学理论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 建立了以氧为中心的燃烧理论。因此, 在讲解教材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例如, 教材在讲解乙烯的性质这一部分时, 用了这一反应式:“CH2=CH2+Br2→Br-CH2-CH2-Br”, 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 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 可为什么方程式中是乙烯与溴的反应?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反应相同吗?我没有直接说出答案, 而是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反映实验, 又引导学生从加成反应的原理中去寻找问题, 自己得出答案。最后, 我们共同得出了结论:教材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样要求让学生明白书本知识也好, 教师讲解也罢, 都可能会有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是优秀学生的基本素质, 这种敢于发现问题, 否定质疑书本的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三、让学生敢于“想象”, 培养创新思维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吧!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人类想像小鸟那样翱翔, 才发明了飞机;想像鱼儿一样遨游, 才发明了轮船。”化学教学中我们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首先,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无论是初中教材, 还是高中教材, 都设计了让学生亲自体验的实验, 在实验中使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能力。而那些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综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这样的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方面是其它一般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如学完了乙醇、乙酸、葡萄糖知识后, 我留了一个家庭作业“自制葡萄酒”, 要求学生写出整个制作过程, 把想到的化学知识都写出来, 还可以向有经验的师傅或家长请教做法。又如, 学习了乙炔的制法后, 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制取乙炔的实验,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的这套装置, 必须与教材有所不同。学生完成作业后, 把自己的作品带到学校, 大家一起分析讨论、修改方案, 对实验结果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做出评价, 对特别有创新的方案, 上报学校并鼓励学生发表到相应报刊上。
让学生学会联想, 也是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 讲到K2CO3, 联想到草木灰, 硫酸钾, 碳酸钾, 氯化钾等;讲到O2、NH3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 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CH4气体;讲解CO气体燃烧的焰色时, 要求学生联想到CH4气体在燃烧时也呈现蓝色;讲到软化水的化学式时, 想到硬水的处理方法及水锈的方法等。
四、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资源是有限的, 这就导致有些化学知识的相关实验无法进行。教师可以利用附近工厂的实验室, 进行教学活动甚至实习活动, 像附近的糠醛厂、饮料厂、塑料厂等, 都可以让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而且, 学生进入工厂进行实地参观、社会调查、访问等活动, 可以接触工人, 体会劳动创造一切, 培养勇于实践, 热爱劳动的创新品质。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思考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 学会把课本知识与实践相联系, 如, 在化学中最常见的酸碱反应可以应用于食品中酸含量的测定。另外, 教师也可以在班里创立几个课外兴趣小组, 让学生学完课本知识后在家里做一些小实验, 小发明都行。目的是让学生加强动手, 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13.浅谈儿童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十三
一、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
积极的课堂气氛,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积极的课堂气氛不是自然形成的,必须依靠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加以渲染。
笔者在执教《春风带我去散步》一课时,这样设计的精彩片段:
第7段:板书山脚下,二月兰,淡紫色,学习“兰”,组词,一种花名,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兰花品质高洁,有花中君子的美称,与梅、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还学习两个字“蓝、篮”。二月兰是什么颜色?淡紫色,学“淡”观察:为什么“氵”表示水无味?比如菜里盐放得少,就没有滋味,就是菜太淡了,那反义词就是“浓”。淡紫色是滋味淡吗?不是,是颜色浅,就是浅紫色。秋天时,天空显得特别高远。有时天空万里无云,有时白云很少,只有浅浅的一抹,就叫“天高云淡”。“一丛”一看这个字“丛”,它就表示生长在一起的许多棵植物,一表示地面,与“从”对比,再画,再用一个词形容,一丛丛,一丛丛花也叫花丛,一丛丛草就叫草丛,一丛丛树就叫树丛,很多树、草生长在一起,就叫草木丛生。
第8段:板书“树林里,白桦树,睁着明亮的眼睛”,这里边有一个词,写出了白桦树的特点,高大笔直,什么样是高大笔直?教师板图。你还见过什么树还长得高大笔直?教师画白桦树的皮孔,讲每到春天皮孔中就会有汁液流出,书中怎么写?睁着大大的眼睛,你发现了什么?拟人句。读这句,这春天的眼睛格外明亮,你的眼睛也格外明亮,给格外换个词,对,可以是“十分”,也可以是“特别”,喜欢作者笔下的白桦树吗?为什么喜欢?它像人一样,有意思。这都是拟人句的功劳。读“你们就是高大笔直的白桦树”,你睁大明亮的眼睛读。
第9段:板书“树梢,喜鹊、筑巢”。“梢”shāo齐读,组词。“树梢”就是树木的末尾,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发梢、眉梢”。人们心里一高兴就眉开眼笑地叫“喜上眉梢”,那树木笔直高大怎样才能看到高高的树梢?仰望,做动作。仰望高高的树梢,喜鹊正在筑巢,读词语,看“筑”,为什么是“■”?古代有一种演乐器,像琴。有十三根弦,用竹尺敲打也表示捣土的杵,现在是建筑,“筑巢”是什么意思?看书上的图就是搭窝,喜鹊要筑个漂亮的大房子,它要第一个做妈妈,它什么心情呀?幸福,对呀,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孕育着希望,就像你们也是妈妈的希望一样。
本节课笔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巧妙诱导点拨,让学生在和諧的气氛中驰骋联想,就像自己来到了草地,来到了白桦林,看到了喜鹊窝,看到白桦树在向自己眨眼睛。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知识又拓得宽,课文挖掘得也深刻,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美的同时,体会到母爱,受到了爱的教育,渗透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顺利圆满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给学生表演的空间
表演是把课文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出来,它形象直观、形式自由、实用性强,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方式,课堂表演可以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促进知识的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获得更多的创造灵感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给学生一些实践的空间,尤其是给学生“表演”的空间,真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情感体验。
三、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如何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笔者的做法是:
1.明确目标,找准思维训练的着力点
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冲破旧的教学模式,明确思维训练的目的,找准思维训练的着力点。
2.化静为动,巧用激发思维的手段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将课文内容化静为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将抽象的思维模式形象化,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因势利导,走出思维定式的怪圈
作为教师更应明白,科学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创造性能力既要有博大精深的基础知识,又要敢想敢做,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王海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12).
14.对新课标中创新意识的认识 篇十四
当今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当今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从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学生的创新意识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重视。因此新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中就包含了“创新意识”下面我将谈谈我对“创新意识”的认识。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在各个学科里都应该要提倡,而数学的创新可能更重要,因为数学是非常抽象的和严谨的,而且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这种应用的广泛,应该体现在去创新、创造性的应用。所以说标准里面提出创新意识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等等。只有发现新的问题、提出问题你才有创新。所以去学习数学,不是只是学现成的数学,不是只解决现成的问题,在你的生活中,提出新问题,发现新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从小学就应该鼓励学生去创造、去创新,就是引导他们在一个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依据现代教育的特点提出的,现代教育的目的是要求依据现代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需要的主动性、创新型的人才。现代教育的任务是按照未来的需要以知识为载体,以开发人的潜能为主要任务;现代教育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各个学科教学必经之路,也是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需要。
创新意识是依据时代需要的特点提出的,培养学生扎实的“双基”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又是21世纪的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青少年只有具备了创新的意识与创新的思维,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动力,因此为发展社会经济、社会科学的新领域而培养开拓型人才是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紧迫任务。
15.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十五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对班级采取开放式的管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爆炸实验、铝热反应等。
二、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
三、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如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乙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乙炔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16.浅谈儿童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篇十六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美术教学多半以一堂美术课来要求幼儿,以“像不像”来评价幼儿作品。这样的教学无疑的束缚了幼儿的思想,对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均起到不良影响,使幼儿很容易地丧失了学习兴趣。
我在上美术课时,特别注意启发幼儿参与绘画的兴趣,并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体验绘画的乐趣。如画“脸谱”时,我首先设计了各种各样有表情的脸谱,和幼儿们一起玩“脸谱”的游戏,通过丰富、形象的表情变化,让幼儿亲身体验,使幼儿很快的画出许多不同表情的脸谱来。
二、探索创意的教学方式
幼儿的绘画能力不仅仅是先天的,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而成为画家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我们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掘幼儿的智慧,教会他们绘画的本领,培养和发展他们绘画的能力和技巧,让他们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1.在幼儿园实际教学中,结合幼儿的美术知识技能,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使幼儿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受和情趣。这就要教师善于创造新颖、独特的方法,启开幼儿思维的心扉。
2.要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健康向上,能够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题材的教学活动。
3.内容要丰富多彩,富有想象和创造的余地。给幼儿选择一些童趣的或拟人化或带科幻色彩的内容题材,这能吸引住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创作欲望。同时,还要考虑其内容是否与幼儿技能水平和表现特点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幼儿的眼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
幼儿美术教学的本质在于创造。我在教学活动中尽量为幼儿创设自由、轻松、快乐的环境,让他们从绘画游戏过程中发现想象的世界,最大限度地放开幼儿的手、脑、眼。经常带幼儿走向大自然,去观察、去捕捉美好的题材,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开发。因此,在教幼儿绘画时,我尽量不采用固定的模式,只教幼儿基本的方法,让幼儿从自己的角度去捕捉和表达周围的世界,让幼儿自己去思考,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让幼儿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图”,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增强幼儿情感体验,促进幼儿学习兴趣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尊重幼儿,在顺应他们自然发展的前提下,加以启发、引导,更多地使用游戏式的方法完成教学辅导。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然的活动环境,使其身临其境中产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从而积极地去观察、去想象、去创造。
2.丰富幼儿感知,积累创作的素材教师作为幼儿探索创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更多组织幼儿观察周围的人和的,让幼儿认知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欣赏不同类型的图画。
3.启发幼儿的想象,激发创作热忱例如:我上的中班“美丽的汽车城”美术活动课。这是一个利用废旧材料的操作活动,从构思、设计活动、准备材料都由我和幼儿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
第一步骤:带幼儿到大街上参观,观察各种各样不同的汽车。组织谈话说出汽车的种类、特征——培养了幼儿观察力、分析与表达能力。
第二步骤:让幼儿自己设计汽车,画出设计图—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绘画及审美能力。
第三步骤:选择和整理材料,幼儿自己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第四步骤:成品展示,对每一个幼儿作品的创造给予肯定——培养了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对成功的体验。
上述活动正是我利用幼儿对汽车的兴趣,激活了幼儿设计制作汽车活动的兴趣,并充分挖掘每一环节的教育价值,促进其多方面主动获得发展。
4.提供自主空间,体验集体作画的乐趣美术活动时还可以让幼儿共同研究,共同设计,集体作画。使幼儿处于彼此协调的气氛中,增强合作意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主动发展,在相互绘画中发现新的创意,让绘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关于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给孩子营造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充分鼓励、激发、引导孩子展示自己的才智,让他们积极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愿望表达出来,才会使幼儿有创作的乐趣。这样,才能拓展幼儿的创造思维,为孩子将来成为创造人才奠定初步基础。
四、积极正确的评价作品
我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常用欣赏、鼓励的语言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只要是幼儿认为应该要在作品中喜欢表现的就让他们画上,不限制幼儿“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如:一位幼儿在画雨天的景象时,同时画了雨天和红红的太阳,当我问他画的是雨天还是晴天,那幼儿说:“这边正在下大雨,那边雨停了,太阳公公出来了。”可见,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不可低估的。我们作为辅导教师不应束缚幼儿的思维,要积极鼓励幼儿放飞想象的翅膀,诱导幼儿自发的表现,发泄其内心的情感,从而提高绘画兴趣,实现自我发展。
【浅谈儿童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推荐阅读: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10-17
儿童美术教学09-13
儿童美术教学理念07-31
儿童美术老师教学心得09-15
儿童户外美术写生课11-03
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07-26
儿童画美术评语大全08-20
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07-08
小学儿童画美术教案09-10
浅谈儿童绘画创作教学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