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视角下的财务管理

2024-09-08

经营视角下的财务管理(共7篇)

1.经营视角下的财务管理 篇一

以长远利益的视角剖析美容院拓客

作者:张澜琼 1 什么是美容院拓客

1.1 市场上流行的拓客总体思路:一个美容院有100个老顾客,一个带一个就是100个新顾客,进行所谓的是情感带动销售,以老顾客为基础进行连动销售。

1.2 汉莱美容院拓客思路:以美容院地利条件、人际条件、产品结构、美容院口碑、美容师情感、代理商连动六位一体为基础,导入纳客思路。纳客时以吸引新顾客来店参观、体验、消费为目标,逐步用完善的店铺服务流程、亲切的服务体系、过硬的仪器设施、安全有效的产品梯次达到留住顾客,并开卡转为忠诚顾客的一系列营销过程。传统美业拓客模式透析 2.1 产品公司自行组织的拓客

行业内较为知名的产品公司,一般都会选择与咨询公司合作的模式对网内店铺进行拓客。如此做可以保证,拓客质量、拓客远期效果、拓客利益双关。但也有很多小产品公司,在成本控制较严的情况下,先选择一家咨询公司进行合作后进行单独操作拓客。这样操作的后果就是画虎像猫,有形无神,尽管在拓客数量上有所保证,但质量往往相差很远,导致整体拓客效果不理想。比如,留不住高质量顾客、开卡量少、服务成本增加、拓客后美容师心态负相关、拓客后老顾客反映意见大等。

2.2 代理商组织的拓客

代理商层面组织的拓客,多数是描摹型的,追求一种虚化的效果,把活动的噱头搞的很体面,美容院老板乍一看很像搞活动的气氛。但,代理商往往不

能抓住拓客的本质,即要吸引高质量的顾客入店消费。所以,他们的噱头只能停留在为拓客数量而做宣传,对于美容院如何留客,如何指导开卡,如何进一步推广项目却束手无策。

2.3 咨询公司组织的拓客

09年疯狂拓客可谓疯狂一个年轮,大小咨询公司、工作室、个人都来进行拓客。在这些咨询公司中,拓客的质量也良莠不齐。有的咨询公司在固定的一段时间内,大量推行广告策略,接单量大,导致拓客老师人手不够,以至把公司的后勤人员进行简单培训也走入拓客大军;还有的公司以拓客为契机,与产品公司合作,导入产品实施捆绑销售,拓客被利益化,所以咨询公司最后关注的也不是拓客后3至6个月内美容院的实际纳客量,而在乎的是拓客的三天内他的产品销售量是多少,因此导致,大量产品被转介绍给新老顾客,成为美容院日后销售的隐患。有的艺人利用主持天份、搞笑天份、脱口秀天份,也进行拓客活动。尽管美业销售是一种非理性的销售方式,但,这些从舞台上跳下来的老师,对美容院的管理模式一窍不通,他只关注三天内拓客的量,而不关注你这个量如何变成实际的纳客人数(其实严格来说,这些艺人根本也不懂如何进行二次销售),最终导致拓客后期留客失败。美容院如何选择拓客

3.1 美容院如何进行拓客,首先要明确美容院是否需要拓客。

可能大部分的美容院老板都会说,客人是美容院生存的唯一上帝啊,什么时候都需要顾客,无论何时都需要进行纳客。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笔者理解美容院老板的心理,但不认同这种说法。笔者总结以下三点不适合进行拓客的时机:

一是:周围店铺都进行了拓客活动,而您的美容院还未做。这个时候,周

围店铺都做了拓客活动,根据笔者对顾客心理的分析,此时,您应该做的不是拓客,而是终端会,可以项目为基础进行终端会的策划,收益要比拓客好上10倍。

二是:店龄时间较长,店铺顾客类型未划分清楚。这类美容院在市场打拼数年,有一定的客户积累,但因欠缺管理技巧或店长、经理管理缺位,导致店铺内顾客类型划分不清楚,即店铺内的职业划分、年龄划分、年消费能力划分、产品需要类型划分等这些数据未做统计,如果此时拓客会增加店铺顾客的混乱度,严重的可导致产品选择、顾客实际需要、店铺管理升级、顾客转型类别等出现数据分析偏差。

三是:与店铺年度销售计划有冲突,若拓客则打乱顾客对需求的错误判断。此型美容院一般为连锁或大型美容院,年度都有自己的销售计划、纳客策略、留客措施等。这些方案措施如果不能很好与拓客结合,往往导致事倍功半,不仅拓客会引起老客烦感,而且年度的销售计划也会被打乱,影响整年度销售业绩。

3.2 选择有实战经验的咨询公司进行拓客,要在拓客的后期工程达成共识。配货即送拓客的产品公司,打一定款再配送拓客的代理商,这些利益的诱导可能会让你感觉到,“这真的很实惠”“3天内能进20万,天啊”“7天内有800新客,啊?”。。。这些数字真的能把一个正常的美容院老板震懵。但,清醒后要联系一下笔者第二章节的那三点,看你现在是不是适合做拓客。然后再去咨询你的合作伙伴,后期能否保证进店消费的顾客在一个比例之上,能否把留客的方案做到6个月以上等等。如果这些做不到,笔者奉劝各位老板,还是自己再拿点咨询费找一家实实在在的咨询公司,做一套可实行的拓客系列方案,这样即能保证量,又能保证质,即能在短期内获得巨大利润,又能在长期

销售中得到实惠。汉莱拓客(我们叫圈客)的关注的数据 4.1圈客关注的数据分析 4.2美容师参加活动情绪指数 4.3纳客量与到店消费比率

4.4 圈客开卡占开卡客人总数百分比

4.5 圈客活动后的1-6个月净利润同期增长率 4.6 圈客后新客与老客消费比率 以上数据涉及商业秘密,不再阐述。5 汉莱拓客中(圈客)的留客模型 5.1 引客

关注吸纳何类顾客进店铺,也就是把客源质量把控在入门时。5.2 筛客

通过活动,了解顾客潜在消费能力,把不适合的顾客筛选出局。5.3 锁客

对有消费能力并认同店铺品牌的顾客留下来,以优惠的卡项设计和情感营销锁定顾客。

5.4 定客

顾客开卡后,不一定都是要消费的,此时要用项目和美容师的沟通技巧刺激顾客消费,在店铺消费6个月以上的顾客基本上就属于自己店的顾客了。

5.5 稳客

消费时,顾客可能对进程中的服务或多或少有不满意的地方,店铺要再次开展终端会的形式,以文化营销的方式留住客人。

5.6 存客

稳客后,新一批的忠诚顾客会介绍新的客人进店消费,此时要把握好店铺容纳量,对消费能力较强而时间相对较少的顾客,要采取“暂存”方法留客。

(以上只是留客中六大方案的中心思想,具体方案较详细,合作后会逐一介绍给店铺,并辅导至灵活运用)汉莱在拓客实施中带给美容院的实惠

6.1 拓客行销活动带给店铺员工的五种心态变化

(1)感恩心态:员工学会感恩(客户、老板、员工之间),积极性提高,工作由被动变主动。

(2)团结心态:员工凝聚力增强(老板、员工之间),内部矛盾消除。(3)自信心态:员工自信心、胆量、销售能力大大提升。

(4)忠诚心态:美容师获得更多客源、培训和发展机会,避免销美容师流失。

(5)公益心态:活动中,我司将根据实际情况,邀请当地相关公益人物进行公益形象包装,树立店铺在当地公益排头兵位置。

6.2 拓客行销活动带给店铺的六种实惠

(1)业绩实惠:客源增加,销售业绩直线上升,美容院效益日趋提升。(2)精英美容师:活动中、活动后,拓客老师会帮助美容院机构的老板识别具有潜在资质的销售美导,着重培训,结合实际情况打造精英美容师。

(3)市场定位实惠:经过拓客后的美容院,会很快发现店铺适合人群,并能通过消费指数定位美容产品的价格和层次,利于美容院掌握市场先机,有的放矢做好基础,为做当地连锁事业铺垫平坦大道。

(4)店铺品牌实惠:随客源扩容,美容院在当地影响力大大增加,企业

品牌知名度将前所未有的得到提升和加强。

(5)店铺管理咨询实惠:拓客行销活动结束后,我司将根据所签合同不同,分别对服务过的店铺进行专家咨询管理,免费提供相关营销思路。

(6)店铺美导系统学习实惠:按比赛流程和评比规则,对获得名次的优秀美导,将参加猎鹰商学院系统培训。汉莱中国在拓客(圈客)执行中的点点战绩

(1)海南省三亚韩姿丽人美容美体机构,纳客957人。三亚一声炮响,打响中国大陆区拓客的疯狂时代,此前,在百度搜索中,打入拓客,搜索到的只有吴大维的拓客脱口秀,而这声炮响后一个月内,拓客的链接已经达到12329条。

店铺介绍,位于市区,对面有家自然堂美容院。14位美容师,入职不到2月的美容师2位,入职不到一年的美容师4位。

(2)湖北武汉克丽缇娜连锁店,纳客756人。

店铺介绍,一家店位于市区,800米内并有多家美容连锁机构;另一店在较偏的郊区,10米内就有一家美容院。15位美容师,入职不到2月的美容师3位,入职不到一年的美容师6位。

(3)海南华韵美容院,纳客652人。

店铺介绍,一家自主经营的美容院,成立三年,美容师只有9人,48小时创造了652人的佳绩。在结束当晚的8.30,还有顾客临时赶到,肯求拓客老师给他投票的一次机会,为她欣赏的美容师投10票。

(4)重庆凤冠美业连锁,7家连锁,纳客6805人。

店铺介绍,凤冠创建于1988年。作为重庆首家美容院,凤冠第一个把“美容”二字带入重庆,启发了重庆的美容市场。经过20年发展,凤冠现已成为

集美容服务、教学培训、商贸、健身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美容机构,拥有美容、纤体、丰胸、SPA水疗、整形、文刺、瑜珈、培训等八大服务项目体系。

(5)广东宝恒连锁,4家连锁,纳客2056人。

店铺介绍:宝恒美容连锁,中山1家,清远3家,武汉分店已论证动土。

宝恒美容在2009年11月时曾组织过拓客活动,当时清远三店铺加起来不足120票,而本次,创造了奇迹。四家连动,35位美容理财,创造了2056人的纳客奇迹。用宝恒美容店铺员工的话说:奇迹有时与做梦差不多,越不敢相信,它越是真的。

(6)其他的店铺多在300-600人左右,低于200人的店是位于内陆县级单位并且店铺经营时间较短的客户。

(7)08-10年拓客店铺区域分布:广东35家,海南53家,湖南25家,山东30家,河南37家,安徽41家,浙江12家,云南23家,湖北44家,辽宁12家,四川33家,福建16家,江苏18家,贵州25,陕西20家,上海6家,北京3家,合计433家。(以上统计包括连锁美容机构子店铺家数)

首发:

2.经营视角下的财务管理 篇二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转型升级

1 智慧旅游时代到来

自1969年互联网始创至今, 互联网已从最初的军事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目前, 全球网民数量已经高达30亿, 中国网民规模约占总人口数的50%, 其中使用手机的用户占网民总数的39.1%, 2014年11月,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行, 人类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升级改造有序进行, 旅游市场散客化进一步推动了智慧旅游的发展, 在线旅游交易规模以超过年均30%的增长率快速发展。

2 智慧旅游时代的市场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 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重要的生产要素, 传统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滞后于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要求, 为实现旅游景区吸引游客、优化游客体验和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等目标, 旅游景区在经营管理中应进行智慧化转型升级。智慧旅游时代旅游市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散客、自助游客比例上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发展, 团队游模式不再具有优势, 目前国内团队游比例已降至20%左右, 自助游客和散客比例约占80%以上, 散客时代全面到来, 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制式的旅游产品依据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分拆为独立的旅游产品, 再由游客自行在网上选购重组, 自主安排出游路线、内容和时间, 以更精确的方式满足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充分挖掘旅游市场潜力。

2.2 旅游方式向个性化、自由化、休闲化的方向发展

当今游客对于旅游体验的要求更加强调个性化、自由化和休闲化, 在旅游方式上游客更加倾向于通过网上咨询、私人订制等智慧化手段出行, 目前中国有超过80%的游客通过网络媒体获取旅游信息, 以提升与旅游景区沟通的顺畅度及获取信息的便捷度, 优化旅游体验。

2.3 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难以与智慧旅游方式形成有效对接

随着智慧旅游方式的普及, 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与智慧旅游方式形成有效对接, 一系列负面影响逐渐显现, 例如, 对景区游客数量的管理不当使得客流量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 造成景区的植被退化和环境破坏。对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进行智慧化升级,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统筹管理、优化资源分配的作用, 可以帮助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人员及时感知景区状况, 引导游客行为, 降低负面影响。

3 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

对于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 多位学者做出过相应的阐述, 姚国章认为, “智慧旅游主要有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务四种表现形式”[4];刘军林、范云峰认为, 智慧旅游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可以“加强景区的监督安保工作、增加景区的互动体验质量、推动景区引领趋势与潮流、改变旅游产业格局”[5]。刘利宁将智慧旅游的综合应用指标归纳为“公共安全管理、景区环境监测、景区能源管理、办公管理、景区票务管理、景区医疗、旅游交通、公共发布平台、智慧酒店、旅游购物、虚拟旅游”等方面[6]。本文主要研究智慧旅游在综合应用及外部表现层面的构成要素, 因此, 笔者将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归纳为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智慧政务四个方面。

4 智慧旅游视角下传统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的弊端

基于智慧旅游的视角, 结合智慧商务、智慧政务、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智慧旅游构成要素, 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出发, 传统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4.1 外部经营

4.1.1 宣传方式僵化

传统的旅游景区宣传模式包括宣传海报、电视广告、节会活动、旅行社营销等传统媒体和宣传方式, 宣传方式渐趋僵化, 不但成本高昂而且效果有限, 严重限制了景区的经营效益及发展潜力。

4.1.2 客源渠道狭窄

传统旅游景区过度依靠旅行社客源渠道和“门票经济”, 随着旅游市场由团队游向散客游转化, 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产品信息, 传统的客源渠道和盈利模式已无法支撑旅游景区在现代旅游市场条件下的健康发展。

4.2 内部治理

4.2.1 服务水平较低

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例如在旅游安全保障领域, 配套的安全防护基础设施涉及层面多、技术领域较广, 容易造成安全保障不完善, 遗留下安全隐患。旅游景区的日常经营管理中, 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形成企业文化来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7]。

4.2.2 旅游资源保护能力较差

个别旅游景区存在破坏性建设现象。例如景区建设城市化等现象易造成资源破坏和资源退化;对于客流疏导的不力和对顾客行为的规范缺失易造成环境污染、植被退化和文物古迹的破坏。

5 智慧旅游视角下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转型升级的途径

基于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务等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 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出发, 分析智慧旅游时代的时代要求和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有必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 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的结合程度, 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智慧化转型升级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5.1 外部经营

5.1.1 旅游产品新媒体营销

充分运用新媒体营销手段拓展旅游产品营销渠道, 加强与旅游专业网站、大型旅游论坛、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合作, 利用微博、淘宝、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大范围推广, 依托大数据锁定客户群, 有针对性地实现精准营销。

5.1.2 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搭建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使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需求实现网络选购。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设计旅游行程和完成旅游消费的首选工具, 搭建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有利于迎合消费者消费习惯, 提高景区经营管理效率。

5.2 内部治理

5.2.1 景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保障

景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保障是进行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智慧化转型升级的发展基础。具体包括无线网络和手机信号全覆盖、景区智能终端配置、门户网站建设、移动软件推广等内容, 以提供通信、信息查询、电子商务、信息化管理等服务。

5.2.2 智慧化办公

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景区经营管理日常工作中的运用, 运用纹考勤办公系统、景区可视对讲系统等智慧化办公系统进行办公业务处理、信息管理、辅助决策和无纸化办公, 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 减轻劳动强度, 改善办公条件, 实现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

5.2.3 景区电子导览服务

借助自助导览移动终端、固定导览终端、移动智能终端等多种设备及设施, 以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电子影像、图片、音频等媒介, 为游客提供电子导游服务。通过自助导览移动终端为游客提供电子导航和地图定位服务, 为游客规划旅游路线, 合理配置出行时间。通过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软件为游客提供周边购物信息, 介绍特色产品、传播风俗文化, 并提供电子商务服务, 支持游客进行在线选购、在线支付。

5.2.4 景区客流网络管理系统

通过景区电子票务管理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对景区客流的实时管理。运用电子门禁、智能监控、人员定位、车辆追踪、停车场管理等多种技术设备进行游客信息采集、客流统计分析, 以及时发布导览信息、公告交通状况、引导客流走向, 保证景区客流量在各个区域的合理配置及旅游线路畅通。

5.2.5 景区运营电子监控系统

对旅游景区内进行视频监控全覆盖, 对景区内部环境质量、能源管理和娱乐、游览、交通、机电、消防等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电子监控, 及时感知景区运行状况, 建立信息化保障和应对机制, 确保景区的安全运营及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5.2.6 景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

通过红外视频监控、电子巡查、火灾自动报警、食品安全检测等景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 对景区公共安全进行实时保障, 通过互联网技术为游客提供便捷迅速的电子紧急援助、卫生服务、远程医疗、远程监护、移动医疗等服务。

6 结论与建议

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互相渗透融合的时代背景下, 旅游业进入智慧旅游时代, 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一系列弊端逐渐显现, 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智慧化转型升级有利于构建智慧型景区, 达到整合需求、优化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实现旅游业与互联网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纽带的产业创新融合, 推动旅游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 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

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掘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产业中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革新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能等作用, 进一步紧密旅游业与互联网产业的结合程度, 面向市场需求, 从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对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智慧化转型升级, 实现新的时代背景下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叶铁伟.智慧旅游:旅游业的第二次革命 (上) [N].中国旅游报, 2011-05-25 (11) .

[2]黄超, 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2011旅游学刊年会会议论文集, 2011.

[3]张凌云, 黎巎, 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 2012 (05) .

[4]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2) .

[5]刘军林, 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 2011 (10) .

[6]刘利宁.智慧旅游因子分析评价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13.

3.经营视角下的财务管理 篇三

[关键词] 体验体验经济旅游服务经营

一、体验经济概述

1.体验经济的产生

“体验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形成的。它的创作者是美国一家企业管理咨询顾问公司的两位合伙人——约瑟夫·派恩二世(B·Josehp Pinei II)先生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Gilmore )先生。他们的著作《体验经济》(The Experience Economy)一书于1999年问世,并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根本上说,任何时代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与人们需求不断升级相互作用的产物。体验经济正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经济,它反映了人类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进入了一种更高的精神消费境界。体验经济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服务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新的经济形态。

2.体验经济与旅游

从企业角度看,体验经济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与体验。也就是说,企业是一种体验的策划者,它不再仅仅提供商品或服务,而是提供最终的体验,给顾客留下难忘的、愉悦的记忆和经历。从消费对象看,他们的消费需求从重产品向重感受转移,从重消费结果向重消费过程转移,从重生理需求向重心理需求转移。他们在消费中寻找感觉,寻找体验寻找能够使他们长久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不可复制的体验。他们愿意为这种体验付费。

从旅游的本质来看,体验是旅游的核心属性之一。有学者认为旅游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其本质在于审美和愉悦(基础旅游学,谢彦君,1999)。旅游的基本出发点、整个过程和最终效应都是以获得精神享受为指向的,而这种短暂、异地的精神享受即是体验。从体验的内容来看,旅游是体验的大舞台。体验是一种参与的经历,它能为参与者提供身心的享受,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旅游是人们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之后追求的更高更新的精神需求,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异地旅程和暂居的体验,与体验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体验经济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

1.农家乐旅游中的体验经济

体验经济是消费者的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劳动体验、人文情感体验消费与生产环境建设相结合的一种经济形式。随着城市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都市的人口密集与空间狭小和越来越严重的喧哗、噪音、污染等现象,日益成为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对于人们重返自然、返璞归真的追求,在一些城市周围的农业生产基地或者农业科技园边发展起了农家乐旅游。这样的农业基地或者农业科技园的资源优势在于能够使人们在休闲中学习,在娱乐中实践,在劳动中享受这份独特的生活体验。

2.旅行社业中的体验经济

中国康辉深圳旅行社“体验式旅游”推出了西部自驾车之旅,自驾车走丝绸之路“从兰州出发经青海到拉萨”第一个旅行团的88个团友说,这是他们所参与的旅游活动中最感人、最深刻的一次旅行。现代相当部分的年轻人认为,现代旅游不完全在于我到过哪里,更多的是我在那里感受到了哪种生活方式,感受到了哪些地域文化和地方风情。

3.餐饮业中的体验经济

餐饮业的经营思路是首先考虑顾客体验消费的环境(即舞台),然后考虑满足这种消费体验的产品和服务(即道具),真正的“演员”就是顾客自己。当顾客购买一种服务的时候,他实际上购买的是为他度身定做的一系列无形的体验,他买的是时间和享受,是他在这段时间里体验的一系列值得回味的活动,餐饮业需要将这些活动编排得像一出戏一样赏心悦目,并以令顾客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给他看。人们愿意花二十几块去享受一杯星巴克的咖啡,而不愿意在办公室里喝几块钱的速溶咖啡或咖啡饮料。

4.旅游景点中的体验经济

在国内,起步比较早,而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主题公园应该算是深圳的了。明斯克号航空母舰、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和欢乐谷等,都是在服务的基础上加深了游客们的感受时期,从而使公园保持持續、旺盛的生命力。明斯克号航空母舰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在航母上,为体现“明斯克”号的原舰风貌,航母上基本保留着原有的设施装备,即使是仿制品,也很难分辨真假,这也无形中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每一个工作区的服务员的服装完全是与真实航母上的相应工作区的士兵服装一致。飞行甲板上的服务员穿的是引导员的服装,头戴安全帽,身穿亮条坎肩;休息区是一般的水兵服,底舱是工作服等等。这些服务员的来回走动,相互招呼,让游客们真正地有一种“身临其舰”的感觉。

三、旅游服务的经营问题

1.体验质量的衡量

体验创造的价值来自于消费者个人内在的反应。体验本身也就可以看成某种经济上的给予,所以消费者会愿意为这种体验付费。由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 A. Samuelson)提出的幸福方程式是研究体验质量的一个着眼点。幸福公式:

我们可以看出欲望(期望)与效用(满足程度)对体验的影响。增加幸福的方法是控制欲望和增加效用。“效果——期望”模型是对幸福公式的描述。如图:

归纳起来体验与期望的关系如下表:

表 体验与期望的关系

2.利用体验经济创造价值,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

(1)在服务中融入更多体验成分。旅游企业在一般正常的服务之外,如果融入体验的内容,将会创造一些意想不到的价值。例如,在深圳的欢乐谷,游客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旅游体验:矿山车可以让游客体验到穿越矿山的惊险与刺激;四维影院可以让人们感受全方位的视觉冲击;卡通城可让人们沉迷于童年的回忆,而魔术晚会则让人们在膛目结舌中体验超凡的感受;不同的娱乐主题可让不同年龄的人们塑造自己的娱乐经历和体验。“老北京炸酱面”把民族传统的饮食和声情并茂、热情殷勤的传统服务结合起来,在店里面总是热热闹闹的场面。搭着毛巾的店小二,响亮而且拖着长音儿的招呼声“来了您那……”,“慢走了您那……”,老式的四方桌和长条板凳,再加上古典朴素的装修,偶尔还有戏曲和曲艺表演,使人有一种置身历史的感觉。饭菜虽简单,但是给客人的感受却是深刻的。

(2)将自己定位于体验经济。定位于体验经济,关键是要抓住目标顾客追求的体验价值,并集中于某一个方面创造出独特的体验来。例如黄山、桂林、九寨沟的美景举世无双,但如果仅仅卖一卖风景,并不能创造超额顾客价值,有时利用不当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顾客投诉)。旅游公司和景区管理部门必须在服务项目、顾客参与、知识发现、文化价值挖掘、交际、以及提升顾客的自我感觉等方面下功夫,使顾客愿意在景区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只有创造和吸引这样追求体验的高端游客,才能带来更多的一般顾客。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是体验经济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它通过成功动画片的情景模仿,运用色彩刺激、情景魔幻等表现手法创造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3)塑造体验经济价值链。NBA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基于体验的价值链。从球队的经营、球星的包装、赛事日程安排、现场气氛的塑造、电视转播到各种服装、纪念品的开发等也是一个完整的价值链。这个价值链的核心也是体验经济。因此NBA要推出新人,创造新闻、追捧球星、创造市场气氛,并不断创新。如果NBA仅仅依靠门票生活,实际上根本就维持不了。目前,中国众多旅游企业的生存仍然依靠门票和企业的冠名,这是难以持久的。尽管有些旅游企业靠冠名一举成名,但多数旅游企业的经营却捉襟见肘,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一个以体验经济为核心的价值链。

(4)开发旅游企业内部体验价值链

①员工满意度影响员工保留率和生产率。不同的员工追求的体验往往不一样。刚刚毕业的学生更关注学习,例如毕业生去外企的重要目的是学习和体验外企的管理,而不是在于高工资。青年经理更在乎授权和独立发展机会,这或许是许多外企基层和中层经理逐步离开的重要原因,而中层经理更在乎情感、尊重和成就方面的体验。对不同的员工要给予适当的满意体验,以保证保留率和生产率的提高。研究表明,员工选择主动辞职的原因依次是公司气氛沉闷、感觉压抑、公平、工资奖金等。如果一个公司充满生机,绝大多数员工并不会因为工资问题而选择辞职,这就可以创造相对竞争优势。

②员工保留率和生产率影响体验价值。当员工因为对企业满意而减少流动和提高生产率时,企业就在人力资源方面拥有了强大的竞争力。所以,企业在发掘外部体验经济的同时应该充分重视内部体验,在创造员工体验价值的同时创造竞争优势。员工是顾客体验旅游服务的传递者和加工者,对于顾客来说,体验价值可以通过比较获得体验所付出的成本与获得的总利益来衡量。当顾客达到一定满意度时,便产生了顾客忠诚,有了忠诚的顾客便不难想象企业的可观利润以及发展与成长了。

毫无疑问,“体验”已逐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特征之一和社会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旅游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与时俱进,在旅游产品经营中引入“体验经济”理念,通过为旅游者提供与众不同的体验,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推动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4.知识管理视角下的企业管理 篇四

知识管理的概念首次被提出是在1986年的联合国劳工大会上,随后,知识管理逐渐受到重视。

在知识管理研究领域,很多学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知识管理之父”的瑞典管理大师斯维比,斯维比是最早提出“知识管理”这一概念的,他首次从组织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提出了知识组织的概念;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德鲁克认为知识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知识与工艺结合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知识用于研究引发生产力革命。

最后到知识作为知识本身引发管理革命,在新形势下,知识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在企业运营中占据重要地位[1];日本知识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野中郁次郎认为知识分为两种: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他与竹内弘高建立了SECI模型,该模型利用“场”描述知识发生情,模型很好地描述了企业内部知识的产生、传递、吸收升华[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受到重视。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知识的发展,在信息时代,企业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如何对这些信息、数据加以整理形成知识,如何在与其他企业合作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对企业内部的知识如何持续健康地传承,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本文利用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分析企业知识的转化过程,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指导。

二、SECI模型

了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影响,首先需要,知识在企业中是如何产生、传递、利用、升华的,SECI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企业内部知识的产生、利用过程,能够对企业知识管理提供很好地参考作用。

SECI模型是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竹内弘高提出的,野中郁次郎将企业中的知识分为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利用“场”的概念描述知识产生、传递、吸收的物理情景、虚拟情景。

该模型(图1)很好地描述了知识在企业内部形成、传递、吸收、创新的过程。

模型中的四个“场”描述了知识活动的情景:原始场、互动场、系统化场、学习场。

该模型中,原始场中实现的是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传递过程,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企业员工通过交流,实现想法、经验、情感的传递,这些经验、想法是个人在以往工作中有所想,有所感的,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形式化,因此其传递过程有所局限。

在互动场中,实现的是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的是专家团队,可以是现实中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团队,也可以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虚拟的.专家团队。

专家团队对隐性知识实现编码化和形式化,使得隐性知识更加容易在企业传递。

系统化场实现的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传递,该过程实现不同企业知识的整合,将专家团队形式化的隐性知识进行更加广泛的传递,各种显性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更加系统化,系统化场需要更多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以便实现显性知识由于来自不同的企业而造成的异构问题。

最后是练习场,在这一场中实现的是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变,企业员工在学习到了显性知识之后,能够消化吸收,利用已经学习到的显性知识,融会贯通,最终使得显性知识成为自己的隐性知识,这是一个消化吸收的升华过程。

SECI模型能够很好地阐释企业内部知识的传递过程,但是该模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3]。

首先,该模型忽略了外部知识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无处不在,知识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企业在信息时代发展,不可避免地需要解除各种信息、知识,该模型不能够解释外来知识是如何进入到企业内部的。

其次,该模型依赖的是人员的社会性,需要人员的社会交往实现知识的传递,在这一过程中人员作为知识的主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在一些世界知名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很多企业都经历了经济萧条而带来的大范围裁员问题,而这些企业并没有因为员工的流失而失去其核心竞争力,因此在企业内部,知识的存储与利用,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问题。

三、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一)员工培训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优秀的员工是企业重要的财富。

任何企业都会面临人员的更替,老员工的离职同样带走了一些企业的知识,新员工刚进入企业无论是对技术还是业务流程的认识都不够完善,甚至是缺乏,如何让新员工快速地适应新环境,胜任自己的工作,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员工培训是企业解决这一问题通用的方法。

成功的员工培训能够使员工快速了解工作性质、掌握技能从而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员工培训中引入知识管理的思想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老员工的离职带走了对工作的认识、经验等知识资本,如果没有对这些知识进行很好的管理,必然会随着员工的流失而失去这些知识,企业将会承受损失。

对于采用知识管理的企业则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通过SECI模型我们可以看出,员工经验、思想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形式化传递的,这就保证了,企业知识资本不会随着人员的流动而损失。

由此可见,对企业的知识进行管理对于员工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

知识经济下企业生产已经从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发展到依赖知识资本,通过对知识的利用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企业的创新包括技术的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等。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能够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经验、技术规范等形式化,从而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实现技术的创新,新技术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面临的整体环境发生了改变,因此,传统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企业信息传递起到了推进的作用,传统的组织结构信息是层级传递的,这样的传递方式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如果是销售企业,这样的传递方式很容易在供应链中形成“牛鞭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更加倾向于扁平化,企业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下更容易把握市场动态,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信息、知识的传递。

5.经营视角下的财务管理 篇五

2。1调整企业营销战略

任何企业都会遇到危机,避免不了会处于下风情况。所以,要在危机发生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调整企业营销战略,恢复原有经营状况。但是,许多危机都是潜在的,所以要将危机意识融入到战略调整中,保障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另外,在战略制定好后的执行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照搬老一套的做事方法,要与时俱进,根据营销战略做出灵活性改变,合理合法进行企业经济业务活动,达到确保企业有序、健康发展的目的。

2。2增强员工忠诚度

当企业危机发生时,最不想见到的状况就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内部处于一片混乱状态。有些人员在面临巨大企业危机时就会不知所措,严重的甚至辞职,造成了企业大量优秀人才流失。因此,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危机处理办法,不仅会降低员工对企业信任度,而且搞的人心惶惶,很快会面临破产的威胁。企业的中心力量就是员工对工作的热忱度,没有可靠员工的企业在市场上来说就是一个空壳而已。只有不断增强员工忠诚度,才能稳住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一支高技术、高知识、高效率的精英队伍。

2。3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6.经营视角下的财务管理 篇六

关于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方面,例如保险需求、保险成本、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推行可行性等。在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在我国推行的可行性方面,王克等[3]对6种可能实现的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风险分散途径进行阐释,对其在我国推广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还以美国为例介绍了国际上开展此类保险的宝贵经验。

综上所述,已有成果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理论基础有着很深入的研究。然而,在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实际开展过程中,通过“猪粮比”这一量化指标分析生猪市场风险情况的,则很少有涉及。因此,笔者在借鉴国际上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2010—2015年生猪出场价格以及养殖户实际购买二等玉米价格的统计数据测算出平均猪粮比值,从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角度出发,对黑龙江省未来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经营风险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我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合理分析。

1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基本概述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是规定以同时具备准确性、及时性、公正性特征的“价格指数”为衡量标准设计保险方案和进行补偿赔付,对生猪市场价格下跌引发的市场风险进行承保的保险产品,该保险将生猪价格变动引发的市场风险纳入到农业保险范畴,是探索从经济措施的角度出发、合理运用保险的优势对生猪产业进行支持的创新性举措[4]。从特征的角度来看,投保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原理相当于在期货市场购买了一份看跌期权,也就是说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与以往的单纯保障自然风险的养殖业保险相比表现出较强的金融工具特性。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最先出现是在21世纪初的美国,如今已经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较为成熟的研究和发展,然而对于我国而言它是近几年才进入人们视野并得到关注的新名词,利用其为农民养殖户由于生猪市场价格下跌而导致的收入损失提供经济补偿,进而达到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农民养殖户预期的目的。由于起步晚,目前我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还处在初期的研究和尝试过程,相较于美国和加拿大,在条款的完备性、多样性以及科学性等多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 我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发展现状

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探索粮食、生猪目标价格保险试点。”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其中在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部分提出应当切实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并且明确指出“积极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

2013年5月份,保险业在应对养殖业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方面做出了全新的尝试,安华农险在北京市顺义区签订了首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合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确定在北京市试行。2014年上半年,山东省邹平市,济南省长清市、德州市等7个地区的部分县区陆续启动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共承保生猪4万多头,获得保费收入接近50万元。同年7月份,人保财产保险公司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5家规模养猪场签订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合同。

虽然我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发展势头良好,但同美国、加拿大等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发展成熟的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不足。我国的生猪市场在供给和需求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风险,这就给我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阻碍。

在需求方面,生猪市场中猪肉的短期需求弹性较高,长期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前者是由于随着牛羊鸡肉等替代品的增多,猪肉的可替代程度不断提高,如果发生与生猪相关的质量安全问题或者有较大规模的疫病出现,消费者对于猪肉的需求量即大幅减少,即使该状况与猪肉的联系较小甚至并无关联,消费者也大多会为了安全因素考虑减少购买量,因此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猪肉的需求价格弹性会相对较高。虽然猪肉的可替代性随着替代品的增多而不断提高,但其始终占据着我国消费者肉类支出中最重要的地位,即使由于疫病等情况的出现会导致猪肉的价格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巨幅波动,但它的长期需求量仍表现得比较稳定,即猪肉长期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低。

在供给方面在生猪市场中猪肉的短期供给弹性较低,而长期供给价格弹性较高。生猪的养殖需要遵循一年半时间左右的生产周期规律,在短时间内供应量不能根据价格的变化而立即调整。而在较长的时间期限内,由于我国的生猪产业养殖主体仍然是以农户为主,其科学规范化养殖知识和技术都受到限制,同时还较容易对市场做出盲目甚至错误判断,导致我国生猪供给的价格弹性在长时间范围内较高。

3 基于“猪粮比”测算下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经营风险分析

保险公司是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推动者,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决定着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未来的发展趋势。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生猪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虽然暂时没有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但黑龙江省的生猪市场的统计数据很具有代表性,所以笔者以黑龙江省生猪市场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借助“猪粮比”这一定量指标对未来在黑龙江省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保险公司经营风险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在生猪的生产实践过程中,生猪的价格与其主要饲料粮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相互适应的关系,也即“猪粮比规律”。在以往其他地区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试点实际操作中,通常是将保险价格固定为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固定猪粮比价6∶1,当保险期间内的平均猪粮比价低于6∶1则认定为养殖户亏损,对其进行保险金补偿。然而,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程度有高有低,物价水平不尽相同,加之由于地域差异的存在,生猪饲料粮食价格存在差异,例如东北三省是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每吨价格要比非主产区的西北地区低400元左右。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生猪养殖处于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6∶1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分析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选取2010—2015年黑龙江省生猪出场价格以及黑龙江省养殖户实际购买二等玉米价格共计5年的统计数据,计算猪粮比值,见表1。

计算平均猪粮比价最理想的情况是综合各种影响生猪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计算加权平均数,但是由于黑龙江省生猪出场价格和养殖户实际购买二等玉米价格的公布数据并不是以“日”为单位,并且很多影响因素不能量化衡量,无法分配权重比例,所以采用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平均猪粮比价。

注:数据依据黑龙江省物价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布数据整理。

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An是所求算数平均数,an是数据值也即猪粮比值,n是数据的个数也即猪粮比值的个数。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可得:

根据以上数值结果求得最终算术平均数为:An=6.691︰1。

2010—2015年黑龙江省平均猪粮比价为6.691︰1。

本文设计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约定生猪年出栏3批次,分别为1—4月份、5—8月份、9—12月份,根据前文统计数据可以得出每年每批次平均猪粮比值,见表2。

选取平均猪粮比最低的数值2014年第一批次5.136∶1,约定生猪出栏重量为每头100 kg,饲养1头生猪平均消耗玉米重量为600 kg。该年的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为11.184元/kg、二等玉米平均价格为2.176元/kg。故该批次的收益情况为:11.184×100-2.176×600=-187.20元。

平均猪粮比值最低的批次2014年第一批次亏损187.20元,猪粮比值每降低0.1个点养殖户亏损11.76元。

而根据表2可以看出:2010—2015年黑龙江省每年分三个批次平均猪粮比值共计18个数值中,共有13个数值高于6∶1,其中最高值2011年第二批次约达到8.572∶1,约定生猪出栏重量为每头100 kg、饲养1头生猪平均消耗玉米重量为600 kg。该年的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为17.952/kg、二等玉米平均价格为2.094/kg。故该批次的收益情况为:17.952×100-2.094×600=538.80元。

平均猪粮比值最高的批次2011年第二批次盈利538.80元,猪粮比值每升高0.1个点约盈利28.35元。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生猪价格与玉米价格的比值为6∶1时,生猪养殖达到盈亏平衡点。相应的猪粮比值越高,意味着养殖利润越大,相反猪粮比值越低,则意味着亏损越严重。根据表2可以看出:2010—2015年黑龙江省每年分3批次平均猪粮比值共计18个数值中,仅有5个数值低于6∶1,保险公司经营风险较低。另外,针对投保农户来讲,以生猪市场价格和玉米市场价格为依据测算猪粮比值能够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情况的出现,这样相较于传统的生猪保险则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营风险。黑龙江省如果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业务对保险公司而言总体上经营风险较低,具有较大的盈利空间。

4 我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发展建议

4.1 产品设计坚持区域差异化

研究和设计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应当重视产品的区域差异化,强调因时制宜以及因地制宜。我国以往推行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大多是选择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猪粮比价6∶1作为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约定猪粮比价,然而一刀切地固定这一比值过于死板,相反应当在这一比值的基础上调查搜集推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地区的实际价格波动情况和影响因素,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测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约定猪粮比价,真正从农民养殖户的切身利益出发帮助其抵御生猪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除此之外,还应当充分地考虑到各个推行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和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的差异,准确把握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在不同的宏观政策环境以及不同的农业政策背景下的定位,使其更好地与其他农业政策相互配合发展。

4.2 健全监测统计体系

在国际上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和加拿大,都是根据政府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来计算实际销售价格的,政府市场价格监测数据和实时发布的价格在上述两种农产品价格保险的操作实施过程中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发展我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应当建立健全包括生猪在内的专业的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体系,更好地对样本的选择和布局做出优化,这样才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政府市场价格监测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权威性,对于支撑和推动我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及其他更为广泛的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3 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是一种创新型农业保险产品,单纯依赖保险精算方面的专业人士已经远远不够,还需要结合相关的畜牧养殖专家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意见,因此只有培养大量兼具保险领域知识与畜牧养殖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才能够更好地将保险精算与农业相关问题有机结合,建立精确的损失模型,确定农产品指数指标,设计出符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的农产品指数保险产品。鉴于此,应当加强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促进我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4.4 发挥政府职能

发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需要发挥政府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财政方面扶持力度,合理化分配各地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补贴比例,还可以在现有的补贴保险费和免除保险公司营业税的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业务成本补贴以及对实际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二是发挥政府组织引导作用,组织建立多层次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为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提供再保险业务等,帮助保险机构应对巨灾损失。三是加快推进生猪期货市场的建立,将生猪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利用编制合理的生猪价格指数,进一步促进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科学化发展。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有关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帮助养殖户更客观地了解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内容和特点,引导农民养殖户自觉自愿投保。五是加强监管工作,不止体现在监督政府财政补贴资金的流向和合理使用上,还应当从宏观方面对保险公司生猪价格指数的确定方面实行监管,保障投保农户的利益,促进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合理、健康发展。

摘要:我国有着全球最大的生猪市场,生猪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也越来越明显,生猪养殖户所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因此,能够起到有效分散生猪市场风险作用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笔者以此为出发点,借鉴国际上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发展较为成熟国家的经验,以黑龙江省2010—2015年生猪出场价格以及养殖户实际购买二等玉米价格的统计数据测算出平均猪粮比值,从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角度出发,对黑龙江省未来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经营风险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我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猪粮比,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区域差异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农业保险的新趋向:价格指数保险[J].中国金融,2012(8):47-48.

[2]项俊波.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保险监管工作新局面[J].保险研究,2014(1):3-11.

[3]王克,张峭,肖宇谷,等.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的可行性[J].保险研究,2014(1):40-45.

7.经营视角下的财务管理 篇七

关键词:高端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意愿;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23.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2-0461-02

收稿日期:2015-01-13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项目(编号:JK1309)。

作者简介:徐大飞(1987—),男,江苏南京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科技企业管理研究。E-mail:xudafeisky@sina.com。

通信作者:吴魁,副研究员,从事农业科技企业管理研究。E-mail:wk@jaas.ac.cn。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销量大幅增长。消费者对农產品需求也发生改变,一方面,消费者购买农产品从数量需求转变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需求。另一方面,我国食品质量监管缺失,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疯牛病、口蹄疫到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等事件的曝光,以及毒面粉、毒大米、毒蔬菜等,食品质量成为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的关注焦点。高端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相比,更加注重对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与营销,具有质量可控、营养丰富、绿色安全等特点,通过无公害、绿色及有机农产品认证的高品质农副产品,在应对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独特优势[1-4]。本研究探讨基于消费者视角下的高端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策略,旨在为确保我国食品安全提供依据。

1研究意义

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营养价值等方面关注程度提升,高端农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加。笔者对消费者购买高端农产品消费意愿进行研究,深入了解消费者对高端农产品认知程度、支付意愿、购买行为等,既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推进高端农副产品产业快速发展政策,又能提高大众对于高端特色农产品相关政策的认知程度,通过完善、丰富消费者行为理论,指导农产品生产,对高端农产品价格进行科学合理定位,从加工、包装以及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进行全面设计、优化、重组、建立并延长从田间到餐桌的可控产业链,推进高端农产品营销。

2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2.1支付意愿

我国关于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支付意愿的相关研究已经有很多。周洁红在浙江省部分地区调查发现,百姓对安全蔬菜的支付溢价是普通蔬菜的10%~20%[1]。周应恒等对江苏省部分消费者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农药低残留蔬菜的平均支付意愿约为5.36元/kg,相对于普通农产品的溢价为335%[2]。孟菲调查表明,约一半消费者认为有机食品价格比普通食品高20%~30%为宜,1/4的消费者认为价格可高40%~70%,另外1/4则认为价格只应高10%~15%[3]。

2.2影响因素

在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研究领域,众多学者分别从消费储蓄、顾客价值、产品营销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陈学彬等对居民消费储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现阶段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国内现阶段决定居民消费储蓄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居民收入,但居民生活水平对其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4]。

3高端农产品消费意愿分析

3.1问卷调研

3.1.1问卷设计根据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农产品行业的特征,笔者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五大部分,分别为消费者的农产品消费行为、消费者的农产品购买行为、顾客忠诚度与会员意愿、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的认知程度及支付意愿、消费者个人基本信息。

3.1.2调查地点南京市作为国家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龙头城市,南京市居民收入、消费水平都位居江苏省前列。不仅南京市本土居民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南京市还拥有大量的外籍人士,对南京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超市作为城市居民主要消费场所,是消费者较为集中的地方。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南京市玄武区选出3个大型超市及农贸市场作为调查地点,回收有效问卷118份,有效率达98.33%。

3.2描述性统计分析

3.2.1消费者个人特征消费者个人特征共分5项内容: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家庭规模。

3.2.2消费者消费行为分析

3.2.2.1购买频率调查结果表明,63.56%的消费者经常购买农副产品,36.44%的消费者偶尔购买农副产品,45.76%的消费者表示自己会选择购买优质农产品。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高端农产品还不能像普通农产品那样成为广大消费者的日常消费品,现在市场上的高端农产品并不像普通农产品那样大宗批发销售,所以能经常购买高端农产品的消费者比较少。高端农产品的安全性明显高于普通农产品,所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高端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

3.2.2.2购买原因47.46%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主要原因是质量因素,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反映消费者对个体健康的关注程度。普通农产品价格低于高端农产品,价格优势是普通农产品的主要竞争力。消费者选择购买高端农产品主要是出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及营养价值考虑。

3.2.2.3日常购买频率农产品日常购买频率指消费者或用户在日常生活中购买某种或某类农产品的次数。消费者购买农产品频率比较集中,主要分为每天1次和每2天1次,此类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新鲜度要求比较高。购买频率是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确定经营方式、制定营销策略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有必要根据南京市民的消费习惯制定具体的销售战略。

nlc202309030836

3.2.2.4消费考虑因素消费者选择购买农产品最关注的是质量安全,比例占16.26%,其次是营养价值、价格,分别占14.75%、14.34%,口感特性排第四位。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考虑的因素较为分散,其中,质量安全、营养价值、口感、价格等因素最受消费者重视。此外,服务、外观、包装在消费者选择行为中同样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3.2.3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每天消费农产品20元以下的消费者占调查总人数的31.35%;20~50元占41.53%。几乎所有家庭每天都会消费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绝大多数消费者每天农产品消费金额在50元以内,农产品消费数量可能会因家庭人数、家庭结构不同而有所不同。高端农产品同样拥有较大的市场,只要保证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采用有效的营销手段,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选择最常购买场所为农贸市场的消费者占6356%,选择连锁超市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占33.05%,这一调查结果也符合我国当前的消费现状,农贸市场依旧是人们购买农副产品的主要场所。超市成熟的物流系统及专柜经营促进了农产品品牌化,同时,超市的强势地位使其在农产品价值链利益分割中抢占了先机。本次调查选取普朗克、苏婆婆、方欣3个品牌,消费者最关注苏婆婆(占比为33.90%),其次是方欣、普朗克(占比分别为23.73%、22.03%),关注其他品牌的消费者占比为20.34%。问卷调查结果中品牌分布较为分散,20.34%的消费者关注了其他农产品品牌。获取农产品信息的主要途径方面,消费者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手机,占3220%;其次是电视,占29.66%;再次是计算机、报刊、广播,分别占19.46%、6.78%、1.69%。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商逐步扩展到农产品及生鲜领域,手机等移动设备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此外,电视在信息传播中依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电视广告也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及支付意愿方面,本次调研问卷共列举了食品绿色、有机及无公害3个质量安全等级,三者都关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都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特别是有机食品更强调从土壤、空气、种植到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实施全程质量追溯,以此反映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关心程度。消费者购买时关注3项的占55.93%,关注2项的占1017%,由此可以看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

3.3结论

3.3.1消费者对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营养价值关注度民以食为天,农副产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人们每天必消费的产品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众多因素中,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营养价值的关注度最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质量安全及营养健康等知识,尤其是通过日常饮食来达到养生保健效果的观念已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所以,农副产品作为消费者日常消费的重要产品,其质量安全、营养价值必定受到消费者关注。

3.3.2消费者对高端农产品的价格关注度较高调查问卷显示,消费者购买农产品原因中价格因素排第二位,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是农副产品需求量缺乏弹性,目前市场上尚不存在对其产生较大冲击力的替代品。当具有高营养附加值,同时价格又比普通农副产品价格高出许多的高端品牌出现时,可能会改变消费者认为农产品价格偏低且波动不大的观念。另一方面,农副产品一直作为普通商品存在,且需求量大,购买价格高的农产品会导致消费者生活支出增加。因此,目前价格因素虽然不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因素,但是随着高端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后消费者可能会逐渐关注各种品牌农产品的价格变化。

3.3.3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牌忠诚度低在我国,消费者品牌意识比较薄弱,近几年,人们品牌意识才逐渐形成并日益强烈,农产品作为日常消费品,其品牌的建立、发展起步较晚,直至今日,市场上的农产品虽然品牌较多,但大多品牌知名度较低,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商家如何更好地将自己的产品和其他品牌的产品区分开来,突出自身的品牌优势,是使消费者建立品牌忠诚度的根本要求。

3.3.4高端农产品需求较大、市场广阔我国消费者正逐步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企业以低端产品夺取市场的策略也将逐步消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的增强,消费者在购买有机农产品的过程中要注意搜集信息。本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已经开始关注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77.97%的受访者愿意购买农业科研单位推出的高端优质农产品,这些均展现了高端农产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各企业也应当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生产优质的高端农产品。

4对策

4.1创新流通模式,加强农产品线上线下产销对接

近年来,电商行业发展迅猛,企业要抓住互联网及电子商务高速发展机遇抢占市场先机,积极利用电子商务这一平台大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企业增效增收。同时,企业要积极拓展高端商超渠道线上销售,扩大产品销售。通过线上线下有效互补抓住市场先机,提升企业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水平。

4.2探索订单生产,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农产品生产经营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公司要加强会员营销、体验营销订单生产模式,以降低运营风险。由于农产品属于生鲜食品,农产品外观、口感及营养成分和农产品新鲜度密切相关,因此企业为会员配送产品时要提高生鲜物流配送效率,利用先进的保鲜设备、科学的管理制度缩短农产品物流时间,以最短的物流时间减少高端农产品的营养成分流失。

4.3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占有率

品牌是产品的知名度,产品有了知名度就有了凝聚力与扩散力,就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本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于高端农产品品牌忠诚度不高,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品牌时随意性较强。因此,高端农产品生产、加工或销售企业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要加强农产品特色品牌营销力度,推广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理念,加强高端农产品品牌建设,使消费者更能直观地认识到高端农产品价值所在。

4.4建立企业人才战略,提升团队工作效率

企业的员工综合素质与能力以及企业吸引人才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的实质竞争力。企业长期缺乏人才战略导致有能力的人不想进来,没有能力的员工不想出去,企业发展逐步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人才战略至关重要。企业要不断加强人才制度建设,通过人才发展规划、人才标准界定、人才测评等一系列手段,对人才进行系统培养、甄别、评价,使人才不断涌现,提高企业竞争力,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洁红. 消费者對蔬菜安全的态度、认知和购买行为分析——基于浙江省城市和城镇消费者的调查统计[J]. 中国农村经济,2004(11):44-52.

[2]周应恒,霍丽玥.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3):91-95.

[3]孟菲. 食品安全的消费特征分析[J]. 消费经济,2007(1):85-88.

[4]陈学彬,杨凌,方松. 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研究——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2-54.宝斯琴塔娜.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点分析与发展演进[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2):463-467.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6.02.134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计划下一篇:学生图书阅览